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4-09 10:42:42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职业素养调查报告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进入“中高速、优结构、新动力、多挑战”的新常态,企业间的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作为企业的首要资源――人力资源,现代企业对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职业素养成为企业录用员工的一个重要考察因素。目前,在我国存在着企业“用工荒”和毕业生“就业难”这对普遍存在的共同体,从中职生个体视角来看,这两种现象的同时存在均与学生自身所具备的职业素养密切相关,中职生的职业素养与社会、企业的要求存在较大差距。这就要求中职校要在教育教学中充分融入职业素养的培养内容,这也是职业教育的发展趋势要求。此次调查所使用的问卷是职业教育专业结构与产业结构吻合度调查的企业卷,主要面向高邮市职业学校毕业生就业所在单位,对录用8名以上毕业生的用人单位随机调查。共有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部门负责人78人参与了问卷调查,内容涉及企业对录用员工的基本要求和对员工职业素养的基本评价等方面。
一、调查结果分析
(一)用人单位对职业学校毕业生的整体评价
统计数据显示,用人单位对中职毕业生的整体印象 “很好”“较好”的比例达78.20%,岗位胜任评价“很快”“较快”的比例达73.08%。用人单位对中职毕业生与三年前相比较的整体质量情况,认为“明显提高”的占38.46%,认为“略有提高”的占35.90%。从这三项指标来看,职业教育培养的技能人才职业素养水平还有提升空间。
(二)用人单位录用员工的基本要求
统计数据显示,用人单位对录用员工的基本要求中“非常重视”和“比较重视”比例合计占前五位的是“综合能力”(97.43%)、“面试时的表现”(96.16%)、“专业背景”(89.75%)、“个性”(84..61%)、“学习成绩”(83.33%)。
(三)用人单位对职业学校毕业生职业素养的基本评价
统计数据显示,用人单位对职业学校毕业生职业素养的基本评价“很好”和“较好”比例合计占前五位的是“执行能力”(94.87%)、“理想信念与道德自律”(93.59%)、“自我调控的能力”(91.02%)、“与他人相处的能力”(89.75%)、“专业知识水平”(89.75%)。排列在后三位的是“外语水平”(53.84%)、“学习与创新开拓能力”(69.23%)、“组织与影响他人能力”(71.80%)。
(四)用人单位对职业学校毕业生就业稳定性的基本评价
统计数据显示,就中职生就业稳定性而言,反映毕业生工作能满半年的企业近50%;能满1年的企业近1/3;能满2年的企业近1/5;能工作满3年的企业只有10%。中职毕业生就业的稳定率较低,离职率较高,究其原因存在学生自身和用人单位等多方因素。职业学校毕业生就业稳定性不高,与签订就业协议的情况基本一致。毕业生与用人单位签订1年以内就业协议的占52.11%;签订1-2 年(含2年)就业协议的占30.28%;签订2-3年(含3年)就业协议的只有7.75%。
(五)用人单位认为职业学校毕业生离职原因情况
统计数据显示,认为职业学校毕业生离开就业单位时,属于学生自身原因中占前三位的是“缺乏吃苦耐劳的精神”(46.05%)、“不满意待遇”(38.16%)、“不能适应岗位”(32.89%);属于企业自身原因中占前三位的是“随意加班,工作时间长”(39.73%)、“工资待遇不合理”(26.03%)、“员工没有发展空间”(23.29%)。
(六)用人单位对职业学校人才培养的建议
统计数据显示,用人单位对职业学校在人才培养过程的建议,希望职业学校更加“加强人生观、职业道德和劳动态度的培养”(68.00%),“强化教学见习、实习,加强应用能力的培养。”(64.00%),“加强人际沟通能力及协调能力的培养”(56.00%),“加强专业知识的培养”(48.00%),“加强竞争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41.33%),“加强个人道德和修养”(40.00%)等。
二、结论与启示
本次调查以高邮市职业学校毕业生的就业单位对调查对象,调查范围较广,调查数据真实,数据分析显示高邮市职业学校学生的职业素养整体水平有待提升,中职校加强学生职业素养培养意义重大。从学生角度来看,学校应强调职业意识培养,这对于学生个人成长意义深刻,拥有良好职业意识的毕业生,往往有着正确的职业观、岗位观,能务实,有担当,从长远来看,更容易为企业创造持续的价值。从企业角度来看,企业对毕业生职业素养的呼声很高,其重视程度甚至高于职业技能和职业知识。学校需要调整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在职业素养培养过程中应将职业态度培养放在职业素养培养的首位。事实上,吃苦耐劳精神、团队协作精神、e极进取精神和创新开拓意识等成为企业判断毕业生综合职业素养的重要评价标准。从社会角度来看,中职校应加强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基础的职业道德培养。奉献精神、敬业精神、服务精神、诚信公正、遵纪守法等均是反应职业道德标准的主要方面,也是良好社会公民的评判标准。
【参考文献】
>> 如何增强西部基层用人单位对大学毕业生的吸引力 大学生和用人单位对毕业生能力期望的认知及其启示 用人单位对高职院校毕业生英语能力需求的调查报告 浅谈职业院校毕业生与用人单位之间诚信档案的建立 用人单位对高职院毕业生评价的分析及其思考 用人单位对浙工大毕业生的满意度调查研究 用人单位对高校毕业生的满意度调查研究 对破解高校毕业生与用人单位供求矛盾的探讨 用人单位对高校毕业生就业能力的期望和评价 用人单位对中职护理毕业生需求的调查分析 关于广西用人单位对高职毕业生英语能力和英语课程设置要求的调查报告 用人单位人才需求状况及对建筑类高职毕业生评价调查报告 用人单位对海南医学院2012―2014届本科毕业生评价 用人单位对技工院校毕业生满意度的调查报告 职业锚对大学毕业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启示 用人单位引进高职毕业生标准的调查分析 用人单位究竟需要什么样的毕业生? 基于用人单位需求的民办高校毕业生就业能力状况调查 试谈企业对大学毕业生职业素养的需求 对大学毕业生职业选择问题的指导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2003-05-28.
②国家统计局.经济结构在不断优化升级中实现了重大调整――改革开放30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成就系列报告之三[EB/OL].http:///tjfx/ztfx/jnggkf30n/t20081029_402512864.htm,2008-10-29.
[参考文献]
一、教学目标
通过课堂任务训练使学生掌握有关社会调查方法的基本程序和相关知识,通过大量实例的训练和学生课外实践,使学生了解从选择调查题目开始,直至完成调查报告为止的整个社会调查过程,为学生能够实际完成调查研究工作打下良好的理论与技能基础。
1.知识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掌握社会调查的一般程序,掌握问卷、访谈、文献、实验法的操作流程和适用范围,掌握抽样的方法和具体操作,了解基本的统计与分析方法,掌握调查报告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2.能力目标
学生应具有选择合适的调查课题和设计科学可行的调查方案的能力;能够根据调查内容选择合适的收集资料方法和抽样方法;能够设计问卷或访谈提纲;能够运用SPSS统计软件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整理、分析和撰写规范的调查报告。
3.职业素养目标
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完善的职业价值伦理观;培养学生的团结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培养学生严谨规范、精益求精的工作态度,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对服务对象负责的职业操守。
二、设计思路
社会调查作为一种系统的、科学的认识活动,不仅具有内在的逻辑结构,还遵循比较固定的程序。因此,《社会调查方法》课程紧紧围绕社会调查的一般程序:选题阶段——准备阶段——实施阶段——分析阶段——总结阶段,这五个阶段安排学习内容。
1.以实际社会调查工作为引导,围绕工作任务,按模块设计教学内容
围绕实际的社会调查工作,结合社会调查的一般程序,将一般程序的五个阶段总结成三个学习模块(如图1所示):认识社会调查方法——收集资料——分析资料和撰写调查报告,每个模块中划分为不同的学习任务,按模块分任务设计实践教学。
2.按照社会调查的操作程序,学生分小组完成不同阶段的学习任务
为确保学生“学其所用、用其所学”,课程采取“学中做、做中学”的教学方式,以实际案例为教、学、做操作对象,加强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此,将学生分为不同的小组,小组成员从选择调查主题——选择资料收集的方法——设计问卷或访谈提纲——调查实施——数据分析——撰写调查报告的不同阶段,随课堂进度完成不同的任务(见图2),操作训练与学习内容同步,先训练后学习,在实践中发现学习内容,在学习中检验实践效果。三、考核评价
本课程采用过程考核的方式。考核分为平时考核和期末考核。其中平时考核占60%,期末考核占40%。平时考核主要包括:考勤、课内项目(围绕
任务提交的书面作业和课堂展示)、课堂参与程度,比例为1∶4∶1,主要考察学生学习态度和对于社会调查不同阶段的知识掌握情况。期末考试以闭卷形式进行,主要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以及重点内容的应用能力。
四、教学效果
在选题阶段,每个组围绕着身边现象,结合自身生活经验,选择的题目多是和学生的生活、学习息息相关的,如饭堂满意度调查、阅读兴趣调查、大学生网购现象调查等,小部分学生针对市民开展调查,如中小学生校外教育状况调查。无论是从学生的课堂积极性还是完成作业的情况看,学生普遍认可该种教学方式,学习知识较多,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五、教学反思
关键词:工作过程 商务英语写作 教学
近几年,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才需求的不断变化,产学合作的教育模式逐渐在大多数高校中实行。相对于理工科专业,文科专业的学生实践操作的机会比较少。为了提高文科生的职业技能和专业水平,让学生在毕业之前有更多的实践机会,获得更多的职业技能,通过分析工作过程来设计高职院校《商务英语写作》的教学就显得有的放矢了。
1 基于工作过程教学的原因
工作过程是指“在企业里为完成一件工作任务并获得工作成果而进行的一个完整的工作程序”。实施基于工作过程教学的根本原因,是为了获得在具体工作过程中应具备的职业技能。在教学过程中,以行动过程为导向,实施任务驱动,以高仿真的职业环境和工作过程为载体,以项目的形式完成工作任务,实现知识和实践技能的结合。
2 教学实例
2.1 教学内容
我院选用的教材是由羡锡彪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商务英语写作(第二版)》。为了使课程内容更好地和实际工作相联系,提高课程的岗位针对性,我系特邀请企业专家对教学内容进行评价和指导,同时结合我系学生的英语水平和实际情况,从工作过程角度确定该课程的六大基本工作项目:会议通知、会议日程、会议记录、问卷调查、调查报告和文稿演示。还有一些难度较大的项目,根据课程的进度选学。
2.2 教学过程
基于工作过程的《商务英语写作》的教学过程如下图(图1):
第一阶段:布置/安排任务――拟定项目
1. 确定项目方案:将学生分组,每组同学成立一个虚拟公司或者组织机构,就公司和组织中出现的问题召开会议,这些问题的解决必须通过问卷的方式进行调查,形成调查报告并演示;
2. 每组组长向教师和全班同学汇报他们的项目方案,并就项目的可实施性和可操作性进行讨论;
3. 修改项目方案,拟定项目大纲。
第二阶段:项目实施
根据会议流程,首先写会议通知,会议日程和会议记录;然后就会议上所讨论的问题,通过问卷的方式来进行调查研究,并对问卷进行科学的分析和准确的归纳,形成调查报告;最后,每组都要依据调查报告的内容做一个文稿演示。
需要重点指出的是,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各组写完的初稿都要在组内自评,修改拼写和语法以及格式上的错误,还有是不是真的符合商务环境等方面的要求;然后再经过老师和其他同学的反复修改,最后定稿;
第三阶段:项目完成
把第二阶段形成的终稿,打印出来,装订成册,交给任课老师存档。同时把电子版打包成压缩文件,发给各组成员。
3 教学效果
首先,使学生掌握商务英语应用文的基础知识,训练商务英语写作的基本技能,把学生的写作水平提高到可以胜任某项工作的程度。
其次,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将英语的多种技能,如写作、口语、听力等技能在实际的任务中做了综合运用,同时激发学生自我探索的精神,增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团结协作能力,让学生在完成具体项目的过程中发展职业能力,提高职业素养。
4 结束语
基于工作过程的《商务英语写作》教学实践,打破了以往“教师讲、学生听”的传统教学方法,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占主导地位,教师起辅助、启发和指导作用。这样能够使学生对所学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将获得的技能应用于未来的职业中,在未来的工作过程中很好地发挥作用。
参考文献:
[1] 姜大源.职业教育学研究新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
[2] 杨燕.基于工作过程的商务英语教学实践[J].考试周刊,2009.
[3] 李克莉.交际教学法与商务英语写作教学.湖南农机,2007.
关键词 职教 语文 技能 素养
叶圣陶先生早就说过,学语文说到底是要学会应用语文这一工具。因此,语文最基本的听说读写的技能必须过关。但是职高学生基础薄弱,在有限的时间里,职教的语文教学如何开展呢?笔者认为,应本着“实用第一”的原则,按照“以学生为本,提高学生语文基本应用能力”的要求来开展。张志公说过,语文课是“以知识为先导,以实践为主体,并以实践能力的养成为归依”的课。所以我们必须针对学生的弱项,重点加强一些应用技能的训练。根据笔者在教学中的经验体会,具体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 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口语交际能力是适应社会人际交往需要的基本素质,良好的口语表达已成为现代人追求的目标,也成为很多单位招聘和选拔人才的重要标准。职校的学生绝大部分来自农村,因此,学生在“说”的方面存在几大问题:一是说不好,开口说话不是满嘴的方言,就是一口的“塑料普通话”;二是不愿说,上课回答问题,不是拒绝回答,就是“我不会”;三是不会说,好不容易开口了,也是结结巴巴,语无伦次。这样的表达能力如何适应社会正常交往的需要呢?尤其是现在招聘的面试关,如此蹩脚的口才,既不能充分地展示自我,也给招聘的老师留下不好的印象,如何能过得了关?针对以上情况,要想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是要让学生努力克服方言,尽量使用普通话,让学生养成在任何场合都说普通话的良好习惯,努力营造一个宽松和谐的说普通话的语言环境。二是要在教学中多安排一些学生口头训练的机会,引导学生敢说、愿说、会说。比如:开展课前三分钟演讲活动。演讲内容可先易后难,先从简单的自我介绍开始,再到命题演讲,进而到即兴演讲。课堂上可以拿一些社会的焦点话题如房价、医保、就业等,让学生畅所欲言、各抒己见,既锻炼了他们的口才,又增强了他们的思辨能力,使他们的目光关注社会。还可以多开展一些诸如朗诵赛、演讲赛、辩论赛等多种形式的比赛活动,让学生有锻炼表演的舞台。三是要让学生掌握说话的方法、技巧。一位心理学家说过:“在造就一个有教养的人的教育中,有一种训练是必不可少的,那就是优美而文雅的谈吐。”因此,要想给对方留下一个好的印象,还要注意说话的技巧。与人交谈时应专心致志,努力揣摩说话人的意思,把握对方的说话要点,然后围绕话题,语句畅达、清晰明了地表达自己的意思。
2 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写作对于大部分职校生来说都是一道难关,更何况是文化素质相对较低的职业学校的学生。让他们写一段简短的自我介绍也是表述不清,就连一张小小的请假条,都不能写完整。不是没有名称,就是没有时间,格式从来没完整过。因此在写作教学上,笔者先找他们最熟悉的题材写。写人,写熟悉的人,如《我》《我的母亲》;写事,写身边的事,如《打工记》《误会》。等学生能够语句通顺、表述清楚了,再写《我最爱的一幅画》《我印象最深的一本书》......再到《路》《窗户》这类抽象的题目。这种由具体到抽象,由印象到联想,由熟悉到陌生的思维转换训练学生能够适应,提高得也快。同时应在教学中加强学生应用文写作的能力。应用文写作是中职学生必备的职业能力之一。由于应用文语言简洁平实,不像记叙文有声有色,也不如议论文深入浅出,晓之以理。故职校学生往往感到应用文写作课枯燥乏味,难以引发职校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因此,教师首先要联系现实引证当代社会人才市场的生动实例资料,让学生了解社会选拔人才对写作能力和沟通能力越来越重视的事实来引起学生对写好应用文的重视,比如通过介绍当代社会的应用文使用成功或失误的案例,说明应用文对人才和事业的作用。其次,引证人才市场选拔人才时如何考查应聘者写作能力的事例,比如应聘时的敲门砖——自荐信写得如何直接影响考官对应聘者的第一印象。以此来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从内心深处唤起他们的学习需求,激发他们学好应用文的兴趣,进而化作学习的强大动力。最后,教会学生写应用文的方法、格式。如履历表、通知、便条、启事、申请、合同等等。在教学应用文的写作方法时,教师如果一味灌输理论知识,势必激发不起学生的兴趣。这就要求教师采用多样有效的教学方法来调动起学生写作的积极性。如案例教学法,我们可以利用多媒体等现代教学手段,从教材外精选一些有典型性、现实性、实用性、新颖性的例文来做示范讲解。利用PPT制作的写作课件,将各种文体的要点、难点表述清楚,配以例文进行说明,对容易出错的地方用病例文释加以演示指教。这样能帮助学生迅速有效把握应用文体的体例特征和写作要求。另外还可以结合学生的专业进行作文训练,因为学生将来参加工作,走向社会,需要写的也往往是与专业有关的文章。如在花卉园艺专业讲“调查报告”这种应用文体时,我就把全班学生分成四个组,鼓励他们到市场进行调查,要求各组把调查的情况写成调查报告。学生通过实地调查,多方查找资料,集小组成员的智慧把所见、所闻、所感写成了不错的调查报告。通过这种亲身体验,学生有材料可写,也在写作体验中掌握了调查报告的写作要求和写作方法。
3 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关 键 词: 应用写作 课堂教学 氛围营造
一、应用写作与课堂教学氛围
课堂教学是教育教学中普遍使用的一种手段,它是教师给学生传授知识和技能的全过程,它主要包括教师讲解、学生问答、教学活动以及教学过程中使用的所有教具。课堂教学氛围就是指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需要的一种气氛和情境。
应用写作是一门基础技能课,主要是让学生系统掌握常用的应用类文章的运用及写作。但它也是一门人文课,不仅是信息载体,而且是思想载体、情感载体。因此,应用写作课堂氛围的营造也是非常重要的,要让课程被师生实实在在地体验到、感受到,能够冲击学生心灵,能够刺激学生情感,就需要在课堂上营造一种民主、开放、互动的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来完成整个知识和技能的传授。
二、影响课堂教学氛围形成的因素
教师都希望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兴趣浓厚、积极参与,这样才能更好地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然而,在具体教学活动的实施中,却受着这样那样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导致最终的教学效果并不能如愿。而影响课堂教学氛围形成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教学课时安排与课程体系之间的矛盾。
高职教育更加注重实践,而应用写作课程体系又比较复杂,在实践中与有限课时之间的矛盾也就凸现出来。
(二)传统意义“传道、授业、解惑”的理念与现代关注生命发展的教育理念的矛盾。
传统的意识就在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缺乏对生命发展的关注,相对忽视了人文修养的培养。而现代教育理念是在教学上要做到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的统一。
(三)对教学主体认识的偏差。
传统师生关系往往出现整个教学以教师为中心的现象,整个课堂只有教师的教,而缺乏学生学的过程、师生互动的体现。教学过程成为单一的、呆板的模式,学生缺乏学习兴趣,教学效果自然受到影响。
(四)与专业教学的脱节。
应用写作作为公共基础课是为专业服务的,但由于其教师基本都是从中文专业毕业,对学生的专业知识了解不多,大多没有机关、企事业单位实践工作经验,所以在讲授的时候容易与专业脱节,与实践脱节。
这些矛盾、偏差和脱节,使应用写作教学课堂较为沉闷,直接影响着教学效果,影响了良好的课堂氛围的营造。
三、高职应用写作教学的特点及对课堂教学的要求
应用写作是高职院校普遍开设的一门公共基础课程。目的在于使学生了解和掌握写作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写作常用应用文体的方法,以适应当前和今后在学习、生活、工作以及科研中的写作需要。但它还是技能课和人文课,除了教授学生文种知识,还要培养和训练学生写作技能,在文种的选择上又要结合学生的专业,并且在技能中体现出学生的文化、文采、才能。根据应用写作教学本身的特点,对课堂教学可以提出以下要求:
1.明确培养目标: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就是培养“职业人”。
2.要求教师角色的转换:教师应当是课堂的设计者、主持人、合作者。
3.需要学生的体验参与:学生是主体,在课堂教学中必须有主体的参与活动。
4.依赖情境的设计指导:为师生的互创活动提供良好的情境。
四、如何营造应用写作的课堂教学氛围
理想的课堂教学氛围应该是物质氛围和心理情感氛围的有机统一。在现有的环境的制约下,营造一种情绪,营造一种心境,使智慧生成,使情境生成。那么如何营造应用写作的课堂教学氛围?
(一)紧密围绕“职业人”的培养目标。
根据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确定作为基础课的应用写作的人才培养方向。作为职业人的培养,注重的是学生的实践能力,应用写作应该为专业建设服务。
1.通过例文的选择来营造学生的课堂氛围。不同专业在选择例文的时候可根据本专业或尽量与专业相近的材料,这样使得课堂气氛更活跃,通常情况下,学生了解专业信息的兴趣也更大。例如,行政文书中《关于印发〈建设工程质量保证金管理办法〉的通知》、《关于〈会计人员职权条例〉中“总会计师”是行政职务或是技术职称的请示》、《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丹霞山风景名胜区列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的请示》这些题目的范文,可以在不同的专业使用。运用和学生专业接近的例文会引起学生的注意,激发学生认真阅读例文,并在潜移默化中收集了更多的信息,培养他们的职业观念。
2.紧密结合专业展开文种的运用。在讲授调查报告时,可以紧密联系学生所学的专业。调查报告中调查的对象、内容等都可以联系专业,如经贸系的学生可以做一些商品类的市场调查;农学系和畜牧系学生可以深入农村基层进行一些农畜产品的销售、牲畜喂养和常见疾病的防治等方面的调查;电子、机电、土建系学生同样可以做相关的调查。既锻炼他们的调查、分析问题的能力,同时还可以让他们多了解本专业相关的市场情况,丰富知识,积累实践经验。
(二)构建师生平等关系,凸显学生话语权。
经历了长时间的探索过程,教师的主导作用日益突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是设计者、组织者,与学生有着共同体验的合作者,教师更似主持人,贯穿着整个教学活动过程。而主体只能是学生,没有学生主体,教学活动既无存在的意义,也不可能显示存在的目的。所以,师生关系应该以平等为基础。但是师生之间还存在着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例如:教师关心爱护学生、学生尊重爱戴教师的人伦关系;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个往和审美关照关系。因此,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是营造良好课堂教学氛围的重要前提。师生之间只有通过平等对话,才能使关系更融洽。
对话的关键过程应该体现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每一堂课的导入新课环节,可以注意启发学生兴趣,也可以通过课前轻松愉快的谈话,融洽二者关系。在教学中应摆脱传统的灌输式教学,带动学生思考,实现师生平等对话。这种对话,可以以多种方式:提问式、讨论式或者演讲式进行。这样,整个教学氛围就很轻松很融洽,看似很自由的谈话,但很多问题和重点也在彼此的对话中更加明了。
(三)创设情境,倾情营造写作的实践氛围。
应用写作多安排在大学低年级阶段,这一阶段的学生缺乏社会阅历、实践经验,对应用文的使用环境相当陌生。因此,在进行写作程式教学之前,讲授必要的背景知识,在假想的场景中展开教学活动,成为必要的一步。
1.介绍写作运用的背景。如行政文书,对于行文规则的学习有一个前提条件,即要将机关单位中错综复杂的结构关系讲述清楚,比如政府机关与党委、人大等机关系统的关系,机关系统与事业、企业系统的关系及各自的内部结构关系等,教师应结合身边的实际,让学生对机关中隶属关系及非隶属关系有一个感性的认识。只有这样,学生才会对有关的行文规则有实质性的理解,否则学生听起来会比较空洞。
2.假定写作场景。在教学中,需要教师的引导,凸现教师“引导者”的身份。我认为,可以在课堂上设计一些假定的写作场景,引导学生进入这一场景氛围中。例如:合同书的教学,可以假设买卖合同的场景,让学生处于买卖双方的模拟情景来一步步解决合同写作中应当注意的问题。如合同内容应当考虑的因素,双方协议的内容如何考虑周到,合同形式上各要素顺序的安排,语言的准确表达等。又如:会议通知的写作则可以从受文者的角度去模拟。假设自己是受文方,需要获知关于会议的什么情况,来反推自己该如何向与会者通知具体事项。从这个角度来看,教师在课堂上就如同一个主持人,贯穿在整个活动中,成为组织者;在关键的时候给予学生引导和启发,又似不可或缺的引导者。
(四)有效运用多媒体技术。
在写作教学中,如果能恰当地使用多媒体手段,在授课中将图形、声音、文字、动画等有机结合起来,牵动学生情感、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则教学效果是非常明显的。特别是在写作训练中能够根据题材的特点,选择相应的媒体来渲染气氛,活跃思维,题材在创设的情景下会更直观、生动,学生在美妙的写作景象中,文章自然写得顺畅。
教师围绕学生关心的话题,结合实际,通过多媒体设置一种情境,同时还可以训练学生多个文种的写作。如,一副招聘过程的图景,有用人单位、有求职者。选择一组学生代表画面上的用人单位写出招聘广告,其他同学作为求职者拿着求职信前来应聘,同时用人单位选中一些同学要求他们写一份工作计划书或者市场调查报告等。通过这样一个逼真的情境,学生在不同的角色扮演中对广告文、求职信、工作计划和调查报告等有了更深的认识和理解。另外,合同书、招投标书等也可以运用多媒体设置相关的场景。这样,原本枯燥呆板的应用文写作变得新颖有趣了。
(五)构建师生网络平台,倾心营造教学实训氛围。
除了课堂氛围的倾情营造,应用写作作为技能课,还需要营造课外实训氛围。如前面所提到的,调查报告的讲授,需要学生利用课外时间去亲身实践、调查,在这过程中认真思考,分析问题,最终形成调查报告,这就是课外实训氛围。它将学生直接置于完全真实的场景,模拟与真实结合,理论与实践结合,才能使学生扎实掌握所学知识。
经过初步探索,学生的课后训练与批改、讲评等内容,可以构建一个师生网络平台促进交流。即学生在网上交作业,教师在网上批改作业,双方可通过电子邮件等媒介进行交流,更加方便快捷。虽然这种网络平台的构建也会受到相关因素的制约,但是,对于这样的方式,还是值得进一步探索和实践的。
以上是对高职高专普遍开设的应用写作课堂氛围建设的简单思考和初步探索。作为逐步走向大众化,走向专业化的应用写作课程,仍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对于课程氛围的营造也值得我们去进一步探索。
参考文献:
[1]黄济,王策三.现代教育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6.
[2]李伯黍等.教育心理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
[3]单学帮.多媒体技术与大学应用文写作[J].许昌师专学报,1999,(1).
汉语言文学专业就业一向以“宽口径”著称,并没有固定对口的行业和岗位,学生一般会在教育、媒体、行政等领域发展,随着公务员和教师职业门槛越来越高,越来越多的毕业生在企业立足,从事文秘、策划、宣传、营销等工作。在基本专业素养和专业核心能力之外,沟通和协调能力、策划和创意能力乃至个人形象塑造和礼仪素养,都左右学生的发展前景;在信息化社会中,熟练掌握各类现代办公设备和技术更是职场生存必备的条件。针对就业市场的现状,我们将以下课程列入实训课程:口才训练、写作训练、公关礼仪、活动策划、调查与分析、现代办公技术、网页设计与制作、摄影、摄像。口才训练课程与写作训练课程是实训课程的重点。
围绕能力培养目标,重构实训课程内容
实训课程强调技能的训练。我们打破了理论教学按照知识点组织教学内容的固有模式,把实训课程的能力目标分解为若干能力点,再围绕具体能力点设计实训项目。项目化的实训形式,阶段性和针对性较强,实训过程中目的明确,形式多样,效果比较显著。口才训练课程教学。将口才训练课程分解为“心理训练”、“朗诵训练”、“仪态训练”三个基础训练项目和“演讲口才训练”、“辩论口才训练”、“面试口才训练”、“谈判口才训练”、“社交口才训练”等实用训练项目。口才训练课的教学重心放在设置情境实战训练上。写作训练教学。写作训练教学设置了“论文写作训练”、“公文写作训练”和“文学创作训练”三大实训项目,每个项目再分解为若干子项目,如“文献综述写作训练”、“调查报告写作训练”、“报告文学写作训练”,等等。按照布置命题当堂写作习作点评反复修改的流程展开。每一次课是一次练笔的机会,每一次课后作业是一个项目成果。
改革教学方法,调整评价指标,增强实训效果
实训课程注重师生互动。操作技能类的实训课程让学生动手实际操作,在“做”的过程中去掌握方法和技巧;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质提升需根据课程内容进行精心设计。口才训练与公关礼仪实训课程教学,场景模拟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实训形式。根据不同主题模拟不同的场景,如求职面试、节目主持、商务会议、社交宴会等,让学生置身其中,通过角色扮演得到锻炼。调查与分析和活动策划实训课适宜以任务驱动的形式开展。这类课程可以与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结合起来。如调查与分析课的教学目标设定为强化学生观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学中把学生分为若干小组,分配不同的调查任务,要求学生以确立调查对象、设计调查问卷、开展实地访谈、进行数据分析,最后撰写和上交调查报告。调查任务可以与教师科研结合,也可以源于学生兴趣,或者是来自社会热点,既要有现实意义,又要难度适中。教师在这个过程中主要发挥策划、监控和指导作用,学生真正成为调查活动的主体。学科竞赛和学生社团活动也是实训教学的有效辅助手段。如全国大学生演讲比赛的选手选拔和“演讲口才训练”实训项目结合起来,激发学生参与的热情;汉语言文学专业每年定期举办“文学节”、“秘书节”等学生社团活动,有主题征文、“礼仪先生”评选等环节,可以和写作训练、公关礼仪课程形成联动机制。实训课程的评价指标多元化。实训课程可以评价学生提供的作品和成果。如摄影、摄像课程要求学生提交高质量的摄影和摄像作品,网页设计与制作课程要求学生制作网站,调查与分析课程要求提交调查报告,活动策划要求提交策划书,等等。高级别学科竞赛中获奖、获得高端资格证书或是公开发表作品的学生,相关课程可以免考,成绩可以评为优秀。
关键词:独立学院 大学生就业教育 就业准备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2)12(b)-0204-02
毕业生的就业率,是社会检验一所大学办学成果的标准之一,同时,它也直接影响着一所学校的社会声誉。为了保证学生就业“出口畅”,四川大学锦城学院土木与建筑工程系(以下简称“土建系”)一直坚持学院关于就业指导的“一个方针”、“两个体系”、“四大平台”、“六大措施”等一系列方针,三年来,2009年首届毕业生就业率达到97.6%,2010、2011年两届毕业生的就业率均超过了98%。根据土建系对毕业生的跟踪调查以及《大学生就业岗位调查报告—— 土木建筑卷》显示:当前企事业单位单位对人才的需求越来越高,往往希望学生能“拿来就用”。因此,作为应用型大学,怎样引导学生在就业之前在学生思想、心理、能力上做好准备,如何教育学生能够更好得具备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的需求,是我们就业指导工作面临的问题。
1 就业思想的准备教育
1.1 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
根据我们对2009级土木工程专业学生进行的“四川大学锦城学院土建系2009级学生实习就业意向调查”显示,绝大部分的择业观很良好,但是仍有少部分同学由于家庭条件优越等个体因素,存在以下问题:过于把工资待遇看作是择业的第一标准;或者较过于看重工作环境,较缺乏吃苦耐劳的能力;在择业中过分追求所谓“有权有势”的工作。诸如此类的择业观不仅可能导致影响其他同学择业观的形成,也扭曲学生自身未来的职业发展,更脱离了社会主义价值观的核心体系。因此,在大学生就业之前,土建系通过实习就业调查、座谈、测试等了解学生的择业观,同时加大对学生的择业观进行教育,引导学生树立以“爱国主义”民族精神为基础、以“八荣八耻”社会主义荣誉观为核心的社会主义价值理念。在择业的时候,不仅只考虑自身职业的未来发展,更要充分考虑自身所具备的素质能力,能够为人民和国家做出多大的贡献。而对于应用型大学土建类的毕业生,毕业之后大多需要从事国家和地区的基础建设,因此,了解和帮助学生的择业观就显得非常重要。
1.2 引导学生充分认识自我,了解职业需求
在学生毕业之前,土建系通过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就业指导课程、职业兴趣测试、职业测评等渠道和方法,让学生深入了解自己的价值观、性格、气质、能力等,从现实中深入了解和探析自己:我是谁、我想做什么、能做什么、环境支持以及自己的优缺点、自己的职业目标等。古语有云:知己知彼,方能百战百胜。除了引导学生认识自我以外,土建系还根据四川大学锦城学院编写的《大学生就业岗位调查报告—— 土木建筑卷》,指导学生了解职业需求,即:社会和企业究竟需要什么样的人才。在书中,工程与民用建筑企业、铁路建设企业、水利水电企业、道路桥梁建设企业等各岗位的职责及岗位特点都有详细地说明。
2 就业心理的准备教育
2.1 就业心理教育中遇到的常见问题
(1)抗挫折能力差:由于部分学生家庭条件相对较好或其它自身原因,这学生面对挫折的能力较差,而土建类行业近来由于受到国际金融危机等因素的影响,用人单位在应届毕业生的招聘总数上做出了一些调整,对毕业生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在求职过程中,由于较长时间得不到招聘单位回复,部分学生可能因为自我调节能力较差,从而产生挫败感,容易产生自卑感。
(2)自负心理:有的同学不能对自己做好正确的自我认识,单一地认为自己曾担任学生干部,或者仅仅自己成绩好,抑或认为自己仅实习经验比较多,由于这部分学生都是片面地看待自己,没有全面系统的考虑过自己的综合能力,因此在求职过程中,眼高手低,出现“高不成低不就”的情况。
(3)依赖和从众心理:在就业的时候,有的同学依赖心理较重,往往寄希望于学校和家庭,不主动出击,从而耽误自身就业;还有的同学不从自身的实际出发,不充分全面地认识自己,不考虑社会需求、自己所长,仅仅凭所谓的热门单位、热门职业出发,从而觉得家人让自己去哪就去哪,同学去哪就想去哪的从众心理。
2.2 就业心理准备教育的几个着重关注点
在就业心理准备教育的过程中,土建系一直抓住几个着重关注点:(1)关注贫困地区、民族地区学生;(2)关注综合素质能力欠佳的学生;(3)关注较缺少自我认识的学生;(4)关注沉迷于网络游戏等虚幻空间的学生;(5)关注缺乏自信的学生;(6)关注考研失败的学生。
3 就业能力的准备教育
3.1 知识结构及学习能力的准备
作为土建类大学生,知识结构和自我学习能力的准备同样是最基础的就业竞争力之一,知识结构体系的建立和自我学习能力的锻炼是大学从一而终的最基本任务。因此,从新生进校时候,土建系就开始抓学生知识水平、自我学习能力的培养,土建类专业是应用型的专业,不管是从事建筑设计、结构设计还是施工项目管理、招投标等工作,都需要学生具有比较深厚的知识结构体系和自我学习能力,因此,土建系一直教育和引导学生为了社会的需要、自身的发展而坚持不懈地提高和持续地完善自己的知识水平和学习能力。
3.2 求职简历及面试准备
求职简历和面试是就业成功的基础,做好一份简历、做好面试准备从某种层面上说对于求职成功有着重要的意义。但是,部分学生由于对自身的认识不够、对职业规划不清、对职位需求不够了解,从而轻视乃至忽视了简历和面试准备的环节。因此,在学生就业准备教育中,土建系非常重视学生简历的制作和面试的准备,要求学生在制作简历时做到:(1)根据《大学生就业岗位调查报告—— 土木建筑卷》和用人单位信息审视自身、了解职位;(2)简历表达要专业化;(3)简历设计要有侧重点;(4)简历结构清晰、无累赘内容;(5)要针对不同的单位、职位制作简历,杜绝一本简历投千家的现象出现,要求学生在面试时做到:(1)做人第一、态度为先;(2)表达有数据、有实例;(3)面试前了解面试的类型;(4)注意面试礼仪等礼貌礼节。
3.3 职业素养及职业道德教育
当前,由于受到社会上一些不良气息的影响,学生的职业素养和职业道德也会出现一些偏差,因此在学生的就业指导课程中,职业素养和职业道德的教育也显得尤为重要。土建系积极引导学生树立良好的职业素养,教育学生要对国家人民尽衷心、对父母长辈尽孝心、对同事同学尽爱心,要讲诚信、知敬业、懂感恩、明集体观念,并能认识和了解自己,锐意进取、积极乐观,建立且不断优化自己的职业生涯路线。
4 关于就业准备教育的几点思考
4.1 加强大学生成长成才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
坚持“以人为本”,尊重学生的全面发展是大学生成长成才、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以及就业准备教育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让学生充分的认识自我、认识环境、真正做到知己知彼对于大学生成长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针对独立学院土建类的学生而言,由于部分家庭条件较好,学生的自我规划能力薄弱,因此,大学生成长及成才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就显得更为重要,引导学生“早规划、早准备、早行动”就更为迫切。
4.2 提前做好就业调查、大学生实习
大学生就业调查和实习,是大学生就业的重要环节,是拓宽就业渠道、促进就业的有力保障之一。长期以来,土建系都不断加大对学生的实习操作的训练,通过就业调查、认知实习、实训实践,让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相结合的关键路子之一,同时,这也有助于学生了解当前的职业状态和职业需求,有助于学生根据自身特点做好规划。
4.3 就业教育应该贯穿于整个大学过程
就业教育对于大学生有效就业起着重要的作用,对于教育工作者,应该高度重视大学生的就业准备教育,因此,大学生就业教育不应该只针对于毕业生,而是应该贯穿于学生大学学习的整个过程,并应该根据实际情况编制相关教材,聘请专业指导老师对学生进行授课。
4.4 牢牢把握《大学生就业岗位调查-土木建筑卷》,进一步实现“让应用型人才冒出来”
在教育和引导学生进行各方面准备的过程中,在教学手段上土建系教师进一步结合《大学生就业岗位调查—— 土木建筑卷》,跟进社会需求、贴合就业形势,开展专业课程设置和教育;辅导员老师根据此报告,加强对学生的目标指导,同时,要求学生进一步践行学院的“三大教育”(“三讲三心”明德教育、“一体两翼”知识教育和“三练三创”实践教育)、“四大计划”(大学生创新创业计划、科研计划、助教计划和阅读经典计划)等核心特色教育,以此打造毕业生就业的核心竞争力,进一步做到培养的学生具备社会市场、企业岗位多需求的能力,进一步做到“企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我们就培养什么样的人才”。
5 结语
就业准备教育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土建系仍将继续坚持实行学院以“一二三四五”(即:一个标准—— 做人第一、能力至上;两个必修—— 劳动和创业;三大教育—— “三讲三心”明德教育、“一体两翼”知识教育和“三练三创”实践教育;四大计划—— 大学生创新创业计划、科研计划、助教计划和阅读经典计划;五个原则—— 通识教育与专识教育的统一、学术教育与技术教育的统一、学历教育与资格教育的统一、四个课堂(课堂教学、实验室教学、生产基地教学和课外活动教学)的统一、继承教育与创新教育的统一)为主要内容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继续坚持以《大学生就业岗位调查报告—— 土木建筑卷》为指导,深化教学改革,努力培养能让企业“拿来就用”的人才;继续坚持学院就业的一系列方针,进一步把就业工作做全、做深做透,绝不让一个有就业意向的毕业生落下。只有全面地对学生进行就业准备教育,才能让学生具备良好的就业竞争能力,才能为就业工作提供更好的基础和保障。
参考文献
[1] 何淑云,姜林.对当代大学生择业观和择业意向的剖析[J].高等建筑教育,1997:60-63.
关键词: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动向
一、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的必要性分析
常德职业技术学院思政课改革方案均是依据现实状况提出来的,旨在整合全院德育资源,针对高职学生生活、学习、心理等方面的发展要求,充分发挥思政课思想教育和政治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的作用。其必要性主要有如下几点:
1.全国统编教材带来了困扰。《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和《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两门课程均使用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全国统编教材,也就意味着不同层次的学生使用相同教材,这给我院的思政课教学带来了困扰,因为高职学生有自己的特点,如重感性轻理性,重感觉轻逻辑,重直观感受轻概括抽象等,这两本教材完整的科学体系高职学生未必都能准确掌握,因此需要我们对这两本教材内容进行深入研究。在准确把握教材精神的基础上对教材内容有所取舍,有所侧重,使之适应高职学生层次。
2.我院思政课程在未改革之前几乎完全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即一支粉笔,一块黑板,一张嘴。教师完全按照教材的逻辑顺序从绪论到第一章到第二章,直至最后小结,出现的结果是思政课程让高职学生觉得“高深莫测”,枯燥无味,老师辛勤的付出却得不到学生的认可,进而影响老师的热情,从而产生恶性循环。思政课程在很大程度上仅仅只是完成了教学任务,学生的收获可能确实有限。
3.以往实践教学课时少,随意性大。我院的实践课在未改革之前存在如下缺陷:第一,原有实践教学有较大的随意性。这个班的实践教学观看影片,至于影片的内容,要达到的效果不明确,而同时,另外班的实践教学又弄个辩论赛,至于辩题是否联系教材内容,是否能体现当下的热点问题,是否切合学生的需求没进行考量。第二,原有实践教学不规范。实践教学的开展还未真正落实,如达不到课时要求,片面强调课堂的“灌输”教育。因此规范实践教学显得尤为迫切。
4.《形势与政策》课程课时少、精品少。以往《形势与政策》教学均以自然班为单位,由本班级的思政课教师进行为期8周16学时的讲解。《形势与政策》课程的特点是时事性强、变化大、资料更新快,要求每一位任课教师对国际国内重大问题了解得面面俱到,透彻深刻,并能以学生易接受能理解的方式讲解,未免有较大难度,而这种难度又直接导致了《形势与政策》课程鲜有精品,反过来增加了学生对此门课程的抵触情绪,抵触情绪无形中又提高了此门课程的讲解难度,形成连锁反应。
二、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的大致动向
根据以上分析,我院思政改革各个击破,针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实践教学等进行了全盘改革。
1.教学内容专题化
我们通过对教材的深化和细化研究,完成了从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的转换。根据教育部05方案,全国高校使用教育部统编教材,摆在我们面前的首要问题是:如何实现“源于教材,高于教材,回归教材”的要求,使教学更贴近高职院校学生实际?我们的对策是:①在准确把握教材内涵和突出教学主题的基础上,结合学生生活实际,拓展丰富教材的内容;②根据高职学院学生心理可接受性的实际出发,研究教学语言,使教学语言富有生活性、艺术性、逻辑性、理论性,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为此我们把课程的内容进行了整合。如下表所示: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
2.教学方法项目化
我们以项目为载体,以职业活动为导向,以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把理论教学与实践项目相结合,理论指导与生活实际相结合,理论拓展与职业能力相结合,实现知识传授、素质养成、能力培养的一体化。
3.实践教学制度化
改变过去实践课的随意性和不规范性,制定了详细的实践指导手册。以《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为例,我们编写了适合本院学生的实践教学指导手册。这些实践活动的制度化能发挥如下几点作用。
(1)组织学生观看相关影片,获得直观感受,引起心灵触动。在观看完“马加爵庭审”后,学生对此唏嘘不已,认识到提高个人修为的重要性,认识到人际沟通的重要性,也认识到知法守法的重要性。
(2)进行社会调研,服务社会,增长才干。教师给学生提供社会调研的题目,学生选题后组成课题小组,分工协作去搞科研,教师指导学生如何对调查的第一手资料进行整理、归纳、分析、综合,在此基础上撰写调查报告。对写出的调查报告或论文,在教学班级上组织相应的交流。教师对社会实践及调研情况进行总结、分析、评价,深化学生对调研取得结果问题的认识。
(3)开展法律咨询,提高法律素养,增强自我保护意识。我部四位“双师型”教师免费给学生提供法律咨询,通过法律咨询帮助学生解答有关劳动合同签订,劳动者和用人单位的权利义务关系,大学生应如何保护自身合法权益等问题,不断提高学生的职业法律素质,增强学生学法、守法、用法的自觉性。
4.考核形式多样化
改变过去一考定优劣的状况,在教学过程中把学生的实践表现纳入课程考核内容,进行考核形式的改革,注重考核形式与内容的多样化,多方面的考核学生的全面素质和综合能力,增加学生实践表现与能力的考核。将学生实践能力的考核作为检验教学质量,提高学生对知识实际运用能力的重要手段。具体考核操作办法是:《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两门课程的学生期末成绩,由平时成绩、调查报告或论文和品德操行分三部分组成:第一、平时成绩:30分 ( 出勤情况20分,学习态度10分);第二、调查报告或论文:40分;第三品德操行分:30分。《形势与政策》课程的学生期末成绩,由平时成绩和调查报告或论文两部分组成:平时成绩:50分( 出勤情况30分,学习态度20分);调查报告或论文:50分
5.教师角色导师化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除了在课堂上向学生传授理论知识外,还担负着对学生思想状况和德育教育状况进行调查的重任,为此思政教师下到各系担任素质导师,对学生思想现状与学生德育教育状况进行调查研究,为联系系部的学生管理出谋划策;对所联系系部的教师和学生进行专题讲座,提高其政治素养;辅导一个学生社团,指导社团相关活动。
6.学生行为养成教育系统化
我院举全院之力,设计了学生在校两年内主要参与活动项目。活动侧重于学生的日常行为养成,在内容上涵盖学生生活的方方面面,其主要任务是引导大学生走出校门,到基层去,到工农群众中去,要通过形式多样的行为养成教育活动,提高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和观察分析社会现象的能力,深化教育教学的效果,进一步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吸引力、感染力,进一步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
三、改革过程中遇到的困难
我院思政课程改革已经进行了近2年的实践,在改革中遇到了一系列的困难。
第一,这项改革对政治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除了需熟悉教学内容外,还必须熟练掌握多媒体技术,必须具有较强的组织协调能力,必须熟悉心理学,管理学,人际关系学等方面的知识。我院政治教师仅十余名,工作量大,强度过高,经常加班,大家深感人手不够,精力有限。我院政治教师在探索改革过程中均感觉较疲惫。
第二,这项改革对全院的协调提出了更高要求。这项改革是集全院之力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从上至下需有效沟通,各处室和各系部需建立长效沟通合作机制。因此也要探索建立更高效的联系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