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2-12 20:48:16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高中语文文学常识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提要近年来,随着课改步伐的加快,教育教学质量呈上升趋势,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有明显提高,但令人担忧的是学生厌学情绪严重,尤其对作文望而生畏。针对这种现象,本人在作文教学方面积极尝试探索,运用多种方式,创设温馨、和谐、民主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使其主动搭乘写作快车。在作文课堂中,坚持“对内搞活,对外开放”的原则,采用“改中评、评中赏”的方式,“好花共赏”,资源共享,品尝写作乐趣,学会写作,学会交流合作,学会做人。
关键词上网搜索 下载资源 超级链接 制作网页 演绎人生 精彩回放学会写作学会做人共同进步共同成长
近年来,随着课改步伐的加快,教育教学质量呈上升趋势,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有明显提高,但令人担忧的是学生厌学情绪严重,尤其对作文望而生畏。针对这种现象,本人在作文教学方面积极尝试探索,运用多种方式,创设温馨、和谐、民主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写作兴趣,使其主动搭乘写作快车。
作文教学包括写前指导、写中指导和写后指导三个阶段。在前两阶段,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上网”搜索资源,从现实生活、中外名著、电影电视、歌曲、网络等“网页”下载资源,超级链接,整合利用,制作精美“网页”(即写出个性化文章),使学生体验写作文如同上网,演绎精彩的人生故事。这两阶段固然重要,但写后指导更不容忽视。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养成修改作文的习惯,做到文从字顺;能与他人交流写作心得,互相评改作文,以分享感受,沟通见解;重视作文修改评价,运用多种方式评价,自评与互评结合、教师评与学生评结合。写后指导包括修改和讲评,在具体教学中,可将两个环节简化,坚持“对内搞活、对外开放”的原则,采用“改中评、评中赏”的方式。这种方式有助于形成学生、教师间交流信息网络,营造宽松、和谐的气氛,使学生轻松愉快地作文,学会交流合作,学会做人,共同进步,共同成长。具体做法如下:
一、照镜式:
指左邻右舍、读者与作者互换角色,互为“镜子”,交换习作,互相评改,“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二、赏花式:
针对习作中的美文,采用走马观花(浏览习作)――园中采花(组内欣赏)――锦上添花(班内赏析)――塞外赏花(班级交流)的模式进行,可谓是好花共赏 ,这种方式使不同学生均有收获。高中作文习作,或语言清新流畅,或蕴含哲理,或构思精巧,或选材脱俗,或悬念迭出,或情真意切,都是个性化的美文,曾获得了师生的好评。
三、选美式:
引导学生要善于发现习作中的闪光点,进行美点寻踪。如标题新、结尾巧、语言美、人性美、自然美、意境美,学会从不同角度欣赏学习借鉴,取长补短,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四、猎奇式:
指个性化习作,文体创新、选材新颖脱俗、构思别出心裁、结构与众不同。例如,有的运用题记、正文、后记三部分,设计小标题组材;有的写寓言、童话、实验报告、说明书、采访记录。引导学生在赏析中学会创新,张扬个性。
五、美容式:
针对“问题”作文,小组内修改字、词、句、标点,班内师生共同评改,注重标题、选材、构思立意的修改,通过多重评改,为其做整容手术,“搽脂抹粉”,使 “丑小鸭”变成“白天鹅”。
六、采访式:
指读者采访美文作者,可从创作意图、选材立意、构思谋篇、标题设计、语言表达、自我评价等方面,设计采访内容,作者答“记者”问。在对话交流中,学会写作,感悟人生,学会做人。
七、品茶式:
美文犹如一杯香茶,要引导学生用心阅读,反复咀嚼。只有通过揣摩品味欣赏,才能品尝到其中淡淡的清香。
八、冒险式:
指学生敢于向美文挑战,寻找美中不足,提出个人独特见解。在“吹毛求疵”的过程中,既提高了学生的求异思维、批判思维、逆向思维能力,又培养了竞争意识和创新意识。
九、毛遂自荐式:
指学生自愿宣读个人习作,师生共同欣赏评改,为其指点写作迷津。此法可点燃学生的思维火花,让学生在写作航线中轻松愉快自信地上路,并增强生活的勇气。
十、辩论式:
针对同题作文,设计不同辩论题目,学生走上讲台,发表各自观点。在辩论中,学生懂得从不同角度认识事物,会有不同见解,学会写个性化的作文。
关键词: 高中语文教学 研究性学习 具体做法
深化教育改革,推动素质教育全面发展,培养和提高中学生的创新学习能力,是当今中学语文教育的中心课题。作为既具创新意识,又能展示中学生个性,激发学生创造学习欲望,大受中学生欢迎的语文研究性学习,目前正在各地中学普遍采用,某些学校也已取得阶段性成果。在此,我结合近年来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展开研究性学习的尝试谈谈感想。
一、要建立科学的语文合作小组
由于研究性学习主要是以个人和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的,因而建立起科学的语文合作学习小组就显得尤为重要。而且可以这样说,语文合作学习小组建得是否科学,会直接影响学习效果的好与坏。基于此,我按照全班学生语文水平总体平衡(还考虑到性别、气质、性格、能力倾向等因素)的原则,优等生、中等生和后进生按1∶2∶1的比例分成若干小组,前后四桌(单人单桌)四人为一小组,并进行编号或起个组名,如:“飞鹰组”、“起航组”等。四人同桌共凳,面对面,无距离,这样在学习中就可以共同合作,互相帮助,互相竞争,互相监督。每个小组选一名能力较强的当小组长,负责组织小组的语文研究性学习,并及时跟语文老师汇报与联系。小组成员之间主要通过以下方式合作学习:
1.共同讨论。
共同讨论和研究语文学习中遇到的疑难问题,各抒己见,后达成共识,并作出相应记录。
2.互相促进。
小组内互相督促高速度、高质量地完成语文作业,尤其是背诵。同时对完成的语文练习和作文自觉进行批改评价。
3.合作课题。
小组四人团结协作,分工明确,群策群力,完成语文老师布置的研究性课题。
二、要选择和确定开放性的语文研究性课题
有了科学而和谐的合作学习形式,还必须设计明确的研究性课题,而且这个课题对学生来说具有进行探索的余地和思考的空间,即具有一定的开放性,否则“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易流于形式。同时,研究性课题的确定必须考虑到高中语文教学目标,课堂教学的同步,学生的实际语文水平和语文能力及操作的可行性,比如高中语文新课标有专门的一些研究课题,可以以此为基点,让学生探索研究。自然,这样的课堂范围是比较广泛的,可以有很多形式。
1.组成小组集体备课。
教师先以讲读课示范,指导学生如何把握课文的学习重点,如何突破难点,探索学习方法,然后将教材中比较浅显通俗的课文分配给小组。教师略作要点提示,要求学生自己备课,查阅参考书、工具书,甚至参考网络资源,小组内合作,展开讨论,并扮演教师角色写出教案,准备教具(教师可做适当辅导),最后推荐学生上台讲课。课毕由老师指出其优劣及注意事项,还可让学生作出评价。通过这样的活动,学生既明白教师备课的辛苦,又感受到其中的乐趣,更摸索出有效的学习方法,开拓思维,提高语文能力,老师也了解学情,真是一举两得。
2.创设情境,或角色朗读,或讲演,或辩论。
在上散文单元时,可让学生扮演作者,在深刻理解课文背景及思想感情的基础上,进入角色朗读,如对《荷塘月色》朗读,可以配乐。另外对演讲和辩论,师生共同合作,创设教学情境,共同参与,使之更贴近作品实际,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
3.创造和排练课本剧。
在上小说和戏剧单元时,为了让学生形象地、创造性地理解作品情节,分析人物形象,把握作品主题,进行小组合作表演剧本。集体创作排练中,可以分工,分成导演、道具、服饰、场景、舞美、灯火、音响等部分,既各司其职,又统一协调,最后可以在全班,甚至全年级表演。比如对戏剧《雷雨》最精彩部分的表演。这是培养个性才华、展示个性才华的最佳舞台,既能涵养性情,又能增长见识,丰富经历,对培养文学鉴赏能力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4.撰写小论文。
读写结合是语文训练的一种重要形式。文学鉴赏活动当然要阅读,但还要借助“写”,写批注点评笔记,写评感批评文章,写鉴赏短文,写文学作品读后感和文学作品短评等,以至于引导学生撰写文学小论文,最后由教师全班评读。这样读写结合,以读导写,以写促读,读写沟通,更好地把文学鉴赏和写作训练有机地结合起来,培养学生写出具有一定水平的文学作品读后感和文学短评。
5.办语文手抄报或板报。
关键词:新课改;高中语文;研究与尝试
中图分类号:G632.0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10-132-01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以及新课程改革的不断纵深推进。我们的教学观念,教学方法也随之不断的更新;同时,新旧教学理念的冲撞、不同教学方式的交织,以及教师自身履职能力和教学要求的矛盾等,构成了复杂的高中语文教学环境。面对全新的教育形势,作为高中语文教师,我们需要重新定位老师角色,建立一种平等合作、对话理解的师生关系。积极探索、研究先进的教学方法,不断给高中语文课堂注入新的活力,以全面提升当前的语文教学成效。笔者在新课标的学习与教学实践中对此感受颇深,认为在当前新课程改革背景下,高中语文教学工作应当突出以下几个方面的研究与尝试。
一、新课改理念下,教师角色转变不可忽视
新的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教师是学习活动组织者和引导者”。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应该被师生互教互学所代替。教师不应该是单纯传授知识的人,应该是学生学习能力的引导者。教,是为了不教。现代科学知识量多且变化递增快,教师想在几年时间里把“全部知识”传授给学生是不可能的,也没有这个必要。学生获得知识的渠道早已多样化,有些知识学生可能还比老师懂得多、懂得早。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不是说,将来的文盲,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不懂得学习方法的人么?因此,新课程呼唤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激发者、辅导者、成为各种能力和积极个性形成的 引导者。教学的重心应该放在促进学生的“学”上,以实现“不教”为目的。教育教学过程中:做个积极地旁观者,直接参与学生学习,但参与却不是干涉。所谓旁观者清,教师发现问题并及时加以引导,给学生心理上的支持,创造良好的气氛,使学生的学习热情更加高涨,同时培养学生的自律能力,处理好课堂上“活”而“不乱”的关系。另外,教师应是学生人生路上的引路人,是学生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潜移默化者。有人说:一个人在青少年求学时,没有遇上一个他心目中的好老师,那么他就是一个潜在的犯罪分子,如果他遇上心目中的好老师,那么他即使坏也坏不到哪里。我们应信任学生,赏识学生,要关心学生,呵护他们的心灵。 使自己成为名副其实的“园丁”,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二、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信息时代的知识变化是日新月异的,因此教学重在教学生如何学,而并非是学习到了多少东西。掌握学习的思想和方法才能让学生真正找到海洋中的指明灯。因此,现代的教学理念就是教会学生自主探究、掌握思想方法、最终总结归纳出结论,这也是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目标之一。改变过去死记硬背、题海训练战术的教育模式已经远远不能适应信息时代的教育发展要求。新课改下的教育需要倡导学生自主探究、获取新知识的能力,通过自己实践来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还有与他人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如何让学生自主探究、实践合作是需要我们教育工作者深思的问题。我们应该放手让学生自行学习一些他们能够掌握的知识点,对于学生有疑问的地方,应给尽可能的通过一系列的问题去引导,给予学生迸发思维火花的机会。鼓励学生在个人钻研的基础上,积极参与讨论及其他学习活动,善于倾听、吸纳他人的意见,学会宽容和沟通,学会协作和分享,培养团队精神。强调学生的沉浸、体验、感悟、思辩,强调自主“习得”的过程,使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形成学习能力,掌握思维方式,在以后的生活学习中遇到一些问题时便可以迎刃而解了。
三、关注学生差异,采取因材施教的方法
新课标强调每一位学生都应该获得应有的学习机会,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存在学习基础与认知能力上的差异,采取因人而异、因需而导、因材施教等有效措施,兼顾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在教学中开展分层施教,使全体学生在最近发展区域内得到发展、提高。教师在备课时就要统筹考虑不同学生的实际情况,区别对待,在课堂提问设计上既要有拓展性较强的问题,也要有难度一般、基础性的问题,既要考虑优等生的认知能力,也要兼顾后进生的学习实际。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充分考虑全体学生的实际,尽量兼顾更多的学生,在开展分组探究时注重优秀、中等、一般合理搭配,课堂提问时向优秀生提问一些难度较大的思考题,并要求他们讲述自己的思考过程,供其他学生借鉴。对于优秀生,可以在课堂作业以外专门布置一些难度较大的练习,防止他们在学习中出现“吃不饱”的现象,学困生则注重基础知识训练。教师要采取有效措施帮助学因生夯实语文基础,注重课本知识理解与语言文字基本运用,对中等以上学生强调灵活运用与深入理解,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处于积极的学习状态,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实现素质教育的教学目标。
四、注重整合课内课外资源
高中生的学习生活时间紧、节奏快,高中语文教学课时也是固定的,要想有效提升教学成效,教师应当具备资源整合能力。教师在教学中要对课内课外资源进行充分的分析、筛选、整合并加以运用,使之更加有助于促进学生语文学习成效提升。一方面,教师要充分发挥课外阅读以及主题读写活动的作用,让学生在大量的课外阅读中积累文学底蕴,掌握写作技巧,提升学习成效。另一方面,教师也可以借助于课外各种专题活动、兴趣小组,强化对语文课堂教学成效的巩固,如组建古诗词研究小组、文学社团等等,让学生在这样的活动载体里面得到长足地发展,尤其是要结合学生学习中的薄弱环节,进行针对性改进。另外,教师还可以通过丰富的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广泛接触社会,获得大量写作素材,以促进写作能力提升。
参考文献:
第一步:明确教学目标
明确本单元的教学目标,是高效率、高质量地完成教学任务的前提。没有明确的目标,犹如“盲人骑瞎马”,到处乱撞,其结果是不堪设想的。因此在教学每一单元前,我们要根据教学大纲要求和单元教学的内容,确立教学目标。确立单元教学目标,要体现听说读写能力训练和思想教育的要求。例如,在教高中语文第一册第一单元记游散文时,确立了以下教学目标:
1、从阅读来讲:了解课文所写景物的不同特点;体会文章在景物描写中蕴含的情趣和哲理;理解写景抒情散文融情于景、托物传情的特点;学习课文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和比喻、拟人、引用、排比等修辞手法状物写景的方法。
2、从写作来讲:学习定点观察和移步换景的方法,抓住景物特征,按游踪顺序状写较多的景物,学会写较复杂的游记。
3、从听说来讲:能口头向全班同学介绍一个地方、一处风景,突出特点,明确方位,仿到口齿清楚,表达明白。
对以上教学的总目标不仅教师要了然于胸,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了解。因此在开始教学之前,我首先将这一目标告诉学生,使学生心中有数,在学习过程中才有明确的努力方向。
第二步:引导学习知识
学习知识就是在教师指导下,学习单元理论知识。现行高中语文教材都是按文体划分单元来编排的,每一单元都由教学要点、课文和单元知识与训练组成。单元知识与课文是相互渗透、相辅相成的。单元知识有统驭课文、帮助学生正确阅读理解课文的作用。所以在教学课文之前,应指导学生学习单元知识短文,归纳知识要点,再运用单元理论知识去分析理解单元课文。如,教学高中语文第四册第五单元的四篇古典小说时,因学生对古代小说的特点还较生疏,所以在教学肘,除了帮学生温习小说的三要素外,还应指导学生认真学习单元知识短文《中国古代小说的特点》,进而归纳出有关我国古代小说的知识要点:(1)小说起源于劳动,古代神话传说可以说就是小说的渊源。(2)古代小说的发展阶段:先秦两汉的萌芽状态--魏晋南北朝的笔记小说--唐传奇--宋“话本”--明“拟话明清章回体小说。(3)我国古代小说的特点:A、注意人物言行和细节描写,在矛盾冲突中展现人物形象。B、情节曲折,故事完整。C、语言准确简练,生动流畅,富于个性化。D、叙述方式明显带有说书人的印记。这样,通过学习知识短文,梳理知识要点,学生对我国古代小说的有关知识就有了明白、清晰的印象,这就为下一步古典小说的教学奠定了基础。
第三步:教读示范,引导分析
依据单元教学目标,运用所学的单元理论知识,引导学生分析、理解讲读课文,把所学到的理论知识付诸阅读的具体实践活动。教读示范,实际上就是通过教师的示范教学,教给学生一把分析、钻研同类课文的钥匙,起到典型引路的作用。教读示范必须做到三点:(1)要突出重点,体现单元教学目标。(2)要落实知识,用课文印证单元理论知识,揭示知识的规律性。(3)要侧重指导学习方法,“授之以渔”,引导学生掌握分析问题的途径和解决问题的方法,使之具备触类旁通、举一反三的能力。例如教读高中语文第一册第四单元的两篇讲读课文《景泰蓝的制作》和《南州六月荔枝丹》时,我引导学生着重分析、研究以下问题:①两文抓住了景泰蓝和荔枝果实哪些特征来说明的。②理清两文的说明顺序。③分析两文综合运用下定义、打比方、作比较、列数字、举例子等说明方法。④分析两文准确、简明的语言特色以及科学小品兼用文艺笔调的写作方法。结合课文实例,通过上述问题的分析、研究;落实说明文的有关知识,教给学生读写说明文的方法和规律,学生就会自学说明文,能力得到提高。
第四步:自读实践,巩固深化
叶圣陶指出“教师的教,是为了不教”。自读是学生由老师讲解到个人自学的过渡阶段。所谓白读深化,就是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和教师在教读课文中示范讲解的方法去自学单元自读课文。通过自读实践,使单元知识得以进一步的巩固深化,进一步增强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从而达到不教自会的境界。这一步教学,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只作点拨提示,切忌越俎代庖。有时,为了帮助学生正确地理解自读课文,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具有启发诱导性的思考题,引导学生深入钻研课文。例如,教学高中第一册第二单元的两篇白读课文《为了的嘱托……》和《火刑》,根据单元理论知识和课文内容,我设计了以下几个问题供学生思考:①两文表现了吴吉昌和布鲁诺两位科学家怎样的精神和品质?②两文各采用了什么样的线索来组织材料?③两文各按什么样的顺序记叙的?④两文各采用了哪些人物描写的方法来刻画人物、表现主题的?以上问题,学生可以通过比较阅读的方法,采用讨论的方式去完成。这样,既可以增强学生的读写能力,巩固深化单元知识,又可以锻炼学生的听说能力。
作为一名教师,应该真正树立为学生服务的观念,遵循学生的心理发展和认知发展规律,精心设计课堂的每一个环节,采取种种方法,创造各种情境,充分调动学生主体参与积极性,使他们能够在学习中尽情地发挥自己的才能,充分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勇敢地阐述自己的观点,真诚地表露自己的感情。笔者在作文教学中进行了一些尝试,感觉有助于进一步培养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和能力,特提出来与大家共同讨论研究。
一、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
生活本身是丰富多采的,是作文的源泉。文章是客观生活的反映,这种反映是以人的心理为中介的,对小学生来说,则主要是内心世界的种种心理表象。表象在小学生作文中起着巨大的作用。小学作文教学应着力促进儿童的自觉表象活动的发展,使他们能逐步获得尽可能稳定、鲜明而深刻的印象。儿童记忆库中表象的稳定度、鲜明度越高,就越利于加工,思维就越活跃,就越具有创造性,也就越有可能写出内容真实、形象具体的好文章。因此笔者首先要做的是,教学生学会去"爱"。爱山,爱水,爱名胜古迹;爱父母,爱老师,爱周围的人;爱植物,爱动物,爱小物件;爱看书,爱收集,爱手工制作;还有爱种植,爱采摘,爱参观访问等等……正是由于这些爱,孩子们的情感更丰富了,头脑中储存的东西更多了,他们会随笔写下这样的精彩段落:
"摘高处的葡萄时,我踮起脚尖伸直胳膊左手轻轻地捏住葡萄的茎,右手用剪刀"咔嚓"一剪,又一串葡萄落入了我的袋中。我忍不住拿起一个葡萄珠,剥去皮,放到嘴里,啊!真是汁多味甜,甜在嘴里,甜在心里。"
"一片绿油油的花生地,花生的叶子很茂盛,花生好像在和我捉迷藏,一个个都藏到了地底下。我双手握住花生的茎叶,身子微微向后倾斜,稍稍用力一拔,一个个带着泥土芳香、嫩黄色的花生便欢快地蹦了出来。像一群淘气、顽皮的孩子,顾不上身上沾着的点点泥土,争先恐后地跑到我的眼前,向我述说着地下迷宫中的趣事。"
"珍妮娃娃最吸引我的地方除了美丽的外表,就是它的四肢可以转动。它有许多种不同式样的服装,我可以任意搭配。它那头美丽的长发可以随意编出不同的小辫。珍妮娃娃不仅培养了我的审美能力,还使我变得更加有爱心了。"
"我坐在船头,凉爽的海风迎面吹来,感到全身非常舒服。望着浩翰的大海和广阔无际的天空,它们在远处好像连在了一起,分不清哪是天,哪是海。翻滚的浪花像是在欢迎我们的到来。这就是我向往已久的大海,真美啊!"
……
可见,生活正是广阔的海洋,教育学生,只有热爱生活,才能积极地投入生活的怀抱,才能从中获取知识,增长才干。
二、调动学生观察思考的积极性
波利亚说过:"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是由自己去发现的。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内在规律、性质和联系。"在这一前提下,指导学生留心观察,认真体验,引导他们积极运用学过的各种观察方法,如有顺序、展开联想、抓住特点、注意发展变化、重点部分写具体等等。让学生在生活中增长见闻,丰富感受,练习表达。教师要充分相信孩子,不要做任何内容的限制,放手让他们去观察自己喜欢的东西。其结果是,孩子们的表现非常棒!请看:
"去年暑假,爸爸从树上捉来了两只蝉,放在家里的沙窗上,炎热的夏季使得纱窗上的蝉"知-了,知-了"地叫个不停。
这叫声吸引了我,于是我伸手拿过蝉,发现它们的嘴象根针,又细又长。咦?别的动物和鸟类都是张开嘴巴鸣叫的可是它这针一样的嘴好像根本就张不开,可还叫得那么响亮,这是为什么呢?噢!这针一样的嘴大概是它们的"竖笛"吧,声音一定是它们吹出来的。我拿来剪刀,把这"竖笛"齐根剪下,心想:这回你们该安静下来了。可是过了一会儿蝉又大声叫了起来。顿时一个大大的问号浮现在我的脑海中,蝉到底是靠什么发出叫声来的呢?于是我带着十分的好奇心去探索其中的奥秘。咦?怎么好象只有一只蝉在叫,另一只蝉好像总在睡大觉,从未叫过一声。我侧耳倾听,果真只有一只蝉在叫,这是为什么呢?到底它是从哪发出的声音呢?一连串的问号出现在我的脑海里。我又去仔细观察它们,它们的背面完全相同,我又跑到屋外沙窗的另一面去看,发现会叫的那只蝉腹部有两个小圆片,另一只不叫的蝉没有小圆片。而且蝉叫的时候那两个小圆片还不停地颤动,这两个小圆片启发了我,莫非它是用腹部的两个小圆片来发声的?为了证明我的猜想,我请教了不会说话的老师--书。原来蝉肚皮上的两个小圆片叫音盖,音盖内侧有一层透明的薄膜,这层膜叫瓣膜,其时是瓣膜发出的声音,人们用扩音器来扩大自己的声音,音盖就相当于蝉的扩音器一样来回收缩扩大声音,就会发出"知-了,知-了"的叫声,会叫的是雄蝉,雌蝉的肚皮上没有音盖和瓣膜,所以雌蝉不会叫。
哈哈,我终于发现了蝉鸣叫的秘密。"
"
一天放学路上,我看见几只蚂蚁正围在一个死去的蝉的四周,我很好奇,便蹲下身仔细观察。
只见一只蚂蚁在指挥其他蚁搬蝉的尸体,我想那么小的几只小蚂蚁能把这么一个庞然大物搬走吗?我疑惑不解。忽然,我想起我的一本书中介绍蚂蚁是个大力士。虽然,它的身长只有几毫米左右,但是却能举起比自己身体重50倍的重物,更令人惊奇的是:这位大力士竟然没有骨头,只有一层坚硬的外壳保护层。但是,它有强劲的大鳄,可用来切割和粉碎树木、木块、泥土、种子,乃至动物的肌肉和骨骼┄
┄用来举起比自己身体重50倍重物的"手"也正是它们的大颚。想到这儿,我便一直蹲在那里,看看它们是不是能举起那个庞然大物。过了一会儿,蚂蚁们终于开始行动了。只见那个蚂蚁头仍然在指挥着其他几只蚂蚁,忽然,那个蚂蚁头仿佛向其他蚂蚁喊:"1、2、3……"其他的蚂蚁就用它们那强劲有力的大颚咬住蝉的四周把它举了起来。它们刚走几步,忽然刮来一阵风,把蝉的尸体吹到了地上,但是它们不气馁,又继续地搬了起来。这时看到一个蚂蚁爬回洞里,不一会儿,那只蚂蚁又带着另外几只蚂蚁帮助一起搬蝉的尸体。最后,它们终于把蝉的尸体拖回到洞穴边。:"哦,蚂蚁的力气真大!"我高兴地喊了起来。……
"
三、 引导学生写真话,表达真情实感
"文章合为时而作","文以载道",是我国语文教学历来坚持的传统。小学作文训练虽然只是最初步的应用语言表达见闻感受的训练,但它毕竟是小学生表达自己生活认识的活动,应当把语言文字的表达训练与语言文字应用的目的性教育结合起来。在写作指导的设计中,首先应该使学生树立"为用而学"的意识,使作文训练成为学生生活的一部分,真正为生活服务。同时,要教育学生明白,作文不是文字游戏,而是把自己的真实生活感受、思想情感传达给别人。因此首先要有表达的欲望、表达的需要,然后才有作文,这也就是我们说的:"有所为而作"。只有让学生把作文当作自己参与生活和发展自我的工具,真正解决"为什么写"的问题,小学生的作文才能形成持久稳定的内部动力。
四、鼓励学生写想象中的事物
作文教学心理研究表明,在指导学生观察时,要引导他们想象,这样会使意境更加广阔,认识和感受更加丰富。为了使学生认识想象对深化观察、丰富作文内容的作用,笔者一方面注意选择一些观察与想象紧密结合的文章介绍给学生,另一方面特别注意发掘学生中的闪光点。
"我们走进兰花凤梨及食虫植物室,一株茂盛的红宝石蝴蝶兰映入了我的眼帘。一朵朵红宝石一般的花朵嵌在绿色的枝叶上,它们好像在冲我们招手,向我们表示欢迎。一棵棵猪笼草也不甘示弱,它摇动着巨大的花朵,似乎在自我介绍:"我叫猪笼草,是食虫类植物,我会散发出一股诱人的香气来吸引虫子,虫子只要爬进我的大桶里,我的桶就会合上盖子,然后流出一种液体可以把虫子溶化、吸收。你可千万别小看我哟!我是你们人类消灭害虫的好帮手呢。"
还有"十一世纪的城市"、"二十年后的我"、"奥运会在北京召开"……
让静止的画面活起来,让将来的景象浮现于我们的眼前。启发想象可以使学生的眼界更开阔,思想更活跃,作文内容更丰富,更富有儿童的情趣。
总之,要想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提高学生的创造力,教师必须在教学过程中,重视培养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和能力,精心设计教学的每一个环节,努力创设最佳的情境,尊重每一个学生,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的全过程,在为全体学生提供充足的参与的机会和参与的时间上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探讨。
一、问题式教学实施过程
问题式教学是以提出问题为开始、解决问题为终点来展开教学的,操作过程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1创设情境
教师可以通过创设情境来提出问题。首先要把学生要学习的内容巧妙地转化为问题,然后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探索的兴趣和好奇心。创设情境要在创设问题时考虑学生已有有的知识、能力等实际情况,采取多媒体等形式,配合音乐,创设一定的情景,鼓励学生在情境中用英语进行对话交流。创设问题情境也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给学生一定的时间与空间去思考、讨论,激发学生的能动性。
2指导学生收集资料
根据情境,学生需要收集资料,这也是研究性学习的资料收集的方法,将学生分组,每个小组可以自己的兴趣和实际情况确定探究的问题,也可以根据教师提的出问题去收集资料。在收集资料的过程中,不仅使学生对相关的问题有一个逐渐深入认识的过程,而且还提高了其自主学习的能力和社会调查研究的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
小组合作学习是分析问题的重要环节和有效途径,小组合作可以集思广益,使组员之间的不同观点进行交流讨论,从而可以寻求最佳的解决问题的方案,形成大家共同认同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结果。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可以激发学生的自主创造力,学生每个环节的参与和发挥,由小组内每个成员的共同协作和生动活泼的展示探究成果形式,使得问题式教学效果发挥最大化,也培养了学生的问题式学习习惯和能力。
4最后的总结
在解决了问题之后,教师应及时进行总结评价。评价可以由教师进行,也可以由学生互评。一方面,教师要引导学生反思自己,包括在问题探究过程中学到了什么、在小组的收集讨论活动中做了哪些、自己学习目标的成果情况、对问题解决是否满意以及学生对问题探究过程的看法和建议。另一方面,教师要对问题探究过程进行总体的小结,引导学生在理性上认识问题式学习的所得,达到知识建构的目的。
二、问题式教学的思考
1问题式教学有利于激发学习兴趣
问题式教学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和课堂的积极参与,同时也促进学生创新思维、合作能力的发展。但是在高中的学习压力和考试压力下,学生基础知识的掌握和运用知识的能力也是重要的方面,问题式教学要求较高,如果处理不好,往往会流于形式,难以起到应有的效果,不利于学生知识的掌握。要使问题式教学达到更有效的教学效果,使其更利于学生的知识建构、更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效率,需要教师教学能力和自身素质的提高,以及教学设施的完备。
2问题式教学有利于将理论联系实际
教材是目前教学和学习的主要来源,教材为课堂教学提供了主要的话题、题材和范例,但是教材对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有一定的限制,因为教材的内容是比较稳定的,而且篇幅是有限的,相对于创新的问题式教学方式以及学生提出的问题的无限性,教材的内容不够广泛。因此,教师在实施问题式教学时要充分考虑到问题与课程内容之间的关系及其协调,将学生的课本知识的学习和获得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有机结合起来。
3问题式教学有利于师生互动
评价应是师生互动的重要环节,除了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学生之间的相互评价,教师也要接受学生对教师的评价和建议,这也是实施问题式教学的一个重要方面。评价既是教师反思教学过程与改进教学的手段,也是学生反思学习过程、检验学习效果、改进学习方法的重要方法。而评价具有比较大的主观性和随意性。因此,在问题式教学中,要达到较好的效果,则需要一个科学的评价机制,将教师评价与学生评价、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有机地整合起来,以达到更客观、更公正地激励学生。
英语新课程标准强调从学生的学习兴趣、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出发,倡导体验、实践、参与、合作与交流的学习方式,发展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从而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问题式学习从新课程的教学理念出发,让学生在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掌握英语知识,培养和提高英语综合能力,同时掌握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方法,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
参考文献:
一、教学目标
(一)语文教学要关注学生精神品质的提升
语文是重要的交际手段,其知识性和人文性并重,构成了人类文化的重要内容。在新课程改革的形势下,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培育学生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已成为语文课堂教学的重要目标。实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学三维目标成为语文教学的核心理念。语文课程有着独特的优势,其思想性、审美观对学生的一生有着重要的影响。高中语文教材内容丰富,文质兼美,可诵读、可品赏,既有人生种种的生活遭际的叙述,也有人类美好感情的赞颂,也有对生命意义的探索。它所体现的生命意义、文化价值是别的教材所无法替代的。语文学习重要的是学生的一种理解、感受,是一种发现、顿悟。既有对作品多元的理解,也有对自然现象、人生意义、人类发展的思索。从这个意义上讲,语文学习就在于培养起学生的认识能力和独立健康的人格。
(二)语文学习更要注重学习过程的体验
在语文学习过程中,由于学生的性格不同,生活经历差异,接受教育的程度不同而形成不同的文化修养,所以他们对作品的理解感悟自然会有差异。如果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考虑学生的学习背景,只是让学生简单地背诵或是死记硬背作品中的字词句。教师对教材的分析也只是按照教参所写的要点为学生逐一讲解,那么,学生就不会对作品有深刻的认识,也不会形成自己独到的想法。久而久之,学生对作品的理解就是一种表面肤浅的感受,收效自然很少。改变学生语文学习的方式就是让学生体验学习的过程,这是实施农村高中语文教学改革的重要问题。教师在思想上要尊重学生,把学生看成是一个活生生的、有灵性的人,要积极与学生对话、沟通,保证学生合作学习的渠道畅通无阻,把发现问题、思考问题的权力交给学生。
(三)语文教师要善于整合课程资源
语文教科书不是唯一的教学资源,社会、生活将走进课堂,成为教学资源的有利补充。教师不仅要利用现成的教学资源,而且还能够会开发课堂以外的教学资源,充实到课堂教学内容中去。新课标的实施,要求教师紧紧围绕高中语文课程的整体目标,从知识积累、信息整合、初步感受、品评鉴赏、感悟创新等环节进行课程设计,明确课程设计思路,根据农村高中课程资源和学生需求创造性地开发课程。
二、教学策略
教学过程中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结构和性格特征,从学情出发,设计出符合新课程内容又符合学生实际的教学方案,增强追求美的信念,提升对美的追求意识,使他们在学习中得到提升,在愉悦中得到感染,激活学生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新课程标准对于课程目标的第一要求就是“积累与整合”,积累是语文基础知识,包括字词、读音、成语等内容的积累,整合不仅涵盖语文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而且还有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多要素的整合,更有语文知识结构的整合。新课程标准在注重课堂知识的同时,还注重知识的延伸,将语文学习的范围扩大到社会和生活。这样的延伸,这有助于开阔学生的视野,从而实现教学的“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的教学理念。
新课标理念下的语文课堂,师生关系发生了深刻变化,教师和学生是一种平等的关系。教师是学生学习的规划者,是学生学习的引领者、指导者,合作学习,共同探究将变得更为实际而效果明显。综合性的学习需要小组之间的合作完成,再也不用靠个人单枪匹马地去奋斗,去完成学习任务,而是大家切磋学问,团结协作,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三、教学模式
文学作品是高中语文教材中的主要内容,新课程标准对教学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这个要求体现于三个方面:
1.引导鉴赏。在阅读中强调兴趣的培养,注重阅读中的鉴赏,注重鉴赏品味的提高。一部优秀的作品,往往是通过朗读和表演才能把握其思想内涵的。对重要的语句和富于哲理的名句要细心体味、吟咏,领悟其所包含的思想感情,深入分析人物的言谈举止以及人物内心活动,进而把握人物的性格特征。感受其思想、艺术魅力,发展想象力和审美力,努力提高对古诗文语言的感受力。学习鉴赏的基本方法,要了解不同体裁作品的特点,了解其深刻的思想内容,在阅读中不断获得新的体验。
2.学会思考。对文学作品基本了解,培养自己独特的审美感受,具有提出新颖见解的能力。文学往往是时代的反映,体现着时代的精神,教师要引导学生置身时代,独立思考,对问题有着自己的见解。教师要引导学生交流,让其不同思想的火花碰撞。还要引导学生切磋,体会领悟,促进共同提高。
3.善于发现。发现就是能够从平常事中发现新奇,从点滴事中发现规律,从中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和探究意识。学会用历史的眼光看待历史人物和事件,能够运用现代观念审视古代作品,进而进而整体把握作品的思想内容和感情。学会用辩证思维的方法去分析问题,分析问题时能够提出自己独到的见解。
关键词:高中语文;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创新教学
创新不仅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还是一个国家不断发展的动力。随着新课程改革进程的不断推进,对高中语文教学的要求也变得更高。因此,需要我们对原有的语文教学方法中的不足进行改进,并在此基础上对高中语文教学进行创新尝试,来实现高中语文教学改革,从而适应新课改对高中语文教学的要求。
一、对高中语文教学创新的思考
在高中语文教学的创新中,教师要对传统的语文教学进行深入地思考。首先,教师要认识到科学的教学方法对学生思维的影响。在高中语文教学中,一直被教师所忽略的就是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因此,对高中语文教学的方法要从这个方向着手,使学生在语文学习中从被动地接受转变为主动地学习。其次,在语文教学的创新中,教师还要充分地认识到教学模式对学生知识架构的影响。教师也要重视探究性学习在语文教学过程中的应用,充分发挥学生的合作精神,学习别人的优点,弥补自己的不足,培养学生在自主学习中架构自己的知识体系。
二、传统高中语文教学的不足
高中语文教学要重视语言的实际运用。而传统的灌输式的语文教学模式,仅仅是让学生学会了对文字的使用规则,并没有达到对语言的学以致用。灌输式教学模式,让教师忽略了学生在学习中所获得的情感体验,往往使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唱独角戏,缺乏与学生的相互配合,使课堂教学的效率比较低。学生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下,不敢发表自己的观点,即使是在课堂上遇到一些不懂的问题也是得过且过,没有深入地探究问题的本质,导致语文知识的架构缺砖少瓦,经不起考验。另外,语文学科不同于数学或者化学等学科,缺乏逻辑性。在语文教学知识的更新上可能会低于低年级的知识更新速度,并且教学模式的一成不变、教学方法的古板守旧都是让学生渐渐失去语文学习兴趣的原因。
三、高中语文教学的创新尝试
(一)高中语文教学方法的创新
1.教师要吸取传统语文教学方法的优点,改进不足,然后再加以创新
例如,在传统语文教学中,教师所采取的阅读教学法对语文教学就非常有效。那么,教师可以在此基础上,对学生的朗读、默读以及背诵进行加强,为学生提供阅读的机会,选择更有针对性的阅读素材,提高学生在阅读中的效率。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自发地组织一些语文朗读比赛,或者是一些课本剧的表演,使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变被动为主动,通过丰富的课外活动,培养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提高语文学习的能力。
2.教师要在语文教学中引入情感教学法,使学生与教师之间建立和谐的、良好的师生关系
只有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才能使教学达到最佳的效果。学生是一个个体,不是教育的附属品,并且与教师也是一种平等的关系。传统的语文教学中教师只重视传授学生知识,而忽略了学生的情感,往往给学生一种高高在上的感觉,使学生产生了畏惧心理,这不仅不利于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还有碍于学生良好性格的形成。因此,教师要在高中语文教学的创新中尝试情感教学法的具体实施。
3.可以在语文教学中引入多媒体课件等信息技术,丰富语文教学手段,为学生营造更为浓郁的语文学习氛围
例如: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课件,为学生创设学习情景,给学生提供广阔的思维空间,丰富学生的联想,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二)高中语文教学模式的创新
创新一直是教学中所倡导的主旋律,然而成功的案例却很稀少。这是因为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在教师和学生脑海中根深蒂固,创新性教学模式很难具体实施,就算勉强实施了,效果也达不到预期。因此,在创新语文教学的模式上,还要使教师积极地转变语文教学观念,并且在尝试着创新的同时,将创新的教学模式具体地实施在语文课堂教学活动中。
传统的语文教学模式,没有充分地体现学生为教学的主体,导致学生对语文学习缺乏兴趣,学习效率低下。因此,在创新语文教学模式中教师要充分考虑以下几个问题:
1.灵活运用教学模式
在素质教育的背景下创新高中语文教学模式,并不是要完全摒弃传统的语文教学模式,而是要以学生为教学主体的同时,适当地对学生采用输入式的教学模式,对一些难懂的知识进行深入讲解,使学生在掌握扎实的语文基础知识的前提下,进行自主学习。另外,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还要增强语文教学中的问题设计,启发学生深入地思考,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2.针对高中生的知识结构特点和知识基础,采取个性化的教学模式
学生是不同的个体,教师要转变传统教学的观念,不要以一个标准来要求所有的学生,要充分地尊重学生个体之间的差异
性,使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发挥各自的优势,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在这个过程中,需要教师充分地了解学生的特点,这样才能在个性化教学模式中充分地利用学生的优势和劣势对教学模式进行创新,避免了传统教学模式中“一刀切”的现象,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个性化发展。
3.教师在语文教学中也要增加探究性教学模式的应用
探究性的教学模式不仅有助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还能促进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有效互动,同时也能促进学生在知识上的拓展,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对知识进行重新思考和认识,汲取知识的精华,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在探究式教学模式中,教师不要对学生探究性的学习结果有过分的要求,要
适当地给予学生正确的学习评价,以激励学生学习为目的,巩固学生基础知识为目标,促进学生自主性的学习。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高中语文教学也在不断创新的道路中探索前进,使语文教学的整体水平得到了不断地提高,以适应教育改革的要求。
参考文献:
[1]周承.浅析在新课程标准下高中语文教学模式的创新[J].学知报,2011(9).
【关键词】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文本互涉
语文阅读教学的文本以文学作品为主,一旦脱离了文本,抛弃文本,出现“非语文”化,就脱离了文学的轨道,导致语文阅读教学缺乏应有的广度与深度。文本是语文阅读教学的载体,它是联系学生、社会(生活)、作者的纽带。于是,我们试图从文本出发,用文本互涉理论来观照高中语文阅读教学,试图寻找回归文本的方法。
一、文本互涉观照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必要性
“文本互涉”是指不同的文本之间互相指涉、互相映射,意在强调任何一个单独的文本都是不自足的,其意义是在与其他文本交互参照、交互指涉的过程中产生的。
首先,文本互涉理论有助于高中生开展自我与文本的深层对话。如果将一些与目标文本相关联的文本一起呈现,一个文本解读的情境便被创立起来了,相比单一的文本,在一个合理的文本解读情境下,高中生与文本的对话会更加多元、深入。
其次,文本互涉理论是基于发现和建构作品意义的理论。文本互涉理论认为,任何一个单独的文学作品都是不自足的,其意义是在与其他文学作品交互参照、交互指涉的过程中产生的。文本互涉的观点,强调了文本之间的相互关系对阅读理解的重要性。
用文本互涉观照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是有一定前提的,它需要教学的对象有一定的知识积累,有一定抽象思维的能力。这时候的高中学生有了义务教育阶段的学习积累,又在认知方面基本完成了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的过渡,正是抽象思维迅猛发展的时期。运用文本互涉去观照这个阶段的语文阅读教学,既符合学生学习的已有基础,又符合学生的认知发展。
二、文本互涉视野下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策略
文本互涉还要求教师有大量文学知识、理论知识的储备,有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随着实践的深入,这些知识与能力,能得到横向与纵向的不断发展。接下来我们从文本互涉的四个阶段来看具体教学的策略。
(一)文本互涉的准备阶段
文本互涉视野下的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策略是教师“教”的策略,也是学生“学”的策略。在准备阶段,主要体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运用文本互涉理论协助备课
首先,资料收集阶段。教师在课前需要收集大量的文本资料,主要有:有关写作背景的文本、作家其他作品文本、其他作家作品文本。其中,前面两者比较明确,较易收集,后者还需要通过对阅读篇目的整体把握与文本细读――找到关键词(文本关联点)――依据关键词找相关篇目。这当中的关键词是教师通过自我解读得到的最佳意义空间。关键词不是唯一的,为了能引导和应对学生思维的多元,教师应当尽可能地从多角度找到更多的关键词。这些关键词是文本相互联结的纽带,如有关意象、主题、人物、表现手法等。
其次,提纲挈领阶段。教师依据自我解读得到的关键词,结合搜集到的文本,展开教学设计。用每个关键词,构建起一个统领文本内容的纲。
2.运用文本互涉理论引导预习
教师运用互涉引导学生预习,可以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预读一些互文本;也可以不呈现互文本,提供一些打开思路的问题;或者是运用一些可以反馈学生“前理解”的问题,便于教师在课堂上引导得更有方向。
(二)文本互涉的诱导阶段
这个阶段,首先是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紧扣文本,诵读并独立得出具有学生个性的意义空间。其次是在要求学生对文本有整体把握的基础之上,寻找文本与文本的关联点,自然而然地将学生导向已经学过的知识和即将学到的知识。
1.剖析文本细节,探析意义空间
教师指导学生通过注释对文本作进一步了解。包括对文本所描写的、记叙的事物了然于心。接下来,才开始解剖细节。这一块,从文本最基本的工具性出发,可以简单地从字句剖析。这么一来,每个学生在读文本、体会字句的时候,最佳意义空间就浮现出来了。
2.选取关联之点,关联互涉文本
这部分是要从意义空间里面提取出关联点,关联互涉文本,是找到起跳点与进行起跳的重要阶段。这是在目标文本的基础之上,找到文本生长点,开始生长的过程。
(三)文本互涉的交融阶段
这个阶段是文本互涉的核心阶段,是在关联文本的基础之上,对文本的审美空间、文化意旨、生活哲理作进一步的挖掘。
1.文学文本互涉,对话目标文本
文学文本的互涉分为两个维度:一个是横向的文本互涉,一个是纵向的文本互涉。其中,横向的文本互涉体现在:一是目标文本与同一作家同时代的文学作品互涉,二是目标文本与同时代其他作家的文学作品互涉。纵向文本互涉体现在:一是同一作家的历时的文学作品与目标文本的互涉,二是整个文学史上的作品与目标文本的互涉。这种互涉,是利用文本与文本的对话,来启迪我们的思想,揭示文本的隐秘意义。横向主要是通过同时代文本间的相互比较来对目标文本进行解释,纵向主要是通过探寻文学源与流的关系来对目标文本进行解释。
2.生活文本互涉,升华文本境界
可以互涉的文本,不仅仅是文学文本,还包括生活中的一些文化文本。从生活文本的角度来观照目标文本可以让语文阅读教学落到实处,让学生学到的不仅仅是存在于书本中文学作品的知识,也是启发和指涉他们当下乃至今后的人生意义的知识。这样,解读文本的境界由工具境界、鉴赏的审美境界上升到文化的境界。
3.背景文本互涉,反观文本意涵
这部分实质上是教师通过上述种种的文本互涉,最终回到目标文本试图表达的意涵。通过反观整个过程,结合背景文本观照目标文本,能够让目标文本的表意在合情合理的基础上呈现出更深层的内涵。
(四)文本互涉的巩固阶段
1.课堂作业布置
课堂作业主要是让学生理清思路,对课堂上教师的分析和自己的感悟作自我总结,构建自我心中的文本网链,为以后的文本解读牵线搭桥。
2.课后作业布置
课后作业主要是让学生能够回顾课上教师通过文本互涉解读文学作品的思路,启发他们探究文学奥秘,逐渐掌握文本互涉的学习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