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临床医学专业优选九篇

时间:2022-05-23 12:29:10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临床医学专业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临床医学专业

第1篇

【摘要】为了全面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社会发展进步对医学高层次专门人才的需要,我国于1998年设置了临床医学专业学位,这是医学学位与研究生教育领域的一项重大措施,是医学高层次人才培养方案的战略性调整,它将彻底改变临床医学者的临床能力训练不足及临床能力较弱的状况,为医学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开辟一条新的途径。

【关键词】专业能力;临床医学

为了培养从事实际工作的社会急需的高层次、应用型、复合型人才,临床专业学位教育以培养高层次临床医师为目标,注重临床能力的培养,要求研究生在系统掌握本学科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的基础上,掌握本学科的临床技能,并能独立处理本学科领域的常见病合并疑难病症,从而提高临床工作中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1 临床医学专业现状

1.1 临床医学管理的不规范,制度欠完善。医师缺乏紧迫感和使命感。一是由于各医院的建设目标均为自己设定,缺少具体的量化指标和参照系,加上学科分布不一,考核较难。二是上级机关由于人力、精力等诸因素限制。对临床医学中心运行机制研究不够,缺乏有力指导和组织管理。

1.2 部分临床医学专业自身建设不足建设经费投入中绝大部分均用于病房和手术室改扩建、重大仪器设备购置等硬件建设,用于科学研究、新技术研发和人才培养等软件建设不足:人才流动受人事分配制度和内部运行机制制约明显;半数以上临床医学中心学科带头人已过65岁;面临扶植、培养新一代中青年学科接班人的问题。

1.3 部分临床医学专业作用发挥不足大部分单位为适应发展需要,不同程度地对临床用房进行大规模的改扩建。对一些新进设备的使用产生一定影响,一定程度上影响临床医学发展:临床医学专业人员的收入与所承担的工作数量、质量、风险、难度之问差距明显,各医院之间分配悬殊,直接影响人员积极性与创造性,制约了临床专业的产出,导致其作用发挥不足。

2 未来发展政策及建议

针对临床医学专业的建设,我们提出“统筹规划、科学管理、协调发展、共同进步”的发展思路。

2.1 实行科学管理:一是要建立科学、可行的申报、审批程序和管理细则以利于开展检查与指导,体现管理效益。主管部门既要严格临床医学专业准人,又要在之后的每一轮评审中加强动态管理,督促临床医学专业的计划落实。

2.2 抓紧研究建设规划,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现:一是主管部门要通过调查研究,充分论证,组织专家对临床专业的数量、结构、布局进行科学论证,正确引导处理增长与数量,质量与速度、效益的关系,本着“适度规模、适度数量、提高质量”的原则。即要有长远规划。又要有近期计划。二是医院要有重点学科发展的科学规划。结合医院自身条件、市场因索、支撑条件、专科技术等方面,在多专业普遍提高的基础上,充分选择论证重点发展专业。

2.3 建立临床医学中心:由于临床医学中心研究在当地具有专科技术优势,能够吸引周边地区大量疑难危重病例。然而普通病例与疑难危重病例在诊疗技术方法、卫生资源消耗上差别很大,如不将其加以区分。就很难合理实施质量控制。传统的评价指标如治愈率、平均住院日、床位周转率、死亡率等在不同的医疗单位之间缺乏可比性,依据这些指标进行评价。往往不能反映医疗单位的实际情况。病例分型管理理论结合患者病情,将住院病例进行科学分类。解决了当前医院管理中医疗质量指标体系不完善、分类过粗、可比性较差等问题。防止了临床科室片面地强调以。指标为中心。鼓励多收治复杂危重病例。从而发挥了医疗质量管理的正面导向作用。同时有利于奖金分配、评功评奖、职称晋升和人才堵养、医疗保险理赔等措施的完善。

2.4 加强临床医学专业的软硬件建设:针对临床医学专业“重硬件轻软件”的情况,要进一步加强临床医学的软硬件建设。尤其是人才培养、课题研究及管理等软件建设。 以人才培养为例。

一是注重学科带头人的选拔培养。从岗位和需要出发进行选拔培养,综合思想品质、工作作风、学术水平和组织领导能力等多方面,通过引进和培养相结合培养具有推动新兴和前沿学科发展能力的学科带头人。

二是要培养技术骨干队伍。大力启用培养现有中青年骨干的同时,积极引进高层次优秀人才,打造一支梯次合理、整体素质好、技术水平高、医德医风好。具有团结、拼搏、奉献精神的技术人才队伍,以保证学科竞争实力和发展后劲。

三是不断改善支撑条件。完备专科设备、实验室、图书资料、信息网络、医疗用房和一定规模的床位,保证资金投入,强调设备购置高精尖和配套适用,保证临床医疗中心规模和重点学科科研顺利开展。

四是努力进行技术创新。集中精力,重点突出,突破高新技术、重大疾病防治及疑难危重病的诊疗技术,瞄准国内外学科发展趋势和主导技术。着眼解决常见病、多发病,同时注重新兴、交叉、边缘学科领域,填补学科领域空白,确实提高学科核心竞争力。最终达到持续的、高层次的学术地位和技术水平。

五是深化人才激励制度改革,拉大收入差距,使分配向临床第一线、向优秀人才倾斜,建立有效的激励和制约机制,体现“多劳多得、优劳优酬”,支持知识、技术和管理要索参与分配。体现人才价值,对少数有突出贡献的人才实行“年薪制”。

2.5 构建优势学科群:以重点学科为。龙头、以高新技术为依托、以疾病诊治链为纽带、以重大研究项目为切人点。深入开展研究。通过若干同类相关学科或跨门类学科组合、交叉、渗透和联合,使原有学科优势和效能得到更大发挥,进而组建集不同学科之长、体现群体协作优势、跨学科联合攻关的学科群,形成强大综合实力,实现知识、技术的创新及新知识的推广用,以此构建医院的创新体系。

临床医学专业研究是为了探索专科技术新理论、创造新技术、提供新经验,带动整个上海市医疗卫生事业的快速发展。要在技术上勇于创新、改进。及时引进国际先进技术:并负责对其他单位进行业务指导、技术帮带和协作联合,通过交流经验、现场劳教指导、培养进修人员等方法促进本市医疗技术的提高和普及。组成本市同类临床专科技术中心协作网;在临床医学中心运行过程中注意总结管理经验,针对中心建设模式、成功经验和存在问题进行总结、交流,提高医院的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 王月忠.充分发挥科主任和护士长在科室管理中的作用[J].医院管理杂志,1999,6(4):281-282

[2] 曹德品,朱慧全,王丽娟.新形势下加强临床实习教学的思考[J].医学教育探索,2003.4:34

[3] 杨蕾.许苹,连斌.上海市临床医学中心绩效评估[J].医院管理杂志.2006.13(8):623-625

[4] 易学明.狠抓教学查房确保教学质量[J].医院管理杂志,2005,12(1)

第2篇

1医药类高职院校学生转临床医学专业的动因分析———以江苏医药职业学院为例

1.1问卷调查。江苏职业技术学院是江苏省内名列前茅的医药类高职院校,临床医学专业是校内的主干专业,也是转专业学生选择的热门专业。与其他医药类高职院校相比,江苏医药职业学院学生转临床医学专业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既有个性,也有普遍性,有借鉴意义。选取2015级、2016级和2017级转到临床医学专业的83名学生进行转专业动因的问卷调查,随后针对问卷调查结果进行了分析。

1.2动因分析。影响学生转临床医学专业的动因存在多样性和复杂性,既有他人和自我因素的影响,也有理性和非理性成分。

1.2.1“就业前景”、“专业热门”、“家长推荐”和“个人兴趣”成为申请转临床医学专业的主要动因①因“就业前景”、“专业热门”原因转专业的学生人数所占的比例分别为92.8%和89.2%。临床医学专业是医药类高职院校的主干专业,一直得到学校的大力扶持,得到的政策支持和资源也最多。另外临床医学专业发展前景很好,毕业生具有较全面的综合素质、较高的学习能力、较强的处理临床实际问题能力和初步的科研能力,相对于其他专业毕业生就业的确定性比较强,也很受医学以外的领域欢迎,考虑到现在大学生就业普遍不畅等因素,临床医学毕业生就业形势和待遇一直较好。随着“健康中国”战略的实施和大健康产业的发展,除了大中型公立医院外,民办医院、社区医院和乡镇卫生院也将得到很大发展,医学人才的需求将越来越大,会使该类毕业生更为抢手,因此吸引很多学生转到临床医学专业。②因“家长推荐”原因转专业的学生人数所占的比例为61.4%。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大部分父母非常重视孩子的前途,希望子女将来的职业比较稳定,根据自身、其他人对临床医学专业的了解和认识或传承家族从医传统等方面考虑,很青睐医生的职业,推荐孩子选择临床医学专业。③因“个人兴趣”原因转专业的学生人数所占的比例为42.2%。临床医学专业的高考分数较高,部分一心想进入临床医学专业的学生因为分数达不到录取标准,被迫调到了自己不感兴趣或不喜欢的专业,因此对所学专业缺乏认同感,消极应付,甚至影响学业的完成。

1.2.2“学科成绩”、“专业了解”、“人际关系”、“从众心理”及其他因素是申请转临床医学专业的次要动因①学生对所学专业的个人兴趣不高,会使专业适应性差,学习动力下降,从而使学习成绩下降。②有一些学生对临床医学专业的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就业等信息不够了解,从而导致最终选择了不适合自己的专业。③一些学生由于不喜欢自己的专业,想尽快转专业离开,导致不重视处理班级同学间的关系,使同学之间相处得一般甚至关系紧张。④一些学生有从众心理,看到朋友、同学等转到了临床医学专业,认为临床医学专业非常好,也跟着提出了转专业的申请。

2医药类高职院校学生理性对待转临床医学专业的对策

2.1优化专业设置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经历了40年的经济高速发展期,但目前面临部分行业产能严重过剩、传统产业竞争力削弱等问题,加快转型升级已经成为全社会的共识。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是技术进步,加强发展新兴产业,不断提高生产效率,技术进步要靠人才支撑,对高校的人才培养提出了巨大挑战。面对这种情况,高校应该根据经济形势的变化和社会上的需求,积极对专业设置进行调整;并根据行业最新的发展进行专业课程的增减,加快课程内容更新,使毕业生更适应产业升级和经济形势变化,更具有就业竞争力[1,2]。另外高校在课程设置上“专”的同时,还要加强基础课程、通识课程教育,开阔学生的视野,增强就业能力。通过以上措施,会打消一些同学盲目转专业的念头,也可以提升原专业的生存力和竞争力。

2.2培养学生专业兴趣医药类高职院校在学生填报志愿前,应该利用学校主页、高招会、电视网络媒体等加大宣传力度,让考生详细了解学校概况、行业优势、专业特色、就业情况等[3]。家长和老师也要对学生选择专业进行全面和正确的引导,不能灌输医药类院校里只有临床医学专业最好的观念,而是让学生结合自身的兴趣、特长选择适合自己的学校和专业。学校有必要对入校新生进行专业教育,让学生了解自己专业的特色、培养目标和要求、主干课程、发展前景等,对自己所学专业的作用和价值有正确认识[4],使学生明白并不是只有临床医学专业的学生才能有好的前途,从而积极对人生进行规划,树立“行行出状元”的思想,从而培养和增强对专业的兴趣。

2.3加强转专业教育对于想转专业的学生,学校应采取各种方式加强转专业教育,告诉学生临床医学是一个学制长、成本高、技术性很强的专业,课程难度大,不仅需要熟练掌握理论知识,还需要丰富的临床经验,从而使学生再次考虑自己的兴趣、爱好、学习能力等特点,是否真的适合转到临床医学专业。

2.4完善转专业制度各医学高职类院校应积极探索建立合理的转临床医学专业制度和条件,统筹安排、合理限定其他专业转入临床医学专业学生的人数,在尽力保证弱势专业的生存与发展基础上,给予学生最大的专业选择权。为了尽可能使更多的、适合临床医学专业的学生达成转专业的愿望,学校可以降低对文化学习成绩的要求,可以适当考虑学生社会实践表现、增加面试环节等,全面考量学生的综合能力[5],从而给单纯文化学习成绩差的学生更多的转专业机会。

第3篇

1、临床医学专业就业方向主要在医疗卫生单位、医学科研等部门从事医疗及预防、医学科研等方面工作;在基层卫生院所从事常见病、多发病的医疗诊治工作,并能承担预防保健、卫生宣教和医学院校的辅助教学等各项工作。

2、内科学、外科学、妇产科学、儿科学、口腔及眼耳鼻喉科学等都属于临床医学,临床医学(Clinical medicine)是研究疾病的病因、诊断、治疗和预后,提高临床治疗水平,促进人体健康的科学。它根据病人的临床表现,从整体出发结合研究疾病的病因、发病机理和病理过程,进而确定诊断,通过预防和治疗以最大程度上减弱疾病、减轻病人痛苦、恢复病人健康、保护劳动力。临床医学是直接面对疾病、病人,对病人直接实施治疗的科学。

(来源:文章屋网 )

第4篇

1资料与方法

1.1资料来源

对某高校临床医学专业856名在校本科生的预防医学考试成绩进行研究分析,并评价试卷质量。

1.2试卷结构

该专业所选用的教材为人民卫生出版社、朱启星主编的第7版《卫生学》以及科学出版社、罗家洪主编的案例版《流行病学》,内容主要包括环境卫生、食品卫生、职业卫生、医学统计学以及流行病学等。试卷由任课老师根据教学大纲要求编制,题目选自预防医学教研室题库,分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填空题、名词解释、简答题、计算分析题6个题型,对应分值分别为20分、5分、20分、15分、20分、20分,满分100分。阅卷为教研室所有专职教师参与,根据统一的标准答案进行流水式批阅。

1.3研究内容

分析所有参考学生最终成绩和各项得分的分布情况,计算试卷的信度、难度和区分度。

1.3.1试卷信度:信度是反映试题得分一致性程度的统计量,通常采用信度系数作为评价试卷可靠性的指标,其取值范围为0~1,其值越大,信度越高。选用克伦巴赫(Cron-bach)α系数来计算一致性信度系数:α>0.8极好;0.6≤α≤0.8较好;α<0.6较差。

1.3.2试卷难度:难度系数(P)代表了试题的难易程度,P=M/W(M:该题平均得分;W:该题满分)。由于学生在答选择题时可能会随机猜测,该行为会影响最终结果,因此采用矫正难度系数cP,公式为cP=(kP-1)/(k-1)(k为选项个数)。难度系数与试题真实难度相反,值越大则试题越简单。P<0.6为难题、0.6≤P<0.7为较难题,0.7≤P<0.8为中等题、0.8≤P<0.9为较易题,0.9≤P<1为易题。

1.3.3试卷区分度:区分度是指通过考试将不同学习程度和能力的学生区别开来,是衡量试题鉴别学生水平差异功能的重要指标,用D表示。某题型的区分度用该题的得分与总分之间的相关系数来表示。客观题的分析采用Spearman等级相关计算其与总分相关系数;主观题的分析使用Pear-son相关。整张试卷的总体区分度为各题型区分度与该题满分的乘积之和,除以100。D≥0.4为优;0.3≤D<0.4为良好;0.2≤D<0.3为一般;D≤0.2为差题。

1.4统计分析

将所有参加考试学生的各项得分和总得分输入计算机,使用Excel2010和SPSS20.0完成分数的录入和相关统计分析,检验水准α=0.05。

2结果

2.1成绩分布

共856份试卷得分参与本次分析,其中最高分98分,最低分14.5分,平均成绩为(78.04±12.06)分,及格率达到91.59%。学生成绩呈负偏态分布。试卷题型分为主观题和客观题两大类,

2.2试卷信度、难度和区分度

信度分析输出结果为Cron-bach’sα=0.776。难度分析显示试卷总体难度系数为0.78,难度最大的题型为多选题,难度系数为0.27;难度最小的题型为名词解释,难度系数为0.84。区分度分析显示试卷总体区分度为0.73,其中简答题区分度最优秀,D值为0.83;多选题则相对稍差,D值为0.48。试卷各题型难度与区分度的分析结果

3讨论

第5篇

    有利于培养学生科学思维和独立工作能力,使学生认识疾病的发生、发展、转归和护理模式的作用,更好地应用整体护理工作程序。的报告中,提出教育的四大任务之一。病例讨论式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参与意识,使教育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增多。在分组准备阶段,小组成员各抒己见、集思广益,达成共识。

    学生们反映这种教学模式提高了语言表达能力,增进了同学间的交流与协作,为将来从事临床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病例讨论式教学方法有利于教师能力的提高病例讨论式教学对教师的能力、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应考虑到教学要求、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水平等多方面的因素。

    选题难易适当,既能体现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又能突出临床实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讨论时教师既要认真听取和及时分析学生的发言,全面了解、掌握各组讨论情况,引导学生围绕中心展开讨论,又要注意启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要能驾驭和控制活跃课堂气氛,把讨论不断引向深入。

    所以,教师必须具备扎实的基础知识、精深的专业知识,较高的教学组织和管理能力。这也促使教师不断学习,不断完善,以胜任新的教学方法。通过病例讨论课,增加了师生间的互动,丰富了教师的教学经验,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初步的实践证明,病例讨论式教学方法能够调动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提高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促进学生多方面能力培养上受到学生欢迎和赞成。

第6篇

1.1培养目标与实际教学不统一

国家明确了大专层次人才培养的目标是:以培养面向农村、社区医院的助理执业医师为主要目标,即“培养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但在目前专科实际教学中,存在一定的问题:首先是教材使用不一,教师各执其教。其次,临床医学专业中医学教学普遍存在重理论讲解,忽视技能提高。目前各专科院校针灸部分安排少量的实验或见习课外,基础部分无实训课,临床部分无见习和实习机会。再次,重点难点不突出。许多院校教师对中医学教学重视不够,在制定教学计划时只是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而忽视了毕业生在今后的临床应用。

1.2教学目标与教学时数不匹配

按照我国高职高专医学教育改革和基层医疗卫生发展需要,专科层次中医学强调“三基”、“五性”、“三特定”、“必需、够用”原则。随着各院校近年来教改工作的不断深入,教学计划不断修改,临床医学专业的《中医学》课时数多少不一,最多72学时,最少36学时。而中医学包含中医基础、中药、方剂、中医诊断、针灸、中医内科、其他临床各科等7门主干课程为一体,要完成如此大量的教学内容,教学时数显然不够,篇幅与课时不相吻合,教师只能走马观花式教学,大大影响了教学目标的完成。

1.3教师对教材内容的把握不一

各院校担任中医学教学的教师基本由老中青三个梯队组成。由于从教时间不同,教学经验及职称、学历有所不同,尤其是青年教师的不断补充,教学经验不足,教法欠佳,对教材的着眼点和把握能力不同,在具体授课时对讲授内容、重点难点、深度把握、技能突出上理解不一,教材内容取舍处理不当,由此产生了教学计划与进度安排不一,教学内容不一,没有起到真正培养技能的目标作用。

1.4学生层次不同致掌握知识不一

以平凉医专为例,临床医学专业招生学生分高中起点普通大专和中职起点三校生两类,前者没有学习医学专业知识,后者虽然经历了中职医学教育,但学生掌握知识的基础参差不齐,加之使用教材不同,教师教学水平差异,最终导致学生对中医学知识的学习效果和能力提高出现偏差,对下一步进入临床开展中医诊疗造成差距。

2.改革课程结构

以注重学生学习中医的兴趣为先导,以注重提高学生应用技能为目标,按照“先进性、实用性、针对性”的原则安排教学内容,并在教学过程中不断优化,将中医学教学内容分为三大部分,即中医学总论、中医学基础、中医学临床。按照1:2:3的比例安排计划、学时及进度,是理论与技能教学基本保持1:1。通过总论部分学习,使学生了解中医学的思维特点,中华医药的伟大渊源和杰出贡献,从而激发学生学习中医学的兴趣;通过中医学基础部分的学习,使学生熟悉中医认知及思辨理论的核心,为下一步临床技能的学习奠定理论基础;通过中医学临床部分的学习,使学生完全掌握中/!/医基本技能,为临床中西结合诊疗常见病、多发病做铺垫。要求每部分内容依据教学时数精细编写,详略得当,达到学而致用的目的,为学生毕业后更好地开展临床工作服务。

3.改进教学模式

3.1明确定位目标

根据专科临床医学专业培养目标,统一规划教材内容,明确层次目标、专业目标、技能目标,确定授课内容,以便更好的指导教师教学,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

3.2加大授课时数

许多院校对中医学重视不够,在制定教学计划时轻视中医,偏颇中医,安排学时时只是为了完成部颁大纲的教学任务,而忽视了毕业生在今后的临床应用,对教学时数能减则减。按照我国高职高专医学教育改革和基层医疗卫生发展需要,专科层次中医学强调“三基”(即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五性”(即思想性、科学性、先进性、启发性、适用性)、“三特定”(即特定目标、特定对象、特定限制)、“必需、够用”原则,临床医学专业的中医学教学,应当至少安排96(理论60学时,实践36学时)学时数来完成整个教学内容,方能达到学以致用的培养目标。

3.3加强实践教学

3.3.1多种教学手段并用

在中医学教学中,应该根据不同内容,改变传统教学模式,采取多媒体教学法(课件或影像资料)、病案教学法、问题教学法、讨论教学法、任务驱动教学法等多种教学方法进行教学,使抽象的中医理论简单化,转化为学生易懂、易学、易记的实际技能训练。对于绪论、中医学发展史等章节的内容可采取多媒体教学法;对于中医学基本特点、病因病机可采取问题教学法;对于治则可采取讨论教学法;对于辩证、方药知识可采取病案教学法与任务驱动教学法相结合

;对于四诊、针灸基本知识等可采取实验实训教学。 3.3.2多开展在校实训

在中医学教学过程中,对于四诊、针灸基本知识、毫针刺法、艾灸法、拔罐法、推拿手法可采取实验实训教学,利用中医实体脉象仪、舌诊模型、针灸模拟人等诸多实训器材反复进行实训,也可同学之间模拟四诊诊疗。

3.3.3加强临床见习

中医的实践性教学,只有通过早临床、常临床、多实践,对临床医学专业学生加强中医基本诊疗技能的临床锻炼和培养,才能对疾病有感性认识,并将感性认识与课堂讲授的理论知识结合起来,对疾病形成一个整体的认识。根据不同的临床见习特点,采用参观法、实践法、病例讨论法和精讲复习法等不同教学方法,强化临床实践技能,不断提升临床见习效果。

第7篇

姓 名: xxx

性 别: 女

民 族: 汉族婚姻状况: 未婚

身 高: 157cm

体 重: 47kg

户 籍: 福建泉州

现所在地: 福建泉州

毕业学校: 福建医科大学

学 历: 本科

专业名称: 临床医学

毕业年份: 2009年

联系电话:

求职意向

职位性质: 全 职

职位类别: 医院/医疗/护理-外科医生

职位名称: 妇产科,儿科,内科 ;

工作地区: 厦门市区 ; 到职时间: 三天内

技能专长

语言能力: 英语 四级 ; 普通话 标准;

电脑水平: 熟练操作常用软件

教育背景:

时间 所在学校 学历

2004年9月 - 2008年7月 福建医科大学 本科

工作经历

所在公司: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时间范围: 2007年7月 - 2008年10月

公司性质: 国有企业

所属行业: 医疗、保健、卫生服务

担任职位: 实习医师

工作描述:

实习实践培养了我对医务工作具有良好的责任心和吃苦耐劳的精神,使我做事条理性强,能吃苦耐劳,工作认真,细心,态度和蔼,擅于与人沟通,热情充满活力,执着于自己的信念与目标,渴望用自己的汗水与努力书写一份平凡却不平庸的人生路。

第8篇

关键词临床医学;专业学位;规培;培养模式

目前,我国高等医学教育的教育理念及教育教学改革的方法随时代的变迁而发生着不断转变与改革。在培养模式上,从注重知识理论人才的培养转变为注重能力应用人才的培养;在培养过程上,从单学科单一型人才的培养转变为跨学科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培养目标上,从单纯专科的医师培养转变为全科医师方面的培养。另外,在具体培养阶段上,也逐步形成了医学院校在校教育、医学毕业后教育和入院工作继续教育3个相对独立而又密切衔接的培养步骤。高等医学教育理念的转变及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发展,均对培养高素质、高层次的医学人才起到了重要作用。对于临床医学专业的本科毕业生,我国目前存在2种医学教育模式: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和(或)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1998年,我国开始设立临床医学专业学位,这是我国临床医学高层次专门人才培养模式从以学术型为主向重视应用型医学人才培养的一次战略性调整。10余年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探索与试点在我国高层次应用型人才培养方面取得了较大的成就。但研究生培养也存在临床能力培训不到位、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与现行的执业医师制度和从业制度不配套等问题。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不仅是医学生毕业后进行再教育的一个重要阶段,更是医学生成长为合格医务工作者的必由之路[1]。因此,在医学硕士研究生培养过程中,根据医学生自身情况及培养单位状况,将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学位教育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进行有机融合,不仅可以避免医学教育与医疗资源的浪费,提高人才培养效率与质量,更可有效应对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中遇到的各种问题。

1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现状

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对接是我国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的趋势。上海、北京等高校作为首批试点单位,经过近10年的探索,为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积累了丰富的经验[2]。但是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专科医师标准化培训细则和临床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在制度衔接、导师理念和规培培训过程等方面存在一系列问题。

1.1制度、时间衔接存在缝隙

与欧美国家相比,我国高等医学教育学制复杂、不统一[3],研究生教育与住院医师规培隶属不同管理部门[4],管理制度衔接度不够。本科学历人员进入临床工作参加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3年后方能达到住院医师第一阶段的要求,然后允许其以同等学力在职申请硕士专业学位,但仍然要经过2~2.5年的培养,这在某种程度上是对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一种否定。2015年5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发文《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指导性培养方案》。《方案》明确规定:专业学位研究生须完成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并取得《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合格证书》,方可获得硕士专业学位。根据《方案》要求,各省卫计委已经将规培考试提前到每年4月份,但证书发放要到10月份,规培证书发放与学位授予时间衔接有较大困难。

1.2导师带教理念偏颇

我国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起步晚,许多导师同时兼任学术型研究生导师[5],在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过程中,不能完全脱离科学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6]。部分导师把临床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当作科学学位来培养,重点进行科研能力训练,无法达到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目标;部分导师对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花大部分时间在临床科室轮转,在导师身边时间很少这种方式或多或少存在抵触情绪,令研究生无所适从。33个月的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与规培并轨,这一培养模式对导师和带教教师来讲,从接受到执行,都需要一个过程。同时,由于临床工作繁忙,带教老师对规培内容和流程掌握不全面,执行不到位,进而影响了研究生临床训练质量。

1.3学位课程学习与规培时间冲突

按照我国学位条例和临床医学硕士研究生培养大纲要求,为保证临床医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课程的授课质量,研究生入学后,需要在学校进行为期3个月的学位课程学习,考试合格后方能进入规培基地进行相关科室的轮转。9月份入学的专业学位研究生在校时间只有34个月,而培养方案则要求临床培训时间不少于33个月,这种集中授课模式使学位课程学习与规培时间衔接不畅,甚至出现冲突。

1.4分流机制尚不完善

根据国家指导性培养方案要求,第二学年内未获得《医师资格证书》的专业学位研究生,可安排其转入学术学位研究生培养渠道。这种分流机制不适用没有临床医学学术学位授权点的研究生培养单位。另外,近五年省内、外兄弟院校规培考试统计结果显示,各学校规培考试通过率一般在70%~90%之间,通过率很难达到100%,考试未通过的研究生无法按时获得硕士学位。虽然培养方案要求,毕业后3年内取得《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合格证书》者,可回原学位授予单位申请硕士专业学位,但2015级以后并轨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分流机制,需要进一步完善。

2专业学位研究生规培并轨培养采取的主要对策

2.1医教协同机制需进一步完善

要使学历教育的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真正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完全接轨,医教协同机制需进一步完善,教育部和国家卫计委需要将协同制度进一步细化,主要体现在规培课程设置与专业学位研究生课程设置对接;学分互认政策落实;规培考试的安排与高校教学安排的协调;专业学位研究生待遇与规培住院医师同工同酬等。

2.2强化专硕规培理念

导师是研究生培养的第一责任人,导师的培养理念直接关乎研究生的培养质量。各学校研究生管理人员和导师可以通过参观学习、开会交流培训等形式,深刻理解和强化导师和带教老师专业学位研究生规培理念,正确理解“专业学位”人才培养的含义,让专业学位研究生规培培养理念融入导师和带教老师的指导过程,不断提高导师和带教老师的业务水平,着力培养一支业务精湛的专硕培养师资队伍。

2.3优化课程设置

为保证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能够有足够的时间进行临床能力训练,在国家临床医学专业指导性培养方案出台后,各研究生培养单位已经对原培养方案进行了修订:首先,对专业课进行调整,适当压缩学位课程的门数和学时,并适当增加与临床相关的学术讲座;其次,在授课模式上,适当减少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在学校进行理论课程学习的时间,对本年度新入学研究生,部分高校采取让研究生早入学进行授课的方式;一部分高校于当年8月份将研究生分配到各附属医院进行临床轮转,利用周末或晚上的时间对其进行公共课和专业基础课的授课。这些课程设置方面的改革,从时间上保证了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能够在整个培养过程中做到“早临床、多临床、不脱离临床”,切实保证了专业学位研究生临床操作及实践能力的培养。

2.4完善考核监督体系

临床技能操作是考核研究生培养成功与否的重要评价标准[7]。专业学位研究生规培考核具体包括培训过程考核、培训年度考核和培训结业考核3个阶段,尤其是重点考核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训过程。为确保专业学位研究生规培质量,统一规培过程考核标准、构建培训质量监督体系是强化研究生培养的重点举措。2.4.1严控出科考核建立规范的考核制度[8],制订出科考核细则,将考核指标细化、量化,统一出科考核标准,强化对临床操作技能和临床诊疗思维的考核。将出科考核作为提高研究生规培质量的重要环节。出科考核不及格研究生需要在本科室继续参加培训,直至通过出科考核。各高校要求规培基地制定配套的规章制度,将规培带教作为年底考核评优和职称晋升的条件之一。2.4.2建立质控保障体系国家相关部门需要统一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质量标准,修订评价制度,完善评估体系。遵循我国应用型高层次人才培养目标,针对医学专业学科的特点,科学、客观评价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质量,优化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的内部评估、机构评估与社会评价相结合的教育质量评估体系。2.4.3强化二级单位管理职能目前,我国高校研究生教育采取校、院二级管理模式。这种模式不但要求学校有相应管理制度,还需要学校管理单位细化配套的管理制度和职能,切实加强对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的检查与评估。学校定期进行校内评估,只有这样才能不断提高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质量。与科学学位研究生教育目标相比,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目标是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高层次应用型专业人才[9],更加注重相关技能的培养。而对于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而言,通过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则是融入医疗卫生行业、开展医疗工作的必经之路。当前,我国医学教育体系较为复杂,与国外知名医学院校相比,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均处于相对落后阶段,更需要通过不断的探索来进行完善[10]。本文对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学位教育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并轨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对策进行了积极探索,期望在一定程度上为开展更加合理有效的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提供思路。

参考文献:

[1]汪玲.临床医学专业学位教育综合改革的探索和创新———以上海“5+3”人才培养模式为例[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2(10):49-54.

第9篇

面对超短学时带来的挑战,在备课环节上,必须阅读大量的相关资料。超声检查隶属于超声诊断学,知识体系完整,是声学、电子学和医学的统一结合,要想在短时间内使学生充分掌握其内容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更何况是3学时的超短时间。由于教材中的内容是非常的概括、简化,必须使非临床医学专业的学生掌握超声检查的核心内容及其进展,使其与前后医学知识有机地联系起来,例如,超声波的物理特性生涩难懂,是教学难点而又不是教学大纲的重点,但是,该部分内容在课程讲解中起到承前启后的作用,为了不占用更多的时间,需要将大量相关知识高度概括,用精炼的、简单易懂的语言传达给学生,所以在备课时需扩展阅读内容。

采取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最大限度地提高教学效果。教材内容多与课时少的矛盾十分突出,这就需要我们改变已往的教学模式,选用一种能够满足当前教学需要的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是现代课堂教学的发展趋势,合理应用教学辅助课件,是提高教学效果的有效措施之一[1]。多媒体教学信息量大,教师在较短的时间里,可以把本学科及相关领域的新知识、新成果及时引入课堂,多媒体教学集声音、图像、文字、动画于一体,通过人机交互作用完成各种教学任务,同时,教师节约了在黑板上书写、绘图的时间,在单位课时中可以讲授更多的内容;运用多媒体教学,将影像专业所需要的X线片、CT片、MRI片及其它相关的图形、图像生动、直观地投影到屏幕上,使讲授内容更加明晰,易于学生接受。超声检查属于影像专业的教学内容,是一门形态学科,需要从观察图像来认识病变,实际工作中是通过大量的实时切面图像、血流图像甚至三维立体图像进行疾病诊断,它强调实时、动静态结合,同时,又是多学科相互结合的产物,基本理论内容多,原理深奥,一些内容难以理解,如果只是采用讲授的方式,学生会觉得枯燥乏味,印象不深,靠死记硬背,遗忘率高,达不到理想教学效果,利用多媒体形象直观的特点,可以较容易的解决此方面的问题。如用动画的形式播放自然届中蝙蝠在黑暗中是通过鼻和口中发出超声波来判断障碍物的距离而实现自由飞行特点,能使学生很容易的理解和记忆超声波的反射功能,又如澳大利亚的物理学家多普勒在地球上观察星星能看到不同的颜色变化和救护车由远及近或由近及远音调改变的动画,能使学生对比较难以领会的多普勒效应的理解变得轻松了,因此,采用多媒体课件,能够把授课难点有效分解,可以将教学内容深入浅出地讲给学生,大大提高教学质量;非临床医学专业学生,普遍认为临床概论不重要,甚至有的学校将其列为选修课,思想上不重视,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采用多媒体教学,易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谈到超声检查手段在产前筛查中的作用时,通过形象、清晰的正常与畸形胎儿三维图像的展示,使学生的注意力和兴趣大增,从而获得较好的教学效果。因此,合理地应用好教学课件,既适应学科的需要,又可以克服短学时带来的困难,还能把教师在课堂的主导作用发挥得淋漓尽致,使学生充分享受听课的乐趣,完成教学任务。

通过案例分析,讨论超声检查的主要内容和临床价值。案例导入式教学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在介绍某个概念或方法时,以案例为切入点,通过案例引出问题,让学生先对问题进行思考,所提出的问题可以是待介绍的概念、方法适用的情形,也可以是某方法的应用步骤或应用方法时的注意事项,让学生结合案例给出自己的看法和解决思路,教师适当加以引导和启发,并及时对学生的说法进行总结,最后再给出科学的定义和完整的表述[2],有助于启发学生积极思维和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超声检查应用范围广,涉及全身各个脏器系统,除了有的脏器位置之间关系密切外,各脏器功能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不可分割的联系,一个脏器的结构和功能发生改变,势必会影响对其它脏器的检查,如果把超声检查的不同内容尽量融入到一个实例中,则可帮助学生理顺所学知识的脉络,增加对超声检查临床价值的理解。超声检查的主要内容和临床价值是非临床医学专业学生的教学重点,是要求必须掌握的内容之一,也是临床概论学要求达到的教学目标。通过案例的导入,使学生能够横向思维,用联系的、发展的观点看待问题,加深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和掌握,同时可提高学生的分析和归纳能力,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之目的。如介绍多普勒超声的临床价值时,提出某位怀疑患有心脏病的患者初次到医院就医时,医生会让患者做超声心动图检查,通过该项检查,可以显示心脏的结构、功能及血流信息,由心脏结构的显示可延伸至腹部实质脏器的结构,由心脏功能的确认延伸到脂餐后胆囊收缩功能的判断,由心脏血流信息的提供延伸至多普勒超声在糖尿病后血管并发症、肝移植后血管并发症检测方面的应用等。通过案例分析可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有助于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相关文章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