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校本教研心得体会优选九篇

时间:2022-11-05 02:16:53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校本教研心得体会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校本教研心得体会

第1篇

--“如何规范校本教研模式”心得体会

2013年暑期研修已经结束,“三次备课两次打磨”的研修模式为广大教师提供了专业成长的范式。团队合作,扎实有效地开展校本研修,能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从而打造一支高质量高品位的专业教师团队。团队每个成员参与在课例研修的整个过程中,形成了“我参与、我创造、我反思、我分享”的生动活泼的研修情境与和谐互助的氛围。几天的研修,聆听着专家们精彩的讲座、分享着骨干团队教师们为我们奉送的数学营养大餐。我深刻地体会到“磨课”与教师专业发展的关系,“磨课”可以让教师发现自己在理念上、方法上或知识储备上与优秀教师的差别,找到自己专业发展的方向与目标,找到自己专业发展的着力点。我在惊喜和收获的同时,获得了太多的启示与心得。

一、 加强自我学习意识,为自觉提升做好专业储备。

校本教研的扎实有效开展,离不开教师深厚的文化底蕴,教师自身的专业知识。如果教师自己还没有发展、培养和教育好,那他怎么能发展、培养和教育他人呢?教师要想有专业归属感,那就必须通过学习,多听、多想、多阅读,充实自己的精神世界,拓展自己的专业认识,这样在自己的教学中,才能更好的理解、把握新课程的实质,才能有效地把新课改的目标、理念、要求转化为自觉自为的行动,从而使自己走向专业化发展的道路。

二、 团队研修,同伴互助,共同探究

校本研修模式走团队互助,共同进步之路,为我们今后的校本研究指明了道路和方向,让我们有“本”可依。下面结合我校以往的做法,做如下反思。

1.“三备两磨”研修范式与“每人一节优质课”活动的对比。

三次备课两轮磨课的校本研修为我们提供了一种磨课的范式。它采用同伴互助的方式,使参与者都能提高。而我校每学期初开展的“每人一节优质课”活动只是基于个人经验的备课-上课-研讨,只是走了研修模式的第一步。教师的教学设计只停留在经验层面,对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不显著;在研讨环节,听课教师虽然提出不同的观点,但执教者是怎么改进的,没有跟进落实。

三次备课两轮打磨的流程是:基于个人经验的备课 --基于群体经验和必要研究的备课--通过同伴互助和必要研究完成第一轮打磨--基于群体实践反思和必要研究后的备课--通过实践检验和进一步的研究完成第二轮打磨 。这整个过程让团队中的每个成员尝到了甜头。整个研究的过程,给自己今后备课上课提供了更多的现实资源,使参与者在体验中感悟,在感悟中成长提高。

2.“三备两磨”的研修范式与各种赛课磨课的反思对比

以往的各种赛课磨课中,我们也经历了“磨”的过程,这种磨课是临时突击进行的。例如:某老师要出县市级的课,学校会组织一批骨干学科教师进行几轮的听课修改。大家共同经历了备课--上课--研讨改进--再上课的过程。但是这样的过程没有深入的反思。只是在你一言,我一语中修修改改,效果不大。

“三备两磨”针对教学真问题,采用递进的方式聚焦问题,协同研讨提出修改建议达成共识。其中最重要的是反思环节:根据不同的情况选择合适的反思角度。

第一次备课中重点反思:如何体现解决问题的思路;关注学生的哪几个方面;个人已有的经验有哪些?

第二次备课及第一次上课重点反思:如何弥补一备中的不足;大家的经验与共识有哪些等;关注学生的哪几个方面等。

第三次备课及第二次上课重点反思:团队给的帮助有哪些;上课教师的体验和感悟是什么?

最后的反思:课例研究的最大亮点、特色分别是什么;团队成员的收获有哪些;在自己的课堂中如何应用?

整个的反思过程重视个人反思的交流与合作,在交流中促进相互碰撞,在深度反思中提升。

3.观课研讨对比。

以往的教学研讨活动中,我们也组织教师对执教者的课进行评议。各位教师凭借自己的教学经验和感觉从不同的角度发表不同的看法。这样的评课有些流于形式,无条理,如:有从知识技能方面的,有从师生表现方面评价的。各有各的观课点,这样研讨下来会出现如下问题:教学设计支离破碎,教学目标定位不准,执教者无所适从。

“三次备课两轮打磨”从观课维度、观课工具和观课方法三个方面设计观课。细致具体,做实做细了问题的研究,凸显问题研究过程,让教师在课堂上有看点、有量化。教师在研讨时根据不同的观课点,把一节课的方方面面做详细的评价。这样的观课研讨就会解决以往上课时存在的问题,如:理念体现不充分,教学设计流程不严谨;教学活动要求不明确,学生活动层出不分明;练习设计偏、怪等。

三、 规范研修模式,合理发展,快速成长

第2篇

一、注重集体教研的作用。

坚持“以校为本”的教研形式,以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师所面对的各种具体问题为对象充分发挥学校和教师的作用,特别注重了集体教研的作用,强调教师之间的专业切磋、协调与合作,互相学习,彼此支持,共同分享经验。

在此次活动中,就突出显示了集体教研的作用。第一天,教师先讲课,下午开展集体教研活动,对本节课中出现的问题加以分析,提出改进意见;第二天,再由授课教师上改进课,避免了一些在第一天授课时出现的问题,效果比较明显。从中不难看出,集体教研发挥了巨大作用。

二、多媒体教学深入课堂,优化教学环境。

三节课中都运用了多媒体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尤其是宽城二小黄艳云老师制作的《解决问题》一课的课件,更具有代表性。每一次演示都能为学生理解、解决问题提供有力的帮助和指导。每一步设计的都是那么入情入理,可见,教师在课前真的下了很大的功夫来设计和制作这个多媒体课件。

随着多媒体课件的制作与应用,给课堂教学带来了生机与活力,教学手段更新颖,课堂气氛更活跃。多媒体教学开展的直接效果是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主动获取知识的意识提高了,课堂教学的质量也大大提高。更形象、直观的将解决问题的过程展示在学生面前,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重视课后教学反思。

随着新课程的逐步推进,人们越来越重视教师的自我反思与行动研究的重要性。教学反思是教师对自身教学工作的检查与评定,是教师整理教学效果与反馈信息,适时总结经验教训,找出教学中的成败与不足的重要过程。

此次活动中,就注重了授课教师的课后反思,市教研室刘再平老师对今后教师的课后教学反思还提出了具体的要求,要从课堂教学的具体问题出发,既要谈自己在教学中的优点,又要反思教学中的不足,并对具体问题阐述解决的办法。

我校在进行校本教研活动中,虽然也都让教师进行反思,但对于反思的内容并没有详细的要求,今后我们在进行校本教研活动时,也要对教师提出具体要求。提升教师自身水平、优化课堂教学。

四、注重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

生活中处处离不开数学,数学源于生活。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更应该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并把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中。

在宽诚一小听的这三节数学课,都能做到与生活实际相联系,并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效果都很好,都体现了新课程的理念。如:我区选送的逸夫实验小学曹继敏老师讲的三年级的《解决问题》一课,利用学校举行的集体舞表演方阵队列引出新知,再加上教师语言的引导,很快就使学生进入了角色,并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解决问题的热情。

再如:宽诚一小的耿丽娜老师为了能使教学更加贴近学生生活实际,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原有的教材进行了修改,选取了学生比较熟悉的场景进行教学引入,一下子抓住了学生的好奇心,激发了学生探究的欲望。

另外,三位教师在习题设计上也注重了与生活实际的联系。我区的曹继敏老师习题设计有梯度,有层次,都在有意识地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宽诚一小的耿丽娜老师为了让学生掌握本节课的知识,有意识地让学生给自己家设计地板。宽诚二小的黄艳云老师利用学生经常用的稿纸,演绎了本节课的解决问题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这些都是教师在有意识地在引导学生获得一些解决问题的活动经验,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努力培养学生学会在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参加了此次活动,使我们感到豁然开朗,发现了我校在开展校本教研活动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为我校开展校本教研活动提出了努力的方向。

五、今后我校开展校本教研活动的努力方向。

1、进一步加强集体教研的力度。强调教师之间的专业切磋、协调与合作,互相学习,彼此支持,共同分享经验。力争每一次教研活动都能成为全体教师进步的阶梯。

2、加强课后反思,使课后反思成为教师积累经验的平台。记录自己一节课的成败之处,在以后的教学中不断加以实践和完善,逐步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记录教学中的疏漏与失误,从主观上找原因,使之成为以后教学工作中的前车之鉴;记录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困惑,这往往是一节课的难点,将解决方法记录下来,不断丰富自己的教学经验;记录教学中学生的独到见解,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教材内容的实践来看,通过他们自己切身的感觉,常常会产生一些意想不到的好见解,将这些独具一格的解法记录下来,丰富自己的教学内容;记录教学再设计,每节课后,对教学情况进行全面回顾总结,根据本节课的教学体会和从学生中反馈的信息,及时修订教案,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

3、注重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展开教学。牢固树立数学源于生活,数学服务于生活的宗旨,把联系生活实际作为教师课堂教学考核的重要标准。

在今后的校本教研活动中,我们将发扬此次校本教研活动中的成功做法,汲取成功经验,不断改进。使集体教研经常化,校本教研制度化。

第3篇

研修活动培训心得体会

推动网络研修和校本研修整合项目,对于探索现代信息技术与教育的全面深度融合,以信息化引领校本研修模式的创新,优化研修内容,保持校本研修的常态化持续性和系统性,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具有积极的支撑与引领作用。本次培训学习让我收获颇丰!

一、网络为教师自我反思提供了有效平台

网络教育教学资源为教师自我反思提供了条件。过去教师要想学习教育理论、了解教育信息,只能靠学校或个人订的有限几本教育教学杂志,以及图书馆中已陈旧的理论书籍,学习渠道极为狭窄。网络的明显优势在于其拥有无限的信息资源,而且不受时空限制。网络上丰富的教育教学资源,为教师自我反思提供了条件。

二、网络为教师交流提供了有效平台

教师交流是校本教研中的关键环节。合作与交流可以把教师个人的聪明才智进行加工凝结在一起,最后综合成远远大于单个教师研究的简单相加效果。校本教研中的同帮互助,就是教师群体之间相互探讨教育教学问题,提倡在校本教研中有不同呼声,在一个群体中有不同思想,鼓励教师大胆评点,各抒己见,促进教师共同成长。在网络时代,网络技术将全世界融合为一个大家庭,让我们同处于一个村落。校本教研中的互助同伴不仅局限于学校内部教研组或课题组,还可扩展到校际教研活动、网络上的教师群体,给教师与教师以及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提供了更好的平台。

三、网络为教师专业引领提供了有效平台

强大的网络平台是实现教育资源共享的有效途径,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支撑。学校要积极建立网络平台,鼓励教师走进网络,构建自己的话语舞台和获取教育教学资源的信息通道。网上学习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很好实现了向专家学习、请教,同专家交流、对话的可能。网上拥有丰富的专业知识和教学资源,教师们不用走出家门,就能观摩到大量优秀的课例,吸取丰富和最新的专业知识,掌握先进的教学方法。在网络时代,每位教师的成长与网络发展息息相关。教师要掌握基本的网络操作能力,积极利用网络教育教学资源和网络交流工具,充分地进行网络交流和学习活动,为校本教研开辟新的舞台,促进自身专业更快发展

第4篇

一、深入研究新教材更新教育教学观念。

新教材的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其基本理念是突出体现普及性、基础性和发展性,关注学生的感情、态度、价值观和一般能力的培养,使学生获得基础知识和技能,为其终身持续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这就首先要求我们转变教育观念,不在单纯做知识方面的权威,将书本上的知识原原本本教给学生,而应当充当指导者、合作者和助手的角色,与学生共同经历知识探究的过程。只要教师的观念转变了,才能摆脱旧的束缚,走上创新之路。反而,如果教师的观念没发生转变,即使面对新课程、新教材,仍旧会“穿新鞋走老路”。作为教师,一定要把握好新教材,将课程改革的理念要求贯穿与课程教学之中。

首先,新的课程标准要求在课堂教学之中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及建立一种互动、和谐、教学相长的师生关系。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做到让学生自由的想、大胆的想、给予他们以思想的自由、感情的自由、创新的自由,给他们一片自由的蓝天;彻底改变以往的“填鸭式”教学,以学生的自我发展为中心让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真正“活”起来,把以教师为主的“一言堂”变为学生积极参与的“多言堂”。首先,要全面把握新教材的特点。教师的任务是引导学生更深入的进入到教材中去,去“感悟”和“品味”教材的内容,通过教师的“引”和“导”使学生形成能力而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因此我们要正确处理好课程标准与教材的关系:课程标准是一个要求贯穿于教学中的“纲”;而教材是教学的具体内容,是课堂教学的具体依据。

二、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重建师生课堂生活是本次课程改革重要标志之一,而帮助学生确立科学、正确的学习方式是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内容。那么,如何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呢?我认为应当做以下几点:

正确认识学生。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这已成为我们的共识。关键是课堂教学能像过去那样,不顾儿童的生活经验和思维方式,采用以灌输为基本特征的接受式学习方式,而应带之以学生主动参与、主动探究、主动合作等新型的学习方式。

正确认识教材。创造性的使用教材,是新课程对教师提出的新要求。并不是有了新课程标准和教材课程改革就能到位了。关键的环节还在于教师如何运用教材。

改变教师的角色意识。受传统观念的影响,许多教师在教学中常常以知识传授者的面目出现,以管理居高临下地对待学生--教师不仅是教学过程的控制者、教学内容的制定者和学生学习成绩的评定者,而且是绝对的权威,不容丝毫的冒犯和怀疑。就有这种意识,教师就不可能公正的对待学生、真心倾听学生的看法和见解、尊重学生的质疑和创新。在教师这样的角色意识下,学生只能被动的做知识的接受者、储存者和知识的反复训练者。而新的课程改革,要求教学活动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交往意味着人人参与,意味着平等对话,教师将有居高临下的权威转向"平等中的首席"。在新课程中,传统意义上的教师教和学生学,将让位与师生互教互学,彼此间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教学不只是一个忠实的执行课程计划的过程,而是师生共同开发课程、丰富课程的过程,课程实施将变成一种动态的、生动的、发展的、富有个性化的创造过程。

课堂开放以后,教师的作用不是削弱而是加强了。教师的目标意识要加强,要从整体考虑课堂教学的育人目标;创新意识要加强,一切从有利于学生的发展出发;合作意识要加强,教师应该走下“讲坛”,走到学生中间,与学生一起探讨与交流;调控能力要加强,再开放性的课堂教学中,很多情况是无法预料的,这就需要我们不断加强学习,不断研究课堂调控艺术。由于我对新课程改革学习还很不够,只能谈点粗浅的看法,有待于今后进一步努力学习,才能不断提高。

《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校本培训》学习心得

小学教师校本培训心得体会

小学校本培训心得体会

教师校本培训心得体会

2015老师校本培训心得体会

校本培训的学习心得体会范文

暑假校本培训学习心得体会

校本培训个人学习心得体会

第5篇

一、学校管理的要素

学校管理的要素有三个方面;人、财、物,管人是管理的主体核心,是各要素中居于首位的因素。财是办学的基本支持力量,是完成教育教学任务的重要基础,钱一定要花在真正需要的地方,物是办学实施基础,是实现学校工作目标的重要物质保障。校长要管理好学校首要稳定人心,规范办学行为,管理上要讲求艺术,调动员工的积极性,让员工树立校荣我荣,校衰我耻的思想,为教师搭建展示才华的舞台,实现教师的人生价值。

二、课堂教学要求

要想提高教学质量,关键是要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要解决过去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比如重知识轻创新,重结果轻过程,重形式轻效果,重教法轻学法,在课堂上要有平等和谐的氛围,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把课上成充实的课、丰实的课、平实的课、真实的课。

三、要注重校本研训

校本研训应成为学校日常的...的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学校建立校本研训的奖励制度,建立评价监督机构,从组织型,自主型两个模式进行校本研训,.体学习理论,.体备课、评课,相互学习,相互交流,共同提高,也自主学习、自己反思,写心得体会,要通过教研活动,研究小问题真现象,要让教师写教育叙事、写日记教育教学真实的事情,提倡教师终身阅读,努力长舌书香校园。

四、充分利用信息技术

第6篇

校本研修心得体会:

越来越散的学生考验着老师的耐心,挑战着老师的教学方法。常常听到老师们抱怨,再教也教不会,好不容易教会了又很快忘掉,老师真的太难当了!自己一年的高一教学实践过程中,见证了老师们的苦不堪言。

教育开始让教育者困惑了。

校本教研的春风吹来,校园里掀起一股研究教育、探讨教学的热潮,我受益匪浅。

一、专家引领指明方向。

学校派领导出去学习,带回来最新的教育教学理念和可以借鉴的实践做法,给大家澄清了概念,指明了研修的方向,开阔了研修思路。磨题、课堂观察、磨课等等的理论学习和实践操作,让大家在感到新颖的同时,开始思考教学,规范教学,不断接近教学的本质,提升教与学的默契度,提高教学质量。

1、磨题

以前的考练题,老师们自己出题的概率并不高,即使是自己出题,也多半是东粘西凑四不像,每个题目的可考性、全卷的整体流畅度尚且不能顾及,更不要说是否适合自己的学生了。所以,很费事才组织、举行的一次考练,往往不能够充分地考查学生的学和教师的教,每每事倍功半。

磨题的做法督促大家开始坐下来一起研究课标和学生,研究考试和考试题。一名教师命题后,备课组多次磨题,在真正走进教学的学术气氛下,大家畅所欲言,直到最后把这套题优化成最合适自己学校学生的一套考练题。在确保能够很好地考查教与学的同时,大家扬长补短,共同进步。

2、课堂观察

要听课了,老师们不再是拿着一样的听课本走进教室,整整齐齐坐下来,从头到尾记录教学环节,等候检查,而是每个人有自己不同的表格,准备从不同角度观察课堂并记录课堂的不同侧面,让听课更直接、精致、更有效地促进教学。

3、磨课

教学四楼的录播室越发忙碌了,因为青年教师的录播课越来越多、越来越好。每一节课都是经过备课组反复打磨的。导课是否简洁?课堂设计是否遵循科学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教师追问是否准确?学生参与度是否提高?点拨是否及时到位?小结环节有没有缺失?课堂训练题是否典型?课堂评价怎样?听课人多方位的观察,讲课人全面的提升,因而,每一节课都有相当高的质量,直接受益的,是学生。

二、自我反思纠正行为。

在教学实践中,每位教师都不断反思自己。我最深的体会是教学目标对教学效果的影响。我发现,学生学习效果欠佳,是有原因的。而这其中最重要的原因之一,可能就是教学目标的不明确了。也就是说,教学效果不好,论起该负的责任来,老师首当其冲。

教学效果不明确,会有什么影响呢?

1、太多的内容、太高的目标会使学生望而却步,或者干脆选择放弃。

2、太少的内容、太低的目标会使学生失去兴趣,或者盲目得意忘形。

3、教学目标不清晰,会使学生摸不着头脑,学习过程中无所适从。

4、教学目标偏离,会使学生因明显的学考分离和衔接不自然而逐渐丧失学习信心。

所以,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根据自己学生的实际基础情况制定恰到好处的、清晰的、可操作性强的教学目标,以确保学生学习过程的游刃有余,学习效果的真正提高。

三、同伴互助优化教育。

同伴互助、共同发展是我校教师的新理念。我们以团队的形式进行校本研修,在集体的共同智慧中提升自我,在同伴的优良品格中完善自我,在合作的巨大力量下增强团队战斗力,让学生受益,让教育魅力无限。

除了备课组内外的教学研修合作,我自己参加的省级课题和区级课题也在进行中,教学和教研的相融、课题组智慧的碰撞,无不提升着我的教育教学水平。

总之,校本研修的春风吹绿了杜中校园,给教学和教研带来了生机和活力,尽管仍然有教育难免的困惑和不断出现的新问题,毕竟教育和教学在接近其本质的路上前行,在务实的作风中提升。相信校本研修带来的,将是教育的满园花开。

校本研修心得体会范文:

一名优秀的教师既是好的教书匠也是好的学习者。他只有不断地学习、吸收养料,才能源源不断地向学生灌输知识和学习的能力。而校本研修工作在推动新课改和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作用方面可谓功不可没。我在校本研修学习中,始终让教研与教育教学紧密结合,既让教研与教育教学相互促进,又减轻了自己的工作负担。下面我就自己的校本研修学习过程,谈点体会:

首先,教研从课堂上来。在我看来,教学即教研,让教研的时间从课堂上来。解决教研时间问题,我认为课堂教学不是简单操作,而是运用艺术,充满智慧的过程。而课堂教学的艺术和智慧要靠教师即时的观察、分析、判断、思考。换句话说,也就是要靠教研来获得。所以,教学过程本身也是教研过程。我就是在课堂上采取边教边研的形式,这样更有利于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让教研更具实效。我体会到:学会教学即教研,其最大的优点在于,在不增加自己额外负担的前提下,增加了教研的机会和时间,让课堂教学更具实效。

其次,教研从生活中来。事实上,教研的资源在教师的生活中无处不在,无时不在。只要我们做有心人,善于发现,勤于思考,教研可以随时随地进行。比如,当我们在路上看到一个小孩不小心摔跤始终不肯起来,非得要母亲或父亲去扶她起来时,我们就该想到:现实教学过程中很多教师总是过多表扬,一味赏识学生,正是当前很多教师在教育教学中普遍存在的现象。这样导致学生经常处在一片“好好好”的赞扬声中,看不到自己的缺点,特别是留守学生,助长了他们骄傲自满的情绪。

第三,教师要勤于动笔。有人说得好,一名优秀的语文教师至少是一个蹩脚的作家。这句话说得好,是啊!教师口口声声要求学生认真写作文,写出好作文,然而教师都不以身作则,带头写出优美的文字,那又怎么能让学生信服呢?认识到这一点,现在通过研修学习,我又开始爱上看书写文章了。不管是生活随笔或是教学浅见,我都在尽力地书写,书写的不仅是自己的人生,还有自己学生的喜怒哀乐。

第四,听、评课。每周坚持至少听1——2节课,同时作好听评课记录,课后及时与授课老师进行反馈。每听到一节课都能令自己收获非浅,吸取别人课堂的精彩,弥补自己的不足。看到别人精彩或不足,总是假设着自己如果在上这堂课的时候遇到这样的问题会怎么处理,自己总是设身处地的想着,学习着有经验老师在上课堂的把握,而当自己站在讲台上的时候就会思考自己应该在什么地方注意些什么细节。

第五,校本研修伴我人生成长。校本研修是学校工作永恒的主题,是学校发展的不竭源泉。教师的成长是学校得以生存的支柱,我从中感受成长。

校本研修心得感悟:

一、校本办学是现代教育发展中的重要课题。

许多发达地区、发达国家,都把“校本办学”作为教育发展和改革中的重要课题来研究,而且研究的内容也惊人的相似:把办学的权利下移给学校,走以学校发展为本的道路。

尽管教育理论工作者和教育实践者对“校本”的概念和理论有不同的理解和阐述,但对这一课题涉及到的基础理论,大部分理论工作者和实践工作者都有着一定的共识。如:

1.学校是办学质量的基本保障单位,学校应该拥有更大的办学自主权。办学权限的矛盾,已经成为学校发展的摩擦力和阻力。

2.学校工作人员是学校发展决策、参与和实施的主体,参与决策和实施的人员,应有权利和义务对决策和决策的实施负责。有决策权的人不负责,负责的人无权决策,这是现代管理的大忌。

3.校本办学应该成为现代教育管理的基本结构和过程。

学校应该建立一种体制,保证学校各种利益的相关者(校长、教师、学生…)都应成为学校发展主体。

4.我国现有的校本办学的理论和实践尚处于初级阶段,不断完善校本办学的理论,提高校本办学的水平,是我国现代化教育发展中的重要课题。

二、关注学校内涵发展,全面提高教学质量,是当今现代学校发展的核心任务。

在基本解决了对现代教育的理论认识,以及在不断提高对学校发展的基本建设的投入以后,关注学校内涵的发展,提高学校教学质量,便成了实现建设现代化学校的关键所在。

尽管许多教育理论家,教育实践家,在宏观、中观、微观层面上,对教育的未来和教育的现状,作了很深刻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然而,几乎是所有的理论家、实践家还是认为,学校教育、学校内涵发展,学校的行动研究,是整体提高一个地区、一个国家教育水平的关键所在。其中主要要素如:

1.为学生的学习不断完善适应现代教育发展的教学设施、教学设备;

2.为教师的专业化教育提供优越环境,有一支不断优化的适应现代教育发展的师资队伍;

3.有科学、有效的教学管理、教学评价体系;

4.建设与课程改革同步的学校课程体系;

5.不断改进课堂教学质量;

6.有丰富的教学信息资源库;

7.建设有深度底蕴、并不断生成着的现代学校文化;

8.形成学校自身的办学特色。

如果一个学校的内涵发展有了可靠的体制保证,并已取得成效,不断形成经验,这个学校在实现现代教育的道路上,就已经有了扎实的基础。这一基础的价值和可持续发展的潜力,是一般的“先进称号”“外观形象”等评价所不能比拟的。

三、校本教研,是提高学校办学质量的有效动因。

办学的主体是学校,教学研究的主体更应该是学校。一所学校是否有教学研究的专业引领人员;一所学校的教学研究是否建立了稳定的体制保证;一所学校能否高质量地开展教学研究;一个学校的教师能否充分发挥自身和团体的能力,使教学研究不断产生绩效,… 这一切,实际上不可争辩地说明,这所学校的课堂教学的质量、教师专业化的水平,进而必将体现这所学校的办学质量,因为我们所提倡的校本教研,有以下一些内涵:

1.校本教研的对象是学校中、课堂教学中、学生学习中发生的问题。本质上,校本教研的服务对象是学生,是研究如何更好地在教学中为学生服务。这些问题特征是:

现实存在的;

有针对性的;

讲究实效的。

2.教学研究的参与对象是教师、是学生,也可以请家长、专家。所以教学研究的过程是师生之间、教师之间、教师与其他人员之间的互动过程。发挥团队作用的研究,才能称得上是现代教学中的“校本教研”,只有这样的校本研究才能产生效率;

形成骨干教师群;

提高学校整体教学水平;

提高教学质量;

使学校教学工作可持续发展。

3.校本教研是一个过程,是学校校本办学的一个重要“内容”。不应该把校本研究看作是一个结果,更不应该把校本教研作为一种形式。这个过程包括:理论提升、深化认识、寻找问题、分析解答、反思提高等环节,是一个良性的有效的循环圈。

第7篇

自从**年10月开题以来,镇中心初中十分重视课题研究的工作,建立起中心校长为组长的领导组,和主持人为组长的工作组,每学期都坚持定期召开课题研究推进会。拨付一定的研究经费,专款专用。课题组所有成员认真学习专家的开题意见,并根据专家的论证意见调整思路,潜心研究,各项工作根据计划有条不紊的开展,具体一年来的工作总结如下:

1.研究进展情况

1、全面提高教师运用网络技术进行学习和工作的能力。校内通过举办各种专题讲座对广大教师进行了培训。**年5月,对全校教师电脑网络、课件制作等方面的应用进行培训,并对所有教师进行了技能考核。

2、组织业务培训,提高大家研究的能力。组织大家精读了《在学校教育中学作研究》一书,大家累计记读书笔记上万字。组织大家上网学习了关于网络教研的有关文章,组织大家在网上听取了湖北教科所叶平教授和蒋敦杰院长的报告。每个双周的周四为课题组成员碰头日,在碰头会上。大家都要交流自己两周来的研究状况级收获。

3、子课题研究顺利开展。

根据课题方案的5项主要内容,分成了5个核心子课题,五个子课题组长都进行了认真的计划,研究工作顺利开展。其中李新建老师对农村薄弱小学开展网络校本研究的现状进行了调查,并对调查情况进行了认真分析,完成调查报告三千多字。左建梅老师研究的子课题适合农村薄弱学校的网络校本教研模式,实施流程与推进策略,重点在班级博客上做了很深的研究,撰写的论文《班级博客——班级管理的新武器》录用在《**教育研究》,正在刊印中。

4、召开基于网络环境下进行校本教研的专题研讨活动。

**年10月25日我校对周边几个兄弟学校举行了“骨干教师风采展”教研沙龙活动,来自5所小学的中青年教师应邀参加了活动。会前,大家观摩了**、**、**、**精心准备的四节研究课,沙龙上,大家畅所欲言,对我们农村薄弱小学开展网络校本教研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年11月27日我校成功举办下原镇“活动单导学模式”推进现场会,全镇150名小学教师参与了此次活动。**年12月12日,对全镇的英语老师进行了“多媒体和网络技术应用于小学英语教学的沙龙研讨活动”,通过看课、听汇报,对网络教研有了一个新的认识,纷纷表示今后将加强实践,让网络校本教研早些应用到英语教学中去。2010年2月利用开学的集体备课时间组织了“作业设计有效性”教研沙龙,“如何提高备课的有效性教研沙龙”。通过这一系列的沙龙,真正促进了教师专业成长和学校特色发展。教师们撰写的有效教学心得体会在省市获奖同时刊印成《萌芽集》。在进行活动单导学的网上沙龙以后,大家撰写的论文在各级各类获奖和出版,同时刊印成《萌芽集续》现正在计划对全市举行《农村薄弱小学开展网络校本教研的实践与思考》的科研沙龙活动。

5、网络教研的平台初步建立。

经过一年多的努力,我镇45周岁以下的教师80%都在各大网站建立了自己的教育博客。正常登陆使用的有70多人,大大提高了网络教研的氛围。

2.阶段成果:

1、网络环境下的校本教研活动的基本运行正常。

(1)网络教研必须从学校、教师的实际出发,为此,我们基于网络环境下的校本教研的在方向、内容确定之前,对学校现状、教师队伍、学生状况作调查分析,对课堂教学进行诊断与评价,在充分了解师生的需求与教学现状的基础上制定教研课题。同时对全校教师在电脑网络运用、课件制作等方面的应用培训考核。教师们都会利用互联网强大的搜索功能查找资料、通过网络环境下的各种途径交换资料、建立教师个人博客等。

2、构建起网络环境下的校本教研网络体系。

课题组由于技术力量限制,经费有限不可能开发出一套网络互动交流的平台,但互联网已经提供了大量技术资源,课题组发扬“拿来主义”精神,充分利用这些资源,包括了电子邮件、QQ、新浪UC和各种博客,并构建起网络环境下互动交流的体系。

(1)通过电子邮件传递教学、教研时所需的文字、图形、图像等多种媒体信息,让广大教师足不出户就完成资料的交流。而文稿的互传,对教研组资料的收集、分析、共享提供了很多方便。

(2)利用网络实时通信技术QQ实现实时交流,通过QQ建立起了花园小学教师群,教师们可以在QQ群信息,可以对某一问题进行集中探讨,可以实现一对多的交流,使教师们的对话互动面在不断增大,真正实现多向互动。

(3)利用QQ空间,让教师上传各种资料,建立起花园小学教师资料交流共享的平台。QQ空间,包括教学设计的共享、课件的共享,以及练习设计、历届测试卷的共享等。

(4)利用各大门户网站上提供的博客空间,教师建立个人博客。尤其是**教育博客的开通,让我们交流更方便。教师个人博客的建立,让教师把教学实践中的思考、讨论中的已见付诸文字,让朦胧的想法清析起来,让零散的火花聚集在一起,使自己真实的心声,记录在现代信息技术平台上,积淀在职业生涯里,对教师教学经验的提炼、扩充和传播是颇有裨益的。主持人焦红亮老师的博客被评为**市二等奖,而且一直是**教育博客的优秀作者。

(5)每个课题组成员都申请了UC号,集体参加UC的空中课堂和专家讲坛五次,让广大教师足不出户就与专家进行了零距离接触。

3、初步形成网络下校本教研的基本方式方法。

全新的教学理念只有化为具体的教学行为,才能显示其强大的生命力。为此,09年确定四年级数学组、六年级语文组为课题实验年级组。今年确定四五六三个年级的语文、数学、英语等学科为实验组,在网络上进行集体备课,教学反思交流等。近两年来,大家有意识、有目的的利用网络进行教研,在实践中不断地总结、反思,并初步形成了一些基于网络环境下的教研方式方法。

(1)提高认识,自觉应用。随着课题研究的深入实施,对参研教师思想观念、教育理论、教育内容、教育方法和教育手段等均已产生了深刻的影响。网络的巨大优势在我校本教研中已经有了初步的体现。如今,从参研年级老师中,不经意会冒出:“今天你QQ了吗”、“今天你论坛了吗”等许多教师交流的时髦用语。网络已成为我校参研教师自我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等校本教研的三个核心要素的重要平台,相当部分年轻教师在网络环境中得到了迅速的成长。

(2)网上备课,资源共享。为了让教师们有更多的钻研时间,获得更多的信息,能相互学习、取长补短,我们在全镇实行“主备课人上传个人备课案例,组内同学科评议切磋,做到“三统一”,即统一单元“主体”,统一重难点,统一进度,最后,形成电子个案共享”的备课方法。这不仅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也推进了教研组的整体教学水平,为学校的教学质量的提高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3)网上论坛,互动多向研讨。如课堂教学的反思跟贴,我们在小学数学论坛、凤凰语文论坛等开辟网络论坛,将教师的精品教案上传到QQ空间上,让老师们进行点评;将自己的教学设计放到网上征求老师的意见,也有教师将自己的教育教学感受上传到自已的博客中,让教师和同行进行点评,实现双赢提高。

经过近一年不懈地努力,学校45周岁以下的老师,人人会上Internet网络,浏览下载有关信息;大多数教师会用多媒体制作课件并应用于课堂教学;大多数教师会通过校园网信息参与网上讨论,开展网上交流等。应该说我校的网络校本教研之旅是一段充实而愉悦的旅程,已经成为学校教研工作新的亮点。

4、教师教研能力加强,撰写的心得体会和研究心得,在各级各类刊物刊发和获奖。

焦红亮的《教育博客: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平台》发表于如皋教育研究09年第二期,《阅读,让数学课堂更厚重》发表于如皋教育研究09年第三期,《“活动单导学”:有效教学的指挥棒》发表于如皋教育研究09年四五期合刊。张小琴老师《“谈活动单导学教学模式下的班级管理》发表于如皋教育研究09年四五期合刊;李新建老师的《注重作业习惯,提升学生素质》、《让有效教学更有效》发表于《数学辅导报》教师版。获得省二等奖一人,省三等奖4人,**市一等奖1人,**市二等奖5人,**市三等奖10人次。如皋市奖若干。

3.存在问题和以后打算

当然,网络教研作为信息社会、新课改中探索教研模式的一种大胆的尝试与实践,还有许多需要进一步探索与改进之处。

1、网络教研中还有部分教师参与积极性不强,部分人急功近利,导致网络教研和常规教研的有机整合还猛能做好。

2、教育博客开通后,有部分教师更新比较慢,有部分教师博客文章转载较多,原创比较少,价值不高。

3、缺少专家引领,教研的影响力比较小,不能让更多的人参加进来。希望教科室能在如皋范围内建立一个网络教研组织,让有志于网络教研的学校和个人都参与进来,扩大网络教研的影响。

4、开展的活动质量和层次比较低。本年度虽然开展了几次活动,有效地促进了本校教师的专业成长,但是度偶局限于本镇范围之内,希望上级有关部门能为我们课题组创造一定的机会,开展一些高层次的活动,提升我们课题研究的品味。

第8篇

随着基础教育课程的推进,学校教师的专业化发展与缺乏专业指导的矛盾日益突出,教师专业素质的提高,仅靠专家的引领远远不能适应形式的发展,大规模送教师外出学习也不现实。领导和教师们结合实际,研究对策,反复研讨,一致认为:谁先走一步,谁就赢得主动,谁锤炼最好,谁就优先成长。通过学习培训、实战演练、同伴互助、反思研讨提高了师能师技,提升了教师专业化水平,促进了学校和师生同步发展。我们的做法是:

一、建立管理机构,加强组织领导

学校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业务校长为副组长,校级管理员、学科教研组长为成员的校本教研领导小组,负责学校校本教研的组织与管理。形成了以教务处为主体,教研组为基本单位,教师人人参与的校本教研网络。学校设立一名主任具体负责校本教研工作,进一步加强校本教研工作“管”、“督”“评”。从而确保校本教研工作有序有节的顺利开展。学校班子身先士卒,做好表率。学校领导是学校教育教学的身体力行者和责任人。切实做到四个“自觉”:自觉参加上级组织的各种学习培训,认真完成校本平台上的研修任务,自觉参加校内每次校本学习,自觉学习教育理论、广泛吸收课改信息,自觉在教学一线上课。

二、建立健全制度,保障工作推进

学校结合实际,根据既有的校本教研方案和制度。制定了《孙各庄中学校本教研规划》、《孙各庄中学校本教研实施方案》,建立教研组、年级组和教师教研过程评价细则,学期分评,学年总评,达到人人是研究之人,时时是研究之时,处处是研究之地,事事都是研究的目的。

三、确定了以“疫情防控背景下教与学的转变”的校本研修主题

本学年校本研修以提高教师知识水平、业务能力为主要目标,面向全体教师, 重点做好了本校教师专业发展研修、教师学科素养提升、疫情防控形势下的线上教学的有效开展,造就一支业务精良、知识全面、充满活力,具有一定教科研能力,适应新时代新课程要求的教师队伍。

1.通过研修,使教师群体形成共同学习的愿望,转变教育教学观念,树立自我发展目标。

2.通过研修,帮助教师进一步掌握教育科研理论和方法,增强教师教育教学研究意识,深入开展课题研究工作,向科研型教师迈进。

3.继续开展校本教研活动,用科研指导教学实践,使“研课”活动常态化,更好地推进课堂教学效率。

4.鼓励、支持老师积极参与各类评比,发挥学校骨干教师的指导示范作用,教师的总体能力得到提升。

5,如何利用校本研修平台,互相交流,提升研修水平与能力,从而促进业务能力的提升,服务于课堂教学。

四、创新运行机制,促进教师成长

(一)、学校依据“年度计划”的内容,为每位教师建立了“校本教研档案”,按要求教师学年初填写好“个人专业化发展规划和学期计划”, “成长协议书”、 “项目达标表”和教研内容。同时,学校运用奖惩制度和评价功能等措施,让教师人人参与到校本教研之中。

(二)、依据《区校本研修实施方案》《孙各庄中学校本教研实施方案》,我们采取以下方式开展了校本教研活动。

1、认真制定了个人研修计划并按照计划在研修平台上进行研修。每月认真督导研修教师按照研修计划按时按质完成区和教研组下发的研修任务。

2、每学期教师读一本教育教学书籍,撰写不少于5000字的读书笔记和1500字的读书心得,学校每学期末进行检查,并将检查结果纳入校本教研量化之中。

3、开展自培活动。我们采取了因人而异定标,分阶段考核的策略,要求教师自主选择弱项,认真写好自培计划书,学校定期考核,达标的进行下一个项目训练。通过强化弱项训练,教师的基本功和驾驭课堂的能力不断优化。

4、平时做好课堂自我反思活动。学校为教师编制了“课后反思”、“观课感悟”、“教育教学记事”小册。每天记录教学过程中闪光点,课堂生动故事和听后感悟。定期的检查指导与激励评语,让教师越做越得有价值。日积月累的反思,为教师们撰写论文提供了素材。

5,减少疫情的影响,组织好多媒体平台的使用与培训,让教师熟练使用平台和资源,进行有效有质教学。

我们的体会是:一是学生真正成为主体,把讲堂变成了学堂。二是敢说先于正确,让学生的群言代替了教师的一言。三是教师的行为由高高在上变成平等对话,由严肃呆板变为春风和煦。四是关心每一名学生,让他们留得住、好好学,学得好。五、一节课的小结不是教师侃侃而谈,而是小组学生智慧的展现。

五、开好学期末校本研修总结交流会

1、优秀校本研修成果展示

2、平台各角色分享心得体会

3、典型教研组与个人校本研修经验介绍

六、取得的效果

第9篇

关键词:校本教研;教师;功课;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15)18-0028-02

校本教研是学校教育教学工作中的一项重要活动,校本教研开展得是否有效,直接关系到学校的办学品位和教学质量的优劣。而作为校本教研的实施者和参与者,教师的教学理念、教学行为、专业素养直接影响着校本教研的开展效果。那么,提高校本教研的有效性,教师应该做好哪些事情呢?至少需要做好四门功课。

一、“备”

上课要备好课,同样教研也要备好研。周密细致的准备工作是进行有效教研的基础,教研时的精彩生成、智慧碰撞往往是教研前精心准备的结果。做好研前准备,就要“走出一个误区”, “做到三个准备”。一个误区,就是重教研活动结果,轻前期过程准备的认识误区。平时老师们总是把校本教研理解为把教师集中起来进行集体研讨活动的那一段时间,因而往往把注意力集中在集体研讨环节上,忽视教研前的准备工作,从而常常导致教研效率低下,出现氛围不浓、深度不够、理念不新等现象。走出认识误区,就要做好研前的三个准备:1.内容准备。教研前教师要针对教研课题做好充分准备,如果是问题研究,教研前要围绕研讨问题精心搜集案例和资料,找准要交流观点的理论依据和实践依据。如果是课例研究,要对所听评的课进行提前熟悉,对该课的教材地位、教学目标、教学重点难点、教学建议要有足够的了解,只有这样才能在评课时有的放矢,评到点子上。2.理论准备。为提高教研的理论性,教研前还要进行一定的针对性学习。所谓针对性学习,是基于教研前时间较短的现状,进行的一种区别于平时系统学习的、有目的、有选择的学习。这种学习方式紧扣教研课题,目标明确,针对性较强,效果明显。3.思路准备。教研前教师要对准备交流的内容,提前作好构思,理出一个大致思路,列出研讨提纲或打出腹稿,做到心中有数,有备而“研”。

二、“说”

说是教研的重要呈现方式,某种意义上讲,教研过程就是一个说的过程。教师的许多困惑、疑问都是通过语言交流来解决的,教师的许多观点、建议都是通过语言交流来展示的。所以教师在教研中说好,是提高教研有效性的关键。要说好,须做到“五有”:1.有主动性。教研时要打破“自己不敢说,组长点名说”的被动局面。要积极主动地说,要善于抓住时机将自己的想法说出来与大家交流探讨。2.有深度。所谈观点理念新,能上升到一定的理论高度,既有鲜活生动的案例佐证,又有一定的理论支持。3.有见解。研讨时要有自己的独特见解,避免人云亦云,能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新,人新我深。如评课时既能说出好,又能说出好在哪里,既能指出不足,又能说出原因,还能提出合理建议,为做课教师指明方向。4.有真情。教研既是观点的交流,理念的交流,又是情感的交流,没有真情迸发的交流会显得苍白无力。尤其是评课,要本着为做课教师成长与进步的思想去评,真诚地、真实地进行评价,避免只说好话的虚评、假评。5.有技巧。交流也要讲究方法技巧,既要注重语言交流,又要注重眼神交流,在交流时要善于关注其他教师的反应,看自己的观点是否引发大家共鸣,以便及时调整交流思路。

三、“记”

在教研时,做好记录非常重要,好的教研记录可以为今后的教学和教研积累资料,提供参考,提供思路。做好教研记录不仅是一项教学常规要求,也是提高校本教研有效性的重要一环。做好教研记录要做到“四记”:1.随听随记。要养成边听边记的习惯,除非不得已情况对有些重点内容没有及时记上,一般不要下去补记。这就要求教师教研时要认真倾听,全神贯注,学会十个指头弹钢琴,既要听好,还要记上,这是一种功夫,一种能力,需要不断培养。2.重点详记。对教研中的重要环节,重点内容,主要观点要祥细记录。如教师的精彩发言,专家的深度点评,教研时的疑问困惑,问题的解决方法等要做尽可能详细的记录。3.灵感快记。教研是一个思想交流、理念碰撞的过程,在这样的过程中很容易产生想法,引发思考,激发灵感,获得感悟,这些想法、思考、灵感、感悟,是非常具有价值的资源,如不捕捉,就会稍纵即逝,所以要及时记录下来。4.遗漏补记,教研后要翻看一下教研记录,看看有无遗漏,对教研时实在没有记上的必要内容,要研后想办法及时补上,养成不拖不欠的习惯,好的记录习惯,就是好的教研习惯。

四、“思”

相关文章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