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4-05 09:11:22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幼师教师论文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教师是教科研活动的主体。只有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动性、积极性,依靠教师,群策群力,教科研活动才能产生更好的效果。反之,教科研活动则难以达到预期的目的。
在以往的教科研活动中,教师常常处于被动的地位,心态与情绪都是很消极的,究其原因有三点:一是教师对教科研活动意义缺乏正确的
认识。认为幼儿园接触的是3—6岁幼儿,把孩子带好,用不着花很多精力搞教科研。再说,幼儿教师毕业于幼儿师范学校,虽专业素质好,但理论功底薄,研究水平低,没法搞教科研。二是教科研活动形式单一,总是业务园长或教研组长说、念、讲,教师则一味地记录、听讲。三是教科研活动内容经常跟着“流行风”走,外面流行研究什么,幼儿园也就跟着模仿照搬,不会在分析别人之长和自身特点的基础上有选择地吸收,搞得教师随“风”摇摆不定,兴趣不大。!
为了调动教师参加教科研活动的积极性,我园着力从以下三方面入手,积极鼓励教师参加教科研活动,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充分发挥教师在教科研活动中的主体作用。
一、加强思想管理,强化教科研意识。
教育科学研究是运用科学的理论与方法,有意识、有目的、有计划地对教育领域中的现象与问题进行研究的认识活动。通过教育科学研究,能探索和认识教育教学规律,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推动教育的发展,因此可以说,教育科学研究是新世纪教育工作的需要,是培养未来人才的需要,是提高教师素质的需要,也是教育管理规范化的需要。作为园长,应把教科研放到幼儿园工作的重要位置上,优先考虑和安排,树立“科研兴园”的工作指导方针,加强教科研思想管理,反复宣传教科研活动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消除教师的畏难情绪,帮助教师从教育发展、自身发展的角度去认识理解教科研的必要性,从而唤起教师投身教科研的自觉性。园领导要身体力行,带动骨干教师进行示范,结合实际工作,扎实开展教科研工作。如:园领导参与进行了“幼儿一日活动中保教结合思想的渗透”、“如何开展幼儿体育教育活动”、“幼儿珠心算教育”、“幼儿听读游戏识字教育”等研究,从而激发了教师参与教科研的热情。
二、创设民主、平等、和谐的研究氛围。
首先,园领导和教研组长作为教科研活动的管理者,应树立正确的教师观,尊重教师,了解每一个教师的实际水平与需求,允许教师之间存在个体差异。在教科研活动中,与教师保持人格上的平等,既做指导者,又做平等的参与者,与教师共同研讨,虚心听取意见,及时鼓励和肯定教师的创见,善于提出教师存在的问题,启发教师思考。在这种宽松、和谐的研究氛围下,管理者与教师之间心理上的距离缩小了,使教师产生被认同感和自我价值感,乐于无所顾忌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见解。
第二,管理者应从实际出发,了解教师研究的需要,以解决教师工作中的难点、困惑为重点,将研究的需要融入教师的需求之中,以教师不断增长的需要为研究的“突破口”。我园常采用现场观察法、问卷调查法和小组讨论法来了解教师在实际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疑惑和对教科研活动内容的意见和建议,这样确定的教科研活动内容受到了教师的欢迎,因为它切合了教师的实际需要,增强了教师主人翁意识。比如,以前我园的教研观摩活动,基本上都是由园领导确定观摩内容与人选,在调查表中,许多教师认为这样做有一定的局限性,不利于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因此,园领导根据大家的意见,将指定观摩与“自报观摩”结合起来,一方面通过层层竞争选拔,选出优秀教师参加教研观摩活动;另一方面,对于能力弱一些的教师也要提供机会,通过个别指导,为她们参与教研观摩活动并取得成功打下基础。
第三,改变以往管理者的“一言堂”、“独角戏”的教科研活动方式,采用丰富多彩的形式开展教科研活动,注重发挥群体的智慧,集思广益,相互交流,取长补短,共同研讨,提高活动的质量。我园的教科研活动形式有:
1、运用集体学习与自学相结合的方法,组织教师学习研究幼儿教育学、心理学、教育科研知识等基本理论。!
2、邀请有关幼教专家来园作教科研专题讲座或是现场观摩,就教师存在和提出的问题进行释疑与指导。
3、教师围绕一定主题进行轮流主讲,主讲人事先要做好准备工作,熟悉主讲内容,设计出讨论题目,组织大家开展讨论,最后并进行总结。
4、经常开展教研观摩活动,并认真进行评析,提出合理建议。
5、有计划分期分批地组织教师到南京、上海、苏州等地幼儿园进行观摩活动,回来向大家传达他人的经验和做法,开展研究和讨论。
6、向家长或同行开展教科研成果汇报评比活动。
三、鼓励教师积极实践、主动学习、勤于思考、善于总结,努力发挥自身的潜力。
教研的过程是教师将正确的教育理论转化为教育实践的过程,是教师将日 常教育活动向研究性实践活动转化的过程。因此,管理者要鼓励教师主动学习,将教育理论创造性地运用于实践中,勤于思考,善于总结,努力发挥自身潜力,促使自己从经验型教师向学者型教师转变,成为适应二十一世纪幼教事业发展的教育工作者。比如,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发现教师怕开展体育活动,在活动中求稳怕乱,竞赛时总让孩子排着长长的队伍在等待,活动内容
郊区旅游交通状况差一方面体现在路况差,如有的道路维护修缮不及时,路面狭窄且坑坑洼洼车辆通行困难。有的路面没有作硬化处理还是土公路,导致晴天车辆过后尘土漫天,雨天路面泥泞不堪难以通行,令喜欢自驾游的游客望而却步。二是没有开通城郊景区的公交线路,不通公交车。公交车是连接城市和乡村最主要的交通工具,由于没有直达景点的的公交车所以流失了相当数量的潜在客户群体。
二、郊区旅游市场缺乏规划,挖潜不足,配套设施建设不完善
郊区旅游市场在一定程度上还处于自发的市场状态,造成了人力和资源的浪费。由于受到信息不对称的影响使得市场主体行为比较盲目和被动,无力探索市场的潜在发展和后续动力。郊区旅游市场基础配套设施不完善,接待游客能力有限,制约了郊区旅游市场的发展壮大。
三、卫生状况难以保证
人们在外旅行衣食住行都特别注意安全、卫生。郊区旅游景点的饮食服务业大都因陋就简,餐具没有消毒措施,游客用餐后只用清水冲洗一下。食材摆放随意,垃圾乱丢,既破坏了环境又为游客的健康带来安全隐患。
四、各级执法部门监管不到位,旅游市场商业行为不规范
近年来,旅游市场纠纷不断,如强买强卖,以次充好,甚至销售假货损害消费者利益的案例时有发生。郊区旅游景区由于位置偏僻,通讯不发达,交通落后还有地方保护主义的泛滥加大了各级执法部门监管的困难,提高了执法成本,从而导致了郊区旅游市场乱象丛生,严重影响了郊区旅游市场的健康发展。
五、郊区旅游季节局限性较强,旅游项目匮乏
如我国南方的“油菜花节”、“梅花节”,北方的“梨花节”、“荷花节”、“牡丹花节”还有各类瓜果的采摘节等都是红火一时,一旦过了季节则“门前冷落鞍马稀”。旅游项目匮乏表现在其品种单一,缺乏创新,重复建设,对游客缺乏长久的吸引力。
六、关于发展城市郊区旅游市场的建议
1.改善交通状况,为游客的出行提供便利条件
可由当地政府出面组织协调各方力量通过向银行贷款或集资入股等方式筹集资金修缮道路,使通往景区的路保持畅通无阻。开辟旅游专线,有固定班次公交车通往景区,节假日可根据客流量的多寡灵活安排车次。
2.加强郊区旅游市场的基础设施配套建设,为游客提供便捷服务
的同时有力保障游客的合法权益不受损害。改善郊区用水用电通讯等生产生活条件。可在景区设立流动洗手间和垃圾站,防止环境污染,保护生态平衡。加强对饮用水的净化处理,为游客建设集娱乐休憩购物餐饮住宿于一体的的消费场所。做好景区通讯设施的维护和保养,保持通讯畅通。加强应付各种突发事件的训练和准备工作,成立综合治理办公室最大限度的保障游客的安全,保护当地旅游市场正常运营。
3.加强卫生和工商监管,保护游客的身体健康促进郊区旅游市场的健康发展
郊区旅游市场因为条件简陋,衣食住行各方面的卫生准状况不尽如人意。当地卫生防疫部门应通过宣传教育及其他行政手段多方位多渠道的做好卫生监管,为游客身体健康提供有力保障。工商监管部门要对市场做好监管杜绝假冒伪劣商品,防止强买强卖欺行霸市的行为,保护消费者权益,杜绝不顾长远利益只顾眼前的短视商业行为,维护良好的市场秩序使当地旅游市场得到健康发展。
4.做好统筹规划挖掘郊区旅游市场潜力
我国幼儿教师自身工作所具有的特殊性,决定了他们自身的责任比其他教师都大,而且“爱心”更为重要。但幼儿教师的道德却存在着一些问题。例如:教师的素质与品德意识,即缺少为教师这个行业奉献的精神,平时学习很少,工作马马虎虎等等。教师职业的特殊性决定教师这一职业应成为教书育人的楷模。孩子对于来自幼教老师的关注是特别在意的,老师的一个笑容、一句夸奖的言语,都能让孩子一整天都高高兴兴;相反,一句痛斥、一个不经意的眼神,也可能让孩子变得胆小。孩子眼中喜爱的老师,并不是我们想的那种知识渊博、多才多艺,只是能够“对我很好”、“夸奖我了”这些简单的行为举止就足够。因此,孩子喜欢的老师应该是富有爱心的,他们希望得到老师对他们的关爱。但是由于对工作的懈怠,有很多幼儿老师把工作中带来的压力转到了孩子身上,面对孩子的错误,态度蛮横,不能心平气和的对待,对孩子的心理造成了负面影响;也有个别的幼儿老师缺少职业道德,对孩子产生了负面的影响。因为现在社会的现实性,有一部分幼儿老师在物质的引诱下忘记了自我,把追求名利当成了追求。没有“师德”的老师在幼儿老师这个行业中虽然是少数,但是为了这个行业能够朝着有利的方向发展,我们的幼儿老师必须遵守教师的职业道德,加强自身的素质。
二、如何塑造良好的“师德”
1.用老师的“关爱”去打动孩子。老师的关爱,可以走进孩子们的内心世界。所以,在幼儿的教育工作中,幼儿老师必须把相信和期盼的目光投向每一个孩子,把对孩子的关爱投入到整个幼儿教育之中,耐心倾听每个孩子的心声,和孩子们产生思想和情感上的共鸣,让他们感受到师爱的温暖。决不能把孩子成长过程中出现的某种问题,成为教师蔑视、嘲讽的对象。
2.用规范的言行,给孩子树立榜样
一个合格的老师,必须是要以身作则。只有对自己有了严格的要求,才能体现出自身对于事业、对于孩子的关爱。我国幼儿教师必须时时处处、一言一行,严格要求自己,做到为人师表,做孩子们的榜样,才会使孩子们如沐春风般地受到教育,从而受到孩子们的认可与敬佩。
3.无私的奉献,才能培养孩子纯洁的心灵
我们都知道:“良好的教师素质,尤其是情感情绪,对孩子们的健康成长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然而,实践中很多学校、老师未能对自身的心理障碍有所正确的审视与认知,而且在日常教学、生活中总是很容易地将不良心理以及行为习惯等,传递给孩子们,而后者因自身不成熟,很容易会接受老师传递给他们的信息,从而产生心理问题。比如,日常学习过程中,老师将惧怕情绪传递给了孩子们,并使他们形成类似的惧怕心理。有一则案例是这样描述的:春天到了,有些年轻的老师带孩子们在花园里观察花朵,此时飞来一只小虫,落在了老师的肩上,眼尖学生马上对老师说:“老师。您肩上有只飞虫!”这是如果老师马上尖叫,并将虫子抖落、踩死,则会对学生的心灵产生影响。幼儿对生命有一种与生俱来的喜爱、好奇,甚至会和小动物们做“游戏”,而老师的这一反应,无疑给孩子们心理上造成了一种冲击:感觉飞虫是很可怕的东西,从而失去观察大自然的兴趣,失去对有生命的东西的喜爱,甚至可能会演变成对昆虫过敏性的心理障碍。久而久之,就会对老师失去信任。
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教师的言行、举动会对孩子们产生很大的影响,尤其是示范作用非常的显著。教师在幼儿的心里往往胜于自己的父母,他们善于模仿,但因他们辨别是非能力差,总是模仿老师的样子做事,张口闭口就是“这是我们老师说的”或“我们老师就是这么做的”。有这样一件事:一位教师习惯于在板书的时候把粉笔顶端的坚硬部分折断,随手扔在地上,动作干净利落,自认为颇有风度。有一次,几个小朋友随手将吃过的东西丢在了地上,老师觉得非常的奇怪,于是便询问这几个小朋友,不料他们的回答是:“我们是跟你学的,全班小朋友都会啦!”这位教师大吃一惊,猛悟到自己不以为然的小事已经对幼儿产生了不良影响。由此可见,老师应当以身作则,注意自己的行为举止、严于律己,这样才能做孩子们的榜样。
二、幼儿教师素质养成的建议
一方面,树立幼儿教师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对于幼儿教师而言,选择幼教这一行业,应当将其作为一生的职业来看待,应当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为教育事业辛勤耕耘、无私奉献。只有这样,才能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事业,教书育人、乐业敬业,才能“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同时,还要具备团结合作的集体观素质,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处理人际关系,因此需要以高尚的道德情操,处理好与集体、学生家长的人际关系。与其他各方面的人际关系,形成教育的合力,既有利于教育任务的完成,又能使教师个人保持愉快的心境。幼儿园的工作更加需要相互信赖的合作气氛,创造相互理解、彼此信赖、互相支持的氛围,因为幼儿园赖以生存、发展的空间和渠道是在合作中拓展的。同时,教师在幼儿心目中有很高的威信,教师的合作言行潜移默化地影响幼儿,合作也是幼儿未来发展、适应社会、立足社会的不可或缺的重要素质。所以,教师之间、教师与保育员之间是否能分工合作、互相配合,会对幼儿产生直接的影响。
另一方面,注重幼儿教师能力素质培养。“教育儿童的事业是要求对幼儿教师要实现自己的职业理想,成为教育幼儿的行家里手,应将教育理论知识转化为教育教学实际能力,这是搞好教育教学的重要条件”。因此,幼儿教育实践中,应当养成以下能力。
观察、了解孩子的能力。幼儿教育是一门艺术,只有在全面了解幼儿特点、实际情况基础上,才能将这门艺术发扬光大。实践中可以看到,因幼儿自身具有较差的控制力,而且情绪也很容易外露,内心、身体状况通过表情和动作即可表现出来。往往幼儿的一个小动作,一刹那的活动,常反映一个真实的内心活动。如幼儿很重视教师对自己的评价,并在行动中不经意地表现出来。犯了错误,常常不自觉地望老师一眼;当值日生分苹果,将小苹果留给自己,大苹果让给小朋友时,常充满希望地看看老师。教师如果能理解其外在行为所传递的内部信息,敏感地觉察出幼儿的最迫切需要,并根据该幼儿的特点做出及时的、有利于幼儿发展的恰当反应,那么教师就赢得了教育的主动权。
教育监控能力。“幼儿教师对教育教学的监控能力主要表现在教师对组织教学活动的自我认知、调节与反思能力。”其主要表现在幼儿教育的准备、信息反馈以及评价和控制等环节。教育监控能力,实际上教师综合素质的具体彰显,教师对其教育过程的监控,同时也是教师运用专业知识、教育理念,重新审视教育实践,分析、发现以及解决问题的一个过程。在此过程中,有助于教师明确问题解决,或者解决到哪一步,在此基础上发现新的问题或提出新的假设,不断反思在教育活动的过程中,把教育实践提升到新的高度。因此,对自己的教育过程实行监控,是教师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改进教育实践的一种学习方式,是教师由单纯的教育者成长为研究型、专家型教师的重要途径。
三、结语
1.学前教育学科知识学前教育学科知识是PCK结构的核心成分。PCK由学科知识转化而来,幼儿教师学科知识的理解水平制约着PCK的水平,因而学前教育学科教学能力的发展必然要以扎实的学科知识为前提。对此,《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以下简称《专业标准》)中就明确指出:幼儿园教师要掌握幼儿园各领域教育的特点与基本知识;具有一定的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知识;具有一定的艺术欣赏与表现知识等。因此在区域教研中,应该帮助教师厘清学科知识,为什么要选择这个活动内容?活动中的关键经验是什么?内容与课程的关系是什么?各领域的核心经验应该如何呈现等问题。
2.关于幼儿发展知识关于幼儿发展知识涉及多个方面,《专业标准》中指出:幼儿园教师要掌握不同年龄幼儿身心发展特点、规律和促进幼儿全面发展的策略与方法;了解幼儿在发展水平、速度与优势领域等方面的个体差异,掌握对应的策略与方法;了解幼儿发展中容易出现的问题与适宜的对策;了解特殊需要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及教育策略与方法等。PCK的核心内涵在于将学科知识转化为学生可学的形式,因此在区域教研中,应引导教师关注幼儿,比如关注幼儿的“最近发展区”,活动中幼儿是如何在原有基础上获得发展,理解幼儿的学习方式和特点,重视幼儿学习品质。
3.关于教学实践知识艾尔贝兹提出,教师拥有一种特别的知识“实践知识”。教师的教学实践知识是由一定的实践情景塑造的,也为这一实践情景服务。教师实践知识是一种动态的,是随教育教学实施环境变量的变化而变化。如果教师不能对日常教育教学行为有完整的理解,就难以建构内在的知识基础和信念。因此,在区域教研中需要引领教师关注教师教育教学行为背后的理念,关注环境创设,落实幼儿园一日活动皆课程的理念,研究教师教育教学策略运用中的实践智慧。教师求知的动机来自于实践,是由实践所推动的,教师求知的目的是回到实践中,更好地服务于教育教学。笔者基于对PCK概念的理解,尝试在实践中通过区级教研活动的四个转变,来推动幼儿教师PCK的发展。
二、学科教学知识PCK引发区域教研方式的变革
1.由关注教学内容向关注内容与课程关系转变据调查,幼儿园一线教师最喜欢的教研方式是集体教学实践观摩,每次实践观摩现场都是济济一堂,学习热情非常高。有的用相机拍,有的用录像机录,但往往拍的是内容,录的是形式。所以常听到他们抱怨:怎么相同的教学设计回到本园实施时就失败。主要原因是,教师只关注了教学内容而忽视了此内容与该园课程的关系。换言之,观的是浮萍而无根,教师回去无法模仿,更做不到举一反三。为改变这一现状,笔者在区级教研环节设置上进行了两个前置。环境参观前置。参加教研活动的教师先参观幼儿园外环境及班级内环境,通过幼儿园外环境了解该园的办园理念,课程特色;通过参观班级内环境,了解教师的教育观念,根据班级主题墙中呈现的幼儿经验发展轨迹,思考:执教教师为何选择此内容作为集体教学活动,该活动内容的核心经验是什么?该活动与课程的关系是什么?此环节前置,利于促进教师自觉地学习,自主构建,有利于教师批判性地审视教学活动。园本课程介绍前置。参观完环境后集中,由该园园长或业务园长介绍其课程建构理念、课程框架结构、课程实施策略及课程评价方法。这样的课程建构经验分享,有利于教师不仅看到“树木”也能见到“森林”,了解了“教学”与“课程”的关系,了解了本次活动的核心经验与课程的关系。也就是说,不仅了解儿童经验的横向联系,还关注到儿童经验的纵向发展轨迹。如此,才能透过幼儿园环境创设和课程设置洞悉其背后的理念,这种互动方式能更有效地引导教师关注学科内容知识,儿童发展经验和教师实践策略的融合,推动教师发展教学实践性知识。
2.由关注教师“教”向关注教与学关系转变教研观摩活动中,参加教研的教师摄像头大多数都是对着执教教师,教师的一言一行都录在其中,用于回去模仿。有的教研示范课,为了追求“漂亮”“顺畅”,教师像个演员,形式方法多样,内容综合成大拼盘,场面热热闹闹,活动顺顺利利,而幼儿的经验却在原地不动。忽略了教学手段与方法是为提升幼儿经验服务这一主旨。究其原因:其一,幼儿教师的领域专门性知识被简单化地与学科专门化等同起来,而真正有效的整合式课程实施以及对幼儿学习的支持,恰恰需要教师具备足够的领域教学知识。为改变这一现象,在区级教研活动中,由执教后说课改为执教前说课。说课说什么?一说本次活动核心经验。无论用何种形式的课程,作为幼儿集体经验提升的集体教学活动形式,它的领域核心经验应该是明确的,比如《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中就呈现了五大领域的核心经验内容。二说本班儿童的已有经验。不同年龄段的幼儿经验是不同的,同一年龄段的幼儿发展也存在着个体差异。三说运用的教学策略与方法。教师为幼儿学习搭建的“鹰架结构”,即为达成活动目标,应该如何合理运用方法的问题。实际上,说课就是执教教师把隐性知识显性化的过程。参加教研的教师要观察幼儿的已有经验以及已有经验在活动过程中的提升过程,当然,不同的幼儿表现是不相同的,有的是经验重复后的一小步,有的是经验重组提升一大步。教研活动就要引导教师思考如何将学科知识转化为幼儿能理解的有意义的知识,从而支持和帮助幼儿形成对所学知识意义的建构。
3.由关注集体教学活动向关注游戏转变传统的区级教研活动重集体教学活动轻游戏,一般安排2~3个集体教学活动观摩研讨,很少观摩研讨游戏活动。而游戏是幼儿的基本活动,支持和促进幼儿的游戏发展是幼儿教师应具备的专业能力。教师在游戏的指导过程中,更能呈现和提高教师学科内容知识、幼儿发展知识和教学实践知识的融合渗透水平,即PCK水平。因此,我们在区级教研活动的内容安排上,增加了游戏观摩活动这一内容,参加教研活动的教师观摩两种幼儿不同形式的学习方式:以集体学习方式为主的教学活动和以个体自主学习为主的区域性游戏活动。游戏看什么?一看游戏的环境创设空间是否合理,区域间有无干扰,如扮演区和益智区活动空间分隔要大些,避免相互影响,空间安排要利于引发和支持幼儿与周围环境之间产生积极的互动;二看游戏材料是否有利于引发、支持幼儿的游戏和各种探索活动,开放性材料要多于封闭性材料,低结构材料要多于高结构材料;三看幼儿在游戏中的状态,是否遵守游戏规则,游戏的专注程度,与同伴的交往能力及游戏水平;四看教师在游戏中对儿童的观察能力,教师的指导是否适度和及时。游戏反映幼儿的发展水平,也再现了教师的学科教学知识;游戏由于重过程轻结果,幼儿在不断重复中巩固发展,同时教师支持水平也得到巩固和提高;游戏在促进幼儿发展的同时也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发展。观摩游戏有助于教师在教育情境中提高PCK水平。
4.由关注教师行为向关注行为背后的理念转变以往观摩后的研讨更多关注的是教师行为,如教师提问的有效性,操作材料提供的适宜性,教学手段的合理性及教态等,忽略了对教师行为背后理念的透视。为改变这一现状,我们增加了教师执教后的反思环节,听完执教教师的“有心”行为后再议。反思说什么?有的执教后反思就好像是为别人的评课作开场白,没有说出所以然;有的说课从目标到选材再到环节设计泛泛而谈,只是作了一个自我评课。活动后反思,它与评课不同。执教教师的反思要把握的重点是活动过程与预期的关系,主要分析活动的非预期效应(包括正向和负向两方面),分析非预期事件的发生频率和性质(是预设不周还是期待生成),分析预设活动中生成的教育行为。执教教师的现场反思具有他人评课无法取代的特殊意义,因为执教者最清楚自己的预期以及预期外的效应,而评课者依据的只是写在教案上的目标。当教师能尝试对自己预期内和预期外的效应进行原因假设和分析时,活动就能助推教师专业成长。研讨围绕教师行为背后的理念展开,如教师的教育信念,教师的行为是否站在育人的高度,关注幼儿良好的学习品质形成等。这样的研讨是在行动中反思,利于教师学科教学知识的提高。
三、结语
农村幼儿教师教学语言是指在农村幼儿园这个特殊的环境里,面向农村幼儿使用的教学语言。因为特殊的环境及教育对象,明理启智、简明规范、具体鲜明、语言儿童化是农村幼儿教师教学语言最基本的行为标准。
(1)明理启智。幼儿教师担负着培养幼儿良好品德、行为,发展他们良好个性的重要任务。作为教育手段的教学语言,它的表达内容和形式都要为这个总任务服务。因此农村幼儿教师的教学语言应该具备一定的知识信息量,以便幼儿能在受教育的同时开启心智,增长见识,获得经验。
(2)简明规范。简明是指简洁通俗、语清意明。幼儿的认知能力较差,对于繁多冗长的话难以记忆和理解,农村幼儿教师应该使用幼儿能听懂的词语,选择幼儿喜欢的简短句式,说话的目的性要明确,层次要分明,条理要清楚。规范即要求幼儿教师说标准的普通话,在遣词造句方面符合现代汉语的标准。农村幼儿教师应做到语音规范,发音清晰,声音有一定的力度,洪亮、持久而且甜美;语流通畅,节奏明快;慢而不拖沓,快而不杂乱;语气活泼,语调铿锵;用词恰当,语句通顺,表达得体。
(3)具体鲜明。幼儿的思维方式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他们需要亲自看、听、尝、闻、摸、动,需要依赖视觉形象、听觉形象以及其他感官来认识事物,这就要求农村幼儿教师的语言要有声、有形、有色,有动态感觉,有情感色彩。
(4)语言儿童化。幼儿教师教学语言的儿童化是指符合幼儿心理、幼儿语言习惯、幼儿易于接受的规范化语言。要做到语言儿童化就要求农村幼儿教师要有童心、有童趣,使用的教学语言要贴近幼儿生活,反映幼儿的要求,表达幼儿的情感,符合幼儿的心理特征。
二、农村幼儿教师教学语言的培养
1.更新教育教学观念,把握幼儿语言发展特点
教学观念是教学行为的前提和基础,任何教学行为都是在一定的教学观念指导下进行的。幼儿是独立存在的生命个体,他们有着自己的喜怒哀乐和情感体验。儿童的发展并不单是某一方面的发展,是身心和谐、情感和认知的统一发展,是全面发展。通过研究发现,农村幼儿教师还是受传统的教育教学观念的影响,儿童观也比较模糊,这严重影响了教学活动中教学语言的规范正确使用,也阻碍了教师专业化的发展。因此,在幼儿活动中,农村幼儿教师首先要树立正确的教育教学观念,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技能给幼儿,更重要的是给予幼儿情感的关怀和体验,激发幼儿内在的生命力,而所有的这些都必须通过农村幼儿教师的教学语言传授给幼儿。所以,农村幼儿教师要不断深化对科学的教育教学观的认识,把理论运用到实践中,在实践中去不断发现问题,不断完善自己的教学语言。对于农村幼儿教师来说,把握幼儿语言发展的特点,是掌握语言技能、提高教学水平的前提。首先教师要针对幼儿突出的动作思维与形象思维特点,善于用形象生动的教学语言来描述抽象的知识。其次,教师的语言要能够激发幼儿的兴趣,把幼儿潜在的学习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使他们在愉快的气氛中自觉、主动地学习。在幼儿园教学中,依循教材的浅显性、启蒙性固然重要,但教师更应注意思考如何将成人生活中的抽象知识、科学语言转化为幼儿能理解的具体知识、形象语言。再次,教师要从幼儿的角度来推敲自己要说的每一句话。教师在使用语言时必须使其内容符合事物的客观规律,必须根据思维的逻辑来准确运用概念,恰当作出判断。幼儿的逻辑思维正处在发展阶段,教师教学语言的科学性和表达的逻辑性,有利于幼儿掌握正确的信息,促进幼儿逻辑思维的发展。
2.立足职前职后培训,锤炼教师教学语言
农村幼儿教师教学语言本身或多或少存在一些问题,主要是因为他们的教学语言技能欠缺,不能很好地按照幼儿的认识规律对教材内容加以组织、润色并且用准确、生动、富于启发性的语言表达出来,幼儿难以接受和理解,教师也很难完成教学任务。因此,为了促进农村幼儿教师教学语言水平的发展,培训机构应加强职前培训。一方面开足开好一些和教师教学语言相关的课程,另一方面进行教学竞赛活动,一步一步地提升农村幼儿教师的教学语言素养。幼儿园应充分利用园内外的培训资源,针对农村幼儿教师在实际教学工作中教学语言存在的困难和问题,组织教师开展以教学语言为专题的学习和交流公开研讨活动,举办一些说课赛课比赛,在实践中提高他们的教学语言水平。通过组织听园内专家型教师的教学活动,学习他们是如何运用教学语言组织教学以及与幼儿是如何互动交流的,充分发挥优秀教师的传帮作用,形成良好的合作竞争氛围,改善目前农村幼儿教师教学语言存在的一些问题与不足,促进全园教师教学语言水平的提升。
3.加强教学实践监督,提升教学语言水平
只有实践和经验相结合才能使自己的教学语言水平由经验型上升到理论型,再由理论型上升到研究型。因此,农村幼儿教师要在熟悉教学内容和设计活动方案的基础上,精心设计和组织自己的教学语言。首先,教师要努力“管住自己的嘴巴”,摒除题外话、口头禅,在重复的地方要三思而行,想想是不是教学的重点或难点,想想这样的重复对教学的进展和幼儿的发展有没有促进作用或负面影响。其次,教师要努力锤炼教学语言,做到惜字如金,简约含蓄。句法结构较为简短、词汇涉及的范围较小等是幼儿教师使用语言时必须遵循的要求。幼儿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语言的句子不宜过长,复合句和并列句不宜过多,语法和语义关系也应限定在一定的范围内。再次,农村幼儿教师应该在活动结束后对自己进行一个总体评价,反思在教学活动中自己的教学语言哪些是能够促进幼儿成长的,哪些是存在问题和不足的。教师可以预先写出课上可能说的每一句话,然后在课后通过回忆比对,找出课上说了多少废话、套话;有条件的教师可以用摄像机拍下上课的全过程,课后进行微格分析,找出自己教学语言上的不足;也可以请同事课上专门记录自己的教学用语,课后一起进行语言会诊。
4.注重教学语言情感色彩,追求教学语言艺术化
要想教育好孩子,首先要教育家长,转变家长观念,只有教育观念现代化了,才能谈得上教育行为的现代化;只有家长从思想上认识到家庭美德建设的重要性,他们才能积极主动的想方设法去加强家庭美德建设。我们从以下几方面促进家长家庭美德建设观念的转变、提升:
1、举办美德知识专题讲座。邀请专家来园作有关家庭美德建设方面的讲座。使其认识到家庭美德建设的重要性,了解家庭美德建设的内容,理解家庭美德建设的内涵和外延,增强家庭美德建设的意识和自觉性。讲座后再与家长做进一步的沟通,帮助其进一步认识到家庭美德建设的重要性,让家长意识到家长在家庭美德建设中的榜样作用,以期转变有的家长言行粗鲁,不重视文明举止行为,让家长自觉为幼儿树立良好的榜样形象。
2、充分利用家教宣传栏进行家教知识的宣传。结合家庭美德建设的内容、典型事例,适时推出每期的家教宣传栏,使宣传栏成为家庭美德建设的重要阵地。
3、加强集中学习,使家长能够较为系统地接受家庭教育培训。把家庭美德教育纳入家长学校的必修课程,结合省编家长学校教材,定期开展活动,使更多的家庭能够了解相关的教育法律法规,明确家庭美德的重要性,掌握科学的教育方法,树立正确的家庭教育理念,在日常生活中时时注意自身言行,合理引导孩子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
4、不定期的推出重点讨论话题。针对家庭美德建设中存在的普遍误区,及时推出讨论话题,让家长带着自己的美德建设心得和困惑参加,在讨论中明确事理,在经验交流中,学人之长,纠正错误做法。
理解源自于沟通,沟通工作做好了,才能使家长与教师、家庭与幼儿园相互了解,相互支持。
1、在原有利用早晚接送孩子的间隙、上门家访、电话家访、家园联系册等沟通方式的基础上,积极建立完善网络沟通渠道,建立了家长委员会工作群、各班建立了qq群,建立了幼儿园网站,通过这些有效的沟通渠道,家园共同探讨培养孩子传统美德的必要性和方法,让教师了解孩子在家里的生活情况,清楚家教方式和家长的教养态度;让家长了解掌握幼儿在园表现,双方对幼儿的情况都心中有数,消除误解,达成教育一致。
2、办好家园通讯,为家长及时提供信息,输送养料。与移动公司合办的家校通使与家长的沟通变得更加快捷,通过家园通讯向家长宣传相关的法律知识、先进的家教理念以及幼儿园新风尚等,以此逐渐渗透正确的教育观念,提升家长的整体素质,寻求家长教育观念和幼儿园教育观念的协同发展,有效避免教育观念的分歧,更好地形成家园合力。
(一)家庭互助,榜样示范
1、发挥家长与家长之间的榜样作用。开展家长工作时往往都是老师讲,家长被动的接受,不能进行有效的沟通互动。老师既不是家庭教育的权威,也不可能了解所有家庭的特性。所以,开展家长工作时,应该避免老师一言堂的做法,引导家长积极参与。而且说服教育的效果,远不如现身说法更深入人心。定期召开家长经验交流会,在家长中树立典型,成立优秀家长讲师团,让家长来引领家长、帮助家长,鼓励家长把自己的好经验、好做法讲出来,发挥家长互相学习、相互影响、共同提高的作用,也帮助家长及时总结自己的教育经验教训。
2、 发挥家长对幼儿的榜样作用。俗话说:子不教,父之过。很多时候,孩子的不良品质正是在家长的娇纵下形成的,可以说家长的模范作用不容忽视,有些家长行为不文明,对家中的老人不够尊重,不孝敬,,在一定程度上也潜移默化的影响着孩子,还能指望日后孩子能孝敬你?!要想孩子做的好,首先家长要以身作则。
(二)利用文学作品,学做道德典范
1、充分挖掘利用传统美德故事。我国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传统美德故事、传说、儿歌等文学作品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之一,孔融三岁让梨、司马光砸缸救小伙伴等等,都是老幼耳熟能详的经典教材,通过这些教材的挖掘利用,促进家庭美德建设。例如:开展尊老敬老美德教育,要求家长和幼儿共同搜集有关尊老敬老的故事,一来可以让幼儿在搜集的过程中学习古人的敬老美德,二来也能充分利用社会资源,以突破现有资源的局限性,让更多幼儿分享古代尊老敬老故事的精华。通过搜集故事,一些典型的教育小故事也让大家受到深刻的教育。历史上许许多多展现美德、令人感动的小故事,件件是生活中的平凡小事,也是我们力所能及的事。从伟人、名人身上,我们不难看出正是他们以及许许多多平凡人的闪耀着美德之光的平凡小事,汇集成了传承中华美德的巨大洪流。
2、鼓励幼儿创编美德故事、儿歌。要求幼儿和家长一起尝试创编有关文
明美德的故事、儿歌,小朋友和家长也都乐此不疲,相继创作出了许多有趣又有意义的儿歌。例如家长和孩子一起创编的《回家歌》:妈妈下班回到家,
进家门,问声好,
拿拖鞋,歇歇脚,
搬椅子,快坐下,
端水杯,把水倒,
妈妈妈妈辛苦了!
通过创编,琅琅上口的儿歌不仅让幼儿在传诵的同时深受教育,也激发了大家的文学创造力,增强了家庭成员的文学修养。
1、开展书香型家庭评比活动。重视书香型家庭建设,每学期开展一次书香型家庭评比活动,倡导大家多读书,读好书。在全园开展了《文明美德伴我成长》读书交流活动,鼓励教师和家长之间互相推荐好的篇目进行分享阅读,促进教师和家长共同提高。“倡议每个家庭读一本美德故事书,讲一个美德故事,每天做一件文明美德事”的三个一活动。通过活动的开展,大家的家庭美德建设意识明显增强,幼儿的文明礼貌行为得到更充分的展现。
2、开展优秀家庭美德建设论文评选活动。向广大家集家庭美德建设论文,组织有家长代表、教师、专家组成的评比小组进行评审,评选出的优秀家教论文,予以表彰。作为每学期评选优秀家长的条件之一,激励家长积极配合幼儿园做好家庭美德建设工作。
环境教育要从娃娃抓起。提高幼儿环保意识,进行幼儿环境教育尤为重要。原因为:首先是时展的需要。环境保护无论是目前还是将来都是一重要的课题,幼儿是祖国的花朵和未来的主人,从小接受环境意识的启蒙教育,将对他们今后参与环境保护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其次,推行幼儿环境教育,是幼儿自身健康发展的需要。培养幼儿的环境意识,可促使幼儿了解人与环境的密切关系,并学会关心身边的生活环境,从小感受自觉履行保护环境的责任和义务,树立为全民族服务的理念。并且,可以促使他们养成良好的卫生和生活习惯,促进身心的健康发展。
二提高幼儿教师环境素质的必要性
1幼儿教师职业身份以及在教育教学中的主体地位
教育要发展,关键在教师。学生具有向师性,幼儿更是如此。幼儿教师的素质如何,最终将影响到幼儿的素质。幼儿教师除了要有一定的思想政治素质、专业的基本技能、一定的心理指导能力及创新能力外,还要有良好的科学文化素质。而环境素质就是科学素质中的一种,它是将环境看作特定的作用客体,从小就养成并不断发展乃至持续终生的科学素养。幼儿园教师作为教育事业的传承者,他们的环境素质如何,直接关系到学生环境素质的培养效果,幼儿环境素质的提高,将影响到他们的未来及周边的人们,进而影响整个社会的环境素质。
2当前幼儿教师环境素质的现状
堪忧环境素质是指人们在对应环境问题上的态度及能力。包括环境知识(对环境事件的认识和了解)、环境态度(对环境事件的看法和态度)、环境行为(对环境事件将采取的措施)三个要素,也即是人们对环境价值的认识、环境道德意识以及处理环境问题的基本能力。当前,我国幼儿教师的环境素质现状令人担忧。主要体现在为:环境知识方面。获取的途径一般是电视、网络等社会媒体,很少是通过系统正规的学校教育;环境知识的结构零碎而不完整,多数幼儿教师对温室效应、雾霾、酸雨、白色污染等概念有所了解,但对如低碳生活、水体富营养化、食品安全等概念认识模糊;环境科学的知识比较肤浅,多数幼儿教师不知道环境权、循环经济、代际公平、绿色GDP等名词,也不能准确描述PM2.5的含义。并没有体现出与他人不同的教师职业特长或优势。环境态度方面。许多幼儿教师对环境问题的现状认识不足,思想上重视不够,对环境教育的普及性认识模糊,也不清楚环境教育的广泛性和跨学科的特点。环境行为方面。许多幼儿教师的环境知识、态度、行为三因素的素质是逐次降低的,存在知行脱节现象,他们虽然知道环境保护的重要性,但在日常生活和幼儿教育中都有明显的滞后性,不能将幼儿环境素质的培养贯穿始终。
3幼儿教师环境素质的培养培训存在缺失
在幼儿教师的环境素质的专业培养上,目前我国几乎是空白。现有幼儿教师学历层次大多数为大专及以下,且以文科背景居多。由于受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他们中小学阶段接受环境素质的培养是零碎而非系统的。而在大学期间的学前教育专业培养方案中,专科院校基本上没涉及环境知识的课程。目前的幼儿教师职后培训中,内容也仅局限在幼儿教育政策法规、学前教育理论、幼儿教学专业技能的学习提高,并没有专门的环境素质培训的模块。
三提高幼儿教师的环境素质的对策
1加大宣传力度
营造良好的环境教育氛围和导向通过多渠道、全方位宣传国家的有关环保政策、法律法规,向全民宣传环境教育的重要性;在中、高考中适度增加环保知识和能力的考查比重,引导中学加强对环境素质教育的重视;加大幼儿园环境教学的经费及设备投入,让幼儿教师有职业认同感;浓厚幼儿教师环境教学的教研氛围,使教师有条件、有兴趣、有动力多开展环境知识的教学,以促进其自身的环境素质的提高。
2在幼儿教育教学目标中突出环境素质的培养
在幼儿教育中加大环境教育的力度。目前,我国幼儿教学中普遍包括有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等五大领域的内容,虽然科学领域里面穿插有关于环境知识的目标内容,但还远不够。建议教育部门可制订出幼儿环境教育的教学目标,并编写出幼儿环境教学专用教材。
3将环境科学课程纳入高师学前教育专业培养方案
高等师范院校针对幼儿教师的培养方案中,要将环境素质教育课程如《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或《环境科学导论》等课纳入公共必修课程。在学前教育专业课如《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与指导》教学中突出环境知识方面的模块。与其他课程考核方式不同,可将“学习环境素质教育课程后的行为改变及环境知识的实践应用情况”要求纳入评价依据中。此外,积极响应环保部、教育部关于高校创建绿色校园的倡议,高等师范院校上下联动,全员参与,共同创建,必定会激发学生的环境保护激情和责任感,陶冶环境道德情操,提高准教师们的环境素质。
4将幼儿教师环境素质提高纳入职后培训的范畴借
今年秋季,小学一年级学生使用了人教社新编的教材。教材在识字的编排上形式多样,都是在儿童喜闻乐见的情境中认识汉字。在连、涂、画、拼、摆等游戏中,激发兴趣,巩固知识,启迪心智。
一年级学生识字,存在的问题是:学得快,忘得也快。如何解决这个难题,通过实践,我发现巩固识字的最佳办法便是让学生进入“游戏乐园”,在轻松、有趣的玩耍氛围中记住汉字。
我把每天早晨语文课前5分钟乐称为“文化早餐”时间。早餐内容分别为识字“游戏点心”、拼音“水果拼盘”、故事“多味酱”……学生兴趣十足。
其中,识字“游戏点心”的宗旨就是通过各种游戏活动,使学生在自主实践中兴趣盎然地将所学汉字加以巩固,加以运用。具体包括以下内容。
开火车(分小组进行):其他孩子学发火车开动的“呜——咔嚓、咔嚓”的声音,教师出示生字,让一组学生按顺序读字音、组词或分析字形。谁说错了,火车停下,选其他组的修理员修理(重读字音),修理好了继续开(读错的学生在车上表演读儿歌)。
手拉手、交朋友:教师准备一些声母或韵母相同的生字,学生戴生字头饰,读出后,选择字音中相同部分的字手拉手,交朋友。还可以教师准备字型结构相同的或能组成词语的两个生字,让学生读后手拉手交朋友。
摘苹果:出示一幅画着大树的画,树上挂着写有生字的苹果,学生制作果篮(用卡片拼出生字的正确读音,正确拼读)摘下对应的苹果(生字)。可小组竞赛,看哪组摘的苹果多。
钓鱼:出示一幅画着池塘的画,池塘里有许多鱼(拼音)。学生说出对应的生字,组成词,上台钓鱼。也可分男女、小组竞赛。
穿衣戴帽:写出一个不完整的字,让学生把笔画补充完整。例如:“田、里、水”。补完之后,学生也记住了“田、里”一竖的不同。(穿戴整齐后)再分别组词,说一句话。还可以用于由两个熟字组成的生字。请学生练习合字,如:“日”和“木”合成“果”。
猜谜语、说儿歌:根据字的特点,引导学生猜谜帮助记忆。如能做出动作的字,可以做动作、说儿歌加以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