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优选九篇

时间:2023-02-10 19:54:55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

第1篇

摘要:学位论文开题报告由文献调研、相关技术发展水平、具体实验室条件、主观能动性等因素决定,对学位论文研究工作起到定位作用.论述了以问题作为开题报告中心和整体思路的观点,分析了开题报告的各个组成部分,并对其进行了评价.

1开题报告的作用和整体思路

学位论文开题报告是研究生在完成文献调研后,写成的关于学位论文选题与如何实施的论述性报告.硕士研究生作开题报告的时间一般在第三个学期末或者第四个学期初,即基础课程学习完成之后,研究工作实施之前.开题报告既是文献调研的聚焦点,也是学位论文研究工作展开的散射点,对研究工作起到定位作用,对于研究生的培养具有重要作用.国内高校和研究院所在研究生的培养过程中都十分重视开题报告,组织相关专业的专家,会议评审《开题报告书》.暨南大学2002年1月了《关于进一步加强研究生学位论文开题报告工作并启用新版开题报告书的通知》.一般,对开题报告选题合适、方法得当、措施落实的,同意论文开题;对于尚有不足的,需要修改报告.有的要求书面回答开题报告会提出的问题和意见.对于不合格者,必须重做开题报告,通常只有一次重做报告机会,而且在一个学期以后.在审核开题报告时,若评议为科研能力差,缺乏培养前途的研究生,则认为不宜进入论文阶段,通过中期筛选淘汰.有的单位还要求填写《学位论文开题报告评审表》,尤其对博士生的开题报告.可是,对如何做好开题报告的文章很少见到,希望本文能够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因博士生开题报告比硕士生开题报告要复杂得多,以下只针对硕士生开题报告加以论述.硕士生的开题报告与科研课题开题报告不同.在科研中,重点项目要求写可行性论证等报告,一般项目写开题报告,科研课题开题报告由有中级职称以上的科技人员编写,涉及深度和广度都远大于硕士生开题报告.硕士生开题报告目的也不同,主要是培养学生如何选择论文研究题目、辨认难点、确定技术路线、怎样计划安排等,重在科研程序的训练.对应于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的科研过程,开题报告相当于《设想方案》和《实施方案》的阶段.中物院研究生开题报告内容包括3个大的方面:立论依据、研究方案和主要参考文献.立论依据包括课题研究目的、意义和应用前景,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研究方案包括:(1)研究内容、研究目标和拟解决的关键问题;(2)拟采取的研究方法、技术路线、实验方案及可行性分析;(3)本项目的研究特色与创新之处;(4)预期的研究进度.其它高校和研究院所的研究生开题报告,因学科不同,格式有所区别,但主要内容和关注点,却大同小意.结合核能科学与工程硕士生近年的实际情况,对开题报告看法如下.按照东北林业大学史济彦老师[1]的观点,从课题选择到论题选择体现了选题的整个过程,由4个部分组成,其总步骤是:课题选择→课题综述→论题选择→开题报告.因此,文献调研的深入和全面程度,会相当程度地影响开题报告的质量,在开题报告中反映出来.对没有太多实际经历、在相关知识方面积累较少的研究生,要作好论文研究,必须首先做好文献调研.虽然受到该领域科技发展状况、具体实验室条件、指导老师等因素限制,但为了获得一个好的学位论文选题,充分掌握文献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客观基础,值得学生付出艰苦努力.问题是指事物的实际运行状态和期望状态的差异,是与存在、发展、创造、成果等相关的一个概念.马斯洛[2]认为:科学研究应该以问题为中心,不应该以方法为中心.波普尔的理论中,认为科学研究起于问题,止于问题.这二位科学家,时代不同,角度不同,表述不同,对问题在科学研究中的重要地位的看法却是相同的.文献调研的目的,除了掌握情况,丰富知识,提高文献综述能力外,更重要的是发现问题.在研究生开始接触科学研究之初,就要树立以问题为中心的观念.在文献调研过程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在开题报告中明确研究的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2开题报告的主要内容

科学研究中的问题多种多样,对硕士研究生,尤其是应届本科毕业研究生,不宜选择难度太大的问题做毕业论文,因为硕士研究生尚处于科研培养初期,且时间有限;但是,在整个毕业论文过程中,需要建立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整体思路.如何开拓新研究领域可以是问题,如何解决分歧可以是问题,如何提高部分技术指标也可以形成问题.没有能够较好地发现问题,深入分析问题,就不会有解决问题的良好方法,对问题的研究就谈不上深入,这与研究生培养要求是不相符合的.其表现形式之一是研究内容扩张,以数量掩盖质量不足,列举了许多难度不大的内容,而需要经过努力,克服困难才能够完成的却讲得较少.特别是有多年工作经历的硕士研究生,受完成工作任务观念的影响,容易提出过大的研究范围,在开题报告中需要纠正.文献深入调研后,研究生对研究领域的存在问题、解决方法等会有一些自己的看法,对学位论文选题有自己的想法,但是因没有实际的科研经验,对复杂的现实情况了解不够,要同时兼顾现实性与研究价值,需要在导师指导下,确定学位论文选题.这一具体如何选题的过程对培养研究生是重要的.反映在开题报告中,学位论文选题不仅要有较大意义,而且具有可行性.科研条件良好的单位,为研究生提供的选择范围更宽,学位论文选题若能够结合研究生的特长与兴趣,促进研究深度,则是更好.一般开题报告都要求明确学位论文研究目标,但我们认为,研究目标不宜过分注重,规定得太具体和死板.其原因是,即使条件一定,目标是偏高还是偏低,往往难于准确判断.研究工作本身,涉及未知因素,各个实验室条件不同,具体研究时条件不同,评价研究工作的水平是复杂的.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的目的是开展研究工作,培养研究能力,而不同于完成规定任务.研究目标与其理解为衡量指标,不如理解为努力方向,问题的解决程度.学位论文选题和研究目标体现了研究工作的价值特征.确定合适的研究内容,对硕士研究生培养具有直接作用.研究内容中各种各样的单元技术让学生实际地掌握,对培养学生的能力是课程学习方式所不能比拟的.一边用一边学,可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灵活掌握,提高应用知识的能力,提高重复能力,为创造能力的培养奠定坚实基础.因此,开题报告中研究内容、技术方法应是具体而翔实的,体现以论文问题为中心,广泛深入地使用相关技术.研究内容体现了学位论文量的特征.关键技术、技术路线是达到目标、实现创新的途径,是解决问题的客观可能性与主观能动性的汇合处,体现了学位论文创造的特征.在文献调研和导师指导下,关键技术的辨别是不困难的;但是,确立技术路线与开展可行性分析,涉及多方面技术发展水平、文献调研、实验室条件、研究的共性和个性、创新、决策、逻辑和想象等,是开题报告中的难点和重点,需要深入全面地开展具体研究.技术路线与论题选择密切相关,相互依存,决定了学位论文的最终选择.在开题报告之前,文献调研的同时,研究生应该尽量熟悉实验室情况,尤其是相关系统和关键设备.在研究生提出研究进度后,需要指导老师修改确定,一方面是因为研究生缺乏实际经验,另一方面是向指导老师学习怎样制定实施方案.开题报告会上,如何安排完成研究工作通常讨论较少.实施方案对实际有效开展研究工作具有重要作用.

3开题报告的评价

不同学科的开题报告侧重点不同,对应用研究类学位论文开题报告的一种评价标准是:开展本课题研究的意义,10分;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发展动态,10分;研究目标、内容和拟解决的关键技术,20分;研究方案,拟采取的研究方法、技术路线及可行性分析,10分;预期研究成果及创新之处,30分;已有工作基础,10分;研究计划及预期进展,5分;参考文献,5分.检验开题报告优劣的最终标准是实践结果.在学位论文完成以后,回首开题报告,可以看出科技情报是否收集得全面深入,计划是否合理,是否切合实际,成果是否明显,结果和设想有多大差别.研究生在毕业论文研究过程中,对照开题报告和实际进展,能够不断加深理解和提高认识,则开题报告这一阶段的培养作用就达到了.我院2001级的一位应届本科毕业的核物理专业推荐免试研究生,其开题报告根据学生特点,论文选题确定为d-t中子穿透铁球伴生γ射线泄漏能谱实验研究,涉及加速器、液体闪烁探测器、半导体探测器、mcnp计算程序、n-γ分辨、核探测电子学系统、屏蔽设计等基础单元技术.研究工作围绕γ射线泄漏能谱,采用实验方法,辅以理论计算,以如何获得精度更高的系列核数据为中心,对研究生进行系统训练.实际情况与开题报告计划一致性良好,在执行过程中按计划顺序进行.今年5月份答辩时,核能科学与工程专业8个硕士研究生中,该论文是唯一获得全优的.开题报告是研究工作的开始,良好的开端为学位论文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第2篇

测绘工程领域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是从事大地测量、海洋测量、投影测量与遥感、地图制图、地理信息系统、土地管理信息系统等高层次应用型专业技术人才。主要研究方向有动态大地测量与环境变化及灾害监测、空间大地测量理论与技术、精密工程测量与三维工业测量、海洋测量技术、交通导航工程、土木工程测绘、海洋工程测绘、水利工程测绘、矿山工程测绘等。开展测绘工程领域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培养主要目的是为了解决测绘行业及相关工程部门高层次创新型、应用型、复合型人才紧缺的矛盾,面向生产第一线培养高层次工程技术和工程管理人才。通过培养,测绘工程领域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应掌握所从事工程领域坚实的基础知识和宽广的专业知识,以及解决工程问题的科学的研究方法以及现代化技术手段,具有独立承担工程技术或工程管理工作的能力,具有较高的综合素质、较好的职业素养、较强的创新能力和适应能力。基于测绘工程领域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人才培养目标和研究方向,构建科学的培养模式,设置合理的课程体系,对实现人才培养目标至关重要。

2测绘工程领域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培养模式

根据人才培养标准,借鉴我国的测绘行业目前正处于升级转型期,各事业单位、国企、民营企业单位都亟需掌握基础理论、能从事高新技术工程的人才。从人才培养和企业需求两方面入手,设计以下培养模式。

2.1“高校+企业+项目”模式

这种模式的核心是与企业联合培养。以校企共建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或联合实验室为培养平台,充分利用校企双方在人才、技术、设备和环境方面的资源,优势互补,以企业的生产或科研项目为牵引,通过共同承担科研项目或共同完成生产项目,为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提供良好的工程环境,营造真实的工程氛围,同时创造良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实现合作双赢。这种培养模式的关键是调动企业的积极性,让企业能够从专业学位研究生的联合培养中得到利益,尝到甜头,弥补企业在培养专业学位研究生方面的投入,保障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教育与科研生产紧密结合。

2.2“培养+就业”模式

这种模式是以就业为导向,兼顾研究生和企业双方利益,保证企业能引进需要的专业人才。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与企业双方有合作意向后,签订就业意向协议。企业投入一定的培养经费,指定专门的工程技术人员作为第二导师,实际参与企业的生产和科研项目,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毕业后必须到企业任职若干年。这样,如果是在职学员就读新模式的全日制工程硕士学位更容易得到企业的支持,有利于校企联合培养基地建设,非在职人员也能较好地解决本人的就业问题,一举两得。

3课程体系的设置与建设

按照2009年教育部《关于做好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工作的若干意见》有关课程设置文件精神,以培养测绘工程高层次创新型、应用型、复合型人才为目标,遵循实用性、针对性、创新性和综合性原则,融合“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实施方案和“CDIO”工程教育理念,参照国家“注册测绘师”任职资格标准,构建全新的课程体系。

3.1课程设置突出职业色彩

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因其生源的特殊背景,所应掌握基础知识的广度和专业知识的深度以及研究能力和工作能力等方面特点,导致了其课程体系构建必须遵循以下规律:课程教学从强调学科内容转变为强调学生的经验和体验;课程体系从单一教材转向强调教师、学生、教材、环境因素的整合;关注学生职业背景及工程体验,在课程教学中加重职业的色彩,强调理论性和职业性的完美统一。

3.2课程体系构建

1)以企业需求和职业能力培养为导向,构建课程体系。由于专业学位硕士教育作为具有显著职业背景的一种学位教育,其目的是培养具有扎实理论基础,并适应特定行业或职业实际工作需要的应用型高层次专门人才。所以,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课程体系的构建必须从深入行业企业调研入手,认真分析行业背景、企业技术现状和人才需求,根据国家及行业发展需求确定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人才培养目标;以培养职业所需要的“构想—设计—实现—运行”能力为主线,对照行业企业所需的知识、技术和能力,遵循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进行职业核心能力分析与目标设计;提炼专业核心知识和能力要素,明确理论课程设置、实践环节安排和学位论文方向等内容,以此构成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课程体系。2)按模块化组织教学内容。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课程体系构建应以职业需求为目标,改变以往以学科知识为基础设计课程体系的传统,按照行业企业所需的知识、技术和能力,按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进行学科知识重组。为此,黑龙江工程学院测绘领域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课程的设置从行业发展需求出发,在遵循学科和知识内在联系规律的基础上,以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设置课程体系。在组织课程体系时,实现教学内容的模块化。1)公共必修课模块:主要包含自然辩证法、外业、知识产权课程。与此同时,设置信息检索、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工程建设管理、计算机网络技术与应用等公共选修课。主要目的是使学生具备一定的政治思想品德、较高的学术基础、较好的职业素养,重在培养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科学意识和必要的知识修养。2)基础理论模块:主要包括应用数理统计、高等应用测量、现代测量数据处理、软件工程课程,主要目的是夯实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专业基础,为专业课学习创造条件。3)专业课模块:包括专业必修课和选修课。专业课以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为本位进行设计,适当把“注册测绘师”职业资格认证所要求的知识、能力和职业素养进行归纳、凝练,融合到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教育的部分课程及相关的各种教育教学活动中,形成若干模块化课程,为学生参加职业资格应试打下基础,推动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与国家职业资格考试内容的衔接,使学生具备一些岗位需要的专项知识和能力;根据学生可能的就业去向,设置现代工程测量技术研究及应用、地理信息工程、遥感信息工程、GNSS技术研究与应用等方向模块课程供学生选择。4)学位论文与专业实践模块:这一模块是培养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综合环节,也是比较重要的一环。它是在理论课程学习的基础上,经过在企业的综合实践,结合自己所参与的实际工程项目进一步锻炼提高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学术水平和职业综合能力。

3.3与职业任职资格对接

形成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职业素质指导与训练研究是新课程体系建设的目标之一。依据国家“注册测绘师”资格认证标准,以“测绘工程案例”教学及以满足“注册测绘师”任职资格为核心设计课程教学体系,补齐测绘工程技术人员通过国家注册测绘师资格考试困难之短板题,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能顺利通过任职资格考试,获得国家承认的任职资格,同时提高他们的工程技术应用能力和工程项目的管理能力。

3.4将实践教学环节纳入课程体系

目前,我国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教育的主要手段还是课程教学,它包括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两种形式。以往工程实践能力培养的缺失在课程教学方面较为突出,为避免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一直存在的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之间不能兼顾的矛盾,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课程体系构建要以提高学生工程技术应用能力、管理能力、创新能力为核心,继承测绘工程学院办学传统,发挥专业学科优势,利用合作企业测绘工程项目资源,产学研结合,企业深度参与理论与实践课程设置、实施及管理,构建测绘专项设计实践、工程项目设计实践、工程项目实施实践、工程项目管理实践、测绘新技术应用创新实践等实践教学体系,以企业为主导,全面参与课程体系的构建及实施。

4结束语

第3篇

关键词:人文社会科学;学位论文评价;指标体系

中图分类号:G4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35-0222-02

学位论文质量评价体系是以保障和提高学位论文质量为目标,依靠必要的组织机构,把各个组成要素的质量评价活动严密组织起来,形成一个任务明确,职责、权限相互协调、相互促进的有机整体[1]。与容易使用定量的评价方式对其成果进行评估的自然科学硕士论文相比,人文社会硕士论文科学成果因广泛、复杂则较难评价。这不但使研究生学位论文评价工作难以顺利开展,也会影响到研究生教育规模与质量的整体发展。所以,构建和完善科学合理的人文社会科学硕士研究生评价指标体系已经成为我们亟须完成的任务。

一、对21所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硕士学位论文评价体系进行调查分析

(一)调查方法

研究采用的方法主要包括文献资料法、综合分析法、层次结构分析法、文献计量法、个别访谈法和专家评审等方法。理论研究部分,充分利用图书资料和网络文献数据库,搜集21所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硕士学位论文评价体系的相关资料,深入理解和综合分析文献内容,一方面详尽地了解目前人文社会科学硕士学位论文评价体系的特点,另一方面明确国内外人文科学成果评价已取得的成果和不足。实证研究部分,主要运用层次结构分析法、个别访谈法和问卷调查法确立评价指标及其权重,形成相应的论文类成果和应用对策类成果的评价指标体系。通过获取实证研究样本相关数据,对数据进行相关的统计分析,以验证指标体系的信度、效度和不足,以明确该评价指标体系的改进方向。另外,在整个研究过程中,加强与论文指导老师和学生的沟通和交流,及时发现和解决研究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积极创新,将理论研究提高到一个新的高度,以弥补认识上的不足。

(二)样本收集

确定研究对象:具备研究生培养的石油类院校、理工类院校、国内顶级院校、地域差异的院校、省内有代表性的院校。收集数据方法:通过电话访谈,相关大学网站收集相关资料以及通过相关的期刊或研究报告等资料获取相关数据。除此之外,我们重点选取了二十余位学术评价领域的理论学者和科研管理部门的实践专家,以面访、邮件、电话方式进行了访谈和书面反馈。

(三)21所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硕士学位论文评价体系统计分析

通过选取,最终有21所高校被列为研究的对象。一方面研究这些高校研究生学位评价体系的细化分类,另一方面探析各类高校研究生学位论文评价体系内部的权重分配,各个指标之间相互关系,从而发现研究生学位论文评价体系分配的规律。

以中国石油大学、西安石油大学、西南石油大学三所石油院校的硕士研究生论文评价体系为蓝本,结合其他18所高校的硕士研究生论文评价体系的分类方法,将21所高校的人文社会科学硕士研究生论文评价体系进行系统的统计分析得出以下统计结果:一级评价指标的论文选题主要包括三个二级指标:要求学术价值与应用价值的学校统计数量21个;要求选题前沿性的学校统计数量13个;要求选题新颖性的学校统计数量3个。一级指标论文水平主要包括七个二级指标:要求研究方法的学校统计数量19个;要求理论基础与专业知识水平的学校统计数量16个,要求文献综述的客观性与全面性的学校统计数量15个,要求写作的逻辑性的学校统计数量12个,要求论文研究难度与工作量的学校统计数量8个,要求材料的充分性与可靠性的学校统计数量7个,要求观点鲜明、立论正确的学校统计数量2个。一级指标研究成果主要包括三个二级指标:要求新观点与新见解的学校统计数量19个;要求潜在的社会效益的学校统计数量9个;要求获奖或的学校统计数量4个。一级指标写作能力主要包括五个二级指标:要求文字表达能力的学校统计数量16个;要求书写的规范化的学校统计数量10个;要求设计图形、图表的规范化与标准化的学校统计数量9个;要求学风严谨性的学校统计数量5个;要求摘要表述简洁规范反应核心内容的学校统计数量2个。一级指标答辩情况主要包括三个二级指标:要求回答问题水平的学校统计数量9个,要求报告重点及阐述情的学校统计数量7个,要求着装及态度情况的学校统计数量3个。

(四)制定人文社会科学硕士学位论文评价的原则

从评价需求、评价过程、评价结果和评价持续等维度看,应关注以下六项原则:可操作性原则,即分类方案在评价过程中要具有可操作性。分类不能过于复杂,分类颗粒度切分要恰当,以保证分类框架清晰简明,并在最大程度上能够与评价主体的常识判断保持基本一致,使评价主体较容易把握,从而提高评价操作的效率和评价结果的准确性。可比性原则,即分类方案的评价结果要具有可比性。只有同类比较才可以实现同一指标下的度量,评价结果也才具可比性、可信度,这就要求分类标准明确和界线清晰。可扩展性原则,即分类方案要具有一定的扩展张力。随着经济、社会、文化等诸方面的日益交融和加速推进,专业学科也随之细分、交叉、融合。因此,保持评价分类体系具有较广的范围适应性和较强的功能扩展性,有利于评价结果的持续性比较和评价工作的一致性开展。可靠性原则。评价指标的设计不仅要考虑评估对象的特征,同时也要考虑指标的实际可操作性,指标的内容应明确,数量需适当,同时,同一参评项目中不同研究成果的各项指标间应具有一定的内在一致性,相互之间不会产生矛盾。客观性原则。保证评价指标的客观性,使评价指标及其评价结果符合研究成果的实际质量和水平,所设计的评价指标才具有现实意义。独立性原则。当评价指标体系中的某一指标被修改或调整时,其他指标应具有适当的独立性,不会因某一指标的修改和调整而使评价指标或评价结果之间相互矛盾。

二、确立人文社会科学(法学类)硕士学位论文评价指标体系

着重选取了人文社科领域的专家学者、学生代表和科研管理者开展问卷调查,共形成有效问卷200份。为保证问卷调查结果能够较好地反映人文社科各学科领域的实际情况,发放问卷时还对受访对象进行了学科比例控制。

重新选取了人文社科领域的专家学者、学生代表和科研管理者开展问卷调查,共形成有效问卷200份。为保证问卷调查结果能够较好地反映人文社科各学科领域的实际情况,发放问卷时还对受访对象进行了学科比例控制。

人文社会科学(法学类)硕士学位论文评价指标(答辩用)

三、评价体系的应用及结果分析

该评价体系针对科研管理者、专家和2013年毕业的人文社会科学硕士研究生进行了实际应用,该硕士学位论文评价体系一经使用即得到了学生、相关科研管理人员及指导教师的一致好评,一致认为该评价体系的主要优势表现在三个方面:客观科学:在全面探析各研究生学位论文质量评价指标之间的内在关系基础上,能够客观科学地反映研究生学位论文质量的实际水平。严密可靠:该评价体系所采用的评价项目和权重比例之间的关系是严密的,选择的应用对象具有代表性,评价结论具有可比性,因而能够对研究生学位论文水平进行可靠评价。操作简单:与其他评价体系相比,该操作步骤简单明确。答辩之前学生可以通过该体系判断是否符合答辩标准,指导教师可以通过该评价体系衡量学生对毕业设计的完成情况并督促学生。答辩时各答辩评委可以准确科学的评定学生学位论文的综合水平。

第4篇

1、封面

2、目录

3、中文摘要及关键词

4、英文摘要及关键词

5、正文

6、全文脚注

7、参考文献

8、附件

9、 封底

二、论文各部分具体要求

1、封面:应包括论文题目、专业名称、研究方向、本人姓名及学号、论文完成日期、指导教师及职称等内容,统一用打印方式。

2、目录:包括摘要、引言、各章节标题、文献附录(包括图目、表目、谱例等)及其所在页码,依次编列。

3、中文摘要及关键词:硕士论文的中文摘要1000-1500字左右。摘要应说明工作目的、研究方法、成果和结论。力求语言精炼,突出本论文的创造性成果。为便于文献检索,摘要下方另起一行注明本论文的关键词(3-5个)关键词须符合《汉语主题词表》(中国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北京图书馆主编,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80年出版)的规范。

4、英文摘要及关键词:英文摘要内容须与中文摘要相对应,以便于国际交流。摘要下方另起一行注明与中文关键词相对应的英文关键词(3-5个)。

5、正文:是学位论文的主体,正文篇幅一般为15000-30000字左右,其中,理论专业字数不少于三万字,正文部分一般包括:

(1)绪论:或称序言、引言,说明选题的目的和意义,指明论文的研究范围,要求对该论题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行必要的文献综述。

(2)本论:为论文的主体部分,应包括论点、论据与论证过程。论点要求有新见解或新发现,提出新观点;论据要求充分翔实、准确可靠;论证过程要求结构严谨、层次清晰、概念明确、逻辑严密。能体现出研究者本人自觉而训练有素的方法论意识。文字表达力求规范、准确和流畅。

(3)结论:论文应有结论,结论应该明确、精炼、完整,阐述自己的创造性工作在本研究领域中的意义和作用。严格区分本人的研究成果与导师或其他人的科研成果的界限。

6、全文脚注:凡引用或转引他人观点或文献资料,均应如实说明、详加注释,力求准确、客观。文章所有注释及引文出处一律采用脚注。要求注明作者、文献名、来源(期刊名称、年份、期数、页码,书籍需注明出版单位、年份、页码,网上资料需注明网址和时间)。

7、参考文献: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7714-87《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要求只列出自己阅读过、文中引用过、正式出版和发表的文献资料。要求注明作者、题目、来源(期刊名称、年份、期数,书籍需注明出版单位、年份)。外文文章应列出原名。中外文献分开,中文文献按著者姓氏笔划排列,英文文献按字母顺序排列。中文在前,英文在后。

8、附件:第一手资料或新发现材料要求以附件形式提供。

10、封底

三、论文的书写与排版要求

1、本规范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7713-87《科学技术报告、学位论文和学术论文的编写格式》为基准制定。

2、提交纸质文本和与之一致的电子文本。电子文本用WORD软件编辑保存为“。doc”格式文件。纸张与版芯均采用WORD软件的默认值,即:A4纸张(210mm×297mm),上下边距为250mm,左右边距为260mm.纸质文本与电子文本统一格式,用A4标准大小的白纸,双面打印。正文中的附图和谱例必须为插入的电子文本。

3、字体要求:中文字体统一使用宋体,英文字体使用Times New Roman.

4、字号要求:

正文中的一级标题:小三号字

二级标题:四号字

三级标题:小四号字

四级标题:五号字

标题一律用粗体(Boldface),标题体系须一致

正文一律用五号(10.5号)字,1.5倍行距

引文一律用五号(10.5号)楷体字,1.5倍行距

脚注一律用小五号楷体字

第5篇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硕士学位论文质量;提升路径

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是国家一级学科理论所涵盖的一个二级学科,是一门“以理论为基础的,研究人们社会主义思想意识形成、发展规律和实施思想政治教育的规律”的学科。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硕士研究生的学位论文在很大程度上体现着国家在思想政治教育领域的发展现状,以及所表现出来的一些问题、解决矛盾和问题的方法。撰写学位论文是研究生在攻读学位过程中的核心任务,是培养他们独立从事科学研究的能力和创新精神的重要手段。学位论文质量集中体现了研究生的科研能力和学术水平,是衡量研究生培养水平最重要的标志。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在整个研究生教育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研究其质量提升路径,对提高硕士研究生教育的质量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培养和提升研究生专业基础素养及科研能力

研究生学位论文是对研究生在校学习成果的一种衡量和检验,是对学生专业研究和思考能力的综合检测,是研究生能力和学术水平的集中体现。通过读书思考、确定选题、查阅资料、组织框架,以及写作、导师指导反复修改的过程,使学生对本专业有较为深刻透彻的理解和研究,亩为日后开展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但随着研究生招生数量的大幅度增加及规模的快速增长,研究生学位论文质量有下滑趋势。为保证论文质量,促进研究生教育健康发展,研究生学位论文的质量有必要引起我们的足够重视。学校要提倡学术批评,形成崇尚诚实劳动、鼓励科研创新、遵循学术道德、保护知识产权等良好学术氛围。学术把关人和研究生自律的学术道德也是不可或缺的。有理由相信在合理的制度和自律的学术道德下,通过上述一系列措施,研究生学位论文的质量将会逐步提高。同样,当今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水平不高,与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的不合理有很大的关系。现在有些高校的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较为陈旧,培养方案多年不变,即使在某些时候调整培养方案,也是不得已而为之。存在因人设课的现象,而不是从专业的角度出发而开设课程。因此,为提高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的水平,必须对课程进行整体的规划,规范必修课和选修课的设置,改变不合理的课程设置和“因人设课”的局面,真正从专业的角度来开设课程。落脚点和最终目的是培养和提升研究生专业基础素养及科研能力。

二、重视导师队伍建设

要提高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的质量,必须有一支高素质的导师队伍。一名合格的导师可以为人师表,言传身教,加强对研究生的学术道德教育,倡导求真务实的学术作风,以德修身、率先垂范,用自己高尚的品德和人格魅力教育和感染学生,引导和帮助学生养成恪守学术规范的品质。目前我国硕士研究生的导师队伍的整体素质还有待提高,比如导师素质层次不齐、学缘结构不合理等。研究生和导师作为教育保障体系的两个主体,是高校科研产出和学术发展的宝贵资源,打造名师和培育高徒二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高等院校应明确导师对研究生培养质量的直接责任,同时使导师享有招生权、分配权、资助权、论文审查权等权利,激励导师参与研究生培养的全过程管理,引入良好的竞争机制,实施导师动态管理,逐步打破部分院校只上不下的导师终身制,着力打造高素质、高水平、高质量“三高”导师队伍。导师应不断丰富自身学术水平和实践经验,提升职业素质和创新能力,搭建与研究生互动交流平台,主持领导研究生参与科研项目研究,促进科研团队建设,激励研究生自主发展,争先创优。学位论文是研究生在导师指导下进行创造性科研活动的结果,导师是影响研究生学位论文质量的重要因素。导师是否有明确的意识,履行自己的职责,形成自己的风格,是保证研究生学位论文质量的必要条件。导师是否具有合理的教育理念、敏锐的学术视角以及较强的创新素质都深刻影响着研究生学位论文的质量。

三、加强学位论文写作的过程管理

学位论文写作是一个过程,必须加强对整个学位论文写作的过程管理。提高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的水平,必须做好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的开题报告工作。一般说来,开题报告包括选题的目的、依据、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包括选题的基本内容、基本结构、研究方法、可能遇到的困难以及主要参考文献等等。同样,也要加强学位论文写作的评阅工作。为了增加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评阅的公正性和客观性,可以借鉴有的高校对学位论文进行一定比例的“双盲评审制度”,被抽查的学位论文首先隐去导师及学生的姓名,然后由研究生管理部门从已拟定的专家库中选择一定比例的校外送审专家,导师以及研究生本人并不知道哪些专家在评阅论文,评阅意见由研究生管理部门“统一回收”很多高校通过这种抽查送审的制度,加强对学位论文的质监督。另外,建立激励机制,做好优秀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的评审工作,建立优秀学位论文评审和奖励制度,有利于形成一种激励和督促学生、导师和学校努力提高学位论文质量的激励机制和竞争机制,从而有效地促进学位论文质量的提高。目前国家建立的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的评选和奖励制度,已起到了十分积极有效的作用。很多高校和省级学位委员会也在积极开展校级和省级优秀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的评审工作,并把优秀学位论文的获奖情况作为评价和考核各学位授予单位的研究生培养质量、学科建设和学位建设的重要参考指标。这些措施都体现了对研究生学位论文写作过程管理的重视,也必将进一步促进研究生学位论文质量的提升。

参考文献:

[1]对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导师队伍建设的思考[J].马灯秀,王辉,徐加放.高教论坛. 2015(07)

[2]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质量影响因素及保障措施探析[J].贾桂玲,刘晓华.鲁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03)

第6篇

厌学,是学生学习心理障碍中最普遍、最具危害性的问题,这已经成为教育理论工作者和教育实践者的共识。找到厌学原因,如何帮助厌学者克服厌学情绪,寻找到切实可行的相应对策,已经成为了一个世界性的教育课题。

近几年,我国学生学习情绪不容乐观,厌学情绪有由原来高学段化向现在的低学段化蔓延的趋势,有厌学情绪学生的比例不断上升,农村学生有厌学情绪的比例不断上升。教育工作者所面临的教育教学工作更为严峻。如何认清看待我国转型过程中学生的厌学情绪,分析其成因,针对成因采取相应的矫正措施,也就成为当前教育者研究的迫切问题。

本人此次确定这个研究课题,是想凭借自己在教学一线的便利条件,针对厌学这个问题,进行更为深入的探究,通过广泛的问卷调查,了解目前学生学习情绪的情况,总结出新时期学生厌学情绪呈现出来的新趋势。探究其厌学情绪的成因,重点分析学校和教师在其不良情绪形成中的消极作用,从而提醒我们的学校、老师采取相应的措施,避免“残害”学生的现象经常出现。总结出相应的厌学情绪矫正策略,应用于实践,对教育教学实践起到积极的意义。

2、选题的依据(理论依据、技术依据、前期工作研究依据)

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夫兰德森(A.N.Frandsen)的研究表明:心理健康是有效学习的基础,而各种学习的发现兴趣和自我提高则是心理健康的一种标志。而中学生厌学情绪的形成势必就会影响学习效果。长期厌学易使学生出现内向、情绪不稳定、强精神质型个性,即表现出孤独、多思、反应缓慢、难以适应外部环境,焦虑、常郁郁不乐、忧心忡忡、情绪反应强烈,性情古怪孤僻、对他人漠不关心、心肠冷酷等不良人格特征。另一方面,这些不良性格特征也是学生厌学的影响源和催化剂。根据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A.H.Maslow)的需求层次理论寻找厌学情绪形成的原因,再根据美国心理学家韦纳归因理论对学生厌学情绪进行分析,提高学生追求成功动机的意识,寻找切中“要害”的对策。

3、与选题有关领域的国内外研究动态及发展趋势

对于学生厌学,这个世界性的教育课题,各国的教育工作者都做了大量的研究,在教育学和心理学层面也取得了一些研究成果。但还有很多不足,比如我国对中学生厌学心理的研究大多还是停留在经验理论性的层面上,实证性的研究偏少,文章的共同特点是理论分析少,多集中于教学经验的总结和主观感受。所以,在对厌学心理的定义、表现特征、影响因素、预防矫正等方面进行探讨取得了比较丰富的研究结果的同时,今后应着重加强以下几方面的研究:

(1)加强中学生厌学心理在心理学界的界定问题的研究,作出理论及实证性的深入探究。

(2)在中学生厌学心理影响因素等方面,应该加强实证性研究,以得出更有说服力和信效度较高的研究成果。

(3)中学生厌学心理的干预研究开展得还不够,建议把经验中得出的理论转化为实践性的可操作的具体干预措施,让更多的厌学学生摆脱厌学心理的困扰。

(4)采取针对性更强的研究方法,进一步作深层次的探讨,以使对厌学的界定和影响因素有更准确地把握。

(5)心理专业与教育专业的学者应共同参与研究,通过学校教学的具体情境来实施必要的心理干预,使影响厌学心理的内外部因素都能有效地改变,达到预防及改善中学生厌学心理的目的。

4、主要研究内容

一、关于学生厌学研究的现状

二、厌学问题概述

(一)厌学的涵义

(二)厌学的表现及特征

(三)厌学的类型

(四)当前学生厌学情况呈现的特点及趋势

三、厌学情绪形成的原因

(一)自身因素。

1.自我控制能力差,不能把精力与兴趣集中到学习上来,产生厌学情绪。

2.学习中,失败体验过多,学习无望,产生厌学情绪。

3.学习动机的缺失,产生厌学情绪。

4.心理负担过重,产生厌学情绪。

(二)客观因素

1、学习活动本身的特殊性

2、社会不良因素的影响

3、学校不科学不合理的教育制度的影响

(1)厌学从“厌校”开始

(2)“厌师”加重厌学

4、家庭教育偏失的影响

(1)家庭问题的增多,势必造成更多的孩子产生厌学情绪。

(2)父母不管教或不善于管教,导致学生有厌学心理。

(3)父母偏颇的理想观和价值观,使学生产生厌学情绪。

四、消除矫正厌学情绪的对策

(一)国家和全社会应营造出“学习光荣、不学习可耻”的良好氛围。

1、要在信息时代消除和预防学生的厌学情绪,国家应多重视教育工作,增加教育投资,认真落实科教兴国战略,加强正面的思想宣传工作,并进行理想教育,从大环境方面激励学生努力学好文化知识,成为现代化建设的有用人才。

2、国家有关部门应及早制定出更为科学合理的选拔制度,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减轻学生负担的政策,并进行有力的督促和检查,让学生乐于走进学校,乐于走进课堂,乐于走进书本。

3、要净化社会环境,端正社会风气,特别是电影电视和音像制品宣传作品应该积极向上。

坚持树立正确科学的人生观、理想观和价值观,发挥正确的社会舆论导向作用。

(二)学校和教师要担起消除矫正学生厌学情绪的重任,“以人为本”“科学施教”。

1、学校制定的教育教学要科学合理。

(1)明确办学方针,不光是要“教学”,更是要“育人”。

(2)切实减轻学生课业负担,丰富学生在校生活。

(3)教育教学要注重实率性,摈除“靠量”“靠时”的不科学思想。

2、教师要清楚的意识到自己工作的对象是一个个鲜活的“人”。

(1)优化教学过程,增强课堂教学的吸引力。

(2)倾注教师的爱心,增强师生之间的亲和力。

(3)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增强学生心理承受能力。

(4)全方位评价学生,激励上进。

(三)父母要注重家庭教育,做好孩子的身边“老师”。

1、营造一个温馨和谐的家庭氛围,让孩子刚到家的温暖。

2、增加家庭文化气息,让孩子在书香的熏陶下作采撷知识的蜂蜜。

3、父母应以自身正确的言行为榜样,引导孩子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四)学生应发挥自身“内力”,抗御厌学不良情绪。

1、明确“学习”的特殊性,消除“厌倦”情绪。

2、树立大学习观,提高自己的学习兴趣。

3、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增加成功体验次数,减少遇挫不良体会。

4、增强遇挫能力,细心体会学习的快乐,养成健康健全的人格。

5、拟采取的研究方案(拟采用的研究方法,技术路线,实验方案等的可行性分析)

第一阶段:利用调查问卷法、访谈法,了解目前学生厌学状况及表象。

第二阶段:利用对照法,对小学生、初中生、高中生的厌学情况进行比照,总结不同学段学生厌学的不同情况,分析学生厌学趋势;对较早厌学数据与近几年厌学数据进行比照,总结分析学生厌学的总体发展趋势;对城市、农村的学生厌学情况进行比照,总结分析造成厌学的不同原因及对策;对乐学与厌学者进行比照,总结其不同表象。

第三阶段:利用反馈法、观察法,把矫正厌学的相应策略运用到实际的学习生活中,观察学生的变化,检验策略是否具有操作性,是否具有较高的信效度。

6、研究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难、问题及解决方法和措施

可能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1) 调查问卷设计的是否具有合理性和科学性。

(2) 由于地域(本省与外省、城市与农村)的问题,造成数据的不一致性。

(3) 如何深入的对课题进行挖掘,提出可行性的教育对策。

解决方法和措施:

本着实事求是的精神,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多方论证,不臆断。

7、论文工作进度安排和预期成果

工作进度安排:

第一阶段:搜集资料,用时大约2个月。 (1)阅读有关的理论书籍。

(2)设计调查问卷,汇总调查数据,对相关数据进行分析。

(3)查阅有关的文献资料 ,收集有关的论据。

第二阶段:研究资料,用时大约1个月。 (1)确定题目。(2)草写绪论,确定基本思路。

第三阶段:明确论点和选定材料,用时大约2个月。

(1)提出自己的观点和见解,根据选题,确立基本论点和分论点。

(2)拟定提纲和基本格式。

第四阶段:修改定稿,用时大约1个月。

预期成果:论文、研究报告、访谈调查报告

8、已阅读的主要参考文献

[1]洪明,吕三三.中学生厌学行为的成因分析及对策.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2019年第6期.

[2]陈静,张珊云.中学生厌学心理及原因分析.职业与健康,2019年第8期,66-67.

[3]安秋玲,李召存.学生厌学行为的心理学分析[J].当代教育科学, 2019年第13期, 43-46.

[4]方双虎.乐学与厌学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人格特征的对照[J].江西教育科研, 1997(3): 56-58.

[5]黄伟奇.中学生厌学的原因及对策[J].中国教育研究论丛, 2019: 171-172.

[6]杨惠.我区中学生厌学的心理原因分析和解决方法的探讨.西藏科技,2019年第7期,47-48.

[7]李开学.对中学生“厌学”现象及其转化的探讨[J].达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9(2):89-90.

[8]高利兵.中学生厌学的归因与矫治[ J].教育科学研究, 2019(7): 53-55.

[9]王毓珣,韩仁生.论影响学生归因过程的因素和教育对策.中国教育学刊, 1996(2).

[10]庄全权,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排除厌学心理障碍.教学与管理,1999(9).

第7篇

一、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存在问题    

二、(一)选题不合适,缺乏创新性    

良好的选题是学位论文成功的一半。有些硕士研究生没有认真对待学术论文选题,在开题报告前没有阅读大量参考文献,急于开题,匆忙拟定论文题目。选题不到位,科学研究就难以开展。有些论文题目没有实用性,学术价值不高,失去了研究意义;有些论文题目选题范围过宽或过窄,论文内容空泛,无法深人研究;有的论文无法体现学术论文前沿性,缺乏创新。    

(二)基拙知识不够扎实    

有些硕士研究生在校三年期间,心思没有全部用在学业卜,放低自身要求,对本专业理论基础知识缺乏深人了解,写学位论文时,常常陷人“无米下炊”的困境。这样如何保证学位论文质量?另外,有些硕士研究生是跨专业考研,理论基础不足,而没有及时补足,学位论文质量自然难以提局。    

(三)学术行为不端,存在抄袭和拼凑等问题    

有些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因为选题不恰当、专业知识不牢固、平时缺少论文撰写训练等原因,在撰写学位论文时,临时抱佛脚,变相或直接抄袭他人论文。    

二、影响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质量的因素    

国外有学者通过对研究生学习经历进行调查研究,得出了研究生学习过程中的6个重要因素,分别是导师、能力发展、研究氛围、研究的基础设施、论文评审、对自身任务的明确程度。国内有学者认为,硕士研究生培养过程中的科研条件、所属的学科水平、导师科研指导能力等都对研究生学位论文质量有一定的影响。综合国内外研究,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质量的影响因素可总结为3个方面:研究生自身因素、导师的因素、科研环境因素。    

(一)研究生自身因素    

全日制硕士研究生的自身因素从根本卜影响了学位论文质量。部分学生对学位论文的重要性认识不足,认为学位论文只是走形式,随便写写,参加答辩就能获得硕士文凭。因此,对专注科研不以为然,学习态度不认真,等到临近答辩才匆忙拼凑,草草了事,学位论文的实践性根本无法得到保证。一些研究生在学习过程中忙于各种兼职,无心专注科研。还有些研究生不愿意付出艰辛劳动,在研究过程中偷工减料,减少调查数据,缩小研究范围,甚至伪造实验数据。而有些研究生论文写作技能训练不足,不懂检索,不会构思论文,语言I乏,使学位论文的质量难以得到保证。    

(二)导师因素    

全日制硕士学位论文应该是硕士研究生在导师的指导下完成,导师角色定位、自身素质和对学术论文指导都是全日制硕士研究生论文质量的有力保障。    

首先是导师的角色定位。在学术卜,导师首先应该是硕士研究生的指导者和评论者;在生活中,导师应该充当研究生的支持者和朋友,与研究生充分交流,对研究生形成良N}指导,对硕士研究生的学位论文发挥最大限度的积极影响。    

其次是导师自身的素质。导师是否具有较强的创新素质和较高的学术水平对硕士研究生的学位论文质量影响颇大。高素质的导师往往能发现值得研究的问题,指导研究生进行论文选题,选题的好坏直接影响着硕士研究生是否可以创作出高水平且有实用价值的论文。    最后是导师的学术指导。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在学术论文撰写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都离不开导师的指导。然而,由于近年来多数高校导师的增长数量跟不卜硕士研究生招生规模的急剧扩大,从而出现“一师多生”的现象。同时,有些导师忙于自己的行政公务或者科研工作,对硕士研究生的指导投人精力不足,指导较少,阻碍了研究生学位论文质量的提高。    

(三)科研环境因素    

科研环境是影响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培养质量的重要因素。良好的科研资源环境和学术环境有利于提高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的质量。    

学位论文撰写的过程是硕士研究生在批判吸收现有知识的基础卜创造新知识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要有充足的图书期刊资料、必要的实验设备以及必需的经费投人等条件。充足的能反映当代科技前沿的图书期刊资料是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创新性的重要保障;必要的先进的实验设备是硕士研究生从事科研工作的前提条件。否则,完成高质量的学位论文根本是不可能的。    

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的撰写过程是创造新知识的过程,很难一个人完成。如果有研究方向相同或相近的科研团队,成员间可以相互交流,这将为学位论文的进一步创新提供思路,从而产生高质量的学位论文。同时,也可以就某一热点问题邀请专家学者和研究生一起讨论,在浓厚的学术氛围中使硕士研究生融人更广泛和更深刻的研究中。    

三、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质量保障体系构建    

(一)加强招生环节管理,提高研究生个人素质    

招生环节是保证研究生培养质量的第一关,优秀的研究生生源是高质量学位论文的重要基础。因此,在招生卜,高校要以提高人才选拔质量为出发点,坚持全面衡量、择优录取原则,根据学校需要,制定切实可行的招生计划,严格监管招生计划的实施,突出科研创新能力和思想政治品德的考察,提高硕士研究生录取质量。    

(二)加强导师队伍建设    

1.严格导师遴选。导师是硕士研究生培养的中坚力量和前提保障。高校应建v.灵活的导师遴选制度,打破职称限制,突出学术水平和科研条件,唯才是举,鼓励优秀青年导师脱颖而出,建v.一支能卜能下、富有竞争力的创新型导师队伍。作为硕士研究生的第一责任人,导师必须有良好的职业道德,了解和把握学术前沿信息,在专业领域有丰富的研究成果。结合高校教学和学科的发展优势建v.学术研究特色,具备较高的科研创新能力和学术素养。只有这样,导师才能有效地指导硕士研究生,提高研究生学位论文的质量。    

2.坚持导师负责制。作为硕士研究生培养的第一负责人,导师必须对自己的硕士研究生负责任,要切实将导师负责制落到实处。在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的整个写作过程中,导师要严格把关学位论文的选题、撰写、修改等各个方面,不断激励研究生的创新思维、学术敏感性,进一步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加强对导师的考核。对导师进行科学合理的考核,不仅为导师的晋升、奖惩提供了基本依据,还能提升导师队伍的水平,调动导师指导研究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鼓励导师为培养高质量的科研接班人贡献力量。因此,要加强对研究生导师的考核评价,对导师进行一定程度的奖惩。   

(三)规范论文过程管理    

现有的学位论文过程管理体系大多只有4个质量控制节点:论文选题、中期检查、论文评阅、论文答辩。然而,仅有这4个质量控制节点还不足以提高硕士研究生学术论文的质量,应对现有的学位论文过程管理体系进行完善。高校应在原有的体系基础卜,进行改革创新,增加4个质量控制节点,形成新的拥有8个质量控制节点的学位论文过程管理体系,以提高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的质量。    

1.论文选题。合适的题目对学术论文的顺利撰写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高校组织硕士研究生按学科或者研究方向分组进行集体开题报告论证会,硕士研究生在规定的时间内按照开题报告的规范形式进行汇报,开题报告会的导师对研究生学术论文的选题要严格把关,题目应该具有可行性、创新性和实用性,还应具备一定的研究难度和工作量,同时导师要客观切实地为开题报告内容提出修改建议,保障学位论文顺利开题。    

2.工作月报。为了激发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参与学术科研活动的积极性,硕士研究生应该每个月对自己的科研情况进行总结,并向导师提交《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工作月报》,主要说明自己这一个月的工作情况,比如完成了什么工作,取得了什么成果,遇到了什么问题,接下来怎么做,等等。对于工作月报,学校应进行电子管理,录人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阶段管理系统,记录每次提交月报的日期和时间以及缺交名单。这可作为论文答辩的一个准人条件。    

3.中期检查。论文中期检查制度是保障研究生学位论文的一个重要举措,它可以使学校和导师对全日制硕士研究生的科研工作有较全面的了解,及时发现硕士研究生科研工作中的问题,提出相应建议,明确下一步研究方向,避免研究生在论文撰写过程中走弯路。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中期检查工作会对学位论文的顺利完成起到一定的监督和促进作用。    

4.工作评审。由导师根据硕士研究生在校期间的科研态度、技术水平、科研能力等表现以及科研成果给出量化成绩,填写《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工作鉴定表》,导师在鉴定表卜签署意见,鉴定成绩不合格的硕士研究生将没有申请学位论文答辩的权利。   

5.论文格式审核。在保证和提高学位论文质量的同时,也不能忽视论文的形式和格式。虽然论文格式不能直接反映论文的学术水平,但也是评价学位论文质量的重要参考。高校可以制定《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的格式要求》和《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格式参考模板》等相关文件,明确规定学位论文、文章摘要的格式以及论文的字数等要求。学校应在论文提交前对研究生学位论文的格式进行严格审查,不合格的不予提交。    

6.论文评阅。为了增加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评阅的客观性和公正性,首先要建v.论文盲审制度。可以借鉴有些高校对学位论文的双盲评审制度,即全日制硕士学位论文隐去导师及硕士研究生名字,高校研究生管理部门从已拟定的专家库中随机抽选2-3名审评专家来评阅。评审人具有一票否决的权利,只要评审专家认为该论文不能通过评审,硕士研究生就必须推迟学位论文答辩。同时,评审专家在评阅论文后给出评阅意见,硕士研究生根据专家意见在导师的指导下修改论文。双盲评审制度加强了对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的质量监督,因此,要加大对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进行双盲评审的比例。    

7.答辩辅导。硕士研究生的学位论文通过盲审之后,在正式答辩之前,学校应组织相应专业或研究方向的导师对硕士研究生进行集体答辩辅导,让硕士研究生在模拟答辩过程中了解答辩中该注意的问题,提前适应答辩环境,克服紧张心理。同时,在模拟答辩中,导师可以发现研究生学位论文存在的问题,并给予修改意见。硕士研究生根据此建议完善自己的学位论文,为正式答辩做好充足准备。    

8.论文答辩。教育部规定硕士研究生在申请学位时必须完成学位论文答辩,这也是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质量的一个重要保障。论文答辩一般由校内导师、校外专家、企业外聘导师组成论文答辩委员会,一起审核硕士研究生的论文质量。各评委教师对硕士研究生进行提问,并对研究生的论文进行评议和审阅。硕士研究生则根据评委教师的意见对学位论最后的修改,确保论文质量。    

(四)增加研究生教育资源投入    

第8篇

1.ESP教学理念在旅游管理硕士研究生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2.新形势下英语硕士点建设的几点思考

3.英语语言文学专业硕士研究生教育问题思索 

4.英语专业硕士毕业论文的语言错误分析研究

5.医学硕士研究生互动式英语教学方法的探讨

6.英语硕士论文文献综述中转述动词的对比分析

7.我国英语专业硕士学位论文标题的词汇句法特征研究

8.中外英语硕士论文转述动词对比研究

9.商务英语硕士学位论文撰写情况分析

10.硕士研究生基础英语和专业英语词汇学习策略研究

11.英语硕士研究生文献阅读能力现状调查与培养途径分析

12.主题-任务教学模式探究——以地方高校非英语专业硕士研究生英语教学为例

13.中国学生英语硕士论文引言部分转述语使用情况的语类分析

14.中国应用语言学专业英语硕士学位论文文献综述体裁特征

15.“服务国家特殊需求人才培养项目”工程硕士研究生英语教学模式研究——以重庆科技学院为例

16.非英语专业硕士研究生科技英语翻译能力分析 

17.学术论文体裁教学不可或缺——英语专业硕士学位论文引言写作情况调查

18.英语报刊与非英语专业硕士研究生课外英语阅读

19.基于新媒体支撑的面向硕士研究生实用英语教学的探索

20.论英语硕士学位论文中的参考文献问题

21.中国学生英语专业硕士论文“前言”部分的语类结构模式分析

22.硕士研究生EAP习得模式探索——武汉科技大学某研究所硕士生学术英语习得个案研究

23.理工科硕士研究生学术英语需求分析 

24.英语专业语言学类硕士论文英语标题的对比研究

25.英语专业硕士研究生的专业学习构成与自我认同关系的实证研究

26.批判性思维能力对英语写作水平影响的调查研究——以某大学2012级非英语专业硕士研究生为例

27.非英语专业硕士研究生英语学习需求调查分析

28.中外大学生英语硕士论文中四词词块的比较研究

29.英语专业硕士研究生专业学习动机与自我认同关系的实证研究

30.中国与北美硕士论文英语标题的对比研究——以农学为例

31.非英语专业硕士研究生英语学习情况调查研究

32.非英语专业硕士研究生英语学习现状调查研究——以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生为例

33.医学院校硕士研究生英语教学改革的思考

34.学习者英语硕士论文中的转述动词

35.英语专业硕士研究生学习现状调查及教学建议——对浙江工商大学的调查分析

36.英语专业与非英语专业硕士研究生英语学习观念的对比研究

37.香港与内地高校英语专业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比较研究

38.法律英语在法律硕士专业学位教育中的定位与教学组织

39.英语硕士研究生第二外语的学习策略探究

40.非英语专业硕士研究生专业英语教学探讨

41.医学院校硕士研究生通用学术英语需求分析

42.影响硕士研究生英语学习因素的实证研究

43.英语硕士论文中模糊限制语的对比研究

44.硕士研究生英语教学改革:核心、目标与措施

45.医学硕士研究生英语学习需求分析及其教学启示

46.人文社会科学类硕士学位论文英语标题句法特征的对比研究

47.医学专业硕士研究生英语学习需求分析与启示——以赣南医学院为例

48.新课改下高校教育硕士(英语)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反思

49.英语硕士研究生教学之我见

50.英国TESOL专业硕士和我国英语教育硕士人才培养比较与思考  

51.实施“流利领先法”,培养理工科硕士研究生学术英语能力——以报刊、学术杂志文章为课程材料

52.英语教育硕士教育实践中课堂观察现状的调查研究——以华中师范大学为例

53.波兰华沙大学英语专业硕士研究生人才培养模式特色及启示

54.师范院校英语教育硕士培养问题与对策思考

55.少数民族骨干人才硕士研究生英语课程教学改革实践 

56.媒体英语素材在法律硕士专业英语教学应用中的探究

57.硕士研究生英语学位课程考试之我见

58.中国英语专业和英语本族语者硕士论文题名的信息结构对比分析

59.“模块+选修”:转型期专业硕士公共英语课程改革研究

60.水利英语方向翻译硕士培养的可行性研究

61.英语教育专业硕士研究生研究自主性培养的课堂教学策略初探——以悉尼大学硕士TESOL专业课堂教学为参照

62.非英语专业硕士研究生英语语用能力调查分析

63.对比分析我国英语专业硕士与本科毕业论文的语言错误

64.国内工程硕士研究生英语教学研究现状述评

65.在硕士研究生专业英语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运用英语的能力

66.论英语专业硕士研究生学术研究能力的培养 

67.浅谈硕士研究生英语学位课程考试改革 

68.硕士研究生公共英语课程设置改革构想

69.英语硕士研究生科研阅读现状与能力培养途径探讨

70.从课程本质透视非英语专业硕士研究生英语学习需求——以西藏民族大学为例 

71.硕士研究生专业英语课程教学模式研究

72.说写并重 全面提高——硕士研究生英语课程改革与实践 

73.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对工程硕士英语教学的启示 

74.硕士研究生使用英语学习策略特点的实证研究 

75.理工类院校英语本科与翻译硕士(MTI)课程设置比较研究

76.论英语专业硕士论文致谢辞的语用失误

77.英语专业硕士研究生批判性思维能力与自我认同关系的实证研究

78.试论工程硕士英语课程交际能力培养的若干问题

79.河北省高校英语专业硕士研究生就业状况调查与分析

80.工程硕士英语教学改革的探讨

81.教育硕士(学科教学·英语)专业硕士课程设置的现状分析

82.车辆工程专业工程硕士英语教学存在问题及EPBEP教学方法的研究与应用

83.英语专业本科至硕士英语词汇学课程三级分级教学设计

84.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英语教学改革实践

85.广西英语课程与教学论硕士学位论文调查和分析

86.浅谈英语翻译硕士学习应注意的问题

87.英语专业语言学方向硕士研究生创新特征研究 

88.工程硕士研究生英语教学改革研究 

89.英语专业硕士研究生学术写作中重述话语之语用功能习得研究

90.专业硕士学术研究能力培养的现状与启示——以英语学科教育硕士学位论文为例

91.人际关系管理论与工程硕士英语教学模式

92.理工科硕士研究生学术英语需求分析与课程评析

93.英语硕士论文写作方法论要

94.西华大学硕士研究生英语学习动机的调查研究

95.英语专业硕士研究生的专业学习与自我认同状况的调查与分析

96.基于教育语言学对英语专业硕士研究生的专业思想与学术能力发展的思考

97.民族高校医学硕士对医学英语需求的调查分析

98.自助式讲课学习模式在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专业英语学习中的运用

99.非英语专业硕士研究生公共英语课程设置的思考

100.基于ESP教学理念开展公共卫生硕士专业英语教学改革  

101.医学硕士研究生专业英语阅读与写作能力的培养

102.从中介语视角分析工程硕士英语会话的句法范式

103.研究生英语学习动机与EAP教学——以江苏大学硕士研究生英语教学为例

104.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英语课程设置改革与实践

105.从英语教学法的视角探讨硕士英语教学改革 

106.非英语专业硕士研究生英语学习状况调查研究

107.浅议工程硕士英语教学改革

108.硕士研究生英语教学改革与实践

109.涉海院校硕士英语教学改革与实践

110.农林院校非英语专业硕士研究生学术英语写作教学的优化——以北京林业大学为例 

111.中国高校英语专业应用语言学硕士论文引言的体裁分析

112.清华大学硕士研究生英语入学水平综述——兼谈英语教学的几点建议

113.关于提高理工科硕士研究生英语阅读教学的想法

114.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英语教学思考与构想

115.论工商管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英语教学改革——以哈尔滨工业大学为例

116.基于网络和多媒体环境的硕士研究生公共英语视听说教学模式研究

117.工程硕士英语实践教学途径探索

118.非英语专业硕士研究生英语课程体系建设初探

119.构建以“实践教学为主,理论教学为辅”的专业特色——关于西部地区英语教育硕士的培养

120.英语学科教育硕士学位论文质量调查分析——以广西师范大学为例

121.浅谈英语专业硕士论文的选题

第9篇

关键词:医学论文;硕士学位论文;质量

中图分类号:G643.8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12-0319-02

硕士毕业论文是硕士研究生在校学习三年的总结性成果,它不仅是评判研究生学习和学术研究工作优劣程度的重要指标,也是衡量学校教育教学水平最重要的科学标准。川北医学院自2006年获硕士学位授权,截至2012年12月已有3届毕业生,其中有很多毕业论文被广泛参考引用,有的还被评为四川省优秀硕士学位论文。这对正处于研究生教育起步阶段的我校既是机遇又是考验,我校应将硕士学位论文质量视为学校发展的生命力,力争以此为特色创出我校研究生教育的品牌。本文以2009级硕士学位论文为例,分析当前硕士学位论文普遍存在的问题和产生的原因,从管理角度出发探讨有效监控硕士学位论文质量的方法,为提高硕士学位论文质量探索出一条新途径。

一、此次参与调查的硕士学位论文中存在的问题

1.论文创新能力较差

创新是硕士学位论文的灵魂。但我们所做的调查结果显示论文创新性在几项得分中偏低,具体表现在论文选题、研究方法、论文设计等方面缺少新见解和新思路。

2.论文写作能力欠缺

论文写作能力主要表现在论文中图表的规范性、参考文献引用的正确性、论文格式的统一性,以及论文中数字、计量单位、外文字母、标点符号的书写规范等方面。此次参加对外盲评调查的10篇论文,均存在计量单位、插图制表、文字表达不规范的现象。

3.文献收集整理利用的能力不强

以10篇论文在引用参考文献的数量、时间、外文文献比重等方面做分析。

从下表可以看出,总体文献引用数量和外文文献引用比重均较高。但由于外语水平的限制,一些研究生没有能力进行外文文献的查阅,因而对自己研究领域在国外的研究状况了解甚少,不能及时跟踪该研究领域的最新动态。

4.科研设计能力有待提高

科研设计是研究者对研究课题的预期目标、研究内容、技术路线、研究方法的基本构想和计划安排,包括调查设计和实验设计等。比如在调查设计中抽样误差大小和样本含量直接相关,不少同学对样本含量的把握还不十分准确,这样就造成样本过大而造成调查不够细致,或样本过小而造成指标不够稳定、检验效能低等问题。

5.论文格式不规范

我校结合硕士研究生教育实际情况出台了《川北医学院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撰写要求》。但由于学生对论文格式规范性认识不到位、教师指导疏忽等多种原因,造成已经出台的文件不能按要求落到实处,60%以上的论文存在图表应用不当、参考文献引用格式有误、论文各部分顺序错乱等论文写作规范问题。

二、原因分析

1.指导教师水平能力参差不齐

硕士毕业论文质量最重要的就是取决于指导教师的有效指导。我校仍有少部分新聘用不久的指导教师,尤其是校外的兼职指导教师在科研、教学等方面力量比较薄弱,不能保证有效指导。

2.毕业生重视不够、精力投入不足

毕业生们在最后一年除了要撰写毕业论文外,还要应对来自就业、升学和出国深造等多种压力,甚至有的学生因为自己的导师科研课题多、临床工作繁忙,还要帮助导师完成导师的科研和临床工作,因此时间紧、任务重。

3.毕业论文质量管理体系不完善

我校尚存在开题把关不严、中期检查走过场等问题。目前我校除了参加“双盲评审”的论文是评阅人由学校单方面联系,其他论文的评阅和答辩等均是学生自己联系专家。这就造成论文评阅和答辩的专家往往是学生指导教师的熟人、朋友,使得论文评阅和答辩流于形式。

三、提高我校硕士学位论文质量的对策

1.加强指导教师队伍建设

指导教师是学位论文的具体指导者,是影响论文质量的最重要因素之一。指导教师的学术水平、治学态度、科研能力和责任心等对论文指导效果有重要影响。我校现有硕士生导师211人,其中校外兼职导师62人。目前,我校已出台的《川北医学院硕士研究生导师考核与奖惩(试行)办法》、《川北医学院实施研究生培养“双导师制”暂行办法》等导师考核管理相关文件。文件明确规定:我校硕士研究生导师须每年进行考核,考核“优秀”的给予奖励,考核“不合格”的停止招生一年,三年之内两次考核“不合格”的将取消硕士研究生导师资格。考虑到硕士学位论文的重要性,建议学校将硕士学位论文的质量考评作为单独的硬指标纳入硕士研究生导师的考核体系中去。

2.加大对研究生论文写作的训练指导

“语文”、“论文写作基础”、“信息文献检索”是为撰写论文奠定写作基础的三大基本课程。鉴于我校研究生教育在校授课时间短(仅有半学期课程学习时间)、学生临床实习任务重的特点,建议我校在研一下学期和研二阶段灵活开设一些“论文写作基础”和“研究生语文”等讲座,并将讲座视频投放在学校相关网站上,以供我校校外联合培养点的学生下载学习。另外,还可请相关领域专家编印一些语文知识、论文写作指导、信息检索指导等方面的小册子发放给学生,由学生自行学习。

3.完善学位论文质量监控管理体系

我校研究生教育尚处于起步阶段,在论文评阅、答辩等环节上还存在着一些失范现象。在下一步工作中,我们应加强研究生处在学位论文管理中的监控作用,建立论文评阅和答辩专家库。由研究生处牵头联系校内外专家,对专家的科研水平、学术诚信、工作态度等做详细记录,并定期进行专家资格审查,对审查不合格的专家坚决从专家库中予以剔除,并不断引进优秀人才以壮大论文评阅及答辩专家队伍。

参考文献:

[1]宋国建,王倩飞,崔斌,等.医学院校本科毕业论文质量管理初探[J].教育广角,2009,(6):87-88.

[2]张云仙,吴学东,姜禾娇,等.我校研究生学位论文质量分析[J].中国冶金教育,2002,(6):14-17.

[3]刘存祥.研究生学位论文质量管理体系的构建研究[J].高校管理,2012,(5):259.

[4]党传升,罗梅娟,等.构建基于全面质量管理的毕业设计(论文)质量监控体系[J].北京邮电大学学报,2007,(5):71-74.

[5]李安萍.地方院校研究生学位论文质量的调查分析[J].当代教育科学,2008,(15):18-22.

[6]朱陶,李健,等.某海上石油海上钻井平台作业工人职业紧张现状研究[J].川北医学院学报,2012,(8):383-385.

相关文章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