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廉洁文化论文优选九篇

时间:2022-07-26 23:57:47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廉洁文化论文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廉洁文化论文

第1篇

廉洁文化是以廉政文化理论基础和思想内涵,以文化为表现形式的一种文化,是廉洁建设与文化建设相结合的产物。廉洁建设需要以文化为载体,文化建设应包括廉洁内容,廉洁与文化相辅相成,不可或缺。廉洁文化是以先进的廉洁制度为基础,以先进的廉洁理论为引导,以先进的廉洁思想为核心,以先进的廉洁文学艺术为载体,具有深厚的历史渊源、广博的文化知识和丰富的社会实践。现时代廉洁文化是先进文化内容所在,是社会主义“三个文明”建设与发展的助推器。廉洁文化是以“廉洁”为主题,围绕“廉洁”开展的一系列文化教育与引导活动,其目的在于我们立足社会,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职业观>,!<、道德观、名利观。廉洁文化与医风廉洁建设密切关联,它作为一种无形的、潜在的力量,为“医生替患者着想,医疗让群众满意,医院为社会服务”提供智力支持和思想保证,对医风廉洁建设有着很大的作用。

廉洁文化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一部分。医院廉洁文化建设是医院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医院核心竞争力的集中展现和人文管理的升华。

荆门市第一人民医院是我市唯一一所集医疗、科研、教学、预防、保健为一体的大型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多年来,该院紧密结合实际,紧扣医德医风建设,将“廉洁行医、诚心服务”作为医院廉洁文化建设的主题,并努力将医院的管理理念、发展进步、价值观念、经营观念和服务观念有机结合起来,形成了具有深刻廉洁文化内涵和鲜明医院文化个性的医院廉洁文化体系。

围绕管理理念,打造廉洁文化建设平台

医院廉洁文化建设只有与医院管理理念相契合才能得到医务工作人员的认可和支持,才能焕发出强大的生命力。以人为本、和谐共进是医院廉洁文化建设与医院管理理念相融合的具体体现。该院一向秉承“科技领先、;服务无限”的主题理念和积极开展以党员先进性教育、岗位成才教育、医德医风教育为内容的“三项教育”活动。近几年来,医院先后聘请了国内外的知名专家来院对干部职工进行服务理念和职业规范的讲学与培训,并举办了“廉洁行医、诚信服务”的知识竞赛、“新一医、新形象、新风尚”演讲赛、开展了争创“青年文明号”和“明星护士”评选活动,使医院干部职工的服务理念得到强化,业务技能得到提高,廉洁优质服务意识得到了巩固和加强。与此同时,以病人为中心,以促进和谐发展为目的,秉承“为患者排忧解难,替健康精打细算”的服务观,不断加强廉洁制度建设。医院党委成立的“廉政文化建设领导小组”和医院制订出台了《荆门市第一人民医院“廉洁行医、诚信服务”实施方案》,对(来源:文秘站 )医院各部门的工作流程和医疗质控进行了优化完善,编制了工作手册。加强了人事管理和财务管理,实施了学科主任制和成本核算制,出台了《学科主任管理办法》,《收费管理办法》和《万元以上医疗设备采购办法》等管理办法,由此成立了包括纪委委员在内的管理小组,实行严格评审、公开操作,从制度上管卡、制约,有效地杜绝了不正之风。此外,在加强硬件投入,营造廉洁文化环境上下功夫。文化建设需要硬件平台来烘托展现,在廉洁文化硬件环境的建设上,医院给予了专项投入,在全市率先购置了医药价格电子显示屏和医疗信息电子触摸查询台,设立了廉洁文化专栏和宣传橱窗,开设了网络廉洁信箱,开通了医院廉洁热线电话,在院内张贴和悬挂廉洁文化标语及楹联,在门诊部设立了导医台,从整体上在院内营造出浓厚的廉洁文化氛围,为廉洁文化建设提供了硬件保障。

围绕“廉洁行医”,体现高尚医院品质

“廉洁行医”是医院职业道德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医务人员理应具有的高尚品质,是医患关系的基石,是医疗活动正常进行的基本保证。为保证“廉洁行医”,该院首先实行了廉政责任制和公开承诺制,科主任代表科室与院党委签订了廉政责任状,科室医务人员与科室签订了廉洁责任书和优质服务 承诺书,院科两级负责、责任到人,增强了干部职工的事业心、责任感和执行力。39名学科主任率先向全市同行发出了开展“廉洁行医、诚信服务”活动的倡导书,作出了“不收受红包”等十项承诺,主动接受社会监督,得到了全市医务工作者的积极响应和广大市民的赞同与肯定。其次,建立“个人廉洁档案”,将其廉洁情况与效益工资和年度考核、职称晋升挂钩,提高了干部职工的自律意识和参与廉洁文化建设的积极性。其三,扎实推进以院务公开、医务公开、药价公开为内容的“三公开”,设立了“院长接待日”,实行了总值班制和院长查房制,定期召开院周会和座谈会,增加双向交流和沟通,提高了医院管理的透明度,有效的加强了监督。不仅如此,该院针对重点和难点问题开展了专项治理。为有效杜绝“开单提成、乱收费”等违规现象,彻底治理“拿回扣、开大处方”等行业不正之风,医院在院内醒目位置竖立了“严禁药品进入病区”的警示牌,对举报者给予奖励。在医疗中,认真实行《大处方管理办法》,规定医务人员在给患者使用贵重药品前必须向患者说明并征得其同意,300元以上的处方必须经主管领导审批后才可以取药。对住院就医治疗的病患者全面实行住院费用一日清单制,每日将患者住院发生的明细清单送到患者手中。医院党委每月派专人对专项治理情况进行检查,确保廉洁文化建设收到实效。

围绕“诚信服务”,塑造天使风采魅力

为人民健康服务,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是医疗卫生工作的总方针。医疗服务水平和人民群众对医院的满意程度是衡量医院发展的重要指标。该院提出并积极推行以“热心接待、精心诊断、细心计划、耐心治疗、暖心沟通”为特征的“五心”工作法,要求在为人民群众提供服务时必须做到:热心接待(一张笑脸、一声问候、一程导医、一句祝福)、精心诊断(一个请字、一双暖手、一份专注、一张名片)、细心计划(一段家常、一组数字、一番比较、一点建议)、耐心治疗(一一解答、一把搀扶、一声宽慰、一番叮咛)、暖心沟通(一份档案、一件礼品、一次回访、一段相送)。“五心”工作法在全院各科室得到了全面深入的推广应用,工作人员均受到了全面、严格的培训,在实施“五心”工作法的过程中,涌现了一大批先进科室和廉洁优质服务个人,将该院的廉洁文化建设推上了一个新的高度。组织开展向优秀人物和先进典型学习的活动,树立廉洁诚信模范,是一医一贯倡导和认真实施的。院党委在全院范围内大力宣传立党为公、勤政为民、廉洁行医、诚信服务的先进典型,以科室为单位,先后开展了向优秀党员干部牛玉儒、献身边疆医疗事业的吴登云、防治艾滋病的勇士桂希恩、一代名医郭春园等优秀人物学习活动,全院医护工作人员认真撰写了学习笔记和心得体会,用先进人物的精神指导实际行动,弘扬了正气,培育出了积极向上、廉洁无私、忘我奉献的医院廉洁文化新貌。以文艺形式打造精品短剧,展现“一医”形象,在院党委直接领导下,该院相关科室通力协作,以“廉洁行医、诚信服务”为主题,制作了《一碗米汤》、《助我飞翔》等廉洁文化建设系列短剧,这些系列剧紧扣时展脉搏,弘扬主旋律,围绕廉洁文化建设,以十分生动形象的形式展示出了该院医务人员的风采魅力,在省、市电视台播放后,在社会上引起了良好反响,更进一步促进了医院廉洁文化建设,提高了医院的品牌影响力和公众形象。积极动员社会力量参与,加强行风指数监督,使廉洁文化建设的目的更有效的促进医院包括医患关系在内的社会关系的融合和社会的和谐发展,病人的满意度是衡量医院廉洁文化建设效果的重要标准。该院聘请了专职社会监督员,不定期地对医院工作人员的廉洁情况进行暗访和监督。院党办、健康服务中心、门诊部按月对门诊患者进行满意度调查,实现了全方位、全流程的动态监管,建立起了透明、科学、有序的监控体系,以信誉赢得了人民群众的信赖,用品质铸就了医院的品牌。

第2篇

【关键词】保险;廉洁从业;文化建设

廉洁,《辞海》解释为清廉、洁白,与“贪污”相对,用通俗的话说,廉洁就是不贪得、不妄取,不接受不应当接受的财物,不受世俗丑行的污染。廉洁从业风险防范是风险管理和质量管理在保险公司反腐败惩防体系中的具体体现,是公司开展反腐倡廉建设的新趋势、新途径。

1.加强廉洁从业文化建设的必要性

廉洁文化建设是夯实反腐倡廉的思想基础。目前,保险公司正处于大发展时期,这给反腐倡廉工作也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通过企业廉洁文化的宣传、教育、引导和熏陶,可以促使各级领导、员工行为自律,也可以帮助员工牢固树立遵章守纪、廉洁从业的思想意识,培养高尚的思想品德、职业道德、社会公德和家庭美德,让每一位领导、员工都把公司中存在的腐败贪污行为视为害人利已危害公司生存发展的鼠疫加予铲除,形成“廉荣腐耻”的良好氛围和环境。

2.廉洁从业文化建设核心理念

廉洁理念是人们对待利益问题上的价值取向和做人做事的基本准则。鉴于人保寿险发展的长远目标,建议廉洁从业文化建设的核心理念为:阳光从业、清白做人。

阳光从业:公司各岗位的从业人员,特别是掌握一定权力的管理人员,要光明磊落,公平公正,紧紧围绕公司的经营目标,实行阳光决策、阳光工程、阳光采购、阳光监督。

清白做人:公司各岗位的从业人员,特别是掌握一定权力的管理人员,做人要清白、正直、诚实,达到心灵的洁净,在思想上筑起拒腐防变的坚固防线。

3.当前公司发展中面临的主要廉洁从业风险

在实际工作中根据各类腐败问题产生的诱因,可将廉洁从业风险分为思想道德风险、制度机制风险、岗位职责风险和关键领域风险。通过界定和划分这四类廉洁从业风险,可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准确查找各种风险点,并制定针对性防范措施。

(1)思想道德风险。主要表现为对廉洁从业的认识不够深刻,廉洁意识不强,工作作风不扎实;对公司文化的认同感还需要进一步提高,不能将个人命运与公司发展联系在一起,缺乏敢于负责和积极进取精神。

(2)制度机制风险。主要表现为一些制度内容与公司发展不相适应,缺乏及时、必要的补充、修订和完善;一些制度只有原则性要求,缺乏实际操作性,监督制约作用不强;有些制度尽管很健全,但在制度的落实和执行力上存在明显不足。

(3)岗位职责风险。主要表现为利用岗位的便利条件,接受一些单位和个人的贿赂和好处;不认真履行岗位职责,不按照制度和规定办事,丧失原则性和警惕性,给公司利益带来损失。

(4)关键领域风险。主要表现为利用工作关系,向一些有利可图的保户泄露有关信息,影响承保、理赔工作;在公司物资采购、工程施工等经营活动中,、谋取私利。

4.廉洁从业文化建设的主要思路

4.1建立健全反腐倡廉领导体系和工作机制,加强对廉洁从业文化建设工作的领导

加强廉政文化建设对于公司而言,首先是要高度重视廉洁文化建设,将廉洁文化建设纳入公司的总体发展战略,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关于反腐倡廉工作的各项决策部署,把廉洁文化建设作为搞好经营管理、促进公司发展的战略任务来抓。首先,主要领导要真正担负起本公司党风廉政建设第一责任人的责任,把廉洁文化建设纳入“一岗双责”责任范围,进一步落实党风廉政责任制,对责任范围内的有关人员严格要求。其次,纪检监察机构要切实履行职责,协助党委加强组织协调,搞好责任分解,量化考核标准,加强监督检查,严格考核,加大责任追究力度,把反腐倡廉各项工作落到实处,有力促进各项工作全面和深入开展,促使公司廉洁文化建设走上规范化和制度化的轨道。

4.2领导干部率先廉洁

发挥及创新保险社会管理功能,做好合规经营和防范风险工作,一定要从推动公司各级领导干部廉洁自律抓起。一是要思想上要廉洁。领导干部廉洁从业,要从思想上抓起,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二是要作风上要廉洁。做人要正派,工作中要公平、公正、公道,尤其是在遇到诱惑、面临困难时,领导干部一定要坚韧不拔、能够把握正确方向。三要做事要勤奋。倡导艰苦奋斗,领导干部要把更多的精力集中到干好工作上来,克服讲排场、要面子、耍威风等庸俗的攀比心态,坚持戒奢以俭、厉行节约。四要纪律上要廉洁。作为保险公司领导干部,要强化组织纪律观念,熟练掌握领导干部廉洁从业的各项制度和有关规定,用严格的纪律和制度规范行为。

4.3创新廉洁从业教育模式

要充分总结公司党风廉政建设的实际,不断创新廉洁从业教育模式,促进建立科学的廉洁从业教育体系,逐步完善廉洁从业教育长效机制。

(1)廉洁学习制度化。深化廉洁从业教育学习,完善学习制度,把“学廉文”纳入各级领导班子和职工学习的规定内容,坚持党员领导干部全覆盖。不断丰富学习内容,深入开展宗旨意识、职业道德、纪律法规教育;细化考核标准,结合巡视、调研、合规检查到基层督导检查学习情况,严格考核。

(2)廉洁提醒常态化。向党员领导干部发放《廉洁自律提示函》,春节、元旦、中秋、国庆等节日期间发送廉洁短信,对新任领导干部进行廉洁谈话,建立“定期提醒、节日提醒、有事提醒、家庭提醒”的常态化提醒教育模式,促进广大党员领导干部从外部提醒到自我提醒的思想转化。

(3)集中教育定期化。各级公司每年至少四次集中教育。一要开展廉政党课,解读国家、保监会和公司制定的廉洁从业规定;二要作廉洁事迹报告,充分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作用;三要观看廉洁教育视频,进行生动的腐败案例警示教育;四要尽可能组织廉洁问卷竞赛,让广大党员领导干部对廉洁从业法律法规烂熟于心,自觉约束自身行为。

(4)主题教育特色化。保持反腐倡廉宣传教育的新颖性,确定不同的主题,广泛地开展反腐倡廉教育开展“践行《廉政准则》,当好勤廉表率”、“勤廉从业、正气兴司”等系列教育实践活动,通过廉洁从业牌板展、廉洁征文、廉洁学习心得体会、廉洁知识答题竞赛等形式,不断把教育活动引向深入,引导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增强宗旨观念和责任意识,营造勤廉从业、风清气正的良好氛围。

(5)重点教育动态化。围绕重点部门、重点岗位、关键环节,强化对领导干部和“人、财、物三管人员”责任意识和廉洁风险意识的教育,加强廉洁理念的宣传和灌输,不断夯实廉洁从业的思想道德基础。

(6)与实际紧密结合。一是在教育对象上,坚持重点教育与普遍教育相结合,扩大教育的广泛性。二是在教育内容上,坚持正面教育与反面警示教育相结合,突出教育的针对性。三是在教育手段上,坚持党纪政纪教育与人性化教育相结合,提高教育实效性。四是在教育方式上,坚持廉洁教育与业务工作相结合,增强教育的预防性。

4.4完善制度强化监督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思想教育固然重要,但如果没有与公司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科学规范的管理制度及监督机制做保障,就无法从根源上确保廉洁从业理念落实于工作实践。

(1)建立完善干部员工绩效考评机制。按照逐级管理的原则定期对干部员工的工作态度、工作纪律、工作质量等进行评估和考核,考核结果向本人进行反馈,将错误苗头消灭在萌芽状态。

第3篇

一、问题的提出

随着计算机技术与网络技术的普及和发展,数字图书馆在我国高校、政府以及科研机构都得到了有效发展。数字图书馆来源于图书馆馆藏的数字化从而充分地高效地利用图书馆信息资源。现有的图书馆资料主要是书籍、杂志、报刊、技术报告等。人们希望利用因特网把所有的数字化的资源站点连接起来,这样要管理的信息除了图书馆中的文本信息外,还希望管理博物馆、展览馆、档案馆、学术组织以及其它Web站点上千差万别的信息。

面对浩瀚无边的数字化信息使得数字图书馆关键核心技术之一的文本分类成为一个日益重要的研究领域。文本分类技术是人工智能和信息获取技术的结合,是基于内容的自动信息管理的核心技术。

二、文本分类技术的基本原理

数字图书馆是一个巨大的知识宝库。数字图书馆的服务重点是以人为主,而不是以馆以书为主。数字图书馆的特点使得其服务要深入到知识的层次,通过对信息内容的组织和加工的自动化,把资源组织成一个知识系统。文本的自动分类是为提高信息内容服务的质量而产生的文本处理技术。它们的出现使得信息内容服务出现了新的局面。

文本分类是指根据文本的内容或属性,将大量的文本归到一个或多个类别的过程。文本分类算法是有监督学习的算法,它需要有一个己经手工分好类的训练文档集,文档的类别已标识,在这个训练集上构造分类器,然后对新的文档分类。如果训练集的类别未标识,就是无监督的学习算法,无监督学习算法从数据集中找出存在的类别或者聚集。

从数学角度来看文本分类是个映射程,它将未标明类别的文本映射到已有的类别中,用数学公式表示如下:

f:AB其中,A为待分类的文本集合,B为分类体系中的类别集合

文本分类的映射规则是系统根据已经掌握的每类若干样本的数据信息,总结出分类的规律性而建立的判别公式和判别规则。然后在遇到新文本时,根据总结出的判别规则,确定文本相关的类别。但是由于大量的文本信息是一维的线性字符流,因此文本自动分类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就是文本信息的结构化。在模式识别领域里,把文本信息的结构化称为"特征提取"。在文本信息内容处理领域,这项工作被称为文本的"向量空间表示"。其基本流程如图1所示:

系统使用训练样本进行特征选择和分类器训练。系统根据选择的特征将待分类的输入样本形式化,然后输入到分类器进行类别判定,得到输入样本所属的类别。

三、文本分类技术在数字图书馆中的应用分析

为了提高数字图书馆中分类准确率,加快系统运行速度,需要对文本特征进行选择和提取。两者的差别在于,特征选择的结果是初始特征项集合的子集,而特征提取的结果不一定是初始特征项集合的子集(例如初始特征项集合是汉字,而结果可能是汉字组成的字符串)。特征选择、提取和赋权方法对分类结果都有明显影响。

(一)文本特征项

文本的特征项应该具有以下特点:特征项是能够对文本进行充分表示的语言单位;文本在特征项空间中的分布具有较为明显的统计规律;文本映射到特征项空间的计算复杂度不太大。对于计算机来说,文本就是由最基本的语言符号组成的字符串。西文文本是由字母和标点符号组成的字符串,中文文本就是由汉字和标点符号组成的字符串。

概念也可以作为特征项,"计算机"和"电脑"具有同义关系,在计算文档的相似度之前,应该将两个词映射到同一个概念类,可以增加匹配的准确率。但是概念的判断和处理相对复杂,自然语言中存在同义关系(如老鼠、耗子)、近义关系(如忧郁、忧愁)、从属关系(如房屋、房顶)和关联关系(如老师、学生)等各种关系。如何很好地划分概念特征项,确定概念类,以及概念类的数量都是需要反复尝试和改进的问题。

(二)特征项选择

不同的特征项对于文档的重要性和区分度是不同的,通常高频特征项在多个类中出现,并且分布较为均匀,因此区分度较小;而低频特征项由于对文档向量的贡献较小,因此重要性较低。

文档频次就是文档集合中出现某个特征项的文档数目在特征项选择中计算每个特征项在训练集合中出现的频次,根据预先设定的闽值去除那些文档频次特别低和特别高的特征项。

信息增益方法是机器学习的常用方法,在分类问题中用于度量特征项在某种分类下表示信息量多少,通过计算信息增益得到那些在正例样本中出现频率高而在反例样本中出现频率低的特征项,以及那些在反例样本中出现频率高而在正例样本中出现频率低的特征项。

(三)特征值的提取

在文本分类中,我们称用来表示文档内容的基本单元为特征,特征可以是词、短语。目前,大多数有关文本分类的文献基本上采用词的集合来表示文档的内容。采用短语来表示文档存在两个缺点:第一短语的提取较困难,特别是准确的提取,需要较多的自然语言处理技术,而这些技术还不够成熟;第二采用词组表示文档在信息检索和文本分类中的效果并不比基于词的效果好,有时反而更差。

第4篇

【关键词】文化关联性 语言理解 关系

语言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既是思维的载体同时又是文化的载体,文化是一个相当大的概念,它几乎涵盖了人生活的各个领域。思维主要指人对所接受信息的选择、处理、理解、储存和反应的过程,是一个极其复杂的心理过程。人的思维是在一定的文化背景下产生的,受文化的制约和影响。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具有不同的思维过程。

然而在人的思维过程中,还存在一种本能,那就是:人总是能对与自己最相关的信息产生一种自然的倾向性,也就是说,人总是从自己最熟悉的信息开始思维的。这种认知倾向性被称为“关联性”(Relevance)。人的积极思维来源于对文化关联性的发掘,只有通过文化关联性,才能刺激思维的主动性,才能对各种信息进行准确的判断、选择、吸收和表达。语言是文化和思维的具体表现形态和中介,语言交流过程是一种思维对文化关联性的选择过程,尤其是在跨文化交流中,只有当文化关联性到达最佳状态时,语言理解才能实现最佳效应。

斯珀波和威尔逊的关联理论分析

交际是人类生活的需要,是语言存在的价值所在。随着语言学理论的发展,尤其是语用学的兴起,人们发现语言传递的不仅仅是其语义的信息,还包括一些不能从语言结构中获取的隐含信息。由于人们的文化背景不同,对现实世界的认知和理解的角度就不同,导致了个人的思维能力的不同。那么人们是依赖什么来实现成功交流的呢?

1986年斯珀波(Sperber )和威尔逊(Wilson)在他们合著的专著《关联:交际与认知》中,从认知的角度分析了语言交际的实质,提出了关联理论。他们认为,在语言交际中,人的认知过程是一个自然选择、利用所有经验进行推理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人们将语言的字面意义与可能隐含的认知信息进行综合处理,再结合语境假设,寻求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选择其中最具关联性的解释去构建对话语理解的心理表征,实现用最少的努力去获得最完美、准确的理解。①也就是说,人们成功的交流依赖于语言信息中的关联性。在关联理论中,他们对成功交际作了细致地剖析,他们把话语理解看成是一个动态的、综合的过程,认为人们对每个话语的理解是千差万别的。只有通过寻找到话语中的最大语言关联性,才可能对话语做出合理的预测和推理,才可能对话语做出正确的判断,实现正确理解,否则,人与人之间的交际是不会成功的。

如果语言交际中的信息与语境的关联越小,交际对象在理解语言时,需要付出的努力就越大,反之,如果交际对象付出的努力越小,说明话语和语境的关联越强。其实,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找很多这样的例子。如:甲:你喜欢吃饺子吗?乙:我是南方人。这一问一答看起来是问非所答,但这对中国人而言在理解上是没有任何问题的,因为中国南北方的饮食习惯是有差异的。北方人喜好面食,而南方人则以米饭为主食。所以,“我是南方人”的回答,比较委婉地回答了对方的问题。因此,在中国文化背景下,这样的问答方式是没有理解障碍的。但如果是用英语翻译来问答,或者此问话中有一方是英国人,或这一问一答出现在异国街头的话,那么这样的回答是难以让人理解的。可见文化关联性对语言理解成功具有很大的影响。由此可以看出语言交际的实质就是一个隐含和推理过程,语言理解的推理依据就是关联性,语言理解过程就是寻找文化关联性的过程。②语言理解与文化关联性存在相当紧密的关系,离开了文化理解的背景,任何语言的理解都是不完整的,不准确的。

文化关联性的内涵及分析

任何国家、民族的社会制度、自然环境、、民情风俗、思维方式、心理和语言表达习惯等方面都存在差异。这些文化范畴内的差异往往会给语言理解带来障碍,最终导致文化误读的可能性和语言的不可理解性的产生。语言理解是一个相当复杂的认知过程,是语际间的明示―推理―顺应―选择的阐释活动,是大脑机制的推理过程,是一种不同语言在语言维、文化维和交际维等多维度的交际活动。③由于文化的关联性、语言自身的模糊性和语境的不确定性,干扰和影响着语言理解判断的准确性。

具有怎样的文化关联性才能使语言的理解判断更准确呢?人的思维潜在原则是只对那些具有足够关联性的现象给以关注、表达和处理。④在语言交流中,我们常常有这样的体会,在同源文化中,有时交际双方无须太多、详细的语言表述,就能被对方所理解。然而在跨文化交际中,很多语言理解就变成了不可理喻的误解。例如:“She is a fox.”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可以得出以下三种理解:一、她是个狐狸精;二、她是只狐狸;三、她是位时髦迷人的女郎。虽然,在中英文化中,“狐狸”都可以与狡猾或诡计多端的人联系在一起,但当“狐狸”与女性联系时,汉语与英语各自具有不同的文化色彩。在汉语背景下,当女性与“狐狸”联系在一起时,往往被认为是指“狐狸精”,但“fox”本身并没有“狐狸精”的意思。第二个理解没有把真正的语用意义传递出来。只有第三个理解是正确的,因为这句话在英语中指的是时髦迷人的女子。由于在跨文化交流中存在文学典故、、社会生活等文化差异,如果交流者的文化关联性差,就会导致联想错误或缺乏适宜的文化意象,就难以避免出现语言理解的偏差和失误。然而文化的差异不是绝对的和不可逾越的。只要通过学习认知目标语的文化,平衡认知差异,就能突破文化因素的制约,实现文化移植,达到最佳的语言理解。因为每个人都是用最小的努力选择他认定的新信息与语境的文化关联度,并使两方面达到平衡,产生最大的语境效益。如果对文化关联性理解得当,就会获得相应的语境效果;有了语境效果,就能取得成功理解⑤。

文化关联性的认知是语言理解的基石

语言是文化的基石――没有语言,就没有文化;语言反映文化又受文化的影响和制约。语言与文化之间的紧密关联,决定了文化因素是理解语言的重要前提,文化知识是开启语言理解之门的钥匙。在不同文化的基础上进行的语言交流实际上是一个文化移植的过程。如果交流双方具有不同的文化形态、文化背景、价值观念、、道德规范、风俗礼仪等,那么就会形成不同的认知环境,对同一信息就会产生不同的认知。

举例来说,对“Every family is said to have at least one skeleton in the cupboard.”这句话可以有以下两种理解:一、据说,每户人家的壁橱里至少都藏有一具骷髅;二、常言道:壁橱里藏骷髅,丑事家家有。第一种理解仅仅是在字面意义的理解,这种理解是难以让人接受的;第二种理解则既结合了字面意义,又结合了文化背景,属于正确理解。从习惯上来说,“骷髅”与“丑事”扯不上关系,但两者都具有不能公开的共同特点,在文化理解层面上,将两者结合起来,这就达到了这句话的最佳理解效果。所以在文化差异的背景下,形成语言理解障碍的因素很多,涉及语言之外的各个领域,是不同的语言使用者对于语言和文化在各个层面的信息表达和理解中形成的一种文化动态的选择⑥。比如:英国和中国地理位置的差异也能在语言文化中得到反映。“东风”、“西风”在两国人心中所唤起的感觉和情感是不同的:英国地处西半球,西靠大西洋,其地理环境决定了西风为暖风、东风为冷风,所以“东风”带给人们的是摧残万物的厌恶感,“西风”却能引起人们对万物复苏、春回大地的共鸣;而在中国,其含义恰恰相反,“东风”多指春风,总给人以温暖欲醉的感觉,“西风”则会令人产生寒冷的感觉。这就是文化差异带来的不同语言感知。由此可见,如果不了解交流对象的文化禁忌,谈及对方禁忌的内容必然引起尴尬或不快。

结 语

语言以文化为灵魂,文化以语言为依托。语言和文化的这种不可分割性,是一个民族交际工具的有机组成部分。任何有效的语言理解不仅依赖于对所有语言成份的精确辨认,更在于能否利用语言输入信息提供的线索,构建新的语言文化关联语境,并通过对新的语境认知,实现对语言准确的理解和判断⑦。也只有在具备源文化背景知识的充分认知的基础上,通过挖掘文化内涵,填补跨文化交流中的认知空白,才能达到对语言的准确理解。不了解一个民族的文化,也就无法真正学好这个民族的语言。所以在外语学习中不仅要学习语言的形式和内部结构,更应该把这种学习与训练放到文化教学的大背景中进行,使学生具有语用能力和文化适应性,真正实现成功的语言理解和交流。(作者为四川警察学院英语教研部副教授)

注释

①Spenber.D and Wilson.D , Relevance:Communication and Cognotion,Oxford: Blackwell.

②江晓红:“论关联理论的语用推理”,《肇庆学院学报》,2003年第5期。

③Ellis G,“How culturally appropriate is the Communicative approach?” ELT Journal Vol.5 No.3.

④张亚菲:“关联原则及其话语解释作用”,《现代外语》,1992年第4期。

⑤刘家荣:“话语相关与认知语境”,《外国语》,1997年第3期。

第5篇

摘要:在分析目前中国大陆食品供应链运作的现状、存在的瓶颈制约因素和现实问题的基础上,从构筑和完善食品供应链高效运作的基础平台、改进食品供应链的内部运作方式等方面探索突破瓶颈和解决问题的途径,有针对性地提出了相关改进措施和因应对策。

关键词:食品供应链;瓶颈制约;因应对策

一、引言

改革开放以来,党和国家高度重视我国的农业生产和发展问题,始终把农业发展放在首要地位,对“三农”问题给予了极大的关注。通过解放农业生产力,改革农业生产关系,极大地促进了我国农业的发展,比较好地解决了人民的吃饭、穿衣等生活问题,广大人民群众的收入水平和生活水平也得以迅速提高,在解决了温饱问题的基础上,较快地实现了小康的目标。与此同时,人们的食物消费结构也发生了很大变化,相继提出了多品种、少数量、无污染的要求,但我国食品行业现有的软硬件条件还远不能适应消费者“多品种、少数量、保安全”的新型消费模式。再从我国食品供应链的整体运行质量和水平来看,问题更多,也更加复杂,由于食品供应链的总体设计不合理,链上组织和机构之间相互脱节,缺少配合,难以协同运作,从而导致我国食品供应链的实际运行不但存在成本高、效率低的问题,而且对食品安全的防范、监控和保障能力极其低下。据美国埃森哲咨询公司不久前公布的统计数据,由于我国食品供应链存在大量问题,致使全国每年有总值不低于七百五十亿美元的食品在供应链的物流运送过程中腐烂变质,有些国内外学者甚至估计这一损失可能在一千亿美元左右。像新鲜蔬果、乳制品、肉类和水产品等容易腐烂变质的食品,其售价中大约有七成是用来补贴物流供应链过程中货损的支出。在刚刚过去的两年里,频频闪亮的国内食品安全红灯,无情的折射出我国食品行业表面繁荣背后难以掩饰其的悲哀,从苏丹红、孔雀石绿到夺命小果冻、回收奶早产奶,再到福寿螺、瘦肉精和多宝鱼,这些触目惊心的食品安全事件,无一不与食品供应链的无序性、脆弱性有关,尤其是一再引发消费者恐慌的苏丹红事件,更是集中反映了我国食品供应链的问题[1],也使我国消费者对食品行业的发展失去了应有信心和忠诚度。据调查,在许多大中城市,食品已成为消费者眼下最不放心的商品,消费者对食物类商品的不信任率高达65%以上,他们一方面处于失望与无奈的挣扎之中,一方面又热切地期盼着拥有一个安全卫生的食品消费环境。就连食品专家也不得不面对“吃”的难题,深为吃的问题所困。如今果蔬专家不敢吃水果蔬菜,畜牧专家不敢吃肉食禽蛋,水产专家不敢吃龟蟹鱼虾,已是一个无法回避的事实[2]。

二、影响我国食品供应链有效运作的主要瓶颈因素

(一)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滞后

尽管我国的公路、铁路、内河航运和远洋运输航线建设速度和营运里程逐年增长,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但由于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长期欠账,积重难返,目前全国布局合理、功能完善、方便快捷的道路交通运输网络尚未形成,专门用于食品运输的公路、铁路、航空及水上常年性运输通道更是无从谈起。尤其是内地的一些地区交通运输基础设施陈旧落后,建设规划不到位,资金投入不落实,交通设施建设欠账较多。还有不少地方的交通运输布局长期不合理,建设速度远远跟不上发展的需要,致使食品供应链物流阻塞时有发生,甚至使食品供应链频繁出现断链现象。

(二)港口冷藏设备和冷藏仓储设施严重不足

作为特殊商品的食品对防腐、保鲜、安全等有着较高的要求,因此,食品供应链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冷冻冷藏链、保鲜链和食物安全链[3]。但由于我国目前的港口冷藏设备和冷藏仓储基础设施严重不足且发展滞后,无法形成真正意义上的冷冻冷藏食品供应链。现实中所谓的食品供应链,充其量不过是一般商品供应链的简单延伸而已,根本无法适应食品安全呼声日高及食品贸易国际化的要求。一位国际食品冷藏物流供应链发展商曾不无感慨地坦承,由于在中国港口难以找到合适的冷库和其它专用食品仓储设备,他的公司在过去的20多年里不得不把冷冻食品中的85%运送到香港或一些东南亚港口,然后再把冷冻食品分期分批转运出口到中国大陆,只有15%的冷藏食品直接运到港口冷藏设备和冷藏仓储基础设施条件相对较好的上海,大连等港口。由此可见,目前我国的食品冷冻冷藏供应链还存在很多问题和不足,亟待迅速提升和不断完善。

(三)食品冷藏运输专用车辆投运率极其低下

从目前我国易腐保鲜食品的装卸搬运上看,无论是装船卸船,还是装车卸车,大多都是在露天作业,而不是按照ISO9001:2000质量标准或安全食品供应链标准ISO22000:2005等国际食品质量安全标准的要求,在冷库和保温场所操作,也无法达到HACCP的食品安全危害控制要求。此外,在我国现有的公路食品运输总量中,易腐保鲜食品的冷藏运输率大约只有20%左右,其余80%左右的果蔬、禽蛋、肉食、水产品大多是用普通箱式货车运输,甚至直接用普通卡车运输。由于我国食品运输采用公路冷藏运输的比例较低,因此食品损耗高、效率低问题一直没得到很好的解决,整个物流费用占食品零售价格的70%多,远远高于“食品物流成本最高不能超过食品总成本的50%”的国际标准,极大地削弱了我国食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

(四)食品供应链的现代化信息技术平台尚未形成

尽管我国食品行业近年来在制造过程机械化、仓储管理自动化以及产品品牌推广、物流配送和食品安全控制等方面已取得了不俗的成绩,但时至今日,现代物流信息技术和设施在食品供应链物流中的应用仍很不充分,信息化水平较低,尤其是能反映物流现代化水平的物流信息技术和装备设施,如BC、FM、RFID、GPS、GIS、EDI、CRM、VMI、QR、ECR、JMI、CPFR、SCOR技术,以及农产品食品保鲜技术、低温制冷技术、冷链设计技术、智能化仓储和配送技术与装备等在食品物流供应链中的应用普及程度比较低,从而严重影响了我国食品供应链的总体运作水平和运作效率,延缓了我国食品供应链与国际接轨的程度和速度。由于食品供应链的信息化水平低,致使食品供应链上的信息阻塞,不够透明和畅通,供应链各环节时常脱钩,从而造成食品在运输途中发生无谓耽搁,大大增加了食品的安全风险。国外的实践业已证明,食品供应链的高效运作离不开供应链上各成员单位的精诚合作,因此食品流通领域的核心竞争早已从产品、资金、网点布局、品牌宣传的竞争,发展到自动化技术、科学物流配送、人性化服务的供应链竞争,即以现代化、信息化为手段的提高周转率、加快市场响应速度、降低安全风险和严格成本控制的信息化大战。但遗憾的是,目前国内在针对食品流通行业特点,如品种繁多,单据格式复杂并日趋规范,客户结算烦琐,保质期管理严格,多单位结算、多币种换算,操作要求简单快速等特点,引进或开发科学实用的食品供应链信息管理软件,以便为食品供应链管理和信息化诊断分析提供解决方案方面还非常薄弱,无法为决策者监控食品供应链的安全危害和关健控制点,及时解决供应链运作过程中的具体问题提供强有力的信息保障。

(五)食品供应链自身存在的内部瓶颈制约

我国的食品供应链先天不足,长期以来一直存在着不少自身问题。如忽视市场预测或预测不准、计划调整和生产要么过剩要么不足、食品批号老化、对客户要求反应迟钝、渠道渗透及产品铺货率低、产品推广不理想、安全责任难以划分、横向协调较难、配送作业主动性差等,可以说都属于供应链运作的问题或与供应链密切相关[4]。从供应链集成整合的角度看,这些问题不是孤立的点,而是相互联系的链,是供应链策略及流程运作系统的问题。如物流成本高和物流服务水平低等问题久拖不决,原因就在于食品供应网络布局、需求预测、库存控制和分销政策等方面存在问题。应该说这些问题的出现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关联的,供应网络的不合理布局必然产生订货提前期延长、长距离不合理运输、中转配送量增加等弊端,并引发计划和预测的提前期延长,进而使预测的准确性、计划的灵活性下降。此外,订货提前期延长还意味着要应付更大的市场需求变动,使得其中的所有后勤环节都变得复杂和不可控,导致客户服务价值大为降低。

三、舒缓与化解食品供应链瓶颈制约的因应对策

(一)搭建和完善食品供应链运作的基础平台

通过不断加大交通基础设施投入,尤其是增加内陆地区、西部贫困落后地区交通设施建设的投入,以优化全国路网布局,尽快在全国范围内形成一个路网布局合理、交通设施完善、交通功能强大、交通方式多样互补、方便快捷的道路交通运输网络和陆海空立体交通体系。在建设资金的筹措和投入上,可以考虑采用国家扶持、地方自筹、民间集资、中外合资以及BOT等多种筹资形式,通过实施优惠政策,调动各方建设交通基础设施的积极性。

在食品供应链中大力推广应用冷链技术,完善和优化冷链的运作和管理系统,不断提高冷链运输和配送在食品供应链物流运输中的比例。尤其要在食品供应链系统的运输和配送环节,增加冷藏冷冻运输工具和车辆的投放和使用。与此同时,加快港口冷藏设备、专用冷藏冷冻仓库等仓储设施的建设,为食品供应链的冷冻冷藏化提供物质基础。通过建立食品冷冻冷藏供应链,将易腐、生鲜食品从产地收购、加工、贮藏、运输、销售,直到消费的各个环节都置于适当的低温环境之中,以保证食品的质量,减少食品的损耗,防止食品的变质和污染。我国在“十五”期间对冷链的建设投入和建设步伐明显加快,中国肉类协会在“十五”期间,曾力推在城市尤其是大城市配套发展能适应小包装、冷却肉生产流通需要的储藏、运输、销售不中断的“冷链化”物流计划,提出要以向社会开放、市场化经营、增加配销功能为指导原则,加速冷库的技术改造、经营管理和全方位服务工作,提高冷库利用率和扩大社会服务面;在运输和销售环节则要大力倡导冷藏集装箱运输和按规定温度展销产品的新形式。这些举措的推出和逐步实施,已取得了比较明显的效果。

加快食品供应链的信息化进程和提高信息化水平,已成为食品业界内外和上下的一种共识。无论是食品生产企业还是食品物流企业都对食品供应链管理的信息化提出了迫切要求,食品供应链成员企业的合作也使得食品供应链渠道呈现百家争鸣的局面,各种、经销、直营、代销、卖场销售、高档食品的酒店销售和快速食品的加盟连锁业务等发展迅速。食品供应链的竞争能力越来越依赖于以各种自动识别技术和计算机网络技术为基础的物流信息技术的支撑,竞争的关键也演变为以信息化为工具的提高周转率、加快市场响应速度、降低经营风险和严格成本控制的信息化大战[5]。沃尔玛的全球信息管理系统和光明乳业的信息化、低成本配送的巨大成功说明了信息化对食品供应链整体水平的提升所起的作用。以鲜度维持为例,即使在供应链中的零售店销售阶段,要维持其新鲜度和安全度也是比较困难的,再加上终端销售的食品种类繁多,如果没有先进的信息系统就很难对产品货架期和保鲜度进行有效管理。相反,若采用计算机系统对食品鲜度进行维持,可将每种食品的主文件设定为商品有效期和准许销售期限,在商品入库时输入生产年月,计算机系统就可以自动判断各类食品是否可以入库。对在库商品严格地按照先进先出原则进行作业,每日由作业人员检验商品日期,为保证不出现超过准许销售期限的商品,还可以对将接近准许销售期限的商品提供预警功能,及时提醒食品的保鲜期。

(二)改进和完善食品供应链的内部运作机制

众所周知,食品供应链的流通加工环节可提高食品保存机能,从而使提供给消费者的食品保持较高的新鲜度。因此,要注重加强对食品供应链中的食品冷冻、农副产品分选、食品分装、食品精制等流通加工作业的管理,通过有效实施配送和流通加工一体化策略,提高食品供应链的配送效率和效益。所谓配送和流通加工一体化策略,就是在实施食品集约化共同配送的同时,引入先进技术和设备,对食品进行在途加工和配送中心加工。如生鲜食品要求低温保鲜,对质量、鲜度、营养均有很高要求,因此其配送策略应遵循“当天加工,当天配送”的配送原则,通过设置一条从进货、分割、加工、包装、配送运输直至零售店销售的供应链,使流通加工与配送一体化、集成化。这种供应链组织形式无论是对食品流通加工的有效运转,还是对配送活动的完善与发展,都不失为一种有效的组织形式。

除此之外,食品供应链改进与完善的核心还在于大力发展以冷冻食品和生鲜食品物流为主的食品冷冻冷藏供应链,从而实现食品生产、加工流通、装卸搬运、保管储藏、运输配送和消费过程的安全化、绿色化。这就需要做好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开辟公路、铁路、航空及水上常年性食品运输通道,并按照区域分工、优势互补和经济合理和的原则将其联结起来,发挥各类运输工具的优势,消除不必要、不合理的关卡和收费,在全国范围内构建高效率、无污染、低成本的绿色运输网络和联动运输系统;二是在有条件的地方建立集约化、专业化的食品生产、储藏、流通加工、物流生产配送基地,以规模作业方式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环境污染,如餐饮服务业对食品的集中加工、配送中心对生鲜蔬菜的辅助加工等。与此同时,注意对食品生产、流通和消费过程中产生的边角废料实行集中处理,以减少分散生产和消费者分散加工所造成的废弃物污染;三是促进食品生产部门采用尽量简化的以及由可降解材料制成的包装,使食品供应链全程都尽可能采用可重复使用单元式包装,在食品包装物上印制的广告与使用说明也应尽量做到规范并合乎有关规定和要求,并尽可能做到科学合理的回收处理食品包装材料,直至实现循环使用各种包装材料的目标。

四、简要结论

在现阶段基础比较薄弱、运作环境不良和管理理念落后的情况下,研究如何提升我国食品供应链的整体运作质量和效率的问题,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用价值。但食品供应链作为复杂的社会经济系统,其运作质量和效率问题的解决需要多方面的努力,除了下大力气构筑和完善我国食品供应链运作的基础平台、改进食品供应链的内部运作机制外,还应该多管齐下,在加快食品供应链标准化体系、食品供应链质量安全保障体系的构建和促进食品物流配送的社会化、综合化、专业化、系列化与网络化上做足做好文章,只有这样才能最终降低食品供应链的运作成本、保障食品供应链的运作安全,进而从整体上促使我国食品供应链运作质量和效率的提高。

参考文献:

[1]邹艳洁,金鑫.食品安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从“苏丹红事件引发的几点思考[J].中国卫生质量管理,2005(5).

[2]张振飞,赵鹏,刘泊.食品物流业与食品物流链[J].中国仓储与运输,2006(1).

[3]张连军.浅析我国食品冷藏物流的现状与对策[J].物流技术,2006(1).

第6篇

关键词:关联理论;认知语境;关联性

中图分类号:G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0)12-0093-01

一、关联理论概述

法国的Sperber和英国的Wilson于1986年合作出版了Relevance: Communication and Cognition.关联理论由此诞生。它对古典格赖斯理论起到了一定补充作用。关联理论认为关联原则支配着人们交际的实质――明示推理认知过程,人类认知倾向于最大关联性相吻合的每一个明示交际行为都应设想为它本身具有最佳关联性。此外,关联理论还认为话语的关联性使用度衡量的可能是最为相关也可能是关联性较小。它是受认知语境效果和推理过程中所付出的努力两方面因素制约的。关联原则由交际原则和认知原则组成 ,它强调的是交际者和交际对象在社会和情感两方面心理上认知 ,在此基础上通过演绎推理获取最佳关联 ,按照关联理论框架 ,关联才是交际中最根本的因素 ,因为关联是认知的基础 ,这种关联能使听话人对说话人的意图做出合理的推论 ,从而才对话语做出正确的理解和反应。由交际双方彼此互明的认知环境而导致跨文化语言交际成功的案例不计其数,并且也由于这种交际类似于Sperber &Wilson 以及很多中国学者( 何自然,何兆熊,熊学亮,徐盛桓等) 都作了大量探讨的同一背景(互明的认知环境) 之下的语言交际行为,这里仅举两个最简单的跨文化语言交际成功的例子加以说明。

二、关联理论视角下跨文化交际语用现象分析

本文试图运用关联理论的交际与认知原则,认知环境假设、推理及认知环境的互明等理论,分析解释跨文化语言交际中会话含义的理解问题,并进一步阐释跨文化语境下的语用失误和交际失败现象。Sperber &Wilson 提出了互明和认知环境两个重要概念。所谓认知环境,就是人们所知道的一系列事实或假设构成的集合,互明就是双方共同明白的信息或事实。认知环境的互明是人们交际能否取得成功的主要因素。对于来自不同国度、不同文化背景且其中一方或双方可以用第二语言进行交流的言语交际者而言,如果双方在语言交际活动中的认知环境是互明的,交际就有可能取得成功。事实上,在跨文化语言交际活动中,交际双方的相互认知环境在很多方面―诸如一些百科信息 、逻辑信息和词语信息,以及道德、博爱、自由等价值观方面的信息等―都有相同之处或相似之处。这种情况之下,交际双方的认知语境假设、认知语境的推理过程很少会出现障碍,语言交际就不可能失败。由交际双方彼此互明的认知环境而导致跨文化语言交际成功的案例不计其数,并且也由于这种交际类似于Sperber & Wilson 以及很多中国学者( 何自然,何兆熊,熊学亮,徐盛桓等) 都作了大量探讨的同一背景(互明的认知环境) 之下的语言交际行为,这里仅举一个简单的跨文化语言交际成功的例子加以说明。

事例:一位美国学者来北京参加学术会议,她下榻的宾馆与会议地点(北京大学学术报告厅) 驱车(正常不堵车情况下) 大概有二十分钟的距离,会议8 :30开始,由于旅途疲劳,起床稍晚了一点,8 :12跑出宾馆,叫了辆出租车。这位美国学者不会说汉语,恰巧出租车司机会讲英语。上车后, (A = American scholar ,B = Chinese Taxi driver)

C: Hello ! Where are you going ?

A: Hi ! The Academic Report Hall of Beijing University. Could I get to there before 8 :30 ?

C: If there would have always been green lights in the drive,…

A: Oh ! My god !

关联理论认为,语言交际是一个认知―推理的互明过程。交际双方之所以能配合默契,主要有一个最佳的认知模式―关联性。C 并没有直接告诉A 能否在8 :30之前抵达,而说了句“如果一路上都是绿灯的话”。这种情况下,A 根据彼此互明的认知语境,既百科信息“绿灯”和逻辑信息“大都市驱车很难碰到都是绿灯的情况”进行“语境假设”, 进而进行“语境推理”, 取得一种“最佳关联”,推测出了C 的会话含义―8 :30 之前无法到达,你也不能准时进入会场了。

三、结论

像所举事例取得成功的跨文化言语交际行为都是日常文化交际中非常普遍的现象。这些现象在关联理论中都得到了深入的阐释。本文从关联理论出发,探讨并认为,交际双方“认知语境的共性”使得跨文化言语交际顺利进行并取得成功;交际双方应取得最大化的认知语境的共性。认知语境的差异是导致跨文化语用失误和跨文化言语交际的失败的重要因素。

第7篇

本刊讯为进一步推进全国法院文化建设,经最高人民法院领导同意,中国法官协会法院文化分会定于7月26日至28日在山西太原举行首届中国法院文化论坛。

本届论坛的主题为“人民法官的品格与追求”。论坛由中国法官协会法院文化分会与山西省高级人民法院、太原市中级人民法院联合主办,太原市中级人民法院承办。届时,最高人民法院党组副书记、常务副院长沈德咏将出席论坛并讲话,法院文化分会名誉会长(原最高人民法院院领导)、会长、副会长(部分高级人民法院院长)、委员(部分中级人民法院院长)、论文作者将出席论坛,参会人员约200人,将有50篇优秀文章进行论坛大会发言。

本届论坛是中国法官协会法院文化分会自去年11月5日成立后举办的一次重大活动,是该分会贯彻最高人民法院领导指示精神的具体行动。最高人民法院院长王胜俊在法院文化分会成立时作出专门批示:“人民法院文化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又充分体现人民司法事业的特点,其中最重要的是法院及法官的理想信念、价值追求、职业道德以及行为准则等,既具有完美的精神内涵,又具有丰富的物质内涵,既表现为外在形象,又表现为内在素质。加强法院文化建设的最终目的,就是要培养和造就一支政治坚定、业务精通、作风优良、清正廉洁、执法公正的法官队伍。法院文化建设是全社会的大事,更是人民司法事业实现科学发展的大事。从最高人民法院到各级人民法院都要高度重视,加强领导,大力支持和积极推动这项工作,使法院文化建设伴随着人民司法事业共同发展、共同前进。”最高人民法院党组副书记、常务副院长沈德咏对加强法院文化建设提出了明确要求,他指出,各级法院应集聚智慧,在人民法院精神文化、行为文化、制度文化、物质文化建设上切实迈出新步伐、走出新路子,为法院工作科学发展提供强大的精神文化支撑。他强调,要大力培养人民法官“公正、廉洁、为民”的司法核心价值观。用“公正、廉洁、为民”的司法核心价值观统一思想、凝聚人心、引领风尚、弘扬正气,是当前各级人民法院的一项重大宣传教育任务。

中国法官协会法院文化分会会长李玉成就本届论坛的组织和筹备多次作出部署,他指出,本届论坛旨在深化广大法院干警对法院文化建设意义的认识,丰富法院文化内涵,充实干警思想,在增强法院干警综合素质的基础上,促进审判水平和审判作风的提升,培养积极向上的人生观,促进人民法官核心价值观的形成,为创建学习型机关作出积极的努力。

另据了解,本届论坛论文征集成果丰硕,全国法院系统广大干警积极参与,认真撰写文章,踊跃投稿。据初步统计,各高院组织论坛文章800余篇,向法院文化分会报送224篇。这些文章紧紧围绕“人民法官的品格与追求”的主题,从不同角度阐述法院文化的现状、内涵,深刻发掘人民法官的思想、行为特征,并紧密结合三项重点工作及树立“公正、廉洁、为民”的核心价值观,阐述法院文化建设的发展前景,以及如何培育和引领人民法官的职业品格和价值追求。

第8篇

学校是教书育人的场所,育人是第一位的。把廉洁文化纳入品德教育体系,对学生加强“崇廉憎腐”教育,使他们知情达理,让廉洁文化植根孩子们心中,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事业。

对于廉洁一词人们还是有不少的误解。很多人会认为廉洁是做官的事,但实际上我们每个人都有责任做到廉洁。举个例子,同学甲为了考试中成绩能好些就给予同学乙一定的好处,好让同学乙在考试中帮助同学甲作弊。相信大家经常会看见同学当中会有不少这样或那样的金钱交易,其中就有不少是涉及到贪污。大家都认为这个问题不大,但有没有想过“千里堤坝毁于蚁穴”、“少时偷针,大时偷金”,很多都因为没注意到细节而酿成大错。所以廉洁并不是单方面的或者说是政府官员的自身问题,对于我们全体社会成员来说都应该自觉养成。我们一定要坚定心志,知荣明耻,坚决抵制这些不良风气。

在教师队伍及青少年学生进行廉洁教育和校园廉洁文化建设,培养广大教师和青少年正确的价值观念和高尚的道德情操,可以让他们在当前思想多元化发展的形势下,知荣明耻,树立起积极、健康、向上的理想信念和道德品质,提高抵御腐败的免疫能力。要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廉洁专题教育活动。每班每学期召开—次以知荣明耻、崇尚廉洁的主题班(队、团)会,采取演讲、专题讨论、文艺表演等形式,让学生在参与中明事理、辩是非,培养廉荣贪耻的道德观念。利用早读、阅读课时间读廉洁方面的书报,学唱廉洁童谣,讲廉洁故事,让学生在古今人物中认识诚信崇廉的含义。

第9篇

>> 生态文明与生态文化建设研究 企业文化建设的生态学视角研究 我国林业企业生态文化建设探讨 企业文化建设研究 企业文化建设研究综述 会计企业文化建设研究 加强企业文化建设研究 IT企业特色文化建设研究 企业平安文化建设实践研究 企业廉洁文化建设的研究 企业文化建设创新研究 南阳生态文化建设的对策研究 基于生态性校园文化建设的研究 森林公园规划中生态文化建设研究 四川省直机关学习型机关文化建设对策研究 川港青年互动对校园文化建设的促进作用研究 生态文明视域下的企业生态文化建设 烟草企业创新型企业文化建设研究 电力企业企业文化建设思路研究 餐饮企业企业文化建设研究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l

[4]面向生态文明的企业文化建设研究[D].徐杰.东北林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5.22

[5]任运河,沈大光,董云芳.企业生态文化研究[M].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5.36.37.

相关文章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