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期刊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油画创作论文优选九篇

时间:2022-05-27 09:59:47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油画创作论文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油画创作论文

第1篇

艺术符号化方面,德国哲学家恩斯特•卡希尔于1944年在《人伦》中提出:“艺术可以被定义为一种符号语言。”;美国符号论美学家苏珊•朗格认为:“艺术是人类情感的符号形式的创造。”;美学家卢卡契•捷尔吉认为:“艺术是表象性符号系统的最高的、最适当的表现方式。”,“通过艺术实践以及这一实践所培养的感受性,使反射系统不断地普遍化、扩大化、精细化和深化。只有在这个基础上,人民平时不加注意地忽略了的事物才能被感知、被表现。”;安伯托•艾柯等等。“艺术符号作为认识论的隐喻的作品”等等。在这些论证中,他们都将艺术符号与概念性符号做了区分。明确了艺术符号在激发美感的形式媒介中的表现是相对独立的。指出了艺术是用形象说话的,它所涉及的是与心理表象相关联的形式语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方面,国外学术界对其的研究并未像国内一样深入和成系统,其突出特点是:政府主导与民间组织参与相结合;各国政党成为各国倡导和建设社会核心价值观的主要发起者与统领者;宗教、法治、教育、舆论等是建设社会核心价值观的强有力手段。艺术是一种独具魅力和影响力的具有广泛传播效应的大众媒介。一种思想观念的传播,如果能够借助艺术的手段与途径,便能获得更为广泛而实在的效果。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兴国之魂,如果凝练出融会中外、言简意赅、为人民普遍理解、高度认同的艺术符号,并最终形成国家的艺术形象,就更容易让大众掌握并自觉践行。而这种艺术符号化的过程,必然可以为体现和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发挥独特的影响和作用。

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艺术符号化践行的研究,目前总体的研究成果中,研究对象或相对零散或关于集中,指向明确、针对性强的研究理论并不多见,在知网以“艺术符号”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为关键词进行搜索,没有相应的研究文章,只有少数的论文中部分章节有所体现,如童福磊硕士论文《多元文化语境下中国当代油画发展现状研究》等。基于对众多文献资料和作品的考量,我们发现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艺术符号化践行研究还有很大的空间可以深入挖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艺术符号化是指:将核心价值观念及其取向用艺术手段在作品中凝练与表现出来,并形成可以被广泛理解和接受的艺术符号。十报告用24个字,分别从国家、社会、公民三个层面,提出了反映现阶段全国人民“最大公约数”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同志2月17日讲话指出,把核心价值建设和制度的现代化、和传统文化的弘扬紧密联系起来,作为一项战略任务提了出来。他指出,核心价值是文化软实力的灵魂,是决定文化性质和方向最深层次要素,是一个国家凝神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我体会,的讲话,指明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在艺术领域的践行方向,核心价值观在艺术领域的符号化体现与研究,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践行的组成部分,是国家形象与国家文化软实力提高的途径之一。强调,“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影响像空气一样无所不在。”因而将核心价值观体现在艺术符号中,更为人民所喜闻乐见的践行研究也就显得格外重要。艺术符号化践行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艺术中凝练与体现的基本原则,如果要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进行凝练与体现,首先要对凝练的原则进行揭示,只有如此,凝练出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才能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首先在艺术符号的基本内涵上,要反映和表征社会主义的“内在价值”和“精神特质”。其次在表现形态上,随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研究的深化,那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表现形态上就应该包含理论、思想、道德、行为等在内的一系列既体现社会主义性质,又表达历史文化传承,还要表征时代精神的价值概括,而这都应该是艺术创作中需要注意的。

综上,本文作者认为(1)核心价值观是一定社会的性质、本质和发展趋向的集中体现。是指能够体现社会主体成员的根本利益、反映社会主体成员的价值诉求,对社会变革与进步起维系和推动作用的思想观念、道德标准和价值取向。(2)“艺术符号”是能指与所指的结合物,具有广泛传播的特性。人们在审美活动中,自然物并不是被看作含有多种认识或价值属性的实际存在物,而只是摄取其感性形式而赋予人的心灵旨趣,这里实际上暗含一个符号化的过程。艺术符号既以自然符号为前提或基础,又是对这类符号形式的提炼和改造,既具有形象性、非指称性和意旨无穷等特点,又具有超越性、中和性等内在的性质。(3)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艺术符号化践行的研究,反映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对艺术的影响。社会主义价值取向体现和继承了中华文化对生命价值的尊重与对和谐理想的追求,从建国初期到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的艺术发展历程中,社会政治环境以及审美取向的变化始终是艺术客体转变的根本原因。

作者:杨x阳韩禹锋张天单位:绥化学院

第2篇

在中国传统文化思想中与艺术产生直接关系的是庄子的思想与禅宗思想,这在中国画及中国其他很多艺术形式中常见,而在油画中却未能常见,这将是我们努力的一个方向。在中国传统文化历史上,庄子以其深邃的哲学思想为基础,给人们展现出一个全新的精神世界领域,他的思想包含着辩证法的因素,主要思想是“天道无为”,以天人合一、清静无为为宗旨,他超越了任何知识体系和意识形态的限制,站在天道的环中和人生边上来反思人生。

《老庄》让我们了解,庄子所追求的“道”,在精神上主张安时处顺、逍遥自得,是一种生命意义与价值的解脱境界。“老庄”学说所论的“道”,在观念上,他认为自然的比人为的要好,除掉人为的认知束缚,让一切复归自然。那么自然便成为一种具有对其他一切事物作评判的标准。庄子所注重的是生命本质上的自然本性。生命的意义在于顺从自然的法则,任何人为后天附加的东西都是错误的,都是对人的自然本性的一种扭曲,它只会给原本清晰的人生带来困惑与迷惘。我们要做的就是不要因为后天认知的好恶而损害自己的本性。“庄子”所说的“我”是原始的、自然的“我”,他认为只有原始的、自然的“我”才是最真实的我,只有回归到原始、自然的状态,才能去除掉外面世界的污浊对生命本质的干扰,才能得到本质生命的自我。为了能够达到生命本质上的自我境界,庄子认为宇宙与人的关系是“天人合一”的,是“物我两忘”的,主张顺从天道,摒弃“人为”,是“无何有之乡”纯净的精神世界。他认为,真正的生活是自然而然的,因此不需要去规定什么,教导什么,而是要忘掉什么,去掉什么。“无何有之乡”不是客观意义的自然界,而是无为精神所开拓出来的广大的精神世界,它不是通过现实社会的实践就能够达到的,而是人们在自身的精神世界中无所想、无所求的无为状态,它摆脱了任何后天世界的侵蚀与困扰。这一点与后期传入中国,与“儒”、“道”共同形成中国传统文化的释家文化不谋而合。庄子的人生观是最为通达,束缚最少,同时也是最为接近艺术理想状态的人生境界。中国艺术中的“气韵生动”恰恰体现了庄子“通天下一气耳”中所说的气的精神世界,同时也是中国艺术在各方面展现的“道”无所不在的艺术境界与精神世界。中国的绘画艺术是一个气韵贯通的世界,在这样的一个世界中,我们能够感受到音乐式的流动起伏和舞蹈式的回旋变化的节奏。气因道而实现了人与万物聚则有形有相,分则虚无飘渺。于是“知白守黑”、“虚实相生”便成为中国绘画艺术创作的辩证法则。在中国画的表现意境中“无画处皆成妙境”、“万物与我为一”的精神意境,无不充满了道家“道法自然”哲学思想。“老庄”学说认为,人类最高的智慧不在于站在客观事物之上去加以分别思考,只有消除物我对恃,天人合一,才会昭示出世界的本来面目。这便有了中国画家的“山性即我性,山情即我情”的深邃艺术追求。

“老庄”的哲学思想是中国艺术的重要精神支柱。“老庄”的宇宙观是混沌而神秘的,是难以琢磨的,是意像的。将中国传统的审美意象和文化价值取向融入油画创作中,会使它成为富有本民族特色的文化因素。

儒、释、道是中国传统艺术的三大精神支柱。它们共同的美学意义在于审美式的人生态度和人生境界,这种影响正可以诠释哲学与艺术间的相互渗透,归根到底在于它们原本就是不同形式的对人生意义的诠释。在中国传统文化方面,儒家、佛家、道家三种不同的宗教形式都是在中庸的思想基础上,开始其对人的自身精神世界的的探求。这种自身精神世界的探求过程出现在艺术表现形式中,从而淡化了宗教色彩,形成了一种自然艺术体现方式,一种内在的人格理想情操,一种收束心性的自我修养方式,一种恬淡清幽的审美情趣和空灵澄澈的艺术境界。

随着佛学在中国广泛传播及其在思想领域获得的胜利,众多艺术家更加强调作者本身的主观作用,强调艺术作品内在的精神意境。在这种艺术追求思想的熏陶启发下,唐代“意境说”随着中国山水画的发展而步入高峰。“意境说”是最具有中国特色的美学思想,它是中国艺术和哲学在高度成熟基础上的产物,它是在不断地吸中国传统儒、释、道家各种哲学思想砂断给予艺术大量营养的情况下实现的。中国传统文化哲学思想成为中国绘画艺术最重要的理论基石。

中国艺术中的意境,其最高层次是禅境。“禅”,是在中国人学习了大乘佛法教义后,通过自身努力与实践所认知的。禅既是动中的极静,也是静中的极动,二者合一,才能直达生命的本源。当其体现在艺术境界中,飞跃的生命与静穆的观照构成了艺术的两元,这也构成“禅”的心灵状态。用佛教的语言能够详实的描绘出中国绘画意境的哲理意味:“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色不异空,空不异色。”意境说的产生和发展,使主张“意”派的“文人画”迅猛的发展起来,在宋元时期,成为了中国绘画艺术的主流。西方当代画家巴尔蒂斯先生说的要画出画后面的东西,即精神元素,与此异曲同工。他极钦佩中国山水画家的意境表达,这在油画创作中应得以表现。

经过中国传统文化哲学的感染,中国绘画艺术哲学的有了一个极大的转变———即由繁变简,反璞归真,从而更加强调作品的空灵意境。由具体事物的写实变为抽象的哲学意境的展现。老庄主张“五色令盲”“,无色而色始全”的色彩观成为文人画家们对中国绘画的最好的表达,黑色成了斑斓色彩之后的平淡。追求墨色高度表现力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从唐代王维把李思训的金碧山水技法改变为水墨画技法开始,水墨技法的地位得到的提升。张彦远在《历代名画记》中说道“:是故运墨而五色具,谓之得意。”表明当时中国绘画的画风已由五彩而演变成水墨。意象的自然趣味开始表现为单纯简淡的色彩和有韵律有生气的线条。在精神层面上是为达意的需要。水墨技法是一种具有朴素色相但又包含着丰富色阶层次的艺术表现形式,对深受中国传统文化哲学影响的中国艺术家来说,之所以去追求单纯的水墨绘画而摒弃青绿山水金碧山水画法,正是由现实的“色界”向生命的更深一层去寻求解脱的一种形式。所以中国山水画以水墨为重要核心,这正是在以“老庄”、“禅”的哲学思想为内在基础,以自然的审美观念把作者的深层艺术哲学思想通过作品得以表现。中国传统文化美学思想展示出审美活动的另一种无拘无束、自由自在的深层意境。

第3篇

首先,当代油画创作更加注重“形式化”,这是通过络绎不绝的美学艺术前辈进行探索与发现,后人将其不同时期的不同形式加以,衍生为今天更能诠释当代油画艺术灵魂的一种思想。无论是油画美学中的具体派还是抽象派,对“形式化”所能带来的不俗效果无不青睐。“形式化”的主旨可以解读为当代油画本体语言上趋近于多维度的绘画表现、绘画技巧,其所显露的效果在具体派和抽象派两者之间各有所长。具体派中运用“形式化”手法对作品进行演绎,所呈现出的效果往往会突破过去过于保守的绘画风格所描绘出的效果,透过对空间进行平面化,对色彩进行单纯化,使得其表征的事物更加清晰透彻。在油画美学中,具体派对这种新颖的表现手法大胆尝试,使得不少业界精英大为赞叹。张扬、前卫而有不失清晰、层次,“形式化”所带来的震撼,在具体派中得到了近乎完美的诠释。对于抽象派的油画创作人士来言,“形式化”无疑是一个抓人眼球的独特绘画手法。透过作品,即使是未经美学艺术熏陶的观赏者,亦能体会到美之缘由。“形式化”将抽象派的画中事物表露的更加平滑,将油画创作中最独特的可塑性巧妙的融入到作品当中,让朦胧中又多了几分迷离的意味。这是可以被轻松解读出来并被理解的,打破了传统的抽象油画创作中极绵而又难以理解的画质。因此“形式化”是可以对油画创作效果有不凡的提升。

其次,不难发现,当代油画创作者在精神方面的提高与油画作品质量的提高有着不可置否的关联性。“艺术源于生活”,这是给予艺术最客观的评价,当然,美学艺术亦囊括其中。的确,脱离了生活,脱离了本质,是无法与任何人取得共鸣的。现在越来越多的油画创作者通过生活的领悟,提高精神层次进而提升作品的质量,使画面具有极强的张力与说服力。一双充满可读性的眼眸,一双写满故事的手,透过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不同理解,可以多角度的对其进行定义,这也正是绘画精神提高所带来的对作品多义性的解读。抽象派的热衷人士其实是更加青睐描绘精神层次的事物,因为这很符合抽象派油画创作技巧,也更容易与品鉴者想法打成一致,产生共鸣。这种借助现实描绘抽象而又深层次的事物再通过抽象而又深层次的事物去反观现实的创作手法,是完全可以满足于创作者身心的愉悦,令其乐此不疲,这也正是油画独特魅力所给予人们畅快的享受。

通过上述对当代油画创作特点的分析,不难看出,它是可以带给美术教育一定启示的。在美学当中,无论每门绘画艺术彼此之间亦或是绘画语言本体,都存在着重要且必然的联系,这一点毋庸置疑。他们彼此的关键连接点,可以更加有效地促进学者理解,使其能够深入感触该门甚至是多门艺术的独特之处。就如同“形式化”手法一样,是当代油画抽象派与具体派一个重要的连接点,掌握了其精髓的所在,无论是品读哪一类作品,都能够发掘出其最根本的美感与意图。再有,可以在美术教育中融入丰富的情感色彩。充沛的情感如若投入到美学艺术的创作当中,犹如将作品赋以魂魄。笔者始终坚信,情感的投入可以直接决定绘画的质量,因为人们喜欢挖掘表象背后作者的情感。就如同提高精神层次去突破传统思维的局限性,将直观性与多义性捧送品读者,让他们享受个中带来的乐趣。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因地制宜,因时制宜。比如“形式化”的创作手法对中国当代油画创作者而言,其影响力与深远度是不及方兴未艾的装置艺术及影像艺术。因此,当代油画不可能独立的去承担当代视觉审美的需求,只能作为所有当代艺术门类中的一条支脉而存在。但这并不代表当代油画的形式探索已经走向极限,而是当代艺术的过度“形式化”趋向使它无法逃离其形而上学本质。因此,如何避免当代油画思想深度的跌落,还需要从当代艺术创作的观念方式入手。艺术形式固然重要,画什么、表达什么似乎更是艺术发展中、美术教育中更为重要的一个问题。

第4篇

一、民俗文化与油画创作的关系

油画最开始出现于西方,在传入中国的过程中,它作为一种特殊的绘画形式经历了一系列的发展和变化。时至今日,油画已深受中国民众的喜爱,不再是像最初只服务于统治阶级。由于中国特有的文化特征,油画在传入中国的同时就深受中国文化的影响,民俗文化作为中国文化的一大分支,和油画创作也有着不解之缘。所谓民俗文化,简单理解,就是一个区域内民众的风俗习惯,进一步说来,则是一种依附人民的生活、习惯、情感与信仰而产生的文化。著名的《乡村乐手》是清朝画家林呱的作品,所表现的就是民俗娱乐的场景。另外像董希文在1953年创作的《开国大典》,所采用的方式和西方完全不同,而是带有民间美术的色彩。由此可以看出,中国的民俗文化一直以来和油画创作保持着亲密关系。

首先,一个地域的民俗文化给油画创作奠定了一种基调和风格。不同的地域有不同的文化,不同的民俗文化造就了油画创作的不同风格。这是因为,油画在创作过程中,必然会受到当地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的影响。例如福建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郭宁的作品就形成了一种特定的风格。他的作品《金色家园》、《水乡》先后获得各类大奖。谈论起他的创作,会自然地想起福建的风景:自然环境富有变化,有山有海,色彩鲜明、丰富,还有闽南的渔岛、闽西的土楼、闽北的古村落等等,这些独特的地域文化使得郭宁的作品现场感十分强,进而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朴实中带着浪漫,绚丽中带着精微。

其次,油画作品能再现一定地域内的民俗文化,体现一种文化精神。它就像一面镜子,可以让我们从中看到当地生活的面貌,体会特定时期内人民的心理特征、审美情趣和价值观念。在油画创作过程中,画家是在用眼睛和心去观察和感受社会,通过体会民风民俗,借助技巧的运用来产生艺术的效果。吴永安的油画《阳光下》、丁大年的油画《新居》、郭宁的油画《遥远的星》曾参加全国侨乡风貌、华侨生活画展,透过他们的作品,我们可以看到泉州的侨乡文化,也能感受到民众对生活的热爱与坚持,还有内心深处的思乡情怀等。

二、民俗文化对油画创作的影响

1、民俗文化对油画创作及审美心理的影响

艺术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民俗文化展现了地方文化特色,是一个地方文化的精髓。对油画创作者和接受者而言,民俗文化的内涵都会对他们产生一种无形的熏陶,使之受到感染和影响,进而丰富或改变自己的思想。泉州市是一个拥有着丰富多彩民俗文化的城市,民俗文化类型多样,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众所周知,泉州是我国著名的侨乡之一,泉州著名画家林剑仆曾在1978年就创作过一副名为《侨乡春灯》的作品。林剑仆回忆说,人们参观春灯的热闹景象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而在闹元宵的人群中,有很多侨乡,他感觉着一切都充满着一种青春活力的气息,因此创作了这副作品。这是泉州市第一幅入选国展的油画。由此可见,泉州特定的民俗文化启发了画家的创作,给他创造了创作的灵感。之后,林剑仆又在此基础上创作了《海婴》等作品。大众通过当地一些富有民俗气息作品,对泉州的美丽风情有了更为深刻的印象。

2、民俗文化对油画创作题材的影响

油画作为一种艺术形式,必然要从生活中汲取素材。民俗文化反映的正是一个地方的生活,这种文化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油画创作题材的选择。画家总是会根据自己的实际生活体验来进行创作。而经常受到民俗文化感染的画家,在创作题材上就会偏向于选择跟民俗文化相关的内容,而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内容也给油画创作提供了广阔的拓展空间,丰富了油画创作题材。上面提到的林剑仆的作品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俄罗斯著名画家列宾的曾说:“只有在自己的土地上,只有从祖国土壤里成长起来的艺术,才能够得到人们透彻的、充分的理解。”他强调民族艺术的魅力,也从另一面体现民俗文化确实成为油画创作的一大主要题材。例如泉州师范学院美术教师黄曦农的油画《渔港和风》(中国校外教育(美术),2007年12期)就是对泉州滨海风情的一种独特展现。

3、民俗文化对油画审美价值的影响

民俗文化是一种民族精神的浓缩,对于一副优秀的油画作品,我们会分析它的审美价值究竟何在。所谓审美价值,就是一种客观存在的自然性质,它并不是取决于人的意识判断,而是实实在在存在的,我们也可以将这种审美价值理解成“思想性”,普列汉诺夫曾说:“原因很简单,因为没有思想,艺术就不能存在,除了导致抽象的和混乱的象征主义之外,不会产生什么其他的结果。”之所以说民俗文化对油画审美价值产生影响,是因为如果一副油画能够以特定的民俗文化为创作题材,就会带有民俗文化的精神内质,这样也就提升了油画的审美价值。比如,泉州师范学院著名教授蔡永辉教授作品让人赞口不绝,他画作透露出闽南地区浓郁的民俗气息,风格宁静唯美,有如涓涓细流的情感流露,让人在欣赏中不自觉就找到了心灵的归依,这便是一种较高的审美价值。

上述是笔者结合自身艺术实践和学术知识,对民俗文化与油画创作的关系做的简要探讨。在未来油画事业的创新与发展过程中,我们需要不断努力,在民俗文化的熏陶下,在创作中渗透富有特色的民俗文化,让中国的油画创作更加成熟。

参考文献:

[1]王耀伟.中国油画创作中的民俗形象与文化意义[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 2002年第2期.

第5篇

竞争是市场经济的特点,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要生存和发展,就必须加强成本管理,采取各种措施降低成本,以低于竞争对手的成本进行生产经营,获取更多的市场份额和盈利。因此,现代企业管理应注重对成本的管理。成本企划是当前国际上流行的先进的成本管理方法之一,以其显著的成效及其与众不同的管理思想、管理手段和组织方式,已经引起了全世界的广泛关注。

成本企划的基本立足点是约束全生命周期成本。它首先确定待开发产品的生命周期成本,然后由企业在此成本水平上开发生产拥有特定功能和质量且如以预计价格出售就会有足够盈利的产品。它使得“成本”成为产品开发过程中的积极因素,而不是事后消极结果。企业只要将待开发产品的预计售价扣除期望边际利润,即可得到目标成本,然后的关键是设计能在目标成本水平上满足顾客要求并可投产制造的产品。

成本企划通常是把产品成本在设计阶段限定在一定目标之内,然后运用价值工程实施开发,在设计、试产和生产准备等各个阶段,组织各部门通力合作,以求达到目标成本。成本企划把成本管理的思路从传统的生产现场转移到开发设计阶段,具有超前意识;成本企划通过市场上消费者认可的售价,减去期望利润,倒退计算出目标成本,作为设计的依据,在将材料、零部件等汇集在一起装配成产品的同时,就把成本一起“装配”进去,在设计产品的同时也设计产品的成本:成本企划并不把成本看成是单纯的账簿的产物,它具有较强的管理工程学的属性。

成本企划的具体做法有着不同的模式,但其方法流程则却大体相同,通常包括六个阶段,即:产品企划;目标成本设定:目标成本分解;设计中实施成本降低;转向生产准备;初期流动管理。其中,目标成本的设定、分解和达成是其关键。

我国企业的成本管理,长期以来是一种以计划价格为基础,以事后核算为重点,以全部成本法为内容的成本管理模式。这种模式使得我国企业的成本管理水平低下,成本耗费高,经济效益差,不但难以适应市场经济建设的需要,而且严重制约了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因此,对我国企业而言,引进先进的成本管理模式是势在必行的。本文着重对成本企划加以推介,希望它可以带给我们有益的启示。

成本企划是一种全新的成本管理模式,它同我国传统的成本管理理念有着相当大的差异,那么应当如何将这一新的理念引入我国企业并使其在传统理念的包围下生根发芽?

1.在我国企业中确立市场导向观念

成本企划最主要的特征之一即是其市场导向性,这一点对于企业增强市场竞争力起着直接的作用。但是以市场为导向的成本管理思想在我国比较缺乏,原因是在长期的计划经济体制下企业的目标不是利润最大化,而是产值最大化,企业不必关心产品的售价只关心企业的产量和产值即可,因此无法树立市场导向的成本理念。但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要想生存和发展必须使其产品为市场接受并且要实现一定的利润,这就要求企业树立正确的市场观念,以市场为导向去生产物美价廉又合乎人们多样化需求的产品。

2.在企业中树立事前控制思想

成本企划不同于其他成本管理方法的另一显著特征即是它的前馈控制观念。这无疑是一种科学的观念。经验表明产品成本的大部分(约8成)在产品的开发和设计阶段就已经确定了,因此只有在事前(即进入生产制造阶段以前)进行有效的成本控制才有大幅降低成本的可能。当然事中和事后的成本控制也是十分必要的,但因其改善成本的空间有限,所以重点还是应当放在事前控制上。但是我国大部分企业仅仅进行事后的成本控制,很多时候就是事后成本控制也因为方法落后和组织实施不力而流于形式,所以我们的产品成本往往较高,市场竞争力较低。

3.在我国企业中确立目标成本概念

成本企划最关键的因素是目标成本。我国现有的成本管理体系多数是以固定标准为基础的,这种体系只考虑保持现有的产品成本水平,但成本企划中的目标成本却是一种动态体系:不断推动产品设计人员去改进产品设计,降低成本。

4.企业应当以价值工程手段实施产品策划和开发

成本企划的第二个关键因素是技术,具体说来是凭借价值工程为主的工程学方怯对产品观念、产品设计方案等目标成本的要求进行技术攻关。一件产品从设计、生产到交付消费者,一般应该考虑到:我要生产什么?怎样制造出来?怎样才能卖给用户?实际上这三个问题意味着贯穿这件产品全过程的三个阶段。这三个阶段都需用到价值工程。超级秘书网

价值工程在生产制造阶段的实施较为具体,因此容易把握,而在产品设计阶段实施起来就有一定的难度。应用成本企划这一现代成本管理理论,必须树立市场经济的观念,明确市场机制的概念。具体的将要做到以下4个观念的转变:①明确增值盈利是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经济的第一目的;②树立企业发展是获得利益的前提条件的观念;③将生产产品转变为增值产品:④转变重事后推销轻事前调研的营销观念。超级秘书网

5.因为成本企划活动涉及企业经营的全过程、全方位,所以将对企业提出较高的要求

针对我国企业的现状,以下三点应予以重视:①注重企业内部各环节的协调问题。在传统观念下,成本管理被认为是财会部门的工作。

第6篇

1形神论的形成及在佛教思想文化中的含义

中国油画艺术中, 形神论这一艺术理论与佛教思想文化存在着一定的联系。中国艺术形神之说自古以来一直是艺术美学的一个重要议题。 形与象二者相互关连,合二为一即为形象。 将其分开来看,可最早追溯到中国的先秦典籍《易经》。 该书这样阐述道易者象也,象也者像也。 这是最早的对形象的理解,将象等同于像。 《系辞传》则肯定了易象的来源是天上万象的写照,并提出观物取象的思想。老子也曾对象加以说明。 他所著的《道德经》中提到道之为我,惟恍惟惚; 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 该句中对象的描述或指对象的具体形态、物象,亦或可能是对宇宙中自然万物变化莫测,气象万千的一种模糊意义上的形容。 但不管怎样,都从不同角度作出了对象的理解。由此看出《易经》和老庄哲学都蕴藏着一定的美学思想,比后来传入中国的佛教思想文化要早很多,它们是中国艺术美学理论形神论形成的必要因素。 随着历史与艺术的发展,佛教思想文化在与儒道等典型文化的既相互排斥又相互渗透、融合的进程中完成了中国化的历程,并与儒道思想文化一起加速了中国艺术美学形神论的成熟与完善。 形象一词在佛家典籍中早已被提极过,但并非对艺术而言。 前者的《易经》与老庄哲学只提到了象,而并未将形与之联系在一起。 而佛教则很好地将二者合二为一。 《高僧传卷八》这样记载道:圣入之资灵妙以应物,体名寂以通神,借微言以津道,托形象以传真。 其中虽然充满了唯心主义思想,但形象一词却却诞生了, 这其中的美学思想不言而喻,而更加推动了形神论之说走向成熟的是佛教的神不灭论,其着力揭示了神是不随形灭的。 形是易朽的东西,神是精极而为灵者也,它是恒常不变的实体(无生) 可以托身异形、随物冥移这些佛教的思想文化点明了神的重要及灵性,也表明了形的暂时性,不恒久性。于此形粗神精的价值观也就随之凸现出来了,这也恰恰体现了艺术美学思想中的形神论。

2形神论之于油画创作的重要意义

形神论在美学上的反映,最突出的就是贵神贱形,即重视画面的神,形则处于从属的地位。 由此,中国艺术美学思想中的形神论理论更为丰富、成熟,集多家思想文化融合互补于一体,但佛教思想文化中的神不灭论的痕迹则尤为明显,由此,绘画艺术理论也就更为丰富多彩了。如以形写神。元代刘见孙的《萧达可文序》中这样阐述道:即神似,虽形不酷似,尤似也。 其意思是说有了神采了,尽管形象上不太吻合,也没有关系,神似则可。 《画论》中说:今人看画,多取形似,不知古人最以形似为末节。 意思是说,时下人们欣赏画作,大多通过形来评判该幅画作的好坏,岂不知古人早已将形的好坏放到了评价标准的最后。 于此同时,形神论的形成与发展也离不开大量的艺术实践。 佛教传入中国后,佛画的大量绘制也很大程度地加速了艺术的发展与艺术理论的成熟与完善。 通过大量的艺术实践,形神论得到了进一步的丰富与发展。形神论的美学思想不仅对中国传统绘画影响深远,同时也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了中国油画艺术的发展。 具有一定国学基础及文人精神思想的中国艺术家在面对油画创作的时候,只是在材料技法方面稍显陌生,占主导地位的却仍然是人的思想精神,而这恰恰是油画创作标准的最高层面,即神的层面。 中国油画家受传统文化形神论的影响,在油画创作中不断探索,十分注重画面中的形与神。油画艺术对于东西方而言,确实存在着差异。 西方古典的写实性与东方传统的表现性、写意性确实存在着明显的差异性,但这只是二者在形与神上的侧重点不同而已,前者在形上要求严谨性、科学性,理性的成分较多;后者则把形放到次要地位,只求似则可,把神即精神、性灵、神韵列在首位。 二者之间看似冲突,但仔细分析判断后,事实并非如此。 二者只是由于文化差异导致了在油画创作上的侧重点不同,但最终的目的却是一样的,即都是为了满足审美的需求以及表达一定程度的精神世界、思想内涵。 中国众多的油画家们正立足于本民族传统文化的高点上,通过不断探索研究,吸收外来文化的精华,使油画在中国这片土地上快速发展,形神论则一直被高度重视并贯穿于油画创作之中。

当今油画艺术形式繁杂,成多元化趋势。 一部分艺术家吸收西方古典写实性艺术的精华,注重形的处理,并与中国审美文化相结合,创作出了具有东方特色的写实性油画艺术,使画面达到了形神兼备艺术效果,即重视形体,又重视对其神韵的追求。写实画家较多,如冷军、王沂东等。 同时西方艺术家们通过反思古典写实油画的得失,自觉的追求油画语言的变换与变异,向表现性、象征性和抽象性油画艺术方向发展。 比如西方现代主义画家抛弃了古典的写实性,开始追求表现性、象征和抽象性,这些方面都与中国传统文人画接近,即逸笔草草,聊以解胸中逸气。从一定意义上来说,中国传统绘画的写意性与西方现代绘画的主张有异曲同工之妙,都是对神采的追求,对精神性的探索。 尽管东西方思想文化存在着巨大差异,但艺术却是全人类的艺术,中国绘画艺术与西方绘画艺术达到了某种程度的共鸣。 在东方文化氛围之内,艺术家们除古典写实以外,在油画创作中又采用了变形、夸张、抽象等艺术手法,进行更加大胆的艺术尝试,创作出大批优秀的油画作品来。其一个共同点就是艺术家们都没有抛弃东方灿烂辉煌的思想文化,尤其注重对形与神的处理并将其继承、发扬、再创造。这些优秀的艺术家有吴冠中、赵无极等。 吴冠中的绘画艺术极富思想精神性,画面灵动而优雅,色彩丰富而纯净,具有禅的境界。

第7篇

关键词:风景油画;教学;色彩训练方法;探究

随着现代油画的发展,人们的绘画观念不断改变,近现代艺术家也越来越注重情感色彩的表达,色彩在油画中变得越来越重要。油画作为一种表达人类思想感情的绘画艺术形式,广泛而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生活。

一、风景油画教学中的主观色彩

东方的绘画艺术注重意境的表达方式和描绘的风景,也注重充分发挥艺术家的创作天分。艺术如此崇高,使艺术家的主观情感和人格精神获得充分体现。图像早已成为中国传统绘画艺术的核心理念,包含了人类精神的思维性质和方式的精髓。从中国古代绘画中的色彩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古代艺术家有合理的色彩思想和相当主观的色彩概念,坚持绘画中色彩的主导地位。汉代艺术家总结了着色经验,为中国整个封建社会的绘画创作中色彩的应用提供了指导,唐宋时期色彩的应用达到高峰。不同类型的颜色是东方艺术运用色彩的重要理论依据,其色彩是含有强烈的主观意识的“图像色彩”,使画家得以在绘画创作中表现出独特的个性色彩。

二、学习艺术大师的绘画风格,观察大师的用色特点

不论是一年四季还是人们的思想情感,都可以用色彩表现出来。画家要想在艺术舞台上占据一席之地,首先必须拥有独特的艺术个性。艺术家的人格也是组成艺术色彩的一个重要模块。艺术家通过艺术创作表达主观意识和思想感情,而不是简单地模仿自然界中的颜色,但是在绘画中表现自然中的色彩组合基于画家个人的感受和感情,需要形成主观色彩,因此,主观色彩是画家重要的艺术语言。学生应该逐步完善自己的主观意识,改进色彩在绘画创作过程中的表现,进一步学习和模仿老一辈艺术家的创作过程。这个学习过程包含两个层次:精仿和有意识地吸收。首先,学生通过模仿表达主观色彩,这是一个必须经历的过程,学生形成对色彩的初步认识。模仿可以丰富学生的创作经验,通过寻求大师作品的主观色彩,学师的色彩运用方式,加强自己的创作能力,形成最适合自己的主观色彩体系和丰富多彩的创作形式。其次,学生需要理解前辈大师的创作意识,拓展自己的创作范围。这时色彩的运用不仅仅是技术问题,更代表了学生的主观思想、艺术追求、审美理解以及文化研究。加强培养创作灵感,学习艺术大师的绘画特点和个性色彩,理解他们的艺术风格,建立自身的色彩体系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这是学习色彩更高的层次,这一层次对学生完善自身的主观色彩体系具有很大的促进作用。画家凡•高在美术史上拥有很高的地位,在色彩运用方面,他的贡献是非常显著的。他通过强烈的颜色营造出现代效果,摆脱了传统色彩对绘画创作的制约,根据主观能动性处理色彩。虽然凡•高的作品大多表现自然现象,但他已经表现出自己的主观色彩,通过提取自然中的图像色彩表达自己的情感。凡•高的很多作品以黄色调为主,黄色的激情和凡•高情感的共鸣表现出他疯狂的个性和坚强的意志,就像在艺术中迸发出火一样的激情,只有黄色才能完整地宣泄凡•高的情感。在他看来,黄色的太阳是友谊、希望的象征,黄色的向日葵表现了他对生活、友谊的向往。凡•高不仅把他的工作室的外墙漆成黄色,还画了许多向日葵的油画放在里面。他用柠檬黄、棕黄色等组成主观的黄色。凡•高对色彩的增强处理、主观组合、合理控制、想象臆造,形成了美术史上的一座座丰碑。因此,学生通过大量学师作品,可以提高对色彩的分析和理解能力,掌握色彩的个性风格,思考大师如何构建主观色彩体系,把素描和写生相结合,学习如何构建主观色彩体系。

三、凸显色彩感觉,发现色彩变化

主观色彩的运用是绘画艺术创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美术史上的一些绘画大师为了掌握色彩的规律,创造了大量的速写,将自然中的色彩化为自身的情感,抽象、升华了色彩的个性,形成了对于色彩的独特理解。绘画是画家的技巧和情感的表现,如果失去了灵感和激情,就不可能创作出迷人的画卷。教师可以用美丽的色彩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情感需求,使学生在色彩学习中深入地感受色彩,形成自身的艺术语言,充分表达自己的情感。1900至1904年是毕加索创作的“蓝色时期”。在这一时期,身在巴黎的毕加索常常通过恰当地运用蓝色反映当时底层人民悲惨的生活,反映他们真实的精神状态。1904至1906是毕加索创作的“粉红时期”,在这一时期,他结识了马蒂斯,随后又认识了德兰和布拉克,与费尔南德•奥利维耶在蒙马特同住。他的经济状况好转,生活愉快,画面的主色调变为轻快的粉红,绘画对象为街头艺人、杂耍艺人及风华正茂的妇女。从“蓝色时期”向“粉红时期”的变化,反映了毕加索的情感变化,并由此灵活运用了不同的主观色彩。所以,主观色彩是艺术家充分表达个人感受的方式。

四、加强学习知识色彩,理解色彩的内涵

为了形成主观色彩体系和个性化的艺术语言,学生要进一步学习色彩知识,加深对色彩的理解,提高对色彩的敏感度。在绘画创作中,学生要削弱不必要的颜色,让画面色调趋于纯粹,进而加强画面的力量感。学生还要及时归纳色彩的运用方法,这是精炼主观色彩的过程,通过去粗取精而把握色彩的主色调,这样才能逐渐形成自己的主观色彩体系。学生还可以进行大量的画面变调练习,练习运用主观色彩,这种训练可以让学生在改变画面主色调时仍能组织画面。在色彩训练中,学生必须做到准确观察、忠于客体、简处入手,增强色彩的丰富性和力量感。合理运用色彩不仅能加深观者的视觉印象,而且能够更好地表现画家的情感,使作品更具美感。和谐的色彩能在心理和感情上更好地与观者形成共鸣。油画中的色彩既需要画家的想象,又需要进行客观处理。画家对不同色彩的运用,不仅表达了自身不同的情感,同时感染观者,使其产生联想,进入画家营造的审美境界。

五、加强色彩教学,培养学生的艺术个性

艺术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创新型人才,而不是教学生复制前人的作品。如果学生以同样的创作方式创作出同一外观的作品,艺术教育就失去了自身的价值。现在艺术教育的问题已经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色彩教学是培养学生艺术个性的重要途径。学生观察色彩时,首先要注意色彩关系,进而确定画面的整体基调。主色调占据了画面的大部分空间,因此只要抓住主要的色彩关系,就能基本确定色调。首先,学生在观察对象时不能过于注重细节,而应该关注画面的整体效果。其次,要注意色彩的整体搭配和布局,加强对比或协调,注意色彩的节奏感和冷暖变化,从简单和复杂的变化中寻找统一的规律,局部需要服从整体,为画面的整体效果服务。此外,学生还要善于识别不同倾向的色彩,不能滥用主观色彩,善于发现新的主观色彩,切忌套用别人的用色方法而歪曲写生对象,这样的作品既没有自然美,又缺乏艺术个性。因此,对色彩的把握要准确、简洁、轻快、新颖,不脏乱、不浮夸、不粉化、不油腻,努力通过色彩引起观众的情感共鸣,以热情、真诚和准确的色彩情感倾向提高作品的艺术感染力。结语色彩是绘画艺术语言构成中最活跃、最丰富、最敏感和最富有艺术表现力的视觉因素。画面色调可以营造艺术氛围,以不同倾向的色彩传达不同的感情。色彩变化无穷,学生必须学会把握主观色彩,使绘画作品拥有强大的生命力。完善风景油画教学中的色彩训练,需要教师在日常的工作和生活中细细揣摩,才能取得更大的进步。

参考文献:

[1]王剑锋.梅尔尼科夫与中国油画教育及创作.上海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12.

[2]于幸泽.建筑造型基础教学研究.中央美术学院博士学位论文,2013.

[3]周鼎.交响.西安美术学院博士学位论文,2013.

[4]伊沙木丁•阿巴克力.浅谈油画风景写生教学//《现代教育教学探索》组委会.2015年9月现代教育教学探索学术交流会论文集,2015.

[5]王醒宇.油画课程与教学研究.浙江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6.

第8篇

论文关键词:装饰性油画,生活,艺术

 

在中国油画的百年历程中,经过几代画家的开拓、积累和推进,装饰性油画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它不受制于传统油画的束缚,个性张扬、时尚,有生气艺术,使人产生愉悦的观赏兴趣,被广大群众所接受。在中国油画发展历史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油画由于使用油彩这种特殊材质作画,有着易保存,能清洁,不易损坏等特点,是家庭装饰画的最佳选择。它发展到现代,形式也是越来越多样,越来越受人们喜欢,并且它是装饰性绘画中最具个人情感气息的一种,属于纯手工绘制。装饰性油画可根据消费者的需要,用一种特殊的形式、色彩、材质等影响人们的情绪净化人们的心灵,陶冶人们的情操艺术,满足着人们对于家庭的装饰感、温馨味和其他传统价值观念的需要。

装饰性油画是作为客体而依存于主体的艺术,具有手段的多样性,可以通过不同的方式来获得完美的效果。装饰性油画同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密切相关同时也因时代、地域环境、经济条件、文化水平、民族习俗和观点的不同而表现出不同的风格,装饰性油画有纵向的传承性和更新性,且还有横向的适应性和制约性论文怎么写。通过视觉形象的表达完成传递情感和话语,强调个人的感觉状态与时代文化的衔接,具有时代性、精神性,有很强的感染力,并向观众展示自身的内涵。

然而随着人类对自身的生活环境的质量提出越来越高的要求。人们对居家生活品味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艺术和生活的关系也越来越重要,生活的艺术将被推到重要的位置上来加以对待和思考。室内环境的不断改善,室内装饰多了起来,装饰性油画作为能体现主人个性的一种室内装饰,以具体的色彩、线条、形体,诉诸于人的视觉,为温馨的家添了几分灵性与情趣。装饰性油画中的“情”是客观的景与主观思想情感的统一,是画家创造的一种特别的艺术境界。比如艺术,草地的嫩绿色,能唤起人们对春天生机勃勃的联想;麦田的金黄色会令人产生丰收的喜悦;朝霞的色彩使人兴奋,感到充满希望。而色彩的虚拟性,在装饰性油画中也常常运用其中,在这里色彩的视觉真实性的削弱与色彩虚拟性的认可是顺理成章的,因而在装饰艺术作品中,就出现了用红色画草木、用绿色、紫色画景物,用黄色及其它色彩画花卉等虚拟色彩,增强了艺术的趣味感,别致新鲜感,它是构成画面美不可分割的重要部分。因此在室内陈设装饰性油画作品时应把握色彩心理的研究,科学地运用室内装饰性油画色彩艺术,充分的发挥色彩的功能性价值,提高人们在环境中的舒适感和工作效率,保证人的身心健康。

装饰性油画在人们生活中占有越来越多的位置,他不仅是现代生活节奏的一种体现,而且是艺术随时代节奏发展的一个重要体现,体现出装饰性油画是时展和进步上的一种艺术语言形式的体现,相信在时展和进步中装饰性油画会与更明朗更广大的发展空间,对现代生活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在绘画作品中适当的注入装饰性因素,对于绘画意境是一个开拓,是有益的创新途径之一。站在信息与科技文明的舞台上拓宽艺术创作的艺术特征的装饰性油画。它是一种富有想象和意境风格化的美,带有程式化的美,是最有特色、最典型的艺术表现形式。但艺术不仅要满足美的要求艺术,而且要满足从艺术中认识社会生活。今天,它的追求首先不能削弱或冲淡绘画性论文怎么写。不同的时代需要不同的审美情趣、审美心理,不同的装饰风格与装饰美与时代精神相适应。我们应不断以新的视角发现和挖掘新的装饰语言,以自己的生活方式、思维模式、情感表白形成独特的装饰性的绘画。

由此可见,装饰性油画在人们的生活中占有越来越多的位置,它是现代生活物质文化水平提高的重要标志,同时也是人们精神生活审美需求的一种重要体现,可见装饰性油画是艺术发展到一定阶段的重要产物,相信在未来的油画发展史中装饰性油画会留下辉煌的一笔,并且在现代生活中会有更广大更明朗的发展空间对现代生活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注 释

「1装饰//美苑//中国油画//文艺研究等期刊及部分学报。

「2郎绍君著《论现代中国美术》、江苏美术出版社、1988年版。

「3张晓凌、孟裸新《抽象艺术—另一个世界》、吉林美术出版社、1999年5月。

「4王宏建主编.艺术概论.文化艺术出版社、2000.1。

「5陈坤宏著《消费文化理论》、台北扬智文化事业股份有限公司、1995年。

「6(英)赫伯特里德著、陈方名、王怡红译、艺术与社会、工人出版社、1989.3。

第9篇

梁江原籍广东罗定市,毕业于广州美术学院油画专业。后考入中国艺术研究院师从王朝闻先生,攻读硕士、博士学位。现为中国美术馆副馆长,文化传媒集团中国美术院副院长、博士生导师,中国美术家协会理论委员会副主任,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中国画学会理事,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国家画院研究员,东南大学、广州美术学院客座教授等。曾任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研究所所长,研究生院美术系主任等职。近年曾任中国美术家代表团团长,出访瑞士、日本等国家。曾策划、主持实施“黄宾虹国际学术研讨会”“中国美术馆50年捐赠作品大展”等大型活动。

由中国美术馆、广东省美协等主办的梁江书画展,2012年在东莞、中山、珠海、汕头、肇庆等地巡回展出,展示了梁江以多种体格、不同笔法创作的百余件山水、花鸟和书法作品。

上世纪70年代,梁江创作的知青宣传画曾印发全省,木刻作品上过省展,还在报刊撰写评论文章。他学生时代多才多艺,让人难忘。后来,他从美术史论界崛起,撰写了大量切入美术创作和史论研究的论文,以思维敏锐、观点明晰、文风恣肆享誉全国艺坛。其新著《中国美术鉴藏史稿》,是中国第一部美术鉴藏通史。所著《美术概论新编》《广东画坛闻见录》等在美术理论建构、区域美术史研究方面也备受好评。迄今,他发表的学术专著及论文已达400余万字。成为活跃在当今中国文化艺术界前沿,成果丰硕的著名学者、书画家。

粱江早年就读于广州美院油画科班,后转攻中国画。所作山水花鸟,笔法灵动多变,格调清雅自然。他具有坚实笔墨功夫,有过人的文化修为。融丰厚学养于笔端,其作品引起了社会和新闻媒体的广泛关注。广东省作协主席廖红球说,梁江一是人好;二是文章好;三是书法好;四是画好。广东美协主席许钦松推其为“学殖深厚,出手不凡”。

梁江认为,一般书画家不必苛求通晓十八般武艺,术有专攻即可。但是,作为一个负责任的研究者或批评家,专业要求则更高。若没有切身体验,不通晓各种技法,所发议论很可能会是隔靴搔痒。他长期以来的方法,是创作体验与史论研究相辅而行,相互促进。他的学术研究和创作论评,在专业界有很好口碑。而他的书法和绘画创作,也因为丰厚的人文涵养,多年的笔墨技艺磨砺而显得非同一般。取精用宏,学者本色,厚积薄发。梁江作品成了近来人们谈论“学者书画”常提到的例证。

相关文章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