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期刊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议论文教学优选九篇

时间:2022-04-08 00:57:21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议论文教学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议论文教学

第1篇

一、把握体裁特征和文本个性

本课是议论文,议论文的教学目标对于初学者来说应落脚在论点和论据的把握上。弄清什么是论点论据的同时,更重要的是结合具体课文体会论点是怎么提出来的,论据为什么有说服力。在学生逐步了解议论文特点的过程中,学习阅读议论文和议论文行文的方法,发展思维能力,享受思辨的乐趣,进而培养其阅读、欣赏议论文字的兴趣和习惯。

二、把握学生学情

对于学生早已经知道的东西,老师喋喋不休,而学生最需要老师指导的内容,老师视而不见,这是学生在语文课上最大的痛苦。本课文字浅显,四年级学生已经完全具备了读懂词句的能力,再花大量的时间去疏通课文,是浪费,也是低效。

学生学习议论文最大的困难其实是阅读方法的困惑,是学法的迷惘。找到作者提出的观点或主张是什么(论点),这个观点或主张提出的理由或根据是什么(论据)都不难,难的是论据和观点之间的联系方式是怎样的(论证);论证的语言是怎么组织的;富有怎样的独特性,缜密性。

三、把握教与学的对话气质

语文是一门活的语用学。语文教师应是一个好的对话者,营造一个良好的现场感,在自然、得体的语言运用中,感染学生,同时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体验语言运用的美妙!议论文的学习中,教师格外需要给学生阅读、思考、品味、交流等多种对话互动的空间,引导学生发现议论文体的独特,完成对议论文的阅读、审美。

【后课例】

一、对话导入,互动入境

《说勤奋》,这篇课文中“说”字可以换成什么字?(议)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文体——议论文。议论文有什么特别呢?回忆文中三句论点。为什么要重复三次呢?(首尾呼应,反复强调论点,是议论文的点睛妙笔!)回忆论据“司马光”和“童第周”一生勤奋的事例。

二、营造整体问题情境,确定对话和互动方向

古往今来,勤奋学习的名人很多,为什么本课选择了司马光和童第周两个人物的事例呢?(用整体话题语境,将学生直接带入议论的思辨之中,为学习指明方向。)

三、领悟表达,深入对话互动

论据一:司马光一生勤奋。学生读文第2-3自然段,划出句子。

话题1:“哥哥、弟弟都……司马光却躲起来。”

学生与文本对话:在司马光与其他孩子的对比中,体会他的勤读善思。

话题2:“警枕”

看警枕图片,想象头枕警枕的感觉。学生与自我对话:我们的枕头绵软,是为了“睡”,而司马光是为了“醒”。那这样的对比中,你又体会到什么。

话题3:“他用了19年,终于……”

补充《资治通鉴》资料,学生与辅助文本对话、互动:从《通鉴》的字数、价值、地位谈司马光用一生勤奋换来了丰硕的果实。

话题4:课文从司马光的哪几方面让我们感受到了“只有一生勤奋……”

生生对话互动:从他小时候与其他孩子的对比,从他长大后生活的一个细节,从最后的成就都看出,司马光的一生都在勤奋中度过。

话题5:虽然介绍了司马光的一生,但只用了寥寥130个字,是否不够具体明白?

师生互动:议论文中的写事是为说理服务的,贵在简要概括。

论据二:童第周

学生自由读,小组对话互动交流:童第周的情况和司马光相比有什么不同?童第周起步晚,基础差,为什么他同样取得了成功?

话题1:“每天天刚亮……晚上睡觉前……”

补充资料《少年童第周,倒数第一和顺数第一》

学生与辅助文本对话,感受童第周与司马光的经历不同,体会:他有“毫不气馁,急起直追”的勇气、行动和成果。这验证了华罗庚的话“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苦一分才”。

话题2:“后来他远渡重洋……很大的影响。”

学生拿出读过的资料《精彩的青蛙卵剥离手术》,对话互动:当时中国技术落后,童第周怎么能完成外国教授和同学都没有完成的工作?

话题3:书中的文字和你们所读的两段资料相比,你觉得哪个详细?哪种写法更适合议论文呢?(重申议论文贵在简要概括的特点)

四、重回问题,生成总结

古往今来,勤奋的名人很多,为什么本课选择了司马光和童第周两个人物的事例呢?生生、师生互动:体会论据的典型性。

第2篇

【关键词】初中语文;议论文教学; 教学策略

初中议论文教学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点之一,议论文写作能力是衡量一名初中生语文能力高低的重要标尺,也是衡量学生理论思维发展水平的标尺。本文初中教育论文从议论文的教学特点和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谈议论文的教学设计,旨在通过探讨议论文的教学设计及课堂实施策略,从而达到提高学生写作议论文的能力,以完成我们的教学目标。

1. 深入浅出,掌握常识 议论文教学首先是讲授写作议论文的基本常识。一般要先让学生理解什么叫议论文和立论、驳论两种形式,掌握议论文的三要素:论点、论据和论证,以及三者之间的关系;掌握议论文的结构一般分为引论(绪论)、本论和结论三个组成部分,以及各部分论述之间的联系;掌握议论文的主要论证方法:举例论证法、道理论证法、对比论证法、比喻论证法等。我在教学理论知识时的做法如下。

首先。教师用谈话的方式引出话题。比如:今天我们就来关注学校中的乱扔馒头饭菜等浪费现象,请同学们来谈一谈。学生们会给出自己的回答:生1:我认为作为一个学生浪费食物就是浪费父母的劳动,是对辛苦培养我们的父母的不尊重。生2:作为当代初中生,我们应该继承和发扬这种美德,反对浪费之风……。用身边的鲜活事例来引发学生的兴趣。课堂气氛一下子就活跃起来,实际上学生的这些发言就可以看作是议论文的引论部分,包含了论点。接着,我继续将话题引向深入。学生思维敏捷,举了很多例子他们的精彩发言,为后面讲授议论文基础知识作了很好的铺垫。最后,进入正题——讲授议论文基础知识。实际上,学生刚才的发言已经包括了议论文的各个元素:论点、论据、论证,事例论据、道理论据皆有,还运用了对比论证法等。在此基础上,我只稍作点拨,加以补充,学生理解起来就比起单纯的理论化教学快得多、容易得多,也更激起他们学习议论文的兴趣。为以后议论文的教学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2. 结合例文学习基础常识 当学生认识了议论文的特点之后,教师应引导学生学习有关议论文的基础知识。例如:议论文的要素、结构等。在教学生领会这些基础知识时,要与具体例文结合起来,从具体文章分析到总结议论文的基础知识。举个例子来说,如果要让学生理解论点这个要素,我们就应让学生结合文章,先说一说文章中作者的看法是什么,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总结出论点这一要素。这样,就能让学生明白什么是议论文的论点。依此类推,议论文的其他基础常识的教学也可以运用这种方法进行。

3. 在实际中落实能力 议论文的教学不能脱离生活实际,因为学生是生活在社会中,学习的目的就是要能将知识运用于社会生活。学生是学习知识的主体,只要我们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就会让他们的能力提高。结合实际训练学生并不是一件难事,我们身边随处可以找到材料。在学校附近,经常可以听到刺耳的鞭炮声,这些声音使学生学习受到严重影响。对于这些,学生的体会较深。我们可以用这种生活实例引导学生谈自己的看法,并让学生说一说具体理由。这样,不但使学生议论文方面的能力得到了落实、强化,而且增强了学生对社会生活的认识分辨能力。

4. 取题课文,模仿名作 经过以上三部分的训练。学生对议论文的每个部分都有了一定的掌握,在此基础上就可以进行整篇的写作。但训练之初应让学生先从模仿开始。学生学写议论文需要教师正确地引导。要以读促写,读写结合,使学生对文章的内容、章法以至语言都能真正融会贯通。变为自己的知识储备,这是写作议论文的很好途径。语文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这就需要我们教师从学生学习的实际及语文学习规律出发,夯实基础教学,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与审美价值观。同时运用心理学知识提高议论基本能力,议论的基本能力是社会实践的必要能力。教师要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依据学生的认知规律,有计划、有重点地经常指导学生训练,使之达到熟练的程度。

总之,议论文起步阶段的训练。不能急于求成,要有目标、有步骤地进行,按序训练,讲求实效。教师作为教育教学的组织者、参与者和引导者,需要在实际的教学中,做文本的主宰者,在使用教材的过程中,教师应大胆发挥主观能动性,调动学生的能动性,创造一个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学习环境,具体地说,就是在全面把握教材、课程标准和学生学情的基础上,及时主动地采用“调、换、补”的三字策略,才能确保教学效果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 李社娥 《初中语文有效教学策略谈》 《学周刊》 2012.04

第3篇

关键词 议论文 教学 美点 探寻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1品读语言之美

上课时,通过教师范读、学生自读、朗读、默读等形式,引导学生领会文章的精妙,把握议论文语言独到的魅力。一般可从两个方面加以点拨:一是注意抓关键词、句、段的朗读, 通过关键词句的理解、联想、感受,学生在形象思维中获得理趣的感受,这种美正是作者理智的结晶。而学生的兴趣一旦激发,就会主动积极地向抽象思维扩展,教师也能把抽象的概念讲得生动具体,深入浅出,便于理解了。二是注意文章语言的特点,议论文常常借用一些文学的表现手法,使文章的语言鲜明生动。如《懒惰的智慧》 中叙例语言不仅生动形象,且幽默传神,不乏机敏的俏皮。如课文第四段列举了汉弗莱・波特发现往复式发动机原理的事例,以“人家雇他整天坐在一台讨厌的蒸汽机旁边”写波特发现往复式发动机活塞原理前工作的无奈;以“他是个懒汉,觉得这活太累人”写他萌发发明念头的初衷;以“他可以脱身走人,玩个痛快,而且发动机的功率也提高了一倍”写他发明后的潇洒;以“他就这样懒洋洋地发现了往复式发动机的活塞的原理”总结他的成果。在叙例中,“懒汉”波特其人,简直呼之欲出!这些语言不仅生动传神又不乏幽默地反映了波特“懒汉的智慧”。

这种语言风格,贯穿全文,娓娓道来,如话家常,如说俏皮话,亲切动人,又充满智慧、浓郁的生活气息和生活智慧含在对生活的敏锐观察和思考中。

2思人文内涵之美

语文教师要善于把握议论文的特点,在帮助学生掌握文章内容的基础上,思考人生和生命的意义。许多议论文在构思时,已充满了作者璀灿的人文主义思想火花, 它处处闪烁着理性的光芒,透着理性美。如《懒惰的智慧》作者针对现实生活中局限于“懒惰”的认识,赋予“懒惰的人”以新的意义,认为是他们推动了世界的发展,使读者对“懒惰的人”有了新的认识。该文运用逆向思维,一反传统和世俗的眼光,充分肯定了“懒惰”和“懒惰者”对于促进人类文明的进步与发展的作用,观点奇妙而新颖。

这一新颖立意会引起读者强烈的阅读兴趣。一般情况下,人们往往肯定“勤劳”,否定“懒惰”,而文中作者却为懒汉正名:没有我们的这些懒汉,勤劳的人面对的恐怕只会是单调乏味的劳作。最优秀的工人毫无例外的都是懒汉,称职的领导也同样懒惰。作者一语中的道出“勤劳的人”的致命弱点:他们宁愿循规蹈矩,落个疲惫不堪,也不肯运用心智去偷懒取巧。综上所述,文中所赞扬的“懒汉”是指那些讨厌要吃苦受累的事,懒于付出无效劳动、重复劳动,不愿因循守旧、墨守成规,却积极开动脑筋,善用心智技能,想在脑力劳动上寻找捷径,不断创新不断进取的人。从这个意义上来讲,“懒惰”的成果是多快好省的干工作,促进社会进步。

3析结构之美

议论文除具有生动的语言美,感人的人文美,还透着严密的结构美。尽管议论文受“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基本结构的限制,但不同议论文的结构又各具特色,五彩斑斓。我们可引导学生去体会其结构的建筑美,如果教师能借助形象的板书再现结构美,那么这种建筑美再加上直观的形象的图案美,真可谓是锦上添花,美上加美。

如《懒惰的智慧》提出论点(正是懒惰激励了发明,促进了人类的进步)之后,先论述其中一个方面:没有我们的这些懒汉,勤劳的人面对的恐怕只会是单调乏味的劳作;再论述另一方面:懒惰促进了人类进步。文章从日常生活、技术改造、科技发明等方面列举了大量的事例,雄辩地证明了因为懒惰,就有了改造和发明的动机,因为有了改造和发明,就促进了社会文明发展的道理。文章在采用例证法证明中心论点的过程中,巧妙地将正反事例穿插对举,形成了对比论证,这样不仅产生了一种幽默、机敏的艺术效果,让读者心悦诚服,而且这种别致的论证结构似乎是一种“随意的流畅”,虽然不讲究固定的套路,论证的道理却一样清楚透彻。

4悟创新之美

第4篇

关键词:议论文 教学 有效取舍

议论文是一种发表意见、阐述道理、分析问题、阐明事理的文体,它蕴含着深刻的思想内容,往往是“文道并进”的。论点、论据、论证是议论文的三要素。议论文在中小学语文教材上表现为用通俗的语言说道理,文章短小生动,于学生颇有教益。教学的时候,要根据这种文体的特点,有所取舍的施教,以彰显教学的高效性。

一.指导学生明确文章的论点。论点是作者对所论述问题的见解和主张,是议论文的灵魂。它应该是明确的判断,是作者看法的完整陈述,在形式上应该是完整的句子。中小学课本里的议论文,论点或在文章开头,或在文章结尾。一般不需要读者在文中煞费苦心地搜寻。

“提领而顿,百毛皆顺”。对于中小学生而言,议论文的“领”就是作者在文中所要表达的观点——中心论点,这既是学生理解全文内容的抓手,也是学生提高思想认识的关键。如教学《说勤奋》时,教者在出示了论点后请学生把这设问句并成一句话。“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是勤奋;勤奋是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要想实现自己的理想,就要靠勤奋;勤奋能让我们达到自己的理想境界。”感知了事实论据后,教者首先揭示司马光和童第周的成功靠的都是勤奋;接下来在品读感悟的过程中,先单独学习童第周和司马光的勤奋事例,再把两者放在一起比较,引领学生逐层感悟他们的成功都是靠勤奋;最后在学习理论论据时再次吟诵: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是勤奋。整个教学围绕中心论点浑然一体,数次的“这就是——勤奋”形成渐强的节奏敲击学生的心灵。

二.指导学生寻找生动的事实论证。事例论证是中小学阶段常用的论证方法,所选的事例在真实、典型、新鲜、充分的基础上,大多加以生动的描述。用事例做论据是对客观事物的真实描述和概括,具有直接真实性的品格,因此是证明论点的最有说服力的论据。议论文的语言往往具有准确性、概括性、鲜明性、生动性等特点。对于中高年级学生,读懂故事不是难点,明白故事背后的道理也在学生的理解能力之内,体会作者如何遣词造句,如何围绕自己想要表达的观点组织语言——“具备包括阅读理解和表达交流在内的多方面的基本能力”,这应该是中小学生学习的重点。具体的着眼点可以有:

1、抓数字证据。为了使语言更有说服力,作者在例证时常常使用数字,使自己的文章显得更加真实而有力。在教学时,这些都可成为引导学生感悟的点。如《说勤奋》一文中“他用了19年的时间,终于编成了著名的史学巨著《资治通鉴》。”

2、抓能表现中心的词语。语言丰富、生动、凝练,是汉语言一大特色。议论文中,富有特色、表现力强的语言也比比皆是。如《滴水穿石的启示》一文中就有如下词语:“滴水穿石”、“三心二意”、“微不足道”、“日雕月琢”、“持之以恒”、“炉火纯青”、“坚持不懈”、“半途而废”、“孜孜不倦”、“锲而不舍”,这些词语不仅结构工整,是学生学习生字词时的难点;而且一部分与中心有关,是学生学习时的难点。

3、抓特殊的句式。语义是语言的意义,它主要研究符号跟客观事物之间的关系。句子作为一种特殊形式的符号,它与客观事物之间的关系是非常复杂的,不同类型的句子各有不同的特点。在议论文中,为了引发读者的思考,加强表达的语气,作者常常大量采用反问、设问、感叹等句式。例:(1)这个小洞是怎么形成的呢?原来在这块石头的上方,有水滴接连不断地从岩缝中滴落下来,而且总是滴在同一个地方。(2)如果我们也能像水滴那样,还有什么事情做不成呢?(3)他毕生迷恋电学实验研究,毕生孜孜不倦,竟拥有白炽灯、留声机、碳粒电话筒、电影放映机等一千多项发明专利权。

三.指导学生感悟理论论证。为了证明论点的正确,作者除了事实论据,还用采用理论论据。即用人们熟悉的经典论述及经过实践证明的可以信赖的格言、谚语等来做根据,这些是来源于实践,并且已被长期实践证明和检验过,断定为正确的观点。如“正如著名的数学家华罗庚所说‘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苦一分才’”。

第5篇

议论文是语文课本中经常出现的文体,它用来发表意见、阐述道理、分析问题。议论文通常含有深刻的思想内涵,在行文过程的特点是"文道并进"。特别是在语文课本中出现的议论文通常是以短小精干为主,所以在教学的时候要根据议论文的特点有所取舍,进而体现出教学的高效性。一、 明确论点、寻找论据

论点是论文作者在最鲜明的提出自我见解和主张的话语,好的论点的提出可以起到"提领而顿,百毛皆顺"的作用。论点是文章的灵魂,是一句完整的话语,在语文课本中的议论文的论点都是段落开始或者结尾。论点是学生掌握文章的抓手也是提高思想认识的关键。实事论据是语文课本中经常使用的事实论证方法,所选的实例通常是真实、典型、新鲜的特点。

在教学的时候是论点到论据的顺序进行,在教授学生议论文写作中是正好相反,教师要提供大量丰富的写作素材,引发学生的"心动",才能让学生的更好的完成写作,因为同一件事情上不同的人的观点也可能是不一致的,不能偏激的规定某一论点写作。唐代大诗人白居易在《与元九书中》写道"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所以教师在备写作素材的时候要"合时"和"合事",还要"动得了心"学生感兴趣才会关注才会深入的揣摩思考与领悟。例如,在讨论时下学生中比较流行的"穿越体"时,学生都是很感兴趣的特别是当堂读一段穿越体的文章后学生更是兴趣盎然。然后教师再通过合理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合理的引导,使之"心动",学生们有了自己的看法和观点。由此可见只要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能够接触到的现象和实例,只要教师合理的引导,学生就可以心动。教师在这里要备实例,要经过筛选、分类和归纳,最重要一点是要"鲜"只有这样学生们才有话说。二、 抓特殊句式,理顺行文结构研究事物之间的关系是通过语义来实现的。句子是一种特殊的形式的符号,不同类型的句子各有其特点,在议论文中为了加强语气通常采用的是反问、设问、感叹的强烈意义表达的句型结构。议论文要有清晰的写作思路,大众化的写作思路现在高考中已经是很难出彩的,所以教师要在和学生共同探讨中发现既符合规律又独特化的写作思路。路德庆认为,"议论文就是议论说理的文章,议沦文写作的基点,应放到怎样说清说透道理这一点上"。现在的学生写的议论文有着很多的逻辑漏洞,这有应该如何解决呢?

在进入高中第二学期的语文课本中出现了议论文,也让学生自己学者写作议论文,但是很多情况下学生却很难中规中矩的议论文,分析其原因大部分是对论点进行的自我演绎,没有能站在读者的角度来看待问题,所叙述的文章大部分还是只从论点、论据、论证的方面罗列。逻辑情况的不严密是出现的最大的问题,所以在行文结构中,要从第四个方面"释疑"来从新进行行文。教学中的立证是我们以前强调的,现在的"释疑"是我们要在行文中注意的,从读者的角度写还有哪些问题是应该澄清的,只有这样的文章在逻辑上才是严丝合缝。三、 找对写作对象和目的

现在的高中议论文教学中出现的另一个问题就是学生写的议论文完全就是演绎,没有特点的读者和受众。这对于学生来说写了文章并不解决任何的问题。有语文教育学家就提出了在社会中写作的任何文章都是有一定的目的,写给一定的群体,解决一定的问题。在学习写作的时候也是要有明确的目的。首先要想一下这个文章的的受众是谁,要处理什么问题,把这个定好了行文的语言和措辞都会有一定的改变。同样是谈"包容"在给国内各族群众来看就需要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的方式,如果受众是其他国家就应该谈论、相互尊重,营造和平的国家环境;同样是谈努力学习,在学习较好的同学来说是要在扎实的功底下的创新,对于学习较差的同学来说就要持之以恒、善于积累、循序渐进。只有文章有着明确的论点和写作对象。文章才可能有的放矢,有的话说就不怕写不好议论文。四、 总结

第6篇

叶文在该文“聚焦”中明确指出,“分析说理能力不足”是中学生议论文写作的一个硬伤,并指出其有三个表现:单向思维、单层论证、感情用事。就笔者的教学经验来看,这三点归纳到位,属于对“现象”的一种比较准确的概括。在其后的“实验”与“策略”两个版块中,叶文结合李建生老师的教学案例进行了细致的论述,对此拙作暂不赘述,只就提高学生在议论文中的“分析说理能力”,谈谈自己的浅显观点。

一、现象背后的原因是什么

单向思维、单层论证、感情用事,这样的描述从字面上就可以看出带有批评的色彩,但有意思的是,当教师将这样的陈述说与学生时,学生即使会接受,对其议论文的写作也不会有质的改变。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学生不知道自己如此作文背后的原因是什么。笔者以为,从时序的角度来看,这其中有两个原因:

一是历史原因。学生在进入高中之前,已经有过议论文的学习经历,虽然真正动笔写议论文的情形不多,但自媒体时代的网络写作(腾讯空间的“说说”或者“微博”)中,已经含有大量的议论文性质的只言片语,凡与学生为网络好友者,应当皆知此事。这样的前置性阅读与写作经验,使得学生在进入高中之后的议论文写作中,充满着叶文所批评的三点表现。

二是学生原因。这里所说的学生原因主要是指学生的判断力与逻辑思维的能力。议论文是为“说理”而来,而“分析”实际上是逻辑思维能力的表现,因此学生的“分析说理能力不足”,实际上就是不会分析,不会说理。根据笔者的观察,即使高中学生在面对一个观点时,常常表现为盲从的状态,即丧失自我判断的状态。尤其是对网络上的一些让人“眼前一亮”的观点,这种情形之下更多的是附和,这就是叶文所说的“单向思维”;而对于不同观点,又容易极端反击。这就是叶文所说的“感情用事”;而无论是在课堂上的议论文写作中,还是在网络写作中,为了说明自己的某个观点,自然会引用对自己有利的证据来论述,这就是“单层论证”。

当我们将历史原因与学生角度的判断与逻辑思维原因结合起来时,就发现学生出现“分析说理能力不足”及其三个表现是有因可循的了。

二、方法论视角下的矫正策略

由以上分析也可以看出,要想在高中议论文教学中有效地让学生形成“分析说理”能力,纠缠于学生的已有历史是没有用的,也就是说单向批评学生的三种现象是没有用的,真正有效的着力点,应当是培养学生的判断能力与逻辑思维能力――这是基于方法论视角所作出的判断。

“方法论”本属哲学范畴,其指向“怎么办”。方法论本身是合乎逻辑的,譬如就本文而言,在寻找到了问题的原因之后,就该寻找解决方法,这本身是逻辑。而所寻找的方法又必须符合逻辑,这就是方法论的基本观点。

就学生的判断力培养而言,笔者的观点是坚持辩证的观点去看问题。高中阶段议论文写作实际上不是为了证实某个观点,有时更是为了看学生的判断力。传统高中作文教学中曾经出现过“非此即彼”的情形,但其并不利于学生判断力的形成。辩证意味着不极端,意味着视角可以触及到思维和社会的每一个角落。就“勤奋出人才”这一观点而言,勤奋能出人才,但人才却不尽出于勤奋;就“社会需要诚信”而言,如果学生的视角够独特,恐怕也能作出“水至清则无鱼”的虽看起来荒谬,但逻辑却能丝丝合扣的议论文来。

就学生的逻辑能力培养而言,笔者的观点是坚持逻辑方法去论证。逻辑方法包括分析与综合、归纳与演绎等等,高中学生对此是不太清楚的,或者即使偶尔用过却不知道其意义。高中议论文教学结合具体的作文讲评并重点渗透一些逻辑方法却是必要的。其实,关于逻辑方法的教学,无论是教材中的文言文还是现代文,都有大量现成的例子可用,因此日常语文教学又是一个极好的逻辑方法培养的机会,只是常常囿于传统的教学习惯被忽视了而已。

议论文本身是需要方法的,因此议论文的教学必须坚持基本的方法论,由此径迈入,可能才会找到提高分析说理能力的源头。

三、紧扣“分析”与“说理”作议论文

回到作文本身上来,简单点说,作文就是用文字表达自己的观点。因此,议论文应当就是通过文字来分析与说理,分析为了说理,说理基于分析,这就是论点与论据的关系。这里需要关注叶文所提出的,“有关议论文写作的指导,大多都围绕例证法开发相应的策略……对于分析什么,如何分析,缺乏整体性的思考”。

叶文给出的解决之道是“概念分析”,笔者对此的观点表示赞同,但觉得跟学生更应该强调的是“分析”与“说理”这两个概念,因这两个概念学生更容易听得懂,尤其是笔者通过自身的实践,发现高中学生一方面喜欢写议论文,因为他们有说理的劲头,但有时又怕写议论文,因为他们怕分析。这就说明议论文的教学重心之一,还是应当培养学生的说理能力。而理如何说,自然是基于上面提到的方法论基础,基于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第7篇

关键词:议论文阅读;思辨;解读;思路

议论文是通过摆事实、讲道理,对某个问题或某件事进行分析评论,从而表明自己的观点、立场、态度、看法和主张的一种文体。议论文的主要表达方式是议论。而阅读是初中教学的一大重点,也是一大难点。

一、要求与现状

近几年,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三种文体在中考试题中呈现三足鼎立局面。议论文是每一位语文老师都要下工夫来攻克的一块阵地,拿下来,初中语文教学的工作才算圆满。

1.要求

新课标以及中考对议论文阅读的要求是:阅读议论文,能借助议论文的文体知识,把握议论文的论点,明确文章的论据,理解观点与材料之间的关系,理清文章的论述层次,理解论证方法及其作用,体会语言的严密性。

2.现状

在议论文教学过程中,通过研究发现,学生在议论文的理解上存在一定的困难,主要表现为理不清文章思路,找不准文章的中心论点等。在做议论文阅读时,特别是思辨性较强的文章,往往不知所云,感到无所适从,无处下手。

二、意义

初中议论文教学是学生进入高中学习的一个重要起点,它起到了台阶的作用。在初中阶段,学生通过学习掌握议论文分析的方法,了解议论文的框架结构,从而对一些事情拥有自己的看法,并通过笔墨表达出来,这对于高中语文教学是很好的衔接,对于学生的思辨能力、思维水平、思想意识、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提高和完善有极大的帮助。

三、原因分析

1.议论文出现时间较晚

以苏教版为例,议论文阅读出现在九年级上册,作为中考三大阅读之一,九年级才对议论文进行教学,时间上有一些迟。加之九年级教学的特殊性,大多数在新年之前就已结课,学生真正接触议论文只有半年左右时间,因此,在学生心底的印象比较浅,导致议论文掌握比较困难。

2.典范议论文较少

在九年级上册课本中,议论性文章主要有《敬业与乐业》《纪念伏尔泰逝世一百周年的演说》《傅雷家书》《致女儿的信》。这些文章前两篇为演讲稿,文章长,整体把握较困难。后两篇是书信,随意性较强,均不太适合作为议论文进行教学。在第四单元中出现的文章类似《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对于议论文的基本知识有了一些讲解,对于学生把握较为有利。议论性文章少,典范性文章更少,这是议论文水平较低的重要原因。

四、措施对策

1.提早引入一些文质兼美的议论文

教师应该广泛阅读,在八年级或者更早为学生引入一些文质兼美、贴近生活、时代感强的小文章,对于议论文教学有一定的引导作用。

2.提高学生议论文文本解读能力

教师在课堂上要教会学生分析文本,指导学生阅读,掌握阅读的基本思路,以点带面,通篇把握。

3.阅读规律与方法点拨

引导学生理清议论文的思路,我们要教给学生一些规律和技巧,给学生一些答题模式,引导他们总结规律,得出属于自己的

东西。

4.联系实际,进行写作练习

对于身边事,可以适当地对学生进行议论文的写作练习,从另一方面对学生议论文的阅读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通过以上这些方式,对学生进行议论文阅读教学,一定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为学生将来的语文之路奠定良好的基础。

第8篇

【关键词】议论文 写作教学 误区 措施

一、问题提出

长期以来,高中语文教师总是把议论文教学重点放在针对材料告诉学生如何确立论点、选择论据、设计作文模式、使用论证方法等方面,致使现在的学生在写作文时只是一味地整篇模仿,缺乏自己对论点的独特见解,语言平淡老化,缺乏文字应有的美感,教师没有把知识教活,学生也没有把知识学活,没有达到把知识学以致用的最终目的。鉴于此,笔者将立足于高中议论文教学现状,通过调查分析在高中议论文教学中存在的不足,并对调查结果做出归纳总结以避免教学中的误区,进而为高中议论文教学找到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

二、分析现阶段高中议论文教学活动中所存在的误区

(一)教师教学方面

1. 在对学生进行写作指导环节教师所存在的教学误区

(1)部分教师对议论文的教学重点非常模糊。不少教师把讲授议论文的基本写法、文章布局作为教学重点,认为学生只要掌握了基本的写作方法再辅之大量的练习就可以快速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因而不厌其烦地反复讲解与论点、论据、论证有关的写作知识。但问题在于当学生掌握了议论文的基本写法之后,要进一步提高他们的写作水平,仅仅重复大量的写作练习是远远不够的。

(2)议论文教学方式单一,侧重于让学生整篇模仿,缺乏自主创新性,学生的作文缺乏自己的思想,内容虚假。模仿写作只是适用于学生写作的初级阶段,而不能贯穿学生写作、创作的整个过程,它具有阶段性。

(3)老师在议论文的教学中缺乏个性和独特性。目前,高中语文教师的教学模式较为封闭、传统,与时代和学生心理的发展特点相脱离,许多老教师的教学方法数十年如一日地不做改变,这就造成了教学方法与教学对象发展的不符。另外,部分老师不善于学习新鲜事物,安于现状以至于跟不上时代的发展步伐,教学缺乏独特的个人魅力。

2.批改学生的作文也是老师作文教学的重要环节。经过笔者多方面的访查、查阅资料,发现在老师对学生作文的批改这一环节所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

(1)对学生作文的批改纠正不到位,疲于赶份数,批改不认真甚至应付了事。部分老师在批改学生的作文时,只在作文后面写一个分数,而没有指出该文章的有待改进之处,没有给学生列出具体的改进措施,这样的批改方式对学生提高写作能力的作用微乎其微。

(2)老师对学生作文的批改提出具体意见后往往做不到后续督促检查。老师虽然指出了作文中的不足,但是学生却不加以改正,在这种情况下,少数老师也不督促学生进行订正,以致教学效果事倍功半。

(3)在批改作文的环节,老师往往一人独揽,没有发动学生自评、互评,批改作文的形式过于单一。

(二)在议论文写作教学中缺乏个性化

1.老师在授课时重技法轻内容。虽然新课程改革的教育理念已经深入人心,也取得了很大成效,但是作文教学的模式依旧受到传统教学观念的拘囿,未能真正指导学生从个人思想和生活实际出发进行写作。不少教师在进行作文教学时,只是在作文技巧、选材范围和文体上简单地给学生提供一些固定的可以套用的作文模式,而学生们也习惯于旧有的框框和套路,不愿费心思进行创新。

2.作文创作的个性化缺失和现今的考试制度密不可分。因为作文在语文学科中占据着相当大的比重,考试时作文又必须在限定的时间内完成,现在的高中生,因为高考巨大压力以及时间紧迫等原因导致对语文学科本身不够重视,平时很少读课外书,在写作上表现为思路不开阔、重点不突出、主题不鲜明等一系列问题。

三、针对议论文教学误区的措施探究

(一)突破单一的整篇仿写方式,实行多种方式的仿写

笔者认为不仅阅读完整范文有助于学生成绩的提高,而且阅读一些不完整的范文,如:补充开头和结尾、补充中间、连接内容、补充要素等不完整范文,也有利于议论文写作的教学,有利于学生作文成绩的提高。其中阅读一些补充开头、补充中间、补充结尾、连接内容等不完整范文可以提高学生作文结构的层次感,这种补写不完整范文的训练既降低了学习写作的难度,又有助于写作整体的提高,会收到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

(二)在议论文教学中创造条件实施个性化教学

教师要更新作文教学观念,去除急功近利的教学心理,树立科学民主的作文教学新理念:

1.呵护学生作文的个性化。老师在引导学生进行议论文写作时应该制定相对宽泛的评价标准,摆脱传统的考试评分细则,给学生以充足的可以自由发挥想象的空间,鼓励学生在文章中发表自己的见解,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用欣赏、鼓励的态度,用赏识的教学方法去呵护学生创作的个性化。

2.采取民主多元化的评价方式。高中生已经基本具备评价文章优劣的能力,老师完全可以让学生自评自改或互评互判,在教师认真引导、评判分析学生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有目的、有计划地指导与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独立分析以及自我修改、自我完善、客观评价等多方面的能力,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应制定或教给学生自评自改、互判互评的方法和原则,绝对不可以纵之任之。

3.变革现有的议论文教学模式和教学目标,实现教学模式、教学目标的个别化、差异化。在议论文教学中因材施教,力求让每一位学生都有进步,从而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4.议论文教学训练、创作要立足于现实生活,以实际生活经验为基础。 作文的教学要建立在一定的社会实践基础之上,作文的情景设置和材料都应该来源于真实的生活,只有如此学生才能写出表达自己真情实感的文章,真正做到以吾手抒我心。

5.在高中议论文教学中,师生应注意阅读与写作的结合。通过对多种文体的阅读,学生可以掌握多种表达方式,这样在写作时多种表达方式就会蜂拥而至、信手拈来。另外,大量的阅读还可以帮助学生领会不同笔调的短长轻重、融会贯通,在写作中还可以推陈出新把意思表达得更圆通、更生动。

(三)对学生的作文进行批改、评讲时,老师应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1.批改时兼顾文章的内容和形式。改文育人是作文批改的重任,作文是作者思想感情的流露,教师批改时应把握学生的思想脉搏,并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以全面了解学生的情况,深入剖析,促其反省、深思,推其进步。

2.坚持点拨、启发的批改方式。教师在批改议论文时要多纠少改,多批少改,多启发学生,点化学生,不要用责备、挖苦、讽刺的批语,注意保护学生的自尊心,提升学生学习的自信心。

3.在作文批改中注重因材施教。教师对写作能力较高的学生批语应以导为主,既要给予鼓励,也要在关键问题上加以指点,提出更高的要求,促使他们不断进步。

(四)结合高中生的心理发展特点,积极引导学生树立学习议论文的信心,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成功感

对于高中生来说,学习是他们生活中极其重要的一部分,在学习中能否经常体验到学习成功感,对其学习和心理发展都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大量的教学案例证明学习成功感对引导学生奋发向上、积极进取具有重要作用。这就要求老师要经常制定符合学生实际水平的教学目标,并引导学生按时完成目标,提升学生学习的信心和动力。

四、总结

第斯多惠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就议论文写作教学而言,老师应努力调动学生的学习情绪,把激发学习动力、培养学习兴趣、鼓励参与学习活动放在重要位置,使鼓励、启发贯穿在议论文教学的各个环节,避免单一、乏味、传统的高中议论文教学方式,在议论文写作教学中真正做到把知识学以致用。

【参考文献】

[1]李福灼. 语文课程教学论[M]. 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126-137.

[2]张中行. 作文杂谈[M]. 北京:中华书局出版社, 2011:97-101.

[3]孙培青,杜成宪. 中国教育史[M].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471-482.

[4]魏小娜. 认知写作:开发作文教学内容的新尝试[J]. 语文建设,2010(3):27-29.

[5]刘宇新,亓东军. 从调整入手提高议论文写作指导的实效性[J]. 中学语文教学,2012(11):34-35.

第9篇

如果一个学生不爱思考,是非观念差,即使他懂得谋篇布局的方法,也是写不出好文章来的。因为文章是思想的表达,思想是文章的根基。如果我们语文教师在指导学生写作时,仅仅讲些结构、技巧之类的东西,那么要想不断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是难上加难的。

因此,在议论文写作教学中渗透思想教育不仅是提高学生议论文写作水平的需要,更是为学生以后更长远的发展考虑。

一、教育契机要做到“三个结合”

和社会现实密切结合。生活是作文的源泉。社会现实是不断发展变化的,新生事物层出不穷,新问题也会不断出现。青少年社会阅历浅,判断能力欠缺。教师应该抓住学生思想上的困惑点,引导学生去认识并解决问题。例如,生活水平的提高带来了拜金主义、奢侈之风的盛行,一些人为了捞取金钱不择手段。面对这一现状,作文教学中可以出些相关的题目,如“艰苦奋斗的精神过时了吗?”“金钱是万能的吗?”等引导学生来认识这个问题,让他们明辨是非,端正思想。这样密切联系现实的命题经过探讨和教师的适当点拨,学生的认识水平一定会提高。在此基础上,他们才能写出高水平的文章,同时对生活、对世界的认识也会更深。

和语文课本密切结合。语文课本选录的都是文质兼美的文章,它们是写作各类文章的范例,同时也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好材料。教师要善于抓住文本中的教育点,及时提出命题让学生写作文,以便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并拓宽外延。一些文章塑造了不少感人至深的人物形象,如屈原、文天祥、史可法等,他们为了国家、民族的利益和尊严,视死如归,大义凛然,可以通过写评论文章的方式引导学生去学习他们的高贵品质。

和学生的思想实际相结合。中学生处于快速成长的阶段,单纯而又天真,向往美好事物,可塑性强。同时情绪又易于波动,容易受社会上不良风气的影响,有时会出现片面的言论和不当的行为,如过分讲究衣着打扮、反对纪律约束、厌学等。这就要求我们语文教师在作文教学时引导学生主动去比较、去辨别,在作文中畅谈自己的看法,以达到让学生懂得道理、懂得分寸的目的。

二、作文命题要把握“三个原则”

首先是“小”。“小”就是大问题小题目,题目越具体越好,或就某事件发表评论,或就某一现象发表看法,或就某一作品(漫画)发表感想。总之,从具体的事物入手,做到大中取小、以小见大。如“论青年人应追求怎样的美”这样一个作文话题,我在教学中先让学生欣赏华君武的漫画《系列化妆教育》。在领会漫画主旨的基础上,我再联系生活实际以及各种常见的化妆品广告,让学生思考下列问题:什么是真正的美?心灵美和仪表美的关系如何?把大量金钱和精力耗费在化妆上对不对?学生对这些问题很感兴趣,均能选择自己的切入点写出不错的作文,而且不少人写出了自己独特的看法和见解。

其次是“活”。“活”就是灵活,给学生立意选材的自由度。一个话题,可提供相同、相近或相反的几则材料,让学生自由选择,从不同的侧面发表见解。如就批判社会上的腐败、贪渎现象,我给学生提供了几则古今廉洁奉公的正面典型,以及因索贿、受贿而被绳之以法的反面典型。让学生根据上述材料联系现实去分析认识。这样出题,大大拓展了学生的思维空间,使他们能够发挥自己的思维优势,写出让人耳目一新的好文章。

最后是“新”。所谓“新”有两层含义:其一是紧跟形势,联系社会动态。其二是引导学生运用求异思维对老问题发表新见解。如学习过《叔向贺贫》,可以提出“不择手段治富,也可贺吗”等发散性问题。这样变换思维的角度,老材料就生成了新问题,激发了学生的写作兴趣,训练了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

三、写作训练要做到“三个坚持”

为了使作文和思想教育结合起来,我认为在写作的过程中应该有三个坚持,即坚持写前诱导、坚持指导学生修改、坚持“树样板”。首先要坚持写前诱导,利用生动的导语,如古今中外的小故事,来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使学生形成创作冲动。这是写好文章的基础。其次是写作完成后,对于不符合要求的作文,坚持当面指导学生修改,以求达到交流沟通的目的。最后是坚持在每次作文中选出一两篇佳作修改,以此作为“样板”供学生观摩学习,好的可以推荐给报刊发表,这样能给学生下次写作带来动力和信心。

相关文章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