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2-10 22:56:25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幼儿园教学反思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我想,作为幼儿教师,我们需要做的是,时刻都用一双慧眼去发现孩子的闪光点,大胆地竖起大拇指:你真棒!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幼儿园教学反思笔记,供大家参考。
幼儿园教学反思笔记1今年我带的是小班新生,对于刚刚脱离父母怀抱的他们来说,幼儿园是一个全新而又陌生的环境,他们缺少了安全感和依赖感,往往会采取一种最为直接的抗议方式--哭,没完没了的哭。刚入园时,我们老师是耐心的哄他们、用玩具吸引他们,有时候还要又唱又跳的哄他们开心,可有些孩子依然无休止的哭闹,有的甚至是变本加厉。因为自己几年没有接触小班了,接连几天都是这样的状况,我自己都有些失去耐心了。
可是,一想到自己的工作职责,还有家长把孩子交到我手中时对我信任的眼神,我想:我怎么可以辜负他们对我的信任,我一定要把我的工作做好。接下来的几天,我坚持用我的爱心、细心和耐心给孩子更多的关爱,和孩子们拉近距离,经常抱抱他们、亲亲他们,让孩子们感觉到幼儿园就像家一样温暖,老师像妈妈一样爱他们。渐渐的,哭闹的孩子越来越少了;慢慢的,他们也开始和我交流了。就这样三个月的时间过去了,孩子们没有了刚入园时的哭声,也不再拉着妈 妈手不放了。妈妈送进教室时,他们会投进我的怀抱;早上入园时会跟我说“老师,早上好”;离园时会对我说“老师,再见”。每次看到孩子们在操场上快乐的身影时,自己也会有一种强烈的成就感。记得某次带孩子到户外活动时,我让孩子们站在大圆圈上和我一起拉起圆,有些孩子总喜欢跑过来抢着和我拉手,我们会和孩子们一起互动游戏,成为他们的一员,和他们游戏和他们亲近。最近天气冷了,有一次我和马晗予小朋友拉手,她发现我的手很冷,而她的手很热,于是她说:“老师,你的手好冷,我来帮你捂捂。”接下来的日子,只要她能想到她总会先主动握住我的手,然后用她那两只温暖的小手来温暖我。
突然发现自己的工作虽然不是什么伟大的职业,但也是很光荣和神圣的职业,也会有感动和骄傲的时刻。在我们的工作中,孩子们需要我们的爱,我们也要无时无刻的奉献出我们的爱。不管是帮孩子擦鼻涕、帮孩子系鞋带、帮孩子整理衣服、梳头、盖被子,还是鼓励孩子、信任孩子和尊重孩子,这些都是爱的体现。只有让孩子在爱的教育环境中成长,才能让他学会去爱别人。所以,请不要吝啬我们的爱!
幼儿园教学反思笔记2小班幼儿刚上幼儿园,第一次离开爸爸妈妈,来到一个陌生的环境,心理上还是有点不习惯,借助这个活动能培养幼儿喜欢上幼儿园。另外刚入园的幼儿还没有养成良好的倾听习惯,我们借助形象的图片,生动的语言,来培养他们安静倾听的习惯。
《点点爱上幼儿园》这个故事的语言很生动,运用了拟人、比喻等修辞手法,特别是每一段落的语言结构基本相同,多次重复,非常符合小班幼儿语言学习的特点,能够引发幼儿学习的兴趣并爱上幼儿园的情绪。因此,,这是一个比较成熟的教案设计,在在课堂教学后,我进行了以下反思:
成功之处:
一、教学目标达成度较好。
通过本次语言教学活动,我班幼儿听懂了这个故事内容,也了解了幼儿园,渐渐喜欢上幼儿园。并且,在听故事的过程中,大部分幼儿已经能安静地倾听。
二、幼儿的参与性较高。
由于《点点爱上幼儿园》的选材非常好,且内容简单易懂,贴近幼儿的生活体验。活动中,结合图片,让幼儿通过相应的图片来欣赏故事。对生动的图片,幼儿非常感兴趣,欣赏故事时也非常地认真。问题的设计也是结合了幼儿已有的生活经验,能积极的举手回答问题。
三、思路清晰,过渡自然。
首先,我从幼儿的已有经验出发,出示图片,引导幼儿说一说图片上的人物分别是谁。再用惊讶的语气:“咦!点点怎么啦?”引导幼儿观察图片上的幼儿的表情引出整个故事。在理解故事中,通过图片,让幼儿从小鸟、小兔、梅花鹿在幼儿园里开心的场景中引起幼儿渐渐地喜欢幼儿园,让幼儿的这种情感逐步升华,最后喜欢上幼儿园。同时,也引导幼儿认真倾听。
不足之处:
一、师幼互动中教师说的较多。
在提问后,我总是希望幼儿能够很快地回答到问题点上,但是显然对于刚入园的幼儿来说是有些困难的,为了尽快完成教学活动,我在提出问题后,总是请个别几个举手的幼儿来回答而忽视了其他幼儿。给予他们思考的时间较少,以至于自己说的较多,这是“填鸭式”教学。应该鼓励幼儿大胆说,不拘泥于答案。
二、幼儿插嘴现象较严重。
对于小班幼儿来说,还没有课堂常规意识,虽然我们已经注意班级上课规则意识的培养,但往往有些思维活跃,常常在老师问题提出后就直接说出了答案,即便举手也会嘴巴里说“我、我……”不过这种习惯并非一朝一夕就能养成的。不仅要经常提醒他们,也需要我在以后的课堂中逐步调整自己的教学策略,用更合适的方法逐步去改善这一现象。
通过本次语言教学活动《点点爱上幼儿园》,幼儿知道了故事故事的名字,并能大概说出故事的内容,知道里面有哪些人物,哪些小动物,在活动中也慢慢的培养了小朋友们喜欢幼儿园,爱上幼儿园的美好情感。在下一次实施过程中,我想我会逐步改善,并注意以下几点教学改进:1、加强故事的完整理解。2、在活动设计中,尽量做到游戏性、活动化,让幼儿在玩乐中获得感悟。
幼儿园教学反思笔记3《水果接龙》是主题《夏天真快乐》里面的一节数学游戏活动,目的是让幼儿通过学习观察、操作,将相同的水果图案头尾相接;理解接龙游戏的规则,能按照要求自主地进行接龙游戏;体验在数学活动中操作的乐趣。
对于这次活动,我觉得有以下几点值得反思:
在第一环节中,我以谈话的形式激发了幼儿兴趣,当我出示各种水果图片时,幼儿能很快说出水果的名称,在这一环节中,进一步让幼儿熟悉了常见水果的名称以及培养了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在第二环节中,我用拟人的手法,告诉幼儿水果宝宝想要找和自己长得一样的水果宝宝做好朋友。通过让幼儿扮演水果宝宝,来寻找好朋友这样一个游戏,为后面幼儿能更好地理解水果接龙游戏的规则做铺垫。这个环节,幼儿表现得很棒。
在活动时,我发现大部分幼儿能理解水果接龙游戏的规则,并按照规则自主地进行接龙。有一小部分幼儿似乎不能完全理解水果接龙游戏的规则,当他们在接龙过程中遇到困难时,我及时给予引导。这样就能帮助他们更好、更快的掌握水果接龙游戏的方法。
总体来说,这个数学活动具有游戏性质,所以孩子们非常有兴趣。游戏过程也很简单,幼儿操作方便。水果也是幼儿非常感兴趣的东西,所以整个活动下来,幼儿情绪高涨,考虑到在操作时由于卡片较多,幼儿坐的比较拥挤,所以幼儿之间的卡片容易混淆在一起,在玩水果接龙时有的幼儿就找不到卡片去接了,这样游戏就玩不下去了。所以在幼儿游戏时,我给幼儿每人一张操作纸板,让幼儿在纸板上进行水果接龙活动,这样可以避免这种混乱的现象,活动后收拾材料也比较方便。为了丰富本主题的区域材料,我把《水果接龙》的游戏材料投放到区角中,方便幼儿去探索,进一步巩固了幼儿对于《水果接龙》游戏的认识。
通过这次活动,使我认识到,要学习的还有很多。在教学活动中要反复研究教案,不断深入,全面考虑活动中可能出现的情况。只有这样才能让幼儿在活动中感受到游戏的乐趣。
幼儿园教学反思笔记4一、设计意图
《纲要》中指出:教育内容的选择,既要贴近幼儿的生活,为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又有助于拓宽幼儿的经验和视野。本次活动以幼儿喜欢的小猪形象为主线贯穿始终,符合幼儿的兴趣需要。并且这个故事蕴含了一些小动物主要特征的科学知识,整个故事的情感基调比较深,有人与人之间的关爱,有父母与子女之间的亲情,故事简单又不失趣味和意义。
二、重难点
突破根据《纲要》对语言领域的目标要求,结合小班幼儿的实际水平,我制定了本次活动的目标。
活动重点定为:帮助幼儿理解故事内容,丰富相应词句:"没关系,没关系,我来帮助你"。
难点为:理解故事内容,学会给予别人帮助时说:"没关系,没关系,我来帮助你。"
三、活动的思考
当前,学语言相对而言比较枯燥,基本上都是老师教,幼儿学。然而本次活动是故事的形式,如果先以教师讲一遍故事,然后提问故事中的内容这样的方式让幼儿学习。我想很多幼儿对于这种枯燥的语言教学是爱不起来的,况且小班幼儿的自控能力差,注意力也集中不起来。这让我想到了我园的"儿童中心,游戏精神"所诠释的原色课堂理念,它能让枯燥的课堂活跃起来。因此本次活动我紧紧围绕这个理念,以儿童的主体地位为中心让幼儿"多说",将游戏带进语言课堂让幼儿"多做",我采用了以下几种方法:
(一)谈话引出故事,让幼儿"多说"活动开始,我采用了几个简单的提问,如"宝宝们爱自己的妈妈吗?""为什么你们爱你们的妈妈吗?""妈妈不在家的时候,你们会有什么感觉?"在提完这个问题后,小朋友的情绪被拉动了,很多孩子说:"妈妈不在家,我会很想她!"还有的说:"我会坐车去找妈妈!","我觉得我很伤心,我想打电话给妈妈!"小朋友各抒己见,想法很多,这个环节一是为了引出接下来的故事情节,二是为了和故事最后的情节相互呼应。但课后我感觉对于刚开始的情感导入还不够,没有能够让孩子多说,多感触妈妈的爱。
(二)游戏表演解读故事,让幼儿"多做"在接下来的环节中我先一一出示三个邻居的图片,引导幼儿根据特征想象它们的本领并且结合表演动作。比如:大象妈妈有长长的鼻子可以洒水,引导幼儿模仿大象妈妈挥动自己的手臂就像个长鼻子一样;袋鼠妈妈有个大口袋能睡觉,引导幼儿自我模仿袋鼠的大口袋;牛妈妈有好喝的牛奶,让幼儿学一学挤牛奶的样子。这个环节中幼儿不仅能多说还能多表演,这样的方法可以调动孩子的思考积极性,还能加强对故事内容的理解。紧接着我又问"它们是怎么帮助小猪的呢?"这个问题一出现,孩子们就开始思考刚才故事里动物的本领,许多孩子还开始运用自己的肢体来表演大象妈妈的长鼻子,一边表演一边说:"大象妈妈的长鼻子能喷水能给小猪洗澡。"于是我乘热打铁,让幼儿们跟随音乐一起来模仿故事里的情境。通过游戏表演的方式让幼儿们对小动物的特征很好的采用生活化的方式解释出来。像"大象妈妈的长鼻子像莲蓬头",很多小朋友都不理解,后来通过动作及让孩子们把平时洗澡的经验结合,一下子就让孩子们明白了。
在对这节小班语言课的研讨过程中,园内许多具有丰富经验的老师给了我很多帮助和建议,通过一次次的研讨,对内容的修改,让我学习到了很多课本上所学不到的东西;也让我对这节课有了更加透彻的了解。
幼儿园教学反思笔记5孩子虽小,却是一个有独立人格的人,和成人一样有隐私,有自尊心,不想被别人嘲笑,同样需要理解和尊重。孩子有时闹肚子,控制不住自己,大小便拉到裤子里,是常有的事情,如果老师在小朋友面前给孩子换裤子或以此为例提醒其他孩子,这种做法可能会无意中伤害孩子的自尊心,让孩子觉得无地自容。
一、幼儿园教学管理制度亟待解决的问题
1.现行教学管理制度存在“权力至上”的弊病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学校领导首先是教育思想的领导,其次才是行政领导。”幼儿园管理者不能没有权力,没有权力就成为无政府了,就会陷入混乱状态。但是崇尚领导是权威、专家是权威、教参是权威,权威主义风行。这种崇尚权威的风气泯灭了教师工作的独立性和创造性,斥退了教师的个性。依照管理理论:管理需要的不仅仅是权力,更重要的是思想和精神。对此管理者最为需要的恰恰是思想,它是教学管理制度的精神所在。试想在一个没有教育思想,崇尚权力的教学管理体制下的幼儿园,怎么可能有真正的教学研究和教学改革呢?
2.现行教学管理制度中存在形式主义的倾向
幼儿园的规章制度是办园经验的结晶和反映,它对于稳定幼儿园秩序、提高教育质量起着保障作用。但现行教学管理制度存在在规章制度上大做文章,规章过分地细则化、标准化现象,幼儿园俨然成了程序化管理,大有形式主义的倾向,而且配合量化评分和经济制裁,教师被当成管教的对象,领导变成了监工。“见章不见人,重章不重人”,这种管理严重扭曲了教学的本性,教学过程被程序化、机械化、标准化,教师疲于应付。在这样的背景下即使有所谓的教学改革,也是在表面上做文章,只搞形式主义。
3.量化管理的教学管理体制,弊病大于积极因素
在教师中引进以物质利益为动力源的竞争机制是幼儿园实行教学量化管理的最得意之处,我认为这也是最大的失误。幼儿园内部的教师之间,首先是相互合作、相互支持的和谐关系,而不是竞争关系。即使有所谓的竞争,也不是以物质利益为动力源,而是处于热爱教职的自我奉献。为利运转的轨道势必减少教学切磋,构筑教学封锁;削弱感情交流,增多感情隔阂;缺乏心理调适,滋长心理嫉妒。教师之间,创造性各不相同,百花吐艳,不可能划一量化比较。试问哪一所学校能用量化管理的方法,对魏书生的富有创造性的班主任工作、语文教学工作进行量化?幼儿园实行量化管理,还以家长评价教师活动作为重要的量化依据,这是一个隐忧。
幼儿园教学管理制度介于教学思想与教学物质设施之间,涉及教育领域的方方面面,它的重建是一项系统工程,也是幼儿园管理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新课程实施背景下幼儿园教学管理制度的重建
朱慕菊在《走进新课程》中提出:“新课程的全面推进,教学改革的深入开展,没有一个相应的教学管理制度来支撑和保障,是难以想象的。因此重建学校教学管理制度也自然成为本次课程改革的一项重要任务。”
1.必须建立在个性整体性与教育完整性的科学基础之上,确保共性发展基础上的个性发展
个性整体性原理告诉我们:个性品质是不能孤立地进行教育和培养的,对一个人的某种个性品质也是不能离开个性整体结构孤立地进行评价的。同时,幼儿园教育又具有德、智、体、美、劳以及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全面统一的完整性。因此我们幼儿园的教学常规管理必须建立在个性整体性与教育完整性的科学基础之上。具体地说:幼儿园教学常规的内容应该充分结合本园实际,多层次多方面地完整配套;在实施常规管理的过程中必须严格遵循“养成教育”的基本心理规律,把幼儿园制订的规范逐步内化为全体成员的个性品质,成为大家的自觉行为习惯。
2.应重在对教学活动的外部监控与调适问题
目前的教学工作,就不少幼儿园而言不是没有规范,而是要超越规范;不是没有制度,而是要从“制度化”的陷阱中走出来;不是简单地“强化”管理,而是要改善管理。新课程方案倡导幼儿园根据自己的教育哲学、办园传统,自主“开发或选用适合本园的课程”,要求教师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分析、反思。“建立以教师自评为主,园长、教师、幼儿、家长共同参与的评价制度”,这表明了管理重心下移,从集权走向分权。
3.教学管理要适应教师的创造性工作,促进课程改革
无论是国家课程、地方课程的创造性实施,还是园本课程的开发,都要求教师转变角色,做研究者。因此幼儿园的教学管理需要转变职能和管理方式,否则难以保证和支持教师创造性地开展工作。首先应给教师自主的空间。我们必须还给老师一个共同创造的自由空间,以人为本,顺应人性,尊重人格,切实保证教师和幼儿的共同成长。其次要走向动态开放的管理。教学管理应深入到实际教学中,真实地了解教育实施的过程,包括观察和了解教师与幼儿的需要,与教师共同商讨教育计划及教学方式等。教学管理需要从静态而封闭的管理走向动态而开放的管理。最后,提倡团队协作教学。当我们把以幼儿发展为本和关注幼儿个体需要的理念运用到实践中时,教学管理的重心任务需要转移到教师的专业成长上来。最有效的办法还是以幼儿园自身实践为基础,以团队的形式,通过教师之间的相互学习、合作、支持、沟通,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关键词]幼儿园教学;家长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生态教学观
[中图分类号]G61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4604(2007)09-0053-04
生态世界观把整个世界看成一个和谐统一、协调发展的生态系统,在这个生态系统中,人、自然和社会等各种因素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相互依存,共同维持着生态平衡。以生态世界观来看待幼儿园教学活动,我们就有了一种全新的思维方式和研究方法,即生态教学观。生态教学观认为,各种教学资源与幼儿园教学之间存在着生态互动关系,构成了一个影响儿童发展的重要生态系统。在这个生态系统中,家长作为一种重要的教学资源,在幼儿园的教学活动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
家长资源以其独特的优势极大地丰富了幼儿园的教学资源,同时有效地弥补了幼儿园教师的专业缺陷。家长资源与幼儿园教学的良好生态互动能有效地促进教师、家长和儿童的共同成长。幼儿园必须高度重视家长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正如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发展委员会所指出的,“我们应该挑选和培植家庭与社区联合这种最积极的形式。一切可利用的手段,包括常规的与非常规的手段,都应该用来发展基础教育”。但以生态教学观审视幼儿园教学中家长资源开发与利用的现状,我们不难发现其中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这些问题已经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幼儿园教学的生态失调,降低了幼儿园教学的有效性。对这些问题进行深入分析与探讨,有助于我们牢固确立生态教学观,更好地开发与利用家长资源,实现幼儿园教学目标。
一、开发与利用家长资源的主要问题
具体地说,当前幼儿园教学中家长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主要存在以下“三重三轻”的问题。
1、重利用轻开发
如前所述,幼儿园的家长资源具有独特的优势,但这些优势有些是显性的,有些则是隐性的;有些是本班家长具有的,有些则是别的班家长拥有的;有些是儿童父母拥有的,有些则要在儿童的其他亲人中去寻找;有些是在园儿童家长所具有的,有些则存在于已离园儿童的家长之中……总之,家长资源虽然可以极大地丰富幼儿园的教学资源,但这些资源并非都可以直接为教师所用,因此幼儿园教师既要有效利用现有的家长资源,更要充分开发潜在的家长资源。然而,不少幼儿园教师对家长资源往往只重利用忽视开发,常常局限于对本班儿童父母所具有的那些显性资源的利用。笔者曾观摩过某园中班的一次面向家长的半日开放活动,有一个教学活动是“认识交通标志”。为了使教学环境更具真实感,使儿童的印象更加深刻,从而提高教学的有效性,教师请来了儿童心目中的权威人物――交警协助自己开展教学活动。这本是必要的,也是一种不错的教学设计。可能是由于本班儿童家长中没有交警,于是教师把幼儿园的保安请来代替。教师的这一“神来之笔”是提高了教学的有效性,还是降低了教学的有效性呢?从一些儿童困惑的表情中我们可以肯定,儿童对这位“交警”并不满意。而且,此次活动结束后如何消除儿童对交警服装和形象的错误认识,这恐怕是教师留给自己和他人的一个难题。其实只要教师具有开发意识,完全可能在本班儿童父母之外的家长中找到“正宗”的交警。
2、重临时轻长远
家长资源是幼儿园教学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理应通过深入的调查,对家长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进行长远规划和具体策划,以最大限度地发挥家长资源的作用,提升教学有效性。但是目前有些幼儿园对家长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尚处于无意识状态,甚至在有些教师看来,家长资源对教学来说是可有可无的,临时想起来就用一用,没想起来不用也无所谓。在这种观念的误导下,教师对家长资源的利用往往是即兴的,家长第一天下午来接儿童时才会被告知第二天要来参加家长会、家长开放日等活动,导致家长和教师都准备不足,活动效果可想而知。教师在请家长参与教学活动时也不追求教学效果,仅仅是例行公事而已,久而久之,家长难免产生应付心态,无法认识到自己在幼儿园教学中的特殊价值。比如在一次认识脚的教学活动中,教师组织儿童脱掉鞋袜在活动室外的露台席地而坐。因为前一天晚上下过雨,露台有些潮湿,看到儿童席地坐在潮湿的露台上,前来观摩活动的家长多少有些不快和心疼。在活动的结束环节,教师设计了一个亲子互动游戏,请家长也脱掉鞋子与儿童脚对脚比大小。这让家长非常为难,有的家长只好把鞋、袜全脱掉参加游戏,有的家长虽然参加游戏但坚持不脱鞋,有的家长则坐在椅子上拒绝参加游戏。在这次活动中,教师虽然想到了要利用家长资源,但事先并未进行周密的策划和精心的准备,因而未收到应有的教学效果,家长参与幼儿园教学活动的意义没有得到体现。
3、重配合轻参与
家长是幼儿园重要的教学资源,更是儿童的教育者,因此家长不仅要配合幼儿园的教学活动,更应该经常参与具体教学活动的设计与实施,与教师一起协商对儿童发展最有利的教学方案。但在很多幼儿园中,大多数家长没有真正参与幼儿园的教学活动,基本上是幼儿园教学活动的旁观者甚至无关者。一部分幼儿园管理者或教师对家长资源的价值认识不足或认识模糊,因而不能有意识地、主动地开发和利用家长资源,或者不知道该怎样开发和利用家长资源,对家长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仅限于请家长配合教师收集制作教玩具的废旧物品。幼儿园管理者和教师与家长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未能充分调动家长的积极性,这也是导致家长对幼儿园教学参与不足的原因之一。比如,有些需要家长配合、参与的活动,教师事先没有让家长了解活动的目的和意义,也没有与家长一起讨论活动的设计、组织等问题;有些需要延伸到家庭教育中的活动,教师没有向家长进行必要的说明,受到了家长的误解;有的幼儿园将家长资源局限于家长委员会中的个别家长,有的幼儿园甚至连家长委员会都形同虚设;有的幼儿园、有的教师过度开发和利用家长资源,导致家长的经济负担和精神压力过大,引起家长不满,等等。
以上种种问题造成了幼儿园家长资源的极大浪费,不可避免地导致幼儿园教学的生态失调,影响了幼儿园教学的有效性。
二、开发与利用家长资源的有效策略
要解决幼儿园教学中家长资源开发与利用存在的问题,我们必须对家长资源与幼儿园教学的关系重新进行生态性建构,以期重建幼儿园教学的生态平衡。
1、高度重视家长资源在幼儿园教学中的意义
幼儿园只有与家庭和社区密切合作,协调一
致,才能提高教育的有效性。重视家长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促进家园合作,达成家园共育的一致性,这是学前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因此,幼儿园管理者和教师既要正确理解儿童、教师和家长在幼儿园教学生态系统中的不同地位和作用,更要充分认识到他们之间的相互影响和有机联系;在教学活动中不仅要突出儿童的中心地位,以儿童发展为本,而且要关注教师和家长的成长;在教学活动中既要注重对家长资源的有效利用,更要重视对家长资源的开发;对家长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既要立足于当前,更要着眼于未来,对家长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要有长远规划和具体策划;教学活动的设计与组织既要争取家长的积极配合,更要调动家长主动参与的积极性……唯有如此,才能建构起家长资源与幼儿园教学的生态互动关系,维系幼儿园教学生态系统的平衡,确保幼儿园教学生态系统的有效运行。
2、对家长资源进行系统调查研究,建立全园共享、不断更新的家长资源库
对家长资源只重利用不重开发是当前一些幼儿园存在的突出问题,这样难免会造成家长资源的贫乏和枯竭,保安“冒充”交警的现象不时出现。其实,家长资源的枯竭只是一种假象,不过是那些潜在的、隐性的家长资源未被发现或开发出来而已。因此,幼儿园应把家长资源的开发作为一项经常性甚至日常性的工作来安排,其中家长资源库的建立就是一种颇为有效、值得推广的家长资源开发形式。
所谓家长资源库,就是对全园家长资源(包括显性的和隐性的)进行充分的挖掘、清理、分类整合而形成的全园共享、随时更新的家长信息系统。家长资源库以其内容的丰富性、信息的共享性和及时性而体现出独特的优势,是幼儿园开发家长资源的主要形式之一。借鉴一些基层幼教工作者的经验,笔者提出建立家长资源库的一般程序和方法:每年9月份在幼儿园的统一安排下,各班教师对本班家长资源进行深入细致的调查摸底,尽可能将家长资源从儿童父母拓展到儿童的亲朋好友甚至更广的范围,并将调查结果填写在幼儿园统一印制的家长资源登记表上。然后,幼儿园园长指定专人收取各班填好的家长资源登记表,将全园家长资源进行分类整合,并录入计算机,形成家长资源库的电子文档。有条件的幼儿园可建立自己的校园网,将家长资源库挂在网上。开辟家长资源库专栏,实施信息化管理,做到全园共享家长资源。最后,家长资源库的管理者要根据全园家长资源的动态变化,及时更新家长资源库的信息。已毕业离园儿童的家长资源不必删除,可以另建一个资源库储存备用。几年之后幼儿园就可以拥有一个内容极其丰富的家长资源库。在这个资源库中,教师随时可以找到自己想要的家长资源。
3、将家长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列入园务计划和班级计划,并在学期、周、日计划中具体落实
家长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是一项关涉全园、影响幼儿园教学有效性的系统工程,幼儿园管理者和教师必须对家长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作好长远规划和具体策划,才能确保这项系统工程的顺利进行。然而,当前一些幼儿园对家长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却呈现无意识状态,计划性不强,随意性太大,远远没能发挥家长资源在幼儿园教学中的独特优势和应有价值。为此,幼儿园有必要将家长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写进园务计划和班级计划,并在学期、周、日计划中层层落实。在园务计划中还应特别强调对教师的相应培训,提高教师开发和利用家长资源的意识和能力。
4、实施家长助教活动,形成教育联盟
所谓家长助教,是指根据幼儿园教学活动的目标、内容的实际需要,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有计划地邀请具有某种职业或专业、技能优势的家长直接参与教学活动,协助教师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标。家长助教活动能充分发挥不同家长的优势,这是在幼儿园教学中变家长被动配合为主动参与的有效举措,有利于形成教育联盟,实现家园互动,达成家园共育,提高教育质量。
5、打造家园对话平台,完善家园沟通机制
【摘 要】 幼儿园教育活动是“游戏”与“教学”在不同程度上的结合。但通过对西安市幼儿园教师的调查发现,教师重教学轻游戏的观念普遍存在,在游戏指导中存在着功利化、成人化、刻板化、绝对化倾向等问题。应充分认识游戏与教学分离式、交叉式和融合式三种关系模式,实现关系的转化,同时加强教师培训,深度支持教师的转变与发展。
【关键词】 幼儿园;游戏;教学;关系模式;调查反思
幼儿园教育活动是“游戏”与“教学”在不同程度上的结合[1]。在幼儿园教育中,有两类活动分别强调顺应儿童发展和促进儿童发展,并将儿童的发展纳入到合乎社会要求的轨道这两个不同方面,他们就是游戏和教学。在幼儿园的课程实践中,处理好游戏和教学二者之间的关系,是解决幼儿园教育中这一两难问题的关键。在教育实践中,很多问题和困惑的产生都是与不会区分或者不去区分这两类不同性质的活动相关。如何对待游戏,如何坚持幼儿园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又能自然有效地达成幼儿园教育的目标,这是摆在教育实践者面前的棘手而又紧迫的问题。本研究基于西安市幼儿园教师的实践调查,认为当前进行高质量、深入化的教师培训是从根本上还原幼儿园教育、提升教育质量的关键。
一、游戏与教学的关系在幼儿园教育实践中的表现
围绕游戏与教学的关系问题,课题组进行了问卷与访谈(包括一对一访谈与集体座谈两种形式)相结合形式的调研。
1、教师心目中的观念
关于游戏在幼儿发展中的作用,几乎所有教师都持肯定意见,但对于“玩”和“教”哪个对幼儿更有用,大部分教师认为“教”更有用。理由是“教”能让幼儿学到东西,能很快看到能看到效果,而“玩”能否让幼儿学到东西很难确定,尤其是不能让家长看到预期的结果。当问到“你对游戏和教学哪一个更投入更用心”时,大部分教师回答对教学更用心,理由是教学环节比起其他环节更重要,实际上也容易把握,而对游戏则很难做到既不过度干预又不放任自流。关于“游戏是否有必要和教学相结合”的问题,教师们普遍认为应该结合,因为游戏能够引起孩子的学习兴趣,对教师教学的顺利进行、达成预定目标很有帮助。
2、教师的行为与实践
游戏在何时会与自己的教学行为相结合,大部分教师认为在集体教学活动的导入部分很大量使用游戏的形式,在教学进行过程中如有幼儿跑神、不关注的情况发生时也会使用游戏的形式,一般在教学活动结束时也会考虑将重要的教学内容延伸到区域活动中。教师们反映教学中“借用”游戏方法有一定效果,但是教师在教学设计与教学实施过程中比较费时费力,
3、教师对幼儿的游戏行为的评价
教师们认为目前幼儿园更关注幼儿的区域游戏和户外游戏了,而且认为户外游戏教师组织与指导比较有把握,而对区域游戏不太能胜任,尤其是角色游戏与建构游戏教师认为自己布置如何指导才好,更多地情况会让幼儿自由发挥。
二、教育实践中暴露出的主要问题
这些年来,游戏作为教学的手段,已受到了教师的重视。但有的教师为了使活动呈现所谓理想的游戏状态,会把教学、谈话甚至是生活活动都安上“游戏”的名目,这实际上是把游戏当成一种装饰,这样的活动往往会偏离教学目标,显得生拉硬套甚至不合逻辑。根据课题的调研结果,经过归类分析,我们认为目前西安市幼儿园教育活动组织中的问题主要有:
1、教师“重教学轻游戏”的观念依然存在
教师通常能够认识到游戏对幼儿发展的多方面的价值,如游戏有助于发展幼儿的知识技能、社会交往策略、积极情绪情感、亲社会行为、想象力与创造力等。但是却对通过游戏达成预期的教学目标却没有鉴定的信念,他们不相信可以通过游戏来实现预设的教学目标。在大部分教师的观念中,教学活动因其能够精心预设教育目标、可以有效控制幼儿的学习行为和自身的教学行为,从未相信教学活动才是实现预设的教学目标的最主要的活动形式。尽管教师承认游戏的价值,但是他们往往自然而然地倾向于认为成人为有而选择的活动具有更高的价值。而且,教师们认为自己的专业性主要体现为集体教学活动的设计和组织能力,而非游戏活动的创生与组织。
2、教师对游戏的理解停留在功利性价值的开发层面,无视游戏的本体性价值
不可否认,游戏本身具有其形式活泼、操作性强等特点,尤其是规则游戏因其竞赛规则所能引发幼儿的参与和竞争的特点,在激发幼儿参与的积极性方面,游戏确能发挥其重要的作用。但是,游戏之所以存在至今,并非单纯因其工具性价值,游戏的本体性价值更是游戏的核心魅力。
3、游戏化教学活动中教师的通过角色扮演表现出成人化、刻板化、绝对化的指导倾向
幼儿园教育实践中教师对游戏控制过多,异化了游戏。教师往往是游戏的组织者和领导者,严格控制着幼儿游戏的内容、时间、规则以及游戏的发展。在角色游戏中,教师经常采取“包办”的做法,给幼儿准备好各种游戏材料,以一定的模式导演幼儿的游戏,如规定几种主题和角色,帮助幼儿分配角色或指定角色,角色必须按固定方式来表现,情节也要按一定套路发展。显然,幼儿没有真正成为游戏的主人。我们经常在幼儿园看到这样的现象:在游戏开始前,教师会说,你要想好玩什么,怎么玩;在游戏中,教师会说,你不可以这样玩,你必须那样玩;在结束时,教师会说,你学到了什么,你以后应该这么做。正如华爱华教授所分析的那样,“在教学计划中,教师会详细地安排游戏的过程,使得幼儿按教师设定的流程进行‘游戏’;在游戏的设计中,教师规定了幼儿的游戏行为,成为游戏的直接导演者,幼儿成为游戏的‘奴仆’”。
三、游戏与教学的交叉转化,是幼儿园教育实践的现实选择
1、教育实践中游戏与教学的三种关系模式
目前在我国幼儿园教育探索实践中,逐渐发展出多样化的游戏与教学融合的模式,根据二者融合的程度的不同,基本可分为以下三种模式路径:
一是分离式。游戏与教学在时间段上彼此分离、独立存在。从课程计划表以至一日生活中的各个组织环节,都可以看出他们的各自分离的现状。教师一般更注重教学活动目标的达成。游戏以自由游戏的形式表现出,教师不太干预幼儿选择游戏和游戏进程。这也是我们传统上组织游戏与教学活动的方式。
二是交叉式。教学内容在游戏中得以运用,或在游戏中发现的问题又回到教学中解决。而这仍然是两个独立体。游戏可以是教学活动的先导,儿童在游戏中获得的经验,可以通过教学加以理性化;游戏也可以是教学的后继活动,教学中儿童习得的知识和技能可以在游戏中得以运用。在儿童游戏时,教师在观察和理解儿童的基础上,可以以个别或小组形式插入有益于儿童学习和发展的教学和指导。运用插入式结合方式的原则是既要有益于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又要避免干扰儿童自发、自主的游戏活动,在一种活动中插入另一种活动时,应自然而不要生硬。
三是融合型。教学追随和支持幼儿在游戏中学习。教学与游戏之间的关系表现为“以游戏为中心的学习”,教学活动在向幼儿的生活世界回归。教师和幼儿在平等的基础上实现着双向的建构,通过对话、交流、交往等活动,彼此在情感态度、经验等方面得到了体验,教师在支持儿童发展的过程中,实现了自身的专业成长,幼儿在教师的帮助引导下,获得了发展。在这里,游戏成了幼儿园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同时它又是幼儿积极主动、自然而真实的学习活动。最理想的模式就是这种幼儿与教师在一起共同生活、游戏、做事,共同获得发展。
目前,很多重视高质量教学活动的幼儿园正在尝试着把游戏与教学因素通过交叉形式相结合,使幼儿园的非游戏活动游戏化,探讨了游戏与教学结合的不同形式。当然,教师选择以上哪一种做法,与他们的现有专业水平和幼儿园的客观条件有关。
2、教师培训:深度支持教师的转变与发展
跳出传统认识的局限,完整地解读儿童游戏的存在及其对于教育教学的价值,厘定游戏价值在幼儿园课程中全面实现的可能路径,便成为一种必须。在这将近一年的指南学习过程中,我们发现的问题有:(1)培训设计中对游戏主题、游戏与教学关系主题给予比重过小,有些培训主办者甚至随意取消这些主题,反映出培训设计者对于游戏也仅将其作为活动形式的陈旧观念。(2)部分培训中设计的游戏专题内容比较空泛,案例分析不深入,多是零散的教育案例,严重缺少反映教育活动连续性的大型案例。反映出来自西安市幼儿园园本性、原创性案例的缺失。(3)培训形式多是讲座式、讲授式,缺乏让学员深度体验、深度参与、师生互动式的参与式培训。基于上述问题,今后的培训可从培训设计、游戏主题的培训内容、培训形式等方面进行改进。
首先,培训设计主要涉及到培训管理者的理念,培训管理者应该深刻认识游戏在幼儿教育活动中的地位与作用,加大游戏主题在整体培训框架中的权重,甚至可以尝试进行教师游戏组织能力提升的专项培训,并且要吸引园长和其他幼教管理者参加。这也是一个重要信号的释放,即让广大一线教师从培训课程设计中就能体会游戏对于自己专业能力发展的重要性。
其次,开发科学有效、系列化的游戏专题,本课题组目前开发并已经使用的专题有:“幼儿园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精神解读、关注游戏、关注儿童的游戏精神、实践幼儿园的游戏生活、游戏与玩具等。
最后就是游戏培训形式的改革,实践参与式培训。我们必须改变以往局限于普通教室里的讲座式培训,直接将培训举办在幼儿园的教育(学习)现场,并为培训提供多样化的学习材料,便于学员们随时发起和组织游戏观摩。这样既激发了学习者的积极性,又能真切地把所学加以分析应用。除此之外,更要改变学习参与者的角色,改变以往单纯的师生关系,培训者既是老师,更是主持人、学习同伴、发问者和画龙点睛的人;被培训者需要动脑、动手还用动情,做到全身心的参与。
【注 释】
[1] 朱家雄.“通过游戏的教学”与“包含教学的游戏”—二谈幼儿园教学的有效性[J].幼儿教育2008(8).
【参考文献】
[1] 黄进.体验为本的游戏[J].学前教育研究,2006(8).
[2] 彭海蕾.论幼儿园游戏教学的实践策略.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05).
[3] 华爱华.“幼儿园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的实践反思.幼儿教育,2009(4).
关键词:幼儿园教育;小学化;现象;应对措施
近几年,在开展幼儿园教育时,因为受到应试教育以及社会上一些其他因素的影响,导致一些幼儿园存在办园不规范的现象,如教育小学化。幼儿园教育小学化现象就是在幼儿园中提前教授小学的课程,注重幼儿的技能训练,减少了课外活动等,这种现象对幼儿的发展非常不利。基于此,文章对幼儿园教育小学化的现象反思以及应对措施进行了深入分析,促进了幼儿园教育的良好发展。
一、幼儿园教育小学化的现象反思
1.不利于幼儿心理健康的发展
对于幼儿园的幼儿而言,他们在心理上还不具备小学生那样的学习能力,而幼儿阶段最重要的教学模式就是游戏教学与综合教学,小学化的教学模式已经超出了幼儿的认知,使幼儿容易对学习产生抵触心理,从而产生厌学情绪。另外,幼儿的自制能力与小学生相比比较弱,如果要求其长期保持一种状态,会对幼儿的心理健康造成严重影响,不利于幼儿以后的学习和发展。
2.缺乏与小学教育的衔接
学生在每个阶段的学习都与其智力、情感、认知能力等有着直接的联系,因此,每个阶段的学习都应该在学生实际情况的基础上进行,给予他们符合自身发展需求的教育。幼儿园教育是幼儿在接受小学教育之前的基础阶段,最主要的任务就是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教会他们与人和谐相处,为小学阶段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但是,现阶段幼儿园教育小学化非常严重,没能体现出由幼儿园到小学的过渡,缺乏与小学教育的衔接,对幼儿的教育产生了严重影响。
3.不利于幼儿教育目的的实现
幼儿园教育小学化还带来了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不利于教育目的的实现。幼儿园教育与小学教育在本质上存在着很大的区别,如果将小学的教育内容搬到幼儿园教W课堂中,不但会占据幼儿的游戏时间,还会使幼儿对学习产生抵触心理,对以后教学活动的实施产生了非常严重的影响。
二、幼儿园教育小学化现象的应对措施
1.转变家长、教师的教育观念
于家长而言,他们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成龙成凤,抱着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理念,从幼儿很小的时候就让其学习小学知识,而且要求我们幼儿园教育也要以提高幼儿的学习能力为主,这是一种错误的观念,一定要进行转变。我们可以在园内开展家长教育讲座和咨询会,让家长明白幼儿园教育的根本目的,还要让家长认识到过早涉及小学教育的危害性,通过咨询会的开展,还能加强家长之间的交流,吸取一些好的教育经验,为幼儿园的教育提供帮助。于教师而言,他们是除了家长之外幼儿最信任的人,幼儿时期是构建情感、发育心智的重要时期,因此我们教师一定要养成良好的儿童观和教育观,实现幼儿的全面发展。在教育过程中,避免出现小学化的现象,要按照幼儿的实际情况,为幼儿创建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另外,还要加强对教师的教育,转变教学观念,我们会定期、不定期的组织教师到有关部门学习,进而实现幼儿园教学效率的提升。
2.加强幼儿园教育与小学教育的衔接
虽然说幼儿园教育与小学教育之间存在着本质上的区别,但是两者之间仍然存在着一定的关联,如何实现两者之间的衔接和过渡是我们现在应该重点关注的问题。如果过度重视幼儿的学前教育,或者是存在幼儿园教育小学化的现象,都会对幼儿的发展产生不利的影响,甚至妨碍情感基础的构建和知识的积累。要想实现幼儿教育与小学教育的衔接与过渡,首先,使幼儿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教会其基本的礼仪;其次,积极培养幼儿的非智力因素,使其养成良好的性格;最后,做好幼儿园、小学和家长之间的协调工作,通过讲座让家长明确幼儿园教育和小学教育之间的关系,做好两者的过渡和衔接。
3.发挥相关教育部门的作用
针对幼儿园教育小学化的现象,教育部门要不断加强教师队伍的建设,还应该发挥自身的有效作用,摆明“禁止小学化”的立场。另外,幼儿园应该认真贯彻落实《幼儿园工作规程》和《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重要思想,根据上级教育部门的有关规定,积极做好幼儿园的管理工作,养成规范办园的习惯,在标准制度的基础上加强对教师的教育和培训,避免出现幼儿园教育小学化的现象,使幼儿养成健康的心理,在良好的环境完成幼儿园学习。
三、结语
综上所述,对于幼儿园的幼儿来说,学习不是他们最主要的任务,而幼儿园教育只是幼儿在接受小学教育之前的铺垫,两者之间有着本质上的区别。因此,幼儿园、家长以及教育部门一定要共同努力,实现幼儿的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叶平枝,赵南. 学前教育“小学化”的危害、原因及对策[J]. 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08:70-74.
[2]索长清,姚伟. 文化价值观视角下幼儿园“小学化”现象探析[J]. 上海教育科研,2014,01:94-96.
幼儿中班教学工作的开展需要教师们及时进行相关的教学反思,以提供相应的经验。下面小编就和大家分享幼儿园中班教学反思,来欣赏一下吧。
幼儿园中班教学反思(一)今天我上的这节课是一年级的一节群文阅读研究课《有意思的儿歌》。让一年级的孩子来开展课堂上的群文阅读活动本身就是一种挑战,因为他们识字少,没有阅读基础,连教材里的课文都读得不够流畅……但我心里就有一个强烈的愿望,想让孩子们从一年级开始感受阅读的乐趣,学会阅读,进而爱上阅读,因为群文阅读课题研究在我校开展一年多以来,我越来越感觉到阅读,特别是有主题的群文阅读对孩子将来的发展乃至未来的人生都有着重要的意义。我们每一位语文教师都应该做儿童阅读事业的推广人,在孩子们的心里撒下阅读的种子,让这粒种子生根、发芽、枝繁叶茂。
今年我接一年级的新班,忙过了黑色的九月,坐下来静静地思考:一年级的孩子该怎样来开展群文阅读教学?我想,首先是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吧!而儿歌无疑是孩子们最早接触、最多接触,也是他们最感兴趣的儿童文学形式,他们也是从儿歌开始接触祖国的传统文化。所以我想到了让一年级的孩子通过读儿歌,说儿歌,表演儿歌,创编儿歌等环节,让他们感受读儿歌的乐趣,在读中训练孩子的思维,提高孩子的表达能力,同时体验创造的快乐,从而引导孩子们喜欢上课外阅读,养成主动阅读的好习惯。
儿歌如此之多,如何选一个议题将几首儿歌放在一起在一节课里完成呢?思考了很久,想到过写动物的儿歌,写春天的儿歌,写秋天
的儿歌……但都没有一个议题很集中,在大量的阅读了很多儿歌后,突然发现其实儿歌的种类很多,每一种都很有意思,也有自己的特点,何不选择其中几种典型的、孩子们又感兴趣的儿歌让孩子们来阅读呢?于是我选择了《有意思的儿歌》这个主题。
围绕主题,我定下了学习的目标:
1、通过朗读、诵唱儿歌,让孩子感受儿歌明快的节奏、真挚的情感及蕴涵其中的文化,激起对儿歌的兴趣和对生活的热爱。
2、通过学习,了解儿歌的基本类型,开发他们的智力,发展他们的思维和想象能力。
3、在诵读儿歌的过程中训练孩子的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帮助孩子积累语言,并逐步提高运用语言的能力。
4、通过学编儿歌,让孩子们初步感受创作儿歌的乐趣。
根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我设计了五个环节:
一、交流导入,
二、诵读儿歌,读出节奏,
三、自由诵读,感受儿歌的不同类型,
四、学编儿歌,感受乐趣,
五、总结点题,推荐课外阅读书籍。总的来说,本节课的教学环节很清楚,孩子们也很喜欢这样的阅读教学活动,思维很活跃,在读、唱、演、玩中激发了阅读兴趣,提高了听、说、读、写的能力,基本达成了预定的教学目标。
不过也有许多做得不够好的地方,如导学部分的教学还不够。教学《小白兔》这首儿歌时,让孩子们学会用拍手打节奏的方法读儿歌后让他们想其他办法来读儿歌时,孩子说到“表演读”时就应该让孩子们马上来表演着读这首儿歌,也为后面的表演自己创编的儿歌打下基础,后面的表演会更丰富多彩。
在引导学生说《比尾巴》这首儿歌有意思在哪里时,没有让学生说得够,就急于引导孩子去发现问答歌一问一答结构上的特点。
此外,对于一年级的孩子来说,创设情境是非常重要的,只有让孩子们走进他们感兴趣的情景中才能充分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激活思维,而我在创设“回家用这首谜语歌去考考你的爸爸妈妈”这个情景时做得还不够。
老师还应在教学活动中更多的关注生成的问题,还要更充分的营造学习的气氛等。当然,也留给我们一些思考:我们的教学设计如何兼顾学习能力强的孩子和学习能力较弱的孩子?这些都有待我们在不断的教学实践中去探索、去总结。
最后,用教科书教阅读,有不小的改革空间,但毕竟是有限的,而推进儿童阅读发展的空间是无限的。如果课堂教学、儿童阅读这两手长抓不懈,语文的教学前程似锦,学生的发展前程似锦,祖国的未来前程似锦。
搞好我们的群文阅读教学,语文的教学前程似锦,学生的发展前程似锦,祖国的未来前程似锦。
幼儿园中班教学反思(二)炎炎的夏日来到了,让所有人都盼望的暑假已在眼前,一学期繁忙而紧张的工作也将结束了。经过了一个美丽的春天,孩子们也像春天里的小树苗一样长高了,长大了,也更加懂事了,因为他们知道自己就要成为大班的哥哥姐姐了。回顾这一学期的工作,回顾和孩子们相处的每一天,有辛勤付出的汗水,也有成功欣慰的快乐。现将这点点滴滴做一个回顾总结,以此来反思不足,展望未来。
一、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念,有重点的抓好幼儿保育工作,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健康的发展。
进入中班下学期后,大部分幼儿已经有了相当好的生活自理能力。特别是过了新年,他们喜欢自己的事情自己完成,以次来向大家证明已经长大一岁了,更能干了。抓住幼儿渴望长大的契机,我们在一日生活各环节中改变了以往指导帮助的做法,更多的是加以观察引导和鼓励,让幼儿在日常中学习锻炼、不断提高,体验自己的能力,对自己有自信。针对孩子好表现的年龄特点,我们也经常组织一些小小的比赛,如午睡起床时我们开展穿衣服、叠被子比赛,放学前十分钟,我们也经常开展整理衣服比赛,孩子们非常有兴趣,在参与中能力也在不断提高。一个班里孩子的发展总是会有很大差异,我班也是如此。有少数的幼儿由于家长的过分溺爱,习惯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依赖性很强,在活动中往往和别的孩子有一定的差距。对于这样的孩子,我们两位老师和阿姨付出了更多的关心,重点培养他们的能力,让他们也有所发展。
班上大部分孩子体质很好,但也有个别幼儿是过敏性体质,经常感冒咳嗽;邓涵小朋友生理发育不完善经常会尿床,午睡间时保育员张老师时时刻刻注意他,同时也向孩子们说明,让孩子们有一份同情心,一起来帮助关心他。马晓宇是过敏性体质,并有轻微哮喘,在生活和学习上也给予较特殊的照顾,经常留心他在进餐、午睡时的表现,注意什么菜他们是不能吃的。我们在面向全体的同时,对于这些体弱多病的特殊幼儿总是给予特殊的照顾。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也重视提高幼儿的身体素质,积极为幼儿提供户外活动的机会与空间,鼓励幼儿积极参与体育锻炼。我们利用每天晨锻时间,组织丰富多彩集体游戏,有计划地锻炼各种基本动作,有目的的训练幼儿的一些基本技能。我们与幼儿一起追逐奔跑,拍球扔飞盘,和幼儿一起跳,一起玩,我们的热情和投入感染了每个幼儿,大家都能积极愉快地参加户外活动,幼儿的动作更加协调和灵敏。对于一些新的玩具玩法,我们老师总是带头先学,以此带动幼儿学习的积极性,我们还经常组织孩子开展集体游戏活动和小组竞赛游戏,让幼儿在参与中学习各种技能,学会遵守规则,锻炼身体,提高体质。
二、以幼儿生活为背景,预设、生成主题,有声有色地开展主题教育。
1、确立适合幼儿发展的主题活动。
学期初,我们根据幼儿的兴趣、年龄特点,以《幼儿园和谐发展课程》一书为主,有针对性的制定了本学期的主题内容,本学期我们从幼儿感兴趣的话题、游戏活动、生活环节和自然现象中开展了一系列的活动,积极引导幼儿置身于能产生探索行为的环境中,及时提供丰富的、操作性强的、符合幼儿探索需要的区域材料,支持和引发幼儿积极主动地与材料相互作用,从中体验发现的乐趣,使幼儿的探索活动更加丰富和深入。
2、主题游戏活动使幼儿各方面的能力有了提高。
在主题活动开展时,我们总会和孩子一起生成与主题相关的游戏,为幼儿提供丰富有效的材料,并且经常更新活动内容和材料,引导幼儿在自由、宽松的气氛中主动探索、学习。幼儿每天都有活动机会和充裕的活动时间,活动中注重引导,不断增添相关内容,鼓励幼儿探索、发现,引导幼儿动手动脑积极地与材料相互作用,幼儿活动的兴趣很高。
3、结合主题,利用有价值的社区资源
幼儿可以通过自身与周围环境的相互作用建构他们的知识经验。由此可见,周围环境对幼儿的影响是巨大的。在开展主题活动时,充分挖掘和利用社区资源,是幼儿获得丰富知识经验的又一重要途径。
三、家园合作,拓展教育资源,让每个家庭都成为幼儿园的合作伙伴。
1、切实做好常规性的家长工作,积极争取家长资源,丰富主题活动。
为了使家长了解我们的工作,争取家长的理解与信任,使家长能经常性地了解孩子在幼儿园的情况,我们利用早晚接送的时间主动与每一位家长进行沟通,班级里的重大活动如需家长配合的,我们都以书面的形式通知家长,使家长了解各个活动的目的和任务及需要配合的事项。
2、半日公开活动,拉近家园距离,增进亲子感情。
本学期我们举行了向家长开放半日活动,邀请全体家长参与了此次活动,观摩了孩子们在幼儿园的半日活动,使家长直观的了解了孩子在幼儿园生活、学习和游戏情况。我们还组织了亲子游戏活动,家长们和孩子一起活动做游戏是那么开心,不仅锻炼了身体,还加深了与孩子之间的感情。许多家长都这么说,这半天的时间实在是过得太快了,没想到我的孩子在幼儿园的活动是这么丰富多彩,他们在游戏学习中掌握了本领,锻炼了身体,把孩子放在幼儿园非常放心。也有的家长从观摩中知道了自己孩子在班里的发展水平,取长补短,更好地配合老师教育好孩子。
四、巩固优势、找出不足,指明方向。
在我们两位老师和保育员的共同努力下,孩子们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回顾整个学期,我们发现孩子在以下几个方面取了可喜的进步:
1、午餐进步较大,在老师的引导下,孩子们都能基本做到不掉饭菜在桌上,地上,用餐环境有了很大的改善。
2、本学期,几位攻击性较强的幼儿是我们老师和阿姨的重点关心对象,我们通过与家长的密切配合和联系,使这些幼儿有了不同程度的进步,阮国豪进步最大,现在打人推人的习惯基本改掉了,上课进步更大,非常积极。
邹顺天在这方面进步也很大。
3、几位胆小、动手能力差的幼儿如沈洁、谢良嘉、张泽诚等,在老师和家长共同关心鼓励下,有了很大的进步,建立了自信心,与其他孩子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小了。
4、在游戏方面,由于我们开展了主题游戏,随着主题的开展,游戏内容、提供的材料一直在不断更新,而且许多游戏都是来源于幼儿日常的活动,使他们参与更积极了,通过主题游戏,幼儿各方面的能力都有很大提高。
但我们也发现班里还有许多不足之处,我们有必要在继续前进之前,来发现问题,找到更好的前进目标:
1、在学习习惯上,依然有少数幼儿注意力不易集中,有的幼儿乐意发言,但不爱动脑筋,依样画葫芦;
还有的幼儿爱插嘴,回答问题声音不够响亮等。象黄博、柯涵、朱明德、张子航几位孩子上课思想不集中,做作业时需要老师反复的教。象陈彬彬、刘俊璋等几位幼儿虽然理解能力较好,但上课坐不住,经常影响课堂纪律。
2、在课间或户外活动时,有些孩子自我保护能力差,过于调皮,存在着很大的安全隐患。
3、不少幼儿阅读习惯差,不爱护图书,图书角的图书破损较严重,因此,下学期要加强阅读习惯的培养。
我们也将在今后的工作中发挥优势,重点抓不足之处,在前行中不断反思,相信通过我们的共同努力,孩子们会在大班更上一个台阶。
幼儿园中班教学反思(三)这是五年级的一节绘画创作课。既然是配画就不能随心所欲展开创作,必须在理解儿歌和童话故事的基础上展开创作。而要配好这些画,又岂是件易事,它是对学生绘画能力的一次全面考试,也是学生综合素养集中体现,这里基本涉及到学生所有学过的美术知识,如:构图,色彩的设计,概括提炼,多样的绘画手法……
在准备这节课时,我想这节课最重要要达到什么目的?是锻炼学生由抽象文字而产生艺术形象,然后用美术形式加以表现的学习过程。这就算对高年级学生来说也是有难度的,特别是不光把儿歌故事中的情景描绘出来,更重要的是还要具有艺术美感。
幼儿园小班教学反思。
在进行活动《爱唱歌的大恐龙》时,我就关注到了孩子们的这一特点,引导孩子们学习看图片。图一,孩子们首先看到的是图片最明显的部分,前右下角的几个小朋友。于是,我就让孩子们说说这些小朋友怎么了?注意观察小朋友的表情,发生了什么事情了?他们在做什么动作?你在什么时候会做这样的动作?把这几个问题解决以后,就马上能明白,原来是恐龙在发出不好听的声音,吵到小朋友了,大家觉得声音刺耳,所以都捂住了耳朵。
最后一幅图,孩子们只是说出了有位小姑娘爬在屋顶上,可是她要干什么呢?孩子们都不明白了。我提醒孩子们想想,结合前面发生的事情去猜猜小姑娘会做什么事情,一下子,朱悦小朋友猜到了,小姑娘说:大恐龙,你的声音太响了,请你轻点吧!
这个活动孩子们说的特别棒,我也很轻松、快乐的参与着孩子们的描述。看图讲述就要让孩子们学会关注整体,同时要结合其他的图片去发现图画背后所要表达的真正含义。只要合适的引导,小班孩子的看图讲述一样会很出彩的。
从孩子都画西瓜想艺术活动的“示范”
绘画活动要不要“示范”,是幼教中一个有争议的问题。前些日子在听随堂课,艺术活动“有趣的圆”引发了对此问题的思考。“有趣的圆”是让幼儿对圆进行想象添画。导入活动中孩子们的思维很活跃,有的说圆是泡泡,有的说是盖子,有的说是西瓜,有的说是太阳……圆可以变成小猪、小鸡、太阳、花……孩子们想得很多。在孩子想象的过程中,老师让两个孩子进行了一个想象的“示范”画,一个孩子把圆添画成西瓜,另一个孩子把圆添画成小鸡,
教学反思《幼儿园小班教学反思》。由于孩子的经验问题,“示范”小鸡时出现了一只小鸡两张嘴的现象。接下来在幼儿的添画中,发现了几乎每个孩子都画了西瓜,也有不少的孩子画了小鸡,而且翻版了两张嘴的小鸡呢。
我想,假如今天的活动不让孩子来“示范”画西瓜,那么会不会每个孩子的作品都出现西瓜呢?假如老师能利用两张嘴的小鸡“示范画”,引导孩子明白正面小鸡的眼、嘴的画法及侧面小鸡的眼、嘴的画法,孩子的作品中也许就不会再出现两张嘴的小鸡了。孩子们个个画西瓜,说明了示范确实存在着框住孩子思维的现象,孩子们照画两张嘴的小鸡,说明了示范是孩子积累作画技能技巧的有效途径。那美术活动到底要不要“示范”呢?
从充分发挥幼儿的想象力方面来说,尽量不要示范作画,通过欣赏等其他途径来让幼儿感受,以期待不出现统一模式的幼儿作品。从积累绘画技能方面来说,一定的示范画是要的,美术是需要一定的技能技巧的,这是孩子创新作画的基础,只有肚中有“货”,才能创新。所谓“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所以,个人认为,简单的就不要示范。示范是要让孩子学新的技能,要与创新相结合,示范是为了让孩子知道如何下手,如何创新。
不知大家怎么认为呢?
《糖果雨》活动反思
在活动前我认真的分析了活动教案,我觉得最后画画的环节对于小班的幼儿来说是有一定难度的。他们也许能说、会表达,但是不一定能把自己说的用画画的形式表现出来。所以考虑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和能力,我把最后一个环节改成了在教室里下一场糖果雨,我想小班孩子的天真和童趣,会更喜欢这种有趣的情景体验,也更容易让他们感受故事中人们的快乐状态。
东沙幼儿园——李季英
圆珠笔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一种文具,并且圆珠笔的结构比较简单,各部件拆装方便,这种“技术活”活动能很好地满足幼儿操作性学习的需要,容易取得成功,很适合大班幼儿自主探索学习的对象,另一方面圆珠笔也是一种科技产品,它的诞生和发展过程都有着许多幼儿所不知的秘密,可有效激发具有强烈好奇心和求知欲的大班幼儿的“考证”兴趣。因此本活动以圆珠笔为学习材料,引导幼儿对其进行细致观察和比较,区别异同,通过对圆珠笔属性的分析,可以提高幼儿分析事物的能力。
活动一开始我拿出孩子们带来的圆珠笔,运用“猜一猜”的游戏形式,将幼儿的注意力集中到圆珠笔的外形特征上,较容易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当我问“请你们猜一猜哪一支圆珠笔是你带来的?”孩子们都争先恐后地说:“那支红颜色的是我的”“那支粗的是我的。”“那支黑的细的是我的。”通过游戏孩子对圆珠笔的外形特征有了一个观察。接着继续引导:“这么多的圆珠笔里都有什么呢?”使幼儿通过对圆珠笔的比较观察,顺利地引出幼儿对圆珠笔的种种新发现,这是将幼儿对圆珠笔外在品质的观察兴趣引向其内在结构的探索兴趣的转折点。
第二环节的重点是引导幼儿对圆珠笔进行解剖,认识各个零件,并掌握正确组装圆珠笔的方法。为了突破这一重点,发给每个幼儿一支带弹簧的圆珠笔,让他们仔细观察圆珠笔的外形和零件。有的幼儿说圆珠笔的身体是长长的,有的说按下按钮笔尖就可以伸出来,还有的说圆珠笔是由笔管、按钮和笔芯组成的。针对孩子们的回答,并不急于评价,我而是一一用图画展示幼儿观察到的零件,引导幼儿说出它们的名称。(这为第三环节孩子记录做安装说明书做好铺垫)我接着问道:“是不是还藏着其他零件呢?这些零件藏在什么位置?请你们把笔拆开来看一看。” 大班幼儿对事物的观察还停留在表面和局部特征,需要教师及时的引导和启发。在该活动中,认识圆珠笔的每个零件及其安装位置是重点,它关系到下一环节“组装圆珠笔”能否顺利进行。因此,教师并不急于将圆珠笔的所有零件告诉幼儿,而是让幼儿通过自己的探索发现零件及其所在位置,为下一个环节的开展奠定基础。
活动目标:
1、有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建立合作意识,并能勇敢的尝试各种挑战。
2、学习双脚行进跳,两人前后合作跳,锻炼腿部肌肉,掌握协调、能力。
3、培养幼儿健康活泼的性格。
4、培养幼儿边玩边记录的学习技能,并能够用自己简短、流利的语言表达自己记录的意思。
活动准备:
1、幼儿人手一只布袋有装饰
准备活动的音乐,小红旗四面,四枝小树枝
活动过程:
1、准备活动:
“小朋友,今天天气真好,我们跟着音乐一起来做运动吧!”
听音乐跟老师做准备活动。
2、导入:探索布袋
“小朋友,这是什么?”(布袋)
“你们以前和布袋玩过游戏吗?现在我们就和布袋来玩游戏吧!”
老师的要求:“请你开动的小脑筋,玩出与别人不一样的花样来!”
幼儿探索,老师辅导。(捕捉跳得像只袋鼠的孩子)
3、学习双脚并拢跳
“小朋友们,快来看呀,她跳得真像只袋鼠,好棒!”
“我们请她为我们表演一下,好吗?”
请这位小朋友演示,其余的坐下休息。
“还有谁有不同的玩法?”
请出那位跳的像袋鼠宝宝的幼儿来演示,其他幼儿观察:她是怎么跳的?
演示后请她介绍是怎么想到的以及这样跳的方法。(介绍布袋)
小结:双脚并拢,起跳时膝盖稍弯,双臂自然放于胸口,前脚掌用力往上蹬,落地时轻轻着地。
“那我们也来学她的样子,做袋鼠宝宝跳,好吗?”
提醒幼儿穿布袋可与同伴互相帮助
“袋鼠宝宝们,用力跳,跳的高又远,跳到老师这里来。”
幼儿朝着老师的方向向前跳。
4、游戏:挑战自我《过独木桥》
(1)、选择一条独木桥(一高一矮)勇敢的跳过去。
师:“大家看,前面有两条独木桥,它们有什么不一样吗?”
幼儿说一说。(一高一矮)
“小袋鼠,你们敢跳过独木桥吗?”
“真勇敢!那你愿意过哪座桥,又该怎么过呢?我们来试一试。”
师提出要求:请孩子们在想试跳的那座桥前面排队,一个一个按次序跳,要注意安全。”(过独木桥时,教师引导幼儿互相鼓励,勇敢的跳过桥。)
(请试跳时遇到困难又得到别人帮助的幼儿介绍,烘托同伴间相互关心的美好情感。)
(2)练习与同伴合作跳。
“大家真厉害,都能勇敢的通过独木桥,刚才我们是一个人跳的,那能不能与同伴一起合作跳呢?先讨论,然后请小袋鼠们找自己的好朋友来跳跳看。
幼儿探索,师巡视指导,引导多人跳,把他们吸引过来,提出要求:要跟着口令协调跳。
5、结束部分
(1) 放松练习《雪人融化了》
“唉呀!我好累啊!大家累吗?那把布袋脱下来放边上,跟我一起放松一下吧!”
“啊呀呀!我的腰融化了,不行不行,我的左腿也融化了,我的右腿也开始融化了,我的手,我的脸,我的身体都融化了!”
(2) 整理布袋
“嗯,游戏结束了,小朋友们,我们把布袋整理好,一会到院子里再用别的方法来玩布袋吧!”
课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