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8-10 22:38:22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音乐实训周总结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关键词】高职高专 舞台实训与实践课 夯实基础 延伸舞台
【中图分类号】 G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5)05C-0178-02
近年来,国家教育部多次颁布了关于加快发展现代化职业教育文件和规定,促使了我国职业教育事业快速发展。新形势下的现代化职业教育理念明确指出:建立以职业需求为导向、以实践能力培养为重点、以产学结合为途径的专业培养模式。为了推进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强化教学、学习、实践相融合的教育教学理念,我们必须重新构建新形势下高职高专音乐表演专业舞台实训与实践课的教学模式,使之与社会需求衔接得更好。
一、高职高专音乐表演专业舞台实训与实践课教学所面临的问题
当今,很多高职高专院校音乐表演专业舞台实训与实践课的教学延用的是影视表演专业常用的训练方法,或是采用艺术院校以排练歌剧、音乐剧为主的高大上音乐表演方式来进行教学。这些教学形式和方法固然可以借鉴,但确不能照搬。因为,高职高专院校音乐表演专业所培养的目标和定位完全不同,授课的时间差距也太大(如本校就一年的时间)。高职高专院校音乐表演专业培养目标主要是:适应社会发展和音乐表演发展需要,掌握音乐表演理论,具有较强的音乐表演实践技能,在舞台领域有突出特长的人才。因此,舞台实训与实践课的教学必须围绕培养目标进行课程定位。课程侧重的是培养学生的职业意识、创新精神、表演综合实践能力,为将来能胜任各类表演机构表演实践、表演策划、管理、培训、教学工作服务。
另外,高职高专院校音乐表演专业毕业生主要就业岗位群在于:专业文艺团体及电视台、电台;艺术院校和中小学音乐教师;各地市县行政、企、事业单位文化机构宣传员、艺术工作骨干;基层厂矿企业工会及相关部门、机构的文艺演出策划、组织、编导者等岗位。因此,课程也要围绕这些工作岗位所需要的基本综合能力来筛选教学内容和制订教学计划,突出和彰显现代化职业教育理念: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结合之路;课程体系要以培养技术应用能力和职业能力为主线;服务于区域经济和社会的发展。通过各种舞台艺术实践教学活动,给学生提供感受音乐、表现音乐、创造音乐、体验各种不同艺术的表演风格、能充分展现自我的这一广大的舞台,使学生有一种良好的专业学习与竞演的氛围,把理论、策划、创编与舞台表演艺术融为一体,实现高职高专“重实践、重操作”的培养目标。构建“教学做”于一体的教学模式,解决学生当前就业和终身学习的问题,体现能力本位和就业导向的现代职业教育思想。
二、课程教学设计与实施
(一)夯实舞台表演的理论和表演基础
高职高专院校的学生生源相比艺术院校的相差甚远,因此表演理论本着够用、实用这一原则。例如,演员应有的职业操守和素质要求;舞台的表演形式;音乐的表现手段;表演艺术的定义和对观众的影响作用;舞台的信念和想象力;形式不同的歌曲(民族、美声、流行、合唱、儿歌等等)表演风格特点、要求及训练和表演方法;作品的构思与创作;舞台的结构、灯光、布景、道具、音响;音乐会的节目安排与策划等等。舞台表演它既是一门有理论,更是一门突出舞台表演实践的课程,所以,这些理论知识必须是贯穿在舞台实践训练、视频欣赏、观看演出的过程之中。它是教师在教学中有意识、有目的地不断点拨指出,学生在不断观察学习、练习训练、归纳总结当中,使这些理论得以升华和运用,实现理论与实践相融合。如果,只是照本宣科地讲解,那么,这些理论服务于表演的功能将会大大减弱。
高职院校大部分艺术学生进校时,各方面条件和素质相对较差,对舞台表演一窍不通,表演的心理素质也较差。由此可见,增强学生的表演意识、表演心理和表演基础,是舞台实训与实践课的重中之重。学生有了良好的舞台心理的支持,有了丰富的形体和心理语言表现、有了大胆创新和创作的概念,就能更好地服务于舞台、服务于社会,把高雅的音乐和艺术传播给观众。俗话说得好:“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从身姿到脚步的移动,从手势到眼神,从心理刻画到肢体语言的表现,无不是一个很细致的研究课题。而高职高专音乐表演专业舞台实训与实践课程时间短、任务重,这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难题,如何安排课程的教学内容,使之发挥更大的教学效应,是我们努力实现的方向。本人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从中总结出了以下一些教学上的经验:
一是通过视频和观看演出,让学生建立良好的表演意识和概念。每学期开始前两到三周时间,不是急着让学生上舞台训练,而是让他们大量地观看与本学期教学内容相关联的一些剪辑过的视频,从观看到教师的点拨和讲解,让学生思想上首先有了概念和心理准备,为后面舞台实践教学做好铺垫。课后也要求他们根据本学期的教学内容,上网观看其他视频(教师可提供网页和具体内容),这样大大提高了学生整体表演意识和概念,丰富和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和前瞻性,让他们学会如何去学习,养成良好的自学能力。
二是借鉴一些我国传统戏曲程式化的舞台表演训练方法,重点在于学生的手势、步伐、眼睛和表情的训练上。众所周知我国传统戏曲表现非常丰富和具感染力。例如,手势“引、定、开、合、托、错”就像一种无声的语言表现了人物不同的情感表达和渲染气势,而且能够为形体造型,为表演起到辅助作用。传统戏曲中的用眼光示意景物的高、低、远、近,用丰富的眼神表达不同的心态和情感,就像人们所说的:“眼睛是心灵的窗户”,“是心中的苗”。眼睛不精、不拢神,就无法抓住观众。戏曲表演中演员的面部表情动作是稍稍突出和夸张的,通过模仿、训练,可使害羞和腼腆的学生更敢于表演和做戏。另外,戏曲演员一上场,他们的“台步”和“身段”无不透出一种振奋的感觉,一举手、一投足体现艺术的风度,让观众感觉到艺术的美和一种热情。所以,借鉴我国传统戏曲程式化的舞台表演训练,可以改变学生懒懒散散、随随便便的舞台作风,做到“神形兼备”的舞台形象,把美好和高雅的艺术带给观众。
三是借鉴影视表演舞台训练方法,来提高学生的舞台表演心理,丰富他们的表演形式。戏剧表演中的台词、诗朗诵、单一动作练习、无声和无实物训练、双人和多人训练、主题合理训练等,都能很好地提高学生舞台的创作素质,对学生舞台表演的信念与真实感、注意力、想象力等良好心理素质的获得帮助是极大的,也是构建表演者综合素质不可或缺的重点训练部分。
(二)结合本专业今后的就业方向和专业要求,努力尝试各种舞台表演形式
首先,对不同音乐表演形式进行尝试。音乐表演是形式是丰富多彩的。结合今后的就业方向,我们对一些常用的音乐表现形式、风格和训练方法都可以进行尝试训练。比如,独唱(美声、民族、流行,可根据自己的演唱能力来选择)、儿歌的表演方式、小组唱和组合类的表演方式、合唱曲的表演方式、歌剧(以民族歌剧为主)和音乐剧片段表演。
其次,可以尝试和创作一些小品、双簧等一些曲艺类的表演形式。因为音乐表演专业毕业生就业岗位有可能到各地市县行政、企、事业单位文化机构宣传员、艺术工作骨干;基层厂矿企业工会及相关部门、机构的文艺演出策划、组织、编导者,而这些曲艺类的表演形式往往是这些单位开展晚会中常常出现的一种重要的表现形式。通过这些舞台尝试、实践和积累,学生的心理素质和整体艺术综合素质得以不断提高和完善。
以上这些教学实践内容,比较繁多,难度也较大。如何合理安排这些教学内容,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就显得至关重要了。对此,可采取以下教学措施:开学第一周就把教学内容安排下去,让学生课后按教师提出的要求和方法进行排练;期中进行一次检查,提出整改意见和应该注意的地方,让学生课余时间进行下一步的修改和完善;期末抽出三周时间进行舞台练习和实践,其中,教师对节目进一步进行点评和修改;最后,以晚会的形式呈现给观众。这样,学生既有安排表演基础训练的课堂时间又可以完成较大难度、完整性较强的艺术表演形式,而且,还可以整合成一台形式多样的晚会。此外,我们还要注意,进行教学内容安排必须坚持由简到繁、由浅入深的原则。
三、延伸推进舞台教学实践活动,扩展舞台表演范围
舞台实训与实践课的教学时间是有限的,对此,应不断地延伸和推进舞台教学以外的实践活动,扩展舞台表演范围,让学生多进行热身运动,才能更好地稳定他们的表演心理和表演状态,经受起舞台的各种考验。具体操作:可以鼓励学生多参加各种比赛和演出;精心组织同学们下基地实践,如:下农村、进工厂、进学校、进社区、上剧院、上舞台、上电视。通过各种渠道,打开实践范围。由此可以使学生更好、更快地掌握和了解舞台的结构、灯光、布景、道具、音响与节目效果的关系;学会音乐会的节目如何安排与策划;舞台的礼仪和晚会的整体运作;节目的的完善与创作等等更广阔的知识点,把策划、创编、表演融为一体,提高学生组织开展音乐活动的能力,使他们所掌握的能力与社会的需求更加相接轨,为将来走上社会奠定良好的基础。
如今,我国职业教育事业正在如火如荼快速地发展,作为高职高专的一名教师如何赶上时代的要求,完善和深化教学改革,把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深度对接,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任务和使命。因此,构建新形势下高职高专音乐表演专业舞台实训与实践课的教学模式,推进课程教学的改革,是势在必行的规律和准则。
关键词: 音乐专业 实践教学体系 构建
中国的高等教育从上世纪末至二十一世纪初,在办学规模上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各高校也越来越强调教学质量和内涵建设。教育部对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和综合素质教育愈加重视,其中尤为重视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音乐专业是一个实践性很强的专业领域,该专业的实践教学是实现其教育培养目标的关键教学环节,实践教学体系的建设关系到教学中心的发展方向,这就要求我们在进行教学改革的时候,针对专业自身的教学特点,强化实践教学,完善实践教学体系。
一、实践教学体系概述
广义的实践教学体系是由实践教学活动中的目标体系、内容体系、管理体系和保障体系等要素构成的一个有机整体;狭义实践教学体系是指实践教学的内容体系,即围绕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在制定教学计划时,通过课程设置和各个实践教学环节的配置而建立起来的与理论教学体系相辅相成的内容体系。
二、实践教学体系的各项要素
狭义实践教学体系主要包含了技能实训实践模块、基础理论实验模块与艺术实践模块三方面。
1.技能实训实践模块。
由两个层面组成:(1)声乐演唱、器乐演奏、视唱练耳、合唱指挥、电脑音乐制作等技能类课程,此类课程明确归属于实践类范畴,是技能技巧训练、特殊语言表达和艺术情感表达的实践环节。(2)毕业论文环节。毕业论文环节看似与音乐专业技能实训距离很远,但二者是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艺术人才不仅需要出类拔萃的专业技能,更须具备相应的艺术素养,要有一定的理论基础,应当具有分析和创作的能力,毕业论文很好地将技能与理论相结合,是整个实践环节必不可少的。
2.基础理论实验模块。
基础理论课程是研究音乐构成规律及其创作法则的课程体系。一般讲,除了技法实训类(如声乐、器乐等)和音乐史学、美学方面的课程外,音乐专业的所有集体类课程都可划入这一范畴,如基本乐理、和声学、曲式分析与作曲、复调等。这类课程是对音响活动及其技术载体的探索、研究和实践,必须结合实际音乐作品进行技法规则的学习和操作,避免过于单纯的“纸上谈兵”,应注重实践效果。最终目的是对艺术声音的再现和审美体验,从而得到“音乐艺术是听觉和声音的艺术”这一认识。
3.艺术实践模块。
可分为两个部分:(1)课堂教学以外的舞台实践活动。它包括演出、创作、比赛,是音乐课教学质量与成果的体现,也可以认为是课堂教学方式与内容的变相延伸,具有验证、总结、提升课堂教学质量的多重功能,是实践教学体系的主体内容,是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集中体现。(2)实习环节。实习教学是音乐人才成长的重要环节,它为学生提供了实践上岗的条件,让学生在实际工作中了解职业、体验职业,是将校内所学的理论和技能向职业岗位实际工作能力转化的重要环节。
三、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
构建音乐实践教学体系,在教学内容上可以打破以往按照知识、学科体系设置课程的方式,转为采用理论结合实践的课堂内外式设计方式。把音乐专业实践教学分为课堂实践教学和课外艺术实践教学两个方向。课堂教学上,我们在注重学生专业技能培养的同时,引导理论课程实践化的转变,注重理论与音乐文献、音乐听觉、音乐思维的结合。教师讲授不是专注于理论的系统性和完备性,而是点到为止,重视学生的活动,把更多的课堂时间还给学生这一学习活动的主体,尽量引导学生练习,分析作品,欣赏音乐和进行课堂讨论。即使是理论课,我们也要求在课堂上尽量做到学生的主动参与超过教师独自宣讲的时间。在基本乐理、和声学、曲式分析、作曲、复调等基础技法课程教学中,一方面要强调教师的示演作用,另一方面要引进现代化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运用软件、电子乐器、投影等现代代教学手段进行辅助教学。
课外艺术实践教学也是音乐专业学生非常重要的学习内容。我们要不断完善实践教学设施来构筑多层次的实践平台,为学生成才创造有利条件。首先,加大对学生艺术实践活动的支持力度。积极组织学生举办学生个人独唱、独奏音乐会,师生专业汇报演出等实践活动,为学生的舞台实践提供一个很好的平台。其次,以班级为单位积极开展周末音乐会,两周为一周期,依次安排各年级各班轮流进行。要求班级每个学生都参与其中,节目的编排、场地的布置、宣传、服装、化妆、道具等演出内容全由学生自己安排。给每一位学生一个锻炼机会,从而达到加强艺术实践的目的。最后,组织和鼓励学生参加国家级、省市级比赛及校内外各类型演出,体现我们的教学成果和锻炼学生的舞台实践综合能力,根据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表现给予相应的实践学分。努力构筑一套完善的实践教学链,以此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四、构建实践教学体系的意义
1.促进理论知识的学习,强化专业技能的综合素质。
实践教学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科研能力和综合素质的重要教学环节,和理论教学相比较更具有直观性、实践性、创造性与综合性,直接影响着该专业的人才培养质量和发展的可持续性。
2.有利于大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
创新是人类特有的认识能力和实践能力,是人类主观能动性的高级表现形式,是推动民族进步和社会发展的不竭动力。一个民族要想走在时代前列,就一刻也不能没有理论思维,一刻也不能停止创新。学生的培养质量体现在“知识、能力、素质”等各个方面,他们综合素质与创新能力的培养都与实践密不可分,必须有一个系统、完善、有计划的实践活动来引导他们。
3.有利于增强大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
实践教学是大学生实现社会化、个性化的重要平台,是大学生适应社会的关键。学生通过实践、实习、竞赛等各项活动提高认知社会和团队协作的能力,在实践中磨练自己,使自己能更好地融入到社会中去。
参考文献:
[1]于涓.音乐院校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研究.高教高职研究考试周刊,2008.Vol17.
[2]陆霞,刘淮保.音乐专业实践性教学体系的探索.邵阳学院学报.
[3]于猛,单亦先,王绍兰,胡伟.构建完善的实践教学体系.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9,5,(28).Vol5.
学生学会理解音乐、表现音乐、喜欢音乐,将音乐的基本知识和对音乐形象的理解力、表现力以及钢琴弹奏技巧三方面的教学密切地结合起来,使学生获得有关钢琴演奏的基本知识,掌握钢琴基本弹奏方法与技能。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学生钢琴培训计划资料,提供参考,欢迎你的阅读。
小学生钢琴培训计划一
一、教学目的与任务
在于通过一对一的钢琴课引导学生步入音乐之门,使学生学会理解音乐、表现音乐、喜欢音乐,将音乐的基本知识和对音乐形象的理解力、表现力以及钢琴弹奏技巧三方面的教学密切地结合起来,使学生获得有关钢琴演奏的基本知识,掌握钢琴基本弹奏方法与技能,并使其音乐素质得到全面的提高。
二、教学原则与方法
(一)教学原则
1、教学曲目的编排是以近年来国内比较常用的主流教材为基础,充分吸收古今中外优秀钢琴教材之长,针对钢琴普及教学中启蒙阶段的'教学,以兴趣为主导思想,密切联系我国钢琴的教学实践,选用不同类型的教材合理搭配。
2、教学中贯彻循序渐进的原则,合理安排教学进度,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因材施教,灵活安排教学内容。
(二)教学方法
1、教学以一对一的授课形式为主,针对学生的不同条件因材施教。
2、根据学生及家长的不同需求辅以不同形式的主讲课、陪练课,使学生用最少的时间达到最佳学习效果。
3、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的进展情况及时调整教学方案和教学进度,既不脱离曲目的整体要求,又不生搬硬套规定的曲目,使教学更加灵活、生动。
4、实际教学中应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合理安排课程,切勿贪多贪快,初级阶段教学在培养学生对学习音乐的兴趣的同时应以基本功为重。
三、教学内容
A、初学者最初手指的独立练习
(1)手腕平稳、平静,指型稳定,注意力集中在掌关节的活动上。
(2)手指抬起时,要觉得只用了掌关节的机能,手指另两个关节不参与、不勾拢、不伸直。
(3)抬起手指的动作要果断、积极而又舒畅、自如。
(4)抬起的高度,慢练时可稍高,但要在不勉强的前提下。
(5)弹下(触下琴键)的动作,也要感觉只用了掌关节,也要果断。开始阶段不要追求音量大,也不要有勉强感。
(6)触下琴键(发出声音)的同时,掌关节也停止用力。这时,除了第一关节负责把手指保留在键上外,整只手进入近乎休息的状态。
(7)如果是五个音连续弹奏,开始阶段速度要慢,每弹下一个音都在那个音上休息片刻。速度、音量(力度),只能随练习的积累而逐渐增加。要在感到一切都很自然、不费力的情形下一步步过渡到响亮而快速。
B、0xx班陈xx,0xx班吴xx学习《约翰汤普森简易钢琴教程1册》,010班刘xx,012班彭x琪学习《约翰汤普森简易钢琴教程2册》。
C、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根据学生个人学习的情况学习《儿童钢琴手指练习》《哈农》等集中训练手指的练习。
小学生钢琴培训计划二
一、教学的目的任务
钢琴课是训练学生用科学的弹奏方法进行钢教琴弹奏的一门学科。通过钢琴课的教学使学生获得键盘基础理论知识,对钢琴弹奏的基本技能方法有较清楚的理解和认识。
其任务是通过钢琴课教学使学生掌握必要的正确的钢琴弹奏方法和具有一般的弹奏技能技巧,能正确的分析和处理一般的钢琴作品;初步了解和掌握不同作曲家不同类型的钢琴作品及风格,提高艺术修养和音乐表达能力,以适应高中音乐特长学生教学工作及适应高考要求向高等音乐院校输送合个人才。
二.教学安排
1.钢琴教学必须旨在培养学生成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文艺事业的接班人。
2.教师要努力钻研,不断提高水平,“教书、育人”要全面关心学生的思想、文化及健康的成长。
3.在教学中,重视基础理论、知识、技能技巧的传授和训练。
4.在弹奏技术训练中,教师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依据“因材施教”的原则,对学生区别情况,精心施教,加强学生演奏及音乐表达能力的训练。
5.教学中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采用启发式教学。
三、学习年限与课时安排
本课程学习两年,即四个学期,共72周,每周每生上课一学时,学生每周练习十至十二学时。(练琴时间安排:高一高二利用中午练琴;高三每天早晚各一小时练琴。)
四、教学方式
钢琴课是一门技术很强的学科,由于个人各自具备的条件不一,和每个人在钢琴弹奏技巧发展上有着差异,因此,本科程教学方式以个别授课为主,必要时可组织讲座或集体课。个别授课必须和学生独自练习相结合,两者不可偏废,以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教师可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进行多元化教学。
小学生钢琴培训计划三
一、指导思想
为适应面向21世纪教育改革发展的需要,紧紧围绕培养21世纪合格幼师人才的目标,立足当前,着眼未来,大力推进教学改革,坚持以就业为导向,德育为先,在做中教,做中学,大力推进行动导向任务引领的教学模式改革,激发学生的音乐兴趣,提高“钢琴配弹”的专业技能,提升专业素养,造就合格的幼儿教师。
二、教材分析
本教材《键盘和声与即兴伴奏》根据学前教育专业发展趋势的有关精神,体现了科学性与实用性相结合的原则,突出以学生为主体,着力培养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大胆渗透新方法,采用集体课及分级管理小组合作的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创新意识和能力,推动教学改革。全书共分六个项目。结合《幼儿歌曲弹唱教程》教材,选用当今幼儿园流行的幼儿歌曲为配弹练习曲目,大力提高学生边弹边唱的职业能力。
三、学情分析
c278 279 280的学生来自各个的地方,基本上都是零基础,通过一年半的`琴法学习,掌握了一些钢琴、电子琴的演奏技巧,接触了不同风格的钢琴作品.不足之处是:演奏水平有差距,少数同学的手指基本功比较差,需要不断地加强基本功练习,还有识琴谱能力较弱,都要长期进行练习,才会得到全面提高.乐理和声知识欠缺,需要从零开始学习歌曲配弹知识,边弹边唱的能力非常欠缺。
四、教学目标
1.充分发挥音乐的美育作用,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陶冶高尚情操,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
2.培养学生热爱音乐、享受音乐的能力,提高学生的音乐水平。
3.教育学生爱惜钢琴等设施设备,培养学生安全卫生意识。
4.提高学生钢琴演奏水平,能运用钢琴、电子琴等键盘为儿童歌曲配弹,大力提高边弹边唱的能力,提高儿童歌曲即兴伴奏的水平,发展学生的专业能力。
5.培养学生吃苦耐劳,勤奋好学的良好品质。
6.培养学生善于沟通、与人协作的专业素养。
7.教育学生热爱祖国,热爱祖国的音乐艺术,热爱并献身幼教事业。
五、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
1.和弦基础与初步伴奏的知识及应用
2.常见歌曲伴奏音型的处理与弹奏
3.钢琴、电子琴的演奏技巧
4.幼儿歌曲的即兴弹唱
教学难点:
1.歌曲配弹的和声知识掌握
2.各种不同伴奏音型的双手配合
3.幼儿歌曲的边弹边唱
六、具体措施及教学方法
具体措施:
1.运用多元化的教学手段,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2.寓教于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丰富课堂形式,运用实训教室和多媒体教学
4.运用生动形象的比喻,创设活跃的课堂气氛
5.分层教学,做到面向全体,因材施教。
6.用归纳比较法,帮助学生发现规律,总结规律,掌握科学学习方法。
教学方法:
1.运用任务驱动法、演示法、归纳比较法、讲解法、分析法等教学方法。
2.运用现代化设备,打击乐器为课堂增添色彩。
3.面向全体学生,用循序渐进的方法,多培养学生的听力,演奏能力。
4.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提高学生弹、唱、演的能力,提高职业能力。
七、考核方式
考核方法:理论+实操
平时成绩30+期末成绩70=考核成绩
改进回课检测交作业的方式,探寻多种形式的综合运用,如:个人展现,小组展现,开演奏会等等
八、教学进度安排
本学期总课时 、周课时
周次 教学内容 课时
第一周 大调中正三和弦的连接与应用(一) 3
第二周 大调中正三和弦的连接与应用(二) 3
第三周 和弦外音 3
第四周 大调中二级和弦的连接与应用 3
第五周 大调中六级和弦的连接与应用 3
第六周 小调和弦的连接与应用 3
第七周 乐段、乐句、终止式 3
第八周 幼儿园歌曲伴奏常用和弦与音型 3
第九周 属七和弦及终止四六和弦的应用 3
第十周 进行曲风格歌曲伴奏 3
第十一周 抒情性歌曲伴奏 3
第十二周 舞蹈性歌曲伴奏 3
第十三周 歌曲分析及民族调式和声应用 3
第十四周 弹、唱、演实训 3
第十五周 弹、唱、演实训 3
第十六周 弹、唱、演实训 3
第十七周 弹、唱、演实训 3
第十八周 期末检测 3
第十九周
第二十周
近年来,数字环境下音乐课程改革作为音乐舞蹈学院艺术实践教学改革的有机组成部分,围绕大学生艺术团、校园戏剧创作与表演等特色学科,通过广泛调研数字化艺术实践教育教学现状,深入分析数字艺术教学改革的新动向,针对数字艺术教育对教师的知识结构、能力及素质等方面提出的新要求,对实践性教学专业化模式、可持续发展道路、自主创新能力进行了较深入的前期调研工作与探索研究准备。项目组根据数字艺术实践教学内容与要求,把握专业艺术教育和校园文化建设主线,结合音乐学、舞蹈学等艺术学科特点以及音乐学院的办学特色,全面做好艺术实践性教学的日常工作,并在团队建设、制度完善、理念创新、作品创作、策划组织、排练演出、宣传总结、科学研究等方面进行深入的探索、大胆的创新,取得了显著的成效。近两年,先后建立三个数字艺术实践性教学基地;创办了具有地方特色的大学生艺术团;成功申报两项校级特色学科建设项目;独立完成著作四部;创作完成具有地方艺术特色的原创性音乐作品十余套,舞蹈作品十余部;组织三场专家学术报告会;完成各类艺术实践教学活动四十余场次,其中大型艺术实践活动十二场次;组织完成教师专业汇报、学生毕业汇报音乐会十一场次;修该、制定、完善音乐学院教学管理、实践教学、大学生艺术团等相关规章制度十余项;成果完成人公开发表相关科研论文44篇,其中核心期刊论文15篇,并完成科研、教改项目八项;同时,成果完成人在国家、省市各级艺术展演、文艺汇演、公益义演和各项专业赛事中屡获佳绩。
数字环境下音乐课程改革创新实践的基本框架是:以音乐舞蹈为主干,发挥与美术学、舞台美术、戏剧学、数字媒体艺术、灯光音响、化妆造型等相关学科交叉优势,凝聚学科群合力,立足陕西,面向西部,努力建设具有特色、优势、高水平的音乐舞蹈学科群,促进学科平台建设、科学研究及创新人才培养。艺术实践活动是高等院校教育机制中的一个重要部分,而基于数字化技术的大学生艺术实践又包含很多的内容和运行环节,努力做好高校艺术实践研究,主要为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大学生数字化艺术实践活动的策划;二是大学生数字化艺术实践活动的运行与完成;三是大学生数字化艺术实践活动中的信息反馈与专项研究。第一方面加强数字化艺术实践活动团队建设,加强大学生艺术实践活动方案的策划。第二方面,立足陕西,注重西部艺术教育特色优势,考察了解艺术实践基地及地方艺术相关部门的联络。第三方面总结数字艺术活动策划经验,为广泛开展艺术实践奠定基础,为与更多的省内外以及国际间的友好交流艺术实践活动创造更多更广阔的机会。从舞台实践出发,旨在培养“教”、“演”、“研”相结合的复合创新型艺术人才,去研究艺术的表演和呈现,去发现和创造新的艺术作品,同时,又从生活现实出发,从历史风土人情出发,去探究艺术品的根源和本真,为舞台实践中的表演艺术与原创性艺术作品的研究提供依据。拟解决的关键问题主要有:
第一,注重实践技能,增加艺术实践课程比重。实践课程和理论课程是教育课程体系中的两种基本课型。理论课一般包括专业课、专业基础课以及普通文化课;实践课主要包括艺术实践、技术实习、技能实训等课程。理论课程的学习目的旨在加强人文素养、较好地掌握全面素质和文化素养;实践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实际舞蹈表演能力,以及培养职业应用技能。两类课程互为补充,各司其职,共同为培养音乐专业实践能力较强的专门人才服务。我国高校实践教学普遍较弱,造成学生理论知识掌握比较好,但动手能力、创造能力比较差。为改变这一状况,我们以推进素质教育为目标,强化了实践课程建设,形成了包括实践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以及教学制度在内的的实践课程新体系。在做好基础课程教育的同时加强实践课程的巩固。现今的学生对知识的渴望是无限的,如能在讲完理论课程后穿插些能为理解理论课程制定的专题项目会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学中体会乐趣,在乐趣中体会学习。
第二,创新课程体系。“学科专业课程”模块,根据精炼、精简、严谨、创新的原则,设置学科基础课程、专业必修课程、专业限选课程、专业任选课程。该类课程设置反映本专业特点和培养目标,增设必修课程“创业基础”。“教师教育课程”模块,突破开设教育教学的基本理论、教育心理、学科教学论“老三门”课程,增加了“教育科学研究方法”、“中外中小学教育比较” “教师职业道德等课程”、“教育政策法规”、“中学班主任工作”等课程,将学科前沿知识、教育改革和教育研究最新成果充实到教学内容中。特别要将优秀中小学教学案例作为教师教育课程的重要内容,及时吸收儿童研究、学习科学、心理科学、信息技术的新成果。通过教学见习、课堂教学观摩与实训、毕业实习、毕业综合实践报告、社会调查,音乐采风等环节实施。教育见习课程安排于1-6学期,每学期1周,教师职业见习主要是到实习基地见习,包括观摩教学环境,见习班主任工作,见习教学工作等。教育实习延长为1学期,包括:顶岗实习,校内实训,暑期调查报告等,通过这些实践活动,使学生的身心与中学音乐教育事业保持“零距离”接触,从而完成“零距离”对接,使每个学生都能认真投入到中学教师职业角色的历练中。教师职业技能实践课程模块改革的趋势是逐步增加实践课时量,以第7学期专业实习和顶岗实习为主要形式,采取集中与分散并行的模式。
第三,积极搭建试讲试教与舞台表演平台,确立多样化“师范性”实践机制。基础推进平台以“周末音乐会”、专业学习汇报演出与年级音乐会为主要形式。音乐舞蹈学院自成立以来,每年均要举办专业学习汇报音乐会、毕业音乐会与年级音乐会,已经形成常态管理机制。通过以校内外专业竞赛搭建风采展现平台。学院定期举办各类竞赛活动,如原创作品大赛、教学技能大赛、“三笔字”大赛、课件制作大赛等提高师范生的教学实践能力。建立更为有效的社会评价机制,就各专业包括音乐学专业师范生就业情况展开广泛调研,充分掌握我校音乐学(师范)毕业生在中学教学的基本情况,听取中学用人单位及学生家长的意见,及时反馈、总结来自用人单位和学生家长的评价。建立长期有效的反馈、评价、更新改进的程序和机制,与时俱进,不断提高我校音乐学(师范)专业人才培养质量。
数字信息技术作为一种教学、学习、环境构建的新型工具、媒介和方法,已经充分融入到音乐教学的各个层面,高校音乐课程改革亟待在数字化信息技术运用和实践创新上不断提高,让数字化音乐环境成为音乐教学最强大的认知工具。在构建音乐教学改革的过程中,新型音乐教学的重要要素逐步成为先导,因此,更快更有效的数字环境音乐课程改革的创新实践,是高校音乐教育改革的重要任务,需要得到充分重视并积极实践和探索。
【关键词】职业本科院校;学前教育音乐教学;课程体系建设
在进行学前教育音乐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首先需要明确学生的学习现状以及基础,针对学生的学习能力创设好教学方向以及培养目标。在目前的教学背景下,学校需要促进理论和实践的有效结合,针对学生的音乐认知、情感以及能力三个方面进行教学,并且收集一些针对儿童的音乐教学内容,增强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核心素养,提高其社会竞争力。
一、做好职业本科院校学前教育音乐课程目标设置是基本内容
职业本科院校培养的是专业化的人才,所以在理论方面应当以专业教学为基础,拓展学生的综合能力,在实践教学中对学生进行认知、情感以及能力三个方面的培养,完成基础的理论和实践教学以后,对学前教育专业儿童音乐教学能力的培养就显得更为重要。教师需要引导学生针对儿童的学习心理进行研究,对儿童学习现状的研究做出一些教学内容的设计,培养学生观察儿童活动以及组织教学活动的能力。最后一步是教师需要培养学生情感方面的能力,激发学生对于学前教育专业音乐课程教学的兴趣,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在进行职业本科院校学前教育课程目标设置之时,教师还需要按照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的进度进行教学,以契合学生的认知发展心理,符合其学习规律,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激发学习兴趣。在日常教学进程中,教师需要针对每一课程进行具体化的目标设计。在职业本科院校学前教育音乐教学中,教师主要是引导学生进行歌唱、音乐鉴赏、打击乐以及韵律四个领域的学习,需要在大的教学目标指引下,进行具体化的教学细节目标设计,促进目标设计的系统化建设。针对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来说,学校需要培养出具有实践能力、专业基本能力、基本技能、创新实践精神、良好职业道德的高素质专业化人才,围绕这一目标进行学生的学前儿童音乐教育。教师需要在明确学生培养目标的基础上,引领学生加深对于学前儿童教育音乐教育的认识。为了提高其认知的水平,首先需要引领学生了解儿童音乐教育的理论知识,并且明确学前儿童音乐课程教育的知识体系和教学内容板块。作为教育和启蒙儿童的重要途径,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需具备基础的音乐理论知识,提高自身的音乐技能,提升自身理解音乐和鉴赏音乐的能力,在儿童音乐的实践教学中充分丰富自身的感性经验,加强教学的水平。在教学能力目标方面,学生需要具备观察儿童音乐学习状态的能力、发展状况的能力、分析音乐教学内容的能力、设置音乐教学活动的能力、开发音乐教学资源和组织儿童音乐教学活动的能力,并且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能够与时俱进,不断促进自身教学方法和教学水平的提升。在另一方面,职业本科院校的学前教育音乐教学还需要能够明确学生对于儿童音乐教学重要性的充分认识,激发学生从事学前儿童音乐教育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这样能够从根本上提高我国教学的水平,促进我国基础教育现代化。
二、保证理论和实践有效地结合
职业本科院校学前教育音乐课程体系建设针对每一知识点或是理论教学内容需要展开相应的教学活动,在教学活动中以教育理论为支撑,使得教育理论有实践的机会,两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以此提高教学水平。在教师进行教学活动设计之时,首先要教授学生相关的理论知识,而后结合相应的实例,给予学生自主练习的机会。在现代化的教学背景下,教师需要加强对于任务驱动式教学策略的应用能力,首先在理论知识的指引下,引导学生去完成教学任务,促进理论和实践有效地结合起来,在学生进行教学活动之时教师也需要总结学生在实践中的表现,并且对学生的实践方向以及实践内容进行及时的指导,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感,提升教学的质量和水平。首先教师需要确立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形式,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分为案例教学、问题讨论、理论巩固这三个方面,加强实践知识和理论知识的传输效率,而后根据理论知识让学生模拟教学设计和教学活动,促进学生全面地参与。例如,在职业本科院校学前教育音乐教学过程中,可以设置音乐鉴赏的专题。教师在课堂上选择某一乐曲,而后进行播放,让学生感受音乐。而后针对这一乐曲进行专业鉴赏知识方面的讲解。以上所述是较为基础的实践活动。此外,教师还可以打破课堂教学情境的时空限制,在课外活动中对理论教学内容进行实践补充,促进教学形式的多样性和多元化。例如教师可以与幼儿园合作,让学生深入到幼儿园中进行专业实训,能够使理论和实践有效地结合起来。在实践过程中,学生能够了解到学前儿童的学习能力以及学习氛围,从而不断促进自身对于教学内容、教学氛围以及教学形式的理解,提高自身的实践水平,提升音乐教学的质量。教师需要做好教学评价,教学评价是评价教师教学理论与实践结合状况的重要环节,能够帮助教师准确把握教学的效果,了解学生的学情,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比如教师在进行学前儿童音乐的模拟教学时,可以针对小班唱歌活动《点豆豆》这一课合理地设计评价模块,引领学生分析教学目标以及教学效果,并且在这一教学过程中训练学生的教学技能,使其能够与学前儿童形成有效的沟通。在与幼儿园进行教学实训合作之时,教师可以评价学生的教学反馈以及评价模块设计状况,并将这部分内容纳入学生的期末考试成绩中,以引起学生的重视。在职业本科院校学前教育音乐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需要帮助学生树立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意识,并通过这样的实训方式奠定良好的教学基础,提高教学的质量和水平。
三、运用情境教学法创设教学实践情境
在职业本科院校的学前教育音乐课程教学过程中,学生真正社会实训的机会还是较少的,教师可以在课堂上运用情境教学的方式,模拟社会实践情境,促进集体实践教学。这样能够给予学生知识输出的机会,使得学生形成独立的教学体系,在实践过程中不断加深对于学前教育音乐教学基础理论的理解和体验,以此激发学生的情感和推动学生的认知。教师可运用小组式的实践教学方式,结合情境教学法,引导学生在例课学习的过程中,不仅学习音乐理论知识,还需要观察教师的教学方式,在观看例课的过程中,引导学生积极进行小组讨论,调动学生的聪明才智,提高实践的质量和水平。在学前教育音乐教学过程中,教师运用多媒体为学生创设教学情境,让其他同学充当讲课同学的学生。除了通过多媒体播放相关的音频或是图片加强情景教学的生动性和趣味性,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积极运用多媒体进行讲课,学前教育音乐课程教师也可以为学生预留以某一音乐课程为主题的小组作业,给予学生一周或者两周的时间进行实践训练。例如,可以以中班音乐教学《快乐机器人》为主题,引导学生在这一周或者两周的时间进行学生的韵律活动教学。实践情境创设从学生认知、教学内容选择、教学目标撰写、教学方法以及教学活动设计、说课模块和教学评价几个方面让学生开展小组实践,要求学生通过PPT的方式将实践作业呈现出来。在一周或者是两周后的音乐教学课堂上,教师需要引导每一小组派代表报告PPT上的相关内容。在实践教学的进程中,教师能准确地观察学生的学习情况,评估并把握学生的学习能力,重点考查学生的音乐理论知识基础、韵律活动教学目标设置的合理性、教学评价设置的合理性以及课程内容设计的科学性。教师也可以通过小组间竞赛的方式调动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在学生进行PPT的宣讲过程中,教师对每一组的宣讲状况进行打分,小组得分最高的即为优胜小组。教师可以给予其一定精神上的或物质上的奖励,运用鼓励教学的方式,提高小组教学的效率,提高情境创设的质量和水平。在学生能够在进行学前教育音乐知识学习的同时,教师还给予学生进行教学实践的机会,形成有效的教学体系。小组间的宣讲也可以使得学生互相学习,在同学中形成合作竞争的教学局面,使得班级内形成良好的学习风气。
四、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是重要保障
在现代化的教学背景下,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是体现学生核心素养的一方面。职业本科院校的学前教育音乐课程教学还需要提升学生的音乐鉴赏水平,这样能够使其服务于我国学前儿童教育,提高我国音乐教学的质量和水平,为学生的音乐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在每一次上课前,职业本科院校的学前教育音乐课程教师可以给学生分享一些经典名曲,这样能够拓展学生的音乐学习视野,加强学生的鉴赏力。在教师的合理引导下,经典的音乐名曲的学习能够让学生了解到名曲中的趣味,通过日积月累的方式有效地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提升教学的质量和水平。美学教育一直是我国基础教育阶段较为缺乏的教育内容,在职业本科院校学前教育音乐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培养学生的审美水平。这样才能够使其有效地对学前儿童的审美进行引导。在职业本科院校学前教育音乐教学课程体系的建设过程中,教师需要重视对学生音乐鉴赏能力的培养,加强其美学基础以及增设美学实践教学内容,以此提高教学的质量。例如,教师可以与案例教学相结合,分享《天空之城》等等曲子,也可以在教学过程中加入我国的民族乐器,分享我国经典的民族乐曲,如《高山流水》《月光下的凤尾竹》等等。在进行美学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需要学生拥有正确的道德观。只有拥有正确道德观的学生才具备欣赏美的能力。对于学生音乐鉴赏能力的培养需要落实在每一次的音乐教学中。在此过程中,教师也可以调转主体,引导学生分享其喜爱乐曲。这样能够促进教学形式的多样化,加强教学主体的多元化,有效提升教学的质量和水平。学生在分享其喜爱乐曲的过程中,也能提高自身的音乐鉴赏能力。学生能够通过语言,以较为理性的方式传达自己的感性审美经验。这能够促进学生的思考。教师可以把学生喜爱的乐曲分享这一时间环节纳入到期末课考核中,以较为强制的方式提高学生的参与水平。在分享过程中,教师还需要保证学生拥有创新意识,不应该对学生的创新意识进行打压。这样的分享能够促进学生相互交流,也是学前教育音乐课程教师了解学生学习基础以及审美取向的一种手段,并且教师能够在这一过程中检测自身的教学能力、教学效果,完成课程的自我评价,使得职业本科院校学前教育音乐教学形成完整的教学体系,这有助于提高教学的质量和水平。
五、总结
本文从四个方面为职业本科院校学前教育音乐教学课程体系的建设提出建议,教师还需要根据其所教学生的具体情况提出具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案以及教学建议,提升教学的质量和水平,加强对于现代化教学方法的运用、更新教学新思想,做到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努力提升职业院校学生的理论、实践、创新等综合能力,进而提升其社会竞争力。
参考文献:
[1]郭璐.学前教育中音乐课程实践教学体系探究[J].黄河之声,2017:64.
[2]彭鹏.论学前儿童音乐教育课程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8.
一、树立立德树人的管理理念
艺术专业实验室是音乐教育专业教师、学生重要的教、学、练场所。其管理质量直接影响到教师的教学活动与学生的学习质量。新时期艺术专业实验室工作必须坚持立德树人、以人为本的原则,充分调动实验、教学人员的积极性,解决实验、教学人员的层次问题、待遇问题,为实验、教学人员提供进修、培训、研讨交流、考察等各种提高水平的条件,制订行之有效的业务考核和晋升办法,努力提高业务水平。
二、建立合理规范高效的管理制度
实验室规章制度是科学管理的重要依据,也是管理实践的总结。制定必要的规章制度,能使管理工作规范化,保证教学的顺利进行,并起到良好的推动作用。我院音乐技能综合实训中心有钢琴实验室、电钢琴实验室、电脑音乐制作室、录音棚、舞台表演实验室。根据专业特点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使实验室管理有序高效。以钢琴实验室为例,首先制定《钢琴琴房使用守则》。守则是对某个范围的人或工作活动作出的具体要求的规约性文件,一般在人们提高认识和自我约束力的基础上遵照执行。制定管理人员岗位职责时,应注意规范管理人员的安全意识和服务意识。例如:“按钢琴琴房开放时间开、关和管理琴房,在开放时间不得擅自离开岗位”等。
三、加大投资力度,资源优化重组
提高音乐教育专业实验室使用效率是实验教学改革、基础课程教学建设的根本保证。在技能、实验教学计划调整后,我们将根据新的实验项目要求,积极争取经费,增加实验室数量和面积,增加乐器、仪器设备数,充分利用计算机网络进行教学、实验,丰富教学、实验内容。我院以培养宽口径人才为目标、对实验室基本设备、乐器、仪器按功能或专业分类,报废摒弃陈旧老化的乐器和设备,添置先进、实用的新设备和乐器,进一步对设备和乐器进行配套,提高设备和乐器的档次和完整性,达到资源优化重组的目的。我院实验室建筑面积1518平方米,拥有189间琴房,电钢琴实验室1间,舞台表演实验室6间,录音棚1间;立式钢琴170台,电钢琴21台,基本满足了音乐学专业不同层次实验教学和技能训练的基本要求。
四、改革传统实验教学模式
培养学生艺术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是实验教学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教学质量上新台阶的关键。我们将逐步改变技能教学过程中单纯由老师示范,學生照做的传统模式,尽量多给学生留下思考的余地、时间和创新机会。组织技能和实验教学公开课、竞赛课、技能比武等活动提供学生学习兴趣和艺术实践能力。加大学生评教力度,对有教学效果好的、学生满意的技能、实验课程教学方法进行总结并推广,对教学方法陈旧、教学效果不好、学生不满意的教学方法坚决摒弃。在学生掌握一定实际技能、实验方法及基础理论后,对学生进行开放式教学,充分利用基础课资源,培养学生综合能力和创造能力。
五、树立优质服务意识,努力提高服务质量
1、环境、配套设施。每间实验室安装隔音性良好的隔音板、风扇、单人课桌、椅、窗帘、杂物桶,声乐实验室安装半身高的宽为1米的镜子。2、每周定期召开一次各实验室管理人员工作会,及时了解学生对管理中出现的问题。每月定期组织人员对实验室进行纪律、卫生和配套设施使用情况检查,及时对问题进行妥善处理。每学期期末评选“优秀实验室”并联合学生工作办公室,进行表彰。3、充分发挥勤工俭学的作用,招聘实验室学生管理员,让学生参与管理琴房。艺术专业是一个学费昂贵的专业,许多来自农村贫困家庭的学生往往为学费和生活费所困扰。我校设有“勤工俭学”基金,学生勤工俭学让家庭贫困的学生参与到学校的管理事务中。安排实验室学生管理员参与管理,主要工作是轮守,打扫卫生等。作为学生既能锻炼自己的能力又能减轻生活负担;作为校方,既能减少开支和人力负担,又能让学生有机会参与学校管理,对学生实施素质教育。
综上所述,艺术专业实验室管理只有规范化、专业化,以科学、高效的管理与优质服务相结合,才能为教师、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为培养高质量、高素质的音乐人才打造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蒲海.《浅谈高职实验实训基地建设》[J].重庆工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年第2期.
[2]温秀芳.《谈如何做好学前教育专业琴工作》[J].潍坊教育学院学报,2007,1.
关键词:高职艺术专业;教材;教材建设;合理化建议
进入21世纪已经有11个年头了,我国的改革开放以及经济建设始终在一条高速通道上全速发展和前进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经济水平的进步促使全社会对文化生活的追求与日俱增。艺术类教育也越来越被重视,作为文化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美术绘画,艺术设计,音乐表演,乐器演奏等艺术专业如雨后春笋般在高职院校生根发芽。但是一直以来高职艺术专业教育未能从本科艺术专业教育的影响下彻底走出来,在许多方面都还在沿用本科教育的模式和方法,这些都已经不再适用高职艺术专业的发展,反而成为了阻碍。高职艺术专业培养的人才在社会定位,专业技能要求等多方面有其自身要求,这就对高职艺术专业教材提出了特殊要求,作为从事很多年艺术教育的教师,我在很多时候都体会到了优秀的合适的高职艺术专业教材的决定性和重要性,它直接关系高职艺术专业教育的成功与否,不仅仅是高职艺术专业也包括高职教育的其他所有专业要想健康快速的发展,高职教材的建设就要在原有基础上有大的改变大的突破。
1国家对高职教育的重要指示
《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中指出:高职教育应以就业为导向,努力提高职业院校办学水平和质量。要坚持手脑并用、做学合一的教学原则、突出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职业技能训练。要深化职业教育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改革,培养目标、专业设置、课程教材、学制安排等,都要适应企业和社会要求,着眼于提高学生的就业和创业能力。
2当前高职艺术专业教材暴露出的不足
(1)艺术专业教材(设计类和音乐表演类)的编写依然以本科学科理论体系为基础。很多时候高职教材只是对本科教材的简单压缩,强调理论性研究,始终把内容重点放在学科知识完整性和系统性的层面上,往往造成理论知识过于深奥,过于宽泛,而对其中相应的技术性实操性知识点触及较少,导致学生不由自主的沉迷于文字段落中,忽视了其实践性的一面。学生毕业后达不到企业和社会的用工标准,不具备相关能力而仅具有理论上的认知,造成形而上学,最终学生没有出路,学院的声誉也受到影响。
(2)艺术专业教材(设计类和音乐表演类)内容过于理论化,其实践性不强。众所周知的原因,由于高校教师职称评定在很多情况下要求教师编写教材,以及出版各种书刊,学术类论文等等作为职称评定的必要条件。这就造成高校教材大多都出自高校教师之手,由于很多高校教师的文笔不错,甚至形成了一批职业教材,这些现象反映了高校职称评定方法的弊端与很多无奈。由于高校教师大都不具备企业一线工作能力,长时间被学校的单一环境和书本知识所包围,严重缺乏相关专业的实践能力和实操能力,造成对相关经验的空白。他们的大多数不了解企业、行业的发展和变化情况,不能准确掌握新技术、新经验、新设备、新工艺、新标准,在教材编写时不去企业调研,不做市场调查,缺乏对职业岗位所需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的科学分析,随之而来的就是教材内容与实际相脱节,对实际操作和运用不具指导作用。随着企业、行业以及全社会的高速发展,教材落后与知识技术的快速更新这一矛盾将更加显现无遗。
(3)艺术专业教材(设计类和音乐表演类)过多体现概念性理论性知识,而对教材内容在实践性、启发性、案例分析性上有所不足。目前无论是艺术设计类还是音乐表演类的教材在内容上普遍充斥着概念性知识点。对一些具有实际意义的案例分析确实少得可怜。例如《广告插图设计》一书的内容都是些简单的概念性介绍,或者是一些深奥、宽泛的理论,对具体的插图案例却鲜有点评和分析,没有体现差图案例对教材的实际意义。这对还未接触实际广告工作对广告插图还没有实际经验的学生来说就像是雾里看花,看看热闹罢了;又比如音乐表演专业教材《世界名曲欣赏》,很多时候只是对世界名曲的简单罗列,配以作者、国籍、生平及作品诞生时代进行介绍,而对该作品反映的情感以及创作方法和技巧上很少有所剖析。
(4)艺术专业教材(设计类和音乐表演类)在形式上不够丰富。现在的艺术设计类和音乐表演类教材都集中在一本书上,内容过于单一,趣味性和启发性不强,很难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影响学习效率。另一方面,对高职教育来说,实训是一个重要环节是实现理论结合实际,提高动手和实操能力的重要手段和方法,然而现实是大多数高职艺术专业没有专门的实训教材,学生不能完全明白实训的目的,没有把所学知识完全进行实践,造成学生不能对工作流程和岗位要求进行准确定位。
(5)艺术专业教材(设计类和音乐表演类)在编写上没有固定的标准,没有和相关的职业标准,从业资格,行业技能等级相挂钩,企事业单位和行业协会所需人才应具备的素质和职业技能在教材中得不到充分体现。教材的编写不能紧跟就业资格要求和标准,相当于造出的子弹不适用枪支,学生的所学不能满足用人方的需要,高校人才培养出现偏差。
3对当前高职艺术专业教材建设的一些建议
(1)艺术专业教材内容应体现工学结合和校企合作。要积极推行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的学习模式,把工学结合作为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切入点,带动专业调整与建设,引导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点是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实验、实训、实习是三个关键环节。积极推行订单培养,探索工学交替、任务驱动、项目导向、顶岗实习等有利于增强学生能力的教学模式;工学结合的本质是教育通过企业与社会需求紧密结合。
根据“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要求,高职艺术专业教材的编写应处理以下问题:1)理论性基础性知识与学以致用的关系。通过以往大量事实证明,艺术专业教材过于强调理论和基础性知识,而缺乏对职业技能和岗位标准的针对性,造成我们的毕业生不具备直接上岗能力,还要经过用人单位的培训和再造。因此我们教材编写要以实际应用为主旨,强调学以致用,尽量避免出现大量繁琐空洞的理论概念。2)任务驱动、项目导向、顶岗实习都应成为教材编写的依据。根据艺术专业毕业生在就业时所应具备的上岗能力,把具体的真实的项目案例详细的编入教材,把岗位上经常遇到的工作难题和主要业务都要有所体现,使学生在学习期间潜移默化的进入半工作状态,较早接触岗位任务。3)教材内容应涉及行业历史背景,行业的特点以及行业在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使学生对所要从事行业有整体的认识也可激发行业自豪感和学习动力。4)教材应提出学生应具备的职业道德和职业操守,包括尊重企业行业文化,保守企业秘密,尊重客户隐私,树立服务社会和服务国家的信念等。合格的高职毕业生应该是专业素质,道德素质和人文素质的综合体。
(2)艺术专业教材应编写专门的实训教材指导科学实训。实训作为高职教育的重要环节,起到了学生从学校进入工作岗位从书本知识到亲身实践的过渡作用。这一阶段的重要性体现在能够帮助学生从理论知识的学习者转变为一个对理论知识的实践者,可以帮助学生检验学习成果,把课本知识转化为操作技能实践活动,在实际的操作中把理论和实践完美结合,使学生对书本知识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也在实践活动中提高了动手能力。实训在最大程度上提供和模拟了真实的工作岗位状态和要求。实训作为重要的实践学习阶段,必须建立健全专门实训教材,针对实训学习阶段的特殊性尤其是过渡性特点,实训教材内容应有意识地对工作程序,工作方法,操作技巧,安全意识,生产流程,以及艺术专业设计类和音乐表演类的独特性上着重强调,起到“指导实践、规范操作、动手训练和角色过渡等作用”。
(3)艺术专业教材建设应参考国外先进高职教材,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内容要科学分配。教材的理论教学部分的篇幅要适度,做到“必要、实用”能够为学生今后的专业深造起到铺垫和支持;实践性教学,要突出实践性、案例分析性、发现问题以及解决方法探讨为重点。从国外先进的高职艺术专业类教材中,明显体现出教材结构和教学思路的特别之处。例如,《Graphic Design》(图案设计)一书作为众多英国高职院校艺术类平面设计专业的选用教材,其特点表现在:1)教材内容只编写必要的理论性知识和概念。2)启发性观点和问题在每一章节都有所涉及。3)教材内容融入了大量的人文精神、社会科学、风土人情、历史文化,体现了一本教材可以成为了解世界的窗口。4)结构上以图片为主,对每幅图片都有较详细的分析和总结,从设计思想、设计思路、表现技巧等方面剖析案例。5)以真实案例(项目)作为教材练习章节内容,引导学生在原有设计方案的基础上进行二次设计创新。6)教材内容具有强大的引导性、逻辑连贯性、循序渐进性和完整性,可以保证无教师状态下的学生自学需要。
(4)艺术专业教材建设队伍的构成应讲究科学性广泛性及时代适应性。教材编写在人员的组成上要充分考虑各方因素,第一,要融入用人单位的领导、带头人、技术人员以及行业骨干、带头人,他们应对教材的编写起指导和引导作用。第二,高职院校教师,“双师型”教师应为首选,因为他们不但有一线教学经验,还有在企业和行业的实际工作经历和经验,他们对教学和用人市场有较全面地认识,具有教材编写上的优势。第三,在校生和已毕业学生,他们是教材的使用者,对教材的感受是最全面最客观也是最重要的,只有认真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教材才能更有说服力。
(5)艺术专业教材建设应以职业资格标准为导向。教材的编写应该以企事业单位中职业资格标准为依据和导向。艺术专业学生应该明确未来工作岗位的任务和工作流程。比如装饰设计人员就要求具有实地勘察,摄影取景,草图勾画,空间合理分割,制图软件操作,平面图制作,电脑效果图制作,装饰材料选取等能力。在教材编写上应做到使学生在学习的各个环节上加深对工作流程的认识,对所应具有的能力有清楚的认知,也就深化了教材的职业特性。
(6)艺术专业教材建设应建立教材审查机制,把好教材选择关。加强艺术专业教材建设,还应建立科学,严谨的教材选用制度。从审查,评价,研讨,论证等环节进行逐级把关,把教材内容的实践性,先进性,科学性,与职业岗位的结合性作为教材评判的主要标准。保证教材能够发挥从学生到从业人员顺利升级的保障作用。审查人员的构成上要做到合理,广泛,公平,实效。
高职高专艺术专业教材作为培养艺术人才的知识载体,具有传授知识,指导实践,开发思维,强化专业等重要作用。教材的质量直接决定着培养目标,教学成果,知识传承,学生成才,学生创业就业等一系列问题。随着我国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高职高专艺术专业教材必须紧跟时代的脚步,以科技发展,人文发展,社会发展,就业趋势作为依据和导向,并要不断借鉴和吸收欧美发达国家教材的长处和经验,建立一套完整科学使用的教材建设体系,为我国的高职高专发展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 罗时嘉.职业教育教材建设应注意解决的几个问题[J].职业技育,2001(28).
[2] 徐涵.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职业教育[J].职业技术教育,2008.
[3] 于润伟.以就业为导向:高职高专教材建设的新动向[J].职教通讯,2005(11).
[4] 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05〕35号.
关键词:中专学校 电工电子 实训教学
电工电子实训课是中专电子类专业实践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以传授电工技术相关知识和电子工程相关理论为基础,以实践操作为手段,培养学生技术应用能力和职业技能的、由教育部重点扶持的实训项目之一。通过实训,不但能够培养学生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实践能力,还能增强其社会适应力和竞争力。因此,对于电工电子实训教学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下面本人结合电工电子实训教学经验浅谈以下几点体会。
一、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产生一切动力的源泉,是促进学生主动学习的最好导师,因此,在实训过程中教师要注意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并结合学科特点,灵活运用教学手段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课程中涉及到收音机的装配这一内容,教师可以在教学伊始展示上届学生的作品与成果,将上一届学生制作完成的收音机接上电源,打开开关播放一段音乐让学生听听,感受一下上届学生的学习风采和学习成果。这些作品无疑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了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他们也跃跃欲试,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赶超上届学生的作品和成果。同时教师还应该注意自己的角色定位,自己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者,还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引导者和组织者。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注意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围绕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增加电工电子实训项目,丰富实训教学内容
电工电子实训的主要内容包括:有关电的基础知识、正确认识常用的元器件、并掌握其性能和工作原理、熟练使用常规仪器等。学生在实训过程中,可以增强对于基础知识的掌握能力,并通过自己的设计安装和调试具有特定功能的产品,切身体会依靠自己能力完成作品的成就感和自豪感。教师一定要注意,实训的内容应随着知识的更新而不断深入和层层递进,适当增加实训项目,进一步体现实训教学的先进性和实用性。例如在电工方面,可以在简单的低压配电和电动机正反转控制的基础上,增设综合应用控制比较复杂的三台电动机等内容;在电子方面,立足于原有的焊接练习、万用表安装调试、稳压电源制作等基础课程,增设关于多谐振荡器、数字抢答器、数字计数器、环型流水灯等制作内容。而且,在增设了实训项目之后,我们在教学中就可以进行更多的优化组合教学,针对学生不同的专业来选择不同的实训项目,同时,又能对于同样的实训项目结合学生专业要求达到不同的实训目的。
三、改进传统教学模式,让学生在“乐学”中得到发展
在素质教育的大背景下,中职电工电子实训教学也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将学生放置在学习主体的位置上,强调教师的指导作用,重视学生的动手和思考能力。实训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加强学生了解电工电子的相关技术和操作流程,利用实践性极强的教学模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课堂实践效率。让学生在扎实掌握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取得良好的实训成果。在进行实训时,可以根据理论基础知识,让学生自主选择实训项目,通过内容选择所需要的仪器设备,并独立制定实验方案、方法以及步骤,然后由教师对于学生给出的方案进行正确的启发和引导,保证其实施的可行性、安全性以及实效性。实验结束之后,要对整个实验过程以及结果进行总结评价,教师从中做出正确指导和评价。实训教学中,教师应要求学生自己检查所有元件,将所有元件焊接起来形成电路,然后对电路进行检查,检查过程也应该有步骤、有计划,比如按照一定顺序检查示波器、信号发生器、稳压电源等,并让学生对这些元件进行调试和测量,提升其成就感和兴趣感。
随着计算机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教师可以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来改进实训教学模式,比如现在广泛应用的计算机分析和数据处理系统、计算机模拟技术和仿真技术等,这些高端信息技术本身所具有的形象性和直观性,就能够大大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四、鼓励学生不畏错误和失败,大胆动脑和动手
在实训教学中,教师要在确保做好各种安全措施的基础上,鼓励学生大胆动手进行操作,比如在做日光灯管实验以及电动机正反转实验的时候,常常会出现短路的现象,甚至引起个别学生的恐慌,不敢打开电源,导致实验不能继续完成。针对这类现象,教师要在确保安全的基础上,要求学生大胆操作,不要害怕,尽量完成实验项目。面对学生在操作中出现的错误和失误,只要不违反实验室的安全规章制度,我们都要给予允许,让他们在不断的失败和失误中总结经验,吸取教训。当然,教师要在适当的时候给予指导和问题式的启发,拓展学生思维能力,让他们通过自己的思考克服困难、解决问题,只有这样的实训教学才能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总之,教师要提高对于中专电工电子实训课程的重视程度,通过自身的深入研究总结出更好、更有效的教学方法,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创新能力以及工程实践能力,争取做到在学生还没有走出校门的时候,就让他们拥有一定的工程经验,逐渐成长为国家需要的应用型和创新型人才,同时也为学生将来能够顺利就业打好基础。
参考文献:
[1]董启广,张玉民.电工电子实训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J].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1).
[关键词] 高职教育 应用日语 语言实训
应用日语专业是宁波教育学院外语与经贸学院根据社会就业需求和小语种发展前景设置的一门注重语言综合素质、打造语言应用型人才的专业。无论是从基础语音教学到综合语言能力提升,还是从单纯语言能力培养到外贸应用实训设置,都严格遵照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教学宗旨。在这其中,如何设置和开展语言实训教学对于日语应用人才培养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一、基于基础,超越基础,语言实训在专业基础课程中的广泛运用
高职应用日语专业学生起点低,绝大部分学生从零起步全新接触日语,专业基础课程在三学年的教学计划中占据很大部分。传统的外语专业基础课程主要以教师教授语言知识为主,理论分析往往滔滔不绝,课堂操练缺乏应用性,语言的工具性在实际生活工作中得不到应用,造成“填鸭式”的教师中心论。针对这种可能出现的局势,应用日语专业教师从一开始就进行了专业基础课程课堂教学模式的创新,本着“学一点,会一点,用一点”的原则,把握“理论够用,注重实践”的高职教学尺度,实施语言实训。
(一)《基础日语》课程:夯实语言基础,着重听说技能的培养,强化应用实践
《基础日语》是一门综合培养日语语言素质和语言应用能力的课程,四个学期每周课时分别为八、八、八、六,这充分说明了这门基础课程的重要性。为加强语言实训,充分利用宝贵的课堂学时,教师分步骤有侧重地展开课堂语言实训环节。
1.突出语音,严格训练
教师设定计划,在前四十课时中要求学生语音过关,为达到这一教学目标,要求专业学生进行每天半小时晨读,任课教师进课堂辅导操练,特别强调语音、语调、停顿、语速、轻重、语气和表情。通过教师引导下的晨读活动,缩小了学生间的差距,整体提高了新生的语音水平,更为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开口说日语的良好习惯。
2.探求教法,提高实效
日语是以古代中国的吴音为发音基础的,因而日语与江浙地区方言之间有着不少的同音字。根据日语的这一特点,教师采用对比法,结合地方方言的发音特征,使学生更易掌握日语的发音。比如,对于日语中的五个鼻浊音假名的发音,让学生结合体会“外国”的“外”在方言中发音“ηa”;在起步阶段,较多同学R和N不分的情况,可以先体会宁波方言中“六”的发音“ro”等。通过这样的辨析讲解,加深了初学者对语音的分辨和理解。
3.提供舞台,加强实训
“每日演讲”是《基础日语》一个综合的语言实训项目,学生在课外做好准备,利用课堂前五分钟上台表演。教师在开学初把“每日演讲”的展开形式、具体要求、预期目标等向学生进行充分的剖析,要求学生思想重视,责任到人。教师对学生的课堂表现做现场评论,并要求其他学生参与评价。学生从准备、呈现到吸收评价反馈,是一个积极主动应用日语的过程,不仅有效地锻炼了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同时提高了用日语思考问题的能力。学生开放式的演讲主题丰富了教师的授课素材,有些还意外地生成了课堂教学的宝贵资源,通过师生评价,触发了学生对语言学习和应用本质的理解,同时鼓励学生学好和运用日语,加深了学生对本专业的热爱。
(二)《日语听力》:以“听”带“说”,以“说”助“听”,增强学生听说能力
“听”和“说”在听力教学中是一个相互补充、相互促进、不可分割的统一体。教师充分利用视听教室齐全的听力设备,开展课堂实训,增强专业学生的听说技能。
首先,教师收集与专业知识匹配的音像资料,利用现代化媒体,带给学生富有时代气息和专业应用性突出的教学内容,激发学生兴趣,扎实专业基础。其次,教师革新听力教法。针对高职学生的实际水平和可接受性,分层次教学,根据话题难易程度,分配任务,做到课堂参与度不断扩大,使每位学生都能体会到课堂学习的成功。再次,鼓励学生建立信心。“说”是学生的薄弱环节,原因之一是学生缺乏信心,在课堂教学方式改革外教师还在课后联系学生,疏通学生情感障碍,消除畏难情绪,使听力课堂充满生气和活力。
(三)《日语会话》课程:营造语言氛围,创设真实语境,提高表达技能
学以致用是《日语会话》课程的教学目标,教师通过创设现实生活的交际情景,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创造性地活学活用书本知识,有效锻炼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本课程的实训手段分为表演对话、改编对话、自编对话。
1.表演对话。要求学生模仿课文录音中的语言、语调,用流畅的语言和自然的动作,生动形象地再现交际场景。教师在指导学生表演对话时,需注意纠正初学者容易犯的一个通病,即“背”对话而非“演”对话,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把话“说”好。
2.改编对话。借助表演对话的经验,要求学生改编对话,锻炼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综合语言能力,使原来书本上的对话转化为属于学生自己的对话。在对话改编中,学生的创新意识有所增强,同时还重温学过的知识要点,从而更好地掌握语言知识。
3.自编对话。在上述两个步骤的基础上,教师可进一步指导学生自编对话,场景可设置为学生熟悉的校园、超市、广场等符合高职学生发展需求的主题,要求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构思编排情节,确定对话流程。
随着学生语言能力的不断提高,教师可结合商务贸易等专业知识,选择商务活动中的主题设计成不同的场景,使得学生走出校园参加见习实习活动之前提前感受真实的商务环境,有的放矢地练习与今后工作密切相关的商务对话。
二、扎根课堂,走出课堂,语言实训在学生活动中的充分展现
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校园活动,一直来是学生课堂之余锻炼综合能力、展现自我的平台,使学生既扎根课堂专业知识的学习又展现自我风采,体现了高职应用型人才综合素质的培养理念。实例证明,此类应用性专业技能活动,既有扎实的专业基础做后盾,又有灵活的形式为载体,通过不断的实践和提炼,有着极大的发展空间,应用日语专业借此加强学生的语言实训。
(一)组织语音语调测试
在专业基础课堂中,学生首先需要过语音关,为此,应用日语组织学生参加日语语音语调测试,以赛促练,通过对参赛者现场朗读的测试,考察学生在语音、语调、停顿、语速、轻重、语气与表情等各方面的综合表现。赛前的准备过程是学生强化正确流畅的语音语调的途径,比赛中的开口展示培养了学生的表现能力,督促学生加强专业基础课程的学习。
(二)举办日语卡拉OK比赛
日语卡拉OK比赛,是深受学生欢迎的一项校园文艺活动,既舒缓了较为紧张枯燥的专业学习生活,又为部分在音乐表演上有能力的学生提供了展示才能的大舞台,体现了大学生朝气蓬勃、迎接挑战的良好精神面貌,锻炼了学生的心理素质,同时一批日语发音标准、音乐底蕴上佳的校园歌手脱颖而出,极大地激起学生学习日语的兴趣。学生用日语演唱,把语言应用到实际生活之中,紧密了语言学习与实践应用的关系,促进了校园文化的建设。
(三)创办日语节
秉承“院系搭台、教师指导、学生唱戏”的原则,创办日语节,这是语言实训环节中全面综合的一项活动。全体学生参与了节前的活动方案策划、经费预算、海报宣传、活动用具采购等具体环节,学生通过布置场景、临场组织、设计应急预案、进行节后总结、展示成果,全面地实施了语言实训。
以宁波教育学院外语与经贸学院首届和第二届日语节为例,活动分为“节前演练”、“现场展示”、“经验总结”和“成果展示”四个部分。
1.节前演练。全体同学分组后,每位学生明确角色,投入准备,不断演练,事先进行排演。组长全面负责,将本小组的策划过程及实施步骤以PPT演示和现场示范形式进行讲解,以便互相学习经验,提高组织策划能力。
2.现场展示。充分演练之后,学生们结合实际,将所学的日语知识、日本文化融入到八项贴近实际、形式丰富的展示活动中。“日本世情”以日本传统文化展示为主题,学生身临其境地表现了“日本插花”、“日本茶道”以及其他体育文化的内容,辅以展板和物品的呈列的,带给观众日本的传统文化的视觉冲击;“和风庭苑”以梳丸子头、穿戴日本服饰为主题,使参与者体验到了日本服饰文化;“晴偶屋”和“美味寿司”两个展位,需要学生动手制作,学生在制作过程中感受到了动手制作日式食物和日式饰品的成就感。其余的展位有,临摹日本名著中的漫画人物、经典中日歌曲翻唱、日本知识趣味问答及姓名翻译“留下真名,带走假名”等展位,日语专业学生在向全校师生的展示中,扮演文化传播者的角色,呈现了丰富多样的活动内容,同时增添了专业自豪感,增强了深化专业水平的意识。
3.经验总结。采取各小组总结汇报的形式,由各组负责人对活动开展的具体过程、遇到的实际困难、相对应做出的临时反应等各方面内容进行全面总结。全体同学一起共享成功的经验,共商存在的不足。通过经验总结,提高了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也促使专业教师在如何规划实训活动进程方面有所改进、有所创新。经验总结,不单纯是日语节活动的句号,更是对日语专业语言实训操作的阶段总结和概括。
4.成果展示阶段。在专业教师指导下,学生提炼日语节的各项成果,利用展板,向全校师生汇报成果。展板中的各项成果的汇集使学生重温了日语节的各个环节,增强了学生的学习信心。
日语节作为一个既扎根理论又走出课堂的实训活动,随着不断地上规模、上档次,必将成为应用日语专业学生扩展专业知识、展示日本文化、发挥个人才能的舞台。
三、迈出校园,融入企业,语言实训贴近求职就业
国家对高职教育确立的培养目标为:“学生应在具备必备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的基础上,重点掌握从事本专业领域实际工作的基本技能和基本能力,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为达到这一目的,高职教育把见习实习作为就业前的一项重要实践环节来抓,应用日语专业的语言实训也在这个过程中得到不断的巩固。语言实训贯穿见习及实习阶段,按“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指导原则,除通过对语言能力的整合提高外,还同时结合专业技能课程的知识,重点培养毕业生的职业关键能力。
(一)模拟日企面试,提高实战能力
日企是应用日语专业毕业生理想的就业单位,为使更多的学生能在日企面试中获得成功,应用日语专业在课堂教学中增设日企面试环节,不仅使学生的日语语言基础得到了训练,而且为学生求职就业作好铺垫。
进行模拟日企就业面试时,教师以企业为中心设置问题,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的考察。课前,教师就面试主题,把部分问题分发给学生,组织学生自行讨论;课堂中,师生展开模拟面试;模拟面试之后,教师进行专题辅导,讲解日本的企业制度和文化以及公司对应聘人员的基本要求,使学生更多地关注企业,增加对企业的感性认识。
(二)实地参观企业,加强专业学习,增重就业砝码
宁波作为长江三角洲一个重要的外贸进出跃的经济城市,市区及周边汇集了一批日商独资或中日合资的企业,例如,宁波阿尔卑斯电子有限公司、宁波综研化学有限公司等。宁波经济蓬勃发展,涌现出一大批积极寻求日本市场的本地企业和公司,例如维科纺织、戈凌蓝服饰等。通过联系这些企业,寻求合适的参观方式,组织学生走出校园去实地见习。见习实习时真正检验学生运用语言和专业技能的方式,学生在实地见习中对应用更有感触,对加强专业学习更有深刻的认识。
(三)实习中提高认识,缩短与企业的距离
实习阶段语言实训是日语专业毕业实践的一个重要环节,内容以指导教师布置实训任务,学生结合工作实际,不断查漏补缺为主。学生运用课堂内外吸收的实训技能与实际工作情况相结合,既能用现有知识辅助工作的完成,又能丰富实际操作经验。例如,学生在办公室文秘工作中,灵活运用日语会话和应用文写作的相关理论知识,能更好地迅速掌握办公室工作的要领和宗旨;学生在外贸公司的业务操作中,参照外贸日语会话和外贸操作流程的理论实践,以理论辅导操作,以操作补充理论,更好地过渡到实际工作中。
指导教师在学生的实习过程中,应时刻关注学生的实习动态,辅导学生注重将理论联系实际,充分发挥语言实训的成效。在实习阶段后期,根据学生反馈的实习心得和实结,制作结合实训和实习环节的问卷表,由全体同学认真填写,再由教师整理形成日语专业实践实训的经验总结,为实训模式研究和环节设计的改进提供素材。
在高职应用日语专业中设置和开展语言实训环节虽然只是一个初步的尝试和设想,但实际操作已经证明多样性的语言实训环节不但加固了学生的专业基础语言知识,而且极大地培育了学生的专业技能,练就了学生的职业关键能力,从而实现应用日语专业人才培育目标,推动应用日语专业的专业建设。
参考文献:
[1]浙江省宁波市人民政府关于深化服务型教育体系建设加快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若干意见(节选).
[2]宁波教育学院2008级高职专业教学计划.
[3]许陆华.高校日语听力课教学改革的实践探索.大连大学学报,1998,(6).
[4]吴丽娟.关于日语听力教学的几点思考.长春大学学报,2001,(6).
[5]任常毅.谈高职的日语课堂教学.上海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2,(4).
[6]司学会.运用对话教学提高高职学生的日语能力.辽宁高职学报,200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