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7-22 12:30:13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大学生学业规划总结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以下是今天班会的具体流程:
一、 介绍主题
二、 求职模拟
三、 求职礼仪讲解
四、 园林专业前景介绍
五、 主持人做班会总结
本次班会中同学们就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有关问题,进行了积极的思考与讨论。这次班会对于每个同学来说,都有许多深刻的影响。因为这是摆在大家面前的一个很现实的问题。那就是以后的求职、就业问题。
针对同学的情况,我们有了求职模拟与求职礼仪讲解这两个环节。我们想通过这两个环节来让大家提前熟悉一下,以后求职过程中将要面对的情况。在这两个环节中,同学积极的参与到活动中来,主持人也对同学们在活动中提出的问题进行了耐心的讲解。相信经过这两个环节,同学们对以后将要面对的求职过程有了一定的了解。
还有一个环节就是园林专业前景介绍。这是因为大多数同学对我们专业的认识还不够深入,不知道我们毕业将会面临一个怎样的就业形势。因为主持人说的内容都很贴近我们的专业和生活,所以同学们都听得异常的投入。
但是,此次班会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在对于每个环节时间的把握上还稍有欠缺,以至班会整体时间上没有把握好。
此次班会从整体上来说还是很成功的。此次班会让同学们对未来的学习生活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关键词] 学业规划 高校 大学生
大学是学生进入社会的桥梁,能否把握好短暂的大学生活,直接关系到学生今后的职业道路及人生方向。然而,目前高校中也存在着少部分学生,学习懈怠、人生目标淡漠、学习动力不足等现象。因此, 如何引导学生摆正人生航向,完善大学生成长成才的健康发展平台是我们当下教育工作的主要内容和思考方向。
一、大学生学业生涯规划的概念
学业生涯规划,是一个近年来才提出的全新理念,是职业生涯规划在大学阶段的细化和具体化。生涯规划是个人对影响自我开发的主观与客观因素进行辩证分析,从而确定未来的职业及事业发展的近期、中期和长远目标,并对实现目标做出科学的预测与安排的过程。大学生学业生涯规划是指大学生在了解自己的兴趣、性格、能力、职业、价值观等自身情况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社会关系网络,从自身实际和社会需求出发,选择发展道路,确定职业发展的方向,制定在校学习的阶段目标和总体目标,并在此基础上结合发展需要拟定实现目标的步骤和具体实施方法的过程。
二、大学生进行学业生涯规划的必要性
1.学业规划为未来的职业规划奠定基础。大学生正处在职业准备和选择阶段,学业规划正是其职业规划的前期体现。通过学业规划,大学生能够认清自我及相关兴趣爱好。根据自己的特点,结合社会实际需要规划好自己努力的方向。
2.学业生涯规划有助于增强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大学的学习模式以自学为主。学业生涯规划一方面可以帮助学生制定合理的学习计划,另一方面也能够促使学生有针对性的培养社会需要的技能。
3.学业生涯规划有助于学生自我发展。随着学业规划每一个目标的实现,大学生的思想及心态也会向着更积极的方向转变。学业生涯规划为大学生提供了完成学业的清晰蓝图,使其对自己学业的实现过程有了清晰的认识,达到自我完善。
三、大学生如何做好学业生涯规划
大学生作为学业规划的主体,应充分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有条不紊地做好学业规划。
1.大学生实施学业规划的步骤
(1)学业目标选定。要制定一份切实可行的学业生涯规划,就必须做全面的自我分析。选择社会需要且最适合发挥自身优势的专业方向和研究领域,把想干什么、能干什么、社会要求干什么结合起来,并由此确定自己的学业目标。
(2)学业目标分解。学业总目标制定以后,要能自上而下进行分解,并确定各个目标实现的具体时间。由年学习目标具体细化至每一天,同时确保学业规划的严格执行。
(3)学业规划评估。在规划实施过程中,由于环境的变化,需要不断对其进行评估与修改,及时纠正前期规划中不合理的地方,如生涯路线的选择、阶段性目标的修正、实施措施与计划的变更等。做到定期评估,分析原因与障碍,找出改进的方法与措施。
(4)激励与惩罚。制定措施,完成预期目标后对自己进行适当奖励,未完成预期目标则反躬自省,以确保学业规划更好地实施。
2.学业生涯规划的具体内容
大学一年级为适应期。新生入学后,应尽快熟悉环境,建立新的人际关系;尽快实现学习观念和方法的转变,摆脱中学形成的依赖心理,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同时,应注重基础知识和人文知识的学习。
大学二年级为定向期。这一阶段,学生学习专业知识,规划专业知识结构,并围绕学业生涯规划重点培养专业相关素质,形成相对稳定的学业兴趣和目标。同时,通过兼职和暑期社会实践,加强实践技能和社交能力的锻炼。
大学三年级为冲刺期。学生在加强专业学习、寻找工作和准备考研、出国的同时,把目标锁定在与自身发展相关的各种信息上。同时,通过实习和兼职,培养职业适应能力。
大学四年级为分化期。在对自己的出路有了明确的目标后,可对前三年的准备做个总结:检验已确立的学业规划目标是否明确,准备是否充分,同时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必要的修补。在做好毕业论文的同时,通过各种渠道了解职业信息和求职技巧;积极准备求职应聘材料,做好面试及签约的准备。
四、学校如何组织做好大学生学业生涯规划教育
1.加强专业教育,培养专业兴趣
很多新生在选择专业时,盲目地选择一些所谓的“热门专业”;还有部分学生通过调剂到现读专业。这些都导致相当数量的学生对专业不了解或者不喜欢。因此,在新生刚入学时就应当进行专业教育,结合培养方案对所学专业的培养目标、知识结构、主要课程等进行介绍;同时,学校和学院应多组织一些专业发展现状和前景的分析报告会及就业市场的分析报告会,多开展与学业生涯相关的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真正了解和认识所学专业。任课教师也应在教学过程中穿插对专业和专业背景的介绍,激发大家对专业的学习兴趣,明确学业目标。
2.着力打造一支高素质、专业化、职业化的指导工作队伍
强化师资队伍建设,才能进一步提升学业规划与职业生涯指导的水平,要通过专、兼、聘等多种形式,建设一支以专职教师为骨干,专兼结合的高等学校大学生学业和职业生涯规划队伍,并对这部分教师进行系统的业务培训,尽快让每一位指导教师具备心理咨询师、职业规划师等任职资格。在学业生涯规划体系的建立和具体实施过程中,应积极借助每位教师的力量,形成以学业指导专业人员、辅导员和普通教师相结合的全员育人体制,多方面加强对学生学业生涯规划的指导。
五、结语
目前,我院的《商学院学业指导手册》已在预实施中,今后我们将结合学院和学校的实际,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为重点,紧紧围绕“学生素质综合化、培养方案个性化、成才途径多样化”的目标,继续完善学业生涯规划教育体系,深入发挥其在大学生成长成才中的引导作用。
参考文献:
[1]刘旭 张海亮:浅谈大学生学业生涯规划[J].科技信息.2008.
[2]孙林元 李阳:当代大学生学业生涯规划的困境与出路[J].文教资料.2009.3
学风是学生在校期间精神面貌的集中体现,是学生在校学习过程中经过长期的教育和影响所形成的学习目的、学习态度、学习能力、学习品质等内在人格作用的外部反映,是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和持续性的精神倾向、心理特征及其外在表现。从广义上说,学生的学习风气、教师的治学风气、学校的学习氛围都属于学风的范畴;从狭义上讲,学风主要是学生学习目的、学习态度、学习行为的综合表现。
1学习动机偏低
很多同学从小到大,考上大学就是奋斗目标。这一目标已经实现了,而新的目标尚未确立。如果简单以就业为目标,企业并不把学业成绩的好坏作为唯一的参考,这样在应试教育中走出来的学生变得迷茫,失去了学习的动力。
2学习纪律松懈
目前有些在校大学生学习作风拖沓,自制能力较差。有的学生上课迟到,早退,旷课;上课玩手机、下课玩游戏。平时得过且过,期末突击复习,只求及格,不求甚解。甚至个别同学为了通过考试,不惜冒险作弊。
3专业思想淡薄,热衷各种社会活动
受不良社会风气,以及部分高年级同学对专业的消极态度的影响,一些同学认为“学校开的专业课程对未来没有用”,而把主要精力放在考取各种证书上。也有的同学片面地认为现在最重要的是“锻炼能力”,从而把主要精力投入到各种社会活动或兼职中,结果没增强能力,反倒荒废了学业。
二大学生学业规划对学风建设的影响
1学业生涯规划是培养终身学习的基础
法国著名思想家和成人教育家保罗•朗格朗曾指出,学习应该是个人从生到死一生中继续着的过程,离开学校客观的教育,人自发的,个体的求知、求真才是最重要的。据有关专家预测,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知识老化周期加速,一个人在学校里学习的知识不管多么现代化,也会在5~10年之后,出现知识过时的问题。就目前我国的教育时间来看,学生在校时间,至少完成义务教育,再到大学毕业,通常应该是9~16年,然后开始自己的职业生涯,是与终身学习相一致的,我们提倡学生的自我学习和自我教育。在大学,做好学业规划,才有利于今后工作中安排自己的学习目标和计划。
2学业规划能够使大学生养成积极向上的学习意识和学习动机
在学业生涯中,学业目标有短期目标和长期目标,大学生从大一开始认清自己的学习发展方向,在4年内为自己的目标努力,学业规划使大学生“进校就想出门事”,由“要我学”变为“我要学”,由被动变为主动。在学习过程中学业规划不断调整,逐渐形成对自己优势和劣势的清楚认识,随着每一个具体目标的实现,大学生越来越有成就感,思维方式及心态就会向着更积极向上的方向转变,进而更有信心、勇气。当同学们认识到学习不再是为了应付考试,知识的获得是一个逐渐内化的过程,学习能力也就随之逐渐提升,学习视野不断扩大,狭义的学习转变为广义的学习。一份有效的大学生学业规划,能够引导大学生认识自身的的个性物质、现有的和潜在的资源优势,帮助重新认识自身的价值并使其增值。
3学业规划有助于端正、浓郁学校的学习风气
学风是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反映,加强学风建设首先要从根本上抓起,即从学生的思想工作上抓起。大学是年轻人价值观形成与知识储备的重要时期,很多大一新生把大学过于理想化,在摆脱了家长束缚后,开始放任自己,不思进取。通过制定学业生涯规划促使大学生重新认识大学生活,合理规划大学时间,制定学业生涯规划。如果学生能够制定自己的学业规划,投入学习的时间和精力会随之增加,图书馆、自习室、实验室的学生身影就会增多,学生之间互相影响,从而有效地改善学校的学习风气。
4学业规划为职业生涯规划奠定基础
为求职就业创造条件:许多学生缺乏规划职业生涯理念,对自己的发展计划没有明确认识,也不能准确定位。学业规划和职业生涯规划本身就是相继和交叉的关系。要进行准确的职业定位首先要从学业着手,根据社会需求,把握社会发展动向。大学生都有自己的专业,每个专业都有一定的培养目标和就业方向,这就为职业的选择和定位提供了依据。学业规划要求以本专业为依托,掌握或了解与本专业相关、相近的若干专业知识和技术,同时还要根据个人兴趣与能力特长设计学业生涯,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扬长避短,增加自身就业竞争能力。
三积极开展大学生学业规划,促进高等院校学风建设优化
1形成良好的学风高等院校良好学风的形成有赖于学校、老师、学生本人三位一体的努力,而且学风建设不是一朝一夕之事,就学校层面而言,应该在以下三方面下功夫。
1.1加强学风建设,首先加强教风建设
教风是学风的基础,没有好的教学质量,无法引领学生产生对学习的浓厚兴趣。学校既是教学单位又是科研单位,一些教师因为忙于课题、科研,放松了对教学的投入,课下不认真备课,课上应付,对学生不负责,不能做到“传道、授业、解惑”,使学生丧失了对专业课程的兴趣,进而失去探索求知的兴趣;另外教师应当更加注重学生日常学习管理,学与不学一个样,复习与不复习一个样,考核方式单一,加上对学生考试作弊、旷课处理不及时、不公平,使学生学习功利化思想严重,也导致部分学生失去了学习的动力。
1.2建立健全学业指导服务机构
目前,大部分高等院校的辅导员老师还不完全具备辅导学、咨询学、心理学的相关知识,加上辅导员人员配备少,不能很好地向学生提供学业辅导,更不能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发展建议和咨询指导。因此,我们认为首先需要通过专、兼、聘等多种形式,建设一支以专职教师为骨干,专兼结合、专业互补、相对稳定、素质较高的高等学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队伍。这支队伍的教师要愿意接触学生、走进学生、了解学生,通过长期与学生相处,比较了解学生,能够为学生提供更贴切和人性化的辅导。
1.3建立学业指导制度
拥有了学业指导的专家队伍,专业指导的机构,还要建立学业指导的制度,以制度保障学业规划的开展和实施。有条件的一些学校已经开设了学生学业规划指导课,有些学校从大一开始建立了“导师责任制”,由一名教授负责几名学生的生活、学习指导,鼓励本科学生跟导师、做课题、进实验室,这些方式成为了学生学业规划的催化剂。没有条件的高等院校也要定期举办一些学业生涯规划指导讲座,邀请校外知名人士及成功的校友回校与大学生座谈,为其解决学业生涯规划中的各种问题,指引学生正确规划人生。
2从学生层面学业规划
2.1重视学生规划,丰富学业规划内涵
假如对“上大学”“上好大学”“上清华大学”这3个目标而言,一个高中生做的学业规划是完成不同的目标,目标越明确,计划越严紧,成功率越高。大学阶段作为就业的一个选择过程,明显不同于高中阶段应试教育的学业规划,不单单是学业成绩的要求,而且包括课程学习、专业学习、专业实践、其他非智力因素的提升,如表达能力、团队精神、身体素质等。所以大学生做学业规划,首先是对自己的自我认识和定位,有助于学生了解专业、知道自己的目标,规划自己的时间,不断地检查自己的学习结果,而不单单以分数或硬性指标作为衡量的标准,这需要学生在学习期间养成自我管理、自我调节的能力。
2.2循序渐进,学业规划贯穿大学生涯始终
关键词 学业规划 规划有效性 运行机制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Construction of Exploration and Research on the Construc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Academic Planning Objectives Effectiveness Mechanism
ZHANG Yifan
(College of Management, He'na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Luoyang, He'nan 471023)
Abstract In the higher education system, university students not only related to academic planning teaching quality, but also involve the students' career planning. Taking the perspective of studies to examine the effectiveness of planning objectives, the first of the meaning and characteristics of the effectiveness of academic planning objectives, and review and summarize the present stage of its flaws, on the basis, is proposed strategy to construct academic planning objectives effective mechanisms to address emerging target college students' academic planning issues.
Key words academic planning; planning effectiveness; mechanism
制定有效的目标并保障目标实施的有效性,是进行成功的大学生学业规划的前提。但是,当前大学生学业规划的目标有效性缺失问题较为严重。学生在制定目标后无法有效实施,缺乏监督、考察、评估机制,从而导致了有计划无成效的现象。文章试在当前大学开展大学生学业规划教育的基础上,探索分析目标有效性的内涵、存在的问题及构建保障学业规划目标的有效性机制。
1 开展大学生学业规划教育目标有效性的内涵及意义
1.1 大学生学业规划教育目标有效性的含义
在理解大学生学业规划教育目标有效性之前,需要对大学生学业规划教育目标进行探析。大学生在进入大学教育体系期间,结合自身专业取向、兴趣特点、社会需求,综合考量自己的未来职业发展方向,确定自己的学业方案,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这就是大学生学业规划的过程。而大学生学业规划教育目标有效性,就是需要保证整个学业规划的过程中,学生有着正确的,科学的,合理的目标设定,并且在此引导下,切实的去开展学业规划方案的制定。由此,就产生了大学生学业规划教育目标有效性的概念。从本质上来讲,目标的有效性,是具备阶段性、具体性和方向性等方面特点的,以此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是大学生学业规划教育的基本原则。
1.2 开展大学生学业规划教育目标有效性的意义
目标导向是人类顺利开展实践,创造事物的前提和基础。对于大学生来讲,如果学业规划教育目标出现了偏失,将引导学生在学业方面走上歧途,不仅仅过多的浪费了学生的学习时间,影响学习质量,还将成为制约其未来职业发展的瓶颈。具体来讲,开展大学生学业规划教育目标有效性的意义在于:其一,大学生学业规划教育目标有效性的开展,有利于大学生学业质量和效益的提高,是促进大学生综合素质提高的重要风向标;其二,大学生学业规划教育目标有效性的开展,有利于促进大学生就业能力和素质的提升,是大学生更好的融入大学生活的重要途径;其三,大学生学业规划教育目标有效性的开展,有利于促进现阶段大学教育模式的改革,使得其朝着职业化,社会化的方向发展和进步;其四,大学生学业规划教育目标有效性的开展,有利于改善目前大学生学习盲目,积极性不足的现状,使得大学教育事业朝着积极方向发展。由此看来,构建大学生学业规划目标有效性机制,显得尤为必要。
2 当前大学生学业规划目标制定及实施的现状
大学生学业规划目标有效性机制的构建,这种概念的提出,已经有了很久一段时间。无论是学生,还是教师,都在此方面进行了大量的实践探索,取得了可喜成绩的同时,也存在很多缺陷和不足,制约大学生学业规划目标有效性的因素依然存在。
2.1 目标阶段性方面的缺陷
大学生学业规划目标,有着明显的阶段性,简单来讲,大学生在制定学业目标之后,往往以依据实际学业情况,将其细分为多个阶段性的目标,在此基础上去完成整个目标。四年的大学生生活,不同阶段,不同专业学生,其学习目标不同,对于社会需求,专业设定的认识程度也是不一样的。而大学生学业规划目标的有效性,是以正确的自我认识和社会需求了解为前提和基础的,如果阶段性方面就存在明显的差异,势必会使得阶段性目标陷入混乱的局面。追究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其一,学生对于学业规划的认识程度不深刻,对于学业规划的模糊界定,将使得其在此事物方面的态度很容易受到大众意识的影响,由此就会出现很多学生的学业规划方案基本类似的情况;其二,大学生对于社会专业需求的了解不是很理想,经验不足,技能不强,难以给予自身专业职业规划明确的界定,对于自己的兴趣,学习特点也不是很了解,简单来讲在不了解自己的基础上,去进行学业目标设定,这是不利于学业规划多元化和个性化发展的。从本质上来讲,上述两个方面的内容就是学业规划阶段性方面存在的缺陷。
2.2 目标具体性方面存在的缺陷
学业目标设定要尽可能具体,并且可以依据实际情况进行合理的改善和调整,这是顺利实现目标的前提和基础。简单来讲,在进行学业目标规划的过程中,要制定详细的执行标准和规范,以此为检测是否有效完成各项任务的尺度。其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其一,学业目标是否具备可调整性;其二,学业目标是否具备检验性。实际上,大学生在巨大就业压力面前,其学业规划目标已经不具备具体性的特点,规划标准和规范比较宽泛,难以进行检查和调整,在此基础上去开展学习过程,基本上是难以发挥学业规划目标有效性的效能的。通常很多大学生都善于做规划,但是总会因为难以去衡量,或者害怕对规划进行调整而停止执行,其本质原因就在于学业规划的具体性没有达标,不具备可调整性和检验性,很容易在执行学业规划的过程中出现挫折和迷茫。
2.3 目标方向性方面存在的缺陷
虽然在学业规划目标执行过程中,不同阶段,其目标是不同的,但是其落脚点是一致的。在此过程中,将总目标细分为几个部分,出现调整和检验方面的问题,也是很常见的。但是在此过程中,我们应该记住的是目标规划应该做到形散神聚,把握好这样的方向,将是保证学业规划不偏失的重要原则。但是,现阶段很多大部学生对于自身专业认识不清,对于职业定位也不是很明确,学业规划方向就很容易出现偏失,目标的有效性自然就出现了大打折扣的情况。如果这样的问题普遍存在的话,势必会对于大学生学业规划目标有效性机制的构建产生极大的阻碍作用。
3 构建大学生学业规划目标有效性机制的措施
3.1 正确界定大学生学业规划目标有效性
之所以学生在进行学业规划的过程中出现这样或者那样的问题,就是因为其对于学业规划目标有效性没有形成正确的认识。由此入手,积极改变其思想误区显得很重要。首先,将学业规划纳入到教育体系中去,将其作为学校的重要日常事务,融入到文化建设工作中去,从而营造良好的学业规划氛围,为构建大学生学业规划目标有效性机制打下基础;其次,积极开展专业规划讲座,使得学生正确认识自身专业方向,并且形成将专业学习与未来职业规划联系起来的意识,为开展大学生学业规划打下基础;最后,积极引导学生进行学业规划的过程中,使得其意识到个人意志是制定学业规划的重要影响因素,个性化的学业规划,往往能够更好的实现自我价值,是学生获得更大发展的基石。由此学校形成良好的学业规划氛围,从而促进大学生学业规划目标有效性机制的构建和形成。
3.2 积极引导大学生学业规划目标有效性
众所周知,大学生学业规划目标的有效性,是以学生正确界定自身专业,社会需求为基础和前提的。但是,大学生社会实践经验不足,对于专业的职业发展方向不是很了解,在此方面获得资讯的渠道不是很多,这将成为制定学业规划方案的软肋。由此,高校应该积极发挥主观能动性,弥补学生经验不足,社会认识能力差的缺陷,以便大学生顺利实现学业规划方案的制定。具体来讲,需要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其一,发挥高校导师的作用,将学生学业规划纳入到导师工作范围,在职业规划辅导员的辅助下,给学生学业规划做好引导,在此基础上将其纳入到导师和辅导员绩效考核体系中去,以此去强化学业规划引导工作的开展;其二,将学业规划内容纳入到课堂教学中去,不断培养大学生学业规划意识,使得其对自身专业,未来职业规划形成更加清晰的认识,以便更好的制定学业规划方案;其三,积极对大学生的学业规划方案进行检验,倡导大学生依据实际情况的变化,进行合理调整和改善,以使得大学生学业规划更加科学,更加合理,在此过程中教师应该扮演引导作用;其四,不断培养大学生的自我效能感,使得其意识到学业规划关系到自己的职业规划,应该本着对自我负责的意识去制定,去执行,去调整,以不断促进学业规划目标朝着有效性的方向发展和进步。
3.3 科学实施大学生学业规划目标有效性
实际上,在促进大学生学业规划目标朝着有效性方向发展的过程中,我们需要注意的问题还有很多。详细来讲,在实施阶段我们需要注意以下几方面的问题:其一,秉持科学设计的基本原则,以可行性、发展性和全面性为评定标准和规范,保证其在学生高素质培养、能力提升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其二,秉持实事求是的基本原则,处理好总目标与阶段性目标之间的关系,讲究全面兼顾的同时做到重点突出,并且付诸于行动,做好时间管理,强化阶段任务目标的实现;其三,完善学业目标调整和检验机制,依据实际情况的变化,对于目标的有效性进行及时的调整,保证学业规划与职业规划的协同进行。
4 结束语
学业规划目标有效性机制的构建,需要遵循学业规划目标的基本特点:阶段性,具体性和方向性,在此基础上秉持社会专业需求,以职业导向为基础,去开展学业规划,这是保证目标有效性的关键所在。
参考文献
[1] 滕杰.以职业化导向的学业规划提升大学生就业能力[J].教育与职业,2010(12).
[2] 廖智君,刘永中,余小英.辅导员对大一新生开展学业生涯规划的途径[J].网络财富,2009(8).
[3] 秦韶华.高校管理与大学生主动向学的内在动力系统研究[J].当代教育论坛(校长教育研究),2008(8).
[4] 王本玉,于祥成.大学生学业生涯规划的现状与对策[J].时代教育(教育教学版),2008(1).
[5] 贺彩艳,冯东飞.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有效性研究[J].黑河学刊,2011(8).
关键词:大学生 学业规划 管理
大学生学业规划管理是指大学生通过他人的协助,在自我认识和了解社会的基础上,确立学业目标,开展实现学业目标的活动,制定大学学习和发展的总体目标及阶段目标,并进行执行、评估、反馈和调整的过程。大学生学业规划管理的区间是大学时期,即从大学一年级到大学毕业的整个大学阶段;大学生学业规划管理的首要任务是规划自己四年大学的学习和确立自己的职业生涯发展目标;大学生学业规划管理的前提是全面客观地认识自己和客观环境;大学生学业规划管理是渐进的,必须遵循一定的时间和方案的安排;大学生学业规划管理是一个动态变化和不断调整的过程。
大学的学制一般为3—5年,在每一学年中,大学生的学习重点与心理特征都有所不同。根据这一自然年限划分,大学生可以按学年为阶段设置阶段目标,进行自己的学业规划管理,并按照每个阶段的不同目标和自身成长特点,制订一些有针对性的实施方案。
1.大学一年级为适应转变阶段
这一阶段是学业规划管理的关键阶段,大一新生主要做到由高中生到大学生的转变,包括生活转变、学习方式的转变和心态的转变。首先,要从“应试”式学习中走出来,大一学习任务不重,要巩固扎实专业基础知识,大学生要不断提升自身专业理论素养。多参加学校活动,增加交流技巧,学习英语、计算机知识,争取尽早通过等级考试。学校在条件许可前提下,应当允许学生合理申请转换专业,使学生专业、个性、职业理想及人生目标能有机统一起来;学校要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职业价值观和进行必要的职业生涯规划,包括评估和认清自我,有方向性的职业定位、基本的职业目标和大致的职业路径设计。开始接触职业和职业生涯的概念,要初步了解职业,训练和提高与自己今后职业生涯紧密相关的职业适应能力。特别是自己未来想从事的职业或与自己所学专业对口的职业,在职业探知方面可以向高年级学生尤其是大四的毕业生询问就业情况。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应该在入学后就开始准备。并进行初步的职业生涯设计;大一阶段更要强调“四会”,即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学会做事、学会与人共事。学什么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学会学习,加强实践能力培养,利用大学各种社会团体平台,不断提升自身决策能力、创造能力、社交能力、管理能力、学习能力等。
2.大学二年级为探索阶段
这一阶段既要正确认识自己,又要建立合理的知识结构,同时还要努力提高自己各方面的综合素质。首先,应考虑清楚未来是否深造或就业,了解相关的讲座、活动,以提高自身的基本素质为主,通过参加学生会或社团等组织,锻炼自己的各种能力,增强英语口语和计算机应用能力,通过英语和计算机的相关证书考试,并开始有选择地辅修其他专业的知识充实自己;在努力学好专业知识的同时,要注重实践锻炼,可以开始尝试兼职、社会实践活动,利用课余时间从事与自己的专业相近、与职业生涯目标相近的机会进行实习,通过实践来检验并适时地调整和修正自己的职业生涯目标,并提高自己的责任感、主动性和受挫能力;认识自己的需要和兴趣,加强自我认知和职业心理准备,通过具体的、有针对性的职业心理测评, 通过社会实践使学生体会社会用人需求,有效评估自我,进一步调整职业生涯规划和自己的学习目标,做出对自己、对社会有利的职业决策。
3.大学三年级为拼搏阶段
这一阶段是大学生活中最重要的阶段。首先,大学生在加强专业知识学习的同时,要加强社会实践,增强职业针对性。高校应鼓励大学生利用假期从事社会兼职工作,开展职业实践活动。为大学生提供必要的职业技能训练的机会,有利于锻炼其实践能力,帮助大学生学会与他人协作,并在这个过程中加强自我认识,不断完善自我,增强自信心;大学生应考取与目标职业有关的职业资格证书或通过相应的职业技能鉴定。参加和专业有关的暑期工作,和同学交流求职过程的心得体会,学习写简历、求职信,了解搜集工作信息的渠道,了解往年的求职情况;大学生在掌握专业知识与技能的同时,应了解实际应用这些知识与技能的规则和应避免的失误,更好地了解真实的职业世界,挖掘职业潜能。
4.大学四年级为冲刺阶段
大学四年级为冲刺阶段:大学四年级对于大部分学生来说主要的目标应该放在就业上。首先,大学生应先对前三年的准备做一个总结:检验自己已确立的职业目标是否明确,前三年的准备是否充分;然后开始工作的申请,写好简历,利用学校提供的用人单位信息,积极参加招聘活动,在实践中检验自己的积累和准备;强化求职技巧,进行模拟面试等训练;在撰写毕业论文时,可大胆提出自己的见解,锻炼自己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造性。另外,要重视实习机会,通过实习,从宏观上了解实习单位的工作方式、运转模式、工作流程,从微观上明确个人在岗位上的职责要求及规范,为正式走上工作岗位奠定良好基础;大学生毕业生由于面临就业、学习、感情困惑及人际关系障碍等问题,高校应加强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心理健康教育,帮助毕业生解决心理问题,缓解心理压力,加强心理健康教育。
加强学业规划管理,一方面,能有效帮助大学生增强自我约束力和自我管理的能力,有效指导学生进行学习,增强大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另一方面,有助于大学生进行自我定位,能使大学生明确大学各个阶段的发展任务及目标,不断提高自我职业生涯管理能力,增强就业竞争力,促进自身发展,并为今后的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作者简介:
牛保明(1970—),男,硕士,延安大学就业培训学院讲师,研究方向:党的学说与党的建设。
关键词: 体育专业大学生 职业生涯规划 系统分析
由于高校逐年扩招,大学生就业难已成为一个不争的事实,尤其是体育专业的大学生就业更是一个摆在我们面前的严峻问题,加上体育专业的大学生就业口径狭窄,综合素质不高,专业技能不具有核心竞争力[1]等因素,导致当前体育专业的大学生就业现状不容乐观。在严峻的就业形势下,增强体育专业大学生的就业能力,成为了我们亟待解决的重大问题。就业现状不容乐观的影响因素是多方面的,学生在校期间没有接受过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是重要原因之一。学生在四年的大学生活中没有主动形成对职业生涯规划的意识,导致就业时处于放任、盲目和无序的状态。[2]
一、职业生涯规划的含义
职业是指人们为维持在经济上的生计,而在社会中承担某一分工角色,同时,也是实现社会联系和自我价值而发挥个性才能的一种持续性的活动方式。它是对人们的生活方式、经济状况、文化水平、行为模式、思想情操的综合性反映,也是一个人的权利、义务、职责,还是一个人社会地位的一般性表征。
职业生涯规划是一门运用分析学、社会学、管理学、心理学、教育学、经济学、人才学、信息学等多种学科的知识来揭示职业现象、解释人的职业行为的综合性学科。[3]具体到个体来讲,职业生涯规划是指个人发展与组织发展相结合,对决定一个人职业生涯的主客观因素进行分析、总结和测定,确定一个人的事业奋斗目标,并选择实现这一事业目标的职业,编制相应的工作、教育和培养的行动计划,对每一步骤的时间、顺序做出合理安排。[4]
二、职业生涯规划对体育专业大学生个体成长的必要性分析
职业生涯规划的重大意义在于根据自身特点,寻找适合自身发展需要的职业,结合自身特点,准确定位,实现个体与职业的匹配。在职业生涯规划中,学生会评估职业能力倾向、测定职业兴趣爱好、了解性格和性格特点、找出擅长的技能,更为清晰具体地认识自己。在动态的过程中,不断结合个体的职业理想,不断改进个体素质,并适时调整自己,使职业目标越来越趋于实际,在动态中实现个人与职业的匹配,体现个体价值的最大化。大学生正处在生涯探索期和生涯建立期的转换阶段,通过职业生涯探索,明确发展方向,完成具体可行的职业计划,并积极进行职业成功的知识储备。[5]
1.增强大学生自我认知。
职业生涯规划是大学生迈向成功的跳板,良好的职业生涯规划的前提便是做好自我认知。每个人都认为这个世界上除了自己,没有谁会更了解自己,但是当谈到“我是谁”的问题时,却好像是盲人照镜子,怎么也看不到自己的样子。这就充分说明,其实我们对自我的认知还是不够全面和深入的。因此,就要在做职业生涯规划前,认真做好自我认知,明确自我的要素,运用多种手段,认知不同方面的自我。有效的职业生涯规划能够引导大学生认识自身的个性特质、现有的和潜在的资源优势,帮助他们重新认识自身的价值,并使其持续增值。引导他们对自己的综合优势与劣势进行对比分析;引导他们树立明确的学业发展目标与未来职业理想;引导大学生评估个人目标与现状之间的距离。
2.职业生涯规划使大学生积极进行职业探索。
职业探索是一个职业认知的过程。职业认知是一个获取整理职业信息的过程。决定的正确与否取决于获取信息品质的高低,正确职业抉择的前提是获取全面、高品质的职业信息。
职业生涯规划能有效地激励大学生不断探索未来的职业领域,获取成功就业所需的职业信息,职业生涯规划为培养大学生职业能力,储备职业成功所需的知识指明方向,更为适应未来职业的变化和发展指明路径,为确定符合自己兴趣与特长的生涯路线,正确确立自己的职业发展目标打下良好的基础。职业生涯规划是大学生奋斗过程的地图,也是大学生前进的驱动力,让大学生能够以此岸为基础,顺利达到彼岸。
3.职业生涯规划促进大学生全面做好学业规划。
大学生学业规划就是大学生根据自身情况,结合现有的条件和制约因素,为自己确立整个大学期间的学业目标,并为实现学业目标而确定行动方向、行动时间和行动方案的过程。具体来讲,是指大学生通过对自身特点(性格特点、能力特点等)和社会未来需要的深入分析和正确认识,确定自己的事业(职业)目标,进而确定学业发展方向,然后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经济条件、生活现状、家庭情况等)制订学业发展计划。换言之,就是大学生通过解决学什么、怎么学、什么时候学等问题,以确保自身顺利完成学业,为成功实现就业或开辟事业打好基础。[6]
大学生学业失败已成为校园里的重要问题之一。总结大学生学业失败的因素,进一步寻找克服这些因素的措施,已迫在眉睫。导致大学生学业失败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主要有:时间安排不科学,学习方法不适应,就业压力过大,生活自理能力差,兴趣缺乏或专业与兴趣不协调,心态消极等。[7]但除了上述原因外,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职业生涯规划的缺失。
高品质的大学生学业规划是以高品质的职业生涯规划为基础的。一份高质量的职业生涯规划为大学生学业规划明确了前提,指明了方向,能有力地促进大学生全面做好学业规划。
三、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对体育专业发展的必要性分析
1.有助于促进体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
职业生涯规划作为科学先进的教育理念,对学校办学机制和人才培养模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体育专业大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要求学校对体育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必须面向市场,要求体育专业的教学必须针对市场需求,体现体育专业办学的时效性。体育专业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突出了体育专业大学生的自主性和自由选择,要求体育专业教育必须具备办学的开放性,以便体育专业大学生在实践中更好地增强市场认知和自我认知,开阔就业视野,丰富职业阅历,缩小自身就业能力与社会需求的差距,促进了学校体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完善和发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目的是实现人岗匹配、人职匹配、人境和谐,这就要求学校体育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更注意个性化的培养。
2.有助于实现体育专业基于“人力资源开发”的人才培养模式的发展。
积极转变体育人才的培养模式观念,借鉴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先进理念,以虚拟体育专业为“企业”,模拟体育专业学生为“产品”,量身定做的职业生涯设计为“服务”,换取“客户”用人单位的满意,争取后续订单,扩大“企业与产品”的知名度,从而达到既增加“产品(体育专业学生)”信誉销量,又扩大“企业(体育专业)”规模效益的双赢局面。[8]本着全方位培养体育专业人才和全面提高体育专业学生的职业能力为核心的思想,以全面提高体育专业学生素质为基础,高起点整体设计,各系统通力合作,形成全方位培育体育专业人才的职业生涯设计体系,最终实现体育专业基于“人力资源开发”的人才培养模式的跨越发展。
3.有利于打造体育人才品牌,增强体育人才特色,提高体育专业毕业生就业率。
特色是体育专业人才输出的卖点,没有特色就没有市场。菲律宾佣人之所以受到市场欢迎,就是因为特色鲜明。陕西米脂以“米脂女子家政”、蓝田以“蓝田厨师”为特色,已经取得了初步成效。[9]体育专业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以突出个体差异为基石,以明确个体目标为归宿,充分彰显体育专业大学生特色;体育专业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和体育人才办学特色的理念紧密相连。
高素质的体育专业毕业生为学校建立了良好的声誉和知名度,良好的声誉和知名度的用人单位对该校体育专业毕业生格外青睐。体育专业大学生开展职业生涯教育,一方面,可以全面提升体育专业大学生综合素质,提高就业竞争力,另一方面,会使体育专业大学生的就业观念发生变化,变得更为现实,就业手段更加丰富,就业渠道呈现多元化,这些都将大大促进就业率的提高。
四、体育专业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对体育现代化及社会进步的必要性分析
体育专业人才是人民体质重要的人力资源保障,是社会体育事业发展的第一资源,是国家精神文明的重要保证。在当今的知识经济时代,社会竞争日益激烈,体育现代化对体育专业人才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需要体育专业人才具有合理的知识结构,还需要体育专业人才具有较好的逻辑思维能力、社会活动能力和创新能力等综合能力。
体育的现代化、社会的文明进步离不开高素质的体育专业人才,体育专业职业生涯教育本质核心在于促进体育专业人才的全面发展和培养体育专业人才的综合素质,满足社会对高等体育专业人才的需求,减少体育专业人才资本的浪费。同时,对体育专业大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促进了体育专业大学生职业和个人能力的匹配,更易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既节约社会体育专业人力资本,又最大限度地发挥体育专业人才的个人潜能,从而促进体育现代化,推动社会进步,以及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参考文献:
[1]李强.基于“胜任力”视角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J].陕西理上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4):82.
[2]冀晓斌.从体育专业学生就业现状看其职业生涯规划的必要性[J].教育与职业,2009,(17):100.
[3]李强.职业生涯规划的理论基础[J].文教资料,2008,(6)(下):223.
[4]胡振豪.开展职业生涯规划实施人才资源管理,上海企业,2001,(2):56.
[5]李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必要性的系统分析[J].文教资料,2008,(6)(中):204.
[6]李强.做好大学生学业规划迈好大学学业第一步[J].文教资料,2006,(3)(上):7.
[7]李强.大学生学业失败因素再析[J].文教资料,2006,(9)(上):24.
关键词:学风;学业生涯规划;学习
学风建设是大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良好的学风对于人才的培养至关重要,但目前大学生普遍出现学习态度不端正、自制能力差、学习动力不足、对未来迷茫等问题。
第一,学习动机不强。很多同学从高中进入大学后,由于不再接受高中严格的监督,自己有所放松,整日无所事事,缺乏正确的规划和指导,这样使得在应试教育中走出来的学生变得更加迷茫,失去了学习的动力。
第二,学习纪律松懈。目前有些在校大学生学习作风拖沓,自制能力较差,有的学生上课迟到,早退,旷课;上课玩手机、下课玩网络游戏。平时得过且过,期末突击复习,只求及格,不求甚解,甚至个别同学为了通过考试,不惜冒险作弊。
第三,专业思想淡薄。大多数学生高中时期缺乏专业的学业生涯规划,甚至许多学生是调剂分配而来,学习主动性较差、专业认同度较低。加之进入高校后学习难度加大,许多学生缺乏能动能力,难以从高中的学习方法转变,在缺乏专业指导和关注时丧失学习信心和热情。
一、学业生涯规划的意义
从以往经验看,单纯依靠强制性的管理手段要求学生养成学习习惯,营造学习氛围还是远远不够的。学风建设的主体是大学生,只有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才是实现学风建设长效发展的根本保障。
1.学业生涯规划是培养终身学习的基础
学习是持续一个人一生的追求,养成终生学习的习惯才会在未来立于不败之地。学业生涯规划可以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在离开学校讲授式授课的前提下,在未来的生活和工作中,仍然能够将学习和求知作为个人发展的动力,寻求新知识,探求新方法,不断超越自我,实现自身价值。
2.学业规划有助于端正学校的学习风气
学风是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反映,加强学风建设首先要从根本上抓起:即从学生的思想工作上抓起。大学时期是年轻人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是知识高度积累并向质变发展的阶段。很多学生来到大学,摆脱了高中时期家长的管理、老师的“填鸭式”教育、同学之间的竞争,开始在所谓“自由”的大学氛围中放纵自己,不思进取。通过制定大学生学业生涯规划,帮助同学认识大学生活,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合理规划学业安排,形成良好的学习风气和带动效应,在同学之间形成相互影响的氛围。
3.学业规划能够使大学生养成积极向上的学习意识和学习动机
学业生涯规划会针对学生不同时期的学习能力和需求,形成不同的计划、安排。大学新生在入学之初根据自己对大学的初步认识形成简单的学习计划,并在四年的大学生活中根据自己的见识、经验、能力的提升不断调整,有“要我学”变为“我要学”,由“按计划”变为“定计划”,由被动变为主动,有狭义学习变为主动提升。在这个过程中,随着不断地进步和自主能力提高,成就感不断提升,自信心增强,思维方式及心态就会向着更积极向上的方向转变,进而更有信心和勇气。
4.学业规划为职业生涯规划奠定基础,为求职就业创造条件
大学学习的目标是培养自己的能力,为以后的工作提供支撑。学业规划和职业生涯规划本身就是相继和交叉的关系,要进行准确的职业定位首先要从学业着手,根据社会需求,把握社会发展动向。大学所学的专业是未来求职的依据和保障,通过制定学业生涯规划,一方面完成每个专业的培养目标,另一方面,也为职业的选择和定位提供了依据。学业规划通过依托于专业学习,通过掌握专业知识和技能,结合个人特长和兴趣,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扬长避短,增加自身就业竞争能力。
二、学业生涯规划的作用
1.确定学习目标和个人发展目标
很多同学缺乏学习目标,总觉得进入大学后碌碌无为又好像每天很忙,渐渐萌生出“混日子”的心态。其实每个人的学业规划都会依据自身特性的不同而不同。每个学生初到学校,因受教育经历、家庭背景、个人兴趣、理想信念影响,对自己的学业规划和个人未来发展的期许会有不同。
通过对学生进行专业化的学业生涯指导,帮助学生建立符合自身发展的学业生涯规划,一方面使学生明确在校期间的学习进程,确定阶段性目标及整体目标,合理安排自己的学习计划,明确实施步骤和实施方法;另一方面,将职业发展与学习规划紧密结合起来,合理规划大学时间,敦促学生在校四年为其职业理想而奋斗。
2.入学初期协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后期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学业规划的制定更主要是目标激励和时间管理,它不是一成不变的,目标的达成与努力程度相辅相成。学业生涯规划的一个特点就是根据大学阶段每个年级的不同,随着学生个人的成长、思想和见识的不断成熟,学业规划也会循序渐进。对于入学之初的新生,学业生涯规划的主要作用就是帮助新生增加对学科的了解,适应大学生活,通过每一个时间单元,周、月、学期、学年设定学习目标并敦促其完成,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为下一单元打基础。随着学生适应性的增强,后期学生的培养主要体现在充分发挥其积极性、主动性上,实现学生的自主学习、自我管理,最终帮助学生建立终身学习的习惯。
3.充分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
目前的学生管理者,往往一开始就为学生制定了大量的规矩和惩罚措施,学生被迫接受,但并不了解学生真正的想法和动态,很多要求适应低年级但并是适应高年级同学。学业生涯规划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在入学初期,学生设计的学业生涯规划必将随着其专业知识、社会经验、文化环境的改变而改变。因此在新生指定学业生涯后,一定要求学生定期对其学业生涯规划进行调整。通过调整,辅导员老师可以了解学生近期思想动态,并根据学生的思想动态调整对学生的管理思路,为其提供必要的指导和帮助,正确引导、规划其发展。 4.构建学生管理与教师教学的交流平台
现在课堂上教师与学生之间缺乏基本的沟通,通常是老师讲课,学生听课,课后缺乏沟通和探讨,学生往往是“填鸭式”学习,逐渐丧失了学习、研究热情,更有甚者认为“与其听老师讲还不如自己看书”的念头,课程过半逃课人数剧增。学生学业生涯的构建离不开专业教师的指导,无论是针对大一新生的新生研讨课,大二大三的科技竞赛辅导,还是大四时期的考研指导,抑或者是学业生涯规划调整,专业课教师的指导与沟通贯穿一个学生求学生涯的始终。通过与学生的交流,可以使教师更加明白学生对于课程的需求,及时调整教学内容,真正将学生的需求与课堂内容相结合,提高教学质量;另一方学生可以向老师反映课程的难点,更加深刻消化课堂知识,达到课堂教学目标。
三、制定不同时期的学业规划指导
学生入学后,每一阶段的学习都存在差异和不同,学生对于自身发展和规划也会不断改变,学业生涯规划要针对不同年级学生的学业生涯做出指导和调整。对于不同年级的学生,学习的重点内容是有差异的,因此,我们在制定辅导计划时必须考虑年级、学生个体的不同特点进行科学合理的辅导。
一年级偏重于学业适应辅导。此阶段学业辅导主要包括基础课程辅导、新生中的杰出学子培养、新生适应性教育和新生研讨课等,通过对大学学科介绍和适应性培养,帮助新生适应自主生活、学习方式,做好角色转换定位,同时了解专业培养目标和就业方向,增强学生学习基础课及专业课的主动性、自觉性和自控能力。
二年级重点做好学业规划辅导。此阶段包括基础课程辅导计划、学习困难学生帮扶计划、学业危机干预和科技竞赛辅导。经过大一一年的学习和适应,大多数同学大发展目标已经明确,学生的优点也开始显现。这一阶段,通过对学生进行指导,帮助学生扎实专业知识,培养实践技能,规划学业目标,鼓励个性发展,通过社会实践或科创研究,培养综合素质,提高社会责任感,社会适应和人际交往能力,同时,针对学业困难学生及时做出帮扶和学业危机干预。此外,该阶段针对发展目标明确地学生,可以进行相应的考研或就业指导。
三年级加强学业创新辅导。这一阶段的学业指导内容包括学习困难学生的帮扶计划、科技竞赛辅导、考验辅导计划和杰出学子的培养计划,进一步深入、拓展科研和努力提升学业。通过深化学习能力、提高学习要求及大学生科技研究和素质拓展活动来锻炼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造性,鼓励大学生参加与专业有关的各项实践工作,开展针对杰出学子的培养计划。并对学生未来规划和选择做出明确的指导和规划。
四年级学业发展辅导,此阶段学业辅导包括实习指导、学业危机干预、学习困难学生帮扶计划和毕业生职业规划,通过对学生三年的学业总结,有针对行地开展职业生涯指导,完成从学业到就业的转变。同时,针对学业困难学生,找准原因,探索解决学业危机的途径,保证学生能够正常完成学业。
通过系统性的学业生涯规划指导,结合社会需求和个人发展需要,可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充分发挥学习主观能动性,从自身的特点和兴趣出发,制定大学学习的总体目标和阶段性目标以及实现目标的步骤和实施方法,合理安排时间和学习计划,实现自我监督、自我约束、自我管理。养成学生自主学习、终身学习的品质和能力。
【时间】20xx年xx月xx日——xx月xx日
【地点】室内、室外均可
【形式】讨论、分享
【目的】引导新生对高中生活进行总结,对大学生活进行思考和规划。
【活动操作示范】:
第一阶段:总结高中生活
1.辅导员做开场引导。目的是引导学生回忆高中生活
(参考:同学们走进大学校园已经有一段时间了,相信许多同学对大学的生活有了一些思考,也会将现在感受到的大学生活与刚刚过去的高中生活进行比较。那么,请同学们先回忆一下高中阶段的生活,你最深的感受是什么?给大家三分钟时间思考,然后请几位同学分享。)
2.分享。辅导员请2-4名同学与全班同学分享,时间控制在10分钟左右。辅导员对学生的发言内容做积极的关注,但不做任何评价。
3.辅导员进行分享总结和主题过渡。
(参考:从大家对于高中生活的各种感受中我深深体会到了你们都曾为自己的理想——考上一所好大学而努力,现在我们已经开始了人生的一段新的征途,那么我们该怎样走好这段征途呢?)
第二阶段:思考、讨论大学生活
1.辅导员引导学生进入主题。
(参考:如果我们将大学生活分为六个部分:学业、人际、爱情、能力培养、休闲、大学生涯规划,大家来思考、讨论,我对这些有什么期待?有什么计划?)
2.分组。通过抽签的方式将全班学生分成6组(视班级人数而定)。每组选组长一名,负责组织该组的讨论;书记员一名,负责记录发言。
3.讨论。分组完毕之后,每组各讨论一项内容,也由抽签决定。
(建议:1.辅导员先将大学生活六个部分设计几个讨论问题;在讨论之前,辅导员先召集组长布置任务和注意事项;2.每组讨论的时间控制在15分钟左右。3.要求每位同学都发言。4.组长控制每位同学的发言时间,鼓励少发言的同学,控制“语霸”的同学;问题讨论完毕后,做好总结,并选好分享代表。5.书记员要做好每位同学的发言记录。6.辅导员做好整个场面的控制。)
4.分享。每组选派一名代表与全班同学分享讨论结果,组内其他人可作补充。在每一组的分享结束后,其他小组可以提问。如果在教室开会,辅导员可以在黑板上板书学生所谈各个内容的要点。
5.辅导员总结。辅导员的总结、引导不含对发言内容的评价,让同学在听取他人的观点、做法、经验时对自己的做法、计划进行修正;引导学生包容他人的观点;辅导员也可以和同学们分享自己的大学生活。
第三阶段:班会总结(把第三阶段和第四阶段的顺序调整了)
1.引导同学们认识到丰富大学生活,以及对大学生活进行规划的重要性。
(参考:通过今天的班会,我们充分感受到大学生活是丰富多彩的,但更需要同学们做好规划充实地度过!高中阶段因为有明确的目标,所以我们过得忙碌而踏实;大学阶段才刚刚开始,尽管我们的目标还不明确,有那么多的困惑,但这正说明我们有很多的成长空间等待我们去填充!今天的班会仅仅起个抛砖引玉的作用,如何度过4年的大学生活同学们还得认认真真思考,并付诸于行动。这也许就是我们生涯规划中关键的一步。不管你的目标是什么,我只想告诉大家的是:不要虚度!让我们一起来朗诵名句:“当他回首往事的时候,不会因为碌碌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为为人卑劣、生活庸俗而愧疚。”)
2.介绍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心提供的心理咨询服务,以及学院的心理成长辅导服务,若同学们在大学生活中遇到烦恼和困惑,欢迎来咨询。(建议:辅导员老师分享一句话:必要的心理求助是强者的行为。)
第四阶段:布置作业——班会心得
目的是引导学生对高中生活和大学生生活做深入的思考;给在班会中没有机会发言的同学有表达的机会。
(参考:讨论的时间太短,分享的时间也太短,但同学们的思考却有许多许多,所以请同学们以对高中生活的总结以及对大学生活的思考为内容写份班会心得,当然也可以谈谈班会中的感受,请在三天内完成,用信封封好后由班长收齐送交给我。
第五阶段:班会结束
感谢大家的参与!
【注意事项】:
1.[活动操作示范]仅供参考,各学院在不违背活动主旨的前提下,可设计形式多样的,适合自身特点的主题班会。
2.六项内容的讨论参考问题
(1)学业:我的大学学业目标是什么?60分万岁?还是学习扎实的基础知识和专业技能?在大学里,学习是我努力的唯一目标吗?
(2)人际:我理解的人际交往是什么?大学中的人际交往重要吗?我还是比较多地在与高中同学联系吗?我是主动与新同学认识、交往,还是等待别人来走进我?我和寝室同学开始出现矛盾了吗?怎样和不喜欢的人相处呢?
(3)爱情:爱情是大学生活的必需品吗?我对大学里的爱情持怎样的态度?爱情与学业,我将如何处理它们之间的关系?
(4)能力培养:我希望在大学里培养哪些综合素质和能力?可以通过哪些方式和途径?
(5)休闲:我度过课余时间的休闲方式有哪些?怎样培养健康有益的休闲方式?
(一)缺乏学业生涯规划引导,学生自我定位不明新生入学教育是大学教育的开端,是做好大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重要基础。通过入学教育告诉学生从进入大学校园的第一天开始就要对自己的未来做好规划和设计,但是由于进行入学教育指导的人员一般都是学生工作人员(学工部),只能从考取国家等级证书等方面进行引导,缺乏对专业学习的介绍,无法对不同专业的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学业规划指导。很多高校没有重视学业生涯规划的教育和引导,仅靠入学教育是不能全面引导学生如何规划自己的大学生活的。每个学生所在专业不同,对专业也只有浅显的认知,对未来的定位存在不确定性,因此,很多学生学习兴趣不浓,迷茫、厌学,不良学风也逐渐严重。造成这个问题的原因和学校缺乏专门的学业生涯规划教师,缺乏推广学业生涯规划的实践经验,缺乏学业生涯规划的理论体系密切相关。
(二)教师专业导向不明,学生学业目标模糊学业生涯规划不仅是完成大学阶段的学习课程,更为学生毕业后的就业奠定基础。一些年轻教师社会经验少,由于自身对专业的认知和实际应用还不清楚,也缺乏对课程体系的研究和实践经验,只是机械的灌输理论知识,不与实践相联系,因此,这些理论知识将只能成为学生应付考试的临时记忆。如果学生不知道课堂所学的专业知识对未来就业有多大帮助,也不清楚所学知识如何在工作中应用,那么学生将会失去学习目标,丧失学习动力,模糊的学业态度会让学生产生“应付学习、混张文凭”的想法。教师的专业引导不足,导致了学生学习目的不明,学业目标模糊,因此迟到、早退、上课睡觉、玩手机的现象频频出现,久而久之,学习纪律松弛,学风散漫,这些都是影响高校学风建设的消极因素。
(三)学生就业意识薄弱,缺乏远大志向刚刚步入大学的大学生就业意识还比较薄弱,不能将学业与就业相结合,而且社会上一些不良的价值观念也影响着学生,比如“学得好不如有个好爸爸”、“学得好不如嫁得好”。学业生涯规划是一个系统体系,贯穿整个大学生活,如果没有对未来个人职业定位的远大志向,就没有力争上游的学习动力,即便来到课堂,也是“身在曹营心在汉”,对待问题浅尝辄止,对知识的学习也仅限于书本表面,不做深究,那么学业生涯规划也就是空谈。没有明确的学业规划、没有足够的学习动力,这种缺乏主动性的学习必然会助长一些不良学风。
二、做好学业生涯规划促进学风建设的具体措施
(一)树立意识,正确引导
1.开展学业生涯规划教育和指导活动学业生涯规划贯穿于大学生的整个大学生活,在入学初期,有针对性的开展新生入学教育、新生专业导入教育和新生学业规划教育,帮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树立正确的专业观,合理规划学业计划。例如,邀请专业领域内的专家向学生介绍行业发展与专业学习的情况,引导学生从学业生涯规划转向职业生涯规划,为毕业后的就业奠定基础;举办新老生交流会,以老生亲身经历与新生分享成长经验、学习经验和就业经验,为新生提供借鉴。通过举办学术讲座和新老生交流会,帮助学生进一步了解职业和社会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为促进学风建设打好基础。
2.建立专业的学业生涯规划指导队伍学风建设是制约高校发展的重要因素,越来越多的高校在实践中也逐渐认识到学生学业生涯规划对促进学风建设有着重要的意义,但是高校中缺乏进行学业生涯规划的专业指导教师,也不能形成系统的学业生涯规划指导体系和师资团队。从大学学习生活到专业培养,需要负责学生工作的辅导人员、教务部、专业教师、团委、就业指导中心密切配合,促使学业生涯规划从学生管理、教学工作、学习指导等方面同时入手,齐抓共管,让学生从考研、就业、考公务员、事业单位考试、等级资格认证等方面树立未来发展目标。根据学生要求合理帮助学生规划学业生涯,正确引导。一支专业性强、素质较高的学业生涯规划教育师资队伍不仅为高校培养了高质量人才,同时也促进了高校的整体学风建设。(二)合理培养,教书育人
1.制定符合人才需求的培养方案专业培养方案、课程设置是专业教学的准则,必须把握社会需求,突破传统模式,建立有专业特色的培养计划,通过分析和预测专业前景,切实引导学生进行合理的学习,形成清晰的专业学习思路。随着社会的发展,对高校毕业生的人才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必须不断进行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使高校的人才培养质量能更好地满足社会经济对人才的多元化需求。增加实验和实践环节的教学内容,把理论教学融入到具体的实践中,让学生了解自己所学的专业知识在何处应用,如何应用。在实践中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通过变换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对专业知识应用的实践意识。
2.提升教师职业素质专业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还应以师德师风影响学生、感染学生。通过专业教师的引导,帮助学生了解专业发展前景,掌握专业核心知识,指导学生进行学业生涯规划,让学生自主向学,明确自己在专业领域中的努力方向。高校应加强对专业教师的全面培养,专业教师除了讲好专业课程之外,还要担任班主任工作,带领学生参与实践和实习工作,同时高校还要对专业教师进行学生管理、就业指导、心理咨询的培训,增强专业教师教书育人的强烈意识。专业教师要把课堂教学与社会需求相结合,把握专业发展动态,切实引导学生分析和预测专业前景,帮助学生在专业方向中正确定位,结合专业特点,加强对学生学习方法和学习态度的正确引导,为学生自主学习,提升学习动力奠定良好基础。从小课堂的学风管理做起,逐步形成整个专业的良好学风氛围,进而推进高校的整体学风建设工作。
(三)加强学生管理,强化学风意识
1.以班风促学风班级管理是学风建设的基础性工作,良好的班级氛围能够让置身其中的学生受到感染和熏陶。在班级管理中班主任是主导、班委是协同、班级成员是主体,三线一体,通过正确引导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明确学习目标,潜移默化的讲授学业生涯规划内容并做好相关工作,让学业生涯规划落到实处,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以班风促学风,通过评优工作鼓励品学兼优学生,激励班级更多学生努力学习,让学生在浓厚的学习氛围中提高自身素质,共同营造良好的学风环境。
2.建立学风管理制度大学生学业生涯规划具有长期性和连续性,学风建设贯穿始终,具有长效性和稳定性。高校应根据学风建设的相关内容,组织和实施大学生学业生涯规划工作,加大投入,落实相关专职教师的培训工作,形成具体的制度管理规定,保证大学生学业生涯规划行之有效的开展。对于教态不认真、学生管理松散的教师和管理人员应加大监督力度,秉承从严执教,认真负责的态度,自觉提高自身专业能力,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真正做到“学为人师,行为世范”,对学生起到教书育人的导向作用。学风建设需要学校全体师生员工共同努力,不仅要求学生强化学风意识,也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良好的学风对学生的成长起着重要的作用,对学校的发展和建设也有深远的影响。
三、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