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期刊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信息技术课堂管理优选九篇

时间:2022-02-12 04:38:42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信息技术课堂管理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信息技术课堂管理

第1篇

1信息技术课堂管理初探

信息技术课堂管理中出现的这些问题,原因有很多,有信息技术课程本身的原因,也有学生的主观因素,也有信息技术教师个人能力的原因。总结起来,笔者认为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目前的信息技术课程评价方式导致师生重视不够近年来,国家虽然很重视信息技术学科的发展,可是却将信息技术考试的成绩采取A、B、C、D四个等级评价,只是作为升学的一个参考,因此造成在一些学校、家长和学生心目中处于次要地位。用一些学生的话说,上信息技术课就是来放松的,这种现象使得信息技术课堂非常难管理,学生学习时很不用心。机房内机器陈旧,影响课堂教学农村中学的计算机配置低,机器陈旧,运行速度慢,容易出现故障,这是在信息技术课堂中一个比较突出的问题。学生遇到故障,有的不向教师报告,而是自己去解决,这使得机器更容易出现故障。有时一节课出现故障达五六次,教师忙于修理这些机器,一节课下来几乎没有时间去讲课,严重地影响了正常的课堂教学。信息技术课在机房内上课不同于教室信息技术课作为“技术课”,上课多在计算机房内进行,机房内的学习环境不同于教室,机房里有许多机器,比教室显得开阔,学生注意力多集中在机器上,教师一不注意,学生就开始操作计算机,所以比在教室内难于管理。另外,信息技术课一般一周一节课,学生在新的环境需要适应,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教师的专业技术水平不强农村中学的信息技术教师往往是“半路出家”,专业技术知识相对比较匮乏。而且信息技术教师往往又身兼数职,教学以外的工作占了很大一部分,有的甚至以教学以外的工作为主。这就使得信息技术教师不能专注于课堂教学,不能静下心来进行专业知识的学习和探索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方法。长此下去,使得信息技术课堂很难完成教学任务,学生掌握的信息技术知识也达不到要求。

2提高农村中学信息技术课堂管理水平的方法

保证信息技术课堂的上课环境首先,努力争取学校领导的支持,做好软硬件的更新维护工作,尽最大可能地发挥机器的作用,为教学正常开展创造良好的前提条件。其次,上课前及时维护计算机,确保机器能正常稳定地运行,可以安装一些还原软件,减少机器故障的发生。如果确实因条件有限,不能保证每个学生都可以上机,可以采用轮流上机的方法,在机房内安装电子教学软件,以方便给学生授课,让学生看到教师的操作,使之更容易掌握。精心设计教学,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很多教师一直以为信息技术课很好上,打开电脑让学生玩就可以了。这说明他不懂信息技术课。既然是门课,就有它的课堂教学方法,有它的教学设计思路。信息技术课让学生玩就是一种非常错误的思想。信息技术课跟其他课一样,应该有详细的教案设计。如何把教材内容进行修改调整,要把枯燥的教学内容变得生动,激发学生的兴趣,需要教师精心地设计教学方案。加大机房上课检查力度与上课制度规范化针对机房上课难于教室上课的实际情况,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健全机房制度。制定详细的机房上课制度,专门抽时间给学生进行解读并加以强调。如规定上课前和下课后学生应做哪些事;机器出现故障应如何处理;上机操作的一些注意事项;上下课时队列的规范化;等等。并在平时的上课过程中严格按此规章制度执行,避免制度成为摆设,造成机房上课混乱的局面。2)班长检查制度。上课前给学生定好机位,大多数是两个学生一台机器,极个别的是一个学生一台机器,机器出现问题或者机器附近有卫生问题,可以直接找到是哪个学生。这个检查任务由班长完成,在每次上课前及下课后进行卫生检查,如有问题及时落实到相关学生,进行处理,避免以后再次发生。3)采取有效方式激发学生上课的兴趣。上课时以多种方式来激发学生上课的兴趣,如采用设置情境法、任务驱动法、小组比赛法等方式,用情境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兴趣,通过一个个任务的完成及比赛获胜的成功,让学生体会信息技术课的乐趣。努力改变学生对信息技术课的认识学生对信息技术课的认识的偏见,需要学校和教师的积极引导,多讲些有关信息技术教育方面的实例,使学生认识到信息技术课在现今社会是十分重要的一门课程,从而端正他们的学习态度,养成良好的信息技术学习氛围。信息技术教师需要提高自身的专业技术水平现在很多信息技术教师业务能力不强,对信息技术课的一些操作并不是那么熟练,又如何去教学生呢?笔者认为可以通过网上视频学习、向有专长的教师虚心请教等途径,不断地丰富自己的专业技术知识,做到“教给学生一滴水,自己要有一桶水”。另外还要针对信息技术课的特点,积极探索有效的适合自己的课堂教学模式,不断进行总结改进,使教学方法更适合学生,使学生更能容易接受课堂教学内容。我们信息技术教师平时在课堂教学中应该对出现的问题及时加以解决,并且要认真总结经验,改进自己的课堂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对信息技术课的兴趣,加强我们的课堂管理水平,真正让学生学到信息技术知识,使我们的学生更能适应我们信息社会发展的需要。

作者:邵长玉 单位:枣庄市第三十三中学

第2篇

关键词:信息技术;课堂管理;管理目标

课堂管理是一门艺术,它的目的是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里学到更多的知识,而信息技术课堂管理并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信息技术课堂有效教学也难以得到充分的体现。从教育管理学的角度分析,课堂管理往往是课堂教学得以顺利实施的强有力保障。就信息技术课堂管理谈几点看法。

一、确定明确的课堂管理目标

由于课堂管理的最终目的是促进课堂的持续发展,因而确定课堂的发展方向是课堂管理的核心。确定目标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远景目标,通过信息技术课的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信息素养。二是课堂行为目标,即在课堂学习中,通过学习应达到的目标。教师在确定目标时,要考虑到应该促进学生主动性和积极性的发挥。促进课堂教学的实现;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和全面发展;不仅要促进课堂行为目标的实现,而且要促进远景目标的实现。有利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确定了课堂管理目标后,还要把目标落实到每节课的教学程序、学生的具体行为和与师生的交流中。教师可通过明确的管理指令信息,主动控制课堂教学。直接指令的使用要适时、管用,否定的指令不宜过多,要努力做到令行禁止。比如,教师要求学生“我将要讲重点,请注意听讲”“不要做小动作,请认真听”等。教师也可以用含蓄的表达方式,传达课堂管理意图,让学生读懂你的“暗语”,自动遵守课堂管理要求。这种方法既能对学生严格要求,又有利于保护学生的自尊心。比如,可以说:“大多数同学都能按老师的要求操作计算机,并且做得很好。我们看谁完成得最快、最好!”这样那些本来认真操作的学生更加认真,一些没按老师要求的学生也能纠正自己的不良行为。

二、构建良好的课堂环境

课堂环境的良好与否,能决定课堂活动时间的利用率。良好的课堂环境可以促进课堂活动的成功率和有效性。要想有效的达成课堂教学目标,课堂环境必须引起教师的重视。教师应当积极创造一种适合学生发展的、有活力的课堂来促进教学的有效进行。构建环境包括有效利用时间和教室的布置。要有效的利用时间,师生必须建立一套默契的惯例,如,交作业、检查名单、宣布事情等。有效的时间管理者总能找到安排此类事情而又不浪费时间的办法。除了执行课堂的管理外,教师还必须有效地减少过渡时间,也就是两个活动之间的间隔时间。如铃响后,中间有一个过渡时间,这个时间越短越好,也就不容易浪费。

三、注重促进师生间的和谐沟通

教师与学生间的和谐沟通,是构建良好的课堂气氛、实现有效课堂管理的基础。如果师生之间不能进行和谐的沟通,不但影响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还会使课堂难以管理,最终导致课堂目标难以实现。良好的沟通是实现课堂活动有效、课堂管理有限的源泉。教师要重视师生之间的和谐沟通,要认识到沟通的重要意义,在课堂上要随时为沟通留出时间和空间。教师要信任学生,不论是听话的,还是不听话的,成绩好的,成绩差的,教师都要对其予以信任。另外,教师要积极营造接纳的沟通氛围,以一种坦诚的、可亲的态度接纳学生,倾听学生的心声,并及时地予以反馈。

良好的沟通对于实现课堂管理是很重要的。课堂的目标确定以后,必须有效地传达到学生中去,能让学生理解和接受,从而让教学目标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和动力,才能让学生跟着教师的节奏进行教学。如果教学目标不能很好地传达给学生,学生对目标不能理解和接受,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就会出现理解混乱、认知混乱,对课堂教学的目标没有充分的认识,课堂教学效果也自然不理想。

四、学会运用激励机制

即使在最佳的课堂环境中,学生也会遇到各种不同程度的阻碍或者失败。如果没有高度激励措施和行为,这些阻碍就会真正成为整个课堂管理的障碍。课堂管理就是通过激励引起障碍朝着建设性的方向变化。实际上,目标的确定为师生确立一条正确的前进路径,良好的课堂环境为目标的实现奠定了不可缺少的物质基础,为沟通提供一种达成理解、共识与不断前行的手段,而成功的激励为战胜前进路径中的障碍和持续的课堂活力提供保证。长期以来,教师在课堂管理过程中通常是采用惩罚,通过惩罚实现学生的顺从,从而达成课堂的控制。实践证明,这是极其低效的,常常会适得其反。良好的课堂集体和学生行为并非一蹴而就,需要长期培育,而最好的方法就是通过不断地鼓励和强化手段,激励学生进步,满足学生的社会需求,形成课堂中积极向上的气氛和学生专心投入的热情。对于学生而言,激励是一种无穷无尽的资源,如果能有效地激励学生,学生的热情就会随之而生,并会体会到挑战的兴奋、活动的刺激和成功的喜悦,激励是有效课堂管理的核心。

总之,要从根本上管理好信息技术的课堂纪律,我们教师应该立足于人的发展,对学生既要严格要求,又要体现人文关怀。因此教师应要多一些人性,多一些理智,对学生多一分关爱,多一分理解,多一分宽容。

参考文献:

[1]胡剑婵.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策略漫谈[J].新课程学习,2013(5):125.

第3篇

此外信息技术课堂管理中还有其他一些问题,如学生的操作水平参差不齐,学生家上机操作时间很少,这些问题都值得我们深思。信息技术课堂管理中出现如此多的问题,原因是什么呢?笔者分析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原因。一是教学环境不同于其他学科。信息技术课大多是在机房上课,学生所面对的不是教师而是电脑,教师在讲台上操作演示、讲解等,不能注意到每一个学生的行为。另外与教室里上课相比,机房中出现的很多干扰因素,环境也更为复杂,如电源安全,机器保修等,由此纪律问题也更多。二是学生操作水平两级分化严重。由于每个学生的家庭背景、经济条件、学习能力等不同,造成学生信息技术操作水平的也是参差不齐。特别是在我们农村,这种差异会更明显,家中有电脑的学生可能学得更快,而家里没电脑的学生可能连鼠标都没有熟练掌握单双击,还需要个别辅导。这直接导致的结果就是:教师不可能在教学中搞“一刀切”、“大锅饭”,要根据学生具体实际来设计教学。

三是评价制度有待完善。评价是根据一定的标准和方法,对教与学的过程进行测量、分析和评定,对教学效果做出的价值判断。通过评价,学生可以知道自己学习成绩的进步,会产生自豪感,提高学习兴趣,增强学习的自信心。一个好的评价可以激发教师和学生的内在动力和需要,起到激励先进、鞭策后进的作用。然而在实际的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上交来的作业不能及时评价或者全部评价,久而久之打击学生积极性。信息技术作为一门辅课存在,学生、学校甚至信息技术老师对其的重视度不够。现在等级考试取消了,中考也不加分了,也没有什么阶段性考评,老师们顿时感觉负担减轻了,对学生不会有如中考科目那样苛刻的要求。当然还有一些其他原因导致信息技术课堂不容易管理。解决这些问题的有效应对策略是什么呢?我们常常认为课堂管理是为了建立课堂秩序。其实,课堂管理秩序并不是课堂管理的目标,课堂管理有三个目标:一是争取更多的时间学习,二是争取更多的学生投入学习,三是帮助学生自我管理。为了使课堂的管理更加行之有效,教师可以采取以下几个措施:措施之一是加强课堂纪律的管理。良好的课堂秩序是进行有效教学的重要前提,我们应当在上课前向所有学生公布机房的纪律和规则,再就是和学生讨论遵守或者无视课堂规和程序的后果。此外,对于表现较好的学生给于微笑、表扬或者奖励等。对于规则的破坏,可以使用一些惩罚,如打扫机房等。

措施之二是重视教学设计,合理组织上课。首先,在教学设计时,教师可以事先了解一下学生已有的信息技术操作水平以及他们喜欢的东西等等,在教学资源的选择时可以选择学生感兴趣的内容。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们应注意培养学生广泛的认识兴趣。其次,教师要因材施教。教师根据学生的特点,可以安排多个任务进行分层次教学,操作水平较差的学生可以做基础题,好点的学生可以做提高题、挑战题等。措施之三是完善评价制度,运用多种评价机制。信息技术教学评价需要综合考虑,要进行形成性评价、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等。一方面要有“全程的评价观”,即教学设计阶段就对教学过程中和教学后计划实施的评价提前进行系统规划和准备,使对评价的规划成为教学设计和教学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信息技术课的教学评价要注重于实际操作,因为信息技术课是一门操作性很强的学科。信息技术教学不只要进行理论性教学,而且要进行实践性操作教学。信息技术课教学评价尽可能科学地、全面地反映学生的学习情况,把一些难以量化的外在因素降到最低。

第4篇

关键词:信息技术;课堂管理;策略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拥有较高的的信息化素养已是这个

时代对每个人的要求。但是由于信息技术是一门新兴学科,可以借鉴的教学经验较少,且并非升学科目,因此常被学生认为是“非主流学科”,加之其教学又需在配有电脑的机房中进行实践练习,相较于其他学科而言,有着更为特殊的课堂管理问题。例如,有的学生在心理上认为只要离开教室这样的传统教学环境,就可随意交

流,甚至可以离开座位,无视老师的存在,因此课堂上常常处于各种无序的教学状态,令教学效果大打折扣。

赫尔巴特曾经说过:“如果不坚强而温和地抓住管理的缰绳,任何功课的教学都是不可能的。”什么是课堂管理呢?课堂管理就是指教师为了保证课堂教学的秩序和效率,协调课堂中人和事、时间与空间等各种因素及其关系的过程。那么信息技术课作为一门实践性、操作性及互动性很强的学科必须加强课堂管理这个薄弱

环节才能使教师有效地教,学生高效地学。那么我们可以从哪些方面来有效管理我们的课堂呢?笔者认为,课堂管理中涉及的三个主要因素,分别是学生、教师和教学任务。在这三个因素中,教学任务是由教师来制订的,学生在完成教学任务时也需要教师的指导,因

此,教师的作用是至关重要的。

一、了解学生,关注学生的心理需求

对于我们信息技术教师来说如果能叫出每个学生的名字,你就成功了一半。要知道学生也是渴求我们关心的,希望每个老师都能叫出自己的名字,一般捣乱的学生都应是关注的核心,如果你能每次都点出他们的名字,他们就会好管理些,你的课堂纪律也会有相应的改善。其实,为什么班主任能管理好学生,关键就在于知道每个班特殊学生的“底细”,能有针对性的关注。找出班级的特长生,把他们培养成自己的“心腹”,这就是诀窍。我们何不借鉴,虽然我们的工作更繁琐一些,但我们更有机会去享受我们的课堂,何乐而不为呢?

二、策划上机任务,维持学习兴趣

上机操作是信息技术学科教学的一大特点。通过上机操作,学生可以将学到的理论知识马上付诸实践,可极大地提高学习兴趣,形成较好的学习氛围。但是上机操作若组织得不好,造成秩序混

乱,会使学生学习热情逐步冷却,其教学效果无法实现,甚至使学生对学科产生轻视的态度。如何使学生维持较长时间的学习兴趣呢?我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注意:

1.明确课堂目标

现在的日常信息技术课,学生往往从进教室就非常兴奋,可直到下课有些同学却还不明白老师在教什么。这样的课堂是失败的,是学生被动接受的课堂。要让学生在课堂上主动学习,首先要让学生明确“今天到底要学什么”,从而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把课堂的学习重点放在课堂目标。最好可以借助信息技术课堂的现代化手段,展示教学目标。

2.合理安排教学任务,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帮助者和指导者。学生是信息加工的主体,是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而不是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被灌输的对象。建构主义教学法符合教学设计原则,强调:学生的学习活动必须与大的任务或问题结合;创建真实的教学环境,让学生带着真实的任务学习;学生必须拥有学习的主动

权,教师不断地挑战和激励学生前进。“任务驱动”教学法符合探究式教学模式,适用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信息技术课堂中,“任务驱动”教学法运用较多,想让课堂有效、有序,就必须让自己的任务更合适,让每个学生都能动手,让能力差的学生有事干,让能力强的也能进一步探索,利用教学策略,最大化提升教学效率。

3.注重与学科整合

信息技术新课程更强调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当今社会要求学生不仅要具备信息技术知识和技能,更要有相应的信息素养

(信息获取能力、信息分析能力、信息加工能力、信息创新能力、信息利用能力、协作意识和信息交流能力)。在信息技术教学中,主动引入其他学科知识,利用其他学科知识来丰富信息技术课,把学生带入一个更加生动有趣的信息技术课中,创造一个更加吸引人的

信息技术课。

三、奖惩要有力、严格,生生科代表,师师班主任

坚持课堂常规要求,开学就提要求,其实我们发现学生一般在初期都能遵守课堂纪律,但过一段时间后,纪律就越来越差,以致后来的失控。其实学生也在观察老师,你严格,凡是违反纪律的一律严惩!不管平时关系怎么样,原则问题一定要坚持。那么你的课堂必定纪律不错,很多时候是我们老师自己放弃了。上课不管在机房还是教室,都必须起立敬礼,等老师安排完任务才能动手,不讨论时保持安静。当然课堂管理更需要有评价机制和激励机制,让制度来管理,让正面的评价来激励学生,让学生获得更多的成就动力。评价机制包括教师的课堂自我评价、听课老师评价、学生评价。激励机制主要针对学生,对学生进行评价,然后给予相应的激励。新课改后这方面作为基本要求已经成了我们课堂的一部分,这是教育改革很不错的一个部分,在近半个学期的学习过程中,明显可以感觉到学生的学习态度跟上个年级有了明显的改变,当堂作业完成率达到了95%以上,效果非常突出,虽然老师做的更多了,但却减轻了教师的教学压力,教学也更轻松,课堂效率上去了。

四、教师的人格魅力

教师的人格魅力包含很多方面,学识、爱心、责任感、幽默感、信誉度、宽严有原则。

学识、爱心是作为一个新时代的教师所必须拥有的,每个教师都不缺少。而通过观察自己身边的教师和自己的亲身感受发现责任感和幽默感等也是影响课堂效率的重要因素。

责任感,对于一些学习习惯不太好的班级,这一点特别重要,我们要有对每堂课负责的态度,对每个学生负责的态度,不要认为我们是一门所谓的“副科”,就无作为。那么你的课堂多半会失败,对于习惯不好的班级,他们更加地注重观察你的态度,他们更能评价一个教师的责任心。如果你认真要求了,每堂课都认真要求了,你一定会发现原来不管什么班级课都可以上得很有效率。

张弛有道才是王道,一味的严格,会让学生对你产生反感;但若表面纪律好,学生的认同不高,教学效果也会不好!因此最难得一点就是幽默!让学生和你的距离拉近,亲其师信其道,才能上好信息技术课。

当然,这只是我的一些浅见,希望大家一起指正,共同完善,让信息课上得越来越愉快,学生高兴,老师更高兴!我们高兴了,效率就会越来越高。

参考文献:

[1]孙刚,宋美芳.新课改下的中学信息技术教学初探.教育学,2010(11).

第5篇

随着我国教育事业和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信息技术课堂的管理也越来越受到教育教学的关注与重视。课堂教学活动的有效开展与和谐的人际心理环境是息息相关的。本文从高中信息技术课堂问题行为原因出发,从行为分析理论视角下,对高中信息技术课堂管理进行分析。

关键词:

行为分析;高中教学;信息技术;课堂管理

引言:

信息技术课程是信息时代提高学生科学素养的重要学科,但是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却存在着诸多的问题行为,如教师在讲台上讲述鼠标键盘的具体功能以及操作规范时,一些学生存在随意操作,注意力不集中的情况,而教师接通网络,让学生通过关键词查找资料时,有些学生却下载了社交软件进行网络聊天。这些问题行为严重扰乱了课堂秩序,同时也降低了高中信息技术的教学效率,而我们要想切实解决这一问题就应该从现象入手,对造成这一问题的原因进行深入分析。

1高中信息技术课堂问题行为原因分析

1.1信息技术学科自身的原因:

信息技术课程是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而兴起的,在传统的教学理念中,这门学科既没有厚重的历史,也缺乏一定的理论深度,因此虽然我国新课程改革中对这门学科给予了与其他学科一样的重视,但是在实际教学中,其地位却远远落后于语文、数学、英语、物理等学科。除此之外,信息技术课程强调实践操作,如在理论课程上,教师通常都结合上机实践进行讲解,而互联网的联通在缺乏必要监督的情况下,必然会给一些自律性差的学生带了更多的“开小差”的机会。

1.2学生的原因:

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其在课堂上的问题行为一方面是由于学生的信息技术基础参差不齐,即在高中阶段,学生来自于不同地区,而有的地区条件落后,学生接触信息技术的机会相对较少,从而造成了学生信息技术的基础知识相对薄弱,而有些条件较好的地区,学生进行信息技术实践操作的机会较多,信息技术基础较好,这样的差异就导致了一些基础相对薄弱的学生在课堂上的问题行为;另一方面还在于学生的自律能力较差,如有些学生在生活中经常进行网络浏览,甚至产生了一定的依赖性,而在实践操作课堂上,就会受网络吸引,将教师布置的操作任务抛诸脑后。

1.3教师的原因:

学生在课堂上的行为问题既有其自身的原因,也有教师教学管理不当的原因,例如许多高中信息技术教师在备课中缺乏认真负责的态度,在教学中只能按照教学内容照本宣科,忽视学生的教学主体地位,从而降低了学生参与课堂的兴趣;缺乏课堂管理的意识和能力,在实践操作中不能结合学生常见的问题行为制定相应的管理规范,从而导致了课堂秩序的混乱。

2高中信息技术课堂问题行为的有效对策

从上面的分析中,我们发现高中信息技术课堂上学生的问题行为是普遍的,而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也很复杂,因此笔者结合实践经验,从行为分析理论的角度对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管理提出相应的对策。

2.1从教师教学行为角度看:

教师是课堂的管理者,教师的综合素质直接决定着课堂教学的质量,因此,高中信息技术教师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提高课堂管理的有效性:一、不断革新知识结构,新课程改革对教师的知识结构提出了新的要求,一个优秀的教师不仅要熟练掌握相关专业的内容,还应该不断学习,拓宽自己的知识面,如深入研究心理学、管理学、社会学等知识,以准确判断学生某一行为背后的心理变化,并以此为依据,实现教学调整;二、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品质,所谓“信其师,亲其道”,学生只有在相信教师的前提下,才有可能接受其讲授的内容,而要想获得学生的信任,教师就应该从自身的思想道德品质出发,注重为人师表,用自己的一言一行在学生心中树立权威,进而对学生的行为产生积极的导向作用;三、创新教学方法,信息技术课程与时代的发展息息相关,而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敢于摒弃传统,创新教学方法,并主动将网络上的一些热门事件融入到教学实践中来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将缺乏目的性的网页浏览行为变为有目的的搜索行为,从而提高学生的信息获取和信息整合能力;四、注重实践教学,单纯的理论讲解不但会抑制学生的学习热情,还会影响学生对信息技术操作实践的理解,因此教师应该结合信息技术学科的基本特点,积极为学生创造实践的空间,让学生在理论联系实际的过程中,完成学习目标;五、加强课堂管理和监控,前面已经说过,学生在上机操作过程中会出现一些“开小差”的行为,而在机房内,由于受显示屏遮挡,以及电脑操作的隐蔽性,学生的问题行为很难在过程中得到有效的监控,针对这些行为,教师可以利用学校监控,对学生的问题行为进行威慑,以提高其在上机操作中的自律性,同时利用学习小组,落实责任制,让各组组长发挥管理作用,通过后排观察或者课堂巡视,加强对课堂效果的控制。

2.2从学生课堂行为角度看:

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从行为分析理论看,高中生已经具备了相应的逻辑思维能力,因此其在教学中应该发挥主观能动性,对自身的行为进行规范。首先,学生要充分认识到信息技术课程的价值,虽然信息技术课程在日常教学中缺乏相应的考核体系,但是这并不表明这门课程不重要,相反在信息时代,信息技术素养几乎成了衡量人才的基本素质之一,基于此,学生应该正确评价信息技术课程在教学中的地位,并在认识的指导下积极规范自己在课堂上的行为;其次,要对信息技术课程,尤其是互联网有一个清醒的认识,在现代社会,虽然互联网已经深入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但是其引发的问题也应该引起我们的思考,而高中生在利用互联网的过程中,应该提高认识,加强自律,不要将宝贵的课堂时间浪费在无谓的网页浏览、网络聊天上,以降低互联网所带来的负面作用。

3结语

总之,在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学生的行为是多种多样的,对于教师而言,必须要对学生的心理行为进行深入的分析,而只有这样才能采取有效的措施,推动课堂管理的顺利展开,进而在打造高质量的课堂教学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作者:郝超君 单位:离石区江阴高级中学

参考文献

[1]陈惠惠.新课程理念下课堂行为管理的优化[J].教学与管理,2016,15:72-74.

第6篇

关键词:信息技术;课堂管理;评价机制

课堂管理是实现高效课堂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维持着全体学生进行积极的学习活动,同时防范、约束学生的不良行为,从而使学生最高程度地实现有意义的学习。如果课堂时间被管理问题扰乱,学习时间和效率必然会消耗。由于信息技术课程其操作性强的特征,学生在实际上机操作过程中,往往会出现上网聊天、打游戏、肆意喧哗等破坏课堂秩序的现象。由此可见,要保证课堂教学活动积极、高效开展,必须加强信息技术课堂管理,预防和减少不良行为的发生,并对已经发生的不良行为及时干预、处理。

1初中信息技术课堂管理中的问题

1.1教学环境的特殊性易使课堂纪律谈化:信息技术课多数是在机房进行操作,教师一般在讲台上进行板书、演示,对每一个学生的举动不能及时注意到。学生所面对的是电脑不是老师,因此许多学生抱着来玩的心态,他们根本不按老师的要求进行操作,在教室里面上网聊天、打游戏、相互走动、吵闹等现象屡见不鲜。1.2学生基础不同导致操作水平参差不齐:由于家庭环境、经济水平、学习态度、学习能力等不同,学生信息技术操作水平两极分化严重,这种差异在农村更加突出。在实际操作时,有些学生家里有电脑,接触比较早,书本上的内容不用教就已经会了。他们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后显得穷极无聊,经不住诱惑就会被网络聊天、网络游戏所吸引。有些学生没接触过电脑,刚升中学时甚至连单双击鼠标都不会,上课时跟不上老师授课的进度,需要教师专门辅导。1.3评价制度缺乏弱化重视程度:自从取消了信息技术学科中考等级考试加分后,信息技术老师顿觉轻松,对学生的要求也不那么苛刻了。信息技术本作为一门辅课,缺少有效的评价制度后,学校、学生对其更是持无关紧要的态度。现在一般每星期每个班级只有一节信息技术课,学生们大都悠闲地进机房,而不是以学习的态度来上课的。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不能及时评价或全部评价学生上交来的作业,久而久之学生实际操作的积极性每况愈下。

2有效的进行信息技术课堂管理的策略

2.1制订有效课堂规则,加强课堂纪律管理:良好的课堂纪律是进行有效教学的重要保障。信息技术教师在开学之初,在学生未进入机房前,应当向所有学生说明机房的纪律和规定,让他们清楚在课堂中可以做的事情和禁止做的事情,如果违反规则应受到什么样的处罚。师生可以一起商订课堂管理规则,并对违反规则的行为拟定相应惩处措施。规则一经确定下来,就要保证严格实施和执行。要确保所有同学都清楚规则的内容,并能理解和配合,在规则实施的过程中能做到自我监督和相互监督。对表现较好的同学给予表扬或奖励,对破环规则的同学给予相应的惩罚。课堂规则严格执行,课堂纪律便得到加强,课堂教学效果自然得到保证。2.2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合理设计教学过程:“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信息技术课作为一门操作性和实用性比较强的课程,深受大部分同学的喜欢。因此,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尤为重要。教师在上课前,应提前调查一下学生既有的信息技术知识和操作能力,搜集学生感兴趣的内容,并且根据教学目标准备所学的素材。在上课时,力求尊重学生的主体性,所要学习的知识、操作能让学生以自主探索的形式掌握。为了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教师可以合理采用小组合作、组间评比的教学方式。建立小组长负责制,合理分工,确保每位同学都有事可做,只有小组内成员都完成了任务,小组才有资格参加评比。这种形式通过激发学生的归属感和好胜心,既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能力,又有效地完成了教学目标,可谓一举两得。2.3了解学生实际情况,统一要求与分层教学相结合:由于信息技术学科的特殊性,学生的起点各不相同,这就要求教师在统一要求的同时注意因材施教。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一视同仁”,对需要掌握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要面向全体学生,是每一个学生都能达到规定水平。同时,教师还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在基础学习之外设置难易程度不同的任务进行分层次教学。让操作水平较差的学生巩固基础题,好点的学生做提升题。根据学生既有知识储备和能力水平制定恰当的学习任务,学生就更容易在学习中获得成功的体验,从而增强学习的信心,变得越学越扎实,越学越乐学。

3运用多种评价形式,完善评价机制

评价是信息技术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信息技术的学习具有较强的导向作用。评价形式要多样,除了把传统的笔试考试和上机考试作为检测学生的学习情况外,还应将学生课堂纪律的遵守、作业完成的数量和质量作为评价依据。除了对学生的成绩作量性评价外,还应注重质性评价,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关注学生学习兴趣、认知风格、学习方法及情感体验等人文素养。为此可以进行描述性评价、档案袋评价和形成性评价等多种方式。这样评价既重视了结果,又关注了过程;既考察了共性,又发扬了个性。

4结语

总而言之,信息技术课是比较受学生欢迎的学科,教师应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实现有效的课堂管理。教师只有通过加强课堂管理、合理设计教学过程、完善评价机制等多方面举措,才能更好地实现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目标,提高信息技术课的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姚永和.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认识误区及优化策略[J].中小学电教,2008.

[2]陈琦,刘儒德.当代教育心理学[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4.

第7篇

关键字: 初中信息技术 课堂管理 问题 原因

课堂管理是有效教学的重要成分,也常常是教师最关心的领域之一。学生也比较关心课堂管理问题,他们期望教师是一个好的课堂管理者。如果课堂时间被管理问题耗掉了,真正的学习也就相对减少了。由此可见,课堂管理也是正常教学中不容忽视的一个重要因素。

信息技术是一门操作性很强的课程,它与其他的课程不同,课堂教学中都是以学生上机操作为主,但学生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往往会出现一些随意走动、上网聊QQ、吃零食甚至打游戏等不和谐的现象。如何让所有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中来,让所有学生得到有效的发展是我所关注的问题。

一、初中信息技术课堂管理中的问题

1.课堂纪律的谈化

信息技术课是学生比较喜欢的一门课,下课铃声一响,学生们便一个个健步如飞,冲到机房。学生上课的情绪十分高涨,但学习态度十分不好,他们经常抱着一种娱乐的心态来上课,在教室里面吃零食、乱走动、讲话等情况十分普遍。

2.上网聊天、玩游戏现象屡禁不止

部分学生一到机房第一句事情就是检查有没有网络,如果可以上网他们比考试得了一百分还高兴。像有些教学内容中涉及网络,要求学生上网查资料并完成操作,一部分学生根本不管老师所讲的内容,只顾上网聊天,不愿意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更有个别学生偷偷地把U盘、MP3带进来,把游戏拷贝到电脑里面玩,或者去网上下载游戏、玩在线小游戏等。

3.对课程的不重视

在初中学校信息技术学科仍是被遗忘的学科,自从取消了中考等级考试加分后,就缺少了有效的评价制度来引起学校、教师和学生对信息技术学科足够的重视。现在通常每个班级一星期只有一节信息技术课,处于有一种可有可无的地位,学生们大都以一种娱乐的心态,而不是以学习的态度来上课的。

4.学生操作水平参差不齐

在计算机实际操作中,一些相对较好学生只需几分钟就能够迅速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时常会“吃不饱”。他们在所剩余的时间内就会显得无所事事,转而可能会去上网聊天、打游戏等做其他无关教学内容的事。而另一部分学生则“吃不到”,会认为老师上课的进度太快了,自己跟不上,甚至有个别的学生还需要老师单独指导。

二、出现问题的原因

1.教学环境的不同

信息技术课一般是在机房上课,学生所面对的是电脑而不是教师,教师一般要在讲台上操作演示、写板书等,不能注意到每一个学生的一举一动。另外与教室里上课相比,机房中出现的干扰因素更多,环境也更为复杂,相应带来的纪律问题也更多。在此过程中,教师不断适应不同环境,才能使教学有条不紊地进行。

2.学生操作水平两极分化严重

由于每个学生的家庭背景、经济条件、学习态度、学习能力等不同,这些差异造成了学生信息技术操作水平参差不齐。特别是在农村,这种差异会更明显,家里有电脑的学生可能不用教书本上的内容他已经学会了,而家里没电脑的学生可能连鼠标都没有熟练掌握单双击,还需要个别辅导。因此教师不能在教学中搞“一刀切”、“大锅饭”,要根据学生实际来设计教学。

3.教学设计过于粗糙

由于教学环境的不同、教学对象的不同层次,也许教材中长篇大论地介绍的某一个知识点,而在实际的操作中只有短短的几步操作,这就对教师的教学设计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信息技术老师要认识到班级里面每个学生已有的操作水平、学习态度、学习兴趣等都是不相同的,根据所要达到的教学目标对它进行合理的教学设计,因材施教。

4.评价制度有待完善

第8篇

首先是学生方面。学生从小学升到初中,课业变得比较繁重,许多学生都感到压力很大,纷纷开始逃避,转而把过多的时间与精力放在了比较轻松的课程当中,而信息技术课程正是迎合了学生的需求,使得学生都比较喜欢上信息技术课,也正是这方面原因,一些学生对信息技术课程不重视,认为此课程就是放松课,久而久之,学生就把信息技术课当做了聊天和游戏课而对学习的真实目的给忽视掉了。其次是教师方面。当前,教师难以掌控信息技术课堂的客观原因就是学生多、课程少,使得教师没有办法对学生进行熟悉。加之初中信息技术教师都过于年轻化,工作经验比较少以及缺乏一定的管理经验,这就使得课堂难以控制。

2提高初中信息技术课堂管理水平策略

2.1以情管人

在初中信息技术课堂上,学生思想不集中、左顾右盼以及做小动作的情况比较普遍,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比较复杂,而教师缺乏情感管理是最主要的一个方面。因此,要想提高初中信息技术课堂管理水平,教师就必须以情管人,用情感去感化学生。比如,当教学基调趋于清新的时候,教师要用愉悦的心情去对学生进行引导;当教学基调趋于哀愁的时候,教师要用抑扬顿挫的心情去对学生进行感染;当教学需要以科学性以及合理性逻辑来表达的时候,教师要保持一个平正和舒快的心情;当教学需要深沉以及激昂的逻辑思维来表达的时候,教师要保持一个严肃和振奋的心情。教师把这些情感传递给广大学生,就会深深吸引住学生的好奇心。除此之外,教师要对学生以无私的关爱,能够让他们对自身的课堂管理主动予以配合。

2.2转移注意

对于学生在信息技术课堂上做小动作、思想不集中、接话茬以及出现一些突发问题时,教师要注重转移学生的注意力,用比较含蓄的方式诱导和影响学生的违纪行为,学生在听到教师的“弦外之音”时,往往会对其良苦用心予以领会,以此来对自己的错误行为进行改正。比如,当学生出现思想不集中情况时,教师可以用目光注视这位学生,把自身的态度以及言语迅速向学生进行传递,严厉与责备的目光会让学生顿然醒悟;慈祥和赞许的目光会让学生精神振奋。当学生在课堂上接话茬或者做小动作时,教师要在尊重学生情感以及自尊心的基础上,运用旁敲侧击的方法,使学生明确自己的行为已经受到了教师的“关注”并要及时改正。当课堂上出现一些突发问题时,教师可以运用“以静制动”的方式,即用目光在学生当中扫视,把学生吸引到课堂中来,这时,学生就会立即安静下来,课堂秩序恢复良好。

2.3分组约束

在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当中,通常都会有一些学习小组,这些学习小组当中每一个小组都有优生和潜能生。教师可以让这些优生和潜能生轮流担任组长,这既可以让他们互相学习和互相帮助,又可以让他们认识到自身的缺点,并积极进行改正。与此同时,教师还可以依照优等、良好和中等三个层次把全班学生分成程度级,并异步管理这些程度级的学生,在发现学生进步时,教师要给予鼓励,并让他们把自身潜能给充分释放出来;在发现学生退步时,教师要迅速做好转化工作。教师动态管理好不断变化的学生,对其级别不断调整,并提出全新的要求。这样的管理不仅有可靠的组织保证,而且还有比较严格的控制,达到了学习与身心共同提升的目的。

2.4多重评价

信息技术教师要综合考虑教学评价,合理对学生实施形成性、过程性以及总结性等评价方式。信息技术课是一门重在实践的课程,它的教学评价也要建立在实践的基础上。因此,教师的教学评价要尽量对学生的学习情况给科学和全面地反映出来,争取降低一些很难量化的外在因素。比如,教师可以依照学生平时的信息技术课程成绩考核表,把学生在平时的课堂表现作为期末考试总分的40%,剩下的60%就是期末测试成绩,并且期末测试成绩尽可能地要结合笔试与计算机上机考试,只有这样才能体现公平合理性,也才能更加科学全面地评价学生。

3结语

第9篇

关键词:信息技术;课堂管理;措施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4)02-019-1

〖FL(K2〗 〖HJ3.9p〗

信息技术与其他的课程不同,是一门操作性很强的课程,学生上机操作是课堂教学中的主要部分,但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学生之间往往会出现很多不正常情况,随意走动、上网聊QQ、吃零食甚至会打游戏等。我们所要关注的问题是如何让所有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中来,让所有学生得到有效的发展。

初中信息技术课堂管理中会有哪些问题呢?首先是课堂纪律的淡化。学生比较喜欢的信息技术课,只要下课铃声一响,便一个个快速冲到机房。很多学生一到机房第一件事情就是问能不能上网,听说能上网就无比高兴。在教学中有些内容涉及到网络,需要学生上网查资料,一部分学生根本不听老师所讲的内容,自顾自上网聊天,不愿意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还有个别学生偷偷下载游戏到电脑里面玩或者玩在线小游戏,此种现象很多很多。再次,信息技术课程不被重视也是一个十分重要原因,很多初中都不把信息技术课作为考试的科目,中考等级考试也不加分,这样缺少了有效的评价制度,学校、教师和学生对信息技术学科缺乏足够的重视,信息技术课处于一种可有可无的地位。所以学生们大都以一种玩的心态来机房,而不是以学习的态度来上课的。此外信息技术课堂管理中还有其他一些问题,如学生的操作水平参差不齐,学生家上机操作时间很少,这些问题都值得我们深思。

信息技术课堂管理中出现如此多的问题,原因是什么呢?笔者分析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原因。

一是教学环境不同于其他学科。信息技术课大多是在机房上课,学生所面对的不是教师而是电脑,教师在讲台上操作演示、讲解等,不能注意到每一个学生的行为。另外与教室里上课相比,机房中出现的很多干扰因素,环境也更为复杂,如电源安全,机器保修等,由此纪律问题也更多。

二是学生操作水平两级分化严重。由于每个学生的家庭背景、经济条件、学习能力等不同,造成学生信息技术操作水平的也是参差不齐。特别是在我们农村,这种差异会更明显,家中有电脑的学生可能学得更快,而家里没电脑的学生可能连鼠标都没有熟练掌握单双击,还需要个别辅导。这直接导致的结果就是:教师不可能在教学中搞“一刀切”、“大锅饭”,要根据学生具体实际来设计教学。

三是评价制度有待完善。评价是根据一定的标准和方法,对教与学的过程进行测量、分析和评定,对教学效果做出的价值判断。通过评价,学生可以知道自己学习成绩的进步,会产生自豪感,提高学习兴趣,增强学习的自信心。一个好的评价可以激发教师和学生的内在动力和需要,起到激励先进、鞭策后进的作用。然而在实际的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上交来的作业不能及时评价或者全部评价,久而久之打击学生积极性。信息技术作为一门辅课存在,学生、学校甚至信息技术老师对其的重视度不够。现在等级考试取消了,中考也不加分了,也没有什么阶段性考评,老师们顿时感觉负担减轻了,对学生不会有如中考科目那样苛刻的要求。当然还有一些其他原因导致信息技术课堂不容易管理。

解决这些问题的有效应对策略是什么呢?我们常常认为课堂管理是为了建立课堂秩序。其实,课堂管理秩序并不是课堂管理的目标,课堂管理有三个目标:一是争取更多的时间学习,二是争取更多的学生投入学习,三是帮助学生自我管理。为了使课堂的管理更加行之有效,教师可以采取以下几个措施:

措施之一是加强课堂纪律的管理。良好的课堂秩序是进行有效教学的重要前提,我们应当在上课前向所有学生公布机房的纪律和规则,再就是和学生讨论遵守或者无视课堂规和程序的后果。此外,对于表现较好的学生给于微笑、表扬或者奖励等。对于规则的破坏,可以使用一些惩罚,如打扫机房等。

措施之二是重视教学设计,合理组织上课。首先,在教学设计时,教师可以事先了解一下学生已有的信息技术操作水平以及他们喜欢的东西等等,在教学资源的选择时可以选择学生感兴趣的内容。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们应注意培养学生广泛的认识兴趣。其次,教师要因材施教。教师根据学生的特点,可以安排多个任务进行分层次教学,操作水平较差的学生可以做基础题,好点的学生可以做提高题、挑战题等。

措施之三是完善评价制度,运用多种评价机制。信息技术教学评价需要综合考虑,要进行形成性评价、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等。一方面要有“全程的评价观”,即教学设计阶段就对教学过程中和教学后计划实施的评价提前进行系统规划和准备,使对评价的规划成为教学设计和教学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信息技术课的教学评价要注重于实际操作,因为信息技术课是一门操作性很强的学科。信息技术教学不只要进行理论性教学,而且要进行实践性操作教学。信息技术课教学评价尽可能科学地、全面地反映学生的学习情况,把一些难以量化的外在因素降到最低。

现前的评价形式相对比较单一,大都是以期末考试让学生做一次测验或者做一幅作品作为考试,忽略了平时测试。教师可以将学生平时的课堂纪律、学生平时课堂作业完成的数量与质量作为考核依据,考核要科学全面,不能搞“一刀切”、“大锅饭”。

总而言之,信息技术课是学生普遍比较喜欢的学科之一,我们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不断提高课堂管理的有效性。教师通过加强信息技术课的课堂管理,合理组织安排好教学设计,逐步完善评价制度,从多方面着手才能更有效地开展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提高信息技术课的教学质量。

相关文章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