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砌筑工实训总结优选九篇

时间:2022-08-17 13:46:44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砌筑工实训总结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砌筑工实训总结

第1篇

关键词:施工工艺实训理论与实践 安全

中图分类号:TU7文献标识码: A

建筑施工工艺实训是我校建筑工程施工专业二年级各班级在下学期进行的室外课程教学。从课程内容的设置、课时安排、场地要求、指导教师的配备等都是按照课程的专业要求并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而定的。下面是我对该课程的几点看法和思考。

一、施工工艺实训的目的。

建筑施工技术是工程施工专业的一门实践性较强的主干课程,学生在课堂上无论怎么用功,掌握的也只能是理论知识,对于实践操作,也只能是通过图片、动画、视频等现代信息化教学手段的教学来学习,很难达到本专业的教学效果。怎么办?施工工艺实训恰好解决了这一问题,而且整个实操过程中学生也特别愿意动手。所以,通过施工工艺实训,不但可以使学生将课堂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而且还可以提高他们的动手操作能力,同时培养他们吃苦耐劳、团结协作的敬业精神及安全意识。

二、施工工艺实训的内容及过程。

根据教学大纲和学校现有的实训条件,共开设了脚手架工程、砌筑工程、模板工程和钢筋工程四项实训内容,所有实训内容均在学校建筑施工实训基地完成。

1、脚手架工程。按照《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30-2011)的构造要求和质量标准,并结合教材理论部分内容制定了该模块的实训目的、要求及实训的具体内容等。要求学生搭设一规定尺寸的“一步两跨”脚手架。在实训场地首先进行安全教育并介绍本实训模块的内容、目的,然后解释实训具体内容、操作要点及质量要求等。通过教师讲解让学生先熟悉脚手架搭设的施工工艺流程及要点,接着学生按照课前的分组进行动手操作,全程由教师跟踪指导。

2、砌筑工程。砌筑实训主要是让学生在一定的时间内完成一单片墙的组砌,块材为烧结普通砖和砌块,为了便于课后拆除,砂浆采用石灰砂浆。砌筑质量要求严格按照《砌体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3-2011)的标准来执行。首先由指导教师说明实训内容、要求、目的等,然后解释并演示具体操作的步骤和方法,再由学生进行动手砌筑,最后进行质量评定。该模块主要是从材料选择和准备、工具的正确使用、皮数杆的制作和设置、组砌方式的选用、砌筑质量和验收方法的把握、操作的规范性等各方面进行训练。

3、模板工程。模板实训采用的是定型组合钢模板,要求学生首先按照给定的构件形状尺寸和规定规格型号和数量的模板进行模板配板图的设计,并绘制其展开图,然后按照设计图纸领取材料、拼接组装。该实训内容关键是熟悉模板的规格、配板原则、拼装要点等,并能熟练的画出模板配板图。另外,还锻炼学生的动手安装能力。

4、钢筋工程。该实训模块包括三部分内容:钢筋下料计算及配料单的填写、钢筋下料加工、钢筋绑扎。实训中先给每组学生发一张图纸,让学生按照图纸及标注和相关规范的要求完成上述实训内容。这项实训主要锻炼学生的识图能力、计算能力和操作能力。由于钢筋工程实训涉及到加工机械,所以在学生动手前由指导教师先讲解机械的操作方法和注意事项,并进行演示操作,以保证安全。

三、施工工艺实训的教学反思。

实训教学与课堂理论教学具有很大的不同,不论是教学内容、要求、教学组织等都存在

差异。第一,实训教学必须考虑内容的可操作性和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同时还得和课堂上的理论教学统一、衔接,这样既可以使理论与实践良好的结合在一起,又可以提高学生对理论知识的学习兴趣。第二,教学方式方法与课堂不同。实训教学除了要考虑学生的个人能力,同时还必须考虑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因为有些工种必须是多人配合才能完成,因此,实训中根据各班级的实际情况和实训内容将学生分成若干组,并按照动手能力的强弱均衡搭配。在实训过程中,指导教师针对实训中出现的问题要及时纠正并解释说明,保证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第三,教学要求有所不同。学生毕业后从事的基本上都是现场一线工作,如施工员、安全员、质检员等,所以他们必须熟悉各工种的施工工艺流程、操作要点和质量验收标准等,而不是死记硬背,而且还得根据现场的实际情况灵活应用,不能完全依靠理论知识。

四、安全教育。

第2篇

关键词:高职教育 教学改革,施工技术

【中图分类号】G712

《建筑施工技术》是高职建筑工程专业学生的一门必修的专业主干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技术课,只要是相关建筑工程方面,就避免不了和它接触。本课程任务是使学生熟悉建筑工程施工全过程,培养学生组织建筑施工和管理能力。与其他专业课相比具有实践性、综合性和技术更新快的特点。如何让学生更轻松的掌握这门课程,是一个很值得研究的课题。

一、现阶段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问题。

1.传统教育模式是向学生传授系统的文化基础知识和专业基础知识,以“知识为本位”,强调学科知识的科学性与系统性,教学上注重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强调识记,但忽视了对学生能力和创造性的培养。

2.很多教师由于没有从事过建筑施工的任务,也缺少与建筑企业保持长期有效地沟通,始终保持在原有的课本知识。

3.教学方法手段相对单一,教法上采用填鸭式、一言堂,由教向学生灌输教材的内容,而且偏重于理论部分的讲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被淹没在深奥的理论和枯燥的原理中,失去了学习的兴趣,培养出来的学生缺乏独立的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难以满足社会对人才动手能力的要求。

二、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

鉴于该课程的教学现状及其在培养目标中的重要地位,对该课程进行了探索,并进行了比较深入的研究,结合目前高职学生毕业后的就业情况,对《建筑施工技术》课程教学改革提出了几点构想。

1.应用项目教学法

施工技术是在企业发生的实际由工人进行操作的一项具体工作,学校教学只能是在模拟的基础上进行。为此,在这门课程开始前就需设计套较全面的模拟工作任务,由学生完成整个项目的工作任务,并在完成工作任务的基础上进行总结、完成活动报告。由于实际工作中是分岗位、由分工不同的若干个人员共同完成的,所以教学安排中,在明确总工作任务的基础上,又按不同岗位设计各子项目,分阶段逐个完成各子项目的工作任务。

本课程可设置土方工程、基础工程、砌筑工程、混凝土工程、屋面工程、装饰工程等六个项目,再由学生自主选取其中若干小项目,完成各小项目。学生分组讨论制定项目计划。分组教学是项目教学法常用的模式,教师根据全班学生的基本情况,让学生自由组合,然后教师再进行调整,指定项目组长,然后给每个组分配任务,教师应将事先准备好的书面项目指导书发给每个小组检查核对,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分析项目要求,学生根据分析结果制定小组的项目行动计划,确定工作步骤和分工合作,以便于更好地进行项目工作。

项目教学中,学习过程成为每个人主动参与的创造性实践活动,注重的不是最终的结果,而是完成项目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理解和把握课程要求的知识和技能,体验创新的艰辛与乐趣,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及沟通合作等关键能力。

2. 引用工程施工案例

通过对一个已建工程的实例进行综合性的讲解,对工程的每个分部分项工程,从质量要求、精品策划、过程控制到质量验收检验标准这四个方面对工程的每个施工环节进行解读。让学生系统的了解并完成一个工程的各个细小环节的准备、检验及处理方法。

再通过对一个实际在建工程的参观及其现场施工负责人的介绍讲解,让学生深入了解安全、材料、资料、质量、施工等几大负责人的工作任务及其在现场日常中的工作。

3.强化师资队伍建设

对于这一门实践性、专业性极强的课程来说,要求任课教师除了具有扎实的专业理论外,还必须具有一定的现场施工实践经验。老师除了要改进授课方法和提高教学水平外,加强实践方面的锻炼显得尤为重要。有针对性地选派教师到施工现场进行为期一年半的锻炼,参与实际工程的施工技术管理,以此来提高教师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能力。

另外,在施工现场还可聘请一些具有一定理论知识、实践经验丰富的工程技术人员作为兼职教授,定期到学校举办大中型工程项目施工方面的专题讲座,以此来增加学生的认识,将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结合起来,巩固学习效果。

3.充分利用实训室

按照“营造真实环境,进行生产实训”的原则进行实际操作,如在砌筑砖墙施工操作中,普通砖的砌筑形式(三顺一丁、一顺一丁、二平一侧等)和砌筑方法(三一砌砖法、铺浆法、挤浆法、刮浆法)等都可以在教师的指导下,在实训室完成实际操作。这样学生记忆深刻,增强学习兴趣。

结语

课堂、实训室、施工现场是学生学习的立足点。三点链接在一起为一条主线,如何让学生充分利用这条主线,教师的理论与实践水平起着决定性作用,学生可以在这条主线中让各个构件链接在一起。通过上述的教学改革,学生在《建筑施工技术》课程的学习效果上取得了明显的改善,动手能力进一步加强,并能熟悉各个环节的质量验收标准。根据对毕业生跟踪调查,毕业生受到用人单位的普遍好评,有些逐渐成为企业的技术骨干。

参考文献:

[1]董伟;“建筑施工技术”课堂教学及实践教学的改革探索[J];中国电力教育;2011年22期

[2]江玲.澳大利亚职业教育述评――兼谈对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启示[J].滁州学院学报,2010,(3).

[3]王健;张哲;张伟;;《建筑施工技术与组织》课程的教学与实践改革探讨[A];土木建筑教育改革理论与实践(第12卷)[C];2010年

第3篇

大学学习快两年了专业是建筑工程技术。这个学期将要结束的时候,现在已经是一名大二的学生。学校组织了去实习,安排我新余市欧亚城施工现场实践操作,给了一个很不错的锻炼机会。

提高专业素质的培训,实训就是实习中加强岗位职业能力。学生对所学的建筑施工等相关课程的内容进行深化、拓宽、综合训练的重要阶段。

要从分认识到社会人才市场的竞争是激烈而残酷的要从理论到实践去充实完善自己。建筑行业是一个重视经验的行业,从实习开始就要把实习与就业挂钩。因此应有意识的进行实践积累,确立能够充分发挥自己才能的职业目标,做好职业基本点位,把社会需求与个人才能,爱好等进行有机的结合,实习中培养自己的择业竞争能力,把今天的实习作为明天上岗的准备。

就是实践中学习,实习。一个获取知识,培养能力的过程。建筑施工实习是指建筑工程技术和相关专业的专业学习。建筑工地是一个大课堂,工地的建筑物、施工机具、建筑材料、施工技术、施工组织与管理方法等就是学习内容,工地上的工人与技术人员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就是学习的榜样。只有善于观察、勤于动脑、勇于实践,才能学到课堂上学不到知识和获得自身的技术应用能力。同时,今天的实习工地就是明天的工作场所,应抓住这良好的实践机会,树立向实践学习的覌念,争取更多的收获。

使我知识,施工实训实习无疑是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学生完成教学计划。能力,素质得到提高,达到培养的关键性实践性教学环节,为后续的课程教学奠定必要的基础。通过施工实训学习这一实践学习,得到一个深入实践,解社会的机会。将会接触到各种人和事,以锻炼我对社会的适应等的辨别能力;有利于我将本书上所学的理论知识和生产实践相结合,并拓宽视野;学习施工现场生产与管理知识,可以提高我综合分析解决问题,组织管理和社交的能力;

施工实训学习对我思想品德,总之。工作态度及作风,综合素质与工作实践能力培养等诸方面都会有很大的影响,对于提高我全面素质具有重要意义。

二、实习单位简介:

1)实习工程项目名称:新余市暨阳房地产有限公司

2)监理单位:新余市正大监理公司新余市正宏监理公司

3)工程概况:(1)工程总概况:施工单位:武警水电二队

结构形式;框架结构面积2000亩屋面防水等级;二级

标注单位:总平面尺寸及标高以米为单位,其他图纸尺寸均以毫米为单位。设计标高0.000

三、实习内容及过程实习内容主要有:

1,地基2防水层做法

3,模板制作

4,现浇钢筋砼楼板

由钢筋混凝土主梁、次梁和柱形成的框架作为建筑物的骨架,学校的主体为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梁和柱之间的连接为刚性结点。屋盖、楼板上的荷载通过板传递给梁,由梁传递到柱,由柱传递到基础。框架结构的墙体全部为自承重墙,只起分隔和围护作用,砖墙的重量通过梁、板传给柱。有时填充墙的刚度大于竖向柱的刚度,对结构抗震极为不利,所以不宜采用实心粘土砖作填充墙,减少结构的自重和荷载,减弱隔墙的刚度。框架结构的特点是不受楼板跨度的限制,能为建筑提供灵活的使用空间,但抗震性能差。框架结构中梁柱构件截面较小,因此框架结构的承载力和刚度都较低,受力特点类似于竖向悬臂剪切梁,楼层越高,水平位移越慢,高层框架在纵横两个方向都承受很大的水平力,这时现浇楼面也作为梁共同工作的装配整体式楼面的作用则不考虑。为了增强结构的抗震能力,设计时遵循以下原则:强柱弱梁、强剪弱弯、强节点强锚固。框架结构构成:屋盖与楼板、框架梁、框架柱、柱基础、框架墙。

看到现浇钢筋砼楼板的现场施工。现浇钢筋砼楼板施工现场通过支模,主楼施工现场。绑扎钢筋,浇筑砼,养护等工序而成型的楼板.优点:整体性好,抗震能力强,形状可不规则,可预留孔洞,布置管线方便.缺点:模板,用量大,施工速度慢.

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工程准备阶段质量控制

施工前准备阶段进行的质量管理,这是工程项目监理部开始进行监理的重点工作。要做好工程的事前质量管理,个人认为要做好以下工作:

(1)施工图纸的会审和交底(2)施工组织设计或施工方案的审查(3)工程主要原材料进场的质量情况的检查4)检查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情况(5)检查机械设备情况6)检查承包方是否对施工人员进行了质量安全方面的技术交底。

钢筋混凝土结构工程按施工方法分为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工程和装配式钢筋混凝土结构上程,现浇钢筋混凝十结构工程包括钢筋工程、模板工程和混凝-I-~2程,具施工工艺流程如图4—l所示。由于施工过程多,所以在施丁前要做好充分准备,在施丁中应合理组织,各下种之间应密切配合。否则,将会影响施千进度和质量。

砌筑工程:砌体工程是指在建筑工程中使用普通黏土砖、承重黏土空心砖、蒸压灰砂砖、粉煤灰砖、各种中小型砌块和石材等材料进行砌筑的工程。

施工工艺要求

1、砌体堆放

(1)装卸砖应堆放整齐,严禁倾泻丢掷;砖运到现场后应按不同规格堆放,场地要平整,并须做好排水。

(2)砖堆置高度不宜超过1.6米,垛堆间保持适当通道。

(3)砖堆置后,遇雨天施工应遮盖。

2、墙体砌筑

(1)砖在砌筑前一天浇水湿润,不能即浇即用

(2)纵横墙应同时砌筑,纵横交错搭接。砖砌体的灰缝应横平竖直、厚薄均匀,并应填满砂浆,缝的厚度一般为10mm,不应小于8mm

(3)每天砌筑高度不宜大于1.2m。砌体施工缝处砌成斜槎长度不小于高度的2/3。

4)砌体砌筑至梁板底时必须隔日待下部的砌体变形稳定后斜砌,保证沙浆饱满和梁板底紧密接触,空隙处用沙浆填实

(5)砌筑墙端时砖必须与框架柱面靠紧,填满沙浆,并将柱上预留的拉结钢筋展平,砌入水平灰缝中

(6)当砌体墙的水平长度大于5m或端部没有钢筋砼墙柱时,应根据设计图纸要

求在墙中间或端部加设构造柱

(7)当砌体高度大于4m时,需根据图纸要求在

(8)门窗洞口两侧砖宜为无槽端,保证洞周平直,在设计要求部位砌入预制砼锚固块。门窗框必须牢固地固定在锚固块上,如有间隙应用砂浆或密封嵌缝材料填实抹平。

(9)砌筑的砂浆必须搅拌均匀,随拌随用,一般应在4小时内使用完毕。砂浆的标号和品种,必须符合设计要求。

(10)对墙体表面的平整度和垂直度,灰缝的均匀程度及砂浆的饱满程度等,应随时检查并校正所发现的偏差。在砌完每一层楼后,应校核墙体的轴线尺寸,如有偏差,及时纠正,不符合规范和要求的,必须返工。

3、关键部位砌筑

砖与墙柱交接处,必须预留拉结筋,竖向间距500mm,压埋2Ф6拉结筋伸入墙内。

(1)砖墙与楼板(或梁底)联结

如楼板或梁底未预留拉结筋时,先在灰砂砖与楼板之间抹粘结砂浆,再用小木楔将灰砂砖与楼板底(梁底)楔牢,并用砂浆将缝隙塞实抹实。

(2)砖墙与门口联结

首先,实习结束后有必要好好总结一下。通过两礼拜的实习,通过实践,使我学到很多实践知识。所谓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通过旁站,使我近距离的观察了整个房子的构造过程,学到很多很适用的具体施工知识,这些知识往往是学校很少接触,很少注意的但又是十分重要基础的知识。

第4篇

一、职业能力的科学内涵

我国在认识职业能力方面受到西方国家的影响较大,例如德国学者划分职业能力为三个部位,分别是社会能力、方法能力与专业能力,前二者就是人们所说的职业关键能力,这是因为其职业可迁移性非常广泛。而我国则将职业能力定义为一种综合能力,是现代社会中一个人生活与生存,工作以及全面发展的必要条件,包括不断学习的能力、社会交往能力、经营管理能力、接受与处理信息的能力以及职业技能与知识。

二、建筑专业学生职业能力现状

如今建筑行业发展迅速,并且越来越重视具有良好职业素质的一线专业人员,急需懂技术、会管理的人才。对于建筑专业的毕业生而言,在施工过程中其主要存在的现象有以下几点。首先,学生的专业基础比较差,不能够对其进行灵活的运用,运用专业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偏低;其次就是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较低;再次,学生无法将理论与实际相联系,专业知识的学习不同于实际工作,很难在短时间内适应;第四,不具备吃苦耐劳的品质,建筑工作多在户外进行,而学生在家中很少吃苦,通常不愿意下工地;最后,缺乏开拓创新精神与团队合作意识。总而言之,目前建筑专业学生的职业能力普遍较差。

三、职业能力目标导向在建筑专业教学中的实践策略

1.针对职业能力导向制定教学计划和课程大纲。

组织与安排教学的依据就是教学计划,所以制定的教学计划必须是理论与实践的良好整合,以职业岗位要求为基础,其课程开发思路就是以职业能力为目标导向,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除此之外,在以职业能力为目标导向的前提下,在建筑专业中实施教学的依据主要是教学大纲,同时也是评估教学质量的主要指标之一。建筑专业职业能力目标导向的新课程体系包括:建筑工程资料管理实训;建筑安全管理与工程质量实训;建筑工程造价管理与施工组织实训;建筑施工技术管理实训;建筑工程图识读实训;装饰装修工程施工;屋面与防水工程施工;钢结构工程施工;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砌体结构工程施工;地基与基础工程施工。

2.针对职业能力导向编写教材和开展教学活动。

建筑行业中在建材选择、施工设计等方面有许多规定和标准,如果施工时没有重视这些标准,很容易影响工程质量,甚至埋下安全隐患。教育人员需要以建筑行业的职业与就业标准为依据,编写教材,并且遵循理论实践一体化、针对性和实用性原则。编写教材前,可以深入建筑单位或企业开展调查,了解工程施工今后的发展方向,和企业专家沟通交流,共同分析总结建筑职业岗位与领域需要的素质要求、能力与知识。参考我国有关的技术标准及规范,根据岗位职业资格标准,选择相应的教学内容。确保实际的教材具有实践和理论一体化的特点,有机结合实践及理论,使“能力为本、学以致用”的职业教育观念得到充分体现。处置之外,针对各部分教学内容,教师还需要通过“课堂和工地一体化”与“任务驱动”等方式进行职业能力导向,并组织实施教学活动。教师要学会适应角色转变,要将学生当作教学的中心与主题,通过安排学习型工作任务组织教学,具体的步骤包括资讯、方案、决策、实施、检查与评价,交替实施外业实训与内业学习,使“做、教、学”一体化的教育特点得到良好体现,不断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

3.建设高素质的教师队伍,以职业能力导向引导学生。

教师应当认识到以职业能力为目标导向的涵义和意义,更新教学理念,提升自身素质,从而更好的引导学生适应今后的工作岗位。首先,教师要对学生的职业能力加以培养;其次,教师需要适应角色转换,在讲课的同时更重要的是组织教学活动,给予学生建议,并充当主持人;再次,教师并不需要解决所有的问题,应当引导学生思考问题的解决方法;第四,教师需要不断开拓创新学习形式,在教学中融入创新元素,丰富学生的跨学科知识,提高其工作能力;最后,在实践过程中,教师应不断积累经验,提升自身能力,并且在教学中向学生反馈这种能力。建筑专业的各科课程均具有较强的专业性与实践性,为确保教师能够给学生提供良好的职业能力指导,学校可以挑选优秀专业教师在实训基地学习(挂职顶岗),除了进行课题研究外,还要深入实践,了解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参与施工管理,学习施工技术,丰富自身的专业知识,使专业实践能力提高。此外,学校可以制定激励制度,鼓励建筑专业教师进行有关的执业资格考试,对于持有注册造价师、注册监理工程师、注册建筑师、国家注册结构工程师等证件的教师可给予额外工资或福利奖励。教师在工程监理、工程施工、工程设计等工作中深入接触企业和行业,行业背景更加丰富,提升了自身知名度,也能给学生更好的职业指导。

4.加强建设实训基地,丰富学生的实践经验。

各个院校应当多与当地的建筑企业沟通交流,从而为学生争取校外实习的机会,使企业能够发展为学校的实训基地。在此过程中,学校与企业需遵循的原则为“共建共管共享”,并且制定合作方针,达到互利共赢的目的,确保二者之间的合作能够持续进行。校内实训工厂应包括主要的实训工种,例如抹灰工、砌筑工、模板工、混凝土工、钢筋工等。

四、结语

第5篇

关键词:岗位技能导向 一体化 建筑施工

随着国家产业结构调整的不断深入,经济增长方式的正在发生巨大的转变。虽然每年有700万的大学毕业生,但人才紧缺却前所未有的紧张,毕业生“毕业即失业”,而用人单位遭遇“用人荒”,以建筑业为例,生产一线的技能型人才异常短缺,传统教育培养的毕业生已不受企业青睐。作为培养直接在生产、服务、技术和管理一线工作的技能型人才职业教育,遇到前所未有的挑战和机遇。因此,培养市场认可的高技能毕业生,实现毕业生“能就业必然能上岗”,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首要任务。

一、理实一体化教学理念

理实一体化教学法即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法。突破以往理论与实践相脱节的现象,教学环节相对集中。它强调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通过设定教学任务和教学目标,让师生双方边教、边学、边做,全程构建素质和技能培养框架,丰富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环节,提高教学质量。在整个教学环节中,理论和实践交替进行,直观和抽象交错出现,没有固定的先实后理或先理后实,而理中有实,实中有理。突出学生动手能力和专业技能的培养,充分调动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一种教学方法。

二、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内涵

传统教育教学模式是将教学分为理论教学与实习教学两部分,二者在教学上自成体系、互不干涉,因此往往会出现理论知识与实习技能相脱节现象,造成重复教学和教学资源浪费。

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是基于能力为本位的一种新型教学模式,它是在“实用为主、够用为度”原则下,以学生技能提升为核心,打破传统的课程体系,将理论教学和技能训练有机结合、将专业课和实习教学重新整合的一种教学模式。一体化教学模式有利于教学资源的合理配置,有利于构建多元化、实用型课程体系,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三、理实一体化教学基本原则

构建一体化教学模式应遵循三个基本原则:

1.要以提升职业生职业能力为核心进行教学设计,包括确定培养目标、进行课程开发、制定教学计划等;

2.理实一体化课程要基于典型工作过程,通过提炼和分解,以具体任务单为驱动力,通过“边讲边练、讲练结合”的形式,完成整个教学任务。

3.要以职业生能力培养为核心组织教学过程,注重知识和技能的结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采取灵活的组织形式,综合开发学生职业能力。

四、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复合能力

实行一体化教学要改变过去那种“满堂灌”、“填鸭式”的教学模式,通过各类教学方法综合并灵活应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强化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1.模拟教学法。在建筑施工技术课程一体化教学中,模拟教学包括用8号铁丝模拟钢筋的弯曲和绑扎等。为便于拆除,用黄土砂浆替代水泥砂浆。

2.演示教学法。根据专业知识的难易程度和学生学习掌握程度,可以先讲理论,辅以实践操作;也可以从实践开始,先有感性认识,再从理论上加以分析、归纳和总结;还可以在实际操作中,就现场遇到的问题从理论上辅导、解决。不管采取哪种方法,目的都是为了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调动其学习积极性,提高教学质量。

3.讨论教学法。比如在学习墙体砌筑和抹灰时,将学生分成小组,分组讨论研究制定砌筑工程工艺过程,结合讨论结果完成本组的墙体制作,组内同学分别担任不同的角色。这种学习、应用、检验、再学习的教学方法能提高学生的技能水平。

4.实训标准化。建筑业是目前相对比较规范和标准的行业,从人员、材料、机具设备、方法和施工环境等各方面,研究严格的技术规程和要求,在一体化训练过程中,必须严格训练学生要查规范、查标准、交资料、认签字、可追溯等,使学生形成标准化职业习惯。

5.管理企业化。 要结合学校培养目标和专业设置,导入成功企业的文化理念,使每一处景观、标语、标志,包括每个教室、实训基地,都成为有特定意义的文化载体,发展潜在的育人功能。包括现场的安全标语、生产操作流程、安全操作规程。实行“企业化”管理,统一着工作服、带安全帽、系安全带、穿防滑鞋、带手套等;并形成严明时间和纪律观念,不得迟到早退,严格按照操作规程和操作流程上岗,理实一体化现场形成浓烈的企业施工氛围。

五、考核方式改革

以《建筑施工技术》课程为例,在一体化教学组织中,将班级学生分6组进行,每组约4-5人。考核也按分组进行,考核内容主要从专业知识综合应用能力;操作的规范程度;质量符合程度;出勤率;团队协作能力及工作态度多方面进行考核,并通过项目班组制进行过程化考核,即赋予各组长相应打分权限,以此发挥组长的组织带领权力,保证项目的积极开展。过程化考核见下表。

六、理实一体化课改潜在问题

1.教师不具备高水平的示范能力。教师即使来自施工一线,只能熟悉典型的施工流程,掌握新技术,毕竟不是合格的瓦工、砼工、钢筋工、架子工,施工课教师的施工操作能力不足。可以预测,在施工课理实一体化实施过程中难免会有不足,不能展现合格水平的各工种操作,初期最好聘请一线熟练技工进行示范。

2.学生掌握各工种施工技能的程度。瓦工、砼工、钢筋工、架子工、抹灰工等工种学会任何一个工种的合格操作都需要半年左右,针对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对学生具体的操作能力在初期难以达到预期效果,需不断改进。

3.用电安全管理难度较大。由于施工的需要,施工现场有施工机械及工具都需要接线用电,教师、学生都没有电工证,一旦出现用电安全事故就是重大责任事故。

基金项目:北京市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工程・优秀青年骨干教师培养计划项目资助;

第6篇

关键词 双项目 职业技能 以工作过程为导向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In the Background of "Double Project"Teaching, on the Reform of

Construction Work Measurement and Valuation Training

FEI Liyuan

(Guangxia College, Dongyang, Zhejiang 322100)

Abstract Construction Work Measurement and Valuation is a core course of construction project management professional, it's divided into theoretical and practical training two teaching systems, the theory of teaching system for training teaching system services, training teaching and the promotion of theoretical teaching, practical training for the students "understand but hard to do", in the reform of the measurement and valuation of construction work of curriculum reform, at the same time make efforts to reform training.

Key words double project; professional skills; take working process as leading

《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实训》是建筑工程管理专业的一项重要实践性教学环节。其目的是使学生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基础上,通过实践环节的训练,能进一步提高建筑工程识图能力;掌握两种计价模式下建筑工程工程量计算规则和计算方法;分部分项工程量清单编制的步骤和方法,进一步提高学生将所学理论知识转化为工程量清单编制及报价的技能。这一教学环节直接影响学生技能的培养。高职院校培养学生的一个很明确目标就是“实习即就业”,让学生走出校门参加顶岗实习就能上岗,就能就业。

高职院校培养的学生要求有很好的岗位上岗能力,而要培养学生的实践技能,除了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之外,如何安排与课程相配套的实训也是至关重要的,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1 项目研究国内现状

随着高职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人们发现,运用DACUM方法(即developing a curricu lum的缩写,其直译的意思是教学计划开发,而它的本质是一种分析和确定某种职业所需能力的方法)进行职业岗位分析时,主要是偏重于岗位技能,而忽视职业综合素质的培养。同时,人们也发现,由于将“以就业为导向”狭隘地理解为“就业教育”,将“弱化理论、强化技能”简单地理解为“减少理论课时、增加实践课时”,从而在课程结构和内容组织上仍然是学科型知识体系的压缩和简化。因此,目前很多高职院校都在围绕以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与职业综合能力为核心,积极探索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实践模式。

虽然许多高职院校通过增加专业技能、综合实训等环节来加强学生的实践技能培养,但大部分仍以单项技能训练为主,与实际工作岗位需求还存在一定的距离,导致学生无法尽快适岗。尽管在不断的总结中也逐步有了相对综合的21世纪全国高职高专土建系列技能型规划教材――由肖明和柴琦主编的《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实训》,却只是按照国家和山东省颁布的有关新规范、新标准编写而成,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对于浙江省内高职院校,还是缺乏一定的针对性,还应该积极结合实际的工程情况,国家和浙江省颁布的有关新规范、新标准进行编写。

2 改革之前的情况

以笔者任教的班级为例,在改革之前,课堂教学以理论教学为主,教师按照相关的教材给学生上课,比如讲到土石方工程的时候,先逐条讲解土石方工程定额说明、工程量计算规则,然后举一些小的案例,讲土石方工程量的计算,直接工程费的计算,没有考虑是否与培养目标一致,不太能够适应“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的教学要求。在为期一周的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实训过程时,学生拿到一套完整的图纸,有两种不良现象。一种是没有思路,茫然无从下手;二是不看图纸,不看定额工程量计算规则,拿起图纸就算,在计算过程中,由于对图纸定额不熟悉,经常丢三落四,不是漏项就是重复计算。主要是学生对知识点学习分散,缺乏系统性所致。

为适应培养职业能力的教学主线,教学理念应该是强调综合能力的培养,根据市场和社会的需要,以技能为核心。它与现有的专业教学模式的最大区别就是打破了学科的理论和知识体系,将理论肢解分配到各个技能模块中去,而把学生暂时用不到的理论知识大刀阔斧地砍去,从而真正实现理论为实践服务,知识为技能服务。

3 改革后课程设计思路及课程内容安排

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课程在教学中,实施基于造价员工作过程的双项目并行的课程教学设计,通过分析五大员的相关岗位工作过程从熟悉施工图纸、编制招投标文件到工程竣工结算,确定其四大职业技能即计算建筑工程量、计算直接工程费、编制工程量清单、计算综合单价,从培养其职业能力出发整合选取教学内容,设计两条线路的课程体系,即定额计价模式、清单计价模式。整个教学过程遵循“学中做,做中学,边学边做”的原则,是一门以培养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为目标的项目化课程。《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实训》正是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在实施“双项目”教学的基础上,以培养学生职业能力为核心,以学生为主体,进行知识理论实践强化的过程体现。

按照教学过程中的“双项目”并行的教学思路,老师讲“项目一”――学院培训楼,教师示范,学生模仿;学生练“项目二”――宏祥手套厂2#厂房。每一分部讲解时,老师以项目一学院培训楼为例讲解该分部的工程量清单编制及清单组价,在该分部的最后一次授课时,简单讲解项目二宏祥手套厂2#厂房的思路,要求学生课后完成项目二的各单项考核项目,并按时上交考核成果,对于存在的问题,学生能通过讨论自己解决的,就由学生自己解决,不能解决的问题,由课代表汇总,上课时间由任课老师统一讲解。

比如在讲解土石方工程,采取PDCA教学环节设计:第一步,教师以项目一学院培训楼为例,布置土石方工程的相关任务,学生根据任务查阅相关基础知识,熟悉图纸;第二步,教师围绕土方工程的施工工艺:平整场地――挖土方――基底打夯――土方回填――余土外运,分析任务,定额计价模式下完成土方工程量、土方直接工程费的计算,清单计价模式下完成土方清单编制、土方综合单价计算,学生熟读“项目一”图纸紧跟老师思路在相关工作表格中完成“项目一”土方任务。第三步,学生完成项目一的土方任务后,引入项目二的土方任务,分析任务,学生分组完成项目二的土方任务,完成自评、互评,并上交成果。第四步,教师审核项目二土方的成果,根据完成情况进行反馈总结,对于项目中没有涉及的知识点,教师穿插小的案例进行讲解,达到知识拓展的目的。学生修改补充项目二的任务。

4 实训的组织安排

在“双项目”并行的教学模式下,为让学生真正掌握技能,我们把实训安排在第四学期,并与建筑施工组织设计,建筑工程招投标实训合并一起实训三周,先要求学生完成某职工宿舍楼工程量的计算:然后要求学生编制该套图纸的施工组织设计,编制技术标:最后,该项目进行投标报价,编制商务标。与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课程相关的,就是计算工程量,编制商务标。由于有了教学中“双项目”的训练,学生在进行综合实训时,面对一个全新的实际工程项目,大致思路可以很清楚了,老师只要将注意事项指点一下,学生即能进行实训任务,因此作为指导教师来说,实训指导任务较以往要轻松许多。

每个班级可视具体人数进行分组,每组5~6人,由教师选一名负责任的学生担任组长,负责组内人员实训考勤、监督工作,组长要切实负责,保证组内成员能有一定的计算速度,指导程度稍好的同学帮助个别速度较慢的同学,以便能跟上计算进度,每天能抽一定的时间检查其他同学完成的工作量,确保小组实训任务的圆满完成。要求完成该工程建筑物的建筑工程及装饰装修工程部分的工程量计算,并编制工程量汇总表。主要分部工程如下:土石方工程、砌筑工程、钢筋及混凝土工程、屋面及防水工程、装饰工程楼地面、墙柱面、顶棚工程、门窗工程、施工技术措施项目(脚手架工程、垂直运输机械及超高增加、混凝土模板工程等)。完成手工算量之后,学生利用品茗计价软件,进行报价,并编制商务标。

实训过程项目化,在一定程度上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能增强学生的实践技能,得到了学生的肯定;实训过程工作化,使学生在实训中表现出较好的适岗能力。所以,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实训的效果好坏会直接影响到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的课程建设,影响到学生真正的适岗能力,影响到整个高职教育能力强化体系的执行力。而高职院校的毕业生就是要强调操作技能,在就业形势严峻的现实情况下,只有熟练掌握工程量计算和造价文件编制的能力,才能在大批本科院校毕业生,甚至是有过工作经验的人员面前显示出竞争优势。我们需要将实训课程纳入到相关专业的课程要求和考核中来,更好地为培养工程一线的各类专业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因此,要注重对学生专业实践技能的培养。针对学生实训时反映的“听得懂但动手难”的情况总结学习新的教学模式,在已将“双项目”教学贯穿教学体系的基础上,不断调查、总结,有针对性和选择性地引领学生算量及报价,提高编制工程造价文件的实际应用能力。

社会的发展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高职学生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处于不败之地,在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课程的教学过程中,要以就业岗位的实际工作为导向,以能力培养为主线,使学生达到毕业即可顶岗就业,成为名副其实的实用型人才。

该论文为院级课题以“双项目”教学为背景,对《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实训》的改革研究的科研成果。课题编号(2011027)

参考文献

[1] 徐涵.职业教育学习领域课程方案对教师的新要求[J].教育与职业,2007(5).

第7篇

1.教材质量不高

目前,单纯的缩减高职院校教材内容的传统模式已经不符合高职院校的教学标准,这种教材并不具备建筑施工技术专业课程的专业性和综合性特点,再加上高职院校的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相对薄弱,对理论知识的学习及了解程度并不深,因此,针对性不强的教材内容不仅会影响建筑施工技术专业教师的教学质量,还会影响该专业学生的学习效果。

2.教学质量不高

在高职院校中,普遍存在着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学习氛围不浓的现象,再加上学生对课堂的学习态度不端正,缺乏自主学习的能力,从而导致课堂教学存在严重的问题,影响了该专业的教学质量。

3.实践教学流于形式

对于建筑施工技术专业来说,实践教学在课堂中所占的比重很大,但是往往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实验多媒体教学的环节依然很薄弱,教师填鸭式的教学方式,并没有达到培养并锻炼学生专业技能要求的目的。

4.实习效果不理想

在施工现场中,很多同学无法将所学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工作中,不能真正的做到学以致用,归根结底主要在于,高职院校并没有在实习过程中做到全程监督,而施工企业也没有及时的把相关信息反馈给高职院校,导致学生在实习过程中因无法掌握明确的方向,而影响了建筑施工专业技能的锻炼效果。

5.教与学没有做到完美结合

建筑施工技术专业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由于每一教师的综合素质参差不齐,导致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并没有达到完美结合,而学生在实际学习过程中缺乏一定的创新精神,在施工技术的学习上仅仅只是一味的模仿,并没有开阔自己的想像思维。根据以上教与学中存在的问题,对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学生来说,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减少理论知识的讲解,增加实践教学在课堂中的比例,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及对该专业的学习热情,另外,教师还要积极完善并改革实践教育体系,探索出符合学生学习特点的教学模式,从而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水平。

二、建筑施工技术专业教学改革措施

1.建立模块化的教学体系

高职院校建筑施工技术专业的教学目标主要是培养具有较高综合素质及较强组织管理能力的应用技能型人才。但是长期以来,传统的建筑施工专业的教学模式大多以理论基础知识为根本,这与当前建筑施工技术人才的培养方向有一定的差距。因此,该专业教学改革的第一任务就是要对教学内容进行改革。高职院校的学生以工作应用为主要目的,这就需要高职院校在课程改革过程中要打破以往的教学体系,将工作过程融入到教学实践中,构建完整的学科内容及学科过程。对于建筑施工技术专业来说,在教学改革中,要按照工作的实际任务开发所需要学习的专业领域,并划分实践情境与学习板块,从而推进教学内容及教学体系的改革。以往的建筑施工技术专业的内容有九个章节,主要有土方工程、桩基础工程、砌筑工程等等,在教学改革中,可以按照建筑工程的实际状况,将这九个工程整合并分类,在每个学习领域中以应用为目的划分成不同的学习情境。学习情境的划分要根据工作性质从简单到复杂逐渐递进。另外,教师要逐渐减少课堂中理论知识的讲解,相应的增加工作强度与工作难度,每一个学习情境都是一项完整的工作过程。此外,教师还可以在学习情境的基础上划分成相应的学习单元,学习单元实际上也就是工作任务,教师在引导学生完成此项任务的过程中,既给学生传授了相关的理论知识,又加强了学生的能力训练。这种层层细分的教学内容的改革,不仅给学生的学习带来了明确的目标,还能增强教师的教学针对性,从而使该专业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2.改进教学方法

以往的建筑施工技术教学方法都是以黑板教学为主,教师通过板书的形式为学生讲解建筑工程的施工要点及相关的工艺流程,理论教学结束一个阶段后,教师才会带领学生到施工现场进行实践。这种教学模式由于周期性比较长,学生在实习过程中往往只会看到施工中的某一阶段,并不能完整的了解施工中的每一环节,也不能在施工现场亲自操作。因此,高职院校的学生在施工学习过程中仅仅停留在认知阶段,无法达到社会中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所以,该专业的教学方法需要得到进一步改进。

(1)采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把多媒体教学模式和传统的教学模式相结合。多媒体的教学形式既新颖又活泼,教师在课堂中要尽可能地利用各种音像资料和多媒体图画结合理论知识进行讲解。比如说,教师可以把复杂、抽象的施工技术流程制作成相应的多媒体动画,便于学生对该内容的理解。再比如,教师在讲解完整个施工技术流程后,可以播放实际的建筑施工过程,包括施工过程中的每一技术环节等等。这样可以让学生全面的对所学的施工技术有一定的了解,既激发了学生对该专业的学习热情,又培养了学生观察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

(2)零距离的现场教学。

我们都知道,建筑工程项目有一定的制约因素,比如季节性、安全性等等,因此,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很难可以让学生由始至终的参与到同一个工程中。但是建筑施工技术专业是一门实践性极强的课程,重点强调学生要具有在企业中实际训练的经验。为此,高职院校需要在有经济能力的前提下建立相关的建筑工程实训场地,由专业人员进行操作,学生在观察过程中可以提出问题,教师负责讲解并总结,针对重点、难点的内容,教师可以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进行实际操作,在观看操作与实际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可以让学生更好的掌握相关的施工技能。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在观察操作前填写相关的理论知识,待亲自操作完成后,要对操作的内容进行总结,通过这种方式可以让学生掌握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从而加深学生对专业知识的理解与掌握。另外,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为了解决教师实践经验不足的现象,高职院校可以在企业或者相关行业中聘请专业资深的技术人员参与到该专业的教学工作中。这样在一定程度上确保了建筑施工技术专业的教学质量。

(3)运用多种先进的教学方法。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改变以往的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主体,选择具有导向作用的教学方法。目前比较先进的教学方法有案例教学法、情境教学法等等。高职院校的建筑施工技术专业在改革过程中,教师要以职业技能的提高为根本,广泛运用不同模式的教学方法对学习单元进行设计。比如,在带构造柱砖墙的砌筑学习中,教师可以运用引导教学法与任务教学法来完成此项教学任务。在理论讲解过程中,可以让学生先了解所需要做的工作,由此来决定在此项工作中所需要使用的工具、器材及相关的操作方法等等,然后教师再具体讲解施工的流程,最后检查砌筑的质量并进行总结。以上所介绍的就是引导式教学方法,完成这项任务后,教师可以在具体实训过程中采用任务教学法,让学生通过对施工图纸的分析,编写出相关材料及工具的计划,进而完成相关的施工任务,最后对其质量进行检验。总体来说,运用多种形式的教学方法,不仅可以明确学生的学习目标,还可以进一步提高教师的教学效果。

三、结语

第8篇

关键词: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实训基地;建设;工程素质

随着建筑产业的快速发展,社会对建筑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近几年来,一些学校在经费十分紧张的情况下,仍然花费巨资建设实训基地,紧跟人才市场发展变化,加大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学生的工程实践培养力度,期望培养出动手能力强、掌握最新工程技术的企业和社会急需人才。各高校的出发点都非常明确,期望值也很高,但是,实训基地如何构建才能达到人才培养目标,高额投资能否达到建设初衷,如何避免实训基地摆样子、走形式,如何充实实训内涵、提高实训质量,如何科学评价实训效果,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训基地如何为其他院校同类专业提供实训服务等问题,都需要进行深入研究,本文针对以上问题进行探讨。

明确人才培养目标

人才培养方案是确定一个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培养规格、就业岗位群、课程体系等内容的纲领性文件。我院建筑工程系(以下简称我系)在企业调研的基础上,通过专业教师与企业技术人员多次研究、讨论,召开实践专家研讨会等形式,制定了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旨在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适应新型工业化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具备从事建筑工程施工技术实施与质量控制、施工组织与管理、成本控制等实际工作的基本能力,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的建设行业一线高素质技术管理人才,主要在建筑施工企业的施工员、质检员、安全员、测量员、资料员等岗位就业。

构建学习领域课程体系及能力体系

我院建筑工程技术专业通过多年的教学改革,以专业建设为核心,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目的,加强内涵建设,突出职业岗位需求,积极完善“双证书”制度,以造就建筑企业一线需要的“精施工、会管理、懂设计、通经济”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为目标,将理论知识学习、实践能力培养和综合素质提高三者紧密结合起来,对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不断探索和实践,摸索出了工学结合的“一·二·三”人才培养模式。“一·二·三”人才培养模式内涵:“一”指搭建一个政府、行业、企业、学校四方联动,校企共建的合作平台;“二”指构建毕业证和上岗证双证融通的课程体系;“三”指通过三阶段工学交替,实现三级能力递进,达到“零距离”就业。三级能力指基本能力、综合能力、顶岗能力,如图1所示。

(一)基本能力

通过召开实践专家研讨会,确定了11门学习领域课程,每一门学习领域都是基于工作过程的典型工作任务,代表一个专向能力,因此形成11项专项能力:施工图识读与会审、建筑材料监测与应用、建筑施工放线、施工安全预防与监控、施工组织设计、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砖混结构主体工程施工、现浇结构主体工程施工、建筑防水与装修工程施工、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工程资料整理与归档等。

(二)综合能力

按照行业和职业岗位需求,以真实的建筑工程项目为依据,创立专业综合实训,包括工程招投标训练、施工图纸会审、编制施工组织设计、编制工程预算、项目实施监控、技术资料归档、工程质量验收等项目,实施全过程的综合实训,努力营造真实的工作场景和教学情境,可大大提高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

(三)顶岗能力

通过在真实工作岗位上顶岗训练,使学生具备顶岗能力,实现“零距离”就业。

实训基地建设要求

11门学习领域课程都是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需要真实工作任务的实训室或教、学、做一体化教室,需求见表1。

综合能力培养需要建设的实训室有工程招投标、技术资料归档、工程质量验收、施工建造实训室。为培养学生的顶岗能力,需要校企合作,共同建设一批校外实训基地。

实训基地建设思路

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指出,高等职业院校要按照教育规律和市场规则,本着建设主体多元化的原则,多渠道、多形式筹措资金;要积极探索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的校企组合新模式,要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发虚拟工厂、虚拟车间、虚拟工艺、虚拟实验。于是,形成以下建设思路:(1)利用现代计算机技术,建立真实建筑工程的数字化三维结构模型;(2)校企合作,共同建设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材料检测中心;(3)将施工建造实训中心建设成为砌筑工、抹灰工等工种鉴定中心及施工员等资格认证中心和企业的职工培训中心。

实训基地建设方案

我院作为综合性高等职业院校,既要考虑实现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又要控制建设成本。从我院实际情况出发,形成以下建设方案:

(一)利用现代计算机技术,建立真实建筑工程的数字化三维模型

近年来,随着建筑行业的蓬勃发展,各种各样的建筑结构拔地而起,积累了大量的工程实例。通过利用大型的通用有限元软件ANSYS的强大建模功能,能建立起全面逼真反映建筑结构的模型,还可通过设置不同的材料、实常数、单元类型等参数,快速、有选择地展现所要观看的构件或细部构造。

通过编制APDL程序建立真实建筑工程的数字化三维模型,能达到如下的预期目标:完整地、全仿真地建立整个建筑的结构模型,包括基础垫层、独立基础、条形基础等;真实地显示钢筋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各种钢筋的形状、弯勾位置的定位、钢筋弯弧内半径、钢筋的锚固、钢筋的层次关系等,都必须与真实的结构完全一致;能确定钢筋的下料长度;能统计混凝土的体积;能统计不同种类钢筋的体积;能显示施工缝的位置等。

建筑工程有其独特性,不仅受季节、场地限制,而且技术含量高的还属隐蔽工程,施工完毕后多为不可见。数字式三维仿真建筑模型是以真实的建筑工程图纸为蓝本,进行1∶1的全真建模;可设置混凝土为透明的而钢筋则为彩色非透明;可随时随地、身临其境地进行实训或进行建筑翻样。

仿真建模系统将提供一个巨大的仿真演示平台,在该平台上实现施工、预算等功能,使建筑视图与施工变得形象、生动起来,学生一看就懂,一学就明白。

转贴于

(二)校企合作,共建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

我系已与武汉广益工程咨询有限公司合作成立了土木工程质量检测中心。该中心定位于在石家庄周边承揽检测任务,同时为我系在校生提供实习实训服务。该中心成员以武汉广益公司的试验检测人员为主,同时由我系教师指导配合,以后实行以我院优秀毕业生为该中心的主要技术力量,我系教师为指导的模式,同时兼顾教学与业务开展。并且可以聘请广益公司的技术骨干来我系进行授课与实训指导,既能锻炼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增长学生的工程实践经验,同时也为我系校企合作、资源共享、服务社会开拓了渠道。

建设目标与实训服务项目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满足学生专项技能训练需求。该检测中心建成后可方便我系在校学生开展建筑材料检测与验收、力学性能试验等专项技能实训项目,包括水泥基本性质检测、混凝土基本性质检测、砂浆拌和物基本性质检测、常见建筑材料力学性能试验、钢材拉伸、冷弯试验及钢筋焊接试验等检测内容;能够满足本系建工、造价、监理、钢结构、建装、室内六个专业相关课程实践教学需要。(2)强化施工生产性实训环节。按照建筑施工过程为主线的课程体系和教学要求以及专业岗位(群)的职业能力要求,开设与之相适应的施工建造实训项目。利用该检测中心开发施工建造取样与成品检测、工程质量与施工现场检测等实训项目,确保学生通过技能训练熟练掌握职业岗位需要的动手操作能力,实现理论教学、实践教学与工作任务的高度融合,大大提高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

该合作项目已经开始实施,我院提供了600m2的场地,武汉广益咨询公司已投入了近100万元的设备,设备调试已完成,建筑工程等专业学生将于近期在此中心实训。

(三)校内实训基地建设方案

在建设数字化三维结构、生产性检测中心的基础上,专项能力和综合能力的培养还需要建设测量、施工、管理三类方向的综合实训中心,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实训中心主要实训室建设方案见表2。

校内实训基地不仅要满足教学的需要,而且要成为技能鉴定、就业培训的多功能基地。我院是河北省建设行业高技能人才培养培训基地,已在建设厅指导下开展施工员、资料员、预算员等行业资格鉴定工作,因此,我们力争将建筑工程管理实训中心建设成为施工员、材料员、资料员、预算员等建设行业职业资格鉴定基地。与质监总站合作将建筑工程检测实训中心建成质检员、取样员等职业资格鉴定中心。与石家庄市就业服务局合作将建筑工程施工实训中心建设成阳光工程培训基地、再就业培训基地,通过企业与社会需求紧密结合,按照企业需要开展企业员工的职业培训。

以培训基地为依托,加大校外实训基地建设

2008年,河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批准在我院设立河北省建设行业高技能人才培养培训基地,该基地旨在形成政府主导、行业引导、企业、学校共同建设四方联动的校企合作平台。该基地于2009年2月成立了河北省建设行业高技能人才培养培训基地建设委员会,召开了基地建设委员会一届一次会议,参加企业达38家。

校企双方在自愿、平等、互惠互利的基础上,在各委员单位建立校外实训基地,加强和推进校外顶岗实习力度,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聘请成员企业的专业人才和能工巧匠到学校担任兼职教师。

学院将在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主导下,进一步扩大基地成员企业,力争在“十二五”期间成员企业达到100家,以保证专业建设的需要。

结语

实训基地建设是三级能力递进培养体系中实践能力培养的关键所在,我院三维数字化建筑结构模型软件、校企合作生产性检测中心以及工程测量实训中心等三个校内实训基地建设虽然存在许多不足之处,但基本上满足了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能力培养的要求。

参考文献

[1]姜大源.当代德国职业教育主流教学思想研究[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第9篇

一、职业能力的科学内涵

我国在认识职业能力方面受到西方国家的影响较大,例如德国学者划分职业能力为三个部位,分别是社会能力、方法能力与专业能力,前二者就是人们所说的职业关键能力,这是因为其职业可迁移性非常广泛。而我国则将职业能力定义为一种综合能力,是现代社会中一个人生活与生存,工作以及全面发展的必要条件,包括不断学习的能力、社会交往能力、经营管理能力、接受与处理信息的能力以及职业技能与知识。

二、建筑专业学生职业能力现状

如今建筑行业发展迅速,并且越来越重视具有良好职业素质的一线专业人员,急需懂技术、会管理的人才。对于建筑专业的毕业生而言,在施工过程中其主要存在的现象有以下几点。首先,学生的专业基础比较差,不能够对其进行灵活的运用,运用专业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偏低;其次就是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较低;再次,学生无法将理论与实际相联系,专业知识的学习不同于实际工作,很难在短时间内适应;第四,不具备吃苦耐劳的品质,建筑工作多在户外进行,而学生在家中很少吃苦,通常不愿意下工地;最后,缺乏开拓创新精神与团队合作意识。总而言之,目前建筑专业学生的职业能力普遍较差。

三、职业能力目标导向在建筑专业教学中的实践策略

1.针对职业能力导向制定教学计划和课程大纲。组织与安排教学的依据就是教学计划,所以制定的教学计划必须是理论与实践的良好整合,以职业岗位要求为基础,其课程开发思路就是以职业能力为目标导向,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除此之外,在以职业能力为目标导向的前提下,在建筑专业中实施教学的依据主要是教学大纲,同时也是评估教学质量的主要指标之一。建筑专业职业能力目标导向的新课程体系包括:建筑工程资料管理实训;建筑安全管理与工程质量实训;建筑工程造价管理与施工组织实训;建筑施工技术管理实训;建筑工程图识读实训;装饰装修工程施工;屋面与防水工程施工;钢结构工程施工;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砌体结构工程施工;地基与基础工程施工。

2.针对职业能力导向编写教材和开展教学活动。建筑行业中在建材选择、施工设计等方面有许多规定和标准,如果施工时没有重视这些标准,很容易影响工程质量,甚至埋下安全隐患。教育人员需要以建筑行业的职业与就业标准为依据,编写教材,并且遵循理论实践一体化、针对性和实用性原则。编写教材前,可以深入建筑单位或企业开展调查,了解工程施工今后的发展方向,和企业专家沟通交流,共同分析总结建筑职业岗位与领域需要的素质要求、能力与知识。参考我国有关的技术标准及规范,根据岗位职业资格标准,选择相应的教学内容。确保实际的教材具有实践和理论一体化的特点,有机结合实践及理论,使“能力为本、学以致用”的职业教育观念得到充分体现。处置之外,针对各部分教学内容,教师还需要通过“课堂和工地一体化”与“任务驱动”等方式进行职业能力导向,并组织实施教学活动。教师要学会适应角色转变,要将学生当作教学的中心与主题,通过安排学习型工作任务组织教学,具体的步骤包括资讯、方案、决策、实施、检查与评价,交替实施外业实训与内业学习,使“做、教、学”一体化的教育特点得到良好体现,不断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

3.建设高素质的教师队伍,以职业能力导向引导学生。教师应当认识到以职业能力为目标导向的涵义和意义,更新教学理念,提升自身素质,从而更好的引导学生适应今后的工作岗位。首先,教师要对学生的职业能力加以培养;其次,教师需要适应角色转换,在讲课的同时更重要的是组织教学活动,给予学生建议,并充当主持人;再次,教师并不需要解决所有的问题,应当引导学生思考问题的解决方法;第四,教师需要不断开拓创新学习形式,在教学中融入创新元素,丰富学生的跨学科知识,提高其工作能力;最后,在实践过程中,教师应不断积累经验,提升自身能力,并且在教学中向学生反馈这种能力。建筑专业的各科课程均具有较强的专业性与实践性,为确保教师能够给学生提供良好的职业能力指导,学校可以挑选优秀专业教师在实训基地学习(挂职顶岗),除了进行课题研究外,还要深入实践,了解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参与施工管理,学习施工技术,丰富自身的专业知识,使专业实践能力提高。此外,学校可以制定激励制度,鼓励建筑专业教师进行有关的执业资格考试,对于持有注册造价师、注册监理工程师、注册建筑师、国家注册结构工程师等证件的教师可给予额外工资或福利奖励。教师在工程监理、工程施工、工程设计等工作中深入接触企业和行业,行业背景更加丰富,提升了自身知名度,也能给学生更好的职业指导。

4.加强建设实训基地,丰富学生的实践经验。各个院校应当多与当地的建筑企业沟通交流,从而为学生争取校外实习的机会,使企业能够发展为学校的实训基地。在此过程中,学校与企业需遵循的原则为“共建共管共享”,并且制定合作方针,达到互利共赢的目的,确保二者之间的合作能够持续进行。校内实训工厂应包括主要的实训工种,例如抹灰工、砌筑工、模板工、混凝土工、钢筋工等。

总而言之,建筑专业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单纯的理论教学无法确保学生今后能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得一席之地。所以教师必须了解职业能力的涵义,认识到将其当作目标导向的重要性。学校需要加强师资建设,以高素质的师资队伍教育学生,并针对职业能力目标导向制定教学计划、编制课程大纲、编写课程教材,以及开展有关的教学活动,加强建设实训基地,为学生今后的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本文是江苏开放大学 江苏城市职业学院‘十二五’规划课题基金项目《职业能力目标导向在数学教学中的实践研究》(课题编号为13SEW-Y-039)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难忘的一天

福建省安溪县祥华中心学校旧寨小学二年级 陈桧霞

今天,阳光灿烂,我坐着公交车去上学。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