时间:2022-07-01 08:25:12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思想政治课教学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关键词:教学过程 心理 误区
纵观当令思想政治课教学,不难发现这样一条“规律”,即思想政治课教学的成败、效益高低、价值的大小虽受制于各种原因,但它同教学师生的心理状态密切联系,不可分割,师生具有良好的心理状态有益于思想政治课教学取得成功,获得高效益,索得最大价值。相反,师生存在不良的心理状态常常导致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失败,难以发挥其应有的作用。然而,令人忧思的是在政治教师队伍中有相当部分的教师未认识这一“规律”,或不重视这一问题,不少政治课教学存在着严重的心理误区。本文试就思想政治课教学存在的主要心理误区作一剖析并就其跨越走向谈些粗浅之见,以达抛砖引玉之目的。
首先,要变教学目标设计的“片面性”为“全面性”思想政治课教学存在的心理误区之一,就是做为施教主体的政治教师在教学目标追求上只重视知识的传授和学生的“考分”,反映出教学目标的“片面性”,这种“片面性”又表现为:在教学指导思想上同化于社会上的错误认识――感到只要认真完成课堂45分钟,只要让学生的考试成绩理想就是一个当之无愧的“好教师”,就是一个“高水平的教师”;在教学设计与备课上只注重于构思知识的讲解与传授;在组织教学上仅敏感于学生知识理解掌握和成绩的差异;在对学生的评价观念上认为成绩优秀的就是“好学生”,平时关心学生大多是作业与成绩等等。显然,教师如果只倾注实现这一目标,存在上述教学心态,势必同思想政治课教学任务相悖,同教育心理学相违,也会同自身教学企盼相反。思想政治课教学大纲提出的教学任务和目标要求是多方向的、深层次的,整体性的。如果只重视理论知识的“讲解与说教”“检查与考试”是非常片面的,显而易见,这是“折扣”的执行《大纲》,不利于《大纲》的真正落实。从教学过程本身而言,它既是复杂的师生智力活动过程,也是奥妙的师生心理活动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完美的课堂教学整体目标,应该促进学生的个性全面和谐发展。前苏联著名教学论专家赞科夫认为,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不仅要获得知识,同时要得到一般发展。
限于智力开发显然是不够的,特别是对于特殊的具有多重任务的思想政治课更是如此。事实上,政治课教学如果在目标上存在“单一性”“低标准”“小范围”,就自然地捆住教师的教育思想,限制了教学思路,就会阻碍学生各方面能力和个性心理的发展。为此,思想政治课教学在目标上应注意“全面性”和“高要求”。
政治教师要在每堂课教学中想方设法努力让学生的知识、能力、觉悟和心理素质水平得到提高:“高要求和全面性”的压力下促使自己的教学走向成熟、走向新的境界。
其次,要变教学心理氛围的“逆反性”为“相容性”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心理误区之二就是存在“逆反心理”。这种逆反心理不仅存在于学生之中,而且在政治教师中也存在。教师的逆反心理主要表现为教师对其职业、专业的不顺心;对教材“多变性”的反感;对教材理论与实际“差距”的茫然;对高考教学难度提高的困惑;对政治教师言行特殊要求的潜在压力等。
学生的逆反心理主要又表现为对一些枯燥教材内容的乏味;对社会存在轻视政治科现象的认同;对为应试而大量背诵的厌倦;对教顺简单古板教学的失落感;对教师言行不合“理论要求”的不满;对教师教育要求的直接或间接抵触等等。上述师生逆反心理的存在严重阻碍了思想政治课教学成功的取得。为此,变师生对教学的“逆反性”为“相容性”就成为政治教师自我提高的一个客观要求。一方面教师要不断地进行自我教育,克服自身的逆反心理,消除一些不正确的观念,立志于政治课教学事业,拿出勇气和信心排除心理障碍,“轻装”教学。另一方面,最重要的是要不断努力学习锤炼,提高自己的思想素质和业务素质,实现以精辟的政治理论说服学生;以精湛的教学技艺吸引学生;以良好的师表感染学生,让学生感到政治课教学可亲、可近、可信,有兴趣、有作用、有收获,从而缩短学生与政治教师、学生与政治教材的心理距离,消除学生的抵触、不顺心的心理状态,更好的保证思想政治课教学顺利健康、稳步的发展。
作为政治教师,首先要正确认识本学科在中学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长期以来在应试教育的环境下,政治被认为是“副课”而得不到学校、家长、特别是学生的重视。一些教师也因此“自轻”而放松了对政治教学的热情和对学生的严格要求。我们常说:人才、人才,先成人后成才。政治课堂是德育工作的一个重要阵地,政治教师要联系学生的思想实际、社会实际、国内外形势等,对学生进行比较系统的思想品德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学习政治还可以给学生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可以培养学生的辨证思维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对学生学好各科也有很大帮助。特别是哲学为其他学科提供方法论指导,没有一定方法论指导的实践都是盲目的实践。所以,作为一名教师,只有真正意识到本学科的重要地位,才能真正做到既教书,又育人。否则,只能是一个教书匠,而不是一个教育者
二:认真备课,通过多种途径获取政治课的教学材料
如何让学生真正地感到政治课既好听又好懂,既好学又好用呢?本人认为,应将相关资料引进课堂,借助有关资料激活政治课教学是一个非常有效的手段。那么,如何获取教学所需的大量材料呢?其途径多种多样。如
从报刊获得:我国有大量的与政治相关的报刊。像《 公安报》《参考消息》《中学政治报》等,这些报刊上有许多相关的资料,教师平常可加以注意和利用。《公安报》曾报道一编题为“无良司机活活拖死19岁少女”的案件。说的是一个司机在撞倒一名19岁的女青年后,不顾他人的提醒,竟拖着少女逃逸,致女青年被活活拖死,事后,该名司机被判处有期徒刑15年。本人阅读之后即把其记住,在复习“什么是犯罪”时就利用此案件让学生分析出什么是犯罪。
通过杂志获得我国发行有很多与政治科有关的杂志,如《时事》、《半月谈》《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学政治课教学参考》等。从这些杂志同样可以获取相关的资料。
收集发生在身边的材料
发生在身边的材料与学生的实际联系最为密切,也是学生感兴趣的,所以收集发生在身边的一些事件并加以整理也是教师获取教学所需材料的一个途径,因此,教师要做生活的有心人。如,从学校附近的鞋厂污染严重看环境保护法,从学生逃课上网到为筹上网费而偷窃看一般违法与犯罪的关系等。
通过上网的途径获取材料
21世纪是一个信息高度发达的时代,教师可以利用计算机网络,上网获取所需的资料。
总之,政治课教师不仅要注意收集大量材料,而且要对这些材料加以分类记录,这样教 师在教学中才能做到信手拈来,提高学生的兴趣,增强教学的效果。
三、课堂借题发挥,产生幽默感,使学生明白事理
在讲授“坚持唯物主义,反对唯心主义”时,我正话反说:“我真诚希望自己是个唯心主义者,通过自己的‘观念’和‘感知’,随心所欲地使全班同学的学习成绩直线上升,都考上大学。然后,再借助‘意念’聚集成飞机或小轿车,欢欢喜喜地送大家到遥远的大学去报到,从而使大家免受学习和长途旅行之苦。”一番幽默的话语,惹得全班学生大笑。在笑声中,学生很快明白了人的意识是受物质条件制约的,懂得了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
四、政治学科应注意学生各种能力的培养
重视概括能力的培养
一切学科能力的形成和发展都必须以概括为基础,学生的学科能力正是在获得学科知识的基础上通过概括而形成的。可见,提高学生的概括能力,是发展学生学科能力的重要环节。在政治课教学中,我们必须引导学生灵活迁移知识,做到举一反三,同时,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培养他们以大量感性材料中提炼中心内容的归纳综合能力,并逐步提高其透过现象抓住本质的抽象思维能力。
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
思维就其品质来说,包括思维的清晰性、缜密性、广阔性、深刻性、独立性和灵活性等。它们体现了思维的水平和智力、能力的个性差异。我们说要发展学生的理解、分析和运用等思维能力,就是要提高他们的思维品质。在教学中,我们必须把培养学生良好思维品质作为发展学生学科能力的突破口,需要教师耐心地引导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研究反复实践,大量质疑和释疑。例如,可以选择概括性和逻辑性强的教学内容或材料设置问题,培养学生思维的清晰性,缜密性和深刻性;选择能进行发散、逆向和迁移的内容设置问题,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广阔性和独立性等等。
注重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一、坚持永恒性,以学生们激昂的朗诵鼓舞人
永恒性是指在教学中针对学生进行的那些永不过时永远“年轻”的德育内容。它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基本德育思想的永恒性。这在初一《思想政治》教材中已得到充分体现,教材自始至终贯彻了“在受教育者中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等教育”内容;二是与此有关的高尚的事例和文学性强的德育内容的永恒性。它的坚持与否取决于政治教师下功夫钻研课本的程度。
在教学中,我通常注重充实与课本有关的高尚事例和文学性强的德育内容,并以学生们激昂的朗诵鼓舞人。例如:在讲授第三课“热爱人民的传统美德陶冶着中国一代又一代人们的心灵”时提到岳飞这个名字,我就想:岳飞在抗金前线写成的《满江红》一词不就是千百年来陶冶一代又一代人们心灵的好教材吗?于是,我将该词全文抄给学生们,并让他们齐声朗诵。激昂的情绪、高尚的内容、优美的诗句,加上铿锵有力的朗诵节奏,使同学们深深体会到了岳飞在为国为民作出奉献乃至牺牲时表现出来的冲天豪气,也使他们在“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的劝诫下,更加珍惜光阴,更加增添努力学习的紧迫意识。在讲授第十课“为振兴中华而努力学习”时,我将梁启超先生的《少年中国》一文,撷其片段抄给学生们。照样是学生们充满激情和豪迈的朗诵,尤其是那句“美哉,我少年中国,与天不老;壮哉,我中国少年,与国无疆”,使祖国的未来与青少年休戚相关以及由此而产生的“为祖国勤奋学习”的思想,在初一学生们纯净的心田里得到了淋漓尽致的“渗透”。
初一《思想政治》(上册)第138页讲“集体主义是高尚的思想和道德品质”时,引用了雷锋同志1958年6月7日日记的前半部分。四个“如果”,排比跟进,对于增强集体主义思想的文学感染力,提高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德育功能意义重大。但雷锋同志在日记的后半部分又是怎样讲的,教材没有引用,可同学们想知道。于是,我就“满足”他们这种求知欲望,将雷锋日记全文抄写在黑板上。和前两次一样,当学生们以其深含感情齐声朗诵时,对集体主义这一高尚的思想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
可见,此教学方法能使学生们在倍受鼓舞、情绪饱满中受到一次次神圣而壮严的德育熏陶和德育洗礼。这需要两方面的积极性,即“教师”课下有益的“实”和“学生”课上激昂的“诵”的高度统一。
二、坚持趣味性,以生动活泼的教法吸引人
趣味性是指在教学中为使受教育者产生自觉接受教育的动机,教师运用的为其喜闻乐见、可知可感的基本德育手段。实践证明,它是对过去那种单纯的灌输式、训导式、说教式德育教学模式的摒弃,是一种适应时展、符合初一学生思想实际的迫切需要和战略选择。
在教学中,我的做法是:坚持趣味性,以生动活泼的教法吸引人。例如:在讲授第六课“爱护公物要落实在行动上,就要从爱护桌椅这样的小事做起”时,我举反例:“前几天,在初二(1)班教室举行1996年度国家会计资格考试。我是监考老师。考试前,一名考生告诉我:‘老师,我的桌面上有个大洞,不好在上面答题。’我一看(伸长脖子,向某张桌子张望,同时,用手围成一个圆圈状),情况属实,不得已,只好给她调换了一张桌子。当时我就想(作眉头紧锁、满脸愤慨样):那位凿洞之人,为了便于偷看而留下的‘杰作’,真是后患无穷啊!”同学们听了看了,就能心领神会:看来,爱护桌椅事情虽小,意义却重大!讲到勤劳、俭朴与幸福的关系时,我非常形象地举起左手:“勤劳是幸福的左手”;又举起右手:“俭朴是幸福的右手”。这样一来,直观感增强了,同学们在轻松的教学气氛中,懂得了幸福来自于“双手”——勤劳和俭朴的深刻内涵。
在讲授第一课最后一节“小小年纪也可以与犯罪作斗争”时,我把同学们带入这样的模拟情境中:假如,我们的教室是一辆行驶在荒山野岭中的长途客车。这时,冷不丁冲进来一名手持凶器欲行劫持的犯罪分子(我站在教室门口,装出一脸凶像,大喝一声:“交钱!”)。此情此景,刚从小学毕业的初一学生当然没有见过,我就因势利导,结合课本内容,字正腔圆、正气凛然地宣布:团结起来,勇于同犯罪分子作斗争。令人感动的是,不久发生在该年级的一次被劫持事件中,唯独这个班的学生,在没有老师在场的情况下,齐心协力,勇于斗争,硬是用桌椅将门死死抵住,把三名学生模样的犯罪分子挡在门外,从而避免了一场劫难。
可见,此教学方法的积极意义在于:使学生们在愉快中进行学习,在学习中得到潜移默化的德育引导,其结果是,极大地增强了学生对《思想政治》教材有关德育思想的认知和实践能力。
三、坚持图解式,以真实感人的事迹教育人
图解式是指为增强一定的基本德育思想的教育效果,教育者借助于一些相关的能产生极具德育效果的图片来解释、说明的一种方式方法。图解式德育方法在社会上被广泛地运用。人们常见的报刊、杂志和企事业单位宣传专栏上的图片及其说明,就是进行基本德育思想教育的好教材。正因为此方法能理论联系实际,是一种能见度高的“活材料”,又由一定的权威部门,因而它产生的德育效果就很有说服力,也很能扣人心弦。
我尝试着将此法引入到教学中。例如:在讲授第一课“个人利益必须服从国家利益”时,我出示了一张从《半月谈》(1995年第14期)上裁剪的图片。先将它在学生间互相传阅,然后我讲解:图片上,一个巴掌大的岛礁孤零零且顽强地耸立于大海之上。有两名年轻的背上挂着救生衣的战士,手握钢枪,神色庄重地分别站在半米来高的中国碑两侧。看着学生们惊奇、似懂非懂的样子,我加以说明:“个人利益服从祖国利益,两位年轻的战士做到了……”;又加以引导:“同学们,我们该怎么办?”同学们齐声响亮地回答:“向他们学习!”在讲授第七课“珍惜受教育的权利”时,我指着一张图片(《人民日报》,1995年8月30日)介绍说:图片上,四个农民正用三根长长的竹竿,支撑濒临倒塌的土房子。房子的外壁上歪歪扭扭地写着“再穷不能穷学校,再苦不能苦教育”14个大字。学生们对此理解比较肤浅,我则进一步启发他们:“别的地方教育现状‘如此’,难道我们不应该……”还没等我说完,学生们异口同声地接上:“珍惜受教育的权利。”
在讲授第三课“为人民服务,就要维护人民利益,同损害人民利益的行为作斗争”时,我选取一张带有说明文章的图片,文题为“青春化作永恒”(《半月谈》,1995年第16期),介绍了年仅25岁的邵述衡同志,为避免国家和人民财产的损失,毫不犹豫地抱走被犯罪分子扔在本厂车间里正滋滋冒烟的炸药包而壮烈牺牲的感人事迹。这回不是由我来讲解,而是请班上一位普通话讲的好的同学来念此图片上的说明文章。那位念文章的同学音调低沉、伤感,俨然是一曲悲壮的英雄赞歌,使全班同学为之动容,为之心颤。
可见,教师借助于这些富有德育效果的图片及其说明文章,经过适当的讲解,从而使《思想政治》教材中的基本德育思想与现实生活中活灵活现的人和事有机结合起来,这对于提高初一思想政治课的德育功能和德育说服力,有着很大的补益。四、坚持示范性,以自身的德育经历影响人示范性是指在教学中为使一定的德育思想积极能动地影响、启发和引导受教育者,教师有目的有意识地显示出与之相关的榜样的一种德育特点。它分为无声和有声两种。前者,注重身教,以“润物细无声”的静止形态,体现在教师上课时的情态、言行及衣着等上;后者,则注重言传,将课本中的德育思想人格化。我的做法是:以自身的德育经历影响人。
例如:在讲授第六课“顽强拼搏的精神和毅力,是在生活中点点滴滴地培养和锻炼起来的”这一内容时,我就将自己去年五月份参加由学校组织的“南京一日游”活动的经历讲给学生们听。令他们佩服的是,我此行随身只带了10元钱。中午吃饭、门票等项开支花得仅剩下2元钱。但在教师自由活动期间,我还是坚持去参观了中华门和南京长江大桥。最后,余下0.3元,连乘返回的公交车费都不够。这时,我断然决定:走!从南京长江大桥桥南开始,东问问、西问问,硬是穿“城”而过,把脚都走麻了。终于提前一小时赶到了我校指定的候车地点——汉府街。学生们听得入迷,我乘机“解惑”,用了八个字:“不要依赖,磨练意志”,并将此经历命题为:意志的胜利。事后,据一名叫丁维维的同学反馈回来的信息,他的父母非常支持我的这种教育方法。
在讲第四课“集体对个人的重要性”时,我结合课本上有关“良好的集体能够经常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的内容,向学生们讲述了我在上大学期间于本班(1991年全国先进集体)开展的一次打雪仗活动中的“光荣史”。我们班总人数100人,为开展此项活动,分成两方。由于某种原因,我方在活动中被打得“一蹶不振”。可我不服,就径自采用了偷袭战法,将对方两名同学打个措手不及。还没等我高兴起来,对方立刻集合了三四十名同学呈半月形向我猛冲猛打过来,一如战场气势,我吓得撒腿就跑。看着学生们一个个瞪大眼睛、专心致志、唯恐漏听的样子,我故意停顿一会儿。待学生们的心思从故事情节中回到课堂上来,我才若有所思,惋惜地说:“当时,我是多么盼望着我方其他成员能给予我有力的支援啊!”然后再把马克思那句“我们知道个人是微弱的,但是我们也知道整体就是力量”的名言往黑板上一抄,集体对个人的重要性就会在学生们的脑海里留下深刻的印象。
【关键词】初中 政治 实践
实施素质教育,是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新的《课程标准》更重视学生的直接经验,鼓励学生对教课书的自我解读、自我理解,尊重学生的个人感受和独特见解。要想完成体验――实践式教学,必须采用多种不同的方法来完成教学活动。
一、上好“聊天课”
我对课堂时间进行人性化安排,在不影响教学进度的前提下,尽量让学生愉快地“聊课”。需要强调的是,“聊课”并不是纯粹学生爱聊什么就聊什么,也不是无限制的长聊,更不是脱离与教师交流的独聊。对于这种“聊天课”,我的实际操作是分“四步走”:
第一步,准备。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课前布置学生预习新课,并在预习本上提出个人感兴趣的话题。对于学生的问题我都仔细看,认真地思考并分类,以备课堂上使用。
第二步,开展。上课时把学生普遍关心的话题告诉大家,调动学生的热情,促使大家踊跃发言,并提问个别同学针对具体问题抒发看法。
第三步,交流。根据学生的发言情况,我将与学生进行互动的探讨和分析,引导学生的思维往教材靠拢。
第四步,总结。最后由师生共同归纳出探讨的结果,并印证教材的知识点。
二、上好“实验课”
初中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还比较弱,如果单纯地进行理论传授,不仅徒劳无益,往往时间长了以后,学生会慢慢地失去对政治课的兴趣,导致上课时没精打采。为了把抽象的理论在潜移默化中更好地传授给学生,我认为政治教师也可以像化学、物理教师那样进行一些生动活泼的实验课。
三、上好“表演课”
为了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把握教学内容,并把所学知识与现实生活加以联系,我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通过采用表演小品、角色阅读、模拟法庭等形式适当地开展一些表演课活动。
四、上好“辩论课”
初中学生年龄虽小,知识尚浅,但他们已具备了辨别是非和初步分析的能力。有时他们的知识、能力超乎我们教师的意外。只要教师在平时教学过程中适当进行目标训练,同学们的综合素质将会得到较佳的提高。我开展辩论课,一般也是采用“四步走”:
第一,准备。首先,确立辩论题。如:中学生该不该上网,我国该不该接受外来文化等。其次,确立正反方。最后,确定辩论稿。同学们收集有说服力的资料,汇编成辩论稿。
第二,开展。辩论时,我一般都安排政治科代表做主持人。首先,正反方各自阐述观点。然后,双方围绕辩题展开辩论。
第三,总结。在激烈的辩论赛后,我将引导学生结合教材知识点对整场辩论进行总结。
第四,评选。最后评选出最佳辩论组和最佳辩手,进行加分奖励。
通过辩论课,同学们不仅掌握了知识,拓宽了思维,还增长了见识,锻炼了口才、应急、分析等综合能力。
五、上好“讨论课”
问题通过争辩,就会更加明晰。我让学生组成固定的讨论小组,就某一观点、某一现象,发表见解,做出评判,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由“静听”的记忆变为“讨论”的理解。有时候,以即堂课内容为中心,让学生说自己,说生活,说见闻,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
六、上好“主人课”
传统的课堂教学都是教师“讲”,学生“听”,学生始终处于被动地位,也减弱了师生的互动性。其实,对于一些适宜学生自主理解的教材,可以让学生自己去琢磨,去探索原因,让学生成为课堂的小主人。有时候,我也请同学们大胆走上讲台充当小教师,把自己对教材的理解大声说出来。为了正确理解教材,我会在讲前进行适当的指导,包括讲题、材料、讲法。这样就减少了小教师误讲的现象。最后,我将教材进行概括总结,圆满完成一节“主人课”。这样的教与学的互动容易使课堂气氛活跃,学生情绪高涨,既能使学生牢固掌握所学知识,又能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同时,使学生分享到自己验证成功的快乐,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极大地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七、上好综合实践课
在以上几种方法的基础上,可以适当地采用综合实践课。此类课能最大限度地拓展学生的学习空间,强调学生通过实践,增强探究的创新意识,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发展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增进学校与社会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在“做”、“考察”、“实验”、“探究”、“设计”、“制作”、“想象”、“反思”、“体验”等一系列活动中发现和解决问题,体验和感受生活,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综合实践活动内容的选择与组织以学生为核心,主要围绕三条线索进行――学生与自然的关系;学生与他人的关系;学生与自我的关系。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还可以与其他学科进行沟通,打破学科的界限,通过课内外、校内外的结合,使得课堂学习与实践活动紧密结合。
关键词 思想政治课 教学 自主学习
初中政治课正是在学生逐步扩展的生活经验的基础上,为他们正确认识自我,处理好与他人、与集体、与国家和社会的关系,促进思想品德健康发展,提供必要的帮助。新课标下的初中政治课,就是使学生在学习中选择并确定学习的内容,自己动手收集、分析、判断大量的信息材料,进行积极的探索、发现和体验的一种教学模式。它的最终目的是使学生自觉端正学习动机,在探索求知的学习过程中,将外在知识转化为内在经验,从而增强学生的思考能力、分析能力和实践能力。
一、优化课堂结构,实施教学改革,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
1、创设情景,树立学生主体思想,增强学生参与意识。
教学成效往往取决于能否增强学生的认知过程,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变“要我学”为“我愿学”,从而将外在的知识转化为内在素质。
为此,在教学中,我常常创设情景,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公民依法享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这一课的学习中,教师设置情景让学生进行角色表演:“外国人”,“未满18周岁的人”、“被剥夺政治权利的人”,“满18周岁,没有被剥夺政治权利的中国人”、让其他同学断定这些角角色中,哪些具备选举的资格。表演的学生积极性很高,其他的学生感到新颖,课堂气氛十分活跃,增强学生参与意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取得良好的效果。
2、注重时事教学,激发学生求知欲。
许多学生课下聊天,提起布什,伊拉克战争津津乐道,可是一旦上政治课却无精打采、哈欠连天。我认为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是教师过于注重理论传授,忽视以时事新闻生动事例提高学生的兴趣。时事事例丰富生动和教材有一定联系。青少年有强烈的好奇心,求知欲,对国家大事非常关心。因此教师结合时事讲政治才能激发学生兴趣。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3、理论联系实际,知行统一,提高实践能力。
理论联系实际是政治教学的基本原则,贯彻理论联系实际,既是教育目的----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决定的,也是学生掌握知识认知活动的客观要求。在教学中精选案例,以例说法,同时以要求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搜集相应事例,通过讨论、质疑等方法,做到事理综合,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知行统一是政治教学的又一个重要原则,它要求不仅让学生树立正确的观点,并进而转化到自身的实际行动中本人认为应充分利用教材中“议一议”等栏目,让学生进行社会调查,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在调查的基础上写出报告,培养学生责任感,提高实践能力。
4、运用现代教学手段增强教学实效。
现代教育教学手段是对传统教学模式一次革命。电化教学手段如多媒体课件,在教学中恰当运用把抽象概念、原理具体化、形象化,易于学生接受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如《维护国家统一》的教学中播放伊拉克战争的片段使学生对国家、领土、政权有了深刻的理解。同时利用多媒体把相应的资料显示在大屏幕上,增加课堂的容量,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实现了教学手段的多样化、教学方法的艺术化、教学效果最优化的高度统一。
二、初中思想政治课学生自主学习的探索
作为一名初中思想政治课的科任老师,必须从加强自主学习的理论研究做起,积极开展自主学习的课堂教学实践,努力保证每一位学生在自主探索和参与学习的过程中,真正学有所思、学有所悟、学有所得、学有所长。
1.自主学习的理论探索初中阶段是学生认知水平和判断能力进一步发展的关键时期,这时的中学生已经具有了一定的抽象思维能力,思想活跃,探究意识强,多思、好问、敢于尝试是他们这一阶段比较明显的心理特征。在于教师能否完全放开手脚,尤其是进行课堂教学过程的优化改革,在实践中探索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有效途径。
2.自主学习的实践探索途径和方法是为效果服务的,要起到良好的效果,必然要有好的途径和方法。我根据思想品德课的特性,采用调查访问、模拟法庭、课堂讨论、演讲等活动,让学生自主发表见解,活用知识。
(1)进行调查访问,拓宽学生视野。激发了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和建设祖国的历史责任感,增强了教育的实效性。
(2)开设模拟法庭,进行角色体验。既活用书本知识,又锻炼了学生的应变能力和法律创新能力。
(3)开展课堂讨论,提高学生素质。开展课堂讨论,目的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启发学生立足书本知识去洞察现实问题,分析原因,探究性地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4)组织演讲活动,激发学习兴趣。在平时的教学中,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根据教材、结合学生实际和社会热点展开。一是课前演讲。二是结合社会热点组织专题演讲。三是结合校、市“做一个社会主义好公民”演讲活动进行演讲。演讲完毕,师生共同点评,允许发表不同的见解。虽然学生的演讲水平参差不齐,但却能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这样的活动深受学生的欢迎。古人云:“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自主学习可以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学习,并学有所获。使学生学会可持续发展的学习方法。
[关键词]思想品德 教学法 德育 素质
初中思品课教学要求教师从生活中挖掘教育教学资源,注重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重新构筑全新的教学理念。我认为初中思品课教学应注意以下几点,使师生都能够在教与学中得到快乐,使学生真正将学到的知识用于生活实践中。
一、安排恰当的语言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思辩能力
初中思品课教育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摇蓝,作为教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养在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学生关注时事政治的意识,给学生创造一个表达思想、锻炼语言能力的平台。实践证明,“说”与“相”是分不开的,学生思辨能力的发展和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是有直接联系的,发言条理清晰、详略得当的学生,往往具有较好的思辨能力。笔者记为,每节课前设置5分钟的语言实践活动,可有效地使学生放松情绪,同时,可培养学生在众人面前表达自己的胆量和信心,更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在语言实践环节中,学生要站在讲台上,面对其他同学讲故事、讲自己身边的事情,或者对网络、电视上自己感兴趣的事情发表观点,总之,就是要“说”。经过一个学期,一个学生的训练后,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明显增强了,同时对周围事物的观察能力和对总是的认识水平明显上了一个台阶,思辨能力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活动还增强了学生对生活的关注,课程以这样的形式开始,可以让学生尽快放松心情,避免产生倦怠和抗拒心理,顺利进入后面课程的学习。
二、重视案例教学,渗透德育教育
思品课程的教育目的不仅使学生掌握基本的法制、政治、经济常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就要求教师在日常教学别注意对案例的分析。案例的作用在于可以将枯燥的理论生动化,利于学生理解抽象的知识。例如在讲授《感受责任》时,我运用了三聚氰胺毒奶粉的案例,展示了很多受害婴儿和受害家长的图片,学生受到了很大的震憾。然后引出了责任问题:责任包括哪些?有的学生说,等我们长大了,我们有责任让父母过上更好的生活。有的说,作为中国公民,我们有责任保卫祖国。有的说,当好朋友犯错时,我们有责任去了解和宽容他们……通过启发式的教学,更容易让学生从身边的事例中了解什么是责任。对话式的交流方式,让师生处于平等的对话地位,使学生愿意主动地认识和接受事情的本质。同时,使用案例教学,可以扩大学生的知识面,让社会生活与课本知识紧密结合。
在德育中,如果单纯地用道理向学生灌输,学生可能会排斥。而案例比理论更直观,更明确,易被学生接受。在教“人与人之间应该互相帮助”时,讲了故事:一个盲人一手拿一根小竹竿小心翼翼地探路,一手提着一只灯笼。路人问:“您自己看不见,为什么还要提着灯笼走路?”“道理很简单,我提着灯笼并不是为自己照路,而是让别人容易看到我,不会误撞我,这样我就可以保护自己的安全,而且这么多年来,由于我的灯笼为别人带来光亮,为别人引路,人们也常常热情地搀扶我,引领我走过一个个沟坎,使我免受许多危险。”故事让学生明白了,关心别人其实也是关心自己,互相帮助的精神是每个时代都不可或缺的良好道德品质。
三、课堂教学要贯彻“实、活、精”的原则
“实”,就是一切从本校、本班、本学科的实际出发,根据不同类型、不同层次学生的实际情况,有区别地开展教学工作,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反对一个模式,一刀切。我通过认真分析和考察后,根据我校九年级学生实际,分为三种类型,对学生提出不同区别和要求:1、学习成绩好的学生,要求在牢固掌握基础知识的基础上,把知识转化为能力和觉悟,并加强综合训练;2、成绩一般的学生,狠抓基础,注重训练,理解记忆;3、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适当降低要求,扎实基础。
“活”即教学方法和手段要灵活,就是要尽量多采用启发式教学法、点拔法、图表法、比较法、归纳法、浓缩记忆法等学科教学方法和手段。备课时,我做到“三备”(备教材、备教法、备学生);上课时,做到动眼、动手、动脑、动口。如讨论:如何才能提高我国教育水平?国家采取什么措施?实施什么战略?要改善这种状况能否一樾而就?为什么?我们当代青年应该怎样做?在讨论过程中,教师给予必要的点拨,然后加以归纳,学生就容易地理解,克服了死记硬背,也使学生从中领悟到在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过程中表现学生的责任和应有的态度,从而教活了知识。
“精”,即要求教师要做到精讲、精练、精评,在课堂教学中,我们较好地突出重点、难点、详略得当,有针对性地讲解,做到化难为易,使学生有“茅塞顿开”之感。同时,注重加强学生作业的练习和讲评的精练。在练习过程中,我们主要依据大纲和教材,针对教学中的基本概念和原理、重点和难点,并对各地有关的练习进行精选,反对照抄、照搬、搞题海战术。在教学实践中,应注意三对口:教材与大纲对口、练习与学生实际水平对口、练习与中考试题题型对口,力求做到:听得懂、看得见、摸得着、记得牢、考得好。
四、组织丰富多彩的课外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关键词:高中 政治 课堂
当我们以新课程理念重新审视传统的思想政治课教学时,不难发现:传统的政治课堂因过于追求理性化,片面强调道德观念的灌输和行为的训练,而忽略了学生作为生命个体本身的情感需求,忽略了学生自由自觉的活动,也疏忽了学生所处的现实生活,结果带来了教学中重知识轻生活、重认知轻情感、重服从轻自主等倾向。高中思想政治课应如何克服这些偏差,焕发应有的活力和灵性呢?
一、突出教学的情感性和自主性,营造独具灵性的生命课堂
学习过程是以人的整体心理活动为基础的认识活动与情意活动相统一的过程。新课程理念的思想政治课突出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统一,从而把情意活动提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政治教师应自觉地适应这一转变,营造独具灵性的生命课堂。
1.充分尊重、信任和关爱学生.在和谐的师生关系基础上实现平等交流与对话
利用丰富的思想教育素材,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在平等的基础上与学生进行深入的心灵沟通与对话,并加以理性引导,达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矫正与升华。实践证明,教师以朋友的身份与学生交流对话,分享彼此的思考与见解,交流彼此的情感与体验,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实现共同发展。
2.创设情境,以境促情.在真实生动的情境中实现情感共鸣
建构主义教学观认为,设计特定的情景和引导学生对知识的积极磋商是促进建构性学习的两个主要途径。情境教学是主体在积累了一定的亲身阅历和感受的基础上,借助所遇情境、他人的表达和自己的想象去领悟表达者生活阅历、生存状态及其人生意义。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是完成思想政治课教学目标的一种有效途径,恰当的情境设置能唤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促进他们保持持久的学习热情,实现教学的正迁移,从而获得最佳的学习效果。情境的创设可以通过生活问题、实物演示、画面再现、音乐渲染、语言描述、表演体验等方式进行。
3.注重方法,在促进学生知识增长和能力提高的基础上实现情感目标
教学方法的选择应该产生于教学目标,又服务于教学目标。新课程培养目标的调整,要求我们在课堂教学中根据课程的内容和教材的呈现方式,尝试和确定教学方法,如采用基于案例教学、问题教学、情境教学的方法等,倡导自主性、合作性、探究性的学习方式。《新课标》给我们提出了一些很有价值的建议,比如;注意学科知识与生活主题相结合,坚持正确的价值导向,采用灵活的教学策略,强化实践环节,丰富教学内容,倡导研究性学习方式;等,这无疑给我们教学方法的选择、运用和创新提供了很好的方法论指导。
二、突出教学的生活性和实践性,营造动态生成的生活课堂
我们的实际生活,就是我们的全部课程;我们的课程,就是我们的实际生活。;因为;整个社会是我们的学校,全部生活是我们的课程。以生活为源头活水的课程资源观是对于课程资源的全新思考。思想政治课教学的源头活水就是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不断改进的政治教材虽然具有很强的可读性,但与鲜活的社会生活相比,教材永远是滞后的。社会生活是丰富多彩、变化发展的,它为思想政治课教学提供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素材。生活素材的选择应是教学需要与学生生活需要的结合点,它不仅包括以家事、国事、天下事为代表的时事生活,也包括学生正在感受和经历的日常生活,并且后者更具有思想政治课教学所要求的针对性、时效性和实践性。
生活化的教学除了注重教学素材、教学情境的生活化外,也注重教学落实的生活性,即做到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为此,教学中应努力突出实践性,让学生走进社会、走进生活,在做中学,在学中做,自觉应用所学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相关问题,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加深对新知识的巩固,提升其主动学习和发展的能力。引导学生深入社会生活的形式多种多样,主要可采取制作性活动、社会调查、专题性研究和课内模拟实践等让课堂洋溢着生活气息,使思想政治课逐步走向生活化已成为当前思想政治课改革的一大趋势。政治教师要善于用发现的眼光对待生活,用生活的气息感染课堂,用实践的真谛引导学生,营造具有动感的充满生机的政治课堂。
三、突出教学的时代性,发挥多种媒体的作用,打造有现代气息的动感裸堂
学生品德的形成源于他们对生活的体验、认识和感悟。只有源于学生现实生活的教育活动才能引发他们内心的而非表面的道德情感,真实而非虚假的道德体验和道德认识。帮助学生参与社会、热爱生活、学习做人是品德与社会课程的核心,因此,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创设情景,让学生在真实的生活世界中感受、体验、领悟,培养他们对生活的积极态度,促进他们内心世界和主体人格的发展。
道德寓于儿童生活的方方面面,没有能与生活分离的“纯道德”,也没有与社会脱离了的生活。儿童品德的形成源于他们对生活的体验、认识和感悟,只有源于儿童实际生活的教育活动才能引发他们内心的而非表象的道德情感,真实的而非虚假的道德体验和道德认知。
因此,良好的品德形成必须在儿童的生活过程之中,而非在生活之外进行。我们在实际教育时,应着力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行动,看到事情的真实部分,引发他们内心的真实感受,触及他们的心灵,才能取得有效的教学效果。
讨论是最常用的儿童学习、交流活动形式,可以是小组的,也可以是全班的;可以是随机的,也可以是专门安排的。讨论活动能使儿童有机会运用多种方法表达自己的感受、想法,展示自己的成果,分享交流,锻炼表达能力等。在品德与社会课上的讨论,教师应当有计划,有目的的组织,防止形式上的讨论。
品德与社会课上能找到许多让学生参与讨论的切入点。讨论,是品德与社会最常用的方法之一,我们在教学时,要合理的组织学生讨论,让学生在讨论中学会交流,掌握学习方法。品德与社会与现在开设的“思想品德”课和“社会”课相比较,有一些突出的特点:
一是以育人为本,重在儿童文明行为习惯、良好道德品质和健康的社会性发展的培养,目的是把儿童培养成为热爱生活、乐于探究、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社会性发展的好学生。
二是以学生的生活为基础,密切联系儿童的生活实际和社会实际组织、安排教学内容和要求,努力克服成人化倾向。
三是师生关系平等。教育事业中最基本的人际关系是师生关系,学生称老师为“恩师”,把对自己帮助最大的老师誉为“良师益友”。教师和学生在人格上是完全平等的,尊重学生的人格,是处理师生关系的基本原则,而师生关系本身就具有教育意义,同时它也是教育活动得以良好实施的前提和保证。
然而,我们常常会对这样的情况熟视无睹:在楼梯口、操场上、教室旁,几乎随时随地会见到系着红领巾的小学生向经过的老师敬礼致敬,说“老师好”。老师呢,点头致意者有之,视若无睹者有之,面无表情者有之,扬长而去者也有之。留给学生的是一脸惊讶,满腹不解。
四是倡导学生的主动参与,通过学生的体验、参与和实践,在教师的正确引导下,培养道德情感,逐步形成正确的价值判断,避免简单说教。
在活动教学的探究中,难免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就是活动的过程中,也会反映出意料之外的情况。及时调整,是积极的应变方式。分析活动过程中的问题,我常反省其中的原因。如果是多数学生的共同问题,那一定是我的教学组织中有什么失误,如果是个别学生的情况,我要从其活动过程中分析是其方法的问题,还是哪个环节的问题。而且,我希望在活动的过程中及时暴露问题,能交给学生们自己去解决是最好的途径,是突出综合性,强调活动性。
创设活动,使活动形式与实际情况相联系。学生的实际情况包括他们的年龄特征、认知水平、兴趣偏好等等,在教学中,我创设活动时,是从这几方面着手进行的:①根据教学内容确定活动形式。②根据学生年龄特征设计活动。低年级学生的思维多具直观性,注意力集中时间短,以有趣、有情的活动贯穿教学过程,是有效的组织方法,如游戏活动、动手操作、小竞赛等。
训练习惯,使活动具有实效性。活动教学中,大量活动的使用,对学生的要求首先就在于行为习惯的训练上。活动给学生提供了动手、动口的广阔空间,为他们施展才能提供了机会,如果不对学生进行行为习惯训练,也许学具就成为玩具,合作学习就变成自顾自的诉说、表演,甚至会损坏东西,互相责怪。
在学生探讨活动中,我要求学生不仅听老师的讲解,更要学会听取同学的意见,从中找到与自己想法一致与不一致的地方进行比较,发现同学的闪光点,弥补同学的不足,同时,也完善自己的想法。按这样的要求探讨活动取得了更好的效果。在科学技术日益发达的今天,电化教学手段已悄然走进课堂教学,给其注入了新的活力,促进了小学课堂教学结构的优化,强化了教育效果。
论文摘要: 思想政治课教学是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主阵地,担负着对中职学生职业精神培养的重担。为了达到预定的思想政治教学目标,教师需要更新教育教学理念,整合课程内容,采用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
中等职业教育与普通高中教育的根本区别在于其“职业性”。“适应市场需求,以就业为导向”的中等职业教育就是使受教育者通过职业学习,主动适应市场的需要,向职业生涯发展,促进其就业成才。学生毕业后将直接面向社会,走向社会选择职业;就业、择业、创业就是中职生的最终目标。从一定意义上讲,职业教育就是就业教育。中职生的职业精神,包括对职业的态度、观点、理想、道德、责任等。中职思想政治课课堂是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主阵地,担负着对中职学生职业精神培养的重担。
中职思想政治课的基础目标应是通过教学促使中职生提高职业道德素质,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为今后的职业生涯培养健全的人格。中职思想政治课具有以下特点:
1.思想教育性
中职思想政治课除了让学生获得知识外,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做人、学会合作,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为未来职业生涯奠定基础。
2.人文综合性
中职思想政治课是一门综合性、边缘性学科,涵盖较多学科知识,共同发挥对职业教育和职业指导的作用,对培养人文素质、弘扬先进文化也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3.实践育人性
思想政治课教学重在理论联系实际,是我国学校德育的主渠道。要通过参与式、研究性学习,促使学生在生活中体验、感悟,在错综复杂的矛盾中寻求问题的答案,进行自主价值判断、价值选择,从而形成良好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达到实践育人的目的。
当前,思想政治课教学普遍存在课堂教学难,教育实效不显著等现象。主要原因是中职学校生源质量整体偏低,中职生几乎都是没有考上普高的落榜者,综合素质不高。表现在几个方面:一是学习基础较差,学习能力较差,接受新知识的能力较差。中职生普遍存在学习态度不认真,注意力不集中,学习动机缺失,课堂上打瞌睡现象。学习态度不端正造成学习成绩较差。二是思想松散、行为习惯不良。中职生处在青春转折期,往往意气用事、我行我素,容易受外界诱惑,经常上网吧、玩电子游戏,甚至出入娱乐场所,容易受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养成不良习惯。中职生整体缺乏理想追求,缺乏自制力,不遵守校纪校规是常有的事,有的甚至走上违法犯罪道路。三是自信心不强,心理素质较差。中职生大多是特殊生,由于学习成绩差,行为习惯不良,常受家长、老师批评。自尊心常受打击,心灵容易受创,自信心普遍不足。普遍具有失败心理,对前途感到悲观迷惘,常引发自卑、少言寡语、孤独甚至自闭等心理,由此产生对社会、学校、老师、家长的抵触情绪,把读书当成“混”日子。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容易达到教学目的,常感到“黔驴技穷”,更没有成功感。因此,面对学生实际,通过思想政治课教学对学生开展道德、理想、行为养成教育就显得尤其重要。当然,中职生也有优点,主要是在一定程度上心理调适能力较强,较多地接触社会,动手实践能力更强。那么,中职思想政治课教学如何做到因材施教、有的放矢,以求达到教学目的呢?
中职思想政治课教学为了达到预定的教学目的,教师需要更新教育教学理念,整合课程内容,采用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
在教育理念方面,教师普遍存在教学观念陈旧,没有做到因势利导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中职生的整体素质不高,致使教师没有做到公平教育,极大挫伤了学生的自尊心、学习的积极性。此外有的教师不注意加强业务学习,教学效率低下。因此,要提高中职思想政治课的实效,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显得更加重要。中职思想政治课教学要坚持几个原则:
一是坚持探究性学习。自主探究学习有利于改变思想政治课的“灌输”、“说教”的传统教法。在探究性学习过程中,学生的学习目的明确,要求对各自提出的不同问题通过亲身体验、研究,获得感性的认识。学习内容紧密联系社会生活实际,对学生而言开拓了视野,更重要的是有利于塑造完美人格,以实现思想政治课德育功能。
二是坚持教学方法的多样性。在教学方法上,传统的教学模式深深影响着课堂教学,致使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理论与实际脱节,学生上思想政治课觉得没有意思。学生上课不配合,教师自言自语,像是对牛弹琴,教师倍感无奈。其根本原因就是教师没有根据学生实际改革教学方法。
教师要注重因材施教,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传统的教学方法以“讲授”为主,老师在讲台上“讲”,学生在课堂上“听”。讲授的弊端是以教师为主体,师生缺少互动,沟通较少,是一种“填鸭式”方法,导致学生兴趣在课外。中职学生学习兴趣不高是一个普遍现象。针对实际,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非常重要,兴趣教学法就是一种必然选择。兴趣教学要求教师用各种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感到学习不是负担,而是需要的满足,是感受获得成功的喜悦。
案例教学法也是一种值得提倡的教学方法。案例教学主要由质疑、探索、反馈、评价几个环节组成。根据教学要求,组织学生对案例调查、思考、分析、交流,教给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通过师生双向活动,教与学变为合作关系,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思想政治课案例教学主要通过学习案例材料,围绕教师的问题或是学生自己的问题进行信息收集、加工、处理、整理,以探究学习等方式得出最佳的结论,教师对结论进行开放评价,使学生获得新知识,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充当启发引导者和探究者的角色。
当然,教无定法,我只是对以上内容进行了一些有益的尝试,其它较好的教学方法不胜枚举,在此就不一一列举。
三是理论联系实际。思想政治课教学要回归学生的生活世界,突出学生在知识建构中的主体地位。理论联系实际是思想政治课教学的一个重要原则,但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往往忽视了这一原则,这是造成思想政治课教学实效不高的重要原因。针对职业教育和中职生的特点,思想政治课教学要紧紧围绕职业教育这个中心,突出职业精神、职业道德、职业素养、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突出培养社会合格劳动者的目标。通过教学创新把学生的生活经验、感受、见解、问题、困惑、创意引进教学内容,把教材同生活实际结合,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在教材处理上,中职思想政治课教材内容较多,理论性较强,难度也较大。原有的中职思想政治课国家规划教材主要有:《法律基础》、《政治经济常识》、《哲学基础》、《职业道德和就业指导》等。教材相对陈旧,不符合学生实际,普遍存在理论知识多、说教多,即深入有余,浅出不足,不能将理论知识以符合中职生群体特点的方式表述出来,难以达到育人的目的,造成学生学习困难重重。因此,要从中职生特点出发,删除一些较深较难的内容,突出教学的方向——职业素质教育。同时选择实用的内容进行增补,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选用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的教材。我在教学中进行了一些尝试,所选用的教材有:《生涯规划》、《心理健康》、《人际沟通与礼仪》、《就业指导》和校本教材《中职生情商教育》等内容,收到了良好的效果。2009年教育部《关于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课程改革与教学安排的意见》指出,中职教育德育课将分为必修课和选修课两类,必修课分《职业生涯规划》、《职业道德与法律》、《经济政治与社会》、《哲学与人生》四门,选修课除《心理健康》外,其他课程由各地根据实际情况申请选用。新教材特点是“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教材的多元化是一个良好的开端,我们要以此为契机,对学科内容进行整合,努力提高思想政治课的教学实效。
总之,中职思想政治课教学需要我们全体同仁的践行,身体力行而后知不足,需要创新,需要探索,“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
参考文献
[1]杨化.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的创新[J].重庆社会工作职业学院学报,200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