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传统民族艺术论文优选九篇

时间:2022-05-11 19:09:54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传统民族艺术论文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传统民族艺术论文

第1篇

我们大多是在幼儿园、小学里上美术课的时候才接触过绘画,但这还不能称其为对传统绘画的学习,只能算是对绘画的一种启蒙教育。但也正是这种启蒙教育,才为一些人将来走上专业道路打下了良好的基础。等到了初中,虽然也开设美术课,但是随着学习任务的日益加重,画画就成为了一些热爱绘画或将来想走专业道路的人的“专利”。在高中开设美术课的学校则更是少之又少。除非拜师学艺或到一些美术机构里学习,否则,直到大学,才会有继续系统学习绘画的机会。实践证明,要想在某一领域取得一定的成就,最初的兴趣起着很大的作用。教育要从娃娃抓起,所以加强对学习兴趣的培养是第一要务。从事绘画方面工作或爱好绘画的人,他们对绘画的兴趣往往也是从小时候培养起来的。如果一个人对一件事物不感兴趣,你还能指望他对此有什么更高的热情和投入吗?所以说,加强对绘画兴趣培养的确非常重要。在这里我不否认有一些学生出于某种考虑,选择报考专业性较强,或者是开设艺术类专业的院校,这其中不乏“临时抱佛脚”者,并不是从兴趣和爱好出发。但是,要想真正学好绘画,还真得加强对兴趣和爱好的培养。我们如何培养人们对绘画的兴趣和爱好呢?当然最好还是从小开始。然而,我们不能一上来向其灌输较为专业的绘画知识。试想,我们对一个四五岁的小孩子讲什么绘画产生的历史背景、笔法、技法等,他们会听得懂吗?其实,他们只是对那些画面上五颜六色的色彩感兴趣,属于纯感性认识,所以,我们要从他们的感知入手。孩子们对色彩的认知,往往要超过他们对文字和说教的理解。我们要先给他们看一些色彩艳丽的美术作品,激发他们的兴趣点,再辅以教他们画一些简单的小动物、小花等常见的事物。等他们画完了,无论画的好坏,我们都要给予孩子们一定的鼓励,使其有一定的成就感。不过,不能急于求成,毕竟小孩子的兴趣点容易多变。在这个阶段里,除了为了培养其对绘画产生兴趣之外,主要还是为了陶冶情操、培养美感、增长见闻,使其受到多方面的培育。

二、随着孩子们年龄的增长

如果他们对绘画的兴趣还能够继续保持,条件也允许,那么,就应该让他们对绘画进行继续深入地学习。即使将来不走专业之路,也可以适当地向其讲授一些绘画的相关知识。这就好比老人在向自己的子孙讲述光荣的“家史”一样,让每一个中华儿女都了解我们中华民族的辉煌历史,使其既学到了知识,又增强了民族自豪感。在绘画相关知识的讲授方面,对于学画的人来说,我们在教学上主要还是应该先以普及传统绘画基本知识为主,采取循序渐进的方式,使其了解到我国传统绘画艺术是有着五千年悠久历史的一门高雅艺术。在传统绘画产生的初期,人们在生活中就已经学会了用矿物颜色在岩石、陶器、青铜器等物体上面描绘各种美丽的图案。经过数千年不断地革新和发展,人们创造了具有鲜明中华民族风格和丰富多彩的形式手法,形成了独具中国意味的绘画体系,在东方以至世界艺术中都具有重要的地位与影响。为了增长绘画方面的阅历,还可以带其到博物馆、美术馆等地参观美术作品展览,或向其展示一些不同风格的古今知名画家的绘画作品。然后通过讲解,使其较为直观地了解中国传统绘画在工具和材料方面有毛笔、墨、国画颜料、宣纸、绢;在题材方面有人物、山水、花鸟;在技法方面有工笔、写意和兼工带写,还有各种流派等之分。托物言志,寓情于诗、于画是我国文化作品中较为常用的一种艺术表现手法。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除了要向学生们讲授绘画知识,更应该让学生们通过对先进的传统绘画艺术内涵进行了解,从而使其充分地认识到绘画者、绘画作品在思想和艺术创作上也都凝聚着中华民族奋发向上、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和不屈不挠、敢于抵抗任何外来侵略的民族气节。这是除了相关的基本知识之外,我们向学生进行传统绘画教育的另一个重点,体现了传统绘画艺术的先进性。

三、在绘画作品中

第2篇

现代民族声乐由于受到了西方美声唱法的影响,逐渐的构成了现代民族声乐互相结合的演唱形式,但是在我国的一些音乐校园,在授课上我们会发现,学生在学习民族声乐的时候,很多学生都是按照教师所教授的方式在练习,没有任何自己的创新,声音的色彩也是比较单一的。科学的演唱方法我们是赞同的,但是我国的民族是很多的,每一个民族都有其自己的色彩,如果只是按照科学的演唱方法去演唱的话,就会丢失很多民族的色彩,试想,如果每一个民族的演唱都是相同的,那么声音就会缺乏感染力和表现力,这样的声音形式怎么能够感染观众,是不是所有的民族声乐演唱出来之后,都是一样的声音,都是相同的感情,那么民族的独特性也就没有了。我国现代民族声乐的进步需要摆脱现代西方声乐专业的教育模式,要进一步的加强对演唱民族韵味的掌握,对于声乐教学而言,我们决不能局限于一定的条框,要不断的吸取其他演唱的长处,这样才能够让现代民族声乐走上更加健康的符合艺术发展的道路。

二、传统戏曲与现代民族声乐的联系

(一)传统戏曲与现代民族声乐互相借鉴

戏曲艺术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明珠,也是弘扬我国文化和艺术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元素,随着时间的推移,戏曲已经形成了较为完整的艺术表现体系,现阶段的戏曲已经成功的吸收了很多传统的音乐元素,随着经济的发展,戏曲逐渐成为了广大群众非常喜欢的艺术表现形式。和传统的民族声乐相比较的话,戏曲的出现也是在不断的模仿当中才有的,由此我们可以看出,我国的传统民歌的发展历程中有戏曲的影子,二者是互相依存的关系,这才促成了二者的共同发展。

(二)在实际的演唱过程当中传承着发展

我国的传统戏曲经历了很长的发展时期,而且还吸收了各大家的长处,但是始终没有变的是,始终坚守着我国的传统文化,坚持着民族的风格,虽然现代戏曲的乐队在编排上有一定的变化,但是在唱腔和板式方面仍然保持着原有的传统风格,而现代民族声乐则是中西声乐文化合并的产物,所产生的作品和包含的体裁都让现代民族声乐在实际表演上获得了很大的突破,比如说我们在演员的演唱表现风格上就有所不同,现代民族声乐的演唱主要是强调个人风格的展现,而戏曲则重点表现演唱特色上,,现代民族声乐作品在编曲和音乐的结构上并没有什么固定的模式,二期音乐的作品也被分为了很多个种类,传统的戏曲它的音乐模式则分为了曲牌体和板腔体,可见其区别。

三、我国传统戏曲对现代民族声乐发展的影响

(一)我国传统戏曲对现代民族声乐的熏陶

我国的传统文化非常多,而且源远流长,我国的传统戏曲艺术就是其中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随着几百年的发展,逐渐形成了富有中华神韵的艺术形式,现代的民族声乐是延续了我国的传统民族声乐艺术,并在此基础上综合了西方声乐演唱的技巧。近几年在我国的乐坛上出现了很多相对独特的作品,这些作品以其清新的曲风和独特的民族韵味受到了广大听众的青睐,这种现象大多数都是出现在流行音乐当中,我国的流行音乐在创作的过程当中逐渐的引入了中国风的元素,这些作品多数都是以我国的传统音乐作为旋律的脉络,在编曲上采用了大量的中国民族乐器,比如说周杰伦和费玉清演唱的千里之外当中,就运用了古筝。

(二)在审美上的感染力

第3篇

关键词:相对主义;民族文化;体育;发展策略

文化相对主义一词来自博厄斯(Franz Boas,1858~1942)的作品,它鼓励人类学家从每个文化自身出发认识该文化,而不是做进化论的或种族中心主义的理论概化。其发展历程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从文化相对主义的发展史,我们可以看出,文化相对主义的范畴是人文主义学科的,并不是自然学科的,它是保持民族文化多样性的理论依据,同时,文化相对主义也是一种价值观,倡导多元共存,各美其美的价值理念。

1贵州省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落后论质析

贵州省偏安西南一隅,自古以来就少被世人所知,历史文献中留下来形容贵州的词语大多都有贬义,譬如“夜郎自大”,“黔驴技穷”“落后”“野蛮”“多瘴气,善蛊毒”之类,贵州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被贴上种种诸如此类的标签,据此,在此贫瘠的文化土壤中成长起来的贵州省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也必然是落后的,不堪入目的。体育最本质的功能是强身健体同志曾经说过:“体育之效,在于强筋骨,进而增知识,因而调感情,固而强意志。筋骨在,吾人之身;知识、感情、意志在,吾人之心;身心皆适,是谓俱泰。”同志对体育本质的认识,是十分深刻而准确的。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大多数就地取材,器材简单,对场地要求不高,比赛无关乎输赢,减少了竞技体育的残酷比拼性,真正体现了体育强健身体的本质功能,此外,贵州省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更强调和谐性和普适性,如侗族的抛拍纱球,抛拍纱球的竞赛方式不是比双方的球技而是以拍球成功的次数论输赢。贵州省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真正实现了强健体魄,娱乐身心的功能,在这一点上竞技体育是无法超越和媲美的,在此本质功能上衍生出来的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核心价值具有平民性、非公利性和和谐性。

2“现代竞技体育文化中心论”批判

现代竞技体育文化是现代工业文明的产物,追求更高更快更强的体育宗旨,在快节奏高效率的竞争社会里受到各阶层人民的追捧。甚至有人认为,现代体育文化才是主流文化,少数民族体育文化则是乡土的、粗俗的、草根的非主流文化,是不值得一提的。诚然,中国从昔日的“东亚病夫”到如今的体育大国,现代竞技体育文化的贡献功不可殁,现代竞技体育文化的建构极大的提高了我们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但片面弘扬现代体育文化并不可取。

现代竞技体育文化以奥林匹克文化为主要内容,主要强调竞争性,突显个人色彩,轻过程,重结果,追求更高更快更强的体育精神,这些表征在竞技体育中尤为明显,导致现代体育文化的异化,缺少人文内涵。有学者曾指出:若真要大张旗鼓的讨论现代竞技体育,恐怕当今之竞技体育早已死无葬身之地了,譬如:为争金夺银,教练员给运动员长期高负荷的训练,为圆冠军梦,不惜使用兴奋剂药物等。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则不同,它强调参与者的身心愉快,崇尚和谐自然,带有自娱自乐的意味,关注大众参与性和普适性,注重表演性和娱乐休闲性,冯胜刚先生通过对贵州省少数民族传统项目的挖掘整理发现,贵州省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大多是休闲型的民俗游戏,其对娱乐的追求大于对健康的追求,展现少数民族部落原始质朴的原汁原味的生态美。如苗族的迁徙舞――木鼓舞,跳芦笙,侗族的抢花炮,土家族的摆手舞,这些传统体育项目无一不是展现本民族大众狂欢的场景。

21 世纪的到来,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多样性得到世界范围的认同和尊重,这给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带来了复兴的机会,文化多元化运动,源自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1980年发表《多种声音,一个世界》的报告。文化多元化的前提:多元中的每一元趋于成熟;多元文化之间可以平等地学习和讨论;多元文化有共同遵从的基本原则;基于人的发展的价值评判;任何一元文化都服从于个体人的自由选择和个体人的幸福的考虑;以人的进步为社会进步的衡量标志;多元文化共同致力于人类进步和人的自由和幸福。虽然目前以竞技性为代表的奥运文化在全球依然占据统治地位,但也面临着文化单一性所带来的危机。越来越多的民众不再追求奥运竞技项目带来的单调刺激,而是希望看到丰富多彩的体育运动项目,感受多元的体育文化刺激,所以奥组委也积极倡导多元的体育文化。在当今世界,体育的价值观出现了异化,黑哨、兴奋剂等一些现象频发不断,形成了错误的价值观,背离了体育的本质,丧失了人文价值,在这样的环境下,找回缺失的人文价值,确立正确的体育内在标准显得尤为重要。体育的出发点是对人性的尊重,蕴含人文精神。

在现代化的浪潮中,任何一个民族都不可避免的深受其影响,如何在众多体育文化交融碰撞中保持本民族的独特性显得尤为重要。第一:积极接受外来体育文化元素,吸收其精华,丰富本民族体育文化的内涵,比如用现代竞技体育中的拼搏,公正,公平原则来改造某些民族项目,比如龙舟竞赛,舞龙舞狮竞赛等,第二:顺应时代潮流,摒弃本民族中落后的体育文化,比如某些民族表演项目祭祀部分中封建,迷信思想及鬼怪神灵说,以适应时代的发展,第三:主导调整本民族体育文化结构,重构各文化结构的各子系统以增强文化自身的适应性,第四:拓宽民族文化的传播途径,如各级民族运动会,旅游文化节,民族文化交流会,将民族文化搬上舞台,让更多人了解和接受本民族的文化。体育文化作为众多文化活动中的一员,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更应为全世界所分享,为世界文化的繁荣和多样性贡献自己的力量。

参考文献:

[1]何 萍.文化相对主义:历史演变及内涵 [J].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7.

[2]冯胜刚. 贵州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理论与方法[M]. 贵州民族出版社, 2011.

[3]胡小明. 中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文化多元价值[J].体育学刊,2007.

第4篇

摘要:作为文艺复兴时期兴起的一种独特的歌唱流派,美声唱法拥有完整的科学发声体系,而我国的声乐艺术在发展中则强调美声唱法与民族唱法的有机结合,通过对声音、形式的合理选择,增强声乐艺术的表现力,可见美声唱法对我国声乐艺术的影响。本次研究将着重对美声唱法在中国的起源于发展进行深入分析,探究了美声唱法与中国声乐艺术的异同,并对美声唱法对中国声乐艺术的影响作出了思考,为我国声乐艺术创新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美声唱法;中国声乐艺术;异同;影响

作为声乐艺术中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美声唱法最初起源于17世纪的意大利,经过多年的实践发展,美声唱法已经成为一门世界性声乐艺术,对欧洲、乃至全世界的声乐艺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近年来,我国的声乐艺术得到了卓有成效的发展,美声唱法的传入不仅改变了人们对声乐艺术的认识,而且引起了社会各界尤其是艺术界对民族音乐的反思,因此,对美声唱法对中国声乐艺术影响的研究有着一定的实践意义与社会价值。

1美声唱法在中国的起源、发展

美声唱法最早于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通过公派国外留学生及国外声乐教师引进传入我国。在美声唱法传入初期,国人对该艺术相对陌生,在声乐教师及各类文化交流教育工作的支持下,美声唱法艺术模式在我国初步形成,这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美声唱法在我国的发展。

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国外著名美声歌唱家到我国进行了示范性教学,主要对美声发声方法、发声练习方法以及发声技巧等进行讲解,与此同时还提出了强调关闭唱法,引发了国人学习美声的热潮,推动了我国声乐艺术的发展。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文化交流的日益密切,国外著名歌剧大师、男中音歌唱家到我国进行讲学,传授了美声的歌唱技能、技巧,涉及到声乐教学的各个方面,其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我国声乐训练的整体水平。90年代后,世界著名歌唱家阿米玲到我国讲学授课,除了对歌曲演唱技巧的讲述外,还对部分作品进行了具有针对性的阐释与指导。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我国社会所能接受的美声强调的是声情并茂,要求在确保美声声音优美的同时,能够传达情感,这也是美声唱法在我国传播的一个重要特点。

2美声唱法与中国声乐艺术的异同

2.1美声唱法与中国民族声乐的共性

美声唱法与中国民族声乐的共性首先表现为呼吸位置的共同性。我国民族声乐及美声唱法都强调呼吸的顺畅性,其不仅是发声的原动力,更是歌唱的重要基础,在歌唱中要确保声音连贯、流畅,做到吐字清晰,并能够实现对音量强弱的有效控制,呈现出完美的演绎效果。其次,美声唱法与中国民族声乐在高位置声音安放方面也具有一定的共同性,我国民族声乐主要借鉴的是京剧唱腔,美声唱法则更多借鉴了西洋歌剧唱法,这一技巧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增强声音的内在感染力。另外,我国民族声乐强调歌唱声音要上下贯通、流畅自如,而不是挤塞喉咙;美声唱法也明确强调歌唱要打开喉咙,两者具有一定的相同之处。

2.2美声唱法与中国民族声乐的差异

首先,表现为共鸣器官运用的差异。美声唱法强调的是头腔、喉咽腔、口腔、鼻腔等所有共鸣腔体的整体共鸣,尽可能确保同时并用,体现各腔体的共鸣优势,增强艺术感染力。在发音技巧方面,多采用的是上下垂直柱状共鸣通道发声。而中国声乐艺术的共鸣则相对单一、清淡,主要包括口腔共鸣、鼻腔共鸣与头腔共鸣,这种差异主要是由于民族唱法与美声唱法燕子、润腔的不同造成的。另外表现为演唱艺术追求的差异。美声唱法关注声音的美感,强调技巧性突破,在确保歌唱技巧的基础上,尽可能达到音质的清纯、饱满,实现对气息的持久控制,呈现出宽阔、柔韧的演唱风格。而我国民族唱法则更多保留了传统的美德,呈现出清灵、委婉、飘逸的嗓音特色。

3美声唱法对中国声乐艺术的影响

艺术的发展与进步往往依托于不断的交流与相互借鉴。近年来,随着我国声乐艺术的发展及中外音乐艺术的交流融合,美声唱法在中国声乐艺术中不断渗透,对我国声乐艺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3.1对中国声乐学派发展的影响

我国传统的声乐艺术主要为戏曲,其在具体的演唱中多采用本音,且音域较窄,注重自行腔圆、悠扬绵长,以描述故事与情感为主,具有浓厚的东方特色,与世界声乐文化融合相对困难。而作为中西方声乐文化联系的重要纽带,美声唱法在中国的传入也将西方文化融入到我国声乐艺术中,对我国声乐艺术发展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当前我国的戏曲艺术中不乏美声唱法,美声唱法以戏曲的结合成为现代民族声乐的艺术框架,民族声乐艺术不断完善,歌唱形式得到了丰富与发展,并诞生了一批著名的民族艺术歌唱家,使我国的声乐艺术走出国门,走向世界。

3.2对中国艺术歌曲创作的影响

美声唱法的引入是我国对西方声乐文化有了新的认识,并对中西方声乐文化做出了对比分析。老一辈声乐艺术家针对美声唱法传入的现象,提出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为我国声乐艺术发展带来了一个新的契机。20世纪30年代,我国声乐艺术家将美声唱法特点融入到艺术歌曲创作中,出现了大批以美声唱法为核心的优秀抗战歌曲。20世纪50年代,美声唱法技巧与中国声乐艺术实现了更进一步融合,使我国的艺术歌曲内容得到了丰富与发展,逐渐与世界接轨,著名的有《草原之歌》、《我站在铁索桥上》等。

4结束语

随着世界文化的交流与融合,美声唱法对中国声乐艺术的影响更加凸显。尽管美声唱法与中国声乐艺术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性,然而在文化艺术交流、碰撞过程中,两者呈现出融合发展趋势。基于当前我国声乐艺术的发展,必须注重对美声唱法的合理引入,在借鉴的同时扬长避短,满足人们多样化的审美需求,促进我国声乐艺术长远发展。

参考文献

[1]颜雄心.美声唱法在我国传统民歌声乐唱法中带来的影响[J].北方文学旬刊,2016,14(08):186-186.

相关文章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