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7-31 13:34:23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可持续发展道路论文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论文关键词】 绿色壁垒绿色发展道路可持续性发展
一、绿色贸易壁垒对我国贸易的作用
绿色贸易壁垒是指在国际贸易活动中,一国以保护人类及动植物的健康或安全,为保护生态环境,而采取直接或间接的限制甚至禁止贸易的法律、法规、政策与措施。它是技术壁垒的形式之一,目前已成为技术壁垒的主要表现形式。 当前国际贸易中的绿色贸易壁垒是根据各国国内的环保水平和标准来设置的,由于发达国家的产品科技含量和公众的环境意识普遍较高,他们对环境标准的要求非常严格,这样发展中国家的产品常常难以达到发达国家所要求的环保标准而拒之门外,这给发展中国家的产品出口设置了很大的障碍。目前,我国每年因“绿色壁垒”而受阻的商品价值近100亿美元,这种影响将随着绿色贸易壁垒的不断提高和我国出口的增长而不断扩大。从这一层面上,绿色贸易壁垒的确影响了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 另一方面,我们也应该看到,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在衣食住行中的“绿色消费”已成为新的时代潮流,消费者的环境意识在不断提高,人们更注重“绿色消费”,因为这种消费适应了人们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实现全球经济可持续性发展的要求,得到了各国消费者的认可。
而环境保护是当今世界上的一股强大的潮流,各国政府的环境保护措施必然会反映到对外贸易上来。从这一点来说,我们应对绿色贸易壁垒的积极作用给予充分肯定,因为它将使我们认识到环保的重要性,有利于促进我国企业树立绿色发展理念,走向绿色发展道路。
二、树立绿色发展理念,应对绿色贸易壁垒
1.树立绿色发展理念的重要性 21世纪经济的主旋律是绿色生态经济,这是可持续发展理念对经济生活的具体要求。现实中,世界环境危机和能源紧缺问题已严重制约世界经济的可持续性发展,节能、环保已成为世界性的趋势,随着“绿色壁垒”愈演愈烈和消费者“绿色意识”的不断提高,这都要求企业必须树立绿色发展理念以适应新形势的要求,用“绿色意识”来制造环保的“绿色产品”,以“绿色制造”来提升竞争力,突破国际贸易壁垒,广泛参与国际市场竞争。 2.如何让企业树立绿色发展理念 发展方向是否正确首先取决于发展观念正确与否。随着中国多年的高速经济增长,在发展中面临着越来越严重的资源、环境约束,目前在许多方面也呈现出难以持续的迹象:资源、环境代价过大,资源生产率过低。这也就说明了我国企业环保意识较淡薄,我国经济的发展仍然停留在以消耗自然资源、牺牲环境质量发展经济的模式上。
因此,要确立全方位的绿色发展观念这就要求企业树立绿色营销的观念,注重把消费者利益、企业利益和社会利益三者有机结合起来,重视与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第一,要加强宣传教育,强化环保意识。要通过多种形式,加强宣传力度,提高企业的“绿色意识”,从而促使企业转变经营思想;第二,我国要健全环境保护法规、标准。国家要建立统一、规范的环保认证制度,加强监督管理和检查,促进环保产品认证工作纳入规范化、法制化轨道。
从而,迫使企业树立绿色发展理念; 第三,加强与环境有关的认证工作,加快与国际环境标准接轨的步伐。我国的企业也必须认识到ISO14000认证的重要性,让外部竞争的激烈性变成自身发展的动力,提高我国企业的国际竞争力,促进行业素质的提高和社会经济的发展。
三、走绿色发展道路,实现经济可持续性发展 绿色发展道路,就是指低消耗的生产体系,适度消费的生活体系,持续循环的资源体系,稳定高效的经济体系,不断创新的技术体系,更加开放的国际贸易金融体系。 如何走向并走好绿色发展道路呢?
论文摘要:文章从中国当前的实际情况出发,提出了经济实施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性;论述了中国实施可持续 发展战略 应注意的问题;阐述了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具体思路。
一、实施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性
(三)大力发展 农业 ,实施农业可持续发展
农业可持续发展是整个 社会 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在全面建设小康进程中,必须研究农业的可持续问题,以加强农业的基础地位,促进 经济 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坚持农业可持续发展的能力:一是合理开发和节约使用自然资源。二是把现代科学成果与现代化农业技术结合起来,建立具有生态合理性、功能性循环的现代化农业发展模式,使农业经济的增长与农业生态 环境 的改善结合起来,达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统一。三是加强 林业 资源保护,建设绿色文明,大力提高森林率。四是因地制宜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要抓好农副产品生产基地的建设,实现资源的永续利用;要突出区域特色,把培育主导产业与区域经济开发结合起来,既能形成鲜明的区域经济格局,也能从总体上有利于产业结构的优化,实现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四)放眼国际 市场 ,努力扩大内需
当前, 国际经济 形势风云突变,经济技术合作与竞争已成为各国之间经济关系的重要方面。每个企业都把兼并、重组行为作为增强市场竞争的重要手段。同时,经济全球化也为传统产业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因此,每个企业面对新形势,必须积极主动调整产业结构及产品结构,上档次和效益,力争在国际竞争激烈的市场中争得一席之地,开创“扩大内需拉动经济发展”的经济发展新思路。努力激活民间 投资 需求。明确民间投资方向,政府应运用各种经济政策等来加以引导,使这些“新鲜血液”源源不断地注入到 中国经济 的发展。消费需求作为经济增长的持久性拉动力量,是经济启动后保持经济持续稳定发展的基础,我们应分析当前消费需求的结构与特点,理清思路,大力促进消费需求的扩大与升级,以确保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
(五)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走新型发展道路
牢固树立可持续发展的思路,通过体制改革、科技进步和加强 管理 ,建立有利于可持续发展的经济运行机制和 管理体制 ,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大力推进科技创新,在整个经济领域中大力推广先进技术。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开源与节流并重, 预防 与治理结合,减轻资源环境压力。大力促进和逐步建立节地节水型生态农业体系、节能节才型 工业 生产体系及适度消费勤俭节约的生活消费体系,努力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 人力 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和现代化道路。
(六)合理开发和节约使用各种自然资源
依法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水、土、矿产、森林、草原、湿地、海洋等国土资源,加强综合治理,实现永续利用。重点推进水、土地、矿产资源的节约使用和合理利用,提高资源综合利用率。实施海洋开发,大力发展海洋产业,同时加强近岸海域水质保护。研究预防、控制和治理赤潮,抓好海洋环境综合治理和管理。深化资源有偿使用制度改革,推进国土资源市场体系建设,整顿矿业秩序,使之产权清晰、规则完善、调控有力、运行规范、依法维护资源所有者和使用者的合法权益。正确处理利用国外资源与维护中国资源安全的关系,积极实施“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的战略,更好地利用国内外两种资源,两个市场。
(七)要以关停和淘汰、压缩促进结构调整,以结构调整推动污染防治
巩固和提高工业排放污染物达标成果,淘汰关停污染严重的落后生产能力;严重污染环境、达不到经济规模的水泥、火电、化工、造纸和电解铝,要坚决按期关停淘汰;要积极引导乡镇企业转向大型工业企业生产低污染配套服务,并向城镇适度集中,实行污染集中控制。
(八)继续推进节能降耗和资源综合利用工作
要把清洁生产作为提高工业生产环境质量的关键措施。污染的“末端管理”是被动的管理模式。而清洁生产则可能从根本上解决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问题。
关键词:农村商业银行,可持续发展,必要性
一、我国农村商业银行可持续发展的概念
1991年联合国粮农组织在荷兰召开的国际农业与环境会议,通过了著名的《登博斯宣言》,阐明了农业、农村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即在不损害后代利益的前提下,保证当代人对农产品的需求,维持资源的供需平衡和环境的良性循环,其核心是科学化,方式是产业化,过程是生态化,结果是效益最大化。。与农业、农村可持续发展相联系,本文对农村商业银行可持续发展的概念作出如下界定:所谓农村商业银行可持续发展是指农村商业银行在促进农业与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下,实现产业利益的最大化及不断发展过程。农村商业银行可持续发展必须以农业及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为基础,农村商业银行可持续发展概念的核心在于正确处理和把握好管理与发展、质量与速度、长远利益和短期利益的关系问题,使农村商业银行资金、财务、信贷、人力、机构等资源的配置作用得以良性循环和永续利用。
二、我国农村商业银行可持续发展的要素
农村商业银行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按市场规律把农村商业银行作为一个产业加以规划和发展,发展目标应该是产业主体目标利润化、金融业务多元化、产业运行市场化、产业管理法制化、产业技术现代化。总之,农村商业银行的可持续发展主要包括了以下几个基本要素:
(一)发展。发展始终是可持续发展的核心,失去了发展,一切将无从谈起。
(二)总量。发展必然要求总量有所增长,没有量的积累和扩大,发展是不可能的事情。这里的总量包括资产总量、负债总量、中间业务总量等商业银行主要业务指标。
(三)结构。农村商业银行可持续发展必然要求结构优化。全行主营业务都存在一个结构优化问题。具体到信贷结构来说,结构优化包括客户结构、行业结构、地区结构、产品结构等几个方面。
(四)质量。质量是农村商业银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涵。农村商业银行的发展要经得起时间的检验,就必须遵循“有质量”和“可持续”的理念和原则。这里的质量包括资产质量、管理质量、服务质量等涉及业务发展的多个方面。
(五)效益。效益是银行经营的目的和生存发展的保证。以效益为目标,是农村商业银行可持续发展的理性选择。
(六)规范。农村商业银行要实现可持续的发展必须规避各种风险,包括市场风险、信用风险、操作风险等,这要求农村商业银行必须遵章守法、规范经营。。
(七)创新。加快提高金融创新能力,更快更好地满足市场客户需求是农村商业银行加快发展、保持市场竞争力的关键。要加强业务创新、管理创新、产品创新、服务创新、制度创新,保证银行发展的可持续性。
三、我国农村商业银行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必要性
至2009年9月,中国已成立的农村商业银行有27家。农村商业银行的总资产由2003年的384.8亿元提高到2008年的9290.50亿元,增长了22.4倍;税后利润由2003年0.9亿元提高到2008年的73.2亿元。总体上看,我国农村商业银行多位于经济较发达的北京、上海和江苏,这三个地区共有14家农村商业银行,其他13家则位于安徽、内蒙古、天津、还有东北和西部地区。。多数农村商业银行的资产规模较小,只有上海农村商业银行、北京农村商业银行,还有2008年成立的重庆农村商业银行规模较大,资产总额分别达到1550亿元、1827亿元和1500亿元,共占27家农村商业银行总资产的62%,深圳农村商业银行的资产规模达到500亿元,其余农村商业银行的总资产均在300亿元以下。
虽然这些农村商业银行大部分是处于经济较为发达的地区,但是与其他商业银行相比,在资本金规模、业务竞争能力、市场份额、信息技术、产品创新能力、人员素质等方面仍存在较大的差距。为了获得足够的生存空间,农村商业银行急需提升自身各方面的竞争能力,但这并不意味着农村商业银行要不顾现实情况,一味地通过加大投入取得自身经营实力的快速增长,而是应该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走一条更加科学的发展道路。
可持续发展是不以牺牲后期发展资源为代价的一种良性发展方式,实质就是稳定健康发展。农村商业银行坚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具有深刻社会意义!
首先,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对我国全面建设和实现小康社会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农村、农业、农民经济发展是全面建设和实现小康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关系到今后我国整体经济的良性发展。农村商业银行作为农村金融的主力军,肩负信贷支农重任,农村商业银行能否实现可持续发展,直接影响“三农”经济的健康协调发展。特别是近年来,农村商业银行充分利用支农再贷款,加大了农户小额信用贷款的投放,有效解决了农民的资金需求;扶持以“公司+农户”的形式的特色农业,促进农村产业结构升级;同时,大力组织存款,发放贷款,有力地支持了当地经济发展。
其次,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对促进金融稳定发展有积极意义。农村商业银行的可持续发展,是遵循健康有序发展原则,是建立在一定的风险防范长效机制基础之上的发展,这将有助于逐步控制降低农村商业银行的经营风险,促进我国金融业稳定发展。
最后,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对农村商业银行自身发展有实质意义。农村商业银行坚持可持续发展,就是改变以往粗放经营粗放管理的方法,坚持树立风险控制、成本约束、完善法人治理结构等先进管理理念,逐步走向良性发展的轨道,有利于实现农村商业银行自身长期健康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 刘明康. 年内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将达100家[J].21世纪经济报道,2008,7.
[2] 吴爱民. 地方性农村商业银行改革发展的实践探索与思考[J].武汉金融,2007,8.
[3] 王吉,成邵敏. 关于深化农村商业银行改革与强化管理的思考[J].经济与金融,2007,7.
关键词:生态设计 循环经济 书籍设计 再生设计
中图分类号:J5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3973(2013)011-116-02
1 书籍设计的生态现状
1.1 书籍设计的国内外生态现状
进入新世纪以来,保护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人类面临的首要问题。现阶段,设计领域也开始把关注焦点集中到生态设计上。同样的情况也出现在书籍装帧设计上,由此引发的各种环境问题、社会问题,都是人们迫切需要解决的。在装帧设计过程中太过注重使用新技术、新材料,而忽视文化内涵价值,没有考虑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造成资源大量消耗,出版成本提高,出版效率降低,读者经济负担增加。
美国设计理论家维克多・巴巴纳克于上世纪60年代末发表其著作《为真实世界而设计》,这本书在当时引起强烈反响。他认为,设计过程中必须要考虑到资源有限问题,设计应当服务于环境保护。在当时,很少有人支持这一观点。然而到了70年代,人类面临全球性资源危机,巴巴纳克的“资源有限论”才被人们广泛认可。自此,很多人都开始逐渐关注绿色设计理念。
日本设计大师原研哉在他的著作《设计中的设计》中谈到“RE-DESIGN”也就是再次设计。其内在追求在于回到原点,重新审视我们周围的设计,以最为平易近人的方式,来探索设计的本质。这也是生态设计理念的核心,通过改变思维方式来实现循环利用。降低油墨使用量,防止造成环境污染,很多书籍都是采用白色,这也能够体现出日本文化特色。此外,日本书籍设计家杉浦康平也指出:“书籍是一种生命”。即强调关注书籍设计各个环节,正是在这种情况下诞生了书籍再生设计。
最近几年,我国越来越重视环境资源问题,国家新闻出版总署下发文件《关于禁止出版发行“黄金书”等包装奢华、定价昂贵图书的通知》。同时,我国著名书籍设计家吕敬人指出,现阶段,我国书籍装帧存在很多问题。最近几年,一些装帧低俗、过于追求形式的书籍开始进入图书市场,因此,怎样解决该问题是我们当前面临的主要课题。
1.2 基于生态设计原则下的书籍的再生设计研究价值
(1)促进书籍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从整体上看,书籍产业属于商品经济范畴,所以书籍设计发展必然会影响到商品经济发展。基于生态设计原则是先书籍再生设计,这是书籍设计家为保护生态环境、发展循环经济做出的重要贡献。从局部上看,这是对传统书籍设计理念的一次改革创新,把生态设计原则融入书籍设计中,有利于提高书籍设计档次水平。
(2)增强人们适度消费观念。作为一项重要文化消费,书籍设计为我们提供良好阅读环境,因此我们应当树立适度消费观念,提倡节俭生活,避免铺张浪费。人类生产活动、消费活动不能超出资源环境承受范围,坚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搞好生态文明建设,树立正确的价值理念。
(3)突出书籍设计根本内涵。目前,我国书籍设计过于注重形式,而忽视了书籍设计根本内涵。基于生态设计原则下的书籍再生设计研究,能够帮助我们进一步了解书籍设计根本内涵。设计本质在于服务人类,这也是书籍设计理念的核心所在,不仅要为读者提供舒适的阅读环境和感官体验,还要防止环境污染,实现人与自然关系和谐。
(4)进一步扩宽书籍设计渠道。结合国内外研究成果,基于生态设计原则实现书籍再生设计,减少书籍浪费,尽可能循环再利用,把生态环保理念落实到设计过程中,让书籍设计体现生态思想,不断丰富书籍设计内涵,改变原来单一消费的资源利用模式,实现循环再利用,促进出版业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5)打造书籍设计新形象。基于生态设计原则,为打造书籍设计新形象,提高人们审美品位。通过书籍再生设计方式,即改变原来单一的文本书籍设计模式,提倡发挥自主创新能力和想象力。经过再生设计后形成新的书籍产品,可以供人们使用,体现出书籍的生命力,通过设计全过程来传递书籍价值。
(6)开发书籍新功能。从生态设计原则出发,重新评价书籍设计开端、过程和结果,实现书籍再生设计,使得各环节功能得以充分发挥,并开发出更多新功能,延长书籍寿命。
总而言之,设计者在设计过程中对于书籍结构、材料、版式等有了全新认识,在此基础上对书籍进行再生设计。实际上就是把生态环保理念融入设计中,这对于发展循环经济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书籍再生设计为设计者提供了新思路,进一步扩宽了创作渠道。
2 书籍的生态设计原则
2.1 注重生态美学
生态美学把生态元素加入到传统审美艺术中。阅读环境营造更加注重生态自然美,不刻意描绘,突出简洁、淳朴。同时,它要求遵循生态自然规律,基于审美规则,通过技术手段来改造加工出版物,实现自然、人文、艺术有机结合,用人工方式呈现生态美。它倡导人工绿色环保媒介应当融入书籍文化内涵,让人感受到的并非一时视觉刺激,而是长时间停留在人们心里的快乐享受,带给人们持续的精神愉悦。
2.2 倡导节约
把资源循环利用理念融入生态化书籍设计中,这是实现现代设计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也体现了生态化书籍设计本质。基于生态理念进行书籍设计,不断丰富书籍装帧设计内涵,提高设计档次品位,改变原来单一消费的资源利用模式,实现循环再利用,促进出版业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2.3 适度消费
作为一项重要文化消费,书籍设计为我们提供良好阅读环境,虽然书籍装帧设计目的在于带给读者舒适的阅读体验,但同时也要重视适度消费理念,提倡节俭生活,避免铺张浪费。人类生产活动、消费活动不能超出资源环境承受范围,坚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搞好生态文明建设,树立正确的价值理念。
2.4 注重功能设计
当今社会已经进入信息时代,设计也应当更加智能化,书籍装帧设计要基于可持续发展原则,注重智能化设计。在不同历史时期,人们生活环境存在差异,所以功能需求也不同。生态设计要求关注功能变化,满足读者实际需要。现代书籍装帧设计强调体现功能优越性和人文主义关怀。
3 基于生态设计原则下的书籍的再生设计
3.1基于循环经济的书籍再生设计条件
(1)再生设计主要针对废旧书籍和未使用过的书籍;(2)再生设计主要通过设计方式,对书籍进行重新定义(通常是在书籍未使用时或者在使用寿命结束后进行),从而开发出更多新功能,但不过于依赖技术手段;(3)书籍经过再生设计后要符合生态设计原则;(4)再生设计出来的新书籍应当具有实用性。
3.2 基于生态设计原则下的书籍的再生设计方法
3.2.1 减量化设计
减量化是指重新定位未投入使用的传统书籍,通过改变部分功能来减少书籍纸张使用量和工艺环节,防止材料浪费、重复劳动。
(1)书籍材料的减量化。
书籍材料减量化主要通过书籍版式设计来表现。通过各种元素合理使用,使书籍文字疏密有致,搭配相应的插图,丰富书籍内容,增加更多情趣,这才是理想的版式设计。书籍版式在保持书籍原有功能、结构前提下,摆脱传统思想束缚,对内部版式进行调整优化,提高空间利用率,减少纸张消耗。
(2)书籍结构的减量化。
所谓结构型是从书籍结构出发,纵观我国书籍设计发展历史,我国四大发明中的造纸术、印刷术对于书籍装帧产生了深远影响。在长期发展过程中,书籍装帧形式不断改变演化,从最开始的卷轴装、经折装、旋风装,到后来的蝴蝶装、包背装、线装、精简装等。其中,蝴蝶装仅利用糨糊来粘贴,不用穿线,十分牢固,能够有效节省材料,不仅提高了空间利用率,而且书籍造型精致、新颖。
3.2.2 再利用设计
所谓再利用就是多次反复使用。从书籍再生设计角度说,再利用就是在开始制造书籍时就要考虑经过一次使用后再利用问题,延长书籍使用寿命。
(1)书籍结构的再利用。
书籍再生设计融合了创新性和实用性,例如一些书架、搁板都是用废旧书籍做成的,设计者用木板来支撑书页。有趣的是,这些书籍被做成书架后,书籍名字可以起到很好的分类作用。像一本书的名字叫做《魔戒》,显然这一层书架上主要是奇幻类书籍。另外,一些书籍再生设计还运用了一些装饰创意。
(2)书籍材料的再利用。
倡导一物多用。全面评价分析书籍功能,综合考虑书籍结构、材料、版式等因素,开发出更多新功能,为废旧书籍回收再利用创造条件。书籍再生设计要体现创新性和实用性,像把一些材质相当硬的废旧书籍的整个封面可以用钢链进行连接固定,从而再生设计成为新颖的座椅。
3.2.3 再循环设计
再循环指的是废弃物循环再利用,涉及到两方面,首先是在保持原有形态基础上,通过加入其它物体实现再循环设计;其次是彻底改变原有形态,重新循环再利用。
改变再循环书籍形态指的是基于保持废旧书籍原有形态,加入一些其他元素,对废弃环保材料进行降解处理,同时合理设计废旧书籍循环再利用,这是再循环的另一种表现形式。
书籍再生设计就是把生态环保理念融入到设计中,并渗透其他艺术领域,促进循环经济发展。一方面,书籍再生设计融合了创新性和实用性,对书籍形态进行重新塑造,基于三大结构原理把废旧书籍制作成其他物品,像书架、座椅等;通过对书籍内页纸张的重新定义,文字类的纸张可以用于灯罩来创造出渐变灯光,图片类的纸张可以通过重新构图加之后期制作可以产生另外所需要的插图,这些都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另一方面,书籍的再生设计基于装饰性的创意设计,书籍通过改变它的结构可以用作立体墙装饰品、室内花瓶等等,具有一定的装饰价值。
4 基于生态设计原则下的书籍的再生设计的现实意义
真正能够吸引读者的书籍,除了内容精彩外,还包括装帧、材质等。书籍再生设计应遵循减量化原则,实现循环再利用,不仅体现生态环保理念,也要体现人文主义关怀,这是未来书籍设计发展的主要方向。
书籍设计应立足于人本主义思想,不仅要为读者提供舒适的阅读体验,还要尽量做到绿色环保,促进人与自然关系和谐。坚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在发展社会经济文化过程中,也要注重环境保护,合理利用资源,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因此,研究生态化书籍设计是十分必要的,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将生态引进书籍装帧设计领域,向印刷行业和书籍设计从业人员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考点,开辟了一个新的创造空间。作为设计师更需要在这一领域的技术体系和美学思想方面投入更多的精力。提倡书籍设计的绿色生态化,营造具有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化和人性化的文化氛围,必将成为书籍设计的主流。
参考文献:
[1] (日)杉浦康平.造型的诞生[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1999.
[2] 贺克,李越恒.关注绿色包装和绿色设计[J].包装与设计,2002(6).
[3] 岁月铭记论文集[C].湖南: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
(白城市行政学院,吉林 白城 137000)
【摘要】随着社会的高速发展,我国经济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提升,与此同时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所带来的隐患也不容小觑,针对经济发展所存在的问题开展研究是促进国家合理调整可持续发展观念的必要途径,这也是目前处于转型阶段中国经济理论所不能回避的实际问题。本文将对关于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问题展开具体的论述。
关键词 我国经济;可持续性发展;具体研究
1 我国经济可持续性发展的基本内容
1.1 我国经济可持续性发展理念的形成与发展
可持续性发展理念的发展经历了较长时期,这种思想是人类发展道路上必要的产物,也是人类进一步与环境建立起关系的有效展现。我国以及其他发展中国家相继在21世纪提出相应的行为纲领以及基本议程,使得可持续发展理念能够更好地在社会发展过程中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我国发展之所以在21世纪产生了划时代的意义,根本原因在于可持续发展理论得到了各个层次人民的共识与认可,通过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促进我国能够积极投身于对自身的研究,从而逐步产生了新的发展观念,即经济可持续发展理念。
1.2 经济可持续性发展理念的定义及内容
经济可持续发展包含众多方面,比如说科技、环境、社会以及政治等等,所在领域的不同,导致研究者的思考角度有所差异,自然而然对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定义也有所出入。获得社会广大的学者认可的定义来自于一九八七年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所发表的报告,其中指出经济可持续发展理念要既能满足当代社会人们的基本需求,又可以确保不危害到后代人的发展,“满足当代人们需求”即指满足贫困人们的需求,“不危害后代人的发展”即指限制不必要的需求,防止人类能力提升所造成对自然环境的破坏。可持续性发展理论的主要内容为在保证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社会和平与自然环境都要达到全面统一、协调的效果。
2 影响我国可持续性发展的主要因素
2.1 人口问题
在中国发展的道路上,人口问题一直是制约其快速前进的重要问题,在人口数量方面,我国目前已经拥有超过十三亿的人口数量,每年的人口数量还在不断上升,在这种情况下,根据相关权威统计,到达本世纪中叶时期,我国人口将超过十五亿,这也就意味着人均资源占有量将减少尽四分之一,这是人口第一大问题,第二大问题是老年人口的快速增加,据计算,大约到二零三零年,我国老年人会超过三亿大关,赡养老年人将成为社会一大难题。第三大问题是劳动人口的快速增长,劳动人口的增加直接导致就业困难、住房、交通等相应福利问题十分凸显。
2.2 投入较大、回报率较低
虽然我国从改革初期至今,在经济方面已经取得了巨大的成果,但是目前还没有在真正意义上提高经济可持续性发展的效率。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个方面是速度,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一直处于稳定上升的趋势,即使这样,也不能十分肯定的说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已经可以处理较大波动以及通货膨胀等问题,许多企业在项目投资、地点扩大环节上还较为盲目,违纪违法的现象层次不穷。第二个方面是效益,虽然中国经济的发展较以往有了明显的提升,但是投入较大、回报率较低的问题仍然没有得到有效解决,单位产值所需要的劳动力、原材料以及资金投入都比其他发达国家以及部分发展中国家高出许多。
2.3 环境与资源问题
环境问题主要体现在环境污染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从大气被污染方面而言,全国共六百多城市进行调查,只有不超过百分之一的地区处于国家一级标准的范围内,即二氧化硫、酸雨程度都大幅度超出国家标准。汽车行业的迅猛发展,加大了大气中氮氧化合物所占的比例。从水资源污染方面而言,全国七大水系超过一半的河流出现不同层次的污染。资源问题主要体现在资源匮乏,首先是,我国人口基数较大,导致人均占有量较低。其次,资源分配的空间十分不均匀,南方耕地占有量为百分之三十五以上,淡水含量在百分之八十以上,北方资源所占比例较为偏少。
3 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思想
3.1 经济型增长主导因素的可持续发展战略思想
在我国经济增长的过程中,科技、劳动以及资源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所以应该提升以上三种主要因素所拥有的结构比例。资源积累目前已经在我国经济形势中发挥了第一推动力的效果,通过不断地积累,可以帮助可持续性发展放缓自身的劳动效益。劳动力在中国经济发展道路上一直是热议的话题,作为人口大国,虽然劳动力的促进效果不够明显,但是它正以第二产业的身份为第一产业的发展提供必要的帮助。科技的发展与创新是优化发展构架的主要因素,只有不断创新,才能使经济型增长主导因素的可持续发展战略思想发挥其最大作用。
3.2 科技创新式可持续发展战略思想
我国在以往三十年的发展道路上,经济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然而科技的发展却出现了较为显著的下降,科技创新效率也在逐年下滑,最终导致的结果是科技发展的速度不足以跟进经济增长的速度。科技创新式可持续发展战略思想是根据目前我国经济发展实际情况以及未来趋势,开展的具有选择性创新的主导策略理念,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相应体系的不断完善,我国转型经济体制将得会到前所未有的提升。科技创新式可持续发展战略思想还应该根据企业的规模情况、规范程度进行具有针对性的投入和研发。
4 我国经济可持续性发展与环境、能源方面的必要联系
4.1 我国经济可持续性发展与环境的必要联系
环境与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联系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第一,是否存在环境质量与经济可持续性发展之间的倒U联系。第二,其他必要的经济发展变量因素,比如说:人口密集程度、收入支出分配情况以及国际化交易等等。为了解决环境质量与其他必要因素所产生的内生问题,可以通过两种方法。首先,采用回归向量模型,通过分析经济可持续发展各个变量与环境因素的关系,得出有效的长期动态作用特征图。其次,构建基于经济思想的联立方程,通过对各个方程之间的估算与分析,减少变量所产生的内生因素。
4.2 我国经济可持续性发展与能源的必要联系
能源是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最基本动力源泉,我国经济可持续性发展与能源的必要联系主要分两个方面:第一方面,经济消费与能源消费的联系,这种能源对产出的性质处于中性,由于GDP中能源消费的比例较小,所以不易造成明显的影响。第二方面,经济发展与能源价位的联系,能源价位的变化会直接影响到经济发展的进程,但这种影响程度还不足以达到线性模型关系预期的影响。
5 结论
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战略实施以来,经济的增长有了显著的成效,然而目前我国人均资源占有率与利用率还低于世界的平均水平,为了促进工业化发展的速度,在经济体系改变以及构架调整等方面还将面临许多挑战。本篇论文主要从影响我国可持续性发展的主要因素、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思想等方面对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问题展开论述。
参考文献
[1]腾藤.中国可持续发展[M].经济管理出版社,2014.
[2]陈耀邦.可持续发展战略读本[M].中国计划出版社,2014.
[关键词]房地产业;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
[中图分类号]F2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13)36-0045-03
1 引 言
山西省是一个煤炭资源大省,以前的发展都是以重工业为主,依托着天然的煤炭资源进行。由于不断开采,煤炭资源日渐减少,山西省发展进入了瓶颈期,转型发展是山西省经济水平、竞争实力提升的当务之急。转型发展要求资源利用与经济发展、与产业结构、与社会人文、生态环境等因素相结合协调发展,因此转型发展不单单是可持续发展,但不可否认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占据着重要的地位。房地产业不仅是人类社会生存发展的基础,而且是城市发展的前提和重要投资环境。
包亚钧与汪洪涛(1998)提出了房地产业发展需要进行制度创新、加强宏观管理和调控、建立科学的房地产业发展决策机制和协调的管理机制,是保证房地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前提条件。张敬(2006)、高燕(2008)、朱天明(2010)均以可持续发展理论为基础,分析了当前我国房地产市场的现状和违背科学发展观进行规划发展所产生的问题,提出了促进房地产业可持续发展的理论对策。但以往的文献没有结合空间区域因素,而且多基于理论分析层面,如何结合山西省当前发展的特点构建评价指标体系,保证山西省房地产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是亟待研究和解决的问题。
2 山西省房地产业可持续发展的评价指标设计
山西省当前追求产业转型、城乡转型、生态转型和管理转型相互协调的发展模式,这也要求房地产业发展必须考虑多方面的影响因素,从对环境的影响、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到解决城乡转型带来的住房供需矛盾,再到合理规划居住区布局满足居民日益增长的精神需求。
在遵循山西省房地产业可持续发展指标选择的原则上,本文从经济效益、资源利用、环境影响、人口社会这四个角度来考虑指标的选取,并且综合考虑指标数据的可获得性及计算的简便性、理解的通俗性,确定了以下14个指标构建山西省房地产业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系统中指标的名称及测算方法如下:
(1)经济效益指标:建筑业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X11)、房地产开发投入产出比(X12)、房地产业投资贷款依存度(X13)、房地产业人均利润率(X14)。
(2)资源利用指标:土地购置面积增长率(X21)、土地资源空置率(X22)、当年房屋销售与竣工面积比(X23)。
(3)环境影响指标:建成区人均绿化覆盖面积(X31)、人均城市公园绿地面积(X32)、城市家庭用燃气普及率(X33)、人均拥有铺装道路面积(X34)。
(4)人口社会指标:房地产业就业率提高程度(X41)、人均住房建筑面积(X42)、住房价格收入比(X43)。
上述指标均可以直接或者通过简单地计算从《山西省统计年鉴》中找到对应的数据。
3 运用协调度模型对房地产业可持续发展进行评价
在对综合的经济效益的评价过程中,经常采用协调度模型评价法。协调度模型评价法是根据多目标规划原理提出来的,其基本思想是通过功效函数将不同量纲的各指标实际值转化为无量纲的功效系数,然后采用线性或非线性方法将同度量的功效系数综合起来,得到综合评价值,以此作为综合评价的依据。对于协调度模型的计算,关键有两部分内容:功效函数、功效函数的权重确定。
3.1 功效函数
通常情况下,统计评价指标按照其作用趋向的不同,可以分为正向指标、逆向指标和适度指标三类。那些数值越大越好的统计评价指标称为正向指标;指数值越小越好的评价指标称为逆向指标;数值既不能太大也不能太小的指标称为适度指标。
不妨设房地产业可持续发展评价体系指标变量为
3.2 协调效度函数
我们用线性加权法对每一个指标功效值匹配一个权数Wi,建立协调度函数,表示如下
当协调度C≥0.8时,协调度极大,房地产可持续开发稳定有序的进行,房地产开发过程中资源、环境、人口与社会经济之间高度协调发展;当0.6≤C
协调度模型合理性的关键在于功效函数中的上、下限值的选取。本文中该值可以根据山西省房地产开发与经济运行情况来确定。当我们知道了各个指标所处的稳定区间的临界值时,便能很容易求出房地产可持续发展系统的功效。
在本文对山西省房地产业可持续发展的评价中,取2005—2010年各指标的平均值作为该指标的下限值,即式(1)中的mi值,以山西省“十二五”规划中各指标应达到的目标值作为山西省房地产业可持续发展指标的上限值,没有数据的参考其他平行省市的规划数据,即式(1)中的li值,然后根据2011年各指标的实际值(xt)对目前山西省房地产业可持续发展程度进行分析评价,并利用式(1)计算单项指标的功效值(见表1)。
综合评价结果:无论是单个因子还是总体的协调度都小于0.3,处于极不协调的状态。2010年山西省房地产的发展状态很差,尤其是对资源的合理利用和环境保护方面做得很不好,生态环境状态差,必将影响到山西省转型经济的发展,房地产业的可持续发展道路还很漫长。
3.4 结果分析与评价
通过分析表明山西省人居环境还不够理想,房地产业的可持续发展进程还很不到位。主要表现在:城市建筑密度较大,从而导致城市街道狭窄,交通拥堵现象非常严重。环境污染严重,生活环境差,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尤其在山西省处于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如何合理规划城市布局,解决增长的城镇化率带来的住宅用地增长、公共设施需求增大问题非常重要。随着工业生产的快速增长,山西省GDP稳步增长,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但其市内生活污染也越来越严重,环境卫生条件极差,房地产开发和日常生活中大气污染物排放量也随之增加,再加上过多的施工场地,噪声污染也成了山西省突出的环境问题。
山西省的用地结构很不合理,而且布局混乱不协调,每年的土地购置面积在增长,但其空置率也在增长。导致公共绿地面积不足,居住地周围的休闲区域少,市政公共设施占地面积比例偏低,社会生活质量不高,人均居住面积不足,燃气普及率也不够理想。
4 结 论
房地产业的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的相互影响作用越来越显著,但山西省房地产业仍然存在很多与可持续发展原则相违背的现象,制约着房地产业的稳健发展。为此,我们应该正确把握对房地产业的定位,将可持续发展观思想融入房地产业发展过程中,作为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的房地产开发,必须充分认识到并且把握好城市生态系统的特点,寻求有利于房地产开发、经济增长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的有效途径,促进一个地区房地产业开发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统一。
要推进山西省房地产业可持续发展和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第一,要加强对土地市场的管理,完善土地出让制度,加强对土地二级市场的监管,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合理规划旧城区改造,尽量减少耕地占用,合理改造“城中村”;第二,增强建筑节能意识,加大宣传和对违规行为行政处罚力度,加大节能方面的科技创新投入;第三,调整房屋供应结构,要合理确定普通商品房、高档住宅以及经济适用房的划分标准;第四,加强市场监管,对房地产市场运行状况定期进行动态监测,定时向公布当期的土地供应量、房地产供销状况等信息,引导居民合理投资消费。
参考文献:
[1]Sylvie F.Sustainable development[M].Dordrecht:Kluwer,1998.
[2]包亚钧.房地产经济论——房地产业可持续发展研究[M].上海:上海大学出版社,1998.
[3]张敬.重庆市房地产业可持续发展研究[D].重庆:重庆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6.
论文摘要:长期以来,我国对外贸易都是以粗放式发展道路为主:出口产品高耗能且附加值低,且某些进口资源过度依赖国外市场。粗放式发展道路与循环经济产生了诸多矛盾,面临着很多制约因素,产生了一些负面影响。在世界各国越来越重视循环经济的国际大背景下,要实现我国对外贸易的可持续发展,发展循环经济是一条紧迫而有效的路径。本文在深刻剖析我国传统外贸增长方式与循环经济的种种矛盾以及所面临的外贸环境的基础上,提出了发展循环经济以实现我国外贸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措施。
一、对外贸易可持续发展与循环经济的内涵研究
1、对外贸易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对外贸易可持续发展是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一个组成部分,位于流通环节,它要求一国通过制定与经济可持续发展、生态可持续发展、社会可持续发展等相协调的外贸战略与政策,促使对外贸易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与生态效益的高度统一,实现对外贸易的长期、持久、稳定、健康地增长。
2、循环经济的内涵。循环经济就是在可持续发展思想指导下,建立在资源不断循环利用基础上的经济发展模式,它以资源重复利用、循环利用、永续利用为核心,以实现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的协调统一为目标,以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为原则,按照自然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规律重构经济系统,使经济系统和谐地纳入到自然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过程中,从而实现经济活动的生态化转向。
二、循环经济与对外贸易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1、循环经济与对外贸易可持续发展的本质是一致的。可持续发展是人类对自己与自然的关系进行深刻的反思后提出的全新的发展思想和发展战略,资源的持续利用和生态的可持续性保持是可持续发展的首要条件,也是可持续发展的标志,它要求经济社会的发展不能超越资源和环境的承载力。而循环经济是人们在可持续发展思维的引导下产生的一种全新的经济形态和发展模式,循环经济的指导思想是以最小的资源、环境为代价获取最大的经济效益和发展空间,实现经济与环境的双赢。因此可以说,发展循环经济就是实践对外贸易可持续发展战略,循环经济与对外贸易可持续发展本质上是一致的。
2、循环经济与对外贸易可持续发展的目标是一致的。循环经济追求的是社会、经济和环境的协调统一,它强调资源的重复利用、循环利用。循环经济一方面通过减少资源的使用量和废弃物的资源化减轻了经济系统对自然资源的需求压力,使得自然资源可持续利用;另一方面通过减少废弃物的排放量,降低环境的污染程度,把人类的经济活动和社会活动等对自然资源和环境的影响降低到尽可能小的程度,从而保护环境,实现社会、经济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对外贸易可持续发展是以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相结合为目标。可见,两者的目标是一致的,都强调资源消耗和环境影响的最小化。
三、我国对外贸易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
1、粗放型的外贸增长方式。长期以来,对外贸易特别是出口贸易实施了“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低收益”的数量型发展模式,外贸企业在追求利润最大化目标引导下,一味追求规模和速度,很少考虑环境保护和资源消耗问题。这种增长方式导致了对资源的掠夺性开采和对环境的肆意破坏,造成资源的浪费、环境的污染以及发展后劲的削弱。
2.低层次的进出口商品结构。在出口结构方面,我国出口产品多为劳动密集型的初级产品和低附加值、低技术含量的工业制成品。近年来,我国出口贸易额最大的五大行业分别为:机械、电子、电子设备制造业,纺织业,化工原料及化工制成品制造业,金属制品业和采掘业,其产品出口额占当年出口总额的2/3以上,这些行业大都是污染严重的行业,并且,各行业在出口迅速增加的情况下,环境污染程度有所上升。在进口结构方面,进口商品中能源和原材料不断增加,如原油、化工材料、铁矿石、钢材等,这些作为投入品的原料型产品都是高能耗的,在生产过程中对环境造成危害。更为可怕的是,近年来由于经济利益的驱动,我国陆续发生进口工业垃圾和有害废物的事件,给我国生态环境带来严重的破坏。四、发展循环经济以实现我国对外贸易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措施
面对我国传统的外贸增长方式与循环经济之间的种种矛盾以及在循环经济下我国外贸所面临的环境,我们必须充分认识到,在循环经济发展的大趋势下,通过发展循环经济而实现我国对外贸易的可持续发展,既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面临着国外循环经济发展趋势的外在约束。为此,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协调我国对外贸易与循环经济的关系,以实现我国对外贸易的可持续发展。
1、正确认识循环经济与我国外贸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关系。这是正确处理对外贸易与循环经济协调发展的指导思想。贸易与环境的协调发展是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中的一部分,我们应以可持续发展理论为指导思想,把贸易与循环经济协调发展纳入到可持续发展战略中统筹考虑,追求贸易、经济、生态环境和社会效益相统一的可持续发展,提高环境质量,促进科技进步,提高我国出口产品的竞争力,从而促进对外贸易的可持续发展。从整体上来看,要逐步改进大进大出的粗放式贸易战略,调整我国外向型经济政策,在重视对外贸易工作的同时,要加快国内贸易和国内市场的建设,加快培育国内循环经济模式的形成与发展。
2、调整我国的产业政策和产品结构,逐步改变资源型出口导向战略。加快调整产业结构、产品结构和能源消费结构是发展循环经济的重要途径。对出口产品来说,就是要提高产品的技术含量和附加价值;对进口方面来讲,就是要提高资源和能源的利用率,减少对石油、铁矿石等的进口。整体来看,就是要提升我国国际分工地位,提高产品的附加值,减少对外贸易发展中对资源的过度消耗。在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内,一是要遏制对部分地区和行业的盲目投资和低水平重复建设。二是要加快低耗能、低排放产业的发展。三是政府要制定环境保护产业发展规划,确保环境保护产业的发展目标和发展重点,培育环境保护产业的国际竞争力。四是政府要制订环境保护产业发展的倾斜政策,比如政府直接投资、信贷优惠、税收优惠、出口退税、加大研发投入和鼓励环保科技创新等。
参考文献:
[1]余敏友,左海聪,黄志雄.WTO争端解决机制概论[M].上海出版社,2001
[2]李树.技术性贸易壁垒的设置与我国的策略选择[J].改革,2003(6)
[3]孙敬水.技术性贸易壁垒的经济分析[M].北京:中国物质出版社,2005年
[4]麦文伟.技术性贸易壁垒发展新趋势及策略选择[J].中国检验检疫,2006,(7)
【关键词】湿地公园 可持续策略 可持续设计
引言
湿地公园是在湿地的基础上具有一定规模的湿生与沼生生态系统,兼有物种及其栖息保护,生态旅游和生态教育等特殊功能,存在湿地生态恢复的潜在可能性的湿地区域。自然环境作为人类生存的依托,出现了人口剧增、环境恶化、全球变暖等生态困境,正在失去其往日的光辉及活力。国内外已经出现了许多的湿地公园,过度的人为化干扰也导致了这些湿地公园出现了多种多样的环境问题,湿地公园的生态化可持续发展就成为了人们所重视的问题之一。
1 湿地公园营建中所存在的问题
目前,湿地公园已经成为了城市的一种特殊景观,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首先,在形式上,人们缺乏对湿地本体特征的重视,对城市湿地公园概念泛化,按照普通公园的规划方式来设计,没有遵照湿地生态系统的特点进行深入分析。另一方面,由于人为对湿地的过度开发,没有重点突出湿地类型的典型性和代表性,强调了公园的娱乐属性,淡化了科普教育、宣传以及湿地保护等功能的设计。第二,现今对城市湿地公园的设计重点放在策划上面,缺少科学的认知与评价。最后,在起初设计湿地公园着重考虑始建之初的效果,缺少了对湿地公园的生态可持续性的考虑。
2 湿地公园可持续发展概念及意义
可持续发展是指在能够满足当今人类需要且在不危及到下一代生存的情况下,能够保证下一代人的生活需要。随着城市建设的步伐加快,每一个规划都在改变着生态系统的现状,过度的开发业必会导致生态系统的不平衡发展,人与自然的矛盾也将日益加剧。通过对湿地进行景观打造,可以改善人类对然的破坏程度,同时给人类创造一个人类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好环境,缓解了人类在现代化进程中与大自然对立的关系。
3 湿地公园可持续化策略
湿地公园景观的可持续化是指通过调整和优化湿地景观空间格局,在不影响场地生态条件的同时满足一定的利用要求,利用湿地自身的固有资源循环模式,使湿地公园本身的功能得到充分的发挥和可持续利用。其相关的策略包括以下几点。
(1)强力有效的控制人为干扰因素,合理并充分的利用场地自身条件。在湿地生态系统这个高效的能量体系里面,其本身就具有良好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如果在建设公园期间高效的利用其湿地特有的生态特征,就能以最小的生态代价换取最大效益。
(2)调整湿地公园的景观结构,使其更加整体。在湿地公园的建设中,由于湿地的面积较小,斑块较多,斑块与斑块之间的连通性较差,所以在对湿地公园进行设计的时候要保证生态廊道的畅通,避免在建设人工设施后形成阻隔。
(3)在动植物的的物种选择上,强调使用地域性物种。不能因为盲目的追求湿地公园中物种多样性而忽略了生物本身的适应性。
4 湿地公园可持续化设计
在湿地公园可持续化发展策略的基础上,具体要落实到湿地公园的可持续发展设计上来。湿地公园的可持续化设计可以从水体、绿化、人文、材料这个方向发展。
水体方面,需要保证它具有防洪防灾的安全性、景观生态用水的安全性。从可持续化发展的角度而言,水体的设计必须保证有个良好的生态结构配置。
绿化方面,对于整个湿地公园而言它起到着画龙点睛的作用。在植物的选择上能够建立支援与补充自然生态系统繁衍的环境条件的植物是首选,湿地植物作为一种既有景观效果又具有生态功能的植物资源,在生态园林的应用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人文方面,采用具有地域性的文化要素应用于湿地景观中,让参与者能够体会到地域文化所带来的不同魅力。它包含了周围居民的生活方式、风俗习惯、、道德观念等,所以,在设计湿地公园的时候要以保护性为主要原则。
材料方面,生态、美观、环保、低碳、实惠的材料是人们所青睐的景观材料。近几年来,废旧物的回收和再利用在景观中得到了大量的应用。废旧的建筑物本身就是可持续设计的最佳的载体,利用建筑物和一些废旧材料搭建的平台能够使建筑本身更自然地与周边环境相和谐,同时不同的材料运用能够吸引更多的游客游憩。
结语
改革开放以来,带来了许多环境问题。这些问题的形成既有在设计之初欠缺周密考究,也有在实践中与理论的矛盾,但不管如何,都应该从中国古老的“天人合一”哲学中汲取营养。湿地资源已经遭到了一定程度的破坏,在破坏后才受到景观设计师们的关注,人们开始关注如何从更生态、可持续的角度去和谐人与自然,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希望能通过自己对湿地公园景观设计可持续发展的一些见解帮助更多的景观设计师们走设计可持续发展道路。
参考文献
[1]赵思毅,侍菲菲.湿地概念与湿地公园设计[M].东南大学出版社,2006.10.
论文摘要:影视作品拍摄过程中对生态的破坏问题,随着国家环保总局对《无极》剧组的批评而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生态经济道德是伦理建设、经济建设和道德建设相统一的结晶,是当今社会活动的新的理论道德规范。影视作品制作过程中,也应该遵循生态经济道德规范。
环境保护已经成为了当今世界“和平与发展”之外的很重要的主题。世界各个国家都把保护环境作为自己的基本国策,走可持续的经济发展道路。当代的经济学也朝着生态学和经济学相结合的方向发展,伦理学就是贯通生态学和经济学的路径。随着三者的融会贯通,一种新的伦理道德即融生态道德、经济道德于一体的生态经济道德,已经成为了实现生态、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力量。当保护环境、走生态环保之路,日益成为社会团体的责任时,电影工业却没有把环境保护纳人电影生产过程的考虑范围。中国电影界的导演们以促使中国电影走向世界为由,以环境的破坏、生态的危害为代价,拍摄出一部部并不“伟大”的艺术作品,这无疑呈现出我们这个时代追求电影发展的某种偏颇。
一、《无极》的生态之灾
2006年5月9日,在杭州举行的“城镇和风景区水环境治理国际研讨会”上,建设部副部长仇保兴对《无极》剧组破坏生态的事实作了严厉的批评,掀起了一场轩然大波。2006年5月16日,国家环保总局有关负责人通报了电影《无极》剧组破坏云南香格里拉碧沽天池生态环境的调查情况。指出《无级》剧组拍摄活动中违背了环境影响评价法的有关规定,造成了一定程度的生态破坏,并责成云南省环境保护局依法对剧组进行处罚,限期恢复拍摄地生态植被。
二、生态经济道德视角浅析
生态经济道德的兴起,是人类在总结近代工业文明和商品经济模式正反两方面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创造性的提出经济与生态的可持续发展,主张走一条无害于环境的经济发展道路,以及对生态经济中伦理问题全面思考和深人研究的结果。它本质上是20世纪人类对现代经济发展道路批判性反思和对未来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进行科学研究的产物。
(一)生态经济道德主张全面公平原则
全面公平原则具体体现为经济公平、生态公平与伦理公平相结合。它包含了同代人之间的横向公平性、世代人之间的纵向公平性和分配有限资源的整体公平性三层意思,它不仅要追求并要努力实现当代人之间的公平,而且也要实现当代人和未来各代人之间的公平,向所有的人提供实现美好愿望的机会。当《无极》中呈现高山杜鹃花海的画面时,现实中美丽百年的花海盛景却难以再现。《无极》呈现给现代人美丽的画面,却以牺牲现实中未来几代人的资源享有权为代价。《无极》让高山杜鹃花海的画面只停留在了胶片上,违背了生态经济道德主张的全面公平原则。
(二)生态经济道德主张综合效率原则
综合效率原则不仅要求重视经济效率和经济发展,而且要求重视生态效率和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同时还要重视伦理效率和伦理精神的发展,实现人的伦理精神与经济效益、优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无极》作为一部商业大片,投资方投人巨资,为了要求票房和经济回报,影片拍摄中追求场面恢弘画面绮丽也在情理之中。但《无极》片面追求经济效益,不惜以破坏生态为代价,忽略了生态效率和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以后代人的环境权利为代价拍摄影片。《无极》的拍摄完成不仅有经济的投人,还有大量不可弥补的环境生态的投人。最后留下的“烂摊子”充其量给钱了事。就像某当事者所言,《无极》剧组已经给当地政府留下了大量的财物,希望在剧组离开后,有关部门能清除所有垃圾和建造。但是,这种否认破坏香格里拉环境的说法只是一种责任的推卸,而且这种用“钱”来换取“原始生态破坏”的逻辑是对生态和法律的挑战和蔑视。从这个意义上讲,《无极》的成本是巨大的,是无论多少票房都挽回不了的。《无极》只看见了经济效益、生态效率和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伦理效率和伦理精神都随着生态的破坏而遭到了践踏。
(三)生态经济道德主张互动和谐原则
互动和谐原则是将人类的经济活动、社会活动、保护环境的活动与培育健全人格、造就人的全面发展等作为一个整体来看待,把追求生态、经济与伦理的和谐视为全人类共同的责任和义务,在一种良性和动态的情景中抒写人类的历史。老子在《道德经》中也讲:“阴阳和谐,万物生长;阴阳不和,万物枯竭。”可见人与自然和谐之重要。一部电视、电影能给当地带来经济和社会效益,能带来较高的知名度和声誉,《乔家大院》、《刘三姐》等等就是实例。
但这种斥巨资打造大实景演出,有没有破坏自然与人类生态和谐呢?在发展经济的同时,我们怎样建立和谐的社会?《无极》等影视作品,以追求上座率为手段,带给人们娱乐以及美的享受的同时,却片面追求经济回报。影片的生产过程没有考虑到生态、经济与伦理的和谐,违背了生态经济道德,是建设和谐社会中“不和谐”的败笔,其破坏性的结果是无法弥补的。电影艺术属于人文形态的文化,山水景观属于自然形态的文化,在中国社会的发展中,既要创造新的人文形态的文化,也必须保护已有的自然形态的文化。以破坏自然形态文化来创造人文形态的文化,那是得不偿失的。
三、《无极》背后的思考
目前,我们也不能把破坏生态环境的矛头唯一地指向《无极》。《无极》只是破坏生态经济道德的载体而已。据《人民日报》报道,在很多省市的景区管理者看来,剧组到本地拍摄是“难得的机遇”,可以由此扩大景区影响,也能收取一些费用,于是争相打起“影视旅游牌”。不少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在对普通游客实行限制的同时,却对影视“英雄”、“侠客”们敞开怀抱,也正是出于同样原因。但是,在看似“双赢”的局面背后,却是这样的现实:一些影视剧组考虑的只是美丽的画面能否带来票房,能不能猎奇,能不能有看点,以至为一个镜头、一个场景不惜糟蹋生态环境,完工后就溜之大吉了,或者就像某当事者所言,“留钱”了事。许多原始生态是数十万年甚至几百万年形成的,破坏了便无法复原和再生。这些原始生态景观任何人都没有权力破坏,任何人也没有权力允许破坏。剧组作为文化产品的生产者,明星作为公众人物,都应带头遵守国家相关的法律法规。无论拍什么作品,都不能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无论是什么人,都不能凌驾于社会道德规范和国家法律规定之上。
一些政府官员追求当地的经济效益,想通过影视的宣传来扩大知名度,想通过招商或者旅游来提高自己的政绩。面对《无极》的青睐,云南省给予了极大支持。据新浪网的报道,香格里拉县县长马文龙曾经说:“得知陈凯歌选中碧沽天池作为《无极》的拍摄地,我们非常高兴,认为这对香格里拉、对迪庆州的美丽风光,是一次非常好的宣传机会。”当时政府部门相信,将来随着《无极》的热映,碧沽天池和香格里拉的美丽将更大范围地展现在全世界观众的面前。
其实,影视制作既是文化活动,也是商业行为。不是到哪里拍摄,就能给哪里树立形象,带来政绩的。对于原始生态景点来说,保护好才是最大的政绩。生态经济道德并不仅仅是对企业的约束,对政府部门也同样实用。政府在发展当地经济的同时,生态经济道德也应该成为自己的行为准则。景区政府应当誓惕用生态环境换取经济效益的短视行为,审慎利用影视旅游的经济发展模式。不能只管开绿灯放行,尤其是对原始生态和国家文物景点的拍摄,更要依据相关法律制度对剧组作好规范和管理。这不仅是对法律制度的遵守,更是对伦理道德的维护。《无极》造成的伤害无法弥补,破坏的原生态很难再恢复。但有始就有终,以后的电影、电视剧组更应注意,《无极》事件也不应再扩大和蔓延,当地政府以此来发展旅游经济的模式应有所创新和改变,应一起共同保卫我们赖以生存的自然、文化及精神家园。
作为人类精神产品电影的拍摄,选取风景秀丽的名山秀水、古色古香的历史古迹、人迹罕至的荒漠大川拍摄,是无可厚非的。在美轮美灸的背景中演绎奇异浪漫的故事,在提供给观众艺术享受中获得市场回报和国际影响。但是,在将绮丽壮观的美景摄人镜头时,却将自然景观、生态环境悠意破坏,甚至酿成难以估量的损害,这就令人愤感、遭人谴责了。电影拍摄似已成为自然的祸害、生态的杀手了!就像好莱坞环保大片《后天》的尾声中说道:“我们为了自身的便利,忽视了环境,一直以来对环境肆意破坏,从来没想过要付出代价。现在,我们知道错了。”
参考文献:
[1]李长虹.谁来消除《无极》生态之灾?[n].人民日报,2006年4月18日.
[2]王军.可持续发展[m].北京:中国发展出版社,1997年.
[3]陆晓禾.发展中国经济伦理[m].上海:上海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