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2-28 18:35:40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控制器设计论文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1高速握手
USB2.0设备连接到主机后,主机给设备供电并发送复位信号复位设备,之后设备进入全速模式工作,由图2所示在fullspeed状态检测到SE0(linestate[1:0]=00)持续2.5μs后,高速握手开始,设备控制器进入sendchirp状态,设备向主机发送一个持续时间大于1ms的K(linestate[1:0]=01)信号以检测主机是否支持高速模式。设备进入recvchirp状态并准备接收来自主机的JK序列。主机支持高速并检测到K之后,向设备发送JKJKJK序列以检测设备是否支持高速模式。设备控制器在recvchirp状态成功检测到3对JK序列后高速握手成功,进入到highspeed模式工作;否则,设备以全速模式工作。
2设备挂起
根据USB2.0协议,为了减小功耗,当总线3ms没有动作时,设备需进入挂起(suspend)状态,设备在挂起状态只能消耗小于500μA的电流,并且进入挂起后设备需要保留原来的状态。(1)全速模式挂起:检测到总线状态为SE0达到3ms,设备从fullspeed状态进入suspend状态。(2)高速模式挂起:设备工作在高速模式时,由于高速复位和高速挂起都是发送一个大于3ms的总线空闲信号,因此设备需要区分这两个事件。如图2,处于highspeed状态时,设备检测到总线空闲(SE0)3ms,进入hsrevert状态。之后检测总线状态不为SE0,此后设备挂起。假如在hsrevert状态后还检测到SE0持续100μs,则判断为高速复位,clrtimer2=1。设备状态转换到sendchirp状态,开始设备的高速握手。
3挂起恢复
设备处于挂起状态时,在它的上行口接收到任何非空闲信号时可以使设备恢复工作[5]。(1)全速挂起恢复:设备从挂起状态起检测到的不是持续的J,则恢复到fullspeed状态,以全速模式工作。(2)高速挂起恢复:挂起时保留着高速连接状态,highspeed=1且hssupport=1,挂起恢复需要判断是由总线动作引起还是系统复位引起。设备中测到总线状态为SE0,说明是由复位引起的挂起恢复,设备状态进入sus-preset,然后检测到SE0持续2.5μs后,进入高速握手过程sendchirp状态;反之,检测到挂起恢复信号K,则设备从挂起恢复到高速模式。
4复位检测
集线器通过在端口驱动一个SE0状态向所连接的USB设备发出复位信号。复位操作可以通过USB系统软件驱动集线器端口发出复位信号,也可以在设备端RE-SET信号置1,进行硬件复位。(1)设备是从挂起状态复位:在suspend状态检测到SE0时,设备跳转到suspreset状态,检测总线状态为超过2.5μs的SE0后设备启动高速握手检测,即进入sendchirp状态。(2)设备从非挂起的全速状态复位:设备在检测到2.5μs<T<3.0ms的SE0状态后启动高速握手检测。硬件纵横HardwareTechnique(3)设备从非挂起的高速状态复位:设备在high-speed状态检测到总线上持续时间3.0ms的SE0后,设备状态转换到hsrevert,以移除高速终端并重连D+的上拉电阻,此时为全速连接状态;之后设备需要在100μs<T<875μs的时间内采样总线状态,检测到SE0持续2.5μs后,进入sendchirp状态,开始高速握手过程。
5仿真及验证
由于双燃料发动机是在原有柴油发动机的基础上改装而成,因此发动机必须符合一定的工作状态,才可以通过转换在双燃料状态下工作,或者在一定条件下,发动机在双燃料状态下才具有良好的效果。一般情况下,当发动机水温高于50℃时,发动机才适合在双燃料状态工作。为了更好地使用和保护发动机,燃料转换机构应该保证在发动机水温满足一定的条件进,才可以转换到双燃料工作状态。为实现燃料转换的顺利进行,研制了燃料转换控制机构。
1系统方案设计
转换机构的逻辑控制单元主要用来接收司机的转换信号X1、发动机的水温信号X2、高压天然气的压力信号X3及燃料转换机构工作状态的反馈信号X4等,先进行一定的逻辑判断,发出适当的指令,完成指定的任务。然转换机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
然转换机构的机械执行部分必须能够将逻辑控制单元的指令信号化为机械运行,以实现燃料转换的目的,这一功能由开关电磁铁完成。在方案设计中,要求开关电磁铁的两种位置对应机械执行部分的两种工作状态,即双燃料工作状态和纯柴油工作状态。通过机械部分的连动,传动机构切断或连接加速踏板的运动,控制调速器控制杆的运动状态。当加速踏板对调速器起作用时,调速器控制杆决定发动机的运动,此时逻辑控制部分关闭高压天然气阀与电控单元(ECU),这就是纯柴油工作状态。当加速踏板的运动向调速器控制杆的传递被机械部分切断时,调速器控制杆被固定在怠速油量位置,逻辑控制单元开启天然气高压阀并给电控单元(ECU)发送工作信号,这就是双燃料工作状态。这样,司机只需板动转换开关,由它发出指令,逻辑控制单元根据接收的信号作出判断,同时驱动外沿器件,即可实现纯柴油与双燃料两种工作状态的转换[1]。
2逻辑控制单元设计
逻辑控制单元主要实现信号的接收、判断和发送。主要由三个部分组成,即逻辑判断部分、外沿接口部分和电源转换部分。
逻辑控制单元的工作过程如下:外沿接口部分将接收的模拟信号转化为数字信号传递给逻辑判断部分后,由逻辑判断部分判断转换条件是否满足,并发出控制指令;再由外沿接口部分将指令转化为对应器件能识别的信号,如驱动电源阀的大电流等。电源部分主要是将汽车电瓶的12V电压转换为逻辑控制单元上电子元件所需要的电压(5V)。
2.1逻辑判断部分
逻辑判断部分接收外沿接口部分传来的数字信号,进行判断后发出适应的指令。
在此规定:在司机将转换开关转换到双燃料工作位置时,转换信号x1=1,而纯柴油位置时,X1=0;当水温达到双燃料状态的要求时,水温信号x2=1,否则x2=0;当高压天然气在允许使用的最小压力以上时,天然气气压信号x3=1,否则x3=0;当机械部分处于双燃料工作状态时,反馈信号x4=1,当机械部分恢复纯柴油工作状态时,反馈信号x4=0。逻辑判断部分发出的指令有:启动开关电磁铁信号Y1(供电时开关电磁铁工作,将机械部分转换至双燃料工作状态时Y1=1,否则Y1=0),启动高压天然气电磁阀信号Y2(供电时电磁阀开启时Y2=1,否则电磁阀关闭Y2=0),故障信号Y2(有故障时故障信号灯供电Y3=1,否则,Y3=0),启动电控单元(ECU)信号Y4(给ECU供电使其工作时Y4=1,否则Y4=0)。
由以上分析得出以下各输出信号与输入信号的逻辑关键式:
Y1=X1X2X3
Y2=X1X2X3X4
Y3=X1X4+X1X2X3X4
X4=X1X2X3X4
由于逻辑关系比较简单,采用TTL电路,由74系列的芯片完成其逻辑判断功能,逻辑部分的电路图如图2所示[2]。图中,7411和7408是与门,7404是反相器,7402是或非门。输入信号是X1、X2、X3、X4,输出信号是Y1,Y3,Y4。由于Y2=Y4,所以高压天然气的电磁阀和电控单元(ECU)的驱动电路都可以由Y4来控制。
2.2外沿接口电路
因为有些器件的输出信号是模拟量,如水温传感器输出的是可连续变化的电压信号,逻辑控制单元无法直接接收并辨识判断,因此就需要有外沿接口电路将其转化为数字信号。
外沿接口电路的另一个作用就是将逻辑判断部分的指令转化为一些器件所需的电信号,如电流信号等。
2.2.1电压比较器
在逻辑控制单元中,有两处需要用到电压比较器,一个是水温传感器的接口,另一个是天然气压力传感器的接口。
对比较器LM311给定一个参考电压,当输入电压低于参考电压时,比较器输出的电压为低电平,高于参考电压时,输出电压为高电平。
2.2.2驱动电路部分
在燃料转换机构的驱动器件中,开关电磁铁和高压天然气截止阀需要较强的工作电流,驱动电路部分采用固态继电器,将逻辑判断部分的指令转换为较强的电流信号。
图3为高压天然气截止阀的驱动电路,器件01为固态继电器。当发动机处于双燃料状态工作时,燃料转换机构工作,逻辑判断部分发出指令,使Y4=1,为高电平,经U2(7404,反相器)后,B点的电热UB为低电平,面A点的电势UA比点B高,这时固态继电器的输入端接通,输出端也导通。输出端CD一旦接通,电磁阀HPVALVE两端就会加上12V的额定工作电压,使减压器前的高压天然气阀门打开,天然气经减压进入发动机。当逻辑判断部分发出的指令使电磁阀关闭时,Y4=0,经反相器后,B为高电平,UA=UB,固态继电器的输入端没有电流通过,输出端不导通,电磁阀在弹簧力的作用下恢复常闭状态。
图4为开关电磁铁的驱动电路,其中器件U8是74123芯片,器件02、03是固态继电器,线圈PUSH是开关电磁铁的吸入线圈,HOLD则是其维持线圈,电源VDD为24V。当然转换机构转换到双燃料工作状态时,从74123的B脚输入的Y1从低电平向高电平跳转,迷种变化会让74123的输出端Q输出一个瞬时的高电平脉冲电流,维持时间为ΔT。经反相器7404后,A点的电势UA将会出现同样脉宽的低电平,固态继电器02的输入端也有ΔT时间的电流通过,这时固态继电器02的输出端出现ΔT时间的导通。在这段时间内,很强的吸入电流通过开关电磁铁的吸入线圈,产生足够的电磁力吸入电磁铁的铁芯。脉宽ΔT的选择应该参考开关电磁铁的性能参数设定,既要满足吸入铁芯的要求,又不能太长导致线圈烧毁。
ΔT是通过选择电阻R10和电容C3的值来确定的。本处ΔT取为1秒,R10=1000Ω,C3=1000μF。
从产生机理上讲,开关电磁铁的维持电流与高电压天然气电磁阀的工作电流是同样的机理:当Y1=1时,存在维持电流,铁芯维持在吸入状态;当Y1=0时,不存在维持电流,铁芯在回位弹簧的作用下恢复原来的伸出位置。
2.3电源部分
电源部分是以VOLTREG(7805)为核心的调压电路。汽车电瓶上提供的是12V电源,而逻辑控制单元的芯片的工作电压都是5V,因此需进行电压转换。图5为电源部分的电路图,输入12V,输出点VCC的电压为5V。
关键词:数字路灯照明双微处理器PIC16F877PIC16F873
前言
公共照明系统广泛采用高压钠灯(highpressuresodiumlamp)或金属卤化物灯(metallichalidelamp),传统照明系统经常采用电感镇流器,照明灯具采用统一开关控制方案。
随着数字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公共照明数字化和网络化已经成为一种必然趋势。节约能源、保证灯具寿命、提高照明管理水平、美化城市夜量和保证城市夜间出行安全等,已经成为对公共照明系统的一项基本要求。本文将介绍基于镇流器的全数字公共照明系统。该系统在国内首次实现了远程单个路灯节点的任意监控,并重点介绍了系统的核心设备——组群控制器的作用、组成、工作原理是以及主要软件结构框图。
1数字路灯照明系统
图1给出了数字路灯系统的系统组成原理图。在该系统中,每个路灯节点采用全数字化电子镇流器,可以实现0%、50%、80%、100%功率输出,可以随时发送路灯的电流、电压信息,并具有开路、断路和路灯老化报警功能。每一个路灯节点内包含一个电力载波通信(PLC)模块,利用电力载波模块实现路灯节点之间以及路灯节点与组群控制器之间信息通信。组群控制器采用双CPU结构,负责日常系统的正常运行控制,并可以随时响应上位管理计算机发出的指令。组群控制器与照明管理计算机通过GSM/GPRS短信方式实现正常情况下的通信。在组群控制器发生故障的情况下,照明管理计算机可以通过GSM/GPRS直接实现路灯线路的开关控制,实现系统安全双保险。照明管理计算机采用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实现图形化动态实时监控管理。
图2
2组群控制器工作原是与系统组成
2.2组群控制器系统组成
图2给出了一种组群控制器设计方案。它包括CPU模块、线路状态检测模块、交流接触器驱动模块、后备电源模块、时钟模块、控制策略模块、电能计量模块、温湿度检测模块、GSM通信模块和电力载波通信模块。CPU模块采用CPU结构。主微控制器采用高性能、8位、40引脚、具有8KBFlash、多路8位A/D的RISC单片机PIC16F877,负责与GSM通信模块和电力载波模块通信,与交流接触器驱动控制,与实时时钟的读取和校准以及根据照明控制策略发送控制指令等功能。从微控制器采用与主微控制器同一系列的高性能8位、28引脚、多路8位A/D、具有4KBFlash的RISC单片机PIC16F873。该控制器负责管理电能计量模块、后备电源及监控模块、温湿度监控模块和线路状态检测模块等。
图3
2.3双CPU通信方法与RS-485通信
虽然PIC16F87x系列单片机通信接口丰富,但是,整个系统通信复杂,接口资源仍然很紧张。主从CPU的可靠通信,是组群控制器可靠工作的关键之一。
根据资源分配,主微控制器PIC16F877与从微控制器PIC16F873采用SPI接口,并以主从方式通信。根据系统端口配置需要,PIC16F873采用硬件SPI接口方式,PIC16F877采用普通I/O口RB1~RB3来模拟硬件SPI口,即软件SPI接口。PIC16F877的SPI硬件资源分配给E2PROM24C64使用。PIC16F873的SPI接口工作在从模式下,PIC16F877需要选用一个普通I/O口(这里是RB4)与PIC16F873的SPI通信控制端RA4/SS相连,控制SI通信的发起与结束,如图3所示。每次通信都是由PIC16F877发起,PIC16F873响应。
图4
电能计量模块为单独模块,能够测量供电线路的电压、电流、功率、功率因数等参数,并具有标准的RS-485接口。为此,PIC16F873利用硬串口RC6/TX和RC7/RX,通过RS485接口变换,与电能计量模块JP1相连。这里MAX485芯片作为485总线接口转换芯片,用RC2作为RS-485总线通信输入/输出使能控制端,控制信号的读入和送出。
2.4交流接触器控制与状态保持
组群控制器的一项重要任务是通过固体继电器SSR和交流接触器实现照明线路供电控制。固体继电器为DC3~24V输入,AC220V输出,其输入由NPN型三极管9013驱动。由于系统实际运行过程中存在各种干扰,若则相关引脚很可能会出现跳变信号或三态,造成交流接触器误动作。因此“锁定”复位前状态,对保证系统可靠性非常重要。这里采用了由1个D触发器、1个光耦、3个电阻和3个I/O引脚组成的采样/保持电路,如图4所示。D触发器复位端R和置位端S分别接地,数据端D接CPU的数据控制端RE0,时钟端CLK通过光耦TIP521接CPU的时钟产生控制端RE1和RE2。保持电路的关键在于RE0、RE1、RE2单个引脚误动作无法产生有效时钟和控制指令。即使CPU发生复位,由RC0脚读回固态继电器当前工作状态,并将RE0输出(D触发器输入)置成该状态,进而保证SSR不产生误动作。电阻R32为上拉电阻,保证RE2出现三态时光耦不产生误导通。电阻R33起限流作用。实际证明该电路是有效的。
图5
2.5时钟与控制策略
要实现自动定时控制,系统时钟和系统预存控制策略是关键。组群控制器采用DS1302时钟芯片,为系统提供实时时钟。DS1302是一种带备份电源的、8脚、具有I2C串行通信功能的高性能、低功耗时钟芯片,提供秒、分、时、日、周、月、年日历功能。I2C串行总线SCL和SDA分别需要一个上拉电阻。主微控制器PIC16F877采用硬件I2C接口(RC3/SCL和RC4/SDA)与DS1302通信,如图5所示。组群控制器可以实现远程时钟校准。
图6
组群控制器将每日控制策略时间表Table1、季节划分时间表Table2、季节控制策略时间表Table3和节假日控制时间表Table4存储在E2PROM24C64中。24C64是容量为8KB、支持两线的I2C串行通信、1000000次擦写的E2PROM。主微控制器PIC16F877采用2个普通I/O口(RD1和RD2)模拟I2C串行总线,即实现软件I2C总线接口。组群控制器根据读得的日历信息和时间信息,对照各种控制策略时间表,开关灯及调光控制指令。
2.6软件实现
组群控制器软件分为主微处理器软件和从微处理器软件。主微控制器一方面负责通过GSM与照明管理计算机(简称上位机)通信,接收、解析和执行上位机发来的各种命令,并将执行结果发送给上位机;另一方面,主控制器在没有GSM信息的情况下,完成其它一些任务,软件流程图如图6所示。图7给出了从微控制器软件的简要流程图。
1.1控制系统总体结构
为了满足废墟灾难环境中的控制需求,设计了蛇形机器人控制系统。控制系统上层是监控系统,通过ZigBee无线模块给主控系统发送控制蛇步态的指令,如蜿蜒、蠕动、翻滚、分体等。主控系统的音视频信息和惯导、温度、湿度、压力、有害气体等传感器信息分别通过1.2G无线收发模块和ZigBee模块传输给监控系统显示。主控模块通过ZigBee无线模块与从控系统进行通信,以控制其实现相关的步态。
1.1.1主控系统
主控系统主要由ARM核微处理器STM32、无线通信模块以及传感器组成。主控系统通过无线模块接收监控系统的控制指令,并根据指令决定搜救机器人的运动步态、运动方向以及到达目标的位置;传感器收集灾难环境中音视频、温度、湿度、有毒气体以及红外测距信息,微处理器根据测距信息选择合适的运动步态,并将控制指令通过无线模块发送给从控系统去执行。
1.1.2从控系统
从控系统使用了和主控制器一样的高速ARM处理器,可同时控制18路PWM舵机。从控系统通过ZigBee无线模块从主控制系统获得控制指令,通过PWM信号控制关节机构运动。
1.2步态控制
Serpenoid曲线用来规划蛇形机器人的运动轨迹,并确定搜救机器人的驱动函数。
2实验平台
2.1蛇形机器人简介
该机器人具有如下几个特点:1)采用3D打印而成,既缩短了加工周期又节约了成本;2)通过ADAMS软件仿真,进行了机械结构设计,直线长度为2m,具有6个正交关节和1个分体机构,腿部具有变形机构,可以进行站立、卧倒、蜿蜒、蠕动、分体、翻滚等步态;3)机器人采用6V,4500mAh的电池供电,确保机器人能够连续运动0.5h以上。
2.2平台搭建
按照前文所述,搭建了柔性变形蛇形机器人控制系统的整套硬件电路。
3实验结果
3.1通信实验
蛇形机器人上位机监控界面,上位机通过远程监控搜救机器人自主移动、翻越障碍物、爬坡等实验,通过无线模块实时传输机器人所处环境的各种传感器信息,并能综合各种环境信息通过无线模块控制机器人运动。实验验证了蛇形机器人控制系统可实现多信息的实时准确无线通信,能够满足复杂搜救环境的通信需求。
3.2移动性能实验
经过多次实验,不断地调试分别实现了自主柔性变形蛇形机器人蜿蜒、蠕动、分体、翻滚等平面和立体运动步态,运动平稳,曲线平滑,蜿蜒运动速度可达0.5m/s。通过穿越狭小空间、翻越障碍物、爬坡等试验,验证了蛇形机器人在不同的环境中,具有良好的多步态运动稳定性和自主移动性能。蛇形机器人在模拟灾难场景中的各种运动步态。
4结束语
传感器芯体上面集成了测温电阻与加热电阻,测温电阻能实时监测传感器芯体的当前温度,且反馈到控制电路的输入端,作为温度误差信号的一个输入端,形成闭环控制。电路框图如图1所示,测温电路把当前芯体温度值转化为电压值,该值是一个微弱信号值,必须经过高信噪比前置放大电路放大到合适的电压输出值,再经过系统放大,然后输送给PID环节进行控制输出,控制输出产生宽度可调脉冲信号驱动加热电路,给传感器芯体加热。传感器当前温度与设定温度温差值越大,误差电压信号越大,经过PID控制输出脉宽开通时间越长,加热功率越大,反之亦然,从而实现了恒温控制。
二、系统控制设计
2.1温度与加热功率
传感器芯体温度与加载在芯体上的正热能与负热能大小有关。若传感器芯体温度维持在环境温度以上,则传感器芯体加载的正热能来自电能,由焦耳定律可以知道若给定电阻R上加热电流为I,加热时间为T,那么有I2RT的电能转换成热能;而传感器芯体加载的负热能可以是传感器芯体与周围环境的温度差而产生的热对流及热传导带来的热能转移。这种正热能与负热能对温度的影响体现为传感器芯体的加热功率与制冷功率,它们共同决定了传感器芯体的稳定温度。假设传感器芯体工作环境温度为25℃,传感器芯体气体浓度响应最佳温度为80℃,因热传导和热对流损失的负热能为某个可测量值且保持恒定,那么该点环境下芯体温度只与加热功率有关。如上所述,给芯体合适电流,那芯体就可以维持设定点温度,若环境温度上下波动,芯体加热与制冷的功率随温度发生变化,要使芯体继续维持在设定点温度,只需要调节芯体上电流的大小。在25℃环境下,实际测得加热功率与芯体温度的关系,加热功率为0.45W时芯体即可稳定工作在设定温度80℃。
2.2温度测量
为了更加准确地测量敏感芯体温度场的温度,在氢敏芯体上集成了一个测温电阻与一个加热电阻。测温电阻、加热电阻和氢敏电阻版图设计经过温度场仿真实现最佳耦合。因而测温电阻能真实反映氢敏电阻当前工作温度。测温电阻材料采用高纯铂电阻镀膜而成,实际测试的测温电阻温度特性,从图中可以看出测温电阻具有良好的温度线性关系。该测温电阻的温度系数因为采用薄膜沉积工艺制备,温度系数没有标准PT100大,但并不影响使用。电阻经过测温电桥检测,输出反映温度的电压信号。这个信号在控制区域非常微弱,为了提高温度测量精度,采用四线制检测电路,减少测温铂电阻引线长度与铂电阻通电电流对温度测量的影响。
2.3温度控制环路
通常温度系统是大惯性系统,具有较大的滞后性,往往需要具有超前调节的微分环节。气体传感器芯体体积很小,无论是加热还是制冷,芯体对温度都有快速响应,采用比例积分[3]控制就可以获得不错的效果。
2.3.1比例环节
比例环节具有快速调节能力,比例系数越大静差越小,过大容易震荡。电路如图4所示,其增益为-RP1/RP2,试验测试比例系数为-4时控制效果较好。
2.3.2积分环节
积分环节可以消除系统静差,当系统有稳态误差时,积分环节的输出会持续增大使得控制作用加强,从而减小稳态误差。积分系数越小,积分作用越明显,控制精度越高。积分电路如图5所示,其增益为-1/RI1CI1S,其中S为拉式算子。经调整时间常数RI1CI1为4.7s比较合适。采用PWM通断控制模式,能最大化利用加热功率。在导通瞬间,加热电压完全加载在加热电阻上,电流峰值会比较大,因此需要控制加热电阻合适的阻值。另外PWM控制存在完全导通的情况,虽然在本电路应用中不会带来坏的影响,但是为了调整最大加热功率以达到控制最大加热温度的目的,在PID输出环节采用稳压二极管,控制PID输出电压的幅度,保证PWM能够输出一定宽度的死区。
2.3.3微分电路
微分环境对输入快速变化的情况具有较大的反应输出,能提高控温系统对环境温度波动的快速响应能力。
2.3.4PWM产生电路
PWM电路[4]采用简单分立器件搭建,具体电路如图7所示,主要构成有比较器产生限阈值翻转波形,然后经过积分电路充放电产生标准锯齿波,锯齿波在与PID环节输出电压比较,产生脉宽随温度误差调整的波形,该波形输出给驱动加热电路。
三、实验结果
样机进行了稳定动态过程的短时间测试和稳定点长时间测试。短时间测试样机温度曲线,其中可以看出样机到达温度设定点90%的时间非常短,大概为120s,整体控温精度在0.15℃以内。当环境温度波动时控温点会随着扰动,很快就能回到设定的温度值,动态响应非常快。样机控温效果稳定点长时间监测曲线如图9所示,从该图可知整体控温精度在0.15℃以内更加明显,说明样机电路控温点不会随时间飘移,也不随环境缓慢变化的温度波动漂移。
四、结束语
(一)约束机制尚未健全
目前在启动资金方面由于没有比较好的策略来约束部门经理,而且无法正常考核业务经理的约束和监督作用,导致有的部门对资金使用过于随意,经常出现不必要的浪费现象,无形中增加了电力企业的经济压力,导致某些电力企业发生严重亏损。
(二)存在严重的资产流失
相当一部分的电力企业对于自己物资购销的情况不了解,原因在于对这一方面的管理计划性不强,也没有对关于物资采购、运输、验收等流程方面建立相关的制度,导致职责没有得到有效界定,所以导致关于出入库方面的手续显得非常复杂、混乱,而且会计工作方面一来核对工作经常不到位,无法对此做好监督工作,二来记账方式沿用传统的,所以极易出现资产短缺、流失等。
(三)会计信息失真
首先是部分电力企业的会计核算工作没做好,账目非常混乱,核算也不规范,导致资金与账目不符合,这样一来会计工作所得出来的数据信息就无法正常地反映出企业的开支情况。其次是对于电力企业的固定资产和存货没能做好清点工作,难免致使其资产管理混乱。然后是有些电力企业的管理者出于某种私利,指使会计做假账或者擅自修改业绩等,使得企业的资金体外循环,不利于电力企业的发展。
(四)会计监督不足
会计监督作用没有发挥出来主要体现在:(1)没有做好财务收支的控制工作,使得某些电力企业趁此机会偷偷设立"小金库";(2)会计工作混乱,数据缺失、不准确,导致财务报表无法真实反映出问题;(3)会计工作得不到重视,缺乏独立性和权威性;(4)部分会计人员综合素质不高,存在为了一己私利而对会计数据进行篡改现象。
2关于电力企业会计内部控制体系建设的几个建议
(一)建立健全电力企业会计内部控制体系
电力企业应当结合自身特点,对各部门明确其职权范围以及利益关系,对会计内部控制体系进行构建、完善。一般来说,会计内部控制体系可分为事前、事中、事后三个阶段,主要内容为:(1)事前建立监控防线,确保对企业管理的各个部门以及岗位实行深入的财务控制手段,当然这也包括对生产业务的整个过程;(2)事中建立监督防线,以"堵"为主,基于常规会计核算方法来对企业会计部门的日常业务进行核查工作;(3)事后建立检查防线,可以企业内部组成一个管理委员会,来对会计内部控制的具体落实情况进行定期的核查和评价。
(二)对电力企业经营状况进行全过程控制
首先对于采购环节应当严格根据企业库存量的情况来规定合理的采购量,避免出现浪费现象。比如,采购大宗材料时应以订单形式为主,对供货商采取公开招标形式,确保在公正公平公开的条件下进行择优考虑;在货物入库时做好把控工作,确保手续齐全;在货物销售的时候应当制定好销售计划,做好内部管理工作,确保经营过程均在计划管理范围内。此外,电力企业应当重视对货币资金的控制工作,不但要求会计人员对所有的付款业务进行审核,还要主管人员对审核后的业务报表进行签章之后,才能让出纳员允许付款。
(三)提高电力企业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
要建设好一支强有力的电力企业会计人员队伍,必须要紧抓综合素质方面。首先,应当重视并加强会计人员的业务考核,范围包括财经法规、会计基础以及制度等方面的知识点,对参与考核后的人员进行优胜劣汰,增强人员之间的竞争意识,使队伍结构得到最大优化。再者,注重对人才的培养工作,尤其是复合型管理人才,电力企业应当重视选的人才,并为其提供足够多的学习、深造机会,比如让计算机基础比较好的人员参与会计师的培训,或者让会计基础比较好的人员学习好计算机基础知识,以便培养掌握现代化计算机基础的专业会计人才。然后,还可以鼓励会计人员多学习,使得他们的专业基础得以巩固并及时补充新的会计知识,比如可以鼓励他们去上进修或者参加继续教育,使得他们接触更多的新知识、新事物,像现代化企业管理理论或者方法之类。
3总结
【关键词】内部控制设计原则设计理念设计思路动态设计静态设计
美国COSO委员会(CommitteeofSponsoringOrganizationsoftheTreadwayCommission)在1995年的报告指出:“内部控制是由企业董事会、经理当局以及其他成员为达到财务报告的可靠性、经营的效果和效率以及现行法规的遵守等三个目标而提供合理保证的过程”。它认为内部控制整体构架主要由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监督五要素构成。完善的内控制度是企业成功的保障。一个强有力的内控系统意味着公司能够提高效率,加强对外部事物的控制能力,人们可以由此得到可靠的相关信息并在合适的时间和地点来使用;好的管理和有效的内控可以保证一个组织随时处理出现的不利情况,限制其不利影响,也可以给公司成员充分的自由度来发挥其判断力和想象力,管理错误行为带来的风险,从而帮助公司成功。因此,对企业内控制度设计原则与思路进行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企业内控设计原则
企业内控系统要保证企业自身运行和信息处理的高效率,其设计要以国家的政治经济体制和企业自身的特点为基础,以法律制度为依据,这是内控制度的基本指导思想。现代企业内控系统设计原则的确立必须以此作为出发点。
(一)普遍性原则
企业是一定环境下的企业,其生存和发展受到环境的制约。企业环境主要包括政治环境、经济环境、自然环境、法律环境、管理环境等。企业内控制度的设计也必须充分考虑企业的外部环境,这是企业能够生存的前提,也是企业内控系统信息输入与输出口径与外界环境相适应的前提。所以企业在制定内控制度时,首先必须考虑我国国情,在宏观上和我国的经济发展趋势取得一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有它的特殊性,它是市场经济和我国政治体制相结合的产物,具有中国特色。企业处在这样的政治和经济环境中,必须了解国家的经济体制和政治体制,了解我国经济发展的重点,以国家经济结构调整趋势为导向,保证经营活动符合宏观经济发展的需要,借助国家对经济发展的推动力促进本企业的发展,绝对不能逆流而上,只有和国家体制相适应的内控制度才具有生命力。其次内控制度的制定必须以国家的法律法规为依据,不能忽视国家法律法规的存在,更不得与法律法规相抵触,这是对内控制度设计的最基本要求,也是企业建立一切内控的基本前提。
(二)特殊性原则
如果说内控制度的设计要符合国家的体制与法律制度是普遍性原则,内控制度的设计要与企业自身特点相结合则是特殊性原则。根据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原理,每个企业都有其特殊性,都有其与众不同的特点,企业在其规模、所有制形式、从事的生产经营活动、所处的环境、企业的生命周期以及管理形式所表现出来的特殊性,都要求企业内控制度的设计要从企业的实际情况出发,结合企业自身的特点来制定内控制度。这样制定出来的内控制度才有适应性和可操作性。因此在内控制度制定之前,要对企业有一个完整的了解,根据企业的特点,综合考虑企业内部的组织结构、项目数量、作业流程及管理形式,构建具有三维立体结构的内控体系。
(三)成本效益原则
成本效益原则就是要求企业必须运用科学化的经营管理方法以降低其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力争以最小的控制或管理成本获取最大的经济效益。内控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提高企业经营的效率,所以在内控制度的设计中要贯彻成本效益原则。在设计内控制度时,首先要正确而精心地选择控制点,实行有选择的控制。如果企业不进行控制,企业运行肯定是低效率的,随着控制点的增加,企业效率逐步提高,但当控制点达到一定数量时,企业再增加控制点,取得的边际效益是递减的,因为随着控制点的增加,企业运行逐渐失去应有的灵活性,体制僵化,导致效率降低;另一方面,随着控制点的增加,边际成本逐渐上升,所以与边际成本等于边际效益的均衡点相对应的控制点的数量,企业应该选择最佳控制点数量。如图1。
其次是要努力降低控制的各种耗费,不应过于强调控制的严密性和完整性,应尽量精简机构和人员,改进控制方法和手段,减少过繁的手续和程序,避免重复劳动,使企业能因工作简化、效率提高而节省费用。
(四)信息化原则
内控的意义就在于使企业的经济活动在预先设定的范围内运行,并根据反馈的信息及时纠正偏差。对于一个控制系统来说,不仅控制主体作用于受控系统,受控系统也会反作用于控制主体,即具有反馈功能。控制的过程就是利用在管理活动中反馈回来的信息,不断地调整、修正企业经济活动,使之趋向于控制目标。所以企业内控制度的设计一方面要根据信息反馈过程和各阶段的特征,设计合理的流程,实行职能分工、职责分工,保证控制信息传递渠道的畅通和信息的正确使用;另一方面,要为信息的传递搭建合理的平台,建立内部控制信息化模式。
(五)系统化原则
企业内控制度是一个系统,它具有整体功能和综合行为。在进行内控制度设计时,首先应根据系统哲学思想规划制度,考虑单位整体的需要,以便建立系统、完整与有效的内控制度。其次要考虑各子系统的需要与协调。每个单位的整体均是由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各个部分和各个环节组成的,各个组成因素既体现出整体共性,又表现出自己的个性,促使子系统的分工与协作是内控制度的目标之一。
二、企业内控设计理念
依照内控制度的设计原则,内控制度设计要以国家的政治经济体制和企业自身的特点为基础,以法律制度为依据,这是内控制度的基本指导思想。企业内控制度设计的目的是为了加强对企业风险和管理者决策的控制,保证企业所有者价值最大化。因此,内控制度的设计还应从以下几个视角来考虑:
(一)所有者视角
根据COSO的定义,内控制度必须有企业董事会、管理当局和员工共同参与。内控制度的最终目的是要保证股东价值最大化,所以在进行内控制度的设计时应该突出所有者的位置,但是目前我国内控制度的设计基本上是站在经营管理者的角度去考虑,把内控制度看成是经营管理者管理的重要手段,着重于企业内部管理职能机构、管理业务活动等控制制度的设计,很少将内控制度的设计与所有者联系起来,突出表现在企业的组织规划设计上,不注重董事会、监事会、总经理的设置及相互制衡关系的要求,所有者丧失了对经营管理者的控制权,使内部控制成了经营者“自娱自乐”的活动。所以内控制度的设计必须从所有者的角度重新思考。首先,内控制度的设计必须完善现代企业治理结构,注重对经营者权力的制衡。第二内控制度的设计应该强化对董事会、监事会权力成员身份的确认,使他们真正成为所有者的代言人,以主导者的身份参与企业内控活动。
(二)目标视角
企业进行内部控制是为了实现其经营目标。但目前我国大多数企业内控制度只注重过程,忽视了内控的结果,认为内控就是相互牵制,反而造成企业运行的低效率。所以企业内控活动要围绕企业目标展开,把企业的组织结构、项目以及业务流程作为一个有机整体来考虑,以目标为轴心进行制度安排。
(三)激励视角
企业内部控制要依靠企业员工来执行,企业员工尤其是经理层是企业内控的关键因素。在企业的日常经营活动中,企业员工作为内控活动的主要执行者和执行情况的反馈者,对企业内部控制的有效执行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直接影响着内控目标的实现。从这个角度考虑,健全的内控制度不仅是对员工行为的规范与约束,还必须包括激励机制。所以激励机制应该是企业内控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所产生的激励要有长期效应。
(四)信息化视角
电子技术和因特网的迅速发展,使信息技术作为工具被引入企业活动中,传统用手工进行信息处理的企业内控系统已不能满足需要,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促进企业内控系统的现代化、信息化是内控制度设计的重要任务。
信息化视角有三方面的含义:第一是依托信息技术,如网络技术、计算机技术和现代通信技术,设置合适的流程,加快数据采集和处理速度,构建企业内部控制的操作平台。第二是建立信息库,主要包括控制内容库、控制标准库以及控制对策库等。控制内容库以组织、项目和流程为基础,搭建会计控制、管理控制和法规执行控制体系;内部控制标准库是企业进行内部控制的依据,主要包含由国家有关部门制订的法律法规和企业自己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制定的规章制度;对策库则是控制事项的处理原则和处理程序。第三是企业内部控制系统要能够不断有选择的从外界环境获取信息,不断进行自我完善;同时内部控制系统要能有选择的向外界提供反馈信息,以便能够及时纠正、调整偏差,实施控制。
(五)风险视角
根据COSO的报告,风险评估是内控框架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企业内控制度的设计必须体现对风险的管理。由于经济、行业、政策法规和经营条件持续地变化,每个企业都要面对各种不同的内部和外部风险,因此必须对这些风险进行评估,借以确定和分析企业实现其目标过程中的相关风险,这是企业在前进过程中避免各种错误和意外的前提。内部控制作为企业风险管理的组成部分,其制度设计一定要体现企业对风险的管理,这是对企业内控制度设计较高层次的要求。
(六)决策视角
所有的企业都面临不确定性,不确定性表现为风险和机会,具有侵蚀或提高企业价值的潜在性,管理者面临的挑战就是确定企业在竭力增加股东价值的同时,它准备接受多大的不确定性。企业管理者能否有效处理不确定性,能否有效地避免风险、把握机会,直接影响到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因此,企业内控制度一定要对管理者的决策行为进行规范和约束,这是企业规避风险的有效途径。
由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出,企业内控制度基本框架的构建思路,是一个从国家层面、企业层面、所有者层面、控制目标层面、经营者层面多层次依次推进的过程,最后才是对企业内部组织、流程和项目等一系列具体内容的设计。在整个机制运行的过程中,企业的信息系统是联系各个层面的纽带。企业内控制度基本框架构建的思路可用下图简单说明:
三、企业内控设计思路
内控制度设计原则与理念对其设计框架进行了规划,在进行具体设计的时候,可以针对内控的单个组成要素来设计,也可把企业内控制度作为一个整体进行设计。我们将内控制度设计分成总体设计和单项设计,前者说明一个企业的内控制度的整体结构或组成要素,后者说明构成该整体的每个要素的内容。
(一)总体设计思路
观察实务可以发现,现代企业的内控制度是一个体系,把企业作为一个整体进行设计是可行的。内控制度的整体设计可采用如下两条思路:
1.静态设计
企业内控制度在总体上是组织、项目和流程三个方面的综合,静态设计是在综合考虑这三方面的基础上进行的制度设计。内控制度设计首先要保证企业组织的有效运行。现代企业是一个组织,它可以被分成高层、中层、基层和现场四个层次,每个层次由若干单位组成,每个单位有若干成员。从组织角度设计内控制度,需要考虑企业的控制目标,控制环境和控制方式,进而确定企业的管理跨度与管理层次、经济责任制和岗位职责制度。组织维度设计的好,可以营造良好的内控环境。其次制度设计要确定合理的内控项目。项目是内控制度的基本单位,确定企业内控的项目时,要考虑企业远景、战略和经营目标的要求和企业管理水平。另外,内控的项目选择要涵盖会计控制、管理控制、业务控制和法规执行控制几个方面。第三要把项目、组织和流程有机地结合起来。每个项目都是通过组织的层次、单位和成员按照一定的流程、作业和任务的要求来完成的,每一个内控项目都是由组织和流程组成,是一个二维体系,当企业存在多个项目时,就可形成由组织、流程和项目组成的三维立体框架。
2.动态设计
动态设计是过程设计。我们认为,内控制度是一个完整的动态系统,它不仅包括制定,而且包括执行,对执行情况的计量或测试、对计量或测试结果的分析和报告以及对偏差的修正等,这就为内控制度的设计提供了另一条思路。
内控制度的设计首先考虑企业的远景、战略和目标,据此设计完成内控制度之后,便是内控制度的执行。实现内控目标的第一步是对内控制度执行情况进行计量或测试,然后将内控制度的执行情况与内控制度进行比较,判断测试结果是否符合内控制度。如果符合要求,则不需要干预;如果偏差超过控制范围,则要对偏差进行分析,拟定纠偏措施,并向控制者提供测试报告。
(二)单项设计思路
企业内控制度的单项设计分为按部门设计、按项目设计和按流程进行设计三种形式。
1.按部门设计
部门设计的关键是营造良好的控制环境。在进行部门设计时,首先要分析部门在企业中涉及的项目及在项目流程环节中的位置,需要参与的工作任务以及在执行工作任务中可能面临的风险,并进一步确定关键控制点。其次根据控制点确定所要进行的控制活动,进行责任和权利的具体分工,制定业绩考核标准。第三建立部门内部以及部门之间的信息与沟通程序,使部门内部和部门之间能够迅速进行信息交换,取得执行任务时必须的信息。
2.按项目设计
一个项目,有其自身的业务流程,跨越不同的组织部门。在分析项目涉及的部门、部门的层级、部门间的相互关系以及业务流程的基础上,制定项目内部控制的执行测试方法、测试标准和操作程序。
关键词:企业内部控制;问题;研究
内部会计控制是企业管理者为保证会计记录与实物资产相一致,确保企业计划顺利完成与相关财务资料真实可靠而设立的一系列会计管理规章制度的总称。它是保证企业正常运转的前提与基础。在企业会计系统高速发展的今天,内部控制系统如何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如何满足现代企业组织结构、经营方式与管理目标的需要,是一个全新的理论课题,因此,必须不断健全和完善企业会计内部控制,为企业经济的健康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建立健全会计内部控制制度在现代企业中的作用
1. 建立健全会计内部控制制度是法律、法规的必然要求,也是经济全球化的迫切需要
建立健全会计内部控制制度对于及时发现和纠正企事业单位的各种错误和营私舞弊现象及违法行为,确保法律法规履行具有特殊的作用。在新旧体制转轨阶段,现代企业经营中低效率以及人为的损失、浪费现象较为普遍,无章可循、有章不循、弄虚作假、违规操作等不正当行为时有发生。《会计法》以及财政部所颁布的《会计内部控制规范》中都明确要求单位必须建立健全会计内部控制制度,加强内部监督,以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合法性。
2. 建立健全会计内部控制制度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健全的会计内部控制,可以保证会计信息的采集、归类、记录和汇总过程,从而真实的反映现代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实际情况,并及时发现和纠正各种错弊,从而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3. 建立健全会计内部控制制度有效的防范现代企业经营风险
在现代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中,现代企业要达到生存发展的目标,就必须对各类风险进行有效的预防和控制,会计内部控制作为现代企业管理的中枢环节,是防范现代企业风险最为行之有效的一种手段。它通过对现代企业风险进行有效评估,不断的加强对现代企业经营风险薄弱环节的控制,把现代企业的各种风险消灭在萌芽之中,是现代企业风险防范的一种最佳方法。
4. 建立健全会计内部控制制度能维护财产和资源的安全完整。
健全完善的会计内部控制能够科学有效的监督和制约财产物资的采购、计量、验收等各个环节,从而确保财产物资的安全完整,并能有效的纠正各种损失浪费现象的发生。
5. 能够保证企业高效率的经营。科学的内部控制制度,能够合理地对企业内部各个职能部门和人员进行分工控制、协调和考核,促使企业各部门及人员履行职责、明确目标,保证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有序、高效地进行。
二、当前企业会计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国现代企业组织管理体制尚未形成规范化的模式,因而影响和制约了现代企业的投资决策能力和市场竞争能力,导致现代企业会计内部控制失效。
1. 控制环境失效
会计内部控制环境是指一个现代企业的风气或氛围。它直接影响着现代企业员工的控制意识,是会计内部控制所有其他要素的基础。控制环境失效,将直接影响现代企业会计内部控制制度的实施以及实施的效果,并影响其他控制要素作用的发挥。目前,我国现代企业的股权高度集中,即使将上市现代企业的流通股全部买进,也不能取得现代企业的控制权,资本市场对经营者的约束非常有限。现代企业董事会很大程度上由内部人组成,对经营人员的监督有限,缺乏对高层经理的评估和有效激励,容易造成经营的决策失控。
2. 财会系统失效
财会系统是现代企业为了汇总、分类、分析、记录、报告现代企业交易,并保持对相关资产与负债的受托经济责任而建立的方法和记录。现代企业应重视财务财会工作,合法建立和有效利用财会信息系统,并让相关的部门和人员知悉其在相关会计内部控制中的作用和责任。财会账务处理不真实,弄虚作假,使财会信息失真;收入不实,支出不当;现代企业资金使用效率低下,损失浪费严重;财会监督乏力,现代企业财产物资的安全与完整受到影响;资金的筹集、投放、分配等环节缺乏应有的宏观约束机制和调控手段。
3. 控制程序失效
控制程序是为了确保管理指令得以执行,保证现代企业经营目标的实现而建立的政策和程序,是针对风险采取的必要行为。控制程序失效的表现主要为:各项经济活动运行不畅,购、销、存或者供、产、销脱节;预算的制定、执行、分析等环节不能相互协调,相互制约;经济活动的授权、主办、核准,执行、记录和复核等步骤不能按程序合理分工,职责不清,相互扯皮:管理混乱,各种监控系统形同虚设,信息反馈渠道不畅。
三、现代企业会计内部控制设计
1. 组织结构控制需要解决的问题
组织结构控制是指对现代企业组织结构设置、职务分工的合理性以及有效性所进行的控制。在组织机构方面主要体现在两个层面:一是法人治理结构方面,涉及到董事会、经理设置和相互关系问题。现代企业缺乏规范的法人治理结构设置,存在职责不清等问题,使现代企业目标发生偏移;二是现代企业管理部门的设置。这里探讨的主要是现代企业治理结构方面的问题。现代企业由于业务岗位设置的先天缺陷而未得到分离,这同现代企业对不相容职务是否应该加以分离的认识以及业务流程的复杂程度有关;没有认识到应该加以分离这进一步验证了现代企业财务负责人对不相容职务的认识水平还停留在一个较低的层次。
2. 会计内部控制
会计内部控制应该与其经营管理过程相结合,成为生产经营过程的一个组成部分,而不应游离于它的基本活动之外。现代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全过程,也就是资金运动的全过程。要维护现代企业的整体利益,强化对所属现代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过程控制,达到控制和减少风险、改善会计状况、扩大会计成果的目的,就必须将会计内部控制渗透到现代企业的会计管理和资金运动之中,强化对现代企业会计管理和资金运动的过程控制。
3. 预算控制
总部应运用科学方法制定预算标准,对下属现代企业的年度预算,应根据经营目标进行审查、帮助挖潜,力求预算合理,并以此约束现代企业的支出。对于现代企业预算控制的内容,笔者认为,现代企业对预算控制应该以资本预算为中心。即现代企业确定发展战略和经营目标,并按照管理层进行分解,确定关键的预算指标,如销售额、资本的保值增值、资本性投资的金额和时间分布、投资效益,重大筹资计划等,作为责任预算的基础。对于一般性的预算内容,可以不作为现代企业预算控制的重点。
4. 风险防范控制
引入先进管理思想,运用现代风险管理手段和方法,借鉴先进企业的成功经验,结合自身管理实践,逐步树立管理创新的思想;在现代企业管理层树立谨慎而不悲观、果断而不冒进的经营风格。现代企业须树立风险意识,针对各个风险控制点,建立有效的风险管理系统,通过风险预警、风险识别、风险评估、风险报告等措施,对财务风险和经营风险进行全面防范和控制。
5. 内部审计控制
内部审计作为现代企业最高管理层控制现代企业的工具,对现代企业的各种财务资料的可靠性和完整性、现代企业资产运用的经济有效性等进行审核,并评价现代企业及其成员现代企业的会计内部控制是否有效,减少舞弊行为。
四、现代企业会计内部控制的保障机制
1. 完善现代企业的会计内部控制环境
控制环境包括员工的诚实性和道德观、员工的胜任能力、管理者的管理哲学和经营风格、组织结构、授予权利和责任的方式、人力资源政策和实施等。控制环境构成了一个单位的氛围。首先,现代企业全体员工尤其是管理层应当树立会计内部控制理念。会计内部控制能否有效关键看现代企业员工有没有会计内部控制观念,特别是看管理层是否重视会计内部控制制度。其次,完善现代企业和成员的现代企业治理。第三,加强人力资源投资,提高员工素质。第四,建立积极向上的现代企业文化。
2. 健全组织机构及其责任,内部管理控制是整个会计内部控制系统的主体部分,其范围涉及现代企业经营管理各部门、各环节,它通过建立和改进有关的管理政策和程序,有效控制现代企业运行。(1)健全组织机构。把握好集权和分权的关系,建立适合现代企业发展和市场要求的组织机构,以及适合现代企业组织结构,行之有效的激励与约束管理机制。(2)明确权责分派。对组织中全部活动的职责和权限进行合理有效地分配,特别对敏感职位之间的财务分工要准确合理;为执行任务和承担职责的组织成员配备所需资源,确保他们的经验和知识与职责权限相匹配;使所有员工了解他们的工作行为、职责承担形式和认可方式以及与达成组织目标之间的联系。(3)落实人力资源政策及实务。包括各岗位制定工作说明书和管理任务清单,健全人事管理、招聘、选拔、培训、人员发展、绩效考核、薪酬等在内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和相关流程、工作表格。(4)建立内部记录与报告体系。包括对各类投入产出等的记录与计算、产品或服务的质量统计与分析、原始记录管理、各种统计台账的登记和统计表格的编制。(5)加强决策与执行过程控制。建立经营计划的种类、内容、权力机构和组织管理、与经营计划相关的资金管理控制等经营决策程序;建立对产品或服务的生产周期、投入与完工时间和交货日期等的时间控制制度;健全对人身、财产、单据、.印鉴和文件资料等的安全控制制度。
3. 建立风险评估机制和财务预警系统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现代企业面临的经济环境日趋复杂,不可避免地会遇到各种风险,为防范风险,现代企业应建立风险评估机制。现代企业的风险评估主要应包括筹资风险评估、投资风险评估、信用风险评估和合同风险评估等内容。现代企业在建立风险评估机制时应成立专业的风险管理部门来制订风险管理政策,将风险管理的重点放在筹资和投资两个方面,并对子现代企业进行风险管理的授权、控制和评估。
【关键词】内部控制;控制环境;内控设计
根据2007年1月1日起开始实施的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以下简称新审计准则)第1211号《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并评估重大错报风险》的规定,内部控制是被审计单位为了合理保证财务报告的可靠性、经营的效率和效果以及对法律法规的遵守,由治理层、管理层和其他人员设计和执行的政策和程序。内部控制作为防范各种错误与舞弊的第一道防线,其设计是否合理与执行是否到位至关重要,应从五个方面进行构建。
一、完善企业的控制环境
控制环境要素很多,有价值观、组织结构、控制目标、员工能力、激励与诱导机制、管理哲学与经营风格、规章制度和人事政策等等。这些要素对于企业来说,不是短时间内就能改变或形成的。要改善企业内部控制环境,首先要做好如下几项工作:
(一)加快现代企业产权制度改革
真正实现产权明晰、权责清楚、管理科学、政企分开的现代企业制度,从产权制度上保证内部控制制度有效建立。
(二)要有明确的内部控制主体和控制目标
控制主体解决了由谁进行内部控制的问题,而控制目标则解决了为什么要进行控制的问题。科学的企业组织结构在企业内部应包含四个层次的经济主体,而这四种控制主体都有各自的控制目标,股东的目标是财富最大化,经营者的目标是不断增加经营效益;管理者的目标是完成责任目标、获得业务运行的真实报告;普通员工的目标是遵从企业的内部规章制度,不断提高企业的生产经营效率。
(三)要有先进的管理控制方法和高素质的管理人才
具有先进的管理控制方法,还需辅以积极的人事政策,要能培养和引进一批具有高素质、掌握先进的管理方法的人才队伍,来改善企业的经营管理观念、方式和风格,培养全体员工良好的道德观、价值观和全员控制意识,从而形成一个特定的企业文化氛围。
二、进行全面的风险评估
控制环境中包括的要素很多,但考虑成本效益原则,需要对那些会影响有关控制目标实现的要素的风险程度进行合理的评估,对那些风险水平较高的可控因素实施控制,按以下流程进行评估:工作目标风险评估控制风险的措施。以工作目标为风险评估的起点,找出控制环境诸要素中可能导致工作目标不能如期实现的关键控制点,通过对其风险程度的评估,并采用科学控制风险的措施,积极有效地加以控制,从而保证其工作目标的实现。
三、设计有效的控制活动
(一)人员控制
1.职责分离。职责分离是现代企业内部控制的基本要求,对于单位的一切交易或事项都应严格按照不相容职务相分离的原则,科学地划分各职责权限,形成相互制衡机制。
2.工作流程。明确每个岗位的职责,使每一个人的工作能自动地相互检查另一个人或更多人的工作,从而达到相互牵制的目的。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可以采用对每一个岗位设计工作流程图的办法,在工作流程图中明确规定每个人应该做什么、如何做、何时做以及正确进行工作的结果等。工作流程图设计的目的应达到使管理的过程标准化。
3.票据与记录控制。票据是证明交易发生和交易的价格、性质及条件的证据。实行票据保管、收款与会计记录人员的岗位分离;对所有票据(包括发票、支票、收据、工时记录等)进行预先编号,在此制度下,所有作废的票据都要妥善保存,对已经使用的票据有会计人员进行定期消号,并及时与票据保管人员进行核对,以防止交易漏记或重复记录现象,保证全部收入、结算款项等能够及时准确入账。4.资产接触与记录使用。资产接触与记录使用主要是指限制接近资产和接近重要记录,以保证资产和记录的安全。保护资产和记录安全的重要措施是采用实物和技术防护措施。
5.绩效考评。为了实现既定的工作目标,应实施有效的激励、奖惩机制,激励全体员工参与企业管理和控制,以充分发挥各自的主观能动性。
(二)信息控制系统
信息系统已成为现代企业管理不可或缺的部分,随着电子商务的发展,信息系统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在信息系统的日常使用中,信息系统产生的舞弊现象比在手工操作下更具隐蔽性,因而对信息系统的控制也十分重要,具体应通过采取权限控制、数据录入/输出控制、手工凭证的控制等方式,各个岗位应通过设置密码口令来防止别人越权使用自己的权限,没有权限的人绝对不允许对数据进行查阅或修改。
四、建立广泛的信息与交流系统
信息与交流,就是向企业内各级主管部门(人员)、其他相关人员,以及企业外的有关部门(人员)及时提供信息,通过信息交流,使企业内部的员工能够清楚地了解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知道其所承担的责任,并及时取得和交换他们在执行、管理和控制企业经营过程中所需的信息。要建立一个广泛而有效的信息与交流系统,应该遵循以下原则:
(一)一个有效的内控系统需要充分的和全面的内部财务、经营和遵从方面的数据,以及关于外部市场中与决策相关的事件和条件的信息。这些信息应当可靠、及时、可获,并能以前后一致的形式规范地提供使用
(二)有效的内控需要建立可靠的信息系统,涵盖公司的全部重要活动
(三)有效的内控系统需要有效的交流渠道,确保所有员工充分理解和坚持现行的政策和程序,影响他们的职责,并确保其他的相关信息传达到应被传达到的人员
五、加强内部控制的监督与评审
一是应当不断地在日常工作中监督评审内控的总体效果。对主要风险的监督评审应当是公司日常活动的一部分。
二是对内控系统应当进行有效和全面的内部审计。内审要独立进行,应得到适合的培训,并配备称职和得力的人员。内审作为内控系统监督评审的一部分,应当向董事会或其审计委员会直接报告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