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传统阅读教学优选九篇

时间:2022-09-17 01:33:43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传统阅读教学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传统阅读教学

第1篇

关键词:翻转式阅读教学;传统阅读教学;评价

翻转式阅读教学是在信息技术的辅助下,翻转传统阅读教学结构,让学生在课外完成相关知识的学习,课堂重点根据需要掌握的阅读知识,师生之间互动,完成知识的内化、能力的培养和素质的提高。[1]48-51为了验证翻转式阅读教学的可行性和有效性,以皖北卫生职业学院初中起点五年制高职班学生为教学对象,以华启方主编的高职语文教材为教学内容,根据翻转的教学理念,进行了为期一年的翻转式语文阅读教学实践。在翻转阅读实践中,教师通过微信平台微视频课件,学生课前通过手机或电脑观看,完成思考题,提出自己的感想或疑惑;在课上分组讨论、展示、答疑解惑,开展探究式学习。[2]79-85在阅读教学中,通过课前、课上的翻转,实现了网络和实体资源的整合,将课堂变成学生自主学习的平台,实现个性化教学。[3]56-57语文教学是在教师的引导帮助下,学生培养能力、发展情感、陶冶情操、提升精神的过程。[4]129语文学科的学习评价没法像理科类课程那样,采用单一的量化方式打分,因此在翻转式阅读中选择恰当的教学方式,设计合理的教学内容,进行科学的学习评价,对教师来说是一个很大的挑战。传统课堂只是在课程结束时笔试考核,但是纸质测试只能考核学生的整体发展,对于过程与方法、情感体验和审美能力的发展情况显然无能为力。只有从多角度、各阶段对学生予以综合评价,才能真正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5]25-28翻转式阅读教学对学生的评价包括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两个阶段,评价内容不仅有学生知识的增长,还有独立思考、合作学习能力的评价。以《最后一片常春藤叶》和《雷雨》为例,在相同教学内容、相同教师授课的4个平行班级内(高职护理01、02、03、04班),就教学评价对翻转式阅读和传统阅读教学进行比较。

一、学习过程评价

学习过程评价通过教师评价、自我评价和讨论组内成员评价共同构成。[6]71-75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主要包括学生是否观看教学视频和资料、是否完成课前思考题、是否积极参与讨论。信息时代的学生对于手机和网络的依赖度越来越高,因此对于网络学习活动的参与积极性也很高。通过微信平台浏览量和留言的统计,参加翻转式阅读教学实践班级的学生,95%的学生能及时观看视频资料、完成思考题,因此这一项测评大部分学生都能得分。学生的思考题完成情况以教师点评和学生互评的方式在网上进行反馈评价。自我评价和讨论组内成员评价是根据思考题完成情况和课堂表现予以进行。参照表1,教师、学生和讨论组成员都可以对学生在课堂参与度和学习态度方面的表现给出评价。根据统计结果,此次参与实践的2个班级共119人,根据教师、组内成员和自我课堂表现评价,没有A级评分,参与实践的学生阅读学习的态度都很端正。22位学生获得D级评分,这些学生发言积极,思维敏捷,参与度很高;67位学生最终统计为C级评分,能较好地参与阅读学习和讨论;有20位学生为B级评分,这些学生因为基础薄弱、课前预习不充分等原因,课堂参与情况一般,不能及时表达自己的看法,小组讨论很多时候是跟着别人的意见走。由于传统课堂没有时间展开小组讨论,因此在学习过程评价上,翻转式阅读教学与传统课堂无从比较,只能主要就学习结果评价对两种教学模式比较分析;但从学生在课前和课上的积极性和参与度来看,翻转式阅读教学更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合作探究学习能力。另外,传统课堂根据学生测试成绩划分等级,教师的目光往往停留在少数成绩好的学生身上。翻转式教学中教师的评价突破了纸质测试成绩的局限,使传统测试中成绩差的学生意识到自己积极学习、认真思考也可以得到理想的评价结果,增加了信心,所有学生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高和发展。

二、学习结果评价

阅读教学课程结束后,对翻转实践的2个班级(高职护理02、03班)和传统教学的2个班级(高职护理01、04班)同时进行学习结果测试,测试以书面形式完成,试卷混合密封装订,由教师统一批改。分析测试结果,结合学生学习过程,对两种教学方式进行比较评价。

(一)《最后一片常春藤叶》学习结果评价及对比分析

1.班级分数对比《最后一片常春藤叶》作为小说阅读,教学目标以理解思考为中心,要求学生分析贝尔曼这一人物形,在课前辅导内容里,讲解了分析人物形象的方法、手段。另外还要求学生掌握小说情节结构“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戏剧性特点,比较过去的阅读经验,加以总结,引发思考。所以测验围绕这个目标,以思考题为主。从试卷成绩看,翻转式课堂教学的学生平均成绩优于传统教学班级,优秀率也大大超过传统班级,这说明翻转式阅读教学在启发思维能力、激发学习积极性上都明显优于传统教学模式。尤其是课堂教学过程中的充分讨论,体现了学生的主体作用,而这一作用也使测试成绩得到提高。2.不同教学模式下,语文基础同一分数段学生测试成绩对比整体分数较《最后一片常春藤叶》的测试分数要高,主要是客观题得分较高;翻转实践班级整体分数高于传统教学班级,由此看出翻转式教学可以适用于不同体裁阅读教学的提高。翻转式教学班级的得分更多得益于学生对剧本中矛盾冲突的讨论和表演时对角色的揣摩及表演后的评价,是学生主动学习思考的结果,教师多数情况下只是提出问题、引导思考,学生对角色的认识见仁见智,能言之有理即可。而传统教学模式的课堂则主要是以教师的讲解为主,学生虽然在教师的启发下有所思考,但基本上是以教师的是为是,以教师的非为非。2.不同教学模式下,语文基础同一分数段学生测试成绩的对比及不同题型的影响入学成绩跟测评成绩具有一致性,但客观题差别不大,也就是说对于记忆性知识点,翻转式教学跟传统教学差别甚微。但对于理解表达类的主观题,由于学生在翻转教学中参与度更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和课堂气氛都远远超出传统课堂。在人物的性格分析、戏剧语言的研究上,翻转阅读中得到了更充分的讨论、论证,即使到了课后,部分学生出于兴趣,又重温了课前的阅读资料,修正了自己的观点,或为自己的观点提供了更多依据。有少数学生还在视频提供的资料之外,浏览学习戏剧的相关知识,由此对舞台艺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课后编起了校园、宿舍里的小情景剧。正是因为翻转式教学激发了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所以测评取得更优秀的成绩也是顺理成章的事。教学评价体系对于课程改革具有很强的导向作用,课程改革改变的不应仅是教学方式,更应包括评价方式和标准。传统阅读教学评价方式较为单一,主要通过教师考核学生完成,注重对知识的记忆和技能的掌握,忽视了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教学目标的达成,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努力往往被忽略。[7]58-59翻转式阅读的教学评价由教师、学生共同参与完成,综合评价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合作能力、表达能力等多方面的表现,更注重学习过程的评价,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注重对学习主动性和情感态度的评价,比传统的书面测试评价更加系统,更能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不可否认,翻转式阅读教学中学生课外学习时间明显多于传统教学情境,其成绩的优势部分源于学生投入了更多学习时间。但从学习过程来看,翻转式阅读中各层次的学生都可以按照自己的节奏自主学习,帮助学生走出了“不愿读、不会读”的困境,培养了阅读习惯,学生在个性化阅读中能力得到不断提升。从测试结果来看,虽然翻转式阅读对记忆性知识提升不大,但学生探索合作、理解和思辨能力得到很大提高,这对于语文素养的提高十分必要。因此,从学习过程和结果两方面评价来看,在语文阅读教学中,翻转式教学效果明显优于传统课堂。

参考文献:

[1]张金磊,王颖,张宝辉.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研究[J].远程教育杂志,2012(4).

[2]马秀麟.大学信息技术公共课翻转课堂教学的实证研究[J].远程教育杂志,2013(1).

[3]赵兴龙.翻转课堂中知识内化过程及教学模式设计[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14(2).

[4]周立群.动态性评价:语文课程评价的新视角[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3).

[5]张伟忠.以学为主语文课堂教学评价标准的建构与实践[J].课程•教材•教法,2003(4).

[6]蒋光明.语文教学评价的内涵、功能、理念和特点[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9(10).

第2篇

一、课堂上加强祖国经典著作的推介和引用。四大名著注音版的在各家书店都可以找到,或观看有关四大名著的电视电影,对学生文化的熏陶有很大的帮助,它能为为中学、大学的精读打下一个基础。我国的名著里,蕴涵着一座巨大的知识宝库,她的朦胧、她的深厚正等待我们去摸索。课堂上要不失时机地把对祖国经典著作推荐和引用,也是对传统文化的弘扬的最好途径。

二、深入控掘教材中的文化内涵。我们语文教材所选的诗、词、小说等古代作品中,不仅积淀着丰富的古代文化知识,也积淀着丰富而深厚的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这就要求教师更新教学观念,在传授语言文字知识,进行人文教育的同时,认真分析挖掘教材中的传统文化内涵,并通过恰当的方式传递给学生,让学生真正认识和理解传统文化的合理内核与真正价值,从而自觉地接受优秀的传统文化。人教版语文新教材所选篇目大多氤氲着文化精神气息,值得我们去挖掘、探究。在平时的教学实践中,我们主要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挖掘教材蕴涵的文化内涵:(1)从课文注释、阅读提示入手,挖掘有关文化常识;(2)从故事情节入手,挖掘整篇(部)著作的文化内涵;(3)从课文主题入手,挖掘优秀的传统美德;(4)从课文词句入手,挖掘相关的文化背景、哲理境界;(5)从课文插图、课后练习入手,挖掘文化意趣。

三、从个性化的阅读中品位作品文化的意蕴。教师要让学生作为阅读的主体,用心灵去体验文本,从而发现美和欣赏美,丰富学生的情感世界,进而感受祖国文化的博大。

第3篇

关键词:阅读教学;优秀文化;渗透策略;充分实践

中图分类号:G621;G623.2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6)17-0015-01作为语文教师应当成为优秀文化传统渗透的担当者,要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予以充分重视。语文课程之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结合,既是语文课程本身的特点,也是新时期人才培养的本质要求。作为教师必须在学生掌握文本的基础上,进行相关的优秀文化传统渗透。

一、阅读教学中优秀文化传统的渗透需教师主动担当

平时的阅读教学,有的教师以为学生能够掌握一定的语文基础知识就已经是很不错的事情,也总以为学生能够运用一定的语言表达技巧即已达成相关的教学目标。由此,很少有人去关注阅读教学感悟中优秀文化传统的渗透,致使一些学生接受不到优秀文化的熏陶感染,更不可能去充当优秀文化的传承者。作为语文教师应当成为优秀文化传统渗透的担当者,要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予以充分渗透。语文教材蕴含着丰富的传统文化。如《姥姥的剪纸》可以渗透的优秀文化是那样广泛而又深刻。首先是剪纸作为一门民间艺术,可以予以渗透。学生学习了《姥姥的剪纸》可以让学生进行比较广泛的挖掘,结合自己的所见所闻,挖掘身边的极富感染意义的传统艺术,学生将会从自己的身边去发现诸多的传统文化。这传统文化可以是饮食文化,也可以是音乐舞蹈方面的文化。当学生感受到祖国灿烂的文化后,会为祖国感到自豪,增强创新发展传统文化的意识。其次是剪纸表现出祖辈对孙辈的关爱。姥姥利用剪纸拴住“我”幼时的心,也拴住“我”未来和终身的心,这是浓浓的亲情。再次是剪纸表现出姥姥的另一种情怀。姥姥利用剪纸向周围传递着一种正能量,关注着社会的发展和变化。

二、阅读教学中优秀文化传统的渗透需教师积极引领

学生还处于十分年幼无知的阶段,对于优秀文化,比较容易接受。但也有少数学生由于一些因素的影响,对优秀文化不愿意接受。即使在课堂上和伙伴们一起受到一定的感染,但在一定层面上其感悟还不那么深刻。所以,阅读教学中优秀文化传统的渗透需教师积极引领,让那些精华能够在学生的心灵烙下深深的印记。在阅读教学中渗透优秀文化传统,需要教师作出相关的思考,做实引领工作。对于优秀文化传统的渗透,教师必须在自己的教学中努力去做。平时的教学,教师不想将语文课上成纯粹意义上的思想品德课,但遵循为了一切的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一切为了学生的宗旨,应认真思考自身的积极引领。例如,和学生一起学习《青藏高原一株柳》,不但让学生通过阅读去感悟那青藏高原一株柳的奇特,而且要让学生去觅寻身边犹如青藏高原一株柳的人,更要让学生去思考将来怎样才能成为那青藏高原的一株柳。在教师的引领下,学生的感悟会越来越深刻,实现引领的飞跃,质量的提高。

三、阅读教学中优秀文化传统的渗透需学生充分实践

语文课程的实践性很强是有目共睹的,作为语文教学则必须依据语文课程的特点让学生得以比较理想地进行实践。如何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新课程标准提醒人们: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途径也应当就是语文实践。那么我们就完全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阅读教学中优秀文化传统的渗透需让学生充分实践。让学生进行优秀文化渗透的充分实践,作为语文教学不仅仅就是让学生去做文本方面的感悟实践,还应当让学生去多做关注窗外的世界和校外天空方面的视野开阔性的实践。平时的教学,每当涉猎一个优秀文化传统的主题,作为老师都必须做好认真的梳理性工作,然后让学生能够围绕主题把自己的目光投向社会。例如,学习《姥姥的剪纸》,孩提时代是比较贪玩和淘气的,姥姥利用剪纸拴住作者孩提时期的心。学习文本时,不仅仅就是让学生去感悟姥姥的剪纸的目的,也不仅仅就是让学生感悟姥姥的剪纸所能发挥出来的作用,而是让学生走出课本以外去寻求到诸多的“可怜天下父母心”。学生们经过经常性的观察,竟然发现自己的父母乃至长辈是那样呵护着自己,是那样关注着自己。只是自己不能怀有一颗感恩的心。学生们经过观察引起自己诸多的深思:“我们为什么就不能对自己的长辈常怀一颗感恩之心呢?”又比如学习《鞋匠的儿子》,学生对林肯之人格魅力产生一定意义上的感悟。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在实际生活中,具有人格魅力又会起着怎样的作用呢?让学生去攀谈于家长,让学生去回顾自己与伙伴们的相处,学生便会发现具备一定人格魅力的无比力量。

四、结束语

阅读教学优秀文化传统的渗透,应当是动态发展的。阅读教学中优秀文化传统的渗透需教师主动担当,阅读教学中优秀文化传统的渗透需教师积极引领,阅读教学中优秀文化传统的渗透需学生充分实践。作为肩负着学生精神意义成长之责任的教师,对学生优秀文化的渗透应当常怀必需之心,也应当思考予以强化的科学之举。用优秀的文化熏陶人,用优秀的文化教育人,为学生的成长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成向阳.送语文回自然[J].语文教学通讯,2015(2D).

第4篇

【关键词】传统文化;小学语文;古诗阅读;古诗教学

引 言

我国传统文化艺术作品中蕴含丰富的语言知识,其较高的文化价值和意识价值,使得其对于培养小学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中国古典诗歌是古代作者智慧与文化的结晶,其在表达作者人生感悟的同时,也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文化精神。在小学语文古诗阅读教学中,融入传统文化进行阅读教学,可以使小学生深入了解我国的传统文化,体验到中华传统文化的语言魅力和知识,从而规范小学生的阅读能力和个人言行。

一、小学语文古诗阅读教学中传统文化的渗透现状

我国传统语文教学模式基本以传授式为主,这种教学方式主要是以语文教师为中心,语文教师的文化程度和知识思想,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小学生的传统文化接受水平。小学语文的传统文化教学多是古文教学,对于古诗阅读教学的涉及比较少,使得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古诗阅读教学中难以进行渗透。由于小学生的语文水平处于学习阶段,其对于古诗阅读教学的理解基本是由语文教师进行引导,而一些语文教师为了追求知识讲授速度,不注重于古诗阅读教学中传统文化的渗透,导致小学生无法通过古诗阅读了解传统文化的艺术价值。

二、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古诗阅读教学中的渗透措施

(一)优化小学语文古诗阅读教材案例

小学语文古诗阅读教材内容都是有限的,在规定的文章中合理的融合传统文化进行阅读教学,是提高小学生对传统文化了解的关键途径。对此在进行小学语文古诗阅读教材选材是,需要选择传统文化元素较多的古诗进行阅读教学,使得学生们在学习古诗词的过程中,能够感受到传统文化的艺术美和文化形象。例如在进行《题破山寺后禅院》古诗教学中,这首诗主要描写了破山寺后禅院在清晨的美丽风景,其中蕴含了作者对于风景的情怀感受,后禅院不但是《题破山寺后禅院》的描写对象,其也是传统文化的一种艺术体现。语文教师可以让学生们充分阅读此篇古诗,在阅读后对学生们进行古诗的中心思想讲授,使得学生们能够对传统文化的建筑和艺术的赏析,从而体味到作者写这首诗时的情怀。

(二)利用诵读教学加强传统文化古诗阅读的深入

诵读教学是小学古诗阅读教学中的重要教学方式,小学生在大量的古诗诵读情况下,能够对传统文化的语言进行丰富的语言积累。体现传统文化的小学语文古诗词比较多,小学语文教师需要结合新课程的教学标准,选择文化价值和艺术价值较高的语文古诗词,让学生进行进行古诗词的诵读,以在古诗的诵读过程中,领悟到传统文化在古诗词中的体现形式。例如《游子吟》这首古诗词,这首诗看似在描写一个母亲为临行儿子进行缝衣,实际在歌颂母爱的伟大与无私,其表达了作者对于母亲的感激和深挚的爱。小学生在进行《游子吟》古诗诵读时,能够在流畅的古诗语言中,感受到亲情的可贵与作者深深对母亲的爱。

(三)优化小学语文古诗阅读教学模式

相对于传统讲授式模式,情境式古诗阅读教学模式更适用于传统文化的融入,其能够在情境模式的具体展现下,引领学生们去感受到传统文化在古诗词中含有的韵味内涵。例如《三衢道中》这首古诗“梅子黄时日日晴,小溪泛尽却山行。绿荫不减来时路,添的黄鹂四五声。”小学语文教师在讲授此诗时,可以结合传统时令文化,对学生们讲授这首时蕴含的作者情怀和文化描写。语文教师在进行《忆江南》古诗教学时,可以通过多媒体技术为学生们展示江南的风景,并适当的插入江南的古典音乐和古诗朗读,使得学生们能够在情境式的展现下融入到江南风景联想中,从而更好的感受古诗中传统文化的艺术美。

(四)用民族习俗吸引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理解

传统文化中含有较多的民族习俗,小学语文教师可以结合民俗习俗进行课外古诗阅读教学,以加深学生们对于传统文化的深入感受。如王安生的《元日》这首诗“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尤眨总把新桃换旧符。”小学语文教师可以结合我国的传统春节文化,给学生们进行古诗的渗透和讲解,使得学生们能够通过个人的传统文化体会,明确知道这首诗描写的作者心情与传统文化。我国有很多关于描写传统文化的古诗词,语文教师可以适当的讲解一些含有传统文化的古诗词,以让小学生感受中华的传统文化。

三、结语

综上所述,传统文化中含有较多的历史文化和艺术作品,其是我国中华民族重要的传承文化,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渗入一些传统文化,利于小学生对于传统文化和古诗阅读的理解,同时使得小学生的文化素质和艺术品格以及酃精神能够得到培养。传统文化与小学语文古诗阅读教学进行有效的结合,不但有利于加深学生对于古诗阅读的理解,也有利于提高学生对古诗阅读的兴趣,同时对于弘扬传统文化有着巨大的有利作用。

参考文献:

[1]房姝.怎样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J].佳木斯教育学院院报,2013,(11):66-68.

[2]王立志.于永华.锻炼古诗经典.丰富文化底蕴-浅谈小学语文古诗教学[J].中国校外教育,2015,(26):22-24.

第5篇

一、在单元课后穿插古诗词的背诵阅读

中国传统的古诗词不仅意境优美,而且形式多样,语言精练,思想深远,记录了中国当时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的各个方面,尤其是文化方面,古诗词更是研究中国传统文化不可多得的艺术瑰宝。古诗词可以说是真实地传达了中国传统文化生活,有的表现了中华民族的品质,有的表现了中华民族的气节,有的表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古诗词易记易背,读起来朗朗上口,可谓是广为传诵。在全国的小学语文阅读课本中,都有古诗词的学习、背诵,而且篇幅很大,内容形式也是涉及多个方面。比如,小学语文人教版的第十一册第一单元,课后穿插的三首古诗《墨梅》、《竹石》、《石灰吟》,都表现了作者坚贞不移、顽强不屈、勇于奋斗的坚强品质。还有第五单元的古诗两首,其中的名句“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反映了作者深切的思乡之情。再有,“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反映了作者对母亲的真挚而深厚的敬爱、感激之情,尊老一向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之一。

从小学语文阅读课本中可以看出,关于古诗的学习背诵内容很多,词就显得有些少,其实词也能传达出丰富的传统文化知识,而且比较详细具体。比如,小学语文第十册第八单元,课后就有两首词《菩萨蛮》和《卜算子》,像这样的词类也很适合小学生阅读和背诵。古诗词的作者总是用形象、简短的语句,写出深刻的含义,可以说古诗词意境悠远,文化氛围浓厚,是小学语文阅读渗透中国传统文化不可缺少的内容之一。

二、在单元课后穿插寓言、传说、历史故事等

寓言、传说可谓家喻户晓,人们耳熟能详,像《掩耳盗铃》、《守株待兔》、《白蛇传》、《牛郎织女》等,都是经典的寓言和传说故事。寓言往往通过简洁、传神的描写刻画出鲜明的人物形象,寓意诙谐幽默,令人难忘。往往让人们摒恶从善,净化心灵,激起人们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历史故事则具有很深厚的历史背景,从中能更好地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些礼节、习俗、节日。比如,小学语文的历史故事《负荆请罪》,告诉人们不但要知错能改,还要具备宽容大度的品质,结合当时的经济、政治背景,学生就能体会出很深的文化内涵。再有,小学语文阅读人教版第八单元的传说《牛郎织女》,表现了古代人民对自由美好爱情的向往,也是中国传统的节日乞巧节、中国传统的情人节的真正来源。还有端午节、寒食节等中国的传统节日,都有相应的传说和历史故事。所以,加强对这些寓言传说、历史故事的阅读,也是小学语文阅读渗透中国传统文化的不可缺少的内容之一。

三、在单元课后穿插中国四大名著的章节选读

第6篇

自2007年起,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在武汉工业学院不断深化,传统的大学英语课堂教学模式已经基本被多媒体教学模式所替代。但改革后,多媒体教学模式是否一定就适应学生的个体要求并带来了更好的教学效果呢?不同专业,不同学习风格的学生,对铺天盖地的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有什么反应呢?本项目在前期研究中已经分别对本院传统教育模式下的2006级及多媒体教学模式下的2008级非英语专业大学生的学习风格做了一个全面的调查,并对不同学习风格的学生对传统及多媒体大学英语教学模式的适应度进行了访谈。了解了不同专业的学生在学习风格上所具有的倾向性和不同学习风格的学生对传统教学模式及多媒体教学模式的反应。本研究在此调查与访谈的基础上将进一步探讨不同学习风格的学生在目前的多媒体教学模式下与阅读成绩之间的相关性,以探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如何针对学生不同的学习风格,采用灵活的教学模式与方法,因材施教,提高大学生英语阅读水平与成绩,促进师生间教与学的融合,加强教与学的效果。

二、研究

(一)研究方法与手段。

本研究所采用的研究方法为:定性与定量相结合。

1.问卷与测试。采用SOLOMAN的 学生学习风格问卷调查表对多媒体教学模式下的2008级非英语专业学生学习风格进行问卷调查做出描述统计分析,然后抽取2008级物流081、082班与制药081、082班学生的2009年12月份大学英语四级阅读成绩作为阅读教学效果测试。问卷调查与四级测试的结果将采用SPSS 统计软件中的皮尔逊相关分析方法,分析大学生学习风格是否与大学英语阅读成绩相关。

2.访谈。在被调查的2008级偏文科的物流专业与偏理科的制药专业中抽取部分学生进行访谈,提出对多媒体大学英语教学模式的看法及对四级阅读成绩的影响,此访谈将作为教师调整教学模式与方法的启示。

(二)研究对象与研究问题。

本研究对象为武汉工业学院08级非英语专业的大学生。08级学生处在大学英语多媒体教学改革的第二年,所采用的教学模式已全为多媒体大学英语阅读教学模式,而且各院系采用相同的教材与教研室统一备课的课件。本研究在全校08级学生中抽取了两个偏文科即物流081,082班;两个理科即制药081,082班的学生,对其进行了学习风格的调查,并对2009年12月份的四级阅读成绩进行了统计,拟回答的问题如下:

1.多媒体教学模式下的2008级文理科学生的学习风格与阅读成绩是否具有相关性?

2.多媒体教学模式和传统教学模式应该如何适应学生的认知风格并提高学生阅读成绩?

三、调查结果与分析

(一)制药专业081,082班学习风格与阅读成绩相关关系分析。

调查结果显示,理科制药专业大学生在四组学习风格中,倾向于视觉型学习风格(平均值=6.9388)与沉思和判断型学习风格(平均值都为6.000),其它学习风格倾向不太明显( mean

(二)物流专业081,082班学习风格与阅读成绩相关关系分析 。

调查结果显示,偏文科物流专业大学生在四组学习风格中,倾向于判断,视觉,序列与沉思型学习风格(平均值分别为6.6383,6.4043,6.1277与6.0213)其它学习风格倾向不太明显( mean

四、访谈

在对2008级学生的学习风格做了全面调查并在2009年12月份的四级考试结束后,笔者抽取了视觉认知风格倾向较强的制药081与082班代表及序列,视觉,判断,沉思认知风格倾向都较明显的物流081.082班代表进行了座谈。这两个系学生的四级通过率都在80%左右, 但是偏文科的物流081,082班阅读平均成绩高于理科制药081与082班(物流专业阅读平均成绩为170分而制药专业阅读平均成绩为158分)。针对这种整体教学效果相似,但阅读成绩存在差异的情况,笔者对学生做了进一步的访谈,试图了解学生对多媒体教学模式的适应情况及多媒体教学模式是否对对四六级阅读成绩具有影响。通过访谈,两个班的代表普遍赞同并表示能适应多媒体教学模式,偏理科的制药专业较多同学学习风格为视觉型,他们认为在多媒体教学模式下,教学信息量大,影视声乐相结合,提高了英语学习的兴趣与动机, 而且屏幕放映的高速度正好可以提高他们的阅读速度,在课堂中紧跟教师播放进度,对加速四六级阅读速度有很大帮助,但也有很多偏沉思与判断认知风格的学生不太适应多媒体教学,课堂上跟不上教师多媒体教学进度,四级阅读成绩不理想。他们认为多媒体教学模式输入的信息容量过大,放映速度过快,来不及做笔记,也不便于在课堂内对阅读内容的理解与知识的内化,这种教学模式并不能帮助他们对细节的理解和对精读阅读技巧的提高,他们更希望传统的课堂板书与字词句的逐一理解的方式。而偏文科的物流专业,多数同学偏向视觉认知风格,也有一些同学偏向序列型认知风格。大部分对多媒体教学模式表示赞同,但阅读成绩并不一定都很理想,这也正验证了本班视觉型学习风格与四级阅读成绩没有明显正相关的调查。而本班序列型学习风格的学生更适应多媒体教学模式而且阅读成绩与学习风格相关明显。他们认为多媒体教学采用了整体框架阅读教学法,而且课文重点字词句又采用至下而上的讲解方法,这让他们对文章意思及整体的写作手法把握得很清晰,同时语言点重点突出,比较适合他们序列型的学习风格,因此阅读成绩也相应较高。

五、讨论与发现

(一)本研究通过对2006级传统教学模式与2008级多媒体教学模式下文理科学生的学习风格与四级阅读成绩的相关分析以及对学生的访谈,发现了我院文理科学生在传统与多媒体教学模式下,主要的学习风格倾向都为视觉型学习风格,而且视觉型学习风格与多媒体教学模式非常相融,同时,当视觉型学习风格与多媒体教学模式相融合时,与四级阅读成绩正相关。 这反映了多媒体教学模式适应当今大多数大学生的要求,而且在这种教学模式与学习风格相融合的情况下,学生更容易在阅读上取得较好的成绩,让教学效果也大大提高(我院06级学生在传统教学模式下的四级通过率为68%, 08级在多媒体教学模式下的四级通过率为76%)。

(二)通过本研究,笔者也发现,当今文理科大学生的学习风格除了倾向于视觉型认知风格外,文科学生很多倾向于感觉,序列型认知风格,而且我院文科学生与多媒体教学模式更融合,四级阅读成绩比理科阅读成绩更理想;而我院很多理科学生倾向于沉思和判断型认知风格,而且多媒体教学模式下的学习风格与四级阅读成绩的相关分析反映,沉思与判断型认知风格与四级阅读成绩呈负相关。这说明了沉思与判断型学习风格学生与多媒体教学模式并不相融合,而且导致了四级阅读成绩也不太理想,因此理科学生较多愿意回归传统教学模式。这也反映了多媒体教学模式并不是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万能模式,对学习风格与之不相适应的大学生, 教师应该采取更加合理的教学模式,才能更进一步的提高教学效果。

六、结论

总之,大学英语多媒体教学改革的趋势势不可挡,它是顺应时代与大学生学习风格及提高教学效果的重要举措。但想要真正提高阅读成绩与教学效果,单纯改革一下教学模式并不能达到预期目标。针对我校理工科学生为主而且沉思与判断型学习风格倾向强的特征,传统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在多媒体教学模式过程中有着不可替代的辅助作用。教师应针对不同的专业,不同的学习风格倾向,采用多媒体与传统教学模式相结合的方法并适当补充与大学生学习风格相互补的教学素材和教学形式。只有这样,才能达到以人文本,因材施教,教学模式与学习风格相融合,教学方法与学习方法相融合的目的。本研究在大学英语教改过程中对教师应该采用何种教学模式与方法来适应学生个体的需求,达到因材施教的目的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但本研究的局限性在于研究的对象仅为武汉工业学院的文理科学生。不同院校的整体教学环境、生源与学生的学习风格往往会有一定差异,因此教师采用的教学模式与方法应该与各自院校的特征相匹配。今后,希望与广大教育工作者一起做进一步探讨与研究,探索出适应于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又适应于学生个体差异的教学模式与方法。

参考文献:

[1]Rod Ellis[第二语言习得研究]The study of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9,4.

第7篇

【关键词】初中语文教学 传统经典阅读 人格影响

我是一个从教初中语文教学30多年的乡村教师,根据自己的工作经历和教学经验总结,我认为初中语文教学旨在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为学生的一生奠定精神基础。它通过真诚的情感、超凡的智慧和独特的文字对学生的“三观”产生潜移默化的润泽,在学生的内心构筑起一座精神家园。传统经典作品是初中语文教材中的不朽之作,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结晶。阅读传统经典,可以洗涤学生的心灵,启发他们的灵性,对学生的人格发展产生深刻影响。笔者根据已有的工作经验,略谈几点传统经典阅读对学生人格影响的看法,希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一、传统经典阅读在语文教学中的地位和重要意义

1.充实学生的文化底蕴

初中语文课程兼具工具性与人文性,语文教学可以满足学生精神的、文化的、审美的需求。我们坚决反对将语文仅仅作为一门交际工具来使用。传统经典作品可以为初中生打开一道通往希望与智慧的大门。通过阅读经典,初中生感受到他们未曾感受过的情感、进一步认识生活中的善与恶、美与丑,由此得到人生启发,展望生命价值,拓展精神世界,从而丰富文化底蕴。

2.提升学生的生命意义

传统经典作品凝聚了作者的一生心血,每个文字都是作者情感的外露。学生遨游在经典文本的海洋中,可以进一步理解生命的真谛,感受到生命的活力,体验到生命的乐趣,进而树立起热爱生命、珍惜生命的意识。

纵览初中语文教材中的经典文本,曹操的《观沧海》渗透着慷慨、悲壮和豪迈的情感基调;鲁迅的《风筝》隐含着作者内心痛苦与内疚的心境……通过阅读这些经典,学生可以进一步思考人生存在的价值,触碰到生命哲学的灵魂,进而进一步充实生命意义。

3.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美无处不在、无时不在,现实生活中一直贯穿着审美追求。传统经典阅读教学,就是一个发现美、欣赏美、积累美的过程。在欣赏经典文本时,学生可以得到美的感染与熏陶,进而培养起高尚的审美情绪。

不得不承认,由于受到网络和娱乐媒体的冲击,当今初中生的审美能力有所下降。直面传统经典阅读,可以让学生充实审美感,叶圣陶的《苏州园林》、余光中的《乡愁》、周敦颐的《爱莲说》、…..这些经典无一不文质兼备、语言优美,徜徉在经典作品的海洋中,学生会感觉身心愉悦,心灵世界得到充分洗礼。

三、初中语文教学加强传统经典阅读的对策

阅读传统经典作品对初中生的终身发展大有裨益。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要优化传统经典阅读教学策略,让学生从中得到新的感悟,陶冶情操、健全人格。

1.体验语境,构建意义

在传统经典作品中,所有语言都处于作者精心创作的特殊语境中,这些语境影响着学生对作品意义的构建。我们都知道语言总是在一定交际环境中使用的,教师不能将语言片段孤立起来进行教学,否则无法使学生从整体上感受文本意义,无法从中得到启发。教师应该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发挥想象,进入特定的语言环境中,体会作者真挚的情感。

比如在鲁迅的《故乡》中有这么一段话:

他站住了,脸上现出欢喜和凄凉的神情,动着嘴唇,却没有作声。他的态度终于恭敬起来,分明的叫道:“老爷!”

一句硬生生的“老爷”将少年闰土与成年闰土鲜明地隔离起来,这个词语隐含着深刻的寓意,需要教师引导学生进入特定语境中去理解。中国社会依靠一系列封建礼法维系,少年闰土经过封建礼教20多年的折磨,变得沉默寡言、神情麻木。教师要带领学生体会这其中蕴含的情感,一个鲜活的人变得如此木讷,可见封建礼教的毒害之深。由此教师因势利导,教导学生要珍惜当下生活,感受社会主义国家的美好。

2.换位思考,体悟情感

由于学生有着不同的生活体验,他们对经典文本的解读也各有不同。教师应该在教学过程中,引领学生进行换位思考,设身处地地感受经典作品隐含的情感。

比如在教学朱自清的《背影》时,我先让学生通篇阅读这篇作品,让学生找到作者一共描写了几次父亲的背影。这个问题并不难,一共描写了四次。文章开篇就提到背影,点明主题;第二次是作者用白描手法描述父亲的背影;第三次是离别时刻父亲的背影;第四次是回忆起父亲的背影,首尾呼应,文止而情未止。这时候我再让学生找到作者一共流了几次泪,再继续引导学生联想起自己的父母,告诉学生天下的父母都是一样的,孩子永远是他们心中最柔软的地方,让学生设身处地的感受自己父母对自己的爱,进而培养起他们孝敬父母的传统美德。

3.诵读文本,品味语言

在《再论中学生的国文程度》一文中,朱自清先生指出:“关于经典作品,其一部分生命在声调中,不诵读不可能完全感悟它们的味道。”这说明吟诵在学习传统经典作品中的作用。确实,经典文本蕴含声情韵律,通过反复吟诵,方能体会其文情之妙、意境之美,进而掌握文章中的自强、自律、仁爱等文化内涵,以此陶冶情操,内化为个人的个人底蕴。

事实证明,不少传统经典是需要通过反复诵读才能体会个中意蕴的。比如《送东阳马生序》一文中宋濂对后生晚辈的殷切期望;《马说》中韩愈发出的怀才不遇的感叹;《醉翁亭记》中欧阳修与民同乐的豪迈情怀……这些都需要学生反复诵读,才可能体会作者表达的情感,从而得到思想熏陶,达到健全人格的目标。

四、结束语

人类智慧基本是从历史长河中流传下来的,而传统经典作品便是人类智慧的重要载体,它已经接受历史长河的淘洗,如“人之初、性本善”、“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等是早就接受过实践检验的。即使已经经过数千年,但经典作品的言论是永不过时、历久弥新的。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引导学生加强传统经典阅读,可以培养学生追求卓越、韬光养晦的信念,为他们的一生发展奠基。经过多年教学实践,我深刻体会到阅读经典对培养学生健全人格的重要性,我们要意识到阅读经典的重要价值,对其予以高度重视,使其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参考文献】

[1]王丽.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人格教育的重要性分析[J].甘肃农业,2010,(12):74-84.

第8篇

关键词:东北扬琴;民族传统乐器;教学方式与技巧

一、东北扬琴流派教学研究意义

扬琴是具有独特世界性乐器,扬琴在我国的发展历史已经超过了四百年,由传统民间自发性的口传教授逐渐形成了现代专业化的独奏乐器,在众多民族乐器中的地位更是极为重要。我国扬琴体系主要包括四大种类,分别是江南丝竹扬琴、四川琴书扬琴、广东音乐扬琴和干贝扬琴。

东北扬琴流派的特点鲜明、研究意义深远,作为民族传统乐器却没有得到音乐领域的重点关注,关于东北扬琴的研究文献资料较少,甚至没有得到东北地区人们的注意。由此,本文希望对东北扬琴流派进行全面仔细的梳理,对东北扬琴流派的历史发展、独特风格、演奏方式和教学技巧等方面进行深入研究,具有较强的理论借鉴意义和实践指导意义,从而能够弥补对东北扬琴流派研究的不足之处,引起更多人们对东北扬琴流派的关注,以最大限度发挥其具有的内在价值。

二、东北扬琴流派的主要特点

(一)东北扬琴的演奏技巧

据相关调查分析可知,东北扬琴流派的形成与当地地域文化和传统民族音乐密不可分。东北扬琴的独特风格和演奏方式,与东北地区传统民歌、说唱艺术可以说是一脉相承。东北地区传统民族音乐的演奏技巧和独特方式都能够在东北扬琴表演中找到与之对应的影射。东北扬琴的技巧共有八种,分别是弹、轮、点、拨、颤、滑、揉、勾。其中,东北扬琴流派的主要演奏技巧是颤、压音和滑音,从东北扬琴流派的独特风格和演奏技巧来看,主要以“颤竹”、“压音”和“上下滑音”的演奏技法来体现东北扬琴流派的特殊风格。

东北扬琴流派的产生属于自然形成的传统民族音乐样式,其主要源于东北地区民间艺术家对民间音乐的收集整理,与其他的艺术形式不同,不是由其他的音乐艺术形式演变而来。东北扬琴流派从最初就是独立存在的。由此,东北扬琴的不断发展和融合演变,大部分都是基于其自身演奏技法的创新,以及流派体系的完善。东北扬琴流派产生初期,演奏技法的创新主要是随着音乐乐曲的改编实现的,每一曲著名东北扬琴音乐的诞生,都代表了扬琴演奏技法有了创新的发展方向。而由于演奏技巧持续丰富,使东北扬琴的发展有了新的完善,形成了独特的演奏风格和特殊魅力。

(二)东北扬琴的旋律特点

东北扬琴流派的另一个显著特点就是其拥有东北地区音乐旋律的特征。主要有以下几方面:(1)由东北扬琴流派音程关系来看,一是东北扬琴流派的旋律音级进与不能高于五度的跳进相互融合,例如乐曲《我的家乡真美好》、《号角》等,这些音乐的旋律非常连贯流畅,容易上口;二是东北扬琴流派的级进与不能高于八度的跳进相互融合,例如乐曲《绿色的大地》、《春满人间》等,这些音乐乐曲旋律在完成跳进之后,通常以反方向的形式迂回级进,这些音乐乐曲华丽明快、轻松活泼,具有幽默的特征;三是东北扬琴流派的级进与高于八度的跳进结合,这种情况比较少见,例如乐曲《春播》等,这种音乐乐曲的音区和音色能够形成鲜明对比,特征十分明显。(2)从东北扬琴流派的节奏和节拍来看,其曲目种类很多,东北扬琴流派的音乐旋律与东北秧歌非常相似,大多数都是二四拍和四四拍,但是,音乐小节的第一拍并不一定是重音,重音极有可能出现在音乐小节中间的节拍。例如乐曲《秧歌》,它采用的就是东北地区秧歌音乐的曲调。(3)东北扬琴流派乐曲旋律的加花,东北扬琴流派以最初的乐曲曲谱为主,对音乐旋律进行装饰,使整个音乐乐曲更加华丽、更加幽默风趣。

(三)东北扬琴的情感表达特点

东北扬琴流派的情感以豪放粗狂为主,与南方轻松流畅、愉快舒缓的音乐流派不同,南方扬琴流派表达出来的音乐情感大多数都是细腻温和的,例如:乐曲《雨打芭蕉》、《早天雷》等。然而,东北扬琴流派由于受到东北地区地理环境、气候环境和人民生活方式的影响,更能够体现东北人们豪放粗狂、性格直爽和意志坚强的精神,东北扬琴流派的音乐强弱对比明显,其表达的音乐情感以豪迈粗野为主,例如:乐曲《木兰辞变奏曲》、《苏武牧羊》等。

三、东北扬琴流派的独特教学方式与技巧

(一)培养正确的执健演奏方法

东北扬琴流派正确的执键演奏是其表演的关键部分,也是东北扬琴教学中的首要任务。在东北扬琴教学过程中,学习者可以将小臂用力的方式改成小臂与手腕相互结合用力的方式。而且,在扬琴演奏轮音时,将原先的腕部用力方式,改变成为腕部、手指共同配合用力击弦的方式,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东北扬琴流派的击弦方式,主要是由于其大部分乐曲中音乐速度较快、力度较强。因此,手臂、手腕和手指的共同配合是演奏扬琴的练习重点,经过一段时间的配合训练,三者必然能够自然协调,由此,能够加强东北扬琴演奏的准确性。目前,“三指击弦”的东北扬琴演奏手法已经应用到了其他扬琴流派教学中。

(二)规范击弦动作,找准击弦位置

东北扬琴的教学应该规范击弦动作,找准击弦位置,由此才能真正提高东北扬琴学习者的演奏水平。相同的扬琴琴架可以由不同的人演奏出不同的音乐效果,部分音色圆润、富有弹性;部分音色悦耳,轻松灵动,给聆听者一种美的享受感觉。这都是因为扬琴演奏者找准了击弦位置,击弦动作正确形成的。

由此可见,东北扬琴的演奏找到正确的击弦位置是演奏出优质音色的关键。而且,扬琴琴竹和琴弦的接触也十分重要。琴竹与琴弦接触的最佳位置应该为琴竹的中间或偏后位置,由这个位置演奏出的扬琴音色、实而不虚、饱满圆润。因此,在东北扬琴教学过程中应该对于其给予重视。只有东北扬琴演奏方法正确,找准正确的发音位置,经过长时间的刻苦练习,就能达到行云流水、圆润饱满、弹性丰富、连贯顺畅的演奏效果。

(三)深入挖掘音乐作品的文化内涵

每个扬琴流派的音乐作品都有着其独特的文化内涵,东北扬琴流派与戏剧结合,形成了具有东北特色的音乐作品,例如乐曲《木兰辞变奏曲》,该乐曲采用了东北民歌的音调,以快节奏的变换形式展现了花木兰代父从军,征战沙场,骁勇善战,抵抗外敌的巾帼英雄气势。同时,《木兰辞变奏曲》亦塑造了花木兰的女性特征,身段纤柔、亭亭玉立的形象。该乐曲将戏曲演唱方式用于抒情部分,例如花木兰在代父从军之前,照镜梳妆的情境。《木兰辞变奏曲》中运用了大量滑音演奏技巧,该技巧借鉴的同样是戏曲演奏中的甩腔,更丰富了东北扬琴流派音乐的文化内涵。

由此,东北扬琴的学习者在拿到曲目初期,不能够马上急于练习乐曲。而是应该充分了解扬琴乐曲中包含的文化内涵,并对其进行仔细的分析和研究。在东北扬琴教学过程中,也应该将东北扬琴乐曲中的文化内涵传授给学生,有助于学习乐曲的演奏。

四、东北扬琴流派的发展趋势

(一)东北扬琴流派的继承与发展

我国历史经过数千年的发展,人们在创造各种各样音乐乐曲的同时,也大量吸收了外来的音乐乐曲,并且经过自己的改编、创新逐渐发展成为我国传统民族音乐乐曲,也形成了具有明显特征,与其他乐曲存在差异性的音乐体系。因此,东北扬琴流派的继承与发展极为重要。东北扬琴流派的发展要依靠将传统的东北地区音乐作为素材,经过改变加工创作成为拥有现代特征的音乐作品,对其传统的精华之处加以继承和发扬,不断发掘创新,积极与现代音乐乐器的演奏手法相互融合,例如采用其他乐器伴奏等,创作出更多具有东北独特风格的扬琴乐曲。

(二)创作更多的东北扬琴流派曲目

东北扬琴流派与其他扬琴流派的相同之处就是经过了长期的发展和变迁。东北扬琴流派是极具代表性的东北音乐,在其发展和完善的过程中形成了独特的东北扬琴流派体系,其演奏表现功能非常完善。但是,就东北音乐几十年的发展和变迁情况来看,东北扬琴乐曲中虽然进行了一定的创新和改编,大部分的东北扬琴乐曲仍然具有传统落后的观念,包括思维方式单一、演奏手法陈旧、以旧观念和旧规矩的方式套用等,在东北扬琴乐曲的创作中,改编创新的地方较少,这不但是东北扬琴流派发展中的恶性循环,而且会导致其停滞不前。由此,如何能够使东北扬琴流派在发展中保持独特风格,同时创造出更多的崭新作品,已经是亟待解决的问题。在东北扬琴教学中,教师指导学生在掌握东北扬琴乐曲演奏技巧的时,更应该教导学生了解更多的东北扬琴作曲技法,以东北民间音乐为主要素材,加上个人的创新观念,改变传统单向思维的方式,对原始音乐进行更深更远的挖掘和再创造,促进东北扬琴流派发展速度的提高。

(三)教学中要有东北扬琴流派教材

当音乐流派的发展已经到达一定程度时,其教材的创作是极为关键的。东北扬琴流派中,扬琴作为其主要演奏乐器,目前关于东北扬琴的学习教材却很少。在东北扬琴流派的发展初期,民间的东北扬琴教学以“口传心授,以曲代训”为主,而扬琴一直没有其专业性教材。虽然东北扬琴教材不能够作为学生学习演奏的唯一资料,但是教材的创作也是不能忽视的。教材作为新课程教学改革背景下的标准载体,是课堂教学的主要依托,也是学生学习的宝贵资源。教材的结构体系完整,每节课、每个单元都有学生必须落实完成的要求和内容,同样的教材虽然不能完全保证符合全部学生的个性发展,也不能满足不同地区的实际需求,但是教材仍然具有较强的权威性和普遍性。因此,东北扬琴的教育教学工作人员应该对教材加以重视,将原有的乐曲曲目、乐曲谱例和音频素材收集整合,完成东北扬琴教材的创作,以此促进学生对东北扬琴流派的学习。

五、结论

综上所述,扬琴经过数百年的发展和变迁,已经完全与我国民间音乐相融合,形成了具有独特风格的演奏特征。东北扬琴流派是我国扬琴体系中最具地方风格的流派,由此,在东北扬琴流派的发展过程中,我们应该重视保护具有东北地区风格的扬琴音乐,得到了越来越多扬琴学习者的重视,因此,我们更应该不断创新改革东北扬琴音乐乐曲,为扬琴艺术事业再创辉煌,为我国音乐文化做出更多贡献。

参考文献:

[1]乔云.谈扬琴教学中手腕的训练方法[J].音乐天地,2013(2).

[2]王国红.心灵的启迪——扬琴教学思考[J].陕西教育(高教版),2013,Z1:45-46.

[3]钱伟宏.谈扬琴的戏曲化教学与研究[J].戏曲艺术,2012,01:115-117.

[4]王婕.浅谈伴奏在扬琴专业教学体系中的重要性[J].黄河之声,2012,02:42-44.

[5]韩晓莉.论扬琴教学中常常缺失的两个重要环节[J].乐器,2010,12:51-53.

第9篇

一、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

1.阅读教学观念陈旧落后

初中语文教学一直沿承传统的教学理念,忽视语文教学改革的重要性,同样,阅读教学也深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局限于填鸭式的阅读教学模式,缺乏创新性的教学理念。教师单纯地关注自己的教学方面,没有思考学生的学习效果。不同的教学材料应当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但是大部分教师对阅读文章泛泛而谈,按照教材的顺序单调地机械性地分析,没有考虑到学生的感受,因而无法引起学生内心的共鸣,更不能激发学生对阅读的兴趣,使学生错失了解材料内涵的机会,丧失阅读的激情。学生感觉不到阅读的快乐,也就不会喜欢上阅读[1]。

2.阅读教学肢解教材

传统的教学是教师的课堂,教师是教学的中心。传统的教学模式背景下,教师进行阅读教学所采取的唯一模式就是肢解教材,首先要求学生注音、分段、概括主旨,再让学生反复练习,最后进行考试。模式化的阅读教学训练出的学生只是专注于考试以及自己的分数,而忽略了阅读材料本身的内涵,以及材料内容所体现出来的人性美和自然美,学生不能用心感受阅读,也就不能实现内心的升华。肢解教材阻碍了学生思维的发展,导致学生不愿意阅读,甚至出现课上抱着课本睡觉的现象。因此将课堂还给学生,最先要做到的是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探索适合初中生的阅读模式,引领学生进入阅读的美好世界,帮助学生扬起阅读之帆。

二、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优化策略

面对阅读教学中存在的种种问题,必须实现语文阅读教学策略的优化,改革传统的阅读教学观念,创新新型的阅读教学模式。结合教材和学生的特点,对阅读材料进行深加工,探索切实可行的阅读教学模式,摆脱传统的阅读习惯和思维方式,实现多元化的阅读策略,避免固定思维的形成,全力消除传统阅读教学框架的影响,积极走向阅读的新时代,开拓阅读的新思维和新策略。

1.具体文章抽象教

在阅读教学中,分析阅读策略最重要的是分析文章本身,钻研文章所讲述的内容,思考内容讲述的思路,探讨文章内容的结果,实现文章内涵的升华,从而对文章有新的收获,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只有学生能够用自己的语言来概括文章的内涵才能够说明学生已经把握了文章,那么如何让学生真正了解文章内涵,教师则需要深思熟虑,全面分析文章和学生的特点,实现具体文章抽象教的教学理念[2]。

说明文是语文文章中的重要体裁之一,一说起说明文学生就会变得有些害怕和担心,教师往往也觉得这种类型的文章比较晦涩,不像散文那样优美,也不像小说那样扣人心弦。说明文的特点就是按照严格的逻辑顺序展开叙述,与其他体裁的文章相比,缺乏生动性和形象性,导致学生厌烦阅读说明文。教师要全力以赴,充分利用各种形式的教学设备,帮助学生了解说明文的文章内涵,帮助学生真正理解文章的内容。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给学生播放一些相关视频,声音和图像能够刺激学生的兴趣点,在帮助学生了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逐渐培养学生对阅读说明文的兴趣。

2.要以读为本,读中感悟

阅读不仅仅是为了读懂文章,更重要的是要使学生有所感悟,能够引导学生幸福快乐地学习。阅读是升华人类内涵的最佳捷径,是摒弃社会糟粕的最佳方式,是领悟人生美好的最佳模式。阅读策略分为很多种,比如精读、略读和浏览。对于语文阅读教学而言,任何的阅读方法都要认真掌握,学生要根据不同的阅读材料、不同的阅读场合来决定阅读方法。

对于课堂阅读来说,书声琅琅的场景是不可缺少的,也是符合阅读规律的,但是仅仅读完就算完了那是不行的,教师要引导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以及阅读结束后认真思考阅读材料的内涵,感悟材料所传达出来的人文情怀,启发学生深入思考文章的写作背景和写作意图,引导学生深入思考自己在阅读中感悟到的人生哲理。

参考文献

相关文章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