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期刊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编导培训总结优选九篇

时间:2022-09-11 08:21:37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编导培训总结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编导培训总结

第1篇

【关键词】现代舞基训;舞蹈;编导

中图分类号:J70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5)11-0128-01

一、现代舞基训是现代舞编导的基础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舞蹈事业的繁荣,现代舞的基础训练走进了各大院校的课堂,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了现代舞的训练价值。现代舞的基础训练成为了舞蹈编导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二、现代舞编导是现代舞基训的最终体现

现代舞编导讲究的是创新,只有不断创新才叫现代舞。而这创新则来源于现代舞基训,只有加强现代舞基训,才能不断地出新的动作。有了新的动作,才能编出新的作品。这就是现代舞编导对现代舞基训的最终体现。

(一)现代舞编导对现代舞基训的体现

现代舞编导要摆脱只作为图解内容的附属品而存在的状态,创编出新的、优秀的有自身价值的舞蹈。而在编舞技法中,捕捉舞蹈形象和动作发展变化是两个重要的基础技法,是舞蹈形象产生的重要手段。编舞技法的掌握程度取决于现代舞基训的掌握程度,现代舞基训掌握好了,才能更顺利地学习编舞的技法。只有这样,编导的现代舞才精彩。

(二)现代舞编导是现代舞基训的总结

作为一个编导只有在掌握了一定的舞蹈表现技能和舞蹈创作知识以后才可能开始创作工作。知识是通过文化课来学习的,舞蹈表现技能则是通过现代舞基训来训练的。舞蹈动作是构成舞蹈的基本元素,是舞蹈作品中最小的单位,它的产生奠定了舞蹈作品的成立。而现代舞基训就是舞蹈编导的细胞元素,有了它的不断积累,才能产生一个完整的细胞,也就是完整的舞蹈作品。所以说,舞蹈编导是现代舞基训的总结。

三、现代舞基训与现代舞编导相辅相成

现代舞编导包含现代舞基训,现代舞基训反映现代舞编导,两者是不可分割的。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一个舞蹈的编排,与基本功训练的好坏是相辅相成的。一个舞蹈编排好了,可是因为一个动作做不好,就会影响舞蹈的整体效果。由于现在的编导主流是现代舞,所以现代舞的基训在舞蹈编导中的地位是重要的。在我看来,舞蹈编导的关键在于现代舞基训的好坏,现代舞的基训是舞蹈编导的基础。你只有打好了基础,才会走得顺当。一个现代舞的编导创作好的一部作品,需要通过演员来呈现给大家。怎么样呈现?这就取决于现代舞基训的好坏。所以,现代舞基训和舞蹈编导的关系就像盖楼房,只有地基打得好,楼才结实牢靠;现代舞基训好了,才能在带有感情的基础上,利用肢体和技巧去诠释一个作品,这样的作品才完美。

现代舞动作的训练是为了让动作舒展灵活、平衡协调。现代舞动作训练好了,才能做出许多的动作。呼吸的训练是为了让你所做出来的动作不是机械的,而是带有律动的,要在一呼一吸中找到舞蹈的律动。只有这样舞蹈编导才能出动作,出好的动作,编导才能从中挑选自己需要的动作。更重要的是心理的训练,它可以让你编导出的动作或者作品,更具表现力和表演性。

现代舞基训的能力大小直接反映现代舞水平的高低,间接地影响舞蹈编导的素质。就好比,在一件产品面前,编导就像是产品设计师,基训就像是产品生产者培训。当然,好的编导会根据演员的实际情况进行编舞,根据编舞的特殊需要,给演员以特别的基本训练。

现代舞基训和现代舞编导是相辅相成的,因为二者本就同出一宗。现代舞基训是在探寻“理所当然却又意料之外”的动作轨迹。现代舞基训不单可以解放编导的肢体,更值得赞美的是思想的解放。舞蹈编导的第一章节的主要课程就是动作的开发。所谓动作的开发,即自身在寻找不同的动作、造型和运动的路线。恰恰是这种一贯的练习方式,让肢体更加灵活。现代舞基训就是为现代舞编导而生的。

四、结语

现代舞是社会文明的反映,与时代文化背景紧密联系。现代舞的训练不仅要求舞者具有一定的舞蹈技巧,还应具备驾驭技巧的能力,而这种能力需要舞者具有更高的悟性。笔者认为,在平时的训练中应讲求呼吸训练、动作训练以及心理训练三者结合的训练方法。将舞蹈演员身体的每个部位与舞蹈技巧相结合,运用自如地表现现代舞的优美的艺术内容,创造出独具风格的现代舞舞姿,顺应新时代舞蹈艺术的发展。这样不仅能给予观众以美的享受,而且可以向世界展示出更具民族风格与文化底蕴的舞蹈魅力,体现出融入民族性格的现代舞舞蹈风格,为我国的舞蹈事业作出新的贡献,使我国的舞蹈事业迈上一个新台阶。

参考文献:

[1]冯思美.舞蹈基本训练教程[M].长沙:湖南文艺出版社,2004.

[2][法]卡琳娜・伐纳.舞蹈编创法[M].郑慧慧译.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6.

第2篇

一、舞蹈编导的相关理论阐述

(一)舞蹈编导的概念

舞蹈编导顾名思义就是对舞蹈的“编”和“导”,舞蹈动作能具体表现舞蹈艺术的特殊性和人们的情感与情感思维的变化,塑造典型的舞蹈形象。在舞蹈编导的过程中,需要编导人员深入生活来捕捉生活中的舞蹈细节,然后将这些生活细节进行舞蹈语汇的创造和组织,然后再编排舞段,实现舞蹈编排的整体构思,最终由舞蹈演员将这一系列的舞蹈语汇展现在舞台上。

(二)舞蹈编导的相关理论

舞蹈编导本身就是一种将零散的舞蹈艺术进行重组而改变成为深刻且富有意义作品的一门艺术,常见的舞蹈作品分类主要是单人舞(独舞)、双人舞、群舞、歌舞、歌舞剧、舞剧等。舞蹈编导的成功离不开其一般的组成形式,也可以称作舞蹈编导的几个重点组成要素。第一就是音乐的选择,音乐是舞蹈表现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在对舞蹈音乐的选择上,需要音乐内涵深刻的作品。第二舞蹈整体的构思要新颖独特,能够体现舞蹈编导的艺术审美与个性创新。第三是完整的舞蹈编导结构,舞蹈编导需要遵循“引子――开端――展开――――结局”的结构来完成。第四是到位的肢体语言,在舞蹈编排中,每个舞蹈动作的到位程度和表现强度都是舞蹈感染力的保障。第五是塑造鲜明的舞蹈形象,在舞蹈编导中,对于舞蹈形象的创作也是舞蹈编导的灵魂,观众会根据这一舞蹈形象的指引,对舞蹈艺术的审美鉴赏和对舞蹈作品内涵的感悟与共鸣。

二、多元视角之审美取向的教学改革

(一)审美取向的含义

审美取向是审美标准的重要表现形式,审美取向的性质并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时代背景的发展和人们审美追求的不断变化,审美取向也有了新的内涵。在舞蹈编导模式的审美取向中,尽管每个人的个体审美有所不同,但是这些不同还是会逐步接近社会审美取向标准,因此,在舞蹈编导模式的审美取向选择上,还是需要紧贴着社会大众的审美取向,而不是满足个体的审美取向。审美取向是对舞蹈模式的内在含义进行规律性总结和描述的手段,也表现了主体的理想模式,同时在舞蹈艺术不断变化的同时,审美取向也要随之改变。

(二)舞蹈编导模式中审美取向的教学改革

1.丰富的生活阅历

舞蹈的编导工作离不开编导人员对生活的体验和反思,舞蹈编导艺术的产生过程大都是编导人员在生活与艺术创作中产生一定的感悟,而后将这些想法转化成为舞蹈语言来完成舞蹈动作的创作。因此,在舞蹈编导模式的审美取向上离不开舞蹈编导对生活中一些细节的捕捉与艺术上的再创造。在高校舞蹈教学改革中,舞蹈编导需要将客观的事物转化成为艺术上的想象与联想,这样才能实现对舞蹈作品的编排与艺术加工。

2. 丰富的思想情感

舞蹈编导中的创新思维与舞蹈语汇尽管是源于生活,但同时,艺术又应该是高于生活的,因此,在舞蹈编导模式的审美取向上应该加入更多高层次、高境界、高情商的思想与情感元素,从舞蹈编导的文化素养、艺术修养、兴趣爱好以及性格特点方面对生活进行新的感悟与阐释,然后呈现出不同作品的艺术表现风格,更为全面、立体的展示生活,表现人们对思想情感。例如舞蹈《希望》就是编导将自身的生活经历,对生活原型进行进一步的艺术创作,展现了舞蹈形象痛苦、挣扎、无助、反抗、获得希望的整个过程。在高校舞蹈教学中,教师在培养学生对舞蹈动作和舞蹈艺术感知能力的基础上,还应该对丰富学生的思想情感上进行进一步的提高,这样才能让学生在舞蹈编导的过程中审美取向添加更多的个人情感元素,完成对作品审美取向的选择。

3. 完美的舞台形象

在高校教学改革中,舞蹈编导中的舞台艺术形象是实现舞蹈编导质量的主要衡量标准,所以,在对舞台艺术形象进行编排的时候,更需要突出舞蹈形象,将生活中的审美原则和标准更为夸张的赋予到舞蹈形象中,这样经过舞蹈形象的演示和凝聚,才能完美的体现出舞蹈艺术的感染力与深刻内涵。因此,在高校舞蹈教学改革中,对于审美取向的改变需要对舞台形象的特点进行进一步加工,突出更为鲜明的舞台形象,也是对舞蹈编导审美的更深层次的展现。

三、多元视角之创新思维的教学改革

(一)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与思维

我国高等教育的任务在当下已经不单单是停留在知识的传授上,更重要的是在于知识的创新,以此来挖掘学生的潜能,只有具备了创新意识才能为创新思维的成长打下基础,创新意识的培养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其一,用发展的眼光看待事物,预测事物的未来发展,在舞蹈编导教学中要改变传统的思想,用充满希望的目光去看待问题,与时俱进。其二,人们的思维习惯对事物进行定性判断,对事物缺乏一个全方位的掌控,这样往往会把创新的幼苗扼杀,因此在舞蹈编导教学中,教师要对学生的想法进行肯定,这种肯定就会成为学生进步的动力,有效的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其三,每个人对事物的认识都是不同的,都有着截然不同的标准,但在看待事物的时候不能只重视自我视角,而要走出自我的“围城”,学会换位思考,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发展。其四,在师生的思想发生分歧之后要学会,舞蹈编导一方面要结合作者的实际追求,另一方面还要在艺术创作上符合大众的审美观点。其五,要改变固有的思维训练模式,以不同的形式来进行思维转换,优化课堂的学习氛围。

(二)引领学生进入编创佳境

引领学生进入编创佳境,首先就要培养学生的自我反省意识,俗话说“一日三省吾身”,因此教师要积极的培养学生的自我反省习惯,在反省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通过对自我的不断认识与创新,提高自身的价值观念。其次,教师要引领学生进入创编状态与编创佳境。对于不同的学生来讲,其喜好、知识结构都存在较大的差异,因此,对于学生的不同状态教师要针对性的采取相应的策略。教师要富有耐心,采用方便交流的语言来同学生进行沟通,不断优化教学的方法和策略,使师生之间能够教学相长、共同进步。最后,要创新教学策略,在编导教学中要采取游戏的方式来进行,例如让学生在游戏中找寻童年,这样学生对编导就会产生兴趣,充分的激发出自身的潜能,这样学生就会把学习变为主动参与,教学任务也就会顺利的完成。

(三)激发学生的艺术想象、联想与创新意识

首先教师要培养学生的艺术想象与联想能力,引导学生从舞蹈编导各个方面大胆的尝试,这样在思考问题时思想会变得更深邃,以此也就能够激发学生思维的创新点。例如教师可以给出两个词语或两个事物,让学生联想出相近的词或事物,进而所编创出的主题也就更加广泛。其次教师要充分的挖掘出学生的潜能,使学生能够掌握多方向看待事物的能力,这样所提出的方法和策略也就更加广泛,例如即兴舞的训练,教师通过随机口令,使学生的思想充分的发挥出潜能,这样才能全身心的投入其创编中,充分的释放自己。最后教师要引导学生更好的理解音乐,充分地融入大自然,在同自然结合的过程中激发出创意,编创出更多意想不到的优秀舞蹈作品。

(四)提高学生的多元思维与感性能力

提高学生的多元思维与感性能力,首先教师要培养学生的想象与发散思维,想象体现的是人们所追求、向往的需要,通过想象来努力为目标奋斗,通过想象、发散思维的提高学生能够发现事物的隐藏属性,为创新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其次要提高变化的思维习惯,教师可以通过从不同的角度提出问题的方式来激发学生的思考,通过多元式、发散式思维能力的培训来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最后,要增强学生的感知与感性能力,舞蹈的核心即是情感的表达,因此,在舞蹈编导教学中各项训练都要结合感性能力的提高来进行,通过富于变化的训练来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通过激发学生对舞蹈的兴趣来启发舞蹈创作的灵感。

(五)提高学生的逆向、重组以及理性能力

首先要提高学生的逆向、重组能力,由于创新通常是从逆向获得,所以在舞蹈编导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加强对学生逆向思维的训练,使学生能够从正反两个方面来考虑问题,这样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所谓重组就是整合思维,只有妥善的整合资源才能实现有价值的创新。例如“田忌赛马”就是一种有效的资源重组故事,通过发散思维来分析、考虑事情,才能使问题更好的解决,因此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重组意识,做到合理的配置,只有这样才能提高编导的效率和质量。其次要提高学生对理性把握的能力,事物的特征包括很多方面,例如现象、本质等,要想更好的创新就必须要透彻的分析,从事物的量变分析到质变,例如“倒带”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通过逆向的远观来提高对动作的掌握,这是一种有效提高理性能力的方法。

第3篇

【关键词】素描教学 艺术类专业

一、编导类专业学生及课程的特点

此类学生普通文理科学生,没有经过任何的美术培训。虽然在现阶段,我国中小学开设了美术课,但在高考的指挥棒下,美术课程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受到了很大的冲击,许多学校的美术课程如同虚设。而且,高考前的美术课,通常以美育为主,学生很少会进行专业正规的美术教育。通过对青岛农业大学2010、2014级编导类学生的调查问卷,得知有98.3%的学生没有进行过专业美术训练,1.5%学生接受的美术培训也是在初中之前参加的美术兴趣班。99.7%的学生认为自己害怕拿笔画画。

编导类专业对学生的人文艺术素养则有着很高的要求。一位编导最终完成的片子质量,决定于他的艺术品位高低。很难想象一位品位低下的导演,能够拍出质量上乘的片子。一位导演想提高自己的片子质量,首先要提高自身的艺术修养。在中国的古语中“眼高手低”是一个贬义词,但在艺术领域中,我们要不断地做到“眼高手低”,因为只有“眼力”提高了,才能有“手高”的可能性。编导类素描教学要求最终达到“使学生学会整体观察的方法,形成基本的造型能力,并掌握构图的原则和方法,从而提高艺术素养,为专业课程的学习打下必要的美术表现基础和理论基础”的要求。

二、编导类专业素描教学的难点

由于种种原因,编导专业的美术教学课时比较少,只有短短的48学时。这部分学时除了需要进行素描教学外,还要求讲授构图学及简单的分镜知识,真正留给素描教学的时间不足30学时。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按照传统的素描教学体系,连几何石膏体部分都不能完成,更无法想象48学时后,要求学生能画出简单的分镜了。因此进行素描教学内容的整合与改革势在必行。如何在较短的时间内能够让学生掌握基本的素描知识,建立正确的艺术观察方式,并使学生的手头绘画能力达到一定水准,使我们教学需要思考的问题。

三、编导类专业素描教学内容整合

在“以培养学生的造型能力和艺术创意能力为核心,以理论知识为指导,强化专业思维观念的培养和职业技能的训练,注重专业特质,体现“由技入道”的教学理念的指导下,我校注意到学生不仅要掌握基本的理论知识和技能,还要通过技术的训练达到对一般造型规律的把握。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本门课程采用了专题训练的模式,将素描教学分为了绘画习惯一个核心和线条练习、空间练习、比例与角度练习、明暗练习四个专题,针对每个专题选取合适的练习题目,加强学生的某个绘画技能。例如,在线条练习专题中,我们选取了手、脚、鞋、单独器皿作为练习对象,引导学生注意到每个线条的特点,画出尽可能多的细节线条。在这种练习中,引导学生先仔细观察,总结每个线条的特点,真正的画出自己自己观察的线条,而不是某些头脑中的概念线条,避免了学生一提到画眼睛就化成了杏核眼。

四、采取多媒体教学方式,精准表达教学内容

首先,准确观察是一切绘画的基础。而在实际绘画教学中,由于教师与学生所站立的位置不同,导致即使观察相同物体但观察的形象也是不尽相同的,特别是在现在整班(35人)上课的情况下,差别更为明显。比如老师在借由石膏正方体讲解比例时,老师与学生的位置如图1所示,由于教师、学生1、学生2相对于正方体的位置不同,观察的正方体特征也是不尽相同的(见图2),教师观察的效果为左右面面积均等,学生1观察的效果为左面面积大于右面面积,而学生2的观察效果则是与学生1刚好相反的。在这中情况下,如果教授量取右面与整个宽度的比例关系时,只能使用语言描述操作要点,观察学生的量取姿势是否正确,而无法核实学生的量取结果是否精确。如果借由多媒体演示则可以精确模拟观察者的视域,从而确保学习者精确理解知识内容。

图1

图2

其次,制作以第一视角为基础的教学视频,生动再现绘画过程。现在的绘画示范视频一般为录像式,而且一般拍摄角度为第三者的视角,可以展现绘画的一般过程,不能形象展示绘画视域特征,更无法表现出绘画者的观察过程,在整个讲解过程中,只能用语言提示学生,绘画者是如何观察物体的。但语言表述无法做到精准,加之学生理解能力有限,往往无法完全领会绘画者的想法。因此,在讲解各专题要点时,我们选择使用相关软件自己制作教学动画,从而将画技能方面视觉化,这样可以使绘画的整过过程形象的再现出来。学习者能够通过“移情”效果,对于教学者的观察方式及过程有着直观的感受则,可以站在教授者的角度形象领会教授者的处理方式及思维脉络,使学生对知识要点掌握更加形象。

第4篇

人才培养方向存在问题一些高校注重学科的交叉性,比较偏向文史方面,注重理论知识的学习,却忽略了技术方面。为此,广播电视编导专业比较注重文化、文学方面的课程,对影视语言本体问题方面的研究相对较少。再就是一些专业艺术学校非常注重技能化教育,以培养高技术水平的文艺人才为主要目的。广播电视编导专业不同于一些分工比较细致的专业,缺乏一定的专业特色。专业课程的设置不够合理在广播电视编导专业中,课程的设置包括许多环节,像公共通识课、专业主干课等。其中公共课主要包括计算机、英语、政史等科目,缺乏特色课程,而专业主干课的内容相对来说比较陈旧,不能适应当前的时代需求。在实践课程的安排上,实践活动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场地安排不到位。广播电视编导专业最主要的目标是人才培养,只有合理地进行课程设置,才能确保人才质量。而在课程安排上,理论与实践相脱离,当前的教学模式仍然停留在为了理论知识进行教学,从而影响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导致“重理论,轻实践”问题的发生。师资队伍的整体素质有待提高随着学生数量的不断增加,师资力量出现匮乏。在广播电视编导专业教学过程中,教师作为学生的引导者,是人才培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师资力量的薄弱会影响专业教学质量,没有足够的教师指导,学生的专业技能得不到迅速的提高。尤其是在实践活动中,一些学生缺乏专业技能,达不到相关规定,而且对于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知识掌握程度不够。除此之外,师资队伍的整体素质需要不断提高,培养优秀的专业人才需要实践能力强、经验丰富的优秀教师。而高校的用人机制不够完善,一些教师虽具有丰富经验,却因为职称、学历条件达不到要求而被拒之门外,从而阻碍了优秀教师队伍的扩展。而且多数教师在教学岗位上承担着比较繁重的任务,没有时间更新专业知识,缺乏教师进修的机会,不利于教师队伍素质的提高。

2高校广播电视编导专业人才培养的优化措施

进一步确立人才培养目标在现代社会中,对人才标准的要求不断提高,为了进一步满足社会人才需求,要不断提高人才培养的要求,注重人员的全方面发展,增强学生的整体素质。确保人才培养质量需要明确培养目标,对于以往的培养目标,需要做出必要的调整。在进行培养目标的确立时,需要着重于基础知识、实践能力、创新理念的培养,不仅关系到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定位,还关系到学生今后的发展。高素质人才不仅要具备足够的专业素质,还要有良好的人品,只有具备良好的个人品质,才能够适应当前工作需求。高校作为优秀人才培养的重要场所,一定要加强学生思想道德方面的教育,让学生具备一定的道德修养水平。另外,在进行人才培养的过程中,还要对学生进行拓展性教学,扩大学生的视野,多多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探索精神,进一步提高学生对专业学习的兴趣,从而积极主动投入到实践活动中。优化专业课程设置在课程设置上,要根据教学目标来进行安排,按照四个层次来划分。第一个层次主要包括基础课程,像电视导播、栏目设计等。第二个层次主要包括专业技术,像电视导播、后期编辑等。第三个层次包括综合性专业课程,包括电视制片、编导创作等。第四个层次主要包括创新意识的培养,包括电视媒体策划、受众群分析等。另外,在广播电视编导专业教学过程中,还要将“因材施教”的教学理念贯穿其中,既要体现到教学实践活动中,又要根据学生的特点进行分层教学,对于掌握程度相对较低的学生要加强辅导,从而提高学生整体的专业素质。加强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根据广播电视编导专业许多课程的实践性特点,它的专业性十分强,需要学生具备足够的专业技能。在一些程度上,对学生的考核及创作能力、制作水平来进行评断。在人才培养过程中,要加强实践性教学,就要按照循序渐进的原则进行,先通过基础性知识的学习,增强学生的专业知识;然后通过验证性实验,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最后是创作型实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让学生完善自身的能力。另外,在课程体系方面,要把重点放到专业课教学上,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让教学具备一定的针对性,不断提高学生的专业技术水平。在教学过程中也要不断加强学生的实践性,将理论与实践有效结合在一起,给学生多一些实践机会,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更好地掌握专业知识,提高学生的专业素养,进一步做到学以致用。不断扩大专业师资队伍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教学离不开优秀的师资队伍,建设合格的师资队伍是提高学生专业水平的有效保障。高校只有具备规模庞大、素质较高的师资队伍,才能让学生更好地接受专业知识的教学。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其言行举止对学生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所以,除了增强教师的专业素质外,还要求教师不断提高自身的道德修养水平,给学生树立一个好的道德榜样。另外,学校要不断完善用人机制,给更多的优秀人才来高校教学的机会;不断加强在职教师的培训,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给他们提供赴外学习的机会,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

3总结

第5篇

在这样的背景下,艺术类专业培训机构开始走俏,播音主持类、编导制作类、影视表演类、空乘模特类等艺术专业考试在2006年前后兴起,不到十年时间迅速成为高考升学的一条新途径,一改家长以往认为艺术专业仅仅是体育、音乐、美术类专业的认知。这类专业高考填报志愿时采用提前批次录取,如未录取不影响考生按照普通文化课身份报考,加之本科分数线又比普通文化课分数线低100——150分,学习这类专业的高中生逐年增加。郑大文化艺术培训学校禹州分校(以下简称郑大艺校禹州分校)便在2010年8月应声而起。

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是立校之本,更是创建品牌学校最有力的保障。进行课堂教学改革,实现课堂效益的最大化,打造精品课堂,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始终是郑大艺校禹州分校的奋斗目标。正因为如此,从学校成立以来,我校始终坚持以教学为主线,以学生为中心,以师资为品牌。

三尺讲台锒嵌师生情深

艺术专业的教学区别于普通文化课的教学工作,学生走进学校时选择是否适合的专业也决定着学生成长的空间。首先,严格按照专业性质,根据学生自身的特点和爱好来选定专业。其次,艺术专业的教学在于启发和让学生学会领悟,每个专业配备的教师都拥有本专业艺考经历,善于把握考试的动态,教学经验丰富,并且教学中严禁出现死板教条式的照本宣科现象,尽可能把专业上一些相对枯燥的知识用灵活的方式讲授,以便于学生理解和消化。在学生考核上,每个专业组织定期测试,严格按照该专业考试中的题型出题,保证学生长久处于艺考备考状态。再次,为了打造一支优秀的教师团队,成立教师研究组,定期总结教学中的不足,分享优秀教学方法,并邀请学生参与这样的讨论,实现学生意见的反馈,便于更好制定下一步课程计划。

“先做学生的朋友,再做学生的老师”,郑大艺校禹州分校的每一个专业老师这样要求自己,走进学生的心去了解他们,把学生的成长当做自己专业的延伸,把学生的未来当做是自己的未来,这样才可以教学相长。

负责教学主管工作的尤昌甫认为,三尺讲台是教师的舞台,锒嵌的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更是对学生在艺术专业之路上的理解,鼓励和陪伴。

营造出家的气氛

学生辅导员李远,在进行教学质量严格把关的同时,将郑大艺校打造成学生的心灵归属地,让学生有存在感,营造出家的气氛是他的目标。用心做教育的同时,也要用心做学生管理工作。

来到郑大艺校禹州分校,学校会想尽办法让学生成为这里的主角,让他们有一种强烈的归属感。学生生日Paty、微电影拍摄、社会志愿服务、“高考爱心送考车”、月末Paty、爱心慈善捐助等等举措,从细节做起,从每一件小事开始,力争让每位同学都融入到郑大艺校的集体里面,进而成为学生的心灵归属地。其次,学校还会定期给家长沟通,让家长了解孩子在艺校的学习状况和成长,让学生、艺校和家长形成良性的互动。

“多一份细心,多一份耐心,用心换心,把学生当亲人,学校把学校当家”这便是郑大艺校的管理举措。

永远保持一颗激情的心

挑选好的艺术培训机构是摆在所有学生和家长面前的一个难题,优秀的艺考机构和优秀的艺考教师都过多的集中于省会郑州,造成了省会以外的地市和县市的考生因得不到很好的师资培训而浪费宝贵的学习时间,导致专业考试中竞争力不足。

禹州分校开设第一年的时候很困难:只开设播音、编导两个专业、距离专业考试时间紧迫、竞争对手无休止的排挤、学生和家长对这几个专业的陌生感等问题接踵而来,让他时常感觉到挫败感。但到2012年,分校成为禹州市招生人数最多的传媒类艺考学校,并在当年的考试成绩中以绝对优势位居禹州市第一名,这个时候他并没有当初预想一样开心,反而认为学生、家长和老师们的这份信任让我感觉到任重道远,担子依然沉重。于是在2013年增开空中乘务和影视表演两个专业,并力邀省内编导教学方面权威的尤昌甫老师全面负责禹州的教学工作,力求教学质量更上一个台阶,更贴近专业考试内容,更全面、更权威是分校现阶段追求的目标。当年,禹州市播音主持、编导制作、影视表演专业的禹州第一名全部出自分校,并且本科上线人数远远超出禹州市其他培训机构的总和。

永远保持一颗激情的创业心,这是该校校长桑帅晖给人最直观的感受。也许只有这样,他才能把学校的发展当做长久的事业去做,才可以对学生一直保持关心呵护。

第6篇

二、企业主营业务涉及哪些行业领域,以及在该行业领域的地位和作用。与国际同行业领域相比所具有的规模和技术优势。

三、企业技术创新体系建设,包括企业技术创新体系基本情况、技术中心组织建设(内部组织设置与调整、下属企业组织设置、与外部单位共建组织及运行情况等)、技术中心创新机制建设(技术带头人培养、人才激励机制、知识产权保护、技术创新投入制度及执行情况等)、合作创新情况(产学研合作、企业合作及国际合作)、企业技术创新基础设施建设(研究试验设施、检测设施、信息化设施)。

四、企业技术创新活动开展情况,包括年度重点创新项目的实施效果、关键核心技术掌握程度和产品的自主创新情况、资源综合利用、节能降耗、清洁生产等创新情况。

五、企业信息化建设情况。

六、其他有特色的工作情况。

技术中心管理制度(二)

1 、全面管理中心的各项工作,负责编制中心工作计划和发展规划。

2 、拟定中心各项规章制度,并负责实施。

3 、负责编制中心年度设备、材料、低值易耗品的购置计划和维修计划;并组织实施。

4 、负责中心的日常管理工作,保证校园网络、多媒体教室、实验室等教学设备、设施的正常运行。

5 、认真抓好中心工作人员的政治思想教育和业务培训工作;

6 、根据中心工作,对人员进行调整和分配。

6 、领导、组织中心工作人员完成各项日常工作,做好工作总结、评比和经验交流。

7 、完成学校领导交办的其他工作。

技术中心管理制度(三)

1、教育技术中心主任岗位职责

⑴ 全面负责教育技术中心的日常事务和技术工作;

⑵ 在教务处领导的统筹下,全面负责本部门的建设和发展规

划的制定及落实;

⑶ 积极采取各种有效措施确保各项任务的及时完成;

⑷ 完成领导交办的其它工作。

2、教育技术研究人员岗位职责

⑴ 负责电教教材、多媒体课件的编导、制作;

⑵ 负责多媒体教材、课件制作室的管理;

⑶ 参与多媒体教室的建设及维护;

⑷ 负责各类多媒体教材、课件及资料的引进、收集及管理;

⑸ 开展新教育技术的研究,并做好普及与培训工作;

⑹ 参与各类多媒体教学的指导工作;

⑺ 完成领导交办的其它工作。

3、教育技术应用人员岗位职责

⑴ 负责教育技术中心设备的日常维护;

⑵ 负责多媒体教室的建设及维护;

⑶ 参与电教教材、多媒体课件的编导、制作;

⑷ 配合学校的重大活动做好摄像、摄影工作;

⑸ 参与各类多媒体教学的指导工作;

⑹ 完成领导交办的其它工作。

4、多媒体教学管理员岗位职责

⑴ 传统教育技术手段的管理与使用;

⑵ 参与多媒体教室的建设工作;

⑶ 负责各类多媒体教室的软硬系统的日常维护管理;

⑷ 参与各类摄像工作;

第7篇

关键词:学生;服装表演

组织一台成功的服装表演晚会,执导人员须具备策划、引导、控场的能力和一定的艺术品位,将模特、服装、音乐较好地融为一体,才会取得较佳的艺术效果。

学生的服装表演与专业时装秀表演存在很大差异。首先,在服装设计上,学生的服装设计属于学院派风格,设计理念千奇百怪,服装材质五花八门,有很多意想不到的创意;在表演秀上,与专业时装秀差距较大,多为业余水平,很多学生模特没有经过专业培训,在走秀时不能完全把握设计师的设计理念,无法诠释到位。鉴于此条件的限制,服装教师的策划编导能力显得特别重要,囊括了对学生模特的表演指导。

因此,如何策划高质量的服装表演,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是多年来专业教师进行改革探讨的问题之一。下面笔者尝试以服装表演程序为主线,对其工作环节进行归类和总结。

一、对展示服装分门别类

在策划表演之前,服装教师必须对展示的服装进行深入地分析。如何分析?这是一个关键的环节,要确定被展示服装的数量、特色、款式、色彩和设计者的创作意图,由此拟定学生模特的表演风格和舞台走步路线。

学生的毕业作品纷繁复杂,每个学生主打一个主题,因此,选择走秀服装时需要认真挑选。其中,款式色彩别致、造型夸张的服装,易于营造表演气氛,适合表演开场秀。同时,除了构思新颖,服装制作的质量也要把关,做工粗糙简陋、构思陈旧的服装会令观众乏味,产生厌恶之情,使整个演出失去意义。服装的经济价值与它的观赏价值成正比。

服装选择满意后要进行整理和归类工作。归类时,按面料、色彩、年代等属性分类;按服装风格分类;或者按休闲服、礼服、手绘装、婚纱等款式来分类。当然,也可以依据色彩构成,按同类色、相似色、对比色、互补色等属性来分类。

最后进入排序阶段。排列顺序时应注意服装的色彩、款式层次的搭配。排序得当,可令观众感到趣味盎然,从视觉上给观众带来一种色彩和谐的整体感观,从而使演出产生极佳的效果。

二、学生服装表演的具体指导环节

1.表演开场秀

在服装表演上,主要从模特、音乐、灯光、舞台等方面进行展示,服装教师要根据学生设计的服装类型,运用形象思维和空间联想能力,按照观众的欣赏习惯和心理适应需求,逐渐将演出推向。

进入表演环节,首先把节奏明快、色彩亮丽、特性突出的服装安排在“开场”时演出,以此先声夺人,给观众留下深刻的印象。安排后面的演出服装,要能与开场秀服装主题相近或相似,然后慢慢过渡到其他主题的服装上,以此类推,环环相扣,让每一套演出服装都能很好地展现。最后的结尾部分展示一些具有画龙点睛之笔的服装。我在实践中以这种形式编排学生的服装走秀,取得了较好的效果,这种编排具有开门见山、内容饱满的特点,适合在校学生服装走秀。

2.模特的选择

模特是整个服装表演的承载者,学生汇演挑选模特,首选服装专业,服装专业不够再从别的专业挑选。40套服装,一般需要6-10名模特,50套时则需8-10人,以此类推,并给选定的模特编号码。

对于学生表演者来说,学生的年纪尚小,其内心世界还不够丰富,阅历少,对作品的意境理解有限,形体仪姿方面的功底浅。服装编导教师要帮助学生模特熟悉T台、服装套数,让模特在心中明确设计师的表现意图,故此,教师的点拨和指导尤为重要。

3.音乐选编

选择表演音乐时,所选乐曲与服装的表现内容要符合,但随着服装表演形式的多样化,离经叛道的音乐选择也会使服装表演产生一种特殊的奇异效果。例如,我的一个学生的服装作品名为《骑士风采》,她的表演音乐选择了抒情的班得瑞轻音乐,以此来体现女子骑士的柔情与刚强。

4.旁白的选择

旁白又叫解说词,可以辅助说明表演内容和思想意义。解说词的撰写一般不宜超过总表演时间长度的四分之一。

例如,我的一个学生的设计作品为《破·重生》,旁白是这样设计的:灾难,让生命变得脆弱,然,生命因爱而伟大;人生,就是在一次次打破旧我,一次次获得新生中前进。对于过去,我们得出,珍爱生命,珍爱自然才是生命的真谛!本次“破·重生”礼服设计,采用自然色、自然形突出回归自然,在面料上选择仿皮革、仿皮草,意在提倡使用人造面料,反对使用动物皮毛。

5.编排创意实施

无论何种类型的服装表演,服装都是表演的主体,学生的服装表演可采用更简单的设计形式。教师编导者可预先根据服装系列套数制定几种不同的方案,如一人行走图、两人行走图、三人甚至多人行走图等。在编排过程中,只需依据服装的套数采用不同的方案,学生模特记住几种常规的表演路线即可。

策划教师在排练中要指点学生模特将编导者设计的行走路线、服装出场顺序以及一些特殊的表演动作做适当的记录,以便记忆。例如,我在组织策划服装汇演时,主要就是帮助学生模特掌握行走路线,确定具体的站位,明确出场顺序,让参与的学生放松心情。

综上所述,本文从策划表演前、表演中两个部分论述了如何策划一场学校学生服装表演,并在论述过程中强调了学校学生服装表演的具体工作。

参考文献:

1.陈洁,《服装表演的组织策划技术应用研究》,广西纺织科技,2009

2.朱焕良,《服装表演策划与编导》,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09

3.徐青青,《服装表演策划训练》[M].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06

第8篇

关键词:存在价值;问题情境;课程创新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19-0209-02

影视编剧课自设立以来就一直在争议中前行。有人说它是创意课,需要悟性和灵感,是不可教的;有人说它是有独特符码秘密的,和计算机编程一样;也有人说,它不过是记录如何复制作家和社会生活,正如刘震云所说,编剧和作家只不过是生活的搬运工而已。莫衷一是让编剧课教学的存在感也飘忽不定,这也让师生无法投入足够的热情。

编剧课是针对影视故事类的写作教学,主体理论是文学写作范畴。而在文学理论中主要流行着几种基本观点。一种是神秘主义性质的,源自柏拉图的灵感说,认为美文和故事是作家物我感应、灵感神受的反应,作家只是神意的信使。大多数一线作家本身在面对自己作品的解释时,总是暗示伟大的作品的创作过程是不可言说的,这使得文学作品有一种迷人的气质,但也使得写作成为少数“上帝之子”的垄断行为。后来列维斯特劳斯等社会学家发现了世间故事的千变万化其实不过是几种神话原型在作祟,故事不过那几种而已,这给神秘主义写作理论以沉重一击。写作者就像是实验室中白衣天使,通过观察神话原型基因,根据需要重新配对,旧瓶装新酒,这样一个个“现代”故事便循环演绎下去,这种写作观带有一种历史宿命感,仿佛故事只是简单的自我复制,没有创新的空间。

自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符号学滥觞影响到文学写作领域,写作课便又被认为是语法问题,只要了解文字符码意义和构成规则,文学故事秘密也就一一破解,而写作就成了填字迷的游戏。这种写作破除了个性“灵感”说和历史性“神话原型”说的神秘主义面纱,文学写作变成了纯粹机械的生产行为,但也使写作者的创作工作失去了存在的价值。最后,写作理论中也存在着一种反映论。最早源自西方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等人的模仿说。一些故事创作理论认为我们无须过渡开采创作者自身个人主观能量,只需要发现的眼睛,生活中的故事比纯粹虚构的故事更精彩,个人的想象力无法超越自然和社会力量“导演”的精湛性,只需要忠实记录而已。惊心动魄的社会新闻已经夺人眼球,令人目迷五色,写作者反倒是应该冷静处理了,“事实上,作家知道他是面对一些陷入泥潭、被掩盖、不能自由支配的说话;他本人的自由也不是那么纯净,他必须清洗它;他为了清洗它而写作。

1948年,法国电影家亚历山大・阿斯特吕克倡导的“运用摄影机写作”的电影创作理论。主张电影已经成为一种具有独特语言、可以自由表达思想和感情的工具,正如作家用笔写作一样,电影导演可以用摄影机“写作”,充分表达个人意念。影视编剧就是用笔运演摄影机的笔触。基础写作的媒介是文字语言,直接作用于心理结构,可以是“心灵的摹写”。但是银幕剧作是视听艺术的本质,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这个中介隔开了心理与感官的亲密关系。因此剧作编剧虽然借助于笔“写”,但最终又不同于它本身。影视编剧不完全等同于文学故事写作,它是文学思维在影视媒介环境下的新物种,有自己的独特存在价值和规范动作。

一、高校剧作课的问题情境

目前,随着文化产业的持续繁荣,影视艺术异军突起,并最终在诸多艺术门类日渐萎缩的景象中,借助科技艺术和全球化,拔得头筹,而文化产业的强大需求,也让影视艺术教育在全国各大高校中迅速建立起来,仿佛一夜之间,千树万树梨花开。形势喜人,但问题也相伴相生,剧作教学要面对“问难”情境。

1.非剧作专业的谱系尴尬。影视编剧从狭义的本体来看是以剧本文本写作为核心。剧本创作是故事生产中的文本合作环节。在专业院校中,有专门培养剧作的独立学科,比如戏剧影视文学和剧作专业,前者较后者宽泛些,重在故事思维的练习意在培养创意理论艺术媒介中的贯穿动作,不只是剧本写作,还包括更广意义的策划范畴。而本文关心的是在诸多非艺术院校中,侧畔而生非剧作专业大类下的影视编剧课的新问题。也就是说影视编剧这门课是“念桥边红药”,在诸如广播电视编导、新闻学广告学等学科中处于较为边缘的位置。影视编导的课程设定应该从影视艺术教育的历史角度考虑。电影教育是广播电视编导艺术的水源地;社会学、新闻学是编导的传播价值保障。但广播电视编导作为艺术的身份认定应始终围绕电影教育发展史,视听语言、影视编剧和剪辑技艺是电影教育的三驾马车。由此看来,编导培养方案的设计路径需要重新审视,影视编剧课程的身份归属至为重要,它应该摆脱文学影子的从属地位,被视为编导专业的核心课程,提升其实际课时量,并围绕影视编剧课程进行模块整合与体系架构是学院一定时期内从宏观角度对学科合理设置的重要任务。

2.沉默的大多数―大课堂教育的无奈。影视编剧课程脱胎于文学写作类教育,写作是一种精神生产,精神性产品的特点是独创性、私密性和个性化。这说明编剧课教育不是简单的知识复制,而大多采取头脑风暴的激荡法,课堂的知识是不断生产、质疑、再生产、再质疑的过程,故事不只是情节的虚构编造,虚构的思维是建立在完全个人化的情感动力上,每个学生都是一个个独立的原子,同时在互相碰撞中,还会发生内爆,也就是说,课堂需要根据每个学生自己的宇宙观、世界观和价值观,为其量身定作他们各自的丰富情感,内涵各异的教育思路。这在艺术教育中尤其重要。而目前高校扩招的大部制班级授课,对这门以创意个性为培养思路的课程来说是有很大消极影响的。师生缺乏交流,老师的剧作法蕴含着老师自己对社会和人生的看法,常常因为与学生的价值体系缺乏沟通,而产生排斥反应。而课堂师生的对抗是无声的观念对抗,因为情感观念没有对错,又不可验证。编剧课堂失去了创意教育的功能。似乎一个悖论是,创意课程应该走精英授课模式,那就是理想中柏拉图、孔子等尝试的“对话体”课堂;但是这又和当前学科课程大部制设计程序互相龃龉。

二、基于剧作教师的课程创新

在现有学科建制和培养方案大致不变的情况下,作为专业教师则需要灵活机动运用现有条件来根据剧作课自身特点进行一定程度的教学创新探索。总体来看,教师应该充分整合课程教学的时间和空间,大致可分为,课堂教学与线下教育;授课和指导;大部制和个人化教育;临时组织和定时茶叙;讲座式与专题式思路。而这些方法都是建立在以学生为本的原则之上,也就是说,要根据学生特点和需要来进行由针对性的创新。

1.个人情怀――微电影模式。教师应该在日常中关心学生,关注那些情感充沛、有艺术情怀的学生。影视编剧是艺术学科,所谓的艺术情怀就是关心社会和个体的人的存在,关心价值和情感,对人与社会、人与人、个体的人进行辩证探索地热情。总体来说,就是有敏锐的生活感觉,情感的丰富性和对某种理想情怀有追求的学生需要我们老师有惺惺相惜的关爱、支持和鼓励,他们将私人情感和社会情怀用独到的创意呈现出来。教师要充分评估个体学生,尊重学生意愿和个性,进行非典型性的剧本指导。一般来说这是传统师生关系的继承,是一种与现代人际关系不同的私情模式。通过师生个别关怀,甚至师生合作作品,来达到培养目的。这种教育模式是培养学生关注先锋和严肃的文艺作品,推荐其对著名社会学、文艺学、心理学书籍的个人化读写与笔记,鼓励其以“我以我血荐轩辕”的精神,为社会代言。

2.项目式团队合作。电影是规模产业,影视制式是团队化分工与生产。所以商业影视制作需要通俗和流畅剧作思维来指导实践。教师可以鼓励以此为职业规划的学生发展自己的工作团队,寻找社会新闻热点或最新话题来贴近脉搏,让学生通过对社会普世情感的抓取,选择题材;同时对商业成功作品,进行神话原型分析,总结典型桥段和语法搭配技巧。鼓励戏仿影视电影,鼓励贴片拍摄,比如社会对《舌尖上的中国》戏仿出的网络作品,总结“舌尖体”话语的可复制性。教师可以指定或者由学生提出申请,以项目形式,跟踪其步步为营,直至进入市场。这需要教师利用平时时间进行临时或定时的茶叙,进行持续指导。

3.普及式:发展人格魅力。毕竟剧作课作为创意教育,不是每个学生都具有敏感的体悟或专用热情。对于大多数学生而言,可分为两部分目标人群,其一,部分学生并非从事编剧和策划工作,剧作课就该设定为基础的技术知识,明确定位剧作课的辅质,对没有剧本写作热情的学生,只是作为编导教学模块,剧本基础理论的普及教育。但是要发动其对影视编剧课学习的热情,让其深刻领会影视编剧在处理日常人际关系和社会矛盾中、在提高个人情商表达与粘合情感关系方面的重要作用,对于提高个人魅力、增强个人受欢迎的程度有好处,也就是可以将剧作课进行段子化处理,强调处理人情矛盾的实战技巧培训,这其实接近于人际关系学课程。故事创作中对人的发现、虚构情境和情节的编排这些都有利于增强学生对该课程的重新认识。这门课程最好可以和辅导员工作发生交叉,使得剧作课发挥社会实践,指导人生的独特作用,剧作课也能作为精神诊疗手段,让个体处于青春萌动期、情感脆弱期和情感试验期的大学生学会认识自己,调适自己,“诗意地栖居”。

参考文献:

[1]刘震云.三联生活周刊[J].我只是生活搬运工不生产幽默,2013,7,12.

[2]让・保尔・萨特.《为谁写作?》萨特读本[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5.

第9篇

而看看现在的培训,差一点的是讲师在演讲,以为学员光靠听,就能学会了。好一点的用到了小组讨论,角色扮演,游戏活动等互动方式。但学员到底学会了吗?有个讲师说过句很经典的话:“培训就是让学员以为,自己已经学会了!”销售类培训更是如此。你想想你花了多少时间,学会了游泳?你花了多少时间学会了开车?你花了多少时间学会了说英语?那为什么销售类培训,花两天时间,你就相信自己能学会呢?我们学游泳是先学理论,然后在陆地上练习划手,练习蹬腿,再练习抬头,然后在水下分步练习,直到把划手、蹬腿和抬头串起来,最后掌握熟练了,我们说他学会了游泳。但他也只是学会而已,具体游得好不好,还要经常游,经常总结,甚至大强度训练,才能成为游泳高手。

我们给学员上讲师训练课程,教学员如何讲课,采取了分步练习的方式。讲师上课时,首先讲了学员成人学习理论,然后是授课的肢体动作练习,讲师的发音练习,教材编写练习,讲师的语言生动性练习,有些讲师把这种训练方法,总结成“编导演”,三个步骤。   所以我想,为什么不把销售类课程,也做成这样的模式呢?我发现销售类的培训,往往在课堂上,体现不出培训效果来。因为学员回去以后,可能被别的学员同化,或遇到问题后退缩,从而让学员在课堂上接受的培训,失去了应有的效果。所以如果能在课程上,就象训练讲师授课一样,进行小范围演练,授课结束后,再展开实际销售场景的演练,效果不是会更好吗?比如用下面步骤,来操作销售类课程。

首先学员一起上郝志强老师的两天顾问销售,学员充分体会到顾问式销售中存在的问题,和应该采用的对策。在这两天之内,以原理模型为主,加上学员的片段练习,让学员体会理论思路,和在销售中的作用。此片段可以让学员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也可以把学员多年的经验进行总结。

然后学员要结合自己的经验,结合企业的产品,结合客户的情况,进行联系实际。后面两天,把学员一个一个还原到真正的销售现场,进行模拟。在模拟以前,先让学员纸上谈兵,做足纸上练习,甚至把准备和客户怎么谈,都写成文字,制定谈业务的策略。

第三步.有5个人分别扮演客户,而且是客户那边5个不同角色。分别在5个不同布置的办公室,等着来访者。等来访者来了以后,就用不同的身份,不同的问题,来“折磨”这个来访者。旁边有录象,把他5次的拜访,全部记录下来。

第四步。在大约5个学员,分别拜访完以后,所有的学员和讲师,包括扮演客户的人,再聚集在一起,互相交流和点评,看有无用到上课的那些技巧,有无达成拜访的目标。当然讲师会在第一轮时,给学员制造障碍,故意让学员犯错误。如此几轮,完全是真实场景的模拟,学员就可以把学习到的技能内化。

第五步。以上说了原理,也有了联系实际的现场模拟。更有了后面的直接PK,再加上后面的总结。如果有条件的话,可以用实战来考验学员了。给学员一些实际的客户,让学员直接和这些客户谈,学员随身带着录音笔,随时记录当时的谈话。这个阶段可以采取个人竞赛或小组竞赛的方式。

大家以为这样的培训如何? 在销售类的培训中,还有比这样的培训,更实操的吗?我在网络上搜索了一下,发现美国运通公司的客服中心员工训练,便是这样。

相关文章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