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1-28 04:52:56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小学一年级教学反思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一、抓好学生的学习习惯
作为刚刚进入一年级的小学生来说,如何能让他们在40分钟的课堂上认真地听讲,是非常重要的。因此,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我教学工作开始的重点。刚开学的两个星期里,我采用编儿歌、口令等形式,将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融入情趣之中,让学生在情趣之中慢慢地养成良好的习惯。从坐直到站立,从写字到读书拿书,从保持正确的读写姿势到爱惜学习用品,都需要老师不厌其烦地讲讲讲、说说说,通过一学期来的培养,我班学生都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认真备课:
根据教材内容及学生的实际,认真写好教案。每一课都做到“有备而来”,每堂课都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并制作各种利于吸引学生注意力的有趣教具,课后及时对该课作出总结,写好教学反思。
三、抓好学生的基础知识教学
一年级作为学生走进学校的第一步,正如修筑高楼大厦一样,必须要为学生的成长打下坚实的基础。本学期,我主要在注重学生的汉语拼音知识的掌握、写字、读书、课外阅读等方面作了努力。
1.注重汉语拼音知识的掌握:汉语拼音知识既是学生学好语文的基础,又是学好语文的重点。在教学中,我与年级组老师经常交流,并向她们学习教学经验,以使自己能让学生学得轻松、学得扎实。同时,在开学前一个半月教学拼音的时间里,我针对学生因材施教,每天鼓励学生读课外书,并经常引导学生对已学拼音知识活学活用。
2.抓好写字训练。在平时的教学工作中,我特别注意对学生写字的要求。首先,通过自己的课堂板书,给学生做一个很好的示范。其次,从技能方面和习惯方面的要求学生。特别强化习惯方面的要求,如怎样握笔,保持怎样的写字姿势,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写字习惯。
3.抓好读书训练。首先,调动学生读书的积极性。在课堂上,我经常设立各种各样的读书比赛,小组读、男女读、抽生范读、教读等形式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了学生读书的兴趣。
其次,注重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尽量引发学生能打开想象的翅膀,读出自己的感受出来。第三,注重自己的示范性。由于一年级的学生模仿性较强,所以在教学生读课文之前,我都特别注意这篇课文的字音、语速、语调、语感等方面,尽可能地为学生作出很好的示范。
四、注重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师:今天我给同学们带来一个朋友——跳绳。跳绳不仅可以跳,还可以和我们一起做游戏,大家动脑筋,想想可以用跳绳做那些游戏呢?
生1:我知道,可以玩“抓尾巴”的小游戏。就把跳绳叠好放在我们的裤子后面,做成一个小尾巴,两个同学互相抓,看谁先抓到,就获胜了。
生2:还可以做“打脚丫”的游戏。一个同学用跳绳甩另一个同学的脚,另一个同学跳起,不让他甩到脚。
生3:我还能和同伴一起用跳绳做“开火车”游戏了。
生4:还能做“踩蛇尾”的游戏。
片段二:
师:小青蛙最大的本领是什么?
生:跳!
师:那我们一起学习小青蛙的本领——立定跳远。
生:好。
师:小青蛙本领大,两臂向上摆,用力蹬地向前跳。
生:边学儿歌边练习动作。
师:小青蛙最喜欢在荷叶上跳来跳去捉虫子,我们也把跳绳围成荷叶的样子来跳一跳?
生:把绳子摆成荷叶的样子,自己进行练习。
师:小青蛙的本领学会了,我们一起来比赛,把跳绳围成小河状,看谁跳的小河最宽。
生:两人一组用绳子在地上摆成“小河”状进行练习,根据自己的水平可以调节小河宽度,加大难度。
本课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以合作性活动为主线,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及实践能力,确保每个学生从活动中得到积极的发展。
一、一物多用,贯穿始终
本课主要在教学效果、教学方法及内容的衔接上下工夫,从开始到结束始终把跳绳作为一条主线进行教学,做到一“绳”多用。在开始部分,把跳绳塞在后腰进行“抓尾巴”游戏;用手拿跳绳在地上甩,同伴脚踩,可进行“踩蛇尾”;双手抱胸,后面同学拉住跳绳,可练习“开火车”;用手拿跳绳打同伴的脚,同伴跳起,可玩“打脚丫”。在立定跳远教学中,把跳绳围成荷叶状、小河状进行练习动作,有浅到难,逐步过渡。让学生学得轻松、学得快。结束部分又把跳绳绕成团向上抛,拍手接跳绳,看谁抛得高。
二、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体育活动是人类产生创造性的沃土,体育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创造能力与创造精神。上述课例中,学生玩“踩蛇尾”“开火车”“打脚丫”“抓尾巴”的过程中、教会学生一种“踩蛇尾”的游戏方法和规则的基础上,启发和激励学生自由组合,自由设计想象,由此而想出了多种新玩法,这是学生创新能力的表现。学生学会主教材立定跳远后,又一次给他们创新的空间,用跳绳围成荷叶状、小河状进行练习,并展示评比,激发他们的创作欲望。
【教材分析】
《彩虹》课文讲述了一个小女孩“我”看到天上的彩虹后产生了三个美好的愿望,表达了其爱爸爸、妈妈和哥哥的美好心愿。课文共四个自然段,第二、三、四自然段以向爸爸、妈妈和哥哥询问的口吻分别呈现这三个美好愿望。
“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第一学段的教学重点”(课标要求),同时一年级的课文是识字的文本,因此要注意合理分配教学时间和精力,突出“识字与写字”这个教学重点。
一年级下学期,会写字的学习已经进入以写合体字为主的学习阶段,记认字形,尤其是记认字形的细部,以及形近字的区别是保证掌握会写字的关键,因此,一下在写字指导环节,要设计关注关键笔画和形近字区别的学习步骤,通过学生记字方法的运用,结合音形义,认记会写的字。
4.教科书采用知识能力点和主题内容双线索结构单元,因此,教学该课文要注意主题内容线索,树立单元整体观念,有利于学生对课文主题内容的感悟。
【学情分析】
虽然经过一个多学期的学习,课堂常规、课堂纪律已初步形成,但是由于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要保持长时间的注意及学习还有一定的困难,因此仍有必要在学习过程融入一定的激励和趣味活动中寓教于乐,以唤起注意,维持学习兴趣。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正确认读本课“虹、座、提、浇、洒、挑、兴、拿、镜、照、千、裙”等十二个生字,会写田字格里的“着、那、到、高、兴、千、成”等七个生字。
2.能力目标: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正确理解课文内容。
3.情感目标:通过本文孩子丰富的想象力,让我们学会关心父母、关心家人。
教学重点:识字,写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在文章的学习中教育学生做一个关心父母、关心家人的孩子。
教学课时: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能认识“虹、座、提、浇、洒、挑、兴、拿、镜、照、千、裙 ”12个生字,学会“着、那、到、高、兴、千、成”7个生字。
2.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教具准备:生词卡片、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引入新课。
师:(出示图片)同学们,这是什么?
生:彩虹。
师:彩虹有什么颜色?
生:赤橙黄绿青蓝紫。
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彩虹》这篇新文章。(板书课题:彩虹)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师配乐范读课文,同学们边听边想,课文讲了几件事情?
师:谁来说说课文讲了哪几件事情?
生:三件事情:一是我在彩虹桥上洒水为爸爸浇山上的田地;二是在彩虹桥上拿镜子照妈妈梳头;三是在彩虹桥上荡秋千让哥哥高兴。(教师引导)
2、自读课文,学习生字。
(1)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读课文,同时用曲线在文中标出生字词。
(2)同桌交流,再读课文,扫除字词障碍。(自读、小组读、分段读)
三、记忆字形,指导书写。
1、检查生字的自学情况
(1)出示生字卡片,“虹、座、提、浇、洒、挑、兴、拿、镜、照、千、裙”指名读。
(2)开火车读,小组竞赛读,评出最佳认字小组。
2、写字。
(1)出示我会写的7个生字:“着、那、到、高、兴、千、成”,指名认读、领读。
(2)教师范写田字格中的生字,学生书空。
(3)学生描红、临写,教师巡视、指导。
四、课堂总结
在这节课里,你学会了哪些知识?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通过本文孩子丰富的想象力,让我们学会关心父母、关心家人。
课前准备:
生字卡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
复习导入。
1、
抽读生字卡片,“开火车”认读生字。
2、
听写生字。
3、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指名分段朗读。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和。
1、学生分小组读,给生字正音。
2、文章有几个自然段?(四个)
3、课文读给同桌听,想一想,天上真的有一座美丽的桥吗?
三、课文详解。
1、分小组朗读课文,想一想:天上美丽的桥是什么?读后,小组汇报交流。
生:天上美丽的桥是雨后的彩虹。
师:文中的我把彩虹说成美丽的桥,说明了什么?
生:说明我爱想象、爱思考。
师:那“我”真的能走上这座美丽的桥吗?为什么?
生:不能,因为它是彩虹,像桥,而且在天空中。
师:那课文中“我”却在这座桥上为爸爸、妈妈和哥哥做了好多事,又是怎么回事?
生:这是“我”想的,希望可以帮助他们。
师:“我”能想象出这么多事,说明了什么?
生:说明我是一个“想象力”丰富的孩子。
2、全班集体读二、三、四段,你发现了什么?
生1:我为每一个家人都做了事情。
生2:这三段最后一句话都是“你高兴吗”。
师:从这些发现上你觉得“我”是一个什么样的孩子?
生:懂事、关心父母、关心家人。
3、那么,我们也应该向这位小朋友学习,多关心父母、家人,同学们平时在家里是怎么做的?(学生自由回答)
4、小组分段朗读、小组比赛朗读。
四、总结全文。
1、学了这一课,你懂得了什么?
2、教师总结:除了学习,我们更应该多关心父母和家人。
板书设计:
11
彩虹
彩虹桥上为爸爸洒水浇田地
彩虹
彩虹桥上拿镜子照妈妈梳头
关心父母、家人
彩虹桥上荡秋千让哥哥高兴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让学生了解蚂蚁的身体特点。
2、通过学生对蚂蚁的观察,尝试让学生解决观察蚂蚁过程中碰到的问题,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3、引导和鼓励学生在课外进行一些观察研究小动物的活动,培养学生关注、亲近小动物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观察蚂蚁方法的探究指导。
教学难点
观察蚂蚁方法的探究。
教
具:
放有蚂蚁的杯子、白纸、放大镜、昆虫观察盒、小木块、饮料瓶盖、泡沫块、纸条、画笔、水槽、烧杯等。
教学过程实录
一、揭示课题
1、激趣导入
师:同学们,喜欢猜谜语吗?老师这里有一个谜语,我们一起来看一下。(课件出示谜语:身体虽不大,力气可不小,有时搬粮食,有时挖地道,团结又互助,勇敢又勤劳。)
生:蚂蚁。
师:课前老师请同学们捕捉几只小蚂蚁,你们捉到了吗?
生:捉到了。
二、引导探究
师:你们是在哪找到蚂蚁的?(学生纷纷举手回答,老师对学生的表现给予表扬。)
是怎么去捕捉的?
生:墙角边,我是用馒头渣来引诱的。
生:草丛里,用吃饭时掉的肉沫来引诱的。
生:大路边,我是用糖块引诱的。
……
师:看来同学捕捉蚂蚁的方法真不少,也捕捉了许多小蚂蚁。
2、 交流对蚂蚁的观察情况
师:同学们,请你们回忆一下,你们在捉蚂蚁的时候发现了什么?把在课前观察蚂蚁的情况作一个简单的汇报好吗?
学生纷纷举手回答:
生1:蚂蚁虽小,可是总是在不停的爬。
生2:我看到了蚂蚁们来的来、去的去,好像总是很忙碌。
生3:我看到了蚂蚁发现大的食物搬不动时就会一群蚂蚁一起搬。
生4:蚂蚁特别喜欢吃甜的和香的东西。
生5:我看到了一只蚂蚁知道哪里有食物后,接着就带来了一大群的蚂蚁。
师:现在教师请你们用笔画一只小蚂蚁,行吗?
生:行。
师:好,我们请画得最快的几位同学把画的小蚂蚁贴到黑板上给大家展示。
(学生画蚂蚁,然后到黑板贴蚂蚁)
师:这几位同学画得都很好。下面老师和同学们一起来画一只小蚂蚁,看看要画好一只小蚂蚁必须要画出小蚂蚁的什么?捕捉来的小蚂蚁是不是与他们画得小蚂蚁一样有那么多的节?那么多的脚?
(教师这一问,引起了学生的注意,思考我们捕捉来的小蚂蚁到底是怎样的?促使学生从内心出发迫不及待想去观察)
老师和同学们一起画出小蚂蚁,并让同学们再次拿起笔,把自己的小蚂蚁画得更好并小结。
师小结:
(1)、在蚂蚁出没的地方放置食物。
(2)、用毛笔将蚂蚁刷入瓶内。
(3)、用带有气孔的盖子盖好。
3、研讨观察小蚂蚁的方法
师:那么我们根据我们画得小蚂蚁,同时观察我们捕捉来的小蚂蚁看看他们长的什么样子?
学生观察小蚂蚁
师:哪位同学代表小组来说说。
生:小蚂蚁有很多脚。
师:那么小蚂蚁到底有多少脚呢?
生:老师,数来数去也数不清。
师: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
生:蚂蚁很小,看不清楚。
生:蚂蚁还要爬来爬去,很难看清楚。
生:蚂蚁老是爬走,一不小心它就没影了。
(教师板书:太小、乱爬)
师:怎么办呢?各小组可以讨论一下。想出一种方法就写在预备的小黑板上,看看哪组写得方法最多,然后我们一起交流。
(问题不是老师给的,是学生自己在观察中生成的,新的问题促使学生去探究)
各同学在小组内交流讨论,并写出讨论结果。
教师小节出4种较好的方法:
(1)放在浮在水面上的饮料瓶盖上,蚂蚁就不会乱爬。
(2)放在昆虫盒里观察。
(3)放在薄一点儿更透明的玻璃瓶里观察。
(4)用放大镜来观察。
师:再想一想还有没有其它的办法呢?请你们小组说说。
生:把小蚂蚁放在水中的泡沫上观察。
生:把放大镜直接盖住杯子来观察。
(教师充分放手,让学生尝试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放开了学生的思维。从实际看,学生虽小,但其创造力和想象是很丰富的,不可限量的,这是教师意想不到的)
师:这个方法不错,老师这里就有这样的观察器具(出示)它叫昆虫观察盒,只要把小蚂蚁放在里面,便直接可以观察了。现在,我们每个小组选择一种观察方法。需要的器材请各组小组长选择领取,观看蚂蚁时教师强调:
(1)观察时一定要仔细、认真;
(2)注意观察方法(昆虫盒观察法)和观察顺序(从上往下观察)。
(3)主要观察蚂蚁的身体分几个部分?每个部分都长着什么?
(4)观察要求:
观察结果要写在老师发给你们的记录卡上。
师:老师把观察要求说明白了吗?
生:(明白了)。
师:请你再来说一遍观察方法和观察顺序。(再请另一名同学说说观察要求)。
(设计意图:老师和学生反复强调观察方法和观察要求是为了让学生养成正确的、良好的实验习惯。)
4、探究出小蚂蚁的身体特点。
师:今天老师把蚂蚁请到我们的课堂上来做客,请各位同学观察时不要伤害小蚂蚁!
(设计意图:在探究过程中,引导学生爱护小动物,珍惜生命,与自然界中的小动物和睦相处。)
学生观察,教师巡视参与活动
师:谁能代表自己小组说说小蚂蚁的身体是怎样的?
生:蚂蚁身体分三节,而且有三对足,头上还有触角。
生:是四节。
生:(多数同学)三节。
师:其他组呢?
生:老师,蚂蚁有些还有翅膀。
生:对,是这样。
生:蚂蚁的3对足长在胸部。
5、教师小结
师:同学们很聪明,观察的也很仔细,蚂蚁的身体就分为三部分:分别是头、胸、腹。头上长有一对触角,胸上长有三对足。
师:再请同学们想一想,刚刚有同学说部分蚂蚁有翅膀,那么,翅膀是不是蚂蚁的身体特征呢?为什么有的蚂蚁有翅膀,有的却没有呢?全班注视)
生:蚂蚁老了,所以长翅膀。
生:长翅膀的蚂蚁只是蚂蚁很多种类中的一种。
……
师:同学们,你们的想象力真丰富,这个问题请你们回家上网查一查,再到学校交流吧!
(在观察结果的表达方式上,教师充分地尊重学生的意愿,真正地把课堂主动权交给学生,实现学习的多元化、自主化。)
三、课外延伸
师:刚才我们初步观察了蚂蚁,实际上蚂蚁还有许许多多值得我们研究的地方。如蚂蚁怎样吃东西?蚂蚁是怎样用触角传递信息的?冬天我们看不见蚂蚁,蚂蚁去哪了等,你们想不想再继续去研究?
生:想。
师:现在发给每小组一个课外调查表,请各组课下继续观察一下,看看蚂蚁还有哪些生活习性和有趣的事,下一节课我们举行一个“蚂蚁研究信息报告会”好不好?
生:好。
师:同学们还记得我们学得《生物的家园》吗?
生:记的。
师:那么,观察完了小蚂蚁,我们应该为小蚂蚁做些什么呢?
生:送小蚂蚁回家。
师:噢,那小蚂蚁家在哪儿?
生:在大树下。
生:在墙角边?我经常看见小蚂蚁在墙边的缝隙中爬
出。
师:那我们一起送蚂蚁回家吧。
(设计意图:在探究过程中,引导学生关爱小动物,珍惜生命,与自然界中的小动物和睦相处。)
四、:板书设计:
头
有一对触角
蚂蚁的身体
胸
有三对足
腹
课后反思:小学科学课的特点就在于内容来自于学,培养学生的兴趣,从而去思考,去探索。这本节课整个教学过程以学生的自主探究活动为主,让学生在探中发现、探中感悟、探中创新,较好地实现了小学科学课程的培养目标。
本课的重点是通过学生实验,能描述蚂蚁的外形特征。所以在安排课程过程中,充分考虑到这一点,安排了大量的活动和实验,学生从中获益。
先是描述蚂蚁的外形特征。首先谈到的是如何捉蚂蚁,学生碰到这么小的动物,自然有自己的好的方法,教师在课堂上鼓励孩子想其他捉蚂蚁的方法,也是运用发散性思维启发孩子。其次是观察并描述蚂蚁的外形特征。只有在充分的观察基础上,才能进行描述。蚂蚁的体型很小,教师让学生先用眼睛观察,然后再用放大镜观察,这样有助于学生进行比较,从用放大镜的观察过程中,体会到之间的差别,并从中获得乐趣,学习做简单的记录,学习描述观察的结果。同时,鼓励学生利用仪器进行测量比较,有助于学生养成科学的态度。
1.教学目标体现了全面、科学、灵活的原则
(1)全面:
教学目标的设计与三维目标能比较有机的整合在一起,比较适切的反映了小学科学《课程标准》中内容标准,科学探究和情感态度价值观对本科的相关规定,同时也体现了《大连市科学学习质量评价标准》对本科内容的具体水平的要求,做到了对学生的科学素养的培养。在片第一次教研活动中,我们对崔欣老师的课进行了评析,认为崔老师定的教学目标在实际授课中学生思维跨度较大,难以理解,提出了修改意见,这次,崔老师的目标定的就比较贴近学生实际水平,符合学生的思维状况,学生掌握起来就很容易。
(2)科学:
教学目标定位较恰到好处,从崔老师的课堂:师生和谐的谈话中,学生的实验中,学生的发言中都可以看出目标确立的比较科学。
(3)灵活:
以生为本,教学目标具有灵活性,满足了不同学生的需要。
除此以外,我认为通过看崔老师的课,我们可以体会到崔老师的教学目标的定位体现教学目标的四个基本要素。即:
1明确行为主体2明确行为指向3明确行为条件4明确表现程度
老师和学生作为课堂的行为主体,其表现的程度达到了最好的境界,师生在课堂中的互动,学生的发言,老师深入浅出的问题设计都有明显的行为指向,效果非常好。
2.教学内容与设计:
教学内容的选择体现了《科学课程标准》的规定和要求。
教学内容的选择体现了科学性、基础性、可接受性,如:崔欣老师能够恰当地处理教材,适当的删减或补充易于学生接受的事例,更好的提高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如导入环节的学生耳濡能享的小故事刻舟求剑,一下子就把孩子们的眼球抓住了,然后有利用了一些易于学生接受的、学生身边的、学生熟悉的小实验,如:橡皮实验、画定义、学生正步走,老师走,眼镜走等等,让学生感受到科学并不是离我们很远,他就在我们的身边,科学就是利用我们学过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关键词:农村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工作
小学一年级是学生正式步入学习的启蒙阶段,这一时期的学习对小学生打好学习基础、建立学习兴趣以及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均有着重要影响和意义。农村小学的教学条件虽然有限,但随着新课改的推进,农村小学也在积极进行改革,力求更新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笔者根据小学生的身心发育特点,并结合自身教学实践,从以下三个方面分析农村小学一年级的数学教学工作。
一、开展趣味教学,激发学习兴趣
一年级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显示,他们的注意力很难长时间集中在某一事物上,但却天性好玩,对做游戏、听故事活动有着浓厚的兴趣,且在参与这些活动时能保持相对较长的注意力,因此,教师可根据这一特点开展教学。
1.游戏教学
小学一年级学生很难在短期内适应从以游戏为主要活动形式的学前期进入以正规课业学习为主要活动的学龄期的这一变化,教师利用游戏是解决这一问题的较好途径,爱玩是学生的天性,尤其是一年级的学生。例如,教师在教学生“数的组成与分解”时,可以借用小学生都较为熟知的“找朋友”游戏来教学。首先让参加游戏的小学生头戴数字卡,随后学生一边唱着“找呀找呀,找到一个好朋友”,一边相互找朋友,当教师发出“分”或者“合”其中任意一种口令(或某一数字)后,学生需按照口令要求找到与自己头饰上的数能合成或者分成教师口令中的数的另一人,组合正确就是一对好朋友。
2.儿歌教学
小学一年级的学生注意力容易分散,抽象思维尚未发育,记忆知识与其喜好、兴趣有较大联系。如果教师能把枯燥、抽象的教学内容变得生动有趣、易于记忆,则能提高教学效果。例如教“认识10以内的数字”时,教师可以编成儿歌:1像铅笔细长条,2像小鸭水上漂,3像耳朵会听话,4像小旗迎风飘……如此一来,学生很快就学会了10以内的数字。
3.故事教学
小学生都喜欢听故事,尤其是童话故事。因此借用故事进行教学能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如用白雪公主的故事来进行数学教学,教师可以设置几种情境:首先是白雪公主被巫婆带走了,要想救出白雪公主,需数出巫婆魔盒里装有几种图形以及每种图形的个数;其次是白雪公主虽被救出,但巫婆在其回家的路上设计了陷阱,需数出每种陷阱各有多少个才能安全回家;最后白雪公主安全到家了,很多动物前来祝贺,需数出动物的种类以及数量。
二、知识生活化
在很多人眼中,数学是抽象的,是枯燥乏味的,是难以理解的。殊不知数学也可以是生活化的。学习小学一年级数学知识时,尽可能地将其生活化,这样不仅能给学生直观的感知,还能改变学生对数学固有的认知,让其体验学习数学的轻松愉快。如在教“认识时钟”时,教师可引导学生联系生活,思考“7点钟起床,洗漱吃早餐共用了20分钟,然后和妈妈一起出门,请问出门时是几点”等类似的问题。
三、借助工具,辅助教学
1.借助实物、教具
借助实物、教具进行数学教学,可以让知识变得更直观形象,易于小学生理解掌握。如在“认识图形”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在上课前布置任务,要求小学生从家里带上自己喜爱的卡片、学习用具或者玩具,在课堂上引导学生通过看一看、摸一摸、比一比认识不同的图形,描述它们的特征,并对同类物品进行归类。此外还可以引导学生观察生活,罗列出不同图形的事物。
2.借助多媒体
现阶段农村小学还不能完全实现多媒体教学,一方面是因为教学设施不完备,另一方面个别教师的多媒体教学技能有待加强。但多媒体教学是未来教育教学的必然方向。在小学一年级数学的教学中借助多媒体技术,可以把生动的动画、声音融为一体,为学生呈现一个生动、活泼、有生命力、直观的形象,调动学生的视觉、听觉等多种感官参与学习,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所学内容,这一点也是利用了一年级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的特点。
总之,农村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任重而道远,需要教师不断努力尝试并总结经验,以期能使农村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效果更上一层楼。
参考文献:
[1]周桂秀,杨勇.故事中的数学更有趣――一年级数学《统计》教学案例与反思[J].小学教学研究,2014,35(32).
[2]张钢涛.优化一年级数学教学的途径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4,6(7).
一、对青岛市幼小衔接教育工作现状的调查
1.研究方法
幼小衔接纵贯两个学龄阶段,是一个具有过渡性和连续性的特殊时期,结合两个学龄阶段的幼小衔接教育现状,进行纵向比较研究,能更加直观地呈现幼小衔接教育存在的问题。因此,本研究选取青岛市60所幼儿园大班教师,60所小学一年级教师及对应家长群体进行问卷调查和访谈。
2.问卷、访谈的设计
笔者综合许舒敏设计的幼小衔接基本情况调查问卷和访谈提纲、盖笑松编制的儿童入学准备家长核查表、唐浪修订的教师―儿童评定量表等设计自编问卷和访谈提纲。
3.数据采集
本调研在青岛市12个城区随机选择120所幼儿园、120所小学共发放《 幼小衔接问卷调查表 》(幼儿园大班教师问卷)120份,回收有效问卷112份,回收率为93%;发放《 幼小衔接问卷调查表 》(小学一年级教师问卷)120份,回收有效问卷106份,回收率为88%;《 幼小衔接问卷调查表 》(幼儿园大班家长问卷)120份,回收有效问卷108份,回收率为90%;《 幼小衔接问卷调查表 》(小学一年级家长问卷)120份,回收有效问卷100份,回收率为83%。同时,对30位幼儿园大班、小学一年级教师及幼儿园大班、小学一年级家长进行了非正式访谈,了解他们对幼小衔接教育问题的困惑与希望。
4.调查结果
(1)教师问卷
①对幼小衔接教育活动了解的程度。被测幼儿园大班教师中对幼小衔接教育工作很了解的占47.9%,基本了解的占49.2%,不了解的占2.9%;小学一年级教师中对幼小衔接工作很了解的占38.9%,基本了解的占55.2%,不了解的占5.9%,。
②对幼小衔接工作侧重点的了解。幼儿园大班教师认为幼小衔接工作应侧重于幼儿园与小学合作的占59.5%,应侧重于幼儿园的占39.3%,应由幼儿园全部负责的占1.2%;小学一年级教师中认为幼小衔接工作应侧重于幼儿园与小学合作的占37.1%,应侧重于幼儿园的占42.8%,应由幼儿园全部负责的占20.1%。
③幼小衔接工作的实施情况。幼儿园大班教师带幼儿去过小学生上课的教室、操场、传达室等的占90.9%,没有去过的占9.1%;小学一年级教师主动联系过幼儿园大班的占30.4%,接受过幼儿园邀请参加活动的占44.7%,无法联系幼儿园的占24.9%。
④幼儿园大班教师、小学一年级教师对学前知识储备的认识。幼儿园大班教师认为幼儿入学前接受暑期学前拼音、计算加强班教育需要的占83.9%;小学一年级教师认为幼儿入学前接受暑期学前拼音、计算加强班教育需要的占62.7%。
⑤幼儿园大班教师、小学一年级教师对幼小衔接中儿童的入学准备五个领域比重的认识对比见图1。
⑥幼儿园大班教师、小学一年级教师对幼小衔接工作应侧重培养的能力的认识对比见图2。
⑦对家长在幼小衔接工作中作用的认识。幼儿园大班教师、小学一年级教师会和家长共同配合,减轻幼小衔接中存在的问题的均占100%。
(2)家长问卷
①家长对幼小衔接工作的了解情况。被测幼儿园大班家长对幼儿园的幼小衔接不了解的占37.2%,基本了解的占22.9%,很了解的占39.9%;小学一年级家长对幼儿园的幼小衔接工作不了解的占26.5%,基本了解的占41.5%,很了解的占32%。
②家长对学前知识储备的认识。幼儿园大班家长认为幼儿入学前接受暑期学前拼音、计算加强班教育需要的占63.9%;小学一年级家长认为幼儿入学前接受暑期学前拼音、计算加强班教育需要的占79.4%。
③幼儿园大班家长、小学一年级家长对幼小衔接中儿童的入学准备五个领域比重的认识对比见图3。
④幼儿园大班家长、小学一年级家长对幼小衔接工作应侧重培养的能力的认识对比见图4。
5.结果分析
总的来说,被测教师对幼小衔接教育工作相对了解,努力实现幼小合作、家校合作,大部分学校已作了初步的尝试,在日常工作中设计了简单的幼小衔接工作环节;大部分被测家长对幼小衔接工作有初步的了解,特别是小学一年级的家长了解人数略多一些,普遍愿意配合幼儿园、小学继续做好这一工作。综合对比发现家长、幼儿教师和小学教师有关儿童入学准备的观念具有一定的一致性。
在调查过程中发现目前青岛市学前教育幼小衔接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一是在幼小衔接工作内容方面,幼儿园教师与小学教师存在认识差异,幼儿园教师多强调生活技能、对学校的情感态度、儿童对于小学生活制度的适应、入学准备的重要性,而小学教师则更强调学业技能、儿童独立性、问题解决能力、抗挫折能力、自控能力、人际交往、对新事物探索的兴趣方面;二是在幼小衔接工作方法方面,幼儿园教师过于注重幼儿园外部的环境和条件的改变,例如桌椅摆放的形式,习惯在课时数量、课节时间、午睡时间、游戏时间的增减、就近参观小学上下功夫,而对小学教育要求、教育内容、教学方法、课堂组织形式等方面的特点却无法呈现,尤其在教育观念、师生关系等方面少有必要的沟通;三是在幼小衔接工作形式方面,小学无法就近了解幼儿园适龄儿童的基本特点,形成幼小衔接一边倒的情况,也正是由于幼儿园与小学相互之间单向的工作状态,造成部分幼儿教师、小学教师对幼儿家长指导错位,鼓励家长在暑期为儿童报各种补习班,助长了小学化倾向之风;四是幼小衔接工作成效方面,政府没有把幼小衔接工作作为教育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教育行政部门虽然已出台相关的政策涉及对幼小衔接工作的规约,但是缺乏过程指导,使这项工作系统性差,工作流于形式,教师没有深入思考幼小衔接工作的实质性内涵,工作没有创新性,对家长的影响力不足,在促进儿童入学准备方面收效甚微。
二、对改进青岛市幼小衔接教育工作的几点建议
1.政府健全现代化幼儿园管理机制,完善幼小衔接教育工作法律法规体系
(1)加强对学前教育和义务教育的统筹规划,研究“率先将五岁儿童早期教育纳入义务教育范畴”方案 [1],减轻家庭育儿负担,建构优质的保教环境,确保幼儿所受保教质量,将幼小衔接工作作为督导评估的一项重要内容,出台《 青岛市推进“幼小衔接工作督导评价”的实施意见 》,加强专项督导。
(2)启动“资优生特色幼小衔接计划”,组织对资优儿童的评估与鉴定,充分利用少年科学院、妇女儿童活动中心等社会公共教育组织、机构开展个性化幼小衔接教育工作,作为幼小衔接工作的增益与补充,关注资优生的教育需求,开发资优人才宝贵资源,丰富幼小衔接工作内涵。
(3)加强对社会上私营早教机构的监督、检查、管理力度,规范整顿现有培训市场。对涉及教育、培训类业务的公司统一标准审批,归口管理,提高准入门槛,引进优质教育资源,弥补社区、家庭幼小衔接工作“短板”,使其亦成为学校幼小衔接工作的有力补充。
2.教育行政部门提高管理效力,发挥领导职能,科学推进幼小衔接教育工作
(1)树立以优质的学前教育提升义务教育质量的理念,组织专家、有经验的教师编写《 青岛市幼小衔接工作指导手册 》,确立幼小衔接指导思想、工作原则、组织结构、推进方式、工作步骤、工作职责、工作规范以及相关资料的提供,尽可能做到全面适用。
(2)运用教学连贯性的观点,开发4~7岁幼小一体化教程,提出适用于学前教育与小学低年级教育的课程设计――“适宜课程方案”,包括适切的课程设计、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师生互动等策略,有效避免幼小课程经验的不一致,促进儿童前学习期和基础学习期的合理衔接,推动儿童可持续发展。[2]
(3)成立“幼儿园和小学联合组织”,由教育行政部门牵头,幼儿园和小学各派代表组建定期沟通的委员会,共同讨论交流合作计划以及具体的实施策略,平等协商并友好解决双方合作中的困难。委员会负责定期组织经验交流,使幼儿园、小学集体协商常态化。
(4)成立“双师型”教师组。由幼儿园大班教师与小学一年级教师组成,通过共同备课,或是互换备课,从中寻找幼小衔接中集体教育活动的共同点、不同点,以便教师更好地反思各自的教学,根据幼儿、学生的发展现状,更好地调整教学,使以游戏为基础的课程顺利过渡到以学科为基础的课程。
(5)采取幼儿园大班教师和小学一年级教师统一进行幼小衔接培训的方式,针对幼小衔接工作特点规划教师培训,尤其应该研究加入儿童领导力培养内容,即培育儿童的学习品质、学习艺术,对基本行为准则的认同,在团队组织背景下自律、合作的意识等。
3.努力打造现代化教育社区,将社区作为宣传科学育儿的重要阵地和支持教育发展的不竭动力
(1)充分利用社区教育资源,满足家长、学生多样化的学习需求,在社区教育基地聘请有经验的教师、家长开设幼小衔接课堂,利用信息传输网络设施、图书资料基地、社区教育活动项目等对家长进行幼小衔接教育观、方法论的宣传与培训,使现代科学教育理念进驻社区。
(2)社区在对适龄儿童进行充分调研的基础上,为家长进行个性化指导,特别为社区低收入家庭、低文化水平家庭的儿童提供入学准备,从入学心理、入学物质准备等方面对此类适龄儿童进行必要的帮助,针对适龄儿童的实际情况规划幼小衔接工作,并采取跟进式指导使困难群体享有平等接受优质教育的权利。
(3)对于大班毕业不符合入学年龄或自愿晚入学的儿童,社区启动“扶持5岁幼儿教育计划”,聘请社区内退休老教师或热心教育的有识之士对幼儿进行有计划的辅导,解决双职工的实际困难,开展各种混龄活动,通过混龄编班作为家庭、幼儿园中缺乏不同年龄段同伴交往的有益补偿,提高幼儿交往能力,以帮助孩子获得相关经验。
(4)家长应根据孩子的个性设计家庭教育方案,通过合理的方案培养孩子的特长,弥补不足,逐渐缓解幼小坡度。创设良好的家庭氛围,利用家庭资源发挥积极影响,引导幼儿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选择理性的教育方法,为幼儿终身学习奠基。
(作者单位:青岛市教育科学研究所,山东 青岛,266000)
参考文献:
【关键词】小学语文;拼音教学;有效性;学习兴趣
中图分类号:G623.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4)33-0008-02
拼音教学最重要的阶段就是小学一年级时期,这个时期的教学任务主要就是培养学生读写拼音的能力,为之后小学高年级学会识字、写字,培养阅读写作能力的教学任务打下坚实的基础。但是这对于玩心重、刚入学的小学一年级学生来说,任务相对有些难度,加之学生往往学得快忘得也快,机械性地死记硬背,导致拼音教学效果不佳。因此,教师应当改变传统的小学语文拼音教学模式,采取丰富多样的教学方式,重点培养学生学习拼音的自觉性和学习兴趣,促使学生轻松、愉快地读写拼音。
一、识字教学的问题
1.教学缺乏阶段性。小学一年级学生接受知识的能力有限,而且思维容易分散,加之学得快、忘得快的心理特征,导致一年级小学生学习拼音的效率不高,如果教师没有意识到小学生学习拼音的具体情况和学习心态,没有很好地掌握拼音教学的阶段性,没有很好地按部就班地遵循从单韵母,声母,复韵母,再到整体音节的认识的教学顺序,尤其是没有很耐心地及时进行总结和温习,没有结合生字进行巩固,都会导致拼音教学不能够符合小学生的心理特征和学习特点,使得拼音教学效果偏差。
2.教学内容设计缺乏趣味性。拼音教学的传统模式单一、乏味,导致学生只能机械性地死记硬背,甚至通过抄写很多遍才掌握拼音的读写,使得学生一提到学习拼音就无精打采。因此,教师应当根据学生的不同性格特点和心理特征,因材施教,创新性地利用情境教学或者结合学生本身的日常行为等进行拼音教学,创造轻松、愉快的拼音教学课堂氛围,从而改善拼音教学的课堂效果。
3.教学任务使得师生双方负担很重。语文新课标要求一年级小学生要完成26个拼音字母的学习,要掌握好汉语拼音音节表。因此,教师为了达到教学目标,在语文课堂上过多地进行拼音读写训练,而忽略了拼音历史渊源的讲解和正确发音的反复练习和纠正,只是一味地督促学生认识拼音,侧重书写拼音,教得很累,学生也在拼音教学课堂上一味地奋笔疾书,就算会写、会读了也不一定能正确地读出拼音,甚至有的学生依然用方言发音,加之教师布置的家庭作业如果繁重,学生对拼音的学习往往就没了动力。
二、识字教学的原则
1.结合情境教学。在进行小学语文拼音教学的时候应当做到“字不离音,音不离字”。这就要求教师在创设相关词句篇的具体情境时,使得学生能够根据集体语言环境,通过联想简单易懂的汉字感知拼音的读写,使得学生的思维得以发散、拓展,激发学生学习拼音的动力和兴趣。
2.结合实际教学。应试教育的背景导致学习拼音的目的只是为了考试,其实学习拼音的根本意义在于为了学生学习汉字,学习语文的意义和内涵,最终能够应用于生活。同时,小学一年级学生对于声音、图像、视频等比较敏感,最好的拼音课堂其实就是日常生活。例如,小学生都爱看电视,那么我们可以利用电视引导学生学习拼音,向家长推荐一些拼音与汉字结合的动画片,要求在家长的陪同下看电视,并且掌握里面的拼音,这样不但可以实现学校与家庭教育的结合,而且行之有效地实现拼音教学。
3.结合识字教学。拼音教学的最终目标是让学生识读汉字,从而让他们能够正确书写汉字,自主学习语文。因此,在进行拼音教学的同时,教师要注意结合汉字教学。但是不能因此而布置以拼音和汉字为主的家庭作业,不能只是在数量上让学生机械式地学习拼音和识得汉字,教师应当让学生充分地了解汉字教学和拼音教学是相铺相成的,最终使得学生自觉地利用汉字来学习拼音,从而加强学习拼音的实效性。
4.结合实际活动教学。拼音教学本身枯燥乏味,这就要求教师创新性地设计教学方式,在课堂上激发学生学习拼音的积极性,采取一些活动,会收到一些良好的效果。例如,学习“aoe”时,可以引导学生联想有哪些动物是发出与这些拼音发音相同的声音,然后进行模仿,全班参与活动和评价,最终让学生在活动中能够正确读写拼音。通过活动来进行拼音教学,寓教于乐,学生学习起来比较轻松、愉快,拼音教学课堂也充满生机、乐趣。
三、识字教学的策略
1.温故而知新。采用温故而知新的教学方式可以减轻学生学习拼音的心理负担,在已经掌握拼音的时候,教师利用已学拼音潜移默化地进行引导,学生不知不觉就进入了学习新的拼音的状态,使得学习拼音时更加轻松。比如,在学习“sh”时,可以先复习“ch”和“zh”,告诉学生们这也是声母,同样发音的时候需要翘舌,然后循序渐进地告诉学生们“sh”的发音,这样学生就能够学得比较快而且能够进行联想记忆。
2.灵活开展活动。改变传统、陈旧的汉字教学模式,良好的方式之一就是在拼音教学课堂灵活多变地开展各种各样的活动,创设轻松、愉快的学习拼音的情境,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思考和自觉学习的积极性。例如,教师可以利用妙趣横生的故事导入学习,如学习“q”与“ü”的相互拼写规则时,可以用图片或者多媒体呈现一组故事:一只戴着眼镜的蛐蛐碰见好朋友q时特别高兴,刚想握手但想到戴着眼镜不礼貌,就把眼镜摘了,于是和q成为了亲密无间的好朋友,好得像一只蛐蛐ququ一样啊。
3.重视作业批改。作业中学生可能犯让人意想不到的错误,教师应当重视作业批改,及时纠正学生容易出现的错误。一方面,在作业批改中,教师应当指出作业中拼音书写的错误,并及时鼓励学生积极地改正,以免再犯。另一方面,在课堂上适时地纠正学生常犯和易犯的错误,及时纠正学生错误的发音,然后带领全班一起重复读相应的拼音,这样通过反复纠错,没写错的学生加深了印象,写错的学生会反思并改正错误,这样的教学方式能够收到很好的改错和巩固的效 果。
4.引导学生进行合作学习。新课标要求教师在进行语文教学的同时,要不断加强学生创新思维,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能力。笔者认为,从小学一年级抓起,有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语文素养,因此,在拼音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进行合作学习,实现个人和整体拼音学习情况的改善。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有很多种,笔者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最常用的就是让学生们找出学过的有相同声母或者韵母的音节或者汉字,并且小组之间进行比赛,看哪一小组找得多,发音发得准。期间,教师和学生同时进行评价和纠正,这样既可以加强师生之间的交流,又可以活跃课堂气氛,使得每个学生参与其中。
拼音是学习语文的基础,学好拼音为后来的识字、阅读写作的学习打好基础,对学生未来的发展有着很重要的影响。学生应当培养自主学习拼音的积极性,提高学习拼音的兴趣,教师更加应当采取有效的教学策略,提高拼音教学的效率,只要各方力量共同努力,拼音教学难题就一定能够顺利解决。
参考文献:
[1]莘乃珍.小学汉语拼音的教学要求[J].义务教育教学新大纲,2010,(8).
[关键词]学讲计划 课堂教学 一年级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6)19-031
在新课程理念下,小学一年级的语文教学,不仅要传授汉语拼音、看图识字、口语交际、阅读写话等基础知识与技能,并且要激发学生语文学习兴趣,培养语文学习的能力与习惯。“学讲计划”核心是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关键是学与教的方式的转变,前提是教师教学观的转变。那怎样进行“学讲计划”活动呢?
一、自主先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自主先学是后续学习的基础,是在教师指导下的课前预习、课中的自主学习。学生在课前或刚开始上课的时自主学习,发现并提出问题;然后,教师和学生共同梳理,提取出课堂学习的知识点、重难点;最后,学生带着问题进入讨论,达到提高课堂教学针对性的目的。同时,要给予一定的学习时间和过程安排的自主性,保证不同学习速度的学生有“异步”学习的机会。如,在教学 “d t n l”时,我结合生活经验,设计与拼音有关的游戏,让学生成为学习拼音的小主人。我先让学生回顾识记“b p m f”声母的顺口溜:“右下半圆b b b;右上半圆p p p;两个门洞m m m;一根拐棍f f f。”再让引导学习语境歌:悟空本领特别大,天兵天将都不怕,打败哪吒三太子,乐得悟空笑哈哈;然后,让学生自己动脑筋给“d t n l”编顺口溜来识记。顿时,学生思维活跃起来了。
二、合作学习,发挥学生主体作用
小组合作学习是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一种有效方法,也是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的重要途径。在开展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要发挥主导作用,按照学生的学习层次、兴趣爱好、特点特长,精心组织、合理分组,以实现深度合作学习的目的。作为教师,要随时观察学生的学习情况,在他们遇到问题时,帮助他们找到解决的策略,指导他们合作的技巧,督促学生完成学习任务。例如,教学苏教版一年级下册《锄禾》,初读课文时我先是引导:“有的同学已经会读这首诗了。谁愿意读给大家听呢?”然后,让一个学生示范读;接着,我对其他学生说:“想不想像他读得那么好呢?请小朋友们在本组内用自己喜欢的识字方法合作学习,互相帮助认识不认识的字。”合作学习结束后,我请小朋友在本组内合作读课文,看哪一组表现最好。这样,培养了小朋友的小组集体荣誉感,形成互相学习的良好态势。
三、交流展示,体现教师主导地位
交流展示,充分体现了教师的主导地位,是整个学讲计划实施的关键环节。课堂交流展示既有自主学习,又有合作学习,学讲结合,内外互补,凸显主体。全班交流不是简单的重复,而是指导学生有针对性地解决自己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教学生字时,由学生提出自己认为难写的字,再交流如何写好这些字,这样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就得到充分的体现。一些难以理解的问题不需要通过教师来讲解,只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便解决了,这样使学生的能力得到了更好的锻炼。例如,在教学苏教版一年级下册《识字8》时,我让学生玩转转盘的游戏,自学生字,遇到不懂的问题提出来,在小组里讨论解决。在小组交流学习收获时,一位小朋友上台展示。他向同伴介绍自己都学会了哪些字、是怎样学习的,并展示自己的神奇转盘。最后,我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识字经验识字,也可以经常玩一玩转盘,在玩中学习生字。这样,使学生的识字能力在实践中逐步提高,兴趣也越来越浓。
四、质疑拓展,培养学生发散思维
“质疑拓展”是深化学习的环节。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爱因斯坦也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在导入新课时,教师可运用提问质疑的方法,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学习兴趣,达到以趣促思的目的。在问题的驱使下,儿童会产生主动学习的意愿,并渴望及时解疑。这时,如果教师尊重学生学习的意愿,顺从他们的需求,他们就会自觉而积极地投入学习,成为主动的学习者。例如,在教学苏教版一年级上册《北风和小鱼》中,讲到第三自然段时,有一个小朋友提出问题:“为什么小鱼不怕北风呢?”这个问题提得很好。我让学生小组讨论交流。有的说:小鱼是不知道北风的厉害,所以才吹牛的;有的说:小鱼不怕冷,因为穿的衣服厚。最后,我总结说:小鱼之所以敢在北风面前说不怕,那是因为小鱼勇敢聪明,并且知道自己的长处,就像同学们说的那样。这时,学生感受到提问与自我解决问题的乐趣。可见,在教学中,鼓励学生质疑,会大大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五、检测反馈,检验学生学习成果
学讲计划实施的效果如何,必须回到实践中予以检验。这样检测学习情况就显得尤为重要了。作业是最能检验学生的学习成果的一种方式。但什么样的作业最符合一年级小学生的特点呢?我认为作业的设计要可写、可读、可看、可操作、可玩耍,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把语文技能的培养与活动结合起来,让学生对作业充满兴趣。如,在学习苏教版一年级下册《咏华山》这首诗时,我给学生赏析此诗,让他们感受到祖国语言文字的奇妙,他们兴奋不已。看到这种情况,我给他们布置了一项作业:找出自己所知道的与诗中词语相对应的词,不会写的字可以用拼音代替。第二天收上作业一看,有的学生竟然找了十多组词语。
六、小结反思,掌握学生学习方法
小结反思是建立知识联系、领悟学习成果的环节。引导学生小结课堂上学习内容,领悟学习方法,不仅让学生掌握了学习的方法,更养成一种学习的习惯。作为教师要时刻关注学生,注意课堂状态。当孩子走神或做小动作时,要用合适的语言和动作提醒他,让他把精力放到学习上。在小结反思时,语速要放慢,尤其是对重点问题的讲解,这样才能使学生明白并牢固掌握学习语文的方法。
总之,“学讲计划”理念下,多方式、多层次、多环节、全过程地促使学生主动学习、体验感悟、自主建构,实现真正学进去的目标。教师要把学习的主体权交给学生,让学生有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有思考的机会、自我体验的机会。教学中,要尽最大的努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使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这样,他们才会喜欢语文、学好语文。
[ 参 考 文 献 ]
[1] 王喜荣.浅谈小学一年级拼音教学[J].祖国(教育版),2013(2).
[2] 王江华.浅谈一年级拼音教学[J].快乐学习报.信息教研周刊,201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