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大学礼仪实训总结优选九篇

时间:2022-04-11 15:21:32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大学礼仪实训总结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大学礼仪实训总结

第1篇

旅游礼仪教学方法

张萌认为,旅游礼仪应综合运用案例型、教师主导型、学生自主型的“Role-play”教学,坚持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的教学原则。孙海丹建议采用学生主角定位、课堂时间板块、细节悬疑设置、直观比较演示、适度综合刺激、素质教育融合法来培养学生旅游服务礼仪意识。王艳珍、卢小平从语言模拟实训法、演练模拟实训发、情景模拟实训法和角色模拟实训法出发,讲述了模拟实训法对礼仪教学的重要性。陈玉涛提倡与就业相关的互动式教学,借鉴“实践主导型教学”方式,并结合理论教学,在情景训练的教学中启发学生思维,培养学生分析能力。郑霞强调运用学生主角定位、细节悬念设置、直观比较演讲、素质教育融合法来提升学生的服务理念、礼仪常识与风范、服务意识与礼仪。郁瑛指出情景模拟教学在礼仪教学中的优势并创造性地提出了个人和多人情景模拟教学方法,从而让学生更好地知礼、懂礼、学礼、用礼。鲍日新认为“立体式”教学能适应礼仪行为学科的特点和要求,能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并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礼”“习礼”“践礼”的积极性,从而提升礼仪教学效果。王琳注重案例教学的前期准备,在案例教学过程中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案例分析后要及时给学生一个总结评价。丁永玲提出,项目教学法是以项目为主体的职业行业为引导的教学方式,是一种通过组织学生真实地参加项目设计、履行和管理,完全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完成教学任务的过程。洪玲建议,根据课程特点和需要,采取以工作过程为导向进行情景模拟教学,从而培养学生的服务礼仪意识。王建茹提出,在礼仪教学中运用项目教学、案例教学、启发式教学、头脑风暴、任务设计、培训游戏、互动式教学法等行动导向教学法,从而提升教学效果。崔洪涛认为,综合利用服务礼仪、化妆技能、职业形象设计、情景模拟、案例分析五个“闯关式”实训板块,来达到以考促学、丰富课堂、营造氛围的教学目的。孔敏娜指出,课堂演练模拟实训法、情景模拟实训法、角色扮演实训法等教学方法能充分展示礼仪课的操作性和实践性,是训练学生掌握礼仪知识的有效手段。孙志敏提出把任务驱动式教学方法引入现代礼仪模拟实训,运用该方法对现代礼仪模拟实训进行教学设计。周俊霞探讨破冰游戏、讨论法、音乐、形象教学、案例教学法、情景模拟实训法这几种教学技巧方法在高校礼仪课程教学过程中的结合运用。蒋英以应聘礼仪教学设计及其运用为例,阐述了教学做一体化模式、多种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在礼仪教学中的运用。何珍提出应用项目教学法进行旅游礼仪课程的教学,让学生们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自主学习,主动探索,从而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岗位技能在实际训练中得到全面提高。李艳红认为,教师通过表演创设情景、多媒体教学模拟情景、学生角色扮演融入情景、案例分析导入情景等具体模式,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自主性,使学生通过参与和互动交流去体悟情景,并把这种体悟转化为真实情景中的实际运用能力。刑小丽通过探讨情景模拟法在实践教学中的运用,阐述了情景模拟在礼仪教学中的重要性。

旅游礼仪教学改革

王景平提出,从教学内容、课程体系、教材建设、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培养模式、课程管理等方面着手,加大教学改革力度。韩枫强调综合运用任务驱动法教学和经典案例教学,为学生提供采用现代化教学设备的情景训练室,并采用现场回答和实际操作的考核,从而提升学生的综合技能。吴小霞针对礼仪课程的性质和特点,对高校开展礼仪课程教学提出了从学生主观学习意识和教师教学法改革及考核方式上做了一些有效的探索。李岩、邹京霞强调教学内容要注重实操训练,教学方法采取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相结合的形式,并要求把通识教育和职业教育相结合。钟莹通过对国内院校旅游礼仪课程现有教学弊端的分析,运用心理学的方法和手段,分析了构建当代大学生学习的内外动力的必要性,并结合高职院校礼仪课程教学的特点和要求提出了课程改革的基本路径。

旅游礼仪教学模式

肖丽珍、冯军指出,礼仪课程应该发展成为“理论教学+案例教学+模拟教学+实践教学”相结合的互动式多方位的教学新模式。朱灵灵指出“讲、看、学、练、演、用”是礼仪教学的常规模式。马乐提出提高教师专业水平和学生对礼仪课的认识、加强礼仪课实践训练环节、扩展礼仪教育范围等教学改革措施。宁静阐述了“理论知识讲解+教师准确示范+经典片段放送+学生模拟互动+师生评说提高”的知行学模式。采胤杉认为,旅游礼仪应采用各种互动式教学模式,达到充分挖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田芳针对整合教学内容、设计教学过程、改革教学方法及考试考核方式等几个方面阐述了“教学做”一体化模式在礼仪课程教学中的运用。曾曼琼强调对学生的实际训练,并运用有效的演示、情景模拟、讨论、项目导向式实训模式,建立合理的实训成绩认定体系进行旅游礼仪教学模式。

旅游礼仪实践教学

张岩松提炼出通识教育与职业教育相结合、知识讲授与实践训练相结合、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相结合、系统学习与习惯养成相结合的“四结合”礼仪课程实践教学模式。程维薇指出,在教学中可采用以社会建构主义为理论基础的情境式教学模式,具体可从多媒体、角色扮演、模拟演示三方面创设情境。刘云指出,“礼仪”课程的教学不仅要求教师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更要求结合社会的需求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增强实践训练的环节,从而使学生真正掌握、巩固所学习的理论知识。张灿认为,完善校内实训设施建设、加强校企合作、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对于提高实践教学效果、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素质意义重大。董辅华认为,应从实践教学内容设计、服务礼仪实践教学过程组织和服务礼仪实践教学环节效果评估方面着手,优化服务礼仪实践教学方法。

旅游礼仪课程考核

金丽提出在旅游礼仪的教学中,强调实践环节的重要性,遵循实践教学改革的原则,建立合理的实践成绩认定标准,是学生掌握旅游礼仪实践知识的有效手段。马乐通过提高教师专业水平,加强礼仪课程教学的实践训练,改革礼仪课程的考核方式来提高学生对礼仪的认识和学生的礼仪意识。何小华提倡以能力考试为中心、以市场需求和就业为导向,并采用多样性考试机制和完善的教学及考试评价机制的教育考试改革。杨琼提出了构建高职院校礼仪课程考核标准的基本框架。崔鸿涛阐述“闯关式”实训板块考核的具体办法及其意义,以期实现最佳的教学效果。

旅游礼仪教学效果

金芝英强调在服务礼仪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并以互动式、情景模拟式、实训式的教学新思路来提升教学效果。文晓玲、潘素华指出礼仪教学应该做到“六个结合”,即“范”与“魂”结合、“知”与“行”结合、“讲”与“练”结合、“课内”与“课外”结合、“言传”与“身教”结合、“小氛围”与“大环境”结合,提高教学效果,促进礼仪知识向学生行为习惯的转化。卢小欢通过完善教学体系,创造更好的教学条件,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提高教学质量,从而达到更高的教学效果。

第2篇

(山东交通学院,山东 济南 250023)

【摘 要】从高校课堂教学改革要有与之匹配的课程考核方式出发,以《社交礼仪》课程为例,阐述了课程考核改革注重对学生的“过程考核”,分析了整门课程“过程考核”的成绩设计,论述了平时成绩考核方式的设计,笔试测试考核方式的设计,期末礼仪节展演部分考核方式的设计,最后总结了高校课堂教学改革考核方式的改革,不仅完成学生对知识的掌握,还包括了对学生的能力提升和素质培养。

关键词 教学改革;礼仪;课程考核

基金项目:山东交通学院2013年度校级教学改革项目——汽车营销特色专业课程改革——以“商务礼仪”课程为例(JG201326);中交会2014-2016年度教育科学研究课题——管理类专业礼仪课程教学改革(交教研1402-15);2014—2015年度山东省青少年和青少年工作研究重大课题立项——山东省青少年礼仪文化素养引领的有效探索和实践(15SAQ004);山东省青少年素质教育重点研究基地专项课题——山东省大学生交通文明礼仪素养现状的调查与对策(14SZJ034);2015年山东省青少年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当代青少年礼仪教育的反思和建构——以山东省为例(15AJY129)。

作者简介:王坤(1980—),女,山东青岛人,山东交通学院管理学院,讲师。

高校课堂教学改革要求以多种方式引起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与之匹配的是课程考核方式的改革,不再是以期末的一张试卷的分数衡量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学习水平,而是更加注重整个课程学习过程中对学生的“过程考核”,把平时训练作为评定成绩的重要组成部分,引导学生重视平时学习,重视能力培养而非应付期末考试。笔者以《社交礼仪》课程为例,分析高校课堂教学改革考核方式改革的设计与实践。

《社交礼仪》课程教学改革,降低了期末考核所占的比例,体现整个课程学习过程中对学生的“过程考核”,并且考核有具体的评分标准,具体设计如下:总评成绩为百分制,设计为:平时成绩(30%)+笔试测试成绩(30%)+期末礼仪节展演(40%)。

1 平时成绩考核方式的设计

平时成绩由大作业成绩(10%)+考勤表现(10%)+实践实训(10%)三部分构成。

1.1 大作业成绩(10%)设计的说明

大作业分为两种:专题类个人大作业和实训类小组大作业。

1)专题类个人大作业具体要求如下:

一学期给学生布置1次5000字左右的大作业。每个学生分配一个礼仪专题,具体要求分为四个方面:一是课程专题内容整合(1000字左右),二是相关专题补充材料整合(2000字左右),三是相关专题案例(1000字左右),四是相关案例分析(1000字左右)。设计目的是让学生学习利用各种资源,在整合材料的同时,锻炼学生运用礼仪的能力。评分要求是根据书面大作业各项的完成情况,综合评定给分。此类大作业逐渐在教学改革过程中淘汰了,根据课程特点,更加注重实训类小组大作业对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

2)实训类小组大作业具体要求如下:

每个小组分配5个礼仪实训项目,全体成员一起完成,提交大作业实训报告,报告中包括3张及以上照片,并将实训时拍摄的录像刻录成光盘一起上交。照片和录像作为作业完成得佐证材料。设计目的是锻炼学生运用礼仪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团结合作意识。评分要求是根据每个实训项目报告的撰写和光盘中图片和录像综合评定给分,满分为100分。大作业最终得分是5个实训项目得分的加权平均分,将小组成绩统计到每个组员的大作业成绩中。此类大作业在近2个学期的教学改革中实施,学生反应效果良好,真正锻炼学生的团队意识和礼仪实际应用能力,体现“礼仪生活化,生活礼仪化”。

1.2 考勤表现成绩(10%)设计的说明

考勤表现成绩的评定不仅根据学生是否出勤,而且要考核课堂上是否投入课程,例如学生来上课了,但是上课时间玩手机或者睡觉,这样只能算是出勤来了,但是出勤表现不好。具体设计如下:

平时成绩中的考勤表现分数,每个同学的基础分数为80分。在此基础上执行以下加分和减分制度。

1)请假扣分细则以及请事假要提交礼仪应用报告:

课前班长、团支书负责清点班级人数、汇报班级请假人数,请假者必须有学院出具的请假条,否则视为旷课。旷课者一次扣20分;请病假者不扣分,请事假5次以上者(含5次)一次扣5分。并且凡请事假者,返校后必须提交一份请假当时所处环境下的一份体现礼仪应用的报告,用来抵所缺学时。否则,按照请假一次扣5分处理。报告撰写特别优秀者(字数2000字以上并且含相关照片3张以上),酌情在个人平时成绩的考勤表现成绩中加分。如有特殊情况请事假,不再此条规定内,例如,回家探病等,此类情况请事假不扣分,不用提交报告。请事假参加车展、办理出国手续、领取奖学金、学生会迎新生等要在学期末提交报告。

2)加分细则:

个人加分细则包括:礼仪生活化者(课堂表现文明礼貌)一次加3分;上台展示并表现较好者一次加2分;回答一般问题者一次加2分,回答高难度问题者一次加5分,回答错误但是“错误答案”起到了“抛砖引玉”作用者一次加1分。小组加分细则包括:小组上课积极回应,小组每人一次加2分;小组整体坐前排,小组每人一次加2分;小组展演有创意,小组每人一次加3分到5分不等。

3)减分细则(设计为个人和小组两个方面):

个人减分细则包括:上课玩手机者一次扣5分,上课手机铃声响者一次扣3分,上课不认真听讲者一次扣2分,包括睡觉、看其他课外书、看手机等。小组减分细则包括:小组内有迟到者,小组全体扣2分。

1.3 实践实训成绩(10%)设计的说明

实践实训根据学生实践课程和实训课程的情况拟定分数。设计有实训计分卡,实训时给学生记录分数。

根据近几个学期的教学改革实践,一学期分为3次小组大实训和1次个人礼仪实践。全学期的实训成绩个人得分是以3次小组大实训和1次个人礼仪实践的成绩加权平均。1次礼仪实践以个人的“我身边的礼仪之美”个人礼仪报告评定分数。小组大实训以小组成绩记入每个组员的个人成绩中。大实训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礼仪展示,课后撰写实训报告,每次小组大实训成绩分数评定设计为自评分、他评分、师评分和报告分四个方面成绩的加权平均。

2 笔试测试(30%)考核方式的设计

笔试测试成绩(30%)将在课程期末展演前进行。笔试成绩以百分制计算。笔试测验的内容为3道大题,一是分析举例题(共30分),二是情景分析题(共30分),三是礼仪实训题(共40分)。这种主观试题更适合礼仪课程实践应用性强的特点,而且能检测学生的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笔试也是公文文书礼仪实践检验的一部分,是对学生的书面礼仪部分的考核。

3 期末礼仪节展演(40%)的考核方式的设计

期末礼仪展演是对全学期“过程考核”教学改革的实践检验。学生以实训小组为单位,进行礼仪自编情景剧的展示。通过这种展演的形式,真正实现“礼仪生活化,生活礼仪化”的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教学改革。设计目的是全员参与,不仅是给上台展示的同学评定分数,每个同学都有一个分工表,例如有的学生负责剧务,负责舞台布置或者打扫卫生(下转第40页)(上接第22页)等等,让学生体验团队中分工协作的快乐。分数的评定不仅是展演当天的表现,还要结合彩排分数。在正式展演前,让学生自行彩排,完成彩排报告。展演当天的分数按照自评、他评、师评和展演报告撰写四个方面评定。展演以小组成绩记入每个组员的个人成绩中。期末展演成绩示例如下:

综上所述,《社交礼仪》课程课堂教学改革考核方式改革的设计目的不仅是让好学生脱颖而出,而是发挥每个学生的潜能,调动每个学生的积极性,对学生实行全学期的“过程考核”,不仅考核学生对知识的掌握,还包括了对学生的能力提升和素质培养。

参考文献

第3篇

企业文化是指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企业及员工在生产经营和变革的实践中逐渐形成的共同思想、作风、道德观念和行为准则的总称,其核心是企业精神和企业价值观。我们以实践教学任务为载体,利用校内实训中心,实施生产型情境实践教学,按照企业文化的要求对实训基地进行设计。实训中心在岗位设置、生产方式、技术标准、管理规范等方面完全按照现代企业模式进行管理和运行,这样会增加企业生产一线的现场感,可以缩短毕业生走上工作岗位后的适应周期。2012年,实训中心引入了指纹考勤机来模拟企业对员工出勤的基本要求。每周的工程实训前,由参训班级的班长前来实训中心领取指纹考勤机,集中采集指纹,采集后,将指纹库下载到U盘上,再经U盘上传至考勤使用的考勤机。这样,每位参训的同学都经历一次采集过程,这不仅是企业文化的教育,同时也增加了模拟的真实感。经过几年的实践表明,其职业素质提升效果非常明显。

2优化实训项目

每周的职业素质训练由哪些实训项目构成?如何科学合理地设置实训项目?什么样的实训项目既能实现工程实训培养工程实践能力、工程意识和创新精神又为参训学生喜闻乐见?在两次调研、学习淅江大学工程训练(金工)中心,同时借鉴其它高职实训中心成功经验的基础上,我们从以“金工”为核心的实训项目设置上,逐步过渡到兼顾专业技能和职业素质提高的实训项目设置。“金工”为核心的实训项目,以机加工为核心,设置车工,钳工,刨工,铣工,焊工,铸造,电子产品组装与调试,电脑组装与组网共8个实训项目,机加工单独或协同制作一件产品,电子产品组装与调试组装一台调频/调幅收音机,电脑组装与组网进行电脑常用故障排除、各类即插即用设备安装及网线制作。2012年,我们医学系护理专业为试点,尝试了兼顾专业技能和职业素质提高的实训项目:护理礼仪与形体训练。护理专业的毕业生必须具备与人良好的沟通,协调能力;团队的协作意识;耐心、一丝不苟的敬业精神等职业素质。为此,一周的职业素质训练由护理礼仪与形体训练,电子产品的组装与调试,电脑组装与组网三部分组成。其中,护理礼仪与形体训练实训项目重在培养提高参训学生与人良好的沟通,协调能力;后两个实训项目培养耐心、一丝不苟的敬业精神。以电子产品的组装与调试为例,实训的内容是把调频/调幅收音机散件按图纸的要求组装成一个电子产品,并具有相应的功能。整个装配过程中,我们发现,由于需要安装的电子元件较多,不少同学缺乏耐心,一丝不苟的敬业精神,而这些职业素质是护理专业必须具备的。有的同学焊接出来的电路版非常美观漂亮,调试的过程也非常顺利。在后期调试的过程中,实训指导教师对比学生的产品,总结原因,一个电子元件的极性装反了都可能会影响最后的结果。训练总结中,不少同学都写到通过实训体会到了在将来的护理工作中一丝不苟的敬业精神的重要性,职业素质得到了很好的培育。2014年,在总结医学系实训经验的基础上,我们针对建筑工程专业又开设了电渣压力焊及钢筋处理实项目,针对政文系,外语系非机电类学生又开设了速录实训。训后从参训学生及系部的反映来看,都较好地实现了职业素质的培育。

3充分利用实训前的动员教育

淮南联合大学实训中心自2007年就一直坚持在每周的职业素质训练开始前对参训学生进行动员教育。实训动员教育紧紧围绕着三个问题展开:为什么要开设职业素质训练?它主要由哪些实训项目组成?在实训过程中如何着力培育职业素质?我们首先强调,每位同学要完成在思想意识上的转变,即:从高职学生转变为现代企业的员工。每天“上、下”班应进行指纹考勤,应着工作服,女员工应扎头发戴帽子,注意每天“上、下”班的时间等等与职业相关的行为。参训学生进入现场后,要要有较强的安全意识,严格遵守各实训项目涉及的各项操作的安全操作规程等。

4结语

第4篇

【关键词】《汽车服务礼仪》 实训 教学模式

据统计,我国私人汽车保有量已突破1.94亿辆,我国已经成为轿车消费大国。汽车进入越来越多的普通居民家庭,融入人们的生活。2017年我国汽车行业从业人员高达4000万,随着国家取消汽车营销师职业资格,汽车服务行业准入门槛降低,预计将有越来越多的人员加入这一行业。尽管我国汽车行业服务意识不断加强,但仍存在企业人员服务意识不强,素质低下的现象,成为制约汽车产业发展的瓶颈之一。为此,很多高职院校开设了《汽车服务礼仪》课程,以适应企业对汽车服务人才的需求。《汽车服务礼仪》针对汽车行业的特点,深入阐述汽车服务人员所应具备的业务素质、职业道德和礼仪规范,旨在深化学生对汽车服务意识及礼仪规范的理解,为从事汽车服务类工作打下扎实的基础。对学生的素质目标要求为:①具有良好的职业意识,以服务为宗旨,吃苦耐劳,文明服务;②具备良好的语言和文字表达能力,具有爱岗敬业及市场开拓精神,吃苦耐劳的工作态度和团结协作的意识;③注重自身形象塑造,具有良好的职业形象和心理素质;④能把握角色心理,分析客我关系,有较强的人际交往能力和抗挫折能力。实训课程在理论课的教学基础上,以加强学生实践操作为中心重点,本文分别从如何创新课程要素、加强实际操作、优化教学手段三个方面进行探究。

一、创新《汽车服务礼仪》课程要素

从近几年情况来看,大部分高职院校开设《汽车服务礼仪》均以汽车销售工作为主线,按照挖掘潜在客户-电话邀约-展厅接待-汽车展示与介绍-试乘试驾-报价成交-交车服务-售后服务的工作阶段进行课程教学。此种教学要素的好处是学生能理解汽车销售各个阶段的主要任务及礼仪事项,但同时也存在对汽车服务人员礼仪素质教授项目不全的不足,如汽车服务人员的形象要求、语言沟通技巧没有涉及。因此,创新课程的教学要素是丰富实训教授的途径之一。新的实训课程要素分为:项目一――汽车销售人员个人礼仪塑造(包括汽车销售顾问仪容、着装设计及仪态礼仪训练);项目二――汽车销售人员社交礼仪培养(包括称呼、介绍、名片及握手礼仪);项目三――汽车销售人员工作过程礼仪运用(包括原课程汽车销售所有礼仪);项目四――汽车销售人员求职礼仪培训(包括求职及面试礼仪)。各项目由易到难,逐渐递进。由此可见,在原课程基础上,新实训课程更注重销售人员个人内在素质的培养,使其的职业素养成为常态化。另外,随着学徒制、校外导师制等一系列高职教学理念新思潮的普及,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和高职院校合作的新模式,为企业培养更多的专业性人才,也能够为创新课程要素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

二、加强实际操作

部分教师无深入的实践经历,缺乏相关经验,以往的课程教学往往只注重课程的理论知识的讲解传授,对学生的实操会从教改角度考虑适当设置,但在实际教学过程当中分配时间很少,教师的指导深度也不够,造成学生一知半解,对理论知识的灵活应用能力不强。因此,在《汽车服务礼仪》实训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转变思想,以目标任务作为课程驱动,以做为主,以教辅助,增加、细分课程训练任务。如针对各大项目内容,都细分出了具体的训练内容,共计四大项目,14个训练任务,如表一所示。通过训练,来加强学生对知识的消化、吸收和运用,同时也作为教师进行课程学习考核的依据,达到师生共赢的效果。

表1 《汽车服务礼仪》实训课程项目任务划分

三、优化教学手段

高职学生不同于本科、研究生,其学习主动性不强、易产生疲劳厌学情绪,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尽量避免枯燥,这就要求教师必须潜心备课,精心设计课程教学。根据高职学生的特点,用新颖、实用和科学的教学手段来授课。充分运用有利于创新型人才培养的任务驱动式、协作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情景模拟法、案例式等教学方式方法,彻底构建基于岗位工作过程的 “理实一体、项目导向、任务驱动”。比如利用学生争强好胜的性格,教师可引进竞争机制,分小组完成训练任务并进行评比;利用学生喜欢形象思维的特点,教师可以采用多示范、多对比直观教学法,甚至可以亲身做出示范教学;利用学生兴趣易转移的特点,教师可以采用少练、精练、勤练的方法巩固学生的兴趣。例如在项目一――汽车销售人员个人礼仪塑造课程教学中,课程小目标是教会大家系领带或丝巾,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展开联想,根据自身的特点和交际的场合,运用不同的方法系领带或丝巾,体验形象设计过程中的乐趣;在硬件条件相对缺乏的课程教学任务中,可以运用微课、慕课等信息化教学手段,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尽快进入课题。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强化实践教学,采取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等教W模式,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按照职业技能标准的要求进行考核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都是优化教学手段的具体体现。

四、总结

《汽车服务礼仪》实训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汽车营销专业课程,需要教师团队长期不断的探索;另外,还需要因时而动,因势而新,因人而异,注重知识、能力、素质三方面的结合,使学生得到全方位的培养,通过实战演练,注重理论知识的联系,专业知识的交叉,实行情境式、项目任务式“学、练、研”一体的教学。

参考文献:

[1] 刘光明.企业形象导入[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3.

第5篇

【关键词】高校 礼仪文化 教学改革

礼仪文化课程的作用和特点

礼仪教育由来已久,我国历代教育家都非常重视礼仪教育,孔子认为“不学礼,无以立”。目前各高校也将《礼仪文化》课程作为专业基础课或公共选修课进行开设,是一门融知识、能力、素质培养为一体、理论与实践高度结合的课程。该课程的主要教学目标是掌握中国传统文化及现代礼仪基本知识和礼仪技能,使学生能在日常学习、工作、生活场合恰当使用礼仪技巧,增强学生综合实践能力,提高职业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

礼仪文化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1.重视程度不够,重理论轻实践

目前,多数院校都将礼仪文化类课程作为公共选修课来开设,教师和学生都容易忽视礼仪课程,认为可学可不学;礼仪是一门操作性、实践性较强的课程,一方面需要理论知识的讲解,让学生熟知礼仪规范和行为规则,但更需要实践技能训练,需要进行实际运用和练习,而许多教师在上课时仍拘泥于理论知识讲述,忽视实际训练,结果是学生只知理论知识而不懂实际运用,理论与实践严重脱节。

2.教学资源缺乏,教学水平较低

一方面学校和教师的教学资源欠缺,教学主要依靠选定教材,而现有的教科书和媒体课件内容陈旧,大多数院校没有设立专门的实训室供学生练习,少数设立的实训室面积较小,实训所需的器材和摆设不全,不能同时让所有学生进行集体训练;另一方面在高校担任礼仪文化课程教师的大多非专业出身,对重点难点知识讲解较为粗浅,不能挖掘其文化根源,特别是年轻教师,本身知识储备较欠缺,教学方法尚不成熟,参加学习培训、社会实践活动较少,这就降低了教学水平,影响了教学效果。

3.课程针对性差,考评方式单一

将礼仪文化作为公共选修课开设,教师教授的内容较为均一化,然而高校不同院系不同专业培养目标和知识侧重点有较大差异,均一化的教学内容难以保证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让不同专业学生掌握本专业礼仪技能;多数院校对礼仪文化课程的考评都采用开卷形式,因此试卷成绩普遍较高,难以衡量学生本身学习效果。

礼仪文化课程教学改革的目标与要求

1.课程改革的总体目标

面对当前社会对于高素质高技能型人才的要求,礼仪文化课程正面临着社会发展和企事业单位的各种挑战,本课程改革的主要目标是按照社会时展的客观要求和专业学生的培养方向,立足于学以致用,为社会经济发展服务的根本目标,采用科学、合理的教学方式方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强化学生的审美情怀和人文素养,进而形成识大体、会做事、善交际、善谈吐、具有影响力的为企业、社会所期待的具有优秀人格的人才。

2.礼仪文化课程教学改革原则

(1)科学性

礼仪文化课程改革应根据高职学生的年龄特点、性格特征,结合学生的学习、生活、工作实际,科学规划教育内容,合理选择教学内容,使各阶段教学环节互相衔接、循序渐进,并实时对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进行充实和调整,突出课程内容改革的合理性、科学性。

(2)实用性

礼仪文化课程改革应紧紧围绕社会和经济活动的实际,注重课程改革的可操作性和实用性,针对其实践环节薄弱的问题,教师在教学中应重点加强学生自我练习与团体协作训练,增强学生职业适应能力。

(3)针对性

不同专业学生学习礼仪的需求有所差异,因此课程改革须根据不同专业学生的需求制定不同的教学大纲,设计不同的教学内容,以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提升教学效果。

(4)艺术性

礼仪文化课程中的许多技能本身是一项艺术,如古筝、书法、国画、围棋、茶道等,因此在课程改革中还应增加关于艺术处理、艺术表现方面评价标准的教育,以体现礼仪文化的艺术性。

礼仪文化课程教学改革的内容

1.重视礼仪课程、完善考评方法

为解决以往学生学习礼仪高分低能的问题,同时也为了满足社会对高技能、高素质人才的强烈需求,高校应当将礼仪文化课程设为各学科专业必修课,并在全校范围内定期宣传文明礼仪、组建礼仪督察队、开展礼仪规范检查、举行礼仪表演大赛,引导学生树立文明意识,全面提升学生文明素质;考核规则也相应调整为综合考评,即礼仪文化课程考核也可采用笔试成绩、实践考核档次、案例分析报告成绩、竞赛获奖档次分别占20%、30%、30%、20%的计算方式来对学生进行综合考评,从考评指标设置上引导学生对礼仪课程尤其是对礼仪实践环节的重视,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实践活动,培养其礼仪技能和实践动手能力。

2.合理设计教学内容

首先,礼仪文化课程内容应依据不同专业的具体要求进行适当筛选,如对旅游管理专业应将教学重点放在酒店礼仪和导游礼仪训练上,文秘专业则应重点强调商务接待、商务谈判技巧等;其次,应紧扣学生未来就业岗位的实际要求,在够用的前提下有所取舍、有所侧重,还要紧跟行业发展趋势,选取当前最为常见的礼仪规范和未来认同度较高的活动规则作为教学知识,如现代企业普遍重视企业文化建设,在教学内容中就必须介绍组织文化和企业形象等内容;最后,礼仪与艺术是不可分的,礼仪的进行过程应该表现出美:美的旋律、美的节奏、美的动作等,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增加关于艺术处理、艺术表现方面评价标准的教育,如可增加茶道、插花、品酒评价指标及综合标准,以提高学生的审美标准、增加学生的审美情趣。

3.提高教师教学水平

第一,学校应为礼仪文化课程招聘配置专业礼仪教师,严格筛选能胜任礼仪课程教学的专业师资,专业教师在教学中应依靠教研室平台积极开展教研活动,相互交流,在教师队伍中形成“老带新、传帮带”的工作制度,使教师素质得到群体优化;第二,在全校开展达标课评选活动,通过以赛促教的方式提高教师的教育理论水平和课堂授课能力;第三,学校应为礼仪专业教师提供国内外进修学习、外出培训的机会和平台,使教师及时获取最新的教学信息,进而丰富教学资源,增强课堂教学的生动性和欣赏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第四,鼓励教师承担校外礼仪项目,积累实战经验,撰写科研论文,增强科研生产能力,激励教师成为“双师型”教师,促进教学改革的发展。

4.采用多元化教学方法

(1)启发式教学法

启发式教学法是教师根据模块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从学生实际出发,设置相关问题情境,采用多种方式启发学生思维,促使学生主动学习的一种教学指导方法。例如在讲商务会议流程时,就可采用启发式教学法,先从学生们熟悉的班会流程谈起,引导学生主动思考,然后由浅入深,对比企事业商务会议工作流程,最后让学生根据所讲内容,自己设计一份见面会或毕业晚会方案流程。

(2)案例分析法

案例分析法是把实际工作中出现的问题作为案例,交给学生进行思考分析,培养学生学会用所学的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礼仪课程教学中,就可将实际礼仪活动中出现的差错或失误作为课堂案例来让学生分析和改正。如在讲宴会礼仪时,就可选讲不懂座次位序安排而导致的后果,通过案例教学可强化学生对礼仪细节问题的注意。

(3)情景模拟法

情景模拟法是模拟现实的工作范围和工作内容,营造一种接近现实的工作场景,让学生主动参与工作角色来进行礼仪演练,以掌握实际技能。例如在讲商务谈判内容时,选择商务接待谈判室作为演练地点,可将学生分为两组,分别代表甲乙谈判双方,各组内学生还需扮演各谈判组不同角色,依据谈判主题和模拟方案来完成整个商务接待、商务谈判全过程。借助模拟实践,学生不仅学习了相关技能,还能培养其沟通协调、语言表达和应变能力。

5.拓展实践教学

(1)建立稳定的校内外实习基地

校内参照实际的礼仪活动,建立起一套科学合理的礼仪实训室和情景模拟场所的实施方案,遵循设计方案建设一系列姿态训练室、商务接待谈判室、酒店餐厅实训室、仪式礼仪的实训,策划管理专业实训室等;校外加强与各类企事业单位合作,签订长期定点实习培训单位以供学生参观、实习;聘请企事业单位有丰富礼仪实践经验的精英指导毕业生礼仪的实训教学并作为校外实习指导教师,定期对课程的实习效果进行跟踪调查分析。

(2)合理整合阶段实习与综合实习

礼仪文化课程内容繁多,要让学生在短时间内能够学以致用,就必须将总体内容划分为不同的教学模块,针对专业学生的实际需求,分单元、分项目进行知识讲解和项目的训练;模块化学习结束后开展礼仪综合实习,即将各模块项目按照实际工作要求进行整合让学生更加系统地进行训练,如针对文秘专业学生,就可将商务人员装扮、商务接待、商务宴请、会议承办、商务仪式组织、涉外商务安排整合为一项综合实习,以进一步提高毕业生综合运用礼仪技能的整体水平。

(3)提供参与实际项目平台

高校礼仪文化教师应积极争取一些社会实际礼仪项目,拓展实践教学活动,带领学生参与礼仪服务工作,开阔学生眼界,拓宽学生就业范围,增强学生职业适应能力。如积极参与并服务企事业单位的各类剪彩礼仪、竣工礼仪、庆典礼仪、婚庆礼仪、酒会礼仪、晚会礼仪,会礼仪,会展礼仪等,让学生身体力行,在应用中不断提高礼仪修养及礼仪实践能力。

结 语

礼仪文化课程对学生职业能力培养和职业素养养成起着主要支撑或明显促进作用,也是当前高校实现努力培养高技能高素质人才的重要平台和必要资源,在教学中还需根据外界环境变化和学生特点对课程教学设计、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进行改革,以促进课程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赵黎明、胡丹:《大连市高校礼仪文化教育问题及对策研究》,《邢台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年第6期。

[2]赵影、于辉:《高校礼仪课程实践教学研究》,《海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4年第3期。

第6篇

关键词:项目导向 商务礼仪 课程开发

高等职业教育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培养适应社会需要的专业技能型人才,培养目标从职业能力的养成出发。高职课程开设与学习应符合职业岗位能力要求,让学生获得职业活动过程中必备的知识和能力。因此课程教学中应运用相应的教学模式设计符合职业岗位要求的课程结构和课程内容,培养学生的工作思维、工作态度、工作能力,以有效培养职业能力。项目导向式教学作为以真实工作任务为中心设置课程内容、以项目为单位组织学习的模式正成为高职课程开发的主流模式。

一、项目导向式教学的特征及价值

项目导向式教学作为“行为导向”教学法的一种,以“任务驱动”为指导思想,是在实施一体化教学的过程中借鉴和探索出的课堂教学方法。

项目导向式教学是指师生通过共同实施一个“项目”工作而进行的教学活动,项目本身是以生产一件产品或提供一项服务为目的的任务。项目导向式教学的指导思想是将一个相对独立的任务项目交予学生完成,从信息的收集、方案的设计与实施,到完成后的评价,以学生为主体,通过一个个项目的实施,使学生能够了解和把握完成项目的每一环节的基本要求与整个过程的重点难点,把握相应的知识和能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起到咨询、指导与解答疑难的作用。

1.在课程目标上以职业能力来表述

一个项目完成不单是某一门学科知识的应用,而是需要有职业态度、人际交往、合作意识、沟通技巧等多方面的知识支撑。关注的是学生“能做什么”,而不是“知道什么”;完成后学生“会做什么”,而不是“应该做什么”。其目的是重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独立获取信息和自主建构知识的能力,重在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2.教学内容以工作任务为依托。职业教育的项目导向式教学中,从典型的职业工作任务中开发出来实际项目,按照工作过程的逻辑建构教学内容。通过典型的职业工作任务,教会学生如何完成工作任务,完成此项任务所需的知识和技能。由此,学生可以了解所学的职业的主要工作内容及所从事的工作在整个工作过程中所起的作用,并认识自己能够胜任有价值的工作。

3.教学活动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通过完整完成一个项目,从信息的收集、计划的制定、方案的选择、目标的实施、信息的反馈到成果的评价,学生参与整个过程的每个环节,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最大限度培养学生职业能力。

项目导向式教学是以典型的职业工作任务来组织教学内容,基于课程项目的选择与取舍、工作任务的完成标准与规范等,课程实施需校企合作完成,有利于工学结合的实现。在项目教学实施过程中,往往通过“模拟现场”、“真实的工作环境”等形象教学,强化学生职业能力。同时项目教学能促进教师向“双师型”转化,变理论讲授为职业能力指导教师,也最大限度满足学生获取职业工作所需职业行动能力需求。

二、项目导向在《商务礼仪》课程中的开发与应用

商务礼仪是商务活动过程中企业或个人遵守的行为规范,仅仅靠单纯的理论知识讲授,难以让学生去融汇贯通,转化为自己的能力。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将学习过程与工作过程统一,开发基于工作过程的礼仪项目任务,在实践中提高职业技能和素质。

1.确立课程教学设计

《商务礼仪》是商务经营管理类专业岗位群的职业技能课,对应的是营销、服务、管理等岗位技能和素质培养要求,涉及到商务活动类型、策划、组织及商务各场合、环节的礼仪规范。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掌握将来从事商务工作所必须的会务、服务、办公室等方面的礼仪知识和技能。为使学生能在“做中学”,培养良好的职业能力和素养,我们采用“五步法”开发教学设计。

一是企业调研,通过到相关专业企业走访,与一线专家共同商讨确定课程教学目标和学习情境。二是项目任务确定,根据真实典型的工作任务构建项目,并将之细化与分解,形成相应的项目任务书。三是项目准备,教师提供完成项目任务的相关知识,学生制定完成项目计划。四是项目实施,以小组为单位完成工作任务。五是项目评估与反馈,学生自查工作结果,自我评价,教师总结并修正。

2.学习项目设计

根据职场交际和商务活动的职业特性,对应商务活动中的服务、管理、事务等岗位技能和工作过程,整合教学模块、序化教学任务,关注学生职业生涯可持续发展需要,项目的选取注重理论知识与职业“典型性”的有机结合。

通过走访、研讨,结合行业企业发展需要,分析研究企业各种商务活动中所需礼仪知识、处理问题能力和职业素质要求,将常规礼仪规范与商务活动中典型的服务、管理等规范要求,整合成5个项目,在项目之下,提炼出支撑的15个小项目和多个技能点。即礼仪意识引导、商务职业形象塑造、商务交往日常礼仪的应用、商务交往公务礼仪的应用、涉外商务礼仪的应用等,基本涵盖了商务活动过程中必备的礼仪技能。

以商务职业形象塑造项目为例:

学习项目的设计是项目化课程设计的最终目的。我们在具体操作的时候注意三个问题:依据分布教学原则,将较大项目分解成小项目进行教学,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提高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根据任务的重要程度和难易程度及学生的接受能力,确定合适的理论与实践学时数;任务的设置注重能操作、易考核、重实践的原则。

3.教学情境设计

根据本课程的设计思路,采取“项目导向”教学模式。教师按照企业实际的商务活动的项目任务、过程和情境组织课程,形成围绕工作过程的教学内容,以学生为中心,实现教学过程行动化,即以任务的完成为目标,以任务发生的顺序展开教学过程,以教师的启发引导、讲解示范为辅,以学生自主思考和体验训练为主,融“教”“学”“做”为一体。在实际教学中采用示范演练法、情境模拟、角色扮演、案例分析教学方法。将课堂与实训地点一体化,项目分别在礼仪实训室等校内实训基地及校外实训基地进行,注重礼仪技能的掌握和行为习惯的培养。

(1)情景模拟角色扮演法

让学生通过对各种角色的扮演,亲身体验角色的心理、态度、情境等,培养学生正确地确认角色,学会了解角色内涵,从而迅速进入角色,并圆满完成角色所承担的工作任务。目的是为学生进入未来的职业岗位奠定基础。基于项目导向的礼仪课程中的角色扮演法程序:学生分组(设置情境,编写小品或剧本)――挑选参演者――布置场景――表演(记录、录像、拍照)――讨论和评价――总结反馈。

例如,让学生演示商务接待。首先,学生要编写一段商务接待模拟情境,在小组中选出相应的角色,保证每个学生能有对应的岗位,各自准备表演内容;其次,营造商务接待环境;表演时其他组的学生作为观摩者,进行记录、评分工作,从接待规范、仪姿仪态、着装等各个环节进行评估;最后小组讨论和进行评价;教师适当进行指导总结,及时让学生认识自身存在的问题并进行改正。

(2)案例分析研究法

提供现实中的案例给学生,让学生利用个人的亲身经验和知识的获得,通过对案例的分析和研究进行学习,达到为实践行为做准备。运用这一方法,有利于变被动学习为主动思考的过程,将知识转化为技能,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比如,做项目商务会议服务中,选取我系学生在08奥运期间实习的案例,让学生进行分析,从中找到如何更有效礼仪服务的途径。

(3)工学结合

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为平台,让学生在实际工作过程中完成学习情境。一是利用校内礼仪实训室,营造情景模拟现场,让学生进行模拟练习;二是利用学院及行业、校外实训基地,选拔组织学生为学校等提供礼仪服务,比如“全国大学生企业经营管理沙盘模拟大赛”湖北赛区的接待及颁奖礼仪、“荆楚杯”全国水利学院技能大赛接待礼仪服务等,将实际项目作为课程的展示。

三、基于项目导向的礼仪课程实施价值

1.推动工学结合课程改革的实现

项目导向式的教学是以工作过程中的典型工作任务为教学内容,通过模拟现场、真实工作岗位环境等,将课程的理论知识转化为学生的岗位礼仪技能,将“教、学、做”真正融为一体。在实施教学过程中,采用课内与课外、校内与校外、模拟与顶岗、学生活动与项目活动为一体的方式,建立严格的课程实践能力考核标准,形成学生职业技能及职业素养,凸显工学结合的课程特点。

2.促进校企合作的深层次开展

由于课程开发理念是基于商务活动过程,其内容的选取及完成标准必须依靠行业企业。必须通过走访、调研、聘请、实际上岗等与企业深层次合作,实现教学项目真正符合职业岗位要求。因此,我们不仅与企业共同开发课程,编写工学结合教材,同时通过顶岗实习,让学生参与实际项目任务,与职业岗位“零距离”接触。比如奥运期间、“两会”期间学生到北京参与接待服务等。

3.提高教师的“双师”素质

职业教育重在实践教学,培养职业能力,要求教师要具有良好的专业素质、操作技能、协作能力、项目设计与指导能力、驾驭课堂的组织能力。而项目教学的实践性与操作性,给教师指明了职业教育的方向和归宿。我们通过课程的实施,为教师提供企业实践机会,让教师从学科教学走向职业指导教学。

采用项目导向教学,意味着知识的传授和应用,取决于学习情境、能力目标、教学方法等因素的重组,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创造出教与学、师与生互动的商务交往情境,让学生通过完成具体的礼仪项目实现商务礼仪技能的提高和知识的构建,不仅强化了商务活动能力的培养和训练,也加强了学生的应变能力、组织沟通能力,使学生上岗后既能符合“上手快、适应期短”的要求,也能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姜大源.“行为”、“活动”与“行动”辨[J].职教通讯,2003,(1).

[2]蒋庆斌,郝超.高职项目课程开发的实践探索[J].教育与职业,2007,(6).

[3]马天乐.基于项目教学法应用的模拟导游课程教学模式研究[J].中国当代教育科研杂志,2009,(2).

[4]徐朔.项目教学法的内涵、教育追求和教学特征[J].职业技术教育,2008,(28).

第7篇

关键词:礼仪;多媒体课件;案例教学法;模拟教学法

进入21世纪以来,在全球经济化和知识经济方兴未艾的形势下,教育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意义 和巨大作用,比以往任何一个时代都要更加显著。随着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广泛应用,教育思想、教育观念、教育制度,教育组织形式、教学内容、教学模式、教学方法等无一不在发生连锁巨变。为此,我们中职学校教育要敢于挑战传统教育制度,才能适应社会日新月异的变化。

礼仪作为一种社会文化现象,从大的方面讲它反映了一个民族的文明程度和一个国家的国民素质,而具体到人们的社会生活,则更是无处不在,俯拾即是,无论是人际间的沟通与交往,还是企业的整体形象宣传:无论是企业产品品牌的推介,还是员工素质高低的衡量,都离不开礼仪、礼貌、礼节这个媒介。中等职业学校培养的是新型现代化企业高素质劳动型人才,而旅游职业学校则更需要通过礼仪课程提高学生道德修养、规范和约束自己的行为、提高人际间的沟通交往能力。面对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的特点,应改变传统的“你讲我听”的教学方法,采用多种新颖的教学方法,

一、安排好课程设置和内容

中等旅游职业学校礼仪课程的设置应该突出综合职业能力的特点,应根据不同专业性质和职业特征进行差别设置,这种差别不仅指的是内容上的差别,还应该包括课时和教学计划安排的差异。如酒店管理、旅游、航空礼仪专业的礼仪课应包括公共礼仪课和专业必修课,礼仪课程应作为公共基础课和就业指导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通过差异化的课程安排才能尽可能地做到让学生学有所用、学有所长。为求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教师必须认真进行教学内容的研讨,制定教学大纲,要将思想性、实用性和操作性相结合,选择适合中职学生特点的教学内容,从礼仪概论、个人礼仪、社交礼仪、商务礼仪、公务礼仪、习俗礼仪等方面进行系统归纳和总结,使学生能够通过课程教学,掌握礼仪知识,运用礼仪规范,培养文明的习惯和素质。在教材建设方面,还应选好教材。教师在选择教材时,应选择体系合理、内容丰富、理论论述与实用技巧相结合的实用性教材。

二、创新改革教学手段,应用现代教育技术开展教学

礼仪教育是一种特殊的素质教育,传统教育仅仅靠粉笔、黑板进行讲授,教师采用“填鸭式”的教学,往往容易使学生在课堂学习中产生倦怠心理,丧失学习兴趣,很难实现教学的目的。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利用幻灯片、电视片、多媒体课件等现代教学手段,大大提高了礼仪课的信息含量,增强了课堂教学的直观性与趣味性,促进课程向着合理、高效、科学的方向发展。

多媒体课件集声、像、图、文等综合信息于一体,可在一定程度上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扩大直观视野,充实直观内容,强化直观效果,丰富感知材料,极大程度地满足了学生的视听等感官需求,有利于学生保持注意力,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高效率、高质量地获得知识、发展能力,从而能够更好地适应学生的个别差异和不同水平的要求,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通过制作教学课件,运用计算机综合处理声、文、图信息的技术增加课堂教学过程的科技含量课件并非是一种单纯储存并播放文稿的媒体,它需要更多地融合教者对于教学内容的深入浅出的理解与高屋建瓴式的阐述,是能够以一种全新的方式引导学生走进知识的殿堂,让学习成为一种有趣且不乏智慧的益智游戏。合理有效地运用多媒体,尝试在课件制作上进行多管道探索教学课件是多媒体计算机技术在教学领域的直观运用。在这种教学环境下,教师通过操作电脑鼠标开展课堂教学,通过扩音器传递声音,看着电脑屏幕讲解教学内容,是在借助先进仪器阐述科学知识;学生则是通过投影仪投射在大屏幕上的形象多变易于理解的文字以及图形图表图示体会教师讲授内容。这种现代化的教学形式摆脱了以往一味的口授不断的板书令教师声嘶力竭、依靠听音记笔记使学生目瞪口呆的传统上课模式,实现了课堂教学形式上的突破,体现了当代教学活动要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发展方向,使“教”与“学”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双向”、“互动”活动。

例如在讲解仪态礼仪时,可通过播放教学光碟,给学生直观去了解正确规范的姿势及不雅姿势,从而纠正自身在日常生活中的不良姿势,礼仪课中的许多内容都可以制作成幻灯片,用于课堂教学,例如对话情景、见面情景、(包括握手、拥抱、作揖、叩指礼等),还有特殊服饰礼仪、花之语、各国风俗与禁忌等。例如在讲解我国各少数民族的礼仪时,通过幻灯片的制作,使学生对各民族的节庆习俗、礼貌礼节、民族禁忌等达到直观认识的效果。

三、运用特色鲜明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礼仪这门课程其本身的学科特点决定了教学不应仅仅停留在对理论的理解和掌握上,而必须使学生能够在实践中学以致用。中职生应该成为礼仪课堂教学中的主体。教师应根据高职教育人才培养要求和课程特点及学生实际情况,探索行之有效、教学独特的教学方法,以下是笔者经过多年的实践与积累总结出的几种教学方法:

(一)示范教学法

示范教学法是由教师将教学的内容做正确的示范,让学生仔细观察模仿、练习。如教师在讲授会面礼仪中的握手礼节时,先向学生讲解正确的握手方式、握手力度、握手时间、握手顺序的内容,然后再做出规范的示范,这样更有利于加深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教学效果很好。

(二)案例教学法

在案例教学中,教师是整个活动的组织者,要选择较为典型的、具有学生讨论与研究余地的案例。进行案例分析时,既可以采用由学生独立分析,再以书面作业完成的分散方式;又可以采用先分小组讨论,后到课堂上全班讨论这种集中形式。其中,后一种方式主要用于对重点案例进行分析。教师指导的重点应放在引导学生寻找正确的分析思路和对关键点的多视角观察上,起到穿针引线的作用,激发学生进一步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引导学生往正确的方向进行讨论,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对案例分析的点评与总结,不应用自己的观点影响学生,也不要对结果或争论下结论,而是对学生们的分析进行归纳、拓展和升华,从而有效地达到教学的目的。案例教学法要求老师要有较充足的知识储备,较高的即兴发挥能力及较强的控制局面的应变能力,所以课前一定要进行充分的准备,避免陷入尴尬的无法控制的局面。

(三)模拟教学法

即教师根据授课内容要求,设定区别于常规课堂形式模拟某种特定情景,让学生在实际情景或场景中扮演一定的角色使学生身临其境,通过切身体会从而掌握相关知识技能的一种实践性教学活动。此教学法趣味性、可视性强,可形成立面教学效果,学生参与性强,可促进每位学生积极溶入教学情景中。例如,教师在讲解待客礼仪时,可以设计一个在办公室接待的场景(当客人到某单位和经理谈协议时,办公室工作人员接待客人),教师通过学生的模拟讲解在接待客人应涉及到的介绍礼仪、握手礼仪、饮茶礼仪、用餐礼仪等。模拟结束后,全班同学进行评议,分析各扮演者表演是否得当,并提出更好的建议。有关角色也可以轮流扮演。通过这样的方式让学生真正融入到课堂中,改变学生的学习角色,变被动为主动,成为学习的小主人,而且这种方法可提供更有价值的仿真环境,并且使学生对动态的礼仪问题进行分析与决策,对于训练学生的理论与实际运用礼仪技巧具有重要的作用。

(四)实训教学法

实训教学重在强化练习,采用讲、练相结合的实训方式进行教学,即教师先讲解理论知识、示范操作方法,然后学生按要求进行操作训练。实训设计包括实训安排、实训准备、操作规范、注意要点、练后讨论五部分。如教师在讲授餐饮礼仪时,可先讲解理论,再安排适当的实训,笔者安排学生前往一些四星或五星级的酒店进行实训,学生能直观地了解到餐具的摆放使用、以及桌次位次的排列等;又如在讲授面试礼仪时,教师在课堂上讲授面试的技巧,再安排学生到人才市场实训,观摩招聘现场,使学生亲身体验了求职的经历,了解了面试的整个过程,这将给他们今后的面试打下良好基础,同时也使他们对毕业产生了紧迫感。

以上的教学法教师通常还会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将各种教学法结合起来,灵活运用,以期确保高水准的教学质量。这不仅提高了教学效果,也极大地开拓了学生的思维,更强化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运用多种评价方式

在以往的教学中礼仪课的考评还存在还存在这这样的弊端:一是考核方式单一,仍然沿用以笔试为主要形式,以卷面成绩为主要依据的传统方式,学生的学习成绩就凭一张试卷定高低;二是考试内容重理论,轻应用,理论考试占比重大,而应用测试少,这样的考核导向,无形中把学生学习的精力用在机械记忆基本概念、原则和枯燥的要点等方面,而忽视了对其应用能力、分析与解决问题能力的锻炼和考查,造成了学生的学习“平时无所谓,考前背一背,考后什么也不会”的不良状况;三是缺乏考试的反馈机制,由于考试是一次性终结考试,学生考试结束,就意味着该门课程的终结,因而学生在考试中存在的问题,教师无法再集中学生与他们进行反馈、交流,这样的考试模式只会将学生引向一种僵化、死板的学习轨道。由此可见,传统的试卷考试方法显然不适合礼仪这门课程,这就要求考核方式要由传统的单一试卷考核方法向多样性转变,注重实践性、创造性和实际运用技能培养的考核,使考核更加具有针对性。在考评中不仅要采取通常的卷面考核的办法,还应该考查实际操作能力和水平,更要注意要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实际考核学生是否已经养成了良好的礼仪习惯和礼仪风范。只有这样,才可能对学生的礼仪学习情况作出真实、全面、准确的考核和评价。

采取理论考核与实操考核相结合的方式,重视学生的过程性学习,在教学活动中结合学生自评、他评和教师评的多种形式对学生的表现进行综合评价,收到较好的效果,才能大大提高了教学质量。

古人云:“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无礼则不宁”。礼仪对于我们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对于青少年来说要“懂礼、学礼、知礼、用礼”,只有这样才能健康全面的发展。那么教师应不断探究新的教学方法使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在工作中成为懂礼仪的高素质劳动人才。

第8篇

[关键词] 高职院校 礼仪 教学模式

当代青年人自尊意识和社交意识愈加强烈,渴望获得他人尊重、认可。而高职院校的学生更具有特殊性,由于生源和未来的就业面向,他们有别于一般意义上的大学生(普通本科院校的学生)。高职院校学生主要来自普通高中、职业高中和中等职业学校这几个渠道,且多数学生来自农村和不发达城镇,生源比较复杂。受传统交往模式的影响,在人际交往中缺乏应有的交际技巧,不善于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按照自己的理想模式与人交往,往往产生理想与现实的矛盾,导致难以融入集体,难以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造成他们特有的苦恼与困惑;另一方面虽然他们堪称是“准社会人”,但还不是真正的社会人。由于培养的目标性面向,他们有一种强烈的走向社会的需要,但又普遍存在很多心理困惑。如他们知道,在人才招聘会上,言谈儒雅、服饰得体、仪表端庄、神态大方、礼仪到位的大学生更能受到用人单位的青睐,但他们无法克服内心的自卑,难以建立自信。

高职院校学生这种文明礼仪修养匮乏的现状与我国礼仪之邦的美誉是极其不相称的。其礼仪素养教育的薄弱,在某种程度上已严重制约了高等职业技能的实用型人才的培养,也严重制约了真正意义上的素质教育的深化和发展。因此,加强高职院校礼仪素养教育,提高学生的文明道德和礼仪修养,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从高职院校的办学特点出发,笔者结合自己的亲身教学,经过反复实践逐渐摸索,总结出了一套比较实用的“以身作则原则――理论知识讲授――情景模拟训练――社会实践活动――理论水平提高”的“五步走”教学模式,赢得了广大学生的欢迎与好评。

一、以身作则原则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教师在传播知识的同时,要以自己的言行举止、礼仪礼貌对学生进行着潜移默化的影响,从而对学生的言行举止发生作用。因此,“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的礼仪教师要十分注意自己给学生留下的印象,要使自己从各方面成为学生能够仿效的优秀的榜样。在日常生活中,要不断提高自己的礼仪素养,娴于礼仪,爱护学生,随时随地都有适当的言行举止,服饰整洁,举止大方,行为检点,于无声中将礼仪传递给学生,达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良好效果。

试想,如果作为一个礼仪教师举止随意、谈吐粗俗、穿着没品位,那怎么可能给学生做表率,怎么可能让自己所教授的内容有说服力?相反,如果学生对礼仪老师的评价是――“看起来就是个优雅的礼仪老师”,那样的赞语将是学生送给老师的最好的礼物。

二、理论知识讲授

理论是指导一切实践的基础。“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对于每个知识点,在带领学生进行实际操作之前都要先进行专业理论知识的讲授,但在讲授过程中,应尽量避免单纯的枯燥无味的纯理论知识灌输。讲授的形式可以是通俗易懂幽默诙谐的语言,可以是图文并茂生动形象的课件,也可以是针对性强说服力强的案例,通过这些反反复复的深入浅出的透彻讲解,再对每一种礼仪行为做出准确、规范的界定和示范,并观看相关的专家讲座视频等相关影像资料加深知识烙印。经过了这样多的环节,学生把握了一定的理论知识,丰富了知识结构,同时也不再片面地把礼仪理解为一种简单的操作行为,还能提高思想认识。

同时,在讲授过程中,还要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让学生根据所学理论讨论身边的礼仪。比如,在讲授社交礼仪时,教师可让学生们回忆一下自己所遇到的不文明的行为,让学生去亲身观察、发现生活中和校园里的非礼仪现象,并提出自己对这些现象的看法,在课堂上开展讨论、辩论或演讲,这样做可使学生从浑然不知的当局者变为清醒的旁观者,许多平日里不以为然的小事或小节,放在大家的共同讨论中就被放大了,正确与错误产生了强烈的对比,让学生进行自我教育,印象必定十分深刻。

三、情景模拟训练

对于很多知识点,都可以在理论教学的基础上进行情景模拟训练。主要形式是,针对当堂课所学知识点,设置一个情景,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先分组进行单独练习,然后分组当众表演。表演结束,先由学生互评,再由老师点评、打分、小结。比如,在进行求职应聘的礼仪实训时,可以先由教师提出训练内容,然后由教师将模拟应聘的礼仪进行简单讲解、演示,引发学生的模仿兴趣,再将学生分成小组,由学生自行设计应聘情景进行演示,演示完毕学生互相点评,最后由教师进行点评,总结经验指出不足,提出进一步的改善措施。这样的教学模式针对性强,课堂气氛热烈,每一个学生都积极参与,都可从中受益,不仅知识点得到了及时回放,也让学生真正掌握了礼仪技能。

四、社会实践活动

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说过:“在学生的思想和行为中间,有一条小小的鸿沟,需要用实践把这条沟填满。”确实,学生良好的礼仪行为只有在不断地实践中才能逐渐形成。这就需要教师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来实现礼仪认识的“后延”,给学生架设一条认识转化的桥梁。通过课内活动向课外延伸,则既可培训技能、检验效果,又可使教学内容更丰富、教学意义更深刻。学生在学校学到的各项礼仪可以在社会生活中得到锻炼和检验。同时,学生通过尽可能多地参加社会活动来实践理论,能逐步将知识内化和吸收。这样,经过实战的磨练,礼仪规范和礼仪程序对学生来说不再是枯燥的原则、特征与僵死的概念、定义,而是活化了的、升华了的生动具体的经验、智慧、知识、能力和技巧。

教师可根据各校的实际情况,鼓励学生立足校园并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向社会延伸,积极参与课外活动和社会实践,学以致用。比如,在校园内成立校园文明礼仪推广小组,定时定点对寝室、食堂、课堂、校园公共场所等进行文明礼仪的规范督导,既能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锻炼自己各方面的能力,又能促进和谐校园的建设。

五、理论水平提高

系统的职业教育毕竟不等同于短期的职业培训,为了提升职业院校学生的理论水平,提高他们的整体素质,礼仪教师应该重视学生学习后的理论总结。比如,学生平时学习要有礼仪随记,学期结束要有礼仪总结,做完调研要有相应的调研报告,参观实训后要有相应的分析总结,还可以向他们推荐《论语》、《礼记》、《三字经》、《弟子规》、《增广贤文》等国学经典书籍并要求做笔记写读后感。除了这些书面作业外,还可以要求学生在课堂上即兴点评、即兴说话,这一系列措施能够一定程度上加深学生对礼仪文化的认识,使理论得到提高,反过来又能更好地促进实践,形成一种良性循环。

参考文献:

[1]胡丹.关于高职院校社交礼仪课程教学的思考[J].南通纺织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3,12.

[2]黄静.大学生文明礼仪习惯的调查与分析[J].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2.

第9篇

【关键词】高职院校 营销实用礼仪 教改

在市场营销这一专业有门基础课程叫做《营销实用礼仪》。然而如今,一些高职院校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并没有对营销专业独有的特性进行突出,使得该课程发生混淆与一般的礼仪课。这样实际得到的教学效果、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以及市场对高职院校的要求与开设这门课程的初衷有了很大的差距,没有做到与高职院校相关的培养目标的完整衔接。除此之外,长久以来高职院校的毕业生在就业形势上与普通高校的毕业生相比都处于劣势。所以,高职院校毕业生如果想在竞争中获得优势,高职院校的专业特性培养必须真正落到实处。

一、《营销实用礼仪》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内容仍缺乏实践性

根据本人查阅的大量资料发现,现代社会的经济发展越来越快,且变化多端,但是营销实用礼仪课程的教材内容更换速度却很慢,有时候学生正在学习的知识点就已经是过时的了,时代的发展离不开教学内容的更新。另一方面,高职院校的专业课老师很大一部分都是高等院校毕业的应届学生,他们没有实践经验有的只是纯理论,这样就导致他们不具备对学生进行实践活动的指导能力。再者,高职院校实训实习体系并不是很完善,很多学校还只停留在初级阶段,学生顶岗实习的活动形同虚设,二针对理论应该进行的强化实训更是不存在。《营销实用礼仪》这一专业课程需要我们在实践过程中进一步对理论认知进行强化,如果实践性的教学内容不存在,那么学生在以后实际工作中的实际操作能力将会很差。

(二)考核方法仍相对陈旧

在高校,学生学习成绩的测量以及教师教学效果的好坏评价一个重要的衡量手段就是考试。“考试考什么”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方法,“考试怎么考”直接决定了教师的教学方式。“实用”是《营销实用礼仪》的侧重点,所以在高职院校教师评定学生的学习成绩不能只使用期末考试百分制。并且现在的课程教学考的只是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这个考核方式过于陈旧,不能对学生的实际能力进行反映。

(三)教学的培养目标仍过于笼统

高职高专一直都有一个很明确的培养目标,那就是为社会培养更多的应用型的高技能人才。然而,在各个专业的实际课程中,高职高专又开始引用普通高校的教学模式,忽略了自身的特色。高职课程具备的自己的一点实用性的特色,也是不分专业,哪个专业都可以学习,具备了实用性有丢失了专业特色。所以,《营销实用礼仪》里面的内容,忽视了该专业的专业要求只是对培养应用型技能人才这一目标进行了重视。

(四)教学方法过于单一

尽管近年提出来很多创新的教学方法,但是实际课堂上还是原始的讲授法:老师在讲台上讲、学生在台下听。这种古老的教学模式枯燥无味,降低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导致课堂效率很低。《营销实用礼仪》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专业课程,传统的讲授法只能让学生停留在理解知识的层面,不能将知识转化为能力,也就不能达到教学的预期效果。

二、《营销实用礼仪》课的课程分析

(一)课程目标

高职院校开设的《营销实用礼仪》课程的主要目的是使学生能够具备营销过程中的专题礼仪、活动礼仪、特殊礼仪及个人礼仪等实际工作中可能会用到的多种礼仪,进一步通过销售、接待、拜会等一系列的场景使学生满足不同岗位(如:销售专员、营销经理、营销主管等)的职责需要,学习这门课程同时也能够为营销专业以后的课程做好铺垫。

(二)课程性质

《营销实用礼仪》课作为高职院校市场营销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开设的主要用途是:培养该专业学生掌握、运用营销礼仪的能力,进一步支撑和强化营销专业的核心能力,这个核心能力包括:门店运营、客户管理以及产品销售的能力。《营销实用礼仪》这门课程的前导课程主要有:《普通话》、《大学语文》、《市场营销实务》等,而后续的课程主要有:《客户关系管理》、《推销与谈判》、《门店运营管理》等。

三、课程改革的意见以及建议

(一)课程内容的改革

首先,根据自身能力选择相对应的教学内容。该课程选择的主要流程是:第一,对职业岗位群进行分析;第二,对工作任务进行分析;第三,对能力目标进行分析;最后在选择出相对应的教学内容,也就是根据岗位需要对教学内容有针对性地进行选择。其次,突出课程的适用性与针对性。《营销实用礼仪》的课程设计基础是对营销人员的职业成长过程以及营销职业岗位的能力需求的分析,对学生的职业能力、职业精神以及后续的发展潜力进行着重培养,具有很强的适用性与针对性。再次,参考企业岗位标准进行学习情境的设计。适用性与针对性是两个相辅相成的概念。通过科学的设计岗位情境,同时强化实训项目的技能训练,进一步突出对职业能力的塑造,一定能够培养出更多适用于管理部门、企业营销的应用型技术人才。

(二)课程思路的改革

《营销实用礼仪》这门课程的主要教学内容是:培养处于不同岗位中的企业营销人员所需要具备的礼仪。它的培养要求是一线岗位的能力要求,考核中心是学生的职业素养以及技能,通过分析营销活动中实际需要应用到的礼仪技能,开发新的学习项目,进一步为学生设计学习任务和学习情境。这一课程思路的具体做法是:建立岗位群――设定工作任务――提出工作能力要求――明确能力目标#教学内容――创造学习情境。贯通在整个教学设计中的有两条线,纵线是一个营销人员整个职业生涯发展的各个不同阶段,横线是不同岗位工作中的实际礼仪要求;这种设计打破了原有礼仪教学中的复杂场景完全堆积的模式,从而使礼仪教学过程更加真实、教学目标更加的明确。把实用的礼仪教学内容更加科学合理的融合到实际营销人员的不同岗位工作情境中,然后依据岗位的需要进行学习情境的设计,最后在进行模拟实训,这样就形成《营销专题礼仪》的课程架构。

(三)课程理念的改革

为了避免传统台上讲教学模式下发生简单罗列所有的营销公关礼仪知识,同时考虑营销专业实际岗位的人才需求,该礼仪课程参考学生对实用性知识的真实需要以及高职院校专业性人才的培养目标,创立了五个学习场景,分别为:营销人员职业品质的塑造、营销专题的礼仪、营销人员的个人礼仪、营销过程中的特殊礼仪、营销活动过程中的礼仪,这五个场景基本上完成了一个营销人员职业生涯发展各个阶段需要的礼仪能力,从一个刚刚入行的职场新人进不到营销助理然后再成为一个出色的营销经理。

(四)教学模式的改革

第一,强化学生自身的主体地位以及他们主动学习的能力。改进普通高等教育传统的理论教学模式,使实践与教学处于同等重要的地位。在这种教学模式中,学生接受知识的时候不是被动地进行复制性模仿,强调的是学习过程中学生的主体性。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另一方面,教师的角色有知识灌输者转变成为学生行动引导者、情境设计者,同时也是一个评估反馈者。第二,建立新式的教学模式。课程建立“引入情境――实施计划――内化知识――进行系统模拟――完成社会实践”的教学模式。这个模式也就是:首先由教师为学生导入一个适当的主题情境,用来启发学生对情境展开的过程当中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思考,促使学生对专业能力的全面性产生需求的动机,接着教师设置的学习情境所对应的理论内容进行讲解,然后在帮助学生对问题组织一个完整解决方案,最后由老师对学生进行引导让他们开展批评以及完成自我批评。这种教学模式避免了理论与实践的可能性脱节,教学效果很快就可以显现,对学生和老师既是一个挑战也是一种督促。第三,校内校外,课内课外相互结合。通过对校外实习基地的利用,把课堂上的学习内容延伸到校园外,校内实训加上校外实践,完成校内校外的结合;通过校园营销公司这个途径把学生学习的课堂由课内进一步延伸到课外,课内学习加上课外实训,完成课内于课外的结合。这种课内外,校内外的结合达到了全面提高学生专业职业能力的最终目的

(五)考核方式的改革

高职院校的教育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能力,这样学期末的理论考试就不能够满足这一需要,教师应该针对《营销实用礼仪》这一教学内容对考核方式进行重新编排。应该让学生摆脱那种一锤定音的考核方式,教师可以增加一些考核方式,例如:模拟活动、课堂提问、实践答辩、等等这些都可以列入学生的考核范围。通过这种方式不但考察了学生掌握知识点的程度,同时也对学生自身能力进行了考察。

(六)教学方法的改革

在高职院校,教师不应该只局限在讲授法这一教学方式中,例如教师可以利用课前学生休息的五分钟运用情境导入课程,对不同职业生涯发展阶段可能遇到的问题进行虚拟假设,让学生参与进来也会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进一步提高课堂效率。教师还可以运用案例教学和启发式教学在向学生教授知识点的过程中,案例教学也就是应用大量的实例对概念进行解释,学习结束后,教师设置一个情境,学生扮演其中的角色进行营销活动,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发式的诱导办法进行知识传授、培养学生能力,可以提高学生主动思考、学习积极性。

四、结论

总之,对于加强当前高职院校营销实用礼仪教改的研究是十分有必要的,而且具有重要的意义,在我国经济日益壮大的今天,同时第三产业的规模也在不断的扩大,这种情况下导致我国需要大量的专业性营销人才。高职院校在现有专业人才培养的模式下如何完成深化的专业改革,是营销专业开设的课程《营销实用礼仪》的重点,同时也是现阶段所有高职类课程课改的一大重点。笔者希望通过本文的研究、探讨,能为优化当前高职院校营销实用礼仪之教改提供一定的参考。

参考文献:

[1]方涛; 金秀美,高职院校礼仪教学的探讨[J].当代职业教育,2010/08

[2]董瑞娜,高职院校礼仪教育推广途径研究[J].科教文汇(上旬刊),2012/06

[3]郭珊珊,浅析高职院校礼仪理论课教学的现状与对策[J].教育教学论坛,2013/20

[4]田国杰,以职场能力为导向 深化高职市场营销专业课程改革[J].价值工程,2011/11

相关文章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