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期刊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小学生个人学习计划优选九篇

时间:2022-08-20 12:18:15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小学生个人学习计划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小学生个人学习计划

第1篇

这个学期我对自己又有了新的要求。我对自己的要求如下:

一、在新学期继续努力学习,将自己的成绩进一步提高。

二、在新环境下、在新老师的教导中将自己的不足尽全力改正。

三、在学校组织的活动中积极参加。

四、在劳动中积极参与,与同学一起将教室打扫干净。

五、与新同学和睦相处,积极帮助新同学。

六、令自己全面发展,当一个全面发展的人。

第2篇

将新课程教学实验研究进行反思,整理自己的所做、所思、所想,将自己在这些年的教学工作中的好的做法,符合课程改革的理念的课堂教学或实践活动进行总结。以下是和大家分享的学校实习生个人教学计划资料,仅提供参考,对你有所帮助,欢迎你的阅读。

      学校实习生个人教学计划一

一、指导思想

在新课标理论的指导下,以学校教导处工作计划为指导,加强课堂教学。积极参加教科研活动,努力使教学水平,业务能力有更大的提高。同时,通过传授与学生生活密切联系的地理知识,传达地理思想,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和初步能力,最终使学生从“学会地理”,走向“会学地理”。

二、教学要求:

1、加强理论学习,认真学习《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不断更新教育观念,明确自己的工作目标,充分认识到自己工作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不断提高自己全面的素质。

2、认真学习、领会《新课程标准》的重要内容,在教学中注重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注意培养学生的各种地理能力,重视培养学生的地理观察、调查、运用图表和数据分析等基本方法、地理思维能力、地理探究能力,同时掌握好地理学科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

3、以教材中的“活动”部分内容为突破口,深入研究课堂教学模式,继承以往教学活动的长处,并不断深化、创新、拓展,形成多种多样的符合学生个性发展的、有特色的课堂教学模式。

4、注意建立过程式评价体系,注重学生的发展,给在实施新课程中的每一位学生建立成绩档案,用来记录该学生的地理学习情况,作好整理工作。

5、将新课程教学实验研究进行反思,整理自己的所做、所思、所想,将自己在这些年的教学工作中的好的做法,符合课程改革的理念的课堂教学或实践活动进行总结、提炼,继续发扬光大,并把它们记录下来,写成教案、活动案例、论文、实验报告等,积累经验,验证《新课程标准》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

三、本学期世界地理的教学目标是:

1.使学生知道有关世界海陆分布、气候和海洋的基础知识,以及世界人口、人种和国家等概况。

2.使学生知道世界各大洲概况和主要国家的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特征,人类活动和自然环境的关系,初步掌握学习区域地理的基本方法。

3.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地图了解世界各地地理事物的分布,初步学会分析区域地理特征和地理事象的内在联系,从而发展地理思维能力。学会画简单的世界、大洲、国家的地理略图,学会阅读地理景观图和地理统计图表。

4.使学生懂得人类共同生活在一个地球上,必须共同保护环境;初步知道世界一些国家在开发、利用自然资源方面的经验和问题;增强可持续发展以及对外开放意识,培养全球观念。

四、具体实施

1.教学中要改变传统地理课程重知识轻方法、重结论轻过程的观念。更多地关注学生的学习体验,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2.引导学生从生活实际和自身经验出发,观察、发现、了解和研究生活中的地理,并善于在生活中学习和运用地理知识。

3.引导学生关心现代社会的发展,关注世界的变化,树立科学的资源观、环境观、人口观。要将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作为课程的有机组成部分,以千姿百态的地理事象、千差万别的地理空间、千变万化的地理演化过程。充分考虑现代信息技术的深远影响,促进地理学习的革命,为学生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地理创造良好的环境。

4.初一每个班级都有个别学习习惯较差的学生,这些学生他们或者自身努力但学习比较困难,或者智商不低但学习不努力,或者对老师的教育有反感情绪,所以在教学中应该对这类学生给予特别的"关照",生活中要关爱他们,学习中要特别关注他们的一言一行,要从基础抓起,从良好的学习习惯抓起,不放弃每一位学生。

5、教学活动应该是由教学内容、学生、教师、教学环境整合而成的系统,不仅要重视学生学习的结果,更应注重师生共同探究新知识的过程,重视学生学习的经历和经验,关注学生体验、感悟和实践的过程,通过学习情境的创设、实践环节的开发和学习渠道的拓宽,丰富学生的经历和经验,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实现知识传承、能力发展、态度与价值观形成的统一。在平时的教学中,我特别强调地理同生活实际的联系,创造一切条件,让学生感知生活中处处有地理,引导学生把课堂中的地理知识和方法运用于生活实际中去。

学校实习生个人教学计划二

一、指导思想: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市教育局相关文件精神,实施素质教育,以对学生的健康成长高度负责的态度,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依法治校,依法治教,争创特色,强化管理,提升办学水平和质量水平,办好群众满意的学校。

二、具体要求:

(一)师资队伍建设:

1、着重在师德、文化素养、教学技能和信息技术能力上下功夫;通过师德考核、班主任工作评议、一日常规检查评比、校本培训、信息技术能力的实践运用等方面来提高师资队伍整体水平。

2、加强领导班子建设,坚持例会制度,发挥例会制度的决策功能,各部门对本周工作情况进行总结,对下周工作进行安排和布置;班子成员分工明确,责任落实;每学期进行民主测评;要求班子成员深入课堂,听课、评课,指导教学,了解、掌握教情、学情,在所任的教学中起到骨干示范作用。

3、坚持每周五全体教师会议,及时传达和正确解释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和政府的各种政策,布置落实每周工作。

4、加强教师基本功训练,为教师提供练兵和展示才能的机会,开展教师基本功比赛;积极参加市教师业务大练兵活动,争取成绩。

(二)狠抓常规管理:

1、严格制度管理,对照《中小学管理规范》和教师规范,依法治校,依法治教;加强对青年教师的培养,通过学习教育,检查考核和评优评先,保证学校各项工作的正常、有序、规范进行。

2、坚持做好每月认真检查工作,定期听随堂课、跟踪课,进行指导评课;教导处做好学科单元测试分析验收和综合质量测评;开展校本培训,针对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精心设计作业,单周进行语文、数学、英语的学习、研讨、集体备课,双周进行开课、评课活动;积极参加市教育局教师基本功比赛,认真实施市“_”立项课题研究工作,撰写有质量的论文。

3、实施“三项规定”精神,结合校情,制定以静为主的素质教育综合活动计划,做到内容、人员、时间、场地落实,对活动情况纳入一日常规检查内容,期末举行成果展示,举办“各年级赛诗会”“优秀作品展示”“集体健美操表演”等,并与学期考绩挂钩。

4、继续做好科学、劳动和文体卫生、体育、艺术学科的教学。认真上好每门课,迎接市教育局的综合质量调研。卫生工作有专人负责,每周进行个人卫生检查,每月一次卫生知识讲座,每期黑板报有专题卫生知识宣传角,每月评比卫生先进班级;做好流行病的防控工作,建立流行病的报告制度。体育工作做到三认真,认真上好每堂课,做好广播操和眼保健操,确保两课两操质量,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开展田径运动培训,提高学生的体育达标率,合格率与优秀率。

(三)加强德育工作:

1、注重学生的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利用晨会、班会、、校内外活动等途径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对学生开展道德教育,法制教育、行为养成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

2、结合学校实际工作计划,积极开展“学雷锋”社会实践活动;组织少先队员到社区服务,开展红领巾“敬老爱老,扶贫助残”服务岗;“三八”妇女节开展“我向妈妈学一招”班级交流活动;结合“一元钱工程”,开展爱心献给身边的小伙伴;每个月围绕一个主题开展广播讲座、社区宣传、行为养成等思想教育。

3、继续开展“教师家访”活动,教师深入到学生家庭中去,把握学生思想脉膊,并把心理教育与法制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切实防止学生违规、违法现象的发生,通过耐心细致的思想教育和心理疏导工作,全面提高学生素质。

4、各年级着重对学生尤其是外来人员子女在:懂礼貌、爱干净、能静心、讲节约、会宽容、保安全等方面下功夫,努力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注意教育的方式方法,抓出成效,抓出典型,并把班风建设作为考核班主任工作的一个重要内容。

5、做好班主任工作,定期开展工作交流、学习培训,进行班主任工作评议,表彰先进,激励大家。

6、继续重视校园文化建设,学校板报、画廊有专人负责。班级板报每两周一期,有检查,有评比,保质量;校园宣传标语醒目,使文化气息更浓,给学生以薰陶与教育。

(四)做好安全保障:

1、学校利用集体晨会、专题广播讲座、黑板报、宣传栏等形式进行广泛的宣传,把安全工作作为学校日常的重点工作,[免费]加强安全教育,提高安全意识,养成安全习惯。围绕防火、防骗、防中毒、防传染病、交通、校园保卫、等内容进行教育。培养学生在紧急情况下的自救能力和处理问题的能力。

2、学校安全领导小组,统一实施学校安全工作,明确各部门的具体职责和责任人,签定安全责任书,并实行责任追究和责任考核制度,使学校安全管理覆盖到校园的每一个区域,每一个角落。

3、学校在教育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提高安全防范意识的基础上,每天进行包括安全在内的“一日常规检查”,每一个月由后勤部门对学校各处进行安全大检查,及时发现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和潜在的矛盾,并做出相应的对策,真正做到防患于未然,把事故消灭在萌芽状态中

学校实习生个人教学计划三

一、课标对本学科的要求。

(一)识字与写字

1.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

2.认识常用汉字1600~1800个,其中800~1000个会写。

3.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和常用的偏旁部首;能按笔顺规则用硬笔写字,注意间架结构。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

4.养成正确的写字姿势和良好的写字习惯,书写规范、端正、整洁。

5.学会汉语拼音。能读准声母、韵母、声调和整体认读音节。能准确地拼读音节,正确书写声母、韵母和音节。认识大写字母,熟记《汉语拼音字母表》。

6.能借助汉语拼音认读汉字。能用音序和部首检字法查字典,学习独立识字。

(二)阅读

1.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

2.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学习默读,做到不出声,不指读。

4.借助读物中的图画阅读。

5.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词语。

6.阅读浅近的童话、寓言、故事,向往美好的情境,关心自然和生命,对感兴趣的人物和事件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并乐于与人交流。

7.诵读儿歌、童谣和浅近的古诗,展开想像,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

8.认识课文中出现的常用标点符号。在阅读中,体会句号、问号、感叹号所表达的不同语气。

9.积累自己喜欢的成语和格言警句。背诵优秀诗文50篇(段)。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5万字。

10.喜爱图书,爱护图书。

(三)写话

1.对写话有兴趣,写自己想说的话,写想像中的事物,写出自己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和感想。

2.在写话中乐于运用阅读和生活中学到的词语。

3.根据表达的需要,学习使用逗号、句号、问号、感叹号。

(四)口语交际

1.学讲普通话,逐步养成讲普通话的习惯。

2.能认真听别人讲话,努力了解讲话的主要内容。

3.听故事、看音像作品,能复述大意和精彩情节。

4.能较完整地讲述小故事,能简要讲述自己感兴趣的见闻。

5.与别人交谈,态度自然大方,有礼貌。

6.有表达的自信心。积极参加讨论,对感兴趣的话题发表的意见。

(五)综合性学习

1.对周围事物有好奇心,能就感兴趣的内容提出问题,结合课外阅读,共同讨论。

2.结合语文学习,观察大自然,用口头或图文等方式表达自己的观察所得。

第3篇

【关键词】关注学困生 ;成因 ;转化措施

The person of primary school English underachievers causes analysis and corresponding countermeasures

Geyuna

【Abstract】The development of students is the starting point and the end-result of the English curriculum. The new curriculum standards for all students. Underachievers transformation is the task of every English teacher should not be ignored. Teachers should be based on the students, pay attention to students, especially pay attention to the development of students with learning difficulties. Combining with the teaching practice in recent years of English education, primary school English Teaching "underachievers" causes are analyzed and the countermeasures.

【Key words】Pay attention to students with learning difficulties; causes; measures

小学英语课程标准里提出要面向全体学生,注重素质教育,其核心思想是关注每一位学生,使每一位学生都得到发展,学生的发展是英语课程的出发点和归宿。小学英语教育是整个英语教育的启蒙阶段,小学生富有好奇心,他们对新的语言会产生浓厚的兴趣,刚开始接触新的语言时既兴奋又激动,对于所学过的内容经常模仿。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在班级里都会出现一些学习困难的学生,如果老师不关注这部分学生,随着年级的增高,所学内容的增多及加深,这部分学生与其他同学之间的差距会越来越大,不仅直接影响到其英语学习的情绪和效果,会影响到他们今后的英语学习,甚至还会影响他们其它方面的发展,所以老师应更关注他们。

在相同的教学环境下,往往会产生不同的教学效果,是什么原因导致了学生之间的差异呢?通过观察、了解和与学生的沟通,我发现形成差距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1 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

小学生对新事物都有一种新鲜感,但时间一长,就会失去兴趣。英语学习也是如此。在失去了初学英语的新鲜感后,一些学生学习劲头不足了,上课不能专心听讲,注意力时常在手中的玩具上,对于老师的提问无动于衷,似乎与自己不沾边,常常视而不见,耳听不闻,对于老师布置的作业不想写或是偷懒少写,应付了事。逐渐形成了不好的学习习惯。

2 自身性格内向

每个班里都有一些胆小、不爱说话、性格内向的学生。课堂上老师如果不提问他们,他们一言不发,或是看书或写作业。老师提问到时,总是表情紧张、含糊不清一带而过,由于胆小,生怕说错单词、读错句子或发音不准受到同学的嘲笑。时间一长,他们变得越来越不敢说了,出现害怕的心里,畏难的情绪,对英语学习失去了兴趣,逐渐形成了“越不想学越不会,越不会越不想学”的这种恶性循环。

3 学习方法不恰当

不得法的学习方法导致很差的学习效果。有一些学生记忆力较好,学习比较努力。但是学习的方法总不得当,要么死记硬背,在英语下面标注上生硬的汉语意思,不仅读音不准确,还常常让人啼笑皆非;要么前面学后边忘,花了功夫,但学习效果并不明显。因为他们不会对所学知识进行“二次加工”,不会在实践中总结学习方法,缺乏一定的学习方法和学习技能,因此导致学习成绩上不来。

4 缺乏家庭教育和辅导

课堂是学习的主阵地,但课后的复习与巩固也很重要。由于各个家庭的原因,家长的文化素养等的不同,对学生的要求也不同。一些家长忙于工作或其他,无暇顾及学生的作业,致使学生缺乏家长的监督;或是由于家长自身的英语水平有限,不能给予辅导和帮助,致使学生在课后的知识巩固与练习跟不上。

针对以上原因,在日常教学中,从“激趣”入手,我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充分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同时,和学生进行深入的沟通,了解他们内心的真实想法。具体的我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尝试。

5 积极创新,激发学习兴趣

5.1 从兴趣出发,精心设计每一节课

备每一节课时,我都会考虑到这部分学生的理解和接受能力,从课前的导入、教学环节设计、作业设计等方面,想方设法调动他们的学习兴趣。上课时利用“小组合作”、“游戏”等方法,让学生动起来,参与到课堂的教学中来。学生会感到学习英语是乐趣,从思想上减轻学习压力。如在学习walk、run、swim、jump、skip等单词时,我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进行游戏,由一位学生发出施令,其余的学生根据命令做出相应的动作来,或是一位学生做动作,另外的学生来猜单词,各小组之间进行比赛。学困生在同学们的启发下,也能用准确读出英语来,并且在倾听其它学生说、读的过程中,再次受到启发,思路更广阔了,还能说出write、draw、sing、dance fly、look等一系列动词。这样的课堂教学,使学困生参与的机会更多了,参与的意识增强了。

5.2 分层次设计作业

作业是课堂教学的自然延续和补充,是巩固英语知识的重要途径。它能使学生更好地吸收、消化所学的知识,是巩固、掌握和深化课堂教学所学知识必不可少的手段。在作业的设计上,我布置了A、B、C三种作业,学困生可以根据自己的能力来选择完成作业。如:学完《A letter》一课后,要求:学生按照英语书信的格式,给自己的老师、同学或父母写一封信,内容自定;对于学困生可以完成C种作业:按照英语书信的格式,缩写这封信,以降低难度。这样的作业设计因人、因教材内容而有层次,既保持适当的难度,也使学困生能更好的完成作业。分层次布置作业,使学困生在思想上有一种积极向上的动力,他们会朝着更高的方向去努力,逐渐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

6 让“成功”成为学生学习的动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的产生很大程度上源自学习的成功感。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可以促进儿童好好学习的愿望。”因此,在课堂里,老师要尽可能给学困生有机会说,有机会去表演,哪怕是一个小角色,哪怕只有简短的一句英语对话。这一方面吸引了学困生的注意力,同时也让他们看到了自身的能力,他们很有成就感。

如:在表演科普版四年级《Are you a doctor?》一课时,班上许多学生都跃跃欲试,其中Dog一角色只有简单的一句台词“OK”,学困生来演这个角色时,却格外珍惜,全身心投入到表演之中,每一个动作,每一个手势及眼神都演得十分投入,逗人喜爱,再加上一阵“旺旺”的叫声,更是赢得其他同学的阵阵掌声。这掌声是对他们的一种肯定,一种鼓励,使他们感到了自信,体验到了成功。并且期待着下一次的表演,盼望着上每一节英语课。这样,他们会渐渐喜欢上英语。

7 要用平等、宽容的态度对待学困生

作为老师来说,在课堂中平等地对待每位学生是一个原则性问题,实际上,每一位老师在心理上难免有点喜欢成绩优秀的学生,而以比较严历的态度对待那些学困生。在课堂上表现优秀的学生,老师往往会不由自主地表扬他们“You are great!”然而那些学困生与其它学生一样,有自己的兴趣,也有自己独特的思维方式和创造性的想法。因为太多的失败使学困生常感到英语课像是在听“天书”,使得他们没有信心,以至于认为自己不行,与老师不大亲近,对老师缺乏信任或对老师怀有敬而远之、敬而怕之的心理。如果老师对他们没有了信心,这些学生也会对英语学习失去信心,感到失望和沮丧,从而失去了学习英语的动力,这些不仅损害了老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形象,也挫伤了学困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心理学家马斯洛提出“每个人都有被宽容的需要”,学生主体性的发展需要自由,宽容则是自由的保障,没有宽容也就没有自由可言。在英语教学中,特别是对待学困生,教师更要有一种宽容的心态,细心呵护他们学习英语的积极性。

四、要用爱心对待学困生。人类道德的基点是爱心和责任感。热爱学生是教育成功的基础。学困生,更需要老师的鼓励和肯定。因此对学困生的情感教育是必不可少的。老师应在校园生活中和他们和谐的相处,课间可以摸着他们的小脑袋或拍着肩和他们进行亲切的交流,让他们觉得老师是一个可以说心里话的的朋友;或常和他们聊一些小孩子们感兴趣的话题,拉近与他们的距离。心灵只能用心灵去碰撞,真情只能用真情去呼唤。只有这样,学困生才能敞开心扉,和你成为朋友。经过调查发现,如果学生喜欢哪位老师,那么这位老师所学科成绩一定比较高。只要学困生接受了老师,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就会调动起,从而达到自主学习的目的。

海纳百川,对学生要有一颗宽容的爱心;循循善诱,教学生需用一份永久的真情。面对这些学困生,老师要用发展的眼光去看待他们,用锐利的目光捕捉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帮助他们树立信心。同时还要努力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使每位学生都得到发展。

参考文献

第4篇

--国培计划中小学(幼儿园)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个人培训总结

陇南市西和县城关九年制学校 王文战

国培计划(2015)—甘肃省中小学(幼儿园)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从2015年12月24日开始以来,我就积极参与,认真配合,完全按照研修计划的时间规划,与2016年1月4日进行了学前测评,并将测评结果以截图的方式提交到研修平台;2016年1月8日开始,认真聆听了西北师范大学教授郭绍青讲解的《信息技术引发的教育教学变革》《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课程标准研制说明》等两门教师专业发展类课程的微课视频,也积极参与到各位同仁们的讨论之中,还能够认真完成作业;2016年1月15日开始,努力学习和认真聆听了西北师范大学教授赵健老师讲解的《多媒体演示文稿设计与制作(初级)》(必修)、《微课设计与制作》(选修)和吴文春教授讲解的《多媒体图像素材加工与处理》(选修)共计三门技术素养类课程的文献资料和微课视频,并且积极参与讨论,认真完成作业;2016年1月22日开始学习和聆听了《交互多媒体环境下的初中历史教学》为主的综合类课程的文献资料和微课视频,并根据课程要求积极参与讨论,认真完成每一环节的作业;2016年2月23日开始,学习和聆听了《技术支持的初中历史课堂导入》(必修)、《技术支持的初中历史课堂讲授》和《技术支持的初中历史课堂总结与复习》(选修)等三门专题类课程,积极参与课程的讨论和认真完成每一阶段的作业任务;2016年4月1日开始,根据每一阶段的学习和实践,再结合自身的教育教学实际,撰写培训总结。在这半年多的学习培训中,我认真聆听了专家教授们的讲座,感受着他们的激情和幽默、亲历着他们的教育智慧和幸福,使我受益非浅。在我的十七年教育教学工作经历中,在教育教学和班级管理上虽然有了一套自认为行之有效的方法和经验。但是通过培训学习,还是使我领略到了教育教学艺术尤其是信息技术的内涵与境界,也使我认识到在平时教育教学工作的粗糙与不足。我感觉到自己在教育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的知识增长了许多,自己的能力也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无论是专业理论知识还是教育教学工作经验,都在培训中得到了较大的提高。想想以前在工作中的一些做法,感到自己的肤浅和不足。

在将近半年的培训学习时间里,每天坚持进行理论学习,,晚上完成一些作业,还要努力配合助学老师的工作,积极为班上的同学服务,虽然有点累,但是觉得每一天过得很充实,也很幸福。本次培训为我们提供了大量的具有前瞻性、科学性、可操作性的新颖的教育教学的培训知识、信息技术与技能,满足了我们对教育教学专业知识的渴望和对信息技术专业技能的需求。现将我半年以来的网络研修培训工作总结如下:

一、教师要努力提高自身素质,树立正确的教育教学理念。

通过《信息技术引发的教育教学变革》的学习,是我认识到新时期的教师在对教育对象实施影响的同时,更要不断地学习教育教学的先进经验,提高自身素质,树立正确的教育教学理念,将掌握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新时代的教师要从“经验型”向“科学型”转轨,既要有奉献精神,又要有科学的态度;既要有高超的专业技能,又要有高尚的师德,才能做一个既让学生幸福,又让自己幸福的教师。

二、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要讲究艺术和技巧。

通过《多媒体演示文稿设计与制作(初级)》(必修)、《微课设计与制作》(选修)和吴文春教授讲解的《多媒体图像素材加工与处理》(选修)的学习,让我更深刻地认识到与学生交往,要讲究艺术和技巧。现在的教育提倡对学生多表扬少批评,多运用赏识教育,但并不是说不批评和惩罚,而是说要会批评和惩罚,才能使学生更好的成长进步。。因此在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时,要正确适度的进行表扬和批评,使表扬的含金量要高,避免表扬过度,滥用表扬。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要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主要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

三、教师要学会换位思考,学会欣赏,爱护学生,切实做到关注每一位学生。

通过本次网络研修培训学习,让我明白,选择了教育,那就是选择了责任。作为教师,为了让我们的教育更有效果,我们就应该换位思考,善于从从学生的角度审视自己的管理,学会理解学生,学会倾听,学会关爱,尤其是学会关爱后进生和一些特殊生(单亲学生、自闭学生、留守儿童)。总之我们要学会善待他们的“缺点”,把每个孩子当成自己的孩子,使学生从心底里体会到老师的所作都是为了学生好,是为了学生的发展和幸福。还要学会及时解放思想,转变观念,转化角色,做到与时俱进,做一个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教师。

四、教师要重视班级学生的心理辅导,要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尤其是多媒体技术的作用。

第5篇

摘 要: 语文分层教学是一种新兴教学方式。从本质上看,分层教学是一种既面向全体学生共同需求,又能因材施教的教学模式。如果将这种方法融入小学语文教学中,不但能进一步提高语文教学质量,还能确保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提升。其应用是需要深入思考的课题,本文针对性地进行分析。

关键词: 小学教学 语文教学 分层教学 因材施教

一、引言

分层递进教学的理论基础为布卢姆的掌握学习理论。著名心理学家、教育家布卢姆提出的掌握学习理论认为:“只要在提供恰当材料和教学的同时给每个学生提供适度的帮助和充分的时间,几乎所有学生都能完成学习任务或实现规定的学习目标。笔者于2012年起开始尝试分层递进教学,探索在学生学习能力显著差异的班里如何提高教学质量,落实素质教育。多年教学实践表明:分层递进教学能优化课堂教学结构,面向全体学生,挖掘学生潜能,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素质。学生步入小学阶段后,各科知识数量及难度大幅提升,如果学生无法在小学阶段打好知识基础,课程跟进就会受到影响。在语文这门学科中,许多知识环环相扣,需要细致规划,确保教学作用的发挥。在当前更注重学生个人学习特点与学习需求的背景下,分层教学显然是更有效、更具针对性的教学方法,其应用值得探讨分析,因此后续将针对性进行分析,为教学改革提供借鉴。

二、小学语文科目分层教学应用的内涵

小学阶段对学生来说是一个重要的转折点,各科目的学习内容开始逐渐增加,难度逐渐加大,进而为高中阶段后续学习奠定基础,可见这一教学阶段的重要性。由于教学思想始终受到固定体制的影响,一直以一对多的教学模式为主,所以很难体现教学的针对性,这是小学教学面临的一道难题,语文教学亦是同理。分层教学则是为提升教学针对性而产生的教学方式,也是一种教学理念,学生的个性、学习习惯及个人思考方式都是各不相同的,这样具有针对性的教学方式能更好地体现对学生不同需求的尊重,又能顾及整体需要,显然是符合当前教学发展趋势及学生个人学习需求的教学方式,教师需要对其应用进行更深入思考,确保其在教学过程中发挥出实质作用,让学生的学习需求得到满足,使教学进程更稳定地推进到下一阶段,由此可见其重要性。教师需要加以重视,发动创新性思维规划,才能确保其意义的体现及教学引导性的发挥,帮助学生逐步完善知识体系。

布卢姆认为,要使每个学生对所学学科知识都能掌握,必须抛弃传统教学中存在的那种适用于所有学生的标准课堂教学情景和假设。这就要求教师面向全体,因材施教。打破语文传统教学中“一刀切”、“一窝煮”的局面,在教学中着眼差异,分层教学,只有这样才能进一步深化语文教学研究,落实素质教育要求,全面提高语文教学水平。语文分层教学的提出及实施都是以素质教育为宗旨,目标是使全体学生都得到全面发展,因材施教,使各层次学生都有所提高。

三、小学阶段语文科目分层教学法应用的措施

1.利用分层教学理念规划教学方法,确保教学条理清晰。

在语文科目中,并不是每道题目都只有一种解答方法,许多时候不同解题方式与思考方向才是语文知识的魅力所在,因此学生对题目的理解及对解题方式的探索是十分重要的。而且每个学生都是独立的个体,所以在知识基础、思维习惯及学习需求等方面难免有区别,分层教学则能充分满足学生的不同需求,利用分层教学法对教学内容进行规划,才能确保教学内容更有条理,更具针对性。教师可以在每个章节课程开始前,让学生对教学内容粗略地了解,并通过问卷的方式,或让学生直接写出预习过程中哪些问题是无法理解的,之后对教学方法与目标进行规划,确保对每一类学生都能采取兼具条理性与针对性的教学方法,制订合理的学习计划。

2.利用分层教学理念进行学生分组,体现教学针对性。

不同类型的学生都有自身的优势与问题,正是这样多元化的构成,才能使学生之间形成互补。因此,教师根据学生个性、习惯及能力进行针对性分组,是确保学生分层明确并同时发挥出互补作用的重要环节。而且分层方式不拘一格,如果学生之间存在较大的性格差异,教师就可以将不同性格的学生进行分组,相互带动,如可以将性格比较积极好动的学生与相对羞涩好静的学生安排在同一组,让性格积极的学生发挥带动作用,对内向的学生发挥促进的作用,让内向含蓄的学生更积极地发言,表达自己对知识点的理解。较内向好静的学生可以对好动的学生发挥牵制作用,让这类学生冷静下来,养成先思考、先验证再下定论的习惯,以更严谨的精神对待每个课题。这样的针对性分组对满足学生的需求是十分有利的,教师懂得利用,自然会提高教学效率。

3.利用学习小组中的小老师进行分层教学,多层互动。

在传统小学语文教学模式中,基本以老师授课、讲题、做题训练等方法进行语文教学。学生在这种传统教学方式下,只能被动接受老师讲授的语文知识,学生学习兴趣不浓。而在高校课堂学习小组“小老师”的教育模式下,学生可以将被动接受转变为主动学习,老师在上课前将学习任务下发给学生,然后让学生自己先预习,自己先讲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在“小老师”的教学模式下,学生在语文学习时,并不只是以授课形式进行,学生可以通过实际动手操作学习。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学生可以发现其规律及特点,亲历知识的习得过程,通过自身思考、分析与讨论,更深入地掌握所学知识,提高学习效率。在传统教学模式中,老师会选择题海战术,让学生加强训练。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并不单单是加大训练力度就可以的,让学生画画字词、背背课文。在小学语文课堂上,可以让学生之间讨论交流,从而培养学生的团结合作精神。其中,可以选用小组合作方式进行学习,使学生通过合作与交流发现、分析不同问题,从而提高学生学习能力及发散性思维能力。在“小老师”教育模式下,能很好地加强课堂多层互动,进而实现分层教学的目标。

4.因人而异,分层评价。

每个学生的差异总是客观存在的,不管是生理方面、心理方面还是文化知识方面都有不同之处。我们对每一个学生的评价应相应地采取不同形式和标准。对学生而言,他们需要的是更多的鼓励,因此,我们要注意他们的闪光点。有一次在语文课上我有意请一位比较内向、平时不爱说话的同学到讲台上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他一听到老师叫他的名字,心头一颤,一下子脸都红了。在同学们的热烈掌声中,他才不得不走上了讲台。他不是复述课文,而是断断续续地把课文读了一遍。当他读完后,同学们似乎都用冷漠的目光看着他,这时我立即举起双手鼓起掌,教室里立刻响起了一片热烈的掌声,然后我很真诚地说:“××同学从来没上过讲台,今天他能够勇敢地走上讲台为同学们朗读课文,虽然有点慌张,但已经是一个了不起的进步了,我们相信他下一次一定会更从容的。”就这么几句话说得他瞪着眼睛望着直点头。他竟然站起来说:“谢谢老师,谢谢同学们。”教室里又响起了热烈的掌声。后来经过几次练习,如今他能较自如地为同学们演讲。

四、结语

针对性教学是在当前发展趋势下我国教育工作者最重视的一项课题。在当前发展背景下,教育工作者意识到学生个人学习需求的差别而必须采取措施,是促进教学改革的必要因素。在这样的需求下,教师需要以更具针对性的视角进行教学规划,让分层教学发挥作用,在确保符合学生个人学习需求的同时,确保整体教学需要得到满足,这才是教学的最终目标。语文教学同理,只有这样才能为学生奠定良好的知识基础,促进学生知识体系的完善。

参考文献:

[1]何梅.浅谈小学语文问题解决教学[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33):89-90.

[2]殷霞.小学生语文问题解决观的现状及其分析[J].无锡教育学院学报,2006(03):118-119.

[3]苏波.论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问题情景设置[J].新课程(中),2015,(05):67.

第6篇

[关键词] “六模块”建构式课堂;差异教学;小学数学

最近几年,许多学校都在研究如何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如何突出学校教学特色的教学模式. 在此背景下,连云港教研室积极进行“‘六模块’建构式课堂”的探索,旨在建构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实现对话交流、动态生成、合作共享,实现学生知识、能力与情感协同发展的课堂. “‘六模块’建构式课堂”主要是指教师在课堂教学时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课程的标准,灵活运用迁移运用、矫正反馈、精讲点拨、互动探究、交流展示、自学质疑六个模块.

班级授课制仍是目前课堂教学的主要形式,因此教师一般针对大多数学生进行备课,这样就忽视了学生个体之间的差异. 从教学实践的效果来看,出现了优秀学生“吃不饱”,学习困难的学生对所学知识“难消化”的现象. 长此以往,一个班级内学生在学习成绩、作业情况、课堂表现以及学习态度之间的差异会越来越明显. 那么,如何才能发挥每一个孩子最大的学习潜能,如何才能让不同的孩子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呢?笔者认为,教师在授课时应该灵活运用“‘六模块’建构式课堂”进行差异教学,这样不仅能真正体现高质、有效的教学,而且能给有差异的学生平等发展的机会,从而真正促进孩子最大限度的发展. 本文将从教师观念的转变和教学能力的提高、个体差异的类型和对个体差异的测查、和谐教学环境的创建三方面探讨基于“‘六模块’建构式课堂”小学数学差异教学的策略.

教学观念的转变和教学能力的提高

一方面,作为小学数学教师,要树立正确的差异教学观,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 教师要真实地认清不同学生之间的差异,像在教学实践的课堂讨论环节,交流展示的空间和时间往往被思维敏捷、能言善辩的优秀生占据,学习困难的学生越来越没有空间,教师需要把这种差异看做有用的教学资源. 据国外相关研究表明,人类的潜力是无穷大的,小学生只是利用了自身潜能的一小部分,并且每个学生个体都处于不断发展变化的状态,当前所表现出来的能力并不能说明以后的发展潜能. 因此,教师不仅要善于捕获每个学生的闪光之处,试图发现每个学生的变化,而且要明确自己不再是简简单单的知识传授者,而应努力引导学生如何学习,让学生学会自己去构建相关的知识体系.

另一方面,作为小学数学教师,要注重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 鉴于差异性教学对教师教学能力的挑战,要求教师不仅要具有有效课堂的管理能力、多元教学的设计能力,还要具有科学的测查诊断能力. 教师要学着抛弃以前只是凭经验来评价一个学生的方法,因为这种方法仅仅以学习成绩的高低作为唯一的衡量标准,并没有找准学生之间存在差异的真正原因,不仅损害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且不利于学生的身心发展. 基于“‘六模块’建构式课堂”的差异性教学,要求教师能够利用教育学、心理学等专业知识准确地诊断学生之间的差异,发现每个学生的亮点与不足. 相同的教案应用于课堂教学中,有的学生不能理解是很正常的现象,此时教师应根据不同水平的学生设置不同的教学内容,付出更多的时间设计适用学生差异的教学设计. 此种教学方式抛弃了传统课堂教学的单一形式,使得教学活动丰富多彩,教学形式多种多样,能够极大地促进学生身心发展.

个体差异的类型和对个体差异的测查

个体差异的类型主要包括学习风格的差异、学习态度的差异、学习兴趣的差异以及学习准备水平的差异四部分.

学习风格的差异主要是指每个学生对不同学习方式的偏好,例如有的学生喜欢在光线较弱的地方学习,有的喜欢在光线较强的地方学习,有的喜欢在喧嚣的地方学习,有的喜欢在安静的地方学习. 从智力类型的角度又可以分为存在主义智力、自然观察智力、自知智力、人际关系智力、身体智力、音乐智力、视觉空间智力、逻辑数学智力以及语言智力等. 相关实验表明,若一个人学习方式和智力类型相吻合的话学习效果就会事半功倍,因此教师应通过互动探究、交流展示的方式发现每个学生的学习方式和智力类型,指导每个学生都能找到最佳的学习方式进行学习. 学习态度的差异主要受学生家庭环境、社会环境以及经常交往同学的影响,学习态度的好坏直接影响学习成绩. 学习兴趣的差异主要表现在兴趣的效能、兴趣的稳定性、兴趣的广度和兴趣的指向性四方面. 学习准备水平的差异主要表现为学生将新知识与原有的知识理论体系结合的能力差异.

若想基于“‘六模块’建构式课堂”进行差异教学,对每个学生进行差异测查是必须的. 通过差异测查不仅能准确、科学地预测每个学生的社会潜力、职业潜力和教育潜力,而且能为他们制定精确的训练学习计划. 对于学生个体来说,通过差异测查能够让他们发现自己的优势和不足,在以后的学习中做到扬长避短.

笔者认为,在小学教学中,常用的差异测查方法包括:测验法、调查法和观察法. 测验法按照测量的目标又可以分为人格测验、能力测验、智力测验和成就测验;按照测量的功能可以分为速度测验、难度测验、概观测验和诊断测验. 差异教学比较重视学生的课前预习水平,笔者所在的学校就是在学习新的数学章节之前,教师提前给学生布置预习任务,让学生带着任务进行预习. 教师可以针对将要学习的新章节设计几道比较容易的试题,在学生预习结束后,进行一个简单的小测验. 通过上述测验,教师可以提前知道每个学生的准备情况,在随后的课堂授课中就会有针对性,也能更好地实施差异教学. 调查法主要是通过与学生面对面的谈话和采用调查问卷的方式了解各个学生之间的差异,以便教师采用针对性的措施.

笔者针对自己所在学校200名小学四年级的学生进行数学学习兴趣的调研,相关结果表明:不同的学生无论在数学学习风格还是数学活动中的爱好都存在很大的差异,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尽量采取多变的数学教学方法,以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

观察法主要是教师通过一些科学仪器或自己的感官来测试学生个体之间的差异. 课堂是教师与学生交流最多的地方,教师可以在课堂授课时通过观察学生的表现,例如参与课堂互动活动是否认真、听课注意力是否集中、学生回答问题时分析问题的能力如何,来判断学生个体之间的差异. 当然,教师也可以从别的同学身上了解一下某一个学生的情况.

创建和谐的教学环境

和谐的教学环境是基于“‘六模块’建构式课堂”进行差异教学的必要前提,因为在和谐的教学环境下,作为教学活动主要参与者的学生才能身心愉快地投入到学习中,然而,如何才能创建和谐的教学环境呢?笔者认为,可以通过以下四种方式.

1. 学校要始终鼓励和支持在“‘六模块’建构式课堂”的基础上进行差异教学. 首先,学校需要为教师提供更大的相关培训机会,特别是加强对小学教师教育方法和教育理念的培训;其次,学校应大胆改革教学管理理念;最后,学校应提供更大的教学硬件设备,例如实验器具、图书馆、多媒体教室等.

2. 提高学生对差异教学的认识. 若想顺利完成差异教学,学生的配合是必要保证,因为学生才是差异教学的主角,若是学生抱着抵触的态度来对待差异教学,教学效果肯定好不了. 教师在进行差异教学之前,可以向学生介绍一下基于“‘六模块’建构式课堂”进行差异教学的背景、优势以及兄弟院校取得的效果.

3. 教师之间对差异教学的相互合作. 因为基于“‘六模块’建构式课堂”进行差异教学需要教师从教学评价、作业设计、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教学目标等方面进行深入研究,单一学科的教师对学生的了解是不够的,因此,不同学科之间的教师需要加强交流、互相探讨合作,将每个教师的独到见解结合在一起,只有这样,差异教学方式才能日趋成熟.

第7篇

【关键词】元认知策略 中职 英语自主学习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3)02-0182-02

一 引言

2007年7月教育部颁布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指出:“教学模式改革的目的之一是促进学生个性化学习方法的形成和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发展”。“教学模式的改变不仅是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变化,而且是教学理念的转变,是实现从以教师为中心、单纯传授语言知识与技能的教学思想和实践,向以学生为中心、既传授语言知识与技能,又注重培养语言实际应用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的教学思想和实践的转变”。目前中职英语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是学生过于依赖教师与教材,自主学习意识与能力较差且学习策略意识不强。那么,如何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呢?很多研究者认为元认知是培养学习者自主性的关键因素。对于缺乏学习方法与策略、英语基础薄弱的中职生来说,在英语学习中进行元认知策略的培养是极其重要的。

二 中职学生的心理特征

进入中职校的学生一般都是初中毕业,年龄在15~18岁之间,这一时期在发展心理学中被称为青年初期。它是青少年向成人过渡的重要时期,相比于小学生、初中生,中职学生的认知水平相对较高,思维比较活跃,富于创造性,自我意识强。他们善于动手,渴望进步,个性逐步完善,对未来充满希望和追求。但与高中生相比,中职学生却存有不容忽视的心理问题,一是失落和自卑感强烈。不少进入职校的学生心中总有一种失落感,自尊心强而敏感,总是担心别人看低自己,担心自己得不到社会认可和重视,总期望自己在群体中居于适当的地位,受到鼓励。二是学习存在困惑。部分学生由于基础知识薄弱和学习能力差,学习的主动性、能动性不足,自我约束能力较差,导致缺乏学习动力,进而产生厌学情绪;还有部分学生对所学专业不感兴趣,心理落差较大,时常感到困惑、焦虑和不安。三是自我评价存在偏颇。他们在评价自己取得的成绩时,常常归功于自己的能力、素质和努力;而在评价自己的失败时,往往强调客观因素,极少追究自身原因。四是心理素质薄弱。他们认为进入中职学校学习根本没有发展前途,对中职教育的认识和价值取向存在偏差,学习中遇到困难就退缩,面对生活逆境没有充分的心理准备,无法正确面对挫折,自控能力差,意志薄弱,知行不一。所以,部分学生存有应付、厌学等情绪,甚至产生自暴自弃的心理。在这种情况下,如何依照中职学生的个性发展特点采取有效的教育教学策略来开展教学活动,就显得尤为重要。

三 元认知策略与自主学习

元认知策略大体上可分为计划、监控与评估三个阶段。计划是指学习者在对自己的能力、需求作分析的基础上对学习的目标、资源、策略等作出决策;监控则是将学习情况与预定目标相对照并随时反思改进的过程;评估是指对学习过程、学习结果及自身能力所做出的自我评价。在自主学习中,学生是教育的主体、学习的主体;学生能动的创造性的学习是教育教学活动的中心,是教育的基本方式和途径;实现自主性发展是教育教学活动的目的,是一切教育教学活动的本质要求。尽管研究者们从不同角度来探讨元认知策略与自主学习的关系,但他们大多认为自主学习者应对自己的学习进行管理,这一点与元认知策略中的管理策略不谋而合。Holec1985认为自主学习是学习者对学习进行管理的能力,包括确立学习目标、自我监控和自我评价等。他们对自主学习特点的表述和元认知策略中的计划监控评估几乎完全吻合。由此看出,自主学习和元认知策略尽管在范畴上有所不同,但在很大程度上是相通的。而对学习的管理能力则是元认知策略和自主学习两者之间最大的共同之处。通过策略训练学习者更清楚地了解学习过程和学习本身,从而成为自主学习者。

四 元认知策略在中职学生英语自主学习中的运用

1.计划策略

计划策略包括设置学习目标、浏览阅读材料、产生待回答的问题以及分析如何完成学习任务。

给学习制订计划就好比是足球教练在比赛前针对对方球队的特点与出场情况提出对策。不论是完成作业,还是为了应付测验,学生在每一节课都应当有一个一般的“对策”。成功的学生并不只是听课、做笔记和等待教师布置测查的材料。他们会预测完成作业需要多长时间,在写作前获取相关信息,在考试前复习笔记,在必要时组织学习小组,以及使用其他各种方法。换句话说,成功的学生是一个积极的而不是被动的学习者。具体学习活动开始之前制定具体可行的学习目标和合理的学习计划是每个学生进行有效自主学习所必须具备的能力。但中职生自主学习的首要问题就是缺乏学习目标与学习计划。教师应根据元认知理论,帮助学生在确定中短期目标的基础上,制订合理可行的学习计划。

元认知策略包括学习者对自身学习能力、自身所喜好的学习风格的了解,对学习任务的目的、性质和要求及材料特点的认识。而目前许多中职生恰恰缺乏对自己的正确认识。教师应帮助学生分析自身的特点,熟悉各个学习环节,找出存在的问题,然后根据每个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实事求是地制定目标。教师要指导学生有意识地分析学习材料的结构、难易程度和知识点的主次程度确定目标,在制订计划时合理分配时间和注意力。学习计划的内容包括做什么、什么时候做、怎么做、为什么这样做。计划应有长期计划和短期计划,如学期计划、单元计划、周计划,甚至是课堂计划和自学计划等。

2.监控策略

监控策略包括阅读时对注意加以跟踪、对材料进行自我提问、考试时监视自己的速度和时间。

这些策略使学习者警觉自己在注意和理解方面可能出现的问题,以便找出来,并加以改正。当你为了应考而学习时,你会向自己提出问题,并会意识到某些章节你并不懂、你的阅读和记笔记方法对这些章节行不通,你需要尝试其他的学习策略。中职生本身自制力差,对自己的学习更是缺乏自控力,很多人没有管理和反思自己学习的意识。教师在帮助学生制定个人学习计划时,要求学生合理分配并记录自己的学习时间,让他们每天记录和监控自己的时间运用情况,每周进行一次总结,分析一下哪些时间运用上存在问题,需要作出调整。教师应指导学生关注自己的学习过程,理清思路,思考并提出一些有价值的问题,促使学生学会学习,并在此过程中产生重要的顿悟,逐渐将学生的注意力从学习结果转移到自己的认知过程,从而主动地控制自己的学习。另外,教师还要提醒学生长期坚持学习计划,要有恒心、有毅力。教师定期查看学生的时间监控记录,这样可以督促学习盲目、被动的学生监督自己的学习。对学习的自我反思与管理能保证自主学习健康有序地进行,顺利实现预期的目标。在老师的帮助下,学生会慢慢学会自己制订并执行学习计划,检查完成情况并分析原因,自己调节和管理学习过程。

3.评估策略

完成一项任务后,教师应给学习者一定的时间来反思学习活动并评估他们在完成学习任务时学习策略的使用情况,还要给他们足够的时间来评估当初制订的学习目标是否完成。文秋芳在调查传统与非传统学习方法时发现,对学习成绩起关键作用的变量之一是学习者的自我管理策略,而该策略的核心是自我反思与评价能力。在学习活动完成之后,学生对学习过程做深入的反省和总结是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最重要的一环。自我评价有利于培养学生对学习负责的态度;有利于促使学生学会思考,随时看到自己取得的成绩和不足;有利于帮助学生反思学习的经历,树立新的超越自我的学习目标。教师应帮助学生从反省中吸取教训、积累经验。以此达到由具体学习活动向抽象经验转化的目的,完成由外部情境向头脑的认知结构内化的过程。

元认知策略的一个重要结构是对为完成任务而做的关于自身能力及学习结果的判断和评估。对自己及学习过程和结果的评估有利于学生对学习过程进行及时的调控和管理,在自主学习中起着重要作用。指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估时,要让学生明白评估不仅仅是发现问题和弱点,同时也要明白自己已达到什么水平,并希望达到什么水平。了解弱项是为了调整学习,而了解进步则可以增强学习自信心和能动性,指导学生科学地评价自我表现和学习结果,反思自己的学习,发现问题的所在,并且能根据评价结果去调整自己的计划,这是元认知策略的价值的最终体现。

自我评价可分为课堂自我评价、单元阶段性评价和期末整体性评价。

第一,课堂自我评价的内容包括:本节课听讲情况如何?注意力是否集中?是否积极参与课堂上的语言操作活动?效果如何?与同学们的合作交流情况如何?本节课还有什么疑问?

第二,单元阶段性自我评价包括:自己在本单元学到了哪些知识和技能?本单元最关键的知识和技能是什么?本单元结束后,还有什么没解决的问题?

第三,期末整体性自我评价与单元评价的做法相似,对自己整个学期的学习情况进行自评:这个学期达到了预期的学习目标了吗?本学期已经养成了哪些好的学习习惯和策略?还存在哪些需要改进的问题?

五 结束语

当代外语教学已越来越重视学习者的主体性,教会学习者如何学习已经成为外语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培养自主学习者是教育的终极目标。元认知策略以其独特的内容和特点为学习者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和现实的指导意义。因此,教师应该提高自身的教学理念,把元认知策略知识有效地融入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中,让学习者逐步习惯运用元认知策略指导、监控学习,由“完成任务型”变为“自主开拓型”,成为真正意义上的自主学习者。这样才能从根本上促进学习者的英语学习,从整体上提高大学英语的教学质量。只有当学生学会使用元认知策略并将它们运用到新的学习环境中去能够独立思考自主学习,才能最终成为学习的主人。

参考文献

[1]Holec, H.Autonomy and Foreign Language Learning[M]. Oxford: Pergamon Press,1981

第8篇

[关键词]社会性软件:社会关系:社会互

[中图分类号]G40―057

[文献标识码]A

[论文编号]1009―8097(2009)13―0105―04

引言

社会性软件是软件社会化过程的产物,它将技术和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有机融合在一起,受到教育工作者的关注。社会性软件的发展对学习提供了友好的支持,它能促使人们知识共享、激发知识创新、并培养人们的信息处理能力和协作能力。社会性软件不仅拓宽了个人和组织的学习空间,而且拓宽了学习者获取学习资源的渠道。笔者希望能通过更多对社会性软件的研究,将社会性软件有效的应用在中小学学习活动和各种社会关系中,提高中小学生利用社会性软件进行学习和交流的能力,同时为构建终身学习社会和绿色的中小学社会性群体关系提供一种全新的学习方式和途径。

一 社会性软件概述

1 社会性软件的涵义

社会性软件是反映人们社会存在和社会关系,以及建立在这此特性上的进行信息交换的一类软件,是近几年教育领域内关注的热之一,虽然国内外的专家们对社会性软件的定义有不同的看法,但都强调其“社会性”。笔者认为社会性软件是一种在使用过程中能够促进集体协作行为和用户社会关系网络的发生与发展,并以网络形式提供远程功能服务的互联软件;社会性软件是帮助人们建立社会网络和组织群体并促进人们之间的沟通、交流和合作的软件。各种新兴的社会性软件也开始出现,如在线社区、计算机协作平台或项目管理的平台以及Yahoo widget、分享影评、书评、美味书签、Moodle等。如今,利用各种软件发展个人兴趣、进行社会交往已经越来越普遍。社会性软件强调的是软件的易用性,它是面向非专家的,供人们日常使用的工具;社会性软件也并非用来展示软件界的尖端技术,它是面向社会大众,提高大众社会交互的软件。社会性软件定义的内涵包括以下三点:

(1)社会性软件首先是个人软件,是个人网络化的工具:个人软件突出了个体自主性的参与和发挥。

(2)社会性软件构建的是社会网络,这个社会网络包括弱链接、中链接和强链接;不同的链接关系在不同的时候所呈现的社会价值是不同的。

(3)社会性软件是个人性和社会性的统一。

(4)社会性软件是社会技术化和技术社会化的产物,社会和技术紧密结合,不可分割。社会性软件的核心内涵在于互联网应用模式开始从传统的人机对话逐渐转变为网络中的人与人之间的对话。

2 社会性软件的特征

人们在使用社会性软件的过程中感觉到或者更为关注的是社会关系,即利用机器实现了人与人之间的对话。社会性软件的发展为学习提供了友好的支持,与学习的发生和知识的转化相辅相成,延伸了学习空间,丰富了学习资源:社会性软件能实现知识共享、激发知识创新、培养学习者的信息处理能力和协作能力,促进教育社会化,学习生活化。这种形式正好为协作学习提供了技术保证和前提条件,社会性软件对促进中小学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思想变革和教学实践,以及对学生之间和家长之间的各种社会关系的构建具有重要的作用。

二 几个常用的社会性软件及其功能

1 Blog

Blog是Weblog的简称。Blog作为继Email、BBS、IM之后出现的第四种网络交流方式,具有创建简便、计划更新、个性化特点和协作共享的优点,中小学教育、本科教育、研究生教育中都可使用这一新兴的网络教育手段。Blog是一种写在网络上、以倒序排列时间的顺序记录内容,并且提供链接和评论的日志。在学习中可以应用于:

(1)个人知识管理:学习者利用日志功能随时记录学习心得,利用链接功能连接到相关的地址进行学习。而且Blog结合RSS聚合技术更有助于构建个人学习的网络体系,学习者可订阅具有RSS格式的Blog、留言板。订阅之后如果有新的文章或留言,订阅者会自动收到通知,从而提高捕获目标网站或主题网站信息的效率。它同时还可结合Delicious(美味书签)软件的使用,聚合基于一定问题、领域的学习群体,不仅提升了信息获取的效率,也加大了学习者的学习效能感,有力地促进了自主学习的进行。

(2)文件管理:在Blog上可以存贮有价值的文件,并进行分类管理,归类不同的资源。这样不但可以实现资源共享,还可以为以后的学习和借鉴提供参考。

(3)好友管理:Blog为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提供了空间,为师生、教师、家长和生生之间的交流开辟了新的渠道。Blog便于和有价值的或同类的Blog快速建立链接。它强调了人的个体因素,能够按照讨论的专题迅速与他人建立联系,找到“志同道合”的朋友,从而畅所欲言,进行交流。

2 Wiki

Wiki是一种超文本系统,它支持面向群体的协作式写作。支持WiKi技术的网站是一种基于共同创作的网站,每个人都可以在WiKi网站上对Wiki文本进行浏览、创建、更改,发表自己的意见或者对共同的主题进行扩展与探讨。Wiki站点一般都有着一个严格的、确定的共同关注主题,因此其内容具有高度相关性。在学习中可以应用如下:

(1)协作学习:例如,学习者可以在Wiki上就某问题进行深入探讨,或者以某一共同的主题完成各自的任务。通过Wiki,学习者可以借助或借鉴他人有价值的观点进行深入学习,激发了学习者的探究性,启迪了学习者的创造性思维。这对于激发中小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中小学生的创造性以及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有重要的意义。

(2)资源收集和管理:Wiki是一个很好的资源组织平台,教师和学生可以将平时收集到的各种学习资源分门别类,按照条目记录在Wiki上。Wiki在内容组织的方式上和Blog不同。通常来说,Wiki是按照信息的条目、层次和顺序来组织信息的,Blog是根据时序和分类来组织信息的,而且对于多人协作的内容,Wiki是以内容为中心,Blog以个人为中心。因而在涉及到多人协作的学习应用和培养学习者的合作精神上,Wiki有不可替代的优势。

3 即时通讯工具

即时通讯软件(InstantMessenger,IM)是一类在互联网上提供实时对话功能的工具软件,这种对话可以是文字形式的,也可以是语音和可视形式的。具有代表性的即时通讯软件有国内的QQ,国外盛行的ICQ、MSNMessenger和Yahoo通等。即时通讯工具在学习中,特别是在线学习中是很好的人

际交流工具。它使得师生、家长以及生生等协作者即使不在同一个地方也能进行同步交流、讨论,获得即时反馈。它也可以用来帮助学生及时获得在线教师、家长或其他学习者的支持和帮助。由于即时通讯工具同时具有同步和异步两种工作模式,因而具有强大通讯功能,使得它在教学中,特别是非正式学习中有着重要的作用。这对中小学的课后辅导,家长和教师交流也有很大参考价值。目前,如有些教师通过建立班级QQ群管理和支持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的遇到的难题,既及时解决了学生遇到的困惑,也拓宽了师生和谐关系的纽带。

4 社会网络工具

社会网络工具是个人建立和管理社会网络的一类工具,它是最显性的社会性软件。这类软件关注的是社会伙伴关系的建立,以及朋友之间人际资源的分享,因此具有鲜明的社会性。最典型的社会网络工具有Link-In、Friendster、Ryze、Linkist、UUMe、HeiYou等。Link-In是一个以六度分隔理论为指导的交友网站,在该网站中用户可以提交个人的档案,通过该网站和具有相同目标的人联系,建立你的社会网络。某些社会网络工具还可以将社会网络可视化,分析自己的社会网络内人和人的交互和信息的传递情况。该类工具在教学和学习中的应用主要有:扩充虚拟学习共同体,寻找学习伙伴,共享和传递关系,管理学习中和他人的社会联系,优化知识传递的路径等。

三 中小学社会交互现状分析

在中小学这个群体中,中小学教育教学存在如下社会交互关系:师生交互、学生与学生交互、教师与教师的交互、教师与家长的交互、学生与家长的交互和家长与家长的交互。目前情况下,上述几种交互关系都存在不足或相当不完善。中小学生正处于身体发育和心理发育的以及理性思维认识形成和发展的关键时期,如果在这个阶段缺乏及时有效的交互,很多中小学生就可能会存在一些心理发展和思维认识的障碍。比如,一些孩子在学校犯了错误,而父母又忙于工作,没有时间与老师沟通,忽视了对孩子的正确引导和客观评价,从而导致了孩子在成长过程中的畸态。还有一些孩子与自己的同学、父母、老师存在交流上的困难或障碍,所以非常有必要提供一种交互的、没有威胁性的心理环境、物质环境和交互手段,促成一个这部分中小学生的整体发展和改善。社会性软件认知与情意整合的特点使其能够在课程、教学中成为一个交互的纽带,并促进对课程本身的认识,如课程目标、教学策略方法、因而激发学生合作的、积极的态度和求知的热情,因而提高教学的效果;同时能够在促进中小学生人际关系发展、合作精神和培养中小学生善于表达、善于交流方面起到积极的作用。

四 利用社会性软件支持中小学的社会互

构建绿色师生、教师与教师、教师与家长、学生与家长以及家长之间关系的途径可谓多种多样,比方超越主客体的二元对立思维模式,进行观念的转变:“如社会支持、家长参与、学校组织、师生共建等策略等。”网络的发展为构建绿色师生关系,生生关系,教师和家长关系,家长和家长关系,学生和家长关系注入了新的活力,合理有效的利用社会性软件就是一条构建和拓展上述各种关系的新途径。

由于旧的软件分类也会随着实践和互联网的的发展而不断扩充,新类型的社会性软件还在不断地涌现,下面简要分析几种社会性软件在中小学社会关系的应用。

1 利用社会性软件支持中小学的师生交互

利用QQ即时的交流互动方式,可以增加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关系。学生就通过这种虚拟对话空间畅所欲言,实现了师生互动从形式走向实质,因为实质性的师生互动具有有效、平等、真实、开放有序等特征,在相互平等友好中拓展绿色师生关系。

教师还通过社会性软件实施个别辅导教学。教师对学生的个别指导教学,可以通过电子邮件等社会性软件异步非实时地实现,也可以通过QQ、MSN实时指导。前者的优点在于学生可以随时向教师请教,但不能马上得到辅导:后者可以得到教师的即时讲解,实现实时的师生交流。尤其是通过QQ的视、音频聊天功能,就像面对面聊天一样轻松自由。另外,通过社会性软件实施个别化学习,教师也可以根据学生的不同特征因材施教。通过网络提供不同学习环境、学习方式和学习内容的选择,为每个学生提供最佳的教学支持,让学生自由选择学习内容,制定学习计划,自主安排学习时间和地点,从而主动获取知识,更新知识。

以BBS、Blog、Wiki为代表的社会性软件很容易就可以构建基于一定主题的虚拟学习平台,而且这些软件技术门槛很低,中小学生能够非常容易掌握这些软件的使用。

2 利用社会性软件支持学生与学生的社会互

QQ群的应用使学生群体、学生个体进行超越时空、无时无处不在的交流,彼此获得更大更多的对等信息,在相互理解、信任中构建绿色生生关系。笔者认为,借助于支持组群通讯的软件,无论是一对一传播(异步传播,如电子邮件;同步传播,如即时通讯),一对多传播(异步传播,如网页和博客;同步传播,聊天室和角色扮演游戏),还是多对多传播(异步传播,如维基,和讨论组),都有助社会网络的形成和应用。

尽管已经出现很多Widget产品,但把它和教学结合起来开发的产品还是很少,当然这绝不影响它在教学中的潜力或者说优势。因为Widget产品时尚、好玩、个性、生动和很绚皓的外表的特点,符合中小学的心理,总能生动、真实的显示,很能吸引中小学生好玩、好动、好奇的心理,使之在一个轻松活泼的环境中进行学习。

以Blog、Wiki为代表的一种社会性软件,能够培养学习者信息素养,并起到训练思维能力的作用,以及管理个人知识的作用。这主要体现在社会性软件构建虚拟学习共同体上。学习应是一个学习者与学习环境不断交互的过程,其中既包括学习者与学习内容的交互,也包括学习者与学习支持者以及学习者之间的交互即社会互。社会性软件提供了一个人与人之间互动的平台,知识积累的平台。社会性软件的应用有利于中小学人际社会关系交互共同体的建立,更有助于某一领域问题的深入讨论和研究。不管成员关系是竞争性质的还是伙伴关系,虚拟共同体都可以为许多学习者消除孤独感,创造一种归属感。

3 利用社会性软件支持教师与教师的社会互

促进了教师之间的经验交流和知识分享,打破了传统的信息隔离难以沟通的状态,通过Blog使优秀有经验的教师的隐性知识能够被保存和传播,教师们可以利用blog记录自己的一些反思性日志,和其他教师共享,相互探讨和交流心得体会。年轻的教师可站在前人的肩膀上更上一层楼,在这里Blog起到了知识的纵向传承的作用。

另外,通过Wiki,还可以形成横向的交流社区或主题社区,分享交流教学中的心得和体会。而通过IM可以达到及时联络、交流知识或者信息的目的,通过Blog可以很快挖掘发现网络领域专家以及教育者所关注研究的内容,通过RSS或

者Widget工具,利用新闻阅读器可以大大提升信息获取和更新的速度。

4 利用社会性软件支持教师和家长的社会互

在学校里,教师是教学的引导者,学习过程的组织者和监督者,学生学习的帮助者,对中小学生的成长和学习起着监督和督促的作用。在家里,家长是学生生活的供养者。在有些情况下,就造成了教师不了解学生在家里的学习情况或者家长不了解自己的孩子在学校的学习情况。同时在社会节奏加快和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的时代里,很多家长为生计忙碌,很少时间与老师交流,更甚者,一些家长由于某些原因不方便或羞于与老师进行面对面的交流,导致一些孩子成了“问题孩子”,这很大一部分原因是由于教师与家长沟通不利,疏忽了对孩子的管理和监督。而社会性软件的出现将有效的缓解这一窘迫的局面,教师可以创建一个自己与学生家长组成的QQ群,教师充当管理员的角色,家长可以向教师询问自己的孩子在学校的情况或反映孩子在家里表现情况,及时与教师沟通,这对教师及时了解学生的动向是非常有帮助的。同时现在手机非常普及,家长可以利用手机上网,或通过QQ模式建立手机飞信业务,这都利于教师和家长之间的交流。

5 利用社会性软件支持家长与家长的社会互

这一环节往往被忽视,对于中小学的学生来说,很多学生存在共性的问题。中小学年龄阶段的孩子正处于身体发育的关键时期,存在很多的生理和心理方面的问题,并且这些孩子的叛逆心理也越来越强,在心理学上称作“青春躁动期”。他们往往喜欢和同龄的孩子或其他人交流。笔者认为完全有必要利用简洁且易操作的社会性软件建立家长之间的沟通交流方式,让家长之间互相交流自己在教育孩子上遇到的问题,可以相互交流困惑,也可以相互交流经验,这对提升家长的信息素养和教育孩子的水平也是非常有帮助的。

社会性软件的开放性使家长内在想法得到外化,同时通过和其他家长的交流和对比,促进主体进行自我反思。反思性教学研究者认为,意识、情感和思想的开放性是反思的内在动力,视野开阔能使家长更全面、深刻地看待问题,使家长能够在教育孩子时多一双眼睛、多一些参考、少走一些弯路。

6 利用社会性软件支持学生与家长的社会互

在中小学人际社会关系中,家长与学生的关系有时是相对紧张的。许多家长“谈网色变”,认为网络是不好的,认为中小学生上网更不好。由于这个原因,很多家长与自己的孩子在上网问题上矛盾和冲突不断,造成了学生与家长在沟通交流上存在误区或者盲区。网络的出现和发展是现代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家长不可能也不应该阻止孩子去接触网络。相反,家长越是这样一种姿态,叛逆心理极强的中小学生越是对抗。不可否认网络上的信息良莠不齐,笔者认为通过社会性软件可以让家长去认识和学习网络,从而学会通过符合社会潮流和社会发展的社会性软件与自己的孩子交流,这对加强家长对自己孩子的引导和心理沟通是非常有帮助的。

社会性软件强调了在互联网世界中人的主体性,充分考虑社会性关系的存在和传播效应,并直接呈现应用过程中产生的内容和社会关系,这对家长和学生在使用社会性软件的过程中建立信任、积累信誉、形成关系和联结的意义深远。

总之,利用社会性软件建立群体交互系统,实现人与科技的整合,实现教师、学生、家长的联网,实现群体智力的延伸和扩大。借助社会性软件构建一个开放性、广域性和交互性的虚拟学习平台和群体交流系统,为中小学教师、学生、家长提供动态的、立体的和建构性的学习和交流环境,排除群体成员间的沟通障碍,营造自然友好的合作、沟通和学习氛围,从而对产生人际互动和建构并拓展绿色鲜活的中小学人际社会关系网产生积极的影响。

五 结束语

随着对各类社会性软件功能的认识和对社会性软件的创造性使用,基于互联网络的社会性软件成为一种方兴未艾的网络工具。社会性软件的最大特点就是提供了一个人与人之间互动的平台、知识积累的平台,实际上就是把人与人之间的协作和积累的知识内容有机整合在一起。社会性软件在教育教学领域中的应用将创新教学模式、重构学习形式、优化教育资源、激发知识创新,使得网络空间主体参与、合作互助、个性发展、体验成功的协作学习方式可以得到真正意义上的实现。总而言之,正确认识社会性软件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加强规范与引导,最大限度地发挥其正面作用,对规避其负面影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5]杨敏,吕成林.社会性软件在网络学习中的应用[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08,(3).

[2]庄秀丽.用BLOO的方式学习[J],中国研究生,2003,(8):23―25.

[3]<http://baike.省略/view/360388.htm.2009―2―20.>

[4]王蕊.社会性软件支持下网络协作学习的策略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08,(4):68―71.

第9篇

【关键词】团体辅导 高校 心理健康教育

【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7-0220-02

关于高校学生心理健康课程实施的问题,国内的相关研究从未间断,但总体而言,至今为止心理健康课的实施仍多以学科式教学为主,实践性教学欠缺依然是现今心理健康课实施过程存在的不足。随着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各项相关研究的开展,人们逐渐认识到实践教学对于心理健康课的意义,本文作为2011年度新世纪广西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项目课题《高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改的研究与探索》子课题的研究成果并同各高校尝试性的实践性教学成果在很大程度上表明团体辅导作为一种实践教学深受学生欢迎,学生普遍认为团体辅导式的教学形式生动、课堂氛围活跃,更让他们有了学习的积极性,他们能在这样的实践学习过程收获更多更有用的促进自身发展的信息。团体辅导因其特有的优势决定了通过团体辅导活动形式开展高校心理健康课的意义。

一、团体辅导活动在高校心理健康课中的意义

现今心理健康课的实施存在着一些不足:课程目标缺乏实践性;课程内容同质化,授课内容没有体现出不同年龄阶段的特点;课程实施呆板、学生被动接受,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不足;课程评价只重结果不重过程,缺乏质性、动态性和情境性;师生关系淡漠,缺乏沟通。这种种不足,导致学生厌学情绪严重、心理健康教育课收效不大。

团体辅导,是在团体情境下进行的一种心理辅导形式,以成员为主体,根据不同年龄阶段成员的心理特点要求设计不同的系列活动方案以作出主题辅导安排,它强调团体成员间的互动,注重真实生活情境的创设,它要求成员主动参与、积极体会感悟,其最终目的就是为了促进学生在交流合作过程中掌握生活经验,促进自身发展。团体动力学、需要理论等表明团体辅导对于心理健康教育的作用不容忽视。团体辅导的特点决定了其在心理健康课中的几个优势:实现了课程目标的实践性、课程内容的阶段性、课程实施的活动性、课程评价的灵活性以及师生关系的亲密性。

高校学生群体有着所有学生群体共有的群体性,他们有着共同的成长课题、类似的困扰,而更重要的是,他们处于思维发展的高级阶段,这让他们的思考能力、感悟能力有着较高水平,这无疑对于团体辅导的开展有着举足轻重的意义。咨询实践表明,大多高校学生问题缘于人际关系不良,而人际关系不良常是高校学生各类问题爆发的导火线,因此,人际关系辅导对促进高校学生心理健康发展至关重要。团体辅导感染力强、影响广泛,效果容易巩固,尤其适合改善人际关系,这样的特点决定了其在高校学生心理健康课中的地位作用。

总之,心理健康课要求体验性、学生本位性、生成性、回归生活世界,而团体辅导无疑体现了这些要求,团体辅导的特点及高校学生群体的特点决定了其在心理健康课中的意义。

二、团体辅导活动形式在高校心理健康课中的实施

依据高校学生特点及相关调查研究数据所表明的学生需要出发,高校学生心理辅导主题大致可归纳为四类:学习辅导、人格辅导、生活辅导、职业辅导。团体辅导常用技巧有问题讨论、心理剧、角色扮演、行为训练、各种习作与活动辅导。

问题讨论是指团体成员就大家面临的共同问题或困惑进行分析及探讨,在团体讨论过程中,发表自己的见解,听取他人的意见,完善自己的看法,从而帮助成员明确了解自己和他人的观点,养成尊重他人的态度,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心理剧是一种以现实生活为模式的团体心理辅导方式,它让成员在类似真实生活的情境中,以特殊的戏剧化形式来诠释不同角色,在思想碰撞和心灵共鸣中,体验到一些以前没有意识到的情感和态度,并达到宣泄情绪、减轻压力的目的。

角色扮演是心理剧常用的方法之一,它是让团体成员在一定的情境中,通过扮演某些人物,体验不同的社会角色,达到理解他人、增进相互了解的目的。

行为训练是指以相关理论为指导,通过特定程序,比如放松训练、自信训练、情绪表达训练、人际交往技巧训练等,学习并强化适应的行为,纠正并消除不适应行为的一种心理辅导方法。

习作与活动辅导是指开展一些有意义的心理习作与游戏,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体验活动的乐趣,同时通过心理游戏及习作,引发学生思考,唤起大学生对生活的热情、对身边人员的关注以及对父母的关爱。

根据相关研究成果以及实践情况,结合高校学生主要心理问题类型和团体辅导常用技巧,高校心理健康课可以如下方式开展:

(一)学习辅导方面:以问题讨论为主、活动为辅

对高校学生而言,学习辅导主要包括“了解自身学习潜能的辅导”,“学习动机、兴趣、态度的辅导”,“学习志向水平的辅导”,“学习习惯的辅导”,“学习方法和策略的辅导”,以及“学习计划与监控的指导”等。

就高校学生在学习方面来看,他们缺少的不是学习的能力,近一点他们缺的是学习动机、兴趣和态度;远一点,他们缺的是学习志向水平、学习习惯以及学习方法和策略;再远一点,他们缺的是学习计划与监控。由中学升到大学,对于大部分学生而言都已解脱,他们从此没了奋斗目标,学习也就开始缺乏动机,更谈不上兴趣,态度自然是消极的,更别说远一点的学习志向、习惯和方法计划等等。纵有少部分还愿意学习的同学,他们却又常常找不到合适自己的方法,还是老一套的中学学习方法,结果导致学习效果不佳,使得自己对学习失去了兴趣。总言之,高校学生学习辅导自然就成了心理健康课不可缺少的一个主题。

就学习辅导而言,可以讨论为主,比如,以“头脑风暴法”的形式引导学生通过讨论,积极探索自身学习的相关特点以及各种学习方法的利弊,从而找到合适自己的学习方法,确立自己的学习风格。也可以头脑风暴法的形式就某一专题进行讨论,从而延续学习的兴趣。另外,同时可辅以活动形式,比如开展相关专业知识竞赛,让学生在竞赛中体会学习的乐趣。

(二)人格辅导方面:活动为主、讨论为辅,各类技巧皆相宜

高校学生人格辅导方面主要包括自我意识辅导、情绪情感辅导、人际关系辅导以及性心理辅导。事实上,自我意识、情绪情感、人际关系辅导是各个阶段都涉及的主题,所不同的是,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课,鉴于学生思维能力、感悟能力处于较低水平,对学生只做简单要求,往往常用一些行为训练的方式让学生只需要从表面上去掌握一些方法技巧就够了,但对于高校学生而言,他们思维水平较高、感悟能力较强,让他们深入探索自己的内心世界有利于他们更好地了解自己。

在自我意识辅导方面,以习作为主,比如常用的习作“我是谁”、“我的自画像”、“生命线”、“小小动物园”等有助于学生思考反思自身情况,也可以通过心理剧、角色扮演的方式引导学生探索内心世界;在情绪情感辅导方面,以行为训练为主、讨论为辅,比如,通过“放松训练”让学生感受不同情绪的放松,以“头脑风暴”的讨论方式让学生寻求更多的情绪调节方法;在人际关系辅导方面,以习作、活动为主,比如,利用“镜中人”、“盲行”、“哑口无言”等活动引导学生思考人际间的误会、信任、互助等问题,也可以通过心理剧、角色扮演等促进学生反思与他人的交往,以调整自己与他人的关系,还可以通过行为训练的方式交给学生一些人际交往的基本技巧促进学生人际关系的发展;在性心理辅导方面,以讨论为主,比如开展“恋爱的好与坏”、“学业爱情之我见”等相关主题讨论或辩论会,让学生在讨论和辩论中学会把握自己的情感,培养自己正确的爱情观。

总之,高校学生心理健康课中,就人格辅导方面而言,可以活动为主、讨论为辅,各类技巧皆可尝试。

(三)生活辅导方面:问题讨论领衔走

生活辅导主要包括休闲辅导和消费辅导。休闲和消费辅导它更多的涉及一些生活方式调节技巧,需要引导学生去讨论发现合适自己的生活调节方式,因此可以用讨论法来开展。比如,开展“我的生活我做主”主题讨论活动等,指导学生就大学生活做出各种规划,正确看待休闲生活与学业、兼职与学业等的关系,让学生在讨论过程找到最合适自己的生活方式。

(四)职业辅导方面:习作无疑为最佳

职业辅导涉及一定的个人隐私而又需要个体深入思考体会,习作法无疑更合适这样的主题辅导,任课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参与一些习作的练习探寻合适自己的发展方案。比如,通过“我的未来不是梦”、“洋葱规划法”等习作活动引导学生深入探索自己对于未来生活的规划,让学生看清现在的学业与今后生活的关系,以更好地规划自己的大学生活。

三、依托团体辅导活动形式开展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课应注意的问题

(一)培养高素质的师资队伍

随着心理健康教育越来越受到重视,教育部对此频频出台了各种文件,学校方面则积极响应培养相关教师人员。经过不断培训学习,不少教师各方面能力都有所提升,具备了一定的咨询技术。然而,相关研究表明,在咨询过程中,最重要的不是咨询师的个人学位、资历、理论和技术的纯熟,而是咨询师的自身修养,对于团体辅导而言更是如此。优秀的团体领导者应具备良好的人格特质,能在活动过程扮演好不同的角色,把握好团体领导者应持的基本态度,履行好自己的职责,明确自己在活动过程各个阶段的任务以及遵守一定的专业伦理。

(二)重视相关教学投入

团体辅导活动形式呈多元化,活动过程需要用到的各种材料和器材比较多,所需费用不是小数目,若作为普通教具让任课教师个人自行考虑解决,这显然不太实际。为保证课程的顺利开展及其收效,学校方面应该设有专项经费用以购买相关器材。另外,团体辅导过程学生的各类交流与活动等不可避免会导致人多口杂、噪音大等影响组织活动的现象,保证领导者的声音能够被成员听到就显得尤为重要。因此,学校方面应将扩音器等控制声源的设备并同教学设备考虑。此外,相关研究表明,背景音乐作为微观环境对于团体辅导活动起着促进、催化的作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学校可以适当将播放器等设备作为教学器材考虑。除此之外,比起个别咨询,团体辅导对于场地有一定的要求,活动场所的好坏对于活动效果有着某种程度的影响,如果条件允许,学校方面应尽可能设置专门的团体辅导场所。

(三)因材施教

学生个人特质不同,团体辅导的特点决定了并非所有人都适合参加辅导活动。教育讲究因材施教,团体辅导更是如此。为保证活动效果,可以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将学生分为“参与者”和“旁观者”两队人马进行开展活动。对于那些自愿报名、愿意与人交流、能够全程坚持参加活动等这一类符合成为团体成员条件的同学,可归入“参与者”的行列;对于那些性格极端内向、害羞、孤僻、自我封闭的人以及有严重心理障碍的不符合成为团体成员条件的同学可以归为“旁观者”的行列,在将学生分为两大类的基础上再依据辅导活动的理论开展活动。

另外,因为团体辅导活动对于人数的控制有一定要求,所以,为了保证活动效果,教务处在安排学生上课人数方面应该做一定的考虑。而教师本身,为能达到活动效果最佳化,也可以充分发挥朋辈的作用,适当培养几个小组组长作为助手或者将他们培养成为协同领导者,这样在某种程度上能够更好地保证活动的顺利进行。

(四)充分发挥心理健康协会的作用,将课程延伸到学生日常生活当中

大学生心理健康协会与众多学生社团纯粹提供大学生休闲活动、各类学习活动不同,其目的是“使健康者更健康,不健康者能及时得到帮助,提高大学生的生活品位”。大学生心理健康协会注重宣传心理健康知识,将各种心理知识、理论融汇于日常生活中,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大学生心理素质。

心理健康协会比起课程活动而言更贴近学生生活,可以利用协会的力量,在日常生活中根据学生的需要多开展相关团体辅导活动,将课程延伸到日常生活中,将团体辅导生活化,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

四、通过团体心理辅导活动开展高校心理健康课的前景展望

相关研究和实践表明,团体心理辅导对改善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提高其心理素质具有重要作用。由于心理健康教育越来越受到重视,团体辅导式教学的研究已越来越多,其研究已由理论层面逐渐到了实践层面、由重治疗到预防甚至到发展,由重即时利益到长期利益,这样的转变对于心理健康教育而言无疑是一种福音,通过团体心理辅导活动开展高校心理健康课日益重要。

参考文献:

相关文章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