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12-07 08:35:48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教育英语论文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1.1利用文化差异增加教学乐趣,加强学生的文化体验
在英语专业的教育过程中,跨文化意识是一个必不可少的重要部分,由于英语主要是作为一种交际语言在使用,尤其是随着当前国际交流越来越多,对学生的英语能力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尤其是对于高中学校的学生而言,加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各个西方的文化的体验,有助于提高其跨文化意识,从而提高英语学习能力。加强学生对西方文化的体验、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需要对不同的文化差异进行对比分析,在英语专业的教学过程中,必须要通过有目的以及有计划的学习,使得学生可以对一些语言文学的表象内容进行深入的研究,比如有的英语在表达过程中,并不是字面意思,尤其是在一些比较正式的交谈场合中,更需要对单词的意思进行延伸,否则有可能会导致学生的理解误差。
1.2加强现代化教学方法的应用
在英语专业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以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方式,提高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英语教学的主要组织形式是课堂教学,作为英语教师,要对一些知识点所包含的文化含义有很深的理解,认真筹划教学内容,要注重知识传授的层次性以及全面性。教师在英语教学中所扮演的角色除了是语言的教育者,还是文化的引导者,不仅要积极要克服传统英语知识传授的弊端,坚持实践教学的特点,还应该要不断适应现代教育的发展,提高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在英语专业的教学过程中,可以采用一些新颖的教学方式,比如任务教学、情景教学等等,在课堂上给学生讲解大量的实例,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为学生提供相对真实的服务场景,还可以让学生进行角色模拟,打破传统的教师讲课、学生听课的单一型局面,提高现代英语教学方法和手段的应用,提高学生的英语领悟能力以及英语学习能力。
1.3加强教育工作者以及英语教师对英语专业教育的认识
加强英语专业教育效率的提升,首先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其进行准确的定位,了解英语教育在学校教育过程中的重要作用,以及对学生的发展带来的重要意义。传统的教育模式是填鸭式教育,教师单纯地讲解往往会让学生觉得课堂枯燥乏味,久而久之对英语学习失去兴趣。英语专业教育的主旨是要让学生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能力素养,从而使得学生能够积极应对自己在工作以及生活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并且对这些问题进行有效的解决。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应该要对学校领导以及具体工作人员的英语教育意识进行改观,加强现代化教育理念在英语教育过程中的应用,提高高校英语教育的效率。
2结语
教师的价值观、审美观、情感、道德品质和教态,都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教师首先要热爱教育事业,热爱学生,具有敬业精神,用自己的爱来唤起学生对学习和周围人的爱,从而引伸到对生活的爱。教师在教学中,要尊重每个学生的人格,建立平等、和谐、互重的师生关系,使学生在融洽、愉快的氛围中进行学习的同时,品德得到提升,性格得到完善。教师的语言要亲切有力,态度和蔼。还要特别注意学习有困难的学生,通过和家长的及时沟通和探讨加强对个别有问题的学生进行教育和对其内心情感的关心。其次教师要以身作则,为人师表。因为我们优美的语言、得体的行为、高尚的情操能引导学生的审美观,使学生在学校听到的、看到的、学到的是保持一致的,这样我们用纯洁的品行去感染学生,用美好的心灵去塑造学生,才能做到言传身教,做到对学生的德育教育工作在潜移默化中进行。
二、充分利用职教英语教材,组织课堂活动,渗透德育教育
1.通过英语教学内容渗透德育
教师在课堂上首先要经常使用礼貌用语并引导学生在平时生活中活用这些礼貌用语。例如Morning!早上好!Hello!你好!Seeyou!一会见!其中不少对话、日常用语、和一些文章都具有丰富的德育修养知识,我们用这样的教材实施教学,自然也就渗透了人文性、思想性的教育。包括在日常生活中学生对一些礼貌的称谓和重大节日时能够互相问候。比如新年互相祝贺“Happynewyear!”、教师节能够对老师说声“HappyTeachers’Day!”这些都会对学生产生耳濡目染的影响,慢慢提高他们的德育素质。还有在讲授英语family这个单词时,我并没有直接翻译出它的中文意思,而是巧妙的把它分解成一个等式:FatherandmotherIloveyou=family。学生都兴趣高涨,我继续提示:“Doyouloveyourfatherandmother?你们爱自己的父母吗?什么才是爱的港湾?”全班同学异口同声地说:“家庭。”顺利的引出family的含义。再比如,我在上每节课刚开始都会有EverydayEnglish这一环节。在学生回答完问题后,教师的点评也非常重要。一句简单的Thankyou!Excellent!Good/Welldone!等就会给学生很大的鼓舞,同时也不知不觉让学生学会赞扬别人,发现别人的闪光点,取长补短。可见善于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因素,并利用日常交际用语,采取自然渗透的方式有目的的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可以达到英语教学与思想品德教育的水融。
2.通过组织课堂活动渗透德育
教师在组织课堂教学过程中,要采取民主的方式领导学生,对待学生。在组织课堂活动时,教师要多创设交际情景,让学生扮演其中的角色。比如Unit4Where’smyschoolbag本单元主要学习如何谈论房间里物品的位置,我让学生按自己喜好排列班级里已有道具,创设自己喜欢的小天地,并让他们按角色表演,有同学提出问题“whereisthesofa?Whereisthetable?”然后有同学进行回答,学生兴趣浓厚,寄娱乐于学习中,最后还能教育学生不能养成物品摆放不整齐、平常丢三落四的不良习惯。并且不能每件事都要父母帮着做,自己应该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
三、运用情感教育进行德育渗透,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关注每个学生的内心情感,利用专业知识和一切可能的机会让学生在学习英语过程中吸取情感素养的精华。通常在课前引导环节我会通过多媒体上的图片或视频向学生介绍如中外名胜古迹等,建议学生搜集我国各地的图片并加以整理,比如,TheGreatWall用“ThisisIt’sbeautiful,it’sfamous.”的句型展示我国美景,唤起学生的爱国主义意识。在学习完西方的圣诞节(theChristmas)之后,更要让他们知道咱们中国的春节(thespringfestival)是我们国家最隆重的节日,让学生说说庆祝春节的方式有哪些,唤起他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增强爱国情操。还可以让学生自己制作新年卡片,写上HappyNewYear!Bestwishesforyou!等新年祝福的话语,赠送同学和好友,培养自己动手能力和团结同学、尊敬师长的美德,并珍惜人与人之间真挚的情感。再比如第七单元谈论职业,让学生畅谈自己的职业理想,并让他们知道每种职业都是社会中不可或缺的,每个人都在为社会做贡献,鼓励学生要努力实现自己的职业目标。
四、总之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是文化的主要表现形式。语言是随着民族的发展而发展的,语言是社会民族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不同民族有着不同的文化、历史、风俗习惯和风土人情等,各民族的文化和社会风俗又都在该民族的语言中表现出来。语言离不开文化,文化依靠语言,英语教学是语言教学,当然离不开文化教育。
一、为什么进行文化教育
1.文化差异是跨文化交际的障碍
现代化的进程加速了精神和物质产品的流通,将各个民族纳入到一个共同的“地球村”中,跨文化交际成为每个民族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然而,文化差异是跨文化交际的障碍,克服文化差异造成的交际障碍已经成为整个世界共同面临的问题。
2.文化教育是实现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关键
语言能力是交际能力的基础,然而具备了语言能力并不意味着具备了交际能力。越来越多的人已达成共识,即交际能力应包括五个方面:四种技能(听、说、读、写)加上社会能力。但英语教学中,教师往往比较重视语言的语法结构,而忽视了语言的社会环境,即语言中的文化教育,致使学生难以知道什么场合该说什么话。在此,语言的文化差异在英语教学中的作用作为一个重要问题被提了出来。
二、文化教育的内容
在英语教学实践中,文化差异及其对学生带来的干扰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介绍
在教材中"What's your name?”出现的频率相当高,但对于它在何种情况下使用却鲜有解释。实际上,英语国家的人在谈话时一般先介绍自己的名字,如“I am..."对方自然会即刻说出自己的姓名。即使在填写表格、面谈等场合需要问及姓名时,一般也只说“ Your name, please?”或“May I know your name?”如果使用“What's your name?”,他们将有一种被审问的感觉。
2.打招呼
中国人日常打招呼习惯于问:"你吃饭了吗?"(Have you had your dinner?)如果你跟英语国家的人这样说,他们认为你是想请他们吃饭。英语国家人打招呼通常以兴趣爱好为话题如天气、健康状况、交通、体育等等。
3.称呼语
例如“comrade"是社会主义国家所特有的称呼,在英语国家称呼不知其名的陌生人常用Sir和Madam。如果我们和英语国家的人以comrade相称,他们将会感到莫明其妙。
我们在教材出现称呼一位工人为"Uncle Wang"的情况,这也是中文思维套用英语的现象。汉语中的亲属称谓有泛化使用的倾向,常用于非亲属之间:年轻人对长辈称"叔叔"、"阿姨";对平辈称"大哥"、"大姐"。但在英语中,亲属称谓不广泛地用于社交。如果我们对母语是英语的长辈称"Uncle Smith"、"Aunt Brown",对方听了会觉得不太顺耳。
又如学生知道teacher的含义是"老师",也就相应地把"王老师"称为Teacher Wang。其实,英语中teacher只是一种职业;汉语有尊师的传统,"教师"已不仅仅是一种职业,而成为一种对人的尊称。由于这种文化上的差异,造成学生的简单理解:王老师=Teacher Wang。同样还把汉语中习惯上称呼的"张医生"、"王护士"称为Doctor Zhang, Nurse Wang,英语国家的人听起来感觉不可思议。英语中称呼人一般用Mr., Miss, Mrs.等。
4.感谢
一般来说,我们中国人在家庭成员之间很少用"谢谢"。如果用了,听起来会很怪,或相互关系上有了距离。而在英语国家"Thank you."几乎用于一切场合,所有人之间,即使父母与子女,兄弟姐妹之间也不例外。送上一瓶饮料,准备一桌美餐,对方都会说一声"Thank you."公共场合,不管别人帮你什么忙,你都要道一声"Thank you."。这是最起码的礼节。
当别人问是否要吃点或喝点什么时(Would you like something to eat/drink?),我们通常习惯于客气一番,回答:"不用了"、"别麻烦了"等。按照英语国家的习惯,你若想要,就不必推辞,说声"Yes, please."若不想要,只要说"No, thanks."就行了。这也充分体现了中国人含蓄和英语国家人坦荡直率的不同风格。
5.称赞
在英语国家,赞美也常用来作为交谈的引子。赞美的内容主要有个人的外貌、外表、新买的东西、个人财物、个人在某方面的出色的工作等。通常称赞别人的外表时只称赞她努力(打扮)的结果,而不是她的天生丽质。对别人的赞美,最普通的回答是:"Thank you."如,
A:Your coat looks nice.
B:Thank you.
6.隐私
中国人初次见面问及年龄、婚姻、收入表示关心,而英语国家人却对此比较反感,认为这些都涉及个人隐私。如在JEFCBook 1 Lesson 16中有这样的对话:"How old are you, Mrs Read? ""Ah, it's a secret!"为什么Mrs Read不肯说出自己的年龄呢?因为英语国家人都希望自己在对方眼中显得精力充沛,青春永驻,对自己实际年龄秘而不宣,妇女更是如此。再如中国人表示关心的"你去哪儿?"(Where are you going?)和"你在干什么?"(What are you doing?)在英语中就成为刺探别人隐私的审问监视别人的话语而不受欢迎。
1.高职学生对英美国家概况缺乏了解
英美国家概况包括英国和美国国家概况,主要的内容包括美国和英国的地理、历史、政治制度以及美国的文学、教育以及社会生活。对于这些基础性知识,高职学生普遍缺乏了解。但作为岛屿国家,英国是由哪几个岛屿所构成,这些都属于英美文化的背景知识,其中涵盖着国家发展的历史因素。高职学生在英语学习的过程中,都需要对这些文化知识有所了解,以便为学好英语奠定良好的基础。
2.高职学生对英美文化历史缺乏基本的认识
文化内容的涵盖面非常广泛,一些学生对于英美文化历史的了解往往是从影视剧情节中了解的,但是对其中的历史内容缺乏逻辑性了解。特别是英美文化中的近代史和现代史,如果缺乏概括性的了解,对于英语语言就会缺乏驾驭能力。英语教师在课堂上具有针对性地讲解与美国独立战争相关的历史文化知识。
3.没有对英语语言与英美文化之间的关系加以正确的认识
语言本身就是文化,并被作为文化载体存在着。在高职英语教学中,却将语言作为了解文化的工具。脱离了文化的语言孤立地存在着,如果失去了其应用性,同时也就丧失了其价值。但作为一种文化表达,语言的社会历史性也是文化演习下来的一种表现。透过英美语言,可以了解英美文化历史。从文化的角度而言,语言是不可或缺的,主要体现为两者之间的相互依赖,同时文化对语言也存在着一定程度的制约性。可见,文化是社会风貌,也是一种生活信仰。针对于英美文化,学生往往具有极大的热情,但是并没有从英语语言的角度对英美文化加以了解。英语教师在英语教学中,从文化的角度激发学生的兴趣,然后引发学生英语学习的动机,就可以从理解的基础上提高英语语言学习的效果。明确了英美文化对英语语言的影响,就会发现,文化推动着语言的形成并促进发展。那么高职英语教师在英语教学中,需要从英美文化的角度讲授语言,让学生从文化意识中形成对语言的悟性,提高语言敏感度,充分发挥文化教学的作用。
二、反思英美文化缺失现象
在高职英语教学中,将英美文化内容穿插其中,使英语课堂教学气氛更为活跃,以调动学生英语学习的积极性。但是在实际的英语语言教学中,要遵循语言学习规律,而不可以单纯地强调语言学习成绩。英语教师首先要能够正确理解英语语言和文化的内在联系,从英美文化的角度展开教学,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英语成绩,而且还可以提高学生的文化修养,提高综合素质。那么高职英语教师在英语教学中,就要注意以下几点事项:
1.高职英语教材的编写要融入英美文化知识
目前高职学校所采用的英语教材,内容上都是以提高英语语言应用能力为主,形式单一,内容多以应试为主。比如应付CET考试的英语练习题等等。要扩展学生的英语视野,就应该遵循大学英语教学规定,将专题栏目充分地运用起来,添加英美文化内容,以扩展知识空间。高职学生不仅能够掌握英语语言技能,而且课后阅读美国的历史文化、英语学习技能以及相关科技领域的英文资料等等。其目的是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英语语言,并提高英语综合素质。
2.高职英语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
经济的全球化促进了中西方文化的交融。这就需要学生树立跨文化意识,在保持本土文化的同时,还要有能力接受外来文化,以从文化层面对英语语言加以充分理解。文化的不同主要体现在风俗习惯的差异性上,以对文化现象有深刻的认知。以语言的方式促进不同文化间的沟通与交流,以能够接受文化,产生文化的适应性。英语语言教学的主要目的是促进语言交流,进而发展为文化交流。提高学生的跨文化意识,就是在学生掌握了一定的语言基础后,通过跨文化交际的学习,使学生对不同的社交活动具有适应性,在认识本土文化的同时,对文化的差异性能够接受,并具有较强的思维敏感度。在英语学习中,学生具备跨文化意识,不仅要理解英美文化,尊重英美文化,还要促进多种文化的交流,一改单向文化流入的方式,形成流入与输出的双向交流。那么在高职英语教学中,在突出本土文化的同时,还要强调英美文化,实现多元文化思想的融合,以为培养跨文化交际型人才奠定基础。
3.英美文化融入到高职英语教学当中
目前正在推进高职教学改革,英语教学课时有所较少,这就需要提高英语教学效率,以在有限的英语教学时间内保证教学质量。使英语教学摆脱课堂的局限,采用多样化的形式将英语知识传输给学生。比如,将英语语言教学转为英语文学欣赏教学,利用英美电影欣赏向学生普及英美社会生活和风土人情,介绍英美概况。让学生在欣赏文学作品的同时,潜移默化地接受英语教育,提高英语知识的运用能力。这就意味着,要适当地调整英语课程设置,以提高英语教学的有效性。文化辅助活动可以填补英语课堂的不足,以英美文化作为主要的活动内容,通过阅读英文书籍、唱英文歌曲、看英文电视等,教师可以推荐一些节目和内容引导学生观看,然后在课堂上利用五分钟左右的时间让学生讲讲自己的体会。这种基于英美文化知识的训练,不仅提高了学生英语学习效率,而且还培养了学生的英语学习能力,引导学生养成终身英语学习的习惯。
4.英语教师要具有文化教育观念,提高英语教学能力
要在英语教学中赋予英美文化以重要的地位,英语教师就要首先树立文化教育观念。针对英语文化,英语教师要进行内容的筛选、分类,并对文化的主题确定下来,将教材内容融于其中。与主题文化相关的英美风俗习惯和各种典故可以贯穿于文化辅助活动当中,以通过创新英语文化理念,转变英语教学观念。那么为了促进高职英语教育的转变,就要注重英语教师的素质培养。加大英语教师的培养力度,让英语教师有机会参与到跨文化活动当中,接受英美文化的培训,参与文化讲座以及英美文化交流活动,并开展形式多样的英美文化讨论会,聘请专家来校讲学,使英语教师有机会接受新的思想观念,加深对英美文化的理解。此外,高职英语教师要有能力在教学课堂中随机性地补充英美文化内容。英语的课堂教学通常是有计划分阶段展开的。将英美文化渗入其中,就要注意内容的契合点,以使英美文化内容能够很自然地融合到课堂内容中,起到辅助教学的作用。根据高职英语教学调查显示,在各类语用知识中,文化知识内容所占的比例是最高的,已经超过了50%。其中的原因就在于,教师在英语语言授课中,对英语语言和文化能够相互渗透,使学生在学习语言的同时,更多地了解英美文化。可见,英语教师具有较高的综合文化知识水平以及高度重视英美文化知识在英语教学中的有效运用是非常重要的。
三、结语
正是由于英语语言在世界文化范围内基本成为了一种通用语(LingualFranca),被世界大部分地区的人们当做成一种与外界沟通的媒介[5],所以人们对于英语实用性的需求才越来越大。虽然英语作为通用语种被人们所使用,但当它在不同文化环境中被使用时,体现着当地的文化特色,正如在本文开头提到的在不同英语语言使用国家对于cheers的不同使用方式。因此,在英语教学中,盲目地对文化进行介绍或教学是不可取的。文化教学所要达到的目的,是让学生能够通过英语语言了解目标文化与自身所在文化的差异性,真正意识到英语语言在其中作为信息传递媒介的功能。因此,教师要尽可能地在可以接受的范围内,突出英语作为通用语传递信息的功能,激发学生对于差异性探索的热情,而并非强调英语作为一种语言或是一门课程进行学习。这里所谈的可以接受的范围,指的是英语教学中不必完全被英语语言规则所束缚而导致其失去了真正进行信息交流的作用,例如在英语教学中过多地强调语法与拼读的准确性、过多地纠正或是死记硬背的方法等,只会使学生对英语学习产生排斥性。Baker曾在泰国对几个泰国的英语学习者进行了一项调查,调查发现,泰国学生在使用英语作为第二语言进行交流时,其使用方式不同于其使用泰语的方式。这个结论似乎是理所当然的,因为泰语与英文具有不同的语言系统,而且使用国家也有地域文化差异,这都可能导致泰国学生在使用英语时改变其固有的使用泰语的方式。然而,即使研究也表明,英语语言系统与文化都对泰国学生交流方式有或多或少的影响,但英语中的语言习惯并没有在这些泰国学生交流中起到主导作用。因此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这些英语学习者在使用英语作为第二语言时,既脱离了泰语的思维束缚,同时也没有被英语语言中的规则所禁锢。泰国学生在用英语进行交流时,甚至会利用英语语言规则并结合自己的交流需求进行调整来达到他们的交流目的。这同ScollonR.和ScollonS.W.得出的结论相似:外语学了可以作为文化沟通的媒介外,同时还要满足使用者个人不同的使用目的,这其实也就是英语教学的最终目的之一。
2跨文化英语教学
跨文化英语教学的主要教学目标,既包括培养学生在听、说、读、写方面使用语言能力外,还强调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流能力(interculturalcommunicativecompetence)。这种能力可使学生在不同的文化环境下能将英语语言看做是信息传递的媒介,将英语当做工具来使用,融合目标文化与自己所在国家文化。目前很多学生在英语学习时,通常把重心放在掌握更多的词汇或是学习语法规则上,这都是老师在英语教学中不恰当的引导所导致的。英语教学中,知识通常被大量地灌输,但学生缺乏在真实环境中使用的机会,使得在课堂学习的大部分知识被白白浪费掉。跨文化英语教学法的实施,不仅能使学生了解英语词汇或语法的正确使用环境与规则,而且可以在考试中作为联想记忆法的依据,使学生快速回忆词组或语法的正确使用法则。但是包括Valdes在内的一部分教学研究者一直质疑在英语教学中植入文化的想法,因为他们认为文化与语言不分家,语言教学的同时,不可避免地会对文化元素进行讲解。其实,语言教学中文化的教学部分远远不够,这也就是为什么即使在国内我们每天都在使用汉语,但仍要在中小学开设语文课程来提高学生对于祖国文化的了解。英语教学中的教科书,许多只是为了达到教学目的,有些甚至出现了在英语语言中都不常出现的用法,完全失去文化的真实性。最近Kramsch的一项研究同样也证明了在教学中对文化进行教学或有意识地将文化融入课堂教学活动中的重要性、。Kramsch在其研究中分析了运用交际教学法(CommunicativeLanguageTeachingMethod)和任务型教学法(Task-basedTeachingMethod)的效果。两个课堂虽都很好地利用课堂活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例如课堂讨论以及角色扮演活动等,增加学生对语言进行练习的机会。但学生之间、学生与老师之间的交流仅仅局限在对于语言语法准确性或是教科书中语言点的讨论,丝毫没有对教科书中文章真正要表达的文化意义感兴趣,仅仅局限在学习语言学方面的知识。这样的教学效果使得教科书中精心挑选的课文变得毫无意义。因此,即使语言教学中确实存在文化的因素,但对文化进行明确的教学也是必要的。只有这样才能帮助学生跳出语言的束缚,将语言真正地当做信息传递与交换的工具。当学生在看待英语语言时,能够从单纯地把它当做是一门课程转变到把其当做是一种信息传递的媒介,英语教学也应该会变得更容易进行。Kramsch还提出,跨文化语言教学(InterculturalLanguageTeaching)是交际语言教学的升华,但似乎两者其实并没有先后顺序,教学中植入文化甚至可以说促进了交际教学法的实施。
3课堂教学实例分析
这里要介绍的实例是澳大利亚悉尼TESOL专业(对外英语教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如何成功地将中西方文化元素融入教学中,使课堂气氛变得融洽活跃。特别要声明的一点是,以此课堂教学作为实例分析,主要是鉴于其对于我国国内高校英语教学启发的特殊性。在TESOL专业,中国学生较多,与国内高校英语学习者相似,将英语作为第二语言在学习与使用。虽然与国内中学课堂还是有所区别,例如,授课教师母语为英语,班级中会有来自世界不同地方具有文化差异的同学,这些条件都更适合对于跨文化语言教学法的施行。但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教学模式是可以被用来借鉴的。在教学案例中,教师首先对学生进行分组,然后要求每个小组对两段典型的分别为澳洲以及中国小朋友设计的寓言故事进行讨论。小组先进行组内讨论,之后再进行组间讨论。澳洲的故事以袋熊(wombat;澳洲特有的动物)自我成长的故事为主线,而中国的故事是以3只小猪如何从不听话的小猪变成听妈妈话的乖巧3兄弟的故事为主线。故事显著的区别激发了学生们很高的热情,课堂上,很多中国学生都踊跃发言,从不同角度解读故事背后所蕴涵的两种文化间的差异,包括澳洲文化中的个人主义以及中国文化中的孝道。中国学生在讨论中使用英语进行表达时,语法错误仍然很多,口语表达也不是很流利,但教师没有刻意去纠正所有的错误,而是以抓住他们要表达的意思为主。由于有故事情节作为参照,虽然老师不会过多纠正语言上的错误,但可以很明显地发现不少中国学生能够根据寓言材料,自发对出错的语句进行修改。讨论之后,老师才开始对寓言中的一般现在时用法进行归纳。新鲜的文化差异能够激发学生对于英语文化的探索,其中的过程便是学生进行自主性英语学习的过程,这比教师苦口婆心反复重复语言点效果要好得多。这样的教学模式成功地在不降低英语语言学习效果的前提下,将英语课程转型为文化差异性讨论。在课程内容上,也更符合大学生的口味。
4结语
英语实践教学模式是指教师在课堂中关注学生的实践能力,通过在教学中开展一定的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英语运用能力,达到学生在生活中能实现英语实际运用的效果。英语作为语言类的教学课程,教师在教学中不能只注重书本知识的教学,应该同时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实现教学应用于生活。同时,对于英语教育专业的学生来说,在未来也将进行英语教学的工作,承担着教导他人的工作,因此,英语教育专业的学生的培养更需要重视英语的实际应用能力。同时,不仅教师在课堂上注重学生英语能力的培养,学校也应该设置相应的教育实践活动,注重英语教育专业的学生的英语教学能力的培养,学生自己应该有学习意思,注重自身能力的培养,为自己以后的教育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英语教育实践教学模式的现状
针对师范院校和外语学院对英语教育专业的学生进行教育实践调查发现,英语课堂上,教师基本上实现了实践教学模式的构建,但是在教育见习方面,多数学校不能实现教育见习的目的。师范院校中80%的学生只进行过一次教育实习,实习时间大约在1-2个月,外语院校中教育见习现象更少见,只有50%的学生进行过一次教育实习,实习时间大多控制在1个月范围。由于见习时间短,相应的教学能力得不到很大的提升,不能实现教育见习的根本目的。
三、英语教育专业的实践教学模式中存在的问题
1.教育实践课程重视程度不够。学校针对教育专业的学生安排的教育实践课程虽然被纳入教学计划中,但是并没有很高的重视程度。主要的问题在于教育实践次数少、时间短,随意程度高,不能形成系统的教学模式。学校安排学生进行教育实践的次数大多数是1次或2次,时间控制在1个月左右,在短时间内学生不能完成听课、试讲、班级管理等多项教育工作,使学生在进行教育实习时只是形式主义。而在实践课程上也出现了一定问题,教育实践课程单一,学生通常只进行听课内容,对于班级的管理、学校教研等活动都不能参与,导致学生不能对教学情境有真正的理解和反思,使教育实习具有一定的盲目性和随意性,不能实现教育实习的效果。
2.学校的顾虑和困境
(1)中小学校的问题。一方面是因为中小学校注重学生成绩,对于高校推行的新兴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存在怀疑态度,担心实习教师影响学校学生的学习状况,造成实习教师走后,原本的教师不能进行正常的授课教育工作;另一方面,实习学校担心自己没有能力承担实习教师的指导工作,而且实习教师的实习经费并不能完全解决他们的支出,学校需要自己担负这部分费用,增加学校的经济开销。因此,很多实习学校对实习教师进入学校持抵触心理。
(2)高等院校的问题。高等院校的教师本身已经远离基础教育多年,教育方法已经形成一种定势,具有一定的系统化、学术化的特点,在指导学生教育经验时不适用于中小学教学模式,使学生的理论与实践不能很好的结合。同时,由于近几年高等院校扩招现象的普遍发生,学校学生的数量骤多,学校在进行学生教育实践活动时经济压力大,加大了学生进行教育实践的难度。
四、英语实践教学模式的改变策略
1.重视教育实践的作用。我国传统的高校教育模式存在着重学术轻教育的现象,导致教育专业的学生从学校出来只拥有英语专业知识而没有英语教学能力。学校应该提升教育实践的地位,充分认识到教育实践不仅仅是一门课程,它还是对学生教育能力的职前培养,对提高学生的教育实践能力和教育素养有关键性作用。学校加大教育实践的管理力度,从根本上提升学生对教育实践的重视程度,学生在进行实践活动时就会更用心,从而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整体提升教育专业学生的教学能力。
2.加强高等院校与中小学校的合作。由于教育实践活动是两个学校进行合作的项目,只有两个学校都能积极的进行配合,才能将教育实践活动正常运行下去。因此,应该改变两所学校的合作模式,形成一种共生状态,高等院校为中小学校从知识理论层面培养学生,使学生拥有扎实的知识基础,中小学主要培养新教师的教学能力,接受新教师的新的教学理念,从而实现两所学校的双赢,使新教师完成理论与实践全面融合的能力要求。
五、总结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教学的出发点应定位于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发展上。英语教师要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己,树立自信心。教师还应重视学生的课后反思,从而促进其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不断发展。教师应引导学生认识到自我评价对于学习的意义,使其不断提高学习的自主性。在各项教学活动中,学生都应是积极的参与和合作者,教师要使学生在英语学习过程中不断体验进步与成功,从而认识自我、建立自信,调整学习策略,促进自身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发展。教师应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反思和调整,不断提高英语教学水平。
二、注重语言运用,彰显学科价值语言的本质
特征是工具性、交际性和实践性。因此,学生在进行语言学习时既要注重知识积累,更应注重实践运用。在英语课堂上,教师应当转静为动,化繁为简,少讲精练,以活动开展为载体,以语言运用为目的,贯彻落实“学用合一”的教学原则,努力挖掘现有的教育资源,大力开辟广泛的教学渠道,积极营造鲜活逼真的课堂情境,不断提高学生的英语综合运用能力。同时,教师必须注重方式方法的转变,注重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注重因材施教、以人为本,通过听、说、读、写四项基本训练活动的开展力求使所有学生均能在原有语言基础上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从而体现出英语学科的教育价值。
三、切实帮助学生提高阅读能力
丰富积累教师通过阅读教学教授学生阅读策略,培养学生的语感,特别要强调培养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获取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加强对学生阅读基本技能的培养。英语阅读文章题材广泛,体裁多样。教师应选择贴近高中生学习生活和语言水平的文章,同时要注意所选阅读材料具有思想性、趣味性、知识性、挑战性和时代性。教师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应多鼓励、启发、引导、帮助学生,还要对学生进行监管和评价。
四、注重形成性评价的作用
要灵活变通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热情与愿望,让学生学会学习、乐于学习,从而提高英语思维能力。除此以外,教师还要设法激起学生的求知欲、建立学生的学习信心。学生的求知欲强烈,学习兴趣就浓厚。教师要想方设法让课堂教学活起来,在教学中巧妙地预设疑问,避实就虚地设置悬念,这样就可以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当然,教师的主导作用也务必要发挥。教师要尽一切努力和全体学生共同创造和谐而又高效的课堂教学氛围,这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灵活采用多种教学方法,促使教学过程生动有趣,有助于学生吸收知识以及形成良好的自学能力。
二、注重学法指导,培养学习能力
高中阶段的英语教材不仅增加了内容,加深了难度,而且也增加了很多知识点。这一切必然提高对学生的要求,即学生要具备较高的独立思考能力与自学能力。因此,在初始阶段的教学过程中,针对学生的学习方法问题,根据学习的内容,教师应想方设法使课堂活动生动有趣,要结合实际有计划、有步骤地教给学生一些切实可行的英语学习方法。如怎样做到课前预习、上课认真听课、课后及时复习、精选课后作业、归纳总结五个学习环节,如何掌握好基础知识,如何阅读与理解语境语篇,如何提高学习效率等;又比如指导学生建立难题和错题集,让学生明白学习过程是一个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过程,在学习中需要培养起良好的学习习惯、思维方式,以减少知识的漏洞,夯实基础知识。此外,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自学,鼓励学生敢于质疑问难,同时教师要及时帮助学生排疑解惑。
三、注重课堂教学,搞好初高中学习的衔接
高中英语教学要立足于大纲和教材,尊重学生实际,实行分层教学。教师要教育学生重视新旧知识的联系与区别,建立知识网络。教师在传授新知识时,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把新旧知识巧妙联系起来,注意复习和巩固旧知识,对那些易错易混的知识要特别加以分析、比较和区别。这样可达到温故知新、温故探新的效果。
四、帮助学生调整心态,树立学习信心
1.蒙古族学生英语学习的重视程度不够。与沿海地区相比,我区英语教育起步较晚,大部分学校基本上都是在改革开放以后才开设英语的,蒙古族学生很难获得他们本民族英语学习的成功经验。此外,学生大多来自农村牧区,家族成员文化水平不高、思想落后。此外,他们所居住的地区缺乏学习的文化氛围,特有的生存方式、闭塞的居住环境这一切导致了学生英语学习动力不足,缺乏自信心。
2.蒙古族学生英语基础较薄弱。绝大部分蒙古族学生来自教育比较落后的农村牧区。入学时整体英语水平低,单词量少、发音不够准确、语法基础薄弱,阅读能力差,有的甚至还不能完全掌握26个英文字母。他们当中有些学生是到高中时才开始学英语的。英语学习起步晚更使得部分学生失去了学习兴趣。其次,内蒙的高考制度给蒙古族学生提供了优惠的政策,规定蒙授学生不考英语听力,其高考外语成绩是由汉语成绩和英语成绩两部分构成的,总分为150分,其中英语、汉语各占75分。可以看出,我们录取的学生的外语成绩不全是英语成绩,因而生源较弱。再者,蒙古族学生从小接受的是他们的民族语———蒙古语,有的学生汉语说的都不连贯。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他们需要在母语(蒙古语)、汉语和英语三种语言之间进行转换,三种思维模式、三种文化冲突给他们学习英语带来了一些障碍。与汉授学生相比,面临的困难较大。最后,学生背景知识贫乏。阅读理解材料需要借助于相关的文化背景知识才能得以深刻理解。只有积累的文化背景知识越丰厚,对文章理解的程度才能愈透彻。可是目前蒙授英语教育专业的大多数学生英美文化背景知识匮乏,这就阻碍了其阅读水平的发挥,影响了蒙授英语教育专业阅读课教学质量的提高。
3.教学模式陈旧。目前,蒙授英语教育专业阅读教学依然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师主宰课堂,学生只是知识灌输的对象,没有机会与教师交流,只是被动地接受,失去了学习的主动性。教师通常花费大量时间讲解文章中的词语,分析句子结构。这种教学模式忽略了语篇层次,导致学生不能从整体上把握文章的全局,不能准确获取信息。学生只学到了其中的一些词汇知识、句法知识、对整篇文章的掌握乃是“只见树木,不见森林”。这种教学方法挫伤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的阅读技能没有得到发挥。
4.缺乏民族英语师资。蒙古族学生需要一些既懂蒙语、汉语,又懂英语的师资,这样的教师容易与学生交流、沟通。可是,目前我区蒙授英语教育专业严重缺乏此类师资。许多课程都是由汉授英语教师讲授。不同的文化差异、不同的思维方式、不同的理解方式不利于师生之间相互交流。一些汉授英语教师既给汉班授课,同时又兼任蒙班课程,超负荷的劳动使他们疲惫不堪,加之蒙授学生基础差、学习积极性不高等因素,有的教师便敷衍了事,致使英语阅读课教学质量下降。
5.教材难度大。教材是教育教学的基本工具,是学生知识的主要来源。合适的教材不但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提高学习效率。然而,目前还没有专门为蒙古族学生编写的英语专业教材。我区各院校基本都选用与汉族学生通用的教材。对于蒙古族学生来说,这些教材难度较大,生僻词太多,既影响了其阅读速度,又降低了其阅读兴趣。此外,这些教材多选取论述性的文章,记叙性文章少见,学生普遍感到阅读兴趣不高。
二、改进蒙授英语教育专业阅读教学策略
1.改进教学方法、更新教学手段。英语阅读教学的目的在于提高学生的阅读速度、扩大其知识面,综合培养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阅读进一步扩大学生的词汇量、帮助他们吸收更多的文化背景知识。因而,英语阅读教学应以学生为主体,采取启发式、发现式、讨论式和研究式的教学方式进行教学,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指导学生使用恰当的方法进行阅读,使之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多媒体网络为英语阅读教学提供了良好的教学平台。网络信息时代使英语阅读教学不再受时空限制,教师可使用多媒体课件进行英语阅读教学,还可通过电子邮件、网上聊天等方式与学生进行交流。网络自主学习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教学内容。教师可通过网络平台进行全程监控,给学生布置作业,进行课外辅导,随时解答学生提出的问题。网络教学与传统教学各具特色,教师可将两者有机结合起来,在网络教学中灵活运用传统教学模式,这样可以弥补网络教学的不足,还能使蒙授英语教育专业阅读教学更有成效。
2.杜绝泛读精读化。泛读的特征体现在“泛”与“读”两个方面。“泛”是指文章体题材广泛,知识内容丰富,涉及以英语为本民族语国家的社会、政治、历史、宗教、文化、文学、艺术、经济、科技、体育、环境保护、风土人情等各个领域。同时,阅读材料的文体是多样的,包括记叙、议论、说明、广告、新闻、诗歌、小说、戏剧等不同语言风格的语篇。“读”是指引导学生掌握略读、寻读、细读等阅读方法,学会如何快速、准确地获取并处理信息。通过各种练习,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进而培养他们判断问题、分析问题、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精读是指在阅读文章时,要求学生仔细地去思考其中的生词、复杂的句型结构、语法难点、篇章知识等。因此,教师在英语阅读教学上一定要让学生知道什么是泛读,什么是精读,以杜绝泛读精读化。
3.更新英语阅读教材。在选取蒙授英语教育专业阅读教材时,应充分考虑到实用性、知识性和趣味性,教材内容要新颖、丰富、趣味性强,能够体现出信息时代高科技的发展,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从学习中获得乐趣。教材题材要广泛,英语国家的政治、军事、科技、经济、文化、风土人情等都要有所涉猎,这样才能丰富学生的文化背景知识。教材体裁要多样,应包括议论文、说明文、记叙文和新闻报道等,学生只有在接触到不同的文体时,才能了解到不同语言中所蕴含的不同文化,进而达到阅读的真正目的。教材最好由蒙授英语教育专业的阅读教师和英语教育专家共同来编写,因为他们对蒙古族学生的学习基础、学习风格、学习方式以及性格特点有一充分了解。此外,阅读教师在蒙授英语教育专业阅读教学方面也积累了一定的经验,由他们编写出来的教材难易适中,更符合蒙古族学生的实际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