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语文观课报告优选九篇

时间:2022-03-17 22:28:34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语文观课报告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语文观课报告

第1篇

为不断提高我校教师的专业知识和教学技能,努力造就一支技术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使学生在音、体、美等方面得到全面的发展。开全课程开足课时,对完成课堂教学、提高学科成绩、全方位提高办学品位、打造特色学校起关键性的作用,对师生的成长都是十分有益的。现将我校国家课程开设自查情况汇报如下:

为了彻底转变教师的观念,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我校严格按照国家课程标准开全了所有的课程科目,不随意减少每周的课时数,学校总课表、班级课程表和教师个人课程表完全一致。一、二年级开设的课程有语文、数学、品德与生活、音乐、体育、美术、地方课程;三——六年级开设的课程有语文、数学、英语、品德与生活、科学、音乐、美术、体育、综合实践和地方课程,而且规定一至六年级没有体育课的当天,下午必须安排一小时的活动时间,所有的课程均有教师上课,有备课,有作业,有评价,有记录

我校严格按照国家课程标准设置课时,参照进度进行教学,一、二年级每周26节课,其中地方课程2节;三—六年级每周30节课,地方课程4节,其中综合实践三—六年级每周3节,地方课程3节,不拖堂、不替上。

根据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要求,均衡设置课程,各门课程比例适当,并可根据学校的实际和学生的不同要求进行适度调整,保证学生和谐、全面发展,为国家为社会培养一大批有知识的合格人才。

关于开足课程自查报告

本学期以来,我校认真贯彻落实省教育工作会议精神,积极推进实施素质教育,坚决贯彻省市县教育部门《关于开展中小学开齐开足各类课程》精神,切实落实减负措施,现将我校执行情况自查报告如下:

1、执行课程计划情况

我校在教育教学方面,学校建立了一系列合理的符合学校实际的检查,考核奖励制度,对照省“素质教育十条要求”,开齐开足各类课程,保证课时和师资配备的全面落实,严格按照课表上课,确保体育与健康、艺术、信息技术、综合实践活动、“三项教育”等课程全面开设,并对课程计划执行情况进行抽查,对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均有明确的要求,使各类课程的开设有计划实施,学校每月对各学科教学常规进行检查考核,发现问题及时整改,检查情况列入教师个人业务档案,作为评优晋级的重要考核依据,使具体要求落实到教师教学工作的全过程。

2、学校的作息时间安排情况

我校从严格控制学生在校时间做起,将师生在校学习活动时间严格控制在8小时之内,严格要求学生不要过早到校和过迟离校,并且规定各任课教师严格控制学生课外作业量,每天的作业时间小学低年级不超过半小时、小学高年级不超过一小时、一、二不留课外书面作业,学校严格控制各类资料的征订,杜绝教师为学生集体订阅学生资

料以防题海战,加重学生课业负担,鼓励学生进行适当的文体活动,开放阅览室、图书馆等公共场所,坚决杜绝利用节假日进行集体补课和平时加班加点,下午第2节课后安排学生进行各类兴趣活动和体育活动,确保学校各类课程的全面开设和每天学生1小时的体育活动时间。

自从学校全面实施课程改革和落实减负措施以来,学校加强课程管理,做好午间及上下学时段的学生安全工作,加强教科研的研究,引导教师努力在四十五分钟内做文章,加强备课、上课、作业布置与批改及提优补差工作的全面落实,做到减负不减教育质量。

关于开足课程自查报告三

为了落实课改精神,规范办学行为,学校领导高度重视,要求全体教师思想工作与教育部门制定的政策保持一致,开齐开足课程,坚决杜绝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的问题,开学后我们做了以下工作:

1、教导处严格根据新课改精神,统一安排作息时间,统一编排年级课程计划,落实到每一位专任教师。

2、我校严格执行国家课程计划标准,不随意增减课程门类和课时。

3、第一周,由教导主任亲自检查各年级对课程计划的执行情况,发现执行不到位教师,立马进行口头批评指正。

4、严格规定学生的活动时间每天课间操半小时、课外活动时间一小时。

5、音乐、体育、信息技术,我校由专职教师按质按量按时上好每一节课。

6、综合实践活动(研究性学习)、美术、地方课程由语、数教师兼任,并且都有备课和有关活动资料。

7、学校领导随时推门听课并于课程表核对,了解课程执行情况及过程效果,基本完成较好。

8、根据学生兴趣、爱好我校办起来图书超市、成立了武术队、全校三至六年级学生组成了百人朗诵团,各班自有兴趣活动小组。

9、双休日布置适量的作业让学生查查资料或搞搞社会调查活动,课余时间由学生自己支配,不给学生集体补课或变相上课。

第2篇

文化体育工作只有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实现跨越,才能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强大精神动力。这就需要我们大力发展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大力发展文化产业,逐步提高我县的文化创造力、竞争力和影响力,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当前,文化体育工作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必须以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为契机,以“推动发展繁荣、促进社会和谐”为目标,着力推动文化体育的大繁荣大发展。

一、我县文化体育基本情况

(一)城乡文化体育服务网络初步形成

近年来,我县积极挖掘历史文化,接通历史文脉,建设文化强县,弘扬民族民间文化特色,建立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不断完善了以县城为主体、乡镇为纽带、村级为重点,特色村寨、传承点为补充的四级文化服务网络。

(二)基础设施得到明显改善

新建规模均为国家一级馆的县文化馆、图书馆。文化馆占地面积*平方米,建筑面积*平方米;图书馆占地面积*平方米,建筑面积*平方米,并投入大量资金配备了相应的设施,已于*年7月投入使用。乡镇文化站建设方面。大桥文化站被评估定级为*省一级文化站。完成了哨冲、牛街、龙武、坝心、新城等乡镇文化站的主体工程建设,改造、修缮了宝秀、龙朋*个乡镇文化站。农村文化室建设采取上级投资一部份,村民议事集一点,群众投工投劳的方式,在群众文化活动基础好、积极性较高的农村率先实施。目前,全县已组建乡村文化室*余个。

(三)群众文化活动丰富多样

一是利用春节、五

一、国庆及周末等节假日,频频举办书法、美术、摄影展览,举行专题文艺晚会,县城共有各类文艺演出队伍21支,不同阶层、不同年龄的人参与文化娱乐蔚然成风,广场群众文化活动丰富多彩,每年都要举行群众性文艺演出活动*余场次,极大地活跃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

二是以发展农村经济、建设新农村、活跃农民生活为主题,用健康向上的文化占领农村阵地,一批为广大农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节目在农村演出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欢迎。“三下乡”文艺演出受到群众的喜爱。“2131”工程惠及农村,放映一系列适合农村观众观看的科技片和故事片。全县共有农民业余演出队*余支,每年在春节等各类节日举办各类演出*余场,极大地丰富了农村的文化生活。

三是图书馆服务功能进一步加强。馆藏图书达*多万册,已实现数字化管理。新建图书馆已接待读者*万余人次,图书馆网站点击率达*多万次。信息共享工程正在建设中,县级节点已投入使用。积极开展送书下乡活动,在全县*个村委会都设立了“民兵之家”图书室,满足了广大农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同时极大地丰富了农村群众的文化生活。

(四)民族民间传统文化得到有力保护和传承

我县认真贯彻实施《*省民族民间传统文化保护条例》,使民族民间传统文化得到有力保护。*—*年,完成了民间文化资源普查工作,形成县级保护名录246项,州级民族民间传统文化保护项目123项,4项被列入*省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彝族海菜腔、烟盒舞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设立了龙武镇粟树村彝族传统文化保护区、宝秀镇小冲村彝族传统文化保护区。

为做好民族民间传统文化的传承工作,我县组织专业人员进行培训指导,开展多种形式的民族民间文化交流和民俗活动,通过多种方式进行民族民间文化的保护和传承。全县共开办*个民族文化传承班、*个烟盒舞传承点,把民族民间文化传承培训班办到农村、学校,采取老年带中年、中年带少年的方法,传承歌舞、刺绣、民族传统乐器制作等民族民间艺术。整合了原有的演出队伍,从农村民间艺人和农民中招聘演员,面向市场,发展演艺产业,多次参加对外文化交流活动,并取得较好的宣传效果。严格按《彝族烟盒舞》保护方案积极开展工作,*年共组织“广场烟盒舞”培训活动*次,参加人次达*万多人次,既丰富了广场文化,又传承了民族文化。民族民间传统文化得到了有效的保护和传承。民间艺人后宝云、施万恒、阿家文被命名为国家级民间艺人。文化部命名*县为“彝族烟盒舞之乡”、哨冲镇为“花腰彝族歌舞、刺绣之乡”、龙朋镇为“彝族歌舞之乡”。

(五)对外文化交流及宣传工作颇有成效

我县紧紧围绕打造*文化品牌,建设民族文化强县的战略,立足*深厚的历史文化和独特的民族资源,挖掘历史文化,提炼人文资源,以优秀的精神产品和优质服务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以烟盒舞、海菜腔、花腰歌舞、女子舞龙,仆拉大鼓舞等资源打造我县文化品牌,充分展现*文献名邦风采。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加大对外宣传的力度,狠抓对外交流演出,大力开展群众文化活动,进一步提高了*的知名度。

*年,民间歌手李怀秀、施万恒在首届“cctv西部民歌电视大赛”中一举夺得了原生态民歌对唱组金奖。五名花腰歌手参加第二届全国南北民歌擂台赛,获得优秀歌手奖和优秀表演奖,李怀秀姐弟的海菜腔对唱获得擂台赛最高奖─歌王奖,并在*年全国青歌赛中获得原生态组金奖。在我县摄制完成的以展示我县彝族花腰民风民俗为背景的影片《花腰新娘》获第十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优秀奖等。以民族民间文化元素为基础创作的各类文艺节目屡获殊荣,*年参加“国安杯”百龙大赛获金奖,多次参加“群星奖”等高级别的比赛。成功举办的四届“花腰歌舞节”,每年举办杨梅节、荷花节,每年都要组织*多批次参加对外文化交流活动,使*的知名度进一步提高。烟盒舞、海菜腔、花腰歌舞、花腰女子舞龙等*民族文化现象引起了外界的极大关注,民族文化对外影响不断扩大,*的知名度不断提高。特别是花腰歌舞《凤舞龙飞》参加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仪式前表演、“相约北京*”文化活动的演出、西部博览会开幕式演出、央视《同一首歌》的演出任务圆满完成,使我县优秀的民间传统文化得到广泛的宣传、推介,为进一步打造我县的民族文化品牌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六)文物保护工作力度加大

我县按照“保护为主,抢救第一”的方针,切实做好文物保护工作。*年,出台了《*县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管理暂行办法》,于*年对古城进行全面普查,把古城区具有较高的价值的192间古民居和其它古建筑列为县级保护民居挂牌保护。陈氏宗祠、企鹤楼被列为全国第六批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年新公布县级文物保护单位22项,全县列为各级文物保护单位达67处,文物藏品达*件。

认真做好各级文物的保护、修缮工作,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陈氏宗祠、企鹤楼,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来鹤亭等文物的维修正在有序进行中。全国第三次文物普查工作进展顺利。目前,正在积极申报郑氏宗祠、秀山、文庙建筑群为第七批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

(七)文化市场进一步规范和发展

在文化市场和出版物市场管理工作中,我县始终坚持“繁荣发展、服务管理”的工作理念,以网吧、图书音像、歌舞娱乐和演出市场等场所整治工作为重点,进一步规范文化市场和出版物市场经营秩序,积极引导社会资金投入文化产业。全县共有文化产业经营门类12类,经营户*户,分布全县*个乡镇,社会各界投资文化产业的趋势明显增多,文化消费呈上升趋势,文化旅游日趋升温,有力地促进了地方社会经济发展。

(八)体育活动开展有声有色

*年,结合“奥运年”举办了*县“阳光体育与奥运同行冬季长跑活动”,*县“迎奥运庆新春”三人制篮球赛,组队参加了红河州首届少儿跆拳道邀请赛,举办了“太极柔力球”培训班,参加了州老年人运动会,举办了荣诚杯中国女蓝邀请赛、中学生运动会,广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增强人民体质,推动了全县体育事业的健康发展。

三、存在的问题

我县的文化体育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公益性文化体育事业,特别是经营性文化体育产业还处于较低水平,还明显滞后于经济发展,与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不相适应。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文化体制的改革还很滞后,文化创新意识和能力不强,内涵挖掘培育不够,表现形式不够丰富,品牌特色不鲜明;二是文化体育建设的投入小,事业经费严重不足,基础设施还比较薄弱,场所规模层次还较低;三是文化体育产业规模较小、竞争力较弱;四是文化体育市场管理体制机制还不健全,管理还不规范,发育不成熟,活力不足;五是人才激励和推出机制还不完善,队伍建设还不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懂文化、会经营、善管理的复合型人才和高技能专业技术人才十分缺乏,各门类艺术拔尖人才数量极少。

这些问题,是当前影响我县文化体育科学发展的主要因素,因此,实现我县文化体育大繁荣大发展,任务相当艰巨。但我们相信,通过党委、政府的重视、社会各界和广大文化体育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一定能够使我市的文化体育事业取得长足的进步和发展。

四、今后的工作重点

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最终是要以学习实践的有效成果推动各项工作的开展。今年是建国60周年大庆,随着科学发展观的深入贯彻落实,文化建设将得到全社会的更加重视,文化体育事业发展面临难得机遇。我们将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以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为动力,继续牢牢把握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这一要求,坚持公益性文化体育事业全面发展和经营性文化体育产业快速发展两轮驱动,狠抓公共服务网络建设、文化品牌创造、激励机制的建立,加强文化组织能力、创新能力、供给能力、涵养能力建设,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抢抓机遇,力求文化体育设施建设有突破。加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是今后一段时间内我县文化体育工作的重点。当前,我们要抢抓国家扩大内需的有利时机,积极争取上级项目资金,

做好图书馆、文化馆的设备、设施配套工作;加快*县体育场馆、演艺中心、博物馆的立项建设步伐;加快乡镇文化站、村级文化室、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农民健身工程、烟农学校和农家书屋建设,进一步健全完善我市的文化体育基础设施。

2、打造精品,力求文体活动内容和形式的创新。以“五个一工程”为目标,充分发掘民族民间文化,狠抓文艺精品创作,努力为人民群众提供想看爱看、健康向上的文化精品。精心打造烟盒舞、海菜腔、花腰歌舞、花腰女子舞龙等文化精品。以“三下乡”和“文化惠民工程”为基础,坚持“农闲抓农村,农忙抓城镇,节日抓重点,庆典抓特点”的原则,积极组织开展文化活动。通过组织“我们的节日”节庆文化体育系列活动、乡镇文艺汇演、企业文艺展演、民间节日、群众文化专业技能大赛、庆祝60周年、建党88周年系列文化活动等活动,丰富广大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扶持优秀农民文化艺术团队。积极引导农村文化精品走入市场,娱乐大众。真正使文化贴近百姓,融入生活,让城乡居民在奔上“经济小康”的同时,享有“文化小康”深入进行民族、民间文化的研究、挖掘、收集、整理和传统特色艺术的开发,挖掘文化底蕴,突出特色文化,扶持文化精品创作。

3、创新思路,力求文化体育产业发展上水平。一是加强文化馆演出队伍的建设力度,为宣传*、推介*发挥积极作用;二是加大民族民间艺术品的研究开发力度,充分利用现有非物质文化遗产拓展民间艺术品、工艺美术品等传统文化产品的市场;三是做好图书馆古籍的普查、保护和开发工作,加快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建设,创办数字图书馆、电子阅览室;四是做好民族文化保护区的申报工作,依托我县丰富的民族民间文化资源优势,建成集农耕文化休闲园、民族民间艺术研发园、民族风情演艺园、体育健身园、文化娱乐园等为一体的示范基地,带动文化产业的发展。五是拓展文艺培训的空间,在打造品牌和增加收入上做大做强,扩大影响力,提升知名度。六是努力发展全民健身和国民体质监测等体育产业。

第3篇

在这次“学子看改革——中小学改革开放30周年社会调查活动”的调查中发现,课程的改革是最受关注的。有70%的家长是反对减少主课的,而有90%的学生是赞成的,这说明这样的改革,对于学生而言是受益的,而家长的反对是为了增加孩子的学习量来提高学习成绩。

在多数家长看来,学生的职责就是学习,只有加大学习量,才能取得好成绩。其实这种理解是很片面的。从这次的调查不难看出,多数家长的观点与学生的观点是背道而驰的。学生不一定只是学习课本上的知识,那是很有限的,在家庭、社会的生活中,我们同样可以学到很多的知识与道理。

这样的改革对于学生自身的确是有益的,可也要引发家长的思考,学生真的就只能会学习吗?那岂不是成了学习的机器?我们学生也要有自己的思想,也要有自己的空间与时间,有自己的自由。在紧张的学习中学点其他轻松的课程,不也是一种学习吗?

很多孩子都因父母的逼迫而去勉强自己做不喜欢,甚至是讨厌的事,最后离家甚至是寻死;也有很多父母强迫学习的孩子,长大后一个个却变成了只会读死书的书呆子,这是多么悲哀的事实啊!我们知道这是大人们爱我们的方式,但是,你们有没有想过我们内心的感受呢?

第4篇

我觉得这是作为一名负责任的教师首先应该持有的观点。四月份导师给我安排了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的教学辅导工作。当了十八年的学生,一直做老师眼里的乖乖学生,认真的听老师教课,现在终于可以过一把老师的瘾了,虽然不是正式的,但想着心情还是非常的兴奋。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但要真正的做到传道授业解惑确实是一件非常难的事情。因此有压力也是在所难免的。

去给学生做上机试验指导之前,自己先反反复复的调试了好几遍程序。想好了整个讲课的流程,虽然刚开始有点紧张,但讲着讲着就习惯了,逐渐的就懂得和学生互动了。几个月的教学辅导工作,让我对教学和教师有了新的认识和理解。总结一下这几个月辅助教学的心得如下:

教学的重点就是要培养学生积极动脑,认真听讲的习惯。教学生四会:会听、会看、会想、会说。使学生学会运用已掌握的概念进行观察比较,做出判断,在观察中发展智力,逐步养成细心观察的习惯。

其次在教课的过程,最好能做到如下四点:

一、课堂引入自然,调动学生积极性。不生搬硬套,不照本宣科。引导学生利用在实际应用中学习知识,这样也积极的调动了学生们的积极性。

二、尽量提问班上每一位同学。这一特点主要表现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比如在一些基础知识介绍上,都是让同学进行朗读;让同学们轮流找文中的知识点,并进行归纳;最后何老师还让同学在了解文本基础上对整篇文章的写作特色进行概括,这样一来基本上班上绝大多数的同学都在课堂上发了言,回答了问题。调动了整个课堂活跃的课堂气氛。

三、在课堂中善于埋伏笔,并及时抓住机会进行练习,以及时巩固知识,符合心理学遗忘曲线。每一次课程结束后都留下一个实际应用的问题,让同学们可以在课下进行自主的练习。并且在讲述一个知识点的同时,会复习相关的所学过的知识点,对于后续的知识点会留下疑问,引起学生的好奇心以及求知欲望。

四、多动手,实践出真知。我在课堂上尽量演示操作过程,让学生看懂记的住,在上机实习中完全让学生自己摸索,亲自尝试。这样才能达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通过这段时间的实践中,也发现自己许许多多的不足,习惯了当学生的自己,角色转换忽然还是有点不太适应,比较过多的依赖书本的知识,以下对老师这个让人敬仰的职位,发表一下自己的个人看法:

第一,从事教学工作需要“专(钻)心”:我为这次实践的顺利进行,我投入了大量的精力准备。

虽然说对于计算机文化基础的知识不在话下,但我还是找来了教材和教参等专心备课,力求做到在知识上准确无误;除了在“教什么”上下功夫,我在“怎样教”也丝毫不敢马虎,我翻阅了教育心理学、计算机文化基础、办公自动化、office等专业书籍,上网查询了有关经验交流,在充分尊重学生认知发展规律的前提下开展教学活动。

第二,从事教学工作需要“耐心”:面对一些对于计算机知识并不十分了解的一年级的学生,他对知识接受和记忆的方式和能力都有其特点和限制,我们在教学中不能从自身主观出发“想当然之”。对学生在学习中所遇到的障碍要“耐心”的讲解,一遍不行就两遍,两遍不行三遍,同时也应该反省自己的教学方式是否对路,切忌“简单粗暴”。

第三,从事教学工作需要与人“交心”:在教学中不能够“闭门造车”、“一叶障目,不视泰山”,要多与外界交流,掌握更多的信息,丰富自己的教育背景。我注意了与学生的交流,一方面更深入了解学生的情况,有利于我“有的放矢”;另一方面我及时将教学进展及时反馈给学生,有利于学生的配合与支持。同时,我还向多位我以前的老师请教,他们的经验都给了我莫大的帮助。

第5篇

关键词:文科;女大学生;就业观;课程建设

女大学生是现代社会中受教育程度较高并掌握专业知识技能的就业群体,在社会就业体系中具有特殊性。各高校对大学生就业观也十分关注,女大学生就业问题因其所学专业和个人价值观的不同而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因此,加强对女大学生职业观的引导和教育是十分必要的。

本次调查的目的是要在充分掌握目前文科女大学生就业观的基础上,了解其对于高校相关课程建设的态度与接受情况作为样本,从而评估开设相关课程的意义和必要性。

1 调查对象与方法

本文以宿州学院文学与传媒学院女大学生为研究对象,被调查对象涉及到了宿州学院文学与传媒学院汉语言文学、语文教育、新闻学、文化产业管理等几个专业的同学。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发放调查问卷229份,收回有效问卷208份,无废卷,有效回收率近91%。

2 问卷调查表数据分析

2.1 文科女大学生的价值观和择业观

男女平等就业是和谐社会的重要标志,但随着大学生就业形势的日趋严峻,及社会上某些招聘单位用人观念的偏差,女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1]。当代大学生的择业观受价值观的影响程度很深,具体情况综下所述。

2.1.1 文科女大学生的价值观。根据文科女大学生所处的社会和校园环境,结合其自身特点,我们可以从一些方面了解其价值观对择业观的影响情况。调查中,约40%的同学没有认真分析过自身的价值观取向,这势必会对大学生培养正确的择业观产生一定的阻碍,75%的同学认为自身价值的实现跟自身的努力工作有关系,认为自身价值的实现离不开以后的努力工作。仍有80%以上的同学表示职业价值是对社会的奉献和自身价值观的实现。

2.1.2 文科女大学生的择业观。在基本择业观问题的选择中,74%的同学选择先就业再择业,这其中也有时代和环境的影响。56%的女同学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自己的职业,这跟女生的性格和所学专业有一定的关系。有92%的同学认为工作对女生十分重要。也有10%的同学选择毕业后自主创业。

结论:文科女大学生大部分都有一个正确的取向,权衡工作与未来生活之间的关系,仍存在少部分同学对就业缺乏热情,或者以不合理的标准来衡量就业。

2.2 文学与传媒学院女大学生就业现状

图1 就业时考虑的重要因素

图2 主要就业渠道

图3 求职障碍

图4 求职优势

由图1我们得出文学与传媒学院女大学生就业时约45%的同学认为兴趣是选择工作的首要条件,少数同学也认为是工作环境,约20%的同学觉得工资待遇是重要标准。而在图2中我们可以看到文科女大学生多通过学习实践来获得工作,但是也有3%的同学把家庭背景作为求职砝码。图3主要反映了文科女大学生在就业途中遇到的障碍,主要是自身实力和社会经验不足。图4反映了文科女大学生就业时的优势,主要优势是专业优势,其次是性格方面的优势。

在严峻的就业环境下,文科女大学生应扬长避短,发挥优势。高校相关课程的开设可以对学生起到很好的指导和帮助作用。

2.3 大学生对于高校相关课程建设的接受情况

面对日益严峻的就业环境,加强对大学生就业观的教育和引导是很有必要的。宿州学院文学与传媒学院也开设了相关课程。从问卷中我们也初步了解了大学生对于高校开设相关课程的接受情况。(见表1)

表1 大学生对于高校相关课程的接受状况

从表格我们可以看出大多数同学愿意向别人寻求帮助,超过半数的同学(约67%)认为学校开设相关课程有意义,可以提供一些帮助。同时,希望学校开设相关课程或辅导中心。

2.4 高校相关课程的发展前景

大学生正值青春韶华,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选择合适的职业,对以后的人生具有引导作用。调查中56%的同学认为相关课程的开设的发展前景较好,也有21%的同学认为发展有一定的阻碍。关于课程选择的过程中,54%的同学支持书法课程,8%的同学选择逻辑学,也有9%的同学希望定期开展职业生涯规划专题讲座。

时代的发展、社会的变迁要求我们也要不断的更新教育和教学。高等教育的普及,精英教育逐渐在向大众化教育转化,双向择业,给当代女大学生带来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挑战。在开设的相关选修课程中,大部分同学都表示此类课程对培养人的实践能力和应用能力可以起到良好的作用。

3 结论与建议

政府对女性就业政策的宏观调控,社会经济的发展特别是产业结构的调整挑战带来的女性就业优势日益明显,而当代女大学生自身宿舍和受教育程度的提高也在不断增加自身的砝码。为了不断提高女大学生的就业水平,更好的指导女大学生就业工作,建议如下:

3.1 了解文科女大学生的价值观和就业观

通过对文科女大学生就业现状的调查,尚有少数同学还处在迷茫状态。宿州学院对于大学生就业观的引导和教育还需要进一步加强。我们需要以学生为本,及时了解当代大学生的思想动态和需求,建立相关辅导机制,为大学生创造一个相对符合时代潮流的教育环境。

3.2 扬长避短,全力发展高校相关课程建设

大学生是一个思想上极具有波动性的群体,高校要关注文科女大学生的就业心理,加强女性生存教育。针对女大学生落后保守的就业观念,以及消极的就业心理,学校有必要进行正确的引导,帮助其走出心理误区,使其以积极的心理状态去择业和就业[2]。文科女大学生性格的细致缜密等性格特质是其在就业方面的优势,但不够理性,心理素质相对较弱、抗压能力差是其在就业方面的劣势,通过就业相关课程的开设,扬长避短,使文科女大学生的就业之路更加顺畅。

3.3 实践为主,高度重视高校相关课程的发展机遇

高校要不断加强对女大学生就业的宏观政策研究,同时开设相关课程进行引导,进一步深入分析女大学生就业岗位特点、能力结构特点和性别心理特点,促进女大学生就业质量的提高。女大学生是当今社会受到良好教育、富于智慧与活力的一个群体,培养她们正确的就业观,将直接关系到我国女子高等教育的发展和女性人才资源的利用,对社会发展有深远意义。我们仍要了解大学生的思想动态和就业观取向,全力发展高校相关课程建设,高度重视高校相关课程的发展机遇,紧随时代潮流,发展高校相关课程的建设,引导女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有时代个性的就业观。

参考文献

1 黄岭峻,汪琴.武汉市文科女大学生就业与心理状况相关度实证分析[J].长江论坛,2005(4)

2 钱.文科女大学生就业的SWOT分析[J].中国校外教育,2009(8)

第6篇

现代学生缺乏乡土关怀、社会关怀之情。他们对于本土文化、历史等了解甚少。正因为如此,学生对于家乡乃至国家的向心力在减少。基于这个大背景,我校五年级学生开展了这项小课题研究。我们官桥镇是全国历史文化名镇,历史悠久,文化底蕴丰厚,拥有7000多年的文明史,是北辛文化的发祥地。上溯至春秋战国时期,官桥教育兴旺,名儒辈出,盛极一时;而后儒学盛行,延续两千余年。这对我们少年儿童是一笔宝贵的教育财富,通过学习研究官桥地方文化,能抵制一些学生的拜金思想、享乐主义,培养学生崇尚家乡名人、热爱家乡的情感,增强我们的民族责任感,提升我们的道德素养。

二、课题研究的意义

我们官桥历史悠久,地灵人杰,名人辈出。我校充分挖掘地域文化资源,如名传千古的历史古迹:北辛遗址、薛国故城遗址;彪炳千秋的古薛名人:造车始祖奚仲、招贤纳士孟尝君、勇于自荐的毛遂、抗倭名将薛士杰、抗日英雄任振甲、中国科学院院士李昌袤……名人遗迹:田文、田婴墓、孟尝君纪念馆等。利用这些身边耳熟能详的人物和环境潜移默化地影响少年儿童,让学生走近经典,走近名人,争做名人,在体验中获得感受,种下思想,形成美德。

三、课题研究目的和内容

1.课题研究目的

(1)充分挖掘乡土资源,使学生在系列活动中受到感染,接受熏陶,继承中华民族精神,传承民族文化,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的热情,立下为家乡争光的志向。

(2)积极创设学生展示才华的舞台,使学生树立“人人都能成名人,人人都要争先进”的理念。

(3)培养学生搜集资料、处理资料的能力,增强学生团队合作的精神。

2.课题研究内容

以“了解名人、走近名人、解读名人、学习名人、争做名人”为系列;以“相约官桥文化”为线索;以环境熏陶、活动体验为形式;用家乡历史鼓舞人、家乡文化陶冶人、名人精神激励人。该课题研究活动充实了学生的文化知识,为学校教育赋予了更丰盈的“名人文化内涵”,为我们少先队员的健康成长和才华展示提供了丰饶的沃土、无际的天宇。

四、课题研究过程和方法措施

(一)我们充分利用好校本课程教材《相约文化官桥》,以推动“相约文化官桥”传统文化教育的开展,向五年级全体学生发出倡议:我们要与官桥经典文化为友,与高尚为伍,爱家乡,爱祖国。一定要好好学习校本课程,肩负起传承和弘扬官桥优秀传统文化的重任。

(二)加强班级文化建设,营造“崇文尚德”的文化氛围。我们充分利用墙壁、橱窗、黑板报、校报、红领巾广播站等阵地,宣传经典,弘扬经典,让学生随时随地都能感受到官桥经典文化熏陶。

(三)开展丰富多彩、扎实有效的系列教育实践活动。

1.开展“走近名人、争当名人”实践活动

(1)通过参观、祭扫、听讲座、开故事会、社会实践、上网搜寻等形式,开展“探访家乡名人足迹”活动,让同学们走向社会、走向历史、走近名人,从而了解家乡名人的趣闻逸事,增长见闻,开阔视野,从中受到启迪和感染。

(2)记家乡名人名言,树立远大目标。广泛发动学生课外、双休、节假日到图书室、书店、翻阅书报、上网查询、走访长者搜集家乡名人曾说过的话,开展名人名言摘录活动,供大家随时参阅,从而树立远大志向,获得向上的动力。

(3)介绍家乡名人,锻炼能力。发动人人参与,分别制作完成人手一份家乡名人名言书签、家乡名人手抄报、家乡名人小档案。并在此基础上开辟一个家乡名人研究室、建一壁家乡名人文化墙、出一期家乡名人黑板报、举办一次家乡名人文化节。最重要的是,从这些活动中,学生学习到了名人的探究精神和科学态度,初步建立了健康的人生价值观。

(4)争当名人,张扬个性。组织学生每人准备一个成长档案袋,从方方面面收集自己的成长经历、过程。另外,我们积极在少先队员中树立标兵,每个月评选一次班星、校星。让“人人都能成名人,人人都要争先进”的理念深入每一个少先队员的心中,确立目标,树立信心,积极进取。

2.印象官桥摄影比赛

3.官桥文化历史剧编演活动

4.官桥经典文化朗诵会

5.“我是官桥人,我骄傲,我自豪”演讲比赛

第7篇

一、工作部署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让优秀传统文化走进中小学校园以夯实中华文明的基石是目前学校教育的重要任务,要把它作为固本工程和铸魂工程来抓。为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全面落实《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我校因地制宜,积极开展传统文化进校园活动,开设了传统文化教育课程0

二、工作内容与形式

我校1-6年级都开设了传统文化教育课,每周1课时。把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渗透到教学之中。每个年级以山东省义务教育必修地方课程教科书(试用)《传统文化》作为教材,教材内容以弘扬中华传统美德为主旨,涉及蒙书诵读、诗歌诵读、古城建筑文学巨匠、魅力汉语、历法与生肖、民间传说、娱乐体育、曲艺与杂技、对外交流、传统工艺、陶瓷艺术、历史名臣、科学技术、中华河流、政治人物内容,我校要求每周不少于一节传统文化教育课,保证教学保质保量完成,并倡导通过有关课程及活动开展了相关活动。

第8篇

关键词:可疑交易报告制度;反洗钱;金融机构

文章编号:1003-4625(2010)10-0057-03 中图分类号:F820.4 文献标识码:A

Abstract:Suspicious transaction report system is the core content of financial institution's duty for an-ti-money laundering.This system has the active role in the practice.however.there are several prob-lems which being the negative role in this system.So we should perfect the suspicious transaction reportsystem,reduce the useless suspicious transaction report,strengthen the analysis initiative 0f the finan-cial institution and improve the identification ability for suspicious transaction.

Key Words:Suspicious Transaction Report System;Anti Money Laundering;Financial Institution

可疑交易报告制度是金融机构履行反洗钱义务的核心内容。目前,金融机构均通过“总对总”方式向人民银行反洗钱监测分析中心报送可疑交易报告,并向当地人民银行报送重点可疑交易报告,可疑交易报告主体由银行业扩大到期货、证券、保险业金融机构。实践证明,可疑交易报告制度在反洗钱工作中发挥了积极作用。但也存在金融机构过度依赖可疑交易客观标准、缺乏主动分析和识别等问题,导致可疑交易报告“量多质差”、情报价值低等问题凸显,严重影响了反洗钱工作的成效。

因此,究竟如何完善可疑交易报告制度,减少金融机构“防御性”可疑交易报告,增强金融机构可疑交易分析主动性,提高可疑交易识别能力,这的确是监管部门和金融机构共同关心和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一、可疑交易报告制度落实情况及问题分析

目前,我国已经搭建起覆盖面广、“总对总”的反洗钱可疑交易报告机制。截至2008年年底,全国共有919家金融机构通过“总对总”方式向人民银行反洗钱监测分析中心报送大量的可疑交易报告。《2008年反洗钱报告》公布数据显示,2008年全国金融机构可疑交易报告数量达到6891万份,报告量是2007年的6.8倍。报告数量剧增与报告主体扩大有关,更主要原因是可疑交易报告“防御性”报告多,垃圾数据多。从以下数据可以看出,可疑交易报告情报价值非常有限。2008年,人民银行总行以及各分支机构共筛选发现1392个重点可疑交易线索,向侦查机关报案752起,侦查机关根据报案线索共立案215起,破获线索203起。立案线索占可疑交易报告数量微乎其微。

分析形成可疑交易报告“防御性”报告多、情报价值低的原因主要是:

(一)反洗钱可疑交易报告的初始制度安排所致

根据反洗钱国际标准,可疑交易的识别主要由金融机构自主进行判断。各国反洗钱监管部门和行业自律组织主要通过指引或指导性文件的形式列举可疑交易的判断标准或关注标准供金融机构参考。但由于我国反洗钱工作起步晚,金融机构识别可疑交易的经验、知识和能力有限,若没有客观标准,金融机构可能少报甚至不报可疑交易情况。因此,2007年实施的《金融机构大额交易和可疑交易报告管理办法》(以下简称《管理办法》)规定了金融机构48种可疑交易的客观标准,以供金融机构参考。在执行《管理办法》中,特别是初期,金融机构把重点放在了报送系统开发和可疑交易标准量化等工作上,而忽略主动识别和分析,形成了海量的“防御性”报告。

(二)可疑交易与异常交易界限不清

国际上,通常把异常交易和可疑交易分开。而在我国可疑交易报告内容和范围较广,可疑交易报告中包含了大量异常交易。金融机构根据《管理办法》要求,对可疑交易标准予以量化,由系统自动提取并直接通过“总对总”上报至反洗钱监测分析中心。由于我国可疑交易标准包含异常交易,加上金融机构缺乏主动分析和识别,导致可疑交易报告中含有大量异常交易报告和属异常但可以经人工判断排除的交易报告,而真正有价值的可疑交易报告较少的状况,海量数据形成在所难免。在人员数量有限的情况下,难以对海量可疑交易数据进行有效识别和分析,即使其中有重要线索,也可能被垃圾数据淹没,无法得到及时处理,严重影响监测分析效率和质量。

(四)可疑交易标准不易把握

《管理办法》虽然规定了金融机构48种可疑交易客观标准,但可疑交易标准把复杂的社会经济交易活动简单化了,在实际工作中可疑交易标准还是不易把握。48种可疑交易标准类型又可分为客观标准和主观判断。虽然主观判断标准提升了金融机构的主观分析、判断空间,但金融机构为了减少在被检查中出现分歧或受到漏报处罚,或出于省事的目的,并不愿意充分利用这一“权利”,仍采取“宁多毋漏”的防卫性报送策略,造成可疑交易报告的准确性和完整性不高。

(五)金融机构过分依赖识别系统

可疑交易从根本上讲应属于主观判断行为,不仅需对交易本身的金额、频率、流向、性质等情形是否异常做出主观判断,而且需结合客户身份、交易背景、业务经营范围做出整体判断。目前金融机构对可疑交易报送的现状是过分依靠识别系统,但由于目前受技术手段制约,系统识别智能化不够。金融机构现有反洗钱系统对可疑交易的抓取,是通过在系统中对客户业务发生的次数、发生额等进行设定,交易频次、金额达到设定标准的,系统给出预警提示,没有把客户的经营性质、经营特点与资金往来有机地结合起来,未运用更多智能化、个性化的分析来提高可疑交易识别的准确性。金融机构目前还主要依据这样的系统来进行识别,只要是系统抓取的所有内容都不加人工分析的全部报送,这势必会使报送的数量激增,无法发现真正有价值的线索和交易。大量可疑交易垃圾数据既占用系统空间,增加

数据管理成本,又大大降低了可疑交易报告的情报价值,妨碍可疑交易监测分析部门发现涉嫌犯罪和洗钱活动。如果长期依赖客观标准和计算机系统提取,金融机构工作人员疏于主动了解客户、分析和识别交易,必然导致反洗钱意识和分析水平下降,遗漏真正的可疑交易。金融机构监测资金和预防洗钱犯罪这张大网就无法充分发挥作用,洗钱犯罪就很有可能成为漏网之鱼。

(六)可疑交易分析存在局限性

可疑交易监测分析只局限于资金交易和交易行为的分析,缺乏对客户主体以及财产、社会关系等的有机结合的分析。对客户身份信息的准确定位是可疑交易监测的重要环节,没有准确定位,可疑交易监测分析就没有任何意义。但是,目前客户身份识别依旧存在许多障碍,难以实现客观真实性目标。虽然我国已建立了居民身份证统一数据库,但该数据库并没有涵盖所有自然人身份信息,法人或准法人身份没有统一的数据库,难以准确、完备的实现对交易主体的身份定位。在某些情况下,脱离财产关系,仅从交易行为获取涉嫌犯罪的线索是困难的。如我国侦破的贪污贿赂案件,从纯可疑资金交易监测获取情报的比率非常低。同时,要求作为企业的金融机构对客户主体以及财产、社会关系等进行全面考量,的确要求有些过高,对于客户交易的真实目的,金融机构也确实不易确定。

二、完善可疑交易报告制度的建议

可疑交易报告数据海量和情报价值低的现状已经引起人民银行和反洗钱监测分析中心的高度重视,虽然未对《管理办法》进行修改,但从2008年以来,反洗钱监管已经开始从重数据数量到重数据质量的转变。可疑交易报告更注重有效性,可疑交易标准逐渐主观化,强化对高风险业务的监测分析和报告,强调完善人工识别流程。相关数据显示,2009年。可疑交易报告总量下降,报告机构认为重点的可疑交易报告量与2008年相比有所增加‘可疑交易报告质量有所提高。

2009年底的《中国2008-2012年反洗钱战略》,明确了反洗钱的具体目标和行动要点,提出要“逐步减少可疑交易的客观标准,强化金融机构的自主识别能力。指导金融机构在客观指标基础上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逐步实现以主观分析为主,辅以客观指标的可疑交易报告形成方法,提高可疑交易报告的情报价值。”从战略层面对反洗钱可疑交易报告提出了新的标准和要求。

2010年2月,《中国人民银行关于明确可疑交易报告制度有关执行问题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提出了新的合规标准和监管策略,指出“交易报告量不是唯一合规标准或最主要合规标准”。对可疑交易报告从形式到实质的监管思路转变更加明确清晰。

《通知》厘清了可疑交易和异常交易的关系,强调了金融机构主动分析和识别的要求。《通知》指出,“《管理办法》第十一条、第十二条、第十三条所列举的异常交易(以下简称异常交易),金融机构在利用技术手段筛选出这些异常交易后,应当按照规定审查交易背景、交易目的、交易性质。”

随着可疑交易标准从法定客观标准过渡到金融机构自主判断主观标准,客户交易活动是否作为可疑交易报告完全由金融机构决定,这对金融机构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挑战。适应这一变化,金融机构急需根据自身情况制定应对措施,提高可疑交易识别和分析能力,避免反洗钱合规风险。

(一)加强培训,转变观念

《通知》明确了《管理办法》中48种客观标准筛选出来的交易为异常交易,金融机构如果有合理理由排除疑点,或者没有合理理由怀疑该交易或客户涉及违法犯罪活动,则不能将所发现的异常交易作为可疑交易报告的内容。

金融机构应加强反洗钱从业人员培训,尤其是可疑交易报告最新监管要求,全面提升现有反洗钱工作人员的技术水平和业务能力,加大主观分析和人工识别力度,加强交易行为、客户身份以及财产和社会关系的综合判断和分析,区分异常交易和可疑交易,提高可疑交易分析和识别能力。 (二)健全制度,完善机制 建立健全反洗钱内部控制的决策、执行和监督机制。健全内部控制制度,建立有效的执行机制,有效分解可疑交易的分析、报告义务并落实到人,完善监督考核机制,将可疑交易报告工作切实纳入效绩评价的单元。为了有效整合反洗钱人力资源,一是要做好横向协调,即同级反洗钱专业人员和业务部门反洗钱兼职人员发挥各自的优势并有效配合;二是要纵向协调,明确各级反洗钱专业人员工作目标和责任。

(三)完善流程,加强甄别

解决目前的“系统依赖症”,金融机构需要从多方人手,建立有效的人工识别流程。

首先,增加用于处理可疑交易的人员配备,并建立相关人员准入、培训和退出机制。

其次,金融机构应根据自身情况(包括业务量、需要处理的可疑交易数量、机构设置情况等),建立符合自身特点的可疑交易人工甄别流程。流程应明确金融机构一线柜台人员识别和分析可疑交易的责任,把客户识别和可疑交易监测分析有效结合,同时,对系统筛查出来的异常交易进行集中处理和判断,整合在各种业务往来中获得的客户身份信息、资金交易信息、财产关系信息等。

最后,建立覆盖所有业务、所有环节的监测和分析流程。

(四)风险为本,加强监测

对金融机构而言,在人力资源和技术水平有限的情况下,应确定以风险为本的管理策略和方法。

一是按照监管部门要求,实施客户风险等级划分,并持续更新和调险类别,根据客户风险等级制定不同监测方法。

二是加强对高风险业务的监测,如现金交易、非面对面金融业务等。

参考文献:

[1]苏宁.反洗钱法规实用手册[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7,(9).

[2]反洗钱工作部际联席会议.中国反洗钱战略(2008-2012)[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10,(3).

第9篇

关键词:同伴问诊;课改课堂调研;导学策略

一、“同伴问诊”课改课堂调研背景

课堂是教育教学的主阵地,有什么样的课堂就有什么样的教育,抓住了课堂就抓住了素质教育的“主阵地和关键”,“小组合作学习”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革已成为我校实施素质教育的基础工程和核心工程。目前,教师在接纳课改的思想观念上有了较大转变,但在课改科学有效实施学与导有机结合等方面还存在着一些急需改变之处。为深入推进我校课堂教学改革,规范课改课堂教学行为和提升课堂教学效益,由校内语、数、英、科和思品社会五门学科的骨干教师组成同伴问诊小组,深入七年级课堂调研,了解掌握第一手教学动态,通过传承经验、反思不足来促进教学常规管理科学化、规范化、精细化,从而提升课堂教学水平,促进学校课改的稳步发展与提升。

二、“同伴问诊”课改课堂调研实施步骤

1.学校制订课堂调研具体方案。明确调研的学科、调研的主要内容、时间及方式,成立学科校内“同伴问诊”小组。

2.“同伴问诊”小组召开碰头会,组员分工明确在课堂诊断时关注的不同角度,随后在规定时间内听七年级的相应课程,要求听遍七年级备课组所有任课教师的课,每人不少于4节课。

3.结合《小组合作学习观察评估量表》(见附表),“同伴问诊”小组成员就自己课堂观察的重点角度撰写课堂诊断报告,由组长汇总后梳理本学科七年级教师在课改课堂教学中的亮点、存在的问题、建议等形成综合性诊断报告。

附表:《小组合作学习观察评估量表》

4.召开调研总结会,由各“同伴问诊”组组长分析七年级课改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意见。

5.各备课组举行课改课堂过关展示课。

三、“同伴问诊”课改课堂调研分析结论

对各学科“同伴问诊”课改课堂调研报告加以分析,我们得出了以下结论:

(一)值得肯定之处

1.所有教师均在努力地改变教学理念,尽力理解导学课堂的真正意义并付诸实践;

2.课堂流程基本完整,学生对每个环节的操作比较熟悉。

3.班级学生精神面貌较好,学生学习兴致较浓,对学群学初显成形,学生的表达、板书较好,部分班级学生敢于提出变式问题来抽考他组同学,已初具质疑的成效;

4.老师都在思考怎样操作课堂才更有实效,每个人都明白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展开问题的探究,每个人心中都有关于合作导学课堂的很多疑问及想法。

(二)存在的问题

1.导学案编制与使用方面。

(1)导学案设计不精细。导学目标不明确,编排上没有体现循序渐进、由易到难的原则,不能体现导学的有效导向性。有时存在着题目量过大、题型不够典型的问题。

(2)导学案编制习题化。类似于练习卷,模块不够完整,未能体现六步三查的原则。

(3)导学案预习缺指导。导学案下发给学生后,部分教师只告知要完成的内容,缺少对学生预习做有效学法指导。比如,哪些需要先看书,划找概念,做好例题。

(4)课后导学案少“二批”。课后没有回收导学案,二次批改导学案订正及检查当堂检测的完成力度不够,导致无法及时了解学生的课堂学习及知识巩固情况。

2.课堂教学组织方面。

(1)课堂教学流程不完整。教师剥夺了学生展示、质疑、点评的权利。在学生展示中出现错误教师急于纠正,展示完就急于点评,视整个学生展示形式为自动化的PPT;课堂评价表中打展示分、点评分未成为一种习惯。

(2)学生展示能力不均衡。小展示效率不高,主持人调控能力不够,时间比较拖拉;在大展示环节中,学生的点评应该基于该题的本位知识或知识延伸、补充、质疑等,不能把点评环节变成抽查展示组内学生,这样使得展示组的学生提心吊胆,最终失去展示动力;个别班级学生在展示时(尤其是理科)以说为主,板书较少,缺少示范。

(3)教师有效调控不到位。教师巡视不够,没能及时发现并纠正学生在小展示时内容分配、对学方式等方面的问题,造成环节拖沓;小组准备大展示群学时,同组代表上黑板书写时,其余学生组织不是很有秩序,此时教师应要求其余学生继续小展示,鼓励C层学生讲解;教师在大展示环节很少指出学生展示姿态、声音不到位这类表达交流仪态上的问题;学生点评过程中遇到相互纠缠时,教师未适时介入或点评随意,补充讲解超前知识过多,人为制造难点。

(4)同伴导师作用未充分发挥。导师指导徒弟方式单一,小展示的一帮一或小组群学时出现学困生无法融入,部分班级以说为主,但没有面对题目,而是隔桌人对人地教,直接导致B、C层学生跟不上甚至听不懂、不想听;交流过程成为听写或抄答案的过程。

四、课改课堂问题产生原因分析

1.有集体备课机制,但备课活动开展不够深入。集体备课过分关注题目的选用,而缺乏对教学源点的定位,只讨论例题或习题的好坏,缺乏关注通过何种活动形式、提供何种辅助资料帮助学生最有效地解决重点、难点问题,从而出现了导学案编写习题化倾向、使用可操作性差等问题。

2.教师对课改理念的理解出现偏差,以致在以合作导学为模式的课堂教学改革实践中,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即从传统课堂以老师讲为主的“全收”型到现在全部扔给小组或学生的“全放”型,忽视了老师在课堂中的主导作用,出现了预习指导不到位、课堂教师点评介入不及时等情况。还有一部分教师认为打分比较浪费时间,从而忽视课堂评价表的实际作用与价值,造成评价的激励作用打折,不能最大化地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

3.对学生骨干学习技能的培训指导不够系统。行政组长、学习主持人、学科小助手、同伴导师在课堂中如何各司其职,需要教师根据学科特点给予必要的指导规范。学校有对学生骨干的通识培训,但缺乏序列化的细致指导,从而造成课堂展示环节节奏拖沓、无法流程自动化等问题。

五、基于“同伴问诊”的教学管理改进策略

1.加强集体备课,凝聚智慧,达成共识。完善“三线四化”的导学案编制原则,真正使学生能学、善学、乐学。“三线”即导学案编制中从课堂调控上要考虑知识线、活动线、时间线;传统课堂中主要关注知识的线性展开,即知识线的流向问题,在先学后教的导学课堂中更要关注活动线与时间线的作用;教师在设计问题时不光要思考问题的有效性,同时还要思考如何组织学生活动进行这个知识的教学以及学生活动的时间预设。“四化”即导学案编制中从技术层面要做到知识问题化、问题程序化、程序能力化、能力潜移化。知识问题化是目前导学案编制的主流形式,但对于问题程序化缺乏足够的探索与研究;问程序化指的是对同一类型的问题(比如概念教学),要形成模式化、流程化、程式化的问题探究形式,让学生在不断的强化学习中使程序化的概念学习程序变成自身的一种能力,看到概念问题,就知道如何操作、如何预习了;最终是这种能力能潜移转化为自身的多元技能。为确保集体备课的有效性,由中层及校级领导担任各学科集体备课责任人(包科行政)。

2.通过讲座、同伴诊断交流,不断更新教师教学理念,让教师敢于放手,让学生在试错中成长,不要苛求学生展示一定完美,个个导学案做得理想。学生的展示是为了展现他们的思维过程,质疑是为了纠正错误,教师引领是为了提升思维总结方法和规律。一个错误的展示有时候比一个完美的展示更精彩、更有价值。教师要保持良好的心态,不能急于求成。

3.研究课堂各环节的有效性,完善课堂教学行为,提升课堂学习效益。在课堂普适性教学模式已经初步建立的基础上,开展学科不同课型的范式研究。实质上,模式不仅仅是课堂流程,从“策略”上讲,其主要目的就是通过改变方法而改变教师的思维习惯,完成从“教师”到“导师”的转变。这种“导师”行为体现在课堂教学环节上就是在以下流程中研究如何有效地“导”。预习环节:教师如何指导学生开展预习,针对不同课型形成不同的预习指导操作流程;小展示环节:指导如何合作,组内组建设,同伴导师引领以及组内组发展评价、同伴导师有效行为评价的指导等等;大展示环节:关注展示技巧、每组展示学生分布、小组成果形式、教师点评技巧、教师追问的时机把握等等;课堂小结环节:指导小结形式,如思维导图或者是课后落实等。

具体而言,每节课教师要放手让学生完成展示,放手让学生进行点评,要学会放手。放手不是放任,放手是有效组织学生活动,教师适时适当地介入引领、有效点评等。教师何时分配大展示任务与各小组如何进行小展示环节两者之间该如何调控,应视课型和内容合理安排。在小展示时,教师要指导行政组长有效进行分工、关注C层学生的参与度和A层学生对B、C层学生的辅导。小展示交流和大展示准备,起初时老师必须亲自示范和指导,小组内的展示,需要教师一对一地教怎么样去讲题给学生听。在大展示环节,若黑板上出现错误答案、展示工具准备不够、学生展姿不对或大展示准备不充分时,教师要及时指出问题,并给予必要的指导。一个小组的任务分工出现问题,小组的凝聚力也势必受到影响,出现在黑板上的答案应该是一个小组集体智慧的结晶,不要个人单打独斗。这样的课堂效果的出现需要时间的积累,应该是个不断会出现新问题、不断寻找方法、解决问题的过程。如何培养学生点评能力?教师在发现问题时,必须叫停、及时纠正,必须在课堂上及时进行示范和引导,使学生的点评逐步向深度和高度的方向发展。课堂教学是老师与学生相互成长的过程,老师应讲出学生讲不出的话,同时老师要通过不断的铺垫和引导,让学生讲出自己想说的话。教师个人点评小结时,板书应写在学生大展示时题目所在的板块旁边,便于学生课堂中及时归纳总结。

4.研究课堂评价表的教育价值,挖掘课堂评价的有效性。课堂评价表是一堂小组合作课堂必备的评价“武器”,也是反映小组合作课堂有效性的重要参考指标。课堂评价表的分值中隐藏真的教育智慧。比如,预习分数低――意味着小组独学出问题,教师要介入指导;小展示得分不高――意味着小组的合作不到位,可能是组内组建设出问题或是小组的组内分工存在问题或是小组组规不具约束力,要对症下药,继续深入开展小组成员分层培训;大展示得分不高――意味着展示不到位,存在着非知识性因素与知识性因素,也可能是小展示不到位等,需要进一步开展同伴导师培养工作;点评分集中或3分点评分出现――通过研究1分点评的分布图可以找到原因,通过分析3分点评产生原因可以帮助教师改进导学案编制以及课堂活动线的组织等。在课堂评价环节,教师要充分利用打分机制,及时加分或扣分,并及时给予评价反馈,充分调动学生课堂参与的积极性,尤其是要关注C层学生的小展示表现,教师应有效利用合作打分这一环节来有效评价,使学生明白自己个人行为的对与错。教师要非常耐心地给学生讲解每个环节的分数,并说出扣分和加分的理由,长此以往,学生便会非常清楚评价标准,课堂的评价便可以更加规范和有序,学生也会更加清楚自己的努力方向,虽然短期来看确实会影响教学进度,但是教育毕竟是个慢慢积累的过程,舍得花时间在小细节上,或许会收获意想不到的成绩。研究课堂评价表中分值的分布以及产生原因有助于教师改进教学活动的组织,让课堂评价表激励学生学习,使学生为课堂评价而疯狂,解决课堂上学生学习的内驱力问题。

5.改变传统的主题教研形式,形成特色的问诊式观课研究模式,促进导学课堂的可持续发展。教师从原有的“坐听、静看”观课形式转变为现有的“走听、与上课教师即时互动、介入学生合作学习”等形式。通过教研组根据学科特性而构建的主题观课方式可以大大促进课改向深度发展,如观课的形式、教师课堂追问的时机与技巧、观课中教师介入学生合作对学习小组建设的价值等。

6.进一步完善小组建设。通过对行政组长和学科小助手的系列主题培训,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执行率,提高课堂流程的规范性。开展同伴导师的说题大赛活动,健全同伴导师培养工程。

对课改我们要有坚定的信念和团队力量的支撑。“同伴问诊”式课堂教学调研模式,充分发挥了学校学科骨干教师的引领作用,深入教学一线,发现问题并提出解决的方案,更接地气,成效显著。课改需要结伴而行,“同伴问诊”助推课堂教学的力量不容忽视。

参考文献:

相关文章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