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期刊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重送裴郎中贬吉州优选九篇

时间:2022-05-19 16:29:40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重送裴郎中贬吉州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第1篇

重送裴郎中贬吉州(唐·刘长卿)

猿啼客散暮江头,人自伤心水自流。

同作逐臣君更远,青山万里一孤舟。

江亭月夜送别二首(其二 )(唐·王勃)

乱烟笼碧砌,飞月向南端。

寂寞离亭掩,江山此夜寒。

山中相送 (唐·王维)

山中相送罢,日暮掩柴扉。

明年春草绿,王孙归不归?

送李端 (唐·卢纶)

故关衰草遍,离别自堪悲。

路出寒云外,人归暮雪时。

少孤为客早,多难识君迟。

掩泪空相向,风尘何处期?

巴陵夜别王八员外 (唐·贾至)

柳絮飞时别洛阳,梅花发后到三湘。

世情已随浮云散,离恨空随江水长。

送柴侍御 (唐·王昌龄)

流水通波接五冈,送君不没有离伤。

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

别董大(唐代·高适)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送元二使安西(唐代·王维)

渭城朝雨徘岢荆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送朱大入秦(唐代·孟浩然)

游人五陵去,宝剑值千金。

分手脱相赠,平生一片心。

芙蓉楼送辛渐(唐代·王昌龄)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送友人 (唐·李白)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从兹去,萧萧班马鸣。

送孟浩然之广陵(唐·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 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 唯见长江天际流。

饯别王十一南游(唐·刘长卿)

望君烟水阔,挥手泪沾巾。

飞鸟没何处,青山空向人。

长江一帆远,落日五湖春。

谁见汀洲上,相思愁白苹。

送友人(唐·薛涛)

水国蒹葭夜有霜,月寒山色共苍苍。

谁言千里自今夕,离梦杳如关塞长。

送灵澈上人(唐·刘长卿)

第2篇

古代送别诗种类繁多,根据其内容及主题倾向的不同,可分为以下几种:

一、 直接抒写离别之情的。叙写朋友间深挚情意,主要通过典型的场景、语言、声音、动作或想象来传达离情别意。如王维诗《送元二使安西》《送沈子福之江东》等。

二、 借诗吐胸中积愤或明心志的。这一类送别诗,以送别为题,但实际目的是借送别表达自己的志向或怀抱。如李白诗《梦游天姥吟留别》、陆龟蒙诗《别离》等。

三、 重在劝勉、鼓励、安慰的。如王勃诗《送杜少府之任蜀州》、高适诗《董大》等。

四、 综合型的,既含离别之情,又有身世命运之感,或兼劝慰警示之意。如李白诗《渡荆门送别》、杨万里诗《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等。

送别诗一般的鉴赏方法:

一、 掌握送别诗的作法(结构):第一联叙题写意;第二联写人事,或叙别,或议论;第三联或写景,或带思慕之情,或说事;第四联或说何时再会,或嘱托,或期望。第二、三联或倒乱并说亦可,但不可重复,须有次第。末句要有理警,意味隽永为佳。

二、 把握送别诗中常见意象:

(1) 杨柳从《诗经》中“昔我往矣,杨柳依依”开始,“柳”便与“离别”结下了不解之缘;加上“柳” 与“留”谐音,古人送别时折柳相赠,所以杨柳便成了一个离情别绪的意象。

(2) 长亭、短亭、劳劳亭古代驿道旁置亭,十里一长亭,五里一短亭,送别亲朋好友时往往在亭中设酒饯行,所以长亭也就成了一个抒写离情别绪的意象。

(3) 南浦多用于水边送行,如“送君南浦,伤如之何”。

(4) 寒蝉、船(舟)、阳关、古道、夕阳、西风、灞桥、美酒等也都是与离别有关的意象。

总之,纵观古代的送别诗,赠别也罢,留别也好,俱是由眼前景而触发心中情,是寓情于景、寓景于情,是真情的流露、心志的坦陈。作为古典诗歌大观园中一朵艳丽的花朵,送别诗在其思想内容上,大大丰富了古典诗歌的题材和内容;在艺术表现上,格调或伤感或豪迈,抒情或直露或蕴藉,用语浅近,不事雕琢,真正体现了“词浅情深”的艺术特点。

场练兵

谢亭送别

许浑

劳歌一曲解行舟,红叶青山水急流。

日暮酒醒人已远,满天风雨下西楼。

重送裴郎中贬吉州

刘长卿

猿啼客散暮江头,人自伤心水自流。

同作逐臣君更远,青山万里一孤舟。

(1) 这两首送别诗有很多相似的地方,其中都写到“水流”,简要分析它们之间的相同和不同之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比较分析,请说出这两首诗最后一句在表达和抒情上各有何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 相同:借对水流抱怨来表达自己的心情,都用了反衬的手法。不同:许诗以水流“急”来反衬自己内心对友人的依依难舍之情,刘诗则通过一个“自”字,以无情衬有情,表现了朋友离去后自己心中的伤感和孤独。

第3篇

由于社会和个人的因素,诗人的思想情感大多是丰富、复杂甚至矛盾的,不能以悲或喜简单地加以概括、划分,但纵观中国古典诗歌,其思想内容多写悲愁,抒写悲愁是中国古典诗歌的主旋律。上自屈原的《离骚》开启先河,下承杜甫发扬广大,延至李清照一脉相续,言愁是中国古典诗歌的特质,是中国诗人永远的情结,言愁诗是中国古典诗歌中最具思想性和艺术性的诗篇,代表了中国古典诗歌的最高成就。我们的民族经历了太多苦难,而我们中国诗人始终与国家同呼吸、共命运,忧国忧民,反映在诗歌中,抒写悲愁是历史传统和诗人情感的必然选择。鉴赏古典诗歌的思想感情,就必须学会剪理诗歌的千愁万绪, 只有这样,才能走进古典诗歌,走进诗人的心灵,领略古典诗歌的博大精深。

下面我结合有关诗人诗作加以探究:

第一,家国之愁。人生天地间,无不有家国之爱、故乡之思。当国家罹难,诗人无不书写浓浓的家国之愁。这种忧国忧民之愁根据不同的背景和际遇,又可分解为家国之恨、战乱之忧、黍离之悲、故乡之思。屈原的《离骚》,为中国古典诗歌奠定了悲愁的基调。司马迁在《屈原列传》中说:“屈平之作《离骚》,盖自怨生也。”这种深怨幽愁,是国仇家恨,源于屈原的大爱。从屈原开始,这种大爱与大愁并生的情感濡染了一代代中国的诗人骚客,并逐步形成传统,铸就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内核。“诗圣”杜甫更是以其善感的心灵触摸时代,以深广的襟怀体恤苍生,用如椽的巨笔描述国难。在《对雪》一诗中诗人写道“战哭多新鬼,愁吟独老翁”,时刻关注着“安史之乱”的战况, 诗人的悲悯情怀与日月齐光,昭示后人。心忧天下,是我们的民族魂。

在抒写家国之愁的诗歌中,还包括思乡诗和怀古咏史诗,游子思乡的原因除了国难和战乱外,还有羁旅异地、客居他乡、仕途失意、贬谪流离、科举落第等多种原因,抒发的情感都是羁旅之愁、故乡之思。如孟浩然的《宿建德江》,就是在诗人屡试不第后客居建德江时所写,那种落魄失意和思乡之情充塞江天。怀古咏史诗抒写的是盛衰之悲,其目的是借古讽今,以前朝的国运衰微警醒当朝统治者要以史为鉴,其实质忧虑的仍是国家的盛衰安危。特别是中晚唐诗歌和两宋词中,这类诗歌居多,如杜牧的《泊秦淮》、刘禹锡的《石头城》、王安石的《金陵怀古》等。

第二,离别之愁。送别诗是古诗词中的一个大类,诗人一般按时间、地点来描写景物,采用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艺术手法来表达离愁别绪,这类诗歌大多缠绵凄切,充满感伤情调。如许浑的《谢亭送别》一诗,诗人用“红叶青山”反衬对朋友的留恋之情,用“满天风雨”的凄凉之景来表达萧瑟孤寂、黯然神伤的离别之情。还有李白的《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刘长卿的《重送裴郎中贬吉州》等,都异曲同工,堪称送别诗的典范。

第三,相思之愁。讴歌爱情是诗歌乃至一切文学艺术永恒的主题。在古典诗歌中爱情诗是最能拨动心弦的华章,留下了大量脍炙人口的名篇名句。爱情诗按照相思双方的关系可以细分为闺中怀人、游子思妇和悼亡怀旧三类。闺怨诗多写女子闺中思念丈夫,丈夫出征或出游或经商,如王昌龄的《闺怨》诗。而柳永的《蝶恋花》一词抒写的是游子思妇,词中“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一句,用夸张手法诉说了相思愁深。爱情诗中最感人肺腑、催人泪下的当属悼亡诗,如苏轼的《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是字字血泪、句句真情,读来令人“惟有泪千行”。

第四,失意之愁。中国诗人大都怀有治国安邦平天下的雄心壮志,他们年轻时积极入世,渴望建功立业、报效国家。李白的“济苍生,安社稷”,杜甫的“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是这些诗人理想的集中体现。但由于生不逢时,朝廷昏聩,政治腐朽,社会黑暗,他们有的屡遭贬谪、仕途坎坷,有的受人排挤、有志难伸,有的报国无门、壮志难酬,有的知音难觅、怀才不遇,有的品格高洁、不与尘俗为伍。当他们的理想在残酷的现实中破灭,难免会有落寞失意之愁,甚至消极避世、迷茫沉沦。这种情感态度的产生也是合乎情理的、值得同情的,我们应该深入体味、准确把握。

中国古典诗歌抒写悲愁有些单写一种愁,但大多诗词抒写多种愁思,并且多种愁思往往是彼此联系、富于变化的。李清照的《武陵春》就抒写了由悲转喜、由喜转悲、悲喜交集的感情变化。词的上阕由伤春联想到自己的身世遭遇,国破家亡,丧夫失爱,流落江南,孤苦伶仃,触发了更多更深的悲愁,人事皆休,欲语泪先流,悲至绝望。接下来“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两句,情感转好,心有些喜。最后两句“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悲从心来,愁生千钧重,难以驱遣。一转一深,一深一妙,抒情婉曲幽深,布局错落有致,复杂矛盾的情怀展露无遗。大凡经历战乱、忧国忧民、个人又遭遇不幸的诗人,他们的作品常常悲愁千结,像屈原、李白、杜甫、王安石、苏轼、李清照、辛弃疾、陆游等。

试问闲愁都几许,鉴赏古代诗人的作品,需要我们字字推敲,知人论世,走进诗人的心灵,倾听诗人的心声,领略诗人丰富的精神世界。

参考文献

[1]《毛诗序》。

[2]司马迁 著《史记・屈原列传》。

第4篇

听张立本女吟

无名氏

危冠广袖楚宫妆,独步闲庭逐夜凉。

自把玉钗敲砌竹,清歌一曲月如霜。

1.请结合全诗,分析诗中吟诗女子的形象。

答:

2.“清歌一曲月如霜”和白居易《琵琶行并序》中的“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有异曲同工之妙,请简要分析。

答:

二、阅读下面的诗歌,按要求回答问题。

盆 池

韩 愈

池光天影共青青,拍岸才添水数瓶。

且待夜深明月去,试看涵泳几多星。

小 池

杨万里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1.简述“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的诗情画意的特点。

答:

2.简要说明《盆池》和《小池》在表现手法上有何不同。

答:

三、阅读下面的诗歌,按要求回答问题。

山 中

王 勃

长江悲已滞,万里念将归。

况属高风晚,山山黄叶飞。

山 中

王 维

荆溪白石出,天寒红叶稀。

山路元[注]无雨,空翠湿人衣。

[注]元:原来。

1.明代谢榛在《四溟诗话》中说:“作诗本乎情、景。……景乃诗之媒,情乃诗之胚,合而为诗。”请指出王勃的《山中》一诗中的情景关系。

答:

2.两首诗表达的情感有什么区别?请作简要分析。

答:

四、阅读下面的诗歌,按要求回答问题。

宿城南亡友别墅

温庭筠

水流花落叹浮生,又伴游人宿杜城[注]。

还似昔年残梦里,透帘斜月独闻莺。

[注]杜城:在今陕西省长安南县。

1.诗歌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

2.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还似”二字在诗中的表达效果。

答:

五、阅读下面的诗歌,按要求回答问题。

成都府[注]

杜 甫

翳翳桑榆日,照我征衣裳。

我行山川异,忽在天一方。

但逢新人民,未卜见故乡。

大江东流去,游子日月长。

曾城填华屋,季冬树木苍。

喧然名都会,吹箫间笙簧。

信美无与适,侧身望川梁。

鸟雀夜各归,中原杳茫茫。

初月出不高,众星尚争光。

自古有羁旅,我何苦哀伤。

[注]这首诗是杜甫由同谷赴西川途中所写的十二首纪行组诗的末篇。唐肃宗乾元二年十二月一日,杜甫举家从同谷出发,经过艰苦跋涉,终于在年底到达成都。

1. 诗中有着喜和忧两种感情的掺和交融,内心微妙的变化,曲折尽致。请结合全诗分析作者的情感变化。

答:

2.请简要赏析本诗情与景的关系。

答:

六、阅读下面的诗歌,按要求回答问题。

清江曲

苏 庠

属玉①双飞水满塘,菰蒲深处浴鸳鸯。白O②满棹归来晚,秋著芦花两岸霜。

扁舟系岸依林樾,萧萧两鬓吹华发。万事不理醉复醒,长占烟波弄明月。

[注]①属玉:一种水鸟。②白O:水中浮草。

1.诗中描绘了哪些意象?请简析这些意象的作用。

答:

2.本诗给人一种脱尽尘世烟火的感觉,因而使苏轼大为赞赏:“此篇若置太白集中,谁复疑其非也?”认为可与李白的诗媲美,谓其与太白诗有相似处。请从诗歌的主题与风格两个方面说明它与李白诗的相似之处。

答:

七、阅读下面的诗歌,按要求回答问题。

重送裴郎中贬吉州

刘长卿

猿啼客散暮江头,人自伤心水自流。

同作逐臣君更远,青山万里一孤舟。

古离别

韦 庄

晴烟漠漠柳毵毵①,不那②离情酒半酣。

更把玉鞭云外指③,断肠春色在江南。

[注]①毵毵(sān):形容柳枝细密下垂的样子。②不那:无奈。③玉鞭:华贵的马鞭。云外:此处指遥远的江南。

1.恰当巧妙地运用虚词,可以细微周到地表情达意,活跃情韵。这两首诗都用了一个虚词“更”,请分析“更”字在两首诗中各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答:

2.结合诗歌具体内容,比较两首诗在写景抒情上的异同。

答:

八、阅读下面的诗歌,按要求回答问题。

虞美人

琦 君[注]

锦书万里凭谁寄?过尽飞鸿矣。柔肠已断泪难收,总为相思不上最高楼。

梦中应识归来路,梦也了无据。十年往事已模糊,转悔今朝兮薄不如无。

[注]琦君:浙江永嘉人。毕业于杭州之江大学中文系,师从词学家夏承焘。1949年赴台湾,任台湾中国文化学院、中央大学中文系教授。曾有《泪珠与珍珠》一文入选高中教材。

1.这首词的上阕表现了怎样的情景?

答:

2.简要分析这首词运用的主要表现手法及其表达效果。

答:

九、阅读下面的诗歌,按要求回答问题。

水村闲望

俞紫芝

画桡①两两枕汀沙,隔岸烟芜一望赊②。

翡翠③闲居眠藕叶,鹭鸶别业④在芦花。

溪云淡淡迷渔屋,野旆⑤翩翩露酒家。

可惜一绷真水墨,无人写得寄京华。

[注]①桡:船桨,指代船。②赊:语助词。③翡翠:翡翠鸟。④别业:原意为别墅,此指鹭鸶栖息的地方。⑤旆:旗。

1.诗歌描写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

答:

2.结合颔联和颈联,简要分析本诗景物描写的手法。

答:

十、阅读下面的诗歌,按要求回答问题。

行舟忆永和兄弟

周必大

一挂吴帆不计程,几回系缆几回行。

天寒有日云犹冻,江阔无风浪自生。

数点家山常在眼,一声寒雁正关情。

长年[注]忽得南来鲤,恐有音书作急烹!

[注]长年:古时对船工的称呼。

1.简析颔联中“犹”“自”两字的表达效果。

答:

2.诗的尾联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是如何表达的?

答:

十一、阅读下面的诗歌,按要求回答问题。

野 菊

杨万里

未与骚人当糗粮①,况随流俗作重阳。

政②缘在野有幽色,肯为无人减妙香?

已晚相逢半山碧,便忙也折一枝黄。

花应冷笑东篱族,犹向陶翁觅宠光。

[注]①糗粮:干粮。首句典出屈原《离骚》“夕餐秋菊之落英”句。②政:通“正”。

1.颔联描绘了怎样的野菊形象?

答:

2.请自选角度赏析颈联。

答:

3.尾联化用了陶渊明哪句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志趣?

答:

十二、阅读下面的诗歌,按要求回答问题。

西塍废圃

周 密

吟蛩鸣蜩引兴长,玉簪花落野塘香。

园翁莫把秋荷折,留与游鱼盖夕阳。

1.诗歌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答:

2.诗的一、二两句表现了废圃的景色,请简要赏析其表现手法。

答:

3.有人说,这首诗用词浅近清新,意境妙合自然,虽为“废圃”,却“废”而不冷。请结合诗句作简要说明。

答:

十三、阅读下面的诗歌,按要求回答问题。

鹧鸪天 兰溪舟中

韩 W

雨湿西风水面烟。一巾华发上溪船。帆迎山色来还去,橹破滩痕散复圆。

寻浊酒,试吟篇。避人鸥鹭更翩翩。五更犹作钱塘梦,睡觉方知过眼前。

1.“帆迎山色来还去,橹破滩痕散复圆”一句运用了多种表达技巧,请选择其中两种进行赏析。

答:

第5篇

古典诗词曲是高中语文独有的一种文体,有特殊的格式及韵律,古典诗词曲的意蕴丰富,饱含着诗人无尽的生命意绪。古典诗词曲鉴赏作为高中语文的重要教学内容,也是《普通高中课程标准》的语文课程目标之一,主要是因为在加强和提升学生古诗词曲鉴赏能力的同时,还丰富和强化了学生的想象与联想等思维创造能力。高中语文课本中的古诗词曲,应从古典诗词曲主体的、古诗词曲的情景关系以及语言形式特点等方面来进行综合解读和鉴赏,方能领略其中所包含的情趣和意蕴。

关键词:

课程标准;艺术鉴赏;古诗词曲;表达技巧;风格特征

高中语文古诗词曲的鉴赏能力是学生必须具备的语文能力之一,古诗词曲在中学语文课本中所占的比例很大。学生不仅要会背诵重点的古诗词曲,更重要的是会品读和鉴赏古诗词曲。但是古诗词曲由于特殊的体式、短小的语句和专门的手法等,致使在内容上学生很难理解和掌握要义。其实古诗词曲的鉴赏有很多规律可循,只要抓住其中规律,鉴赏古诗词曲并不是难事。作者根据自己多年高中语文教学的实践经验,和对古诗词曲的解读和鉴赏方法的理论研究,总结出古诗词曲解读和鉴赏的基本方法和技巧。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关于“阅读与鉴赏”的根本目标是让受教育者的知识、情感与心理都能得到健康全面发展,培养“整体的人”。高中语文中加强古诗词曲鉴赏教学,有利于激发学生对古诗词曲和传统文化的兴趣,有利于陶冶情操和丰富思想,从而提高他们的文化阅读与审美鉴赏能力。

一、从古诗词曲主体的来鉴赏

古诗词曲鉴赏应当从鉴赏的基础、方法和层次等方面去把握,使传统文化的精华能够在当今社会生活中发挥新作用,以提高全民族的文化水平。中国古诗词曲内容丰富,浩如烟海。选入高中课本里的古诗词曲都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精华部分,是学生学习和继承发扬中华文化的最好教材。高中语文课本里的古诗词曲都是历代名篇,词句优美,韵体和谐,内涵丰富。古诗词曲鉴赏教学,首先可从诗词曲主体的来进行解读和鉴赏。

(一)看诗题

古诗词曲鉴赏可以借助诗题把握诗歌内涵。诗题是一首诗的眼睛,它常常起到点明时间地点、交代内容、突显主旨、暗示写作目的等作用。如周朴的《春日秦国怀古》,从标题可知是怀古之作,而怀古大多是为了表达对今事的感慨、看法,总体感情应是“怀古伤今”。从贾岛的《题李凝幽居》,可知诗的内容是描写李凝的僻静居处。从杜甫的《旅夜书怀》我们可知旅夜,旅途之夜,交作时间、地点,书怀,抒写心情。抓住古诗词曲题目仔细揣摩,便会抓住其主要感情脉络。例如孟浩然的《夏日南亭怀辛大》一诗诗题,“夏日”是时间,“南亭”是地点,“怀辛大”是事件,是写对友人的怀念。再如陆游的《书愤》,诗题书愤就是抒发胸中郁愤之情。

(二)析背景

诗歌的思想内容,与作者经历以及创作的时代背景密切相关许多作者所处时代的政治、经济、思想、宗教、社会风俗等,会不同程度地影响他们的生活、创作,因而他们的作品往往反映了那个时代的社会风气和时代精神。鉴赏古诗词曲只有了解作者创作的时代背景,才能真正领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及作品的社会意义。如鲍照《拟行路难》(其四),要想了解诗人为什么如此无奈和痛苦,首先应该知道,魏晋南北朝时期,实行“上品无寒士,下品无世族”的阀门制度。我们学习韦庄的《菩萨蛮》(其二),要想理解作者为何愁断肠,就必须要了解韦庄生活在一个混乱的时代,因为中原战乱,作者被迫有家不能回,在江南漂泊。

(三)归类别

古诗词曲根据题材划分,主要有借景抒情、托物言志、即事抒怀、伤春伤别、咏史怀古、羁旅行役、山水田园、边塞征战、闲适隐逸、悼亡游仙、谈禅说理、闺中闲情等方面的题材内容。不同类别的诗词曲具有不同的风格特点,鉴赏方法和技巧也因类别不同,而大异其趣。

(四)解作者

古诗词曲蕴藏着作者丰厚的思想感情,或喜悦或悲伤或愤懑。诗词曲创作往往是因事而起,因情而发。鉴赏时首先应该了解作者的生活环境、经历、思想、创作风格,这有助于我们对作品内涵主旨的把握。如我们学习王维的《积雨辋川庄作》,教学难点就是理解诗中的禅意,突破难点就必须了解王维的生平,王维亦官亦隐,寄情山水,热爱自然,无欲无求。刘禹锡的《玄都观桃花》,了解刘禹锡两次被贬,就容易理解“玄都观里桃千树,尽是刘郎去后栽”了。

(五)赏风格

古诗词曲鉴赏要点之一,就是把握诗词曲创作风格。创作风格是由作者长期的创作中逐渐形成的独特个性。风格就大方面而言有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浪漫主义代表诗人有屈原、李白等,比如屈原,他的政治理想破灭后,写出的诗文充满浪漫主义色彩,如《离骚》;现实主义代表诗人有杜甫、陆游等,比如杜甫,中年恰逢“安史之乱”,他心系苍生,胸怀国事,写出的诗文充满现实主义色彩,如《石壕吏》。同时,不同类型的古诗词曲其风格各异。就古诗而言,山水诗清新幽雅,田园诗恬淡静谧,边塞诗凄凉高亢,讽喻诗沉郁激愤,咏史诗雄浑壮阔。

二、从古诗词曲的情景关系来鉴赏

诗人创造诗歌意象来抒感,古诗词曲鉴赏就要在领悟意象寓意的过程中,把握古诗词曲内涵与主旨,进入古诗词曲意境。要领会古诗词曲意境首先从把握古诗词曲意象入手,并由此展开联想,进而理解作品的内容及思想感情。

(一)析意象

所谓“意象”是指诗词曲中带有作者主观感情的客观物象,是作者的情与外在物的统一。其实就是景中有情,物中言志。诗人的情感如何,主要体现于对物的选取与描绘。我们要理解诗词的内容情感,总是从感受意象开始。抓住意象,分析意象的特点,就能把握住作品的内涵。如柳宗元在《中夜起望西园值月上》中,用“露”“月”“竹”“泉”“鸟”这几种意象,相互融合,以动衬静,突显诗人被贬之后所处环境的空旷寂寞,从而衬托他谪居时孤独愁苦寂寞的抑郁情怀。在古诗词曲中,意象往往具有固定的内涵,如“松风山月”传达“隐逸情”,以“寒林残月”传达“诗人的忧愁”。因此,了解一些经典的意象,对鉴赏古诗词曲具有很大帮助。

(二)品意境

“意境”是指艺术创造特别是诗歌创造所达到的一种艺术境界,它是形神情理的统一,虚实有无的协调。“意”是情与理的统一,“境”是形与神的统一。意境是令读者感受领悟、玩味无穷却又难以明确言传、具体把握的。因此在品味和鉴赏古诗词曲时,要关注和把握诗人感情寄托的环境氛围,分析诗人如何以境言情和做到情境交融的。意境美是我国古诗词曲中的一个重要特征。鉴赏古诗词曲就应当能够通过语言,把握意象,进入到意境中,去领略诗歌的意境美。比如李益的《竹窗闻风寄苗发司空曙》全诗意境孤寂、清幽特别是“时滴枝上露,稍沾阶下苔”这一句,更能让读者感受到孤寂清幽的意境,能听到露滴落的声音,阶下已生青苔,证明此处已久无人至,这些不仅表明环境的清幽,也足见诗人的孤单寂寞。戴复古在《月夜舟中》用“星辰冷落碧潭水,鸿雁悲鸣红蓼风”营造出寒冷、悲凉、孤寂的意境。

(三)悟感情

“感情”是对外界刺激的比较强烈的心理反应、动作流露,如喜、怒、哀、乐等。王国维说:“一切景语皆情语也。”在古诗词曲作品中,诗人常把情感寄寓在景物之中,即“融情于景,借景抒情”。通常是有什么样的景就有什么样的情,色彩绚丽、生机盎然的景一般抒发喜悦之情,萧条凄凉的景一般抒发悲伤之情。如刘长卿《重送裴郎中贬吉州》“青山万里一孤舟”,诗人借万里“青山”中一叶“孤舟”表现朋友的孤寂和自己仕途上失落苦闷的心情,感情浓烈,言近旨远,余味无穷。但也有乐景抒发的是哀情。哀情置于乐景之中,情会更深更浓更重。

三、从古诗词曲的语言形式特点来鉴赏

古人写诗特别讲究炼字,以切情、切境、切题为前提,对词语进行反复的推敲、修炼,贴切自然,无雕琢痕迹,以达到语言精练、声音优美,形象鲜明,表情达意准确等目的。

(一)找诗眼

“诗眼”一词于北宋时期最早提出。苏轼在《枯木歌》中云:“君虽不作丹青手,诗眼亦自工识拔。”诗歌抒情往往是借助其具体词语来传达的。诗眼是一首诗中最精彩和最关键性的字词或句子,诗眼选得好而使全诗神情飞动,引人深思,意味深长,富于强烈的艺术魅力,足以使全篇生辉、通体发亮。文有文眼,诗有诗眼。诗眼可以是一个字词,也可以是关键句。诗眼是诗的窗户,可以从此窥见诗的内涵。王安石《泊船瓜洲》:“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绿”字是这首诗的诗眼,取“绿”字的色彩,靠它增强形象性。

(二)辨手法

古诗词曲的“表现手法”是诗人在行文措辞所使用的特殊的语句组织方式。表现手法是很大的概念,在古诗词曲的鉴赏中,主要应该掌握抒情方式,描写方式以及象征、抑扬、比兴、渲染等表现手法。分析表现手法就是分析作品的内涵,分析作者表达思想感情的方法。如陈子昂《晚次乐乡县》的尾联“如何此时恨,嗷嗷夜猿鸣”,诗人运用借景抒情的手法,以景写情,借“猿的声声哀鸣”表现“此时恨”,抒发了绵绵的思乡之愁,同时又采用衬托的手法,用入暮后的静反衬深山哀婉清亮的袁鸣声,表达出诗人孤寂、凄凉的心境。

(三)明修辞

古诗词曲中修辞手法运用,不仅增强了语言的表现力,也有助于对作品内涵的把握。古诗词曲常用的修辞手法有比喻、拟人、对比、对偶、夸张、借代、双关、通等。如董颖《江上》“镜天飞雪一双鸥”,把天空比作镜子,把白鸥比作雪花;李白《望庐山瀑布》:“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用的是夸张修辞手法;徐兰《出关》:“马后桃花马前雪,出关争得不回头?”将关内烂漫桃花与关外茫茫白雪两个场景形成鲜明对比;朱淑真《秋夜》:“铺床凉满梧桐月,月在梧桐缺处明。”诗中的“凉”字意义双关,既写天凉,又写心境的凄凉。鉴赏古诗词曲要注意这些修辞手法在其中所起的作用。

四、从古诗词曲的内容与形式融合整体上来鉴赏

古诗词曲拥有独特的视觉效果、汉字汉语独有的形式以及词语的诗性效果等。古诗词曲鉴赏主要是对其思想内容、艺术特点、表达技巧、作家风格等进行高层次分析评价。诗词曲的鉴赏有一个由景入境、由境入情和由情入理的过程。教师指导学生鉴赏古诗词曲,让学生掌握基本的赏析技巧,以达到由课内向课外延伸的目的,进而能够扩大赏析面,真正形成一定的古诗词曲鉴赏能力。古诗词曲的鉴赏,贵在对诗词曲意境的把握。古诗词曲的鉴赏教学,教师通常会引导学生通过意象来分析诗词曲,通过对意象的把握,进一步引导学生感受诗词的形象,通过对诗词意象、内容的理解来体味诗词的意境,进而领会诗词传达出来的情感。在平时教学中,教师还可以采用诗词对比阅读的教学方式,加深学生对古诗词内容的理解。培养学生运用“知人论世”法解读和鉴赏古典诗词曲的习惯,注重对诗人的生平经历、思想感情、艺术风格等方面的介绍。应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合理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创设情境,挖掘诗词曲的“形”与“神”,展示图画并配以音乐,将有效激发学生的鉴赏兴趣,弥补学生在生活阅历方面的不足,把学生带入到诗词意境之中,这将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概而言之,新大纲明确提出了语文学科的教育功能,认为高中语文要“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热爱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感情”,“培养高尚的审美情趣和一定的审美能力”。因此在古诗词曲教学过程中,突出对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人文精神和民族文化的教学,发挥古诗词曲的教化作用和审美功能。要达到新大纲提出的这一目标,古诗词曲相对于其他文体来说具有其独特的作用。选入高中课本的古诗词曲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精华部分,学习古诗词曲有利于有助于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提升文化素养和文化品位。古诗词曲的鉴赏教学,要注意培养学生多读多诵和多积累古诗词曲的优良习惯,注重培养学生用同类型诗歌比较和鉴赏的习惯,使诗词曲解读和奖赏能够结合具体语境,从不同视角分析和解读鉴赏诗词曲的内涵。教师应当摒弃形式化的教学模式,探索和寻求古诗词曲鉴赏教学的方法创新,教师与学生充分进行情感的交流与互动,师生共同体会古诗词曲的情感与意境,以最终实现学生鉴赏能力和语文素养的整体提升。

作者:赵芳 单位:安徽灵璧师范学校高中部

参考文献:

[1]林安熙.新课改下古诗词曲的鉴赏教学[J].文学教育,2009(09).

[2]凌平.古诗词阅读鉴赏策略[J].文学教育,2013(05).

[3]周晓曦.古诗词鉴赏中的语感培养教学[J].文学教育,2010(01).

[4]黄志浩.古代诗词创作与鉴赏[M].汉语大词典出版社,2012

[5]孙熙勇.想象和联想在古诗词鉴赏中的意义[J].语文建设,2011(02).

[6]朱玉龙.高中语文古诗词鉴赏教学探究[J].现代语文,2014(01).

[7]滑艳.古诗词鉴赏方法刍议[J].语文建设,2013(01).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