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区域地理知识点总结优选九篇

时间:2022-09-03 07:09:53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区域地理知识点总结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区域地理知识点总结

第1篇

一、学会阅读和使用地图

学习地理离不开地图。地图非常地直观,读图能了解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空间联系,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发展思维能力和记忆能力。区域中的许多要素在地图中都有明确的反映,因此,必须学会从地图中获取地理知识、分析地理要素之间的关系。在课堂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从以下几方面培养读图能力:读出所学区域的经纬度坐标或找出经过这里的特殊纬线;找出一些重要的区域界线;找出区域周围邻近的一些地理事物;辨别区域内事物的特征和相关事物等。读图一定要按照方位或顺序进行,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空间感。

学习时要做到看书与看图相结合,将地理知识逐一在图上查找落实、熟记。平时要多看地图,还可以填图、绘制简图,把地图印在脑子里,并能在图上再现知识。这样,当解答地理问题时,头脑中就能浮现出一幅清晰的地图,并能从中准确而有效地提取需要的信息。

二、运用比较的方法学习区域地理

乌申斯基说:“比较法是一切理解和思维的基石。”地理比较法是一种用来确定地理对象异同点及其内在联系的科学认识方法。由于地理对象的区域性以及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复杂性,运用比较法就显得尤为重要。

学习我国的北方和南方地区时,引导学生将气温、降水、河流、植被等自然条件与主要农作物、作物熟制、饮食习惯、传统民居特点、传统运输方式等人文条件列表逐项比较。通过比较这些地理条件的差异以及分析其形成原因,学生非常清楚南北方人们主食的差异(南米北面)是因为所种植的主要农作物不同;主要农作物的差异,又是受气候条件的影响。学生很容易就能理解不同区域,自然条件不同。生活在不同区域的人们在适应当地自然条件的基础上,会形成各不相同、各具特色的生活习惯和生产方式。正所谓“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运用比较的方法,既反映了南北方的地区差异,又突出了各自的区域特征,并且使学生明白区域特征的形成是各地理条件共同作用、相互影响的结果。

三、学会归纳总结,把区域地理知识组织起来

新知识是学生自我建构后获得的知识。新知识建立起来后,还有一个重要的任务就是把新知识通过归纳总结组织起来,纳入原有的认知结构中去,以便于记忆和提取。即建立知识结构图。通过归纳总结,把零散的知识点联系起来,这样可以把一些隐性的知识显性化,明确各知识点之间的联系,便于思考、交流与表达。知识结构图由节点、连线(箭头)组成。其中节点是各个知识点,连线(箭头)表示知识点之间的联系。

学习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时,先让学生了解新疆各地自然条件的特点,然后引导学生归纳总结知识结构,如下图:

图中的核心是新疆最显著的自然特征——干旱。为什么干旱,以及在干旱的影响之下其他自然条件有什么样的特点都反映了出来。将零散的知识纳入有密切联系的知识体系中,这是在优化学生的知识结构。无论是学习新课还是复习,归纳总结都是一个非常好的学习方法。

第2篇

一、区域地理学习中存在的问题

1.课本内容太枯燥。学生会对科学知识感兴趣,通常第一原因是好奇,如果接下来觉得知识内容很有趣,能吸引他们继续研究下去,但是如果这些知识又枯燥又困难,甚至还得花精力强行记住,他们通常就对这门科学不感兴趣。目前地理教材中关于区域性知识的内容,都普遍显得很抽象,教学的形式严肃枯燥,需要记背的知识点多,学生普遍觉得没有兴趣。

2.教师教学方法不当。学生能否有效率地学习,跟教师的教学方法有很大的关系,如果教师很擅长让学生自主地学习,很懂得怎样鼓励学生学习,通常学生的学习效率就很高,反之,如果教师的教师方法不当,学生的学习效率普遍降低,目前绝大多数的教师依然使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对区域性教学依然使用划重点、划难点的方法要求学生死记硬背,学生就觉得记背区域性地理知识就是很大的负担,特别是区域地理学习中,需要填图、看图填空等知识,学生光查资料就要花费大量的时间,他们觉得光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就是很沉重的负担,更不可能愿意主动学习。

3.学生生理特点原因。通常学生会因为对新鲜的事物好奇对区域地理学习产生兴趣,可是接下来,男生因为比较擅长抽象思维、逻辑思维,愿意研究表格和地理图形,掌握区域地理知识还比较容易,可是女生会比较喜欢阅读,喜欢能让她们产生感情的东西,抽象的图表、图片、表格,她们会觉得没有兴趣研究,由于没有兴趣,掌握区域地理知识感觉更困难。因此女生对区域地理知识掌握得普遍[!]比较差。

4.生活与知识没有联系。区域地理中的知识涉及的范围广、内容丰富,他们涉及的很多知识与学生的生活没有直接联系,谈到区域地理的知识,有些学生学习地理的知识,只是为了了解地理常识,了解风土人情,只是为了丰富自己的人文生活,为了日后出行旅游打基础,而区域地理知识对学生来说实用性太小,因此学生也普遍不喜欢学习区域地理知识。

二、区域地址学习存在问题的对策

1.从学生学习态度入手

①教师重新定位。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引导学生自主的学习,这个新的教学思想是要让教师意识到,单纯用灌输的方法让学生死记知识点,学生不仅感到学习很枯燥、学习效率低下,甚至还会有逆反的心理,教师必须意识到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人,自己只是一个辅导者、引导者,自己只要引导学生愿意接触这些知识点、乐于接触知识点,学生自己就会有浓厚的兴趣钻研知识,这样的教学方法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教师要重新审视自己的教学思路、教学方法,要能从思想上和教学方法上贯彻新课程改革的精神,达到教学要求。②培养学习情感。区域地理知识不是一门死记硬背的知识,在区域地理知识中,含有大量的自然景观、人文景观、历史文化等,无论哪个国家、哪个地区,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审美的艺术。这些都与他们所处的地理位置有关,教师要让学生在地理学习时,感受审美情感。③借助信息化教学。如果地理学知识只是一堆图表,那么学生会感到很枯燥,很难以理解,但是如果利用信息化的技术让枯燥的图表“活”起来,那么这些抽象的知识立刻变为形象的印象。通过实践可以看到,如果把枯燥的图片放在地图中,用鲜明的颜色、特殊的符号、明晰的线条标记,学生立刻能牢记这些图片中表达的含义与数据,对区域地理学知识会产生兴趣。对于学生无法牢记每个地区的经纬度与每块地形的区别,可以推荐学生直接去打“大航海时代”,这款电子游戏与“文明”一样是全世界唯一在知识性方面被认可,而且没有任何负作用的电子游戏,具有相当的教育意义。许多不喜欢区域地理的学生,因为想通过游戏的关卡,在一周之内背完全部的区域地理图片与各大重要城市的经纬度与所处地理位置,学生由于喜欢,培养了令人意想不到的学习能力。

2.从学习方法入手

①用掌握关键字的方法学习。对于每个位置的地理特征,如果学生要记背所有的知识点,会耗费大量的精力,最后背得晕天黑地还是记混了,因此可以让学生把需要掌握的知识用一或两个关键字进行联系,只要掌握了关键字,学生就能掌握这片区域最重要的特征。②用抓住主线的方法学习。学生通常觉得区域各大城市在哪里记不住,每个区域的气候环境记不住,地势地形记不住,背得一团乱麻,觉得很困难,因此可以让学生尝试记住一条主线。比如,在全世界范围内最长的几条河流,先牢记这条河流具体的形象和流势,以河流为中心,再牢记这条河流从上游到下游有哪几个国家,由于以一条河流为主线,他们的地理位置、气侯变化都与这条河流有关系,学生很容易记得住。学生只要把几条河流与几条河流相关的问题记住,就能记住很多知识点。③掌握读图技巧方法学习。运用地图进行学习,是学习区域地理的一个基本方法,在区域地理学习中要大量地读地图,学生在图地图时,要掌握读图的技巧:记地图的特征,对于这片地图,有哪几个基本形状特征,只要掌握形状特征就不会轻易弄错;记地图的主题,在这片地图区域中,有哪两三个关键字,这关键字要反映地图位置的重要特征;记主题的内容,这些关键字的特征反映在哪些内容上;记联系点,在不同的区域地图中,有哪些联系点。学生可以通过由于点及线、由线及网的逻辑方法记住图形。④运用科学思维方法学习。区域地理的特征,就是一片区域一个案例,在这片区域中有大量的知识点,如果单纯地记下每一个案例,很容易记错、记漏、记混,因此,在区域地理学习中,学生要掌握对比的方法,比如对比相似的区域、相反的区域,再对比相似的地方是哪些地方相似,相反是哪些地方相反,通过对比,学生能记忆深;归纳法要求学生了解一块区域时,先要归纳,掌握区域的哪几个知识点,对知识点的内容进行精炼地

第3篇

一、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学习地图的兴趣的策略

(一)向学生清晰解释地图功能

高中地理课堂教学实践中,地图的类型比较多。地理教师要结合课程背景,重点向高中生介绍各类地图的特点和功能,引导他们进行地图分类,从而全面深入掌握各类地图的功能、内容等。通常,高中地理中涉及到的地图包含如下几类:概念图。借助地图将地理概念形象生动地展示出来。原理图。该类地图的设置基础为地理教材中的基本原理。诸如,降水原理及产生原因便能够通过原理图进行具体展示。分布图。其在高中地理教材中比较常见,可被细化为气候、河流、矿山资源等分布地图,旨在对地理要素的特点和分布情况进行反映。景象图。具体指能够表示某类景观的图。让学生了解每一类地图的功能,无形中便培养了其地图学习及探索兴趣。

(二)鼓励学生综合分析地图

将地图作为地理教学“第二语言”目的在于使高中生完成基础地图知识学习之后,借助地图,获取与之相关的地理知识,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继而使其熟练掌握地图的使用技巧和方法等,并能采用正确的方式,对地图中的隐性地理信息和知识等进行深层次挖掘。地图分析比单一的地理知识讲解更容易被学生接受。基于上述情况考量,具体课堂实践过程中,地理教师要注重对高中生空间能力及图表感知能力进行培养。使学生看到地图之后,能够准确判定该地图中所蕴含的地理知识和信息等,并对其进行准确预读,从而加深地理课堂学习深度,激发高中生的地图探索及学习兴趣。以某一区域地图为例,高中生需要根据地图上显示的地形特征,对该区域的自然风貌、资源分布情况、气候特征等进行准确判定,从而对教材上的相关地理知识进行融会贯通。让学生挖掘地图信息,对培养高中生地理问题分析能力非常有帮助,而且课堂教学效果非常好。

(三)培养学生绘图能力,注重课堂实践

将绘图教学应用到高中地理课堂中,能够增加课堂教学趣味性,吸引高中生积极参与到地理学科的学习中。在高中地理学科教学中,地图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倘若学生具备较强的读图能力,那么他们的地理学科成绩将有可能得到提高。日常课堂教学中,教师除了教授高中生相关地理知识点,引导他们进行读图之外,还要教授高中生地图绘制技巧。完成某一章节教学之后,教师要结合所学地理知识点,带领学生手绘简洁的轮廓图或示意图等,通过这种方式,培养他们的自学能力,使其将所学知识以地图的形式直观地呈现出来。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涉及到拉丁美洲气候图、西亚北非地形图等相对比较复杂的地图,学习初期,可让学生临摹,继而依据文本内容,尝试在地图中绘制河流、气候分布情况等重点指标,以此提升高中生的地理学科实践能力。地理教师要分门别类教授学生绘制分布图、原理图等技巧,增强地理课程学习的灵活性,以免学生死记硬背,影响课程效果。例如,让学生绘制我国主要山脉分布图,有助于高中生了解我国地形情况和山脉分布,便于他们熟练掌握相关地形知识。

(四)灵活使用地图,拓展学科知识

地图是以图像的形式将局部或全部区域内系统性的地理信息展示出来。学习地图,熟练掌握地图使用方法,对学生进行地理概念及知识的学习非常有帮助。教师要始终将地图作为地理课堂教学中的重要部分,增加地图教学比重,使高中生在体验地图的过程中,激发他们学习地图的兴趣。教师可给出一幅地图,引导高中生从多个角度进行总结、归纳和分析,实现地理知识的扩充和延伸。例如,学习旅游景观欣赏章节相关内容时,可给出某一地区的旅游地图,将地图与课堂知识相融合,采用情境教学法,询问学生最想去的地方,引导学生在地图上标记出来。或者,与学生一起借助地图自主设计旅游活动。通过该种方式,培养高中生的地图学习兴趣,使其通过地图了解各个地区的旅游资源分布情况,明确旅游规则及旅游开发中环境保护的重要性等。

(五)提升空间定位能力,提高准确率

地图是地理教学的关键资料,在高中地理教材中,概念图、分布图等各类地图占比很大。地图与地理知识之间关系密切。在地理课堂实践中,教师应充分发挥地图的作用和价值,使其为课堂教学提供辅助,鼓励高中生结合所学的地理知识点,科学读图、用图及分析地图等,借助地图这一载体,对所学的地理知识进行内化。除了常规文本内容教学之外,地理教师还可以通过分析高考试题的形式,给出一个区域地图,引导学生对该地区的地形、气候、河流分布情况及政治、经济发展情况等进行全面深入的分析和探讨。该过程中,区域地图的定位非常关键。倘若学生在首要环节定位错误,那么就会直接影响其后续问题的答案,这样就很容易在日常考试或高考中失分。基于该情况考量,地理教师要认识到地图定位能力培养的重要性,在相关章节教学过程中,重点向学生讲解经纬度地图的定位技巧和方法,并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寻求兴趣点,加深学生对地图的认识,并借助微课的形式,对教材中的各类型地图进行归纳总结,为学生提供针对性的地理学习素材。空间定位能力的培养,能够提高高中生的习题准确率,使其在这一过程中获得成就感,继而发现学习地理学科的乐趣。

二、地理教学中地图学习注意事项

学习地图的兴趣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够实现的。地理教师要将地图教学融入日常课堂,在引导学生进行读图和分析的过程中,应用图文结合的思维方式,让高中生发现地图学习的乐趣,使其能够借助地图,灵活掌握地理分布、成因、规律等相关知识点,而非死记硬背。以地图的形式将单一死板的教材知识点灵活呈现出来,使二者相互补充,确保地理知识的讲解形象、生动、具体。地理教师要善于选图及用图,重点分析高中生读图及用图分析地理问题的兴趣,向他们传授读图技巧和艺术。同时,充分发挥网络多媒体优势,将抽象的地理符号、图表、知识点等以具体形象的方式展示出来,激发高中生的地理思维及想象力,降低地图理解难度。

第4篇

一、明确目标,正确定位

和其它学科一样,地理的学习同样需要明确目标。了解地理学习的重要性,知道这门课要学习哪些内容,自己已经学到哪些知识,还有哪些要点掌握得不够好。给自己一个正确的定位,明确在地理学习中要达到的目标,并为之努力,做到有的放矢。

二、培养兴趣,激发热情

有些同学认为地理知识琐碎枯燥,对学习地理没有兴趣,因而丧失了学习地理的信心,学习效率低下。这些同学大多是因为没有找到学习地理的突破口,没有真正感受到学习地理所带来的乐趣。生活处处有地理,昼夜交替、四季变化、天气变化、一个地区的气候特征以及相应的自然人文现象、世界各地的风土人情、大自然的美丽风景、各种自然灾害、世界各国的地理环境……这些都是与生活息息相关的地理知识。发现地理的趣味性和实用性之后,学习热情便会由内而发,学习效率也会提高。“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培养兴趣对地理的学习非常重要。

三、掌握方法,事半功倍

1.善于思考,注意总结

地理知识的特点是涉及面很广,但又比较零碎,因此在学习时应该注意积累。无论是课堂还是课后,处处都有地理知识,需要一双善于发现地理知识的眼睛。夏季教室早上阳光从北面窗户射入,苏北人口流向苏南……这些现象都应引起思考,应学会用所学的地理知识解释这些现象。在学习地理的过程中可以将每个章节串起来,列出一个大纲,再列出每章相应的知识点,形成树状知识结构,最终形成地理知识网络。地理可以分为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这两大脉络又可继续延伸,但两者又相互结合相互渗透,一个地方的自然现象对当地人文现象的形成起着重要作用。在学习中应该灵活思考,注意总结。

2.抓住课堂,多记多想

课堂是地理学习的关键。为更好地抓住课堂,课前可将要讲的内容进行预习,了解本节课的知识点。这样不仅可以紧跟老师的讲课节奏,而且可以针对预习中不理解的地方投入更多的精力。在课堂上,应将老师讲课的重点、难点以及补充的内容记下,做到多记多划,这样既能明确重点,又能加强记忆。对于老师提出的问题,应积极思考、回答,遇到不懂的问题及时提问或者课后和老师、同学讨论解决。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老师会提示一些地理学习方法和解题技巧,应该多加注意。

3.图文结合,发散思维

地理学科的图很多,包括区域图、统计图、景观图等。在学习过程中,要学会擅用图,可将地图中涉及的知识点一一列出,将课本知识点落实到相应的图形中进行理解。平时要勤用地图册,多看、多绘,对于重点区域地理事物的分布、特点、原因、影响应熟记于心,做到图文合一。这样,同学们在解答地理问题时,头脑中就能浮现出一幅形象清晰的地图,可以从中准确而有效地提取需要的信息,从容作答。

4.文理交融,识地通理

很多人认为地理是属于文科的学科,但是通过高中三年的地理学习,笔者认为地理既包含需要识记的文科性质知识,也有很多内容需要用理科的思维去理解。例如,关于地球地球运动、大气运动、地壳物质循环、洋流等知识都具有较强的逻辑性。同学们在学习时应区别对待,对于“地”的知识点,如地理事物、现象等,采用文科思维对基础知识进行识记;对于“理”的知识点,地理规律、原理等,采用理科思维对知识点进行理解。

5.联系生活,知识迁移

由于地理知识面广,知识点多,有些知识理解难度较大,对于抽象难懂的知识,可以联系生活实际,利用生活感知帮助理解书本知识。另一方面,课本上列举的案例多为经典案例,高考试题中出现的往往是新案例,在学习过程中应联系生活中的实际案例,与书本中的经典案例进行对比分析,提高知识迁移能力。

四、认真审题,规范答题

高中地理知识点很多、很碎,但并非无章可循,每种题型都有着相对固定的答题格式。高考地理试题的前半部分为选择题,在答题时要看清题目,注意题目中的关键词,可以通过在题目上做标志来提醒自己,千万不能答非所问。后半部分为综合题,作答时应该将题目中所给的材料细读一遍,大概判断出题者想要考查的知识点。在答题时,注意要点清晰,将每个要点列举出来,考虑问题时一定要全面深刻,将自己想到的要点尽量都写上。如在解答区域问题的整治措施时,将该区域出现的问题一一列出,然后针对问题逐一提出相应对策,这样不仅可以回答全面,而且可以提高答题效率。答题时做到条理清晰,可时刻保持清晰的思维,不易发生漏答、重复的现象。老师在批阅时也一目了然,心情舒畅,无形中提高了印象分。

五、临场应试,沉着冷静

第5篇

一、构建区域地理知识框架

中学地理知识内容分为自然地理、区域地理和人文地理三部分。初中主要是区域地理,高中主要是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但他们又是以区域地理的内容作为实例来说明的。因此,区域地理的教学十分重要。区域地理的系统性很强,无论是中国地理、还是世界地理,都是由自然环境和经济情况两部分组成。自然部分又是由该地区的位置、地形、气候、水文、土壤、植被这几个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影响的自然要素的内容组成;经济部分是由该地区的农业、工业、交通、城市等内容组成。这两部分又是相互联系的,后者是人类利用当地的自然特征,并受到社会条件的制约而发展起来的。因此,在地理教学中要围绕这两部分内容,构建知识框架。如位置特征主要由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组成;地形特征由地形类型、地势状况、地形分布及成因等内容组成;气候特征要从气温和降水两大要素去掌握,而气温情况又包括一月和七月(分别代表冬、夏气温),降水要从降水量和降水季节分配、年际变化等方面分析说明。此外,还有特殊天气现象。气候特征的成因要从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地势、大气环流、洋流等方面的因素去分析。河流的水文特征主要由河流的流量、汛期、水位、含沙量、结冰期等方面分析。工业主要从自然资源的类型及组合、分布、交通、市场等方面分析;交通运输主要从交通运输的类型及组合、结合货物的数量、距离、性质及运价、时间等选择运输方式。各类地理知识都是由一定的知识框架的,教师要把知识框架总结出来,明确告诉学生,并进行循序渐进、反复训练,使学生牢固掌握。

二、提高学生能力

初中价段对学生能力的要求主要有记忆能力、识图能力和逻辑分析能力。

1.提高记忆能力

初中价段区域地理知识点多面广、内容繁多,单靠机械记忆难度很大,且不符合学生记忆发展规律。教给学生知识框架以后,只要记住地理知识框架,各个地区具体特征即可通过推理得出。它使记忆条理化、系统化,将无规律的“死记”成为有规律的“活记”,提高了记忆效率。

2.提高识图能力

地理学习离不开各类地图、图表及景观图等。以前学生不知如何看图、看什么。掌握区域地理知识框架以后,看图就有目的、方法了。如在“中国地形”图中分析我国地形特征,学生有目的地从地形类型、地势和地形分布进行观察,从而得出:“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地形复杂多样,山区面积广大”。

3.提高逻辑分析能力

第6篇

【关键词】:区域地理;知识重组;类比区域差异

【中图分类号】G633.55

区域地理是学生在初中就已经学习和接触到了,现在高中的地理课堂上复习,让学生感觉很简单,往往感觉越简单的东西在学习时保持放松的态度不认真学习。但高考却考察学生对区域的知识的综合和分析能力,因此在遇到关于区域地理的题目时会让学生无从下手无法解答题目。所以对于区域地理的学习,地理教师和学生都要引起重视。下面就从几个方面来对高中区域地理的复习进行探究。

一、了解区域地理知识结构,重组高初中地理知识

复习就是将知识重组归纳和总结,将知识的内在联系起来形成一个系统的有条理的知识网络。在复习区域地理时,教师根据《考试说明》和自己以往的经验为学生编制出一套思路明确的网络知识图。这些都是有规律可循的。从区域地理,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分别来加以总结和归纳。其中自然条件包括地理位置、地形、气候、土壤、植被、河湖、资源;人文地理特征包括经济特征、农业工业的分布和发展趋势,主要城市区位的分析,主要交通线路区位的分析等,在此基础上将人文和自然区域地理进行结合,层层掌握、脉络清晰是知识复习的重要环节。如,复习自然环境区域,就可以以气候为线索,根据气候特点分析当地的植物、土壤、河湖等自然环境,发现其问题和优势,分析原因,然后转到对土地的管理和使用上,这一线索贯穿了整个地理知识。

了解掌握基本的知识是知识重组的基础。只有掌握其组成要素和各个知识点才能全方位的联系综合的学习。如区域自然地理环境包括整体性和差异性的特征,研究方法包括比较法和综合法,地理位置包括经纬度位置、海陆位置、战略位置;地理事物之间都是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高中地理知识的重组是有必然趋势的,只有通过重组才能将高中和初中的地理知识有机的结合起来,才能有效的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二、确定区域位置是学习区域地理的前提和基础

地理位置的确定可以从经纬度位置、海陆位置、政治问题、经济问题、地理事物的相对位置等来进行。

首先我们要掌握13条重要经纬线所穿越的大洲、大洋和主要地形区,例如北纬40度穿越欧洲、亚洲、北美州的中部,同时也贯穿大西洋和太平洋;东经40度穿过东欧平原、黑海、红海和非洲的东部等。

其次,掌握各大洲的重要分区世界主要海区与13条经纬线的位置关系,以大洲大洋和13条经纬线的关系为基础点了解和掌握各大洲的分区,从而来确定区域位置。例如,地中海就是根据北回归线和北纬40度纬线、0度经线和西经20度来确定的。这就需要学生对各个经纬度划分的了解非常的清楚。

第三、熟悉世界地理课本中介绍的12区域的海陆轮廓(包括岛屿、海岸线的形状等)、地形分布、大江大河等轮廓特征。它们是判断区域位置的重要依据。

第四、考纲中所提到的几个国家的地形、气候、人文、农业等内容都要熟悉和了解。

三、注意综合区域内特征、类比区域间差异

区域综合特征是区域地理学习的重要部分,它是解决区域问题的关键所在。区域地理涉及到很多方面,各个区域有没有必要的联系和相同点,如果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死记硬背,只是很枯燥无味的,同时也起不到很大的作用和成效,这就需要我们采用正确的方法去科学的记忆。

1、找出区域中最具代表性的特征,在每个区域特征中找出每个区域具有特点和代表性的因素。如海洋性气候是欧洲西部最突出的特征,记住这个特征就很容易的记住了欧洲西部气候的分布、气温的高低、海拔的高低、风带、气压带都可以成为一个区域的特征让学生容易记住。

2、抓住知识之间的联系,追根溯源,形成全方位的知识体系,这是区域地理学习的一个重要方法。在综合复习时要注重各个区域经纬度、地形、气候、经济、人文、物质、工业都是可以联系起来的。

3、分析比较不同区域间存在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比较法是学习区域地理一个比较实用的方法。比如说比较北纬60度经过地方的气候;南美洲大陆两岸气候和物种的比较;不同地方工业区之间特征和形成原因的比较。

四、将时事热点有机地糅合到区域地理复习中

在数字教育的推动下,要求学以致用的方针在高考中得到了体现和实施。一般当年的高考题目都是以当时的一些热点新闻材料和重大方针决策为背景资料的,这样既可以考察学生专业知识,同时也是对学生全方位的包括知识面和知识广度的一个衡量。而热点问题又时常和具体的地理区域结合起来,如:西部大开发、归属问题、朝鲜半岛问题等。

这就要求我们在综合复习时要对当时的热点和重大事件进行收集整理,同时从多种角度去将热点问题与具体的地理区域结合起来,同时进行整合。同时可以查看一下和收集一些外面杂志设计的题目,多做这类型的题目,只有全方位的掌握了知识点和结合点,考试时无论怎样变化题目的呈现方式,学生都能找出答题的要点。

【总结】

区域地理的学习是一个繁杂无谓枯燥的学科内容,所以在学习中切忌死记硬背机械性的去学习和做题,这样时间长了会让学生产生厌倦心理,所学的知识也不够扎实,学习效率不高。在复习时也不要将每个知识点独立的来分析和理解,要系统的结合成为一个完整的体系。在复习中教师要发挥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教师在教学中要教会学生举一反三,教师重点的分析几个区域,学生以后就按照相应的学习方法去复习。这样区域地理的复习就会事半功倍。

区域地理在近几年的高考中占有比较重要的地位,这就需要我们在平时学习知识点的时候,掌握扎实的功底,注意结合学科特点,扎扎实实的做好前期的工作,那么,区域地理在高考中就不是一个难题。地理学习的方法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没有统一的方法和规定,只有找到合适自己的方法才能在地理这门学科中有所进步。上面是我自己对高中地理教学的经验之谈,希望对高中地理教师和学生在学习地理方面有所启发。

参考文献

[1]《地理教育》2007第5期

第7篇

一、注重学生思维品质和能力的考查

彰现能力考查今后的高考地理命题主导趋向, 以考核知识理解与运用为主。 试卷对知识重组的线索会更加创新, 更加注重思维的质量、思维分析的过程。试题具有立意独特 、 情境设置新颖 、 设问灵活 、多以教材上未见、 老师未讲述的问题为切入点 , 具有不可预测性。新情境的创设, 层出不穷, 素材简约 且内涵丰富, 源于教材, 高于教材 , 设问呈渐进性, 能力要求与难度设置呈阶梯式递进, 突出考查描述阐释事物 、 论证探讨问题的能力。

成功的地理试题 , 多注重对考生学习意识与学习能力的考查, 尤其注重对考生获取信息的能力和迁移运用知识 的能力的考查 。能力考在过程——分析综合 、 判断推理、 比较归纳等思维过程,既体现考试说明的要求 , 也体现地理学科教学的核 心能力, 同时要符合相关 的教学测量指标 , 准确反映测试要求 , 与学生实际情况相适应。

二、突出主题,问题情境创新,体现探究意识

近几年新课标高考地理试题,重视学科基础, 不追求细枝末节、 生僻与脱离实际生活的知识,考查中学地理中最核心、最基础的主干知识,凸现了新课程的过程与方法。就实施新课标省区的近年高考地理卷而言,主要体现两个字—— “ 稳 、 新” 。 稳, 即考纲“ 稳定” , 其连续性 、 稳定性、 目标要求 、 分值比例 、 题型结构、 难度、 赋分等基本稳定,基本没有大的波动;新, 即有原创性 、又有灵活新颖性、 选材及设问角度新。相信今后的高考地理试题仍会延续这一基本特点。

三 、切近生活

回归学科本色, 向更加现实与生活的方向迈进。近几年命题设计力图实现“ 以问题为中心, 以人类面临和关注的重大社会现实问题为素材”的主题思想, 要求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或对某些人类活动进行反思,充分体现了“学习有用的地理”新课。

分析清楚新形势下地理高考的命题趋向,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指导学生进行有效、有理、有序的进行复习,才能在今后的高考中以不变应万变,永远屹立于不败之地。

针对高考地理的命题趋向,在地理的学习和复习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 加强对主干知识的学习和复习

地理试题中的考点主要集中在地球的运动、天气与气候、 地壳的运动与地表形态、 资源、工农业生产的区位选择、城市化、交通、环境问题、可持续发展、 区域地理等几个方面。所考查的知识点, 均能反映学科主要面貌或基本的分析、究方法,立足于考查学科的原理和规律。试题通过引用课本内外的知识和素材,形成新的问题情景,构成新的设问角度。但万变不离其宗, 其知识的落脚点都出自构成学科最基本的内容或理论主体范围。有的同学认为某些主干知识去年已经考过,今年不会再考。这种想法是不对的,因为重要的知识点几乎年年考,只不过考查的角度、切入点不同而已。

二、针对不同的内容,选择不同的学习方法

高三地理从内容上可分为三个部分,即自然地理 、 人文地理和区域地理。各部分知识的学习和复习应有不同的思路和方法,各有侧重。

自然地理是学科内容的难点,高考比较难的试题主要涉及这部分内容。自然地理的重点是基本概念、规律和原理, 主要是理解并能够灵活运用。不仅要知道结论, 更重要的是要了解原理, 并能够读懂各种地图, 从图中读出地理知识,并分析相关的问题。

人文地理以自然地理为基础。人文地理主要是观念和结论的学习, 重在运用。教材中的大部分内容都是说明观念的具体事实和材料,而材料是可随意选取的。因此, 人文地理的学习,要通过一些具体的地理知识,树立正确的观念,如正确的人口观、 资源观、 环境观和可持续发展的观等。

区域地理既具有基础性和常识性的特点,又有综合性的特点。区域地理复习,应突出综合性,从“ 区域特征——目前状况——存在问题——解决对策” 这样一个思路入手,全面地认识某一个区域,使其立体化、全方位地掌握区域特征。在此基础之上, 学会将不同区域进行对比,找出区域间的相同点、不同点及其原因。区域地理内容较多,任何一个区域都是由多个自然、社会和经济要素构成的综合体,区域地理自然成为考试命题的出发点,而高考涉及的社会热点本身就具有区域性。因此在学习过程中, 以区域作为综合和运用知识的基础,形成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十分重要的。

三、 强化对各类地理图表的判读及分析处理能力

地理图表是地理的学科特色,是地理学科的第二语言。很多地理知识 、 地理原理都可以用图表来表示。各种图表都反映了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时间变化 、 地理事物之间的关系,因此在复习时应注意对图表进行分类整理,抓住其共性, 总结读图(表) 规律。最终达到通过图表能明确知道该图表所表达的知识信息。

四、关注社会热点,理论联系实际

从近几年地理高考试题来看,国内外的重大时政和社会热点问题成了命题取材的重要来源之一。 因此在专题复习时,要有机地渗透社会热点,强调知识点与热点的有机结合。有时还要以热点为中心,带动相关的知识点,把不同角度的知识点填充到热点的各个方面, 达到“ 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目的。特别是与中国社会关系密切、 与学生的生活关系密切的热点容易称为高考题。

五、 深入研究《 考试说明》,做到最后复习有的放矢

有的同学认为,现在复习时间非常紧张,无暇顾及《考试说明》。其实, 这种想法是错误的, 考生应该在繁忙的复习中挤出一些时间研究《 考试说明》,了解哪些内容需要掌握 , 哪些内容需要重点掌握 , 哪些不需要掌握, 高考对考生有哪些能力要求, 认真揣摩试卷结构、 题例、 命题的指导思想等, 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分析自己的地理知识 、 地理能力与高考的要求还有多大差距。这样在今后的复习中就多一些针对性和计划性, 减少了盲目性。

第8篇

区域地理在高中地理教学中主要发挥“平台”的作用,也就是要求学生熟悉各区域的区域特征,根据高中地理课程内容编排和知识的内在联系,我们在高中课程教学中完成必修Ⅰ、Ⅱ、Ⅲ之后增加区域地理内容教学。大致利用一个学期加三个月的时间完成世界地理、中国地理部分的学习。

区域地理是高中地理教学中记忆量最大的教学内容,学生首先需要记忆不同区域所特有的自然、经济、社会特点等。但同时区域地理又不仅仅只是对知识点的简单罗列记忆。我认为各区域特点只是作为基础储备知识,而利用储备知识分析、解决陌生区域问题才是高考考察的关键,因此区域地理的教学重点在于教会学生区域分析的方法,并提高知识迁移能力,利用所学知识去分析其他的区域。记忆是基础,重点在于掌握地理各要素间的联系;利用地理原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通过教学实践中我有以下几点体会:

1.树立正确的区域地理的地理定位思想

虽然区域地理教学过程中重点考察的是掌握地理各要素之间的联系,利用地理原理分析和解决问题。但记忆区域地理特点是基础,因此如果连基础都打不牢,又何谈运用呢?因此在区域地理教学中首先要树立学生空间定位意识,在区域地理教学过程中时,首先应给学生强调区域定位的重要性,让学生明白如果对区域不能准确的定位,那么分析的思路就会发生偏向,答案自然就不可能准确了。可以通过习题让学生自己去体会区域定位的重要性。

2.认识区域地理研究结构,构建区域地理的知识体系

区域地理分析的基本内容可以概括为:区域位置: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区域自然地理特征包括地形、气候、水文、植被、土壤等;区域人文地理特征包括人口、聚落、交通、农业、工业、文化等;区域整治和开发利用:资源条件、环境问题、自然灾害、经济结构调整、重大工程等建设等。

区域地理特征分析的基本方法可概括为:首先区域定位――根据区域位置,判断分析地形、气候的类型和特征――以地形、气候条件为基础,确定其相应的水文、植被、土壤等自然地理要素的特征――以自然地理特征为条件,分析自然地理特征对主要人文地理现象的影响。分析评价区域发展的主要优势条件和限制性因素――确定区域发展方向、主要问题及其解决措施。

老师以第一个区域为例,分析介绍区域地理的学习方法,其它的区域则可以采用学案导学法,由学生自己去探究学习。通过学习小组自学,教师课堂答疑,学生课下记忆巩固。

3.改变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兴趣

区域地理部分内容繁杂,需要记忆的内容多成为很多学生学习过程中无法逾越的障碍,从而失去对区域地理学习的兴趣,而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稳定的兴趣能使学生学习过程的整个心理活动积极化,能使学生的观察更加敏锐,记忆更准确,想象力更加丰富,克服困难的意志得到加强,使智力活动的能力大大提高。因此,地理教学中我采取多种教学方法,让学生感觉到地理知识是鲜活生动有趣的,从而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喜欢地理,从而在教学中达到培养地理素养的目的。

为了提高学生对区域地理的学习兴趣,我在讲解世界地理部分是,每个章节讲解之前,首先利用多媒体,让学生观看该地区旅游宣传片,使学生感受不同地域的自然、人文景观,民俗民风或者代表性人物等等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同时以学习小组为单位设置了每课一题的环节,讲解本章涉及地区或国家的奇闻异事,风俗习惯等等。学生为了介绍本区域,通过查阅资料,扩充知识,可以说这一系列的措施,使得地理课堂生动有趣,极大的调动了学生学习积极性,无形中加强了学生对于区域地理知识的掌握,成效明显。

4.多种方式促进学生学习效率

第9篇

关键词:高中地理;乡土地理素材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01-067-01

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高中地理教育不仅仅只是灌输知识,而是要求在老师的激发下,学生能够主动学习,并且能够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生活实践中。如何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在课堂教学中充分落实新课程的要求,是广大地理教师不断探索的课题和任务。经过了几年的教学总结,得出的经验是在地里教学中融入乡土地理,采取不同的形式让学生在乡土地理的学习中产生极大的兴趣,来引导学生把地理学懂,学以致用,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也提高了课堂效率。

一、高中地理课堂中融入向土地理能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效率

在高中地理课堂中,讲解区域地理知识的,这讲解到相关那模块时,就以本土区域为例,将自然知识,和社会经济方面的知识渗透到所学内容里面。这样可以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因为乡土地理是以学生熟悉的环境来讲解。让学生能够学以致用,通过学习分析自己家乡的地理区域特征来学习全球区域地理,学生对自己家乡比较了解,学习中会产生强大的兴趣和特殊的感情,巧用乡土地理材料能使学生将高中地理中难以理解的知识简单化。通过这种兴趣来学习全球区域地理时就简单不过了。

例如我在讲解区域是先以六盘水为例,让学生描述六盘水的地理位置、范围、气候特征、水文、土壤、地形、植被等。从这几个方面对自己的家乡进行探讨自己家乡的区域特征,学生是由很强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的。了解了自然地理特征之后,又让学生在自然地理的基础上分析六盘水的城市区位特征,工业区位和农业区位方面的优势和不足。从工业区位方面,六盘水市属于重工业城市,主要依赖于当地丰富的煤矿资源。所以,六盘水城市区位的主导因素是矿产。在农业区位因素方面,六盘水的土地薄弱,气候温凉,适合种植马铃薯和茶叶。这样将自然区位和经济区位结合起来,很大程度上调动起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最后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高中地理教学中渗透乡土地理能把高中地理教材中抽象的、复杂的地理专业术语形象化、具体化、便于学生理解。

高中地理教材比起初中教材,重点不仅是知道是什么,还要分析为什么,这就增加了教学难度,有许多难以理解和教师不好讲解的概念、知识点、如何把这些难点讲解清楚,把抽象的知识具体化,让学生能够理解,我在教学中渗透乡土地理,利用乡土地理来解释这些难点就迎刃而解了,高中学生由于年龄的增长,抽象思维已经开始占有相对的优势。但是具体形象思维任然起着重要作用。因此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应当注意对于一切难以理解的地理概念,适当运用直观形象的材料,帮助学生加深理解。

例如我在讲在讲城市区位因素时,我展示了六盘水和深圳的发展历程,让学生对比两个地区的区位因素有何差别。学生就从交通、矿产、政策、地形、水源、气候等几个方面总结出两地的区位特征并找出差别。从而轻易而举地把城市区位因素分析方法掌握了。比如在讲述地形对交通线路与聚落的影响时,以六盘水为例,先给出六盘水的地形图,以及三十年前的聚落形状图,让学生分析当时聚落分布和形状是手什么因素主导。然后又给出现在的城市聚落图,让学生分析,由于受地形影响,六盘水的城市形状主要是带状分布,又受到交通的影响,所以,城市在往郊区扩展的趋势。学生认识到了过去、现在。教师可以让学生充当城市规划者的角色,来预测六盘水未来空间结构发展的方向。这与学生生活环境息息相关,所以,学生在学习探究的过程中是很容易投入的。

三、高中地理教学中融入乡土地理教学可以提高学生对高中地理知识学以致用的能力

高中地理相对于初中地理来说有了一定的难度,好多的知识点是通过学生的想象来完成的,把这些抽象的、难以理解的知识让学生理解并灵活运用。只要教师讲课时适时地加入学生熟悉的身边的地理事物作为案例进行讲解,就能够加深学生对所学的地理概念、地理知识的印象和理解,从而逐渐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比如在讲解地形对气候的影响时可以以六盘水的气候特点引入,让学生分析“凉都”的由来。就很容易理解地形对气候的印象。再比如讲江淮准静止锋时,就从六盘水冬天多阴雨天气讲述,六盘水属于昆明准静止锋的影响范围。

学生了解了气候的来历,可以利用所学知识运用到身边去,比如,用于指导家乡农民种植农作物的安排,养成出门能看云识天气来增减衣服,甚至根据太阳光线来指导邻里修建房屋等,等。让学生举一反三,学以致用。

四、地理课堂融入乡土地理可以培养学生的地理素养,发现身边的地理,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

相关文章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