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意识形态个人心得体会优选九篇

时间:2022-08-11 08:13:53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意识形态个人心得体会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意识形态个人心得体会

第1篇

      ——公司生产安全事故警示反思教育心得体会                        

2018年8月,我公司相继发生两起生产安全事故,给全公司党员干部敲响了沉痛的警钟。公司上下积极行动,进行了反思事故根源,强化安全意识的集中培训和学习。近期全公司党员领导干部又集中开展了一次廉政警示教育活动。为了进一步加强对党员领导干部的党纪教育,推动党的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全公司党员干部教育活动中进行了深入的学习、交流,在此将这段时间学习活动中的一些心得体会做出汇报。

安全生产是煤炭企业的天字号大事,安全生产与人的生命息息相关。我们经常说到:“安全生产,人人有责”,说明了安全生产是对每个人都切实重要的。通过分析两起事故,很大原因都是违章造成的。也就是事故的根源出现在思想上,安全意识不强,现场管理不严,凡是掉以轻心,这些问题是引发安全事故的主要原因。从这个意义上讲,抓安全生产,主要抓人的思想工作,要以增强人的安全意识,杜绝人的习惯性违章做起。全公司党员干部要着力增强五点意识:

一是增强宗旨意识。作为一名中层干部,必须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要有高尚的精神追求,要牢牢树立“为民、务实、清廉”的理念。如果在精神上缺钙,行为上就容易不注意小节,就容易顶不住诱惑、经不起考验,最终导致从量变到质变,误入歧途。

二是增强责任意识。作为一名中层干部, 一方面要管好自己,做到以身作则,另一方面也要担当起分管责任,带好队伍,严格要求下级,勇于承担自己应负的责任。

三是增强规则意识。全公司每一位党员干部都要时时刻刻保持清醒头脑,筑牢思想关,牢固树立规则意识,必须严格执行党的政治纪律,严格遵守廉洁自律的各项规定、中央八项规定, 守住底线,谨小慎微。

四是增强风险意识。心有敬畏,行有所止,全公司每一位党员干部必须筑牢拒腐防变防线,正确行使手中的权力,依法行政,一定要把握好自己,慎重交友,走好人生路,维护党部的良好形象。

五是增强安全意识。实际上是要我们明白防患于未然的价值,要远远大于发生事故后的吸取教训;事前努力的意义远大于事后的追悔莫及和追究责任,要在安全时抓安全,不要在事故后去埋怨。因此,我们的安全意识和对员工的安全教育,一定要抓到点上,落到实处,不能盲目无序,要把“安全第一”当作首要的价值取向,只有真正让员工摆正安全与生产,安全与效益的关系,才能使安全生产深入人心,才能确保我们的企业兴旺发达,长盛不衰。

很多案例的当事人是我们熟悉的兄弟、同事。令人深感惋惜,不少同志是业务上的骨干,甚至是中层以上领导。造成这些案例发生的原因:一是理想信念丧失。一些同志没有把牢思想关,淡化党性修养,放松对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改造,从而走上了错误的道路;二是法律意识淡漠。一些同志个人私欲超越法律法规约束,或是视规章规定为无物,没有“红线意识”,以至触碰了“高压线”;三是漠视中央八项规定。没有认真学习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的精神,对党在新时期提出的高标准、严要求没有入脑入心。 在今后的工作中,要进一步增强法律意识,严格遵守国家的各项法律法规以及中央八项规定;要持续不断地改进自己思想和行动上的不足,慎微慎独,在本职岗位上干实事、求实绩、见实效。

第2篇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良好的家庭教育对孩子的成长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下面是一位家长就此谈到的几点体会。

我从最初受到父母的启蒙教育,到现在教育自己的女儿,人生的经历告诫我,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一样对孩子十分重要,甚至决定着他们的发展方向,影响到终生。现就家庭教育问题,谈谈我的一点体会。

成人是目标。学会做人,是孩子的立身之本,孩子终身受益。教育孩子要有健康的心理和健全的人格,决不能让孩子成为知识丰富而性格古怪,对父母没有感情,对他人、社会漠不关心的人。要把孩子看成一个独立的人,充分尊重和理解孩子,无论犯有多大的错误,要和他讲道理。我对孩子一直是坚持这个教育原则,让他们在学校、社会和家庭教育下,从小在德智体美劳等各方面得到全面发展,最起码应该成为有益于社会的合格公民而适应现代社会。

家长是镜子。“天才”不能创造,但家长只要不失时机地去发现、培养,开发孩子天赋中的特长,以自己的勤奋努力去走自己所追求的人生道路,孩子就很有可能获得成功。家长不仅是孩子的天然教师,也是监护人,同时是伙伴、朋友和榜样。孩子的言行举止无不体现着家长们的思想意识形态。“当父母不容易,当好父母更不容易”。事实确实如此。如何当好家长,我认为,首先,努力“学会关心”。家长应以身作则,言传身教地关爱社会、国家、他人、朋友、同事等等,使之尊老爱幼,相帮谦让,宽容大度,待人和气。其次,要加强自身修养。家长应坚持以德育人,奉公守法,依照社会主义道德原则、规范,自觉地将完善自己道德品质的实践活动示范于孩子。再次,要创造和谐环境。教育环境的优劣是孩子成长的寒暑表,要建立和谐的家庭和社会,那么家庭生活气氛的默化熏陶不可忽视,家庭长辈品行道德的心灵潜在不可低估,孩子在适当表扬和鼓励中生活,他将学会自尊和自信;在羞辱中生活,他将学会自卑;在平等中生活,他将学会公道;在争吵、埋怨、偏爱和缺乏温暖中生活,他将学会诡辩、责怪、妒忌和冷漠……,这种现实是“无言之教”。不是危言耸听。

孩子是老师。家长应善于学习孩子们的优点和长处。孩子们有很多“可爱的缺点”值得大人们学习。如蓬勃向上的朝气,好问好学的学习态度;不保守,善于接受新生事物的特点;少世故,对人对事的真诚直率;对新科技和新型玩具等未知知识一学就通、一玩就会的本领等等,他们在这些方面的优点都是值得家长学习的。孩子的这种优势,作为家长应充分的给予肯定、鼓励和赞扬,不可忽视、指责、抑制,以至于扼杀。

尊师是关键。老师是学校、社会、家庭三位一体系统教育的主体,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更是孩子们幸福的缔造者,心灵的抚慰者和医治者。对于我来讲体会很深,我的孩子处在单亲家庭中,尊师敬亲的感情较薄弱,学业基础不够稳定,但是他的老师注入了大量的真诚爱心,以强烈的责任感和事业心千方百计、苦口婆心地强化学校教育,使我的孩子在品德、智力、身体都得到了较全面的发展,弥补了我们家庭教育的不足,这样的老师倍受我、孩子和社会的尊敬,那么这样的“园丁”培养出来的花朵无疑会更加鲜艳。

今后,我决心积极配合学校教育好我的孩子,使之成为能适应现代社会的有用人才,以上心得体会,只是我一管之见。

家庭教育心得体会(二)

说起孩子,大概每个父母都有说不完的话题,孩子的成长倾注了我们太多的心血与爱,当然孩子也带给了我们数不清的欢乐。孩子们一天天在成长,从牙牙学语、蹒跚学步,到如今的小小儿童,他们的变化带给我们一个个的惊喜。其实孩子的成长过程也是我们为人父母的成长过程,我们在父母这个学堂里也在不停地学习和进步,真不知道是我们教会了孩子还是孩子教会了我们?

孩子一出生就意味着教育的开始,教育可分为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和学校教育。家长不能仅仅关心孩子的智力开发,学习成绩的好坏。我认为,家长应注重:孩子的身心健康教育;情感教育;社会道德;意志品质等非智力因素的教育,即家庭教育。知识教学、智力开发这些一定要由学校教育来完成。即便家长懂得这些知识,可能不懂得解决问题的方法,甚至和专业老师的方法相矛盾,所以作为家长只要做好家庭教育就是对老师工作的支持。下面,我就对孩子的教育谈谈我的一些心得。

我的儿子今年8岁,就读于二实小三年级,他有值得我骄傲的地方:孩子发展比较全面,学习上进步非常明显,有一定的独立自主的能力,能主动学习;有一定的责任心和爱心,能体谅、尊重父母,与小朋友和睦相处,知道劳动的艰辛,有较强的交际能力。但也存在不少的问题:如粗心、爱玩电脑游戏、做事情慢等。

要说起教育孩子,我觉得谈不上有什么成功之处。但是,孩子从一个嗷嗷待哺的婴儿成长为一个了略懂人事的孩子,这过程也的确是凝聚着我们做父母的一番心血。这其中也有不少困惑。下面我来谈谈我们家庭的一些教育理念和心得。

一、“严”字当头,抓住小学关键期

大学者曾经这样说:“一个人小的时候,最是要紧,将来成就大圣大贤大英豪大豪杰,或者是成就一个大奸大盗小窃偷儿,都在这家庭教育四个字上分别出来”。现今社会独生子女多了,家庭条件好了,隔代管教,甚至请他人管教孩子的现象也多了,在孩子成长过程中,很多家长往往忽略了孩子的严格教育,对孩子“错爱”、“宠爱”、把孩子惯得不像样,如对人没礼貌,本该由孩子自己做的事情而由父母、爷爷奶奶代办,一边做作业一边讲话,或者要大人陪伴做作业,做事磨磨蹭蹭等。例如,在我所认识的大学生、高中生中均出现过要父母给盛饭事件。我们绝对不要认为那是小事,我之所以称之为“事件”,是认为这种孩子“娇生惯养”、“自私”、“以我为中心”。没有同情心,没有自理能力,没有克服困难的意志。树大并没自然直,反倒长成歪脖树。

我家教育孩子的宗旨:要求孩子知道理,明德行,成为一个正心、诚意的人。一切时,一切事正确引导,养成孩子明理重德的习惯,培养孩子要多为公着想,尽量断除自私自利的念头。要求孩子要有爱心,要爱国家,爱父母,爱社会,必须做到孝敬父母,尊敬师长。努力学习,不可懈怠。争取成为德智体皆优的学生。

我家培养孩子的习惯采取“小时严、大时宽”。幼儿园、小学时期,孩子还比较听话,好管教,容易养成好习惯,这时我对儿子以严为主。孩子只要小时侯养成好习惯,大了宽松一点儿也出不了格。这也就是关键期,任何教育都有关键期,在这个年龄段培养孩子的行为习惯最为有效,如果过了这个年龄段,再进行这种教育,效果可能就差多了。小学阶段,它是建立常规、培养良好学习习惯的最关键时期。这个阶段培养各种良好习惯最易见效,抓住这个环节就等于抓住了孩子的以后。

二、培养独立意识,使孩子不产生依赖思想。

孩子一天天长大,但无论怎样长他们在父母眼中永远都是孩子。我们总觉得他们这也不会那也不行,处处都需要我们的帮助。其实孩子的能力经常是出乎我们想象的,关键是我们会不会放手让他们去做。大概我们都会有这样的经历,好像一夜之间孩子就会做些我们从没特意叫过他的事情,我们会惊讶:他怎么学会的?这就是孩子,只要我们肯放手让他迈出第一步,他们会给我们一个大大的惊喜!可能有时候我们会觉得让他们做还不如自己做来得轻松,但孩子一次做不好会有两次、三次,总有一天会做好!如果不让他去做,恐怕将永远做不好。我们在家尽量让孩子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比如给大人盛饭、倒茶水、扫地等,现代社会交际能力也很重要,也要重视培养。我们一是鼓励孩子多和他人交往,二是交给孩子一些交往的技巧。

三、关注孩子的成长,多与孩子沟通,当好慈祥父母亲,及时解疑答难,正确引导孩子。

我们家庭和睦、幸福,为孩子健康成长提供了良好的家庭环境。家庭不和睦,对孩子的伤害往往大于大人,会使孩子失去安全感,容易形成不良性格和心理,缺少责任感和爱心,良好的家庭环境才能为孩子的健康成长提供必要的肥沃土壤。同时,我家非常重视德育,会做人才会做事。德育我们主要从要求儿子不说谎、不要别人的东西、不乱丢垃圾这样的小事做起,德育内容也是随孩子的成长而变化。当然,家长要求孩子做到的,我们首先做到。身教重于言教,正如孔子所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家长的言行对孩子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还有,对孩子进行德育教育,家长不能居高临下,要在民主平等的氛围中进行;另外孩子教育是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我们一般每天都抽出一点儿时间,关注孩子的成长:作业完成得如何,学习顺利吗?有什么新鲜事,心里有没有不愉快呢?尤其在孩子遇到困惑、挫折及犯了错误时,及时与孩子沟通,予以正确引导,调整好孩子的心态。同时,日常生活中从身边的人和事说起,潜移默化地对孩子进行人生观、价值观教育,使孩子从小树立起远大的理想,从而激起心灵深处无穷的动力。同时,爱玩是小孩的天性,我们从不用过多的课外培训剥夺孩子玩耍的权利。

四、经常与老师联系,了解孩子在学校的学习状态和表现。

家庭和学校之间要经常保持联系,保持一致,家长应当主动到学校去拜访老师,向老师反映孩子在家的学习情况和思想态度,询问孩子在校的学习态度,听课是否认真、发言是否积极等情况,如果孩子在某些方面存在不足,回家后就能够有针对性地教育孩子。这方面我们一直做得不太好,有些事情幸亏老师及时与我们联系,才避免了在教育孩子方面走弯路及孩子一些不好习惯的养成。

家庭教育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我家对孩子的教育还做得很不够,而且一些方法还在不断地摸索,我们将不断地努力,汲取别人家庭教育方面的成功经验,与老师、家长们共同探讨,使孩子们能够全面发展,成为一个“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优秀学生,将来能为祖国效力,为人民大众服务,做一个有智慧、有德行、有觉悟的人,拥有一个光明的未来。

为人父母者,欲子孙贤者,不染恶习。要教育孩子做到勤奋刻苦努力的学习,将来能成为我们国家的栋梁之材。为民造福;首先要做到对孩子进行道德的教育,知道理,明德行,教育孩子能成为一个正心、诚意的人。

第3篇

关键词:自媒体;高校;传播方式

一、当前高校理论的传播方式现状

注重思想政治建设是我们党的一大政治优势。高校大众化队伍作为高校大众化的组织者和实践者,他们思想政治状况以及对马思主义理论的传播能力直接决定高校大众化的进展。通过对部分高校理论传播途径的调研和分析,我们发现,当前高校理论传播方式上存在以下问题:

(一)自媒体对于传播理论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目前,高校利用新媒体开展大众化教育普遍采取的是建立专题网站或者链接权威的党建网站,如在校园网页中开辟理论专栏,讲述基本理论,宣传党的方针、政策等。但是国内各高校积极利用网站、网页或专栏等新媒体来强化理论和知识的传播,大多存在使用公式化的语言或特定语言来阐述基本理论,其在整个语言体系比较生动的自媒体环境里,显得不具语言优势而不能引起大众的关注。

(二)当前高校理论传播方式滞后性

队伍传播能力与学生学习理论的积极性,一直是影响和制约高校理论传播效果和质量的关键。由于人的思想隐蔽性的客观存在,当前大学生一般不愿意向老师讲真话和说实情,这是高校一个较为普遍的现象,并成为大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阻碍。当前高校传播过程中,由于传播方式滞后,在传播过程中,学生的心理戒备和隔阂阻碍了高校自媒体传播效果。

二、 推进高校自媒体传播途径主客体建设

(一)加强高校自媒体传播队伍建设。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恩格斯讲:“每一时代的理论思维,从而我们时代的理论思维,都是一种历史的产物,它在不同的时代具有完全不同的内容。”[1]指出:“如果有了正确的理论,只是把它空谈一阵,束之高阁,并不实行,那么这种理论再好也是没有意义的。”[2]理论只有得掌握群众,并且变为群众实践的指南,才能真正发挥效力。理论掌握群众在高校表现为高校大众化。加强高校自媒体传播队伍建设,保证队伍整体素质、提升队伍综合素质、激发队伍工作活力才能使科学理论得到有效传播,深入人心。

(二)培养掌握自媒体技术的高校宣传工作者。传统的宣传工作者长期从事理论宣传工作,对理论的要义有着很深的理解,但在自媒体技术的应用过程中还是出现了经验不足的问题。这些问题需要我们在宣传工作者队伍中,通过技术培训的方法提高自媒体技术知识;在新引进宣传工作者时考核自媒体技术掌握程度;将自媒体技术的使用归纳到宣传工作内容,逐渐发展和培养掌握自媒体技术的宣传工作者。

(三)提高宣传工作者的媒介素养。依靠自媒体条件,在大众化传播的过程中往往容易产生宣传内容词不达意,引起大众误解;语言生硬,缺乏吸引力等问题。这一方面是由于宣传工作者对于自媒体技术的使用不够熟练造成的;另一方面是由于缺乏适应于自媒体的媒介素养造成的。媒介素养是指人们对各种媒介信息的解读和批判能力以及使用各种媒介信息为个人生活、社会发展所用的能力。[3]培养适应于自媒体的媒介素养需要宣传工作者在学习自媒体技术知识的同时,增强对自媒体技术、网络对话方式、交互式交流方式的感性认识。让高校大众化落到实处。

三、创新自媒体构建高校的传播方式

目前,已有多种传播的方式,但利用自媒体传播的艺术还需要进一步提升。应该利用大众喜闻乐见的方式传播,促进理论内容的有效传递。采用大众通俗易懂的语言,选用网络对话、动画故事等形象的传播方式,并且对信息接受者进行分众化处理,提高大众化的成效。提升这些传播艺术有利于自媒体时代大众化的有效进行。

(一)创新自媒体构建学校与大学生的社群传播方式

在自媒体上的信息传播成本较低,再加上转发传播,更好地帮助推动有自媒体信息和速度的扩散,有益自媒体信息团体的信息共享与交流,和他们之间达成共识,是有助于建立社交圈,消化群体极化现象的成员之间的相互勾结。交换和信息共享是必不可少的,人们使用微博的传播行为,主动关心别人,就是出于某种原因,建立自己的信息和网络资源。不同的人共同关心的,对于一个特定的主题,也知道谁是有共同的理解,这个共识可以产生人群,这是相同的爱好,相似的专业背景,或相似的价值观,生活态度等等之间的归属感和身份感作为提供这种互动的长效动力,奠定了自媒体的交流社群传播基础。

(二)创新自媒体构建高校老师与大学生互动体验的传播方式

通过自媒体传播,不仅仅是信息传递和日益多样化的渠道,可以掩盖交际者的身份,并减少产生的使者面对理性分析的科学理论的心理距离的身份,理论与思想魅力的直接知觉理论。一方面,引导自媒体信息的传播主要取决于收件人的选择和自由意识的吸收,这对年轻的大学生是非常有吸引力的,从而完成了从“我”到“我要学”,极大地激发了青年学生的好奇心和创造性学习的积极性调动他们的参与和积极性。另一方面,自媒体的多媒体、互动性,不仅增加了的概念上诉引导与说服力,而且大学生可以以“隐形人”的身份出现在网络之上,其接受的内心状况和心得体会可以通过在自媒体平台的交流直接充分的展现出来,并通过自媒体的信息共享平台自动得到交流和提升。

随着持续使用自媒体技术,信息传播不断超越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其快速的信息资源,打破的单一的,缓慢的,小规模的传播途径的传统模式信息和共享传播和其他限制。在自媒体下,相对于传统的的传播模式不适应时代的要求。高校的传播,必须充分尊重事实,年轻的大学生已经完全融入社会和世界,将大学生接触到丰富的和开放的政治观点和教育信息环境的考虑,这样的开放,自由,和互动的微交流在更大程度上满足实际需要青年大学生传播。因此,传播的自媒体背景的大学生,我们应该充分利用的自媒体交流的自由,特点,交互性和开放以来的一个共同的精神基础和值得追求的舆论创造社会主义建设进程,积极占领主流意识形态的制高点,充分尊重和利用自媒体交流打开为了竞争存在复杂的信息,为了有效地抵御各种价值观,形成和不良信息的影响,从而提高高校青年学生意识。

(三)创新自媒体构建高校学生之间的个性化传播方式

传统媒介传播主体的权威角色作用于传播客体,直接导致客体处于受控、被动局面,充当受教育、被灌输的角色。而自媒体具有彰显传播者个性的特征,它能够为广大学生群体提供个性张扬、展示自我、追求真我的平等互动开放平台。大学生在自我参与、自我革新、自我服务的学习交流中,“自我中心”的自主意识和个性追求得到了充分彰显,主体地位得到了提升,自主选择意识得到了释放,摆脱主导、拒绝权威、注重自我的个性得到前所未有的张扬,更多追求自我兴趣的满足,自我需求的实现,出现有意无意淡化政治的倾向。

高校理论个性化传播的提出是基于自媒体技术对大学生产生的影响的积极回应。高校传播者要积极响应这一趋势,树立个性化传播方式理念。第一,高校理论传播者必须尊重大学生的个性意识,努力适应其个性思想和爱好。第二,高校传播者必须对大学生的个性意识与爱好进行积极正面引导。第三,高校传播者必须积极探索适应新时期大学生个性特点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使教学内容具有选择化,学习方式具有多样性以及学习形态具有多维化。

小结

因此,通过丰富的传播方式,使用语更加适应自媒体,进一步提升的影响力,使当代理论知识被人民群众所理解与掌握,使在人民群众生产和生活实践中真正发挥作用。在自媒体时代,通过行之有效的方法与路径,会更容易实现大众化的目标。

参考文献:

[1]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284页。

第4篇

二是从第一次见谢刚开始,他都很少谈及“外宣”这二个字。更多的时候,他总在说自己是外宣领域的新人,他愿意和你聊运动、聊旅游,甚至骑马与喝酒。当然,他最爱的还是每天要花两个小时做的一件事情――读书。他愿意花更多的时间和别人谈读书的心得体会,也更想让别人了解这份阅读的愉悦。这使得他拥有一大批文化、学术、传媒甚至影视圈里的朋友。当然,他也不失时机地推销着他们出版的图书。因此,每次见到他,走时都会在他的“鼓噪”之下提着重重的一袋书回来。

几次接触下来,笔者很是犯难。“遇到这样一个采访对象,这采访还怎么做啊?” 一晃大半年过去了。眼见着,无论是在青藏铁路通车前面世的《坐着火车去》,还是卖得异常火暴的《小时候》,还是引领白领阅读的侦探系列,当身边学术界和传媒领域的朋友们说到的书籍越来越多出自新星出版社时,笔者暗下决心:“这个采访一定要做。”

看看新星出版社,这个最初印制政府白皮书的出版社如何一步步在图书市场上拼杀的?身为“外宣国家队”――中国外文局下属的出版社,它是如何完成“规定动作”的?被老外摸上门去购买的图书又是如何策划出来的?

采访中,随着话题的深入,笔者慢慢从谢刚零碎的谈话中,拼凑出“出差陕西”的原委:新星出版社今年承揽了几项与奥运会的有关的图书出版任务,其中有一项是做奥运礼品书籍。

如何做这套奥运礼品书籍?如何利用奥运契机来介绍中国传统文化呢?中国是拥有四大发明的文明古国,能不能用传统的民间技术手段来传承奥运精神呢?大家想了很多种方案,最终想到结合中国古代四大发明的造纸术和印刷术,用中国最传统的木刻雕版印刷,用现在尚存在的民间古法手工造纸和民间剪纸结合,做成一本介绍北京奥运会的书,既突出介绍了中国的古代文明,又与现代奥运有机结合了起来。而谢刚的陕西之行,正是去咸阳乾县的一个村子将当地农民剪好的样品带回北京检验,看这一方案是否能成立。

出版要对读者和作者负责

《对外传播》:新星对自己的定位是什么?

谢 刚:新星以面向市场为主,目前的外宣定位来源于2005年的中央10号文件中提到的“以民间的形式办外宣”,因此,新星掩去官方色彩,以民间的形式来做外宣,将外宣主旨、外宣精神以文化的形式体现出来。这样的外宣作品是多样化的,没有固定格式,而传达的文化内涵是积极的。

先介绍一下新星,新星最初设立时是为了向国外出版政府白皮书,只有牌子,没有实体。2004年5月份,我受命筹备新星出版社,经过半年多的努力,当年11月,新闻出版总署批准了新星对国内出版图书的申请。12月,新星注册为企业,是国内较早的企业化出版社。

一点不夸张地说,新星一切从零开始,原来只有我一个人,从在民宅中办公,到现在发展成为拥有五十多个人的团队,一年出版200多种书的出版社,我们走过了一段艰辛困苦的道路。新星的出版范围是“对外介绍中国的基本情况,对内传播海外优秀文化”。目前,出版社每天出一种书,并建立了自己覆盖全国的发行渠道,以声音为主题的“爱听网”也正在筹建中。

经过近四年的发展,新星出版社在文化、学术与传媒领域中得到了一定的认可,很多知名文化人都成了新星出版社的忠实读者,自觉自发地为新星的图书撰写书评。新星也得了一些政府奖项和民间奖项,例如2007年,新星出版社就获得了20多种次的全国性奖项。

“恢复一种久已有之的阅读方式”

《对外传播》:身为“外宣国家队”――中国外文局下属的出版社,新星有没有需要完成的“规定动作”?

谢 刚:首先,我纠正一下:所有的外宣项目都是各出版社申报的,依据的是出版社自身的特点和能力,因此,硬性任务比较少,大家都是自愿的。

我认为,“外宣”有两种方式:一种是以政府面孔出现,权威、直接;另一种追求的则是潜移默化的传播效果。在越来越讲求读者细分和精准定位的媒体时代,外宣也应该有更加多元和有针对性的选择,无论是外宣内容还是媒介形式。

新星只是选择了另外一条外宣道路。我们从未远离外宣。

有意思的是,虽然我们并没有将直接的对外宣传作为出版社的目标,但有很多老外跑到出版社,掏钱购买了像《坐着火车去》、《琥珀》、《小时候》等书籍。

《对外传播》:你提到了《小时候》,读过这本书的人可能认为这并不是一本传统意义上的外宣书。首先,《小时候》是一本中文书;其次,《小时候》是摘录作者桑格格记忆中的生活琐事,混合着四川方言的口语写成,小说几乎可以从任何页码读起,被定位成为“给成人阅读的小人书”。它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效果?

谢 刚:在桑格格的这本《小时候》里,任何一个20世纪七八十年代出生、在内地有过童年时光的中国读者,都可能会从中找到共鸣。

正如你所感受到的,它从最细枝末节的、游戏、口头禅、流行的人和事,到整个似曾相识的童年经历,这一切被作者以散点叙事的方式娓娓道来。因此,外国人认为他们从中了解了中国的一段历史。他们看到了在一个大的时间框架下,一个时代的集体记忆,而这些记忆就埋藏在无数令人忍俊不禁的小故事里。

同时,《小时候》采用的几行字就独立成段落的行文方式,也非常适合外国人学习中文。

《对外传播》:时代特色决定读者的阅读习惯。随着80年代那种人人读诗的年代一去不返,现今中国人乘坐地铁时阅读的书籍大致可以分为三类:外语类书籍,技术职称类书籍以及流行小说类书籍。为什么新星出版社没有去走一条相对容易的路?

谢 刚:根据你所说的情况,中国人现在阅读的书籍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实用的,一类是想在阅读中得到愉悦的。

新星努力恢复一种久已有之的阅读方式。现在的人读书越来越求实用,我们希望人们也能读一点像文学、历史这样的“无用”书。阅读方式应该多种多样,一味追求有用,人会变得乏味无聊;读书还要讲究趣味,要能欣赏,这样人才活得有意思。新星一直在倡导“悦读”的理念――使人心灵澄澈的阅读。

一个负责任的出版社体现在对图书质量和版权意识的追求上

《对外传播》:在采访你之前,我做了一些功课,得知新星曾经召回过一本问题图书。

谢 刚:(起身,从身后的书架上拿下《黑暗之刺》。)就是这本书,我很痛心。该书面世后不久,我们就发现书中出现了不少错字,超过了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对合格图书的规定,和大家商议后当机立断决定:“召回出错书全部销毁,改正错误后重新印刷,读者已经购买的全部退款。”为了这次召回,出版社损失好几万元。这对一本小众图书而言,是得不偿失的。

其实,书中的错字在清样中并不存在,我们后来在排版公司找到了原因,原来这家公司新换了机器,机器系统出现问题,一些不应出现的错字无中生有地出现了。出版社此前因为赶着参加当年的北京图书订货会,又加上清样本身没有问题,所以没注意到这个环节。

《对外传播》:在当今出版界,对问题图书实行“召回”的并不多见,图书次品召回要付出不少代价,换书、邮递等也很烦琐,所以一般的出版社不愿意承担这样的损失。新星为什么会这样处理?

谢 刚:我认为,新星是一个负责任的出版社,这体现在图书质量和版权意识上。

我们向来重视版权。认为这不仅是出版人最起码的操守,也是对作家的尊重。比如,为了取得文学大师雷蒙德•钱德勒作品的合法授权,我们真是踏破铁鞋。

在2005年以前,内地和台湾都有几家出版社在或多或少地出版钱德勒的作品,据说大部分都没有得到授权,一方面可能是因为钱德勒的作品已经濒近结束版权保护期了,再买版权从经济上不合算;另一方面,钱德勒确实把他身后的版权也搞得莫名其妙、扑朔迷离。

但我们从2005年初,开始向海内外著名的几家版权公司提出寻找并购买钱德勒版权的申请,几家版权公司都费尽周折,但一直无法与钱德勒版权的所有人取得有效的联系。为了找到所有权人,我委托了在美国的朋友,美国的新闻机构,甚至一个朋友买齐了钱德勒的所有旧书、电影,但都没有找到钱德勒的版权人。最终,我们还是通过日本的有关机构才了解到钱德勒的版权的是一家不大的澳大利亚版权公司。当我们把出版钱德勒作品的诚意讲给版权公司时,他们被感动了。2007年,我们终于取得了钱德勒所有长篇小说(共7部)和一部短篇小说集的中文出版的授权。

我始终认为,购买版权是对作者的尊重,不仅是一种法律行为,也是一种人文精神。我想,正是新星对自己这样的要求赢得了作者和读者的认可。

把外宣做到CBD去

《对外传播》:“取得怎样的效果?”这个问题是外宣部门很难回避,但又不容易回答的。请问,新星如何确认自己取得的外宣效果?

谢 刚:常年在华的外国人有几十万人,他们每年至少要在圣诞节回去一次,如果每次回去接触10个人,那就是数百万人次的辐射范围。在他们本国,这些人往往都被视作是“中国通”,他们所描绘的中国特别有说服力。这就像我们重视驻外机构的作用一样。

新星出版社将这些“常年在华的外国人”视为重要的目标读者群。2007年,英文版《舞蹈•感受中国》、《电影•感受中国》就在国贸等地附近的书店取得了颇为不俗的销售业绩。而且,我在国家大剧院看到,许多外国读者在看完演出后会欣然购买相关书籍,而且并不局限于外文图书。一对德国夫妇告诉我,他们买中文书,一是想了解中国人的生活状态,二是想提高语言水平。显然,比起远在海外的读者,来华外国读者对中国信息的需求更为迫切也更为深入。

正是看到了在华外国读者的独特作用,让我相信,针对这些读者的图书,外宣效果事半功倍。我们也因此提出要“把外宣做到CBD”去。因为在CBD里,我们的图书不仅面向外国人,也面向直接跟外国人打交道的中国人。”

另外,在国外,至少有十几家大国际出版机构和新星建立了固定的伙伴关系,如兰登书屋等。他们会不定期将新书邮寄到新星,我们也一样。图书是最直接的交流,这种形式是对出版社出版行为的认同,它的好处是能率先了解出版情况,建立即时有效的沟通。

此外,国外图书馆和研究机构对新星都有直接订单。这说明我们出版的图书他们看到了。

《对外传播》:如果出版一些迎合社会热潮的图书,既可以满足人们短期内阅读需要,经济效益好,还能在社会上引起媒体关注,赢得市场影响。新星为什么要选择做中国人并没有阅读习惯的侦探小说?作为出版人,你是怎么考虑的?

谢 刚:的确,国外有对“人文主义”的培养,如何帮助他人,关注他人。中国人在经历商业大潮之后,过分务实。现在,整个社会的回归中,归根结底,还是人文在起作用。新星在国内出版的学术图书也好,轻阅读图书也好,都是围绕着一个“核心价值观”。人在世上,无论是贩夫走卒,还是社会名流,都应该为社会作一点力所能及的贡献。

我认为,出版人有三个特点。第一,要懂点政治,作为党的出版社要完成党交给的任务。出版工作是做意识形态的工作,这就要求对党的政策、精神、要求有深入的理解,要与主流意识形态保持一致。从这种意义上来说,出版人应该时时关注政治。第二,要有点学问,而且要做兼容并济的杂家。一个优秀的出版人必须具备一定的文化功底和一定的文学素养。目前,我国出版市场每年有20万种图书上市,但能给人留下深刻思考空间的书并不多。正因如此,出版人更要广泛读书,拥有一定的学识,你才能对选题有判断能力。第三,要有经济意识。我认为,一个好的出版人也应该是一个好的经营管理者,研究市场条件下的赢利模式,并时时关注市场的动态发展。新星现在所走的路子,是一条在各大出版机构夹缝中艰难地求生存的路子,也是在激烈的市场竞争条件下稳定发展的路子。新星成立晚,底子薄弱,要在夹缝中求得生存,并有所发展,按照新星现在的出版思路和发展轨迹,从经济效益的角度讲,新星不成功。

《对外传播》:市场蛋糕整体大小是固定的,正如同你所说的,新星成立较晚,在市场蛋糕已经“三分天下”的局面下,新星如何建立自己的市场?

谢 刚:既然是在夹缝中求生存,那就要细分读者群体,确立自己面对的小众读者。此外,还要“精心”,对每一个作品都精心分析。

新星出版社翻译图书比较多,新星对翻译向来是不敢马虎的。翻译首先要选原本,即原出版本,我们给译者提供的翻译蓝本一定是原版图书最权威的版本,此外还要认真核对作品的最初出版本,即使作品的最初版本是小语种,我们也会一一核对。比如瑞典夫妻档作家马伊•舍瓦尔和佩尔•瓦勒的《马丁•贝克刑事档案》系列,虽然版本选用的是英文蓝本,书稿编辑过程中,我们还是请了瑞典语专家核对了很多细节性和技术性问题。我们给译者所提供的一定是尽可能最权威、最准确的版本,尽可能不给读者留下任何的缺憾。

另外,我们对译本的选择是谨慎的,也是极为挑剔的。我们有一支应该说力量比较雄厚的翻译团队,有一套科学、严密的翻译流程。对于译者和译本的选择,我们不盲从权威,不盲从经验,只看翻译质量。即使是大师翻译的,也要研究分析他所用原本是不是最权威、最准确的版本,也要核看原文是不是有漏译错译之处。

新星对装帧的设计也颇为严格。一本书,有设计了60多个封面还过不了关的情况。对其他出版社而言,设计如此之多的封面似乎是匪夷所思的,但在新星,确实存在过。

最后,出版社要有“前瞻性”,新星目前将大部分的精力和资本放在图书出版上,一部分精力和资本放在储备资源上,还有一部分放在科技创新以及其他方面。

《对外传播》:人才培养是困扰每个外宣单位的难题,新星的情况如何?

谢 刚:新星人员结构还算合理,管理框架基本符合现代管理模式。到现在出版社仍然保持每两周一次的培训,对政治把关经验的相互交流,对编辑技术的培训,对阅读眼界的拓展等。目前,新星有着稳定的编辑团队和发行团队,所储备的人力资源能够满足我们现在的出版节奏,我们也有一支比较稳定的作者队伍和翻译队伍。

《对外传播》:你曾提到“一部分精力用在创新”,那么,新星的创新体现在哪些方面?

谢 刚:我们正在筹办“爱听网”网站,以“说话”的形式将书的内容表现出来。传统纸介传媒的竞争很激烈,如何突破互联网发展对我们的制约,在新媒体上寻找出路,是我一直在想的事情。因此,在新星还不能轻松生存的条件下,我们仍然抽出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进行“爱听网”的工作。

社会进步后,人们越来越愿意回归“听”的状态,人们开始在开车时、运动时、旅游时听手机音乐,听MP3,听通过电脑网络下载的各种音频,也有一些对声音迷恋的人,他们是一个庞大的市场,也是我们不能忽略的人群。

作为第一家专门面向在华外国人的“声音传播媒体”,“爱听网”看中的是来华的外国人越来越多,他们有学习语言的迫切要求,通过听书来学习语言,对外国人来说,是一种非常方便有效的办法。此外,这种方式也可以规范普通话,还可以把对某地的旅游信息、生活资讯等实用信息涵盖其中。

“爱听网”从诞生之日起就将具备难以比拟的竞争优势:依托于外文局雄厚的外宣资源积累。目前,“声动中国”的准备工作在有条不紊地进行,将于今年下半年上线。我对“爱听网”充满期待。

后记:采访谢刚是一件“痛并快乐”的事情。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谢刚不是一个很好的采访对象,他并不会在接到采访提纲之后就准备好众多的资料,在采访过程中一股脑倾述给采访者,让采访者“满载而归”。他甚至会把你精心准备的采访提纲放在一边,他更愿意和你一起去探讨对某个问题的认知,这使得采访者不得不去阅读和思考,因此,任何能迅速形成的热点或新闻在谢刚身上是不可能发现的。采访前后进行了3次,对于笔者来说,这无疑是个破纪录的数字。但无论是“阅读”,还是“思考”,这期间的过程是美好的。听说,这也是谢刚调入外文局以来第一次接受媒体采访。

第5篇

回顾月2日起连续数天的这次影响力深远的培训,我深感公司总部对干部队伍建设的高度重视和良苦用心,在课程设置、授课师资、活动安排等方面都进行了精心策划和布置,让我们进一步丰富了理论知识,深入了解和领悟到总部的总体发展战略和战略推进步骤,提高了对当前邮政速递物流工作的全面了解,增强了抓好本职工作的紧迫感,明确了今后需要进一步努力的方向。短暂的学习,精彩的授课,开放、互动、全新的教学方式,为我们学员开启了创新的思维空间,对克服和突破企业发展瓶颈,提升企业经营管理水平,促进企业文化建设,提升核心竞争能力等,有着积极的作用。

目前,分公司正处股份制改革初期,企业管理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的提升对公司的发展至关重要,本人就此针对培训所涉及的相关课程,浅谈个人心得体会,以求共同探索。

企业文化建设对管理模式创新和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性,对我们分公司来说是机遇与挑战并存的一年。股份公司的成立,对我们自身在思想观念、业务知识、市场开拓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期望与要求,这将使我们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以及自我蜕变的洗礼。因此,在改革创新形势下,公司必将进行一系列改革创新和流程优化,不断提高经营效率和效益,为公司长足发展的“造血”系统工程奠定夯实的基础。

由于公司过往存在经营成本高、管理体制僵化落后、员工整体素质偏低等问题,使我们在与国外企业乃至国内同行业竞争中失去优势。于是,如何强化我公司的内在机制,形成强有力的外部竞争力,便成为我们最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企业文化是企业持续发展的强大引擎,是提升企业竞争力的有力支撑,只有进一步提升企业文化管理水平,提高整体员工素质,改善企业形象,才能增强企业凝聚力,激发员工的创造力,从而有效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一、进一步明确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定位

中国加入wto数年后,国外拥有先进技术设备、管理经验和一如dhl、fede、ups等国外知名物流企业已大举“入侵”中国市场,国内顺丰快递公司等民营企业及其他传统企业也纷纷改革与外来强大的竞争对手相抗衡,导致国内速递市场的竞争日愈激烈。在这内外竞争的双重压力下,邮政速递物流的市场占有率从八十年代几乎为100%降到了目前仅有的25~30%左右。

面对如此严峻的竞争格局,集团公司适时地提出速递物流改革“三步走”的发展战略部署,从事竞争性业务的ems,被彻底推向市场,成为真正的经营实体,整个速递物流行业的格局也进入了新一轮的博弈。对此,我们及时地做了深刻的自我检讨和分析,总结出目前制约公司发展的几大重要瓶颈问题,其中最为关键因素的就是由于管理体制落后、运行时限慢、服务质量欠佳、员工危机意识淡薄,团队缺乏向心力与凝聚力等原因造成企业核心竞争力明显不足。我们要想重新赢得市场和效益,就必须结合外部经济形势的变化和当前速递物流专业化经营改革的进程,在新形势下继续保持速递物流业务良好的发展势头,进一步解放思想,以“创新思维,改善心智模式;寻求突破,力争超越自我”为行为导向,提出新思路、探索新模式、采取新措施,通过一系列的改革创新来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全力促进邮政速递物流做强做大,争夺失去的市场份额。

二、适时理顺企业文化建设与管理模式创新和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系

企业核心竞争力——是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长期培育和积累而成的,孕育于企业文化,融合于企业内质之中;是群体或团队中根深蒂固的、互相弥补的一系列技能和知识的组合;是企业独具的,支撑企业过去、现在和未来竞争优势,并使企业在竞争环境中能够长时间取得主动的核心能力。

随着公司改制、发展的需要,企业文化的内涵在进一步进化。在管理模式的创新过程中,企业文化更能显示出其特有的魅力,它将带动企业各项管理制度向规范化、标准化、程序化发展,促进各项管理水平的提升,从而全面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纵观国内外企业的发展历程不难发现,但凡成功的企业,无不以其深厚的文化沉淀,传承着企业的价值标准和行为取向,凝聚着企业的共同信念与整体合力;无不以其优秀的企业文化,激励着员工的创新梦想与工作激情,推动着企业的日愈兴盛和持续发展。创建企业文化,应该着眼于企业文化最终作用的发挥,立足于企业文化力的构建来分析其内部要素及相互间的关系。

目前,我们分公司正处改革阶段,经过前段时间的沟通和了解,发现所有的经营管理理念仍停留在过往传统的理论或制度上,企业文化建设几乎为零,公司很多员工都对企业的未来发展方向及企业经营理念表示并不清楚,员工的积极性和忠城度也是非常的低,大部分员工都不愿意也不能很好地适应和接受公司的改革要求,再加上资源分配不科学,成为逐步失去企业核心竞争力和凝聚力的主要原因。面对如此顽固的意识形态

,我们的当务之急就是要大力搞好企业文化建设,通过深层次的文化理念来约束、统一员工思想和行为,全面提升员工整体素质,充分挖掘和发挥员工才智,激励员工向上,才能让企业之树常青。笔者认为,企业文化的内容虽包罗万象,但总体可以将其划分为精神层文化、非物化层文化和物化层文化三个层面,我们要把它们有机地紧密结合起来,形成公司独特的企业文化。

三、科学利用企业文化建设来推动管理模式创新,塑造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培植取决于企业知识与服务的创新能力,而知识革新和服务的创新变化则根源于文化观念的转变,并且通过管理创新建立起与公司发展相适应的企业文化、薪酬体制、管理机制和模式、营销体系等。对此,我们正强有力的推进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创新管理模式,提升管理价值和团队凝聚力

管理的价值,重点体现在团队凝聚力上。而团队凝聚力直接影响着核心竞争力的高低,它是无形的精神力量,是将团队的每一个成员紧密联系在一起的纽带;它来自于团队成员自觉的内心动力,来自于共识的价值观,是团队精神的最高体现。高凝聚力团队必将塑造出高绩效团队。

团队凝聚力在外部表现为团队成员对团队的荣誉感及团队的地位。团队的荣誉感主要来源于工作目标,团队因工作目标而产生、为工作目标而存在。因此,必须设置较高的目标承诺,以较高的工作目标引领着团队前进的方向,使团队成员对工作目标形成统一和强烈的共识,激发团队成员对所在团队的荣誉感。同时,管理者要引导团队成员个人目标与工作目标的统一,增大团队成员对团队的向心力,以团队的任务为导向,使每个团队成员明确团队的工作目标和行动计划。要激发团队成员的激情,树立阶段性里程碑,使团队对任务目标看得见、摸得着,创造出令成员兴奋的“梦想”,再加以积极努力的推进得以完成,则可实现团队凝聚力的提升。

管理危机一直是推动管理模式创新的最强大推动力,因为遇到危机,所以必须创新,不创新就会死亡,而创新就会带来重生。因此,我们管理者必须及时转变观念,认真审视现状,分析和总结经验,真正做到去伪存真,以务实的心态和方法来推进管理创新,为公司的管理工作提升价值,有效提升团队的凝聚力。并在以下几个方面寻求突破:

1、建立独特的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犹如企业的灵魂,是企业成员之间互相理解的产物,是企业制度、精神、道德规范和价值取向的统一体,良好的企业文化能牵引整个公司朝健康的方向稳步发展。

我们策划并制定出系统的企业文化建设方案,建立“以精英团队塑造企业文化,以企业文化培养优秀员工;以优秀员工创造管理品牌,以管理品牌推进规模发展;以规模发展追求企业效益,以企业效益凝聚优秀人才”的企业文化模式。以先进的企业文化来装备我们全体员工,强化人本意识,把“管理也是生产力”思想融入企业文化建设工作中,以“管理兴企”为核心,真正形成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良好企业文化环境,大力提高员工整体素质。

我们倡导“企业关爱员工,员工关爱企业”、“共同发展,共同进步;同享发展,同享财富”的经营理念,让员工的努力工作贯穿于企业的发展过程,同时通过企业的发展取得更好的社会效益和企业效益,为员工的成长及努力取得更好的价值。并提出“创新思维,改善心智模式;寻求突破,力争超越自我”的行为导向,以最大限度地统一员工意志,规范员工行为,凝聚员工力量,为企业总目标服务。

2、人力资源改革

人力资源工作,一定要围绕股份公司的总体战略,努力实现新的突破。从是否有利于支撑公司的核心竞争力,有利于提高企业整体效益,有利于支撑长远发展,有利于维护员工根本利益,来审视和安排我们的工作目标、思路和措施,更好地肩负起公司战略转型的重任。

基于公司目前的现状,人力资源的改革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薪酬体制改革

根据在北京的《中国城市竞争力蓝皮书》,全球经济增长速度最快的前10名城市有8个城市属于中国内地,其中排名第八,这充分显示拥有强大的经济增长能力,是华南地区发展最快、最具活力和最具潜力的城市之一。目前我公司却仍受过往“工资总额制”的局限,员工整体工资水平低下,无法与地方收入水平和消费水平持平,与珠三角劳动工资水平相比差距巨大,这将大大降低公司吸纳人才的能力。因此,为满足公司发展的人才需求,我们必须实施以岗位、薪酬、绩效三项制度改革为主要内容的人力资源改革,实现岗位明确化、薪酬市场化、绩效科学化,搭建一个以岗位为基础的科学规范的管理体系,形成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薪酬分配理念,有效提升员工的生活指数和企业凝聚力,完成公司人力资源管理从粗放型到精细型的转变。

(2)建立员工职业生涯发展通道

员工职业发展是员工的深层次需要,通常情况下这种需要将伴随员工在企业的整个职业历程,职业发展通道的设计是企业实现对员工的长期激励,从而提高员工忠诚度。我们将建立员工职业生涯发展“双通道”。一是专业领域的发展通道(成长模式:新员工—初级—中级—高级—专家—资深专家及以上),从而激励和保留专业的个人贡献者;二是管理领域的发展通道(成长模式:新员工—主任—经理—总监—副总—总助及以上),通过晋升来实现员工职业的发展。设计“双通道”、不限定单一的发展方向,目的是让员工发挥各自所长,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

(3)重视人才培养和储备工作

近几年速递物流业务量迅速增长,面对市场需求跨越式的发展,我们领导层却经常感觉到用人捉襟见肘,因此,我们要高度关注人才培养和储备工作。

人才培养和储备不能只是重视知识技能方面,还要考虑品德、情感、志趣等精神层面的因素,考虑企业文化、考虑人才队伍的凝聚力和团队精神。人才的培养和储备又是一项长期而细致的工作,它不仅限于是hr一个部门的责任。各部门要相互协作,加强对阶梯人才建设的研究和探讨,准确查找阶梯人才中的薄弱环节和人才队伍建设中的突出问题,进一步解放思想,开拓创新,由hr主导尽快制定和完善人才工作的实施方案和具体措施。

首先,要加大现有人才的培养力度,提升员工的工作愉悦度和生活幸福指数。现有人才是宝贵的资源。研究表明,各公司60%至90%的领导岗位都是通过内部晋升的人员担任的,这些人才的专业经历和受过的专业培训是晋升的台阶,因此,我们要对其加强在职教育、岗位培训、技能竞赛等工作。现有人才具有四个明显、独特的优势:一是知情。他们对公司、本部门情况熟悉,工作中可以避免多走弯路以及由此造成的人力、物力及财力的浪费和损失;二是好用。新引进和培养人才通常花费大、周期长,现有人才具有进入角色快的优势;三是潜力大。通过适度调整和激励,可以改变现有人才中的许多闲置和浪费现象,充分挖掘他们应有的潜能;四是稳定性强。由于现有人才多为本地人,配偶、居住都在本地,因此较新引进人才来说,相对稳定一些。在加强现有人才培养工作的同时,我们要高度关注如何来提高员工的生活幸福指数。提高生活幸福指数的具体表现一方面是个人薪酬能随其工作贡献度和能力的提升而得到提升,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公司发展与社会、与自然的高度和谐,并在和谐发展中提升员工生活质量和精神素质。hr应通过相关组织活动充分了解员工的愿望和需求,提升员工幸福感,成立企业文化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开展员工工作幸福指数调查工作,旨在通过调查了解员工在薪酬、培训、个人发展、情感互动等多个方面的诉求,并根据调查结果进行有针对性的具体整改措施。

其次,要“破除利益格局束缚,增强大局发展意识”,打破国有企业传统的用人机制,提高员工的危机意识。注重内部人才的挖掘固然非常重要,但是,我们现代企业的快速发展同样需要大量的外部新鲜血液注入,特别是企业转型需要的人才必须重视外部人才的获取。因此,有效利用内部挖掘和外部搜寻两个手段来猎取人才,加强阶梯人才建设,是人才培养和储备机制成功落实的关键。优秀的外来人才不仅可以很好地充实工作需求,更重要的意义是可对现有员工起到一定的冲击作用,通过差距感应法有效地激发员工的潜能,带动整体员工素质的提升。

(4)建立科学合理的编制动态调整机制

随着公司的发展需求和业务量的增加,人员编制问题矛盾日益突出,此问题一直困惑着hr部门,一方面,各部门不断的以满足工作和服务为由要求增员;另一方面,hr担负着有效控制企业用工成本的职责。但无论如何,公司一切经营活动的实施最终要素是人,hr工作的最终目的就是要满足公司的服务能力和市场竞争等基本需求。目前存在比较严重的人力资源问题是公司内务富余人员偏多,但揽投力量严重不足。很多业务部的揽投员都属于严重超负荷工作,例如大亚湾和淡水业务部,人均揽投量已普遍达到120~140件/天,而根据省速公司的相关文件标准仅为人均80件/天,如此大的劳动强度,势必造成揽投队伍的躁动和流失性大。

对此,人力资源要结合实际劳动生产率和劳动强度来衡量人员定编的合理性,要做到“釜底抽薪”,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编制动态调整机制,实现岗位人员的合理配置。开展定岗定编工作的最终目的在于有效降低企业用工成本,提高运营效率。针对不同的岗位性质应采用不同的定编方法,其中针对生产保障类业务岗位,采用3种定编方法,包括流程定编(即运用工作流程来考虑人员定编问题,将“人、岗、事”考虑顺序换成“事、岗、人”的顺序,解决“有事没人干,有人没事干;有事抢着干,有事都不干”的现象,使hr更了解业务,实现人力资本,实现流程化组织),工作量定编(即根据员工的具体业务量或工作饱和度来定编)和值守定编(即指点检或巡检及固定的、必须的安防值守等,此定编方式一般更适用于生产或营销旺季);职能部门定编受公司战略、管理模式、人员素质影响较大,采用岗位职责定编法(即根据组织工作内容和特性确定具体的岗位需求)和标杆对比定编法(即根据员工个人的工作能力和绩效差异相比较,采取特殊的定岗方式,以增强人的价值体现)。

相关文章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