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7-02 13:52:37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环境艺术设计考察报告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环境艺术设计专业脱胎于20世纪90年代我国最初设定的工艺美术范畴的室内装饰专业,伴随着我国社会改革和市场化的进程,社会经济、技术、文化各方面日趋发展,室内装饰专业逐渐融入了城市规划设计、建筑设计、景观设计、公共艺术设计、人机工学及文化生态学等多学科的理论与实践,涉及工程、技术、经济、生态、文化等各个领域,发展成为一门内涵深广边缘综合的新型学科。目前,国内高校的环境艺术设计已经成为艺术类招生的热门专业,就业形势也随着人才市场的逐渐扩大而显得异常火热,但是在这种大的背景形势下,环境艺术设计行业却面临着人才匮乏的局面,归根结底,是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在实践教学方面的不够深入和缺乏实践训练,这最终导致毕业生在进入行业后,面临真实的设计项目时缺乏经验,而不知所措。据了解,目前在高校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实践环节教学中,大多数的实践平台和大多数学生的学习时间都只能使项目设计停留在方案阶段,使其不能客观地指导设计工作。而概念创意设计教学着重强化学生基础素质的培养,通过概念创意的创新设计教学,使学生能掌握基本的设计思维与工作方法,其结果未必能够实现,但却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感性思考和理性策划的能力,为其留有进入专业领域后可持续发展的动力和后劲。因此,环境艺术设计教育必须立足当下,针对环境艺术设计“内涵深广边缘综合、实践性强”的专业特性,来寻求学科发展的方向与需求。
二、结合毕业设计的实践性教学课题研究
(一)课题概述。毕业设计是学生在校的最后专业训练课程,要求学生综合运用以往所学知识和技能并针对性地补充和学习实际项目所涉及的有关政策法规和技术规范,了解项目设计的过程和要求。湖北文理学院作为保康县歇马镇地方经济和文化发展服务的援助单位,美术学院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接受了歇马镇政府的邀请,承担了所在镇的21个村庄进行规划设计,课题组团队成员由带2011届毕业班的专业辅导教师组成,团队结合本次课题纳入了毕业设计的实践性课程,结合学生毕业考察和毕业设计进行展开,学生通过这一毕业课题的学习和训练,了解和掌握项目设计的基本运作,并对新农村建设中的规划原则、现行政策法规以及新农村规划设计相关政策和方法规范等有较为深入的了解和认识,树立对新农村建设的可持续价值观,有利于今后参与同类项目实践,提高专业设计素养和实战水平。
(二)课题的目标与要求。每年毕业设计课题都因项目而有所不同,往年美术学院环境艺术设计方向的学生大都以虚拟训练课题为主,设计目标和对象比较模糊,设计要求也不太明确,本次的毕业设计课题作为真实项目进行开展,目标明确,并要负担责任,因此对课题设计的要求和所要达到的目标相对较高。
1.课题项目背景分析。本课题名称为“保康县歇马镇新农村规划设计”,歇马镇地处保康南部,驻足沮水河畔,背依荆山腹地,大小山头418个,其中标名大山头37座,山峦重迭,沟河纵横。东与两峪乡的大岭交界,南与兴山榛子乡的黄家垭接壤,西与马桥镇的高桥河相连,北与后坪镇大石脑毗邻。属山区热带季风气候,因地势高低不同,气温差异较大,有“高一丈、不一样,阴阳坡,差得多”之说。歇马镇地域较广,地形条件复杂,海拔较高,其旅游资源丰富,产业目前以烟叶为主,以后着力发展以九路寨为中心的旅游产业,但是21个村庄的规划各有特色。
2.设计内容和要求如下。第一,以设计村庄的自身产业特色和村庄形态特色为入手点,对所在村庄的地块环境进行实地考察和分析,对地质地貌、产业结构、基础设施条件、民居建筑的历史、形制、风格、使用状况及周边环境作进一步现场调查和资料查证,并参考国内外相关实例的成功经验,完成调研报告。第二,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及《村镇规划编制办法》、《保康县总体规划(修编)》(2002~2020年)等有关政策规定,结合歇马镇提供的规划资料及有关建设意见,提出对所规划村庄的具体规划设计方案,包括如下内容:村庄产业、基础设施、居民点等规划设计方案;居民点详细规划设计方案;风景区沿线的景点规划设计;近期环境改造方案(包括环境和旧建筑的改造);新建居民点的户型和效果图方案;规划编制说明。第三,以本课题为基础,挖掘和整理农村民居建筑的历史人文价值和风格特点,以探索如何通过改造使新旧结合,重新彰显出其历史风采和地域特色为命题,完成毕业论文的创作,并结题。
三、毕业设计实践教学内容与教法的创新与特色
毕业设计阶段是学生从学校进入社会或继续深造前一个重要的过渡期,因此选择合适的毕业设计课题,以及深入现场的教学方法是把握这门课程的两个关键要素,也是毕业设计教学实践的特色所在。
(一)创新特色一:教学和科研相结合解决毕业设计选题。毕业设计选题常常困扰着毕业设计的指导老师,选题的好坏将直接影响教学效果。自2003年课题组申报了鄂西北新农村民居建筑模块设计的省级科研课题,课题组成员一直关注新农村建设和规划设计,自2007年开始课题组就将每年的毕业设计选题与新农村建设进行结合,课题逐步由虚拟性转向真实性,强调理论研究与实践相结合,2009年课题组参与第一个新农村建设规划项目,针对保康县城关镇的9个村庄进行设计实践,并关注农村快速发展和新农村建设规划中的问题与再生话题,与湖北襄阳所处的鄂西北大环境发展的背景、社会环境以及工程实践紧密联系起来。2007~2010年历年毕业设计选题都采用真题真做的方式,确保课题的时效性和挑战性。一是教学的介入必须在项目进行前,使学生能了解村庄现状的真实情况:课题组成员的教师带领毕业班学生进入保康项目所在地,并驻扎在所在村庄,深入农户和田间地头,进行为期一周的田野调查,从产业结构、土地利用现状、村居建筑分析等方面取得了珍贵的第一手调研资料,并形成调研报告;二是选择历史价值深厚或有突破性利用的区域和乡镇为课题对象,对所在项目区域的地域特色、民俗民风、民居特色等作深入的调查和分析,有所重点地进行研究,特别是景区村庄形成的历史风貌,人文特点等作了更为详实的考证,使课题的深度和高度有所加强。三是村庄及其环境规模宜小巧适中,以便学生能集中精力深化设计,在实践过程中,选择难度较小、特色相对不明显的村庄让学生全程参与并完成规划方案的设计实践,鼓励学生组成课题小团队独立完成项目。
(二)创新特色二:深入现场的教学方法。项目进行前或早期是开展毕业设计教学的最好时机,这样学生可以针对村庄的基本现状做实地考察并撰写考察报告,到现场了解许多真实的村庄现状以及实施所面临的具体情况,并且联系县镇的政府代表、规划局、旅游局和相关技术负责人等在现场或其他同类项目带领参观和技术讲解,使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印象深刻,对他们日后快速适应工作岗位需求有着积极的推进作用。通过以上谨慎的选题和现场的指导,使学生在乡镇规划设计、室内设计和环境设计、建筑保护利用等方面逐步建立起批判性视野,启发他们去思考新旧对话与共生问题。通过产学研的互动,不断建立一个将历史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相结合的教学新模式。
(三)毕业设计实践性课题研究的体会。一是通过对国内外环境艺术设计创新性教学实践的比较分析,围绕教学中针对设计创意、设计逻辑等问题展开研究,注重拓展学生的创新设计思维与方法。二是利用专题性、实践性较强的环境艺术教学课题和课程设计,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培养以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三是以跨学科为启发点、依托毕业设计等实践性课程,提出多学科交叉融合密切的综合课题,引导学生作出基于对建筑造型艺术、技术、文化、生活经验等多维因素综合思考的创新设计结果。四是通过本项目,组建一批观念活泼、创造力旺盛的教研团队,以教师为表率迸发出设计原创爆发力来影响学生。利用不同学科背景的教师针对同一课题,从不同的视角来分析研究,取长补短,全面系统地满足专业教学。
四、结语
关键词:艺术设计 实践教学 创新能力
艺术设计专业一个突出的特点就是实践性强,因而艺术设计教育中的实践教学是教学中的重要环节,它主要培养的是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集中实践环节是以社会实践为主要形式开展的教学环节,包括参加各种各样的观摩、实地考察、专业研讨、社会调查和专业设计比赛、专业设计项目,等等。其目的是,通过实践教学,培养和提升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帮助学生将所学的专业理沦知识转化为实践能力,使学生掌握从事艺术设计所需的各方面的专业技能,促进学生个体的社会化,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基于此,要高度重视集中实践教学环节,加大实践教学的力度,丰富学生的直接经验,使学生所学的专业理沦与社会实践充分结合。
一、艺术设计专业实践教学的内容和意义
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为中心,构建科学合理的实践教学体系,是发展艺术设计教育的必然选择。进入高年级后进入的专业课程训练是大家普遍关注的重点。艺术设计是实用性非常强的专业学科,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因此建立教学与实践之间的互动关系是培养高水平环境艺术设计人才的重要环节,实践教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一般来说,艺术设计专业的实践教学环节主要包括课程实践环节、集中实践环节(社会实践)和毕业实践环节等。企业见习旨在验证课堂教学的理论知识,增强学生对本专业的感性认识,培养专业兴趣,激发求知欲望。暑期实践旨在训练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提高学习能力,加速社会化进程,以适应未来社会的竞争。市场调研旨在把握设计专业的前沿设计理念和市场流行趋势,明确设计专业的培养目标,为成为一名市场型设计师而奋斗。校内实训旨在为基础课和专业课的学习服务,训练各种专业技能,初步形成动手能力。创业活动(为此成立了大学生创业中心)旨在培养创业意识,使学生知道怎样与客户打交道,怎样使客户满意,包括适应客户要求和引导客户认同自己的艺术创造。边学边实践(由于高年级学生较少或几乎没有公共课,将专业课集中在一周的两三天内完成,其余时间可到企业实践)旨在对实践中存在的问题查漏补缺,弥补前面没有掌握或未曾涉及的知识。生产实习旨在让学生感受企业文化,了解企业的管理模式,熟悉并掌握工艺流程,理论联系实际,形成独立工作的能力。毕业设计(选题可以来自社会或用人单位的实际需求)旨在检阅学生的设计水平,提高创新水平以及与市场结合的紧密度。
二、艺术设计专业实践教学的问题分析
由于院校资源、教学体系以及课程设置等一系列问题,目前的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普遍重视书本理论和概念性的虚拟设计,参与社会设计工作项目的实践操作机会很少,学生对设计的理解常常是一种理想状态的为设计而设计,对市场的需求现状等知之甚少,缺乏对实际问题的认识,几乎没有具体工作的操作能力,这与设计行业对专业设计人才的要求有一定的差距,使学生毕业后很难在短期内适应新的角色。所以不少学生通过利用课余时间参与社会设计公司的工作来提前获得设计的实践经验、这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学生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了解市场需求,提高实际操作能力,值得鼓励。
三、艺术设计专业实践教学的对策探析
通过实践教学,学生的设计动手能力和艺术创新能力会得到明显提高。用人单位在录用人才时,往往优先考虑有相关工作经验者,在注重理论知识的同时,更注重实践能力。由于我们的学生表现出较强的市场意识和设计创新能力,因此越来越受用人单位欢迎。
1.在课程设计中注重引入实践性教学
在课程设计中注重引入实践性教学,以具体的设计实践结合理论教学,强化知识积累与处理具体实践环节问题的有机联系。例如中央美术学院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在教授环境生态理论知识的同时就结合传统民间建筑的调研与测绘,在认识与总结传统民居生态学意义的基础上,由教师带队为农民设计符合生态原理并具有地方特色的新民居及其环境,建立教学与实践的互动,拉近学校与社会的距离。
2.加强校外实习(实践)基地建设
本着互惠互利的原则,注重与业界的横向联合,与企业共建实习实践基地,选择优秀的公司作为学生的实习基地,拓展与企业、行业协会等的合作渠道,聘请设计公司的负责人在学院里兼职教课或举行讲座,通过他们让学生及时了解第一线的相关知识,丰富合作的内容。在此基础上,合理利用寒暑假等,安排学生进行社会考察、户外写生、专业课程体验等,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市场调研、业务咨询或至企业实习等,藉此实现艺术设计教育与社会实践的有机融合,提高学生的专业认知程度。
3.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首先,大力培养“双师型”教师,有计划地选派专业教师到企业实践,增强其专业实践能力;其次,聘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企业设计师作为兼职教师,向学生传播最新设计理念,使学生了解行业最新的发展动向;再次,采用“产、学、研”相结合的工作室教学模式,鼓励教师积极参与实际项目的开发。
4.建立和完善实践教学质量评价与管理体系
首先,要建立涵盖与实践教学有关的所有教学环节的质量评价和质量管理体系,正确认识和评价实践教学的质量水平,加强监管实践教学过程的组织之间的联系,制定出相应的制度,如实验室制度、实习基地制度等;其次,要构建贯穿实践教学过程的质量监控机制,在开展实践教学时,需制定好实践教学的目标,对艺术采风、市场调研、实地考察等实践环节从严要求,强化管理。考察之前,要明确考察的主题、中心任务和具体的要求,考察结束后,要写出心得体会或考察报告。另外,还要加强对毕业实习的管理,制定切实可行的毕业实习指导文件和有关的规章制度,保证实习的效果。
参考文献:
[1]谢志远.关于艺术设计专业实践教学的思考[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4,(4).
针对当前高职艺术设计类专业课程“室内设计制图”和“计算机辅助设计”的教学现状,并结合近年来在室内设计、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教学中的经验,提出将此两门课程合并整合为一门课程(“计算机辅助艺术设计(建筑CAD)”)的教学改革思路,并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考核方法等方面做了改革调整。这种在学习室内设计理论制图的同时又掌握绘图软件的实践应用技能,教学内容交互渗透,利于学生知识的加深和技能的培养。
关键词
室内设计;制图CAD;课程整合
1引言
环境艺术设计类专业课程以室内设计、环境艺术设计等职业技能为主线,根据行业工作岗位对技术人才知识、能力和素质的要求设计课程体系,其中“室内设计制图”和“计算机辅助设计”是课程体系中两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但目前两门课程的分离式教学方式产生很多问题,为了更好实现高职环境艺术设计类技术人才的培养,现将“室内设计制图”与“计算机辅助设计”两门课程内容进行整合,在学习室内设计理论制图的同时又掌握绘图软件的实践应用技能,教学内容交互渗透,利于学生知识的加深和技能的培养。
2“室内设计制图”与“计算机辅助设计”课程教学现状及评价
2.1课程分析
“室内设计制图”课程主要培养学生识图、绘图及空间想象力,主要教学内容有:建筑制图规范、三视图投影、识读和绘制建筑平面图、识读和绘制建筑施工图、绘制建筑透视图、绘制家具设计装配图等。“室内设计制图”是一门比较抽象的专业基础课,尤其是基本投影和作图等有关作图原理的知识点;在现行教学模式中,教师多以多媒体进行理论讲授,对于空间想象能力和空间分析能力都比较薄弱的初学者学生来说,学习效果和教学效率都不理想。“计算机辅助设计”课程目标主要是让学生熟练掌握AutoCAD的基本工具和功能,并利用AutoCAD绘制工程图纸;主要教学内容有:AutoCAD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辅助工具的使用、基本图形的绘制、复杂图形的绘制、图形的编辑修改、图层以及选项设置、文字和表格、尺寸标注、图纸布局和打印输出、三维立体造型等。在现行教学模式中,这类计算机软件课程只是要求学生掌握软件的基本操作和工具使用,而没有结合设计案例进行软件绘制工程图纸的训练,没有达到专业、课程培养目的。实际上,运用计算机软件绘制室内设计工程图纸时必须以室内设计制图规范做为基础,“计算机辅助设计”并不能脱离国家相关的制图标准、基本投影原理和表达方式而独立进行。室内设计制图规范是制图的重要基础,如果说图纸是设计师的语言,那么制图规范就应该是“语法规则”[1]。只有掌握了制图规范,才能准确绘制出表达设计意图的图纸。因而“室内设计制图”是“计算机辅助设计”课程的基础,二者在教学内容上存在互补。
2.2两门课程分别进行的分离式教学方式现状
两课程分别进行的课程教学方式主要有两类:一类是指根据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将两门课程开设为独立的专业课程,在不同教学周内由同一教师或不同教师担任授课教学,采用分离式的教学模式,互不关联。按照专业课程体系运行表先进行“室内设计制图”的学习,到下一个学期再学习“AutoCAD计算机辅助设计”,这种分离式的教学方法虽然占用大量课时和师资力量,但却达不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另一类分离式教学方式是指:尽管有些院校已经意识到室内设计制图与AutoCAD结合的必要性,把两门课程整合在一起授课,由同一教师担任授课任务或不同教师在不同教学模块中担任授课任务;但仍然没有实际有效整合,只是形式上课程名称整合;教学内容、知识点串联等方案还是各自分别进行的分离式教学;仍然还是先独立讲解室内设计制图知识,再讲解AutoCAD的功能和使用。AutoCAD授课内容与实际室内设计案例联系较少或没有,很难满足课程教学需要。
2.3两课程分离式教学方式现状问题分析
(1)学生不能正确地认识这两门课程的关系。学生认为室内制图和AutoCAD绘图是两门不同体系的课程,在运用AutoCAD绘图时不能与所学室内制图理论有效结合。学生上机训练AutoCAD绘图时,没有利用以往学习的制图规定作为标准绘图的理论支持和依据,所绘制的图纸不符合标准要求。(2)学习过程中,学生只追求对AutoCAD基本工具和命令的使用,没有意识到AutoCAD是一种绘图手段,没有认识到要具备了扎实的室内制图理论之后才能够正确使用Au-toCAD绘图手段。学习AutoCAD并不仅仅是掌握一种绘图软件的基本工具使用,而是利用这种软件做为手段和工具去表达我们的设计意图。在教学过程中,部分学生只对计算机绘图感兴趣,忽视了对制图知识的学习,导致只能用CAD软件抄画图纸,不能理解图纸的意义和实际应用。(3)“AutoCAD计算机辅助设计”作为一门计算机软件课程,只单纯地讲授软件命令、讲绘图方法,不能够和实际设计案例情况相结合,没有系统的专门针对性练习,致使学生对各种命令的应用理解不深,在遇到问题时不能灵活运用工具解决问题。(4)“室内设计制图”是一门理论性很强又很抽象难懂的专业基础课,现行教学方式多以图纸和幻灯片讲授为主,实物模型比较少,而且教授的理论知识点与实际设计案例应用联系不密切,学习效果和教学效率都不理想。
3基于职业岗位工作过程的课程整合及应用效果
3.1课程整合的必要性分析
根据以上几个“室内设计制图”“AutoCAD计算机辅助设计”课程教学现状问题分析结果,并针对艺术设计类课程实践性较强的特点和学生学习职业技能的需求,对两门课程进行了有效整合,确定了基于职业岗位工作过程的课程教学模式。首先将两门课程有效整合为一门课程,使学生将两门课程作为一门课程对待,也使学生两门课程的学习内容更加紧密地结合。其次是CAD在教学上的应用,促进了室内设计基础理论知识的理解;相应地在对理论知识理解的基础之上,CAD绘图会更加准确和规范。再次,利用CAD作为课程教学手段可大量节省理论课中绘制例图的时间,提高上课效率。建立以室内设计制图与计算机绘图内容同步进行的课程教学体系,采用理论与实际操作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可以使学生获得很好的感知和应用,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学习效率。最后,两门课程的有效整合,既丰富了教师的教学方法与手段,又有利于提高学生空间想象能力,利于培养学生识读、绘图、设计的能力水平,从而培养出真正满足现代室内设计、环境艺术设计等行业实际需求的人才。3.2课程内容整合的具体措施在课程教学内容安排上,以室内设计制图为主线,把AutoCAD融入室内设计制图的各个知识单元中,使两者内容相互融合。课程内容整合具体如下:(1)三视图投影是绘制表达室内设计方案的基础,主要讲解如何在二维图纸上表达三维几何形体,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在这部分教学单元中可以利用CAD建立三维模型把抽象的投影在模型中清晰地表现出来,可有效锻炼学生的空间想象力,也对CAD的三维立体造型功能和应用有些初步了解。(2)重视室内设计制图国家标准的讲解,使学生建立较强的标准意识,养成自觉遵守标准的习惯。线型的设置、平面图形的绘制及尺寸的标注等单元,可以放在CAD里讲解并有针对性地布置一些习题让学生用CAD绘制完成。这样不但可以使学生掌握用CAD软件绘图的基本操作方法,而且还对制图标准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3)建筑平面图的识读,是室内设计师了解建筑结构的基本方法。室内设计受到建筑设计的制约又相对独立,它只能在建筑设计提供的空间内部做设计,墙、柱、梁、板等构造不能随便改动;但它又是相对独立的,可以在建筑空间内部自由发挥。通过讲授建筑平面图的识读,让学生初步了解建筑结构,为室内设计方案实施奠定基础。(4)在建筑平面图识读的基础上抄绘建筑平面图,进一步练习建筑CAD基本制图的功能应用,并且讲述建筑CAD辅助绘图功能(点的坐标输入技能、对象捕捉技能、对象追踪技能和视图的实时调控技能等)。这部分应精讲并配有足够的抄绘作业训练,以量变促质变,确保学生设计图纸表达的规范性、标准性和效率。(5)建筑施工图,教师用CAD演示做出标准的施工图,讲解施工图包括的内容:房间的分配,家具的布置,天花板和地面的铺装,灯具、电源开关和插座的布置,水和电的铺装等;绘制过程中把要学习的CAD命令、图样的画法和技术标准融入到具体的实例中来讲解。整个教学过程强调学以致用,在绘制的实例中研究命令的用法,包括块与属性、图层及特性、图案填充、创建面域与布尔运算等,现学现用,活学活用,增加学生学习的兴趣。(6)绘制建筑透视图是三视图投影在室内设计中的一个实际应用,主要讲解如何在二维图纸上表达室内结构的立体结构和效果,在掌握理论知识基础上要注重绘制技巧的应用,比如对象捕捉技能、视图的实时调控技能(视图平移、视图缩放、视图恢复)等。(7)绘制家具设计装配图等也是三视图在室内设计中的一个实际应用,主要讲解建筑平面图和施工图里不能清晰表达的家具设计细节详图。重点是让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家具的结构和装配,并能在图纸上准确表达,也是对前面CAD所有内容的综合应用。通过课程教学内容的有效整合,将学习的制图知识应用到CAD绘图练习中,使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和掌握制图的理论知识,而在制图理论知识的指导下的CAD绘图练习也会更加准确和标准。
3.2教学方法的改革
(1)在教学过程中,CAD绘图既是教学方法、教学手段,也是教学内容。在“室内设计制图”课程教学中,放弃以往的多媒体课件灌输的教学方法,采用教师CAD软件绘图演示、学生CAD软件模仿练习的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比如针对基本投影和作图等有关作图原理的抽象难懂的知识点,利用CAD二维到三维的模型转换功能,可以使学生很直观地真实感受实体、模型和投影图之间的关系,从而更好地锻炼空间想象力。(2)采用项目导向和任务驱动的方法进行课程教学,如安排学生对自己的房间或宿舍进行需求分析和设计,通过用此类项目和实际任务为指导完成设计制图理论知识和施工图内容的讲解,随后安排学生同步进行CAD绘图,并绘制出施工图。在绘图的训练过程中,对理论知识、施工图等内容会有更深层的认识和理解,对CAD命令的应用会更加熟练和灵活。在实战练习中积累经验和技巧,真正融“教、学、做”为一体,提高效率。
3.3考核方法的改革
把成绩考核划分为两部分:平时成绩和综合性应用能力考核,使总评成绩能够更客观、全面地反映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体现出来的成效。第一部分,平时成绩占80%(平时考勤占10%,平时作业占50%,期末上机考试占40%)。增加平时成绩的比重,根据学生平时上机的掌握情况及表现综合评定分数,对学生起到一定的约束和监督作用。第二部分,综合性应用能力考核占20%。学生完成课程的学习任务后,组织开展专业技能比赛或课程设计,对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进行评分;也可动员参加全国建筑CAD绘图员等级考试以及各种国家级和省级比赛,对于获得等级考试资格证书和比赛名次的同学们,可申请课程得分甚至免试;也可采用校企合作方式,让学生深入用人单位考察和实践,对学生的考察报告和综合表现进行评分,按照比例权重进行加分。
3.4应用效果
通过以上课程内容整合和教学方法、考核方法的改革,基本可以解决当前两门课程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1)“室内设计制图”和“计算机辅助设计”整合后的理论教学和实操训练,均由同一位教师来承担,从而避免了不同教师在不同课程教学内容的脱节。(2)CAD软件的应用不但很好地解决了识图、制图过程的理论教学的抽象、枯燥难题,而且还有效地避免了实操训练滞后于理论教学的问题。在基于职业岗位工作过程的教学模式下,通常在教师完成知识点讲解和操作演示后,就立即要求学生通过CAD软件进行模仿训练,以对知识点加深理解并能熟练操作。这种CAD软件绘图方式具有很强很直观的二维、三维操作演示,学生具有很强的感性认识,学习兴趣高,教学效果较好。(3)这种基于职业岗位工作过程的教学模式还可以分组教学学习,使部分人在学习讨论设计方案,部分人在绘图、建模,部分人在出施工图,充分合理地利用设备,减少设备投入成本达到最佳教学、学习、实操的效果。通过罗定职业技术学院12—15级四届室内艺术设计、景观艺术设计专业学生的课程整合教学改革和应用,可以使学生在学习室内设计理论制图的同时又掌握绘图软件设计的实践应用技能,理论教学和实操教学内容交互渗透,实操训练教学及时跟进理论教学内容,有利于学生设计理论知识的加深和专业技能的培养。
4结论
(1)总结了当前艺术设计类专业“室内设计制图”和“计算机辅助设计”的课程教学现状。(2)采用基于职业岗位工作过程的教学模式,使学生以最快最简捷的方式达到最佳的学习效果、最快的训练效果,快速掌握课程知识技能,有效解决了当前两门课程教学上的一些问题,教学效果良好。(3)基于职业岗位工作过程的教学方式可以使学生在在学习室内设计理论制图的同时又掌握绘图软件的实践应用技能,教学内容交互渗透,利于学生知识的加深和技能的培养。
作者:刘静 单位:罗定职业技术学院
关键词:生产性;环境设计专业;工作室制;岗位职业能力
环境设计专业的教育构架体系在建设过程中必须紧跟国家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战略,对国内外先进的教学理念进行充分的研究与学习、吸收,在教学实践验证中不断提升环境设计专业的“高层次、多维度、宽口径、多平台”的人才培养质量。而且环境设计专业的建设发展应以学科科研建设为根本性引领,以“学科科研驱动专业构建”“教师研究促进专业教学”“科研成果转化工程实践”这三大专业建设思路为主旨,强调本专业与其交叉专业的融通式共同建构,从而凸显其专业建设雄厚而宽广的学科知识系统。
一、岗位职业能力与课程系统精准对接
环境设计专业的整体构建应体现开放融通的学科特点,强调创新能力培养、对接职业技能标准的环境设计课程知识体系,深化以“理性教学、夯实基础、鼓励创新、整体设计”为主题的1~4年级的精细化本科教学改革方案。整合课程、精炼主干、任务驱动、问题导向,即形成以“现代室内设计、城市景观设计、小型建筑设计”三大设计课程群为主干核心,技术类和人文类课程为两翼的“一核梢怼绷⑻迨健⒀芯啃汀⑹导化的知识框架体系。其次,须积极探索分阶段和多层次的创新实践教学体系,突出设计实践教学的主导地位,启发学生掌握“特殊到一般、具体到抽象”“设计理论链接设计案例操作”的专业认识规律,籍此形成由认知实践、工程实践到真实项目设计、毕业设计的完整实践学习过程。另外,还须积极建设制度化的国际联合教学平台并开展校内跨专业的课程设计、校企合作交流设计,综合塑造“景观设计、室内设计、施工设计”三大职业岗位群,强化学生职业素质和实践动手能力的内生性培养。通过设计课程教学、设计工作坊课程、企业赞助课程、竞赛课题导入课程、校际联合毕业设计课程等多种形式,加强实践性教学的力度和厚度。在环境设计专业建设过程中,亦可延请国内外知名专家和职业界人士为环境设计专业师生提供最前沿、最实用、最经典的学术讲座,以建构浓厚的“学术型、研讨型、实战型”设计教学氛围与人才培养机制。
在制定专业课程系统、综合素质培养与多方面能力训练方案的过程中,可在参考国家重点院校相关课程的基础上,组织专家进行多轮式深化研讨,充分论证与修订完善环境设计专业吻合社会人才需求要点的动态式培养计划,以更好地体现“应用型、高素质、重复合、促创新”的人才培养理念,促进人才在知识、能力、素质等方面的综合提升,推动环境设计专业教学质量与三大岗位群职业能力要求的精准对接(见表1)。具体的建设措施包括推进以传授知识为主的教学全面转向具有互动特征的、师生开放探讨的研究型教学,加强实验性、主题性课程的建设,深化毕业设计及设计报告的质量管理以及学生设计工作室建设等措施,积极推行“实验设计工作坊”“设计创新孵化器”等创新拔尖人才的培育机制,开辟第二课堂,培养专业拔尖的学生,且进一步通过教学设施的重构、实践基地及企业导师的拓展,为学生的自主创新学习营造综合的工作模拟氛围,帮助其自主创业。
二、支撑环境设计专业人才培养的条件
(一)构建一支富有“创造力、研究力、实践力”多元化结构的教师团队
环境设计专业师资应具有多元化、专业化和职业化的高素质特色,“自强不息、努力拼搏、追求卓越”应是教学团队成员所共同推举的大学精神和教学文化,即不仅追求设计理论研究的品性,更加注重设计实践底蕴的同步操作。而且必须形成一支学历、职称和年龄结构较为合理的专业梯队,专业教师亦应具有较高的教学及学术研究水平、稳定的研究方向和系统的研究成果,能以高度的责任心对每个教学环节进行认真实施,为培养优质的应用型环境设计人才打下良好的基础。同时,还应持续不断地培养教师的专业实践能力,积极鼓励他们参与社会项目的设计,或采取与企业合作等方式,将其设计实践的经验、体会融入课堂,以切实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学习的兴趣,并积极摸索出环境设计专业的教学平台国际化、师资队伍多元化、优秀生卓越培养持续化等一系列教改措施,探索建构出一个科学、合理、系统的环境设计专业课程群。
(二)搭设一个富有成效的“三位一体”式专业发展支持架构与系统平台
1.教学改革支持
(1)学校层面可通过招生就业渠道、实习渠道调研用人单位和实习单位意见,并召开相关工作研讨会,反馈至环境设计专业的职前培养;学校须鼓励环境设计专业进行深度的行业和社会调研;应适时组织召开环境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研讨会,组织商讨人才培养的修订,邀请学科专家、行业专家参与相关讨论,聘请相关专家审定修订后的人才培养动态方案等等。
(2)积极改革教学内容,加强高水平课程建设。以精品课程、MOOC课程、微视频课程等教学资源建设为龙头,鼓励环境设计专业教师不断更新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不断加强课程资源数据库建设,比如展开校级精品课程立项建设,积极鼓励其申报国家、省级精品课程建设项目并予以资助。
2.装备条件支持
(1)基础性设施建设。在实验中心建设方面,结合设计教育类的特殊性,学校应整合校内资源,创建集教学实训、教学模拟、教案制作、多媒体课件开发等多个功能于一体的设计基础实验中心,该中心由学校统一建设、统一管理,为环境设计专业教育实践能力训练服务。
(2)结合环境设计专业特质的特色性设施建设。根据环境设计专业的特点,学校统一规划、统一预算,对于重点专业方向(如室内设计方向、建筑设计方向等)特色发展的专业实验室予以支持并采取优先建设的原则,持续加强环境艺术设计实验室、建筑材料与结构设计实验室为主导的设施建设。
3.经费重点支持
对于环境设计专业建设所需的实践条件、图书资料、师资引进等费用,学校根据规划,统一预算,进行资助,对重点专业方向执行优先预算、优先资助的原则。
三、全方位吸引优秀生源的制度和措施
通过加强招生宣传,提高环境设计专业在考生中的知名度,通过奖、助学金,国内外合作交流等激励措施增强对学生的吸引力。通过与地方政府、行业主管部门及环境设计企业、建筑设计企业、工程施工企业、创意文化企业、产品设计企业等合作单位采取委托订单式培养等方式持续吸引与保障优质生源,同时也可为其解决高层次设计与管理人才的紧缺问题。
(一)制度
1.激励机制回馈优秀学生
建立与学校招生制度改革相适应的环境设计专业招生工作制度,如进一步完善激励机制,加大对高分考生的奖励力度,凡达到省一本线被正常录取并报到入学的考生,即可获一学年学费奖励;亦积极回应考生的关切,发挥新媒体在招生宣传工作中的重要作用。
2.优质师资吸引高质学生
建立开放、多元、灵活的人才引进机制,从国内外重点引进具有教授职称和博士学位的学科带头人;扶持并创造条件使相关教师晋升职称;实施学院“特聘教授岗位制度”。保证一支年龄结构、学历结构、专业结构、师源结构、职称结构合理的、德才兼备的、富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强的教师队伍,为吸引全国及本省的高质量优质生源提供师资保障。
3.多元渠道培育有志学生
利用社会资源,拓宽学术交流的渠道,了解学科前沿的研究信息,拓宽知识视野,建立长期与国内外著名院校、同类院校、专家学者的信息联系和学术交流机制,建立与行业企业紧密的合作交流机制,为学生的个性成长与共性发展提供广阔舞台。
4.师生互动关爱就业学生
通过进一步完善合理的学生成长制度机制,开拓创新,团结协作,加快改革与发展步伐,鼓励教师加入各类专业协会和行业协会,并兼职或担任专家评委,不仅能够提升本专业的知名度和社会影响力,更能为学生的就业铺设通畅的管道路径。
(二)措施
1.以实践导向的人才培养方案提高教学质量
在切实保证基本教学要求的同时,结合本科课程体系的改革,大力推进设计实践教学改革,从以教师为中心转向以学生为中心,增加提高型和创新研究型的实验性设计教学项目;在管理运行方面应建立时间、空间、内容“三维”开放的公共运行管理机制,以满足不同个性、不同水平、不同时间安排的学生需求,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和积极性;在完善“1+2+1”人才培养方案的基础上,通过教学计划的修订,优化课程组合,形成独立完整的专题设计,进行从课堂汇报、设计报告到实践成果的综合评定,由此完善环境设计实践课程的系统性,提高实验性设计教学的效率与质量。
2.以课程建设为依托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
构建新的课程体系,加大实验性与主题性教学的力度,增设实验性艺术综合设计、时尚设计等教学专题,并逐渐向研究型课程过渡。以现代课程理论为指导,从高等教育学学理的层面进行课程的全面整合,确立课程标准,重组课程结构,扩充教学资源,改革课程设置,凝炼课程内容,注重原创性的课题设计与作业编排。扩大现有任选课的门类,增设讲座、报告和交流课程。加强各类设计社团的体系性建设,如景观设计社团、室内设计社团等,强化学生的集体协作能力。
3.以产教融合作为支点开发设计实践教育
构建实验、观摩、校内实训、考察、实习、研习相结合,不断线的实践教学体系,积极探索定岗实习模式,全面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以培养学生实际操作为主线,以艺术设计实验、创新和操作能力培养为目标,通过完善、拓展、建设等方式,建立实验型、创新型和操作型的校内实验室,以弥补一般课堂教学在某些方面的不足。同时,鼓励师生带着专业研究问题和项目深入企业,详细了解企业的生产、建设、服务、管理和运行规律,掌握企业各工作岗位的能力要求,将环境设计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与企业的岗位实际需求相结合,鼓励师生在实践过程中形成相关调研报告,收集形成相关教学案例,取得相关专业技能等级证书或行业资格证书。
四、环境设计专业培养实效的评估机制
评估环境设计专业的培养目标能否达成,关键在于“三个强化”,即强化环境设计专业本科人才培养的中心地位、强化质量保障体系建设、强化专业建设的合理定位,并强调“两个突出”,即突出专业的内涵建设和突出专业特色发展。同时,构建环境设计专业教育的质量监控体系,以推进本专业设计教育改革,进一步提高设计教育质量;建立与与企业界的联系机制,依据培养目标以及产学研结合标准、人才培养对设计产业发展的适应性等对本专业办学状况进行“评价与诊断”。
本专业评估流程中的自评报告是自评工作的文字表现形式,应对照指标要求,通过举证的方式,详细说明为了达成人才培养目标所开展的各类各级评价评估方式与效果,以及教育教学实践与取得的成效,以阐释本专业实现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途径以及目标达成的程度。现场考查的主要目的是核实本专业《自评报告》的真实性和准确性,以了解《自评报告》未能反映的相关问题,对本专业符合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程度做出判断,并明确指出本专业存在的影响人才培养质量的问题。通过《自评报告》与《现场考察报告》,进而输入得出本专业的《认证报告》,以全面评价环境设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达成度,即说明定期评价培养目标的达成度以及定期对培养目标进行修订的制度、机制是否已形成,同时,必须详细阐明培养目标的制定过程、持续修改过程中行业和企业的介入情况(见图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