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1-29 14:19:20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人性化标志设计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人性化设计”是设计师对社会、受众关注的体现。设计仅仅提供使用功能是远远不够的,还应体现出对人精神的关怀,让人们感受到人与人之间的温暖。人类社会呈现出多元化、个性化的发展,使人性化成为标志设计发展的一种趋势,也是社会崇尚以人为本的根本体现。标志设计中呈现出更为自由、更为人性、更具情感性的意境,在表现上可简单可繁琐、可传统可前卫、可具象可抽象,有一点必定是相通的,即它们的设计源泉和灵感均来自设计师与受众共同的社会文化根源。
人性化在我国的地产标志设计中得到充分的体现。感性,充满人性化的标志能迅速拉近与消费者之间的距离,增加其亲和力、品牌竞争力。在近几年的地产标志中,不难看到大量以各种绘画、装饰为表现技法的设计,这种在视觉上注重感性的表现,正是人们在现代主义工业文明重压之下,向历史寻求精神慰藉与治疗的逆反行为,是以人为本的根本体现。
标志设计的人性化趋向也体现了企业的发展变化。如中国电信的老版标志,以中国的“中”字与传统“回纹”图案作为基础,经变化而成立体的空间图案,寓意通信网络四通八达,象征“中国电信”畅通,无处不达。体现中国电信的特点:科技、现代、传递、速度、发展。虽然该图案装饰效果强烈,并具有中国特色和现代感,但其冰冷交叉的直线条让人不敢触摸和接近,缺少服务行业所应具有的亲和力与人性化。
新版标志以字母“C”为主体元素,整体造型质朴简约、静动相生、线条流畅、富有动感,已看不见棱角分明的直线条,优美的弧线给我们以亲和感,并具有强烈的时代特色和视觉冲击力,传达出一个现代通信企业的崭新形象。两个开口的字母“C”向远方无限延伸,仿佛张开的双臂,又似地球的经纬,传递着中国电信的自信和热情,象征着阔达的胸襟、开放的意识、长远的目光和豪迈的气势,意味着四通八达、畅通、高效的电信网络连接着世界的每一个角落,服务着更多的用户。也强烈表达了中国电信“用户至上,用心服务”的服务理念,体现了与用户手拉手、心连心的美好情感。
印刷技术的落后、传播手段的单一,限制了设计师个性的发挥。在1990年代以前的标志设计中,我们很少看到渐变、不规则的图形与多重色彩的运用。信息技术和数字化印刷技术的发展,给标志的人性化表现提供了技术空间,方便了设计师的设计,为设计提供了一种新的表现手段。如2000年德国汉诺威世界博览会的标志,它是一个能根据不同场合改变结构与色彩的波纹图形,在整体结构不变的情况下时刻呈现出不同的运动状态。但主体保持不变,以便在任何地方应用,都能识别出这是汉诺威世博会的标志。这一标志设计的成功之处,在于改变以往标志单一的形式,充分考虑观众的审美心理需要,将呆板不变的图案变为具有无限生命力的视觉意象,在延展的时空中得到有效而准确的视觉识别。个性化的设计通过数字技术生动地体现出来,这种超越图形的,追求内在的表现,正是人性化的真实反映。
关键词:园林标志设计;人性化;发展;表现
1 我国风景园林标志设计的重要性
标志是一种大众传播符号,它以各种精练的形象表达一定的含义,传达明确的、特定的信息,具有超过语言和文字的很强的功能性。随着当今地域交流的日益密切,标志更是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而我国在有的领域和空间里还没有统一或规范的标志设计。就拿风景园林来说,我国在此之前还并没有关于风景园林标志的国家统一标准。随着风景园林事业的发展,全国的风景区和园林绿地越来越多,各单位使用的标志也浩繁纷呈,差异颇大,不够统一。为了贯彻以人为本,创造良好的生态景观和游憩环境,提高风景园林的服务水平,使风景园林标志规范化,适应当今信息时代的要求,特制定了园林标志标准。
园林标志标准的编制,不仅仅是风景园林区公共服务业的体现,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也是社会、民众,乃至一个国家形象的体现,表现了一个国家和民族在科学构建风景园林管理和社会人文素质方面的水平。为此,根据建设部《2007年工程建设标准规范制定、修订项目计划》文件要求,为便于我国城市风景园林实行科学管理和国际交流,完善我国工程建设技术标准体系,由天津师范大学、天津市园林局等单位负责制订完成《风景园林标志标准》行业标准项目。主编单位在各参编单位的协助下,深入调查研究,认真总结国内外科研成果和大量实践经验,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制定了标准。标准的编制是对国家公共信息图形符号体系的补充,它体现了我国风景园林标志的日益重要性,该标准具有全国行业的普遍认可性,具有超越文化程度和语言障碍的国际,具有视觉导向认知的通用宽容度。
风景园林是典型的具有大众化特点的流动公共空间,不同国家、不同生存环境、文化层次、地域风俗、性别、年龄、性格、经历的人都汇集在这里,对这里的“国际语言”服务功能的质量要求更为突出。从语言角度讲,在现实世界里仍然缺乏一种统一语言的情况下,以图形符号来传达信息是较快而经济的一种传播方式。研究证明,公共信息图形符号与国家地区使用不同语言无关与文化程度关系很少。图形符号能有效地超越语言障碍,便于国际与地区的交流,被世界各种文化背景的人理解和接受。风景园林标志是引导人们在所有风景园林区进行活动的信息系统,可以帮助人们顺利地完成游览观光的相关行为和活动。它以象征性图形为主要特征的视觉符号,还易于为我国边远地区的少数民族、文盲、智残儿童以及丧失语言功能的人们所接受。
2 以人性化为主导的理念
所谓人性化设计是指在设计过程当中,根据人的行为习惯、人体的生理结构、人的心理情况、人的思维方式等等,在原有设计基本功能和性能的基础上,对建筑和展品进行优化,使观众参观起来非常方便、舒适。是在设计中对人的心理生理需求和精神追求的尊重和满足,是设计中的人文关怀,是对人性的尊重。根据目前我国标志设计的发展趋势,自行设计了一套具有代表性的标志,这套风景园林标志设计不但具有科学性、专业性、广泛性和可操作性的特点,更重要的是无处不在的人性化设计理念。
3 具体表现
一些地方没有人性化标志提示会给人们带来潜在的安全隐患。往往只注意大的范围却忽略了小的细节,以园林区动物园为例,动物伤人事件屡有发生, 而我国还没有一个统一的警示标志提醒人们注意。为此,我们根据国内外优秀
标识设计做以参考,加之改良和重新设计,编制出《当心动物伤人》的标志(如图 4)。 主体标志以黄黑警示色为图形颜色,考虑到动物居住迁移问题,我们用落地式设置, 便于挪动。140cm 、高 50cm、宽 60cm长的不锈钢折放式支架符合人们的视觉习惯,环保、耐用。湿地是候鸟栖息的主要场所,我国有 100 多种鸟类栖息于此,而目前我国湿地正在受到严重威胁,保护濒危鸟类的工作也是刻不容缓。为了倡导大家共同保护候鸟栖息地,精心编制了《候鸟栖息地》的标志(如图 5)。标牌设计为候鸟代表——火烈鸟的造型,人性化的设计更直观的让更多不同年龄层和不同地域的人们都能感受到所要传达的信息。风景园林区作为公共场所就不能没有警务处和失物认领处,我们经过广泛调查研究,参考和借鉴国际4 个例子,充分说明了本套风景园林标志设计的重要理念——人性化。总结这套标志编制,有以下几个特点: 标志图形:统一的文字和符号的排列顺序,以突出重要符号为主。使人们第一时间感受到图形要表达的信息。并在必要的场所采用中、英文或民族文字,方便各地游 人游览观光。
标志颜色:采用深绿色和白色作为 风景园林标志颜色,符合风景园林特 点。标志的底色与图形符号、文字使用 的色调和明度之间均有较大的差值,方 便色盲和色弱者区分。
标志设置:分别采用悬挂式、附着式、落地式、摆放式 4 种设置形式。标志的依 托物采用安全、环保、耐用的材料,不会有造成人体任何伤害的潜在危险。并且标志设置在醒目、不被其他物体遮挡的位置,不与广告等其他图形、文字混设。采用保护措施防止自然因素对露天标志设置的破坏。
总观现代风景园林标志的设计,符合标志设计的人性化发展趋势,形象简明、清晰、美观,识别性强,便于制 作,达到了预期应有的效果。使每一个到陌生风景区和城市园林、公园的人,容易识别各种公共设施、设备、场所,方便游客能够无障碍、快速、安全地到达目的地。
这不仅能增强风景园林公共设施服务功能,规范管理水平,提高效率、节约能源,还能增加环境的和谐“美”。编制设计工作以服务社会、服务广大游客为目的,以体现我国诸多现代的技术、生活、思想、理念和文化成果为特点,把现代文化所表达的价值观和其他各种精神追求,与现代标志设计的人性化理念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构成了具有鲜明现代特色的标志设计成果,这也顺应了标志设计人性化发展趋势的基本原则。
参考文献
1 褚冬竹.开始设计[M].北京: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
2 胡建斌.日本标识设计[M].河南:河南人民出版社,2005
4 (美)鲁道夫 阿恩海姆.视觉思维[M].北京: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1987
在数字技术介入标志设计以前,在标志设计的原则中有一条内容对标志的图形和色彩起到重要影响,那就是要注重标志样式的可复制性。在这一要求之下,从标志的外形上来看,几乎看不到有机形、偶然形的标志,标志的形态处理非常简单和规矩,甚至要把标志中的各个组成元素之间的位置关系和比例关系通过数据量化出来,以便于在其他场合人工复制时能做到有数据可依,无论是放大还是缩小都便于准确地人工复制。对于标志的色彩几乎平涂,而且色彩一般不超过4色,至于采用颜色之间的渐变色彩的标志则更是很少见到。
在此时期的标志设计的表现形式一般遵循着由复杂繁琐渐趋简洁、手法上由绘画图像转向图案形象、设计意象上由具象形转向抽象形的标志发展的规律及艺术特色。而当数字技术介入标志设计领域之后,这条原则被消解掉了,原来的限制和束缚被打破,此时标志设计的简洁化,不再是外形和色彩上的简单化以便于复制,而是为了在极短的时间内充分吸引受众的注意力并能增强其识别性。因此对于标志的表现形式几乎没有限制,甚至一张照片都可以成为标志。数字技术拓展了现代标志设计的创意表现形式,使标志设计从长期的受限表现样式的禁锢中被解放了出来,真正实现了标志形式的多元化。
二、数字技术使标志设计的表现形式更加趋向国际化
数字信息技术的发展,拉近了世界的距离,使得世界变成了地球村。科学技术的进步尤其是数字技术的发展和广泛应用,大大加速了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与沟通。全球不同地区、不同民族之间存在巨大的文化差异,作为信息载体的图形语言成为了超越文字语言的语言,而数字技术成为图形语言在不同文化之间进行传达和交流的桥梁。随着数字技术的广泛应用,对标志设计的表现形式提出了新的诉求——国际化。
互联网及图形设计软件的全球化普及,要求标志设计师具备国际化视野,从全新的前沿设计观念出发,用现代国际设计语言来表达设计美学意识和感受。数字时代的标志设计提升了现代图形在人们心目中的广泛认同感,使标志设计的表现形式更加趋于国际化。数字技术为标志设计的国际化交流和传播提供更有效的传播平台,为标志设计的多元化表现形式在不同民族、不同文化之间的传播扫清了障碍,使这种由于数字技术带来的多元形式更加趋向国际化。因此,标志设计的表现形式越来越趋于国际化,是文化交流不断繁荣的象征,更是数字技术的发展与进步的结果。
三、数字技术使现代标志设计的表现形式更加人性化
现代标志设计非常注重对人情味的关注,关注人性,关注情感。曾有人担心数字技术的介入会使标志设计越来越偏重技术而趋于冷漠,而使得现代标志设计中人情味越来越淡直至消失。而事实证明,数字技术不仅不会对标志设计的人性化趋势产生破坏,反而会更加有利于标志设计的人性化表达。数字技术使标志设计更加人性化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指数字技术可以帮助完成具有人性化创意的标志设计,数字技术使得标志设计的人性化表达方式更加简便、快捷和准确。
另一方面,数字技术可以使一个标志在不同场合、不同媒介的传播中呈现出更加符合人性需求的不同的形态,以利于标志信息得以更加人性化的方式被认知和传播。数字化技术的发展与普及,人类获取知识的方式已经由工业时代的读、写方式,转变为了信息时代以看和听为主的方式,信息交流的模式与媒介也从纸媒时代转变为多媒体时代。标志设计也必然要随着人们视、听、读、写方式的转变而向着更加适合人性化的方式进行转变,从原来的单一视觉认知转向更加人性化的全方位的信息体验。这种全方位的信息体验是建立在数字技术的基础上的。多种跨媒体的视觉体现将为标志设计的表现形式提供更加人性化的技术支持。
四、结语
在通过对国内城市交通设施人性化设计案例研究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提出以下交通设施人性化设计的指引,作为道路交通规划设计与管理的参考。
1人行道的人性化设计
人行道设计除满足使用功能、保证其平整度及密实度外,绿化应采用乔灌木结合形成树阴,道面铺装需要根据不同环境选用不同色调、不同材料与花色图案,体现人行道与环境的协调,衬托城市特色景观,营造一个和谐的城市文化环境。对商业区、金融区、休闲广场等路段,宜选用暖色调,以红、黄为主色,配以黑、白、绿作对比色,其铺装图案显示姹紫嫣红、千姿百态的热烈、喜庆氛围。对医疗、学校等具有浓厚文化色彩的路段,主色调可选灰白与浅蓝色,显示优雅、洁净的环境气氛。居住区、行政管理区,主色调可选用红、黑或不用上下台阶,行走平顺舒适。
2人行过街的人性化设计
对于平交口的人行过街设计,应采用便利性的原则,从行人的角度考虑和分析问题,要注重保障步行交通的连续性和安全性。因此,在路面较宽,车流量较大、行人无法一次穿越的道路上,应推行行人二次过街(安全岛)。对于其他交叉口的人行过街设计,应结合交叉口周围的环境,选择地下通道、人行天桥等交通设施。可以通过在桥上植架等方式在桥体上配置具有观赏价值的植物来装饰美化桥体,使其在满足通行功能的同时兼具一定的观赏性;桥上采用不同的铺装材料可以改变桥的氛围,但是也应注意与高栏、栽植带、照明等设施相互协调。对于路段过街设施的设计,应结合单位进出口、重要吸引点以及公交停靠站来选择位置。
3自行车道的人性化设计
自行车交通定位为机动化交通的辅交通工具,主要功能有4种:一是直接服务于短距离出行;二是服务于旅游业;三是满足居民休闲、健身需要;四是作为轨道交通、常规公交的接驳交通工具,解决“最后一公里”问题。自行车道必须与土地使用规划紧密结合,无特殊情况的,城市道路两侧须设置自行车道,有条件的可设置自行车专用路。城市次干道及以上等级道路,机动车道和自行车道之间须实行物理隔离。城市支路交通量较大的,应根据条件设置机非隔离设施。应保持自行车道路路面平整、抗滑、耐磨,避免自行车道高低起伏。在道路立交中,除满足设计规范外,应尽可能减小自行车道的纵坡坡度。
4无障碍设施的人性化设计
无障碍设施的设计是城市人行道体现人性化设计的一个方面,是残疾人走出家门、参与社会生活的基本条件,也是方便老年人、妇女儿童和其他社会成员的重要措施。为保障城市交通的无障碍环境,设计及管理工作者应该首先在思想上提高对无障碍设施的设计的认识,完全按照无障碍设施的设计的规范、标准进行规划、设计、施工。在城市规划管理方面应加强审批制度,将无障碍设施的设计作为一项严格的审批标准;在工程施工验收过程中,也应将无障碍设施的建设作为一项重要指标进行审核。
5道路的人性化设计
道路设计要尽量与城市景观结合起来。在建设的过程中,要突出城市个性。可利用城市自身优势,充分利用地形、地域和历史文化特征体现道路的个性,尽量不要破坏有价值的建筑文化遗产,继承和发扬城市文化,保持民族文化特色和地域特色。按照城市道路功能可分为交通性道路、生活性道路、商业性道路和景观性道路等四类。交通性道路主要是满通要求。道路上车流量较高,机动车道路面宽度较大,一般适用于城市区域之间的较长距离的交通转移;自行车的地位相对较低,行驶受一些限制,流量也不会太大;另外,对人行道要求相对较低。此类道路推荐采用两幅路的布置形式,若设置非机动车道,则与人行道同高设置。城市生活性道路必须考虑公交优先,有条件的道路应规划公交专用道。生活性道路需要人车分离,干道级的道路可同时考虑机非分离,支路则可以机非混行并视交通状况路边停车,行人可采用平面过街(人行横道),此类道路推荐采用一幅路或两幅路的布置形式。商业性道路应给行人提供充足的步行空间。考虑人群的安全、购物环境及交通目的,机动车道不应太多,一般为双向四车道,需设置公交及港湾式车站,并与车站结合开辟行人过街横道;同时人车之间应有较宽隔离,自行车也应与人群隔离,减少干扰。此类道路推荐采用一幅路或两幅路的布置形式。景观性道路通常绿化率不小于40%,以行人的休闲、休憩和布置绿化为主。人行道要求较宽,可设计成开放式绿地与人行区域结合布置,两侧应结合自然条件对称或非对称布置;车行道应与行人之间有较宽隔离,可设置公交及港湾式车站,保留自行车同时对其行驶区域给予一定限制。此类道路推荐采用两幅路布置形式。
6标志标线的人性化设计
一个健全、完善、人性化的标志系统,需根据道路通行条件、道路设计速度、路网结构及交通参与者的基本感知和判断能力等,来确定指路标志的设置类型、级别与内容。环路、国道、高速路口出口需设置大型预告标志,标明前方可以到达的道路或者吸引交通流量大的地点以及距离;主干道相交路口进口道应设置大型指向标志,标明前方2条平行道路名称和通过前方道路可到达的重要地点名称。此外还可标明相交道路的门牌号大小方向。次干道或支路相交路口用路名牌来标志,同样需注意重要吸引点。对于路网结构比较复杂,有禁行、限行等特殊交通组织的路口,还需设置相应的绕行或禁行指示标志。对于交通流量较大的道路可设立可变信息标志,实时提供道路状况,实现交通组织的动态管理。标线系统包括地面标志、渠化标志等,作为规范交通行为的手段,要实现交通管理的目的。同时,应当符合车辆、行人的交通特性,符合人的心理特点,从总体上使人感到舒适,乐于接受,从而真正发挥规范交通行为的作用。
7信号灯的人性化设计
对于不同流量、不同等级的相交路口,应采用不同形式的信号系统。比如,主干道相交或比较大型的路口,应采取远近灯结合的信号系统,将信号灯设置为上下两排,大型车辆与小型车辆可依据不同视觉角度选择上排和下排信号灯进行观察。这样,位于排队较后的车辆,不会因为前面停靠的大型车辆的遮挡而影响视线,防止其在变灯时冲入交叉口而产生安全隐患。此外,也可以将交通标志结合信号灯杆进行合杆设计,增加重要信息的接收,为比较容易忽略或视认性不好的标志信息提供重复出现的机会。比如,除了常规的指路标志外,在交叉口信号灯的悬臂上设置交叉道路的路名和门牌号,以便于驾驶员在忽略了首次出现的指路标志后,在红灯期间可以再次获得路名信息;还可以将禁行等交通指示标志、行人信号灯、机动车信号灯杆等进行合杆设计。
8公交候车亭的人性化设计
公交候车亭设计要“以人为中心”,不仅要满足功能要求、美学要求,更要满足使用者使用时的安全性和舒适性,既要利于健康又要使用户操作时能够得心应手,以及与环境保护的一致。标准的候车亭一般由站台、信息牌、顶盖、隔板、支柱、夜间照明、座椅等几部分组成,在设计中可以根据地段条件灵活设置。公交候车亭的人性化设计不仅需要熟知一般正常人在各种环境下的行为数据,也必须研究各类残障人士的特殊行为数据。在公交站牌处设置路标与地图,为行人出行带来更多方便。在公交站牌处可以考虑设置路钟,方便路人查看时间,也兼带宣传了与路钟设计结合在一起的广告。公交站牌尽量实现智能化,能够实时显示公交车到站信息。在公交站台处设置座椅,为乘客带来片刻的休息。公交站台应尽量采用顶篷设计,为乘客遮阳避雨。
9护栏的人性化设计
护栏的作用,就是为了有效引导司机和行人等交通参与者的行为,减少不必要的伤亡和损失,保障交通的安全。人性化设计护栏,要统筹考虑“司机、行人、机动车、护栏”等多方面的要求。对于司机来说,护栏应防止机动车随意穿行。设置护栏使车辆不能在路中随意转弯、原地掉头、逆向行驶等,减少车辆碰擦事故,缓解道路拥堵状况,保障车辆有序通行。护栏如有防眩光设计,能有效屏蔽反方向车道的大光灯,保障夜间行车安全。对于行人来说,护栏应防止行人攀爬、穿越。护栏的设置方案,应该充分考虑交警部门、沿线单位和居民的意见,同时要考虑行人过街的便利。要在适当的地方开口子,有条件的地方应修建地下通道或是过街天桥,减少行人绕行的距离,方便行人过街。护栏设置的高度要适当,防止行人攀爬或跨越。对于机动车车辆来说,护栏的强度要适中。城市道路不宜采用塑料材质的护栏,塑料护栏易损,而且机动车辆易冲破护栏与反方向的车辆发生二次事故。护栏的材质也不能太坚固,致使事故车辆损失严重,宜选用强度适中的护栏。对于护栏本身来说,应保持良好的使用状态。护栏要经得起日晒雨淋,受得了轻微的车辆碰擦,具有一定的防盗性能,长久地保持良好的状态。护栏要轻巧通透,美化城市景观。日常维护成本要低,容易清洁且便于维修。
10交通诱导系统的人性化设计
城市交通诱导系统人性化设计是以出行者为轴心展开设计思考,在尊重出行者的自然需要和社会需要的基础上,使出行者能快捷、方便、有效地获取交通信息。城市交通诱导系统可以均衡路网中的交通流量,缓解交通拥堵,减少交通尾气对环境的污染,降低交通事故的发生,其根本目的就是为了增加出行者出行的便捷性、安全性。使用图文结合显示的交通信息诱导屏,更能直观地提示交通状况,表示出特定的路网,用不同的颜色表示交通状况。另外,诱导信息语言要力求准确、简洁,加强双语显示,扩大诱导信息服务范围,充分体现诱导信息系统的人性化设计。在交通信息诱导屏内容的显示中,诱导信息不连续显示要优越于连续显示。因为驾驶员对于不连续显示的交通诱导信息的理解反应时间,要明显低于驾驶员对于连续显示的反应时间。
二、结语
关键词:现代有轨电车 无障碍 人性化 设计
随着汽车交通时代的快速发展,它所带来的环境污染、能源消耗、交通拥挤等危机凸显,有轨电车因其便捷、容量大、舒适度高等优势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欢迎,现代有轨电车逐步进入人们的生活,并且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作为人们重要生活交通工具的现代电车设计也成为人们重要研究话题,“随着残疾人和老年人数的增加,我国对无障碍设计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国家也出台了相应的法规和规范来监督和规范无障碍设计的发展和建设。”[1]有轨电车设计现代化标志之一就是融入无障碍人性化设计理念,关注弱势群体消费需要。
一、现代有轨电车中无障碍人性化设计基本思路
现代有轨电车无障碍人性化设计主要体现在它的实际运用设计方面,力求通过产品外观与结构设计向公众传达功能信息,满足不同乘客的消费需要,体现交通服务行业人文化关怀,同时充分考虑现代有轨电车的安全性。“无障碍设计的理想目标是‘无障碍’,基于对人类行为、意识与动作反应的研究,致力于优化一切为人所用的物与环境的设计,在使用操作界面上消除那些让使用者感到困难的‘障碍’,为使用者提供最大可能的方便,这就是无障碍设计的基本思想。”[2]具体来说,主要从操作界面、符号信息、色彩、使用惯性、人机适应性等方面充分体现无障碍人性化设计。
(一)操作界面
现代有轨电车融入了许多科技元素,它为消费者提供的服务越来越多,功能越来越全面,越来越强大,这些融入现代科技元素的操作界面与造型需要消费者有效进行识别与适应。因此现代有轨电车无障碍人性化设计要从服务不同层次消费者出发,在操作界面与造型方面努力消除消费者识别障碍,在按键设计、功能指示设计等方面多花功夫,造型与界面在满足实际功能基础上尽量做到简洁易懂、清晰明了,用最简洁的界面向消费者传达信息,在此基础上融入一些生动、立体的元素。在传达信息时,要充分考虑不同人群信息获取需求,尤其要考虑弱势群体的信息获取需求,突出产品使用功能,体现现代有轨电车无障碍人性化设计。
(二)符号信息
符号是产品的重要特征之一,因此现代有轨电车设计需要借助符号特征将多重元素传达给消费者,让消费者通过符号获知现代有轨电车相关特征与功能等。在符号设计过程中,我们要考虑人们符号认知规律与认知习惯,因为符号信息传达是在人类社会实践过程中创造并积累下来的,在长期使用过程中人们形成了一定的符号认知习惯,例如由水杯的符号特征人们自然而然就联想到水的信息。有轨电车对于人们而言并不陌生,尽管时代在发展,有轨电车服务效能日益丰富,然而有轨电车符号特征的设计应当要在传统符号的基础上进行优化,如果一味的求新、求异,新符号往往难以被消费者理解与接受,或者消费者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与精力去识别与认知;此外有轨电车符号要充分考虑消费者已有知识水平、理解能力等,只有充分考虑大多数消费者的认知水平与理解能力,才能有效将设计意图传达给消费者,最大程度消除上述因素带来的符号认知障碍;最后现代有轨电车符号设计要考虑不同层面消费者需求,尤其是社会弱势群体与特殊群体,例如妇幼、老年人、残疾人等,并且针对大多层面消费者设计出符台常规认知的符号,力求简单易懂。
(三)色彩运用
在长期社会实践过程中,人们对色彩已经形成一定的认知习惯,并且赋予色彩一定的情感内涵。不同的色彩带给人们不同的感受,引起人们不同的联想,这种差异性因消费群体不同年龄层次、生活经历、民族类别等客观存在,然而共同的大环境造就了他们在色彩认知上存在一定的共性,形成一定的色彩认知习惯。在现代有轨电车设计中有效的运用色彩能够有助于实现产品的无障碍设计,能够有效消除消费者在色彩识别上的认知障碍,帮助人们更好的借助色彩加强识别。例如对于有轨电车操作面板或相关的按键,我们可以考虑运用色彩手段加以区分。色彩的有效运用对于存在视力障碍的特殊群体意义更加突出,它能够更有效向人们传达信息,强化色彩刺激,实现设计的无障碍与人性化。
(四)使用习惯
现代有轨电车无障碍人性化设计,不仅要考虑消费者生理方面造成的障碍,也要充分考虑人们心理、情感等方面识别障碍。不同消费者对于产品的使用习惯不同,而且不同人群在日常生活中形成了一定的使用习惯,这种习惯在长期的实践中形成一种文化积淀,形成一种使用习惯,例如老年人习惯于借助外力、盲人习惯于借助触觉等。所以在现代有轨电车无障碍人性化设计中我们要考虑不同人群的消费习惯,在设计前要进行充分的消费习惯调查,准确把握人们的使用信息与认知信息,包括对于色彩、使用方式等,使现代有轨电车设计更好的迎合人们的使用习惯与消费心理,实现无障碍人性化设计。另外在充分考虑特殊群体使用习惯的同时,我们要尽可能的消除特殊设计可能造成的差异感与群体歧视,现代有轨电车无障碍人性化设计要努力消除他们的心理自卑感,增强特殊人群人际交往信心与融入集体的愿望。
(五)人机适应
现代有轨电车服务功能设计价值的实现依赖于消费者的使用,而消费者的使用频次又取决于产品的人机适应性,有轨电车设计只有很好的适应消费者的使用习惯,最大程度的消除人机适应性带来的使用障碍,才能充分体现设计的价值。
二、现代有轨电车结构部件无障碍人性化设计
“现代有轨电车是一种中等运能、设计新颖、环境友好、资源节约的交通运输工具”[3]交通运输工具突出有轨电车无障碍人性化设计已经成为推进现代有轨电车复兴的重要着力点,依据上述设计理念,我们可以尝试在现代有轨电车结构部件中实践无障碍人性化设计。
(一)车门区域无障碍人性化设计
1.上车协助手段设计
关于现代有轨电车上车辅助手段设计我们可以借鉴常规交通工具协助方式,常规交通工具上车协助手段主要有导板与起降装置两种。
导板。导板就是在现代有轨电车乘客上车车外区域与电车之间架设的协助装置。导板的设计既要注意实用性,也要考虑美观。导板要注意发挥无障碍人性化设计的价值,包括导板的高度、坡度、宽度等,同时兼顾不同乘客类型,如步行、残疾车通行等。在导板边缘两侧要设计醒目的危险警示标志,对人们起到有效的警告作用。另外,导板在不使用时要考虑好收缩位置,不能形成新的通行障碍。
起降装置。该装置主要在导板难以发挥效用时起着辅助上车的作用,该装置通过升降手段方便特殊乘客群的特殊需要,例如不能自主前行的轮椅。起降装置要考虑平台的宽度、长度、承载力等,开关设计要便于操作与识别,为了防止机械出现障碍,还要充分考虑应急操作装置与呼救按钮等,实现现代电车无障碍人性化设计。
2.车门设计
有轨电车车门设计可使用传统的液压气动装置,车门宽度设计上在遵循科学性原则上要考虑车门宽度的数值量化,以确保特殊群体能够进入,例如残疾车、轮椅、婴儿车等通行宽度,实现无障碍人性化设计;同时要考虑与导板、升降装置的协调性,确保三者有效使用。
(二)车内区域无障碍人性化设计
1.踏板设计
现代有轨电车踏板梯度与高度设计要体现无障碍人性化理念。当前我国城市有轨电车踏板大多以二级和三级为主,踏板的高度偏高,对于正常乘客而言,不存在通行障碍,但对于老年人、妇幼、残障人士、孕妇等造成通行障碍。所以我们要进行科学设计,在参考城市现有交通工具踏板设计的成功经验基础上,结合自身的调查研究进行无障碍人性化设计,确保不同层面乘客无障碍通行,推进现代电车的复兴。
2.座位设计
当前对于特殊人群座位设计过于简单,通常在座位上标注某类人士专用座位,但是在实际功能设计上缺乏人性化。现代有轨电车设计要根据平时通行人群情况留出一定的附加空间,设计特殊座位,同时做好标记。在无障碍人性化设计时要考虑座位的安置位置、达到的功效、抓手等,甚至要考虑盲人导盲犬的安置空间。
3.特殊区域设计
为了充分体现对特殊群体乘车人性化关怀,车内空间除了设计公共区域外,我们还要考虑设置特殊区域,例如轮椅停放区域、婴儿车停放区域、导盲犬安置区域等。我们还要根据特殊区域的不同功能进行无障碍设计,例如轮椅停放区域防滑措施、宽度设计等。
4.扶手设计
车内扶手设计主要考虑扶手距离地板的高度,我们可以借鉴城市公交车扶手设计经验,通常情况下扶手距离地板的高度应该控制在800毫米―1900毫米之间,可以进行分层设计,以满足不同乘客乘车需要,增强特殊群体乘车安全感。
(三)信息传达相关设计
现代有轨电车要建立立体的信息传达系统,保障信息传达的有效性,要充分运用无障碍通讯设备、符号标志等实现无障碍人性化设计。
1.无障碍通讯设计
为了有效的向乘客传达站点信息,有轨电车厢内要充分运用通讯设备,例如站点信息显示器、站点语音播报系统,要力求多层面的传达信息,从触觉、听觉等方面帮助乘客了解电车行驶方向与其他相关乘车信息,消除乘客乘车畏惧心理与站点识别障碍,以满足不同层次乘客的需求。
2.无障碍符号设计
对于有轨电车特殊空间与特殊座位,我们要设计出明显的符号识别标志帮助乘客加以识别,符号设计的位置要具有明显可见特征,便于乘客在第一时间内快速的进行识别。
现代有轨电车的复兴需要充分体现其优越性,充分体现社会发展的需求,迎合人文化关怀服务理念。现代有轨电车设计要将无障碍人性化设计打造成交通行业的窗口,突出对社会交通弱势群体的关怀,以优质人性化服务为现代有轨电车发展拓展更宽广的空间。
注释
[1]杨平,任清顺.论无障碍设计与通用设计之异同[J].四川建筑.2008(02):60-63.
关键词:城市 交通设施 人性化 设计
中图分类号:U4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6)10(b)-0147-02
我国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日趋扩大的城市规模与增长的城市人口对城市基础设施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同时,城市交通问题也日益凸显。当前我国城市交通设施从规划设计到建设的一系列工作中,由于一系列问题,部分交通设施建设难以充分发挥其功能,而人性化的设计理念在城市交通设施设计中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分析城市交通设施的人性化设计,对于现代城市规划建设有着重要意义。
1 城市交通设施人性化设计的意义
城市交通设施人性化设计强调以人为中心,推崇以人为本的理念,城市交通设施的人性化设计,将人的因素放在规划设计的首要位置,其规划设计的初衷便是为人们在城市中的出行提供便利。同传统的城市交通设施设计相比,人性化设计在充分考虑交通设施功能性的基础之上,更为重视人性化关怀,注重使用者的感受,其不仅要满足城市居民出行基本需求,同时要确保交通出行安全、高效、舒适、文明以及环保。具体来讲,城市交通设施的人性化设计,其意义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能够满足不同群体的使用需求,城市交通设施为每一个人服务,无论出行目的或者出行方式,人性化城市交通设施都能够协助人们顺利高效完成出行。其次,城市交通设施的人性化展现出了公平性原则,其及满足了城市中不同使用者需求,同时也基于整体出发,处理好城市群体关系,促进城市交通发展的和谐统一。并且也通过合理的人性化设计,起到了对弱势群体的保护与关怀,例如:针对残障人士的无障碍设计,针对儿童、孕妇的安全设计等。此外,城市交通设施作为城市中的重要基础设施,其有着综合性的功能,而人性化设计则促进了功能的合理化,有效提升城市交通的安全舒适性、以及休闲、观赏等诸多功能。
2 当前城市交通设施规划设计的缺陷
2.1 城市道路设计问题
我国城市发展迅速,高速发展进程中一些问题也随之而来,城市道路设计的不合理现象则是一个重要方面。当前部分城市道路设计由于受到自然环境、周边建筑物等影响,在规划设计上存在诸多问题,例如:道路现形设计缺乏合理,无法满足高效安全出行需求;道路路口较多,路线较短,道路通行能力受到很大影响;许多道路实行单向通行限制,对于城市出行者而言非常不便;道路规划无法同路边景观环境建筑互相协调。
2.2 交通标识设置问题
目前,城市交通设施配置不合理的现象大有存在,例如:城市道路规划建设不合理、信号灯设置过于密集、箭头灯设置不合理等。例如:禁令标志未预先提示;禁令标志同其他标志混杂,道路出行者难以及时辨别;部分交通标志存在歧义,无法正确理解其含义。诸如此类的问题都给城市交通出行带来了不便。
2.3 景观建筑协调性问题
城市交通设施规划设计应当成为城市的一部分,与城市风格相融合,其也是人性化设计理念的具体展现。但当前许多城市交通设施与城市周边景观建筑不协调,孤立存在,无法互相融合,破坏了城市景观风格的整体性。
3 城市交通设施人性化设计路径
3.1 明确人性化设计理念
城市交通设施的人性化设计,首先应明确人性化设计的主要因素,即结合城市的交通、地理以及人文等各方面情况,确立人性化设计主要因素。其次充分利用道路工程学、交通工程学,以及美学等各类理论基础,对城市交通设施的人性化设计因素进行统筹规划,并提出细致的规划设计方案。而做好民意调查则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环。民意调查是城市交通设施人性化设计,解决城市交通规划建设中不合理、不科学问题的有效路径。当前许多发达城市中民意调查是公共政策中重要的决策依据,而当前在我国城市交通规划建设领域,民意调查的作用尚未发挥出来。新形势下, 城市交通设施的人性化设计需要做好“民意工程”,通^民意征集的模式,提升城市交通设施设计建设的合理性与人性化,从而提升公众的满意度。此外应综合评析设计后的具体工程,不断总结规划设计经验,作为后续人性化设计的参考。
3.2 道路设施人性化
当前许多城市地区道路现状不尽如人意,例如:路面材料的透水性差、路面不平以及管理不善;人行道设施过多,缺乏空间;人行道同相邻基地地坪标高不协调,导致人行道前后起伏,通过条件较差。针对道路系统规划设计,可结合城市建成区交通系统建设需求,深入调查道路状况,基于对街道界面业态功能、人流量以及活动程度、道路断面条件等分析,对道路进行等级划分,结合不同路段情况实施分段设计。同时,一些道路交通附属设施的设计建设合理性也会对城市整体结构以及观赏性产生一定影响,进行规划设计时,需要整合路灯、指示牌、公交站牌以及电话牌等设置的选取以及位置规划,满足功能、突出造型特征的同时,做到与环境相协调。
3.3 加强慢行交通设计
慢行交通设施系统的规划设计是人性化设计的重要展现。城市生活节奏日益加快,慢行交通设施系统是缓解城市生活压力、提升出行质量与生活品质的重要方式。慢行交通设施系统以人性化理念为基础,提倡通过步行以及人力来改善交通环境,让城市的节奏慢下来,促进形成文明、生态、安静的环境。具体来讲,城市需加强对于慢行基础设施的建设,通过一系列管理措施,引导城市慢行交通系统合理发展;基于城市居民活动需求与习惯,可将自行车作为交通系统中优先鼓励的居民出行方式;有条件的城市区域可设立步行区,限制及动画,提升步行安全度与舒适度;商业区、生活区以慢行为主,干道则以快行为主。
3.4 注重景观设计
城市交通设施人性化设计需要重视与景观设计的和谐统一。具体来讲,城市道路线型设计并非直线为最佳,条件许可的情况下,人行道可以进行曲折设计,增添意境与情趣。城市车流量高的拥堵地区以及环境较为恶劣的地区例如十字路口、立交桥等处多种植植物景观,通过植物的防风、除尘以及光合作用等,改善局部道路的环境生态问题,同时也能够有效提升道路美感,环节视觉疲劳,提升道路行车安全性,兼具审美性与实用。但同时也需要注意与交通环境与自然环节的协调,植物景观的规划建设需尽量减少对其他基础设施的影响,有效融合周边环境,进行合理规划建设,营造出生态、和谐的城市环境,展现出人性化设计理念特征;道路等交通设施需要注重与两侧建筑以及断面的统一,周边高大的建筑群需要用简洁宽敞的断面设计,低建筑物可用相对较窄的断面搭配;此外也应当确保色彩的人性化,例如:人行道的铺砌需要同道路两侧建筑相融合,花岗岩、晶石砖等装饰材料可与现代建筑相搭配。
4 结语
城市交通设施建设归根到底是为人服务,城市交通设施的人性化设计与建设,既是解决当前城市交通问题的有效路径,也是构建和谐城市的必然需求。因而城市交通设施规划设计中,应结合人性化设计理念,不断拓展新的设计思路,提升城市交通设施的舒适性、安全性以及便捷性等特征,为人们提供更为人性化的城市空间,满足现代人的城市生活需求。
参考文献
[1] 王彪.城市道路交通设施的人性化设计[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3(3):89.
随着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广大群众对市政建设管理工作也有了更高的要求,怎样更好地满足广大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求,让广大群众有一个和谐的生活、工作环境,对此,人性化管理显示出了它的重要作用。
在市政建设管理工作中,人性化管理指建设管理部门在建设管理过程中严格按照法律法规有关规定,坚持以人为本,坚持科学发展观和正确政绩观,在充分尊重广大群众合法权益的前提下,充分考虑、满足广大群众的利益,并依据正当有序的程序进行理性化、人性化的建设管理。它集中表现为建设管理过程中的人文关怀,表现出理解、尊重、关爱和帮助,其实质为以人为本,促进公民文明、法律意识的增强,提高管理效益、社会效益。这是建设管理工作的深化和完善,是管理技巧、管理模式、服务方式等发生变化的外在体现。人性化管理包括了两层含义:一是人性化:二是管理。从表面看,他们相辅相成,管理离不开完善的制度,制度是人性化的保证,而人性化又是管理的深化和完善,是管理艺术化的重要体现。但从深层次上讲,其中也存有主次关系,即以“管理”为主,“人性化”为辅。在现代社会,人性化管理在市政建设管理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第一,市政建设管理中进行人性化管理能树立政府在群众中的良好形象,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人性化管理以感情为基础,能够缩短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使人更亲近,可以消除隔阂,化解矛盾,有利于形成一个团结、奋进、积极向上的社会氛围。在市政建设管理中,人性化管理就是要时刻把广大群众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在建设、施工、管理过程中,进行人性化规划、设计、施工,处处考虑到广大群众的切身利益,充分体现出人文关怀。过去,一些城市在市政建设管理中,由于某些方面考虑不周,没有很好地兼顾群众利益,有的施工队伍夜晚施工,造成噪音扰民,有的地方一条道路反复挖沟,影响群众出行,这些非人性化的行为,造成了群众与管理部门之间的矛盾,影响了政府在群众中的良好形象。近年来,在市政建设管理中,各级政府和领导充分考虑到广大群众的利益,执政为民,为民办实事,建设了大量方便群众生产、生活的市政基础设施,使城市面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间接促进了社会和经济的发展,受到了广大群众的拥护与支持。
第二,市政建设管理中进行人性化管理能为经济的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从而优化经济发展环境。按照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要求,营造舒适宜人的工作、生活环境,努力把城市建成适宜人居、适宜创业的城市,也是优化经济发展环境的一项重要内容。而人性化管理的目的也在此,具体就是在市政建设管理中坚持以人为本,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市政建设管理工作,进行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精细化管理,完善一批水、气、路等基础设施的配套建设,建立市政建设管理的长效机制,构建好城市发展的框架,加快城市建设步伐。在某种意义上,人性化管理是优化经济发展环境的重要手段,促进了经济的良性发展。
第三,市政建设管理中进行人行化管理能让广大群众的利益得到充分体现,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起到了积极作用。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全社会全民族的积极性创造性,对党和国家事业的发展始终是最具有决定性的因素。人民群众是建设和谐社会的主体,是社会发展和进步的推动力;而社会发展进步的目的恰是为了满足人的种种需求,实现以人为本的价值追求。这就要求社会尊重人的权利,提高人的素质,改善人的生活质量,优化人的发展环境,妥善处理各种人际关系。市政建设管理水平体现了社会的进步水平、经济发展水平,市政建设管理就要发挥出其社会功能,要充分考虑各种人性化要素,表现出对人的理解、尊重、关爱和帮助,满足群众对市政公用基础设施的需求,提高服务水平,激发群众的积极性、创造性,创造一个和谐的社会环境。
人性化管理已成为各城市市政管理部门的共识,各市政管理部门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彰显人性化管理的人文内涵。然而,市政建设管理中仍存在非人性化的现象,这些现象不仅侵害了公民的合法权益,也阻滞了法治建设的前进步伐。因此,消除市政建设管理过程中的非人性化现象,构建和谐社会,全面、稳定、持续和健康地实施人性化管理,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做出长期的努力。
第一,在城市市政建设中要充分考虑人性化要素,高标准、高起点地进行人性化规划设计。通常所说的设计人性化、设计“以人为本”,就是说设计的核心是人,所有的设计其实都是针对人类的各种需要展开的,这些需要不仅仅是物质生活需要,更包含着人们的精神生活需要,是设计本源的回归。我们只有弄清楚最终的目的,才有可能使规划设计更贴近城市居民的某种精神需求,心理、行为、文化应该是城市人性化设计研究的核心问题。市政建设要把搞好规划作为首要工作和头等大事,对城市中心区、重点地段、重要街区等能够集中反映和突出城市风貌特色的“标志性地段、标志性建筑群、标志性建筑物”以及主要基础设施和重大建设项目的规划设计,进行认真谨慎的研究决策,并严格按规划组织实施,有效地避免了建设的盲目性和随意性。规划设计注重体现独特的风格,“不求最大,但求最好”,城市规划要在细节上进一步完善,如为残疾人着想的“无障碍设计”,在有的地方还需要进一步完善。通过人性化设计,解决人们关注的问题,方便群众的生活。
【关键词】人文关怀;城市道路;自然和谐
前言
城市中的人性化道路设计现阶段还是正在朝着不断发展的方向前进,当然这也是城市化发展的必然趋势,人性化道路的设计不再是单一的,而是从多方面满足人们日常生活和工作的需求。事实上人性化设计的发展也确实为人们创造了更优越舒适的生活和工作环境。
1 道路线形设计
人性化道路设计,不只是建立在顺畅的交通设计这个单一的方面,因为这只能满足一部分人的需求,当然这也属于人性化设计考虑的范围。人性化设计是以能为更广大的人群服务为己任的,不管是否开车都不再是只感到方便那么简单,而是精神上的满足,也就是我们所谓的舒适。道路的线性设计不仅有平面线形还有立体线形,因为不断变化的城市道路空间决定了在设计道路线性设计方面不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为了配合路况做出更为合理的设计,使整个道路行驶起来更加流畅,并且各有他们自己的韵律所在,有节奏的进行,是舒适性的重要保证。道路线性设计可以有多种组合,比如长直线会让人有疲劳感,比较呆板,相对动感不强,那么这个时候设计者往往会增加曲线来完成对整个路段的设计,有曲线缓慢过渡的过程就是加强路段的动感,减轻驾驶者的疲劳,因为对于长时间的走直线会给人心里上的松懈,也会导致一些交通事故的发生,而基于以人为本的理念,做出合理恰当的城市道路设计预防事故发生,才是道路人性化设计的出发点。
道路线性设计不得不提到的就是交叉路口的设计,因为道路交叉路口相较于其他路况更加复杂多变,人流和车流也比普通道路要多得多,所以交通事故大多也发生在道路交叉路口。而对于交叉口这个对高风险事故的路段一般都会有一定特征的建筑存在,其目的就是为了即使在比较远的距离仍然可以识别交叉路口的大概位置,这样可以预先选择一下自己的方向,做好提前准备。当然也有些地区会做更多的安排,比如在杭州、上海等地除了标志性的建筑物以外,还会在每个比较重要的交叉路口配置4名交通协管员,为的就是让这4个人可以分管来自四面的车辆,根据指示灯来安排行人的穿行。同时,双向四车道及以上道路因其道路较宽,行人在一个信号灯次无法完全通过,一般在道路中间利用绿化带等设置二次过街空间,以利于行人安全。
2 道路交通工程设计
在人性化道路设计中除了我们比较熟悉的道路的主要干道设计外,在这里不得不提到的就是道路交通工程设施的设计,道路交通工程设施就是像信号灯、标志、标线、或者安全护栏等,其设计的初衷首先是要考虑设置相应的标志来满足给驾驶员提供引导以及相关的信息的必要。再然后,就是要考虑人性化的设计,比如说可以增加一些比较符合当时路段要求或者场景的标志,比如说是请系好安全带或者是请勿酒后驾车这样类似的标志,以此来提醒驾驶员以及车内乘员道路交通安全,或者也可以增加一些诸如一路顺风等等一些非必要的标志,无论是哪一类的标志无疑都体现了在道路交通设计这一方面所体现的人文关怀。而对于信号灯的特别设计就不得不提到加拿大,他们的交通信号灯很有特色,比如他们的安全信号就是路人可以安全通过的是黄白色的小人;而假如是红色的小手在闪烁的话,一种是当你处于马路中间的话,就不得不加快速度,一种是你在马路的一边还没有过来,那么结果很简单,就是你要站在原地不动了,下一次出现安全信号才可以通行的;而红色的不闪烁的小手大多出现在比较少行人的路段,那么这种情况下,行人只有按下信号灯,等到信号灯变化才可以行走,这就是加拿大的交通,很特别。不过每一个国家都有符合每个国家自己的理念和习惯,我们不能人云亦云,应该开拓出属于我们自己的设计。比如在杭州主要交叉口设置附带声音提示人行道信号灯,以便色弱、色盲等视力障碍人群安全通过。
3 道路附属设施设计
道路环境总是以带状的形式出现,它的功能是多样的。作为人而言,我们是社会的主体,更是道路环境的主体,我们在道路中要体现的就是道路设施要尽可能的做到方便我们的一切活动。因此道路附属设施的设计的要求就比较高了,它不仅仅要将功能和环境景观完美的结合在一起,更要体现人文关怀的目的。意境和特色应该体现在道路附属设施的设计上,并希望以此来补充对城市道路的六大要素,与此同时还可以使空间内容更加丰富。在人们活动的时候能感受到舒适、方便、和谐。比如为了使人们的出行购物更加方便,会设置能够满足需要的停车场在人群流动量比较大的商业步行街或者是大型的购物中心,;也会在将高大的乔木或者是花坛与休息座椅结合起来,让人们在休息之余不仅避免被太阳暴晒,同时可以近距离感受大自然的魅力,消除出行购物的疲累;还有一些类似于电话亭或者是自动取款机等等这样的设施,以防人们的不时之需,让购物更加方便,让出行更加安全;也会设置盲道,甚至在杭州还会在路口搭建遮阳棚来防止突如其来的大雨,这样不仅可以让路人短暂的避雨还可以安抚烈日下人们焦躁的情绪,道路设计要体现的是方便所有人的经营理念。
4 环境保护设计
绿化已经成为我们每座城市的必修课程,而道路绿化对于城市道路而言也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人们的生活水平在不断提高,拥有私家车的人越来越多,由于机动车辆的增加,伴随而来的还有越来越严重的交通污染,改善道路环境刻不容缓,而这首先要做的就是城市化道路的绿化措施的大力推行。对于环保这方面,更多的人可能会感觉是出于对于国家或者是当地发展的需要,其实环保才是我们最大的福利。社会的发展带来的最大的坏处就是环境的恶化,比如今年的雾霾现象,北京都成为了雾都,所有人对此莫不是如临大敌。因为我们每天都在呼吸着这个城市的每一方空气,但是如果每天进入到我们体内的都毒气,请问我们又该如何自处?如果问:“城市化道路建设的人性化怎样体现在环境保护这一方面?” ,很简单就是城市化道路建设尽自己最大的可能还我们一个干净的空间,让我们呼吸道干净的空气,让我们更加健康,难道不是城市化道路建设的人文关怀?所以环保势在必行,以人为本坚持不懈。
5 总结
在道路设计人性化的关键点上更加要求的是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对于这一点不能持功利的态度,要坚持人性化设计的初衷。基于此无论是从道路干线的总体设计还是从道路设施的局部安排上都要求设计者要更多的了解我们当下人的行为习惯和思维方式,再加上在前人的基础上不断总结经验教训,然后以一切以人们的舒适、自然、和谐为基础,拓宽思路,力图在物质世界无限丰富的今天做到精神状态的满足。
参考文献
[1]李秀玲.基于人性化的城市道路动态有道限速系统[J].2009.
[2]陈春贵,张国富.环境心理学在城市道路绿地尽管设计中应用的探讨[J].华中建筑.2007(6).
[3]叶燕仙,王剑波.运伟国.基于人性化的城市道路减速带设置[J].交通标准化.2007(10).
[4]武彤艳,乔春.曹红臣.论城市化道路的人性化设计[J].山西建筑.2009(9).
[5]李海强.浅谈城市化道路的人性设计[J].科技资讯.2008(15).
在知识经济和信息时代的社会背景和国内城市化不断推进的影响下,处于世纪之交的中国医院建筑,正经历着经济体制、医学模式和技术革命的三大变革。我国城市综合医院出现了新的发展态势,医院建筑的人性化设计也随之产生了新的变化。本期策划从医院建筑及医学模式的发展过程、人类需求层次的递增化、医院室内空间设计理性化等三个角度,对医院建筑的人性化设计加以探讨,并结合工程实践及案例,从而推导出现代医院建筑人性化设计未来发展变化的方向和趋势。并阐述了医院人性化设计的体现.作者认为医院建筑人性化的前提是医院管理模式的人性化,再通过专业设计者实施,体现于医院建筑,但是由此也会带来建筑成本的增加,从而提出要将人性化与经济性相结合,有效地利用有限的卫生资源,建设符合我国国情的实用性医院。
【摘 要】医院是现代社会最重要的公共设施,医疗服务的对象是全社会的所有公民,探索医院建筑以人为本的个性化设计无疑具有现实性和巨大的挑战性。
【关键词】 医院建筑 人性化设计
[Abstract]The hospital is the modern society the most important public facilities, medical service object is whole society of all citizens, Explore the hospital building people-oriented personalized design undoubtedly have practicality and huge challenge.
[Key words]Hospital Building; Humanized design
引言
经济发展和科技进步使人类进入一个前所未有的新时代,随着生产和设计技术的变革,现代人对产品人性化的追求也越来越迫切,希望产品在提供实用功能的同时,还可以提供许多实用之外的东西,带给我们许多思考和梦想,使人们的心灵得到愉悦和满足。“设计人性化”在这样一个背景下成为社会及行业推崇的理念,一时间“以人为本”、“人性化设计”等概念和口号充斥于市。面对如此喧嚣和浮躁,有必要冷静的思考和判断,搞清楚什么才是真正的人性化设计,怎样才能做到真正的人性化设计,从而避免肤浅和盲目。
一、“人性化设计”的内涵及解义
“人性化设计”广义上讲就是“为人而设计”,设计的主体是人,作品的使用者也是人,因此,人是设计的中心和尺度。这种尺度既包含生理尺度,又包括心理尺度。两种尺度的满足都是通过“设计的人性化”得以实现的。当前,产品的设计越发关注人本身和对人的尊重。对使用者的关注,使设计从过去对功能的满足进一步上升到对人的精神关怀(包括人的行为习惯、隐私、情感),尤其是对特殊人群的关怀,如老年人、残疾人等。什么是好的设计?在技术水平、市场需要、美学趣味等条件不断变化的今天,很难有永恒的评判标准,但有一点是不变的,那就是设计中对人的全力关注,把人的价值放在首位。
二、“人性化”在医院建筑设计中的体现
1.医院建筑设计的宏观总体规划及外部空间环境层面
①对环境的尊重,与周边建筑“和谐共处”,而不是唯我独尊。②对历史传承、地域文化、民族文化的尊重,尤其是医院改扩建工程规划当 中,对不同历史时期的建筑及具有代表性的建筑物,是“留”是“拆”需慎重取舍。因为它们不仅有实际的使用功能,还留有厚重的历史积淀。如一幢年代久远的老房子、一块碑刻、一眼古井、一棵古树等,往往有人们对历史的记忆,哪怕是“一丝痕迹”的延续,都承载着人们“怀旧情感的寄托。因此,设计对历史文脉等的尊重,体现的是一种更高层次的“人性化”。③室外空间环境和建筑物的处理要有“近人”的尺度。医院建筑的标志性、超大尺度的广场、冷峻而高大气派的建筑,不能令病人感到亲切和轻松,不利于缓解病痛及紧张情绪,也不会让医院看起来像法院那样威严而有权威性。相反,以一种“润物细无声”的平和近人姿态来对不同人群施以关爱,更能获得人们的认可。对于室外各功能空间,除考虑对普通病患群体的关注,还应对残疾人、老年人等特殊群体予以关怀,如一切活动的优先,目标易达到,避免标志误读或歧解等。
2.医院建筑功能设计、工艺流程和内部空间环境层面
①实现“以病人为中心”向“以人为中心”的转变。医院建筑设计首先是一种产品,与其他社会服务产品有共性又有其特殊性。作为产品就应该具有多样性,其提供的服务应具有可选择性。因此,医院建筑设计产品应关注不同的人群,不仅仅针对狭义上的“患者”,而是要包括与之相关的各类群体对象,如病人陪护者、医务人员、医院管理者,以及所有参与医院建设、经营、业务往来活动的各类群体。仅就“患者”群体来说,也不是一个笼统的,千人一面的对象,又以不同的年龄、经济条件、文化水平、致病因素等可细分多类。所以“人性化设计”,就是在如何为普通人群服务的前提下,进一步做好对特殊群体和个体的服务。在满足人们最基本的医疗服务需求之后,还要考虑按“梯度消费”理念去满足服务对象不同阶次的需求。“产品”服务多样化,提供各种选择可能。最终,实现从狭义的“以病人为中心”向“以人为中心”的转变。②医院建筑功能和工艺流程设计应具有高度的“可识别性”、“易达性”。医院建筑内部功能和工艺流程设计是民用建筑设计最繁琐复杂的一类。各种功能空间林林总总,人流物流纵横交织。设计最基本的要求是先要“有”、“能够找到”(可识别)和“能够到达”,但这远远不够。“人性化设计”是更高层次的要求,要“全”(应有尽有)、“能够迅速找到”(有秩序、导向性强)和“容易到达”(路线非常简捷)。③内部空间环境设计更应注重细节。在满足建筑最基本功能要求的基础上,更进一步注重对人的精神层面上的关怀和尊重,包括人的情感、隐私、归属感、渴望被承认等,“人性化设计”的理念要在细节设计中得到实现。④提高空间环境质量是目前“人性化设计”的主流趋势。营造更接近自然的空间环境,有阳光、空气新鲜、绿色环保、视野好、有足够的活动空间;接近社会,避免在感觉上与世隔绝,能够在医疗诊治过程中,尽可能多地参与健康人的日常活动,如宗教活动、餐饮、休闲、购物、观看演出、交流、了解外界新闻,甚至是娱乐:营造宜居、宜养的家庭温馨气氛,有家人陪护左右,有私密空间,不扰,感到自然而轻松等。对于“患者”以外的人群同样能感受到被关注,得到细致入微的服务。⑤重视医疗辅助功能空间(指不与医疗活动发生直接关系的空间)的设计。以往医院一直被视为单纯提供医疗技术治疗活动的功能空间,而今公众的就医观念已发生深刻变化,由单纯的医疗型向医疗保健模式转变,医院面貌和服务决定着公众对其信赖程度,医院可以创造以下几个温馨、轻松、愉快的环境空间,给病人更多的呵护与关怀。
【参考文献】
【1】忻国豪 以人为本和自然共生的医院建筑设计南京医科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2004(04)
【2】张福镪 人性化设计在现代医疗建筑设计中的作用 2006(01)
【3】朱颖心 建筑环境学2005
【4】董 涛 王永生 以病人为中心的医院建筑设计意识 中国科技信息 2005(01)
【5】罗运湖 现代医院建筑设计 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