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4-26 00:12:10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中图分类号:TP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3)02(a)-0066-01
于20世纪产生的相对论、量子理论及控制理论被人们认为是三项重要的科学革命,人们借助该三项理论实现着客观世界认识上的飞跃。随着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相关的理论研究工作的深入开展,其研究对象及应用领域也发生着重大的变化,就我国的教育部所进行的学科的设置及分类中,将控制理论及控制工程设置为控制科学与工程下的二级学科,学科核心便是控制理论,推动着我国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在科学研究领域的发展。
1 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的产生及发展
控制理论作为对社会发展具有重要影响意义的学科,其产生起源可上溯至十八世纪发生在英国的技术革命中,瓦特在蒸汽机的发明之后,将离心式非锤调速器的相关控制原理应用于蒸汽机转速的控制中,开创出以蒸汽作为原动力的机械化格局,而之后的工程界逐渐的将控制理论应用于调速系统稳定性的研究中,通信技术和信息处理技术的高速发展,使得电气工程师们不断的研究出更为科学全面的控制系统分析方法,实现了控制系统的条件稳定性及开环不稳定性的分析研究,而控制理论的创始人于1948年所发表的控制理论的相关著作,就控制理论的相关方法所进行得阐述,推动反馈概念的应用并为控制理论的形成奠定下坚实的基础。
在科技的不断生产发展中,基于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的控制技术也在不断的完善,尤其是在计算机技术的不断推动之下,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拥有着更深入的发展。就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的整体发展历程而言,可大体上划分为三个主要的阶段,其中第一阶段为20世纪的40至60年代,是古典控制理论的形成及发展时期,主要进行进行单输入及单输出问题的解决,多采用以频率特性、传递函数及根轨迹等作为基础的频域分析法进行系统的研究,而主要进行研究的系统是线性的定长系统,进行非线性系统分析的过程中所选用的相平面法要求变量不能超出两个,该控制理论可实现生产过程中的多种单输入单输出类问题的有效解决。第二个阶段为20世纪60年代到70年代的现代控制理论的形成与发展阶段,该阶段已经步入空间技术时期,控制工程也向性能更高的方向上发展,数字计算机的配合应用,实现了分析设计及实施控制,但时变、多输出多输入及非线性等较为复杂的系统控制内容使古典控制理论呈现出局限性,而最优控制方法在该阶段中提出,使现代控制理论更为完善。第三个阶段是20世纪70年代到目前为止的大系统控制理论及智能控制理论时期,其中大系统控制理论是控制理论就广度上的扩展,利用控制及信息的相关观点进行大系统其结构方案及总体设计,进行的是分解方法及协调处理的相关基础性技术理论的研究;智能控制理论是控制理论就深度上的扩展,进行人类智能化活动、控制信息传递的规律等的研究,并就仿智能化的工程控制系统及信息处理系统等进行研制。
2 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的应用
在进入21世纪以来,以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及控制技术为典型代表的IT产业的发展及普及中,核心是计算机技术,关键是通信技术,而基础是控制技术,使得控制学科逐渐的发展成为基础性的科学,控制系统与控制工程中的系统结构、系统稳定、反馈调节及智能系统的相关思想及理论,在自然学科下的多种科学领域获取广泛应用的同时,在人文等学科中也有着广泛的应用体现,基于该现象,某些专家甚至指出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已不再是单纯的学科,已逐渐的发展成为较为全面和系统的世界观、方法论。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所具有的显著特点是,某些基本的概念同时具有着普适性及独特性。在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的应用中,两个概念是应用的关键及核心,首先是系统概念的应用,在当前社会的发展中系统问题已变得非常重要和突出,尤其是全社会范围内所进行的复杂性系统及复杂性科学课题的研究及应用,这是控制理论在现代科学中应用的必然发展,应用控制理论不仅要进行结构及性质的分析,还要进行系统运行状态的调控;其次是反馈概念的应用,这是控制理论区别于其他的学科及控制理论的应用区别于其他的理论应用的关键,反馈使得控制系统在较大的程度上具备人类智能的诸多特点,可以实现控制系统在实际的应用过程中结构、参数及扰动等因素的不确定性给控制系统造成的影响,例如远距离通讯设备、进行隧道扫描的显微镜等具体的工程设备。
在控制理论与控制公工程的应用中,最优控制是现代化的控制理论非常核心的内容,利用最优控制所进行的研究是在满足相应的约束条件时,就最优控制策略进行寻求,进而取得性能指标的极大值或者是极小值,最终使控制系统在性能指标上可取得最优化效果所必须采用的基本条件及综合方法,即就受控的运动过程或动力学系统,从多个可选择的控制方案中寻求最佳的方案,从而使系统在运动状态由初始状态变为指定的目标状态时可以取得性能指标的最优化。在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的应用中,较为典型的两个标志性的研究方法便是PDI控制器及Kalman滤波器,这两个方法已经被成功的广泛应用于较多的实际系统中,但所开展的系统的稳定性及最优性都是就线性模型的证明,实际上这两种方法还可应用于一大类非线性系统的证明,相关的研究人员利用基于控制理论与控制系统的反馈机制所进行的定量研究工作就是围绕着这两种标志性方法。在现实生活中控制理论及控制工程最为典型的应用便是水槽内水位的控制及电加热器中的温度控制,该典型应用中的自动控制是利用自动化的高度及温度测试仪等进行预期的测控目标的实现。自动控制系统是为实现控制目标由被控制对象及自动化的仪表所组成的闭环系统,控制系统按照结构形式可分为开环控制系统、闭环控制系统及复合控制系统,三类不同的系统在具体的需求下都有着广泛的应用。
3 结语
控制理论及控制工程随着理论及支撑技术的不断完善,逐渐的由工农业及交通运输等较为传统的产业,向生物、信息、通讯、管理等较为新颖的产业中延伸,也必将在社会的发展中获取更广泛的应用。
参考文献
[1]王成红,宋苏,刘允刚.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与我国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学科的发展[J].中国基础科学,2010(6).
关键词 控制理论和控制工程 发展 应用
中图分类号:TB114.3 文献标识码:A
控制理论虽然起源于英国18世纪的技术革命时期,但是却在二十一世纪被广泛应用。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控制理论和控制工程被广泛的应用于相关工程企业当中。在本篇文章里,笔者不仅分析了控制理论和控制工程的发展,还探索了控制理论和控制工程的应用前景。
1控制理论和控制工程的发展
社会经济的不断进步,带动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要想让科学技术得到完善和发展,就必须得到控制工程与控制理论的支持。如今,在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前景下,控制理论和控制工程的发展可分为三个历史发展时期,分别是第一历史发展时期、第二历史发展时期、第三历史发展时期,在下文里,笔者针对控制工程和控制理论这三个历史发展时期进行分析探究。
1.1控制理论和控制工程的第一历史发展时期
控制理论和控制工程的第一历史发展时期在20世纪40年代到20世纪60年代期间,在这第一历史发展时期中,掀起了一阵古典控制理论的热潮,该古典控制理论不仅解决了单输出问题,还解决了单输入问题。该古典控制理论是以传递函数特性分析法和频率特性分析法作为参考依据,对系统层面进行相关研究,控制理论主要研究的系统是线性系统。通过分析非线性系统不难发现,该系统所使用的分析法为相平面法,使用的个数一般不会超过两个,将该控制理论应用于系统的生产当中,可以有效地解决单输出和单输入等问题。
1.2控制工程与控制理论的第二历史发展时期
控制工程与控制理论的第二历史发展时期在20世纪60年代到70年代期间,第二历史发展时期为空间技术的应用发展时期,在这一时期中,计算机技术和控制工程之间相互融合,并且控制工程的性能得到了优化。从而有限地实现了分析设计,除此之外,还促进了多输入、多输出和非线性等系统的完善,使控制模式得到更好的优化,是现代化控制工程与控制理论变得更加完善,更加科学。
1.3控制工程与控制理论的第三历史发展时期
控制理论和控制工程的第三历史发展时期在20世纪70年代到当前,控制工程与控制理论得到了很好的完善,从而逐渐趋向成熟。不管是系统的整体设计,还是系统的结构方案,都显得非常的成熟,并且还能够完成协调处理和分解方法的相关理论性基础研究。智能控制相关理论是基于控制理论的基础上,进行进一步的开拓,让其完成了信息的传递以及控制,使得人们的活动更加便捷。目前,控制理论与及控制工程不仅具备有一个很好的发展前景,还具有一个非常好的应用前景。
2控制工程与控制理论的应用
控制工程与控制理论的应用核心为:以控制最优为前提,充分满足控制理论和控制工程的相应约束条件,并且提出最优的控制方案,在性能指标极值范围内,使控制系统的系统性能做优化。在应用控制工程与控制理论的过程当中,经常会涉及到两大类研究策略,一种是PDI控制器,另外一种是Kalman滤波器;控制理论和控制工程在许多系统的实际应用中,通常都会使用这两种策略。为了能够让控制理论和控制工程在系统中的应用性更为稳定,可以运用线性模型来对其进行分析和证实,上述两种策略还可应用于非线性系统中。据相关研究表明,通过利用控制理论和控制工程,进一步对控制系统进行定量研究,最终实现对控制系统的全面解析。控制工程与控制理论不仅被运用于水槽内部水位控制系统,还被运用在电热器控制系统和温度器控制系统当中,使其实现自动化控制目标,使仪器能够充分发挥自身的作用。根据相关学者的研究表明,控制理论和控制工程的应用,不仅需要对其进行性质层面分析和结构层面分析,还需要对该控制系统的运行状态进行调控。在应用控制理论和控制工程的过程中,还需要重视应用反馈概念,利用反馈概念,最大程度智能化控制系统,使控制系统的系统性能得到提高。充分将控制工程与控制理论和系统融合,这样才能够提高系统运行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才能让系统生产企业的经济效益得到保障。
3结语
在本篇文章中,笔者简单地分析了控制理论和控制工程的各个发展阶段,并且对控制理论和控制工程的应用进行探究。目前,控制理论和控制工程日趋成熟,基于通信技术与计算机技术的基础上,被运用在各种控制系统当中,令控制系统的运行变得更加安全以及可靠。笔者相信,随着控制理论和控制工程相关研究的不断深入,控制理论和控制工程会在相辅相成的基础上获得共同发展,最终起到推动社会经济稳定发展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王海龙.谈控制理论和控制工程的发展与应用[J].科技创新导报,2013(04):66.
关键词:工程项目,质量监控,理论与实践
1工程项目质量管理的主要理论
质量管理理论涉及面广,理论代表派别比较多,如下主要就全面质量管理理论、可靠性与零缺陷理论、质量保证、控制与改进理论进行阐述。
全面质量管理。从20世纪60年代进入全面质量管理阶段一直延续至今。对象全面的管理、全过程的管理、全员的管理来提高工程项目的全面质量。监控工程项目开发以“质量为中心”的过程导向和内向型管理。
可靠性理论。工程项目的可靠性理论涉及产品、规定条件、规定时间、规定功能和能力五个因素。提出工程项目要保证产品稳定可靠,工程项目开发商应在不同时期、不同的环境下开展相应的可靠性活动。
零缺陷理论。20世纪60年代初,全球质量管理大师菲利普・克劳士比(美国)提出,以追求“零缺陷”为目标,尽一切可能克服房地产开发项目质量方面存在的各种缺陷,以求客户最满意。
质量保证理论。这一块的理论主要有面向产品生命周期的设计、由日本质量管理专家田口玄一提出的田口方法、统计过程控制等理论。
质量控制理论。质量控制指“质量管理中致力于达到质量要求的部分”(IS09000-3.2.10)。
质量改进理论。该理论提出通过采取各项有效的措施提高产品、体系或过程满足质量要求的能力,使质量达到一个新的水平、新的高度。
6SIGMA理论。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欧洲和美国的质量届和企业界掀起一股“6SIGMA”热。追求无缺陷的生产过程,完美的产品和令客户满意的服务。
2工程项目质量监控的主要方法
在项目建设监控实施过程中,采用目标控制方法,即确定项目实施的总目标、分目标;制定措施,建立起畅通、高效的信息反馈系统。
(1)进度目标控制方法
以动态控制方法为主,建立总进度网络计划和关键节点进度计划,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及时收集实际进度情况,与进度计划进行比较,对存在的偏差进行分析,从组织、技术、经济合同方面考虑,提出改进措施,并会同业主、施工单位一起协商、调整计划,力求达到竣工的预期目标。
(2)质量目标控制方法
建立完整有力的质量控制体系,具体分为三个层次,即由总监控工程师、专业监控工程师、监控员组成的三级控制。在施工阶段的质量控制中,强调事前控制,以主动控制为主,加强质量的事中控制及事后控制的验收工作,力求工程质量目标的实现。
(3)投资目标的控制方法
审核施工单位的投标报价,为确定合同造价提供依据;初核施工单位预算报价,签署监控意见;根据施工实际完成质量合格的工程计算其工程量,签署监控意见,并签署工程月付款凭证;严格控制工程合同外新增项目的费用。如发生影响较大且确实必要的变更,则应从多方面(主要是技术经济)考虑,采取最合理的方案,将变更对工程费用的影响减少到最小程度。
(4)合同管理目标的控制方法
根据项目的管理组织关系及承发包关系,建立项目的合同结构体系,明确业主、设计、监控、施工、材料供应商的相互关系,对分承包商进行资格审查,运用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以及采取法律、行政、经济手段,按合同关系进行组织、协调、监督,保护合同当事人的合法权益,正确处理合同执行中的纠纷,帮助业主和承包商共同履行合同。
3工程项目质量监控工作范围与内容
3.1质量监控工作范围
质量监控工作范围包括工程设计文件和业主与承包人签订的合同文件规定的全部施工内容,包括业主因工程需要同意增加的工程变更内容的监控。即本工程在专业范围内施工阶段的质量、进度、投资的全过程控制,包括工程建设合同的管理和协助施工过程中各有关单位的关系。
3.2质量监控的内容
根据监控的工程范围及业主的要求,质量监控服务内容主要包括施工阶段的质量、进度控制和投资控制,并执行合同管理、做好信息管理和组织协调,尽可能为业主提供完善、优质的监控服务,内容分述如下:
(1)质量的事前控制
第一,确定工程质量要求和标准(包括施工、工艺、材料和设备各方面)。第二,审查总包和分包商的资质,审核其是否配备与工程承包合同和分包合同相符合的力量并督促其完善。审查承包单位提出的材料、构件和设备清单及其所列的规格和品质,批准或不同意材料、构件、设备其来源。监控应规定按某一程序对某种或某类工程材料或构件的质量进行认定(这一程序在监控细则中详细说明)。材料进场应有进行合格证的严格检验,确保每一个材料、构件或零配件都合格。第三,对永久性生产设备和装置,应该注意事先检查验收,合格后方可交付使用,避免出现相应的安全问题。对施工中采用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应该监督其采用的合规性。第四,督促施工单位完善质量保证体系,如质量检测的标准体系,质量检测的方法和技术手段、质量检验的管理制度建设、质量检验的配套措施等。第五,组织设计交底和图纸会审。应审核施工单位提交的技术说明书或实测报告,具备条件的基础上方可进行施工。
(2) 质量的事中控制
第一,督促/检查承包单位严格执行工程承包合同和工程技术标准。根据工程承包合同协议上的施工标准,对施工单位工程施工的过程进行严格的检查,确保施工技术标准的按照合同进行。
第二,严格工序间交接检查,对于工程项目的重要工序(包括隐藏工序作业)需按有关质量验收标准进行严格的检验。如工程的重要部位,工程使用的重要材料、构配件,分项、分部工程也需要进行相应的严格检查和验收。对于不合格的施工应进行整改。
第三,依法行使质量监督权。依法行使质量监控的职责,让质量监控的职责得到充分发挥,确保工程质量监控对工程质量的全面监督。
第四,组织定期或不定期的现场质量会议,并进行相应的记录,对于工程质量问题提出分析和改进意见。
(3) 质量的事后控制
工程完工后,应按照工程项目的质量评定标准和办法,对完成的单项工程和施工各部位进行检查、验收,组织竣工验收,审核施工单位的竣工资料,整理有关监控工作的资料文件,并编目、建档。
此外,由于工程项目质量与进度、投资、合同管理等因素密不可分,质量监控的内容还包括房地产工程进度控制、投资总体规模控制、合同的妥善管理、质量信息管理以及质量管理的组织与协调,还对工程项目保修期质量监控有着很关键的作用。
4各阶段工程项目质量监控实践
施工阶段监控质量控制方面的工作将分施工准备阶段、施工过程的跟踪控制阶段、竣工验收阶段三个阶段进行。
4.1施工准备阶段质量监控
施工准备阶段是施工单位为正式施工进行各项准备,创造开工条件的阶段。施工阶段发生的质量问题、质量事故,往往是由于施工准备阶段工作的不充分而引起的。因此,项目监控机构在进行质量控制时,将十分关注施工准备阶段各项准备工作的落实情况。
4.2施工过程的质量监控
施工阶段是工程质量的形成阶段,也是施工质量与各项施工验收技术指标是否符合设计、规范质量要求的实施阶段。因此,项目监控机构将把监控工作的重点放在施工过程阶段的质量跟踪控制上。在施工阶段,项目监控机构的质量控制方法主要有:施工准备工作、各道工序实施情况的检查核实;原材料、半成品进场抽样验收;施工测量、放样复核;重点工序、关键部位的旁站监控;施工现场的巡视检查;签发监控工作指令。
4.3竣工验收阶段的质量监控
竣工验收阶段,是指各分项工程完成施工后,施工单位报请驻监控机构进行验收的阶段。在竣工验收阶段,通过施工单位的自检、监控机构的抽检,来判断已完各分项工程的施工质量、几何尺寸与设计文件的符合程度;各项技术指标是否达到施工验收技术规范的要求。在竣工验收阶段,驻地监控机构的质量控制方法主要有:合格分项、分部、单位工程的质量检查评定验收;有质量缺陷工程的调查与处理。
参考文献:
韩明,邓祥发.建设工程质量管理[M].天津大学出版社,2004
关键词:工程造价;管理;控制;措施
中图分类号:TU723.5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当前,基本建设投资失控突出,建设工程概算超估算,预算超概算,决算超预算的“三超”现象普遍存在,严重困扰建筑工程投资效益。如何加强工程造价管理,成为工程建设项目的一大难题。工程造价的结果取决于从立项、设计、发包施工到竣工全过程,各阶段影响紧密,这些特性决定了在造价管理控制时必须树立全过程管理思路体系。工程造价管理是建设工程管理的重要环节,此项工作的好坏体现出工程技术与经济管理者的水平,对投资方而言,又决定着一个项目要达到预期投资目标的成败关键。因此,合理、有效地控制工程造价,节约工程资金,可以使投资获得最大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一、工程造价管理的要求
1、正确处理建筑工程造价和建设工期的关系。缩短建设工期能减少建设期内贷款利息支出,价格上涨支出和相对固定成本的支出,有利于工程造价的降低;但若超越客观条件允许的限度,不惜工本主观片面地抢进度,则会造成造价的大幅度提高。因此,只有实现工程建设各个阶段之间的最佳结合,按合理工期组织项目建设,才能提高投资效益。
2、正确处理建筑工程造价与项目功能的关系。工程建设的最终目的,是实现建设项目必要的使用功能。片面追求功能齐全,势必增大工程造价。但若过分压低工程造价,则项目功能必然满足不了使用要求,反而会造成更大的浪费。因此,在工程造价管理中,不能单纯考虑减少项目投资费用,要注意正确处理项目建设造价与使用功能要求的关系,以最低的工程造价实现必要的使用功能。
3、正确处理建筑工程造价与工程质量的关系。项目建设施工的根本要求是实现设计意图,达到国家规定的质量标准。盲目强调降低工程施工成本,以次充好,以劣充优,造成工程质量降低,势必影响使用功能,缩短使用寿命,造成更大的浪费;但若过分提高质量标准,盲目加大保险系数,也必然会造成功能浪费,增加施工成本,提高工程造价。
二、工程造价管理与控制措施
1 、投资决策阶段的造价控制
建设项目决策是选择和决定投资方案的过程,这一过程非常重要。它是建筑的龙头, 要及时对不同的方案进行技术经济比较, 做出正确的判断和决策。在判断与决策的过程中, 要抓住方案的两个因素, 成本与规模。作为建设方, 这一过程直接会影响到以后阶段的建设项目的投资控制。建设单位要对与拟建项目有关的社会、经济、技术等各方面进行深入调查研究, 对各种可能采用的技术方案和建设方案进行认真的技术分析和论证, 对项目建成后的经济效益进行科学的预测和评价。
2、 设计阶段工程造价的控制
(1)推行工程设计招标。在设计招标工作中,引入竞争机制,在确保工程质量和使用功能的前提下力求选择技术先进、经济合理的投标方案的设计单位为中标人。
(2)推行限额设计。杜绝“三超”。限额设计是按批准的投资估算控制初步设计,按批准的初步设计概算控制施工图设计。提出合理的限额设计指标,促使设计单位加强技术与经济的对立统一性的责任,强化设计人员的工程造价意识。避免设计单位为设计工作方便或过分加大设计安全系数,提高工程造价。
(3)造价和监理工程师要全过程参与图纸会审,提前熟悉图纸,及时发现或减少设计中的错误、漏项、缺项等前后矛盾等问题,并加以解决,并要注意设计深度、保证设计图纸的质量,加强设计前期准备工作如勘察钻探等,尽量减少因设计而造成施工过程中的工程变更。
(4)业主必须尊重科学的建设程序,杜绝边设计、边施工、边更改的“三边工程”。
3、招投标阶段工程造价控制
(1) 做好招标文件的编制工作
工程招标包括设备、材料采购招标和施工招标两个方面。招标文件确定了建设工程施工招标的原则和程序,规范和知道工程建设施工招标的各个环节,对建设工程从项目报建到合同签订的全过程都进行了详细的规定。由于招标文件也是合同文件的组成部分,同样具有法律效力,它是施工单位投标报价的依据,是双方签订合同的依据,也是竣工结算处理索赔的依据,按法律顺序它也排在前列。因此,招标文件的编制应当非常严密而准确,每项都要详细地,以免引起不必要的纠纷及争议,也可有效地避免过多索赔时间的发生。
(2)加强工程招投标,合理确定工程造价
一是严格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及相关法律、法规,按照“公平、公正、公开、择优”的原则进行公开招标,加强对招投标的监督;二是不断提高标底的编制质量和评标人员的业务素质,切实防止压标或低价抢标;三是严格禁止招标人利用施工企业“找活”心切的特点,人为地要求施工企业压价让利和提出垫资施工等条件;四是标底的确定原则上应使招投标双方都有利可图,达到双赢的目的。在评标过程中,应在合理低价中标的基础上,充分考虑投标单位的社会信誉、资质情况、施工能力、设备状况、业绩等进行综合评定,以便选择一个既能降低工程造价成本,又能保证工程按质按时完成的中标单位。
4、施工阶段的造价控制
施工是实现建设项目的过程,造价的90%以上都耗用在施工阶段,因此,这个阶段的造价控制是整个工程造价控制的重要一环,要准确处理造价、工期和质量的辨证关系,把投入产出观念渗透到过程施工过程中,努力使人力、物力、财力、技术等生产要素达到最优组合。
要求充分利用现代化管理手段和方法,特别是应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对工程进度进行排队,进行资源优化配置,严格控制施工进度及质量,减少返修,降低费用;造价控制人员要及时收集积累有关造价调整的资料,准确预测各种动态因素(如价格、利率、汇率等),使造价动态管理贯穿于建设项目全过程;必须健全设计变更审批制度,合理有效的控制变更价款。必须严格控制,做好施工处理、验收、核对和现场签证工作,提高管理效率,减少管理成本。同时对在施工合同履行过程中,一方不履行义务而遭受损失时,要力求进行索赔。同时还要加强工程建设监理。
5、竣工结算阶段工程造价的控制
竣工结算阶段作为工程造价控制的最后阶段,对工程造价控制的有效与否同样起着关键作用,直接对工程造价产生影响。这一阶段在对工程造价进行确定的过程中,预算人员应严格按照合同要求,在现行工程造价管理规定的基础上,根据甲方核实后的联系单、现场签证、隐蔽签证以及设计变更等进行认真的审核计算,同时要深入现场,对照竣工图对施工过程中是否按图纸、合同规定及工程变更工作全部完成与否进行审查,把好工程造价合理控制的最后一关。
由此可见,工程造价的控制与管理是一个从投资决策到竣工决算的全过程管理,任何环节都缺一不可。为了实现预期投资目标,充分发挥投资效益,只有对建筑工程进行全过程造价控制才能达到目的。控制工程造价不仅仅是防止投资突破限额,更积极的意义是要促进建设、施工、设计单位加强管理,使人力、物力、财力等有限的资源得到充分的利用,取得最佳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因此,做好工程造价的控制与管理工作,对保证和加速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 鲁娟娟.建筑工程管理中的成本控制[J]. 黑龙江科技信息. 2011(04)
关键词:水利工程;影响因素;质量控制;措施;办法
在水利工程建设中,工程的质量必须要放在首要位置,有了质量为前提,才能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免受侵害。目前,我国水利工程发展速度较快,其涉及的领域也比较多,比如工业、水利水电以及环保等领域,因此常常会出现一些影响工程质量的施工问题。为了能够保证水利工程的质量,有效的发挥工程的作用,就需要在实践中不断的总结施工的问题,制定科学合理的解决方法,并且提高施工人员整体素质,对水利工程质量进行全面控制。
1 水利工程施工质量控制存在的问题
(1)项目部人员素质不高,缺少高水平的管理人才,项目管理科学化决策少,相关的技术支持比较少,随意性较大。(2)缺乏较系统全面地满足设计要求的地址勘测资料。致使方案比选不力,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的应用严重滞后 ,将直接影响到工程建设项目的实施。(3)在水利工程施工过程中不过所选择使用的施工材料不符合工程施工建设质量标准,或是采用变质的施工材料进行施工,都会对水利工程施工质量造成严重的威胁。(4)采用与施工实际情况不符的使用方案进行水利工程施工建设,工程施工质量与施工进度将会严重受到影响。(5)不完善的投招标管理。由于我国水利工程管理方面的投招标不规范,在工程的招投标中,经常出现有规格不够的施工单位来承担水利工程的建设,导致水利工程常常出现质量问题。(6)普遍存在偷工减料的情况。由于有的地区没有建立健全质量检查相关机构,使得政府的质量检验机构不明确、检验人员不足、控制手段减少、管理责任不明等不良情况出现,容易造成水利工程管理的缺失,偷工减料的情况。(7)水利工程的资金问题。目前我国的水利工程管理的资金中很多地方的自筹资金没有落实,下拨资金也层层裁留,使得工程建筑中经常出现资金周转困难,影响水利工程的建设。
2 影响水利工程施工质量的主要因素
(1)项目设计。一个先进生产流程的设计,是提高工程生产效益、降低成本、提高质量的关键。(2)施工人员。包括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各工种工人的来源、数量,业务技术类别和水平,以及政治素养。(3)施工设备。施工机械设备选型时,应注意经济上的合理性、技术上的先进性、操作和维护上的方便性等。(4)施工材料。施工材料是保障工程质量的根本因素,在选择使用的施工材料必须符合工程施工建设质量标准,所购材料必须通过科学检验。(5)施工技术。在制定施工方案和施工工艺时,必须结合技术、管理、组织、经济等方面进行综合分析,以确保施工方案在技术上可行,经济上合理。(6)施工环境。根据工程特点和具体条件,对影响质量的环境因素采取有效的措施严加控制。尤其是施工现场,应营造文明施工和文明生产的环境。
3 控制水利工程质量主要方法
3.1 施工方案部署。要结合工程的具体特点,合理地将工程项目划分为单元、分部、单位工程,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实行分期分批建设,尽早投入使用。对工程各部分统筹安排,保证重点,兼顾一般,严格按照基本建设程序和施工工艺进行施工,考虑季节和天气等不利因素对施工的影响,确保工程项目按照合同工期完成建设任务。对工程项目中工程量大、技术要求高、施工难度大、工期长,对整个工程建成起关键性作用的单元、分部工程和工程的重要部位、关键工序要拟定施工方案。
3.2 施工材料管理。水利水电的施工材料直接影响到相应工程项目的质量和工程项目的使用期限。由此,水利水电工程项目的施工材料的选择应根据施工的合同以及施工图纸设计的规范要求。施工材料的采购应选择高信誉、大规模、强抗风险的企业作为材料供应商,并在采购过程中签订采购的合同,进一步确定施工材料的规格数量和价格等,并通过合同的形式确定了材料供应方和施工方的权责和处罚等款项。而在施工材料采购完成后,施工企业应对施工材料进行检查,对不符合规格的材料采取适当的措施。并对重要的施工材料建立跟踪的调查制度,从而保证工程项目的质量。
3.3 选好监理单位,充分利用监理单位的职能,适当放权给监理,有效开展质量、进度的监督工作。监理单位是现场质量、进度控制、安全文明管理和施工单位间协调的主要责任单位,因此,需要从单位资质、技术力量、人员配备、业绩经验等多方面综合来选好监理单位。选择良好的监理单位和监理人员,会让工程建设的工作开展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使工程质量得到保证。
3.4 科学规划工期进度,减少工期紧缩造成的质量问题。在水利工程施工中,由于事前规划不合理或对工程所在地气候条件估计不足常会造成工期紧张的情况。企业为了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工程,减少企业工期延误造成的成本增加,其在工程施工中会相应缩短各个工序的施工时间,致使水利工程质量得不到保障。针对这样的情况,水利工程在前期规划设计阶段即考虑工期对施工的影响,科学规划工程施工工期,将可能影响工期的各项因素进行分析,以此确保工期的合理.科学,为有效避免工期问题造成的质量隐患奠定基础。
3.5 严格技术管理。要求每个工程技术人员明确自己的职责和权限,分工明确、各司其职,便于做好各自分工的技术工作;在施工过程中,施工技术负责人必须认真做好施工日记,把施工中每天每项工作情况、出现的问题及处理方法与结果详细记录、完好保存,作为竣工验收和质量评定的依据;对于减少施工中的差错、保证和提前完成施工任务、确保施工质量至关重要,一旦发现问题,就可及时纠正,并详细记录、存入技术档案,达到消除差错的目的;在施工全过程中,对每项技术工作的实施,要有专人进行复核,防止偏差,纠正错误,避免人为工程质量事故。
3.6 水利工程施工的质量控制。保证地基与基础具有足够的强度,能承受建(构)筑物的上全部结构荷载和地基的反作用力。确保基础应具有足够的耐久性、防潮性、抗冻和耐侵蚀的能力。确保地基和基础必须有足够的工作面,地基有足够的稳定性。保证地基变形值在容许范围内,且应使它不超过建筑物的容许变形值,而不致引起建筑物开裂、倾斜或标高变化等。
3.7 重视环境管理。水利工程施工环境不仅包括施工质量管理环境和作业环境,而且还涉及施工现场的自然环境,这些环境条件与工程质量息息相关为了提高水利工程施工质量,应当重视环境管理,避免因环境因素对工程质量产生负面影响 。施工企业应当建立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落实质量责任制度和自检制度,为质量管理创建良好的制度环境,从而提高施工作业效果。 同时,施工企业还应针对施工现场不利的作业环境和自然环境条件提前做好准备工作,采取有效的措施规避其对施工安全、 进度和质量造成的不利影响。
4 结语
综上所述,虽然我国水利工程施工技术取得了很大的突破,但与水利工程快速、科学、高质量发展的要求还有很大的差距,仍需要我们强化水利工程技术的研究,从而提高水利工程施工质量,促进水利工程科学发展。
参考文献
【关键词】水利工程施工:施工质量;控制管理
一、正确处理影响工程建设质量的关系
1、工程投资与工程质量的关系
(1)不宜采取低价中标。低价中标不利于工程质量的控制,反而给投机承包商造成可乘之机。如承包商以低于成本价方式获取工程中标,以后再转包、分包,从中牟利,抽去有关费用,从而给现场项目部施工造成很大压力,迫使其采取一些不恰当的手段从而影响工程质量。所以我国招标投标法中明确规定投标人不得以低于成本的报价竞标,也不得以其他方式弄虚作假、骗取中标。水利工程是社会公益性工程,应该严格执行基本建设程序和招投标法的有关规定,以
合理的工程造价,择优选择中标靴。
(2)对基础处理等一些重要隐蔽工程超招标文件约定工程量的应予以确认。基础处理等一些重要隐蔽工程,直接影响工程安全。由于受到设计深度的制约,事前不确定因素很大。因此,在实施过程中经过设计变更或监理T程师签证,事后经过联合验收签证的预算外工程量应予承认,以保证工程严格按技术标准要求施工,避免以后可能出现的质量缺陷。
(3)按规定预拨和按进度支付工程进度款。特别是工程主体结构施工期间,足够的工程资金是保证正规的进货渠道和优质原材料采购的必要条件;此外还要保证有足够的时间进行材料复试。因此。按规定预拨付工程款有利于把好材料质量关。
2、工程进度与质量的关系
水利工程施工的季节性特强,特别是有渡汛要求的工程,工期紧、任务重。建设、监理、施工单位要科学地安排工程进度,以确保进度、质量两不误。要避免因行政干预而盲目追求工程进度。要按照有关规范的要求,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加快丁.程进度。事实上,抢进度也是保证工程质量的一种有效途径,关键是要科学决策,决不能以牺牲质量为代价。特别是在工程关键部位要按质量管理程序运作,从简但不草率,大胆而不马虎。做到工程进度、质量双达标。
3、各参建单位之间要建立密切协作的关系
各参建单位尽管职责不同,但在工程质量上的目标是一致的,应相互协作,密切配合。项目法人要统揽全局,综合协调,及时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为施工质量创造良好的外部条件。施工单位要及早谋划,研究施工中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并制定切实可行的预案。监理单位要密切配合施工单位,制定并执行各关键部位的质量控制措施。设计单位要现场解决有关技术问题。质量监督机构要认真履行政府监督职能,本着监督、帮助、指导、提高的原则,既把关,又配合,既严格依法办事,又要实事求是,把好工程质量评定和验收关。
二、认真抓好生产指挥系统的建设与运转
1、审查指挥协调人员综合管理能力的适应性
承包人的生产指挥系统,尤其是项目经理和总工程师的管理水平、组织协调能力和工程质量意识,将直接关系到水利工程质量的优劣。承包人要尽可能地按照承包合同的要求
指导现场,不断对生产指挥系统予以评价,强化其能力。
2、健全并有效运转质保体系
在生产过程中,质量体系应当随着工程进度、人员变动等情况而不断地要求承包人变更质保体系,使之与工程实际开展相吻合。质保体系的建立要深入到施工工序,使每一道工序都有专人负责,并制定相应的岗位职责;要强调现场质保体系的第一责任人是项曰经理:施_工队长与质检负责人必须分设专人独立担任:要严格监督承包人的试验室工作,试验人员要持证上岗,定期或不定期地旁站监理,确保自检项目齐全、规范、达标。
3、施工机械必须满足工程质量要求
水利工程的施工正朝着综合机械化的方向发展,施工机械已成为保证工程质量的关键因素之一。为此要审查承包人施工机械设备的规格、数量、功率、配套性能等,并督促其落实到位。凡达不到批准的施工组织设计机械要求的,一律不准开工。
4、加强对分包人的管理
在当前水利建设市场条件下,完全杜绝分包是不现实的,关键是如何去管理。要严格对分包人进行资信考核,不允许其施工主体工程,施工质量由承包人进行最终白检;对有关分包人,尤其是质检人员,要进行专业考试,持证上岗。
三、加强现场监理力度
1、保证现场技术力量和管理力度
驻地工程师要经常巡查一工地,坚持重要工程、关键部位“第一工序到场”,及时发现问题,及时采取果断措施予以解决。要严格执行监理程序,切实做到“六不准”:即材料未批准不得使用;开工报告未批准不开工;上道工序未经过自检不予验收、不准进入下道工序;验收不合格自动返工,不准计量;准备工作不充分不准施工,出了问题未得到批准不准擅自处理。
2、严格控制质量问题
出现质量问题要及时组织整改,监理工程师在质量问题的处理上要严格对待,该推倒、该炸掉的要毫不犹豫,绝不能有“差不多、估计没问题”的想法。
四、发挥监理抽检的作用
监理抽检是指在承包人H检结束并认为合格后,向监理工程师申请批准(开0工、进入下道工序)或验收时,监理工程师对申报内容按一定频率进行工序质量抽查.鉴定自检结果的真实可靠性,进而决定是否批准或验收,它包括对原材料、混合料、施工指挥、施工工艺和成品验收等的抽检。抽检运用得当,将会有效地控制施工质量。
监理抽检取样应是随机的,使样品具有代表性。有时为了消除可能的质量隐患,应专找薄弱点。抽检频率的掌握分为3种情况:一是平时检测,为获取控制和指导施工的基础、标准数据,要做100%的全频检测,如基础填土的击实试验、标准配合比试验、原始基础点、基准的复测、试验段的验收等;二是按一定频率(20 010左右)进行抽检,用于需对工程施工中的实际品质进行符合性检查,如土方压实度、混凝土强度、原材料品质等;三是通过巡查,随时发现并可随时纠正错误,如机械操作方法、施工工艺等情况的检查。
五、严格进度控制,确保工程质量
工程的施工,就工期而言,应提倡“前紧后松”,避免 “前松后紧”,到最后为赶工期用抢进度去牺牲质量。此外,当工程施_T质量受季节性影响比较大时,应抓住各阶段气候特点来适时安排各项工程的进度,否则会导致工程在不利的环境中施工。只有进度(工期)有保证,施工安排才会游刃有余,更多地体现科学性,有利于保证工程质量。
六、结束语
关键词:公路工程;质量管理;问题;加强措施
中图分类号: X734 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交通运输事业也进入到了迅猛发展的阶段,公路工程的施工工艺要求和建设规模越来越高,对于公路工程施工质量的要求也日益严格细致。从公路工程承包商的角度来看,公路工程施工质量的好坏关系到施工企业的社会信誉和经济效益,对企业实现可持续性发展极为重要。
一、公路工程施工的特点
公路工程工作面广,作业战线长,尤其是高等级公路,投资高、工程量大,具有以下一些特点。第一,公路工程施工的协调难度大,影响因素较多,技术含量高,在施工过程中需要各个专业之间的密切配合。第二,公路工程施工资金需要量大,难以有效地控制好投资成本。由于公路工程建设涉及到使用维护、施工、项目招投标、项目选址、征地拆迁、项目设计、项目策划等,需要巨大的资金量。目前我国高等级公路每公里造价约三、四千万,即便是一般的二级公路,每公里造价也要达到两百多万,而那些特大型公路工程更是耗资惊人。第三,公路工程施工建设涉及的单位众多,工程建设过程涉及施工、设计、批准、立项等,建设主体涉及到养护维修部门、监理单位、建设单位、施工单位、设计单位、投资方。第四,公路工程施工建设周期长,受施工所在地的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影响较大,有时甚至需要施工几年时间。
二、公路工程施工常见的质量问题及产生的原因分析
1、公路工程施工常见的质量问题
1.1路基工程沉陷方面的质量通病
(1)水的危害。水是影响路基施工质量的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在路基工程施工的过程中,必须做好路基的防水工程和排水工程,否则就会被浸泡,而且其强度就会下降同时其结构也会发生变化,就会导致路基的沉陷现象。(2)对原地表地基处理不当。填筑的路基如果没有坚固的基底或是有软弱层,那么一旦受到较大的荷载或是遇到水时就会出现路基沉陷的现象。(3)填料中的粗细骨料不均匀,尤其是粗骨料不足,骨架结构的密实度就会不好,强度未达到标准,这样当受到较大强度的荷载时,就会出现坑槽、松散以及推移的现象。(4)在原坡形的地基结合处,没有挖好填方路基的台阶,那么其在自重或是外界因素的影响下就会发生推移,从而导致路基的开裂和沉陷。
1.2桥涵工程方面的质量通病
影响桥涵工程施工质量的一个最重要的因素就是在桥头的位置处后期填料时出现了沉陷的现象;同时也有一部分桥涵工程的外观质量太差,表面不平整、蜂窝麻面过多、有残边残角以及水泡气孔多等问题;在桥梁施工时,桥梁的伸缩缝或是桥头搭板做的不好,导致桥台的顺适度和平整度都很差,严重的影响汽车在桥梁上行驶的舒适性和安全性。另外在夏天进行施工时,还经常会出现干缩裂缝以及早期破损等质量问题。
2、公路工程施工中产生质量通病的原因分析
2.1施工中技术工作的误区
对施工图纸的会审工作做的不全面,技术交底不够清楚,甚至技术交底存在错误。大部分的技术人员责任心不强,测量工序与施工没能有效的衔接,而且施工中的技术把关工作经常出现错误,导致经常出现重复施工的现象。施工中没有建立完善的质量检测和实验的标准,检查试验十分随意并且没有代表性,导致质检的数据存在错误,同时质检信息反馈速度慢,施工工期经常被延误。不重视施工前期的放样工作,放样前没有对图纸文件进行会审,放样后又没有对放样精度进行校核,种种的问题都会为工程施工质量埋下隐患。
2.2施工管理工作存在问题
(1)施工单位没有建立健全的质量管理体系和质量管理制度,没有质量保证措施,也没严格的执行岗位责任制。(2)对分包工程的管理不当,没有制定强有力的管理措施,对于分包商的一些劣质的行为也没有严格的制约方法。(3)施工项目管理水平差,现场调度混乱,对进度、质量、测量、试验、安全等重要内容没有进行严格的把关,对已经发生了的劣质行为没有治理措施,对可能发生的质量事故也没有采取预防措施。(4)施工时,施工人员不按照相应的操作流程和操作规范进行施工作业,盲目的进行施工,任意决策,很容易导致施工质量事故的发生。
三、针对质量问题提出的改进措施
1、设计
设计图纸是进行质量控制的重要依据,因此一定要做好图纸审核工作。图纸审核的具体内容包括:图纸与说明是否齐全:图纸中有无遗漏、差错或相互矛盾之处,图纸表示方法是否清楚并符合标准要求;所需材料来源有无保证,能否替代;施工工艺、方法是否合理,是否切合实际,是否便于施工,能否保证质量要求;施工图及说明书中涉及的各种标准、图册、规范、规程等,施工单位是否具备。
2、施工
2.1原材料
原材料是会直接影响质量,采购应仔细识别和测试各类原材料;坚决不采取半成品的材料。这些都是要求施工单位必须做到的。
2.2方案、技术交底
技术交底是施工组织设计和施工方案的具体化,其内容必须具有可行性和可操作性。作业交底的内容包括作业范围、施工依据、作业程序、技术标准和要领、质量目标以及其他与安全、进度、成本、环境等有关的要求和注意事项。
2.3培训教育
由于人对公路工程项目施工质量的影响较大,因而作为新时期背景下的公路施工企业,必须具有长远的发展眼光,加大投资力度开展各种培训工作,通过培训和加强施工现场管理着力提高施工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对于特殊岗位必须实行岗前培训制,并在管理过程中融入先进管理理念,对施工过程中出现的质量安全隐患应及时查找并解决,从人员方面着力提高公路工程质量。
2.4现场过程控制
(1)做好现场跟踪检查
现场跟踪检查可以帮助工程施工及早发现工程质量问题,以便于把质量问题,甚至是质量安全问题,扼杀于摇篮之中,所以做好现场跟踪检查的工作十分重要。
(2)正确处理好工程质量与进度的关系
在抢进度的同时认真强化施工质量管理,杜绝因抢、赶工期而出现工程质量问题,对施工条件不符合有关规定的工程,坚决不准施工。
(3)成立工地质检机构
质检机构负责本工程的质量管理工作,直接对本单位总工程师及项目法人负责,行使监督权、检查权和质量否决权。协助技术负责人对质量保证计划的贯彻执行情况进行定期检查和监督,审查各施工队的施工方案及质量保证措施,主持质量事故的调查处理工作,收集和检查质量保证资料,进行质量动态分析,负责与监理工程师联系,组织隐蔽工程、分项工程和单位工程的自查自验,对项目部的质检结果、报告进行复核、检查,对试验、测量、施工质量及原材料进行检查、鉴定。
(4)搞好工地试验室
工地实验室是一个施工单位自检的的重要部门,是工程质量管理中的极为重要的一环,其建设必须按照标砖要求来建设,试验仪器必须齐全,以满足公路工程建设的需要,试验工作人员做到工作严谨,实事求是,一切试验成果必须以数据为依据,如实上报,不得擅自修改。至于材料是否合格,试验室必须第一个拿出材料参数,根据数据进行判断,如果不合格,必须进行返工,这样,才能真正保证公路工程施工的质量。实践证明,没有合格的试验人员和施工员,就没有合格的工程。
3、建立以工程监理为核心的质量管理体系
对公路工程施工中容易产生质量问题的环节进行重点控制,监理工程师应对施工中的材料、设备、施工过程中的质量规范检查、材料送检等做好严格控制。建立健全质量管理体系,是确保质量的关键,有利于工程监理工作的开展和全过程质量管理的监控作用。质保体系不能只是几个简单的组织机构框图和工序质量控制图表,还要有人员、机械设备、原材料、技术方案、质量管理办法和各工序质量保证措施、责任人等作为保障。要加强“三个层次”的控制和各层次的职能,即政府监督,项目(施工)监理和企业自检,要在建立公路监理制度上,逐步建立起三个层次的管理体制,又要理顺“三者”的关系,即建设单位、监理单位(监理工程师)和承包单位三者的关系。
结束语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飞速发展,我国对公路的需求也会越来越大,因此,对公路工程的施工质量要求也会越来越高,对公路工程施工质量的管理也会越来越系统化,越来越法制化。所以,每一个公路建设者都必须了解我国的形式走向,做好本分,搞好公路质量。
参考文献
[1]林伟元.加强公路工程施工质量管理的措施研究[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1(22)
关键词:质量控制;质量目标;预控措施
中图分类号: O213.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前言
建筑工程作为人类生存发展的基本需要,随着社会的发展与时代紧密相连,人们的住宅面积大了,档次高了,人们不再是满足于简单的挡风遮雨,对建筑工程的质量和安全功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工程质量是指工程满足业主要求,符合国家法律、法规、技术规范标准及合同规定的特性的综合。工程施工是形成工程实体质量的决定性环节,它决定了设计意图能否体现,直接关系到建筑外表观感能否体现建筑设计的艺术水平,直接关系到建筑工程的安全可靠和使用功能的保证。
1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管理与控制的重要性
现代化建筑施工是一项多专业、多工种的复杂的系统工程,要使施工全过程顺利进行,以达到预期的质量目标,就必须运用科学的方法进行管理。施工过程中质量控制是施工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统筹建设施工全过程、促进施工企业技术进步及优化建筑施工管理起到极其重要的作用。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持续高速增长,基建投资项目的不断增加,建筑施工队伍和建材生产企业也随之大量发展。但由于对施工质量未能进行有效地控制,重大工程质量事故时有发生,给国家和人民的生命财产造成重大的损失和危害,也给社会带来消极影响。影响质量的因素存在于施工工程中的各个环节,施工时材料的质量差异、施工工艺的改变、天气环境的变化、施工设备的磨损等,都会产生质量变异,造成质量事故。工程施工质量对国民经济发展,维护用户利益,提高企业信誉和经济效益,避免对国家和人民财产带来损失都具有重大的意义,因此加强工程的施工质量管理,提高工程施工质量水平就显得极其重要。
2建筑工程的质量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分析
工程质量问题是近几年特别突出的问题。当前建筑工程施工质量从总体上讲是逐年不断提高,但由于一些施工企业的质量管理差,懂技术管理的人员少,对质量标准贯彻不到位,以致产生一些质量通病。如:质量保证资料不符合规范要求、砌体结构、屋面工程、暖卫工程、电力照明工程等方面的问题,严重影响了工程质量。据有关部门统计,全国每年就有近10%的工程未达到一次验收合格,须耗费大量的资金重新补强加固才能达到使用要求,而其中大部分都留下了不可弥补的损失。质量问题的解决还任重道远,如何才能有效地提高建筑工程质量已经成为我国建筑工程项目管理中急需解决的问题。
3有效地进行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管理与控制的策略
3.1.建立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要搞好工程质量,就要建立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质量管理体系是为实现质量保证所需的组织结构、程序、过程和资源。施工单位在开工前必须对工程质量形成的全过程及所有的质量活动进行系统分析、系统设计并形成质量手册、作业指导书、报告、表格等,明确质量管理体系人员,并对难点进行专项施工组织设计,对可能发生的情况写出应变措施,报监理单位审批同意方可实施。整个工程应实施项目经理负责制,工程责任层层落实到人;在施工前应作好各施工员、班组长的层层技术交底,并配备专职的质量检查人员;在每一道工序进行中,必须坚持自检、互检、交接检,完工以后,再由专项质检员检查,然后在自检合格基础上,向监理申请验收,质监部门抽检合格后方可进入下道工序。对于原材料的使用必须坚持先检后用,杜绝了不合格产品进人施工现场,以避免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
3.2.重视施工准备过程的质量控制首先,要做好质量策划。建筑工程强调的控制必须是事前预防控制,把质量隐患消灭在萌芽之中。建筑工程的质量策划既是质量管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预防质量缺陷、降低质量事故和成本的有效措施。质量策划的内容主要是根据项目的特点、难点、合同约定、质量目标等具体质量管理目标、管理体系、各项规章制度及项目质量保证实施计划。
其次,要完善预控措施,要做好施工图纸和细部构造的会审。施工图和设计文件,是组织施工的技术依据。施工人员认真熟悉图纸,做好图纸会审工作,不但可以帮助设计部门减少图纸差错,而且还可以了解工程特点和设计意图以及关键部位的质量要求。最后,开工前要仔细阅读施工图纸和做好记录,提出各自负责的内容和任务,编制成文,如施工方案、施工工艺、施工技术措施、质量通病的防治方法和控制目标等,经汇总后编制成施工组织设计,并交有关部门审核、批准。
3.3.从多方面重视施工人员的素质培养工程质量受到所有参加工程项目施工管理的项目经理、技术人员、操作人员等共同作用,施工人员素质高低直接反映出施工质量控制的高低。这就要求施工人员努力学习业务知识和专业知识,并有计划地对施工人员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加强他们职业道德教育,提高他们的业务水平和操作技能水平,以适应建筑业发展中的新工艺、新材料、新技术、新设备和新规范的要求,来满足用户对房屋产品质量的需求。
人是质量控制的关键。要控制工程的施工质量,就必须精选施工人员,选择那些施工经验丰富、管理能力强、技术过硬、工作认真负责、能吃苦耐劳的施工人员。同时,要注重改善工人的生活环境,实行人性化管理,要以人为核心,改善工人住宿、餐饮、卫生环境。
3.4.保证建筑材料、建筑构配件和设备的质量建筑材料及设备质量是工程质量的基础。建筑材料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工程的质量的好坏。在材料采购时要选择国家认证许可,有一定技术、资金保证和社会信誉的供货厂家,始终坚持质量求好不求差的原则,对购回材料要进行抽检合格后,才准使用。原材料控制首先要控制原材料进场关。当原材料到场后,对于钢材、水泥等和工业制成品,第一步要索取厂家出厂合格证及出厂检验报告,在确认实物与质量证明材料相符的情况下,外观检查合格,方可卸货下车进场。材料进场验收后,应按照施工规范要求及监理规范要求,在监理人员的监督下进行采取正确的方式采集样品,并按规定送到有资质的检测单位进行检侧,检测合格后方可使用,不合格的必须退场,重新采购。
3.5.严格执行工程验收规范,加大监督管理工作工程质量验收是工程建设质量控制的一个重要环节,包括工程施工质量的中间验收和工程竣工验收两个方面。工程项目的竣工验收,是项目建设程序的最后一个环节,是工程项目建设转入使用或投产的标志。通过对施工过程中质量的验收来控制工程质量,对每一个施工工艺流程各个阶段进行划分,确定具体分项工程,在施工过程中的任何一道工序,每一个分项完成以后都必须经过监理工程师验收认可合格,才能进行下一道工序。
4结语
建筑工程质量管理是一个从始到终的系统工程。提高建筑工程整体施工质量的管理水平,不但要依靠各专业人员本身的施工水平,同时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各专业人员之间的相互配合。工程的施工质量是决定工程最终产品质量的关键。工程的施工阶段,应制定完整的、详细的、符合实际的质量控制目标,通过各种途径和手段,以质量控制为中心,进行全过程和全方位的控制管理,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工程质量管理目标的最终实现。
参考文献
[1]张海贵.现代建筑施工项目管理.金盾出版社,2000
【关键词 】: 建筑工程;质量管理;施工
1引 言
建筑施工质量管理重点应从控制项目施工准备阶段、施工阶段和竣工阶段这三个环节的质量管理入手 , 全面策划 , 动态管理 , 精心组织施工 , 协调处理好与各专业施工单位之间的关系 , 重点控制过程质量 , 保证整个工程的施工质量达到预期的质量目标。现结合某商住楼实际施工管理经验 , 对如何加强施工质量的控制 , 提出一些具体的管理措施和创新意见。
2工程概况
某商住楼 1 #、2# 楼建筑面积 4.15万 m2 , 地下一层 ,地上一号楼 15层 , 2号楼 21层 , 旋挖桩、承台加箱形基础 , 二层顶为转换层。一二层为框架结构 , 三层以上为框剪结构。
3施工前质量管理
3.1做好 “施工方案或施工组织设计 ”施工组织设计是指导工程施工的纲领性文件 , 即指导拟建工程从施工准备到竣工完成的组织、技术、经济的综合性文件 , 是现场施工活动实行科学施工管理的一个法规。
因此 , 施工组织设计必须按施工现场情况 , 工程特点 , 施工条件和施工要求进行研究。对人员、资金、材料、机械设备和施工方法进行科学地、合理地规划安排 , 编制切实可行的 “施工组织设计 ”, 以便更好地做好工程的施工工作。
3.2实施质量责任制
为实现工程质量目标 , 成立了由项目总经理统一领导部署的项目经理部 , 由总工程师协调工程施工质量工作 ,下设技术部和质检部 , 具体负责施工全过程的质量管理工作编制了 《质量计划 》、《质量质量保证措施及实施细则 》和 《质量管理制度 》, 将质量责任层层落实 , 以质量管理制度规范质量管理、规范人的行为 , 使施工质量管理措施有计划、有序和规范化地实施。
3.3严格进行图纸会审
图纸会审目的在于发现 , 更正图纸中的差错 , 对不明确的设计意图进行补充 , 对不便于施工的设计内容协商更正。会审的要点在于: 设计是否符合施工技术装备条件 ,如需要采取特殊措施时 , 技术上有无困难 , 能否保证安全施工; 设计计算的管线品种、规格是否符合实际情况; 建筑、结构和设备安装各专业有无重大矛盾。各种外部管道、电缆、电线同建筑物内部各专业图是否衔接一致; 管口相对位置、接管规格、材质、标高是否一致等。审查出来的问题经建设 (监理) 、施工、设计三方洽商 , 由设计单位修改 , 建设 (监理) 单位向施工单位签发联系单才有效。
3.4材料采购环节的控制
国家 《建筑法 》明确指出: “用于建筑工程的材料、构配件、设备 ……, 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和产品质量标准 ”。因此 , 要把住 “四关 ”, 即采购关、检测关、运输保险关和使用关。建筑工程项目质量高低 , 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原材料质量的优劣。假冒伪劣建材对工程质量可直接造成严重伤害。为此 , 应严格检查施工单位进场的材料、构配件及设备的出厂证明、技术合格证及质量保证书及技术鉴定文件等 , 必要时还需要进行抽检或试验。建筑材料应重点检验的内容: 钢筋的出厂证明书、试验报告单 , 钢筋级别、种类、直径及锈蚀情况 , 必要时抽样送检; 水泥的出厂合格证、出厂日期、进场试验结果报告以及品种和标号 , 骨料除按设计的规范要求检查级配、料径、允许含泥量外 ,还应注意禁用含风化的碎石; 钢筋、混凝土构件要送实验室进行检验; 对砂石的料径、含水量、混凝土的配合比、坍落度都要严格把关。只有这样 , 才能保证钢筋混凝土的设计强度 , 从而保证建筑结构整体的安全性。
4施工中质量管理
施工中的质量管理涉及很多方面 , 本文重点探讨的是对本工程有重大影响因素的隐蔽工程的管理和钢筋混凝土的管理 , 以及施工中的监督和检查管理。
4.1加强隐蔽工程的管理
隐蔽工程多为结构工程。隐蔽工程验收关系重大 , 如有差错将直接影响建筑物安全性。隐蔽工程验收记录同时又是工程竣工结算的重要依据 , 因此 , 它还关系到工程造价的准确性。严格验收隐蔽工程 , 认真做好验收记录和签证工作 , 既能给竣工结算提供正确的依据 , 又能及时补救措施确保建筑产品的安全可靠性。在一旦出了结构问题的质量事故时 , 也较容易查明原因。就本工程来说 , 在基础工程验槽时 , 先检验基槽土质、基槽深度、宽度 , 使之符合设计图纸和规范要求 , 经监理及有关人员签证认后才进行下一道工序施工; 对工程钢筋隐蔽前验收 , 对照设计图纸详细检查 , 对钢筋作了抽样强度试验 , 不符合强度要求的不准使用; 同时 , 核对了钢筋的品种、数量、规格、间距、下料长度及钢筋安放位置 , 使之符合设计图纸的规范和要求; 浇捣混凝土前 , 对已布设好的钢筋是否走位进行检查 , 有变位及时进行了校正等。
4.2加强钢筋混凝土的施工管理
对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施工 , 尤其要把好几个要害环节的关。一是把好模板安装关。模板的安装应能保证各部位工程结构和构件的形状、尺寸及相互位置的准确 , 应具有足够的承载能力、刚度和稳定性 , 能可靠的承受新浇混凝土的自重和侧压力以及在施工过程中产生的荷载。对此 , 我们组织专门人员逐层复查轴线位置、标高、梁、板、柱断面尺寸是否与设计相符 , 模板的拼制缝隙是否严密 , 封堵措施是否得当 , 支顶措施是否牢靠。在浇注混凝土时先将模板内侧冲水清洗 , 清除模内垃圾 , 严格规定了拆模时间。二是把好钢筋的下料长度 , 特别是锚固长度; 箍筋要检查其末端弯钩后直段部分长度。三是把好混凝土浇捣时施工操作关。这个阶段必须检查监督的是: 混凝土配合比要符合设计强度要求 , 搅拌时间根据混凝土坍落度、搅拌类型及出料量来决定 , 最短不少于 60S。振捣混凝土时应注意各插点的间距要均匀 , 每一振点的振捣延续时间应使混凝土表面呈现浮浆和不再沉落。当采用插入式振捣器时 , 振实混凝土的移动间距不宜大于振捣器作用半径的 115倍。四是把好混凝土浇捣后的养护关。混凝土浇捣后要严格控制拆模时间; 混凝土前三天的养护对其强度影响最大 , 一定要保持足够的湿润状态 , 总的养护时间应根据气温的高低决定 , 但不能小于 7昼夜。
4.3对工程实施样板管理
必须抓好以下五项工作: (1 ) 体现设计意图。满足设计要求是做好样板的前提。 (2) 选择合适的技术工人施工 ,这是样板成败的关键。 (3) 在施工前向操作者进行技术、质量交底。样板施工前向操作者进行详细的技术、质量交底 , 是做好样板的重要环节 , 其内容包括样板的名称、部位、使用的材料、技术、质量标准、操作要领等,务必使操作者做到情况明,要求清。 (4) 组织质量专检人员评定质量等级。一般在操作者自检合格后分别由项目部、项经部、公司质量科等有关质量员、项目经理或工程师鉴定通过。样板一经鉴定通过 , 就应指导面上施工。
4.4加强资料管理
对质量管理资料 , 必须要按照施工进度进行收集整理。每完成一分项工程 , 就要做好工程检验批质量验收记录和该分项工程质量验收记录; 每完成一分部工程 , 就要做好分部工程质量控制资料核查记录、分部工程安全和功能检验资料核查及主要功能抽查记录。对工程使用的主要建材、构配件和设备的进场要做好见证送检 , 并收集好试验报告。只要能够按照工程的施工进度对工程质量管理资料进行收集 , 该工程的资料就能完善而不遗漏。
4.5加强施工过程中的技术创新
技术创新的实质是企业应用创新的知识和新技术、新工艺、新装备 , 采用新的生产方式和经营管理模式 , 提高产品的技术含量、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 , 占据市场并最终实现市场价值。只有在施工过程中努力寻求各种降低消耗、提高工效的技术措施 , 才能保证施工质量和进度 , 才能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 只有掌握了相关的核心技术才能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 才能使企业立于不败之地。同时技术创新还为企业体制创新提供了支持和保障 , 是项目施工管理创新的根本基础。
4.6建立项目的质量管理体系
企业质量体系的建立和和体系文件的编制 , 这是 GB/19001 - 2000标准的要求 , 也就是常说的企业贯标工作 , 它的作用是应该肯定的。目前 , 我国已经有相当一批建筑企业贯彻实行了 ISO9000系列标准 , 建立了质量体系 , 实施了体系认证。但由于国外建筑企业范围有所不同 , 不同的企业应针对自己的特点 , 选择不同的体系要素。在此基础上 , 科研、设计、房地产开发、集团公司 , 可选择ISO9001, 施工企业选择 ISO9002, 试验室、监理公司等单位可选择 ISO9003, 以不同的模式实施对外保证。项目经理要严格按照质量手册和程序文件要求 , 做好质量控制 , 并建立 《质量奖惩条例 》《质量分析制度 》《质量检查制度 》《用户回访制度 》《全面实行优质优价和分项工程质量控制 》《消灭质量通病措施 》等质量管理规章制度。
5施工后质量管理
按规定的质量评定标准和办法 , 对完成的分项、分部工程、单位工程进行检查验收。确保工程竣工验收程序的合理性,单位工程竣工验收应按有关规定的程序及合同规定会同所有相关单位及部门进行。工程竣工验收一般分为两步,第一步是初步验收 ,第二步是正式验收。初步验收一般安排在正式验收之前一星期左右 ,由建设单位和施工单位双方对整个工程逐项进行仔细检查 ,按照图纸和建设工程承包合同的要求 ,将遗留工程及其工程质量以及不符合规范要求的需返工处理部分 ,全部做好记录 ,列入收尾工程计划 ,责成施工单位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正式验收 ,有建设单位领导主持 ,施工单位负责人、施工管理人员、设计单位、质检单位等相关部门人员参加 ,对施工单位的情况进行全面的评定 ,并召开竣工验收总结会。对需要返工或继续完善的 ,限期由施工单位组织力量完成 ,以便尽快将建筑物移交给建设单位投入使用。
6结束语
总之 ,事前介入、事中检查、事后验收这三个阶段对工程质量控制应该贯穿于整个工程施工的全过程。在工程实施过程中 ,监理还应该认真总结建设单位、设计单位以及施工单位等各参建方的质量管理经验 ,探讨更加科学有效的措施和创新方法 ,确保工程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