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综合测评个人总结优选九篇

时间:2023-01-14 00:05:01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综合测评个人总结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综合测评个人总结

第1篇

一、绩效管理对象

1.局机关各处室及其工作人员;

2.局属各单位及其领导班子成员;

3.局属各单位内设部室及其工作人员,由所在单位根据实际实行绩效管理。

二、方法步骤

(一)处室、单位绩效管理

1.设立指标体系

处室、单位绩效管理指标体系由职能工作、管理工作、创新创优工作和工作满意度4个一级指标组成,下设若干二级指标和三级指标。其中:

职能工作目标(权重为40%)。一般由重点工作目标、常规工作目标和其他工作目标3个二级指标构成,分别占50%、30%、20%。重点工作目标,主要考评处室、单位承担的本局年度重点工作任务(含市委、市政府下达的,处室单位确定的)。常规工作目标,主要考评处室、单位“三定”规定明确的主要职能,或单位法人登记中明确的主要职责及应当承担的社会公共服务责任。其他工作目标,主要考评处室、单位承担的上级业务部门、市委、市政府或局领导临时交办的其他工作任务。

管理工作目标(权重为30%)。由依法履职、高效履职、廉洁履职及其他工作等4个二级指标构成,分别占20%、20%、20%、40%。其中依法履职、高效履职、廉洁履职目标,主要考评处室、单位依法履行职责、作风建设、办事效率、遵纪守法等内容;其他工作目标,主要考核学习、调研、信息等综合性内容。

创新创优目标(权重为10%)。由创新创优成果体现、工作适时改进2个二级指标构成,分别占60%、40%。主要考评处室、单位创新创优成果及推广、未完成工作项目的整改落实等情况。

工作满意度目标(权重为20%)。一般由局领导班子评议和中层以下人员评议2个二级指标构成,分别占40%、60%。

2.确定目标计划

每年年初,各处室、单位制定目标计划书,作为绩效评估的依据。其中:职能工作目标计划,由各处室、单位按季进行细化分解,确定相应权重,报分管局领导审核;管理工作目标计划,由局绩效管理领导小组办公室统一拟定;创新创优目标计划,由各处室、单位自主申报。

3.绩效评估

(1)职能工作目标、管理工作目标、创新创优目标评估

职能工作目标实行季度评估,在每季度结束后10天内上报季度工作完成情况和佐证材料。管理工作目标和创新创优目标实行年底一次性评估,在次年1月中旬前完成评估工作。

(2)工作满意度测评

工作满意度测评采取发放测评表的方式,征集内部或服务对象对被评估处室、单位效能建设的评价,测评表格式由局统一设定,此项工作在每年年底之前完成。

4.总分计算及等次确定

(1)总分计算

处室、单位绩效总得分=职能工作总得分×40%+管理工作得分×30%+创新创优得分×10%+工作满意度得分×20%

职能工作总得分=一季度职能工作得分×25%+二季度职能工作得分×25%+三季度职能工作得分×25%+四季度职能工作得分×25%

(2)等次确定

评估结果分优秀、良好、达标和诫勉4个等次,相应分值段为:

优秀:总得分≥90分;

良好:80分≤总得分<90分;

达标:70分≤总得分<80分;

诫勉:总得分<70分。

凡发生处室、单位人员违纪违法受到查处、发生重大事故造成严重影响等情况的,当年度处室、单位绩效评估结果降低一个等次,诫勉等次的,直接列为重点整改单位。

(二)个人绩效管理

1.设立指标体系

个人绩效评估指标体系,一般设工作考核目标、内部管理目标、工作满意度目标3个一级指标,分别占60%、20%、20%。其中:工作考核目标,为个性指标,主要考评个人工作任务完成情况;内部管理目标,为共性指标,主要考评个人遵守学习制度、工作纪律以及遵纪守法等情况;工作满意度目标为共性指标,主要为部门内部对被评估人的评价。

2.确定目标计划

每年年初,个人制定目标计划书,作为绩效评估的依据。其中:工作考核目标计划,由个人根据处室内部分工,将任务按季分解后申报。各处室、单位负责人的目标计划书经分管局领导审核;其他人员的目标计划书经所在处室、单位主要负责人审核。内部管理目标计划,由局绩效管理领导小组办公室统一拟定。

3.绩效评估

工作考核目标按季评估,在每季度结束后10天内上报季度工作完成情况和佐证材料。内部管理目标由局督查组负责日常考核,做好相关记录,年底一次性考评打分。工作满意度目标,分为领导班子评价和中层以下人员评价2个层面,年底组织测评。

4.总分计算及等次确定

个人绩效总分=工作考核目标总得分×60%+内部管理目标得分×20%+工作满意度得分×20%

工作考核目标总得分=一季度工作考核得分×25%+二季度工作考核得分×25%+三季度工作考核得分×25%+四季度工作考核得分×25%

工作满意度得分=领导班子评价平均分×40%+中层以下人员评价平均分×60%

个人绩效评估结果分优秀、良好、达标和诫勉4个等次,相应分值段为:

优秀:总得分≥90分;

良好:80分≤总得分<90分;

达标:70分≤总得分<80分;

诫勉:总得分<70分。

凡个人因违纪违法受到查处的,当年度个人绩效评估结果降为诫勉等次。

三、结果运用

1.内部绩效管理评估结果由局绩效管理领导小组办公室统一反馈。并作为评先评优、职务晋升、岗位交流、后备干部培养和绩效奖励的重要依据。

2.年度先进集体一般在获得优秀等次的处室、单位中产生。并按照处室、单位总数的30%比例评选年度先进处室、先进单位,由局绩效管理领导小组办公室根据绩效评估结果提出初步意见,报局长办公会议研究确定。

3.年度优秀个人一般在获得优秀等次的在编在岗人员中产生。根据市效能办确定的绩效评估等次和优秀比例的有关规定评选优秀个人,并由局绩效管理领导小组办公室根据绩效评估结果提出初步意见,报局长办公会议研究确定。评估结果为诫勉等次的处室、单位,取消所属人员评优资格。在局机关借用的在编在岗人员,参加所在处室的绩效管理,其个人绩效评估结果反馈给原单位,作为年度评先的主要依据。

4.被确定为“诫勉”的处室、单位和个人。要向局长办公会议提交书面情况报告,并由局领导对其进行诫勉谈话。

四、工作要求

1.加强领导。成立以局主要领导为组长的绩效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切实加强对此项工作的组织领导。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由局分管效能工作的领导任主任,办公室(后勤改革与综合管理处)、人事处、监察室、国资公司主要负责人为成员,具体负责内部绩效管理工作。各处室、单位和相关人员年度工作目标计划书及季度工作完成情况的佐证材料在规定时间内集中报局组织人事处,由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评分。

第2篇

关键词:伤残 伤残接受度 影响因素 医护工作者

伤残接受度(acceptance of disability,AOD)是指个体接受自身损伤和残疾状态并积极寻求改变发展目标,学习新技能,并有能力应对伤残对自身造成的各种负面影响,重建积极的自我价值,早日回归家庭和社会[1]。伤残接受包括价值范围扩大、身体形态的从属性、包容伤残的影响、从固有价值向对比价值的转变等方面。价值范围扩大是指伤残者能够找到其他方面的价值弥补由于伤残而丧失的某些价值。身体形态的从属性是指个体已经接纳自身外观和功能的改变。包容伤残的影响是指个体不再注重伤残对自身不利的影响,而是将注意力转移到其他更有意义的事情上。从对比价值向固有价值的转变是指伤残患者不与别人比较,更加注重自身所具有的价值[2]。研究表明,伤残接受度是心理社会适应的关键因素,伤残接受度高的患者具有较高的社会适应水平,并以更加乐观的精神状态和更为积极的心理健康促进行为应对疾病,从而促进机体康复[3]。本研究从个人因素和心理社会因素两方面对伤残接受度的影响因素进行综述。

1 伤残接受度的测评工具

伤残接受度量表(the acceptance of disability scale,ADS)是由Linkowski在1971年基于丧失接受理论而编制,用于测评个人对待伤残的认知态度。量表含有4个维度,50个条目,采用Likert 6级评分法,从非常不同意到非常同意,分别赋值1~6分,总分300分[4]。Groomes等[5]2007年修订该量表,修改后的量表简称ADS-R,包括4个维度,共32个条目,采用Likert 4级评分法,得分越高,表示患者的伤残接受度水平越高。陈妮等[6]引进该量表,将其应用于臂丛神经损伤患者,证明了该量表具有良好的信效度,随后该量表得到广泛应用。Lin等[7]于2013年开发了缩小版的适应伤残量表修订版(B-ADS-R),并应用于脊髓损伤后残疾患者中,量表具有良好的心理学测量特性,采用Liker4级方式进行评分,量表有4个维度,分别是扩大、包容、从属和转变维度,共12个条目。

2 伤残接受度的影响因素

2.1 个人因素

2.1.1 人口学特征

研究显示,年轻、已婚和经济状况相对较好的患者,伤残接受度水平较高[8]。李琳等[9]对出院后3个月的烧伤患者进行伤残接受度调查,结果发现,经济状况好、受教育程度高的患者伤残接受度较高,而职业为农民和民工的患者伤残接受度水平最低。江云琴等[10]研究表明,性别是伤残接受度的影响因素,女性高于男性,而Yehene等[11]研究表明,男性患者伤残接受度水平高于女性患者。研究结果不同可能与研究对象不同有关。

2.1.2 疾病特征及患者对疾病的理解程度

Li等[12]研究表明,先天性残疾者较后天因素致残者伤残接受度水平高,身体残疾部位的数量与伤残接受度成显着正相关。陈妮[13]研究表明,损伤位置和疼痛评分与伤残接受度相关。损伤侧别与伤残接受度的关系可能与优势手有关,一旦优势手损伤将会给患者带来诸多困扰,加之疼痛给患者带来极大躯体和心理上的痛苦,患者因此难以接受伤残状态。研究表明,病程与伤残接受度存在正相关,病程越长,患者伤残接受度水平越高[11]。赵庆杰等[14]对124例永久性结肠造口患者进行调查,结果发现,术后2年以上患者的伤残接受度水平最高,病程1~3个月患者的伤残接受度水平最低。随着时间的延长,一方面患者的自理能力有所提升,另一方面患者可以自行调节心态,以适应疾病带来的变化,从而接受患病后角色的改变。而Nicholls等[15]发现脊髓损伤时间与伤残接受度水平无相关性。造成研究结果不同的原因可能与脊髓损伤患者通常伴有永久性的身体残疾,患者难以接受有关。相关研究表明,结肠癌患者癌症分期为晚期并存在造口的患者伤残接受度低[16],原因可能为晚期患者需要复杂的治疗,并发症多,身体形象改变明显,并且造口护理给患者在日常生活工作中带来诸多不便,患者因此难以接受现状。李琳等[9]表示烧伤严重程度与伤残接受度水平成负相关。Chai等[8]研究表明,掌握疾病相关知识的患者更愿意接受伤残的状态。患者掌握一定的疾病相关知识有利于降低疾病不确定感,对疾病的转归和预后有更深层次的理解,对机体康复充满信心,因此更愿意接纳自我。这就提示医护工作者,在临床实践中应根据患者不同的疾病特征尽早进行心理评估,并及时向患者及其家属详细讲解疾病相关知识,针对患者的疑问给予及时的解决与处理,最大程度地提高患者的伤残接受度。

2.1.3 人格特质

李桂萍等[17]对205例脑梗死患者的研究发现,伤残接受度与人格特质存在相关性,伤残接受度与人格特质中的精神质、神经质及掩饰性成负相关,与内外向成正相关。精神质的患者孤独,适应外界环境能力较差,当处于伤残状态,患者很难适应自身变化;神经质的患者情绪容易波动,容易产生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患者容易扩大负性事件影响;掩饰维度得分高的患者倾向于隐瞒自身缺陷,不愿意让他人看到自己的伤残状态;而内外向评分低说明患者大多数精力集中于自身伤残,不愿意与他人沟通,对自身的缺陷不能释怀,伤残接受度水平相对较低。因此,医护工作者应根据不同人格特质的患者采取相应措施,提高患者的伤残接受度。

2.1.4 应对方式与日常功能活动

赵庆杰等[18]对124例结肠造口患者调查发现,肠造口患者以积极的应对方式对待伤残状况,能够具有好的精神心理状态,伤残接受度水平较高,反之亦然。研究发现,日常活动水平高的脑卒中患者,能够正确的面对自身状态,因此伤残接受度较高[19]。能够经常进行日常功能活动的脑卒中患者,容易融入到社会交往活动中,维持了良好社会关系的同时能够获得更多的社会支持,患者愿意以更加积极和乐观的应对方式适应社会活动,从而形成良性循环,伤残接受度随之增高。这就提示,医护工作者应指导患者坚持功能康复训练,从而促进康复,早日回归到社会交往活动中,并鼓励患者以积极乐观的应对方式克服困难,实现价值观的合理转变,从而提高伤残接受度水平。

2.2 心理社会因素

2.2.1 心理因素

相关研究表明,抑郁与伤残接受度成显着负相关[4,20]。分析原因可能为,有抑郁症状的患者更倾向于关注身体缺陷,加之持续存在的负面情绪,患者必然难以面对自身缺陷。可控制感指的是个体调动自己内部和外部有利资源来应对一定压力的能力[21]。肖珊等[22]研究发现,可控制感高的乳腺癌患者较可控制感低者,伤残接受度水平高。由此可见,精神心理因素对伤残接受度的影响发挥重要作用。医护工作者应及时评估患者的心理状态,并给予疏导和安慰,必要时进行相应的药物治疗,缓解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此外,应帮助患者识别可以调动的物质、情感等方面的资源,提高患者伤残接受度水平。

2.2.2 正负性情绪体验

研究表明,正面情绪体验(如自尊)与伤残接受度成正相关[18]。王迎晓[23]研究发现,述情障碍与伤残接受度成负相关。述情障碍的个体往往不能适当地表达和宣泄负面情绪,从而加重了焦虑、抑郁状态,降低了伤残接受度水平。医护工作者应及时发现存在述情障碍的患者,加强与患者的沟通交流,并指导家属及朋友陪伴在患者身边,鼓励和引导患者宣泄不良情绪。

2.2.3 家庭及社会支持因素

研究表明,社会支持与伤残接受度成正相关[24-26]。社会支持可以缓解应激性事件对身心的损伤程度,维持身心健康,从而使患者积极接纳自身缺陷[24]。社会关系质量与伤残接受度成显着正相关[27-29]。肖珊等[22]研究表明,社会关系质量高的患者,在与家人、朋友良好交往中,可以获得更多的社会支持,体验到更多的关爱,分散了患者对自身缺陷的关注,因此伤残接受度水平较高。吴玉梅[30]研究表明,伤残接受度与家庭关怀度具有相关性,但与家庭关怀度中的亲密度成负相关。主要照顾者在家庭支持中贡献最大,因此主要照顾者反应与伤残接受度密切相关。毛小丹等[31]研究表明,照顾者反应中的家庭支持缺乏、时间安排受打扰、经济问题和自尊这四方面是颈髓损伤患者伤残接受度的影响因素。提示医护工作者应指导主要照顾者给予患者足够关怀和支持的同时,要把握好度,避免患者过于依赖他人给予的关怀,而不能完成角色的转变。主要照顾者应避免在患者旁边提及自己时间安排受影响、医疗费用等相关问题,鼓励主要照顾者积极面对困难,正确认识患者患病这一事件。

3 小结

综上所述,影响伤残接受度的因素主要包括个人和社会两层面的因素,目前国内尚处于对伤残接受度研究的起步阶段,缺乏纵向研究,在未来的研究中,应开展纵向研究,深入探讨影响患者伤残接受度的因素,在此基础上制定针对性的干预措施,将综合性的干预措施贯穿于整个护理程序中,帮助患者接纳自我,积极面对疾病,促进患者康复。

参考文献

[1]Teruya N,Sunagawa Y,Toyosato T,et al.Association between Daily Life Difficulties and Acceptance of Disability in Cancer Survivors after Total Laryngectomy:a Cross-Sectional Survey[J].Asia Pac J Oncol Nurs,2019,6(2):170-176.

[2]Li L,Wu XL,Xu L.Current status of acceptance of disability and hope level in burn patients and the correlation[J].Zhonghua Shao Shang Za Zhi,2018,34(7):486-491.

[3]Chiang HH,Livneh H,Guo HR,et al.Effects of acceptance of disability on death or dialysis in chronic kidney disease patients:a 3-year prospective cohort study[J].BMC Nephrol,2015,16:202.

[4]Chen LM,Li L,Wu XL,et al.Changes in quality of life and acceptance of disability of burn patients in rehabilitation treatment stage and the influencing factors[J].Zhonghua Shao Shang Za Zhi,2019,35(11):804-810.

[5]Groomes DAG,Linkowski DC.Examining the structure of the revised acceptance disability scale[J].J Rehabil,2007,73(3):3-9.

[6]陈妮,程云,孙晓春,等.臂丛神经损伤患者伤残接受度与创伤后应激反应的相关性研究[J].中华护理杂志,2009,44(8):677-680.

[7]Lin CP,Wang CC,Fujikawa M,et al.Psychometric Validation of the Brief Adaptation to Disability Scale-Revised for Persons With Spinal Cord Injury in Taiwan[J].Rehabil Res Policy Educ,2013,27(3):223-231.

[8]Chai Q,Yuan Z,Jin Y,et al.Factors influencing acceptance of disability among stroke patients in Tianjin,China:A cross-sectional study[J].Neurorehabilitation,2016,38(1):37-44.

[9]李琳,吴晓雷,许乐,等.烧伤患者出院后伤残接受度及其影响因素[J].解放军护理杂志,2018,35(3):1-6.

[10]江云琴,陈伟红,楼瑞英.述情障碍对永久性结肠造口患者残障接受度的影响[J].中国护理管理,2015,15(2):146-149.

[11]Yehene E,Lichtenstern G,Harel Y,et al.Self-efficacy and acceptance of disability following mild traumatic brain injury:A pilot study[J].Appl Neuropsychol Adult,2019,26(9):1-10.

[12]Li L,Moore D.Acceptance of disability and its correlates[J].J Soc Psychol,1998,138(1):13-25.

[13]陈妮.臂丛神经损伤患者伤残接受度和相关因素及其干预的研究[D].上海:复旦大学,2009.

[14]赵庆杰,邹继华,付婷,等.永久性结肠造口患者伤残接受度及其影响因素调查研究[J].中国护理管理,2013,13(1):19-21.

[15]Nicholls E,Lehan T,Plaza SL,et al.Factors influencing acceptance of disability in individuals with spinal cord injury in Neiva,Colombia,South America[J].Disabil Rehabil,2012,34(13):1082-1088.

[16]Weinberg BA,Marshall JL,Salem ME.The Growing Challenge of Young Adults With Colorectal Cancer[J].Oncology(Williston Park),2017,31(5):381-389.

[17]李桂萍,章秋萍,朱小英.自我价值疗法对抑郁症患者心理社会功能影响[J].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2013,33(4):401-403.

[18]赵庆杰,杨林,邹继华,等.永久性结肠造口患者伤残接受度与自尊及应对方式的相关性研究[J].护理管理杂志,2013,13(4):243-244.

[19]Saunders DH,Sanderson M,Hayes S,et al.Physical fitness training for stroke patients[J].Cochrane Database Syst Rev,2016,3(3):D3316.

[20]Morozova EV,Shmeleva SV,Sorokoumova EA,et al.Acceptance of disability:determinants of overcoming social frustration[J].Glob J Health sci,2015,7(3):317-323.

[21]曾晶,颖史慧,张昊.心理一致感的结构及影响因素[J].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42(3):117-122.

[22]肖珊,孙丽媛,张青月,等.乳腺癌根治术后患者伤残接受度与家庭关怀度的相关性研究[J].护理管理杂志,2017,17(5):335-337.

[23]王迎晓.尿毒症患者残障接受度的现状及其影响因素[J].解放军护理杂志,2016,33(24):39-41.

[24]鲁俊华,邹继华,吕雨梅,等.脑卒中后残疾患者伤残接受度水平及其影响因素研究[J].中国护理管理,2015,15(7):796-799.

[25]简爱华,郑燕兰,江玉棉,等.老年脑卒中偏瘫患者伤残接受度与心理弹性、社会支持的关系[J].中国临床护理,2016,8(6):469-472.

[26]何松雪,刘国杰,刘虹泽,等.永久性结肠造口患者伤残接受度与社会支持及应对方式的相关性分析[J].护理学报,2015,22(13):24-26.

[27]郭立业,孙桂君,景璐.骨肉瘤手术患者残障接受度和社会关系质量的相关性[J].中国肿瘤临床与康复,2019,26(5):594-597.

[28]王桂红,刘彦淑,金淑霞.髋部骨折患者残障接受度与社会关系质量的相关性[J].实用医学杂志,2016,32(5):839-841.

[29]刘惠娟,胡秀金,曹春菊.直肠癌永久性结肠造口患者残障自我接受能力与社会关系质量的相关性研究[J].临床护理杂志,2015,14(5):32-34.

第3篇

Abstract:With the advent of information society and knowledge-based economy, College Physical Education (PE ) Teachers’ Personal Knowledge Management(PKM) has become one important trend in the development of innovation education.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knowledge management requirements, the importance of PE teachers’ personal knowledge management and Conceptual model, a PE teachers’ personal knowledge management system was build, which including the storage and accumulation of personal knowledge, construction and improvement of personal knowledge and the personal knowledge of application and innovation. And 360-degree evaluation method of College Physical Education Teachers’ Personal Knowledge Management is discussed for the Teachers of Physical reference.

Key words: physical education teacher; knowledge management; evaluation

1 引 言

高校体育教育的发展,关键在于体育教师队伍的素质及各方面的能力水平。21世纪也是一个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管理是知识社会中的个人和组织提升素质与竞争力、应对知识经济时代的一项重要策略[1,2]。高校体育教师是知识型社会中极为典型的知识工作者,不仅担任着知识的传递、创造与学习,培养适应未来国际竞争的高级专门人才,还是体育技能的培训、鉴定和发展的重要角色,是要具有高尚品质、渊博知识、全面能力、健康体魄以及爱生重教的创新型体育教师,必须不断地追求个人知识成长,才能适应社会与经济的需求,胜任体育教学工作[4,5]。同时,“科教兴体”是新时期我国体育事业发展的重要指导思想。实施“科教兴体”战略和人才强体战略的关键是体育科技、体育教育创新,这是体育事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灵魂,也是体育事业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另一方面,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已经成为核心能力和竞争优势的主要源泉,高校体育教师个人必须与时俱进,走在时代的前列,跟上科学技术的发展,了解和掌握教育与体育的新知识和新变革,不断完善自我的知识结构,才能肩负起培养21世纪的新型人才,提高全民族的身体素质,达到科教兴国的目的。 因此如何认识高校体育教师的个人知识体系,并进行评估,进而针对性完善和更新,成为当今高等体育教育迫切需要解决的课题之一。

国内外对教师知识的结构研究较多,针对体育教师主要集中在素质、能力、知识观、知识结构的合理性以及体育教师的培养等角度进行的研究[8-14],而对体育教师个人知识管理体系及其评估研究的相对较少。

本研究在借鉴国内外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立足于高校体育教师个人知识的完善,构建了高校体育教师个人知识管理评价体系和评估方法,以期为高校体育教育的发展,体育教师的综合素质的提高,促进教师队伍优化建设,提升新世纪高校体育教育水平提供参考。

2 个人知识管理的内涵

2.1 个人知识管理内涵

对于个人知识管理我们通常采用Dorsey教授与Frand的论述:“个人知识管理应该被看作既有逻辑概念层面又有实际操作层面的一套解决问题的技巧与方法。”

(1)概念层面的定义

个人知识是一种流动的、动态的混合体,随着刺激和学习随时改变更新,其具体组成元素包括经验、价值观、情境信息(Contextual Information)和专业洞察力,它能提供一个参考结构来评估与整合新刺激所产生的信息与经验,形成新的学习,并可以指导决策和行为。将个人知识管理看作逻辑概念层面的技巧和方法,可以引用Frand 和Hixon对个人知识管理的定义:“它是一种概念框架,指个人组织和集中自己认为重要的信息,使其成为我们知识基础的一部分。它还提供某种将散乱的信息片段转化为可以系统性应用的东西的(个人)战略,并以此扩展我们的个人知识。”

Skyrme则对这种战略进行了更为细致的描述,包括:①明确自己的信息需求、制定一个(知识)获取战略;②设定信息的优先级,确定哪些信息可以丢弃,哪些信息可以收取;③确定如何和何时处理手上的信息;④为需要归档和保存的知识建立规范;⑤创建个人的文件系统,可以兼顾(管理)自己的工作;⑥生活和其它知识活动;⑦为不同用途建立信息目录(书签)和索引;⑧经常评估/评价所存储信息和目录的价值。

(2)实际操作层面的定义

将个人知识管理看作实际操作层面的技巧和方法,实际上是对知识管理所涉及的过程的概述。这些过程包括创建、分类、索引、检索(搜索)、分发,以及重新使用某项知识的价值评估,这些过程本身也是相互结合的。这些知识管理方法实际上是处理日常工作中“知识维度”的一系列连续的动作和操作。通常将这些动作和操作概括为个人知识管理的七种技巧和方法:检索信息的技巧、评估信息的技巧、组织信息的技巧、分析信息的技巧、表达信息的技巧、保证信息安全的技巧和信息协同的技巧等。除此之外,个人知识管理的目的通常认为是为了增强个人竞争力。这是因为在现在以及将来的经济时代,知识已经成为核心能力和竞争优势的主要源泉,个人知识管理帮助个人对知识进行的高效运作,就意味着个人竞争力的提高[1,2]。

2.2 高校体育教师个人知识管理的重要意义

新世纪高校体育教育的发展,关键在于体育教师队伍的素质及各方面的能力水平。高校体育教师的个人知识管理水平的高低制约了学校体育的发展。要提高全民族的素质,达到科教兴国的目的,培养21世纪的新型人才,高校体育教师知识管理至关重要,其重要意义具体如下:

①有利于高校体育教师培养良好的知识收集、整理、共享、交流、创新习惯

随着所需管理知识资源内容的增多和类型的复杂性增加,高校体育教师有计划地建立个人专业知识体系,系统地收集、加工、整理相关的体育专业知识资源,存储知识,挖掘体育活动和教学中的技术、技巧和能力方面的知识,可以养成收集、分类、整理、加工和应用知识的良好习惯,使个人知识网络更加科学化、条理化和动态更新化。

②有利于提高高校体育教师个人工作绩效

充分利用高校各类信息资源数据库,快速搜索相关专家、专业机构、服务机构和相关资讯网站等个人知识网络,“知道谁能做的知识”和“知道哪里有的知识”,让个人思维得到最大的连续性和关联性,有效地提取、组织、整理、挖掘、利用所需专业知识资源,能在较短时间内增进体育教师个人经验和知识的质与量,提高实际教学效能和体育专业理论水平。

③有利于提升高校体育教师个人专业知识和竞争力

高校体育教师工作具有个体性、创造性、发散性的特点,不仅需要专业理论知识、体育技术和技能,而且需要艺术素养和审美情趣。通过建立体育教师个人专业知识体系,有针对性地吸收和补充所需的专业知识资源,对个人知识经验进行总结, 并对自己的重要知识行为、活动进行记录总结,有利于高校体育教师更好地认识、运用事物的规律、原理等知识,帮助个人有效地运用个人拥有的经验知识实现可持续性地学习、更新,提高个人体育专业知识水平,从而提升自己个人价值和核心竞争力。

④是我国体育创新教学的必然要求

我国2002年颁布的《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要求高校体育教师应具备的多层次、宽领域、复合型的知识与能力:即人文知识基础、现代科学知识基础、现代教育技术基础、教学能力、指导学生锻炼身体的能力、训练能力和科研能力等。因此,实现对高校体育教师个人知识管理的有效评估,能够帮助高校体育教师提升其在知识、技能、能力等方面的能力,也是我国21世纪对高等教育培养人才综合素质在体育创新教育方面的具体体现。

2.3 高校体育教师个人知识管理体系构建的原则

高校体育教师个人知识管理是指体育教师在日常生活和教学实践中,对知识的获取、积累、共享、创新、评价等过程进行的管理。高校体育教师个人知识管理体系的构建原则必须符合如下:

①科学性原则

体系的确定是高校体育教师个人知识管理研究和评估的关键,任何指标体系都必须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上, 在保证指标完备性的同时,要兼顾指标的独立性和其特殊的属性和内容。本课题体育教师个人知识管理体系指标的确定首先根据《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对体育教师要求的特点,依据体育教学活动频度、难度、广度,特别是对体育教师知识能力的要求,同时体系指标的数据应易于收集,其准确性、可靠性容易保证。

②以人为本,公正合理

由于受体育教师专业化的影响,加之教师本身的个人素质有很大差异性,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教师个人知识管理的一致性评价。因此,对高校体育教师的个人知识管理评价既要考虑《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对体育教师的基本要求,又要看到体育教师个体知识的进步幅度,评价应能公正合理地体现个人知识水平的高低,体现以人为本的体育教育评价取向。

③明确性与模糊性结合,具有良好的导向性

高校体育教师个人知识管理评价的一个重要功能是反馈教师知识结构信息,调控教师个人知识的获取、积累、共享、创新、评价等过程,提升教学水平,促进学生的体育学习,符合体育教育的目标和学生个性发展的需求。为了进行综合评价,个人知识管理体系指标意义上的定义尽量做到清晰、直观、明确,对个人知识、技能评价应由单一的终结性评价向终结性评价和过程性评价相结合过渡,发挥评价的诊断、促进和激励功能。因此,评价体系和评价方法应合理化、科学化,对教师个人知识管理的评价应以定量和定性相结合、明确性与模糊性结合,调动高校体育教师自我教育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充分发挥个人知识管理评价对高校体育创新教育的促进作用。

④符合高校体育教师职业的特殊性

高校体育教师的职业活动是由教学与科研等若干方面的活动和若干活动的环节共同构成的,如:体育教学任务、运动训练任务、组织竞赛任务、运动项目指挥、学生思想品德教育、指导学生锻炼身体的能力、自我训练能力、科研能力、社会活动等都有着可以被认识和掌握的环节,彼此联系、相互渗透、相互作用,共同构成高校体育教师个人知识的基本领域和基本模式。

在知识经济时代,我们必须从教育的角度探讨知识,改变知识观,充分把握高校体育教师知识结构的丰富性、开放性、前瞻性、发展性,更新学生观、教师观、教学观、教育观,通过对个人知识体系的本质进行研究,对现有的高校体育教师知识结构和评估方法进行探讨。

3 高校体育教师个人知识管理体系

3.1 研究对象方法和目的

研究对象:本文以江苏某高校体育部的体育教师和管理学院的管理方向专家,共计42名为问卷调查对象。其中教授4名,副教授18名,讲师20名。

研究方法:①文献资料法:查阅中外文献资料,检索有关高校体育教师的资料,认真学习《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为本课题的研究提供科学的理论与实践依据。

②问卷调查法:运用在查阅多方面资料和对42名教师进行问卷调查和访问的基础上,拟定高校体育教师个人知识管理评价体系的初步框架,然后进行特尔斐法调查,确定指标体系与评估数据的最后整理。

研究目的:建立高校体育教师个人知识管理评价体系和评估方法,以期对我国高校体育教师个人知识管理的应用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3.2 高校体育教师个人知识管理概念模型

高校体育教师个人知识管理概念模型包括:个人知识存储和累积、个人知识构建和完善以及个人知识应用和创新三个部分。其中,个人知识管理过程对个人知识存储量有直接的积极正向作用;个人知识管理过程对个人知识的使用和创新有直接的正向作用;个人知识存量对个人知识管理的绩效有直接的正向作用。这个三个部分也是个人知识管理的中的知识采集、知识组织、知识存储、知识更新、知识检索、知识转移、知识分享、知识测评和知识应用的另外一种表现形式。高校体育教师个人知识管理概念模型如下图:

3.3 高校体育教师个人知识管理评价体系

结合个人知识管理的研究和高校体育教师个人知识管理概念模型,以及问卷调查的结果和相关专家的意见,这里我们分析、归纳、总结、提炼,并建立了高校体育教师个人知识管理评价体系框架,将个人知识管理体系分为个人知识存储和累积、个人知识构建和完善以及个人知识应用和创新三个部分,以及相应的子变量和测量变量,详细信息如下表所示。

高校体育教师个人知识管理体系包括三层含义:

其一,对个人已经获得知识进行管理;高校体育教师个人知识同时来源于正规教育、非正规教育和实践,存储在于各种媒介、实物和大脑中。高校体育教师个人知识管理就是促进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的相互转化,同时吸收外界的显性知识进入自己的个人知识体系。未经整理的信息无助于知识的累积,终身学习,高效的个人知识存储和积累是高校体育教师是提高自己综合素质,应对知识经济时代高校体育教学越来越高的需求,赢得教学创新的关键。

其二,通过各种途径和运用各种工具学习新的知识,吸收和借鉴别人的经验、优点和长处,弥补自身思维和知识缺陷,不断完善和构建自己的个人知识体系。一份研究报告显示:知识工作者三分之一的时间用在寻找某些他们永远没有找到的信息上。高校体育教师作为特殊的知识工作者,具有良好的知识氛围,实践环境多,创新情境优良,并且应用效果容易鉴别;然而,体育教学工作对知识的数量和质量需求呈现越来越大,越来越高的趋势。高校体育教师大部分时间应该是用在创新工作,而不是应该浪费在日复一日的重复和知识寻找上。因此,高校体育教师个人知识完善和构建是我国高校体育教师个人知识体系的一个重要内容。

其三,利用自己掌握的知识和别人的思想精华,实现隐含知识的显性化,应用教学实践,激发创新出新知识。高校体育教师的个人知识管理目的在于提升知识在体育教学实践中的使用效率和利用价值,用于实践,归纳检验并修正,在实践教学中创新,促进个人知识应用和创新,提高个人以及高校的体育教学水平。

4 360度高校教师个人知识管理评估方法

4.1 360度高校体育教师个人知识评估方法概述

个人知识可以存在于各种媒介、实物和人的大脑中,一方面,一些可以表示出来成为显性知识,还有一些则是不易表达的隐性知识;另一方面,个人知识的测试变量各个指标存在着相互关系的隐蔽性、因果关系的复杂性、相关因素的随机性、子指标的分散性等特点;此外,高校体育教师个人知识的广泛性和多样性,使得这为高校体育教师个人知识管理的评估存在极大的不确定性和模糊性。因此,如何准确对高校体育教师个人知识进行评估,成为高校体育教师个人知识管理亟需解决的问题之一。

360度绩效评价法是20世纪80年代由美国Edwards & Ewen等学者在对一些企业组织不断研究的基础上发展而成的,是一种从多个角度获取组织成员行为观察资料的方法。在这种评价模式中,评价者不仅仅包括被评价者的上级主管,还包括其他与之密切接触的人员,如同事、下属、客户等,同时包括被评价者的自评。因此,360度绩效评价模式能够多角度、多来源地对组织及个人的效绩、发展需要等方面做出客观、准确的评估,促使被评价人员提高管理技能和工作业绩,改善团队工作,促进企业发展。

本文将360度考核方法运用在高校体育教师个人知识评估中。360度高校体育教师个人知识评估方法综合运用了心理学、心理统计与评价、社会学、组织行为学、管理学、人力资源管理等科学理论,多角度、多来源地对高校体育教师个人的知识管理体系包含的内容做出客观、准确的评估,促使高校体育教师提高个人知识管理水平和工作业绩,改善教学工作,全面提高高校体育教学。360度高校体育教师个人知识评估是一种从不同层面的人员中收集评价信息,从多个视角对高校体育教师进行综合知识考评并提供反馈的方法,或者说是一种基于管理人员、同事、学生、高校各部门以及自身等信息资源的收集来评估高校体育教师个人知识的方法。

360度高校体育教师个人知识评估方法是将高校内外环境、了解和熟悉被评价对象的人员(如高校行政部门、高校教辅部门、同事、学生和专家等)对高校体育教师个人知识存储和累积、个人知识构建和完善以及个人知识应用和创新等方面提供客观、真实的反馈信息,找出高校体育教师个人知识管理的优、劣势与发展需求的过程。360度高校体育教师个人知识评估方法如图2所示:

360度高校体育教师个人知识评估方法的主要对象和内容如下:

(1)高校体育教师自我评价

让高校体育教师针对自己在教学、科研以及工作期间,根据高校体育教师个人知识管理体系的三个方面进行自我评价并据此设定个人知识管理未来的目标。当高校体育教师对自己的个人知识做评估时,通常会降低自我防卫意识,从而了解自己的不足,进而愿意加强、补充自己尚待开发或不足之处。

(2)同事评价,是指由高校体育教师同事之间互评个人知识管理,来达到评估的目的。同事彼此间工作在一起的时间很长,所以他们相互间的了解反而会比上级与其他人员更多。此时,他们之间的互评,反而能比较客观;而且,同事之间的互评,可以让彼此知道自己在人际沟通、信息管理、同行交流、社会经历、体育交叉和边缘学科等方面的能力。

(3)学生评价

学生是高校体育教师的主要工作对象,并且高校教师教学和创新的主题也是学生,学生在相当程度上对教师的知识水平有一定的认识。以通过学生对高校教师专业知识的广度和深度、体育教学知识、体育竞技知识、运动项目规则和裁判方法、优美体形的塑造知识、体育技巧诀窍等等个人知识水平的反馈,清楚地知道自己的管理、教学和科研能力有什么地方需要加强。若自我评价与学生的评价之间有太大的落差,则亦可针对这个落差,深入了解其中的原因,改进个人知识管理,改善体育教学。

(4)上级的评价

高校体育教师的上级主要是系(学院)的行政和教学领导,也就是教研室主任、系正副主任和系党委成员。通过上级的多角度评估,会让高校体育教师的个人知识得到更客观的评价。同时身为上级必须熟悉评估方法,并善用其个人知识评估,如多元化思维、穿透性思维、竞技临场指挥能力、运动项目战术等的结果指导部属,发展其潜能。

(5)行政部门、教辅部门和其他部门的评价

高校行政部门主要是人事处、教务处、科技处、财务处、工会等各个部门能够对被评价人员的个人知识体系相关评价指标进行客观评价,例如,科研论文的数量和质量、项目研究情况、图书借阅数量、CNKI数据库查询次数、学术会议参与情况、体育竞赛成绩、社团活动等等。

(6)专家评价是综合以上评估结果,邀请专家对高校体育教师个人知识管理进行综合评价。专家是知识管理方向的专家和体育专业的教授,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丰富的实践经验。对于子变量或者测量变量,如果能够定量处理则定量,如果不能定量则定性处理,有专家设定指标评价权重和隶属度取值原则。最后有专家综合评估高校体育教师个人知识管理。

360度高校体育教师个人知识评估方法不仅需要完善的评价指标,更需要进行相应业务流程的重组与集成,以及良好的运行模式。所以360度高校体育教师个人知识评估方法的创新运用必须以知识管理为指导,以改善高校体育教师的个人知识管理水平和提升高校体育教学水平为目标,以系统工程思想和管理科学为手段,才能在知识经济时代正确评价高校体育教师的个人知识管理水平。

4.2 360度高校体育教师个人知识评估方法的优点

360度高校体育教师个人知识评估方法通过充分考虑到各个方面的信息反馈,进行有效评价,对高校教师个人知识管理过程中错误进行更正,对误差进行修正,对正确的予以保持和发挥,通过评价认识到个人知识的优势和劣势,调整管理,才可以尽快实现个人知识的有效管理。因此,本方法在高校体育教师个人知识管理中具有以下优势:

(1)广泛、全面的信息:360度高校体育教师个人知识评估方法有全方位的信息提供者,涉及高校体育教师生活、工作、教学内外环境的各个因素,涵盖被评价人员个人知识管理体系的各类特征,能使评价更为全面,评价结果更准确。

(2)多方位、多角度:从任何一个方面去评价高校体育教师个人知识管理水平做出的判断都难免片面,运用多角度、全方位的评价则可以减少片面性及误差;360度高校体育教师个人知识评估方法的评价者来自不同层面,有高校行政部门、教辅部门、同事、学生、上级和专家等,这样得到的信息更准确,得到的评价信息角度更多,评价更全面、更客观。

(3)误差小:360度高校体育教师个人知识评估方法的评价者不仅来自不同层面,而且每个层面的评价者都有各自视角和方法,且评价数据有专家综合评估,其结果更接近于客观情况,误差小。

5 结论和展望

知识管理是知识社会中的个人和组织提升素质与竞争力的一项重要策略。在知识经济时代,社会竞争日趋激烈,科学技术、文化和教育迅速发展,知识更新速度不断加快,知识更新周期日益缩短,新知识、新成果、新技术不断涌现。高校体育教师是知识型社会中极为典型的知识工作者,要运用个人知识管理的先进理念和方法,提高个人信息素养,完善专业知识体系,成为个人知识的管理者和创造者。这不仅要求高校体育教师快速定位正确/合适的信息,不断地吸取新知识、新信息,而且要善于获取知识信息,掌握获取知识的技能、工具、方法和技巧,与其他人保持沟通和信任,不断地在学习和实践之间转换,创造新知识,才能给予学生最好的教育,提升自身素质,提高高校体育的创新教育,实现我国“科教兴体”战略和人才强体战略。

相关文章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