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12-26 16:30:29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免疫学检验论文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实验教学用书为《临床免疫学检验实验指导》(电子版),是《临床免疫学检验》(康熙雄主编)的配套教材。我们根据教学重点应该落实在实用性上,本着一切从实际出发的目的,尽量按照临床免疫实验室常用的技术操作方法来设计实验课程。首先实验内容要突出本学科的基本实验技术;其次,从医学检验学生的特点和大部分毕业生将来主要从事临床检验和基础研究工作的需求出发,把重点放在让学生掌握基本理论、基本操作技术上;另外,根据免疫学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生物医学科研领域中的特点,增加对培养学生的科研素质具有促进作用的实验项目。综合考虑这几个方面,我们将实验分为:(1)验证性实验,包括经典抗原抗体反应技术、免疫标记技术、免疫细胞的分离;免疫球蛋白的提取;血清补体活性的测定;(2)设计性实验,包括ELISA法的建立;临床相关实验:包括间接荧光免疫法检测抗核抗体;淋巴细胞亚群测定等。另外,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与发展,临床实验室不断地向着自动化方向发展,全自动分析仪的操作在实验教学中也是必不可少的。我们定期带学生到医院临床实验室见习,让他们了解临床免疫学检验动态及最新的检验仪器、检测方法和发展趋势。这样不仅解决了教学实验室仪器设备落后,资源不足的问题,同时也避免了实验教学与临床脱节的难题。
2精确分配实验学时
《临床免疫学检验》实验课的教学目的在于加深学生理解相关的理论知识,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创新能力。我们根据本专业学生培养目标的要求,对整体教学内容进行考察和分配,每次实验课安排在理论课之后,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记忆。最后确定本门课程的教学时数为9时,其中理论课54学时,实验课45学时,理论课与实验课的比例为1.2:1。
3增加实验室仪器设备投入,充分利于临床医院的资源优势
良好的实验室与仪器设备条件是实验教学的最基本保障。近年来随着临床免疫学科的不断完善和免疫学技术的成熟,以及基因组和蛋白组学的发展,医学的各个学科均与此学科发生广泛的交叉和渗透。相应技术在临床免疫学检验上的应用日益广泛。因此,实验教学要为学生掌握这些新技术打下坚实的基础,才能使学生在毕业后的工作中得心应手。我们的实验课充分利用旧有设备,同时也争取了新的投入。近年来,实验室增加了教学设备包括显微镜、离心机、自动酶标仪、洗板机、水平电泳仪、分光光度计等。另外,由于自动化的进程加快,很多高精尖的设备应用于临床工作中。这些设备价格昂贵,教学实验室无力购买。所以,我们充分利用各个教学医院检验科的资源优势,将部分实验课和见习课设置于教学医院的检验科,用临床资源优势来弥补实验室设备的不足。
4采用灵活多样的实验教学方法
实验课教师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主要有PBL教学模式(problembasedlearning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LBL教学模式(lecturebasedlearning以授课为基础的学习)、讨论式教学模式、自主学习模式等。对于设计性较强的实验,我们运用了PBL教学模式,比如“ELISA检测AFP方法的建立”,由教师提出与本次实验内容相关的问题,学生围绕问题进行思维、推理和分析,教师只是起导向作用,不直接回答学生问题,维持实验小组向既定的教学目标进行。对于相对复杂的实验内容采用LBL教学模式,如“免疫细胞的分离”等。对于相对简单的实验内容采用自主学习模式,比如“凝集反应”。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自学《临床免疫学检验实验指导》的内容,进行讨论、交流,并完成实验内容。在各种教学方法中加入讨论式教学模式。针对实验内容、实验方法或实验结果,在教师指导下,全班或小组成员围绕某一中心问题各抒己见,发表自己的看法,通过师生间、学生间的多边交流,相互探讨,以求得真知。由于我们灵活运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模式,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实验课变得生动有趣。同时,我们利用互联网资源和多媒体技术将实验变得形象。在实验教学中,将实验操作、实验仪器拍摄成录像进行播放。不仅能让学生充分了解实验原理、实验步骤、实验所用的仪器等,还能纠正学生不正确的操作,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5将科研融入实验教学
教师队伍科研能力的提高,对实验教学有强大的推动作用。近年来,学校及医院越来越重视科研能力的提高,各等级的科研项目数逐年增加。我们也尝试将科研融入的临床免疫实验教学中。比如“ELISA检测AFP方法的建立”就是我们教师自己正在研究课题的部分内容。实验教学与科研的结合更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拓宽学生的视野,让学生了解本学科发展的动态和前沿。
6建立完善的实验考核机制
建立完善的实验技能考核制度,全面考核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把实验技能成绩按一定比例纳入总成绩。加大了学生对实验课的重视程度,促使学生在平时的实验操作中掌握各类仪器设备的使用方法,并有意识的纠正错误的手法;在撰写实验报告时能认真思考,讨论实验成败的原因,得出科学合理的结论。学生对实验课的内容感到有兴趣,并加以重视,实践操作能力也得到提高。学生进入临床实习阶段后,也得到实习医院指导教师的认可。当然,在两轮的实验教学中,我们也发现了一些问题。比如:(1)实验资源的相对不足:在实验课时我们一般将三名学生分为一组进行实验,有的同学主动性不强,不能参与每一次实验的操作,而是看同组的其他同学操作。我们应该加大实验设备的投入,让每个学生都能动起手来。(2)实验内容不够充实:免疫实验总会有反应和等待的时间,在这段时间里学生总感觉无事可做。教师应该丰富实验内容,比如增加多媒体动画,提出问题让学生讨论等等来丰富实验的内容,让等待的时间增加趣味性和知识性。(3)教师应该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不要固步自封。临床免疫学检验日新月异地发展,很多新技术、新方法应用到临床工作中。教师也要多学习,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提高自己的科研能力,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新思维。
7结语
【关键词】 免疫学检验;实验教学改革
随着现代医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临床越来越需要高层次、高素质的检验人才。培养出具有广博的基础与专业知识的专业人才已成为当前医学教育工作值得深入探讨的教学改革课题。实验教学是高等医学院校的课程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沟通理论与实践的一座桥梁,因此,作为医学检验专业课程之一的免疫学检验,有必要加强实验教学改革,通过实验课不但让学生了解、掌握先进的免疫学检验技术和分析手段,还对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科研能力、创新能力和实际工作能力起着关键作用[1]。
1 免疫学检验实验教学改革的目的、措施和效果
1.1 变验证性实验为探索性实验 过去实验课内容多是对经典实验进行验证,简单的、低水平的重复,无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这样的实验环境中,学生缺乏对新知识的感性认识,也谈不上创新能力和科研素质的培养。为了使实验课适应人才培养的需要,本校设计了新的授课方案,实验教学逐步转变为综合性、探索性为主要内容,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
1.2 改变教学观念,变学生被动接受为主动参与 长期以来,实验教学方法多采用“灌输式”教学法,实验过程首先由教师详细的讲解实验内容和实验步骤,甚至进行操作示范,学生只需按实验教材机械地完成实验操作即可,学生始终处于被动地位。实验课改革从教学方法入手,实验课的主角逐渐由教师转变为学生,将以教师讲授和示范为主、学生被动模仿的教学方法逐步转变为以教师对学生进行基本实验技能的传授与训练为重点、学生进行自主设计和实验的教学方法。授课重点放在启发、挖掘学生的内在求知欲,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主动性方面,这样不仅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同时提高了学生对学习理论知识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实验教学内容与理论教学相辅相成,整体优化。
1.3 变独立分散的实验为综合性实验 以往的实验课内容大多是独立的、传统的单因素设计,一次课仅涉及单一的免疫学检验技术。由于新的教学大纲课时的减少,所以常规的实验教学只能进行有限的几项。如何在有限的学时内切实提高实验教学质量以辅助理论教学,是增强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一条重要途径。而综合性、系统性实验教学体系,不仅把实验内容改成多因素设计,几乎涉及到免疫学基础理论知识的全部内容。对于动物实验,学生参与的积极性较高,同时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在相同的实验动物出现不同的实验结果时,学生能针对性提出问题,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培养了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4 实验课教学改革取得良好效果 学生们在此次实验中通过查阅文献、实验设计、实验操作、实验结果分析和撰写科研论文式的实验报告等,进行了一次完整的科研过程的自主训练,培养学生正确的观察能力和科学的思维方法。同时对培养学生的严谨求实、勇于创新、知难而进的科学态度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从学生的毕业论文水平的不断提高,也说明实验教学起到了一定的作用。所以,实验教学的改革受到学生的一致好评。
1.5 实验课教学方法已被写入教材 由于实验教学效果好,在国内具有一定的先进性和独创性,也得到各高校专家的认可。刘辉主编《临床免疫学和免疫学实验指导》,人民卫生出版社;季育华主编《免疫学检验实验指导》,高教出版社。
2 实验教学内容的设置
授课方案的基本程序是:实验准备免疫原制备和鉴定免疫抗体制备抗体纯化和鉴定酶标记抗体制备几种免疫技术应用实验结果及综合分析论文式实验报告。
2.1 抗血清制备的实验中,实验动物为科研兔,免疫抗原为伤寒沙门氏菌可溶性抗原、鸡卵清抗原、绵羊红细胞抗原。每两名学生为一个实验小组,实验方案的详细设计、实验动物的免疫、饲养由学生独立完成,极大提高了学生的实验兴趣。
2.2 涉及到免疫学技术及相关学科技术,主要是化学技术、生物学、生物化学技术、免疫学技术,实验内容包括四个系统,即抗体系统、补体系统,细胞系统和细胞因子系统。充分体现技术内容的完整性。
2.3 报告书写要求按论文形式完成,学生要自己查资料,能对实验结果、现象及方法加以分析评价。
3 实验教学改革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本次实验教学改革是结合了医学检验专业学生的专业特点,实验安排的主要是直接用于临床疾病诊断和科研的技术内容。不仅培养学生的操作技能,更重要的是培养他们的观察判断、分析解决问题及书面表达能力;增强学生团队精神、竞争意识和责任感,能够在以后的医院工作中更好地为临床服务[2]。本实验也是学生制作基本的免疫检验试剂盒的过程,对试剂盒研制过程有了一定的认识。本实验获得的抗血清还可以为其他免疫实验课所用,节省教学开支,提高了教学投资使用率。本校充分认识到实验教学对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关键作用,结合学科、专业、课程特点,强化实验教学环节,改革实验教学体系,取得了明显成效。
总之,医学院校的培养目标是为社会培养现代化的实用型医学人才,应具备多方面的素质[3]。在国际教育中,把知识、能力、素质作为人才培养的三要素。医学检验教育工作者必须时刻关注学科发展的前沿动态和最新知识并及时反映在教学活动中,探索好的教学方法,利用先进的教学手段,充分发挥实验教学在培养学生动手动脑能力及提高综合分析能力的作用,培养学生的科研思路、个性发展及创新能力,以培养具有宽厚扎实的理论知识又具有熟练的临床工作能力和独立的科研工作能力的医学人才。
参 考 文 献
[1] 郑家茂,张胤.论研究型大学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的特点.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2008,29(1):108112.
1.毕业论文质量监控体系的建立
1.1 培养方案
医学检验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品德优良,基础扎实,技能精湛,社会认可,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医学检验应用型人才”。要求学生在毕业实习期间完成毕业论文,目的是帮助学生巩固和深化所学专业的理论知识,进一步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帮助学生掌握科学研宄和科学实验的基本方法,是培养基础理论扎实,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医学检验人才的重要环节;有助于实现人才培养目标,更是医学教育中能力培养的重要内容。围绕这个培养目标,2007年2月我校修订了医学检验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将毕业设计纳入教学计划,毕业设计时间也包含在毕业实习中。明确了重视毕业论文这一教学环节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1.2 实施过程与管理
1.2.1 指导教师 毕业论文是学生在实习单位完成的,指导教师由实习单位中具有中级以上专业职称,有较强科研能力和较高学术水平的教师担任。学生在进入检验专业实习后,由实习单位安排符合资格的指导教师,对论文的选题、文献资料查阅、开题、实验、数据处理、论文写作等关键环节进行指导。2006届36名学生的毕业论文由28名教师指导,2007届52名学生的毕业论文由46名教师指导。
1.2.2 选题与开题 在选题类型上,力求选择题目小、实验周期短、有一定意义的项目。在选题方式上,可由指导教师结合医院实际或结合在研的课题提出,也可由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专业所长提出,与指导教师协商讨论后确定题目。2届毕业论文中,选题最多的方向是临床免疫学检验,其次是临床生物化学检验和临床微生物学检验。今年研宄分子生物学检验的论著也显著增加,说明毕业论文的研宄方向与整个检验医学的科研热点方向是一致的。
学生根据所选论文题目,查阅相关文献,写出开题报告。由所在实习医院组织开题报告论证会,对论文在一定时间、一定条件下的可行性进行论证。开题论证通过的论文题目,才能进行实验。
1.2.3 进程监控 主要采用导师监控与系部监控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导师监控主要在体现《毕业论文设计)指导教师指导记录表》和《毕业论文设计)指导教师评阅表》。在论文完成过程中,导师定期考核学生论文的进度及完成情况,填写毕业论文设计)指导记录表。在毕业论文定稿后,由导师填写指导教师评阅表,对论文水平进行评价,导师可以根据学生完成论文情况及论文水平,决定学生的答辩资格,导师评阅分数将会按比例记入毕业论文总成绩。
系部监控主要是核实学生返校后提交的各种毕业论文相关材料。首先确定导师是否同意学生答辩;然后对实验原始数据记录进行抽查,检查学生毕业论文的真实性;检查导师对论文修改的原稿,确定论文主要是学生自己完成的;检查与学生研宄方向相近的主要参考文献,杜绝严重抄袭现象。
1.2.4 论文答辩 为保证答辩工作的正常进行,制定了毕业论文答辩工作程序:①组成答辩委员会:答辩委员会主要由系主任、各教研室主任及一些具有高级职称的教师组成,分成临床生物化学检验、临床免疫学检验、临床微生物学检验、临床检验基础及临床血液学检验5个专业组,每组5~6名专家。②答辩资格审查:将学生提交的开题报告、导师评阅表等材料进行分类、整理,根据导师评阅表确定导师是否同意学生的毕业论文提交答辩,从而确定学生答辩资格。③答辩:组织具有答辩资格的学生按学科分组进行答辩。学生先以多媒体的形式汇报论文主要结果与观点,然后由评委针对论文提问,学生答辩,最后根据论文的质量和答辩情况填写评分表。④成绩评定:毕业论文成绩的评分依据包括毕业论文指导教师评阅表和答辩评分表两部分组成。论文成绩分为5个等级:优秀≥90分、良好80~89分、中等70~79分、及格60~69分、不及格<60分。⑤答辩评优:分组答辩结束后,根据答辩成绩和指导教师评阅成绩所占的比例进行成绩计算,根据成绩等级评选出优秀论文。
2.取得的成绩
2年来88名毕业生撰写毕业论文88篇,论文涉及临床生化检验、临床免疫学检验、临床微生物学检验、临床分子生物学检验、临床检验基础等专业,论文质量较高,成绩优良率达64.78%,其中8篇被评为优秀毕业论文。2006届毕业论文有7篇已在学术期刊杂志上发表。
3.存在的问题
免疫学是生命科学和医学中的前沿科学,免疫学发展水平是反映一个国家综合科学实力及发展水平的指标之一[1]。从学科广度上看,免疫学已渗透到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的许多领域,形成各分支学科和交叉学科,已成为医科院校所开设课程中的一门重要基础课[2]。为了提供更为有效的免疫学教学,结合我院设有临床医学、检验、药学、影像等多个不同专业教学的现状,对实现不同层次免疫学优质教学的策略作以初步探讨。
1 不同层次免疫学优质教学的心理学理论基础
心理教育是学校教育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也是现代化教育的重要标志之一。我国古代的教育家、思想家孔子提出育人要“深其深,浅其浅,益其益,尊其尊”,即主张“因材施教,因人而异”; 美国学者卡罗尔认为“如果提供足够的时间(或是学习机会),再具备合适的学习材料和教学环境,那么,几乎所有的学生都有可能达到既定的目标”。医学免疫学这门课程基本在大学二年级开设,这时学生的学习状况与高中阶段有显著不同[3]:①自发性学习;②自我导向的学习;③对学习的题目已有不同程度的经验;④视实际需要发展出相应的情境学习;⑤以任务目的,或解决问题为取向的学习;⑥强烈的成长与发展动机。临床、检验、药学或是影像专业的学生,因其来源不同、现有认识水平不同、将来的去向不同各自具有不同的特点。因此,教师应了解不同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是不同层次的学习者,对同一问题,不同专业的学生可能有不同答案,孔子提出的“因材施教”正是这种分层次教学思想的具体体现。在实现免疫学优质教学之前,应首先了解不同层次学生的认知阶段及其学习特性。
2 建立不同层次免疫学优质教学的原则
免疫学是一门科学性、系统性非常强的学科,其内在的知识结构及严密体系,决定了免疫学教学必须遵循一定规律。要解决不同层次学生免疫学基础差异大的问题,更有效地执行优质教学,有以下几个原则需要把握。
2.1 建立有效率的教学模式 在免疫学知识链条中,不掌握前面的知识,就难以接受后面的知识。因此,在有限的授课过程中,全新的内容须花费较多的时间,而已经学习过的知识则可以用较简单的方式进行讨论。教育理论研究中有学者提出“80/20法则”,即教师用8成的时间教学,2成的时间发问,而发问的8成问题应容易回答;而且,在这种教学问答中,由一名学生提出问题,转为要求其它学生回答,可以提高参与度。实际教学时,教师根据具体情况,决定不同难易程度问题的比例。
另一方面,教师与学生需要对教学目的达成共识,彼此尊重相互信任;同时,在教学中引进激励机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求知欲、好奇心、责任感、上进心,导通阻滞点、创设成功机会,激发学生产生向上的动机和行为,才能使学生全力参与教学活动,提高教学效率。
2.2 分层互动模式 “分层互动”的教学模式,实际上是一种课堂教学的策略。首先,教师要通过调查和观察,掌握各个专业学生的学习状况、知识水平、特长爱好及社会环境,将学生按各自特点分组,形成一个个学习群体。利用小组合作学习和成员之间的互帮互学形式,充分发挥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互动、激励,为每个学生创造整体发展的机会。特别是学生间的人际互动,充分利用了学生层次的差异性与合作意识,形成有利于每个成员协调发展的集体力量。以我校前沿课程——免疫学为例:在讲授细胞因子与黏附因子时,由于这部分内容更新较快,有许多前沿性的进展以及广阔的临床应用前景,因此老师使用了这种的“分层互动、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教学方法。在具体讲授了细胞因子与黏附分子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机制之后,即让学生寻找其中自己感兴趣的前沿点,然后自己查阅大量资料,经整理为体系后,让学生在大家面前将自己深究的知识点进行一个综述性的表达。陈述后,听讲的同学提出问题,主讲人回答或大家一起探讨。对于旨在介绍前沿科学的学科而言,这种教学方式在鼓励学生寻找个人兴趣点的基础上,不仅培养了学生收集、筛选和整理资料的能力,还培养了学生的表达能力,而且在等量的时间内,集众人之力使大家获得了更多的信息和知识量,对本学科的前沿研究有了更多的了解,开拓了学生们的视野[4]。
2.3 讲究授课语言艺术 教师课堂教学成功与否,其标志之一即看其授课艺术。以倾听及沟通的语言吸引学生兴趣,以探索的语气引导学生,说话要风趣、幽默,善于组织课堂教学,创设愉快的学习气氛,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教学质量。例如, 将免疫的三大功能(免疫防御、免疫自稳、免疫监视) 分别比喻为边防军、清洁工、人民警察;整个体液免疫过程如同边防军在进行军事作战, 那么在讲授“免疫活性细胞”、“处理、递呈抗原”等知识时就容易理解了。教师可以采用如下方式加以进一步深入提问:①弹跳法:将一名学生的问题交给其它学生回答。②开放式:以开放式的问题,吸引学生提出其它可能的答案。③课后思考:可留出一些待课后解决的问题,调动学生查阅文献、寻找答案的积极性。虽然激发学习兴趣并非朝夕之间便可达到的,但只要我们能正视学生的实际,从各个学生的特点出发,积极探索教学方法,努力发掘有利因素,就能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2.4 结合计算机实施优质教学 计算机制作多媒体授课,使教师能够设计出既适合各类学生,又方便学生自主选择的教学内容、教学目标、训练材料及考评资料等素材。学生能利用网络进行循序渐进的分层学习,每达到一个目标就自动进入下一个知识模块。由于计算机数据库储存了大量的教学信息,不同层次的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选择教学进度,都能得到相应提高。此外,互联网以其大容量存储的丰富性、高速传输的便捷性、人机交互的操作性和超时空交流的共享性等特点使免疫学教学能更为有效的获取大量信息和文献资料,加强优质教学的施行[58]。
2.5 定向培养目标模式 按照学生的毕业去向分层教学。正确定位后,以学生的基础和发展为依据,分成不同层次,同一门课程教学的目标和知识的难度有区别。譬如,对临床医学专业的学生,安排一定时间到医院见习,进行结合临床的教学,这种理论和临床相结合的免疫学教学模式能够培养学生针对问题思考实际解决方案、将处理个别问题的经验推广到处理其它相关问题的能力,因而具有十分重要的实际应用价值。
2.6 以身作则 免疫学优质教学除了传授知识与技能外,还应重视学生的行为改变。教师只有发展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显示出高涨的教学热情,注重与学生的互动,积极沟通、关心无偏见,以身作则,这样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专业知识和行为品格,实现优质教学的最终目的。
3 免疫学优质教学的分层评估
分层评估是免疫学优质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在完成免疫学优质教学前,教师应作出明确的评估体系,包括教学内容是否完整、建立具体的教学标准、确定适当的教学方针。根据学生知识水平和学习能力的差异,分成不同的层次,确定不同的教学目标,运用恰当的教学策略,辅以不同的训练和辅导,作出具有教育意义的评估,这种教育性评估能衡量知识、态度及技能三项是否存在有待改善之处。评估需根据审慎观察学生的表现,收集、分析准确的教学数据,做后期整合分析。通过教学后对学生的评估,再指导学生进一步收集资料、阅读相关书籍或进行相对应的实践训练。
我们总结了三个专业(检验、药学和临床医学)6个组(3个对照组,3个优质教学组,共300人)的研究结果,我们发现:优质教学组学生科研思维、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强于对照组, 表现在期末理论课考试时,对有关涉及科研思维的分析题的平均得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同时,优质教学组学生共撰写研究论文5篇(还有3篇正在撰写中),综述15篇。对照组学生按常规进行教学,没有撰写研究论文。这一结果表明,通过优质教学的思维理论培训和亲身实践,可显著提高学生的科研思维与综合实践能力。
4 结论
优质教学是依据素质教育的要求,面向全体学生、承认学生差异、改变统一的教学模式、因材施教,为培养多规格、多层次的人才打基础而采取的必要措施,它不但尊重学生个性,而且开发不同层次学生的心理潜能,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全面了解自己的基础上明确努力目标,促进所有学生发展。
值得一提的是,不同层次的免疫学优质教学还对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师不能再“拿一个教案用到底”,而要精心设计课堂教学活动,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选择恰当的方法和手段,了解学生的实际需求,关心他们的进步,改革课堂教学模式,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创造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形成成功的激励机制,确保每一个学生都有所进步。教师经过这样教导学生的过程,也可以教学相长、共同进步。
【参考文献】
1 陈慰峰.免疫学在生命科学和医学发展中的作用 [j].上海免疫学杂志,2002;22(2):7378.
2 金伯泉,朱 勇,张新海 et al. 硕士研究生《医学免疫学》教学初探 [j]. 中国免疫学杂志,2000;16(8):452453.
3 patel k m, moxham b j. attitudes of professional anatomists to curricular change [j]. clin anat, 2005; 21(11):2122.
4 沈哲旎. 中国高等医学教学改革中新现问题之探讨 [j].中国医学理论与实践,2005;15(9):13061308.
5 nyssen m. internet and nuclearmedcine [j]. computerized medical imaging graphics, 2001;25(2):201205.
【关键词】 原发性肝癌 肿瘤标志物放射免疫分析
原发性肝癌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血清AFP作为诊断原发性肝癌的首选肿瘤标志物,仍有15%~20%原发性肝癌患者成假阴性[1]。本文通过联合检测的方法检测原发性肝癌患者血清AFP、CA-199、SF三种肿瘤标志物的含量,以探讨其对原发性肝癌的诊断价值,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资料
1.1.1正常对照组 30例(男27,女13),年龄35—47岁,平均37.6岁,均为体检合格的正常人,无心、肺、肾等重要脏器疾患,肝肾功能正常。
1.1.2病人组 32例(男23,女9),年龄(34—62岁),平均57.2岁,均为经病理切片明确诊断的原发性肝癌患者。
1.2方法
1.2.1标本采集 被检患者及正常对照者清晨空腹抽取静脉血3m1,分离血清,-20℃保存备用。
1.2.2方法试剂盒均由天津九鼎试剂公司提供,按说明书操作,三种肿瘤标志物的正常值分别是
AFP
1.2.3统计学分析 数据以x±s表示,各均数间比较采用t检验。
2.结果
2.1正常人和原发性肝癌患者血清AFP、CA-199、SF含量。
2.2原发性肝癌患者血清AFP、CA-199、SF阳性检出率及联检的阳性检出率。
3.讨论
AFP为发现最早、应用最广、研究最充分的肿瘤标志物[2],70年代起应用于临床,是一种血清蛋白,主要在肝脏的卵黄囊合成。它是原发性肝癌的首选肿瘤标志物,有较高的特异性,其水平与肿瘤的大小密切相关。AFP升高的原因,主要是由于受损伤的肝细胞再生而幼稚化时,肝细胞便重新具有产生AFP的能力[3]。本文检测其对原发性肝癌诊断阳性率为81.3%,与国内外报道相符[4]。根据有关资料显示,AFP>400ug/ml对诊断原发性肝癌没有多大困难,但对于 AFP阴性的原发性肝癌患者的诊断存在有一定的困难。国内外学者研究发现[5、6],有些肿瘤标志物对原发性肝癌也有诊断价值,对AFP无法诊断的原发性肝癌患者有互补作用。本文应用三种肿瘤标志物联检,极大地提高了对原发性肝癌的诊断阳性率,起到了互补作用。
CA-199为高分子糖蛋白,主要由消化道肿瘤细胞所分泌,是胰腺癌、肠癌、胆囊癌、胃癌及肝癌的标志物[7]。正常人血清中含量极微,与原发性肝癌患者有显著差别。文献证实,原发性肝癌患者的CA-199的阳性率约为72.4%,在AFP阴性患者中也有一定的阳性检出率。本文测定CA-199阳性率为65.6%,略低于文献[8],证明该肿瘤标志物对原发性肝癌的诊断有重要的价值。
SF的含量在一般情况下反映体内储铁含量,是检查机体营养状态、缺乏铁及铁负荷过度的指标,由于肿瘤也会导致血清铁蛋白含量升高,它被认为是一种肿瘤标志物。SF在肝脏中含量丰富,肝癌患者由于肝细胞的变性坏死,使肝脏中的 SF大量流入血循环,使血中SF升高。有人提出SF对原发性肝癌有较好的诊断价值,甚至认为SF可作为原发性肝癌的第二肿瘤标志物,其检出阳性率可达75%-76.6%。本文测定的阳性率为56.3%,略低于文献[9]。
本文结果表明,AFP、CA-199、SF三种肿瘤标志物联检可提高原发性肝癌的阳性检出率,阳性率可达93.8%。
参 考 文 献
[1]武建国主编 实用免疫学检验 第1版 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1989,848
[2]何浩明编著 医学实验研究论文集 第1版北京原子能出版社1997。176
[3]崔锐肿瘤标志物在良性疾病中的浓度观察放射免疫学杂志2004,17(2):138
[4]武建国主编 实用免疫学检验 第1版 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1989,849
[5]李立人等原发性肝癌血清AIF RIA结果分析放射免疫学杂志1994,7(1):14
[6]徐克成等 γ-谷氨酰转换酶同工酶对原发性肝癌诊断意义的再评价江苏医药 1988,14(1):1
[7]朱良如,侯晓华 消化系统肿瘤标志物的检测及临床应用 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02,22(9):574
关键词: 四年制医学检验专业 培养方案 教学改革
我国高等医学院校于20世纪80年代相继开设医学检验5年制本科专业,发展至今已形成完善的教育体系。随着形势的发展,国家教育部将医学检验专业(101001)纳入新成立的一级学科医学技术类(1010)之下,授予理学学士学位。因此,对于原来以培养5年制医学检验本科的院校来说,如何使医学检验专业教学适应新的形势,重构医学检验专业四年制本科培养方案,是摆在医学检验专业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笔者结合本校于2013年开设四年制医学检验本科专业的改革,回顾对重构四年制本科培养方案的体会与思考。
一、明确四年制本科医学检验专业的培养目标
四年制本科医学检验专业的培养目标是检验技师,直接从事医学检验及医学类实验室工作,特点是实践能力强、具有一定科研潜能的应用型医学检验专门人才。
二、课程体系设置
制订人才培养计划、构建课程体系是特色专业方向培养的核心,是教学改革的重点和难点[1]。目前我国医学检验教育仍沿用传统的医学三阶段论,即医学基础课、专业课、临床实习按顺序、分阶段进行,其优点是以学科为中心,循序渐进地教学,注重学科的系统性和完整性[2]。这种课程体系在过去二十多年的医学检验教育中发挥了令人瞩目的巨大作用,为我国的现代化医疗事业培养了大批高素质医学检验人才,并且在未来的医学检验教育中还会继续发挥积极作用。四年制医学检验专业本科教育学制短、任务重,要在课程设置上既注重完整的知识传授,又培养学生岗位基本能力,需要在强调学科系统性的同时,避免教学内容的相互重叠。必修课程学时过多,让学生能够有时间了解检验相关学科的知识,培养综合能力,使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得到协调发展,适应临床第一线对技术人才的实际需求。本校的四年制课程设置如下:
1.注重人文教育,开设通识教育课程: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基本原理,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毛论、邓论、概论,形势与政策,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卫生法学等。
2.公共基础课为专业学习打基础,主要开设课程有:大学英语,体育,高等数学,计算机,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医用物理学等。
3.大类基础医学课,为专业学习打下医学基础,主要开设课程有:正常人体解剖学,组织胚胎学,生理学,生物化学,病理学,病理生理学,医学统计学,医学免疫学,医学微生物学,医学心理学,内科学,外科学总论等。基因检测在临床应用中不断深入,开设基因诊断学和医学伦理学课程。
4.根据检验专业特点,开设专业教学课程,包括:血液学检验,临床生化检验,临床分子生物学检验,微生物学检验,免疫学检验,检验仪器分析,临床检验学,寄生虫及检验,检验专业英语,输血与输血技术,临床实验室质量管理等覆盖医学检验各个方向的专业课程。
三、加强临床实习,增强实践技能
根据医院检验技师岗位的要求,现在医院检验科从业人员中绝大多数是检验技师系列,四年制医学检验本科归于医学技术类就是适应这一实际需求。加强临床实习,有助于培养动手能力强的、适应新的医学检验发展形势的人才。具体分阶段进行:
1.在第二学年安排临床见习,使学生早期接触临床,可以以各医院检验科及试剂、检验仪器生产企业为依托,时间2周左右。在第三学年的专业课程教学中,在实验教学改革中引入CBL教学,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掌握好常见的检验指标,使学生应用基础理论知识初步接触临床,对临床有一定的感性知识,了解医学检验内涵及发展。
2.强化临床实习前的岗前培训,安排在进入临床毕业实习前进行。针对专业实习要求、医学检验综合技能培训等项目进行。树立学生正确的职业态度,有助于提高临床实习质量。
3.临床实习强化检验的综合技能。在第4学年进入临床实习,时间52周。其中10周设置为临床内科实习,使学生对临床对检验的需求有初步的感性认识;32周检验专业的轮转实习,在此期间加大力度训练检验的操作技能,结合临床资料分析检验结果及掌握其临床应用的能力。10周设置为毕业论文撰写,在临床实习开始,针对每位学生安排一对一的实习指导老师,在进入专业实习时即在指导老师的指导下进行专业实践课题设计,提交开题报告,由实习单位组织专家对课题进行评估。让学生经历从选题方向、查阅文献、确定方案、着手实验、反复验证,再到论文的写作与修改一系列过程,这样不仅能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能锻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严格专业出科和毕业综合考核。各专业出科考试安排在某个专业轮转结束时,如该生轮转完生化检验,则在出科前进行考核,考核结果记录入实习综合考评表。实习结束返校后进行毕业综合考核,毕业考核主要为论文答辩,成立答辩委员会,专家根据论文实际工作,提出一些问题和建设性建议,让学生从多个角度分析论文设计,为以后进入工作岗位培养基本的科研思维并巩固医学检验专业技能。
四、结语
检验医学是现代精密的实验室科学技术与临床医学知识的有机融合,是医学领域中发展较迅速的学科之一,其外延已经扩展到与人类健康有关的检验、试剂研发、仪器设备制造和产品营销等[3]。
对于新形势下四年制医学检验本科培养,尤其原来以培养5年制医学检验本科的院校来说,必须进行高效的课程体系整合并采用先进的教学方法,优化实验教学,强化训练学生的临床检验基本操作技能,借鉴较早开办四年制医学检验本科教学院校的先进经验,培养创新型应用型高素质人才[4],为全面推进医学检验四年制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学科长远发展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候振江,李红岩,李吉勇.以就业为导向,构建医学检验专业课程体系[J].检验医学教育,2008,15(2):4-7.
[2]陈敏,胡建达,林孟戈,等.医学检验专业本科教学改革初探[J].福建医科大学学报,2006,7(2):66-67.
传统的教学观念指导下的教学模式就是灌输式教学,教师滔滔不绝地讲,学生知识的获得全凭教师的一张嘴,课堂气氛不活跃,在知识面前出现万马齐喑的局面并不罕见[2]。对于开设的实验课,也是讲得多、讲得细,学生参加实验盲目,之前往往不预习,只按教师安排的操作程序就行了,完全处于被动地位。一些学生应付差事,不求甚解,严重限制动手能力的提高。根据《兽医免疫学》的课程特点和大纲学习要求,着眼于培养21世纪高素质人才的需要,我们在教学中对实验教学改革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采用创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改革方法
要想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首要条件是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对实验课产生兴趣,调动学生对实验课的积极性。当今生命科学迅猛发展,新的理论和技术不断问世,要保持学生探究生命科学知识的兴趣和积极性就显得尤为重要,只有学生具有实验积极性和对实验的兴趣,才能让他们强烈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在实验中得到满足,让学生敏锐的洞察力和丰富的想象力在实验课上得到发挥,创新能力才能得到极大提高。在探索实验教学的改革中发现,在注重学生掌握免疫学基本实验技能的同时要不断更新实验教学模式,开展多种形式的实验教学,才能使学生探索生物科学的热情和兴趣始终得到保持。于是,我采取了以下几项具体措施。
(一)在保持基础性实验的同时,加强设计性和综合性实验。如对2014级的学生开设了免疫学综合性实验,我们将学生分成团队形式,一个团队3-4人,有一个团队负责人,每个综合性实验布置下来,由负责人将团队成员进行分工,每人都要进行查资料查询,通过资料查询使学生了解实验背景知识,建立文献库,然后根据所查资料写出相应的实验方案,最后汇总。因为每个人查阅的资料不一样,思考角度不一样,所以写出来的实验方案各异,但是团队负责人会召集汇总,大家共同商量总结出一套适宜可行的实验方案。如多克隆抗体的制备技术,具有综合性、应用性和扩展性。从免疫动物的选择、抗原的制备、免疫途径的确定和免疫间隔时间的长短都是学生经过不同讨论和设计而得到的。在这个过程中,每个团队的学生都根据自己所查资料阐述想法,并用自己的文献作为依据,通过讨论,协商确定出符合具体实际条件的最佳方案,并以此开展实验。这个综合性实验由于历时长,有助于培养学生团结协作认真负责的团队精神。设计性、综合性实验培养了学生全面考虑问题的能力、耐心细致的工作态度,同时加深了学生对免疫学领域最新科技动向及成果对现代工程技术现状的了解。通过类似综合性实验,学生普遍反映,以前零散的感性认识经过这些设计性、综合性实验的锤炼后都融合起来了。有些实验由于实验室条件的限制,不能开展,但这并不影响我们对学生做实验的训练,我们采取了设计模拟实验的创新模式。比如,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实验,因为涉及细胞培养、动物的免疫和杂交瘤细胞的融合等过程,所需要的实验条件和仪器设备很高,但是一个综合性实验。我们让学生通过上网看视频,查阅文献等,模拟设计出实验方案,每个人都有,这样虽然没有经历实验,但实验设计过程让学生长了见识,知晓了实验全流程。课程实践表明,设计性综合大实验的开设,从筹划、设计、思考、查阅资料和观测实验结果等诸多方面,学生实验能力都大大提高,对他们今后的毕业设计或参加工作及从事科研都大有裨益。
(二)为了激发学生对实验的兴趣,强化主动性,我们特意设计场景实验,引入具体的免疫学临床病例进行教学,让学生扮演检测人员,可取得满意的效果。如在凝集试验中,我们可以让学生作为政府检疫部门的检疫工作人员,任务是对某大型奶牛场进行布氏杆菌病的免疫快速检测,筛选出阳性病例进行淘汰。让学生先行查阅资料,从资料筛选出快速检测方法,同时给学生介绍奶牛的布氏杆菌病的临床检测方法和注意事项,通过这个案例使学生不仅学以致用,学到免疫学实验的方法,而且让学生学到兽医专业的其他知识,同时树立专业思想,使学生的兴趣得到极大满足。
二、实验课考试模式的改变促进学生充分发挥创新性思维
英文名称:Chinese Journal of Pest Control
主管单位:中国民主促进会河北省委员会
主办单位:中国民主促进会河北省委员会
出版周期:月刊
出版地址:河北省石家庄市
语
种:中文
开
本:大16开
国际刊号:1003-6245
国内刊号:13-1068/R
邮发代号:18-335
发行范围:国内外统一发行
创刊时间:1984
期刊收录: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1992)
期刊荣誉:
联系方式
期刊简介
[关键词] 塞克硝唑;百令胶囊;滴虫性尿道炎
[中图分类号] R53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7210(2010)02(a)-051-02
Study on the effects of Secnidazole Tablets combined with Bailing Capsule in the treatment of trichomonal urethritis
DU Xiaoya
(Shandong Academy of Medical Sciences,Ji'ning272100,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effect of Secnidazole Tablets combined with Bailing Capsule in the treatment of trichomonal urethritis. Methods: 59 cases with trichomonal urethriti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The control group (n=29) was only treated by oral Metronidazole Tablets. The treated group (n=30) was treaed by oral Secnidazole Tablets and Bailing Capsule. The clinical efficacy was evaluated at 2 weeks after treatment, the serum IgA, urinary sIgA and urine sIL-2R were observed and compared before and after 2 months of treatment, and the recurrence was recorded after 3 months. Results: There were more effective and lower relapse in treated group than the control group (P
[Key words] Secnidazole Tablets; Bailing Capsule; Trichomonal urethritis
滴虫是侵犯泌尿道的一种常见病原虫,可引起泌尿系感染,具有一定的传染性。可侵犯尿道引起尿道炎,侵犯膀胱引起膀胱炎,部分患者尤其是女性可侵袭至肾脏,引起肾盂肾炎,而且近年在我国发病率呈明显上升趋势,亦常并发细菌、支原体等病原体感染,传统药物治疗效果上存在很大的局限性,易复发,这虽然与该病的流行病学特点有关,也有局部黏膜免疫防御力及全身免疫状态下降的因素。笔者应用新一代抗滴虫药塞克硝唑联合免疫调节剂百令胶囊对滴虫性尿道炎患者进行治疗,效果显著,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59例均为2008年7月~2009年10月就诊于济宁市第一人民医院肾内科的患者,均符合以下标准[1]:①有尿路感染症状;②尿细菌检查阴性;③实验室检查发现滴虫;④本人或配偶有滴虫性阴道炎。患者年龄20~60岁,按就诊顺序随机分为使用塞克硝唑联合百令胶囊的治疗组(30例)和使用甲硝唑的对照组(29例),两组病例一般资料具有可比性(P>0.05)。
1.2 治疗方法
治疗组给予塞克硝唑口服1周,同时口服百令胶囊(杭州中美华东制药有限公司主要成分:虫草菌丝体干粉)4周;对照组单纯给予甲硝唑常规量口服2周。配偶亦有滴虫感染者同时予以驱虫治疗,治疗期间禁止性生活。
1.3 疗效判定及观察指标
依据卫生部药政局1993年7月制订的《新药(西药)临床论文指导原则汇编》进行判定。治疗效果分为,①治愈:疗程完毕后症状消失,尿滴虫阴性,并于第2、6周复查尿滴虫仍阴性;②无效(治疗失败):疗程完毕后尿滴虫镜检仍阳性或者治疗后尿滴虫镜检阴性,但于第2周复查时又阳性,多数患者同时有症状。复发病例:疗程完毕后症状消失,尿滴虫阴性,并于第6周复查尿滴虫又阳性。最终治愈率为治愈且未复发的患者。在治疗开始时及治疗后第2个月时检测治愈患者的血清IgA、尿液分泌型IgA(sIgA)及血清和尿sIL-2R 水平并进行比较。3个月后记录复况。血清IgA、尿sIgA及血清和尿sIL-2R均采用单克隆与多克隆双抗体夹心法检测(试剂由青岛大学医学院免疫教研室提供)。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5.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治疗前后两样本均数的比较行t检验,组间差异用方差分析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
2 结果
2.1 临床病效评定
两组患者的最终治愈率与复发率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n(%)]
2.2 免疫学指标分析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血清IgA、尿sIgA、血清和尿sIL-2R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治疗后对照组各项指标均明显低于治疗组(P
表2 两组免疫学指标比较(x±s)
3 讨论
滴虫是一种寄生虫,具有一定的传染性。它常侵犯泌尿道,男女均可发病,感染的途径主要为接触感染后的逆行感染。可侵犯尿道形成尿道炎,可有尿频、尿急、尿痛、排尿烧灼感等症状,也可形成膀胱炎,患者除表现有膀胱刺激症状外,还可以有终末血尿,还能侵袭至肾脏,引起肾盂肾炎,这也是滴虫引起感染较重的结果,其症状同肾盂肾炎,尿道分泌物、尿液检查可见滴虫。尿道滴虫病的治疗方法相对单一,目前主要以传统的抗滴虫药甲硝唑进行治疗,部分结合中药治疗,副作用相对较大且复发率高。随着现代对广谱抗原虫和厌氧菌药物的研究,越来越多的高效、副作用小的药物在临床应用。笔者采用目前较新临床应用较少的5-硝基咪唑类塞克硝唑进行治疗,在采用新药治疗的同时,发现大多数患者存在或轻或重的体液和细胞免疫功能低下[2]。理论上讲,病原体进入泌尿道后必须经过定居、黏附及侵入才能导致泌尿道感染[3],而在正常情况下,机体具有完善的防御机制防止泌尿道感染发生。Christmas[4]研究揭示,与正常健康人对照,膀胱炎患者膀胱壁有大量的分泌IgA的浆细胞。有学者证实,在泌尿道滴虫感染期间,抗体分泌细胞和B-淋巴细胞游走到肾脏及尿道黏膜下。与此同时,免疫相关抗原表达细胞和朗格汉斯细胞也被证实存在于尿道黏膜上皮及肾小管上皮。抗体反应可以促进吞噬细胞对细菌的调理素作用和吞噬作用。而被抗原抗体激活的补体系统,进一步促进局部抗感染作用的生物放大效应。产生的免疫球蛋白能限制大肠埃希菌黏附于尿路上皮并防止感染进一步上行导致肾盂肾炎。有研究者报道,泌尿道sIgA水平越低,患者泌尿道滴虫感染的可能性越大[5]。而笔者的研究数据也显示:经加用免疫调节剂百令胶囊治疗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血清IgA、尿sIgA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
细胞因子是泌尿道原虫感染防御机制的重要部分。局部产生的细胞因子能促进吞噬细胞的游走和聚集,刺激淋巴细胞产生免疫调节因子[6]。活化的T 细胞、单核细胞和一些B 细胞系表面均可表达sIL-2R , 多数学者认为sIL-2R 是细胞表面的IL-2R分子经蛋白酶水解而产生, sIL-2R的释放是上述细胞活化的特征标志。Rubin报道在IL-2R 刺激的T 细胞培养上清中, sIL-2R 含量与T 细胞数呈正相关[7]。另外,原虫感染后也产生大量的IL-1、IL-8、IL-6和TNF-α等细胞因子,这些细胞因子同时还能刺激尿路上皮细胞表达人类白细胞抗原Ⅱ类分子,在消除细菌性泌尿道感染过程中起重要作用[8],笔者的研究结果同样显示,血清和尿sIL-2R在加用免疫调节剂百令胶囊治疗后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
从本研究结果可看出,塞克硝唑联合百令胶囊治疗滴虫性尿道炎能在有效驱虫的同时提高患者体液及细胞免疫力,临床疗效强,复发率低,是一种值得研究推广的联合治疗方法。
[参考文献]
[1]王海燕.肾脏病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7:853-856.
[2]范兴忠,高岩,孔敬武,等.尿路感染患者血清和尿sIL-2R水平的变化及其意义[J].免疫学杂志,1997,13(2):108.
[3]Sauer FG, Mulvey MA, Schilling JD, et al. Bacterial pili: molecular mechanisms of pathogenesis[J].Curr Opin Microbiol,2000,3(1):65-72.
[4]Christmas T. Lymphocyte populations in the bladder wall in normal bladder, bacterial cystitis and interstitial cystitis[J].Br J Urol,1994,73(3):508-513.
[5]马济民,程威英,冯菡芳,等.尿路感染时尿分泌型IgA的观察[J].中华肾脏病杂志,1985,1(2):821.
[6]Uehling DT, Johnson DB, Hopkins WJ. The urinary tract response to entry of pathogens[J].World J Urol,1999,17(6):351-358.
[7]孙建实,魏星珠,安立文,等.反复发作性尿路感染的临床与免疫学研究[J].中华肾脏病杂志,1990,6(3):156-1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