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3-08 13:51:33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混凝土浇筑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Abstract: the concrete casting is one of the important link of the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This paper concrete casting technology from the preparation, pouring and crack processing and matters of attention was studied, with strong value, for reference.
Keywords: concrete; Casting technology; crack
中图分类号: TU52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混凝土浇筑是工程建设中的重要环节之一,浇筑质量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工程整体的质量。混凝土浇筑的各个环节中的技术要点往往被人忽略。混凝土的浇筑质量是保证钢筋混凝土结构质量的关键问题之一,对混凝土的质量要求,不但要具有良好的几何尺寸,而且要获得设计要求的强度、密实性和整体性,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外光实,因此在施工中如何确保混凝土工程质量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在混凝土结构施工中,混凝土整体结构的浇筑质量是比较难控制的,施工中最为常见的混凝土整体结构有框架结构和大体积混凝土。
1混凝土浇筑前期准备
1)混凝土浇筑前要将基础面清理干净,基础面是岩石面要清除松动岩石并且清洗干净,如果基础面是混凝土面,就要凿毛或冲毛,然后冲洗干净,达到设计要求。
2)仓号准备立模是很重要的环节,依据施工图纸,按照测量放线立模后,测量复测合格,打支撑、焊拉杆加固牢,满足强度、刚度、稳定性的要求。模板表面要除锈、除灰尘打磨刷脱模剂。房建上使用胶合板时,可以省去这道工序。
3)埋件是混凝土浇筑前期必须完成的一项,按照施工图纸安装钢筋、预埋件、管路等,并且验收合格。
4)验收浇筑,完成埋件、模板、基础面的施工并且每道工序都具备验收条件后方可组织验仓浇筑。振捣设备,人员到位,防雨降温排水设备是否齐全,措施是否可行。
5)为保证新老混凝土施工缝面结合良好,在浇筑第一层混凝土前,应铺与混凝土同标号的水泥砂浆2~3 cm,铺设的砂浆面积应与混凝土浇筑强度相适应,铺设厚度要均匀,避免产生过厚或过薄现象。在实际施工中也可以用铺富浆混凝土来代替砂浆(拉西瓦水电站大坝混凝土浇筑中就采用这种结合方法)。
6)混凝土的浇筑应采用平铺法或台阶法施工,严禁采用滚仓浇筑法,应按一定厚度、次序、方向、分层进行,且浇筑层面平整,浇筑墙体时应对称均匀上升,浇筑厚度为30~50 cm。为了保证振捣棒的有效工作深度,铺料厚度不大于50 cm。
7)混凝土浇筑应先平仓后振捣,严禁以振捣代替平仓。振捣时间以混凝土粗骨料不再显著下沉,并开始泛浆为准,将混凝土内的气泡振捣排出,避免振捣时间太短或过长,造成欠振、漏振及过振,振捣完应慢慢拔出,严禁速度过快。混凝土的振捣半径应不超过振捣器有效半径的1.5倍,应将振捣器插入下层混凝土5 cm左右,不应过深,以免造成下层混凝土的过振。
8)混凝土浇筑期间,如表面溢水较多,应及时清除,并采取措施减少溢水。严禁在模板上开孔赶水,以免带走灰浆。下雨天要搭防雨棚,浇筑完的混凝土面上要盖塑料薄膜和彩条布。
9)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尤其是浇筑顶板,应设置位移变形观测点,设专人定期观测模板是否偏移,设专人检查、加固模板。
10)为减少混凝土在浇筑后由于运输导致的离析,混凝土的制备应该尽可能靠近最后浇筑的地方。它应该分层浇筑以使每层可被均匀压实。每层浇筑间隔的时间应该限制在能够保证新浇筑的混凝土与前面浇筑的有良好的结合。每层下料的间隔时间要小于混凝土的初凝时间。
11)混凝土一次浇筑完成,应立即用手提振捣器或机器振捣器进行振捣密实后移走,否则就会发生骨料离析。一般来说,振捣器不应该集中在先前浇筑完的混凝土上。
2混凝土浇筑技术
混凝土结构整体性要求较高,通常不允许留施工缝,特别是水池施工中,这种要求更严格。为保证结构的整体性和施工的连续性,采用分层浇筑时,应保证在下层混凝土初凝前,将上层混凝土浇筑完毕。因此,必须保证混凝土搅拌、运输、入仓浇筑、振捣各工序协调配合,并在此基础上,根据结构大小、钢筋疏密等具体情况,选择如下浇筑方案:
2.1全面分层
在整个结构内全面分层浇筑混凝土,要做到第一层全部浇筑完毕,在初凝前再回来浇筑第二层,如此逐层进行,直至浇筑完成。采用此方案,结构平面尽量不宜过大,施工时从短边开始,沿长边方向进行浇筑。必要时亦可从中间向两端或从两端向中间同时进行。原则是入仓强度与混凝土摊铺面积相匹配
2.2分段分层
当采用全面分层方案时,浇筑强度很大,拌合设备、运输设备不能满足施工要求时,可采用分段分层方案。浇筑混凝土时,混凝土从底层开始浇筑,进行一定距离后再浇筑第二层,如此依次向前浇筑以上各层,在垂直方向上达到施工要求的混凝土面已收盘,沿水平浇筑方向继续向前摊铺下一段混凝土,合理的控制混凝土的浇筑面积,以防止发生初凝,产生冷缝。分段分层浇筑方案适用于厚度不太大而面积或长度较大的结构。
2.3余面分层
适用于结构的长度超过厚度3倍的情况。混凝土一次浇筑到顶,由于混凝土自然形成斜面,斜面坡度为1:3,施工时混凝土振捣工作应从浇筑层下端开始,逐渐上移,以保证混凝土施工质量。大体积混凝土结构截面大,易使混凝土产生结构裂缝。结构裂缝的主要原因是降温和收缩。任一降温差包含水化热引起的温差和收缩当量,又都可以分解为均匀降温差和非均匀降温差两类。前者产生外约束力,它成为贯穿性裂缝的主要原因;后者引起自约束力,形成表面裂缝;只有同时控制好这两类降温差,才能减小和避免裂缝的产生。因此,在浇筑大体积混凝土时,必须采取如下适当措施:尽量使混凝土具有较大的抗裂能力,即抗拉强度大,线膨胀系数小。为此选用低热硅酸盐水泥并掺入粉煤灰和外加的减水剂,引气、缓凝、早强等多种添加剂,尽量减少水泥的用量和每立方米混凝土的用水量,一般采用中粗砂和大粒径、级配良好的石子,在气温较高时,可在砂、石块场、运输设备上搭设简易遮阳装置或覆盖草包等隔热材料,采用低温水或冰水拌制混凝土,一般的大型拌合楼都设有制冷楼;扩大浇筑面和散热面,减少浇筑层厚度和浇筑速度,必要时在混凝土内部埋设冷却水管,用循环水来降低混凝土温度,也有用喷雾机喷雾来降低浇筑仓号的环境温度,使得日晒天气里混凝土入仓浇筑的温度设计温度内;在浇筑完毕后,应及时排除污水,必要时进行二次振捣;加强混凝土的测温工作,为施工组织者在施工过程中及时准确的采取温控对策提供可靠的依据。此外,为了控制大体积混凝土裂缝的开展,在特殊情况下,可在施工期间设置作为临时伸缩缝的“后浇带”,将结构分成若干段以有效削减温度收缩应力;待所浇筑的混凝土经一段时间的养护干缩后,在后浇带中浇筑补偿收缩混凝土,使分块的混凝土连成一个整体。
2.4振捣的要求
混凝土自吊斗口下落的自由倾落高度不得超过2 m,浇筑高度如超过3 m时必须采取有效措施,用串桶或溜管等。浇筑混凝土时应分段分层连续进行,浇筑层高度应根据结构特点、钢筋疏密决定,一般为振捣器作用部分长度的1.25倍,最大不超过50 cm。
使用插入式振捣器应快插慢拔,插点要均匀排列,逐点移动顺序进行,不得遗漏,做到均匀振实。移动间距不大于振捣作用半径的1.5倍(一般为30~40 cm)。振捣上一层时应插入下层5 cm,以消除两层间的接缝。表面振动器(或称平板振动器)的移动间距,应保证振动器的平板覆盖已振实部分边缘。
3混凝土裂缝处理
①一般性表面细小裂缝,可将裂缝部位清洗干净,干燥后用环氧浆液灌缝或表面涂刷封闭。②裂缝开裂较大时,将裂缝凿成V字形凹槽、洗净湿润,刷水泥浆一遍,用1:2或是1:2.5水泥砂浆分层压实抹光,或干燥后用环氧胶泥嵌补。③温度、干燥收缩、徐变等结构变形变化引起的裂缝,可视情况采用环氡腔泥或防腐蚀涂料涂裂缝部位或加玻璃丝布进行表面封闭处理。④对影响结构整体防水防渗要求的结构裂缝,可根据裂缝宽度、深度情况采用造孔水泥压力灌浆、化学灌浆的方法修补,或表面封闭与注浆同时使用;明显降低结构刚度、承载力的严重裂缝,应根据情况采用预应力加固。
4混凝土浇筑注意事项
1)混凝土入模,不得集中倾倒冲击模板或钢筋骨架,严格保护预埋件,下料冲击或振捣碰击致使埋件移位的,要及时调整校正,必要时还得测量复测。当浇筑高度大于2 m时,应采用串筒,溜管下料,出料管口至浇筑层的倾落自由高度不得大于1.5 m。
2)混凝土必须在5小时内浇筑完毕(从发车时起),为防止混凝土浇筑出现冷缝(冷缝:指上下两层混凝土的浇筑时间间隔超过初凝时间而形成的施工质量缝),两次混凝土浇筑时间不超过1.5小时,交接处用振捣棒不间断的搅动。
3)浇筑过程中,振捣持续时间应使混凝土表面产生浮浆,无气泡、不下沉为止。振捣器插点呈梅花形均匀排列采用行列式的次序移动,移动位置的距离应不大于40 cm,保证不漏振,不过振。
4)浇筑梁、板、柱混凝土时,先浇筑梁混凝土,从梁柱节点部位开始,保证梁柱节点部位的振捣密实,在用赶浆法循环向前和板一起浇筑,但不得出现冷缝;梁柱节点处不同标号(强度等级相差10 MPa)的混凝土进行混浇时,先浇筑高标号混凝土,再浇筑低标号混凝土,且始终保持高标号混凝土浇筑高度高于周边低标号混凝土浇筑高度;加强梁柱节点等钢筋密实处的振捣,振捣采用直径30 mm振捣棒,振捣间距为100 mm~200 mm,避免出现混凝土蜂窝等严重质量问题。
5)混凝土表面进行二次压抹及三次抹压后,及时进行覆盖养护。待混凝土终凝后,先洒水充分润湿后,用塑料薄膜进行密封覆盖,并经常检查塑料薄膜表面,但薄膜表面无水珠时,应再洒水。地下3层至地下夹层顶板养护时间为7天,地下1层顶板养护时间为14天。
6)在我国北方冬季施工时,要做好保温工作,开盘浇筑前要用暖风机、电热毯等加热使仓号处于正温环境中才能浇筑,且在浇筑过程中继续加热。仓号收盘后混凝土表面要用保温材料覆盖严实,仓号四周的模板也要用保温材料裹严实。
总结
混凝土拌和物的和易性要求控制在标准值上,当混凝土入仓时禁止破坏混凝土的粘聚性,防止混凝土发生离析现象,混凝土入仓时要均匀铺入,每层厚度大约控制在20~30 cm之间,一般不大于50 cm。这样有利振捣器振捣,振捣时,振捣棒要迅速进入混凝土内部,缓慢提出,使混凝土中气泡均匀返出,至混凝土表面不再有气泡逸出。振捣棒插入点间距要均匀排列,以防漏振。振捣方法一般采用斜向振捣,其特点是操作省力、效率高、出浆快,易于排出空气,不会产生严重的离析现象。
参考文献:
[11李宏博.混凝土浇筑工程施工技术控制[J].科技资讯,2008,10.
[2]刘宏伟.工业厂房混凝土浇筑工程施工管理[J].建筑工业,2008,11.
[3]《拉西瓦水电站大坝混凝土施工技术要求》,2006.05.
1.1斜面分层需要不大于1/3的斜面坡度,适合于构造的长度大大超过厚度三倍的状况。混凝土从浇筑层下端着手,渐渐上移。
1.2全面分层就是在第一层全面浇筑,所有浇筑完成后,再开始浇筑第二层,这时要让第一层混凝土还没初凝,这样一层层接连浇筑,直到结束为止。实用这种方案,适合于构造的平面大小通常不能太大,施工时从短边起步,比较合适沿长边推进。
2.大体积混凝土浇筑技术
2.1施工准备(1)施工用水、电要事先引接到位,确保线路顺畅,同时备用一条电源线路和一台发电机,避免主线路发生故障影响生产。(2)混凝土输送道路依预先供应的线路图进行交通管制,设专人调解。(3)在混凝土开盘之前一次备足现场搅拌站生产所需的砂石料、外加剂等材料,全部水泥罐、粉煤灰罐储满,并货源提早落实,确保依生产需要接连提供。(4)采用拌和站集中生产混凝土。砼生产前,向搅拌站提出砼供应计划(数量和连续生产时间),搅拌站按计划要求备够原材料,试验部门要对原材料的各项指标测试(材质、含水量)以调整施工配合比。书面通知搅拌站,挂牌生产。如采用商品混凝土,提早对商品混凝土搅拌站的原材料准备、供应能力、产品质量等资源配置状况和其备用搅拌站状况实施考察,和商品混凝土搅拌站签署协议,商定混凝土浇筑期间只同意提供本工程混凝土,不能另外承接别的业务,并需要在浇筑期间搅拌站派负责人和质检人员进驻现场,保证连续供应与产品质量。
2.2混凝土的搅拌和运输在原材料的规格、指标与产地保证不变,确保混凝土提供的质量跟施工的要求相符。在选取混凝土的搅拌场地时,要遵守就近原则,场地尽量选取在施工现场周围,这样在混凝土输送的经过中能防止损失过度的材料热量,同时还要依据不一样容器的体积大小、形状和保温办法正确的选取输送容器。输送作为一个动态经过,会受到天气、人员素质、输送机械等很多原因制约,因此,必须要对输送人员综合素质予以强化,并依据混凝土的特别性能,把其坍落度、数目、标号等指标加以仔细填写,而且严格实施验收的步骤,对输送经过混凝土的易性与拌合物都要实施监控,从而确保在混凝土输送经过中不会有分层、结团、离析等情况的出现。
2.3混凝土浇筑模板内的杂物在混凝土浇筑前要清理、检查,浇水湿润模板。浇筑时派人监护模板和钢筋骨架固定状况,发觉异常及时实行加固处理。混凝土的浇筑、振捣经过中,上涌的泌水与浮浆顺混凝土坡面下流到坑底,要把泌水及时排出基坑。对因振捣与分层导致表面和局部范围混凝土石子含量偏少的状况,可增撒5~10mm细石,以提升混凝土质量,把表面裂缝减少。混凝土振捣密实后,表面要以木抹子搓平。基础底板面混凝土在初凝前实施2遍压光,底板面混凝土在初凝后,还要增强二次压光,防止表面收缩微裂缝的出现。
2.4大体积混凝土施工中的后浇带现在,很多国家都使用设置温度伸缩缝的办法控制裂缝(通常伸缩缝的距离为6~40m)。然而,伸缩缝容易发生渗漏的情况,尤其是地下项目,所以在施工条件和施工技术都比较困难的条件下,经常使用临时性变形缝来控制裂缝。后浇带的距离较小,通常为20~40m,能让施工期间激烈温差和收缩应力获得明显的释放。封闭后浇带的时间距离愈长愈好,通常不少于40d,太短会失去作用。封闭后浇带的材料能使用比缝两边混凝土高一个强度等级的一般混凝土或膨胀混凝土,在浇筑混凝土之前要把接缝处的混凝土表面凿毛,冲洗干净,井维持湿润。后浇缝混凝土浇筑后,其不能少于28d的养护时间。
2.5混凝土养护时的温度控制在混凝土养护阶段的温度控制要遵循下面4点:(1)混凝土的中心温度和表面温度中间、混凝土表面温度和室外最低气温中间的差值都要小于20℃;当构造混凝土具备充足的抗裂能力时,不大于25℃~30℃。(2)混凝土拆模时,不超过20℃的混凝土温差。其温差要包含表面温度、中心温度与外界气温中间的温差。(3)想要降低混凝土内外温差就要使用内部降温法。在混凝土内部预埋水管,通入冷却水,把混凝土内部最高温度降低就是内部降温法。冷却在混凝土刚浇筑完时就开始实施,还有经常见的投毛石法,都能够有效地控制由于混凝土内外温差而引发的混凝土开裂。(4)保温法是在构造物外露的混凝土表面和模板外侧覆盖保温材料,在慢慢的散热经过中,让混凝土得到必要的强度,来控制混凝土的内外温差小于20℃。
3.结语
[关键词]混凝土;配合比;缺陷
1.混凝土的分类
按混凝土的结构分:有普通混凝土、大孔混凝土、多孔混凝土。按胶结材料分:有水泥混凝土、石膏混凝土、硅酸盐混凝土、沥青混凝土、塑料混凝土、水玻璃―氟硅酸钠混凝土。按用途分:有普通混凝土、道路混凝土、防水混凝土、耐热混凝土、隔热混凝土、耐酸混凝土、防辐射混凝土。按质量密度分:有特重混凝土、重混凝土、稍轻混凝土、轻混凝土、特轻混凝土。
2.混凝土的组成材料
1)水泥:有五个品种:a.硅酸盐水泥;b.普通硅酸盐水泥;c.火山灰质硅酸盐水泥;d.矿渣硅酸盐水泥;e.粉煤灰硅酸盐水泥。
2)石子:拌制混凝土用的石子是碎石与卵石。
3)砂:拌制混凝土用的砂,一般都是使用天然砂,砂的粒径一般在0.15mm~0.5mm之间,拌制混凝土宜用粗砂或中砂。
4)矿物质混合材料:为了降低水泥水量,改变混凝土的和易性,可在混凝土中掺加矿物质混合材料。
5)水:一般能饮用的自来水或清洁的天然水。
3.混凝土的配合比
1)满足和易性要求:混凝土的和易性是指混凝土在运输、浇灌、振捣过程中的合适程度,是保证混凝土质量和便于施工的重要条件。
2)满足强度要求,混凝土强度的主要指标是抗压强度,是各种混凝土结构设计时考虑的主要指标。
3)含砂率:含砂率指混凝土中砂所占的体积与砂、石所占总体积的百分比。含砂率小,表示砂的含量不足,石子间空隙就需要水泥填充,这就增加了水泥用量,石子容易离析;含砂率过大,水泥要填满砂间空隙,用量也要增加。合适的含砂率是使水泥、砂与石子互相填充密实,并使水泥用量减少。
4)水灰比:混凝土中用水量与水泥用量的重量比称为水灰比。水灰比的大小直接影响混凝土的强度、密实性及和易性。一般来说,水灰比小,水泥浆就稠,混凝土的和易性较好,密实度及强度都较高。
5)水泥用量:水泥用量的多少直接影响混凝土的性能,增强水泥用量可以提高混凝土的强度和密实度,改变混凝土的和易性。但水泥用量过多,干缩性增大,混凝土构件容易裂纹。
4.混凝土的拌制
混凝土拌制的方法有人工搅拌和机械搅拌。人工搅拌常用“汗湿”法,劳动强度大、质量差、水泥耗量多,一般已不采用。机械搅拌常用混凝土搅拌机,搅拌工效高,质量也好。混凝土搅拌机使用前,应先加水空转数分钟,倒净积水再正式搅拌。搅拌第一盘混凝土,石子用量应按配合比规定减半。每盘混凝土卸尽后,才能投入下一盘的拌合料。不得一边出混凝土,一边加料。混凝土搅拌时要严格控制水灰比和混凝土坍落度,并应经常测定砂石含水率,随时调整用水量和砂、石用量。
5.混凝土的运输
混凝土自搅拌机卸出后,应立刻运往浇灌地点。混凝土在运输过程中应保持其匀质性,做到不分层、不离析、不漏浆。混凝土运到灌注地点时应具有规定的坍落度,如发现离析或初凝现象时,必须先进行第二次搅拌然后再浇灌。若混凝土已凝结,不得用于工程中。当运输时间较长、气温较高或遇到风雨时,运输工具要遮盖。冬季施工时,运输工具应加以保温。容器装料要适当,以免过满溢出。用手推车运送时,装料应低于平口5cm~10cm。
6.混凝土的灌注
为了保证混凝土结构良好的整体性,混凝土应连续灌注,不留或少留施工缝,如必须间歇时,间歇时间应尽量缩短(当气温低于25℃时,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大于C30的凝结时间为3.5h,大于C30的为3h;当气温高于25℃时,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大于C30的为3h,大于C30的为2.5h)。如混凝土灌注的间歇时间超过凝结时间时,应在一定位置留施工缝。一般柱子施工缝应留在基础的上部水平面上、梁或吊车梁牛腿的下面、无梁楼板柱帽的下面;大尺寸梁的施工缝应留在板底面以下2~3cm处;平板楼板的施工缝应留在平行于板的短边的任何位置;肋形楼板的施工缝,当顺着次梁方向浇灌混凝土时应留置在次梁跨度的中间1/3范围内;当顺着主梁方向浇灌混凝土时应留置在主梁跨度的中间1/2范围内;斗仓的施工缝可留在漏斗根部及上部,或漏斗斜板与漏斗立壁交接处;一般设备地坑及水池的施工缝可留在坑壁上,距坑(池)底混凝土面30~50cm的范围内。梁、板施工缝可采用企口缝或垂直缝。
柱(或墙)与梁、板,或基础与柱的混凝土同时浇灌时,柱(或墙)或基础的混凝土浇灌到顶部时,其上面的梁、板或基础上的柱间应隔1~2h再浇灌,使其有一定沉落时间,以避免柱(或墙)顶部混凝土产生“粘颈”,基础顶部产生“烂脖子”现象。
7.混凝土的自然养护
自然养护是在自然气温条件下(高于5℃以上),在混凝土表面进行覆盖浇水养护。对于普通塑性混凝土,应在灌注后10~12h内即用麻袋、苇席、草帘、锯末或砂进行覆盖并及时浇水保持湿润。浇水养护时间,硅酸盐水泥、普通水泥和矿渣水泥不得少于7昼夜;用火山灰水泥、煤粉灰水泥或在施工中掺加塑化剂、加气剂等附加剂的混凝土以及有抗渗要求的混凝土,不得少于14昼夜。浇水次数以保持混凝土在整个养护期内始终处于润湿状态为度,当气温在15℃左右时,每天浇水2~4次,气候干燥时,浇水次数应适当增加。大面积结构如地坪、楼板、屋面等,可采取在四周砌一次砖蓄水养护;池坑结构可待内模拆除后灌水养护。如混凝土表面不便浇水或缺水地区,可在混凝土浇筑后2~4h,喷涂塑料薄膜养护。
8.混凝土缺陷的处理
8.1混凝土缺陷的分类
1)露筋。主要是浇灌时垫块位移,保护层的混凝土振捣不密实,或模板湿润不够,吸水过多而造成掉角露筋。
2)缝隙及夹层。主要是温度缝、施工缝和收缩缝处理不当,以及混凝土配合因外来杂物而造成的夹层。
3)麻面。多数是由于模板润湿不够,浇灌不严,振捣不足,或养护不好而造成。
4)蜂窝。主要由于材料配合比不准确(浆少石多),搅拌不匀,浇灌方法不当,振捣不足以及模板严重漏浆等原因造成。
5)孔洞。主要由于混凝土捣空,混凝土内的泥块杂物,混凝土受冻等原因产生。
6)混凝土强度不足。主要是由于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搅拌、现场浇捣和养护四个方面的问题而造成的。
7)裂缝。产生裂缝的主要原因是水泥在凝固过程中,模板有局部沉陷。此外还有混凝土养护不好,表面水分蒸发过快等。
8.2混凝土缺陷的处理
1)细石混凝土填补。当蜂窝比较严重或露筋较深时,应去掉附近不密实的混凝土和突出的骨料颗粒,用清水冲洗干净,充分湿润后,用比原标号高一级的细石混凝土填补并仔细捣实。
关键词:水下混凝土;原材料
一、水下浇筑混凝土概述
水下浇筑混凝土,是指在地面上进行搅拌、直接灌注于水下结构部位,并就地成型硬化的混凝土,简称水下混凝土。这是一种用普通的混凝土材料、特殊的施工工艺的施工方法,在水中结构中采用这种施工方法,可以省去因造成在干地施工条件所必须进行的一系列工作,如基础防渗、基坑排水等。在某些情况下,水下混凝土甚至可能是采用的唯一施工方法。
由于施工方法多样化和不断发展进步,水下不但能浇筑一般的水泥混凝土,还能浇筑纤维混凝土、树脂混凝土、沥青混凝土等。水下混凝土的施工方法越来越多,工程规模越来越大,应用范围越来越广,是一种极有发展前途的新型混凝土。
二、水下混凝土存在的问题
水下浇筑混凝土的施工,是一种在水中看不见的隐蔽式的施工工艺,要确保其施工质量,水下浇筑混凝土必须具有较好的和易性、具有较大的湿堆积密度和具有良好的流动性保持能力。
从施工条件看,水下浇筑混凝土,要比陆上干地浇筑混凝土困难得多,有些工作要克服水环境带来的水压、流速、缺氧、黑暗、涌浪等一系列困难。通常,水下浇筑混凝土都存在以下问题:当混凝土拌合物穿过水层而在水中移动时,很容易产生离析现象,使水泥与骨料分离而形成不均匀的混凝土,甚至呈现出一层骨料、一层水泥渣,使混凝土根本不能黏结成一个整体;如果水下结构为钢结构混凝土,钢筋与混凝土的粘结力显著降低。
因此,水下浇筑混凝土的关键,是解决如何防止水泥与骨料不产生分离、未凝结的混凝土中的水泥颗粒被水带走的问题。很长时期以来人们一直在研究寻找一种解决混凝土能在水下浇筑施工而不分散的措施。之前,人们常用的措施是在施工过程中尽量减少水与混凝土拌合物的接触。即水下混凝土的施工应在与环境水隔离的条件下进行,不允许直接向水中倾倒混凝土拌合物。
三、问题解决办法
(一)水下浇筑混凝土原材料的要求
配置水下浇筑混凝土的原材料,除了必须具备地上浇筑混凝土对原材料的要求外,鉴于水下施工的特殊环境,对水下浇筑混凝土的组成材料,还应满足其他一些特殊要求。
对于胶凝材料,为了保证水下浇筑混凝土的质量和水下压浆的顺利进行,宜选用颗粒细,泌水率小、收缩性小的水泥。在一般要求的水下混凝土工程中,可以使用硅酸盐水泥和普通硅酸盐水泥;在具有一般要求及有侵蚀性海水、工业废水中的水下混凝土工程中,可以使用火山灰硅酸盐水泥和粉煤灰硅酸盐水泥;而矿渣硅酸盐水泥由于泌水量较大,不适合用于水下浇筑混凝土工程。用于水下浇筑混凝土的水泥,其强度一般不宜低于32.5MPa。由于水下混凝土的水泥用量较大,所以水泥强度也不宜过高,用于水下浇筑混凝土的水泥与混凝土一般有如下关系:水泥强度(MPa)=(2.0~2.5)混凝土的强度等级[1]。
对于水下浇筑混凝土施工方法的不同,对细骨料的要求也不同。一般宜选用石英含量高、表面平滑、颗粒浑圆、符合筛分曲线的中砂,其细度模数应控制在2.3~2.8之间[2]。为满足水下浇筑混凝土的流动性要求,其含沙率较大,一般为40%~47%。比普通混凝土一般大5%左右;若采用碎石配置混凝土时,必须再增加3%~5%,以使沙浆含量多些。
混凝土中的拌合水直接影响水下混凝土的质量,环境水泽影响浇筑方法、水下混凝土的耐久性及樱花条件。用于拌制水下混凝土的水,不应含有影响水泥正常凝结硬化的有害杂质,如油脂、糖类及含铅的盐类。一般适于饮用的水、天然的清洁水,均可满足制备混凝土的要求。仓面环境水以清水最好,在浑水或泥浆中浇筑水下混凝土时,须采取一定的隔离措施,以减少环境水的不利影响;为保证水水下混凝土浇筑顺畅,仓面环境水与混凝土拌合物的相对密度差应在1.1以上。
(二)水下混凝土配合比选择
由于水下混凝土施工和检查质量时非常困难,加之存在着环境水的不利影响,配置高强度的混凝土是不现实的,一般掌握抗压强度在25MPa以内。在进行水下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时,应符合节约水泥、降低造价的原则。水下浇筑混凝土配合比选择方法,根据工程的实际要求不同,可分为流动性选择法和强度选择法两种。流动性选择法按水下浇筑所要求的流动性,选择单位用水量;按要求水下混凝土的适配强度,确定几组水灰比,通过计算或实验资料绘制水灰比――强度关系曲线,从而选择同时满足强度和水下施工流动性要求的混凝土配合比[3]。这种方法可以一次选择出适于水下浇筑混凝土的配合比,主要用于计算法或重要工程的试验法。强度选择发为满足水下混凝土的强度要求,先根据涉及强度和不同的水下浇筑方法,适当提高混凝土的适配强度。采用这种方法,实验时混凝土拌合物的塌落度适中,简化实验操作过程,因此适用于通过试验法求出一般水下混凝土工程的混凝土配合比。
参考文献:
[1]张厚先,王志清.建筑施工技术[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
【关键词】: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技术
中图分类号:TU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 混凝土施工过程应注意的问题
混凝土的质量好坏直接关系到建筑物的质量问题。因此,在施工中应该注意以下问题:
a) 混凝土的强度。混凝土主要的质量指标是抗压强度,混凝土的抗压强度与混凝土用水泥的强度是成正比的。根据相关的计算公式可以得知,如果水和灰的比例是确定的时候,对于标号高的水泥要比标号低的所配置得到的混凝土的强度要高。因此,混凝土在施工时应该注意水泥的选择。此外,水和灰的比例也影响混凝土的强度,水灰比大,孔隙率高,强度就低,水灰比越小。孔隙率越低,强度就越高。所以,从上面的分析可以得知,混凝土的强度与水灰比和水泥的强度是息息相关的,要想更好的控制混凝土的质量就要严把水泥质量关和合理科学的水灰比。
b) 混凝土的浇筑。混凝土的浇筑是施工过程中最为重要的一个方面。在施工前,要进行建筑工人的施工技术交底工作,将相关的工艺和施工要点详细的告诉施工人员。在具体的施工过程中,应该注意以下四个问题:首先是自由高度。在浇筑时为了防止混凝土的离析现象,要对翻斗车的料斗与基坑的高度进行严格的控制,使得混凝土在落入基坑内的高度在 2m 以内,并且严格要求施工人员密切的注意离析现象的出现,一旦出现要重新进行。其次是分层浇筑。由于建筑物的混凝土施工中板墙和梁柱比较大所以浇筑很难一次性完成,所以为了保证混凝土的施工质量要进行分层浇筑,来避免由于混凝土太厚而造成的蜂窝孔现象。第三是浇筑的间歇时间。在正常情况下,混凝土的浇筑是不允许间隔进行的,需要连续作业,但是实际中由于各种原因会导致间歇浇筑,这样就要求人员做好记录严格按照规范进行操作。最后是施工缝的置留。在进行梁板和柱基的浇筑时,要留有一定的施工缝,而且应该位于柱基的顶面或者是梁板最小的受力位置处,这样就避免了结构上的薄弱,施工缝的预留是需要科学的。
2 建筑施工混凝土的施工技术要点与工艺
a) 混凝土的浇筑。建筑物混凝土施工中,涉及到混凝土的浇筑,其中主要有墙体混凝土浇筑、基础底板混凝土浇筑、顶板混凝土浇筑、楼体混凝土浇筑等。因为基础底板一般来说都比较厚,混凝土的施工工作量比较大,所以要充分的考虑到混凝土的散热问题,避免产生温度裂缝,并且完好的保持混凝土的受力能力,所以施工中不能留有施工缝,注意材料和设备选择以及供应,从而确保基础底板浇筑的连续性。在墙体混凝土浇筑时,需要事先在地步浇筑 5 厘米与墙体所用混凝土成分相同的砂浆,浇筑要均匀,并且选用铁锹下料替代吊斗直接灌模,还要控制浇筑的高度在 40 厘米左右最佳。分层浇筑时,上下相邻层面见的浇筑时间间隔不能超过 2 个小时。进行顶板浇筑时,要保证虚铺的厚度大于板厚度,振捣器要选择平板类的,沿着垂直的方向往返的振捣。当板顶比较厚时,要根据实际状况选用插入式的振捣器来进行振捣。在混凝土浇筑完成后,需要用木抹子完成找平处理。
b) 钢纤维混凝土的施工。建筑工程的施工,对于钢纤维混凝土的施工特别是其搅拌的过程要进行严格监管。在搅拌过程中,混凝土内含的钢纤维要均匀的分布,需要使用强制的搅拌机,从而保证搅拌的均匀度能够到达要求。同时,要不定时的进行施工抽查,确保施工的质量。在搅拌方式的选择上,主要有干拌和湿拌。搅拌时间和投料顺序也是需要注意的,这主要是要确保钢纤维在混凝土中能够结成团状,进而有利于施工进程和确保工程的质量。
c) 混凝土拆模。对于混凝土模板的拆除,一般是按照后支先拆、先支后拆的顺序进行,并且要先拆除不承重的部分,再拆除承重的部分。拆模的时间也会影响到混凝土最终的质量,时间的设计应该根据要求、气温以及强度等级这些情况综合确定。对于不承重的部分,要在混凝土强度达到2.5MPA 后拆除这样就可以不会破坏其表面和棱角;对于承重的部件,需要在混凝土的强度达到规定的设计标号后才可拆除。模板的拆除不能对楼层造成冲击负荷并且拆掉的支架和模板要及时的运走。
d) 混凝土养护。混凝土在完成浇筑以及振捣之后,需要在 12 个小时以内,对混凝土进行覆盖处理,浇水和养护。在拆模之后,要对混凝土进行喷水,通常条件下这种喷水养护要大于 7 天,喷水的频率需要根据混凝土自身的湿润情况而且混凝土要保证具有足够的湿润状态。现在,常用的养护方法主要有围水养护法、浸水养护法、覆盖浇水养护法以及塑料薄膜法等,但是常用的通常为覆盖浇水发、浸水养护法以及塑料薄膜法这三种。在冬季施工时,如果气温连续 5 天平均低于 5℃,就要按照冬季施工进行处理,采用蓄热法以及添加外加剂等方法进行养护,防治混凝土受冻而降低强度。
e)混凝土的测温控制方法。混凝土施工时, 混凝土内部热量较难散发,外部表面热量散发较快(在夜间及下雨天气时更甚),内部和外部热胀冷缩过程相应会在混凝土表面产生拉应力。 温差大到一定程度,混凝土表面拉应力超过当时的混凝土极限抗拉强度时, 混凝土表面就会产生有害裂缝,有时甚至形成贯穿裂缝。另外,混凝土硬化后随温度降低也会产生收缩,由于受到地基约束,会产生很大外约束力,当超过当时的混凝土极限抗拉强度时,也会产生裂缝。为了解基础混凝土内部由于水化热引起的温度升降规律,掌握基础混凝土中心与表面、表面与大气温度间的温度变化情况,需要采取必要的措施。对于工程混凝土的测温,施工者应制定严格的温控方案加以控制, 即控制混凝土内外温差在 25 ℃以内,根据混凝土的浇捣方向和底板厚度来考虑测温点的布置。自混凝土入模至浇捣完毕的前 3h 期间内每 1h测温 1 次;第 4~6 小时,每 2 h 测温 1 次;以后每 4 h 测温 1 次。一般 10~14 h 后可停止测温,或温度梯度<20℃时,可停止测温。 每测温一次,应记录、计算每个测温点的升降值及温差值。 当混凝土中心温度差超过 22 ℃时,必须向现场施工管理人员报警。 当超过 25 ℃时,现场施工方必须采取有效技术措施。 当温度梯度小于 20℃通知施工现场可消除混凝土表面保温材料。
采用国内先进的智能温度巡检系统 XX—16 型多点测温仪,WZC—010 铜热电阻作为测温探头进行测温,配以导线。 铜热电阻与导线必须焊接可靠,然后用环氧树脂封闭,并进行防老化处理,确保不渗水。
f) 混凝土后期修补缺陷。在拆模之后,如果发现有缺陷,应该给予及时的修补,确保工程质量。对于面积较小、数量较少的露石或者是蜂窝的混凝土,要用钢丝刷进行基层的洗刷,之后用 1:2 的水泥砂浆完成找平处理。而对于大面积的蜂窝、露石或者是露筋应该砸去薄弱的混凝土层,之后用钢丝冲刷,之后需要用比原来混凝土强的等级高的细骨料混凝土进行填塞,并捣实。对于那些对工程质量构成安全威胁的缺陷,需要跟设计单位、建设以及建立单位研究完成处理,确保施工质量。
g) 高层混凝土泵送过程中的堵管及控制措施。在高层混凝土施工中,由于施工场地一般较小,加之高度不断加大,传统的吊斗式提升设备已经无法满足高层建筑施工混凝土的需求,泵送混凝土由此产生。混凝土泵送设备主要包括混凝土泵和配套的混凝土泵管。泵输送管道内壁不干净也会导致堵管;输送泵的管线路太长,弯管太多,也会不同程度的造成堵管;另外,由于混凝土输送过程中操作不当,致使混凝土停留时间过长,也会导致堵管的发生。
控制混凝土输送管堵管的措施:在泵送混凝土砼施工前必须根据高层施工工程特点科学选择合适的混凝土泵,并对现场施工人员进行严格管理和专业培训;在混凝土输送管连接时,必须清除泵管中及管接头外残留的混凝土,尽可能少用弯管,同时严格按照国家的相关规范连接、固定管路;在泵送高层混凝土浇筑施工时,应先对输送管路进行清洗,确保器清洁,再进行泵送混凝土施工。
3 结束语
总之,混凝土的施工是需要高度重视的,其对我国建筑行业的健康发展意义重大。所以,在施工过程中,设计单位、施工单位以及建立单位等都应该按照科学的方法和工艺进行,全面提高混凝土的施工质量,从而确保建筑物的使用安全和使用寿命。
参考文献:
[1] 牛加顺. 浅析房屋建筑混凝土浇筑施工技术[J]. 科技资讯,2011, 10.
[2] 孙振涛. 浅论建筑混凝土施工技术的创新[J]. 城市建设,2008, 02.
关键词:大体积混凝土;质量;控制
如今大型现代化工业厂房的重型设备基础、高层建筑、大型桥梁等越来越多,大体积混凝土在建筑工程中被广泛的应用,由于其一次性浇筑量大,工程条件复杂,极易产生温度裂缝影响混凝土的耐久性,一般在大体积浇筑过程中都要通过温度监测来控制温度裂缝的产生,针对这种情况。我发表一些自己的看法。
1.大体积混凝土裂缝产生的原因分析
2.内外约束条件的影响。
4.混凝土的收缩变形
在设计上,混凝土表层布设抗裂钢筋网片,可有效地防止混凝土收缩时产生干裂。
5.混凝土的沉陷裂缝
大体积混凝土内出现的裂缝按深度的不同,分为贯穿裂缝、深层裂缝及表面裂缝三种。贯穿裂缝是由混凝土表面裂缝发展为深层裂缝,最终形成贯穿裂缝。它切断了结构的断面,可能破坏结构的整体性和稳定性,其危害性是较严重的;而深层裂缝部分地切断了结构断面,也有一定危害性;表面裂缝一般危害性较小。
大体积混凝土施工阶段所产生的温度裂缝,一方面是混凝土内部因素:由于内外温差而产生的;另一方面是混凝土的外部因素:结构的外部约束和混凝土各质点间的约束,阻止混凝土收缩变形,混凝土抗压强度较大,但受拉力却很小,所以温度应力一旦超过混凝土能承受的抗拉强度时,即会出现裂缝。这种裂缝的宽度在允许限值内,一般不会影响结构的强度,但却对结构的耐久性有所影响,因此必须予以重视和加以控制。
产生裂缝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方面:
2.1水泥水化热
水泥在水化过程中要释放出一定的热量,而大体积混凝土结构断面较厚,表面系数相对较小,所以水泥发生的热量聚集在结构内部不易散失。这样混凝土内部的水化热无法及时散发出去,以至于越积越高,使内外温差增大。单位时间混凝土释放的水泥水化热,与混凝土单位体积中水泥用量和水泥品种有关,并随混凝土的龄期而增长。由于混凝土结构表面可以自然散热,实际上内部的最高温度,多数发生在浇筑后的最初3~5天。
2.2外界气温变化
混凝土内部温度是由水泥水化热引起的绝热温度、浇筑温度和散热温度三者的叠加。大体积混凝土在施工阶段,它的浇筑温度随着外界气温变化而变化。特别是气温骤降,会大大增加内外层混凝土温差,这对大体积混凝土是极为不利的。
温度应力是由于温差引起温度变形造成的;温差愈大,温度应力也愈大。同时,在高温条件下,大体积混凝土不易散热,混凝土内部的最高温度一般可达60~65℃,并且有较长的延续时间。因此,应采取温度控制措施,防止混凝土内外温差引起的温度应力。
2.3混凝土的收缩
混凝土中约20的水分是水泥硬化所必须的,而约80的水分要蒸发。多余水分的蒸发会引起混凝土体积的收缩。混凝土收缩的主要原因是内部水蒸发引起混凝土收缩。如果混凝土收缩后,再处于水饱和状态,还可以恢复膨胀并几乎达到原有的体积。干湿交替会引起混凝土体积的交替变化,这对混凝土是很不利的。
3.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质量控制要点
3.1优化混凝土配合比
(1)大体积混凝土因其水泥水化热的大量积聚,易使混凝土内外形成较大的温差,而产生温差应力,因此应选用水化热较低的水泥,以降低水泥水化所产生的热量,从而控制大体积混凝土的温度升高。
(2)充分利用混凝土的中后期强度,尽可能降低水泥用量。
(3)严格控制集料的级配及其含泥量。
(4)选用合适的缓凝、减水等外加剂,以改善混凝土的性能。加入外加剂后,可延长混凝土的凝结时间。
(5)控制好混凝土坍落度,不宜过大,一般在120±20mm即可。
3.2浇筑与振捣措施
(1)全面分层:即在第一层全面浇筑完毕后,再回头浇筑第二层,此时应使第一层混凝土还未初凝,如此逐层连续浇筑,直至完工为止。采用这种方案,适用于结构的平面尺寸不宜太大,施工时从短边开始,沿长边推进比较合适。必要时可分成两段,从中间向两端或从两端向中间同时进行浇筑。
(2)分段分层:混凝土浇筑时,先从底层开始,浇筑至一定距离后浇筑第二层,如此依次向前浇筑其他各层。由于总的层数较多,所以浇筑到顶后,第一层末端的混凝土还未初凝,又可以从第二段依次分层浇筑。这种方案适用于单位时间内要求供应的混凝土较少,结构物厚度不太大而面积或长度较大的工程。
(3)斜面分层:要求斜面的坡度不大于l/3,适用于结构的长度大大超过厚度3倍的情况。混凝土从浇筑层下端开始,逐渐上移。混凝土的振捣也要适应斜面分层浇筑工艺,一般在每个斜面层的上、下各布置一道振动器。
3.3养护措施
大体积混凝土养护的关键是保持适宜的温度和湿度,以便控制混凝土内外温差,促进混凝土强度的正常发展的同时防止混凝土裂缝的产生和发展。大体积混凝土的养护,不仅要满足强度增长的需要,还应通过温度控制,防止因温度变形引起混凝土开裂。混凝土养护阶段的温度控制措施:
(1)混凝土的中心温度与表面温度之间、混凝土表面温度与室外最低气温之间的差值均应小于20℃;当结构混凝土具有足够的抗裂能力时,不大于25~30℃。
(2)混凝土拆模时,混凝土的表面温度与中心温度之间、表面温度与外界气温之间的温差不超过20℃。
(3)采用内部降温法来降低混凝土内外温差。内部降温法是在混凝土内部预埋水管,通人冷却水,降低混凝土内部最高温度。冷却在混凝土刚浇筑完时就开始进行。还有常见的投毛石法,也可以有效控制混凝土开裂。
(4)保温法是在结构外露的混凝土表面以及模板外侧覆盖保温材料(如草袋、锯木、湿砂等),在缓慢的散热过程中,保持混凝土的内外温差小于20℃。根据工程的具体情况,尽可能延长养护时间,拆模后立即回填或再覆盖保护,同时预防近期骤冷气候影响,防止混凝土早期和中期裂缝。
大体积混凝土浇筑常采用斜面分层浇筑分层振捣的方法,浇筑时混凝土自然流淌而形成斜面,混凝土振捣时从浇筑层下端开始逐渐上移。分层浇筑时应保证下上层混凝土要在下层混凝土初凝前浇筑完毕。并在振捣上层混凝土时,振捣棒插入下层5公分,使上下层混凝土之间更好的结合。
浇筑大体积混凝土应与预拌搅拌站做好混凝土浇筑的责任分工,配合搅拌站做好混凝土配合比试配工作,同时确定混凝土罐车数量以及运输交通路线等。
施工控制的要素是“人、机、料、法、环”五要素。施工质量控制时,应对施工准备工作进行检查,尤其是对施工组织设计,要有专门的施工方案,审查施工的方案是否科学合理考虑是不是周全。这样才能保障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质量达到最佳。
现场严格按照设计及规范要求施工,在底板混凝土浇筑施工过程中,按照上述大体积混凝土控制要点对现场进行质量控制,并认真研究了大体积混凝土容易出现裂缝的原因,现场采取了有效的控制措施,从材料供应、混凝土入模的温度、劳动力及机械配置、质量技术管理、并在混凝土原料中添加抗裂纤维,浇筑完成的混凝土在养护到位的情况下,无明显的裂缝,均处于规范允许范围内,取得了较为明显的质量成果。
所以,大体积混凝土浇筑施工,只要加强了质量技术控制,完全是可以避免裂
参考文献:
[1] 乔朋义,王志军 .大体积混凝土浇注温度裂缝产生的原因和控制方法研究[j].哈尔滨市第三建筑工程公司.2010(7)
关键词:高层建筑 泵送混凝土 浇筑技术
中图分类号:TU97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高层泵送混凝土浇筑的要求:1、在保证混凝土质量的情况下,确保混凝土的工作性;2、泵送设备的性能(包括泵机、泵管、布料机等)3、混凝土泵送的组织。
一、混凝土的工作性能
混凝土浇筑时的工作性能主要包括和易性、流动性和保水性,目前普遍采用的评价指标为坍落度。
因高层建筑的竖向结构(墙、柱等)钢筋较密,为保证混凝土能在振捣下充满模板,故泵送混凝土出口处的坍落度不宜小于150mm,且具有良好的和易性和保水性。和易性主要通过目测,目测浆体应将石子包裹,石子不露出、不散开;若混凝土喷出一半就散开,说明和易性不好。若喷到地面时砂浆飞溅严重,说明坍落度太大。
由于混凝土在运输过程中及泵管内输送时,坍落度会有一定的损失,故混凝土完成预拌运出搅拌站时、混凝土入泵时的坍落度应适当大于泵管出口处的坍落度。具体大小要根据具体情况而定,如搅拌站与工地的距离、施工时的温度和湿度、工地现场管道的布置方式(管道长度、泵送高度、转弯的个数等)。坍落度损失较大时,应适当加大入泵的坍落度。
二、混凝土的泵送
2.1泵机
混凝土泵机分为车载式和固定式。因车载式泵机所配置的移动布料杆长度最多约为40余米,故高层建筑混凝土浇筑都采用固定式泵机。
混凝土泵按构造原理可分为挤压式和柱塞式两种。高层建筑混凝土泵送一般采用柱塞式混凝土泵机。该型泵机的优点是工作压力大,排量大,输送距离长。泵机的压力一般可达5MPa,水平输送距离达600m,垂直输送距离为150m,高压泵的压力可达19MPa,垂直输送距离达250m。混凝土缸筒的使用寿命可达50000m3。
2.2管道的选择和布置
混凝土输送管是由无缝钢管制成。高层建筑泵送混凝土一般采用6~8mm厚壁管。管径常用100mm,125mm,150mm三种,常用的管长有0.5m,1.0m,3.0m等。除钢管外,还有出口处用的软管,以利混凝土浇筑和布料。
泵机和管道的布置应按施工组织方案进行,一般须注意以下几点:
①泵机的布置位置应选择在基础稳固、周边开阔有利于混凝土运输车开行和停靠的地方。泵管也应置于稳固的钢管支架上,有需要的地方还应加垫枕木以减少震动。
②垂直管的位置,应选择与泵机较短的直线水平距离,该距离不宜小于泵送高度的l/4且一般不小于20m。建筑结构上为垂直管留设的孔洞应选取在结构受力较小的板上,有必要的还须在洞口周边采取结构加强措施。
③弯管与垂直管应与建筑结构每3m紧固连接,不得有颤动或晃动,否则影响泵送效果。
④泵管的管径变化,一般宜从150—125—100逐步过渡,采用变径管相连,变径管的过渡长度分别不宜小于500mm和1500mm。
⑤逆流阀宜装在离泵机出口5m左右的水平管道上;
2.3混凝土布料机
混凝土布粒杆是混凝土输送至浇筑面时,为方便摊铺混凝土并浇灌入模的一种专用设备,按构造分为移置式布料杆、固定式布料杆和泵车附装布料杆等。
移置式布料杆被广泛用于高层建筑的混凝土浇筑施工。该种布料杆可置于混凝土浇筑工作楼层上,它由两节臂架输送管、转动支座、平衡臂、平衡重、底架及支腿组成。它具有构造简单、人力操纵,使用方便和造价低等优点。由于移置式布料杆重量小、结构简单,可用塔吊移至不同的施工部位,非常适合于多栋高层建筑流水作业的需要。
固定式布料杆可装设在建筑物内部电梯井处或安装于建筑物的,随施工进度逐层向上爬升,可用于安装了整体提升式脚手架的高层建筑。
泵车附装布料杆垂直输送高度一般不超过30m,仅用于基础及30m以下的建筑结构混凝土施工。
三、高层建筑泵送混凝土的组织
3.1混凝土的生产和运输
为保证混凝土能顺利泵送,一般在商品混凝土搅拌站生产混凝土,然后用混凝土搅拌运输车进行运送至施工工地进行浇注。
应结合施工工地与混凝土搅拌站的距离、运输时间、泵机的泵送速度等合理安排混凝土的生产速度、运输车辆的数量等。搅拌站应与工地保持密切联系,保证混凝土浇筑的连续进行,做到“不掉车、不压车”。
为防止混凝土坍落度变化过大,一般要求混凝土从搅拌后120min内浇注完毕。
3.2泵送的准备及注意事项
在浇筑混凝土前,必须完成之前各项工序(钢筋、模板等)的检查,避免出现混凝土到场后迟迟不能开始浇筑的情况。
泵送前,应检查泵机、泵管的连接状况,保证泵机、泵管的安装稳固牢靠。布料机的安装位置下方应采取加强支撑措施,防止混凝土浇筑时动荷载过大影响模板支撑体系的稳定。泵管端头处应连接软管,软管前不得再接钢管,以防止软管压力过大而爆管。
泵送前,应先接通电源,用水泵机和输送管道,同时检查泵机是否工作正常,泵机、泵管及连接位置是否有密封不严、漏水的情况,一旦发现必须立即更换破损泵管、胶圈等,防止在泵送混凝土时发生意外。之后,用水泥浆或水泥砂浆泵机和输送管道以减少泵送阻力,润管用的水泥浆或水泥砂浆应均匀摊开在墙、柱根部,不得集中在一处入模。
泵机料斗上要装一个隔离大石块的钢筋网,派专人看守,发现大块应立即拣出,防止堵管。
泵送时,泵机操作员应与工作面的浇筑人员通过对讲机保持通话,随时根据情况调整泵送或停机状态,防止出现意外。
泵送须连续进行,如不能连续供料时,可降低泵送速度,料斗中要有足够的混凝土,以防吸入空气造成阻塞。如需长时间停泵,应每隔2-3min使泵启动,进行数次正泵、反泵的动作,同时开动料斗中的搅拌器,使之运转一会,以防混凝土凝固离析。
如出现堵泵现象,可采取反泵的方法,将管道内的混凝土抽回料斗,适当搅拌,必要时,加少量水泥浆拌和,再重新泵送。如反复几次无效,则应找到管道堵塞的位置,拆卸清除后出料。
泵送结束后,及时清洗泵和管道。如主体结构未封顶,其后将继续进行混凝土泵送,则可不拆除垂直泵管,可仅将水平管拆除即可。
通过上述技术要求和施工组织,基本能满足200m及以下高层建筑混凝土浇筑的需求。但对200m以上的超高层建筑(如电视塔)的混凝土泵送技术,还需结合高压力泵机设备、轻质混凝土等方面的研究予以解决。
参考文献
关键词:大体积混凝土;温差;开裂;控制
Abstract: The large volume concrete: concrete structure entity minimum size is equal to or greater than 1m, or is expected due to cement hydration heat caused by temperature difference between inside and outside the concrete and lead to excessive cracking of concrete. The South-to-North Water Transfer Project of inverted siphon large section size, wall thickness, bottom thickness of 1.36M, belongs to the construction of large volume concrete, mass concrete because of the difficulty of construction, far-reaching effect to structure security, is always an important control point in construction, and the most prone to problems of finished concrete cracks, thus lead to the decline of impermeability, crack resistance of concrete, the influence of permanent and the safety of the whole building, especially such apressure operation buildings for inverted siphon, more to do the pre-control measures, the maximum to prevent cracks. This paper systematically analyzes the causes of mass concrete cracks, discusses the mass concrete crack control measures in theory and practice.
Key words: mass concrete; temperature; crack; control
中图分类号:TV544+.91
1 绪论
从不同的国家来看,各国的规范对混凝土构筑物的裂缝都有不同的控制范围和要求,要保证混凝土构筑物不出现裂缝可以说是不可能的。在我国,对在不同环境下混凝土构筑物,在不同的介质情况下,所规定的混凝土裂缝宽度也不同。所以说,对混凝土构筑物的裂缝我国规范规定在设计上有一定的允许宽度。国际上也都根据本国的特点,对混凝土的裂缝都有明确的规定,说明混凝土结构的裂缝在一定范围内是允许的,要想控制混凝土构筑物不裂缝是很难的,关键是怎么控制能让在施工中尽量小产生裂缝和把裂缝的宽度应该控制在什么范围内,能使我们在施工中不受经济损失。
在重大工程项目和高层建筑施工中,通常混凝土一次浇筑量较大,这种大体积混凝土的浇筑极易出现裂缝,如果施工中不加以控制,会产生许多严重的后果。所以,在浇筑大体积混凝土的施工,一定要认真组织施工,合理安排施工工序,才能确保混凝土的质量。本文对大体积混凝土施工中裂缝产生的原因及防治措施,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方案及施工主要技术难点进行了简要的阐述,以供讨论。
2大体积混凝土裂缝产生原因
2.1 前言
近年来,随着国民经济和建筑技术的发展,建筑规模不断扩大,大型现代化技术设施或构筑物不断增多,而混凝土结构以其材料廉价物美、施工方便、承载力大、可装饰强的特点,日益受到人们的欢迎,于是大体积混凝土逐渐成为构成大型设施或构筑物主体的重要组成部分。
所谓大体积混凝土,一般理解为尺寸较大的混凝土,美国混凝土学会给出了大体积混凝土的定义:任何现浇混凝土,其尺寸达到必须解决水化热及随之引起的体积变形问题,以最大限度的减少开裂影响的,即称为大体积混凝土。这就提出了大体积混凝土开裂的问题,开裂问题是在工程建设中带有一定普遍性的技术问题,裂缝一旦形成,特别是基础贯穿或者裂缝出现在重要的结构部位,危害极大,它会降低结构的耐久性,削弱构件的承载力,同时会可能危害到建筑物的安全使用。所以如何采取有效措施防止大体积混凝土的开裂,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
2.2 大体积混凝土裂缝形成的原因
裂缝产生的原因可分为两类:一是结构型裂缝,是由外荷载引起的,包括常规结构计算中的主要应力以及其他的结构次应力造成的受力裂缝。二是材料型裂缝,是由非受力变形变化引起的,主要是由温度应力和混凝土的收缩引起的。
造成大体积混凝土开裂的主要原因是温度应力和收缩引起的裂缝。
2.2.1温差裂缝
混凝土内外部温差过大会产生裂缝。主要影响因素是水泥水化热引起的混凝土内部和混凝土表面的温差过大。特别是大体积混凝土更易发生此类裂缝。
大体积混凝土结构一般要求一次性整体浇筑。浇筑后,水泥因水化引起水化热,由于混凝土体积大,聚集在内部的水泥水化热不易散发,混凝土内部温度将显著升高,而其表面则散热较快,形成了较大的温度差,使混凝土内部产生压应力,表面产生拉应力。此时,混凝龄期短,抗拉强度很低。当温差产生的表面抗拉应力超过混凝土极限抗拉强度,则会在混凝土表面产生裂缝。
2.2.2收缩裂缝
关键词:混凝土浇筑;运输;处理;养护
中图分类号:TV331文献标识码: A
一、混凝土的浇筑
混凝土浇筑的施工过程包括浇筑前的准备作业、浇筑时的运输及入仓铺料、平仓振捣等。
(一)浇筑前的准备作业
在浇筑前的准备作业中我们要注意以下两方面:
1、基础面的处理
我们在施工前。应结地基进行处理。对于砂砾地基,应清除杂物,整平建基面,再浇10―20cm低强度等级的混凝土作垫层,以防浆漏;对于土基,应先铺碎石,盖上湿沙,压实后,再浇混凝土;对于岩基,在爆破后,用人工清除表面松软岩石、棱角和反坡,并用高压水枪冲洗,若有油污,也必须冲洗干净,最后用高压风吹至岩面无积水,经质检合格才能开仓浇筑。
2、施工缝的处理
施工缝是浇筑块问临时的水平和垂直结合缝,也是新老混凝土的结合面。在新混凝土浇筑前,必须采用高压水枪或风沙枪将老混凝土表面含游离石灰的水泥膜清除,并使表层石子半露,形成有利于层问结合的麻面。表面上松动砂石和软弱混凝土层,同时还应加以凿毛,用水冲洗干净并充分湿润,一般不宜少于24h,残留在混凝土表面的积水应予清除。水平施工缝的处理应符合下列规定:
(1)在施工缝处继续浇筑混凝土时,已浇筑的混凝土抗压强度不应小于1.2N/mm2。混凝土达到1.2N/ram2的时间,可通过试验决定,同时,必须对施工缝进行必要的处理。
(2)注意施工缝位置附近回弯钢筋时,要做到钢筋周围的混凝土不受松动和损坏。钢筋上的油污、水泥砂浆及浮锈等杂物也应清除。
(3)在浇筑前,水平施工缝宜先铺上10―15cm厚的水泥砂浆一层,其配合比与混凝土内的砂浆成分相同。
(4)从施工缝处开始继续浇筑时,要注意避免直接靠近缝边下料。另外,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应及时清理混凝土表面的泌水,因为混凝土表面泌水现象普遍存在,为保证浇筑质量,要及时清除泌水。泌水现象如果不及时清除,会严重影响混凝土质量。对纵缝表面可不凿毛,但应冲洗干净,以利灌浆。
(二)混凝土运输及入仓铺料
1、混凝土运输
混凝土运输要保证运输效率高、成本低,转动次数少,不易分离。混凝土运送至浇筑地点,如混凝土拌合物出现离析或分层现象,应对混凝土拌合物进行二次搅拌。混凝土运至浇筑地点时,应检测其稠度,所测稠度值应符合设计和施工要求。其允许偏差值应符合有关标准的规定。混凝土拌合物运至浇筑地点时的温度,最高不宜超过35℃;最低不宜低于5℃。
2、混凝土入仓铺料
在混凝土浇筑中,一般采用三种方式:平铺法、台阶法或者斜层浇筑法。无论采取哪种方法
浇筑,间隔的时间要尽可能地缩短,一般隋况下,在上一层浇筑初凝前就要做下一层的浇筑。这个时问问隔一定要控制严格,应该根据混凝土浇筑的初凝时间试验结果来确定。混凝土铺料层间间隔超过混凝土允许间隔时间,会出现冷缝,使层问的抗渗、搞剪和抗拉能力明显下降,影响工程质量。混凝土允许间隔时问的确定参考下表:
混凝土允许间隔时间(分钟)
混凝土浇筑
时气温(℃) 中热硅酸盐水
泥、硝酸盐水泥、普
通硅酸盐水泥 低热矿渣硅酸盐水泥、
矿渣硅酸盐水泥、火山灰质
硅酸盐水泥
21-30 90 120
11-20 135 180
5-10 195
按一般情况来看,整个施工工程量大,且需要浇筑的混凝土面积较大以及一次连续性的浇筑层厚度不大,而且浇筑能力不足时,可以采用台阶式连续浇筑法。目前为止,斜层连续浇筑的混凝土浇筑方式应用还是较为普遍的,它的优势是容易振捣,能够保证浇筑的质量,可以利用混凝土的层面散热,而且还可以防治并且降低大体积混凝土浇筑时的过陕升温。
(三)混凝土平仓振捣
入仓内成堆的混凝土料,按规定要求必须均匀铺平。平仓可用插入式振捣器插入料堆顶部振动,使混凝土液化后自行摊平,也可以用平仓振捣机进行平仓振捣。在振捣过程中应注意如下几点:
1、根据混凝土体积的大小选用功率合理的振动棒或平板振动器。
2、振捣时应进行梅花式振捣,两次振捣的间距应该在40cm左右,且如混凝土深度在40cm,插入下一层20cm。
3、振捣应在混凝土表面不泛浆、不冒泡、混凝土不再下沉时可停止振捣。振捣时遵守应快插慢拔的工艺。
二、混凝土的养护
《水工混凝土施工规范》(DL/T5144―2001)中规定:塑性混凝土应在浇筑完毕后6~18h内开始洒水养护,低塑陛混凝土宜在浇筑完毕后立即喷雾养护,并及早开始洒水养护;混凝土应连续养护,养护期内始终使混凝土表面保持湿润。养护时间不宜少于28天,有特殊要求的部位宜延长养护时间。
混凝土养护方法有三种:
1、洒水养护可适用于任何部位,有利于控制水流,可防止长流水对机电安装的影响。
2、覆盖养护是对已成型的结构物,用不同的材料进行覆盖。没有特殊要求的用麻袋、草包覆盖,混凝土表面有光洁要求的如立柱、防撞墙、现浇箱梁等用吸水性较好的土工布覆盖,定时洒水保证覆盖材料、混凝土表面潮湿,为混凝土提供一个良好的温度、湿度环境。
3、化学剂养护是指在混凝土表面形成不透水的薄膜,达到养护混凝土的目的。
混凝土养护要注意以下两方面:
1、高温干燥季节的养护。高温干燥季节混凝土水份容易损失,如不采取相应的措施,极易引起早凝、产生塑性裂缝、混凝土强度降低和耐久性能下降等。所以施工时一定要采取降温措施,如选择夜间浇筑避免阳光直射、及时调整混凝土配比等。同时必须注意的是要给混凝土模板降温,因为如果模板温度太高,混凝土浇筑后表面将很快失去水份,造成混凝土麻面起砂等病害。因此一定要定时洒水,保证混凝土表面一直处于湿润环境,切忌在养护初期造成混凝土表面时干时湿,因为处于时干时湿的混凝土强度很容易降低,而且容易产生干缩裂缝。所以在混凝土浇筑的7天内,要防止水份蒸发,保持混凝土表面的湿润。总之,这个季节混凝土养护的重点是保湿。
2、寒冷季节的养护。寒冷季节当气温低于5℃时混凝土早期养护不当,会造成混凝土受冻,混凝土受冻后,它的水化作用即停止,温度回升后,虽然可以继续进行,但混凝土表面已变酥,失去强度,甚至出现较大的裂缝。所以要特别加强混凝土的早期保温养护,在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强度50%前不得受冻,保温养护从以下几方面进行:
(1)提高混凝土的拌制温度。首先可考虑对拌合水的加热处理,还可考虑对骨料进行加热,目的是保证初期水泥水化温度,提高混凝土早期强度。
(2)提高模板的保温性能。桥梁建设中使用的大部分是钢模板,导热性能好,温度容易散失,所以要在模板外面包裹草帘等保温材料或使用加厚模板、双层模板等措施,拆模后覆盖保温养护。
(3)采用蒸气养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