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人才工作经验总结优选九篇

时间:2022-12-30 16:24:12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人才工作经验总结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人才工作经验总结

第1篇

结合当前工作需要,的会员“tbbaorz”为你整理了这篇全面总结人口普查工作经验材料范文,希望能给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参考借鉴作用。

【正文】

自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启动以来,在省人普办和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攀枝花市各级普查机构统筹推进疫情防控与人口普查工作,严格执行普查方案细则,着力强化工作组织,取得了阶段性工作成果。

一是周密部署,准备工作扎实推进。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建立“七机制”压紧压实人口普查工作责任,凸显政府行为;在受疫情影响财力大幅下滑的情况下,落实普查经费2603.7万元,其中兑现“两员”经费补贴240万元,奖励“两员”推动自主填报补贴14.6万元;统筹推进,综合试点、小区地图绘制、业务培训、部门协调等技术准备到位;普查宣传梯次开展,逐渐达到,提高社会知晓率。

二是精心组织,普查登记有序实施。聚焦重点人群,针对我市各种复杂实际情况有序开展清查摸底;聚焦常住人口,市领导均带头以普查普通公民身份做好普查登记,全市自主填报率达10.48%,通过加强再培训、制作行职业参考名录、加强议查等措施,全面完成长表抽样和信息采集;聚焦查遗补漏,利用市社情民意调查中心电访系统对6.6万名养老人员、1.5万名灵活就业人员,以及14个建筑项目的1.9万名务工人员做好比对复查;聚焦精细准确,市、县(区)两级普办组织人员集中会审,及时改错,做好代码编辑。

第2篇

案例

留学后工作比原来差

曾在一家著名咨询公司工作的付小姐2年前去英国留学。“当时就是希望换一种生活方式。而且在工作一段时间后需要有一个提升,当然回来后能够找到更好的工作也是留学的一个重要目的。”然而在花去了几十万元的积蓄过了2年逍遥日子,总算学业有成的时候,却遭遇了“就业冬天”。“国内就业形势和两年前大不相同,现在海归一大把,工作越来越不好找了。”和其他留学归来的学生相比,付小姐还算幸运,毕竟在出国之前曾经有过一份很好的工作,打下了良好的人脉基础。半年之内,付小姐通过各种渠道找到过好几份工作,但几个公司给她的薪水都不如她出国前的高。

数据调查

超过3成海归就业难

近期中华英才网一项对随机抽取的1500多个“海归”样本统计的结果显示,有35%以上“海归”存在就业问题,40%“海归”感觉自己的职业方向出错,累计有57.5%的“海归”在归国6个月左右找到工作。

海归选择的单位大多数是外企和民营企业,供职最多的机构为外资企业,达32.7%,其次为民营企业、高校与科研机构和国企。

海归供职的首选城市是上海,北京居第二。在海归的就业职位级别上,37.6%为中层管理人员,41.6%在专业工作岗位:

原因分析

期望值过高是主因

第3篇

首先,就自身而言,这次学习提高了自身的素质与专业的水平。就本人的自身状况来说,我拥有年的工龄,可是由于某些因素一直没有系统的学习过专业的理论知识。丰富的实践经验足以应付工作,可是我也深切感受到没有专业理论知识,工作就很难达到一个高度,这应该是一个基底。现代的普遍教育方式是,首先系统地学习专业知识,然后付诸实践,运用学到的知识更好地指导实践。这种教育方式显然在实践中可以提高效率,可它的缺点就在于有时受到专业知识的束缚,可能不能很灵活地运用到实践中。而我们这代人恰恰相反,我们没有系统的学习过专业的知识,只是在实践中学习,实践中掌握工作的技能与方法。通过这次学习,我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总结出自己的优缺点,丰富的工作经验可以更好地理解专业的知识,在未来的工作中我想通过实践更好的巩固所学知识,让两者互相渗透,更好地提高工作。金融这一复杂而多变的行业可能光靠经验或是理论都是不能够走下去的。只有把理论和实践很好地结合起来,才是最正确的。古人说看万卷书,行万里路。这两者在现实中都是不可缺的。

然后,通过许多老教授的无私教导,和亲切交流。我突然感觉到对于我这个即将退休的老员工而言,另一个重要而有意义的工作就是把自己丰富的工作经验总结利用,更好地教给晚辈,通过和年轻一辈的交流,互惠互动,既让自己接受新的知识又为本单位的人才培养工作出一份力。

其次,在这次的学习中得以跟许多金融方面的许多教授专家,还有来自于各个地方的同行交流,与其说这是一次学习不如说这是一次学术的交流,每个人的思想和处理工作的方式都不同,有许多新鲜的思想和工作的技巧给我很大的触动和启发,邓--指出:“金融很重要,是现代经济的核心。经济搞好了,一着棋活,满盘皆活。”这深刻地阐明了金融在现代经济中的特殊地位及其举足轻重的作用。金融既建立在经济的基础上又影响着经济。经济在不断的发展中,金融自然也要不断的探索,创新,发展。在这次的学习中,也让我开阔了眼界与思想,不能固步自封,停留在以前的思想上。要不断接受新的知识与概念。与时俱进。

第4篇

关键词:应用型人才;培养;社区工作;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37-0134-02

引言

随着经济与社会的发展,高等教育为社会提供的人才已经出现了矛盾,即人才供给与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之间不相适应。这就迫使高等教育从精英培育走向了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高级应用型人才的培育。

为了更好地培育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高级应用型人才,本文以《社区工作》课程为例,以课程的教学过程为切入点,分析应用型人才培养中,如何实现社区工作的教学改革。教学改革的创新不仅迫使教师学习新的知识,改变以往的教学方式,而且更能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沟通能力和创新能力。

一、《社区工作》课程的性质和设置目的

《社区工作》是一门新兴学科,具有很强的理论性和应用性,它主要涉及公共事业管理这一领域中的很多内容,与公共事业管理专业课程体系建设和当前的社区改革密切相关。该课程运用政治学、社会学、管理学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从社区现实问题和管理现状出发,注重案例研究,对于社区的管理主体、社区管理模式、社区管理方法、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保障、社区服务等内容展开深入的分析探讨、总结归纳,形成社区工作的相关理论。在课程知识体系编排上,也有着很多富有新意的地方,如在理论探讨上,着重体现公共管理基础;在管理主体上,突出强化社区自治管理;在内容设计上,细化社区服务项目;在材料选取上,紧密结合社区改革实效经验等。总而言之,本课程不仅是“社区工作”这一新兴学科的系统理论阐述,也是现阶段社区建设与改革实践的经验总结,对于加强我国社区现代化建设,突显社区在社会发展中的独特地位等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设置本课程的目的,是为了让学习者通过系统的理论学习与实践,深入理解和掌握“社区工作”的基本概念、基本内容和基本研究方法,掌握我国社区建设的新进展,能够综合运用社区工作理论知识和方法,借鉴先进的社区管理经验,开展社区管理相关业务。

二、当前《社区工作》课程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相对于西方国家来说,我国的社区工作开展得相对滞后,导致各高校在该课程开设过程中,出现了不少问题。

(一)在教学内容上,重国外,轻本土

中国的社区工作理论源于西方国家的理论基础,因此,多数教师在授课过程中,仅仅是把握好西方国家相对完善的理论,没有跳出理论了解中国社区工作的具体情况,往往脱离中国社区的实际。

尽管西方国家社区工作的价值取向与中国社区工作的价值取向一致,但是在不同的国度,政治制度、文化环境、居民意识和社会背景的不同,导致社区工作的本质不同,这就要求我国高校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即要能够掌握有关社区工作的基本理论,又要结合当前我国社区工作的实际情况形成本土理论,才能更好地诠释我国社区工作这门课程。

(二)在教学方法上,重讲授,轻实践

社区工作理论是对社区工作经验的高度总结和概括,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若不重视实践,对社区工作不熟悉,怎能讲好相关理论?更别说能指导学生实践了。据统计,地方性高等院校大部分同学来自农村。农村主要的行政区划是乡或镇,很多同学对“社区”即熟悉又陌生。熟悉主要是在教师的讲授过程中体会到,陌生是没有好好进入到社区,对社区的工作一无所知,对于教师的授课内容很抽象。社区工作课程要求授课教师多带学生进入社区,了解社区,然而,多数教师在上完该课程后没有一次进入社区。教师在讲授课程的时候只以书本为主,对社区缺乏足够的了解,更是缺乏实务指导的经验。教师本人对社区都没有充分的了解,不清楚当前社区的主要工作及管理模式,就不能让学生很好地理解这门课,更不能对学生进行实务操作的指导。若不勤于进入社区,了解社区,那么该课程也仅仅是为了应付考试而已,为了修得学分,对实践技能帮助不大,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模式相悖。

(三)在考评方式上,重分数,轻能力

目前,我院校《社区工作》课程的开设,其培养目标已经明确,但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则截然不同。首先,按照安顺学院教务处规定,课程的考核形式一般是期末考试占70%,其他如出勤、作业、提问等平时成绩占30%,考核的结果主要是以期末考核为主。因此,部分老师侧重理论知识的灌输,轻视学生实际技能的操作。其次,社区工作这门课程的能力培养目标不明确,不够具体。再次,基于以期末卷面成绩为主的传统考核方式,学生已经磨练出应付期末考试的技巧,只要期末死记硬背相关的知识就行,抱着上课听与不听都无所谓的态度。即便学生在课堂教授的过程中积极参与互动,对于所教授的内容也仅仅停留在记忆知识的层面,学生无法合理地运用知识,也不能在适当的时机巧妙地运用它们。

三、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下,《社区工作》课程教学改革的探讨

按照当前学院开设的《社区工作》课程现状和之前笔者的两年基层工作经验,笔者认为,在《社区工作》教学改革中,应以知识为中心,构建合理的课程内容体系;优化教学内容与方法,力求贴切社区工作实际情况;以科学考核评价体系,引导学生能力的培养。

第5篇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许多新形势、新任务。高等教育已经由规模发展转向质量发展、内涵发展。高职高专特殊学生工作也随之呈现出内容和特征上的新变化,这就要求高职高专必须结合时代特点,联系工作实际,利用新方法,将特殊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落到实处。总结特殊学生转化工作实践经验,探索有效途径,对于把握特殊学生工作的新规律、引导大学生健康发展、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强化科学化顶层设计

1. 工作经验理论化

近年来,高职高专在特殊学生转化方面积累了大量丰富的案例,不少学校都做了专门的案例汇编。这为从事特殊学生转化工作的教育工作者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借鉴。但也要看到,这些案例多停留在实践操作层面,多为个案解决过程描述、片面经验总结,还比较缺乏理论性、系统性的深入研究,如果只是简单积累案例,停留在实践操作层面,没有上升到规律和理论层面,将不能使特殊学生转化工作从经验化达到科学化。经验理论化可以将特殊学生转化工作实践案例进一步总结和提炼,形成新的系统性的科学理论,帮助转化者制定出新制度、新程序的工作流程,提高转化工作质量和水平。经验理论化首先要分类和归纳特殊学生转化工作,正反两方面案例和经验,形成经验性理论;其次要总结和提炼,形成建构性理论;再次要抽象和概括,形成原理性理论。转化者要注意以书面形式积累案例,定期进行归纳和汇总,高校可以多举办交流研讨会,设置专项科研项目、工作项目,组织和鼓励转化者在实践经验中总结规律,开展工作研究和科学研究,使理论成果更好地指导工作实践,使特殊学生转化工作达到专业化。

2. 工作流程规范化

工作规范又称岗位规范或任职资格,是指任职者要胜任该项工作必须具备的资格和条件。工作规范说明了一项工作对任职者在教育程度、工作经验、知识、技能、体能和个性特征等方面的最低要求。规范化就是要消除个人或某群体行为的任意性、随意性,以符合一定的标准,达到符合规定的义务上的行为模式[1]。特殊学生转化工作规范化就是要消除工作中的随意性和盲目性,以最低要求、标准来体现转化工作的规律性,指导转化者事半功倍完成工作目标。同时,工作规范化有利于协助新的专业人员更好地理解转化工作,也有利于协助已有经验的专业人员不断完善原有的理论体系,促使特殊学生转化工作及转化工作者实现专业化。特殊学生转化工作的规范化首先要梳理工作流程,提高工作效率。针对转化工作各环节的具体工作事项,梳理具体工作环节、编制流程图,明确对接部门、对接人员等信息。转化者还可以利用流程图有效跟踪工作进度、评估工作效果。此外,还需要明确关键流程控制点,进一步确保转化工作职责的有效进行;其次要明确工作标准,保证转化质量。将模糊的工作标准要求细化或具体化,使转化者清楚了解转化工作标准和阶段任务。同时,将工作标准分为合格和优秀标准,引导转化者工作行为、鼓励其主动提升工作技能。最后,总结工作经验点,将个人经验变为理论经验,针对特殊学生在容易产生问题和失误的关键节点上,将有经验的转化工作者的个人经验转化为理论经验,加强对新转化工作者的引导和培训,确保转化工作的质量和效率。

二、培育专业化转化队伍

1. 打造专兼职结合的队伍

高职高专特殊学生产生的问题主要来源于思想问题和心理问题,要实现对特殊学生的转化,必然要解决这两类问题。专职辅导员作为学生一线管理人员,在实现特殊学生转化方面有着重要作用和独特优势:一是辅导员直接教育、管理、服务学生,熟悉并了解特殊学生的思想、心理问题、行为规律、性格特点等基本情况。二是辅导员可以将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有机结合,有效解决特殊学生的思想、心理问题。三是辅导员可以通过思想教育、日常管理、组织活动等方式促进特殊学生转化。从管理层面看,辅导员队伍是实现特殊学生转化的关键环节;从教育层面看,辅导员的专业素质和敬业程度决定了特殊学生转化的效果;从效果层面看,培养一支专业化、高素质的专职辅导员队伍是高职高专实现特殊学生转化的重要保障。特殊学生转化工作的复杂性和艰巨性客观上要求辅导员具备较高的综合素质和较强的转化能力。其责任心、耐心、人格、品行是前提,疏通引导的能力、觉察判断能力、表达能力、协调组织能力、说服教育能力、心理咨询等专业能力是基?A。近年来,不少高校将案例分析作为辅导员职业技能比赛的重要内容,这种模拟演练促进了辅导员转化能力的提高。一些高校通过辅导员培训、专题讲座、经验交流等方式提高辅导员专业能力,效果显著。另外,高校也要重视心理咨询师队伍建设,及时发现、干预心理危机。

2. 培养得力的学生干部队伍

遇到问题时,大学生更愿意向同学倾诉,因此,许多特殊学生问题最先是由学生干部发现并向辅导员汇报的。在转化特殊学生的过程中,学生干部能积极主动地发挥上传下达、信息反馈、朋辈辅导的作用,成为辅导员的得力助手,因此,培养一支素质高、能力强的学生干部队伍是实现特殊学生转化工作的基础。高校应鼓励院系为学生干部队伍提供特殊学生转化专项协助工作培训,普及特殊学生的类型特点、表现方式、问题识别、应急处理等专业常识,提升学生干部层面的转化技能水平,为辅导员实现特殊学生转化提供有力支持和组织保障。要培养一支得力的学生干部队伍,首先要重视学生干部的选拔。要将热心班级工作、有敬业奉献精神与有服务意识、心理素质良好、善于与人沟通、团队合作能力优秀的学生吸收进来,培养其善于发现问题、及时反馈信息、迅速执行工作的能力。其次,为提高学生干部积极性,高校也可以将学生干部参与特殊学生转化工作情况纳入学生干部考核、评优评先中,还可以举办学生干部交流会,鼓励学生干部主动参与到特殊学生转化工作中来。再次,高校还应通过学生干部发挥学生组织的自我教育作用。鼓励校、院(系)、班、宿舍等各级学生组织从不同层面开辟特殊学生帮扶工作项目,开展丰富多彩、形势多样的课外活动,为特殊学生的健康成长提供充实、积极向上的环境氛围,在增强整体学生自我教育的同时促进特殊学生的思想、心理转化。

2. 局部教育与整体教育结合

第6篇

[关键词]电工技师论文论文撰写要求

一、电工技师论文的作用及分类

电工技师(高级技师)论文是其在总结研究本职业(工种)领域中的有关技术或业务问题时,表达其工作或研究过程及其成果的综合实用性文章,是维修电工技师从事本职业(工种)的学识、技术能力的基本反映,是科学研究成果和工作经验总结的文字体现,也是个人劳动成果、经验和智慧的升华。技师专业论文是社会实践活动的产物,是撰写者在长期的社会生产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努力学习理论知识,不断追求和探索所取得的研究成果的文字存在形式,撰写技师专业论文是培养人才、选拔人才和保证人才质量的重要途径之一。

按电类技师本身的内容和性质不同,一般电类技师论文分为:专题型、论辩型、综述型和综合型。按电类技师论文具体涉及内容的主要有:维修电气经验总结类、技术革新类、新产品开发类和四新技术推广类。

二、电工技师论文撰写的要求

撰写电工技师专业论文,既是一个艰苦的思考、探究和再学习的过程,又是一种复杂的创造性劳动,需要对工作实践、技术革新和技术改造等做出客观的评价。

1.注意论文的科学性。科学性是指电工技师专业论文的基本观点和内容能够反映事物内在的基本规律。电工技师专业论文的科学性来自对客观事物周密而详实的调查研究,掌握大量丰富而切合实际的材料,使之成为研究论述的基础。

2.注意论文的翔实性。电工技师专业论文要求作者所提出的观点、见解确实是属于自己的。那么,要使自己的观点能够得到普遍的承认,就一定要拿出有说服力的论据来证明自己的观点是正确的。这样,就应该在已掌握的大量材料中选择具有典型性、代表性的关键证据来证明。

3.内容正确、语言简明。撰写技师专业论文应当力求言简意赅,无多余的字句。对论文的内容不要进行艺术性渲染和夸张;切忌不适当地夸大个人在技术革新和技术改造中的贡献;更不能将技术问题的争论引入政治观点。同时,在撰写技师论文时,要注意按照撰写格式进行撰写,并熟练应用。

三、电工技师毕业设计论文的选题

论文的选题必须立足于总结工作成果与实践紧密联系上。在对已获得的大量素材进行分析、归纳和研究的基础上,提出问题,确定写作的基本方向。

1.论文的选题原则:准确恰当、提高创新和可行实用。

(1)准确恰当。论文的选题要提得准确恰当,面向实际,着眼于社会的需要,确实是生产实践中亟需解决的问题。选题一定要与生产实践相结合,与自己的工作领域相结合。

(2)提高创新。创新性原则是指选题要有新颖性、先进性,有所发明,有所发现,以推动本职业(工种)的发展。遵循这一原则,选题时必须注意选择位居本职业(工种)较前沿的并具有普遍意义的课题;选择填补空白的课题;选择补充前人学说的课题;选择突破禁区的课题;选择借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的课题,即借用其他学科的新理论、新技术、新工艺和新材料,从新的角度进行研究、验证或论证来解决本职业(工种)中的老问题或疑难问题的课题。

(3)可行实用。可行实用性原则是指要选择有利于发挥个人的聪明才智,有完成的把握,同时也符合自己的志趣、适合个人能力的论题。

2.论文的选题方法

(1)选择能发挥本人特长的论题。申报电工技师(高级技师)的人员,都具有相当长的本职业(工种)专业工作的经历,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有自己的独到之处和技术特长;而预备技师在学校学习4~5年,理论知识特别是新技术的知识非常充实,但实践经验欠缺。

(2)选择具有突破性的论题。申报电工技师(高级技师)的人员长期工作在第一线,对于生产实践中出现的问题最有发言权。如果敏锐地抓住问题的关键处,加以研究,就能形成应用性极强的专业论文。

(3)选择具有普遍性的论题。所谓具有普遍性的论题是指在生产实践中有广泛的用武之地的课题。例如,用现代电气技术改造机床的电气控制问题、变频技术在中央空调系统的应用问题及电梯的技术改造和维修技术问题等。有些问题看似简单,但实际上有很多需要进一步研究总结的内容,这些都属于具有普遍意义的论题。

3.论文的推荐选题

(1)典型PLC控制系统的设计、安装与调试。机械手的PLC控制系统设计、安装与调试;组合机床PLC控制系统设计、安装与调试;立体车库控制系统设计、安装与调试;材料分拣装置的PLC控制系统设计、安装与调试。(2)典型低压电气柜的设计。两台三相异步电动机动力控制电气柜的设计、安装与调试;变频调速控制柜的设计、安装与调试;总计量配电箱设计、安装与调试。(3)供配电系统的设计。某通用机械厂供配电系统的电气设计、安装与调试;某学校生活区配电系统设计、安装与调试。(4)电子技术应用设计。三相正弦波变频电源的设计、安装与调试;晶闸管串级调速系统的设计、安装与调试。(5)典型单片机控制系统的设计。基于单片机和LCD的电子钟的设计;数字钟的设计与制作等。(6)机床电气控制系统改造。Z3050型摇臂钻床PLC改造;M1432A型万能外圆磨床PLC改造;T68型卧式镗床PLC改造;B2012A型龙门刨床PLC、变频器改造等。(7)楼宇自动化技术及维修。电梯控制线路的安装与维修;无塔供水系统控制线路的安装与维修等。

总之,加强对电工技师毕业论文的指导,可使他们通过论文的写作,在以后的工作岗位上更好地发挥技术带头人的作用,为高层次实践经验和科研成果转化成现实生产力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王建.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取证问答[M].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3. 

[2]机械工业技师考评培训教材编审委员会[M].维修电工技师培训教材.机械工业出版社,2001,3. 

第7篇

关键词:企业 员工培训 效果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不同企业间的竞争逐渐成为人力资源的竞争,同一行业的竞争归根到底均为人才的竞争,因此企业员工培训应当提高战略地位。然而目前不少企业员工培训效果并不理想,本文将首先分析目前企业员工培训的不足,并结合自身工作经验讨论提升员工培训效果的有效途径。

一、企业开展员工培训的原因

据统计,超过80%的企业均开展过员工培训工作,其中新员工是主要的培训对象。从管理者角度来看,员工培训可以使新员工尽快熟悉岗位需求,从而迅速参与到企业发展运转的过程中;通过员工培训,可以使员工掌握企业文化,提高员工归属感,进而提升整个团队的凝聚力。而从员工角度来看,企业开展员工培训可以帮助自身更好地满足岗位需求,通过培训提升自身能力,实现自身的可持续性发展。总的来说,大部分企业无论是管理层还是基层员工均充分意识到开展员工培训的重要性,然而开展培训的实际情况并不理想,归纳其主要原因为经费短缺、短期无法见效、员工流动性过大等。

二、企业员工培训的主要问题

笔者针对以往工作经验,认为当前不少企业员工培训效果不佳的影响因素可以概括为资源调配不合理、培训计划不合理、培训形式单一、忽视管理干部培训、缺乏员工的职业生涯规划五方面。

1.资源调配不合理。在企业发展过程中,绝大多数管理人员对员工培训的认可度较高,认为通过员工培训可以加快企业发展。但是实施过程中,培训制度与计划的落实情况并不理想。任何企业的培训资源都是有限的,一些管理者将培训资源的不富裕作为无法正常开展培训的原因。这种由于培训资源匮乏而影响正常员工培训的现象主要是资源配置不合理造成的。培训资源匮乏是表象,员工培训不应是企业发展的负担,更应当是加速企业发展的动力源泉。如何利用有限资源最大程度提高员工培训效率是当前众多企业面临的问题。培训资源主要包括资金与师资两个方面。部分企业为了节省培训开支,削减在培训上的资金投入,从而导致培训效果陷入恶性循环。

2.培训计划不合理。部分企业在开展员工培训前缺少与受训者的沟通环节,因此培训工作流于形式,无法真正解决根本问题,培训工作盲目性过高,导致培训效果不理想。而员工只是被动地参与到培训工作中,管理层与基层对培训工作的认识脱节严重。

3.培训形式单一。企业开展员工培训工作大多是为了提高员工综合素质与岗位能力,因此培训内容大多集中于专业技能培训。这样以来,过于单调的培训形式与培训内容使员工感受不到人文关怀,因而无法感受到归属感,在团体合作中协调性差,而且对企业的忠诚度较低,久而久之可能出现严重的人才流失现象,这样一来企业不仅赔了资金,还失去人才。除此之外,部分企业为了不影响正常生产工作,将培训时间与正常工作时间错开,占用员工休息时间,从而大大降低员工参训积极性,影响培训效果。培训方式方面,不少企业很难调动起受训者的积极性,培训课程过于枯燥,导致员工很难真正融入到培训中。

4.忽视管理干部培训。大部分企业的员工培训工作均针对一线员工或者刚入职的员工,很少针对中高层经营管理人才、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高级技能人才进行培训,同时也缺乏针对关键岗位人员的强化培训。作为企业的管理员工、高级技能人才与对经营管理、生产运行、科研开发、技能操作等业务起到关键性作用的岗位人员,个人的继续教育与发展同样重要。尤其一些企业的管理人员是直接招聘的,对该企业的文化与发展并不了解,从而很难有效管理所在团队。

5.缺乏员工的职业生涯规划。在以往的培训工作中,很少掌握受训者对培训效果的反馈。大部分员工培训局限于少数几次的职业技能培训,这很难让员工形成与企业共同发展的理念。企业的发展除了应注重产品投资外,更重要的是加强人才投资。目前员工培训很少关注员工的可持续性发展,没有从深层次了解员工情况,帮助其制定职业生涯规划,从而很难使企业人才管理得到质的提升。

三、提升员工培训效果的有效方法

笔者所在集团公司秉承“培训是高效投资”、“服务中心、学以致用”和“持续创新、质量至上”的员工培训理念,并取得良好培训效果,现将以往工作经验总结如下:

1.多层次、全方位的培训。企业应全面实施“三项培训工程”,即从三个层面实现员工培训:一是实施重点人才培训工程。重点突出核心能力的培养,抓好中高层经营管理人才、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高级技能人才的培训。二是实施关键岗位人才能力提升工程。对在经营管理、生产运行、科研开发、技能操作等业务中涉及重要责任、关键技术、重点环节等关键岗位人员,以提高履行岗位职责和开拓创新能力为主,开展集中强化培训。三是实施全员素质提高工程。对各类员工,突出综合素质和岗位能力的提高,重点做好技能操作人员的全流程操作培训,实现各类员工培训覆盖率达到100%。管理人员与高水平技能人才的培训是提升团队凝聚力的关键所在,尤其在培训资源匮乏时期,通过重点人才与关键岗位人才的培训可以有效带动整个企业的发展。中层管理人员对于企业文化的宣传与传播尤为重要。只有使重点人才与关键岗位人才被企业同化,才可以在潜移默化中不断传承企业文化。全员素质提高工程主要针对一线员工与新入职员工,他们是企业最基础的细胞,他们接受培训的效果很大程度上受限于管理者的培训水平。

2.集中优势资源。尤其在中小企业中,培训资源匮乏现象十分显著。企业应当发挥行业协会的力量,大量开展业内协作。企业应选出部分有代表性的员工进行集中培训,然后再将培训所得接二连三地传递给企业其他员工,进而形成规模效应,形成合力。企业还必须集中自身优势资源,对自身发展情况与资源配置现状进行重新评估,避免开展低质量的员工培训。开展员工培训前应明确培训目的,针对不同发展阶段制定相应的培训计划。

3.建立员工培训评估与反馈机制。每次员工培训工作结束之后,应当及时对培训进行科学、客观、全面的评价,掌握培训的实施效果。通过建立培训反馈机制,实时掌握员工在培训中是否有收获,进而总结对提升培训效果最有利的培训规模、培训师资及培训时间。培训评估应分别制定前期、中期与后期三种方案,进而对培训策略及实施情况做到全面了解。

4.帮助员工制定职业生涯规划。除了建立培训激励机制以外,对员工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可以更加有效地提升培训效果。不同阶段、不同岗位的员工需要截然不同的成长平台,企业必须通过深入沟通掌握员工内心动态以及对未来发展的计划,并以制定职业生涯规划的形式展现出来,才可以帮助员工明确自身在企业中的位置,从而实现个人与企业的共同发展,对企业的忠诚度得到提升。

综上所述,当今企业发展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人才的发展,因此员工培训对于企业至关重要。本文结合笔者个人工作经验,在总结以往员工培训工作不足之处的基础上提出若干提高培训效果的方法,在实践中取得良好应用效果。

参考文献

[1]李新娥.MOOC时代的企业员工培训:机遇和挑战[J].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2014(13):12-17

[2]陈凤.浅析国电大武口热电有限公司的员工培训[J].价值工程,2015(28):65-66,67

第8篇

关键词:计算机软件;项目管理;对策

中图分类号:TP31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599 (2012) 08-0000-02

一、引言

近年来,随着科技的发展,计算机软件项目管理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出来,但是国内计算机软件行业发展比较缓慢,特别是在软件项目管理方面落后更多,一方面是由于技术落后,但更多是由于缺乏科学有效的管理。怎样运用计算机软件有效的进行项目管理,这是国内软件行业亟需解决的问题。目前,国内正在积极的进行计算机软件项目管理的研究和软件管理人才的培养,这是今后该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二、计算机软件项目管理的本质

计算机技术的更新换代比较快,这样就加大了计算机软件管理的难度,使项目管理工程变得复杂,在协调管理上不是那样简单了。为此,如果要运用计算机软件进行项目管理,就要将原有的管理模式进行改革,应该集中企业的资源,进行合理的资源配置,提高软件管理质量,达到成本控制的目的。计算机软件项目管理从本质上来讲是一种管理方法或管理手段,运用这种方法可以对企业进行成本,人员和风险的分析和管理。结合以上的分析,我们可以知道,计算机软件项目管理对于软件企业来讲相当重要,已经成为该行业的竞争点[1]。

(一)项目计划问题

项目计划的作用是将项目内所有计划进行协调,用以进行指导项目的执行。项目计划是管理人员实施项目管理的前提保证。对项目计划制定的过程实际上是对项目熟悉的一个过程,通过对项目计划的制定,管理人员可以清楚项目内容,明白项目实施过程中需要注意的要素和重点。一般来讲项目计划的问题主要有两个:一个是项目计划制定的随意性太强,结构不严谨,操作实施性差,不能作为项目计划实施的指导文件;另外一个是项目计划的整体性较差,内部不连贯,不能有效的控制项目的进度,导致项目的失控。

(二)管理意识问题

在企业中,特别是软件开发的企业中,大多数都是只重视软件技术轻视软件管理,项目内部人员大多数都有深厚的技术知识,但是缺乏管理知识,缺乏管理技巧和管理经验。这样从项目整体上来看,管理就会出现不协调,大多数人只会埋头苦干,不懂得合理的分配任务,进行协调工作,导致项目进度落后,项目计划周期加长,最终影响项目的实施。

(三)项目干系人的问题

项目干系人通俗的来讲就是跟项目有关系的人,包括参与项目和受项目影响的人,具体来讲包括项目策划人、项目组成员、项目配合人员、顾客、消费者和供应商[2]。项目干系人的期望和需求在项目的制定过程中和项目目标实现过程中都是非常重要的,因为不同干系人的期望和需求也是不一样的,他会要求项目的制定和实施过程中尽量靠近自己的期望和需求,这些人的期望和需求有时候会相差很大,这样在制定和实施项目时要平衡这些人的期望和需求是相当困难的。如果项目所有干系人没有良好的沟通,则可能造成工期的延长,成本的增加,甚至导致项目失败。

(四)项目团队内分工协调的问题

项目从开始制定到最后项目目标的实现,这一过程包括了很多的阶段,各个阶段的不同角色和同一阶段的不同角色的任务是不一样的,项目经理分配任务时有时考虑的不全面就会出现一些问题,例如分工任务不明确,会导致人员相互推卸责任;即使有时分工很明确,但是员工之间没有协作只顾个人的工作,不考虑项目整体。

(五)沟通意识的问题

项目的沟通管理主要是为了项目目标的实现所进行的信息交流,这里主要包括上级与下级之间的信息交流和员工内部的工作信息的交流,这些信息的交流是必须的,也是确保项目良好实施的关键,但是在实际的生活中,由于人的性格千差万别,会导致人与人之间的沟通不是那么的容易。如果不能进行良好的信息沟通,就会造成信息的不畅,从而加大项目失败的风险[3]。

(六)项目风险管理意识问题

项目风险管理是为了实现项目既定的目标,所进行的对项目生命周期内的风险因素的估计以及所造成危害的估计。进行项目风险管理是为了更好更有效的实现项目的目标。就目前来看,风险管理意识问题主要有两种情况:一个是风险分析不全面,项目管理人员在进行项目分析时,分析的不全面,导致风险的漏析,给项目造成损失;另外一个就是项目管理人员不重视项目风险管理,没有认识到项目风险管理的重要性,对风险估计随便应付,随便写上一些风险防治对策[4]。

(七)项目收尾问题

项目收尾中一项很重要的工作就是项目经验总结,项目经验是项目完成后,项目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根据实际的经验教训所写的报告,这些报告包括项目实施中的好的建议、针对某个问题该怎样解决以及实施中容易出错的地方。现实中项目收尾的问题主要是不重视项目收尾工作,或者是不愿意花费人力物力来进行项目收尾工作,只是应付了事。

三、加强软件项目的管理的建议与对策

(一)制定相符的项目计划

制定项目计划不是要求写出一份好看的资料或者是计划书,而是你要根据实际的项目情况制定一个符合项目的计划,这个计划要有针对性,尽可能的考虑全面。制定好的项目计划要有实用性,能够用来指导工作,制定项目计划时要考虑整体情况和内部的连贯性,项目计划要尽量的详细,控制力度尽量大,制定项目计划是一定要考虑到项目的整体成本,结合实际情况尽量降低项目成本,作出一份详尽合理与项目相符的计划。

(二)合理分配项目任务

项目经理将项目工作范围进行分解时应该使用WBS(工作分解结构),这样可以有效的防治工作范围的漏分解,为了防治项目分解后的任务无法有效的分配,可以采用资源负荷直方图,采用资源负荷直方图可以保证工作任务达到合理的负载均衡。技术人员在担任管理人员之前,应该好好学习项目管理的基本知识,特别是人员管理和沟通管理,并在管理工作中不断提高自己的管理水平,积累项目管理经验,增强项目管理意识

(三)项目成员相互协调,相互配合

项目经理将工作任务完全分解后,将工作责任合理的分配给工作人员和团体成员,同时应该强调员工之间进行相互的配合,完成不同分工和环节进工作的协调。项目生命周期阶段包含很多阶段,但是不同阶段之间是相互联系的,要注意上下阶段之间的衔接,做好上下阶段之间信息的沟通。通过相互之间的协调,确保项目工作的完成。

(四)加强沟通意识

加强沟通意识就是加强感觉和态度的沟通。在沟通时应该注意下面几种情况:一是要清楚沟通的内容和对象;二是不能沉湎与沟通本身,要清楚沟通的目的;三是要遵守一定的规则,沟通要注意时间和回合的限制,可能第一次沟通不顺利,但要给对方时间耐心听完对方的话,针对核心的问题,做出解决。项目中的关系人一定要加强沟通,保证内部人员之间的沟通,确保信息畅通,确保项目的完成。

(五)加强风险管理意识

项目经理要系统的学习项目管理知识,积累项目管理经验,掌握项目风险管理的必备知识,完全分解项目计划,找出里面的风险点,针对风险点做出风险管理计划,然后对风险计划进行审核,对风险对策进行评估。风险管理意识一定要加强,这样可以降低项目中的突发事件,以及风险的危害程度。

(六)重视项目管理经验总结

工作经验的总结对于项目的管理工作相当重要,项目工作经验的总结可以为下一个项目的实施提供良好的项目的指导,在项目的实施工程中少走弯路,项目经理应该切实可靠的进行项目总结,在制度上鼓励和加强项目经验总结工作,使得项目经验总结及时并且具有指导意义而不是敷衍了事,为以后的项目人员更好地工作提供一个极好的资源和依据。

四、结论

在软件项目管理的过程中,只有实施规范化管理,才能更有效地进行项目管理,提高项目成功的概率。目前,由于软件项目管理实施的时间不长、经验不足,我们只有不断从实践中积累经验,进一步完善软件项目管理的理论体系,将软件项目管理更有效地应用到软件开发的实践中。

参考文献:

[1]王远,王健.计算机项目管理[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9,8

[2]俞振华,俞豪军.计算机项目管理导论[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9,12

第9篇

关键词 教务管理 以人为本 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0 引言

随着我国在国际化进程中的不断前进,各个岗位对人才的需求量越来越高,越来越大,教育开始逐步体现出其无以替代的价值。教务管理肩负着提升教学水平与监督教学系统正常运转的重任,是整个教育过程中承上启下的重要环节,在教育体系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为了更好的促进高等教育教学水平的提升,切实推进教学改革,提高课堂教育的时效性,本文在多年工作经验基础上对提升教务管理水平的一些方法进行了总结,希望能为相关的教育工作者提供一点参考。

1 以科学发展观统领新时期教务管理工作

通过上个世纪末至今高校的不断扩招,高校在校生数量不断攀升,已经相较扩招之前增加了数倍,这也给高校的教务管理工作带来了极大的挑战,主要表现为复杂程度和工作难度的增加,毕竟学生的思维正在变得越来越开放,生活习惯也与过去年代的学生有了很大的不同。在这种形势下,全国高校几乎都在探索和研究新的教学管理模式,教务管理水平的提升也是重要的探讨内容之一。本文认为,高校教务管理应该紧跟时展需要,以科学发展观作为指导方针,立足于高校的学术自由、教学自由与学习自由精神,对现有的任课教师应该进行适当的物质激励以及精神鼓励,并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将教师和学生结合起来,也把教师和学校结合起来,树立教务管理工作的新理念。

2 教务管理工作要“以人为本”

当前社会提倡促进“以人为本”,这是一种世界性的发展趋势,不论是教育或者是工作,都应该认真思考这个问题。作为教育系统来说,培养的产品即是人才,所以更应该从人的角度出发考虑和解决问题。具体到教务管理工作中来说,就是要做好教师的管理工作,倾听其诉求,努力满足其合理需要,也要从学生的需要出发,实现人性化的管理。

(1)尊重和关心教师,创造良好的教学氛围。教师是教育过程中的主体实施者,是整个教育系统中最中心的环节,尊重教师工作,关心教师发展应该成为一种社会共识,这样才能使教师无后顾之忧的全身心投入教学工作,培养优秀人才。涉及到教师对于教学的诉求,教务管理工作者应该认真记录和思考,毕竟教师对于教学是最有直观体会的,对于部分问题也最有发言权,只要是合理化的建议,在条件允许下教务管理部门就应该尽可能的满足,发挥教学督导专家的作用。对于部分教师所具备的独特教学风格,教务管理部门也应该适当鼓励,而不是压制,多搞创新,才能营造出更好的教学氛围,在现有形势下提升教学水平。

(2)培养和发展学生,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学生式教学过程的主体实施对象,当前教育改革也要提倡“以人为本”的学生管理原则,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满足其正常需求,尊重学生的思维方式,尽可能的为学生提供高质量和满意的服务。在教务管理中,最大的困难就在于扭转教学管理工作者的惯性思维,因为长期以来学生都属于受众群体,是从属者的角色,现在变成主体,成为被服务的对象,这让很多教务管理工作人员难以适应。但是,这却是我们今后工作必须要开展的方式。只有全面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才能真正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进而不断提高学生处理问题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建设专业化的教务管理工作队伍

(1)提高理论修养。教务管理工作者联系着学校、教师、学生,是重要的关系纽带,因此其素质修养非常重要。除了课程表的编排等日常工作之外,还有很多专业性的工作,比如专业设置与改革、培养方案的修订等,这些工作都需要工作人员具备一定的专业功底,对课程有着基本的认知,才能把工作做好,因此教务管理人员也应该抓住机会,努力学习各种专业知识,积极的提升自身理论修养水平,从而更好的帮助教学水平的提升。

(2)采用信息化手段。不可否认,信息时代已经真正来到我们身边,信息时代的来临也改变了教育教学方式以及工作方式。为了应对这种时代转变,教务管理也应该步入信息化时代。从计算机技术到网络技术,教务工作者应该认真掌握,构建现代化的工作方式,打造信息化平台,实行自动化的管理工作新模式。

(3)提高协调能力。教务管理人员要负责处理各种繁琐的教学行政事务,这些工作不仅需要耐心、细心,而且要有很好的协调能力。要协调好当前工作和长远工作的关系。当前的工作要切实做好,同时还要想着长远工作,利用科学发展观理论来创新工作思维。同时要协调好各个学院和教务处的关系。

(4)提高调研能力。教务管理人员除了做好教学服务、教学反馈工作以外,还要进行调查研究并总结经验,适时提出教学方面的建议,供领导决策参考。此外,教务管理提供的信息还应当尽量全面、准确、及时。这就要求教务人员要提高调查研究能力。不仅要开展调查研究,而且调查研究的成果要高质量、高水准,提供的资料能让领导准确掌握教学动态,作出教学决策,进行教学改革。因而教务工作者应深入教师和学生群体中,通过听课、参加讨论和座谈等来了解情况,将收集的材料的数据整理分析并作出经验总结,调研出一些带有倾向性的问题,提出供领导参考的意见或解决问题的方案。

4 结束语

当今世界竞争越来越激烈,而且随着这种竞争格局的加剧,必然最后演变为以经济、科技、教育等为主的软实力的综合较量。高等教育事关学生的未来发展,必须要做好教学改革。希望广大教务管理工作者能积极创新,与时俱进,积极为教学服务,出谋划策,共同提升我国的教育水平,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史晶娜.学校教务管理系统分析与设计[J].商业文化(下半月),2011.10.

[2] 张瑞.高校教务管理的系统性分析与实践探索[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11.10.

相关文章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