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传统漆艺论文优选九篇

时间:2022-11-08 13:39:23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传统漆艺论文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传统漆艺论文

第1篇

这种思路是从中国传统建筑中提炼出典型的传统建筑符号,适当加以变形后运用到现代建筑中来。例如,香山饭店在艺术处理上就提炼并运用了许多中国传统建筑符号,如正菱形的侧窗、壁灯和灰砖装修;正方形上带有圆形开洞的楼梯杆柱顶灯、室外平台栏板灯和路旁地灯;将宫灯加以变形的中餐厅吊灯、中庭座灯和入口庭院柱灯等等。在组织室外墙面灰砖线脚和室内木装修线脚时则依照了同一墙面划分模式。这些都使建筑的整体氛围得到完整统一。之后,香山饭店的几个典型中国传统符号常被广泛应用到许多城市建筑里。当然,也有运用得不当的例子如北京通泰大厦,在现代办公楼的带形墙面上刻意作出一个巨大的“斗”这样一个传统抽象符号,不但从建筑本身的体量与风格上显得笨重多余,而且从传统文化提练上也难以引起国人的共鸣。在提炼传统符号的建筑师中还有一个倾向便是符号的象征意义,但这种思路也往往因手段的肤浅而尚失意义。如中日青年交流中心(由黑川纪章与北京市建筑设计院合作)大做象征文章,以中轴线上的“桥”来象征“友谊之桥”,倒还显得画龙点睛,形象也算很美;但是接着又要以剧场象征幼芽,游泳馆象征和平就有些牵强附会了;最后让人啼笑皆非的是硬要使高层宾馆也要有象征意义,于是便将圆形平面加以修改,处理成二十边形。并等距离地豁开五条一米多宽的墙缝,形成了与梅花、樱花相似的五片花瓣式的平面。这们做的结果是将一个本应简洁挺拔的高层建筑弄得琐碎零乱。结果也不难想象无人能从建成的实物中找出些“梅花”或“樱花”的味道来。至于以图像符号形式来模仿中国传统建筑的作品更是不足取。如苏州吴宫大酒店,为与古城环境风貌保持一致,建筑风格承袭姑苏传统,采取“城墙”与“高台”相结合的手法,布局为中轴对称,城台上点缀了造型各异的亭宇楼阁。虽然看上去屋顶层次还算丰富,可惜了无新意,更由于宾馆功能布局的制约而从整体空间上难有古城聚落的神韵。看来这种借用中国传统建筑屋顶符号的“拿来主义”实在是到了强驽之未了。

二、深层的同构

如果能够超越视觉语言符号的制约,我们的设计天地将会开阔一些。有些建筑师便从中国传统建筑深层结构中去寻找创作源泉。中国传统建筑语言的基本形成结构,由于其本身的抽象性与可塑性而具有生命力,可移植于新语系中去组织新词汇产生新释意。如上海大剧院,将借鉴中国传统建筑文化的视点落在中国传统建筑空间这一仍有生命力的层次上。它的平面以“井”型划分成9个方格,前部设大厅,多阶和花园,这一严谨的平面有机地组合了主要和次要舞台,观众大厅及公共场所。发挥了中国传统庭院空间布局的优势。该建筑在外显层面上则全部使用现代建筑技术语言:玻璃幕与反曲屋顶。而这些外显形象又表现了一种水晶宫殿般的纪念性和承接天地万物的博怀。可见抛弃对中国传统建筑符号的再现而追求传统空间和结构气质,可以使现代的建筑技术语言发挥得更加淋漓尽致。上海商城也是借助这种创作理念而成功的,设计中渗透了一些中国建筑的传统手法,从建筑布局及细部处理等多个方面都可以看到一些中国建筑的语言和特征。上海商城的中国味集中表现在其底层的半室外中庭。不同香山饭店传统符号的堆砌的是,其空间及空间界面更加中国化,点到为止的栏杆、变形的雀替,高耸醒目的红柱以及点缀其间的水池游廊无不引人发怀古之幽情;而它空间尺度的巨大,水幕、旋梯的设置,现代交通的组织又让人耳目一新,其营造中国传统建筑空间及界面的高超手段,着实有振聋发聩之力。深圳市政厅实施方案又是一个很好的佐证。它采用最现代的建造方法和科学技术,但与此同时又继承中国南方的优秀传统。沿袭了中国“内庭院”的布局,使这座建筑由若干个庭院组成。尤其是它的屋顶采用曲面网架拱壳,大面积覆盖其下方的市政厅建筑,屋顶的曲线和暴露的结构构件隐喻着中国传统的建筑技术,但给人的感觉却毫不复古的意向。虽说是华夏的精神,但全是最新的科技成就。这种意念被发挥的成熟大器便是下面要论述的上海金茂大厦和上海环球金融中心。

三、内质的追求

第2篇

论文摘要:中国传统的丧葬仪式是中国礼仪文化中最为独特的一种,因为它既是对死者的羊重与悼念,也是对于生者的一种慰藉.而我们除了要对中国传统的丧葬仪式了解的背后,还要更为深入地探究其背后的法律文化,因为这种法律文化才是一个民族的根。而这种寻根溯源无论是时历史还是未来,都是一种应有的交代。立足于中国传统丧葬仪式的过程和具体的礼仪要求,在回顾古代丧葬仪式的前提下,对于丧葬礼仪背后的法律文化进行剖析。从中得出的法律文化才是我们真正所要探寻的价值目标。

1引言

中国人自古以来就有一套自己的生死观,他们把养生与送死等量齐观,甚至重视送死的程度超过了养生。因为有时只要是活着就好,无关质量,于是就有了“好死不如赖活着”。相应的人们对于彻底离开这个世界的最后一次仪式—丧葬仪式就有了较为繁琐的规定。当然,这些丧葬仪式的背后,也深深隐藏着中国传统的法律文化。

2中国传统丧葬仪式的主要过程

本人长期生活在北方,所以我对中国传统的丧葬仪式的了解主要是针对于北方。通过本人亲身的经验以及查阅一些资料,中国传统丧葬仪式的主要过程有:

小硷:为尸体净身整容,穿上寿衣。这个步骤要尽早,甚至有时在断气之前就进行。因为过几个小时,由于肌肉细胞死亡,会出现称为尸僵的四肢僵硬现象,影响穿寿衣。寿衣不能用皮质,因传统认为这样死者会转世成动物。

报丧:正式通知远近各处的亲友死亡时间、情况和葬礼安排.经常有严格的形势和顺序规定.

奔丧:亲友携带礼品、礼金、挽联、花圈等从外地来参加葬丰。

停灵:即将尸体在灵堂停放若干天,等待前来奔丧的亲友;同时有助于确定死亡而不是昏迷假死。灵堂可为家中房间、临时搭制的灵棚、或殡仪馆的专用房间。灵堂内设悼念条幅、死者遗像、供奉死者的食品(供品)、香、蜡烛、纸钱等。另外,在暂时不能正式安葬死者的情况下,将棺材寄放在寺庙等地,等待未来下葬,也可称作停灵。

守灵:停灵期间,已在场的亲友,特别是死者的晚辈在灵堂轮流守护死者,接受奔丧者的吊唁。在整个葬礼期间,死者亲近的晚辈(称为孝子/孝女)穿不缝边的白色粗麻布衣服或褂子,腰系草绳或麻绳,脚穿草鞋,称为孝服。

大硷:当着家属的面,将死者移人铺有褥子的棺材,盖上被子,钉上钉子封棺.富裕的人家可能用内棺和放置随葬品的外棺两层。

出殡和下葬:把棺材送到墓地埋葬。出殡开始的标志是孝子将一个瓦盆摔碎,称为“摔盆儿”.由孝子执“引魂播”带队,有乐队吹打,沿途散发纸钱到墓地。下葬仪式有风水师协助。

烧七:下葬后,亲友每七天去墓地看望并烧纸钱,一共去七次共四十九天。还有类似的叫魂、烧纸钱等活动,称为“做七”。第四十九天的仪式称为“断七”,为正式葬礼部分的结束。

守孝:按儒教的传统,孝子应该守护在父母墓的周围三年,期间避免娱乐、饮酒食肉、夫妻同房等.

牌位:家人用香烛祭品供奉写有死者名字的牌位。

扫墓:亲友于清明节期间修理、打扫墓地.

以上这些是具体的程序,但是从这些程序中的一些细节中可以看出一些传统的法律文化。

3丧葬仪式背后的法律文化

3. 1懊孟追远的儒家孝道观

孝道观念是中国法律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千年以来,中国人无论贵贱贫富,都深深地受到这种礼教的熏陶和影响。儒家孝道观十分重视死,把送死看成是尽孝的主要标志之一。《中庸》说:事死如生、事亡如存,仁智备矣。《孝经》里面说;“孝子之事亲也,居则致其敬,养则致其乐,病则致其优,丧则致其哀,祭则致其严。五者备矣,然后能事亲。《论语》曰: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儒家的孝道观在宗教观上表现为尊祖,在伦理观上表现为孝祖,在丧葬观上表现为厚葬。孔子在回答弟子樊迟时说:生,事之以札;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伦语为政》)。当弟子宰我认为三年之丧太久时,孔子批评日:予之不仁也!子生三年。然后免于父母之怀。夫三年之丧,天下之通丧也,予也有三年之爱于其父母乎!(《论语阳贸》)。在丧葬上,孔子虽然不主张厚葬,主张崇尚精神性的悼念,但他倡导的孝道观,客观上对后世的厚葬之风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故《淮南子祀论训》曰:厚葬久丧以送死,孔子之立也。死者断气之前,要由其近亲属亲自为其净身整容,穿上寿衣;在葬礼上,死者的晚辈要在灵堂轮流守护死者,无论白天或是黑夜,尤其是晚上不能断了人;下葬后,亲友每七天去墓地看望并烧纸钱,一共去七次共四十九天;以及以后的守孝和扫墓等活动。

“孝”是一种血缘伦理观念。先秦儒家认为,悲哀之情是人的孝梯道德本性在丧礼中的外显形式,是真情的流露,正如《礼记正义》孔颖达疏说的:“本谓心也……孝子亲丧,痛由心发,故啼号哭泣,不待外告而哀自至,是反本还其孝性之本心也。”儒家把孝道从此岸世界运用到了彼岸世界,丧葬仪式作为孝道在彼岸世界运用的载体,维系着以血缘为纽带的家族关系。

3. 2礼制下的宗法等级观念

传统等级观念脱胎于奴隶社会,完善于封建社会,反映等级制度,并为思想家所论证、为法律所强化,因而成为一种传统法律文化。中国古代历来重视以“礼”为基础的宗法等级观念。儒家学说不仅强调外在仪礼的种种规则,而且更为重视其表现的思想和观念,并且把他们上升到了社会秩序的层次,强调等级观念。这一点也深深地表现在了丧葬仪式中。其中在丧服上就很有讲究。按照《仪礼·丧服》的规定,丧服分为斩衰、齐衰、大功、小功、绍麻五种,从表面上看,守丧是一个纯血缘亲情问题,其实五个不同的等级都表现出君臣、父子、夫妇之间的差异,是等级观念的体现。比如,丧葬礼仪中反映出男女社会地位的等级差异,据《仪礼·丧服》中记载,儿子给父亲服斩衰,为母亲只服齐衰,若父亲已去世,服齐衰三年,未去世只服一年。妻子为丈夫服斩衰三年,丈夫则只为妻子服齐衰一年。其次,墓葬制度反映出社会等级的差别。陵墓的大小、高低、形制反映出死者生前的地位、权力和财富。比如西汉时代对各种不同身份地位人的坟丘的高低大小有较明确的礼制规定,坟丘礼制趋于完备。

孔子所谓的“礼”的主要作用是为了区分贵贱等级,维护社会秩序,是适应统治者的需要而提出的。由于中国古代的国家是在战争中氏族族长权力的不断扩大而建立起来的,是一只家国一体的国家制度。相应的国家的各个机构和权力分配基本上是由氏族的血缘关系决定的,所以封建统治者正式通过“孝”来维系宗法血缘的纽带,从而达到“以孝治天下”的政治目的,为巩固“家天下”的统治而服务。

3. 3以“和”为墓础的法律文化观念

《论语》上也说:“礼之用,和为贵”。在丧葬礼仪中也体现出“和”的文化价值观念主要表现在通过丧葬礼仪活动达到家室和宗族的和谐。丧事的处理在中国传统社会中不仅仅是一个家庭的行为,它往往是一个家族或宗族的行为。在中国传统的乡土社会中,葬礼是一件大事,也是.民间各种仪式中最为隆重,也最为铺张讲究的仪式,丧事不是由几个人单独完成了,而是需要家族成员的参与,甚至是旁人的帮忙。葬礼是公开性的活动,也是一次社会聚合的机会,通过葬事的处理达到家庭的和谐,家族内的相互了解和和睦,达到了邻里之间的互助,尤其重要的是,通过丧葬礼仪活动,达到了对子孙后代的教育。

第3篇

在网络时代里,我们会经常看到各类虚拟场景,如虚拟家庭、虚拟战争、网络购物、视频会话等,甚至出现多种虚拟钱币的流通。在这一阶段里,图像不再用来表征现实,甚至跟现实无关,图像符号的传输有自己的规律、渠道和模式,且符号交换的目的就是符号本身。图像在这一领域里已经占据领先地位。

艺术与生活的互文性

艺术生产技术走进“图像时代”,使得艺术家与艺术、艺术家与观众、艺术家与机器之间的关系发生转变,还产生艺术家自我异化现象。生产者与消费者的关系变得模糊,特别是在网络时代里,每个消费者也都可以简易地转变为生产者,“博客、飞客、微博、微群”等的出现,让每个人都可以是读者,也可以成为作家,拥有超越国界的读者。“网络店铺、虚拟二手市场”的出现,也让每个人可以足不出户而实现便捷的消费,亦可以轻松地成为卖家。这些都节省了资源、经济成本,还能起到环保效益。在“影像世界”里,人和机器的关系也发生了重大改变。“演员在镜头前那种陌生的感觉同一个人在镜子前对自身形象的疏离感基本上是一样的。”

此外,影视作品还是剪辑的产物,不带有叙事的连续性。演员在摄影机前的表演是碎片式、断裂式的。在这种状态下,演员也成为了艺术的道具,而“在人被机械的再现中,人的自我异化经历了一种高级的创造性运用。”且机器和观众在艺术家演员的眼里也合二为一了。对此,弗洛姆尖锐地指出:“人创造了种种新的、更好的办法征服自然,但却陷入了这种办法的罗网之中,并最终失却了赋予这种方法以意义的人自己。人征服了自然,却成为自己所创造机器的奴隶。”

本雅明认为,由于艺术作品的影响在大众生活中日益扩大,作品传递的思想意义也得到迅速传播,因而大众文化有着建构和强化意识形态的作用。图像化的艺术作品大量走进大众生活,成为大众日常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艺术与生活之间构成独特的“互文”特征。这些图像文化不仅作为艺术作品而存在,更发挥着巨大的社会功能。面对这个“读经典少、观经典多”的时代,文本逐渐边缘化,纯文本阅读相比超文本阅读越显弱势。

一类是图文读物的盛行,如杂志、漫画、画册、操作技术演绎书籍等;另一类则是传播性公开性强的视觉文本,如电子书籍、影视作品、广告等。相比而言,文字读物更能引发读者的联想、理性思维以及培养专注的个性;而图文作品则深入浅出,直观性、跳跃性强,其信息符号的传递速度快捷,且极具视觉审美效应,容易产生视觉,为阅读的乐趣锦上添花。图像与文字相得益彰,亦产生“互文性”。视觉艺术迅猛发展的时代,许多艺术家也重新定义自己的身份,特别是一些文学家,其写作是直接为“图像文本”服务,甚至为特定演员量身定做文艺作品。

后工业时代艺术之悖论演变

后工业时代的艺术呈现着悖论式的发展倾向。一方面它利用了技术复制的强大功能,充分调动资源,扩大大众的认知范畴,提高精神文明建设;另一方面,这项技术又牵制大众的认知抉择。大众在虚拟的艺术海洋中获得无尽的精神满足,电影、广告等后工业技术的产物为尽享视觉盛宴而有着审美疲倦的现代大众创作了一个简单繁华的拟像世界,让现代人沉浸于这个景观社会中。“审美”是受众主动观摩、亲身体验的一种姿态。

而超文本时代下的影视作品等虚拟艺术,却将大众与真实的感知对象拉开距离,这就跨越了审美的原初模式,也减少受众静观思虑的机会,从根本上动摇审美活动的基础。本雅明据此发表自己的观点:“艺术作品的机械复制性改变了大众对艺术的关系。最落后的关系,例如对毕加索,激变成了最进步的关系,例如卓别林。”

他认为,绘画作为手工艺术的产物,凝聚着作家独具匠心的创意及独一无二的时空限定,也因而受到大众的膜拜,散发神秘的光晕。而影像作品则转向展示价值,其便捷的可复制性消除了原本画作的宗教崇拜效应。并且,绘画的欣赏是个体性、私人化的行为,是与艺术品亲密接触、仔细观摩、斟酌思虑品味的过程;而电影更多展现的是群体性、传播化的行为,观众并不能细品每个画面细节,无法过于深入观赏。大众对于影视的“审美”已经变得浮躁、浅显,碎片化的模式更带娱乐价值。一系列视觉符号编码的变更输入,带来的却是意义的消解,大众对其意义的认知也仅停留在模糊的能指层面。而在超文本的视觉消费时代里,人们各类真实的审美经验遭受摧毁。也因而产生更严重的社会道德遗患,就如大众在看到视频里报道的战争、天灾、人祸时,表现的不再是震惊、同情或深省,而呈现出习惯、平淡与冷漠。这种精神状态下的体验,也仅限于短暂的心灵震撼,但大众已忘却了更为重要的人格震撼。

结语

第4篇

关键词:传统音乐文化;特征;高职声乐教学;意义;措施

一、传统音乐文化的主要特征

传统音乐文化特征主要表现为:首先表现在传统音乐的体系律制方面,属于“三律并用”的体制,据相关资料地记载,古琴一般使用的是纯律,琵琶和阮一般采用的是平均律,而签上则采用的是三分的损益律,这三种音乐的律制在长时间中是同时存在的;其次是在传统音乐的体系中,音阶与节拍也有属于自己十分独特的特征,音阶一般采用五声性的旋法加以调式音阶,律动主要包括了均分律动和非均分的律动这两种,在结合与不规则的使用中,就形成了具有一定节奏与节拍、整散结合与戏曲中的坐唱念打、紧拉慢唱的方式;最后是在记谱法方面,主要采用的是记号与符号将曲子的中高低、强弱以及长短等内容表现出来,如其中工尺谱在多次更改之后仍沿用至今,从而使得大量优秀的传统音乐得以长期的保存与发展。

二、高职声乐教学中引入传统音乐文化的意义

1、有利于传统音乐文化的传承和发扬。传统音乐因其有着非常深厚的艺术传统而更多地呈现了人的“心灵状态”,这种优秀的音乐里渗透了一种区别于其他国度的人文精神,并酿就了温良醇厚的中华民风。因此,把这样优秀的文化传承下去是我们一代代音乐人的责任和义务。目前我国高职院校的声乐教学中,更重视欧洲音乐文化体系的教学,这对于传统音乐的发展具有一定的冲击。因此,将传统音乐文化引入高职声乐教学课堂,不仅可以提高高职学生传统音乐方面的感悟能力,也让高职学生在传统音乐的学习过程中了解中国部分民族的风俗人情以及传统文化,同时传承和发扬民族文化。

2、有利于促进高职院校声乐教学的发展。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我国高中以前的音乐教育都是以识谱唱歌或是简单的音乐欣赏为主,声乐教育并不是主要的教学方式,因此学生考入大学之前大多只通过集中短期培训参加艺考。并且高职院校学生因接触欧洲西洋唱法晚及不习惯西洋风格声乐作品的音列组合,因此很多学生难以正确掌握古典音乐的精髓,声乐水平得不到提高,对于声乐的学习也逐渐丧失信心。如果能将学生从小就习惯聆听的传统音乐文化引入到高职院校的声乐教学之中,学生情感上更加容易接受,比如把当地优秀的民歌作品作为教学内容,当地民歌唱法中的精华用于演唱技法训练,因从小的视听习惯,学生就更容易学会。

3、有利于高职院校培养综合性素质人才。高职院校教学目标就是培养技能型和应用型人才,满足社会对综合性人才的需求。我国传统音乐文化是一种优秀的音乐文化,因其在历史的长河里经过反复冲刷却没被淹没反而得以传承至今,足以说明传统音乐文化有其自身的特色和优势,是几千年音乐文化沉淀的精品。同时,我国的传统音乐文化,带有浓厚的历史色彩,经过一代代中国人民的传承和不断改良,不仅音色丰富,其内容也带有中国某个时期的文化特色。因此,如果能够将中国的传统音乐文化引入到如今的高职院校声乐教学之中,不仅能够让学生了解中国的传统文化,感受到这些文化自带的魅力,提高音乐的欣赏能力,同时,还能让高职院校的学生在学习传统音乐文化的过程中提升自己的音乐素养、审美能力以及音乐创作能力。

三、高职院校声乐教学引入传统音乐文化的措施

1、重视传统音乐文化,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高职院校的老师在声乐教学中,不仅要给学生传授传统音乐中的历史知识和历史文化,还要注重学生情感上的培养,让高职学生热爱中国的传统音乐,同时也重视中国的传统音乐。只有学生重视并热爱,才能主动去学习。我国的传统音乐内容丰富,具有很强的民族特色和历史文化特色,因此,高职院校的声乐老师可以利用这一点,在分析一个音乐作品之前,先带领学生对这部音乐作品进行深入分析和探讨,例如作品的来源、创作背景,以及发展背景,学生对这部作品了解的越深入,作品对学生的吸引力也就越大,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对传统音乐作品产生了兴趣,学起来也就相对容易,声乐课堂的教学效率也就自然得到了提高。

2、丰富课堂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音乐是一门艺术,也是一种情感的表现方式,如果声乐老师在课堂教学中单一古板的进行教学,学生在沉闷的环境下自然不能学好声乐。我国传统的音乐文化具有很强的民族和历史特色,且包含的内容丰富,因此,高院校的声乐老师应该充分利用传统音乐这一特色,丰富课堂的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例如,高职院校的声乐老师可以利用当今的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在声乐课堂的教学中播放中国的传统音乐,比如播放不同中国乐器演奏的同一作品,让学生仿佛置身于音乐的海洋之中,全身心感受我国传统音乐的魅力。除此之外,高职院校的声乐老师可以通过举办表演唱比赛、公开课、课堂音乐会、音非榫熬绲刃问剑丰富课堂的教学模式,加强课堂上与同学之间的互动,活跃课堂氛围,老师在这个过程中扮演参与者的角色,拉近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可以与学生一起针对某一个传统音乐文化作品进行讨论,提高学生的参与热情,只有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之中,传统音乐文化作品中所包含的情感才能得到充分的传递和表达。

3、重视学生对于传统音乐感知能力的培养。高职院校的声乐教学目标不仅是为了让学生学习基本的演唱的技能技巧,掌握演绎一定难度声乐作品的能力,更是要让学生在不断的声乐学习之中提高自身的声乐造诣和音乐素质。因此,高职院校的声乐老师应该更加注重对学生在音乐感知力和想象力上的培养,抱着“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教学理念,让学生在学习作品的同时提升音乐感知能力。而传统的音乐文化,则会对学生这方面的提高有着极其重要的促进作用。传统音乐文化有着浓厚的文化底蕴,可以让学生在学习歌曲的同时感知音乐的美,学会在作品中去寻找美、体验美和发现美。声乐老师要善于引导,加强学生在这方面能力的培养。

4、提高教师自身的音乐素质。我国传统音乐文化涉及的范围广、内容多,高职院校的声乐教学若要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声乐老师也应该具有很高且全面的专业素质,如果声乐老师没有深厚而全面的音乐素养,也就很难将传统音乐的精髓传递给学生。声乐教师不光要掌握系统而全面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还应该从纵向和横向上全面掌握我国的传统音乐,热爱各地民歌、小调、说唱及戏曲的音乐,学习它们的演唱技巧,热爱古琴、古筝、二胡、笛萧、唢呐等民族器乐的传情达意方式。因此,学校要重视对声乐教师业务素质的提高,只有声乐教师提升了音乐方面的综合素质,才能对学生进行正确的指导。

结束语

综上所述,现代音乐的形成和发展是以传统的音乐文化作为基石,而声乐艺术又是现代音乐重要的表现形式之一,因此在高职声乐教学中引入传统音乐文化,对于促进高职声乐教学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王璐.浅析如何将传统音乐文化融入高职声乐教学[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5,(07)

[2]熊飞飞.浅析如何将传统音乐文化融入高职声乐教学[J].学子(理论版),2016(19)

第5篇

论文摘要:漆艺的开始是作为一种实用器物出现,自七千多年前河姆渡文化的朱漆木碗发展到现在,在世界上创造了灿烂辉煌的漆艺历史。漆器的出现,不仅给人类的生活带来方便,同时愉悦我们的精神,是人类文明史上的重大进步。现代漆艺进入现代空间就需要我们利用传统的技法,结合新的设计观念。我们既要使漆艺创作符合当代艺术的特征,使漆艺代艺术格局中的一员,又要保持自己的独立品格,否则就会丧失漆艺在当代文化格局中的必要性。

漆艺的开始是作为一种实用器物出现,自七千多年前河姆渡文化的朱漆木碗发展到现在,在世界上创造了灿烂辉煌的漆艺历史。本文中"漆"的所指为天然生漆,是漆树分泌出的树脂,它不仅抗潮、防腐、耐酸、耐热,又有诱人的光泽。它不仅可以保护器物,还可以使器物产生美丽多彩的光泽。天然生漆是漆艺的主要材料,它与木、或竹、藤、皮、陶、瓷、金属、角骨、纤维等结合便形成了不同的漆器。从漆被运用的第一天起,其美丽的光泽就同时赋予特它实用与审美的双重功能,使漆艺具有既是物质文化又是精神文化的双重价值。实用与审美的统一,也使漆艺具有了更加广阔的生存空间,使漆艺向实用与欣赏两个方面发展。[1]

漆器的出现,不仅给人类的生活带来方便,同时愉悦我们的精神,是人类文明史上的重大进步。而中华民族是世界上最早发现和使用漆液的民族。从新石器时代的朱漆木碗,经历了楚汉漆文化的繁荣、明清漆文化的盛事。着迷的魅力已经经历了几千年而不衰。如今已引起环球的注目于重视,世界漆文化会议议长大西长利先生说:"漆器有它自身独具的深沉、稳重宽和、优美的情韵。她的令人陶醉、着迷的魅力经历了几千年而不衰。如今已引起环球的注目与重视,誉为’东方的神秘’"。[2]从部族的祭祀用器,到王公贵族的专属用品、文人骚客手中的把玩之物,再到平民百姓家中的日用杂品。中国的漆艺历经七千多年的灿烂辉煌的历史,漆器在中国人的生活中一直占有着一定的位置。可是分析起来,现代以前的漆艺大都是艺术设计层面上的手工艺。只有到了现代,漆艺这个诞生在古老的东方大地上的传统工艺在经历了种种历史变迁之后才被看作是一种艺术的表达形式。现代漆艺已经由一种实用的工艺美术形式发展成一门独立的艺术门类。这里的漆艺则包含了两层含义即"漆工艺"和"漆的艺术"。其中的艺术性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强化。漆器的实用功能向着审美功能不断的演化。在这个过渡阶段我们很难截然的区别漆的实用和审美功能。通过对这个既古老又年轻的领域的研究,可以使我们对这种经历了西方工业革命洗礼后的传统的东方的手工艺的现状和发展作一透视。我们面临的问题就是在现代的历史文化条件下,如何继续传延传统的文脉,同时又有一个新的发展,我们如何找到漆艺的生存方式和增长点。

我国传统漆艺中的人文精神可说是随处可见。如:我国湖南、湖北等地的大量考古发现中,出土了大量的战国、秦汉漆器中,不论造型、装饰还是工艺都体现出当时的楚文化的印记,幻想与现实交织,充满着迷离神幻的意境。楚人的意识形态弥漫着奇异的想象和炙热的感情,"他们认为天与地之间,神鬼与人之间,都有着某种易感而难解的奇特的联系,认为万物都同自己一样有生命、有感情、人死归天后其灵魂仍在另一个世界衣食作息,监视着他们的行为…"①在战国早期曾侯乙墓中出土的《后羿弋射图》木衣箱,衣箱的盖面绘有两幅弋射图,表现后羿射日的情景。在弋射形象边缘还有两条双首人面蛇,反向互相缠绕,可能就是传说中的伏羲女娲。箱面有蘑菇状云的一角,漆书20字:"民祀唯房日晨于维兴岁之驷所尚若陈琴瑟常和"意思说民间祭祀房宿,也就是祭祀兴岁之时(即立春前后)的天驷星,人们希望通过祭祀房星而心想事成,风调雨顺。衣箱通体髹黑漆,以朱漆绘饰纹样,形象夸张、线条舒展、漆色艳丽。原始的活力、狂放的意绪、无羁的想象在这里表现得淋漓尽致。

而在人文文化氛围浓重的宋代,儒、释、道合流的趋势更为明显,并形成了以"审美与功能的统一"的儒家美学为主体、"顿悟"和"梵我合一"的释家禅宗审美观念和以"清静无为"的道家思想并存为特色的审美思想体系。宋代疏简素淡、生拙含蓄、天然的文人趣味,生动地反映在宋代实用漆器的设计当中。造型简洁、含蓄、线条曲直微妙、质地纯粹、做工精良、色彩淡雅和谐、极少纹饰。体现了一种淡雅的韵味。这种理性审美正是汉文化精髓的体现。

漆器艺术,由新石器时期的朴素单纯经历了夏商周的神秘、庄严与狞厉,发展到战国秦汉的浪漫激情、绚烂艳丽的高峰,再到唐至清代的追求清新、自由的装饰审美意象。真正的传统是不断前进的产物,它的本质是运动的,不是静止的,传统应该推动人们不断前进"。[3]中国传统漆艺的每一个发展阶段,都和当时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漆艺发展到现代,审美功能成为现代漆艺创作的重心。传统的漆艺经典之作给与我们以启示,在现代漆器设计中,漆艺家如何借助漆艺材质,用漆的特有的语言来表达作者与人、社会、自然的思想情感。通过漆器的造型、更多地掌握人文修养和对历史文脉地把握,从而使设计实践融入更多的人文内涵,装饰等因素构成的形象,来反映当代人的精神风貌,体现人文精神,使漆艺与当代人建立更加紧密地联系,反映新的时代特征。

我国是发明漆器的国家,漆器的制造历史已有七千多年。在这七千多年里,历代的能工巧匠留下了数以万计的漆器精品,同时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口传身授,到了明代著名漆艺家黄成对唐宋以来的漆工艺进行总结著成《髹饰录》,可以说是中华六千多年髹漆工艺的总结。《髹饰录》有乾、坤两集,十八章,186条。从漆器的原材料、工具、设备的准备制造,论及漆器制造的总的方法原则和禁忌,并对漆器具体分类加以描写工艺过程。共总结了十四门,共479种表现技法。如:纯素黑朱者似美玉珊瑚之美,刷丝蓓蕾者有纤细奇妙之美;罩色浓金者有淳朴光莹之美;描金画漆者有灿然殊雅之美;填嵌彰髹者有华彩缤然、璀璨选目之美阳识堆起者有清雅妍媚、精巧高雅之美;雕镂款彩者有圆滑精细、绚艳悦目之美…[4]中国漆器制作的技术难度是其他工艺之首,虽按不同的漆艺品中对漆艺家的技术要求又难易之别,但都学要他们运用漆材的特性和熟练的技术,已达到取胜的目的。

大漆之美,必须通过把握漆性,运用适当的操作技术表达出来。技术难度越高,就越加富有挑战性,越富有审美观赏价值。大漆价格昂贵、工艺复杂、对皮肤的致敏给我们带来许多不便,入漆的颜色有限制,这都是漆艺创作的局限性,但是局限没有了,漆的灵魂也就随之消散,漆的美感也就看不到了,漆艺的价值就在于它的不可替代性。漆器创作"先要服从漆的规律,再求得漆的自由。要敢于戴上漆的脚镣,又要勇于跳起舞来。"[5]

现代漆艺进入现代空间就需要我们利用传统的技法,结合新的设计观念。现代的漆艺与传统漆艺由于观念的变化,在审美标准和制作工艺上就存在了一定的差异。传统漆起比较注重造型的工整、严谨、对称,追求造型的完美,注重实用性,并且进行大量的装饰。而现代漆器创作,更强调漆器的审美价值,现代漆器作品中器形与装饰要融会贯通,不可分离,注重装饰形式与工艺制作的完美结合,打破绘画与工艺的界限,设计中吸收现代的设计理念,重视材料的本身的肌理,利用漆材料的特性,将各种工艺技法有机的组合在一起,表现漆所特有的魅力。黑格尔曾经讲过:"意蕴总是比直接显现的形象更为深远的一种东西。艺术作品应该具有意蕴。"我们要创作出具有时代感的漆器作品,同时又能够使独特的东方韵味保存下来。在优雅静穆的气息和东方古韵的基础上进行创新和拓展,才能更符合漆本身的审美特征和发展路径。审美文化的客观标准,要为不同时代、不同民族、不同阶级的社会实践的具体历史内容所制定和制约。现代漆艺的地域性也就是地方的代表性,不同国家、地区由于历史、文化、工艺的积淀,所出产的漆器便会反映出不同的特色。

我国幅员辽阔,漆产地遍布我国许多地区,同时不同地域的文化风俗等差异使不同地区的漆器呈现出不同的面貌,比如:福建的脱胎漆器、漆线雕;扬州的点螺工艺、北京的雕漆、山西平遥的推光漆器等,无论是技法、装饰风格等方面都极具各自的特色。

与中国隔海相望的日本也是一个富有漆艺传统的国家,在历史上日本受到中国传统哲学和审美观念的影响,形成了日本人对自然热爱的理念和对自我情操的独特表现力。日本人热衷于对自然力量的膜拜以及对自然形式表现的敬仰。在漆器创作中体现出一种对于质朴和稚拙的崇尚,追求简洁、寻求微妙的心理感受的审美观念。这一点我们可以从近年来举办的中日作品交流展中得到验证,日本漆艺作品非常强烈的展示了造型上的现代设计意识和内涵上的东方文化精神,同时作品还具有引人入胜的精致。

宗白华在《中国文化的美丽精神往哪里去?》一文中提到,我们的先人,"本能的找到了宇宙旋律的秘密"。而把这获得的至宝,渗透进我们的现实生活,使我们生活表现礼与乐里,创造社会的秩序与和谐。我们又把这旋律装饰到我们日用器皿上,使形下之器启示着形上之道(即生命的旋律)。对最现实的器具,赋予崇高的意义、优美的形式,使他们不仅仅是我们役使的工具,而是可以同我们对语、同我们情思往还的艺术境界。曾经灿烂一时的漆艺,在当代文化语境下,由于它涉及到材质、人文、技术、地域、观念等多种因素,以及在转型过程中的创新等,为漆艺设计提供了多种可能性。漆艺能否在变化了的历史文化条件下,即延续传统的文脉,又有新的发展,则是我们需要考虑的问题。其作为一种艺术媒材,大漆不应只是艺术物化的材料工具,他应是艺术品的有机构成,在用这种传统的材质创作同时,体会东方艺术传统的精神。我们既要使漆艺创作符合当代艺术的特征,使漆艺代艺术格局中的一员,又要保持)自己的独立品格,否则就会丧失漆艺在当代文化格局中的必要性。

参考文献:

[1]《漆艺》乔十光,大象出版社,2004年版,P3。

[2]世界漆文化会议议长、日本东京艺术大学教授大西长利先生在"21世纪漆文化之展望国际学术讨论会"上的讲话。

[3]《包豪斯》[英]弗兰克·惠特福德著,林鹤译,三联书店,2001年版,P168。

[4]《从河姆渡走来-2005中国现代漆艺展论文选》《漆艺复兴浅说》,何豪亮著中国民族摄影艺术出版社P196。

[5]《谈漆论画乔十光文集》,乔十光著,人民美术出版社,P68。

[6]《美学》第一卷黑格尔,商务印书馆,1997年版,P25。

[7]《美学散步》宗白华,上海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P124。

[8]《艺境》宗白华安徽教育出版社2006.8第155页。

第6篇

毕业生人数:

 

专业(方向)

学历

毕业生人数

服装与服饰设计

本科

74

服装设计与工程(理)

本科

27

表演

本科

40

舞蹈表演

本科

12

总计

 

153

 

   

    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培养目标及就业方向:

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培养适应创新型国家发展需要,具有良好职业道德、人文科学素养、团队意识以及沟通能力,具备良好的艺术设计修养和较扎实的服装学科基础理论,具有传统造型与造物理念,有一定的文化传承创新能力,能独立进行服装创意设计和成品实现,从事纺织服装商品企划、服装产品设计、消费需求与流行现象分析、设计流程与管理、时尚文化研究及相关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服装专业人才。

    主要课程:服装概论、造型基础、构成基础、色彩与图案基础、服装设计表现技法、立体裁剪、服装材料学、服装纸样、服装工艺、服装结构设计、服装设计程序与方法、服装市场营销、时尚摄影、时装展示与陈列设计、传统服饰专题创新设计、礼服定制设计、专题设计、男女童装设计等。

    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培养目标及就业方向:

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培养适应创新型国家发展需要,具备社会责任感、职业道德与人文科学素养,具有一定创新精神、团队精神、工程实践能力和国际化视野,系统掌握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的基本理论、专业知识、学科前沿及服饰传统造型与造物相关理念,具有较完善的专业技能、工程素养、服装产业领域实践能力和人文科学素养的工程型应用人才。

    主要课程:造型基础、构成基础、服装CAD、服装立体裁剪、服装材料、服装纸样设计、服装工艺、成衣设计、针织产品设计、服装产品企划、服装市场营销等。

    表演专业培养目标及就业方向:

    本专业培养为文化创意及时尚行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具备一定的艺术审美修养和服装专业基础知识,经过服装表演系统训练和实践,能从事服装模特、服装编导与活动策划、模特经纪管理、模特专业教育、整体造型设计、服装市场营销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主要课程:服装表演概论、服装表演、服装表演编导、镜前展示、广告表演、服装摄影、舞蹈编导、形象设计、服装设计基础、服装工艺基础、服装买手、服装概论、服装市场营销与实践。

    舞蹈表演专业培养目标及就业方向:

本专业培养掌握舞蹈学科基本理论知识,具备扎实的舞蹈表演基本素质和技术操作能力,较好的舞蹈创作和改编能力,较强的舞台表演实践能力,一定的舞蹈演出组织、排练与协调能力,具有文化传承与创新意识,能够在社会文化部门、艺术团体、教育部门等单位从事舞蹈表演、编创排练与教学的复合型人才。

    主要课程:基训、剧目排练、编舞技法、中国民族民间舞、中国古典舞身韵、现代舞等。

 

联系人:刘怡宏    联系电话:89626346   邮箱:412321260@qq.com

 

 

 

 

 

 

 

 

 

 

 

 

现代手工艺术学院2021届毕业生宣传材料

毕业生人数:

 

专业(方向)

学历

毕业生人数

工艺美术

本科

145

公共艺术(手工)

本科

18

总计

 

163

 

 

    工艺美术专业(共145人)

工艺美术专业是山东省名校工程重点建设专业、山东省高水平课程群建设专业、山东省“省级特色专业”。

本专业秉承传统工艺美术与创新艺术设计融合教学理念,在传统工艺美术振兴、新旧动能转换、产教融合、乡村振兴等国家战略引领下,依托校内外教研平台和社会资源,通过实训实践、项目工作室、大师进课堂、企业实习基地实践等多种教学形式,培养能够掌握工艺美术专业理论知识,了解工艺美术的现状和发展趋势,熟悉艺术市场经济规律、艺术生活消费、时尚动态,具备设计实践和艺术创作能力,能够从事现代工艺品设计制作、为工艺美术产业服务的高水平创新应用型人才。

工艺美术专业下设纤维工艺、染织工艺、陶瓷工艺、玻璃工艺、漆器工艺、金属工艺、首饰工艺等专业方向。

纤维染织设计方向(共25人)

培养目标与就业方向:本方向培养具备纤维染织艺术设计与创作、教学和研究等方面的知识和能力,能在纤维染织艺术设计教育、研究、设计、生产和管理单位从事纤维染织艺术设计、研究、教学、管理等方面工作的专门人才。

主要课程:素描、色彩、平面构成、色彩构成、色彩风景、素描人体、立体构成、白描、归纳水粉、立体构成、中国画(工笔写意)、新民艺学、地毯设计、织绣设计、材料实验、丝网印、手工印染与设计、染织发展史、市场学、印花面料设计、纤维艺术—平面形态、彩印、纤维艺术—空间形态、家纺产品工艺与结构、中国工艺美术史、外国工艺美术史、艺术实践、毕业创作、毕业论文

陶瓷艺术方向(共26人)

培养目标与就业方向:本方向培养具备陶瓷艺术设计与创作、教学和研究等方面的知识和能力,能在陶瓷艺术设计、生产和管理单位从事陶瓷艺术设计、研究、教学、管理等方面工作的专门人才。

主要课程:素描、色彩、平面构成、色彩构成、色彩风景、素描人体、立体构成、陶瓷艺术史、陶瓷成型工艺(拉坯)、陶瓷成型工艺(泥条)、动物雕塑、新民艺学、浮雕、陶瓷釉彩、陶瓷装饰、陶瓷成型工艺(翻模、烧成)、陶瓷日用器皿设计与制作、服饰陶艺、陶瓷壁画、课题创作、现代陶艺创作、中国工艺美术史、外国工艺美术史、艺术实践、毕业创作、毕业论文。

琉璃艺术方向(共25人)

培养目标与就业方向:本方向培养具备玻璃艺术设计与创作、教学和研究等方面的知识和能力,能在玻璃艺术设计设计、生产和管理单位从事玻璃艺术设计、研究、教学、管理等方面工作的专门人才。

主要课程:素描、色彩、平面构成、色彩构成、色彩风景、素描人体、立体构成、玻璃艺术史、玻璃设计表现技法、模具制作、烧成与综合材料实验、玻璃后期加工、传统工艺雕塑、计算机软件、浮雕、吹制玻璃基础、动物雕塑、窑制玻璃课题设计、吹制玻璃课题设计、灯工玻璃、玻璃产品设计、玻璃首饰设计、综合材料研究、玻璃环境设计、热熔玻璃、中国工艺美术史、外国工艺美术史、艺术实践、毕业创作、毕业论文

    漆艺艺术方向(共23人)

    培养目标与就业方向:本方向培养具备漆艺艺术设计与创作、教学和研究等方面的知识和能力,能在漆艺艺术设计设计、生产和管理单位从事漆艺艺术设计、研究、教学、管理等方面工作的专门人才。

    主要课程:素描、色彩、平面构成、色彩构成、色彩风景、素描人体、立体构成、漆艺基础、立体构成、装饰基础、漆艺史、漆艺综合材料研究、写实漆画课题创作、漆立体脱胎成型工艺、建筑环境与漆壁画课题研究、漆器皿课题创作、装饰漆画、现代漆家具设计与制作、空间与漆塑课题创作、漆艺产品设计、中国工艺美术史、外国工艺美术史、艺术实践、毕业创作、毕业论文

    首饰艺术方向(共22人)

    培养目标与就业方向:本方向培养具备首饰艺术设计与创作、教学和研究等方面的知识和能力,能在首饰艺术设计、生产和管理单位从事首饰艺术设计、研究、教学、管理等方面工作的专门人才。

主要课程:素描、色彩、平面构成、色彩构成、色彩风景、素描人体、立体构成、材料与工艺基础、成型工艺、首饰制作工艺、皮雕工艺、镶嵌工艺、首饰综合材料、首饰加工、金属器皿簪花、金属焊接工艺、腐蚀工艺、计算机辅助设计、首饰展示设计、首饰文化、刻铜工艺、首饰起版工艺、首饰铸造、中国工艺美术史、外国工艺美术史、艺术实践、毕业创作、毕业论文

    金属工艺方向(共24人)

    培养目标与就业方向:本方向培养具备金属工艺艺术设计与创作、教学和研究等方面的知识和能力,能在金属工艺艺术设计设计、生产和管理单位从事金属工艺艺术设计、研究、教学、管理等方面工作的专门人才。

    主要课程:素描、色彩、平面构成、色彩构成、色彩风景、素描人体、立体构成、泥塑浮雕、材料与工艺基础、表现技法、设计概论、动物雕塑、成型工艺、徽章设计、电铸工艺、铁艺设计、金属焊接工艺、锻铜浮雕、铸造工艺、金属器皿、人体雕塑、环境雕塑设计、产品设计、腐蚀工艺、中国工艺美术史、外国工艺美术史、艺术实践、毕业创作、毕业论文

    公共艺术(手工)专业(18人)

    公共艺术专业是山东省名校工程重点建设专业。

    本专业培养学生从城镇化空间环境中,以艺术方式表现社会和生活公共性问题。本专业下设公共造型艺术、工艺装置艺术两个专业方向。开设课程注重拓展学生对材料综合利用的思维方式,使其在认识和了解空间环境的前提下,利用多种艺术形式,具备教学、研究以及在室内外公共空间进行艺术创作等方面的能力,成为能胜任城市文化艺术相关领域工作的实践型文化艺术人才,以满足相应的城市环境美化与人文关怀需求。

    主要课程:公共艺术概论、形态训练、色彩原理、中外建筑史、立体构成、写生、装饰基础、雕塑基础、计算机辅助设计、城市公共空间设计、综合材料1、环境心理学、雕塑形态、园林设计、公共艺术策划I、金属装置工艺、浮雕、数字雕刻、模型制作、城市色彩设计、陶瓷设计、综合材料2、纤维壁饰、公共艺术策划II、陶瓷陈设、玻璃环境设计、金属装置艺术、艺术实践

 

联系人:李遵   电话:89626366  邮箱:1361967895@qq.com

创新创业学院(淄博陶瓷学院)2021届毕业生宣传材料

毕业生人数:

专业(方向)

学历

毕业生人数

艺术设计(雕刻艺术设计)

专科

51

总计

专科

51

 

    艺术设计(雕刻艺术设计)专业  专科(51人)

培养目标与就业方向:

本专业培养适应社会与经济发展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较高的思想道德、职业道德、文化涵养和健康的身体素质与心理素质,具有较高的艺术素养和审美意识,培养具备雕刻艺术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能从事传统雕刻工艺与现代制作工艺相结合设计的高级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

    毕业生能够在产品设计公司、工艺美术公司等企事业单位从事雕刻产品、雕刻工艺品的相关设计与管理工作,主要担任产品设计师、雕刻工艺技师等职业,也可以个人从事雕刻产品、雕刻工艺品的设计与制作。如下表所示:

职业类别

初级岗位

发展岗位

设计类别

助理雕刻设计师

雕刻设计师

助理产品设计师

产品设计师

设计绘图员

产品设计师、雕刻设计师

技术类别

初级技师

高级技师

工艺美术师

高级工艺美术师

主要课程:传统装饰文化与表现、传统绘画技法、雕塑、计算机辅助设计、玻璃内画技法、玻璃灯工工艺、陶瓷成型工艺、陶瓷釉色装饰、刻瓷工艺、品牌策略、文创产品设计。

 

联系人:杨友森   联系电话:0533-4126217   邮箱:2298033374@qq.com

 

 

 

应用设计学院分院2021届毕业生宣传材料

毕业生人数:

 

专业(方向)

学历

毕业生人数

视觉传播设计与制作

专科

33

环境艺术设计

专科

34

影视多媒体技术

专科

28

总计

 

95

 

 

    视觉传播设计与制作专业  专科 (33人)

培养目标与就业方向:本专业培养能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良好思想品质、职业道德、一定的文化素质、健康的体魄、较高的艺术涵养和审美水平,掌握视觉传播设计的基本理论和专业知识,能独立完成广告、包装、品牌、界面等工作,并有较强创新能力的高技能复合型设计应用人才。毕业生能够到设计公司、企事业单位及其他有关机构从事美工制作、书刊编辑、广告策划与设计、包装整体开发与设计、品牌设计与推广、新媒体交互设计等职业。

主要课程 :图形创意、编排设计、样本设计、电脑辅助设计、字体设计、图形创意、书籍设计、摄影、容器造型与纸盒结构、包装设计、招贴设计、界面设计、企业形象视觉识别设计、广告策划与设计等

    环境艺术设计专业  专科 (34人)

    培养目标与就业方向:

本专业培养适应社会与经济发展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较高的思想道德、职业道德、文化涵养和健康的身体素质与心理素质,具有较高的艺术素养和审美意识,掌握室内艺术设计的基本理论、专业知识,具有较强的室内设计与应用能力、创新能力的高技能复合型应用人才。毕业生能够在建筑表现公司、房地产公司、室内设计公司、家具设计公司、软装设计公司、照明工程及设计公司等企事业单位从事居住空间设计、家具设计、照明设计、软装设计、装饰工程技术与管理工作,主要担任图纸绘制员、三维建筑表现设计师、室内装潢设计师等职业。

主要课程 :人体工学、室内设计原理、计算机辅助设计、装饰材料与施工工艺、建筑构造与测绘、建筑装饰预算、照明工程设计、家居设计与构造、室内设计专题、室内软装与陈设设计、景观设计、工程招投标与合同管理

    影视多媒体技术专业  专科 (28人)

培养目标与就业方向:本专业培养适应社会与经济发展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较高的思想道德、职业道德、文化涵养和健康的身体素质与心理素质,具有较高的艺术素养和审美意识,掌握数码图形图像和新兴数字媒体的基本理论、专业知识,具有较强的艺术设计、计算机图形图像、数字影像技术、网页设计等高技能复合型应用人才。毕业生能够在电视台、报社、数字影视制作公司、移动多媒体公司、互动娱乐公司、广告公司、电视频道及栏目包装部门、网络媒体制作部门从事平面设计、网络动画、纪实摄影、商品摄影、视频采集与编辑、影视后期特效等职业。

主要课程 :计算机图形基础、图形创意、商业摄影、数码图像后期、版式设计、分镜头设计、网络动画制作、数字音频、影像风格化设计、摄像基础与剪辑基础、平面卡通设计、三维造型、纪录影像、叙事视频创作、UI设计、影视特效与合成、品牌与栏目包装。

 

 

第7篇

Abstract: Lacquer painting,as the basic teaching content in modern China's lacquer foundation teaching results in the loss of traditional lacquer arts and students' weak lacquer knowledge and further affects the development of the whole lacquer education development. Through years of teaching experience,the author points out that the lacquer arts teaching in higher education should start from lacquerware and gives the specific teaching ideas,hoping that it could give some enlightenment for our lacquer education.

关键词:高等教育;漆器;教学

Key words: higher education;lacquerware;teaching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0)24-0190-01

1对基础技法的重视

首先,教学中要明确使用天然漆。天然漆在西方文化中并不多见,它主要存在并发展于东亚文化圈中,中国漆器也是一种民族文化。天然漆是综合性能最好的涂料,非常环保,制成品对人体无损害。现在各种化学漆充斥漆艺教学,虽然也冠以“漆”名,但和天然漆是两个不一样的事物,它的存在就不能理解为传统漆艺在新时代的发展。恪守材料的纯粹性不是保守,而是传承一种文化。这点在教学中尤为重要。

天然漆工艺要求高,从天然漆入手有利于学生从开始就能受到严谨的训练,养成良好的工作习惯。在教学实践中可以发现,采用化学涂料的学生对工作环境和工具极不讲究,而做天然漆的学生则显得干净利落。此外,化学涂料的技法基本都是从天然漆的制作技法中来,所以能使用化学漆不一定会使用天然漆,能使用天然漆的人只要愿意都能很好的使用化学涂料。从这点上讲,天然漆是学科之本,教学一定要采用天然漆。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工具对漆艺学习也很重要。目前中国漆艺教育主要从漆画入手,由于把漆作为一种绘画媒材,注重绘画性,模仿油画等别的画种的处理手法,对工具要求不严格,忽视学科特点,导致学生不会制作、保养工具,甚至不会正确使用工具。以什么样的工具对待漆,体现的是东方人的一种处事方式、态度。“工艺性”更多指的是一种做事程序,工艺性不等于僵、板,别的绘画也讲工艺,所以我们教育中不能人为的设定框框。对工具的细微处要交代清楚,比如刮揪两端为什么要做成钝角,主要是锐角的话裱布容易进入布孔将布挑起,还有挑起翻转漆时刮揪不致将漆甩出,这些要对学生讲清楚。

当然,制漆,做胎也很重要,其包含了对漆的加工、调灰、刮灰、裱布、 漆、打磨等工艺,每一个程序结束后教师都要严格把关,那么,在漆器这个系统的学习过程中,学生会掌握漆自身的性能,如何识别,了解漆操作特性及严格的制作方法。漆艺制作工艺是几千年先人的经验总结,系统而科学,引导学生体会其原理,才会在以后的实践中变通,为漆艺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2注重学生创作思维的训练

创造性思维更多是一种启发性思维,和设计的教学相比,漆器教学有特殊性的一面,漆器的材料和工艺决定了漆器创作离不开这些特点。先人已经为我们创造了许多千文万华的漆器作品,是我们漆器教学可供借鉴的宝贵财富。但是,时代变化了,审美的不同就要求漆器如何以传统的材料创造出今天的人所需要的具有时代感的作品,这是漆器教学当前要面对的课题。

年轻的学生刚接触漆艺,对漆艺并没有什么成见,所以我要启发学生根据自己对漆的感受,最大限度的发挥他们对工艺材料的想象力,不受约束地表现让自已感动的东西。比如漆艺神秘深邃的空间感,流动的线条,具有生命的别的材料无法代替的光泽,温润的触觉感受,以漆的独特之美表现自己对漆的认识,对世界的理解,只有将漆的生命和自己的心灵统一,就能在作品中完美地体现漆性,创造出感人的作品。

“如胶似漆”这个词说明漆具有黏性,这种黏性使得漆能容纳多种材料,黏结或依附于器物上,因此漆也具有很大的包容性。天然漆的这种包容性就可以让学生去探讨漆与别的材料结合的可能性,扩大漆艺的表现空间。传统的漆与陶、竹、纸、金属、纤维等材料都能很好结合,现代也开发出玻璃钢,苯板胎型,使漆器胎体成型时间大为缩短,形态表现更为自由。还有漆和玻璃的结合给人一种全新的审美体验,无色的玻璃凉爽、素雅,漆温暖、富丽,在质感上形成鲜明对比。我们在探索漆和多种材质结合的同时,也要在继承传统漆工艺的基础上,结合现代设计观念和造型观念,使漆器在当代社会存在无限发展的可能。

3漆器教育要和生活实用结合

天然漆不仅是一种艺术媒材,更重要的是可使用的材料,能够服务于在当代人的生活。漆器在楚汉、唐、宋、元、明、清都在人们的生活中占有一席之地,近代由于历史原因,我国的漆艺发展出现了断代,致使漆器与人们的生活脱离。现在中国经济迅猛发展,人们在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上得到了极大的提高,不断追求多样性、个性;民族传统也为越来越多的人所重视,这些为漆器走进人们的生活提供了可能性。

漆器教育要以现代家居中高档的饮食具、灯具、文具、家具等作为主要研究对象。如屏风就很适合当代家居中的空间分割;装饰性漆器可以装饰点缀房间;茶具,咖啡具采用天然漆制作,因漆材料具有轻柔、靓丽、华美而与众不同;漆制家具手感温润,特别具有亲和力。漆器还可以环境艺术融合,笔者曾认识一位福州漆艺家为酒店大堂柱子上制作漆壁画,柱子的圆柱形,他采用传统脱胎的技法制作完成,这与其说是壁画,倒不如说是漆器。最后制作完成的漆空间富丽堂皇,很适合酒店气氛,这就是漆器和环境艺术结合的生动例子。由于天然漆具有耐热、耐酸、防潮、抗腐的功能,有“涂料之王”之称,在现代科技产品中也得到了应用,在这方面日本走在我们前面,比如以黑漆的照相机,金箔擦漆的高档手表,装饰精美莳绘的手机已在日本悄然出现。这些说明漆器在生活中有广阔的空间,有待我们的漆器教育去衔接、开发。

漆器是我们的文化,具有当代感的漆器就一定会为人们所接受,漆器装扮的生活就会绽放异彩。漆器的历史和现状告诉我们,漆器必须为人们的生活服务,在市场中才能展现他的活力。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树立市场意识,让学生制作的作品能符合人们的需要,这要才能产销良性循环,有利于学生的就业与创业,从长远看也有利于整个行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第8篇

【关键词】家具 漆艺 髹涂 应用

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国家,各个艺术门类都走在世界的前端,漆艺术是其中一颗耀眼的明珠,在几千年的文化发展中,始终闪耀着灿烂的光芒。漆本身作为一种涂料附着在器物上,在人类社会发展中体现出实用的价值。随着社会的发展,漆艺术的髹饰技法更是经常被应用到艺术创作和家具饰品装饰中。当然漆艺的髹涂技法也面临着一些问题,如制作工艺繁多、工序复杂、材料成本高等,所以在继承传统漆艺的髹饰技法之外,丰富经济生活,开辟传统文化在现代生活中的应用,尝试将漆艺的髹饰技法如何更好地服务于家具装饰中,使家具既具有中华民族特色又有现代气息,这也是一个很值得研究的课题。

漆被发现的最初形态是在余杭的河姆渡文化遗址发现的朱漆木碗,而后在战国到秦汉的500年间出现了空前的漆文化,漆艺深入到了生活的各个层面,如食器、酒器、家具、建筑、兵器等,可以说是无所不包。到了宋、元、明、清,漆艺的需求仍然旺盛,大到床、轿、舟、车,小到杯、盘、碟,人们的生活用品仍然和漆有缘。由此可以看出,中国自古以来就用漆髹饰器物表面。目前,国内家具市场主要销售的是欧式家具和经过改良的明清家具,然而现代人更追求个性化的家具,如果把漆艺的髹饰技法应用到现代家具中,可以设计出有民族特色、有个性的家具,从而可以满足人们追求个性化的这一需求。

一、漆艺材料

天然生漆是由漆树分泌出的汁液,它不仅可以抗潮湿、抗氧化、抗腐蚀,还具有美丽的光泽,能美化器物、保护器物,但它只是一种涂料,不能独立成器,必须依附某一胎体,而木器资源丰富而且又便于加工,这也是漆和木结缘最普遍最悠久的原因。比如有的木纹肌理十分好看,可以保留这种天然肌理,在表面用天然漆进行擦涂,形成朴素高雅的美。天然漆是棕红色,艺术表现力有限,需要加入更多的入漆材料来丰富表现手法。漆可以作为粘合剂和调和剂,作为粘合剂的功能,可以在器物表面镶嵌一些蛋壳、螺钿、金银等;作为调和剂,可以调入各种色粉为彩漆,在家具表面用彩漆进行描绘。漆还具有半透明性特点,可以把金银箔埋在漆里面,而后通过打磨,出现新奇变化、扑朔迷离的魅力。附加材料的应用大大地提升了漆的表现力,这些材质都可以运用到家具装饰上,在韩国就大量使用螺钿进行装饰器物,使得器物表面非常精美,深受民众喜爱。中国古代的“百宝嵌”,用骨石、百宝镶嵌,十分华丽。由此可以看出,漆本身这种材质和各种入漆材料,适合对家具表面进行髹涂装饰,也会被现代人所接受和喜欢。

二、漆木家具的髹饰技法

漆艺的髹饰技法种类众多,大致可以归纳为描绘、针刻、镶嵌、彰髹、磨绘等。描绘技法是一种古老的技法,就是在器物表面用精致的线条描绘图案,特别是其中漆液描绘,在其将干未干时,撒上漆粉或贴箔,这种技法很适合在家具或工艺品上应用。针刻法就是在器物表面用刀具刻划出线条,而后在划痕内填充颜色,可以填充金银或色漆,这种技法在马王堆汉墓出土的竹筒中就有记载,在现代家具中,这种技法也可以被广泛采用。镶嵌法也是古已有之,商周时用绿松石镶嵌、唐代是金银平托工艺,到了宋代是螺钿镶嵌,当代漆艺是蛋壳镶嵌,这些镶嵌技法也丰富了漆木家具的表现语言。彰髹法也叫变涂法,借助于树叶、稻子、各种豆子或者刷子等工具造成漆表面不平,取得意想不到的变化肌理,这种技法被广泛使用,很适合漆木家具外表面的装饰,虽然彰髹法是传统漆艺的髹涂技法,但具有艺术的特质。磨绘法在当代漆画创作中应用比较广泛,但不是很适合漆木家具表面的装饰。由此可看出,漆艺的工艺技法和现代家具结合,可以为现代居室生活提供高雅清幽、简洁大方的环境。家具造型和漆艺结合,现代家具本身也可以传承传统家具的文化特征,在造型上与漆文化不谋而合。

三、漆木家具装饰

漆器家具在造型上十分注重和强调使用功能,在注重实用性同时也要注重装饰性。现代家具的造型、图案装饰以及内在文化内涵,深受中国传统家具的影响。几千年的文化影响,使得东方人形成了独特的审美标准,所以在家具表面装饰上,既要注重效果的美观性和观赏性,又要讲究实用性、艺术性和装饰性。将髹饰技法应用于家具装饰时,应该注意处理好以下三个方面的关系。

(一)仿生设计

人类最初创作出的图形都是来源于现实生活,进行夸张提炼出图像,这些图形具有仿生性。人们的生活用品大多都是仿生形态,漆木家具的装饰图案也大多数都是仿生形态,它将自然界生物的结构原型转化成独特的造型元素或者图案。现代漆木家具在造型和图案装饰方面都可以运用这些仿生形态,制作出具有个性的现代家具造型,再运用漆艺的各种髹涂技法进行装饰,创作出个性化的现代家具。

(二)装饰理念

为了美化家具,需要在家具表面进行装饰,这就需要考虑细节问题,如装饰的位置是否符合人视线停留的位置、是否符合人体工程学、是否具有美感,以及装饰手法能否更好地展现家具的美等。同时,图案也不能太多,否则会引起繁乱的感觉,对家具造型造成干扰。比如镶嵌手法是现代家具装饰中较多运用的手法,但在家具制作时就需要具体考虑使用哪一种材质,在什么位置装饰等细节的问题。

(三)色彩

色彩是和时代紧密结合的,流行色反映了人的心理状况和对社会文化价值的认可,对色彩的把握有助于产品的畅销。所以,在运用髹涂技法装饰家具时,色彩选择也是很重要的一方面。

结语

漆艺术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充分表现出中国人的“天人合一”“人与自然浑为一体”,以及追求和谐之美的传统文化理念。在漆艺的髹饰技法和家具装饰的结合中,要追求协调、平衡、自然的效果,不要仅仅为了装饰而装饰,造成过度装饰。要以漆文化为先导,融入现代设计思维,创作出具有民族特色、现代特征和个性化的现代家具。

(注:本文为2014年度黑龙江省艺术科学规划课题立项“漆艺的髹饰技法在现代家具装饰中的应用研究”的成果论文,立项编号:2014D017)

参考文献:

[1]乔十光.漆艺[M].杭州: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2000.

[2]赵敏婷.传统漆器设计元素的研究与应用[D].陕西科技大学,2007.

第9篇

论文摘要:在各种美术思潮的冲击下,中国漆画如何正确处理好技术与艺术之间的关系,怎样走出误区,更新观念,是我们今天要关注的问题。只有观念上的变化,才能带来作品上的创新。漆画之本在于艺术。漆画应当随时展而发展,中国漆画的出路在于不断创新。

漆画艺术领域的创新也像其它艺术形式一样,正在受到各种美术新思潮的冲击。中国漆画随着时代的发展需要创新,也呼唤创新。漆画艺术发展创新的“路”今后应该怎样走,是当今漆画艺术家必须冷静思考,也正在探索的新课题。这关系到中国现代漆画这门新兴的艺术形式能否真正成为一门纯艺术,从而被大众所承认,以及能否迅速融入到当代美术主流的行列之中的关键问题。艺术没有现成的路可走,在21世纪的今天,中国漆画应当随时展而不断创新,只有沿着中国漆画的艺术规律创新而行,才能顺利向前发展,此外别无出路。

一、 让漆画走出误区

在漆画的创作过程中,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困惑,陷入种种误区之中难以创新。中国漆画首先必须走出误区,丢掉“包袱”轻装上阵,这样才能走向创新。

误区一:把装饰风格与装饰实用艺术两个概念相混淆

在漆画创作中,有些人错误地认为装饰风格就是装饰工艺品,甚至还有人认为就是装饰图案。错误的认识产生错误的观念。概念上的混淆会造成理论上的误区,概念的错乱会导致方向的迷失。把一些装饰工艺小品类漆画的表现形式,错误地当作主流创作方向,导致一些缺乏思想内涵、无时代感的“工艺类小品”漆画出现,影响了漆画向深层次的发展,使人们在观念上对漆画创作理解得简单化、幼稚化了。

误区二:轻视工艺或唯技术论

大漆是一种具有东方文化特色的艺术媒材,漆自身只是漆画的重要媒材,不是艺术。漆的材质特殊,工艺手法繁复,漆画的表现技法有其自身的局限性。

学习漆工艺技法,是掌握漆画语言的必要途径,是为了创造出充满激情的艺术作品,学以致用。技艺为创作构思服务,工的目的是创造艺。高超的技艺是含在漆画艺术表现的内容之中的,如果离开表现漆画艺术的内容、思想内涵,再高超的技术也只是技艺,不是艺术。许多漆画家往往陷于漆艺技法而不能自拔,这种情况成为阻碍中国漆画健康发展的不利因素。

漆画是艺术和科学、绘画和工艺制作相结合的产物。漆画首先是画,其次才是漆,首先是艺术,然后才是技术,首先是思想内涵,然后才是制作技巧。漆画之本在于艺术。

漆画家一方面必须重视工艺和材料的效果, 另一方面,必须重视漆画艺术的视觉感染力,漆画特殊语言所造成的力度感和绘画的视觉冲击力,必须强调漆画的审美价值及艺术性。不能简单地应用材料、突出材料,也不能滥用材料和过多地应用镶嵌工艺,给人一种近工艺远艺术之感。因此,不断提高工艺技术的最终目的是服务于该画种的绘画艺术性。

轻视工艺或者唯技术论都是不可取的,两者都会阻碍现代中国漆画发展和创新。

二、 漆画的出路在于创新

漆画的创新取决于技法的变化与艺术风格的体现,为了达到这个目的,有些漆画家倾向于在“工艺”的环节中煞费苦心,其结果要么是局部的改良,要么是人为地嫁接其它画种的技法,难以令人满意。如只刻意在“工艺中求工艺”的框框中寻找创新,最终会使漆画的发展空间越来越小,最后又走回到漆艺之中。漆画的出路在于创新,漆画的创新应体现在创新方法和表现其艺术内涵的深度上。漆画的创新除了给人带来全新的感官刺激外,还要与观赏者的心灵沟通,达到令人震撼的艺术效果。如果离开了这个根本,漆画艺术的创新也就不存在什么价值了,现代漆画艺术正是在不断的创新中求发展。

1. 观念上的创新

观念上的改变是一个根本的改变,观念上的更新是一个很大的突破。技术的进步会给艺术带来巨大的冲击,也会带来观念上的冲击。人们习惯于把文化科学中最新的观念引用到艺术领域,这种新观念的应用,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艺术的变革和创新。

中国漆画要随时展而不断创新,观念上的更新比技术上的更新表现得更为强烈,新观念的产生要比技术的转变更为重要。一方面,漆画作者的观念要随时展而不断更新。漆画艺术家不应该被旧的传统观念局限和束缚,而应不断拓展自己的艺术空间,扩大漆画艺术的生存空间和发展空间,形成新的艺术语言与艺术观。另一方面,要敢于解放思想,突破旧有的传统观念束缚。在观念上,确立对漆画的多元化认识,各种漆画艺术风格共同发展,并在各自领域里寻找新的发展空间,形成漆画艺术多元化发展的新局面。

2. 语言上的创新

漆画的语言,就是漆画的表现形式、表现手段、表现方法,以及表现的材料、工具等。由于传统的漆工艺技法已不能满足新兴漆画的表现需要,现代漆画在漆画家们的不断努力创新下,不断出现新技法、新工艺,同时不断地扩展漆画材料的范围。由此,逐渐形成现代漆画在技法、造型、构图、色彩、材料、制作工艺等方面独特的表现形式,现代漆画自身的技巧、规律和法则,也就形成了漆画区别于其它画种的特色,创立了现代漆画自身的艺术语言。

漆画是一个年轻的画种,它是一个包容性很强的艺术体系,还处于发展阶段。不同画种所使用的特殊媒材对其艺术语言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漆画材料的使用和漆画技法掌握,决定了漆画艺术的特征。漆画艺术语言的产生是十分具体的,不通过大量的艺术实践,不付出辛勤劳动是不可能真正掌握的,任何纯理性的学习都不能代替这种实践。

掌握和运用漆画的艺术语言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它对所采用制作材料的苛求给学习者带来了相当的困难。掌握和运用漆画的艺术语言是漆画家的特殊基本功。但也有一些作品不重视漆画的语言,不重视技法的修炼,使作品简单化。有些人不去掌握漆画的语言,在创作漆画时,以油画、国画、版画、水彩画的观念和这些画种的创作方法去创作漆画,这是不可取的,也抹杀了漆画未被充分挖掘的极强的艺术表现力。

成功的漆画作品是在艺术表现过程中熟练地、恰如其分地、创造性地运用漆画的艺术语言。只有熟练地掌握和运用漆画的语言,才能在漆画语言上进行创新。

三、漆画当随时展

当今社会由工业时代进入信息时代,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发展,电脑的广泛应用,使计算机渗入到各行各业。信息时代、数字化时代、新媒体的出现、新工艺的应用,迅速改变着人们对事物的看法和认识标准。在新信息、新知识、新观念对现代漆画艺术的冲击下,也带来了漆画新的造型语言及表达方式的变化。

中国漆画是在继承和发展丰富的传统漆工艺基础上,融合现代审美观念,将漆工艺技法运用到现代漆画创作之中,所创作的漆画作品与其它画种一样要求作品有一定深度,具有时代特征,反映时代脉搏。

相关文章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