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安全生产管理研究优选九篇

时间:2022-11-15 08:28:28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安全生产管理研究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安全生产管理研究

第1篇

关键词:现代港口安全;安全生产管理;生产事故;系统管理

中图分类号:F5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374(2009)18-0059-02

市场经济的发展,机械化程度的提高,为港口的安全管理带来了机遇也带来了挑战。经验告诉我们,事故的控制必须同时从“技术、管理、教育”三大措施入手,而其中管理是最重要的措施和手段。通过对近十年来秦皇岛港安全生产事故的调查发现,大部分事故是可以避免的,造成事故的原因大多是由于指挥人员的违章指挥、操作人员安全知识的匮乏、安全管理不到位等所造成的:(1)劳动者安全素质下降,生产经营单位的职工缺乏必要的安全生产意识和缺乏自我保护意识、无知和侥幸心理,安全认识不到位,安全管理制度没有得到很好贯彻落实;(2)大安全、系统安全的观念还没有形成,必须完善安全生产监督管理体系,健全和优化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机制;(3)应对突发事故的预案和预案的实施有明显不足。

一、现代港口安全生产管理

为了有效杜绝重特大安全生产事故并将事故控制在最低限度内的目标,营造一个安全、稳定、无害、和平的作业环境,作为港口企业的安全管理工作必须严格遵循“安全第一,预防为主”、“以人为本”的方针,应用现代港口安全生产管理方案。

(一)现代港口安全生产管理内容

随着安全生产管理科学的发展,以及职业安全管理体系标准的推行,形成了现代安全生产管理的基本原理,理论联系实际,科学的运用这些原理对港口企业的安全生产工作进行管理,将会收到很好的成效。

(二)安全生产事故发生的基本规律及其预防措施

事故的发生是具有一定因果关系事件的连锁反应,即:人员伤亡的结果是由人的不安全行为或物的不安全状态所致。企业安全工作的中心就是防止人的不安全行为,消除物的不安全状态,中断事故连锁的进程而避免事故的发生。首先,要结合港口企业装卸作业生产的实际情况,在宏观上对安全生产实施监督管理。通过建立完善的法律法规、标准规范体系,设立专门的监管机构,来监督企业的装卸生产作业活动,在宏观上调控安全生产,保持企业整体安全。其次是微观上的安全生产管理,运用安全评价来发现和评定企业安全生产状况,找出安全生产管理的漏洞;以人为本,加强对企业职工的安全培训教育,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安全知识水平;采取有效的设备、技术管理手段,不断改善设备、工艺、技术的安全状况等等,从而在提高人的安全素养水平的同时提高物和环境的本质安全度,实现企业的安全生产。

1.以预防事故为中心,进行预先安全分析与评价。预防事故的根本在于认识危险,进行危险性预测,运用科学知识和手段,对装卸设备、生产系统和作业中实际存在的危险及可能发生的事故及其严重程度,进行分析和推断,并进一步做出估计和评价,以便查明系统的薄弱环节和危险所在并加以改进,同时也可对各种设计方案能否满足系统安全性的要求进行评价,作为制定措施的依据。

秦皇岛港一直推行危险源分级管理,对大型装卸机械设备、变配电室等重要的部位进行重点控制,实施定期检查和随时监察,严格进行危险预控,保障安全。

2.从总体出发,实行系统安全管理。在装卸生产过程中,导致发生安全事故的原因是很多的,包括人、设备和环境等因素,如人的误判断、误操作、违章指挥及违章作业,设备缺陷、安全装置失效、防护器具的缺陷、作业方法及作业环置的缺陷等。因此,安全是同生产过程中的许多环节和条件发生联系并受其制约的,不考虑这些联系和制约关系,只是孤立地从个别环节或在某一局部范围内分析和研究安全保障,是难以奏效的。因此实施系统安全生产管理,应当包括安全设计、审核、评价,安全制度、教育、操作,检修、检查及事故管理等各项安全工作。

3.提高设备的可靠性,把安全同生产的稳定发展统一起来。现代港口装卸生产广泛实行自动化和连续化,设备和部件如发生故障或失效,不仅会使功能降低,影响生产的稳定,而且还可能危及人身安全甚至导致安全事故的发生。所以,把可靠性、安全性和生产稳定性三者结合起来,是企业进行管理与经营决策中不容忽视的重要原则,设置防止误操作设施的安全装置以及采取预防性维修等措施来提高设备和部件的可靠性,实现设备、装置的本质安全化。

(三)现代安全生产管理所采用的方法

1.采取多种手段,加强安全生产的宣传和教育。秦皇岛港非常重视安全宣传和职工教育,采取多种教育途径,其中主要有集中的安全培训、班组安全活动日等,同时充分发挥安全会议、港报报、有线电视、黑板报等多种途径的作用,强化宣传效果;通过多种形式的宣传教育逐步形成“人人讲安全,事事讲安全,时时讲安全”的氛围,已经逐步形成“我会安全”的职工整体意识水平。

2.安全管理要以人为本,重视激励作用。在安全管理过程中,企业必须尊重人,关心人,以人为本,采取必要措施,保障个人的利益,使大家找到归属感,最终形成安全管理“命运共同体”,推动安全管理的改善和提高。同时深入理解职工的内在需求,引入多种激励机制,从而调动职工工作积极性,刺激工作热情、激发创造力。

二、应用现代安全生产管理措施,不断提高秦皇岛港口的安全管理水平

安全管理问题,既有人对物的管理,又有人对人的管理,还包括人、机、环境三者的多元复杂的多矛盾问题。也就是说现代港口运输企业的安全管理必须实现科学、系统的安全管理,把管理重点放在整体效应上,充分调动每个职工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真正实现从“要我安全”到“我要安全”的转变。根据对秦皇岛具体的事故分析,特制定如下方案。

(一)认真学习安全管理专业知识、规章制度,加大宣传力度

在秦皇岛港一直推行安全目标精细化管理和安全生产责任网络管理,全面推行质量体系标准化,实施安全评价和隐患排查相结合等。认真按照“四不放过”的原则,重视事故的调查处理,查清事故发生的原因,对职工进行深入教育,防止类似事故的发生。做好事故的统计分析,掌握事故发生的规律,制定有效的纠正和预防措施,以此指导安全生产管理,提高安全管理水平。

做好安全生产工作,要从生产环节和岗位的标准化抓起,推广周边港口先进的安全生产管理经验,建立健全各环节、各岗位的安全质量工作标准和安全生产责任制,规范安全生产行为,监督各级人员安全生产责任制的严格落实,特别是各部门安全第一责任人。在秦皇岛港,推行安全生产承诺制度,从上到下,层层签订《安全生产承诺书》,逐级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并按责任和要求追究责任。同时要建立监督约束机制,发挥广大职工的监督作用,建立安全生产责任制考核和奖惩制度,定期对各类人员人安全生产责任制落实情况进行考核。这样将责任分解到每一位职工,形成了较为完善的责任网络体系,提高了整体安全管理水平,也收到了很好的成效。

第2篇

【关键词】信息化技术;石油钻井企业;安全生产;应用

由于石油钻井工序是石油开采和生产的重要环节,因此,其实际质量受到了社会各级的广泛关注,但是,由于钻井项目中,施工队伍较为分散,且人员流动性较强,诸多不利因素会对石油生产企业产生影响,基于此,要积极建立安全维护措施,确保生产管理措施和管理系统的完整性。

1石油钻井企业安全生产管理中应用信息化技术的必要性

在石油钻井企业安全生产管理体系中,要针对具体问题建立具有针对性的处理方案和分析机制,从应用模型出发,建立健全统筹处理和控制措施。在钻井生产中,数据管理维护以及现场工程指导都是十分关键的环节,要利用信息化技术对相关控制环节展开深度分析和集中处理。也就是说,完善钻井安全生产管理结构,满足实际需求就能实现便捷化管理和项目维护,对生产现场以及指导机制进行统筹处理和综合性控制。若是石油钻井企业在管理模型中忽略信息化技术的重要价值,无论是信息收集还是数据处理都会存在滞后性,对企业整体发展产生恶劣的影响。

2石油钻井企业安全生产管理中应用信息化技术的路径

2.1建立健全石油钻井企业安全生产管理系统

在常规化管理机制建立后,要针对具体问题进行集中处理和综合性管控,结合相关应用需求展开深度分析和执行[1]。其中,建立健全完整的信息化管理系统是重中之重,需要企业结合自身实际发展需求和市场趋势,制定动态化的信息化管理模型,不仅要对计算机配置结构进行调研,也要对网络接入以及信息化普及效果展开深度处理。一方面,要对钻井参数采集系统进行整合,对内部数据处理项目、双向通讯项目、自诊断功能以及报警功能等展开深度分析和集中处理。另一方面,也能对远程数据进行管理和传输,确保企业安全生产管理效果得以有效维护,实现系统的智能化升级。目前,钻井参数采集系统主要采取的是防爆型智能总线传感器,能将模块和数据进行传感升级,在传感器输出数字化数据的同时,能保持同一时间进行多项测量数据参数的并行上传。值得一提的是,在安全生产管理信息化系统中,能对控制室、司钻控制台等的数据管理项目进行统一控制,并且有效绘制的连续曲线。基于信息化技术的不断升级,钻井现场数据管理系统和微软Windows2017运行环境,借助微软的集成软件开发环境,保证用户体验的基础上,升级整体管理效果。在远程无线系统应用体系中,要借助GPRS无线传输技术以及核心层IP技术,利用传输技术的无线IP连接模型,实现高效低成本的分组数据业务,为进一步优化项目管理机制和控制措施展开深度分析和集中处理。在技术结构分析和项目处理框架体系建立和应用的过程中,钻井管理部门借助信息化技术对数据进行深度分析和集中处理,将其传送至无线终端。由于钻井生产过程较为复杂,不仅仅会涉及到地层结构,也和管柱、设备等参数的安全运行有直接关系,基于此,要积极落实数据分析和整合机制,保证常规化安全生产管理项目能有序开展。

2.2优化石油钻井企业安全生产管理技术

要想从根本上提高石油钻井企业安全生产管理的项目技术,就要针对具体问题进行集中分析和综合性管控,建构系统化处理机制和运行模型,也为系统化优化提供技术支撑。目前,职能钻柱技术的应用范围较广,能实现电能高效输送,并且保证相应的管理机制和控制措施应用效果的稳定性。在石油钻井企业生产管理体系中,该技术能保证电能输送的及时性和安全性,实现电能的稳定传输。智能钻柱相关技术模型能保证电能输送功率的完整性,并且能提高数据传输速率,借助分布式传感器短节,实习光纤管理,结合耦合元件实现微处理,保证数据信息能及时的传递到地面传感器中,保证整体管理效果和控制机制符合预期,提高石油钻井企业安全生产管理的整体水平[2]。除此之外,在日常安全生产管理模型中,也要积极拓展技术管理措施和控制机制,确保处理效果符合实际需求,也为整体管理效果升级奠定坚实基础。其中,对于石油钻井刹车系统的管理,要结合电磁控制效能需求,对控制结构和应用模型展开深度处理,保证管理模型和应用机制的稳定性,也为项目升级处理机制进行统筹处理[3]。

2.3制定切实有效的信息化安全生产管理制度

在实际管理机制建立过程中,要从思想意识层面提高石油钻井企业员工的安全生产意识,不仅要提高管理信息化技术的实效性,也要制定切实有效的生产管理制度,保证全员认可的基础上,能按照要求规范自身行为,积极落实更加系统化的信息化安全管控模型,实现管理层级结构的优化和升级。另外,在管理制度中除了要对相关工作行为进行约束外,也要制定相应的奖惩机制,将信息化安全生产管理项目和绩效考评结合在一起,真正落实完整的管控措施,为整体生产管理效果的综合性优化奠定坚实基础。管理制度中的相关规定也从企业实际管理需求出发,在约束员工工作行为的同时,建立健全信息化技术基础上的管理模型,为企业发展和控制机制的全面完善提供动力和支撑。只有从根本上维护管理模型的稳定性和实效性,才能为石油钻井企业安全生产管理项目的可持续发展创设更加良好的环境。除此之外,企业也要结合实际需求组织信息化安全生产讲座和培训,提高员工专业素质和能力的同时,优化其安全认知水平,确保整体管理框架的完整程度。结合项目需求建构整合措施,为综合性管理升级提供动力,也为石油钻井企业安全生产的便捷化发展奠定坚实基础[4]。

3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石油钻井企业安全生产管理项目中应用信息化技术,能在提高工作效率的基础上,保证管理框架和管控体系的完整性,并且为管理效果升级和项目优化奠定坚实基础。要从信息化技术出发,解读技术模型和应用效果之间的稳定性,完善技术优势和应用体系融合程度,实现整体控制结构的发展目标,升级安全生产优化系统,实现管理体系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王继文.石油钻井企业安全生产管理中信息化技术的应用探析[J].中国化工贸易,2014,43(36):35.

[2]张光温.信息化技术在石油钻井企业安全生产管理中的应用[J].商情,2013,33(10):194~195.

[3]徐文,谢海欢,沈克,等.信息化技术在顶部驱动钻井装置全生命周期的应用实践[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4,34(19):4595~4601.

第3篇

[关键词]管理体系;民爆;安全文化

民爆行业素来被称作“基础工业的基础,能源工业的能源”,属于高危行业,受到国家的严格管控。在“十二五”期间,我国民爆行业为摆脱“小、散、乱”的局面,进行了一系列的兼并重组,促进了产业结构的调整,提高了产业集中度,大大降低了行业的整体风险[1]。在技术革新方面,通过自主研发、消化引进吸收等多种形式的创新,改变了我国民用爆炸物品生产线规模小、设备陈旧、技术含量不高、安全隐患比较多等缺陷,并且已初步形成了一个公认的、相对完善的民用爆炸物品生产技术以及与技术、行业政策相匹配的工装设备。但近年仍然出现几起安全生产事故,让人记忆犹新。例如云南3.11、山东5.20、唐山3.07、山东10.21爆炸事故。众所周知,民爆企业经营发展的核心问题是安全生产问题。只有良好的安全管理模式才能确保企业顺利、平稳发展。当民爆企业的安全生产管理模式不符合企业安全生产要求时就需要实施新的、更加完善的安全管理模式。本文探讨一种全新的民爆安全生产管理模式,该模式是依据国际通行的IS014000、OHSASl8000标准原则,融合了安全、健康、环境管理,而建立起来的民爆安全生产管理体系,该体系可以实现民爆的安全管理水平不断持续改进,螺旋式上升。

1民爆安全生产管理模式的建立

1.1民爆安全生产管理模式简介

管理体系是安全(Safety)、健康(Health)、环境(Environment)管理体系,并没有完整的正式的国际通用标准,是企业根据自身情况,借助于IS014000、OHSASl8000标准而建立起来的。可以说它是企业管理体系和企业文化的组成部分。目前我国的民爆企业多数已经建立了IS014000、OHSASl8000体系。民爆管理体系正是源于上述体系建立起来的,是基于突出预防为主、领导承诺、全员参与、持续改进的科学管理思想,是民爆企业实现现代管理,走向国际大市场的通行证。民爆管理体系是一套由组织机构、职责、资源、程序和过程控制等构成的动态管理系统。该体系按照戴明模式建立,是一个持续循环和不断改进的结构,即“计划—实施—检查—持续改进”模式,是由若干个紧密相关的要素组成的。

1.2民爆安全生产管理体系的设计

民爆安全生产管理体系设计思路为:依据国家、民爆行业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要求,分析现有资源用于安全、健康、环境管理的效率及效果,遵循PDCA思想,结合本企业安全管理实际,融入安全生产标准化的要求,建立具有本企业特色的民爆安全生产管理体系。

1.3民爆安全生产管理体系建立程序

[2-9](1)管理承诺。管理承诺应满足法律法规并能做到帮助企业持续改进,为目标、指标的制定提供框架。(2)明确综合管理方针。由企业最高管理部门制定本企业综合管理方针。首先是将安全、健康、环境管理作为企业综合管理的一部分,在经营活动中满足相关法律法规要求,并给予充分的技术经济保障。(3)计划及建立目标体系。制定民爆安全生产管理体系计划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至少应包括目标的确定、危险性评价、隐患治理、事故灾害应急反应、绩效审核及计划修订程序等内容。(4)建立组织机构。企业根据管理体系的特点,成立专门的组织机构-安全环保部门,明确体系管理人员的组成和职责,以保障体系构建和推行的顺利完成。(5)组织体系的全面培训。培训应采取多种形式,并分层进行,针对不同层级的要求开展针对性培训。对体系基础知识、管理理念、法律法规等培训要持之以恒,做到日常化。(6)体系文件化。将安全、健康、环境管理方针和目标、工作计划、管理手册、程序文件、记录等内容文件化。(7)体系试运行。企业将民爆安全生产管理体系的文件予以实施,检验其适用性、充分性和符合性。在试运行期间,企业应进行协调、监督、考核和信息反馈,并有组织、有计划地进行内部审核,审核工作由内审员进行。及时发现问题,整改,达到管理体系的初步完善。(8)定期评价。定期评价的目的是总结经验、提高认识,为下一轮民爆安全生产管理体系的循环提供依据,以求不断提高企业综合管理水平。

1.4民爆安全生产管理体系推行要点

(1)过程控制。通过加强过程控制,强化体系的执行,加强审核与整改,从而不断完善体系。(2)全员参与。企业推行安全、健康、环境综合管理体系要始终强调全员参与,并将全员参与的要求落实到相关要素管理之中。(3)强化安全文化建设。安全文化是企业行为准则和安全价值观的总和,是与安全生产有关的行为规范和思维模式的标准。有利于组织和协调企业的民爆安全生产管理体系的推行与管理。

2民爆安全生产管理体系实践案例

我公司在引入安全生产管理模式时聘请外部专家对现有的各项安全、健康、环境管理体制进行客观、合理化评估,并针对公司存在的安全隐患及高危工序,结合公司实际情况,制定了详细的整改计划及整改方案,在安全、健康、环境管理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成绩。我公司民爆安全生产管理体系分为宏观管理体系和微观管理体系。宏观管理体系,主要是从社会全局出发,维护社会的和谐稳定。企业主动接受政府行政执法部门、行业主管部门、地方工会组织等,对企业执行国家劳动保护法律法规、标准,履行劳动义务实施监察、管理和监督。宏观管理体系内容一般包括:安全法制管理、安全行政管理、安全技术管理、安全环境管理等。我公司在宏观管理体系上,积极推行工信部安全生产司工安函[2014]102号《关于加强新常态下民爆行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中提出的落实民爆企业(集团)各生产点“五统一”(统一管理、统一标准、统一制度、统一培训、统一考核)要求,推进精细化安全管理和安全文化建设。微观管理体系,主要是解决企业安环工作中的人、物、环境三者协调性,对企业安环工作进行决策、计划、组织、控制和协调,在法律法规、组织管理、技术和教育等方面采取综合措施,控制人、物、环境的不安全因素,以实现安全生产的目的。其目的主要是:(1)保护劳动者在生产过程中的安全与健康;(2)保护企业财产;(3)保障生产的顺利进行,做到生产与环境相和谐;(4)提高效率,促进生产发展;(5)稳定职工队伍,增强凝聚力,维护职工合法权益。在微观管理体系上,为保障生产安全、环境和谐方面,我公司近年主要自主研发了两项技术,一是DDNP起爆药自动筛药技术;DDNP废水处理技术。事件一、DDNP起爆药自动筛药技术在生产工业雷管的生产线上,起爆药筛药工序长期以来都是依靠人工操作,安全性低。针对此种情况,我公司通过创新研制配套的自动筛药、自动装盒、自动传送等工艺设备,建成全自动DDNP起爆药筛药传送生产线。实现DDNP起爆药筛药传送过程人机隔离,自动化操作,解决了起爆药筛药长期以来依靠人工操作的技术难题,提高本质安全水平。事件二、DDNP废水处理技术工业雷管生产工艺中的DDNP生产废水由于其高毒性、高浓度,一直是废水处理的最大难题之一。由于污染十分严重,为了达到相关标准要求排放,更为了保护环境,维护人体健康。自主研发了DDNP生产废水处理系统,采用生化处理工艺来处理DDNP废水,最终建成工艺简单、操作方便、治理彻底、投资少、成本低、不产生二次污染的新型DDNP废水处理系统。

3结语

国际上通行的ISO族的各种管理体系虽然存在差异,但是在管理模式和管理理念方面都有相似的地方,基本遵循PDCA管理模式,只是侧重点不同。民爆安全生产管理体系是将安全、健康、环境管理体系融合在一起,是一种适合于民爆企业的先进管理体系。安全、健康、环境管理体系融合也是标准管理体系的一种趋势和发展方向。

作者:李粤斌 单位:宏大矿业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民用爆炸物品行业“十二五”发展规划[Z].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2011.

[2]高月.采油企业安全管理的现状与对策研究[J].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2013(3).

[3]刘波.电力企业建立HSE综合管理体系研究[J].工业安全与环保,2013(11).

[4]吴超.安全科学方法学[M].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11.

[5]张舒,史秀志,吴超.安全系统管理学的建构研究[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10,20(6):9-16.

[6]王盘林.基于HSE管理体系体系下的现代企业安全管理与安全文化[J].湖南农机,2010(7).

[7]李安,纪凯,李彬.HSE管理体系与石油安全文化[J].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2013(24).

第4篇

地质灾害是人类不可抗拒的自然灾害,对人们的生产生活会造成严重的威胁。地质灾害治理施工是对山体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所造成的或即将造成的地质危害进行勘察施工,在地质灾害治理中施工安全关系到地质灾害的治理效果和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因此,地质灾害治理施工安全生产管理显得至关重要。本文结合实际,分析地质灾害治理施工安全生产管理研究的重要性及在施工安全管理中应注意的问题,旨在为地质灾害治理施工安全提供有效的管理办法,提高施工的质量,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关键词:

地质灾害;治理;施工;安全;生产管理

地质灾害治理施工是指对山体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裂缝、地面沉降等地质灾害或地质灾害隐患进行专门地勘察,进行地质专项治理,以控制或减轻地质灾害造成的危害[1]。地质灾害的治理与普通建筑工程不同,对人员素质和施工单位都有较高的要求,在地质灾害治理中,施工安全生产管理是一个重点工作,关系到地质灾害治理效果和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因此,在地质灾害治理施工中,施工单位要重视安全生产管理,确保治理施工质量得到提高,保障人们的安全。

一、地质灾害治理施工安全生产管理的重要性

据有关资料显示,2014年我国共发生地质灾害10907起,共造成349人死亡、51人失踪、218人受伤,直接经济损失54.1亿元[2]。由此可以看出,我国地质灾害频发,对人民的生命财产都造成了严重的威胁,地质灾害的治理是国家为人民服务、保障人民的个人利益的体现。在地质灾害的治理中,施工安全和施工质量对治理效果产生最直接的影响,而地质灾害治理施工安全生产管理是对施工过程中人员安全和财产安全进行有效地管理,关系到施工质量。因此,地质灾害治理施工安全生产管理至关重要。

二、地质灾害治理施工安全生产管理措施

(一)加强对施工设备的安全管理施工设备是保障地质灾害治理施工安全的首要因素,施工设备的质量好坏直接影响施工质量和施工人员的安全。因此,在地质灾害治理施工安全管理中,管理人员要加强对施工设备的安全管理,确保施工设备完好,尽量不用使用年限过长的老旧设备,使施工设备在施工过程中能正常工作,保障施工安全。

(二)加强施工过程中的安全管理施工过程中的安全管理是地质灾害治理施工安全生产管理的核心,直接关系到地质灾害治理效果和施工人员的生命财产安全。在地质灾害治理施工中要加强施工过程中的安全管理,主要从以下两方面入手:1.注意施工细节中的安全管理所谓细节决定成败,地质灾害治理施工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施工过程中的每一个细节都可能导致施工出现问题,威胁施工人员的安全。因此在地质灾害治理施工过程中,管理者要注重对施工中细节的安全管理,确保每一个施工细节都准确无误,保障施工人员的安全。例如:在对滑坡的治理施工中,为防止坠落物的打击,施工人员必须戴上安全帽;在用锚杆施工时,要确保桩孔位置场地平整,地面的浮土清除干净,及时排除地表水并且要在桩孔外侧挖好排水沟,做好排水系统,对坡面有裂隙或坍塌倾向部位采用削坡减载或注浆加固等,做好每一个细节的安全检查,确保施工安全。2.根据施工对象不同制定不同的施工方案地质灾害治理施工具有复杂性,包括对泥石流、塌方、地裂缝等的治理施工,施工进度和安全也受到地质条件、气候条件等自然环境因素影响,使得施工难度加大。因此在地质灾害治理施工过程中,管理人员要根据施工对象的不同制定不同的施工方案,并在施工过程中进行监督管理,使施工人员严格按照施工方案进行施工,确保施工质量,保障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例如:在泥石流治理的施工中,就要根据现场条件的不同,对沟道内施工、高边、坡下施工、危岩体附近施工等制定不同的施工方案,对不合理的施工方案可以进行停工修整,完善后再进行施工,确保施工安全[3]。

(三)制定并落实安全管理制度安全管理制度是对施工人员和管理人员在施工中的约束制度,是确保施工安全的重要条件。在地质灾害治理施工中,要进行安全生产管理就必须要制定完善的安全管理制度,并配备专门的安全管理员在施工过程中进行监督管理,制定安全记录表,让施工人员和监管人员在工作中进行记录,确保地质灾害治理施工中安全生产管理工作落到实处。另外,制定相应的奖惩制度,对安全工作做的好的人员进行奖励,同时,对违反安全管理制度,危害施工安全的人员进行相应地处罚,确保每个人都能坚决按照安全管理制度进行施工。

(四)提高施工人员安全意识在地质灾害治理施工安全生产管理中,施工人员是管理的核心,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直接关系到施工安全管理工作能否有效开展。因此,在地质灾害治理施工安全生产管理中,要对施工人员进行系统地安全生产培训,提他们的安全意识,使他们在施工过程中提高警惕,确保施工安全。例如:施工单位可以通过在施工现场设“安全重于泰山”字样的警示标语,让施工人员时刻谨记安全施工的重要性,严格遵守安全管理制度进行施工,提高其安全意识,确保施工安全。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地质灾害治理施工安全生产管理关系到地质灾害治理效果,关系到施工质量和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因此,在地质灾害治理施工中,管理人员要认识到安全生产管理的重要性,通过制定完善的安全管理制度和提高施工人员安全意识等措施,确保施工安全管理落实到位,保障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参考文献:

[1]李卫华.浅谈地质灾害治理工程的安全管理[J].中国水运(下半月),2012,12(z1):52-53.

[2]刘坤伟,陈满华.浅谈灾后重建地质灾害治理施工的安全管理[J].中国水运(下半月),2010,10(1):99-100.

第5篇

关键词:接地研究;危险影响;设备安全

中图分类号: TU71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电力企业生产是一门系统工程,而生产安全又是这一系统工程中诸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近年来,电力安全生产步入良性循环的轨道。但安全生产管理工作不足尚存,不能高枕无忧,要不断加以改进。主要问题有以下几个方面:

1电力生产管理的现状

1.1安全职责落实不到位

目前,各电力生产企业大部分都已制定了一系列安全生产制度,也明确了安全生产职责,但也有一些单位对安全生产责任落实不到位,只停留在开会讲话,只作一般性、原则性的动员和要求。分管生产的领导忙于事务性工作,没有深入地开展调查研究,很少分析本单位安全生产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也没有制定相应的整改措施;对一些事故通报内容不详,语言含糊,没有把事故的直接原因和深层次的根源及事故责任、需要吸取的教训等介绍清楚;也有一些单位将上级转发的事故通报一转了之,既不认真分析,也不提出和落实防范措施。专业人员对电力安全生产没有真正做到心中有数,没有熟练掌握必要的规程制度,不能很好地指导基层班组的工作。

1.2缺乏风险识别能力

看不到生产过程和生产环境中存在的潜在风险,看不见冰山下面潜伏的巨大隐患,只是在事故发生之后,才认识到深层次的安全隐患和危害。缺乏风险分析的能力,受业务素质和知识能力的限制,对生产环节中可能存在的危险和隐患,不能运用科学的方法进行全方位的分析和判断,不熟悉生产环境的变化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不了解新型设备的结构和原理,存在盲目性和主观性。

1.3忽视安全生产软管理

软管理是相对电力设备管理而言的,包括电力安全生产的资料、规章制度和安全措施等。软管理在实际操作中往往被淡化。比如,大修一台开关或主变压器与贯彻检修现场安全措施标准化相比,就所投入的人力、物力和时间,后者远远逊于前者,甚至流于形式。随着技术的进步与发展,电网装备科技含量的增加,复杂的工作变得简单化了,现场工作量大大减少,工作人员也趋少,管理工作则相对复杂化,软管理所占比重越来越大。

1.4运行管理不严

现场运行规程没有及时修订,“两票”执行情况差,“五防”装置管理不规范,应急预案管理不完善。设备的正常周期检修、试验工作没有按照规定的原则进行,对存在的缺陷不分析、对细节问题视而不见、避而不谈,对那些看上去不起眼的小缺陷、重复缺陷、习惯性违章抱着不足挂齿、微不足道的态度或者是对设备缺陷的处理不及时,长期带“病”运行。电网的稳定措施不力,留有安全隐患。对安全工作缺乏严格认真的态度,缺乏“严、细、实”的工作作风,安全生产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安全管理措施没有完全落到实处。

1.5安全规章制度没有真正执行到位

安全生产责任考核奖惩制度并不严格或执行得不严格,所有的规章制度没有真正执行到位,而是走形式、走过场、应付上级领导,有的职工对《安规》不熟,以似懂非懂的心态投入工作,或者为了省事方便,不按《安规》的要求执行;有的职工思想麻痹,工作中凭经验办事,不履行规范的操作程序。

1.6安全工器具管理混乱

一些使用中的安全工具质量差。尤其是一些基层农村供电所或供电营业所的登高作业等器具的质量合格率不高。同时,对安全器具的定期检测意识淡薄,报废管理流于形式。

2电力安全生产管理的措施

2.1落实岗位安全责任制

各级电力企业的安全生产监察机关应能正确地理解并严格执行各项安全管理制度和安全措施,把企业的安全生产目标真正地落实分解到企业员工,组织制定符合本企业实际的、具有可行性的班组经济责任考核奖惩制度并严格执行,让制度管人,让制度管事,把所有的规章制度真正执行到位,以制度与考核的约束来开展安全管理,做到制度化、规范化管理。提高一线生产岗位安全生产补贴,在考核奖惩上,因为他们是安全生产的基础,工作中应该做到“谁主管,谁负责,谁在岗,谁负责”,真正实现生产者“要我安全”到“我要安全”观念的转变,可以肯定地说,只有从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到每个岗位的员工都能在安全思想由强制性到自觉性的一次质的飞跃,才能够从事故源头上发挥遏制不安全因素的作用,减少或避免事故的发生。

2.2进一步加强安全性评价工作

安全性评价工作主要分为安全思想教育和安全业务培训,其有效开展,可以提高全体职工的安全意识,促进全体职工对国家和电力行业有关法律法规的熟悉和掌握,降低安全事故的发生,提高职工处理事故的能力。我们必须通过多种措施,加强过程管理,确保此项工作落到实处,避免流于形式。

2.3安全生产组织、制度与措施的建立健全

电力企业系统各单位应设立安全生产委员会作为安全生产的领导机构,负责组织本单位安全生产工作,研究和决定安全生产工作的重大政策和措施,协调解决安全生产重大问题。各部门必须在其业务范围内按照其安全生产职责做好有关安全生产工作。电力企业系统各单位的各级电力生产和技术管理部门以及各级调度部门应做好电力生产安全保证体系的工作,负责建立健全本单位保证电力生产和电网运行安全的各项规程制度。电力企业系统各单位的各级电力建设和工程管理部门应做好电力建设安全保证体系工作,负责建立健全本单位保证电力建设安全健康与环境管理的各项规程制度。

2.4电力企业系统内部实行安全生产监督制度

各单位依据产权或管理关系,实行上级对下级的安全生产监督,即电力企业对其分电力企业、子电力企业实行安全生产监督;电力企业各分电力企业、子电力企业对其所属生产经营单位实行安全生产监督;代管企业对被代管企业依据协议实行安全生产监督。电力企业系统各单位的安全生产除接受电力企业内部的监督外,还应接受所在地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的监督管理。

2.5加强现场管理,严格执行规章制度

现场管理是落实安全管理制度的关键,必须从严要求,养成良好的习惯。尤其值得一提的是,班组管理是安全作业的基础,必须高度重视,抓细抓实。在一些电力安全事故中,往往是由于现场工作人员责任心不强、疏忽大意,酿成了事故。一些工作人员或者是贪图省事,抱着侥幸心理,或者是自以为是,盲目自信,不仅给自己和家庭带来了不幸和灾难,而且也给国家和人民财产带来了巨大损失,给社会带来了不稳定因素。因此,建议对多发性和重复性的事故进行认真的总结,提高改进办法,并形成规定和制度,治理薄弱环节。

第6篇

关键词:煤矿安全;生产技术;安全管理

一、煤炭安全生产的重要性

1、安全管理是煤矿企业正常生产秩序的保证

安全是企业生产管理中的永恒主题,更是企业安全生产管理的重要内容,是企业健康发展的基础。煤矿企业的效益主要来源于煤炭生产,如果不能保证安全生产,企业的经济效益就无从谈起。没有经济效益,就不能保证企业再生产,最终企业就会倒闭。企业如果不能保证安全生产,发生事故轻则造成财产损失,重则造成人员伤亡,这样既不能保证劳动者安全,又不能保证生产成果―――经济效益。每一次事故都说明企业的某一个部位或某个程序出现失误,导致生产的不畅,出现事故。企业不能继续生产,甚至于要停产,给企业造成巨大损失。

2、安全管理保证了煤矿企业发展的潜在效益。

安全管理虽然与经济效益直接挂钩,但是很难以量化的指标来衡量其实施效果。其最普遍的规律是初期看不见成效,只能将其置于整个生产过程之中,通过评价其对经营生产的贡献率来衡量其最终成效。而安全管理工作通常具有正反效益“双向性”特点。高效的安全管理活动能够带来正效益,而事故状态或不安全状态则会产生负效益。一般情况下,安全管理导致的正效益不太突出,常常被忽视。一旦转为不安全状态,将会使企业蒙受不小的经济损失,并且可能对企业的社会形象产生不良影响。稳健高效的工作作风和足够的安全投入,是取得正效益的主要途径。这需要制定一套完善的安全管理制度和健全的人防、技防措施来约束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科学高效的安全教育培训也是必做的工作。良好的经济效益是建立在高效的安全生产的基础上的,没有稳定的安全基础,必然要承担亏损或破产的风险。

二、煤矿技术管理在安全生产中的应用

1、加强技术管理组织体系建设

针对煤矿企业安全生产责任不落实的现象,应坚持不懈加强煤矿企业管理组织体系建设,需要建立合理高效的组织机构,一般以总工程师为总负责人,其他工程师为骨干,技术员作为支撑,这种组织形式由于其他组织形式。这种形式的关键在于做好责权利的配套,使煤矿企业总工程师真正成为技术工作的带头人和管理者,对煤矿企业技术进步负全部责任,各部门负责本岗位、本工种的操作程序,确保各负其责,形成合力。在进行编制文件时,严格按照规范、标准,保证文件内容完整、规范,编制好的文件经领导审核批准后,方可执行。

2、突出抓好“一通三防”的技术管理工作

“一通三防”作为煤矿安全管理的重中之重,不能轻易放松警惕,必须抓好“一通三防”技术管理工作,鉴于“一通三防”具有突发性、重大灾难性、破坏性、继发性等特点,要做到层层落实,严把设计关、生产布局关,加大资金投入。对于通风设备进行定期检修,及时更换新设备;在防治瓦斯的过程中坚持“瓦斯超限就是事故”的原则,坚持“先抽后采,先抽后掘,以风定产”加强矿井瓦斯抽放工作;在防尘技术方面可采取通风除尘、湿式作业、净化风流、个体防护及一些特殊的除尘降尘措施;在防止矿井火灾的过程中,建立健全的消防灭火系统,坚持“预防为主,消防并重”的基本原则,最终达到杜绝重大的通风、瓦斯、煤尘、火灾事故的效果,推动“一通三防”工作的顺利开展。

3、日常管理规范化

针对煤矿企业日常管理不到位的现象,应采取相应的措施使得管理规范化。首先在日常管理中注意收集水文地质等基础资料,以期避免透水、冒顶等事故的发生;其次对设备进行定期检修和及时更新;最后随着地质资料的更新与完善,相应的技术及审批程序需进行及时的更新、调整。

三、煤矿技术管理在安全生产中的作用

1、安全技术管理是煤矿企业正常生产秩序的保证

安全是企业生产管理中的永恒主题,更是企业安全生产管理的重要内容,是企业健康发展的基础。煤矿企业的效益主要来源于煤炭生产,如果不能保证安全生产,企业的经济效益就无从谈起。没有经济效益,就不能保证企业再生产,最终企业就会倒闭。企业如果不能保证安全生产,发生事故轻则造成财产损失,重则造成人员伤亡,这样既不能保证劳动者安全,又不能保证生产成果―经济效益。每一次事故都说明企业的某一个部位或某个程序出现失误,导致生产的不畅,出现事故。企业不能继续生产,甚至于要停产,给企业造成巨大损失。

2、安全技术管理保证了煤矿企业发展的潜在效益。

安全管理虽然与经济效益直接挂钩,但是很难以量化的指标来衡量其实施效果。其最普遍的规律是初期看不见成效,只能将其置于整个生产过程之中,通过评价其对经营生产的贡献率来衡量其最终成效。而安全管理工作通常具有正反效益“双向性”特点。高效的安全管理活动能够带来正效益,而事故状态或不安全状态则会产生负效益。一般情况下,安全管理导致的正效益不太突出,常常被忽视。一旦转为不安全状态,将会使企业蒙受不小的经济损失,并且可能对企业的社会形象产生不良影响。稳健高效的工作作风和足够的安全投入,是取得正效益的主要途径。这需要制定一套完善的安全管理制度和健全的人防、技防措施来约束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科学高效的安全教育培训也是必做的工作。良好的经济效益是建立在高效的安全生产的基础上的,没有稳定的安全基础,必然要承担亏损或破产的风险。安全管理与经济效益就像矛与盾,既相互制约,又互为一体。对于企业来说,安全管理与经济效益诚如一纸之对折,少了哪一半,都不能构成一个整体。企业以经济建设为己任,如何在有限的经营期限通过有限的资产创造更大的利润,是所有企业的最终目标。要实现这一宏伟目标,就必须妥善处理安全和效益的关系。对于企业来说,安全、效益并非不可兼得的鱼与熊掌。而相反的,一个安全管理机制严重缺失的企业,必定是没有根基之企业。安全与效益必须是互为目标,相互依存,也相互促进,这样才可以创造一个稳定的内部环境,规避安全风险,为企业的稳定发展打下良好的根基。

结束语

减少煤矿安全事故、保障煤矿企业的安全生产、降低员工的伤亡率,是每个煤矿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同时也是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和提高企业竞争力的基本保障。

参考文献

[1]孙树华.对做好煤矿企业安全管理工作的研究[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11(02).

第7篇

1.1系统框架

以国家安全生产标准化要素为指导,根据水库安全生产PDCA管理各阶段的任务及特点,水库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系统架构见图2。具体分为四层:①展现层。提供不同的人机交互表现,主要实现与智能手机、笔记本、个人计算机、大屏幕等终端的交互和展示;②业务应用层。以安全生产标准化为基础,提供水库安全标准化管理服务,包括目标、组织结构和职责、法律法规和安全制度、教育培训、安全生产投入、生产设备设施、作业安全、应急救援、隐患排查与治理、重大危险源、职业健康、事故管理、绩效评定和改进等功能模块;③网络层。主要实现信息传输,包括互联网、GPRS、3G等通信传输网;④感知层。主要解决安全信息来源,通过对水库安全信息的监测和采集提供数据服务,重点对水库大坝、泄洪启闭闸门、主(备)用电源、泄洪警报器、大坝观测设施、水文仪器、报汛装置等设施、设备的安全状态进行感知和安全参数的监测,如常规监测的水位、水量、水质状况,包括水库上、下游水位信号采集,通过水位传感器采集水位值并存入实时数据库;图像信号采集,网络摄像机监视启闭机、闸门、上下游等运行状态;大坝变形观测(位移、沉降、渗流等)。

1.2水库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系统功能

根据水库安全生产标准化PDCA循环模式,定义的系统功能见表2。由表可知,可划分13个功能模块33个子功能模块,本文仅重点介绍隐患排查和治理、绩效评定和持续改进这两个功能模块。

(1)隐患排查与治理功能模块。依托强大的物联网、计算机、网络、多媒体、联动报警等技术手段“感知隐患”,为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提供信息保障。用户通过水情参数监测、大坝参数监控、动态视频监控,可直观、全面地掌握水库状况。一旦有危险状况,该系统就会自动识别并以多种方式发出报警,做到一处报警多处感知。按功能可再细化为6个子模块:①库区GIS管理子模块。能展示辖区全貌(水库监测点、隐患分布情况和实时状态),能快速、智能定位某一个监控点,查看当前监控点安全参数监测值和实时视频。②隐患在线监测子模块。实现对辖区内各水库安全隐患源及其参数的实时监测,为安全预警系统及应急指挥系统提供基础数据,用户可通过本子模块快速定位到监测对象,查看各个安全参数(如水位、位移、压力等)的实时测量值,测量结果以列表、曲线图等方式显示。

③隐患分析预测子模块。支持数据查询、分时分段进行数据统计,根据监测数据,利用数学模型、预测和分析方法、政策模拟技术对有关数据进行深加工处理,以便分析预测监控状态走向等。监管人员通过本子模块可获得辖区内各个水库发生报警的频率、一段时间内数据变化趋势等信息,使监管更具有针对性,以提高监控数据的应用水平,为政府决策提供支持。④隐患视频监视子模块。用户可通过本系统,在一定的安全认证的前提下实时查看水库隐患源、重点关注点的现场画面,系统支持实时视频查看,视频回放、单摄像头巡航等功能,实现集中式、网络化管理,降低往返现场的工作强度,提高监管效率。

⑤安全预警应用系统子模块。具有实时预警、历史报警查询、报警通知配置、报警阈值配置等功能。当有报警发生时,该子模块就会根据预先设置的报警条件自动进行分类分级报警,打破传统单一报警模式,变被动监控为主动预警。该子模块以在线监测数据为基础,当达到报警阈值时以多种方式第一时间发出告警。报警方式主要有声光报警、GIS地图展现、短信通知、邮件通知、系统信息报警等。发生报警时,监控摄像头会自动转到报警监测点,实现视频监控与报警联动,并可根据事先录入的应急预案,自动调出与当前报警相对应的应急处置预案。⑥应急处置预案系统子模块。用户可事先将水库内的应急预案录入本系统,当发生与应急预案相符的报警条件时,系统会自动调出应急预案,水库管理决策者依据应急预案开展应急指挥工作。

(2)绩效评定与持续改进功能模块。根据水库安全质量标准化考核标准、考核评级办法的不同,在绩效评定中该模块提供水库的考核标准以及自评/考核表格,从而实现水库的安全标准化自评。该模块自动生成匹配考评办法要求的考评材料,支持灵活的导入导出和材料过期提醒功能,通过在线获取、查阅考评材料,轻松实施水库自评;并智能汇总不符合考评项,依据安全标准化的评定结果,对安全生产目标、指标、规章制度等进行修改完善,为水库提供更具体的、灵活的行动指南,以便于持续改进。主要子模块包括:

①绩效评定子模块。按水库安全质量标准化考核评级标准建立水库考评单元,对其相应考评标准及自评/考核表、考核评级标准进行管理。评价安全生产管理体系的整体绩效及体系的持续适宜性、充分性和有效性,确定修改事项。

②整改跟踪子模块。统计汇总绩效考评结果,统计不达标项所占比例,分析不达标原因并进行整改跟踪管理,实现对不达标项从发现到整改、审核完毕的全过程管理控制和持续改进。③绩效改进子模块。依据绩效评定和整改跟踪结果,结合安全生产过程中所采集的数据进行数据挖掘,给出标准化管理需要完善改进的要素,提出需进一步完善安全生产的目标和相关制度、运行控制等建议。

2水库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系统创新点及效果

(1)管理固化。通过信息化技术集成安全生产的人、机、料、法、环信息,按PDCA循环模式固化安全生产标准化,避免员工因认识不同而造成的对安全生产标准化理解的偏差,从而避免人为隐患的产生;同时也避免因岗位变动或人员流程而出现的管理水平波动。(2)实现透视化管理。水库管理者通过水库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系统可全面、实时地了解水库安全生产的具体情况,给水库管理决策者提供了平台,借此既实现了安全管理的透视化,又实现了管理者对安全生产的过程管理,避免被动听取下属的结果汇报。(3)创新安全管理模式。传统的安全管理模式是以纸质介质呈现安全生产标准化的管理方案,真正实现安全生产标准化首先需研读方法,其次需整理大量的台账、表格以支撑安全生产标准化的开展,这样就会占用大量的精力和管理成本。水库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系统通过对安全生产标准化的信息化,保证了安全生产标准化的有效落实和执行,创新了安全监管手段,提高了安全监管针对性和有效性,同时节省了大量的管理成本,提高了安全监管能效。

3结语

第8篇

【关键词】电力企业安全生产管理方法

中图分类号:C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当前,我国经济社会正处于高速发展的大好时期,对电力需求十分迫切。但是,电力安全生产关系到国家的财产安全、人民生活利益和电力职工的安康,是电力企业最根本的效益所在。它是电力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基石,影响着电力企业本身的内外形象。近年来,电力安全生产步入良性循环轨道。但安全生产时刻提醒着我们:安全生产管理工作不足尚存,我们不能高枕无忧,要不断加以改进。

一、电力安全生产的重要性分析

随着现在经济的快速发展,各行各业对电力都有了更高的需求,所以电力企业面临的工作量加大,面对众多客户的需求,电力企业生产的安全性显得尤为重要,电力生产不仅仅指为人们供应电力,还应包括电力基本建设及电力多种经营。

1、电力安全生产影响各行各业和社会稳定

电力企业联系着千家万户的正常生活和各企业商家的正常运转。电力企业具有公用事业的性质,一旦电力安全生产出现问题,直接导致各行各业的停业和人们生产生活的混乱,带来的直接间接经济损失无法估量。电力企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是维持社会秩序长治久安的基础,是与百姓的切身利益相关联的,所以电力企业的安全生产至关重要。

2、电力安全生产影响电力企业本身

电力企业的安全生产不仅会对社会经济造成一定的影响,也会影响自己企业的发展进程,如果一个发电厂经常发生安全事故,企业的刚无法正常运转,各项工作处于混乱的状态,这样的企业将很难承载强大的电力需求,势必会被一些实力强的电力企业所取代,所以企业的安全生产关系着企业的可持续性发展。

3、电力生产的特点需要安全生产

由发电厂生产的电能经升压变电站、输电线路、降压变电站、配电线路送到用户,组成了产、供、销统一的庞大的整体。由于电能尚不能大规模储存,因此,产、供、销是同时进行的,电力的生产、输送、使用一次性同时完成并随时处于平衡。电力生产的这些内在特点决定了电力生产的发、供、用必须有极高的可靠性和连续性,任何一个环节发生事故,都可能带来连锁反应,造成人身伤亡、主设备损坏或大面积停电,甚至造成全网崩溃的灾难性事故。因此,电能生产的内在特点需要安全生产。

二、安全生产管理中常见的一些问题

1、农电体制改革后,给安全管理带来压力

农电体制改革后,电力部门政企分开,原供电局进行公司化改组及商业化运营,也就是说电力部门不再行使政府管电行政职能。管理职责也发生了重大转变,对农电工进行统一收编,不仅农电工的人身安全纳入了供电企业安全管理范围,就是农村老百姓发生人身触电伤亡事故,供电企业也难逃干系,使供电企业肩上的负担更加沉重。

2、安全管理力度不够

①欠缺依法治企。有线电视线、通讯线与电力线路同杆架设;项目法人与设计、监理、施工方签订的协议不规范等现象普遍存在。②安全监督不严。由于供电企业安全监察部门人员少,专业知识欠缺,对安全生产的监督管理职能没有得到充分发挥,经常被一些非生产性事务缠绕,习惯于事故后的调查和责任追究。③近年来,供电企业农村电力设施发生被窃、破坏的情况比较多。窃电给社会和电力企业造成很大的损失。

3、安全思想意识模糊,安全职责落实不到位

目前,电力生产企业都已制定了一系列安全生产的制度,也明确了安全生产职责,但存在以下问题:①对安全生产责任落实不到位,只停留在开会讲话,只作一般性、原则性的动员。②分管生产的领导忙于事务性工作,没有深入地开展调查研究,很少分析本单位安全生产工作存在的问题,没有制定相应的整改措施。③主管部门将上级转发的事故通报一转了之,既不认真分析,也不提出和落实防范措施。专业人员对电力安全生产没有真正做到心中有数,没有熟练掌握必要的规程制度,不能很好地指导基层班组的工作。

4、安全工器具管理混乱,存在安全隐患

一些使用中的安全工器具质量堪忧。尤其是一些供电所的登高作业器具等安全器具的质量合格率不高。同时,对安全器具的定期检测意识淡薄,报废管理流于形式。

5、不严格执行《安规》,经常习惯性违章

习惯性违章是指定安全生产工作中经常发生的习以为常的违章行为。它包括违章操作、违章指挥和违反劳动纪律。有些临时性工作,如某配电修理人员,在没有填写修理票的情况下开始进行修理工作,导致人身触电死亡事故;有些需要停电的作业,在没有停电、验电、挂地线情况下,就开始工作,造成人身触电死亡事故;在处理变压器二次刀闸接触不良故障时,没有对变台停电、验电,未挂地线,严重违章作业而酿成的人身触电死亡事故等等。

三、加强电力企业安全生产管理的对策建议

1、规范安全制度建设,落实各级安全责任制

企业应根据各自实际情况,建立以安全生产责任制规定及安全生产工作会议制度、教育制度、检查制度、考核制度、监察制度、奖惩制度,以及职业健康监护、女工保护规定等,并定期检查。要用制度管人、流程管事,做到安全监管有章可循。同时,严格落实各级安全责任制,坚持行政第一负责人就是安全第一责任人制度,制定安全生产目标和计划,将线路、设备划分区域,以线路及配变台区为单位,把安全责任层层分解落实到人,实行各级承包。

2、标本兼治,杜绝习惯性违章

首先,要抓职工安全思想教育,针对常见习惯性违章,增强反事故的正确习惯,培养良好的安全作风。二是规范现场作业程序,落实现场安全措施,确保现场生产流程的可控、在控。三是加大人员培训力度,有计划地组织学习现代安全管理知识和安全管理方法,开展安全警示教育,提高职工的安全生产意识和技能。四是严抓安全监察,严格处理各种违章。

3、系统设计,全面抓好安全管理工作

电力安全生产是个综合指标,必须全方位、全过程、全系统管理,方可受到预期效果。首先,全方位安全生产管理,必须是企业外部和内部相结合;党政工相结合;行政、法律、技术、经济等手段相结合,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积极因素,创造良好的电力安全生产环境。其次,全过程安全生产管理,必须实行“规划、设计、制造、施工、运行”等环节,均要严格规范,以电力安全为主线,明确安全职责,做到未雨绸缪。再次,全系统电力安全生产管理,对电力部门尤为重要。发供用当中一个环节出问题,都会影响整个系统的安全。因此,必须抓好全系统电力安全生产管理。

4、常抓设备管理,提高设备健康水平

设备健康水平是安全生产的硬件基础,直接关系到电网的安全运行,许多事故的发生都是与设备的缺陷有关。一是加强设备运行、维护和管理,以缺陷管理为中心加强设备管理,并落实安全工器具检修管理标准化制度,提高设备的检修质量,改善设备性能,加强对设备的监测与跟踪,并加强设备的运行管理。二是加强设备管理中危险点的分析与控制。

5、制定事故应急处理预案和快速反应机制

“安全第一,预防为主”是电力安全生产的基本方针。“预防为主”,即超前做好预防工作,发现问题、采取措施、消除隐患,避免事故发生。但在实际工作中事故仍不断发生,究其原因,一是各级人员的安全意识和技能水平不尽相同,有的还很低;二是电网设备的运行状况不一样,有的隐患还未被掌握;三是外力破坏和事故防不胜防。因此,电力企业应树立风险忧患意识,制定事故应急处理预案和快速机制,把问题设想得复杂些,后果设想得严重些,措施考虑得周全些。

结束语

综上所述,安全生产是企业取得经济效益的基础,要使电力企业健康、稳定、持续地发展,就要不断强化安全管理。电力企业安全生产管理是一个系统工程,加强安全生产管理,要从制度建设、文化建设入手,大力加强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努力提高员工的安全技能,全方位提升企业的安全生产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 邵松平. 电力企业安全管理中的问题及对策[J]. 中国水运(下半月). 2009(12)

第9篇

在安全生产管理方面,煤矿的安全生产管理工作较为系统,需要对人员素质、机械完好程度和生产环境等多方面的因素进行考量。在开展煤矿安全生产管理活动时,需要进行一系列活动的组织、协调和控制,以便使煤矿生产的安全问题得到顺利解决。而之所以进行煤矿安全生产管理,其实就是为了对煤矿的生产事故进行预防。因此,煤矿安全生产管理工作的开展,需要以预防煤矿事故为出发点。

2基于计算机技术的煤矿安全生产管理研究

2.1井下安全问题检测管理

利用计算机技术,可以构成井下安全问题检测管理模块。利用该模块,安全岗的人员可以将检查到的安全问题录入到计算机中,并对安全隐患处理意见和安全隐患的处理是否得到落实进行检测。同时,利用该模块也可以完成对安全问题的信息的综合查询,并且可以通过检测煤矿生产设备故障来防止漏电和短路等安全事故的发生。因为,该模块可以利用传感器对井下各种环境参数进行实时检测,然后将井下温度和瓦斯分布情况等参数传递给控制部门,从而协助管理人员进行煤矿安全生产管理。而一旦发生事故,该模块也能够对煤矿发生的安全事故进行正确记录,并完成对事故原因的查询和事故处理情况的分析[1]。所以,利用该模块可以真正了解安全事故的发生原因,从而给员工的安全生产作业提供警示作用。此外,该模块也能够对计算机病毒进行防治,从而确保井下安全生产管理系统的正常运行。

2.2井下作业监控管理

在井下安全生产管理系统中,利用计算机技术可以进行井下作业监控管理模块的设计,从而对井下作业的整个过程进行监控,继而为煤矿安全生产管理提供保证。利用该模块,可以对生产人员的交接班过程进行监控,从而督促人员按照规定流程完成交接工作,继而避免生产过程中出现人员违规现象。同时,利用该模块,也可以真实记录井下安全事故的发生过程,从而帮助管理人员找到事故发生的真正原因,并做好相应的预防工作。此外,利用该模块也能够对人员进行定位查询。而在此基础上,煤矿安全管理人员就能够及时掌握入井人员数量、身份和工作的位置,从而避免超人员入井和煤矿超能力生产的现象出现[2]。一旦发生突发事故,利用该模块可以对事故现场的人员位置进行查询,从而为人员救助提供科学依据。

2.3生产信息管理

利用计算机技术,也可以进行煤矿生产信息管理模块的开发。而利用该模块,可以对煤矿生产的信息进行综合管理,从而为确保煤矿的安全生产提供保障。①利用该模块可以对生产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记录。而管理人员通过使用该模块,就可以进行生产过程发生过的事故信息和人员信息的查询,从而及时进行问题的解决。而进行相应的控制点的查询和确认,则可以确保煤矿的安全生产得到跟踪管理。②利用该模块可以为相关人员学习和查询煤矿生产的安全规章制度提供便利,从而使人员能够按照规章制度完成生产问题的处理。同时,模块中也记录了煤矿所有的安全生产标志,并且记录了标志的定期检查和维护信息,可以为管理人员了解标志的安装地点和使用情况提供便利。③利用该模块可以对煤矿生产的安全信息进行汇总,并且完成对煤矿安全情况的综合分析。而利用该系统进行安全综合报表的提供,也可以使煤矿管理人员及时了解煤矿的总体安全情况,从而通过制定相应的计划进行现有安全生产水平的提高[3]。此外,根据模块中的信息,管理人员也可以了解各部门和个人的安全生产情况,从而通过采取合理的奖惩措施提高职工的安全生产意识,继而使煤矿的安全生产管理得到加强。

3结论

相关文章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