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中职学校体育教学优选九篇

时间:2022-12-01 02:34:10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中职学校体育教学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中职学校体育教学

第1篇

关键词:体育教学 存在问题 解决策略

如今,社会经济迅速发展,职业教育突飞猛进,但是,无论经济怎样发展,社会怎样进步,体育教育都不容忽视。体育教学作为一门基础学科,与各个学科的发展都有着紧密的联系,体育教学应该也必须成为职业教育发展的坚实基础。但是,目前体育教学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本文通过分析中职学校体育教学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策略。

一、体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中职体育教材缺失

长期以来,中职学校没有自己职业学校的教材,唯一的参考教材依据就是普教的大纲、教材。这样的教材内容从小学到中学同学们在反复学习,例如传统的走、跑、跳、投等竞技指标项目,对于同学们来说这些项目毫无新意,他们感到内容枯燥乏味,而且最大的缺陷是离开了学校很多运动项目可以说就结束了自己的使命,如标枪、铅球、跳箱、跨栏等项目,这并不符合体育教育终身学习的目标,终身学习的目标是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培养学生的终生体育教育意识。因此,更新体育教学内容,进行教材编写改革是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如何使体育教学内容与专业学习有机结合,使教学内容既新颖,又能促进专业理论学习和实践能力的提升,是促使我们要去解决的问题。教材的编写要适合职业学校的发展特点,使职业学校的体育教学真正的走入正轨,体现自身特色,最终达到培养合格的社会所需人才的良好愿望。

2、体育课无用论蔓延

在学生、甚至老师中一直存在着体育课无用论的观念。很多学生认为,专业课的学习是重中之重,作为一名职业生,学好专业知识和技能,才能为今后的职场打拼提供一个强有力的支点。学习好的学生把体育课当成负担,疲于应付,而学习差的也只把体育课当做他们挥洒不快和所谓个性的载体。这种心态导致他们对体育课的要求也只是及格就行、高分没用,体育课无形中被边缘化了。

3、体育考核方式单一

从教育理念来说,没有评价的教育就是盲目的教育。学生体育课学习的评价,也需一个科学、合理的评价,学生看到自己的锻炼效果与成绩,才能促进他们的学习、锻炼的兴趣与积极性。现在体育教学的评价方式基本还是教师一人打分的传统方式,这种评价方式单一、僵硬,对于教学过程缺乏必要的动态的评价,学生往往只看重最后的考试结果如何,体会不到体育教学过程带给他们的来自老师的那种积极的肯定、赞许和勉励。这些体育课评价标准古老,多年不变,不适合现阶段整体学生的身体素质状况,同时也不能体现出区别对待、因人而异,造成很多同学觉得学不学、练不练的结果都是一样的,所以干脆就不学,更无从谈及上课的积极性。

4、体育教学手段单一

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是实现教育目标、传授教学内容的重要途径。近年来许多学校体育教育在教法手段上有所改革,但仍存在一些问题。我们沿袭的还是传统的体育教学方式,这些方法以学生掌握运动技术为主要目标,以保证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传授为主,学生缺乏自主性、独立性,所学知识技能严重地脱离体育社会实践,至使学生毕业后社会适应性差。在教学手段更新上缺乏现代化教学技术的运用。而现代体育教学方法则以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为出发点去全面发展学生,挖掘学生的潜力。

二、解决策略

1、教材编写方面

好的教学内容是好的教学效果的前提,教材内容的编写要坚持因人而易、因地制宜、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发展学生的兴趣与个性,将健身与文化民族性与世界性的体育运动选编入课程内容,这些对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及整体素质都有着积极的作用。如学校场地、设施较少或不完善的,可开展一些发展动作协调及突出个性为主的运动项目,如武术、健身操等;根据教师专长而开设的特色项目;还有根据学校专业而开设的一些近似专业,对以后工作有一定帮助以及相关的运动项目。首先,教材内容的搭配,要以大纲为主,结合本校实际,不同专业选择不同的教学内容,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同时强调教材的合理性、科学性和创新有趣性。其次,从教材的选择到挖掘教材的内涵,不只考虑具体教材的动作本身,而是考虑教材背后所具有的特性和内涵,充分挖掘体育教材所特有的教育功能、社会功能、美育功能、娱乐功能等,强调教材与个体需要、社会需要相结合,加强校本教材的开发和利用。最后,有条件的话还可编写校本教材,从而建立自身完善的教材体系。在教学内容选择上,要坚持以下的标准:社会化普及程度较高,学生喜闻乐见;要有很强的趣味性;对场地、器材等基础体育设施要求较低;娱乐项目能兼顾身心发展;对身体素质有较强的锻炼作用。

2、培养学生积极的体育教育意识

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具有强烈体育意识的人,会对体育产生浓厚的兴趣,而且这样的兴趣并不随求知欲得以满足和客观条件的改变而减弱或消失,反而会使有关兴趣更丰富和深化。首先,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教育意识。终身体育本身是思想意识和行为倾向的有机结合,体育意识是终身体育的思想基础。体育意识的强烈程度,直接影响人们终身体育思想的形成。其次,实施“开放型”教学,培养学生的体育意识。“开放型”教学在思想上要求教师放心;在实践中要求教师放手、放开、放宽、放活;在师生关系上要求教师是民主型的,能听取学生意见,和学生交朋友;在成绩评定上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最后,营造良好的校园体育文化氛围。学校教育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切实加强体育工作,加强校园体育文化建设,加大体育宣传力度,使学生得到各种不同形式、潜移默化的体育影响,从而提高其对体育的认识,并转化为体育行为,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

3、建立动态的考核方式

考核方式要因人而异,区别对待,注重个体的发展和运动过程的评价。素质教育的基本理念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整体提高,相信这种差异的动态的评价方式会非常的公平,从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他们的体育兴趣。首先,在考核过程中,除教师的评价,还让学生参与一些项目的评价、评分与自评,改变教师一人最终裁决的单一的考核方式,这无疑会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其次,评分包括考核成绩和平时表现分(平时表现包括上课态度、表现、出勤率、协助精神、参加集体体育活动及自觉锻炼情况)。最后,对出勤率在98%以上,并认真锻炼,参加校级与校外比赛的学生,一律给予不同等级的奖励加分;对迟到、早退、旷课者给予扣分;一学期累计有1/3不出勤者,其体育成绩视为不及格。

4、教学方法改革

现代教学改革的理念认为,学生是学习与发展的主体,教学必须以学生为中心,确立了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主体地位。教师一人主导课堂的局面要适度改变,随着社会科学知识的发展,学生学习体育知识的开放性认识领域大为拓展,吸纳知识的途径由单一的教师方面获得变为多元化,教师不再是学生惟一的知识来源。在教师集中教学之后,教师要指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自己喜欢的项目,在放开教学中,给了学生充分的信任与尊重,提供了更多的自由空间,使学生由被动变为主动,他们可根据各自的身体差异及兴趣、不同的心理需求、选择不同的运动项目、不同的练习方法,做到各求所需、各尽所能,在练习中,同学间加强了学习互动,互相帮助,互相促进,共同提高。

本文对中职体育教学进行了初步探讨,如何在教学内容设置、教学方法方面进行改革和创新,完善体育教学,培养健康的能适应经济发展的人才,是值得我们继续关心的问题。

参考文献:

[1]赖天德.深化学校体育改革要注意防止虚无倾向[J].中国学校体育,2004,2.

第2篇

摘要:本文针对当前中职学校体育教学中存在的不足,探讨了改变体育教学现状的方法,以期为今后体育教学提供借鉴。

关键词 :体育教学素质教育

从事体育教学工作8 年,我深感体育教师工作的不易。我的中学时代仿佛体育课就是活动课,没有老师给你正规上课,就是“一个哨两个球,老师学生都自由”的那种。后来上了大学以后,才接触到正规的体育课,毕业后我就成了一名体育工作者。从事体育教学工作至今,时代变了,学生变了,但是我们的体育教学仿佛还是停留在以前的模式中。期间我观摩过很多体育老师的体育课,很多老师的教学方法比较单一,学生的学法也比较传统,直接表现就是学生的积极性不高,有的甚至反感老师一成不变的上课模式,有的学生质疑体育课的作用。在传统的体育课教学中,学生的体育知识技能的获得主要是通过体育教师的灌输式传授来实现的。这种方法把学生当成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或是体育技能的“练习机器”,学生只能是被动的接受,没有选择内容的权力,没有选择学习方法的权力,更没有选择学或是不学的权力。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被抑制,学习效率低,以至于很多孩子喜欢体育却不喜欢上体育课。

在学校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大背景下,传统的体育课教学模式和体育教学方法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和冲击。素质教育要求在体育课教学中,要从“以教师为中心”转向“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从教师“灌”,“输”为主的教学方法转向教师指导,学生自主学习;由过去单纯的“育体健身”目标扩展为“育体,启智,调心,求知”的综合多样化教学目标,由单一的“一刀切”向“关注每个学生的发展,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性”的方向转变。但现实的体育课中很难全面体现素质教育提出的要求。

当前的体育课程和体育教学现状尚存不足:体育课程目标已达到200 多条,但体育教学内容却是虚无缥缈的,体育课程理念可谓日新月异,但是教学实效却未见提高,学生从学校毕业了,体育课学习了12 年,很多学生却什么运动技术都没有掌握好,这是事实,而有些同行的专家老师还在强调要淡化运动技术教学,体育教学方法的“革新”叫人眼花缭乱,但体育课的锻炼效果却明显下降,体育课程评价方案和方法花样百出,但真正有效的体育成绩考核和评定却名存实亡。我觉得我们的体育课改更应该立足于体育课的本身,立足于学生主体,不应该有“纸上谈兵”的味道。以下是我多年从事学校体育教学工作的心得,希望得到同仁们的批评和指导。

1 合理选择教学内容袁制定教学计划

上面我说过,小学体育的教学内容虚无缥缈,没有教材,很多老师不知道体育课应该上什么内容,该怎么上,这样基本上要求体育老师要“自编教材”,这可给体育老师们出了个很大的难题。有些专家老师说体育教学内容非常广泛,广大体育工作者要认真挑选出适合本地区的体育教学内容,我觉得这种言论是有些不负责任的。第一,各位体育老师不可能统一编出适合本地区的教材内容,因为老师的水平不同,阅历不同。而且什么叫适合本地区?是指适合本校的体育场地设施吗?或是适合本地的经济发展水平?还是其他什么的?第二,即使每位老师都能编出“适合本地区的体育教学内容”的教材,很可能只是某个学年的,顶多是一个学段的吧,这时,新的问题出现了,有谁来保证各位老师编的教材内容都具有的连续性呢,当学生从二年级升到三年级了,换了体育老师,而这位三年级的体育老师编的三年的教学内容刚好和学生在二年级学习的是一样的,那怎么办呢?这就导致了各个年级的教学内容有重合,有同行的专家老师说过:学生前滚翻滚了12 年,有的到了大学还在滚,但是还是很多同学滚不会。这样的问题不值得我们深思吗?我觉得最起码地方的体育部门要统一编写适合本地区的体育教材,以保证本地区体育教学内容的连续性,这样也有利于保证教师的课堂的完整性和提高对体育课的认识程度。

尽管发出这样的感慨,我们还是不得不准备自己的教学内容,提前写好教学计划,教学进度表,这对以后的体育教学很重要,在教学计划和进度表中要充分体现主教材的连续性,不能以游戏课替代体育课,要有运动技术的学习。游戏很重要,尤其是在低龄学段,但是它只是作为辅助教材,不能把体育课上成了游戏课,这样的话,学生的运动技能目标很难得以实现,长此以往,体育竞技目标又从何处得以实现呢?竞技目标的流产会使很多基础目标都得不到很好的实现,或者导致锻炼的盲目性,从而导致锻炼的不连续性,最终影响体育课的课堂效果,根本上导致国民身体素质水平的急剧下滑。

2 备好理论课袁并上好理论课

每个学期要安排一定数量的理论课,可以安排在下雨天气的室内课堂进行,有些班级下雨天气碰不到体育课,可以把正常的体育课安排到室内进行,这在学期教学计划中都要体现出来。理论课很重要,尽管在整个课时数中占的比例不高,但是体育理论课对于提高教师的体育理论功底有不可小觑的作用。学生也需要理论课,他们需要用理论来武装自己的头脑,知道自己在实践课上做的是什么,为什么这么做,可以锻炼到身体的什么地方等等。同时,理论课的高质量对实践课有很好的指导作用。

理论课的形式有以下几种:

①单纯的理论课;

②室内的徒手体操教学;

③室内身体素质练习与考评教学;

④主教材的教学;

⑤室内的游戏课教学;

⑥各种室内体育理论考评(如讨论,互评等)。

3 体育课的风格

每位老师都有自己的风格,男老师有男老师的风格,女老师有女老师的风格,或阳刚,或阴柔。每种风格处理得当都有利于孩子的成长,不必刻意地选用哪一种。比如:如果面对的是小学生,很多男老师就感觉女老师那种“柔”风格比较合适;高年级学生的话,男老师的风格就比较合适。坦白的说,我就是这么认为的,但有时拿捏不好分寸的话,反而让学生感觉有点不知所为,不利于课堂教学的开展。体育老师的风格集中体现在关心学生之中,这也是教育之本,这不是套话,若不体现在关爱学生之中,我想学生是不爱也不接受你的这种风格的,最终使你的体育课很难进行下去。所以,刚从事体育教学工作的老师,要不断尝试自己的教学风格,并总结自己的教学风格,进而慢慢使之固定下来且使之不断完善,最终做到对待不同的班级、不同的学生表现出不同的教学风格。

4 严格课堂纪律

前面我们说过,男老师有男老师的风格,女老师也有女老师的风格,但是,无论是哪种风格,前提都是要保证课堂的纪律。因为严明的课堂纪律是有效课堂教学的前提,同时也是体育课安全的重要保障。

5 潜心读书袁与时俱进

体育老师是教育工作者,不是教官,所以要专心学习教育教学理论,懂得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同时,也要加强体育专业知识的学习,这样老师才能是一条长流不竭的小溪,学生才能从中汲取到营养,喝道甘甜的清泉。

以上观点是本人的实践总结,也是对学校体育教学问题的反思,对我有指导作用,希望也能给广大体育工作者上好体育课带来帮助。

参考文献:

[1]钱钧,史兵.体育教学本体论研究[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01).

第3篇

在素质教育背景下,中职学校体育教学模式改革已经被提上日程。在中职学校教育中促进体育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创新,对于提高学生的身心素质具有重要作用。主要分析了中职学校体育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创新策略。

关键词:

中职学校;体育教学;模式

一、贯彻“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

在传统的中职体育教学中,一直都是以竞技体育项目为主要内容,无论是体育教学大纲还是教学方法、内容和模式都以竞技体育为中心。再加上体育教学难度较大、要求较高,使得很多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产生了畏难心理,这严重打击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阻碍了学生的身心发展。这样的教学形式与目前的素质教育目标不太适应,学生没有掌握体育锻炼的方法,也没有增进身体健康,形成终身体育的思想观念。教育作为为社会培养人才的活动,应该从现代人才的“素质”与“创新”两个方面出发,站在人才培养的高度建立“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因此,在素质教育背景下,中职体育教学应该充分认识到中职体育并不是竞技体育,不能以创造优异成绩作为奋斗目标,而是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教育观念,在教给学生体育运动方法的同时,让学生爱上体育,实现体育健身健心的目的,只有树立以增进学生身心健康为目标,为学生建立完全不同的定位要求,学生的综合素质才能得到提高。

二、中职体育教学组织形式要加强改革

目前的中职体育教学组织形式一般都是以班级为单位,采用的组织形式很多是分组轮换,这样的形式虽然整齐有序,容易管理,但是在组织形式和规范要求上都是“一致”“服从”等字眼,学生在这样的形式下进行体育锻炼学习,很容易丧失学习积极性,也阻碍了个性化的发展。中职学生的身体形态、生理功能都在不断地成熟发展中,心理素质也在不断地提高中。结合中职学生特点,教师应该积极发展学生的个性和创造力,在课堂组织形式、教学内容和方法上凸显多样化、灵活性和个性化,让学生在允许的范围内选择自己喜欢的运动项目和空间,如让学生在羽毛球、乒乓球、篮球、健美操、定向越野等项目中进行选择,然后根据兴趣爱好组织学生开展体育锻炼。总之,只有在中职体育教学中为学生创造更多自由的学习氛围,学生的生理素质和心理素质才能同时得到提高。

三、中职体育教学应该尊重职业发展特点

中职学校与普通的高中院校不同,它有着专业职业性的特点,结合这一特点,中职体育教学应该根据职业劳动者的身体素质针对性地为学生实施教育,促使学生的身心素质能够为今后的职业需要提供良好的基础。首先,针对伏案型职业,如家电维修、文秘、电脑、采购等职业应该设置如下锻炼内容:(1)可以通过工间操、下蹲起立、活动颈肩、伸展脊柱、按摩等活动缓解学生的疲劳。(2)可以通过到室外进行体育锻炼,改善机体对外界自然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3)可以通过全身活动如球类、游泳、健身跑等锻炼学生的身体协调能力。(4)通过俯卧撑、引体向上、哑铃凳锻炼学生的指、腕、肩的力量。其次,针对站立型职业,如护理、烹调、售货、纺织、建筑等职业,可以设置如下锻炼内容:(1)通过下肢节律性活动,如下蹲起立、工间操、健美操、太极拳等改善学生的下肢血液循环。(2)通过球类活动、健身跑、跳绳、游泳等增强学生心肺功能及身体协调性。(3)通过引体向上、俯卧撑等上肢肌肉力量练习提高学生的上肢肌肉力量。最后,针对兼有伏案、站立特征的综合类型的职业,如机器维修人员、农业技术人员等,可以设置如下锻炼内容:(1)通过球类活动锻炼学生身体的协调性和灵活性。(2)通过健身跑、游泳等有氧运动练习增强学生的心肺功能。(3)通过引体向上、俯卧撑和仰卧起坐等练习发展学生的上肢力量,防止学生局部疲劳。

四、促进学生掌握运动技能

中职体育教学是一门技术性学科,应该以促进学生掌握运动技能为目标,增进学生的身体健康。如果离开了身体运动技能的锻炼,也就谈不上强身健体的目的。因此,在中职体育教学模式改革与创新的过程中,教师首先要增进学生的情感态度体验,培养学生对于体育锻炼的兴趣,形成体育锻炼的积极态度。中职体育项目有很多种,如篮球、排球、足球、乒乓球、羽毛球、田径、体操等项目,教师要熟练掌握运动技术,并教给学生一定的运动技能,只有让学生掌握了运动技能才能够增进学生的体能和健康。此外,在中职体育教学改革中,还需要加强对教学评价的改革,要结合学生的职业和兴趣爱好对学生展开评价,还要创新评价方式,让学生有自主选择被评价的形式,促使学生的运动积极性得到提高,增强其运动信心。总之,在中职体育教学模式的改革过程中,要从教育理念、组织形式、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上加强创新与改革,只有这样才能够促进中职体育教学有效性的不断提高。

作者:王菊喜 单位:甘肃省武山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

参考文献:

第4篇

在我国经济不断发展的大形势之下,我国的教育事业得到了来自更多阶层的广泛关注与重视。其中,中职学校在国家政策的大力扶持之下已经呈现越来越“火”的局面,中职体育课以其能够维护学生身身心健康的优点,为中职生学习其他技能提供一个更加有利的保证。为此,通过研究当前中职学校的体育的教学现状,才能有效地提高中职体育教学的成效。

1 中职学校体育教学现状分析

1.1 中职体育教学正受到其它课程的“排挤”

近些年来,随着国家对教学改革要求的力度加大,很多学校已经从传统教学思想的束缚中摆脱出来,中职学校也处在不断的转型过程中,但是在体育教学相对于其他学科来说,还存在比较巨大的差距,这主要表现为中职体育课程开设的时间和次数在整个学校教学中所占的比例不高,一直是处于可有可无的边缘化位置,这一种现象在其他各类学校中也是如此。甚至于许多中职学校都将体育课程取消,取而代之的便是一些基础文化课,诸如语文、英语或者数学等课程。这样一来,就对中职学校中的体育课教学产生了极大的消极影响,主要表现为:一是体育课程被压缩大大减少了中职生参与锻炼的机会,使得他们的身体素质呈现逐年下降趋势;二是降低了中职生们综合素质的提升空间,这对于中职生的全面发展极为不利。

1.2 师资资源以及中职体育教学思路上的局限性

当前我国的中职体育教学方面的教师与教学资源较少,不能为体育课程的顺利进行起到一定的积极、促进作用。就目前体育教学在各个学校的发展情况来看,每个学校的体育教师分配不均衡,教师的素质和能力也高低不一,在体育教师资源匮乏的形势下,体育教学的发展举步维艰。而在中职学校认为其发展要以培养技能型人才为主,在体育教学方面配备的教师与其他学科相比,严重不足,使得学校在体育教学课程的开展并不顺利,这样也严重影响了学生对体育锻炼意识的培养,部分中职学校所配备的体育教师学历不高,能力也有所欠缺,不能很好的完善各个体育项目的教学工作,使体育教学工作失去了应有的价值,这些都成为阻碍了体育教学发展的重要因素。在体育课堂上还会存在一些体育老师不进行任何体育教学的情况,简单的放任学生们在操场上自由活动,也不会组织一些具有理论知识的课程与培训。体育教学思路上的局限性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体育教学作用的发挥,也影响了学生的整体体质的提高和综合能力的提升。

1.3 重视技能培训却忽视体育锻炼,缺乏进行体育教学的良好氛围

然而,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对人才综合能力的体现要求也逐渐提高。首先,在中职学校教学中,体育课也属于公共基础课的范畴,而学校并没有重视体育教学的发展和课程的设置,对体育设施的投入更是很少。这是因为由于当前我国社会就业压力的不断增加,导致中职学校更倾向于对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从而忽视进行体育教学的重要性,但是这种牺牲体育活动而换来的技能提高是得不偿失的,如果中职生在走向一线生产岗位时,由于自身身体状况的不良也会使其不能胜任岗位要求。

其次,中职生对体育教学的重视度也不高,经常出现懈怠、集体逃课等现象,这主要与缺乏进行体育运动的良好氛围有很大关系,再加上体育教材和设施的不完善,无法引起学生对体育课程的兴趣。根据一些资料显示,各中职学校的教材大部分是引用高中的教材,而没有结合自身学生的发展特点来编写更适合的教材,在设施上也同样无法满足学生的需求,而作为体育教学的物质基础,完善的设施是必不可少的,只有学校认识到体育教学的重要性,才能真正的实现体育教学的意义。

2 有效促进中职学校体育课程教学质量的对策

2.1 合理规划体育教学课程安排,加大中职体育教学的倾听力度

正所谓“强其体才能健其心”,中职学校应该加强对中职体育教学的关注力度,在课程安排上方面为中职体育开辟“绿色通道”,通过增加中职体育课程的节数,让学生形成一种乐于参与体育锻炼的常态心理,特别是中职生在年龄上已经处于十七八岁左右,他们都已经形成了自己较为成熟和固定的人生观与价值观,对体育学习内容方面更是有许许多多自己的看法与观点。所以,这种情况下的中职老师的沟通和倾听也显得尤为重要,与传统体育教学内容的枯燥相比,现代体育课程可以避免学生对体育课堂产生厌倦心理,无法引起兴趣的状况,通过有效的沟通和了解,不仅是引领中职生从心理层面的改变,也能够促使他们在每节课上都保持较为饱满的精神状态。所以,作为体育老师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的基础上,及时了解学生的需求,然后对教学目标作出合理的调整,这不仅能够加强学生的体能训练,也可以极大的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2.2 中职体育老师要提高自身的综合能力

为了能够更加有效的提高中职体育教学质量,中职体育教师们就应当不断的加强自身对教材的分析与研究,对教材中提出来的教学较为新颖的教学模式与内容与当前教学的新理念进行有机的结合,对自己过去较为陈旧的教学模式进行完善与补充,从而能够更加有效的促进学生们对体育知识学习的积极性。这需要中职学校应经常性的组织体育教研培训,提高体育老师的专业能力以及培养老师的教学热情。与此同时,在体育教学过程中不断总结经验也是必不可少的,中职体育叫声如果能与其它学校的老师分享交流,才能吸纳更多更好的教学建议,最终用自己的教学能力和热情打动学生,使学生真正的融入到体育课堂中。

2.3 打造一个轻松愉快的体育课气氛

经过对当前我国中职学校中体育课内容的详细分析与研究,不难发现,在当前中职体育仍然延续那种陈旧、枯燥的状况下,体育教学几乎没有形成一种良好的氛围。因此,要想有效的调动起学生们在体育课上的积极性,除了体育教师们对学生们的实际情况进行分析之外,营造宽松愉悦的氛围也是重中之重,为了达成这一目的,可以制定出与这些现状相适应的解决措施与方法。

第5篇

【关键词】中职学校;社会体育;课堂教学

一、社会体育专业来源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将社会体育的概念作出如下表述:社会体育,是以社会全体成员为对象的、利用业余时间进行的、以健身娱乐为主要目的的、形式多样的体育运动。

二、中职学校社会体育教学体系现状分析

目前,中职学校社会体育专业实践课程设置与社会对社会教学大纲设计不一致,中职学校在加强社会体育课程管理和实践教学容量方面不够,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拓宽知识面方面存在的不足。1.实践教学比重偏小。根据《国家职业教育关于社会体育专业课程设计方案》规定,实践教学环节包括社会实践、专业实践和科研实践三部分。中职学校社会体育专业实践教学只有社会实践部分,对于专业实践和教学实践部分基本没有涉猎。社会实践方面主要包括:组织公益性社会竞赛,体育协会活动,体育文化知识拓展等,但实际上由于可投入的实践教学环节比较单一,社会体育专业在实践教学中比重一直偏低。2.实践教学组织形式单一。在中职学校社会体育专业课堂教学中,兴趣引入是比较开拓此门课程能否成功的关键性因素,受地方经济和政策、社会观念等因素的影响,基本没有与社会体育课程配套的教学体系大纲和教学计划。3.实践课程设置不合理。中职学校社会体育课程数量较少,不能满足学生的实践需求。一方面学校教学基地条件有限,仅有的部分空余场地可作为学生临时的实践教学基地,且缺乏相对应的配套设置,这直接影响了学生社会体育实践能力的培养;另一方面,缺乏符合社会体育课堂所需要的校外拓展实习基地,如:健身俱乐部、社区体育中心等。

三、完善中职学校社会体育教学的几点策略

1.丰富中职学校社会体育课堂教学环节。在中职学校传统体育课堂教学中,基础性动作师范较多,而传统社会体育教学环节可适当增加,这样有利于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和掌握。社会体育课堂的开展有很强的应用性,为符合中职学校社会体育课堂教学的要求,必须设置丰富多彩的课堂实践教学内容,拓展课堂实践教学环节,采取不同的教学组织形式,例如,通过组织学生参加班级课堂交流活动等,将每个不同班级的教学情况相互共享,使社会体育课堂教学实践由知识传授向能力培养的转变,重视理论系统知识向重视综合素质提高转变,构建中职学校社会体育教学的基本教学框架。2.合理设置中职学校社会体育课堂教学。中职学校应将社会体育加入日常体育教学中,分散到各年级的课程设置中,重视应用类课程中实践能力的培养,毕业实习的安排应综合考虑教学计划和学生个人规划等因素,因人而异的安排实践教学,首先,将实践教学渗透到体育课程的课堂教学中,体育教师制定学生6-8个学时的课程,在教学过程中组织学生到相关社区进行实地练习,达到预期的效果;并且根据各个学期的课程安排要求在期末有针对性的提出测评机制。最后,适当延长社会体育实践课堂的教学时间,在课程设置上充分反映学生对此课的反应程度,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作用,又要保证在教学中实践的连续性。3.完善中职学校社会体育课堂的实践基地。完善中职学校社会体育课堂的实践基地是建立良好的课堂练习环境的前提。社会体育课堂对基地的选择更应该遵循以丰富课堂教学,能激发学生兴趣的目标为动力,在探索新课堂的办学模式下,构建开放包容和谐共处的课堂环境。第一,在资源的利用上,各中职学校应坚持“立足本校,放眼未来”的原则,拓展学生课堂知识和实践途径。第二,中职学校应该配备固定的训练场地用于社会体育课堂实践的基地,以此来满足学生课堂活动的需求。4.加强中职学校体育教师的社会体育专业素养。建设一支高素质的中职学校体育教师队伍是提高中职学校体育课堂教学的一个关键因素。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地位,就必须努力加强自身修养,优化知识结构,提高自身综合素质,一线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在很大程度上决定实践教学改革能否取得成功和学生的体育实践能力能否得到有效改善。改善教师学历结构,优化教师队伍人员结构,从而造就一支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社会体育专业教师队伍。5.充分调动学生参与课堂。部分学生对待体育课兴趣度不高,重要性认识不够,使社会体育课堂的实践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学生认为社会体育课堂实践活动与体育课堂关系不大、意义不大。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在认知教育、时间安排、内容设置方面有待进一步提高和改善,体现体育课堂教学新特色,全面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

参考文献:

第6篇

关键词: 中职学校 体育教学 快乐教学

一、问题的提出

体育是满足人类个体及社会的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的一种实践活动。体育教学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实验)》指出:“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是一门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体育与健康知识、技能和方法为主要学习内容,以增进高中学生健康为主要目的的必修课程,它具有鲜明的基础性、实践性和综合性,是高中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素质教育和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人才不可缺少的重要途径。”[1]而且中职学校的体育教学还有培养意志力及创新精神的任务,对于增强学生的综合素质有着重要的作用。

中职学生的经历和年龄特点存在着一定的特殊性:既没有达到成年人的心智,又没有普通高中繁重的学业压力。因此,学生容易出现纪律差、不守规矩、学习兴趣淡薄等状况,中职学生都处于十七八岁的年龄,存在崇尚个性、张扬个性的特点;体育对于男同学有着无可比拟的吸引力,锻炼的热情和运动的激情在大部分中职学校男同学身上可以看到,但是男同学对于体育课的兴趣并不浓厚;女同学则很少进行主动锻炼,对体育课很难发生兴趣。如果沿用传统的教学观念,在体育教学中以教师、课堂为中心,重视教法的单项传授,强制学生机械接受,那么,学生对体育课很容易由无兴趣转变为厌烦的情绪,很难达到增强体质、培养能力和发展个性的目标。因此,转变教育观念,改革教学方法,贯彻快乐体育教学思想,使体育教学凸显人文精神,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也就显得十分必要和有意义。

二、快乐体育教学的内涵

所谓快乐体育思想是指从终身体育与个性和谐发展需要出发,把运动作为学生将来的生活内容教给他们,让他们体验从事、理解、掌握、创造运动的乐趣,从而激发学生参加运动的自觉主动性的体育教学思想体系。

(一)快乐体育的目标和内容。

快乐体育以研究学生的情感需要、体育需要、人格需要为出发点,使学生的动机建立在自身愿望的需求和对社会的责任感上,把身体锻炼中的乐趣和学习中的成功体验作为追求的目标之一,产生学习兴趣,采用适宜的方法来调节自己的体育学习和锻炼行为,从而使整个教学过程充满欢乐、愉悦、和谐的情感与气氛。在这样的教学氛围中,学生既喜欢学、乐于学,又知道学习的目的和意义,自觉主动地发展体育管理和个性,增强体力和智力,培养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

(二)快乐体育教学实践的特点。

1.在教学的指导思想上,主张以育人为出发点和归宿,面向终身体育,从情感教学入手,强调乐学、勤学,将育体和育心相结合。

2.在教与学的关系上,强调学生是教学的主体、学习的主人,实现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相结合。

3.在教学结构上,主张教学活动是认知、情感、行为的统一,强调教学应是融知识、情感与身体发展于一体的三维结构。

4.在教学方式上主张启发式的创造教学,强调教法的多样性和学法的实效性。

5.在教学组织上,主张严密的课堂纪律与生动活泼的教学氛围相结合,强调信息的多向交流与教学环境的优化。

(三)理解快乐教学,须避免进入误区。

首先,不能把快乐体育与情境教学、趣味教学等同起来。快乐体育与情境教学等在调动学生积极性、主动性的立意上虽有相似之处,但快乐体育是一种体育教育思想,而情境教学是一种教学方法。

其次,我们要深刻理解“快乐”的含义,“快乐”绝不是“笑”和放纵自由,“让学生想干什么就干什么”。体育运动中的“快乐”主要包括获得知识的满足感、技能提供的喜悦感、失败后战胜主观困难的超越感、与他人和睦学习和运动时的社会一体感及运动后的轻松愉悦感和自我选择与自我实现目标的成就感。

再次,快乐蕴涵在体育中,既是内在的又是直观具体的,不是恩赐,也不是装饰。快乐教学绝不是在体育实践中毫无目的地加点游戏舞蹈,甚至在语言上来点不着边际的幽默。这是牵强附会的快乐,是使快乐体育流于庸俗的做法。其实各种体育项目都有它独特的魅力,从事不同的运动可以获得不同的乐趣,这正是体育运动以千姿百态存在于世界的原因。人类在追求这一乐趣的过程中发展了体育运动。从这一意义上说,只要我们在明确教育目标的基础上,真正从中职学生心理实际需要出发认真钻研教材,就不难发现体育项目内在的乐趣,并使之服务于教学。

与旧的教学观念相比,快乐体育更适合中职学生。它以情感教学为理论基础,认为情感是知识向能力转化的动力,是联系教师和学生的桥梁,是人格发展的有机组成部分。快乐体育的本质是尊重学生的个性,特别强调充分发挥学生现有的能力(身体素质、知识水平)去享受运动;重视提高学生的体育兴趣,重视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更加重视学生通过自己确立学习目标,培养学生的自学、自练、自评能力,使学生体验到锻炼的快乐、成功的快乐。

三、快乐体育教学的要求

(一)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

民主和谐的教学气氛是实施快乐教育的重要条件。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成功的教学依赖于一种真诚的理解和信任的师生关系,依赖于一种和谐安全的课堂气氛。”[2]教师在教学中应充分满足学生渴望被尊重的心理需要,具有“角色意识”,注意调整个人情绪,精神饱满地投入教学中,用自己的感情体验去感染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体育教学是双向多边、复杂的活动。教师掌握着教学方向、进度和内容,用自己良好的思想品德、丰富的知识、高超的运动技艺,活泼、生动的形象教育和影响学生,在教学中发挥主导作用。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其学习目的、态度、动机、积极性、身体状况、兴趣、思维能力、情绪等都直接影响教学效果。传统的体育理论认为师生之间是命令与服从、上级与下级、教与学的关系,教师神情严肃,不容置疑,学生唯唯诺诺,言听是从。这些都无形中扼杀了学生的欲望,学生体验不到学习的,兴趣也就无从谈起。快乐体育强调体育教学中师生之间、学生之间都存在着双向信息交流,建立和谐的师生、生生关系。

首先,转变教育思想,尊重学生,促其发展。美国著名教育家艾默逊说:“教育成功的秘诀在于尊重学生。”[3]在以高考为指挥棒的教育体制下,中职学生大多学习成绩不佳,被家长斥责,被社会上的部分人看不起,这容易造成其自卑或自负的情绪,对社会及周围的人存有戒备。因此,教师应该真正地放下“架子”,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尊重其人格,以开放悦纳的态度与学生建立平等尊重、轻松和谐的友善关系。

其次,注意工作方法,保护自尊,促其自爱。对学生进行表扬时,尽量在他们中间进行;进行批评时,尽可能采取个别化谈心的方式。在尊重学生的同时,还要充分信任和理解学生,加深师生之间相互尊重、信任和理解,使师生关系融洽和谐。

再次,以学生为中心,奉献爱心,促其上进。热爱学生,真诚地去关心每个学生,是快乐教育的关键。教师播撒的一片爱心是激发学生乐于进取的阳光雨露。苏霍姆斯基说过,教育技能的全部奥秘就在于如何爱护教育对象。爱之深切方能唤起学生内心的情感,使他们感受到被人关怀的温暖,也才能激发他们奋发向上的激情、信心和勇气。

2.注重教师指导的艺术性和语言的形象性。教师在教学中应注重主导的艺术性,从学生实际出发,照顾到学生的特点,充分利用各种手段和方法参与教学,如耐人寻味的故事,精彩有趣的游戏,紧张刺激的竞赛,形象具体的操作,饱满真挚的情感等方法培养学生的兴趣。

教师生动、风趣的教学语言,将会如同春风轻抚学生的心灵,拨动学生积极主动地接受学习内容、自觉锻炼的心弦;教师轻声细语、循循善诱的语气,将会如同雨露沐浴学生的心灵,有利于激活学生的思维,产生愉悦的心理;教师微笑的肯定、友善的鼓励、形象的讲解、惟妙惟肖的比喻等都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挖掘学生的潜能,对于提高教学的质量可以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二)科学地设计教学过程,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1.教学过程设计遵循活动教学的理论:活动教学主要指“在教学过程中建构具有教育性、创造性、实践性、操作性的学生主体活动为主要形式,以鼓励学生主动参与、主动探索、主动思考、主动实践为基本特征,以实现学生多方面能力综合发展为核心,以促进学生整体素质全面提高为目的的一种新型教学观和教学形式”。“以活动促发展”的教育理论强调活动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主张活动是实现发展的必由之路,有利于调动学生主动发展的积极性。

在教学设计中,遵循活动教学理论,根据教学内容,设计学生喜欢参与的活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在心神共同参与的学习活动中,在快乐的氛围中接受知识,培养能力。例如:在篮球投篮课上把学生练习投篮的过程的后半段时间改为以小组为单位的投篮比赛,看哪组进的球多,这样学生不仅从一开始练习时间就情绪高涨,而且效果显著。

2.教学过程设计体现合作学习的理念:合作学习是在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的基础上,以人际关系为基点,通过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多边互动的关系,教学相长,是一种极富创意与实效的教学理论与策略体系。合作学习为学生创建的是宽松、和谐、主动参与、团结合作、共同发展的环境,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使学生在课堂教学、特色活动、艺术训练中得到较充分的发展,促进学生在体会成功感的同时增强教学效果。

3.教学过程设计符合差异教学的理论:差异教学关注学生个性的差异,着眼于学生的发展,因材施教,满足学生学习的需要,以促进每个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得到充分发展的教学。差异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促进学生自我教育。

学生的素质和喜好一定会存在较大的差异。如果采用“一刀切”的传统教学模式,就势必违背一部分甚至大部分学生的意愿,导致他们产生逆反心理,失去对体育课的兴趣。因此,教学设计要适应差异教学的要求,在深入了解学生的基础上合理地设计教学内容及教学方法,尊重每个学生的个性,使学生乐于接受教学,愿意接受训练,从而以愉悦的精神状态学习知识,领悟锻炼的技巧,并体验成功的乐趣。

总之,快乐教学是一种以情感沟通为导向的教学思想,它更能体现全面育人的主旨,是素质教育主导思想的诠释和升华。在中职学校体育教学中,贯彻快乐教学的思想,寓学于乐,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增强其主动参与体育学习的积极性,提高体育锻炼的技巧。本文从快乐教学的内涵、实施要领等方面提出自己的见解,希望可以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也希望从事中职体育教学的同仁们,在教学实践中,展开更深入的研究与实践,为提高学生的素质和接受能力做出自己的贡献。

参考文献:

[1]教育部颁布.《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实验)》,2003.4.

[2]罗杰斯.学习的自由[M].北京:文化教育出版社,1984.7.

第7篇

论文关键词:体育教学;改革;职业特点;学情;技能型人才

随着新课程改革在各级学校的深入开展,中职学校改革也在起步。在最近召开的2010年度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工作会议上已经明确提出改革创新的方向,教育部颁布的《中等职业学校专业目录》就是职业教育教学领域改革创新的成果。体育课程作为中职学校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促进中职学生身心健康、体质与技能教育相结合有重要意义。然而中职学校的体育教师虽然按照新《纲要》推行素质教育,但改革却脱离了中职教育的职业特点及中职学生的特点,改革成效并不明显。本文认为只有以中职学校特点及中职学生的学情为改革的立足点,中职学校体育教学改革才能有新的突破。

1.中职学校体育教学特点及现状

1.1中职学校体育教学目标不合理

我国中等职业教育是在高中教育阶段进行的职业教育,目的是在九年义务教育的基础上培养技能型人才和高素质劳动者。中等职业教育是目前我国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由中等职业学校实施,招生对象主要是初中毕业生和具有初中同等学历的人员,基本学制以三年制为主。这类学校在对学生进行高中文化知识教育的同时,根据职业岗位的要求有针对性地实施职业知识教育和职业技能训练。根据中等职业教育学校的这些特点,中职学校体育教学目标要与社会需求相适应。目前中职学校体育教学目标并没有处理好“健康第一”、“终身体育”的思想与体育基本理论和技能学习的关系,经常顾此失彼,厚此薄彼。根据中职学校的教学特点,忽视终身教育的培养或轻视体育技能的学习都不符合中职学生的身心需求。因此,作为培养职业技术人才的中职学校一定要根据中职学生的职业需要,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学目标。

1.2中职体育教学内容不符合中职学生身心发展的需求

随着中职学校的不断扩招,中职学校的生源质量不断下降。据有关调查资料显示.大部分中职学生不仅文化课基础差,体育基础也差。很多学生对篮球、足球、跆拳道等基本规则或动作了解甚少。部分体育教师不了理解学情,仍然按统一难度的教学内容授课,这就违背了中职学生的个性发展特点.导致出现中职学生在集体活动时逃课的现象.学生的积极性不高。因此,有些中职体育教学内容已经不再符合中职学生身心发展的需求,继续实施必然导致教学质量的下降。

1.3中职体育教学观念与教学方法滞后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采用“灌输式”、“传授式”的旧教学方式已经严重制约着中职体育教学改革的进程。部分体育教师虽然改变了传统教育思想.进行新课程改革的尝试,但也进入了另一种误区:有的老师用放羊式教学误当成自主学习教学:有的老师只重视新课程改革的新形式。却没有其真正内涵。这种出现偏差的教学方式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不利于中职学生终身体育观的培养和体育技能的学习。

2.结合职业特色对体育教学内容进行选编和搭配

由于职业学校具有职业的专业特点,中职学生毕业后将根据自己所学的专业进入不同的工作岗位。因此中职学校体育教学要根据这一特点,根据不同专业的职业劳动者身体活动特征,确定针对各专业学生的体育教学目标和内容。比如将来从事电脑、文秘、财务、家电维修等职业的伏案型工作者需要增强手指、手腕的力量以及眼手的协调能力.因此中职学校体育教师应在教学中多安排排球、乒乓球、篮球等运动项目。

另外,由于伏案型工作者长期工作会导致颈椎酸痛、脑部供血不足、眼睛疲劳等现象,体育教师还要教会以后从事此类工作的中职学生学会工间操、伸展脊柱、眼保健操、全身运动项目,如球类、健身跑、游泳等。对于以后从事护理、售货、烹调、纺织、建筑等站立型工作的中职学生,由于长期站立。很容易下肢肿胀酸痛、易患内脏下垂和腰肌劳损。体育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工问操、下蹲起立、太极拳、健美操、按摩、健身跑、跳绳、游泳等下肢节律性活动改善下肢血液循环,消除下肢肌肉紧张,增强心肺功能。对于以后从事诸如机器维修人员、农业技术人员等综合型工作的学生需要身体各部位具有较高的协调性和灵活性。这些专业的体育课程可以多增添球类、健身跑、游泳、引体向上、俯卧撑和仰卧起坐等课程,以便提高学生身体各部位的协调性和灵活性,增强心肺功能,预防身体畸形。结合专业选编和搭配体育教学内容有助于各专业的中职学生发展从事职业所必需的身体素质。体育教师有意识地根据专业特点设置运动项目,有助于学生适应本专业工种的要求,提高对职业的适应力,能够很好地就业工作,让学生终身受益。另外,选择或者编写教材不仅要结合专业特点,还要注意以学生的兴趣和学情为出发点。中职体育教师要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对传统的体育教学内容进行改造,使实用技能项目和娱乐、休闲、健身项目结合在一起。在课堂中不断引入学生感兴趣的休闲体育,比如跆拳道、网球、街舞、滑板等。有条件的话还可以改编学生们的教材,教材的改编不仅能激发学生的体育锻炼兴趣,还有助于学生个性发展,使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终身锻炼的良好习惯。

3.根据中职学生学情.开展多元化的教学组织形式

进行中职体育课程改革的途径很多,教学方法也层出不穷。但笔者认为所有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都要依据中职学校学生的特点进行改革。中职学生年龄一般在15~18岁左右。这个年龄段属于人类生长的第二高峰期,他们的身高、体重、器官等发育很快。在心理方面,中职学生心理特点和普通高中生有很大的差别。由于学习基础差,被迫进人中职学校学习。所以中职学生心理特征主要是缺乏自信、厌学、叛逆。但在能力上,他们的人际关系、抗挫折能力比较强。在行为特点上,中职学生控制力比较差,容易冲动,比较叛逆,但操作能力强。

如何因材施教,有效地加强对中职学生的培养是改革的出发点。由于中职学生个性比较突出,体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学会转变角色,放弃以“教师为中心”的旧思想,尊重学生的人格,承认学生的个性。引导学生自主、愉悦地进行体育学习和体育锻炼。因此,在教学方法上,教师要从“灌输式”教学转向“以学生学为主”的教学方式。另外,中职体育教师要注重教学方法的创新。根据中职学生崇尚新潮的心态,体育教师可以采用不同形式的、新颖的、多变的、独具风格的教学方法,吸引学生的眼球.激发学生对体育的兴趣。比如,体育教师要学会运用体育语言艺术.通过生动、幽默、风趣的语言形象生动地讲述教学技巧。在进行篮球投篮的教学时,体育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播放nba投篮大赛.通过这种情景教学使学生充满投篮的兴趣.跃跃欲试。为了更好地在教学过程中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练习和训练,体育教师可以在体育教学中选择、编创一些体育游戏。例如:在球类教学中,可进行“传球”、“接力”、“打点”、“绕物”、“对抗赛”等游戏练习;在短跑教学中,可采用“接力”、“跑城”、“你追我赶”等游戏练习。课堂中插入游戏可以使学生“乐学”、“爱练”。对提高教学质量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在教学模式上,中职学校可以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构建“主项选修,配项必修”的体育教学模式。这种模式从学生的兴趣出发,让学生自主选择,并将其选择的运动项目作为自已学习的主要内容。这种教学模式可以充分调动师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利于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形成。

4.确立科学合理的新课程评价体系

评价体系的多样化是中职体育教育改革的必然趋势。从教育学角度讲,没有评价的教育是盲目的教育。传统的体育教学评价主要采取统一的评定方式给学生评分。这种评定方式没有充分兼顾到学生的先天体质差异、兴趣爱好等因素,容易使学生丧失体育兴趣。因此,为了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对学生体育课学习的评价一定要科学、合理,符合学生的学习情况。这就要求加强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考核与评价,加大平时成绩和技能成绩考核的比重。在具体实践中,“教学过程考核”的内容应包括出勤、作业、课堂训练参与性、学习态度等多方面.考核的方式应该是多样化的,比如教师评定、学生评定、学生互评。阶段考核、个别考核、开卷考试、操作技能考试等等。考核的过程化、多样化和灵活化,才能适应所有学生的实际,从而做到全面科学地评价学生.以形成学生参加体育学习和活动的激励约束机制。

5.教师要转变角色。成为“一专多能”的专业人才

中职体育改革成败的关键是体育教师素质的提高。目前我国中职体育教育教师队伍建设严重滞后,体育教师数量不足,业务水平不高,结构不合理,培养渠道也不顺畅,严重影响了职业体育教育的质量。与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需要很不适应。参考国外职业院校建设教师队伍的做法,我国中等职业教育应通过“多种渠道引进大量优秀大学毕业生”,“多层次、多形式培训在职教师”,“积极从社会上聘请具有双师素质的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等渠道,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师资队伍。教师观念的更新是中职体育教育改革不断进步的重要环节,因此体育教师首先要从观念上根本改变传统的教学理念,从以教师为主角转变为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学生的差异性、主动性,营造一种和谐、宽松、合作的课堂氛围,采取多种教学手段,因材施教,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在专业方面,教师要不断优化、更新教学知识,尤其是多增加营养、心理健康、人际关系等方面的知识.以适应新时期体育教学需要。在教学方法方面,中职体育教师要不断地创新教学方式,学会利用多媒体教学.开展合作式教学、分层式教学、自主学习式教学、探究式教学等。除此之外,中职教师一定要充分发挥自己的科研能力.进行科研活动。科研活动是中职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现在教学科研仍然是中职学校教学的薄弱环节。因此体育教师应多组织学术报告、讨论会等活动来进行体育科研。

6.结论与建议

6.1根据中等职业教育学校的特点,中职学校体育教学目标要与社会需求相适应.改变目前中职学校体育教学目标不甚明确的情况。

6.2由于中职学生毕业后将根据自己所学的专业进入不同的工作岗位.因此中职学校体育教学要根据这一特点,根据不同专业的职业劳动者身体活动特征,确定针对各专业学生的体育教学目标和内容。

第8篇

关键词:中职学校体育教学;学生;个性培养

一、引言

中等职业教育是我国高中阶段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中等职业学校主要培养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相适应,具有综合职业能力、基本的科学文化素养、继续学习的能力、创新精神、健康的身体和心理的“多面型”人才。也就是说不仅有他们强壮的体魄、高超的智能,更应有良好的个性品质以及良好的道德素质。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中职学校培养的人才不仅要适应未来社会的职业的流动性,也应为学生打下良好的基本素质。正因如此,他们所具备的素质中良好的个性将成为将来在社会中立足的根本。而体育教学活动能促进发展学生的个性。

二、中职学校体育教学培养学生个性的重要性

“个性”是指具有一定倾向性的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的总和,它主要表现在一个人的性格、动机、兴趣、能力、气质等方面。

目前我国正处在改革开放、发展经济的重要阶段,需要各种不同个性的人们去共同协作,充分发挥其创造才能,这是历史的需要、社会的需要。随着社会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当代社会对人类素质要求越来越高,分工愈加精细,各层次、各领域、各行业都需要有各类不同个性的人去承担。特别是现代社会的科学技术革命正迅速、深刻地影响着人类社会的发展,竞争越来越激烈,这就更需要中职学校学生具有突破陈旧观念、勇于创新、讲求效率、对事业充满信心等心理素质,才能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

从个性的形成过程看,人的个性发展的最完善、最高级的形式,就是健康的个性。所谓健康的个性,从内部的心理机制来说,是一种与生理和谐发展的个性。中职生在校期间主要是学习将来实际工作需要的理论知识、操作性强的技能,有较多的课余时间由自己支配,而且学生入校前体育知识、技能也存在差异。从事体育运动能增强肌肉活动的力量,提高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以及运动器官的机能,能使高级神经活动得到完善,从而促进学生从事运动所需的特殊能力的形成和发展,为学生个性形成、发展奠定物质基础。因此,在体育教学中既有对学生统一的要求和标准,又有在其基础上使每个学生发展个性的环境和条件,使其有较强的个性能力,适应社会对人才的需要。

三、中职学校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个性的作用

1.体育活动中学生们不仅可以广泛地参加社交活动,提高对社会的适应性,得到他人的尊重,还可从体育运动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满足自我实现的需要,从而证明自己的能力,增强其自信与自尊,使个性得到充分的调整和发展。

2.通过体育活动,身体运动施加给机体感受器的刺激会在大脑中引起主观意识感受,即心理感受。如果在一段时间里,机体反复多次地感受某种运动形式,就会在个性上形成一个相对稳定的心理特征,使其终身受益,使其兴趣得到满足,使其内在的心理行为得到展示和肯定。

3.体育活动中不仅锻炼学生的体育能力,更重要的是在参与项目活动中,学生的自我认识能力、协同配合能力、自我学习能力、与人交往能力等等都得到培养、发挥,无疑对学生将来走向社会、适应社会、参与竞争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四、如何在中职学校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个性的方法

1.根据学生的个性和兴趣的不同,采用分组教学

在体育运动中,学生会因为不同的兴趣,或喜爱某一种运动才自愿参加学习。学生的性格类型大概分为外倾型和内倾型两种,外倾型性格的学生,活泼开朗,反应较迅速,身体素质较好,运动能力也强;而内倾型性格的学生,反应较迟钝,一般体育素质较差,运动能力也较弱。在教学中,教师可按内、外向型两种性格,结合其运动兴趣而分组教学,因材施教,采取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法,加以引导和教育,教师在课上的组织与安排,就能得到学生们的积极配合。

2.合理安排,建立良好的体育环境

针对中职学生男女学生的生理、心理以及不同专业特点,在制定体育教学计划和过程中,要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采用多样化的教学组织方式和方法。从而培养学生的道德感、美感和责任感,培养优良的意识品质,进而展现自己的个性。

3.教师在课堂上应该注意科学引导,努力培养学生的自我意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尽可能地让他们独立进行活动,并提供更多的自由,变学生从事体育活动的被动驱使为主动追求

在教学中,要明确学生的主体地位,采取多种形式激发其自我活动的能动性,并给予充分信任和尊重,提供更多的自由空间,让学生主动来参加体育活动。

4.在体育活动中渗入心理训练

有意识、有目的地对学生心理施加影响,使身心达到最佳状态,以满足提高运动技术水平和增进身心健康的需要。

5.进行体育教学改革,改进组织形式,改革教学方法

充分体现现代学校体育健身性、娱乐性、开放性特征,让学生个性得到充分发展。

第9篇

关键词:中职学校 体育教学 改革

学校体育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学校体育课程应根据自身规律,面向全体学生开设多种类型的体育课程,可以打破原有的自然班建制,重新组合上课,以满足不同层次、不同水平、不同兴趣学生的需求。中等职业学校应根据实际情况,以国家统一的《体育教学大纲》和《职业高级中学体育教材(试用本)》为根据,以有效的增强学生体质为根本目的,着眼于体育锻炼的基础教育,促进学生运动能力的不断提高,培养出能适应将来生产、劳动相结合的人才,实施适合中职学校特点的体育教学改革,推进学校的体育发展。

一、中职学校体育课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1.教学资源匮乏,教学设备简陋

中职学校存在体育教师师资力量薄弱、师生比例不合理等主要原因。另外学校因为资金等原因,体育教学设施又大大逊色于一般中学,如场地小、器材短缺等,严重影响了体育课的教学。

2 生源素质差异性较大,各班男女比例不合理

由于中职学校学生来自不同的中学,他们在初中接受的体育教育有好有坏,参差不齐,已经养成了不同的体育习惯,导致个体差异较大,给正常的体育教学带来一定的难度。另外中职学校受专业的限制,各班的男女生比例严重失调,如计算机专业男生较多而女生只有几个,财会专业则女生较多男生则寥寥无几等现象,从而影响了体育课的正常教学活动设计。

3.体育观念相对滞后

体育教师是体育课程的具体执行者和组织者,一般情况下都是参照传统的教学模式在进行,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相对来说比较落后。

4.体育课程内容不适应学生的身心发展

体育课远离学生的生活实际,忽视学生学习兴趣和体育能力的培养,与终身体育脱节。体育课程的实施过程以教师为中心、以发展身体素质为中心,难以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创造性。

5.体育课学习评价过于注重学生的体能和运动技能

现行体育课程评价标准一刀切,采用绝对性评价。体育教育不同于其他课程,在身体素质、掌握技术等方面的能力受遗传因素和客观因素的影响较大。现行的评价方式是由理论基础、考勤情况等几项考核组成。统一项目、统一标准,从根本上违背了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

二、中职学校体育课教学的改革方案

该设计方案是遵循体育教学和中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结合陕西省整体培养计划的具体要求进行设计的,贯彻了“素质教育、健康第一”的教学指导思想,突出了学生个性的发展、健身能力增强和习惯的培养。

1.制定具有中职学校特色的体育课课程体系

(1)体育课的课程设置原则

第一,加强基础型不动摇。职业学校教育是以基础素质教育为主,职业学校的体育教育当然也是要以基础素质教育为主。职业学校因资金等原因,其体育教学设施又大大逊色于一般中学,因此加强基础性教育,就是一种变劣势为优势的战略,把学生求知向上积极性,引导走、跑、跳、投和队列队形等基本素质和基础理论的学习和锻炼上来,以较多的精力,以较多的时间,来夯实这一基础课。为运动能力的发展打好基础也是完成教学任务的根本标志。

第二,遵循科学性原则。在职业学校体育教育中有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注意与学生年龄阶段生理发展的基本规律,并与体育素质和运动能力发展的现状和要求相适应。而是教材选择与安排注意自身的系统性,具体性地说处理好教材纵横练习,既要注意到某项教材安排的连贯性,也应注意到该项教材与本专业的联系,处理好不同对象的教学要求。

第三,突出实用性。一是目前职业学校的基础体育教学条件尚有不足,体育场地、器材有限。在选择教材的要注意可供教学能力用的 时空条件,充分地利用场地器材,因陋就简、因地制宜地选择教材。

第四,巧用多样性和趣味性教材。职业学校学生需要多种多样的体育教材来锻炼和满足他们的兴趣与爱好,这与他们这一阶段的身心特点是一致的。教材过于单调,不利于全面发展身体,让学生感到枯燥乏味,无法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会影响教学的全过程,不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

(2)体育课的教学内容

体育课可以选项课的形式进行,其中从学生进校就开始实施选项课。体育选项课的选项方法是:给学生发选项课程调查表,从篮球、排球、足球、乒乓球、羽毛球、武术、健美操、跆拳道、田径等多个项目中选出学生爱好、兴趣较集中的几个项目确定为本学期选项课,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兴趣和运动技术基础,按照自愿原则,在所开选项课中任选一项,开学第一次可直接进入选项课。制定统一的理论教学内容和各单向教学内容,提高学生学健康保健、体育锻炼、各专项技能,体育欣赏等方面的认知能力。各选项课中所选专项理论的教学由各任课教师根据教学计划进行教学,一般集中教学不超过2个学时。其余随堂进行教学,不安排专门的集体考试,另外从学生身心特点出发选择好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促进教学质量和效果的提高。体育教学是职业学校具体文化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选好教材,通过体育教学,还要教会学生部分体育文化娱乐的运动项目;启发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提高运动技术水平,以及扩大交往,丰富课余生活,形成良好的道德风尚都有重大意义。同时为了适应专业的特点和需要,选择与职业相结合的内容和方法,进行职业所必需的身体基本活动能力的训练,提高对职业环境和条件的适应能力,达到职业教育岗前培训的目的。

(3)体育课成绩的评定

体育课程既包括专项技能、考勤和课外活动三部分,根据各选项课的特点制定相对统一的评价标准和多项考试内容。在专项技能考试中,每学期末学生自主选择1—2个考试内容,由该选项课教师进行考核,对技术提高幅度较大的同学给予一定的加分。考勤和课外活动考核由各选项教师根据该学生的考勤,课堂表现等方面进行综合评定。

2.体育课教学改革的应对措施

(1)基础理论与实践的相互交融

形成以体育基础知识、体育保健知识和身体锻炼和评价知识等为主线,各运动项目的技术、技能、战术等为主体的教学内容。即结合各项目不同的运动方法传授体育基础知识,体育保健知识和身体锻炼和评价只是,形成教学内容和体育理论知识的趋同;体育基础知识,保健知识和身体锻炼与评价知识等在不同运动项目中的具体体现,又形成教学主题内容上的存异。在教学中充分体现因材施教的原则。

(2)突出教师和学生的自主性,营造宽松、愉快的教学氛围

改革后的教学模式是一种能够激发学生积极、愉快、自主参与体育锻炼的新模式,在教学中强调以人为本,努力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以引导和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增强体质,提高综合能力,启发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创造力,全面提高学生素质。根据不同层次,不同水平的学生,选择不同的教学进度和教学内容进行分组教学。根据学生兴趣合理安排教学内容,打破教学内容固定呆板的组合,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学生根据兴趣爱好选择项目,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提高学习体育知识技术的主动性、创造性和再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在体育课的系统教学和实践活动中,逐步提高体育的综合能力并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三、结论

以“终身体育”思想为指导,按照素质教育的要求,经过多年的具体实践证明,根据中职学校的特点,开拓思路,进行体育课教学改革,实行具有中职学校特色的体育选项课教学是可行的。具有自身特色的体育选项课教学模式,改变了原有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成绩评价体系,教学效果明显得到了提高。

参考文献

[1]毛振明 体育教学科学化探索[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2]李桂铃 “健康第一”教育理念与学校体育改革.体育学刊,2004,11。

相关文章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