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9-16 07:43:36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中小学教师培训研修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关键词:农村中小学教师;远程培训;研修文化
中图分类号:G72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9-4156(2013)03-029-02
一、构建农村中小学教师远程培训研修文化的必要性
进入“十二五”规划,对农村中小学教师实施远程培训,已经成为教师培训的主要模式,农村中小学教师培训由原来单一的集中培训转向了以网络平台为主体的远程培训和集中培训相结合的混合型培训模式。这种培训模式基本上能做到农村中小学教师全员参与,改变了传统的中小学教师集中培训参训人数少,农村中小学教师参与培训机会少的问题以及参训教师工作和学习时间相冲突的矛盾,扩大了参训教师的数量,符合教育大众化以及终身教育的理念。这种培训模式也体现了教师继续教育的公平,为农村中小学教师参与继续教育,接受新的教育教学理念,提升专业素养提供了发展平台。
《教育部关于大力加强中小学教师培训工作的意见(2011)》指出:教师培训要适应现代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的新形势,充分发挥现代远程教育手段在教师培训中的作用,将集中培训与远程培训相结合,采取混合学习模式,开展大规模的教师培训。中小学教师参与培训数量的扩大,也相应地要求中小学教师培训向注重实效的内涵式方向发展。从各级教师培训机构的评估以及参训教师所在学校和参训教师的反馈来看,远程培训所取得的成效是不可否认的,但也难免有缺憾。多年对农村中小学教师远程培训管理的实践证明,农村中小学教师远程培训研修文化的构建,是促进农村中小学教师远程培训针对性和有效性,实现农村中小学教师远程培训向内涵式方向发展的有效路径。
二、农村中小学教师远程培训研修文化的内涵
农村中小学教师远程培训研修文化是参与远程网络研修的教师群体所共有的,在参与远程培训过程中通过各级教师培训机构的组织管理,通过辅导教师的专业引领,通过参训教师们的参与及互动交流,在提供培训资源的网络平台和参与网络研修及校本研修的学校中形成的一种特殊文化。这个特殊文化的建构,有助于为参加远程培训的农村中小学教师搭建一个共同学习、交流和教师专业发展的平台,从而促进农村中小学教师远程培训有效性的实现。
农村中小学教师远程培训研修文化有以下四个方面:
1.教师同伴群体文化,这是基于农村中小学教师远程培训形成的一个特殊的教师群体文化。这个文化群体里的教师们以网络培训为平台,以网络平台提供的资源和任务为驱动,相互交流,互为学习,共同分享同伴智慧,这个群体文化,没有地域限制,以虚拟的网络为家园,并形成一种网络研修的文化认同感。
2.网络研修文化,是基于网络培训平台形成的以农村中小学教师为研修主体包括各级教师培训机构、远程培训网络班主任、辅导教师以及学校共同形成的文化共同体。
3.校本研修文化,校本研修是以教师所在学校为基本场域,以促进本校教师、学生和学校的发展为根本,以学校和教师个人的教育改革实践为基础,开展以研究性学习为基本方式而建立的以教师为主体的教育教学研究平台。构建校本研修文化的根本目的是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促进教师自主成长,并推动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校本研修文化是远程培训研修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农村中小学教师远程培训取得实效性的不可或缺的文化环境。
4.远程培训管理文化,是指在农村中小学教师远程培训过程中,由各级远程培训项目管理机构即由省市县级教育行政部门、中小学教师培训机构以及学校管理层共同形成的,旨在提高农村中小学教师远程培训有效性的文化共同体,这个文化共同体在远程培训过程中担当着组织领导和管理的角色,是远程培训取得实效性的保障。
三、农村中小学教师远程培训研修文化的构建策略
1.市县级教师培训机构在远程培训研修文化构建中的管理布局。在农村中小学教师远程培训过程中,参与管理的市县级教师培训机构在远程培训研修文化构建过程中起着整体管理布局的作用。培训前组建一个务实、有责任感、懂培训的管理团队,这是实现培训有效性的一个关键。农村中小学教师远程培训管理团队,即是由市级总管理员、市级各学科班主任组成的市级管理团队;由市级学科专家组成的市级远程培训辅导员团队;在县级,就是区县教师培训机构遴选的区县各学科远程培训班主任管理团队和区县学科远程培训辅导教师团队;具体到一个学校,则是由学校中层担任的校点班主任和骨干教师担任的辅导员构成的农村中小学教师远程培训最基层最直接的学校管理团队和辅导员团队。
网络上建成的管理文化团队,除了在远程培训平台上进行管理,也需要在网下的实际面对面中进行远程培训管理研讨,总结管理经验,提出问题建议,共同探讨远程培训管理有效途径,结成虚拟和实际相结合的培训管理文化共同体。在远程培训初期阶段,探讨决策促进远程培训有效性的管理措施和制度保障,以及班级管理员、学科辅导专家在远程培训中所要担当的重要角色;在培训中期,及时培训过程中项目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问题;在培训后期,分析远程培训所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问题,布置参训教师利用网络研修所学得的理论知识进行有助于教学实践的校本研修,探索农村中小学教师远程培训有效性的策略。不同层级的管理团队,从网上的虚拟交流,到现实团队中的共同研讨,因此形成一个经验丰富,对远程培训认识到位、管理到位的管理文化团体,形成农村中小学教师远程培训独特的管理文化。
2.班级管理员和辅导教师在远程培训班级文化构建中的专业引领。在远程培训中,每个学科在网络上基本就是以市际和县域为单位建立一个班级,班级管理员和辅导教师在远程培训班级研修文化构建中起着专业引领的作用。这些不同层级的管理团队和辅导团队,在网络上,及时地进行组织管理、督促,网上交流、答疑,进行网上学科专业引领,在虚拟的班级组织管理中,通过与参训教师的电话联系、网上交谈以及论坛上的问题交流,担当着专业引领、培训跟进的作用。他们从学科的角度、班级管理的角度发起与远程培训课程设置或者与本学科相关的、教师们感兴趣的话题,组织参训教师在论坛上进行问题交流,形成网络虚拟班级良好互动的班级文化氛围,让参训教师们产生一种远程培训班级文化认同感,从而以网络培训平台的任务为驱动,积极主动完成远程培训,获得远程培训实效性。班级管理员和学科辅导员是农村中小学教师远程培训研修文化网络虚拟班级文化构建的组织管理者和专业引领者。
3.参训教师在网络研修文化和校本研修文化中的再创造。借助网络平台提供培训资源的农村中小学教师远程培训,在网络平台上形成虚拟的教师网络研修文化共同体。在这个平台上,来自不同区域的教师们可以针对平台提供的学习资源,在平台提供的相应板块里相互交流,来自不同学校文化环境的教师们形成了网络研修文化,在这个文化共同体里,教师们可以依据自身教学的特色进行创造,进行观点的碰撞和融合,同时也做到同伴互助,影响参训教师们在远程培训中获得教育教学新知识、新理念和新方法。
每个学校参加远程培训的教师团队,他们既是远程培训网络研修文化共同体,同时也是最直接最方便的校本研修文化共同体。从网络研修文化回到校本研修文化,是把网络学习资源转化为可以促进教学实践的知识能力结构的过程,是从理论到实践、学以致用的最直接表现。这个转化可以通过学科教研会、课堂教学竞赛、送教下乡以及校际交流活动等形式,进行远程培训的校本研修。从远程培训网络研修文化到校本研修文化的构建,不仅使教师个人发展了,教研组研究能力提高了,学校整个教师团队的专业素质能力也得到了提升,通过远程培训和校本研修相结合的培训,教师的自我发展带动了学生的发展,最后也实现了影响和促进学校发展的终极目标。这是农村中小学教师远程培训研修文化构建的途径,是农村中小学教师远程培训取得实效性的有效途径,也是农村中小学教师发展和农村学校发展的有效途径。
>> 中小学教师网络培训模式的实践与研究 广州市中小学教师网络教研现状调查分析 中小学教师培训需求调查与分析 中小学教师网络学习现状调查研究 中小学教师网络文献资源利用现状分析及对策 高校与农村中小学教师网络教育对接模式初探 中小学教师网络研修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中小学教师培训需求问题调查与分析 构建农村中小学教师网络校本研修模式刍议 浅论中小学教师网络研修模式的利与弊 影响中小学教师网络研修有效性四要素 农村中小学教师培训效果调查 县域中小学教师校本培训现状调查分析 贵州省农村中小学教师远程培训需求与实施对策 中小学教师远程培训教学设计与实施 对中小学教师培训项目设计与实施的几点思考 基于网络的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模式探究与实践 苏州市部分中小学教师体育行为的调查研究 西部农村中小学教师培训的问题分析与对策研究 基于教师网络学习共同体的中小学与大学合作研究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l.
[2]邴冬梅,洪兴科.美国网络教师培训策略和实践的研究及启示[J].现代情报,2004(8):185-186.
[3]胡建新.在线教师专业发展新理路:英国“学习设计支持环境项目”的探索与启示[J].外国中小学教育,2013(10):50-54.
[4]徐莉莉.在线培训:澳大利亚教师入职培训的重要补充[J].外国中小学教育,2008(9):51-52.
一、创新教师培训新模式
农村中小学教师研修工作站是北京市为加强农村中小学教师培训工作提出的一项创新型项目。为有效提高农村教师素质,北京市教委《关于北京市中小学教师“十一五”时期继续教育工作的意见》提出:“在城区部分中小学设立农村中小学教师研修工作站,每年接收部分农村中小学教师进站研修,提高其教育教学能力和水平。”“设立40个农村中小学教师研修工作站,实现1000名农村骨干教师进站研修”被列入《2008年北京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折子工程》。
农村中小学教师研修工作站项目将远郊区县学员选送入城区优质中小学,由城区中小学优秀学科教师进行教学实践指导,以教育教学观摩实践为主,通过随堂听课、接受指导、参与教研、理论学习等方式学习和体会名师的教育教学艺术,丰富教学实践知识,提升学科素养和实际教学能力;主要学习内容是所教学科的课程标准和教材、课堂教学设计与教学实施等实践性知识,以及教学设计和教师专业发展等相关理论。指导教师均系特级教师、市级学科教学带头人或市级骨干教师。
首期培训中,40个工作站根据学员的不同情况及学习需求,为学员精心安排了内容丰富的讲座;同时还为学员提供了多种锻炼平台。在校内,学员参与所有的日常教育教学活动:管理班级、教育学生、参与监考和阅卷、参与教研组活动。学员还走出学校,广泛参加区级研修活动,考察北京市、外省市学校,拓宽了学员的视野。
二、教师培训成效显著
一、高度重视中小学教师培训。
教师为本。有好的教师,1.教育大计。才有好的教育。教师培训是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环节,推进素质教育,促进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质量的重要保证。近年来,各地各校积极采取措施加强教师培训,教师队伍建设取得明显成效。但从总体上看,教师队伍整体素质还不能完全适应新时期教育改革发展需要,教师培训发展不平衡,特别是农村教师培训机会较少,教师培训制度有待完善,支持保障能力建设亟待加强。教育规划纲要对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大力加强教师培训,新时期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的重要任务和紧迫要求。
围绕教育改革发展的中心任务,2.新时期中小学教师培训的总体要求是贯彻落实教育规划纲要。紧扣培养造就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的战略目标,以提高教师师德素养和业务水平为核心,以提升培训质量为主线,以农村教师为重点,开展中小学教师全员培训,努力构建开放灵活的教师终身学习体系,加大教师培训支持力度,全面提高教师素质,为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建设人力资源强国提供师资保障。
完善培训制度,要按照“统筹规划、改革创新、按需施训、注重实效”原则。统筹城乡教师培训,创新培训模式机制,增强培训针对性和实效性。坚持全员培训与骨干研修相结合,远程培训与集中培训相结合,脱产进修与校本研修相结合,境内培训和境外研修相结合,非学历培训与学历提升相结合,促进中小学教师培训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取得新突破。
二、紧紧围绕新时期教育改革发展的中心任务。
推动各地通过多种有效途径,3.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中小学教师培训工作的总体目标是以实施“国培计划”为抓手。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全体中小学教师进行分类、分层、分岗培训。今后五年,对全国1000多万教师进行每人不少于360学时的全员培训;支持100万名骨干教师进行国家级培训;选派1万名优秀骨干教师海外研修培训;组织200万名教师进行学历提升;采取研修培训、学术交流、项目资助等方式,促进中小学名师和教育家的培养,全面提升中小学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和专业化水平。
有计划地组织实施中小学教师全员培训。全员培训要按照基础教育改革发展的要求,4.以农村教师为重点。遵循教师成长规律,着力抓好新任教师岗前培训、职教师岗位培训和骨干教师研修提高。
帮助新教师尽快适应教育教学工作。培训时间不少于120学时。新任教师岗前培训:对所有新任教师进行岗前适应性培训。
深入钻研业务,职教师岗位培训:重点是帮助教师更新教育理念。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能,提高教育教学实际能力。每五年累计培训时间不少于360学时。
探索教育教学规律,骨干教师研修提高:重点是帮助骨干教师总结教育教学经验。进一步提升教育教学能力、教研能力、培训和指导青年教师的能力,推进素质教育和教师全员培训中发挥引领示范作用。
进一步推进“全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建设计划”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有效整合,要加强农村音乐、体育、美术、英语、信息技术、科学课程等紧缺学科教师培训。重视幼儿教师和特殊教育师资培训。加强民族地区双语教师培训。适应教育现代化和教育信息化的新要求。提高教师在教育教学中有效应用现代教育技术的能力和水平。
努力提升教师学历水平。有计划地补充优质师资的同时,5.以中青年教师为重点。重点鼓励支持45岁以下中小学教师通过在职学习、脱产进修、远程教育、自学考试、攻读教育硕士等多种学习途径提高学历水平,特别是对专科学历以下小学教师进行学历提高教育。2012年,小学教师学历逐步达到专科以上水平,初中教师基本具备大学本科以上学历,高中教师中具有研究生学历者的比例有明显提高。职教师进行学历进修,应坚持学用一致、学以致用的原则。
增强教师教书育人的责任感和能力水平。大力加强师德教育。重视教师职业理想和职业道德教育,6.以师德教育为重点。将师德教育作为教师培训的重要内容。学习贯彻《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创新师德教育的方式方法,增强师德教育的实效性。开展丰富多彩的师德教育活动,广泛宣传模范教师先进事迹,弘扬人民教师高尚师德。将师德表现作为教师考核的重要内容,并与教师资格定期登记紧密挂钩,形成师德教育和师德建设的长效机制。
建立健全班主任培训制度,大力加强班主任教师培训。深入实施中小学班主任教师培训计划。所有班主任教师每五年须接受不少于30学时的专题培训。针对班主任工作中的实际问题,加强班主任工作基本规范、班级管理、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安全教育等专题培训,不断增强班主任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书育人的本领。
推动大规模教师培训的开展。进一步加大支持力度,7.以实施“国培计划”为抓手。实施中小学教师国家级培训计划(国培计划”发挥示范引领、雪中送炭和促进改革的作用。国培计划”包括优秀骨干教师示范性培训、中西部农村教师培训、紧缺薄弱学科教师培训、班主任教师培训等重要项目。通过实施“国培计划”为各地推进教育改革发展和开展教师培训输送一批“种子”教师;探索创新教师培训模式,开发教师培训优质资源,建设教师培训重点基地;为中小学教师特别是中西部农村教师创造更多更好的培训机会,提供优质培训服务。各地要以实施“国培计划”为契机,根据当地实际,制定教师培训规划,组织实施中小学教师全员培训。
三、创新教师培训模式方法。
采取集中培训、置换脱产研修、远程培训、送教上门、校本研修、组织名师讲学团和海外研修等多种有效途径进行教师培训。8.积极创新培训模式。适应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变化。
并针对不同类别、层次、岗位教师的需求,9.不断优化培训内容。加强教师培训需求调研。根据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以问题为中心,案例为载体,科学设计培训课程,丰富和优化培训内容,不断提高教师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倡导小班教学,10.努力改进培训方式方法。改进教师培训的教学组织方式。采取案例式、探究式、参与式、情景式、讨论式等多种方式开展培训。鼓励教师自主选学,培训课程内容、培训时间、培训途径、培训机构等方面,为教师提供个性化、多样化的选择机会,增强培训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充分发挥现代远程教育手段在教师培训中的作用,11.积极开展教师远程培训。适应现代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的新形势。将集中培训与远程培训相结合,采取混合学习模式,开展大规模的教师培训。
促进校本研修与教研活动相结合,12.建立和完善校本研修制度。加强校本研修的指导和管理。远程教育与校本研修相结合,理论学习与教学实践相结合,提高校本研修的质量和水平。鼓励和支持高师院校和中小学合作,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四、完善教师培训制度。
逐步实现教师培训管理信息化、制度化。13.完善五年一个周期的教师培训制度。规范教师培训证书制度。建立教师培训管理档案。
需修满规定学分(学时)培训课程。探索建立教师非学历培训与学历教育课程衔接、学分互认的机制。将教师完成培训学分(学时)和培训考核情况作为教师资格再注册、教师考核和职务聘任的必备条件和重要依据。14.建立严格的教师培训学分管理制度。教师在五年周期内。
方可记入教师培训学分管理档案。15.建立教师培训机构资质认证制度。制定教师培训机构资质认证标准。省级教育行政部门组织实施教师培训机构资质认证。经省级以上教育行政部门认定资质的培训机构所实施的教师培训项目。
择优遴选具备资质的培训机构承担培训项目,16.实行教师培训项目招投标制。坚持“公开、公平、公正”原则。确保培训机构公平参与、规范运作、能进能出,形成教师培训机构竞争择优机制。
完善教师培训质量评估体系,17.强化教师培训质量监管。建立教师培训质量评估机制。加强项目过程评价和绩效评估。将教师培训工作纳入教育督导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对各地教师培训工作进行督导检查。
五、加强教师培训能力建设。
18.充分发挥师范院校在教师培训方面的主体作用。鼓励和支持有条件的综合大学特别是高水平大学培训中小学教师。支持建设一批高水平的教师培训基地。鼓励具备资质的社会教育机构参与教师培训。积极开展教师培训国际合作项目。构建开放灵活的教师终身学习支持服务体系。
加强政府、高校、教师培训专业机构、中小学校分工合作,19.深入推进全国教师教育网络联盟计划。充分利用卫星电视、计算机网络等现代远程教育手段优势。构建开放兼容、资源共享、规范高效、覆盖全国城乡、天网”地网”人网”相结合的中小学教师培训公共服务体系,更好地满足教师多样化的学习需求。
促进县级教师进修学校与相关机构的整合和联合,20.充分发挥区县教师培训机构的服务与支撑作用。积极推进区县级教师培训机构改革建设。加强县级教师培训机构基础能力建设,促进资源整合,形成上联高校、下联中小学的区域性教师学习与资源中心,集中培训、远程培训和校本研修的组织协调、服务支持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建设一支素质优良、结构合理的教师培训者队伍。实行培训项目首席专家制度。建立教师培训项目专家库。遴选高水平专家和一线优秀教师组成培训团队。聘请理论功底扎实、实践经验丰富的专家和中小学优秀教师担任兼职教师。加强教师培训团队研修,21.加强教师培训师资队伍建设。按照专兼结合的原则。每年研修时间不少于72学时。完善培训者考核评价制度,形成培训者队伍动态管理机制。
形成多样化的优质培训课程资源。实施教师培训精品课程资源建设计划。建立优质教师培训课程资源库,22.加强培训课程资源建设。采取政府购买、组织开发、引进等方式。促进优质培训资源共建共享。完善优质课程资源评审与推荐制度。经教育部授权组织评审并推荐的优质教师培训课程资源,方可在全国范围推荐使用。经省级教育行政部门授权组织评审的教师培训课程资源,方可在本地区范围推荐使用。
六、加强组织领导。
中小学教师培训过程中出现各种各样的矛盾和困难是难免的,只要教师自己积极主动参与,教育行政部门高度重视,教师培训机构积极组织,五年内每个教师完成360学时的培训任务是完全可以的。
一、明确培训的意义
大家知道,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经济迅速发展,国家逐步富裕起来。国家的进一步发展和强大,依靠高素质的建设者,因此必须提高全民族的素质。提高国民素质必须依靠教育,正如教育部部长袁贵仁所说:强国必先强教。教育强国、教育强省、教育强市、教育强县的口号早已响遍全国,并正在加快实施。强教的核心是提高教育质量,最终提高全民素质。高质量的教育必须靠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所以袁贵仁部长又说:强教必先强师。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有好的教师,才有好的教育。高素质的教师从哪里来?提高在职教师队伍素质是主要途径。要提高在职教师队伍素质,必须加强教师培训。所以国家近年来特别重视教师培训,一年投入教师培训的经费就有五十多个亿。教师培训是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环节,是推进素质教育,促进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质量的重要保证。大力加强教师培训,是新时期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的重要任务和紧迫要求,也是广大中小学教师专业化成长的内在需求和愿望。因此,要充分认识加强教师培训工作的重要意义,要抓住这一良好契机,全面规划,积极运作,将提高教师的专业化素质摆在一个重要的战略地位上,采取有效措施,努力培养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推动教育工作向更高更新的层次发展。
二、了解培训的方式
中小学教师培训有多种有效的途径,非学历培训的主要方式有自主研修、校本研训、远程培训、集中培训等。
⒈自主研修
自主研修是相对于现代化学习方式——自主学习而提出的,是教师把自己作为培训对象,自主地进行学习、体验、调控、评价,不断提升自己、超越自己,实现专业发展。
教师自主研修包括自习专业知识,自练专业技能,自修专业理念与师德。
教师自主研修应遵循一定的原则:一是主动性原则。教师应主动地确定研修的目标,在自知、自觉、自助,不断实践中发展。二是发展性原则。教师要相信自己有发展的可能性和必要性,全面分析自己的过去、现在和潜在发展可能,用发展的观点按发展的规律进行研修。三是实践性原则。教师要充分认识实践活动的重要性,要关注实践中的角色体认和个性品质,了解实践活动的运行规律,反复实践。四是反思性原则。教师要把握反思的时机,学会反思的方法,将反思贯穿于研修的全过程。五是实效性原则。自主研修要有效促进教师自身专业发展。
阅读是教师自主研修的一个重要方式。教师本应是最爱读书或读书最多的一个群体,但在现实中,教师却几乎成了读书最少或不爱读书的群体。因为,在很多教师眼里,教材和教参就是“书”,他们每天跟“书”打交道,似乎天天都在“读书”,而实际上他们连那些通俗的杂志都无暇翻阅。当然,教材和教参是教师必须读的书。但这还不够,还要读好书,要啃读经典。教师所读书的高度与他的专业水平的高度、教育教学水平的高度是成正比关系的。
尽管目前关于教师培训的文件中没有将“自主研修”作为一种形式列入,而国家颁发的《教师专业标准》中将其作为提升专业水平的方式,向教师提出了要求。自主研修确实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形式和途径,甚至笔者认为,大师不是“训”出来的,更多的是“自主修炼”的结果。训不出名师,训不成教育家。教师成长的各个时期,教师专业发展的各个阶段,都必须通过教师的“自主研修”,只有通过自习、自练、自修、自悟、自省(反思),才能真正获得发展。所以,笔者主张将“自主研修”作为教师培训的重要形式,并纳入学时或学分认定范围。
⒉校本研训
校本研训是基于学校,为了学校,发展学校的培训。要切实开展在综合教育改革背景下的校本研训,需要多角度、多方面地整合力量,创造良好的校本研训生态环境,让教师在专家引领、同伴互助、个体反思实践中实现专业发展。
校本研训应遵循一定的原则:一是以校为本的原则。①校长和教育教学的中层组织是研训的发起者和组织者,在研训中起主体作用;②教师不必脱离工作岗位,转换角色,就在学校接受全面的研训;③因校制宜地制定校本研训的方案、计划,建立校本研训的管理制度、评价制度、激励机制,从而保证校本研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④贴近学校的教育教学实际,要有常规性的全员研训模式和非全员性个别化的研训模式。二是校长负责原则。①校长是校本研训的组织者和管理者;②校长是校本研训的引导者和学习者。三是教师需求原则。①坚持满足教师群体和个体的需求,以需定训;②坚持共性和个性相结合,以求定训。
⒊远程培训
远程培训又称网络培训,是指利用计算机互联网开展教师远程培训,教师不受地域的限制,可以足不出户地坐在家中,利用业余时间参加远程培训学习;学习效率可以达到甚至超过直接参加面授的效果,而学习的费用却大大低于直接参加面授的费用。
目前,国内已建起了多家为中小学教师服务的远程培训平台,如:全国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网、教师研修网、新思考网、湖南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网等。下面对湖南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网(省略)这个平台的特点和优势作些介绍。
一、指导思想和实施原则
以提高中小学教师教育教学实践能力为根本,以提高中小学教师专业化发展水平为导向,以“教育思想大讨论,专业知识大学习,教学技能大训练”等活动为载体,面向教师,组织实施以“师德教育、新知识、新技术和新技能”为主要内容的新一周期中小学教师全员培训。通过培训,全面推进教育教学创新,增强教师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和水平,提高广大中小学教师整体素质和专业化水平,促进全省中小学教师队伍的可持续发展。
——服务教师,倾斜农村。以教师专业成长为根本,着眼教师专业发展需求,着力提高教师的综合素养和教学水平;以农村教师作为政策的基点,在充分考虑农村教师实际的基础上,兼顾城镇和骨干教师需求,科学设定培训目标,采取适宜的培训模式,促进教师全员培训的均衡发展。
——聚焦课堂,训练技能。以教师课堂教学问题为突破口,围绕教师进行课堂教学所需各项技能,运用学、练、评、改、考结合的方法,分学科开展训练,学以致用,扎实提高教师课堂教学基本技能。
——重心下移,校际联动。坚持校本研修为主、集中培训与网络研修为辅。加强校本培训的管理与实践研究,使教师任职学校成为教师专业发展的基地。发挥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示范校、基地校和培训机构的作用,采用“典型引路——成果推广——评价促进”方法。
式和课题牵动方式,加强校际间的合作共赢,变个体优势为资源共享,推进教师全员培训发展。
——分类指导,评价跟进。充分考虑各学段、各层次和不同年龄段教师的不同要求,根据各自特点科学实施全员培训。指导工作应根据培训工作的需要,分层分类,及时反馈,及时指导。通过建立“教师自我管理专业发展档案”对教师全员培训进行形成性评价,通过对教师个人专业发展目标的过程性和终结性评价,不断调控培训进程,确保全员培训任务的有效完成。
二、对象和目标
(一)对象
培训的对象是具有中小学教师资格的各级各类中小学校在职专任教师,包括各级各类中小学、区县教师培训、教研机构、特殊教育机构、校外教育机构等在职在岗中小学教师。
(二)目标
总目标:通过全员培训,使广大教师逐步养成良好的师德行为;基本具备课程与教学理论素养;整体提升教师课堂教学技能和课堂教学能力;稳步提高自主学习和研究能力;班主任全员达到合格水平。
具体目标:
1.现有在岗中小学教师到2013年底前完成不少于240学时的培训。
2.通过培训,切实提高中小学教师综合素质、教学能力和自主发展水平。100%的中小学教师胜任教育教学工作,其中,教学技能15%达到优秀;教师师德年终考核合格率达到100%。
3.2013年12月31日前,男不满55周岁、女不满50周岁的中小学教师参加不少于50
学时的教育技术能力培训,使教育技术能力得到显著提高。
三、课程内容、培训方式和考核
(一)培训课程内容及五年学时、学分
按照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建设计划实施
说明:本周期全体中小学教师完成240学时的培训;所列课程经过培训并通过考试、考核后,每10学时记1学分,共计24学分。
(二)培训方式
以校本研修为主,以集中培训为辅,由培训机构和中小学共同完成本周期的培训任务。
1.校本研修
校本研修包括:自主学习、同伴互助、专业引领
(1)自主学习
教师有计划地通过“自学——实践——反思——再实践”的培训方式审视、分析、解决自己在教学中的问题,把日常教育教学工作与教师教育融为一体。每个教师都要制定与学校发展目标一致的“个人发展目标”,并依据目标制订个人学习计划。
(2)同伴互助
教师以教研团队(教研组或其他学校内部的组织)为单位形成互助学习团队,在学校的引领下充分发挥每一位参训者的才智,以对话编织学习共同体,通过教师之间互相交流、切磋、平等对话的方式进行合作式学习,或以校际联动的方式参与其他学校的教研活动,以达到资源共享、共同提高、共同发展的目的。
(3)专业引领
培训机构专兼职研修教师建立专业指导团队,提供专业引领菜单,采取讲座、现场培训(听评课)、现场指导、个性问题解答(电话或网络即时应答)、提供网络资源支持学习等形式进行专业引领,与教师共同完成相应的培训任务。
2.集中培训
集中培训定位在问题指导上。要坚持贴近课改,贴近课堂,贴近教师。从教师中来,到教师中去,根据教学需要,调研教学问题,开展课题研究、设置专题辅导,切实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有条件开展远程教育的培训机构,应通过实时远程教学,以视频、音频共享的方式进行远程实时专题辅导和交互研讨。
(三)考核
建立和完善培训考核制度,实行培训单位培训即时考评加校本培训考查和达标验收制度,实行过程性考查和结果性考核相结合,突出能力考核,考核分统一考核和校本考查两种形式,分年度进行。统一考核由各市(州)教师继续教育业务管理部门实施;校本考查在各级教育行政部门的指导下,由县级教师培训机构实施。考核实行分级制度,分为优秀、良好、合格和基本合格四个等级,作为教师业务水平的重要衡量指标。新技能的学习考核按照《xx省中小学教师教学技能训练与考核方案》(另行下发)实施。
四、组织管理与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省教育厅主管全省中小学教师全员培训工作,省中小学儿教师培训中心负责全省中小学教师培训的组织、指导、管理和评估。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师资培训管理部门归口管理教师继续教育工作。
市、县、乡、校应健全各级工作机构,优化网络,精心组织,分级指导,以“教育思想大讨论,专业知识大学习,教学技能大训练”为活动载体,确保培训质量。
坚持各级教育行政部门、教师培训院校主要负责人为中小学教师培训工作第一责任人制度。强化中心学校和中小学校长在校本培训的第一责任制度,采取措施,建立机制,把制度落到实处,保证校本培训的有效开展。
(二)优化业务指导
省中小学幼儿教师培训中心分年度制定年度全员培训计划,确定年度培训专题的学习目标、学习内容、主要学习形式和考核要求,指导各市(州)开展年度专题学习活动,并对各地全员培训情况进行评估。
为贯彻《教育部关于加快推进全国教师教育网络联盟计划组织实施新一轮中小学教师全员培训的意见》(教师〔2004〕4号)的精神,落实全省农村教育工作会议“进一步加强教师培训”的要求,适应我省实施十五年教育、深入进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和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等工作的需要,经研究,决定在全省组织实施新一轮中小学(含幼儿园,下同)教师全员培训计划,并提出如下意见:
一、实施新一轮中小学教师全员培训计划的指导思想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面向全员、突出骨干、倾斜农村、均衡发展”为原则,以《教育部关于加快推进全国教师教育网络联盟计划组织实施新一轮中小学教师全员培训的意见》为依据,以“新理念、新课程、新技术和师德教育”为重点,切实提高中小学教师的整体素质。
二、新一轮中小学教师全员培训计划的主要内容
(一)教师全员提高培训项目(简称“3333”项目)
1.300名访问(进修)学者项目。在“省5522名师名校长计划”基础上,全省选拔顶尖教师250名和校长50名,参加国内外高级研修活动,培养一批中小学各学科首席带头人。
2.3000名省级骨干教师培训项目。全省选拔中小学骨干教师2500名和校长500名,参加省级培训,造就一支中小学教育教学和管理的领军队伍。
3.30000名市级骨干教师培训项目。结合各市工作实际,按教师总人数10%左右的比例组织选拔一批中小学骨干教师(校长)参加市级培训,形成中小学教育教学的中坚力量。
4.300000名中小学教师全员培训项目。结合全省小学教师专题培训和中学教师主题培训,组织全省中小学教师参加新一轮全员培训;结合新课程要求,全面推进新课程师资培训。
(二)学历提升进修项目。动员和鼓励全省约13000名幼儿园教师、62000名小学教师、50000名初中教师和2000名高中教师参加学历水平提升进修。到*年底,全省幼儿园教师专科、小学教师专科、初中教师本科和高中教师研究生学历(学位)比例(含在读)平均分别要达到50%、80%、80%和5%。凡年龄在45周岁以下的、未达到专科学历的幼儿园、小学教师和未达到本科学历的初中教师均须参加学历提升进修。有条件的地区应积极支持中小学教师参加更高层次学历水平提升进修。
(三)农村教师素质提升项目。用三年时间,在欠发达地区选拔300名教师和100名校长参加培训,逐步形成一支农村骨干教师和校长队伍。在上述学历提升进修项目计划中,这些地区要有2900名幼儿园教师、16000名小学教师、12000名初中教师和170名高中教师参加进修。到*年底,这些地区幼儿园教师专科、小学教师专科、初中教师本科和高中教师研究生学历(学位)比例(含在读)平均分别要达到50%、70%、70%和2%。
(四)全国教师教育网络联盟省级区域项目。以省内高等学校为主体,县级教师培训机构为支撑,充分利用全国教师教育网络联盟和现有网络资源,构建我省区域教师教育网络。*年完成“浙江省中小学教师和校长研修网”教学平台建设,开发一批继续教育课程并投入试运行。*年,全省有60%左右的县级教师进修学校能够运用网络资源开展继续教育活动。
(五)师德建设项目。进一步完善中小学教师暑期师德培训制度;每年结合教师节庆祝活动主题,开展一次师德主题培训活动和师德论坛活动,切实提高中小学教师的职业道德水平和实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的能力。
(六)教师培训机构建设项目。进一步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加强县级教师培训机构建设的指导意见》(教师〔2002〕3号),每县(市、区)办好一所教师培训机构。各地要按照省政府“改善承担教师培训任务的各级各类教育机构的办学条件”的要求,加强教师进修学校建设,到*年,所有县级教师进修学校必须达到省备案条件,取得中小学教师和校长培训资质。县级教师进修学校要与高等学校建立合作关系,充分利用高等学校教育资源,为教师全员培训服务。
(七)培训者培训项目。选拔和组织500名教师进修院校优秀教师参加省级以上的高级研修学习,培养和建设一支继续教育教学和研究骨干队伍;建立和完善全省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和校长培训的兼职教师人才库。
(八)英语教师培训项目。大力开展英语学科教师培训,充实英语教学力量,满足中小学英语教学需要。每年选送20名中小学英语教师赴英语国家参加短期进修学习。
三、项目的组织实施
(一)加强领导。省师训、干训工作领导小组负责计划项目的统筹规划、科学管理、省级培训经费保障及督查评估等工作。省师训、干训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计划项目的具体实施。各地应明确相应的工作领导小组和执行机构。
(二)落实培训经费。坚持以各级政府投入为主,多渠道筹措经费的原则。从2004年到*年,省政府每年下达的2000万元教师培养培训专项经费,主要用于欠发达地区农村教师素质提升项目。省教育厅专项经费主要用于省级培训项目和全国教师教育网络联盟省级区域项目等工作。
各地应切实贯彻落实《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教育工作的决定》(浙政发〔2004〕47号)文件精神,按每年不少于当地教职工工资总额3%的比例安排中小学师资培训专项资金,由县(市、区)以上教育行政部门统一管理,专款专用。各地应按省政府要求安排骨干教师培训专项经费,特别要对农村地区教师培训予以经费和政策上的倾斜和支持。
(三)明确“属地管理”职责。按照“地方政府负责、分级管理、以县为主”的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要求,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对所属中小学的教师培训、基地建设、经费投入等方面负有主要责任。
县级教师培训机构主要负责培训县属中小学教师和指导中小学校本培训;市级教师培训机构主要负责培训市属中小学教师、市级骨干教师和指导辖区各县(市、区)教师培训业务;省级教师培训机构主要负责培训省级骨干教师和指导各市、县(市、区)教师培训业务。各级教师培训机构要努力创新培训机制和方法,提高培训实效。
一、项目背景与指导思想
“中小学教师国家级培训计划”,简称“国培计划”,由教育部、财政部于2010年开始全面实施,是提高中小学教师特别是农村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重要举措。项目包括“中小学教师示范性培训项目”和“中西部农村骨干教师培训项目”两项内容。2010-2012年中央财政每年投入5.5亿元支持“国培计划”的实施。
“中小学教师示范性培训项目”是由中央本级财政每年划拨5000万元专项经费支持,教育部直接组织实施面向各省(区、市)的中小学教师示范性培训,主要包括中小学骨干教师研修、培训团队研修、中小学教师远程培训、班主任教师培训、中小学紧缺薄弱学科教师培训等示范性项目。项目将为全国中小学教师培训培养骨干作出示范,并开发和提供一批优质培训课程教学资源,为“中西部农村骨干教师培训项目”和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实施“国培计划”旨在发挥示范引领、“雪中送炭”和促进改革的作用。通过该计划培训一批“种子”教师,使他们在推进素质教育和教师培训方面发挥骨干示范作用;开发教师培训优质资源,创新教师培训模式和方法,推动全国大规模中小学教师培训的开展;重点支持中西部农村教师培训,引导和鼓励地方完善教师培训体系,加大农村教师培训力度,显著提高农村教师队伍素质;促进教师教育改革,推动高等师范院校面向基础教育,服务基础教育。
本次培训根据《教育部办公厅、财政部办公厅关于做好2011年“中小学教师国家级培训计划”实施工作的通知》总体部署,根据“国培计划(2011)—中小学教师示范性集中培训项目”的总体实施工作安排,通过培训,帮助小学体育骨干教师学习修订后的《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以提高体育教师的体育教育教学能力和专业化水平。
二、项目培训框架与课程
“国培计划(2011)”—紧缺薄弱学科骨干教师培训项目“小学体育骨干教师培训班”本着“示范、引领、 播种、普及”的教育教学理念,根据学员们的个性化需求及骨干教师专业发展的需要,精心设计了培训内容,并从“小学体育教师专业成长”“小学体育教师基础理论知识”“小学体育教师实践教学技能”“小学体育教学互动与研讨”四个模块进行了有针对性的专题讲授,累计60学时。
三、项目培训效果与收获
本次培训进一步提高了小学体育教师的体育教育教学能力,使他们能够在实施素质教育和推进教育教学改革中发挥示范引领作用,进一步提高他们开展小学体育教师培训和专业发展指导能力,使他们在地方各级教师培训中能够发挥骨干作用。
一、指导思想和实施原则
以提高中小学教师教育教学实践能力为根本,以提高中小学教师专业化发展水平为导向,以“教育思想大讨论,专业知识大学习,教学技能大训练”等活动为载体,面向教师,组织实施以“师德教育、新知识、新技术和新技能”为主要内容的新一周期中小学教师全员培训。通过培训,全面推进教育教学创新,增强教师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和水平,提高广大中小学教师整体素质和专业化水平,促进全省中小学教师队伍的可持续发展。
——服务教师,倾斜农村。以教师专业成长为根本,着眼教师专业发展需求,着力提高教师的综合素养和教学水平;以农村教师作为政策的基点,在充分考虑农村教师实际的基础上,兼顾城镇和骨干教师需求,科学设定培训目标,采取适宜的培训模式,促进教师全员培训的均衡发展。
——聚焦课堂,训练技能。以教师课堂教学问题为突破口,围绕教师进行课堂教学所需各项技能,运用学、练、评、改、考结合的方法,分学科开展训练,学以致用,扎实提高教师课堂教学基本技能。
——重心下移,校际联动。坚持校本研修为主、集中培训与网络研修为辅。加强校本培训的管理与实践研究,使教师任职学校成为教师专业发展的基地。发挥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示范校、基地校和培训机构的作用,采用“典型引路——成果推广——评价促进”方式和课题牵动方式,加强校际间的合作共赢,变个体优势为资源共享,推进教师全员培训发展。
——分类指导,评价跟进。充分考虑各学段、各层次和不同年龄段教师的不同要求,根据各自特点科学实施全员培训。指导工作应根据培训工作的需要,分层分类,及时反馈,及时指导。通过建立“教师自我管理专业发展档案”对教师全员培训进行形成性评价,通过对教师个人专业发展目标的过程性和终结性评价,不断调控培训进程,确保全员培训任务的有效完成。
二、对象和目标
(一)对象
培训的对象是具有中小学教师资格的各级各类中小学校在职专任教师,包括各级各类中小学、区县教师培训、教研机构、特殊教育机构、校外教育机构等在职在岗中小学教师。
(二)目标
总目标:通过全员培训,使广大教师逐步养成良好的师德行为;基本具备课程与教学理论素养;整体提升教师课堂教学技能和课堂教学能力;稳步提高自主学习和研究能力;班主任全员达到合格水平。
具体目标:
1.现有在岗中小学教师到2013年底前完成不少于240学时的培训。
2.通过培训,切实提高中小学教师综合素质、教学能力和自主发展水平。100%的中小学教师胜任教育教学工作,其中,教学技能15%达到优秀;教师师德年终考核合格率达到100%。
3.2013年12月31日前,男不满55周岁、女不满50周岁的中小学教师参加不少于50
学时的教育技术能力培训,使教育技术能力得到显著提高。
三、课程内容、培训方式和考核
(一)培训课程内容及五年学时、学分
按照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建设计划实施
说明:本周期全体中小学教师完成240学时的培训;所列课程经过培训并通过考试、考核后,每10学时记1学分,共计24学分。
(二)培训方式
以校本研修为主,以集中培训为辅,由培训机构和中小学共同完成本周期的培训任务。
1.校本研修
校本研修包括:自主学习、同伴互助、专业引领
(1)自主学习
教师有计划地通过“自学——实践——反思——再实践”的培训方式审视、分析、解决自己在教学中的问题,把日常教育教学工作与教师教育融为一体。每个教师都要制定与学校发展目标一致的“个人发展目标”,并依据目标制订个人学习计划。
(2)同伴互助
教师以教研团队(教研组或其他学校内部的组织)为单位形成互助学习团队,在学校的引领下充分发挥每一位参训者的才智,以对话编织学习共同体,通过教师之间互相交流、切磋、平等对话的方式进行合作式学习,或以校际联动的方式参与其他学校的教研活动,以达到资源共享、共同提高、共同发展的目的。
(3)专业引领
培训机构专兼职研修教师建立专业指导团队,提供专业引领菜单,采取讲座、现场培训(听评课)、现场指导、个性问题解答(电话或网络即时应答)、提供网络资源支持学习等形式进行专业引领,与教师共同完成相应的培训任务。
2.集中培训
集中培训定位在问题指导上。要坚持贴近课改,贴近课堂,贴近教师。从教师中来,到教师中去,根据教学需要,调研教学问题,开展课题研究、设置专题辅导,切实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有条件开展远程教育的培训机构,应通过实时远程教学,以视频、音频共享的方式进行远程实时专题辅导和交互研讨。
(三)考核
建立和完善培训考核制度,实行培训单位培训即时考评加校本培训考查和达标验收制度,实行过程性考查和结果性考核相结合,突出能力考核,考核分统一考核和校本考查两种形式,分年度进行。统一考核由各市(州)教师继续教育业务管理部门实施;校本考查在各级教育行政部门的指导下,由县级教师培训机构实施。考核实行分级制度,分为优秀、良好、合格和基本合格四个等级,作为教师业务水平的重要衡量指标。新技能的学习考核按照《xx省中小学教师教学技能训练与考核方案》(另行下发)实施。
四、组织管理与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省教育厅主管全省中小学教师全员培训工作,省中小学幼儿教师培训中心负责全省中小学教师培训的组织、指导、管理和评估。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师资培训管理部门归口管理教师继续教育工作。
市、县、乡、校应健全各级工作机构,优化网络,精心组织,分级指导,以“教育思想大讨论,专业知识大学习,教学技能大训练” 为活动载体,确保培训质量。
坚持各级教育行政部门、教师培训院校主要负责人为中小学教师培训工作第一责任人制度。强化中心学校和中小学校长在校本培训的第一责任制度,采取措施,建立机制,把制度落到实处,保证校本培训的有效开展。
(二)优化业务指导
省中小学幼儿教师培训中心分年度制定年度全员培训计划,确定年度培训专题的学习目标、学习内容、主要学习形式和考核要求,指导各市(州)开展年度专题学习活动,并对各地全员培训情况进行评估。
各级教师培训机构,要在教育行政部门的统筹下,整合高等院校、师训机构、教研部门、电教部门和中小学骨干教师资源,建立校本培训指导团队,切实把校本培训抓紧抓实。
要积极开展关于远程、集中和校本培训的课题研究,发现、研究和解决教师培训中的现实问题,创造性地开展教师全员培训工作。
(三)提高培训能力
加强培训者培训。继续实行培训者培训制度,省教育厅继续实施中小学各学科教研员省级培训,各市(州)要做好培训者市级培训和集体备课,切实提高培训者能力和水平。
建设培训精品课程。省教育厅根据年度培训专题,精选课程资源,下发课程资源推荐目录,各市(州)在推荐课程资源目录范围内,根据自身特点和需要自主选择。省教育厅将根据教师继续教育工作需要,组织力量积极开发符合地方特色和培训需要的教师培训课程资源。
构建有效的校本指导网络。各校本培训基地要建立以骨干教师为主要力量的校本培训指导者队伍,各级教师培训机构要建立专兼结合的校本指导团队。
(四)继续实施继续教育证书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