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9-01 12:24:12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段考分析总结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关键词:公共基础课程群;考核方式;考核方式改革;高校
中图分类号: D6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6)04(b)-0000-00
高校公共基础课程群是包含数学、力学、英语、计算机等在内的一系列课程。科学、合理的考核方式能够提高学生学习的动力、帮助任课教师查漏补缺,进而提升教学质量。然而,在目前的教学活动中,一些教师及绝大部分学生尚未深刻认识到考核方式对提高学生学习动力及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性,一味遵循常规的考核方式,导致了在绝大部分学生中出现“考前突击背诵知识点,考场上默写记忆内容,考后知识归还教师,用到脑中一片空白”的恶性现象,这样很难促进学生知识、能力、素质的协调发展。因此,对高校公共基础课程群考核方式的改革势在必行,且它已成为当前公共基础课程群改革的重中之重。
一、公共基础课程群考核方式的现状及弊端
高校公共基础课程群是众多专业专业课学习的先导课程,只有掌握了公共基础课程群的知识,后续专业课的学习才会轻松自如。西安科技大学根据不同专业对公共基础课程群的要求程度,将考核方式定为考查和考试两类。最终的总评成绩为平时成绩及期末成绩的叠加,其中平时成绩一般包含作业和考勤,占最终总评成绩的30%;期末考试的试卷成绩占总评成绩的70%。由于教学课时的逐渐缩小,很多教师期中考试不再进行,这样导致了期末的总评成绩只有平时成绩和期末考卷成绩。这样的平时成绩的评定并不能看出或说明学生平时的真正水平。原因如下:大部分学生尽管来到了课堂,但是他们课堂上成了“低头一族”:上课睡觉、看手机现象严重,听课效果严重受损。这样仅要求学生进教室的考勤记录丝毫没有任何意义,相当于考勤这块成绩是“免费”赠送学生。另一方面,作业成绩任课教师往往给出“A、B、C、D”四个档次,并给予相应的分数。但是教师在批改作业的过程中发现:一个班内出现的作业版本最多有两到三个,甚至只有一个,换句话说就是“作业抄袭”现象严重。作业的抄袭导致给出的平时成绩有失公允。此外,综合考勤和作业发现:95%以上的学生平时成绩都相差无几。这样最终得到的平时成绩是不科学、也是不合理的。期末试卷的“考与评”也使考试“水份”增大。因为很多高校为了加大学生的考试通过率,采用任课教师出题、阅卷、评分一站式服务,即“教、考、评”全由任课教师“一手遮天”,这样的考核方式对教师、对学生都有较大的弊端。原因如下:从教师方面讲,很多学校开通了学生对教师的评价活动,其目的的督促教师认真上课。但是一些教师为了讨好学生以致学生给自己打出“理想、漂亮”的分数,他们课堂上存在严重的“灌水”现象,甚至有些教师的口号是“只讲自己会的、只讲简单的、只讲结论不讲理论推导”等等“只讲”原则,这些教师之所以敢这样做,是因为他们心里清楚:考试自己命题。只要试题出得简单,学生就能高分,学生对自己的评价自然也不会差。这样的理念全然无视教学大纲的要求,考核内容具有极大的主观性及随意性[1]。长此以往,教师的教学水平也不会提高;从学生方面讲,任课教师教什么,学生就复习和学习什么,进而在学生中出现了“考前一周突击冲刺”,甚至个别同学“考前一晚黄金时间”背诵记忆的奇葩现象。这样由任课教师“一手遮考试”的考核方式显然使考试成绩变得“苍白无力”,同时也失去考试的测评功能。
二、公共基础课程群考核方式的改革
针对目前高校公共基础课程群考核方式存在的弊端,现提出以下考试改革方案:
a) 增加“段考”,代替“平时成绩”
高等教育的目的是让学生学习到更多的专业知识以便毕业后更好指导工作、用专业知识解决工作中遇到的问题。然而专业知识的掌握离不开它们的先导基础课程――公共基础课程群,所以公共基础课程群的学习不容懈怠,必须夯实。众所周知,学生学习的天职是“上课出勤、课上听讲、课后作业”三部曲,故“考勤和作业”不能作为平时成绩。要使学生扎实掌握知识,必须对学生进行“能力测试”,也就是每章学习完毕,应该对学生进行知识点的检测,即“段考”伺候。实施段考的优点是:1)学生花功夫复习,有利于学生掌握知识点;2)学生在复习过程中,培养了总结及自我吸收、自我消化知识的能力,这样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自身素质。缺点是:1)教师的工作量加大。教学是一“良心”活,有些教师甚至教授一味热衷喊口号,真正做到“良心”较少。只要能提高教学质量及学生学到知识,我感觉“段考”这点工作量教师完全值得付出;2)学生的学习时间拉长。其实这不算缺点,学生的本职任务是学习,并且要学到真才实学。只有花费一定精力和时间,才能掌握知识并熟练运用。综上可知,增加段考,可以使学生牢固掌握公共基础课程群的知识点。用段考成绩代替平时成绩,不仅能使学习学到基础知识,更能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可谓“一箭双雕”。
b)施行“教考分离”,代替“教考合一”
针对“教考合一”不能反映教学质量好坏的问题,建议采用“教考分离”的考试方案。“教考分离”的方案是对于同一门课程,如果课时相同,建议采用同一套试卷。这样不仅减少了任课教师出题的庞大工作量,也避免了在学生中出现“任课教师教什么,考什么”的怪圈[2]。“教考分离”能有效避免广大学生“平时不学、考前突击、考中作弊、考后求情及遗忘知识”的现象,进而提高教学质量,恢复考试考核的基本功能。
c)去“考查课”考核,替用“考试课”考核
高校公共基础课程群中的数学、外语、计算机及力学课程,建议全面采用“考试课”的标准进行考核。这是因为有些教师因为课程设置为“考查”课,期末采用“大作业”的形式,也就是要求学生上网查找资料,写课程心得体会或者查找本课程的应用。这样的“低标准”学生往往不费吹灰之力,网上一番查找,然后通过“复制、粘贴”轻而易举将他人辛苦所得的知识或观点“据为己有”,显然它起不到任何考核的效果,相反纵容了学生“剽窃、抄袭”等学术腐败。如果教师从扩大学生知识视野的角度出发,这样的安排完全可以放到课下进行,不能作为考试总评成绩的一部分。高校既然安排了这些公共基础课程的教学,想必一定对后续专业课的学习或学生能力的培养有用,这就要求考试一定要起到监督作用,并对学生学习的好坏做出科学的评价,进而使考试变得“正规”。这里的“正规”是指按照“考试”课的标准来考,其形式可以多样,如“试题库考核、几所高校联考、校统考、省统考”等形式,真正起到考核的目的。
三、结论
高校公共基础课程群的考核方式严重左右着学生的学习态度及任课教师授课的严谨程度、知识讲授的宽度及深度,进而影响教学质量的好坏。因此,科学、合理的高校公共基础课程群的考核方式是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教学质量及提高学生掌握基础知识的必要手段。这样,只有对当前公共基础课程群的考核方式进行变革,才能为社会培养更多合格、有用的人才。
参考文献
一、针对学生学习现状形成制度
(1)注重当前学生的学习状态。很多学生对地理都抱着模糊的学习态度和目的,使得他们只是迎合老师的要求,被动学习,死记硬背。这种被动的外力学习是制约学习的关键。如何让学生主动学习,理所当然成为地理老师的着力点。
(2)改进考试形式。测试中,我允许学生在考试中查阅资料、讨论题目,或在考前开放部分考试要点,即在考试进行中延伸着学习的深度和时间,使作弊“合法化”,这无疑让学生倍感新奇,在兴奋的叛逆心理驱使下,主动迎接这种“另类”的考试。
二、用新颖的考试形式激发学习兴趣
1.开放考试
在坚持独立答题的基础上,以不同的形式开放考试。
(1)考试过程中开放笔记,但只允许参阅课堂笔记。
(2)考前讲解试题。考试前,用一课时的时间讲解试卷,提示考点并有侧重地讲解一些难点,之后留给学生时间去整理、强化相关知识,并趁热打铁在第二天或第三天安排正式考试。这种老师特意点明的“细节”,往往会引起学生的重视,尤其是老师带着考卷进入教室,抽出进行讲解的知识点。这样,可以制造出一种“分数唾手可得”的气氛,用“曝光”的试题紧紧抓住学生的心。
(3)考前开放试卷。将考卷带入课堂后,在分发给学生的同时,强调本堂课并非考试,并要求:不允许做笔记(避免抄题);独立分析题目,不允许讨论(避免核对选择题的答案);可以自由翻阅各种相关资料;时间限制为一课时,下课时收卷。然后,在第二或第三天安排正式考试。有了复习“要点”和方向,学生的积极性得到提高,更为了不失去“拿到手的分数”,很多学生付出了更多的努力。
2.合作考试
由两名学生讨论作答试卷,但是不允许参阅资料。在此前提下,我又根据考试内容和时间在形式上做了一些具体要求。
(1)全部考题共答。拿到试卷后,合作人从考试开始到结束,讨论完成所有试题,共答一份试卷。
(2)A卷独立,B卷合作。这是由任课教师完全支配的阶段考试,时间一般在90分钟以内。我安排学生在考试之前的60分钟独立完成A卷。收卷后,再由合作人讨论作答B卷。在考题上,A卷侧重地理基础知识,B卷侧重课本知识的延伸和探究性知识。
(3)考试结束前20分钟的合作。分发试卷后,学生首先独立完成各自试题,同时标出模糊难解的题目。待合作信号发出后,合作人利用20分钟讨论难题。
3.合作兼开放的考试
首先,两名学生以闭卷形式讨论完成题目。对于争论未果的问题,老师发出开放信号后,学生利用剩余的有限时间查阅课堂笔记,进一步研究、讨论试题。
三、尝试的积极成果
地理考试中,运用“开放与合作的考试”学习方式,在很大程度上转变了学生被动学习地理知识的状态。首先,老师规定的课堂笔记可以在“考场开放”,这样会让学生逐步养成上课记笔记、整理笔记的好习惯,突出所学知识重点,抓住要点,为学习和积累基础知识打下基础。其次,学生在争辩过程中,利用表达和说服,加深了对所学内容的理解掌握。第三,由于考试必须得出结论,所以出现不少学生有“打破沙锅问到底”的学习现象,这使得考试不仅是对前一阶段学习的总结,更成为学习的高质量延伸。第四,学生对学习地理从排斥、畏难渐渐转向有了浓厚兴趣。不同程度的开放考试,普遍提高了学生的考分,使学生建立了学习的自信心。
四、尝试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论文关键词:高职护理,毕业,以生为本,管理
07级学生毕业了,作为毕业班班主任一员的我,那就是收成的季节。回想五年来的点点滴滴,就仿佛仍在昨天……。五年的师生共处,可以说有成功的地方,也有不少缺憾,尤其是最后半年,与学生朝夕相处,共同复习迎考,体会更深,现在总结一下自己在最后一年管理中的体会,希望对以后的班主任有所启发
一、本阶段学生存在的问题
高职护理毕业班学生,年龄处在20岁左右,思维活跃、自制力较差、谈恋爱、生理和心理都逐步走向成熟而渴望独立,加上各种娱乐媒体的宣传,不断冲击着学生的思想,尤其是经过一年的临床实践,脱离了学校的管理,社会上一些不良习气也带进学校,于是追求时髦、爱打扮,染发、烫发、涂指甲油、化浓妆等屡见不鲜,晚上上网玩游戏到深夜、上课迟到、穿拖鞋进教室、玩手机等。对于这些普遍存在的现象,我们要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待每一个学生,给她们讲道理,分析现状,正确引导,让他们在“特殊”的环境中不断地成长、进步,完成最后的学业。
我们班在校学习期间属于年级中自制力和学习成绩均较差的班级,对于我班相当一部分同学的自控能力差的问题,从回校第一天即与学生约法三章,按学校规章制度执行,一旦有违纪违章,按章处理。作为班主任,一有时间,即下班级巡视,晚自习时间,坚持每周3~4次留下督促她们认真复习、并指导她们复习方法,以提高复习效率。
二、以“毕业”、“考证”、“就业”、“提升学历层次”为动力推动学习
高职护理专业毕业前需通过毕业考试,今年,学校不再通过一张毕业试卷确定学生是否能够毕业,配合执考辅导,分阶段进行考核,因此,早在学生毕业实习临近结束时,我即通过班级QQ群告之学生这一变化,要求学生抽时间将执业考试复习指导提前领回去,利用春节提前复习准备。回校后,再次强调这个问题,并告诉他们要想顺利毕业没有其他捷径可走,唯有认真复习,重视平时的每一次阶段考核。同时也能为5月份全国护士执业考试作准备。只有毕业成绩合格并通过了全国护士执业考试,取得护士执业资格证,用人单位才有可能录用,否则无法就业。我们班每一位学生均能认清形势,尽早投入紧张的复习中。另外根据目前的就业形势,我们的学生毕业后学历层次偏低,就业单位选择的余地小,为适应今后形势的发展,必须通过多种方式提高自已的学历层次,今年,学校培训处给毕业班学生整理了4种提升学历的途径供同学们参考,我实事求是地对学生的就业与升学形势做出了分析,让学生结合自已的情况,回家与家长共同商量确定如何选择,对有疑问的同学和家长,耐心解释,保证每一位同学不留疑问。
三、为学生的生活、心理保驾护航
我班56位学生,除了5位学生走读以外,其余全部住校,回校后首先是宿舍的安排问题,根据原有宿舍安排,考虑学生个性及原有同学关系,尽可能尊重学生的意愿,减少不必要的矛盾。在教室座位的安排上,同样尊重学生的意见我只讲座位安排原则(学习好的与学习差的搭配,喜欢讲话的同学尽量分开),具体安排委托班级两位比较信任的学生(非班干部),最终半年下来,同桌间相互之间共同探讨、共同学习的氛围浓厚,提高了学习效益。
最后一学期,可以说最为紧张繁忙的半年,也是每一位学生人生的一个重要转折点。既要投入紧张的复习迎考中,又要面临招聘、找工作,两者相互影响,各方面优秀的学生,多家招聘单位均抢着要,对其他学生也是一种促进。而招聘面试的失败,对部分学生来讲也是一种打击,严重会产生心理阴影,影响后续的复习和招聘。作为班主任,除鼓励他们提前准备好个人简历,随时做好应聘的准备。在应聘结束后还要密切观察应聘学生的反应及情绪变化,发现异常,及时处理。班级曾有一同学,平时在班级各方面表现均较好,就是个性内向,结果在一个用工单位的招聘考试中失误,回校后询问其考试情况时发现情绪低落,及时找其谈话,说明一次失败不能代表一切,以后仍然有很多机会,不必灰心,同时与家长联系,家校共同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由于工作及时到位,这位同学两天后即恢复了正常的复习状态,在毕业前也顺利找到了适合自已的工作。
四、遇事要冷静,妥善处理突发事件
班主任对学生的思想教育是学校实施思想教育工作最重要的组成部分。现代的学生个性强,独立性较感,遇事就有可能做出极端做法。如我班有几位关系一直比较好的学生上课多次迟到,早退,询问时其中一位同学与其他几位同学的说法始终有出入,我并没有一味地批评他们,而是进一步找该同学谈心,最终了解到:同宿舍的同学闹矛盾引起的。为避免同学间的矛盾影响到后续的复习,我将该生的宿舍临时调整了一下,很快这几位同学均恢复了正常的学习状态,同学关系反而融洽了。
经过一年的临床实习,很多同学都谈了朋友,难免会出现一些问题,在学生回校后第一天即提前找好预防针,提醒每一位同学认清形势、分清主次,正确处理好感情问题。一个月后,有一位学生,身体出现了问题,学生不敢告诉家长,而首先与我联系,作为班主任,没有责备她,而是帮她分析问题上,指导她办理好正常请假手续。
并尽早与家长联系,耐心做好沟通工作,以免事态扩大,最终这位同学休息一周后即恢复正常的复习、考试。
关键词:医学院校;计算机;考试改革
中图分类号:R197
考试是检测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手段,而传统的笔试测试只能检测出学生是否掌握计算机基础的理论知识,比较重要的实践操作技能则是用书面考试无法检验出来的。所以,将过去的那种单一卷面考试模式改为上机考试为主、卷面考试为辅或全部采用上机考核的新模式,可以根据各校的实际情况,参考现有的计算机等级考试的形式,尝试制定“计算机基础知识与应用水平测试”,从时间、形式及成绩管理上赋予更加充分的灵活性,测试的根本目的一是引导学生逐渐注重掌握基础知识和培养上机能力,二是彻底贯彻教考分离的模式,这种方式还能顾及到学生计算机基础操作方面的差异,方便教师因材施教,它的教学效果和科学性是显而易见的。我们部门对于今年对计算机考试的方法进行了改革,并对学分进行了重新分配,上机考试成为我们的主体,目前效果良好。
1 医学院校计算机基础考试模式
大部分学校采取考试课考试的形式,平时学生表现包括出勤、课堂发言、作业等占30%-40%分数,期末试卷成绩占总分的60%-70%。期末考试方式有的采取笔试试卷加上机考试,有的单独使用笔试试卷或单独使用上机考试的模式。不管哪种模式,考试内容与医学院校的专业都没有太大关联,与其他专业的计算机考核内容大致相同。对于我们计算机基础教学的实际情况来说,都是满足条件的,而且增加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2 现阶段医学院校考试模式存在的问题
2.1 命题教师缺乏相应的考试理论知识
考试是专业的一门科学,而大多数负责命题的教师都缺乏这门科学的理论学习和应用,使考试试卷没有科学理论的支撑,具体表现为试卷集中体现为知识回忆型试题,而解释型与解决问题型试题却很少,考试题侧重点过于片面,使学生考前死记硬背,考后什么都忘,非常不利于知识的拓广。
2.2 考教不分,仅在口头实现考教分离
现阶段考试命题大部分是由授课教研室负责,基本就是“谁讲课,谁出题”,“讲什么,考什么”。同时命题教师完全不会根据已经确定的教学大纲为命题依据,造成命题方案包括内容、学科特点、统计难度、认知分级等项目不够合理,此时就失去了考试对教学的监督机制。没有使考试发挥出监督、保证人才培养质量的作用。这也是考试中经常会出现作弊或漏题的重要原因。
2.3 考试内容与学生专业无关
由于命题教师都是计算机专业,不是很清楚各医学专业学生工作后需要用到哪些计算机知识,只是根据办公软件的常用功能来进行讲解及考核。在这里我们进行了考察,准备培养全面发展的医学院的计算机人才,他们不但要学习计算机知识,还要懂得一个医学知识及法律法规,为将来医院的发展需要做准备。我们现在都觉得办公自动化软件比较简单,但实质上在现实生活中,有很多人还不掌握最基本的本领,如EXCEL的应用,很多人并不能掌握,这也是我们家庭理财的最基本的工具,很多人还有手写记账的方法,就显得我们计算机应用的价值没有体现出来。
3 医学院校考试模式改革的目标
3.1 通过多种考核方式的设计,综合科学的评价学生
比如,《数据库应用技术》这门课,这里包含的内容比较复杂,基本的建库建表都在这里,最主要的是要掌握一些函数及算法,还有一些编程的基本知识,如一些语句的应用,一些组织结构,最重要的是在数据库里时行查询和报表的设计,如果只采用在卷上答题,有一些知识点是无论如何也加不上去的,所以在考试时,并不能体现学生的学习状况。这样就出现了这种情况:在以前采用全部笔试的方式,有的学生在考试中能够取得优秀的成绩,但最后却连一个像样的应用程序都做不出来。改革实施后,任课教师可以要求每个学生制作一个完整的数据库管理系统,作为期末实践考核的依据。学生在数据库基本知识的课程之后,就可以构造自己选定的题目,在老师的指导下去完成自己的数据库。这样,老师在学生整个制作过程中边指导边考核评分,期末时,多位评委对学生制作的每个小型数据库进行打分,再以任课老师的平时成绩做参考形成综合评价成绩。事实证明,这种形式的考核,更大的程度上解决“高分低能”的问题。使这门课程获得高分的学生就是数据库的制作“高手”。
3.2 提高平时成绩所占比例
对于某些科目,为了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可以适当增加平时成绩的分值。如“计算机组装与维修”,要认真记录学生平时上课中通过作业、提问、实验课和科技小组等活动教学中所反映出的创新思路,适当给与加分,通过平时成绩体现出高低之分。对计算机网络课,我们要采取实验得分的方法,比如做一个网站或网页,然后组成评审小组进行打分,这样,不但会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更会使他们有了良好的网络知识基础,将来无论到什么单位,都会成为一个全才,解决单位的计算机问题。
3.3 施行“教考分离”,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我们所强调的操作能力培养,并不是要忽略理论基础知识的讲授,而是在具备扎实基础理论的同时与熟练的操作技能相结合,这样才能培养出同时具备创新能力与技术能力的杰出人才。因为技术与知识是组成能力的两个基本要素,缺一不可,而能力的实现是需要广泛迁移、反复实践、不断的概括化、系统化。实践表明,能力与知识两者之间是密切相关的,能力在掌握知识和形成技能的过程中不断发展,反过来,又影响知识的掌握和技能形成的速度、深度和广度。这就要求计算机知识与能力考核时把基础理论知识、技能训练和能力培养统一于考核过程之中。同时施行“教考分离”,使任课老师既不能忽视基础理论知识的讲解,又不能放弃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使计算机知识技能全方位、多层面地传授给学生,使理论知识讲解与实际操作训练有机结合,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计算机的兴趣和动机,提高计算机教学的质量。
医学院校的计算机教学既有非计算机专业教学的特点,又有其自身的特殊性,更重要的是各校的总体教学规划和设备配置等均有不同,这就很难找出一个“万能”方案。因此,各校应当视自己的实际情况,紧跟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和应用水平的提高,循序渐进、逐步改进。换句话说,医学院校的计算机教学也应“与时俱进”。
参考文献:
[1]李祥生,吕晓燕,张海。医学院校计算机教学改革的研究与实践[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4(1):42-49.
[2]俞克新.创建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需要颠覆性改革[J].天津职业大学学报,2007,17(3):3-5.
[3]刘彦华,武玉英.谈高职高专考试考核评价方法的改革[J].软件工程师,2009.
在今年的这个学期里我担任高三班主任,高三班主任工作是高中阶段最累最重的,因为要做好每一个学生的思想工作,重点把握每一个学生的思想和学习情况。过去的一学期里,在学校的领导下和年级部的带领、任课老师的大力支持和配合下,我班的各项工作开展得很顺利,紧张的一个学期过去了,回首过去的工作,机遇跟挑战并存。一学期的辛苦,有的喜悦,也有不足与遗憾,为总结经验教训,利于今后工作,现总结如下:
一、重视常规管理,努力创建班级的学习秩序
一定要深刻理解,创造一个良好的秩序,是高三学生学习环境优越的前提,因此我对于常规工作很是强调,首先,要做好各项工作的检查督促,在管理上要从严,依靠规章制度,力求科学化、规范化,程序化,不能够因为学生的学习紧张而放松对遵守纪律、做好卫生等工作的要求。实践证明,高三下学期抓好纪律、卫生、两操工作,不仅不会影响高考复习,而且这种一如既往的要求,会使学生感到严肃紧张、积极向上的气氛,防止产生懈怠情绪。其次,深入班级,及时发现问题,让班规校规落到实处,本学期各项工作繁重,锁碎,但我仍然坚持做好每日下班,力争做到知道每个学生的状态,了解每一天的情况,发现问题及时处理。经常表扬,做好激励工作,坚持每周由班主任做班级情况小评,以表扬为主,对学习上刻苦、成绩进步、遵守纪律好,劳动好,关心班集体,关心帮助同学等好人好事充分表扬,树立正气,激励学生积极进取。抓好班干部,班级个人值日制,使常规管理有人抓,充分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既减轻了班主任的负担,又锻炼了学生干部。
二、利用各种形式的活动鼓舞士气,树立信心
信念是支撑我们前进的动力。那些自我肯定的内心倾向较稳定者,其成功率远远超过自我否定倾向较明显的人。在高三班级管理中,要把激发和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列为工作的首要问题。在这一学期里,我始终坚持对学生自信心的培养。其一,利用班会活动帮助学生认识自己,树立决心和信心,在刚进入高三的暑期,我班开展了《高三,你准备好了吗?》班会活动,让学生对高三的生活有了一定的认识,让其开始做好心理准备。这学期中我班的班会活动,有全班学生参与的月考分析会,有全体任课教师与全体学生的交流会、有学习方法交流会等等,在班会活动中总结了前段时间的学习情况,计划了下阶段的奋斗目标。其二,利用教室布置,激发学生的士气,在教室里粘贴了班训:态度决定一切,一切皆有可能!班级口号:千锤百炼,高三无悔,金榜提名,舍我其谁!还有全班同学签名的班级誓词等等,同时利用黑板报的空间对每次段考和月考的情况进行表扬和鼓励。学生学习上的每一点进步或其他方面的一点成绩,我都从有利于增强其信心的角度,或从横的方面,或从纵的方面来给以表扬。其三,建立了班级五小组的竞争体制,建立了一对一的互助小组,在月考分析中进行表扬和奖励。其四、积极参加了年级部开展的班级间竞争活动和跑操活动。
三、建立学生成绩流动档案
为准确为高三学生把脉,从高三第一次月考开始建立学生考试成绩流动档案。流动档案分两部分:一是横向流动档案:即把班级中优秀学生的每次考试成绩放在一起,然后把全年级前三十名学生的成绩放在本班学生成绩前面,横向找差距,并及时告知任课老师和学生本人;一是纵向流动档案:即每个学生建立一份档案,纵向纪录学生每一次的成绩,每次考试结束后,比较学生的前后几次考试成绩,分析他们的总体成绩进退、单科成绩进退、偏科成绩进退、优势科目成绩进退,并及时告知任课老师和学生本人。出现大的波动时及时采取进行单独谈话、召开座谈会、和任课可老师交流等措施。
四、培养学生良好的考试习惯,用好考试
细节决定成败,规范成就未来。指导学生考试做题规范化。注重细节,规范答卷,提高应试能力。从做题的正确率、速度、灵活性上提出要求,指导学生善于反思总结归纳。做题分会做、作对、做好三个境界,我结合自身学科的教学,特别是利用批阅试卷时发现的问题,强调细节的重要以及如何避免在细节处出错。如理综答题顺序、考试心态准备、以及如何尽量多得分,答卷书写不够规范,理科尤其是数学做题步骤跨步太大等等。要培养学生好的考试习惯,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就应与高考接轨,如不使用修正液等,考试使用统一的稿纸等。
高三的模拟考试较多。组织一场考试也需要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考试原本是为了帮助学生查缺补漏,发现问题,强化心理承受能力,引领进步,但在高三的特殊时期,一旦在班主任的工作中对考试处理不妥,容易使学生出现考试疲劳,甚至越考越丧失信心,产生考试麻痹和考试焦虑。因此我们需要用好考试,指导学生如何支配考试时间,积累考试经验,减缓考试压力等等。比如要求学生以正确的态度对待考试,做到考试练习化,练习考试化。考试后指导学生做四方面的总结:知识、方法、态度、经验。同时,根据学生的学习表现和考试成绩,局部调整座位,给学生创设新的周边环境,掀起新一轮的学习热情,也不断发挥同学之间的相互作用。千方百计使学生放松心态,通过班会课和考试之后与学生的交流谈心,和学生一起分析考试情况,对其成功之处给予充分的肯定,不足之处提出改进的措施,使学生越考心中越亮堂,一考一个阶梯,由细小的点点滴滴的进步汇成最后的成功。正是通过这样的努力,学生越考越有信心,才能在高考中达到甚至是超越自己的既定目标。
五、注重对学生的心态调整,关注学生心理健康
事实证明,很多时候,阻碍学生成功的主要障碍,不是学生能力的大小,而是学生的心态问题。一次次的月考、模考,对学生形成强烈的心理冲击,往往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随着高考的日益临近,学生的学习越来越紧张,难度越来越大,综合程度越来越强,联想到自己的远大目标,老师的谆谆教诲,父母的殷切期望……有形和无形的巨大压力,极易使学生心态失衡。因此班主任要做一名明察秋毫的气象专家并用心与学生沟通:面对学生表情的变化,心情的低落,行为的异常,一句问候的话,一个关切的眼神,一次温馨的谈话,对于这一时期的学生来说,就是是心灵的阳光,生命的雨露。当学生经历失败时,我们可以在宽松的气氛中回忆以前成功的经历和美好的感受,使他们尽快从失利的阴影中解脱出来,并且强化其正向积极的体验,激发他们的成功的潜意识。
六、加强与任课教师、家长的沟通合作
高校考试改革 难点 局限性 策略
一、高校考试改革的难点(一)灵活性与公正性的两难随着考核方式的灵活程度提高,保证评分公正性的难度增加。例如论文考核形式中,学生上缴的课程论文可能采用各种方式瞒天过海,未能切实反映其学习效果;又如开卷考试,试题的广度与深度是否能很好地考查学生取决于试题的质量,还需要谨慎使用;闭卷考试中如何合理控制客观题与主观题的比例,如何使客观题更具区分度等问题也有待进一步研究。高校普遍实行谁上课、谁出题、谁阅卷,较难杜绝印象分、人情分。另外,“光环效应”、“扫帚星效应”等也影响了教师阅卷时的心理与价值判断,容易人为地影响学生成绩。(二)团队考核与个体考核如何兼顾传统考试局限于对于学生个体的考核,而针对学生团队的考核很少。实际工作状况与岗位要求远远不是名词解释、简答题等所能够覆盖,现代高校考试应将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纳人考核内容,比如团队中的合理分工、密切配合、动态管理、沟通改进等,不同团队之间的互相帮助等,均可以成为考核对象。现有考试体系中的团队考核不仅操作难度大,花费时间精力多,而且效果往往不太理想,考试改革必然面对如何合理区分团队中不同成员的贡献,并多维度客观地评价团队成员的能力。(三)考核日常性与考核效率的矛盾目前我国高校大部分课程主要采用一次性闭卷笔试,这种考试方法偶然性的弊端较大,不能客观、全面地反映学生的真实情况。因此,,变考试为手段,将其日常化和制度化是考试改革的必然。但是,日常考核对课堂时间的占用、对教学秩序的干扰与考核的效果、必要性之间存在一定的辩证关系。因此,合理安排阶段考试与综合考试的时间与所占比例关系,提高日常考核的效率成为问题的关键。(四)考核效果的跟踪与反馈难度大考试结束并非一门课程学习的结束,考试的公正性、区分度是否合理,评价标准是否科学,学生在课程学习与实际运用中发现了哪些问题,与哪些课程存在交叠和衔接,教学环节是否与现实脱节过多等都需要进行追踪与总结。目前,许多高校在考试结束后缺乏应有的追踪,对考试效果的评价较模糊,导致考试内容雷同、考试方式单一的情况较普遍。客观上,高校课程持续时间较短,学生分布较散,授课教师自主性大等因素使考核后续跟踪工作量大,且准确信息较难获得。(五)考试如何规避学生的作弊行为高校考试作弊现象屡禁不止,严重影响了考试功能的正常发挥和教育目的的完全实现。考生作弊现象日趋普遍,一方面体现了现代学生自我约束能力与诚信度的下降,另一方面一些试卷中标准题多、死记硬背的内容偏多、任课教师考前划范围等均为学生的作弊埋下了伏笔。因此,高校考试改革中如何规避作弊风险,科学设计题型,恰当把握难度与题量,更客观地区分考生的真实掌握程度成为难点之一。
二、未来高校考试改革的策略选择(一)转变考试功能从考试观向评价观转变是高校考试改革的前提。考试与评价是两个概念,考试只是评价手段之一。狭义的考试以测试知识的掌握程度为主,分数为其外在的表现方式。广义的考试则是以多位教师的客观综合评价为主,落实为如何评价一个人某方面能力的问题。未来考试改革将以文化知识为主的考核扩展到教育目标的多个方面,构建一个科学、公平的学生学业评价体系,该评价体系将对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作出全面综合的评价。(二)系统推进考试改革考试改革贯穿教学的全过程,涉及教育理念的变革、教学内容的更新、教学方法的改进、考试形式的多元化、建立有效的考试跟踪反馈体系等环节。教师需要转变在考试中的家长思维,用更开放、宽松的态度面对考试,从教学之初到最终的考核均围绕考试改革进行。如除了试卷形式的改革外,可在教学内容与手段、考核方式与评价标准等方面创新。如一些高校试行“自主测试”、“免监考制度”,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又如对建立题库的课程随时抽检,有效避免了试题的一成不变。(三)跟进考试管理改革要搞好考试改革,教学管理部门必须更新管理观念,跟进相关管理制度。例如改进教师教学质量的管理办法,承认与鼓励教师在教学上的投人,形成正确的激励机制,促进教师自觉拓宽自身的知识、能力、素质,教学改革才能有持续的动力源。同时,还要做好相应的服务工作,减少教师用于办公琐事的时间和精力,使其能专注于教学..句。又如加强试卷库或试题库建设,实行教考分离,促使教师严格按教学大纲授课,避免授课的随意性,还可杜绝阅卷中送人情分,使考试更加公平合理。(四)科学评估考试工作量教师作为出卷、阅卷的主体,是影响考试效果最主要的能动因素,因此,调动教师的积极性是进行考试改革的关键。如能针对不同的课程性质制定差异化的教学工作量评价体系,运用奖惩制度对教师的出卷、阅卷工作进行区分和评定,科学评估教师的考试工作量,将有利于教师积极参与考试改革实践。(五)多维参与考试改革高校考试改革任重而道远,需要教师、管理者、学生、研究者共同的研讨和实践,才能从目的、内容、形式、效果等各方面取得实质性的突破。如为不断提高考试效果,鼓励除教师之外的其他主体积极参与考试的评议与监督活动,使学生、专家、教学管理部门等多方对试卷及其评判标准进行分析、评价,允许学生对考试拥有一定的争议权和监督权,切实提高考试的公正性与透明度,增强考试的信度与效度。
参考文献:
[1]刘洁,冯婉玲,唐德玲.研究型大学课程考试改革的实践与思考
[J].高等理科教育,2004,(4).
[2]邓汉慧,曾键年.试论高等学校考试改革
[J].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12).
[3]胡生泳,邹纲明,汪富泉.高校素质教育与课程考试改革
[J].化工高等教育,2003,(1).
[4]陈玉琨.教育评价学
[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
[5]陈玉琨,李如海.我国教育评价发展的世纪回顾与未来展望
[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2000,(1).
关键词:高职院校;考核模式;改革;知识结构;综合素质;创新
一、进行财经类专业基础课考核模式改革的必要性
高职院校财经类专业基础课考核是教学工作中的重要环节,是衡量学生掌握专业基础知识水平及能力的一种有效的方式,也是检查教学效果、巩固学生所学知识、改进教学工作和实现高职教育目标的重要手段。
(一)考试是衡量教与学质量和水平的重要工具、方法和手段
考试作为衡量教与学质量与水平的重要工具、方法和手段,是高校教学改革的重要环节。如何建立起科学、合理、客观、公正的考试制度,摒弃传统考试中存在的问题,更好地服务于具有创新意识的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总体目标,满足社会的新需要,已成为广大高校教育工作者关注的焦点。
(二)考试中侧重对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考核
注重学生能力培养。将考核贯穿于课程学习的全过程,使学生重视理论学习与实践结合,在考试中侧重对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考核,培养和锻炼了学生的开创性思维和实践能力。
二、财经专业基础课考核模式的现状分析
(一)目前财经专业基础课考核的动机、内容设置
1.考试动机功利化
考试制度过分强调了考试的选拔和比较,夸大了分数的价值功能。考试成绩高低成为决定学生能否入党、评各类奖学金、获得各种荣誉,甚至就业等方面的重要依据。因此造成学生考试的动机不纯,功利化倾向严重。
2.考核方式单一,缺乏科学性
目前,绝大部分课程考试模式单一,以闭卷笔试为主,口试、开卷考试、小组课题研究等方式少;百分制多,等级评分制和激励评分制等少;期末单次考试多,多次考核综合评价的阶段性考核少。
3.考试覆盖面窄,考试内容僵化,只注重教材
考试内容多限于教材、课程标准和教学大纲,以考核对知识的静态记忆为主。致使很多学生的精力不在于专业知识的掌握和应用上,高分低能现象极为普遍。
4.题型固定化,标准化
目前我们的考试题型多以选择题、判断题、填空题、概念题、简答题为主,论述题、案例题等为辅。即以客观题为主,以主观题为辅。这种标准化试题虽有一定的公平、公正性,但不利于考察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及创新能力。考试多为 “纸上谈兵”缺乏对学生学习情况的科学评价。
5.考试成绩计算不合理。
我们现在各科成绩是按照平时40%和期末占60%(也有的是平时20%、期中20%、期末60%)的比例计算的。总成绩中期末一张卷占得比重过大。学生为了取的好成绩, 期末突击背教材,找老师划重点,更有甚者考试用手机、电子设备等作弊、打小抄等。考完试后很快就把突击来的忘得一干二净。这种单一的考试模式,禁锢了学生的思想,容易造成其思维定式,形成对“标准答案”的依赖,对权威的盲从,严重阻碍了学生实践能力的发展。
三、财经类专业基础课考核模式的建设思路
考试的目的不仅在于总结和评价教和学的效果、检验教学目标的实现程度,更为重要的是通过考试来改进教学工作的不足,提高教学质量,丰富教学内容,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提高其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因此,应转变过去那种把分数作为衡量教学效果以及同各种荣誉奖励挂钩的传统做法,树立正确的考试观,把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作为衡量人才的重要标准,并把它融入到考试方式方法改革的全过程中。
(一) 改革考核方式方法,强调过程学习,坚持多样化考核
考试方式应能综合体现学生对知识掌握能力及素质的提高情况。比如对于市场营销理论与实务、营销策划、商务广告等课程,在考核时除了基本理论还要考核学生实际操作的能力,比如做个策划方案、设计个促销活动、写个策划书、做个POP广告等。也可以根据不同专业、不同课程的特点,灵活采用随堂测试、论文式大作业、课程设计、现场模拟、小组课题研究、竞赛、口试等多种方式相结合的考核方法,按比例综合评定学生成绩。
教学是一个动态连续的过程,考试作为教和学的质量评价和反馈手段,要达到客观评价的目的,应该贯穿整个教学过程。因此,应打破传统的单次考试模式,积极引入阶段考核,坚持多样化考核与多次考核相结合的原则。
(二)考试内容科学化,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注重能力培养。
考试内容应着重考核学生分析问题和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除了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等基础知识考核外,逐步引入一些与企业或学科前沿发展密切相关的实际案例去分析解决。
此外,引入一定分值的选做题,允许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进行选择。鼓励和培养学生在相关领域的深入探索和研究。再者,考试的场所应跳出教室的限制,比如把实习企业、模拟实验室和机房等作为实践能力考核的重要基地。
(三)考核制度化,激发学生创造性学习热情。
科学的考试制度,应是采取疏导的方式,改变了以往一张考卷定乾坤,一次考试定命运的做法。减轻学生对考试的心理压力,端正学习态度,树立正确考试观,将精力放在日常的学习中,而不是期中、期考试。
(四)把技能证的知识学习与获取纳入考试成绩中
多年来我们一直在组织学生进行专业技能证的专业学习及技能证的鉴定工作。技能证是我们学生的上岗证。我们要延续并加强职业资格证的鉴定及获取工作。
(五)改变成绩计算方法,淡化考分,侧重能力。
改变以往以“一次考试”定乾坤的方式。调整平时成绩、阶段成绩在总成绩中的比重。平时成绩:出勤、课上表现、作业、阶段成绩、小论文(策划书、POP广告、调查报告等)、单元测试、模拟实践等
成绩评定可以采用多种方法。重点是合格,不合格。淡化百分比,把学生的注意力和侧重点引发到学习和创新上来。让学生主动地、积极地参加社会实践。尽快的真正做到理实一体化。
总之,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进行,财经类专业基础课的考核方式方法也在不断地变化。通过教学改革改变以往的教学方式、方法,促使学生掌握专业知识的同时,提高专业技能,提高综合素质,满足社会的需要。由此可见,改革势在必行。(作者单位:长春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 沈俊媛. 财经院校课程考核模式的改革与实践[J].科技创业月刊.2012(01)
【论文关键词】中职;数学;教育;对策
中职学生人校时起点相对较低,文化基础薄弱,两极分化严重.而数学内容的抽象性、逻辑性都比较强,因而使许多学生对数学望而生畏,怯而止步,甚至丧失学习的信心,自暴自弃,但是数学是一门重要的基础课.教学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专业课和其他学科的学习进程,也影响到学生今后的发展,作为中职数学教师就有必要认真分析学生的学习现状、查找原因、采取对策,促进学生数学能力的提高。
1学习现状
1.1学习目的不明确,学习态度不认真,学习数学缺乏兴趣.意志薄弱.对学习成绩要求不高。与初中相比中职数学的难度加大,许多学生适应力差.学习情感脆弱、一旦遇到困难和挫折就退缩不前,甚至丧失信心。
1.2基础知识薄弱。表现在概念模糊,公式、定理、性质不清,更谈不上理解。各个知识点互相孤立,处于似懂非懂的状态。轻视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的学习与训练,没有良好的审题习惯,加上表达能力差,运算能力差,基本上没有掌握数学的思维方法。
1-3学习方法不当。不少学生上课没能专心听课,不积极主动思考,作业马虎、抄袭、字迹潦草,解题不够准确,步骤不完整,不懂的问题不钻不问,学习被动,课前没有预习,课后又不能及时巩固、复习、寻找知识间的联系。
1.4学习能力差,思维呆板,缺乏联想。抓不住问题的实质与要害,思维难以展开.更不用说进行联想,在问题面前往往茫无头绪,无所适从。只会简单识记、机械模仿,学习知识生吞活剥,不会灵活运用,往往只注重问题的结论.不重视问题的形成过程。
2查找原因
2.1学习目标不够明确。不少学生对进入职业学校学习的自信心不足。甚至没有学习的近期、中期和远期目标,因而学习态度不够认真,只求能够过得去,甚至是得过且过。
2.2学习动机层次不高。不少学生对学习的认知驱动力不足,对学习提不起兴趣,学习的实用化倾向十分明显,过分追求学习上的急功近利.对学习文化基础课很不情愿,觉得学了将来根本没有用,等于在浪费时间,还不如不学。
2_3学习方法不当.学习习惯不良。不少学生在初中阶段就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不知道怎样学更科学、更有效,没有掌握基本的学习策略,因为不会学从而学不好,由学不好到不愿意学,最后发展到厌学、逃学。
2.4学习的认知能力水平较低。相当一部分学生对学习过程、学习活动和自己的学习习惯缺少必要的反思白省意识,不懂得科学合理地安排学习时间,不懂得如何进行学习成败上的合理归因。
2.5学习焦虑现象比较普遍。不少学生是读不进书又不得不读书,在家中瞒着父母,在学校应付老师,对学习有着一种“剪不断、理还乱”,摆脱不掉的心理压力。表现在遇到字母、符号、式子、数学中的公式推导等抽象问题的情境时所产生的情绪上的恐惧,对出现的数量及其关系情境产生紧张、害怕、退却等情绪。这在课堂提问或是考试的情境别突出,高焦虑情绪就影响了学生对数学问题的正确分析与周密思考。
2.6数学教学本身对学生缺乏吸引力。数学是一门抽象性、理论性很强的学科,在教学上往往老师讲得较多,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状态,缺乏积极参与、主动思考的意识,使原来基础不太好的学生更加缺乏信心,而放弃对数学的继续学习的信念。
3采取对策
3.1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对学习持肯定态度的学生,有较强的学习愿望,他总是积极参与各种学习活动,自觉地学习,从而获得较高的学习效率。要通过各种活动总结出只有积极、主动、独立、认真的学习态度。才能高效深入地学习,并掌握所学的知识。
3.2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兴趣是推动学生学习的动力,学生如果能在学习中产生兴趣.就会形成求知欲,就能主动积极地学习,从而增进其学习的效率。培养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途径很多,比如激活课堂,让数学课堂变得既严肃又活泼,
可以采用多角度,巧导人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心向。例如:为了引入“指数”的概念.可设计这样的导入:“我手中的这张纸厚0.078毫米,对折三次,厚度不足1毫米,如果对折40次,厚度大约是多少?”学生们纷纷动手计算,议论纷纷,这时教师可接着宣布:“经过计算,厚度将超过10座珠穆朗玛峰的高度!”学生们感到很惊讶,甚至怀疑,迫不及待想知道怎样计算。这样,就培养了学生浓厚的数学兴趣。
3-3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好习惯使人一生受益,而坏习惯会贻误终身。良好的学习习惯,是与人的成长规律和学习规律相适应的最佳行为模式,能使人付出更少,收获更多。不良的学习习惯,往往与学习规律相违背。严重地影响学习效果。因此,培养训练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实现学习效果最优化的可靠途径。
3.4重视数学过程而非数学结论。由于中职的培养目标主要是直接从事某一专业、工种需要的应用型人才,特点是直接面向社会,而不是高校,所以在教学中,很多教师对数学的理论部分不以为然,任意删减。导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看不到数学问题产生的背景,探索问题求解的思路已被“好心”的教师砍掉,这样发展下去的结果就是学生对定义、公式、定理、法则的来龙去脉弄不清楚,知识理解不够透彻,不能从本质上认识数学问题。无法形成正确的数学概念,难以深刻地领会结论。
关键词:品德;教学;有效;探索
中图分类号:G633.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6-5962(2013)04-0079-01
思想品德学科是社会学科,是中学教学重要内容之一。由于思想品德学科是理论性很强的一门功课,不少中学生总感到学思想品德太单调、空洞、抽象、乏味,都不太愿意学习思想品德这一课程。笔者从多年的教学实践中体会到思想品德学科的教学必须改革旧教法,使思想品德教学既有实效性,又富有艺术性。
1要根据学生的实际,认真备好课
新课程标准要求,初中的政治课程(即思想品德课程),明确了一个重要任务就是承担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德育教育的目的就是要培养学生的正确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由于应试教育的要求不同,有些地区思想品德课中考分值较低,学生普遍对思想品德课不重视。且初中学生又是处于成长期,自觉性不够,自我定位不清晰,学习思想品德目的性不明确。对传统的教学模式不太愿意接受,随着年龄增长,自我意识不断增强,有强烈的探索欲,有不定型的知识结构,渴望得到指导,但又反对枯燥的说教,渴望展示自我。但又心理设防,这就形成了学生的特殊性。因此,教师要在十分了解学生的基础上,备好课,做到因材施教,有的放矢。因时制宜,因人制宜,培养学生学习思想品德的兴趣。
2实施思想品德课有效教学的举措
正如上面所说,基于初中学生的特殊性,如何变被动为主动,积极地实施有效教学呢?笔者认为应该从下面几方面入手。
2.1应把握好教材和目标。教师应认真钻研教材,钻深钻透,吃透重点、难点;把握情感、能力、知识目标,教学过程中找准切合实际的新的切入点,抓住新旧知识的连接点,挖掘教材的内涵,理解编者的意图,努力做到用教材"教"。
2.2发扬教学民主,活跃课堂气氛,做到师生互动。思想品德教师是教学的具体组织者和引导者,教师应起主导作用。主动与学生合作,主动争取学生配合。在教学过程中,既要保证主动权在学生手中到位不越位,又要引导学生自觉地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教师应想办法使学生不仅要行为参与,还要让他们情感参与,思维参与,让学生主动积极地学习。
2.3教师应变换教法。改变过去的呼唤式学习方式。北京师大授肖明先生说过:"课堂是生命相遇,心灵相约的场域,是质疑问难的场所,是通过对话探寻真理的地方。"所以,教师应大胆地改革旧教法,改变过去教师唱独角戏的做法,多给学生自主探究的空间。理论性较强的思想品德课教学更应让学生围绕目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动手实践,亲身体验,在互动中学习,在参与中获得知识,提高能力,悟得真谛,掌握方法,总结规律,体验情感,实现思想品德课教学的有效教学。
2.4应重视有效教学进程的评价,让学生在蕴涵情感中得到体验。 新课程标准提出:"评价的目的是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历程,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评价也是教师反思和改进教学的有力手段"。所以,教学过后,一定要检查。一定要评价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对技能的理解和掌握。同时还要关注学生的情感与态度的形成和发展。初中思想品德课必须酝酿课堂教学评价体系,做到结果与过程并重。
2.5考后对试卷分析和评估也不能忽视。中学生毕竟年龄小,见识少,独立思考能力较差。因此,教师在单元测试、中段考试、或期终考试后,一定要作试卷分析和评估。帮助学生找找科学规律,分析多数同学失误的原因,指出容易混淆的地方,提出补救方法。做到及时查漏补缺,使每个学生考后一百分。这一项工作只许扎扎实实做,不许马虎应付。
3必须做好有效教学的实践
初中学生不比其它高年级学生,教师应该重视有效教学的实践工作。
3.1培养学生的学习思想品德科的兴趣。在教学中必须运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在活跃的、和谐的课堂气氛中实现有效教学。所以在教学中必须运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克服思想品德知识的抽象性合认识上的间接性给学生带来的困难,将思想品德知识由死变活,由静态变为动态,给学生提供直观的知识场景,使书本理论成为切身的感受,彼此产生共鸣,进而能掌握思想品德知识。
3.2让学生在自主的探究性学习中追求有效教学。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就是让学生能自主地学习。新课程标准主张在接受新知识的基础上,有效地渗透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实践学习。强调的是学习方式的变革和多样化,让学生自主学习并非放弃接受教学,而是要有效地整合学习方式。
3.3应讲究教学策略,关注矛盾的特殊性,让学生在有效教学实践中获得新知。"世界上不存在完全相同的两片叶子。"从这句话里就说明了世上没有绝对之事。所以。教师必须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在教学中应了解学生各自的知识水平,应做到因材施教,因人制宜。尊重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所表现出的不同认识水平和认知方式,鼓励每个学生都要积极地参与到教学实践中去,多让学生质疑,让他们共同讨论,共同解决。引导他们在交流中能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做到扬长避短,丰富自己的学习经验,提高思维能力,实现有效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