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期刊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移动通信业务论文优选九篇

时间:2022-10-21 17:37:13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移动通信业务论文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移动通信业务论文

第1篇

关键词:CDMA;AAA服务器;Internet;Intranet

一、引言

CDMA(CodeDivisionMultipleAccess码分多址)是近年来被应用于商业的一种数字接口技术。他拥有频率利用率高、手机功耗低等优点。CDMA手机是指基于CDMA网络的移动通信终端。目前,19家企业被批准有资格生产CDMA终端产品。

CDMA手机除了能够提供GSM手机的通话功能和信息服务外,还具有高速无线数据传输和多媒体功能。能提供的服务主要有:

(1)基本增值服务,如呼叫转移、信息提示等。

(2)语音邮件服务,如邮件、传真、新闻等语音信息。

(3)短信息服务,如天气、交通、证券、广告等。

(4)无线智能网服务,如虚拟网络、个人号码识别等。

(5)无线互联网服务,如网络浏览、电子商务、电子邮箱、网络游戏等。

二、CDMA所具有的优点

与GSM手机相比,CDMA手机具有以下优点:

(1)CDMA手机发射功率小(2mw)。

(2)CDMA手机采用先进的切换技术——软切换技术(即切换是先接续好后再中断),使得CDMA手机的通话可与固定电话媲美,而且不会有GSM手机的掉线现象。

(3)使用CDMA网络,运营商的投资相对减少,这就为CDMA手机资费的下调预留了空间。

(4)因采用以拓频通信为基础的一种调制和多址通信方式,其容量比模拟技术高10倍,超过GSM网络约4倍。

(5)基于宽带技术的CDMA使得移动通信中视频应用成为可能,从而使手机从只能打电话和发送短信息等狭窄的服务中走向宽带多媒体应用。

在第三代移动通信的无线接口国际提案中,WCDMA和CDMA2000都是极为重要的技术。这两种宽带CDMA方案,除了码片速率、同步方式、导频方式等有所不同外,其他如功率、软切换等基本技术并无大的区别。

CDMAOne是基于IS-95标准的各种CDMA产品的总称,即所有基于CDMAOne技术的产品,其核心技术均以IS-95作为标准。CDMA2000是美国向ITU提出的第三代移动通信空中接口标准的建议,是IS-95标准向第三代演进的技术体制方案,这是一种宽带CDMA技术。CDMA2000室内最高数据速率为2Mb/s以上,步行环境时为384kb/s,车载环境时为144kb/s以上。

CDMA2000-1X原意是指CDMA2000的第一阶段(速率高于IS-95,低于2Mb/s),可支持308kb/s的数据传输,网络部分引入分组交换,可支持移动IP业务

CDMA2000-1XEV是在CDMA2000-1X基础上进一步提高速率的增强体制,采用高速率数据(HDR)技术,能在1.25MHz(同CDMA2000-1X带宽)内提供2M/s以上的数据业务,是CDMA2000-1X的边缘技术。3GPP已开始制订CDMA2000-1XEV的技术标准,其中用高通公司技术的称为HDR。

与CDMAOne相比,CDMA2000有下列技术特点:多种信道带宽,前向链路上支持多载波和直扩两种方式;反向链路仅支持直扩方式;可以更加有效地使用无线资源;可实现系统平滑过渡;核心网协议可使用IS-41,GSM-MAP以及IP骨干网标准;前向发送分集;快速前向功率控制;使用Turbo码;辅助导频信道;灵活帧长;反向链路相干解调;可选择较长的交织器。CDMA2000-1X采用扩频速率为SR1,即指前向信道和反向信道均用码片速率1.2288Mb/s的单载波直接序列扩频方式。因此他可以方便地与IS-95(A/B)后向兼容,实现平滑过渡。运营商可在某些需求高速数据业务而导致容量不够的蜂窝上,用相同载波部署CDMA2000-1X系统,从而减少了用户和运营商的投资。由于CDMA2000-1X采用了反向相干解调、快速前向功控、发送分集、Turbo编码等新技术,其容量比IS-95大为提高。在相同条件下,对普通话音业务而言,容量大致为IS-95系统的两倍。

三、CDMA关键技术所在

CDMA2000-1X关键技术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7)灵活的帧长与IS-95不同,CDMA2000-1X支持5ms,10ms,20ms,40ms,80ms和160ms多种帧长,不同类型信道分别支持不同帧长。前向基本信道、前向专用控制信道、反向基本信道、反向专用控制信道采用5ms或20ms帧,前向补充信道、反向补充信道采用20ms,40ms或80ms帧,话音信道采用20ms帧。较短帧可以减少时延,但解调性能较低;较长帧可降低对发射功率的要求。

(8)增强的媒体接入控制功能媒体接入控制子层控制多种业务接入物理层,保证多媒体业务的实现。他实现话音、分组数据和电路数据业务同时处理,提供发送、复用和Qos控制,提供接入程序。与IS-95相比,他可以满足更高宽带和更多业务的要求。CDMA1X网络的关键设备,分组数据服务节点(PDSN)、鉴权、授权、计费服务器(AAA)、本地(HA)是CDMA1X系统支持分组数据业务的关键设备,为此对他们进行专门的介绍。PDSN是连接无线网络和分组数据网的接入网关,为移动Internet/Intranet用户提供分组数据接入服务。除了使点到点协议(PPP)封装的IP包能在无线网络和IP网络间正确传输外,PDSN还与其他各种接入服务商的IP分组网络连接,从而为终端用户提供诸如互联网接入、电子商务、WAP应用等多种业务。PDSN同时还完成AAA服务器所需的合并的分组会话计费数据和无线会话计费数据搜集功能,并且支持移动IP的外部(FA)和用户设备的85认证功能,同时还能提供移动IP业务,满足终端用户丰富多彩的移动互联网业务需求。

AAA服务器完成的功能有:用户注册信息的认证,即通过验证一些预先登记的信息来提供用户身份认证;数据业务的授权,即决定是否授权移动用户访问特定的网络资源;计费信息的处理,即搜集资源使用信息,用于进行计费、审计、成本分配或趋势分析等。此外,他还须实现与PDSN,HA及其他AAA服务器的交互功能,向移动用户提供分组数据业务。AAA服务器具有下列特征:使用RADIUS协议,支持大规模的外部和漫游业务,RADIUS能向外部的RADIUS服务器提供可靠的AAA功能;通过目录支持功能和程序化的配置接口,完成配置、计费和其他业务管理部件的集成,从而降低运营成本和加快业务推出速度;通过支持集中化的IP地址分配和对跨多地理区域接入设备会话的限制,高效使用管理资源。

只有使用“移动IP”时才需要HA。作为一个独立的网络单元,HA用来完成对移动IP和移动IP用户的移动性管理功能。HA通过移动终端登记来定位移动用户,同时把分组数据转发到用户当前所登记的FA(位于PDSN内)。HA同时支持动态的IP地址分配和反向隧道。HA具有冗余备份功能,可由一个HA替代另一个HA。这样,新的HA可以用原有IP地址和转换地址维护关联表,保证移动关联表处于同步状态。此外,这种方式还能保证解决方案的可用性和可扩展性。

近一段时间以来,联通开始大举推广CDMA1X网络,并明确宣称将把重心放在无线互联的移动数据业务上。而目前,无线局域网成熟的标准可达到11Mb/s的速率,新的标准最高达54Mb/s的速率,这对移动用户具有非常大的吸引力。

早在2003年4月的博鳌亚洲论坛首届年会上,海南联通在当地建了3个CDMA1X的基站,并向前来采访年会的记者分发了近300张的无线上网卡,CDMA1X+WLAN方案的数据业务更是引起了广泛关注。按照设想,海南联通甚至要为沿海渔民以及钻井平台上的工作人员提供包括天气预报等在内的移动数据服务。

WLAN这种早已被电信网通普遍采纳的无线接入技术,一经与CDMA1X融合,就显示出其独特的魅力。一般说来,虽然WLAN可以提供高速的数据业务,但WLAN却缺少对用户进行鉴权与计费的成熟机制,而且无线局域网的覆盖范围较小,一般都在热点地区,用户使用时受到地点的限制。而CDMA1X网络经过了几十年的研究与实验,不仅有成熟鉴权与计费机制,并且具有覆盖广的特点。

CDMA1X网络可以利用WLAN高速数据传输的特点以弥补自己数据传输速率受限的不足,而无线局域网不仅充分利用了CDMA1X网络完善的鉴权与计费机制,而且可结合CDMA1X网络覆盖广的特点,进行多接入切换功能。这样就可实现WLAN用户与CDMA1X用户统一的管理。

为了获得无线局域网提供的数据业务,终端必须处于无线局域网的信号覆盖范围内,即首先要连接到AP。当终端发起数据业务的呼叫时,先在APGW和PDSN之间建立RP连接,然后到PDSN进行分组网络的注册,才可进行数据业务,其具体连接过程如下:

(1)终端在WLAN网络系统中检测WLAN的信号,并连接到AP。

(2)当终端有数据业务的需求时,发起连接请求,在AP/APGW收到连接消息后,APGW向PDSN发送Au注册请求消息。若注册请求消息有效,则PDSN通过返回带接收指示的Au注册应答消息接收该连接,PDSN和APGW均产生关于A10连接的绑定记录。

(3)终端和PDSN建立PPP的连接,在建立PPP连接的过程中,如果是SimpleIP用户,PDSN会分配给终端一个IP地址(对MobileIp用户,还需进行MIP的注册)。

(4)PPP连接建立成功,终端可以通过GRE帧在A10连接上发送或接收数据。

(5)在Au注册生存期超过前,APGW发送Au注册请求消息以更新A10连接的注册。Au注册请求消息也用于向PDSN传送与计费相关的信息以及其他信息,这些信息在系统定义的触发点上传送。

(6)对于有效的注册请求,PDSN返回带接受指示和生存期值的A11注册应答消息。PDSN和APGW均更新A10连接的绑定记录。PDSN在返回注册应答消息之前保存与计费相关的信息(如果收到的话)用于进一步处理。

(7)如果用户或PDSN终止数据业务,则PDSN将终止和用户PPP连接,并拆除与APGW的RP连接。

WLAN网络,其中无线接入点(AccessPoint,AP)是无线终端接入固定电信网的连接设备,为用户提供无线接入功能,可提供话音和数据的接入服务。AP完成简单的对无线用户的管理和对无线信道的动态分配,并完成802.11与802.3协议的转换,经过AP转换后的数据包是以太网包。

接入点网关(AccessPointGateway,APGW)是将AP转换出的以太网数据包封装成IP包,并发送到PDSN的设备。一般PDSN设备放置的位置与无线网络侧设备AP、APGW离得比较远,要实现PDSN接入网关的作用经常需要将AP转换的二层数据包穿越三层网络以到达PDSN。因此,APGW功能实体就是为了完成此功能的转换设备。

参考文献

[1]TeroOjanpera.宽带CDMA: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1.

[2]杨大成.CDMA2000技术[M].北京: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2001.

[3]杨大成.CDMA20001x移动通信系统[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

第2篇

为了便于说明,在这里将业务模式简单地理解为一种业务运作方式或者运作模式,包括业务要素、业务功能以及业务形成的收益和支出。从移动通信运营商的角度看,国际漫游业务的市场主要有两种形式,一种是国内用户到国外使用移动业务的漫出市场,另一种是境外用户到国内使用移动业务的漫入市场。因此,我们这里国际漫游业务模式主要是指漫出和漫入的业务运作及其带来的业务收益和支出。

(1)漫出业务模式

说明:

出访国际漫游业务在网络上是由境内移动通信网络、国际通信网络(境内与境外之间的连接)和境外移动通信网络共同提供。

(境内)出访漫游用户与其归属(境内)移动通信运营商签订移动通信业务服务协议(合同)购买国际漫游业务产品和服务,移动通信运营商向出访漫游用户收取通信费用作为收入。

境内移动运营商需要向网络设备商、国际业务服务提供商、境外移动通信运营商购买境内、国际和境外的通信网络服务,这些构成国际漫游业务成本。

其中,境内移动通信网络主要用于境内本网移动通信业务,其网络成本几乎完全由境内业务承担。国际漫游业务所承担的境内网络成本与上述另外两项国际漫游业务成本相比很小。

(2)漫入业务模式

说明:来访国际漫游业务在网络上是由境内移动通信网络和国际通信网络(境内与境外之间的连接)共同提供。境外移动通信移动通信运营商与(境内)移动通信运营商签订移动通信业务服务协议(合同)购买国际漫游业务产品和服务,为其用户提供出访国际漫游服务。境内移动通信运营商向境外运营商收取服务费用作为收入。境内移动运营商需要向网络设备商和国际业务服务提供商购买通信网络服务,这些构成国际漫游业务成本。

(3)整体业务模式

从境内移动运营商的角度来看,国际漫游收入来源于两部分:漫出业务收入和漫入业务收入。漫出业务收入是出访漫游用户带来的收入,漫入业务收入是境外移动通信运营商用户带来的运营商来访结算收入。境内移动运营商的国际漫游业务成本主要有漫出业务的境外移动通信运营商的结算成本、国际业务服务提供商的国际网络及业务服务成本、境内通信网络成本。其中,随着移动通信国际漫游业务的发展,与境外移动通信运营商的结算成本成为国际漫游业务的主要成本,其他两项成本成为边际成本。

2.业务资费

国际漫游业务的资费也分成两大类:漫出资费和漫入资费。

漫入和漫出市场的资费构成是不同的。对于漫出市场,国内运营商的漫出业务收入来源于本网用户在国外漫游期间产生的话费,其成本由两部分构成:漫出地国外运营商向国内运营商收取的漫出网间结算成本,以及国内运营商为此用户正常通信产生的本网网络运行成本。对于漫入市场,国内运营商的国际漫游收入是指境外运营商支付的网间结算费用,成本为国内运营商网络运行的相关成本(详见如图4所示)。无论是漫入市场的资费还是漫出市场的资费,都直接和运营商之间的国际漫游网间结算标准紧密相关,它直接影响了运营商为其最终用户提供的国际漫游业务的资费高低,也影响到运营商的收入利润状况。

3.漫入资费模式分析

(1)结算捆绑模式

在我国移动通信发展初期,国际漫游用户很少的时候采取的是结算捆绑模式,即由归属地运营商向漫游地运营商收取一定的费用用于补偿归属地运营商保证国际漫游移动业务运行所产生的成本。原邮电部在《关于数字移动电话国际及港澳台自动漫游业务计费原则及资费标准的通知》中规定,“我国国际自动漫游出访用户的收费按被访国资费标准上浮15%后向用户收取”,该规定执行之日起成为我国移动通信行业国际漫游业务资费标准制定的主要指导原则和依据。这里“被访国资费标准”即为漫游地运营商网络的结算资费标准。这种在国际漫游业务结算成本基础上加收比例,向用户收取资费的方式,就是用户资费与结算资费(结算成本)相互捆绑的资费模式,即结算捆绑模式。

结算捆绑模式在移动通信国际漫游业务发展初期,可漫游的国家和地区数量极为有限,同一漫游地可漫游运营商通常也就是一个,用户使用业务也容易计算费用,成本和利润情况透明,用户容易理解和接受。由于业务量很小,若考虑其他高额的国际网络成本,运营商应处于亏损状态。从这种计费模式能够看出,移动通信运营商国际漫游出访业务成本很高但收益不高,但较长时期内为移动用户所接受和认可,对于移动通信国际漫游业务的迅速发展发挥比较重要的作用。

(2)统一资费模式

统一资费模式的计费方式采用统一计费单位和统一采用归属地运营商货币的方式,如国内移动通信用户出国漫游计费单位统一使用人民币单位,客户漫游到某一国家(地区)时,无论使用该国家(地区)的哪一个通信网络,都可以享受相同的漫游资费。

统一资费方式由于其与结算成本分离,不完全依赖于与境外运营商的漫游协议谈判,可以自行确定国际漫游资费价格,甚至还能够支持低于结算成本的资费方式。这种方式使运营商可以审时度势,采用灵活多变的市场营销策略,更能适于竞争的市场环境。

采取统一资费模式,用户资费独立于结算资费,收入和利润均可进行相应的控制。如:当漫出流量大于漫入流量时,统一资费模式可在降低结算资费费率的同时,保持用户资费不变或小幅度下调,降低结算成本增加利润收益;当漫出流量小于漫入流量时,统一资费模式可采取保持结算资费不下降或小幅度调整以保证来访国际漫游业务收益稳定,同时降低用户出访漫游业务资费促进出访漫游业务发展,其中相对较高额的出访国际漫游业务成本,可由来访漫游业务收益进行弥补。因此,可以看出结算捆绑模式要求通过保持资费的稳定性来保证收入和利润的稳定性,而统一资费模式可根据漫入、漫出话务量差,分别对用户资费和结算资费进行相应的调整控制,即可实现保持国际漫游收入和利润增长空间。4.国际漫游业务市场分析

国际漫游来访业务是境内运营商向境外运营商出售网络服务,供境外来访用户消费使用,国际漫游出访市场是境内国际漫游用户的集合。国际漫游出访业务是境内运营商向境外运营商购买网络服务向境内移动用户出售,境内移动用户购买此项业务用于境外消费使用。尽管国际漫游来访业务的最终使用者也是个人(移动用户)组成的消费群体,但对提供来访服务的境内运营商来讲,购买者是境外运营商,国际漫游来访市场是境外运营商的集合。(1)漫入市场境内移动运营商将其业务产品和资费价格以协议合同形式提供给境外运营商,境内运营商为卖方,境外运营商为买方。是境内与境外运营商之间的合作,双方之间采取的是业务批发的方式,业务资费价格作为双方结算的依据。漫入市场是国内运营商之间竞争国际运营商来访市场,国际运营商选择国内运营商进行业务合作。(2)漫出市场境内移动运营商将其业务产品和资费价格以协议合同形式提供给境内移动用户,境内移动运营商为卖方,用户为买方。这就是移动通信国际漫游的业务模式。境内运营商向境外运营商批发的业务,以零售方式卖给用户使用国内移动运营商竞争国内用户群体市场5.完善业务模式建议按照漫入和漫出业务量的分布及相应大小关系,细分国际漫游市场区域,分区域不同制定不同的国际漫游业务发展策略,结合国际漫游业务分区制定其相对应相平衡的资费价格体系。根据细分市场情况,对于漫出大于漫入的市场,加大谈判力度,深化业务合作,用漫出橇动漫入争取扩大来访市场弥补出访成本,或争取降低出访成本。完善业务模式,对于来访漫游业务结合业务量情况与境外运营商采取业务批发方式保障业务收益、促进业务增长,对于出访漫游业务与境外运营商采取业务批量购买的模式降低业务成本,争取创新用户出访漫游业务模式。

参考文献:

[1]谢雪梅,吕廷杰.国际漫游的批量结算模式.通信企业管理,2003.4.

[2]王琦,郭晓岩,吕廷杰.国际漫游资费逆向选择问题研究.北京邮电大学学报,2004,(7).

第3篇

论文摘要:中国移动通信业从垄断经营到寡头垄断经营的发展过程中,其市场竞争行为是不同的通过分析中国移动通信业市场竞争结构,运用经济学理论和博弈理论研究在不同市场竞争结构中企业的竞争行为,提出了移动通信企业运用非价格竞争手段推行差异化营销的策略,就是将价格竞争逐步转变为以产品差异、产品质量、及服务等为主的多样化竞争;提出了实施品牌战略的对策建议、

中国的移动通信市场正处在从垄断市场结构向寡头垄断竞争市场结构转型期,由于我国移动通信业长期的垄断经营缺乏有效竞争,导致移动通信企业的市场营销能力缺乏,营销手段侧重价格竞争.而价格竞争虽然有利于资源的最优配置和社会福利的增进,但同时过度的价格竞争也导致了企业尤其是新进入企业盈利能力不足.所以,使移动通信企业充分认识不同市场竞争结构特征和竞争主体竞争行为特征,进而采取科学的市场营销策略有利于我国移动通信业在不断改革中一方面增强企业市场竞争能力,处理好企业间的竞合关系,另一方面增进社会福利,最终达到移动通信业改革的目的.

1移动通信业市场竞争结构分析

1999年2月,国务院通过中国电信重组方案,将原来的中国电信总局一分为四,成立了经营固定电话业务的中国电信集团公司、经营移动业务的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以下简称中国移动)、经营无线寻呼的国信寻呼公司和经营卫星通信业务的中国卫星通信集团公司.1999年5月,将国信寻呼公司并人中国联通。

2001年1月,中国联通作为我国唯一经营cd—ma移动通信网络运营商正式建成覆盖全国的cd—ma移动通信网络并开始放号.

在此期间,国务院加快了我国电信运营体制改革步伐,决定分割中国电信集团公司为南北两部分.南方部分成立中国电信集团公司,北方部分成立中国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允许两个集团公司在对方经营区域建设本地电话网和经营本地电话业务.

截止2002年底,移动通信业经过l0多年的改革和发展,已建成了世界上最大规模容量的gsm、cdma数字移动通信网,移动电话的普及率达到l5%,移动电话用户总数达到1.9亿.在移动通信业已初步形成了中国移动公司和中国联通公司的竞争格局.从世界各国电信业的改革发展历史看,通信业发达国家都经历了从独家垄断经营到寡头垄断经营的两个市场竞争结构发展阶段,而寡头垄断是目前和将来的主导市场竞争结构.

我国自1994年7月国务院批准组建中国联通公司,打破了中国移动通信业独家垄断局面,理论上形成了市场占有者中国移动(原中国电信)与新进入者中国联通的新竞争格局.但截止2001年底,,我国移动通信业务总收人为1617亿元中,中国移动业务收入占总收入的78.8%,中国联通仅占总收入的21.2%,中国移动业务收入增长率为18.5%中国联通业务收入增长率为44%;我国移动用户总数为1.5亿中,中国移动占71.7%,中国联通占28.3%.从以上数据分析可知,在19952001年期间,中国联通公司收入占有率和用户占有率一直未达到20%,移动通信市场还未形成实质性竞争格局,所以市场结构仍视为独家垄断市场结构.2002年以后,随着新进入者中国联通的收入份额和用户份额均超出20%,我国移动通信市场形成双寡头垄断的市场竞争结构.所以我国移动通信业市场竞争的时间分界线是2001年底.市场竞争结构的划分是从两方面表现出来的.首先,新进入者的市场分额达到了经济理论20%标准;其二,政府逐步放松了资费政策管制,标志着资费的”不对称”管制完成了历史使命,同时标志着移动通信资费标准将从政府定价向市场定价转变.

2双头垄断市场竞争分析

2001年以前,我国移动通信市场还未形成实质性竞争格局,政府对移动通信企业采取了”不对称”管制,即给予了新进入企业中国联通一系列政策上的扶持,如移动通信“双8折”资费优惠政策(入网费、月租和基本通话费是标准资费的8折),同时政府加强了移动市场资费政策管理.在此期间由于资费价格的差距,中国联通用户发展迅速平均增长率比中国移动高30%,收入增长率高20%.

2002年至今,随着各种资费价格套餐的推出,移动通信市场的价格竞争愈演愈烈,由于双方都采取了”针锋相对”的价格政策,所以两个企业都面对着“曲折”的需求曲线.价格的需求弹性变小导致价格竞争对双方用户发展数量增加的相对作用逐渐减弱,而过度的价格竞争导致新增用户中低端用户比例很高,用户结构发生明显变化.由于我国移动通信企业现行的体制和机制还将持续一段时间不变,所以中国移动与中国联通都没有放弃”针锋相对”政策的理由,但移动通信企业运营企业都应清楚地认识到单纯的价格竞争手段不利于企业长期稳定地发展,从价格竞争向网络竞争、服务竞争转变的营销策略是我国移动通信企业长远发展之路.

2.1卡特尔和串通

移动通信企业存在着”规模经济”的显著特征和高固定成本(网络投资)、低边际成本的特点,随着用户数量的增长,固定成本被分摊,即单位成本递减,边际成本几乎为零(相对固定成本而言).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边际成本曲线位于平均成本曲线之下,所以移动通信企业呈现收益递增现象.根据经济理论当价格等于边际成本时社会福利函数最大_2,但由于移动通信企业边际成本小于平均成本,所以企业将出现亏损;又根据经济理论当边际成本等于边际收入时企业利润最大化,但由于移动通信企业的收入与成本的特点,此时的产量是企业亏损最大的产量.移动通信业成本构成与收入的特点造成了“定价难题”.

在寡头垄断的行业,企业间的激烈竞争往往导致价格下降和利润减少.因此两家企业在政府政策允许的范围内,进行串通按垄断或接近垄断价格水平定价,避免激烈的价格竞争.虽然在串通协议中的市场分割和利益分配等条款的确定上存在很多困难以及政府政策对此行为的限制程度,但成功的串通对两家企业的利益都有好处,所以两家企业都有串通的意愿.

不失一般性,串通的移动通信市场可视为垄断市场结构j,假设结成的卡特尔以利润最大化的产量q为决策变量,移动通信市场需求方程为p=n—bq,平均成本为c,则边际收入是mr=d了。r/dq=d[(n—bq)q]/dq=n一2bq

当边际收入等于平均成本时可以求得利润最大化产量.n一2bq=c得:利润最大化的总产量q=(n—c)/2b,求得最大化总利润r=(n—c)/4b.为了说明2家企业博弈过程,在此不妨假设两家企业产量和利润均分,即两家企业的最大化利润分别为q=q=(a—c)/4b,两家企业利润最大化的的产量分别为 (a—c)/8b.

2.2串通欺骗

串通能提高卡特尔所有成员企业的利润,但通过串通协议上的欺骗能够给企业带来更高的利润.例如:在某寡头垄断行业的所有企业串通形成卡特尔并决定提高价格,但未按协议提价的欺骗企业在市场中获得了更高的市场份额和利润收入.不失一般性,在双头垄断的移动通信市场,假设企业1严格按照q,=(a—c)/4b的串通产量生产,而企业2在协议上搞欺骗,则企业2的边际收入是:

mr2=dtr2/dq2=d[(a—o(a—c)/4b一6q2)q2]/dq2=a一2bq2一(a—c)/4b

当边际收入等于平均成本时可以求得企业2利润最大化产量:

a一2bq2一(a—c)/4b7--c

得:企业2利润最大化的产量q=3(a—c)/8b又根据需求方程可得在产量q=q+q时的价格p为

p=a一6q=a—b[(a—f)/4b+3(a—c)/8b]=(3a+5c)/8

所以企业1、2的利润分别为

r1=pq1一cq1=(3口+5c)/8(n—c)/4b—c(a—c)/4b=3(a—c)/32b

r=pq2一cq2=(3a+5c)/83(a—c)/8b—c3(a—c)/sb=9(a—c)/64b

显然,企业2通过串通协议上的欺骗所获得的利润9(a—c)/64b高于企业

1)严格按照“串通”的产量生产所获得的利润3(a—c)/32b.

2)移动通信业双头垄断博弈结果分析.

设(a—c)/b=r,并将不同组合情况下2企业利润填入收益矩阵:

根据最小最大原则可以得出两家移动通信企业博弈的纳什均衡解是采取“降价”策略,即两家企业都会选择“降价”而获得较少的利润0.111r.现在分析企业在选择“不降价”或“降价”的决策过程.由于“不降价”的利润较高,所以企业1会首先考虑选择“不降价”决策,但同时也顾虑协议条款协商的困难,更主要的是一旦企业2在串通协议上欺骗(即“降价”)则企业1利润将只有0.094r,是所有情况下的最低利润.所以企业1的最佳选择是”降价”同理企业2的最佳选择也是“降价”.

中国移动与中国联通在移动通信市场的价格竞争完全符合非合作性博弈:囚徒的两难境地的理论分析结果,双方不约而同地选择了价格竞争.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不断升级的广告宣传也属于此类问题,两家企业广告竞争结果是利润降低,广告费支出快速增加.

3移动通信市场竞争对策建议

移动通信市场价格“恶性”竞争是移动通信企业在特定市场竞争结构下的“必然”.据信息产业部公布的数据显示,2002年我国移动用户新增6o 139万户,其中预付费用户超过了90%,而签约用户仅占不到10%.价格竞争的结果使这些新增用户中低端用户已经占据了主流,arpu较去年同期下降25%.可以推断,如果恶性的价格竞争长期进行下去,移动运营企业(移动通信行业)获利能力将持续下降,将直接影响企业(行业)持续稳定地发展,同时企业也无法更好地履行对消费者的服务承诺和所应承担的义务.

第4篇

【论文摘要】随着移动通信业务的不断发展和市场规模的不断扩大,中国移动与中国联通之间的价格竞争日趋激烈。本文通过对上市公司数据的整理.运用线性回归的计算方法。构建了双寡头竞争的需求、成本函数,继而对价格竞争进行了博弈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对我国移动通信业的发展提出了建议。

1.引言

随着上世纪九十年代 GSM移 动通信制式 的商用 ,数字蜂 窝移动通信技术 以其 用户的移动性 、终端 的便 携性 、业务 的多样性而得 到了迅速的发展。 中国移动通信业 尤其 是在 2l世纪更是得 到了长足的发展.根据 2008年 1月通信行业统计 月报 ,我国移动通信 用户已经达到5.6亿之多 ,而两大运营商中国移 动与 中国联通 已分别 建成 了规模全球第一和第三的移动通信网络 。

我国移动通信业的迅猛发展无疑得益于市场竞争的推动。移动通信行业由于具有典型的规 模效益和需要巨大的资产投入而归属于自然垄断行业,在该行业中,双寡头竞争的主体:中国移动与中国联通在业务的价格、品牌等各个方面展开了竞争,由于业务的替代性很强,价格竞争成了市场竞争的一个主要方面。无论从消费者的体会还是通信运营商的年报数据来看。移动通信业务价格一直处于下降的过程中。本文旨在通过实际计算构建我国移动通信业务价格竞争模型.并在此基础上对价格竞争情况进行博弈分析。以探寻价格竞争的均衡点 .继而针对移动通信业务的 良性发展 提出建议。

2.价格模型构建

2.1需求函数的构建

需求函数的构建基于以下两个基本假设。一是价格的持续 降低推动了行业需求的不断提高,价格与需求存在一定的线性关系。二是中国移动与中国联通的价格差异的变动是导致二者市场占有率变动的主要因素。二者同样存在一定的线性关系。在这两个假设基础上构建需求函数,在计算竞争双方价格对双方需求量的影响时,基本上可以规避移动业务需求的自然增长以及其他因素的影响。首先.根据中国移动与中国联通上市公司年报中的数据可以整理出二者以及行业的需求、价格、市场占有率以及价格差异等数据。如下表所示 :

假定行业需求 函数为:

其中:D为行业总需求

P1为联通平均价格

为移动平均价格

u为待回归量

b为相关系数

利用表一1行业类第 1、3列数据进行线性 回归计算可得:

D=30523+67961·tP P |2

另假定市场 占有率函数为:

其 中:P为市场 占有率

c为待回归量

d为相关系数

分别利用移动、联通类第4、5列数据进行线性回归计算可得联通市场占有率函数为:

联通与移动的需求函数分别用行业需求与市场 占有率函数相乘得出:

2.2成 本函数的构建及均衡求解

假设成本函数为线性函数。如下 :

整理联通及移动年报中的产量与成本数据(其中,成本是按移动业务收入占总收入的比重进行同比例估算得到的。与实际情况存在一定差距)。可以得出下表 :

利用表中数据对成本函数进行线性回归计算可得联通及移动成本函数分别为:

C1=115.29+0.188-D1 (3)

C2=485.83+0.130-D2 (4)

将公式 1、3和 2、4分别代人利 润公式 I-I=D-P-C后 ,根据 MR=MC的利润最大化原理,分别对只和 P2求偏导,并令其为O,联合两方程求解可得中国联通与中国移动的均衡价 格与均衡产量为:0.30元,分钟,2421.7亿分钟;O.33元,分钟,6693.2亿分钟。

3.博弈分析

3.1博弈理论

博弈论。英文名为 game theory,是研究决策主体的行为发生直接相互作用时侯的决策以及这种决策的均衡问题的。博弈双方面对一定的环境.在一定的规则下,同时或先后,一次或多次从各自允许选择 的行为或策略 中进行选择并加以实施,并从中各自取得相应结果。博弈问题多是建立在“个人行为理性”基础上的“非合作博弈”。博弈有很多分类方法。根据博弈双方的次序可将博弈分为“静态博弈”和“动态博弈”.根据双方对相关信息的了解.可将博弈分为“完全信息博弈”和“不完全信息博弈”,根据博弈双方所获得的利益情况,可将博弈分为“零和博弈”和“非零和博弈”。

对于中国移动与中国联通而言,二者之间的价格战在很多时间均表现为互相降价,这一过程可以看作是有先后次序的降价过程。同时,双方的定价信息最终是公开的,而相关的经营信息尤其是设备类的投入也不存在太大的差异。因此二者之间可以认为是完全信息 的博弈。另外,从实际情况来看,二者价格不断地相互变动.二者价格博弈表现为一种连续重复的博弈过程。

3.2博弈分析

假设博弈自2003年开始.现以 2003年 的数据为基础进行模型计算及博弈分析。

从2003年的基本情况来看.中国移动与中国联通的平均价格分别为0.405元,分钟和0.332元,分钟。而通过 以上计算所得出的双方获得最大利润的均衡价格为0.33元,分钟和0.30元,分钟,因此,双方均存在超额垄断利润。为争夺市场占有率.形成更大的规模效益,双方如果选择降价.均有一定的降价空间以支持降价策略的实施。

根据第2部分推导得 出的公式,我们可以从四种情况分析双方的竞争策略和相应的市场占有率、获利情况:

(1)中国移动降价 10%,从 0.405元,分钟降到 0.365元,分钟,而中国联通保 持 0.332元,分钟价格不变 ,此时 ,中国移动市场 占有率为0.732、获利 691亿 元 .而 中国联通 市场 占有 率为 0.268、获利 149亿元。

(2)中国移动降价 10%,中国联通也降价10%,从0.332元,分钟降到0.299元,分钟,此时,中国移动市场占有率为 0.700、获利825亿元,而中国联通市场占有率为 0.300、获利150亿元。

(3)中国移动保持价格不变,而 中国联通 降价 10%,此时,中国移动市场占有率为0.662、获利 716亿元,而中国联通市场占有率为0.338、获利 132亿元。

(4)双方均不降价,中国移动市场占有率为 0.693、获利 559亿元,而中国联通市场占有率为0.307、获利 127亿元。 把中国移动与中国联通的四种定价策略下所获得的市场占有率及收益汇总成支付矩阵形式。如下表所示:

从表 3双方的支付矩阵来看,对于任何一方而言,不管对方的价格降与不降,自身降价都会带来更多的利益:市场占有率提高、获利增加。因此,对于寡头垄断竞争的双方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而言,降价始终是最优策略。换而言之,对于博弈双方来讲都具有各自的支配性策略 。从而形成了“纳什均衡 ”。

从理论上讲,在有限次重复博弈之后,博弈双方可能达成某种不降价的协议,但事实上,由于担心会被对方“出卖”,这种协议很快就会被打破口。从2003年之后的数据来看:博弈双方的价格持续下降,双方共同选择的策略仍然是继续降价策略,双方并没有在价格上达成合作协议,而是一次又一次的陷入“囚徒困境”。

3.3伯川德悖论 的应用

根据伯川德模型,谁的价格低谁就将赢得整个市场,而谁的价格高谁就将失去整个市场,因此寡头之间会相互削价,直至价格等于各自的边际成本为止。即均衡解为:P=-MC=Co。虽然该结果在实际应用中很少提及,但在本文 的计算 中我们可以看出,中国移动与中国联通在2006年的平均价格分别为0.236元,分钟和0.217元,分钟,与二者的边际成本0.130元,分钟和0.188元,分钟已经非常接近,即使按照伯川德模型中的结论,以边际成本作为均衡价格。博弈双方的降价空间也已经变得很小。

4.结语

中国移动与中国联通是我国移动通信行业中的双寡头.在实施竞争策略的过程中,不约而同的采用了降价策略。降价策略的实施,大大降低了移动通信业务的使用门槛,从而大大推动了我国移动通信市场的发展,移动用户数和移动业务使用量每年都以很快的速度在增加,我国也成为全球最大的移动通信市场。

就我国的移动通信行业而言.降价也会带来一些问题.比如说:移动业务对固话业务的替代作用越来越明显,这势必导致固网业务的下降。导致固网资源得不到充分利用;而移动业务的两大运营商在不断的降价中也势必会导致利润降低直至利润为零的结果。因此,在经过很多次重复的降价博弈之后,我们应该尽快打破囚徒困境,找到新的均衡点。具体而言,可以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1)走产品差异化的道路,通过产品差异化可以打破伯川德模型中对产品同质的假设,从而解开伯川德悖论。

(2)以品牌竞争取代价格竞争,并为客户提供更有特色的服务。目前中国移动主要有“全球通”、“动感地带”、“神州行”等品牌,而中国联通主要有“世界风”、“新势力”、“如意通”等品牌,二者在对各品牌用户的服务中都有相应的办法.在品牌建设上均已收到了一定的成效。

(3)快电信管理体制的改革。包括完善相应的监管机制,加大对价格的管控力度。以及建立合理的网间结算标准。

(4)我国移动通信行业的运营商之间,在竞争的同时也需要适度合作,以充分发挥通信网络的整体效能,提升通信网络资源的使用效率,在提高各自规模经济效益的同时,摆脱“囚徒困境”,实现双赢的良好愿景。

参考文献

[1]张维迎.博弈论与信息经济学 [M].上海 :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1996.

[2]陈亚丽.我国移动通信市场价格战的博弈分析[J].市场周刊,2005,(4):106.

第5篇

【论文关键词】移动通信;3G;发展;展望

伴随着移动通信市场的快速发展,用户对更高性能的移动通信系统提出了更高要求,希望享受更为丰富和高速的通信业务。第二代移动通信运营商发展速度趋于缓和而竞争越加激烈,为寻找新的增长点,通过发展数据业务来提高自身的服务质量和业务类型,需要3G的支持。同时由于第二代移动通信无线频率资源日趋紧张,已不能满足长期的通信需求发展需要。

1移动通信的发展历程

第一代移动通信系统是在20世纪80年代初提出的,它完成于20世纪90年代初。第一代移动通信系统是基于模拟传输的,其特点是业务量小、质量差、交全性差、没有加密和速度低。

第二代移动通信系统(2G)起源于90年代初期。欧洲电信标准协会在1996年提出了GSMPhase2+,目的在于扩展和改进GSMPhase1及Phase2中原定的业务和性能。它主要包括CMAEL(客户化应用移动网络增强逻辑),SO(支持最佳路由)、立即计费,GSM900/1800双频段工作等内容,也包含了与全速率完全兼容的增强型话音编解码技术,使得话音质量得到了质的改进;半速率编解码器可使GSM系统的容量提高近一倍。在GSMPhase2+阶段中,采用更密集的频率复用、多复用、多重复用结构技术,引入智能天线技术、双频段等技术,有效地克服了随着业务量剧增所引发的GSM系统容量不足的缺陷;自适应语音编码(AMR)技术的应用,极大提高了系统通话质量;GPRS/EDGE技术的引入,使GSM与计算机通信/Internet有机相结合,数据传送速率可达115/384kbit/s,从而使GSM功能得到不断增强,初步具备了支持多媒体业务的能力。尽管2G技术在发展中不断得到完善,但随着用户规模和网络规模的不断扩大,频率资源己接近枯竭,语音质量不能达到用户满意的标准,数据通信速率太低,无法在真正意义上满足移动多媒体业务的需求。

2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概述

第三代移动通信业务主要是话音和中低速数据,码率为384kb/s(局域网可达2Mb/s),因而可传送比目前GSM(第二代移动通信)更高码率的信息。随着多媒体业务的发展,2Mb/s的码率将越来越不能满足用户各种新的宽带业务的需要,因此国际上已开始研究第四代移动通信系统,第一步目标是10Mb/s以上。我们国内则尚未启动。因此需尽早开始研究其关键技术。需要解决的关键技术有:宽带多媒体移动通信系统的体系结构,包括频段、多址方法、无线接入技术、软件无线电的硬件和软件、多载波调制和OFDM技术、自适应天线阵、高效信道编码技术(如Turbo码)等。

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3G),也称IMT2000,是正在全力开发的系统,其最基本的特征是智能信号处理技术,智能信号处理单元将成为基本功能模块,支持话音和多媒体数据通信,它可以提供前两代产品不能提供的各种宽带信息业务,例如高速数据、慢速图像与电视图像等。如WCDMA的传输速率在用户静止时最大为2Mbps,在用户高速移动时最大支持144Kbps,所占频带宽度5MHz左右。但是,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的通信标准共有WCDMA,CDMA2000和TD-SCDMA三大分支,共同组成一个IMT2000家庭,成员间存在相互兼容的问题,因此已有的移动通信系统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个人通信和全球通信;再者,3G的频谱利用率还比较低,不能充分地利用宝贵的频谱资源;第三,3G支持的速率还不够高,如单载波只支持最大2Mbps的业务,等等。这些不足点远远不能适应未来移动通信发展的需要,因此寻求一种既能解决现有问题,又能适应未来移动通信的需求的新技术(即新一代移动信:nextgenerationmobilecommunication)是必要的。

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的基本特点:(1)全球统一频段,统一标准,全球无缝覆盖和漫游。(2)频谱利用率高。(3)在144kbps(最好能在384kbps)能达到全覆盖和全移动性,还能提供最高速率达2Mbps的多媒体业务。(4)支持高质量话音、分组多媒体业务和多用户速率通信。(5)有按需分配带宽和根据不同业务设置不同服务等级的能力。(6)适应多用户环境,包括室内、室外、快速移动和卫星环境。(7)安全保密性能优良。(8)便于从第二代移动通信向第三代移动通信平滑过渡。(9)可与各种移动通信系统融合,包括蜂窝、无绳电话和卫星移动通信等。(10)终端(手机)结构简单,便于携带,价格较低。超级秘书网

3第四代移动通信系统

4G系统中有两个基本目标:一是实现无线通信全球覆盖;二是提供无缝的高质量无线业务。目前正在构思中的4G通信具有以下特征:(1)网络频谱更宽。要想使4G通信达到100Mbps的传输速率,通信运营商必须在3G网络的基础上进行大幅度的改造,以便使4G网络在通信带宽上比3G网络的带宽高出许多。据研究,每个4G信道将占有100MHz的频谱,相当于W-CDMA3G网络的20倍;(2)通信速度更快。人们研究4G通信的最初目的是为了提高蜂窝电话和其他移动终端访问Internet的速率,因此,4G通信最显著的特征就是它有更快的无线传输速率。据专家估计,第四代移动通信系统的传输速率速率可以达到10M~20Mbps,最高可以达到100Mbps;(3)通信更加灵活。从严格意义上说,4G手机的功能已不能简单划归“电话机”的范畴,因为语音数据的传输只是4G移动电话的功能之一而已。而且4G手机从外观和式样上看将有更惊人的突破,可以想象的是,眼镜、手表、化妆盒、旅游鞋都有可能成为4G终端;(4)智能性更高。第四代移动通信的智能性更高,不仅表现在4G通信的终端设备的设计和操作具有智能化,更重要的是4G手机可以实现许多目前还难以想象的功能;(5)兼容性更平滑。要使4G通信尽快地被人们接收,还应该考虑到让更多的用户在投资最少的情况下较为容易地过渡到4G通信。因此,从这个角度来看,4G通信系统应当具备全球漫游、接口开放、能跟多种网络互联、终端多样化以及能从3G平稳过渡等特点。

总之,随着新问题、新要求的不断出现,第四代移动通信技术将会相应地调整、完善和进一步发展。纵观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规律和第四代通信技术的优点,我们相信,不远的将来,人们将不受时间、地点限制,可以自由自在地利用移动网络获取和传递信息。从而人们的学习、工作、生活将会发生更深刻的变化。

参考文献:

[1]胡可刚,王树勋,刘立宏.移动通信中的无线定位技术[J].吉林大学学报,2005,23(4)

第6篇

【论文关键词】移动通信;3G;发展;展望

伴随着移动通信市场的快速发展,用户对更高性能的移动通信系统提出了更高要求,希望享受更为丰富和高速的通信业务。第二代移动通信运营商发展速度趋于缓和而竞争越加激烈,为寻找新的增长点,通过发展数据业务来提高自身的服务质量和业务类型,需要3G的支持。同时由于第二代移动通信无线频率资源日趋紧张,已不能满足长期的通信需求发展需要。

1移动通信的发展历程

第一代移动通信系统是在20世纪80年代初提出的,它完成于20世纪90年代初。第一代移动通信系统是基于模拟传输的,其特点是业务量小、质量差、交全性差、没有加密和速度低。

第二代移动通信系统(2G)起源于90年代初期。欧洲电信标准协会在1996年提出了GSMPhase2+,目的在于扩展和改进GSMPhase1及Phase2中原定的业务和性能。它主要包括CMAEL(客户化应用移动网络增强逻辑),SO(支持最佳路由)、立即计费,GSM900/1800双频段工作等内容,也包含了与全速率完全兼容的增强型话音编解码技术,使得话音质量得到了质的改进;半速率编解码器可使GSM系统的容量提高近一倍。在GSMPhase2+阶段中,采用更密集的频率复用、多复用、多重复用结构技术,引入智能天线技术、双频段等技术,有效地克服了随着业务量剧增所引发的GSM系统容量不足的缺陷;自适应语音编码(AMR)技术的应用,极大提高了系统通话质量;GPRS/EDGE技术的引入,使GSM与计算机通信/Internet有机相结合,数据传送速率可达115/384kbit/s,从而使GSM功能得到不断增强,初步具备了支持多媒体业务的能力。尽管2G技术在发展中不断得到完善,但随着用户规模和网络规模的不断扩大,频率资源己接近枯竭,语音质量不能达到用户满意的标准,数据通信速率太低,无法在真正意义上满足移动多媒体业务的需求。

2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概述

第三代移动通信业务主要是话音和中低速数据,码率为384kb/s(局域网可达2Mb/s),因而可传送比目前GSM(第二代移动通信)更高码率的信息。随着多媒体业务的发展,2Mb/s的码率将越来越不能满足用户各种新的宽带业务的需要,因此国际上已开始研究第四代移动通信系统,第一步目标是10Mb/s以上。我们国内则尚未启动。因此需尽早开始研究其关键技术。需要解决的关键技术有:宽带多媒体移动通信系统的体系结构,包括频段、多址方法、无线接入技术、软件无线电的硬件和软件、多载波调制和OFDM技术、自适应天线阵、高效信道编码技术(如Turbo码)等。

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3G),也称IMT2000,是正在全力开发的系统,其最基本的特征是智能信号处理技术,智能信号处理单元将成为基本功能模块,支持话音和多媒体数据通信,它可以提供前两代产品不能提供的各种宽带信息业务,例如高速数据、慢速图像与电视图像等。如WCDMA的传输速率在用户静止时最大为2Mbps,在用户高速移动时最大支持144Kbps,所占频带宽度5MHz左右。但是,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的通信标准共有WCDMA,CDMA2000和TD-SCDMA三大分支,共同组成一个IMT2000家庭,成员间存在相互兼容的问题,因此已有的移动通信系统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个人通信和全球通信;再者,3G的频谱利用率还比较低,不能充分地利用宝贵的频谱资源;第三,3G支持的速率还不够高,如单载波只支持最大2Mbps的业务,等等。这些不足点远远不能适应未来移动通信发展的需要,因此寻求一种既能解决现有问题,又能适应未来移动通信的需求的新技术(即新一代移动信:nextgenerationmobilecommunication)是必要的。

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的基本特点:(1)全球统一频段,统一标准,全球无缝覆盖和漫游。(2)频谱利用率高。(3)在144kbps(最好能在384kbps)能达到全覆盖和全移动性,还能提供最高速率达2Mbps的多媒体业务。(4)支持高质量话音、分组多媒体业务和多用户速率通信。(5)有按需分配带宽和根据不同业务设置不同服务等级的能力。(6)适应多用户环境,包括室内、室外、快速移动和卫星环境。(7)安全保密性能优良。(8)便于从第二代移动通信向第三代移动通信平滑过渡。(9)可与各种移动通信系统融合,包括蜂窝、无绳电话和卫星移动通信等。(10)终端(手机)结构简单,便于携带,价格较低。

3第四代移动通信系统

4G系统中有两个基本目标:一是实现无线通信全球覆盖;二是提供无缝的高质量无线业务。目前正在构思中的4G通信具有以下特征:(1)网络频谱更宽。要想使4G通信达到100Mbps的传输速率,通信运营商必须在3G网络的基础上进行大幅度的改造,以便使4G网络在通信带宽上比3G网络的带宽高出许多。据研究,每个4G信道将占有100MHz的频谱,相当于W-CDMA3G网络的20倍;(2)通信速度更快。人们研究4G通信的最初目的是为了提高蜂窝电话和其他移动终端访问Internet的速率,因此,4G通信最显著的特征就是它有更快的无线传输速率。据专家估计,第四代移动通信系统的传输速率速率可以达到10M~20Mbps,最高可以达到100Mbps;(3)通信更加灵活。从严格意义上说,4G手机的功能已不能简单划归“电话机”的范畴,因为语音数据的传输只是4G移动电话的功能之一而已。而且4G手机从外观和式样上看将有更惊人的突破,可以想象的是,眼镜、手表、化妆盒、旅游鞋都有可能成为4G终端;(4)智能性更高。第四代移动通信的智能性更高,不仅表现在4G通信的终端设备的设计和操作具有智能化,更重要的是4G手机可以实现许多目前还难以想象的功能;(5)兼容性更平滑。要使4G通信尽快地被人们接收,还应该考虑到让更多的用户在投资最少的情况下较为容易地过渡到4G通信。因此,从这个角度来看,4G通信系统应当具备全球漫游、接口开放、能跟多种网络互联、终端多样化以及能从3G平稳过渡等特点。超级秘书网

总之,随着新问题、新要求的不断出现,第四代移动通信技术将会相应地调整、完善和进一步发展。纵观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规律和第四代通信技术的优点,我们相信,不远的将来,人们将不受时间、地点限制,可以自由自在地利用移动网络获取和传递信息。从而人们的学习、工作、生活将会发生更深刻的变化。

参考文献:

[1]胡可刚,王树勋,刘立宏.移动通信中的无线定位技术[J].吉林大学学报,2005,23(4)

第7篇

关键词:3G,通信,产业运营

 

一、3G时代下的中国通信产业运营

作为一个发展迅速的产业,无线通信产业经历了由lG、2G向3G技术的发展过程,3G是当今无线通信系统的最新最成熟的产品,也代表着我国当今无线通信的发展方向。3G,(3rd-generation)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是指支持高速数据传输的蜂窝移动通讯技术。科技论文,产业运营。3G服务能够同时传送声音及数据信息,能够提供高速数据业务是3G技术的最大特征。相较1G和2G而言,3G是指将无线通信与国际互联网等多媒体通信结合的新一代移动通信系统,3G的发展趋势必将与社区网站进行结合,实现wap与web的完美结合。3G的到来为用户提供了更加丰富的移动互联网服务,从而使移动互联网产业链朝向个性化服务、细分市场和差异化竞争的方向发展。而软件服务提供商、内容服务提供商和终端厂商等更多商业主体的加盟,更是不断加大分割原本电信运营商垄断的价值链系统,从而优化了整个信息产业链条的运营方式。3G通信是移动通信市场经历了第一代模拟技术的移动通信业务的引入,在第二代数字移动通信市场的蓬勃发展中被引入日程的。在当今Internet数据业务不断升温中,在固定接入速率(HDSL、ADSL、VDSL)不断提升的背景下,3G移动通信系统也看到了日益崛起的市场,益发为电信运营商、通信设备制造商和普通用户所关注。科技论文,产业运营。

而就中国而言,作为全球最大的市场大国,3G通信在中国包括企业、行业、产品、服务和贸易等功能,是中国乃至外资企业在3G网络上实现wap网站建设、移动商务运营、行业新媒体传播、无线及时沟通的集成型系统服务平台,还包括其行业联盟的推广思路和全新的3G网络无线通信营销模式,从而整合构筑成的3G无线信息网络。它的所有功能设置和增值服务,都为使用者提供完善、高效的3G体验,完美体现3G时代强势商务内涵。科技论文,产业运营。作为全球最大的移动通信消费国,2008年中国移动通信用户已经超过6亿,居世界首位,消费能力惊人,手机新闻、手机收发邮件、手机博客等系列移动互联网的新业务和新发展得到普及,然而这一切尚处于应用于个人的阶段,而对移动商务的消费需求则越来越迫切,让企业通过移动互联网实现企业与用户之间的信息互动,并由此开展深层次、全方位应用是今天企业的最大需求,伴随工业和信息化部的成立,3G在中国已经成为下一步“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重要产业创新模式。科技论文,产业运营。

二、中国3G营销模式及其问题

同质化是中国营销模式的一贯思路,也是作为发展中国家和信息产业滞后国家的必经之路。而如何实现个性化服务和差异化战略,则是中国企业从制造向创造的根本。而当前中国的3G营销策略尚处于捆绑式模式,即“预存话费优惠购机(与用户约定预存话费额度、最低在网期及最低消费额,给予用户一定金额的购机优惠)”,“缴存押金优惠购机(与用户约定押金额度、最低在网期及最低消费额.给予用户一定金额的购机优惠)”等模式给予购机优惠,或者其他的简单捆绑销售业务,如“2G手机+通信服务”、“3G手机+通信服务”、“3G无线上网卡+上网服务”、“3G无线上网本+上网服务”、“电脑+宽带服务”等。捆绑经营的本质是一种差异化、异业联盟思维的营销方式,其实质是一种应对同质化的比较有效的营销策略。科技论文,产业运营。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就能够保持长期稳定的营销绩效。伴随着差异化的遍地开花,消费者是否认同这样的差异化、差异化能否带来利润最大化、互相之间在抢夺竞争对手市场份额的同时,由于过分的差异化而自身丢失市场份额的事件也不在少数。

三、如何优化中国3G营销模式

(一)更加主动的抢占市场

抢占市场,首先要对市场进行细分,对特定的用户进行挖掘和培养,3G时代更是要细分市场,要向家庭、商务市场延展,要对所有的用户需求进行细分,提供个性化的各种业务产品,包括传统业务和创新的融合业务切不能以2G的营销思维和营销手段来主导3G业务的目标客户一定要明确,3C业务要带着终端一起销售,通过宣传、演示等引导手段,让3G用户都能把3G业务用起来,体现出3G优势,同时再辅以适宜的资费政策。通过“融合业务”的开展,一方面体现出对不同客户群的服务差异化,根据个人、家庭、商业、集团的不同,来实施不同的个性化服务。当然,从另一个角度讲,对于同一客户群内的市场挖掘,必须要根据客户的个性化需求提供较为配套的服务标准体系,并伴以不同策略的整合式、差异化融合营销,因此就要紧紧围绕客户需求,组合构筑出相对应的“融合业务”,结合强力的网络整合优化工作,出台适时合理的营销策略,最终,获得市场竞争的主动权。科技论文,产业运营。

(二)打造3G品牌化经营策略

品牌是产业的灵魂,信息产业也不例外,且更重视于此。对于手机用户,尤其是新用户而言,品牌印象将直接对用户的直观感受和选择动机产生直接影响,与2G时代简单的GPRS或WAP不同,3G带来的是更加深层和丰富的使用模式和思维,因而必须对应用品牌使之有利于推动改变传统手机上网习惯进行有效的推进,使用户的注意力不再专注于流量,而自觉地转移到个性化服务体验上来。同时,好的应用品牌不仅能够稳定用户而且便于推广和易于宣传。3G通信产业与其他产业一样,其品牌战略包括企业形象品牌、市场客户品牌、产品业务品牌、服务价值品牌等等。企业形象品牌,在品牌战略体系中处于核心位置。而市场客户品牌、产品业务品牌则是企业形象品牌的主要支柱。服务价值品牌,则是维系企业品牌价值的剂和粘合剂,融汇于整个品牌体系之中。同时,服务价值品牌是企业面向服务的环节或者流程中形成的品牌,例如客服热线、会员俱乐部、免费体验新业务等等。服务价值品牌贯穿于运营商的经营活动之中,对提高满意度和建立忠诚度,对售前、售中和售后的服务承担,对企业其它品牌价值的长期积累,都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贾永毅,3G时代中国通信运营商的“捆绑销售”[J].北方经济,2010(3)

【2】陈俊勇张博吴彬,中国3G通信市场的发展竞争浅析[J].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1)

【3】张宁,面向3G时代的移动互联网价值链竞争与商机[J].世界电信,2010(5)

【4】王佳轶陈军,论3G初期联通市场策略[J].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1)

第8篇

【论文摘要】纵观全球迅猛发展的高科技,电信业必将成为21世纪世界经济的火车头,通信技术正发生着百年未遇的巨大变化。本文介绍了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现状,最后展望了未来移动通信技术发展的趋势。

【论文关键词】移动通信;3G;发展;展望

伴随着移动通信市场的快速发展,用户对更高性能的移动通信系统提出了更高要求,希望享受更为丰富和高速的通信业务。第二代移动通信运营商发展速度趋于缓和而竞争越加激烈,为寻找新的增长点,通过发展数据业务来提高自身的服务质量和业务类型,需要3G的支持。同时由于第二代移动通信无线频率资源日趋紧张,已不能满足长期的通信需求发展需要。

1移动通信的发展历程

第一代移动通信系统是在20世纪80年代初提出的,它完成于20世纪90年代初。第一代移动通信系统是基于模拟传输的,其特点是业务量小、质量差、交全性差、没有加密和速度低。

第二代移动通信系统(2G)起源于90年代初期。欧洲电信标准协会在1996年提出了GSMPhase2+,目的在于扩展和改进GSMPhase1及Phase2中原定的业务和性能。它主要包括CMAEL(客户化应用移动网络增强逻辑),SO(支持最佳路由)、立即计费,GSM900/1800双频段工作等内容,也包含了与全速率完全兼容的增强型话音编解码技术,使得话音质量得到了质的改进;半速率编解码器可使GSM系统的容量提高近一倍。在GSMPhase2+阶段中,采用更密集的频率复用、多复用、多重复用结构技术,引入智能天线技术、双频段等技术,有效地克服了随着业务量剧增所引发的GSM系统容量不足的缺陷;自适应语音编码(AMR)技术的应用,极大提高了系统通话质量;GPRS/EDGE技术的引入,使GSM与计算机通信/Internet有机相结合,数据传送速率可达115/384kbit/s,从而使GSM功能得到不断增强,初步具备了支持多媒体业务的能力。尽管2G技术在发展中不断得到完善,但随着用户规模和网络规模的不断扩大,频率资源己接近枯竭,语音质量不能达到用户满意的标准,数据通信速率太低,无法在真正意义上满足移动多媒体业务的需求。 21写作秘书网

2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概述

第三代移动通信业务主要是话音和中低速数据,码率为384kb/s(局域网可达2Mb/s),因而可传送比目前GSM(第二代移动通信)更高码率的信息。随着多媒体业务的发展,2Mb/s的码率将越来越不能满足用户各种新的宽带业务的需要,因此国际上已开始研究第四代移动通信系统,第一步目标是10Mb/s以上。我们国内则尚未启动。因此需尽早开始研究其关键技术。需要解决的关键技术有:宽带多媒体移动通信系统的体系结构,包括频段、多址方法、无线接入技术、软件无线电的硬件和软件、多载波调制和OFDM技术、自适应天线阵、高效信道编码技术(如Turbo码)等。

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3G),也称IMT2000,是正在全力开发的系统,其最基本的特征是智能信号处理技术,智能信号处理单元将成为基本功能模块,支持话音和多媒体数据通信,它可以提供前两代产品不能提供的各种宽带信息业务,例如高速数据、慢速图像与电视图像等。如WCDMA的传输速率在用户静止时最大为2Mbps,在用户高速移动时最大支持144Kbps,所占频带宽度5MHz左右。但是,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的通信标准共有WCDMA,CDMA2000和TD-SCDMA三大分支,共同组成一个IMT2000家庭,成员间存在相互兼容的问题,因此已有的移动通信系统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个人通信和全球通信;再者,3G的频谱利用率还比较低,不能充分地利用宝贵的频谱资源;第三,3G支持的速率还不够高,如单载波只支持最大2Mbps的业务,等等。这些不足点远远不能适应未来移动通信发展的需要,因此寻求一种既能解决现有问题,又能适应未来移动通信的需求的新技术(即新一代移动信:nextgenerationmobilecommunication)是必要的。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的基本特点:(1)全球统一频段,统一标准,全球无缝覆盖和漫游。(2)频谱利用率高。(3)在144kbps(最好能在384kbps)能达到全覆盖和全移动性,还能提供最高速率达2Mbps的多媒体业务。(4)支持高质量话音、分组多媒体业务和多用户速率通信。(5)有按需分配带宽和根据不同业务设置不同服务等级的能力。(6)适应多用户环境,包括室内、室外、快速移动和卫星环境。(7)安全保密性能优良。(8)便于从第二代移动通信向第三代移动通信平滑过渡。(9)可与各种移动通信系统融合,包括蜂窝、无绳电话和卫星移动通信等。(10)终端(手机)结构简单,便于携带,价格较低。

3第四代移动通信系统

4G系统中有两个基本目标:一是实现无线通信全球覆盖;二是提供无缝的高质量无线业务。目前正在构思中的4G通信具有以下特征:(1)网络频谱更宽。要想使4G通信达到100Mbps的传输速率,通信运营商必须在3G网络的基础上进行大幅度的改造,以便使4G网络在通信带宽上比3G网络的带宽高出许多。据研究,每个4G信道将占有100MHz的频谱,相当于W-CDMA3G网络的20倍;(2)通信速度更快。人们研究4G通信的最初目的是为了提高蜂窝电话和其他移动终端访问Internet的速率,因此,4G通信最显著的特征就是它有更快的无线传输速率。据专家估计,第四代移动通信系统的传输速率速率可以达到10M~20Mbps,最高可以达到100Mbps;(3)通信更加灵活。从严格意义上说,4G手机的功能已不能简单划归“电话机”的范畴,因为语音数据的传输只是4G移动电话的功能之一而已。而且4G手机从外观和式样上看将有更惊人的突破,可以想象的是,眼镜、手表、化妆盒、旅游鞋都有可能成为4G终端;(4)智能性更高。第四代移动通信的智能性更高,不仅表现在4G通信的终端设备的设计和操作具有智能化,更重要的是4G手机可以实现许多目前还难以想象的功能;(5)兼容性更平滑。要使4G通信尽快地被人们接收,还应该考虑到让更多的用户在投资最少的情况下较为容易地过渡到4G通信。因此,从这个角度来看,4G通信系统应当具备全球漫游、接口开放、能跟多种网络互联、终端多样化以及能从3G平稳过渡等特点。

总之,随着新问题、新要求的不断出现,第四代移动通信技术将会相应地调整、完善和进一步发展。纵观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规律和第四代通信技术的优点,我们相信,不远的将来,人们将不受时间、地点限制,可以自由自在地利用移动网络获取和传递信息。从而人们的学习、工作、生活将会发生更深刻的变化。

参考文献:

[1]胡可刚,王树勋,刘立宏.移动通信中的无线定位技术[J].吉林大学学报,2005,23(4)

第9篇

论文摘要: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历程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即第一代模拟移动通信系统、第二代数字移动通信系统、第三代多媒体移动通信系统。本文简单介绍了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历程,重点论述了第四代移动通信系统(4th Generation 4G)的概念及相关术,并指出其今后的发展趋势。

一、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状况

(一)第一代——模拟移动通信系统

第一代(即1G,是the first generation的缩写)移动通信系统的主要特征是采用模拟技术和频分多址(FDMA)技术、有多种制式。我国主要采用TACS,其传输速率为2.4kbps,由于受到传输带宽的限制,不能进行移动通信的长途漫游,只是一种区域性的移动通信系统。第一代移动通信系统在商业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但是其弊端也日渐显露出来,如频谱利用率低、业务种类有限、无高速数据业务、制式太多且互不兼容、保密性差、易被盗听和盗号、设备成本高、体积大、重量大。所以,第一代移动通信技术作为2O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初的产物已经完成了任务退出了历史舞台。

(二)第二代——数字移动通信系统

第二代(即2G,是the second generation的缩写)移动通信系统是从20世纪90年代初期到目前广泛使用的数字移动通信系统,采用的技术主要有时分多址(TDMA)和码分多址(CDMA)两种技术,它能够提供9.6-28.8kbps的传输速率。全球主要采用GSM和CDMA两种制式,我国采用主要是GSM这一标准,主要提供数字化的语音业务级低速数据化业务,克服了模拟系统的弱点。和第一代模拟移动蜂窝移动系统相比,第二代移动通信系统具有保密性强,频谱利用率高,能提供丰富的业务,标准化程度高等特点,可以进行省内外漫游。但因为采用的制式不同,移动标准还不统一,用户只能在同一制式覆盖的范围内进行漫游,还无法进行全球漫游,虽然第二代比第一代有更大的带宽,但带宽还是很有限,限制了数据的应用,还无法实现高速率的业务,如移动的多媒体业务。

(三)第三代——多媒体移动通信系统

随着通信业务的迅猛发展和通信量的激增,未来的移动通信系统不仅要有大的系统容量,还要能支持话音、数据、图像、多媒体等多种业务的有效传输。第二代移动通信技术根本不能满足这样的通信要求,在这种情况下出现了第三代

(即3c,是the third generation的缩写)多媒体移动通信系统。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在国际上统称为IMT一2000,是国际电信联盟(1TU)在1985年提出的工作在2000MHz频段的系统。与第一代模拟移动通信和第二代数字移动通信系统相比,第三代的最主要特征是可提供移动多媒体业务。

二、第四代移动通信系统的概念

4G也称为广带接入和分布网络.具有超过2Mb/s的非对称数据传输能力.对高速移动用户能提供1 50M b/s的高质量的影像服务.并首次实现三维图像的高质量传输 它包括广带无线固定接入、广带无线局域网.移动广带系统和互操作的广播网络(基于地面和卫星系统) . 是集多种无线技术和无线LAN 系统为一体的综合系统.也是宽带lP接入系统.在这个系统上.移动用户可以实现全球无缝漫游.为了进一步提高其利用率.满足高速率、大容量的业务需求. 同时克服高速数据在无线信道下的多径衰落和多径干扰等众多优势。

三、4G的关键技术

1.OFDM技术。它实际上是多载波调制MCM的一种.其主要原理是:将待传输的高速串行数据经串/并变换,变成在N个子信道上并行传输的低速数据流,再用N 个相互正交的载波进行调制,然后叠加一起发送。接收端用相干载波进行相干接收,再经并/串变换恢复为原高速数据。

2.多输入多输出(MIMO)技术。多输入多输出(MIMO)技术是无线移动通信领域智能天线技术的重大突破。该技术能在不增加带宽的情况下成倍地提高通信系统的容量和频谱利用率,是下一代移动通信系统的核心技术之一。MIMO系统采用空时处理技术进行信号处理,在丰富的散射环境下,空分复用MIMO系统(如BLAST结构)可以获得与天线数成正比的容量增长,从而极大地提高频谱效率,增加系统的数据传输速率。但是当散射程度欠佳时,会引起信道间的空间相关,尤其在室外环境下,由于基站的天线较高,从而角度扩展较小,其空间相关难以避免,在这种情况下MIMO不可能获得所期望的数据传输速率。 转贴于

3.切换技术。切换技术能够实现移动终端在不同小区之间跨越和在不同频率之间通信以及在信号质量降低时如何选择信道。它是未来移动终端在众多通信系统、移动小区之间建立可靠通信的基础。主要划分为硬切换、软切换和更软切换.硬切换发生在不同频率的基站或不同系统之间。第4代移动通信中的切换技术正朝着软切换和硬切换相结合的方向发展。

4.软件无线电技术。软件无线电是将标准化、模块化的硬件功能单元经过一个通用硬件平台,利用软件加载方式来实现各种类型的无线电通信系统的一种具有开放式结构的新技术。通过下载不同的软件程序,在硬件平台上可实现不同功能,用以实现在不同系统中利用单一的终端进行漫游,它是解决移动终端在不同系统中工作的关键技术。软件无线电技术主要涉及数字信号处理硬(Digital Signal Process Hardware,DSPH)、现场可编程器件(Field Programmable Gate Array,FPGA)、数字信号处理(Digital SignalProcessor, DSP)等。

5.IPv6协议技术。3G网络采用的主要是蜂窝组网,而4G系统将是一个基于全lP的移动通信网络,可以实现不同类型的接入系统和通信网络之间的无缝连。为了给用户提供更为广泛的业务,使运营商管理更加方便、灵活,4G中将取代现有的IPv4协议,采用全分组方式传送数据的IPv6协议。

四、发展趋势

目前,4G移动通信还只处于实验室研究开发阶段。具体的设备和技术还没有完全成型,后续的软件开发还没有启动。这都会给4G的发展带来很多难题,有待人们深入研究。但未来移动通信必将具有文中描述的这些基本特征:高速率、高质量的数据传输,完全集中的服务。无所不在的移动接入,高智能的多样化的用户设备。随着新问题、新要求的不断出现。第四代移动通信技术将会相应地调整、完善和进一步发展。我们相信,不远的将来,人们将会不受时间、地点限制,可以自由自在地利用移动网络获取和传递信息,从而使人们的学习、工作、生活发生更深刻的变化。

参考文献

[1] 张重阳.数字移动通信技术[M].西安:江西科技大学出版社,2006.

相关文章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