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9-19 07:52:55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意识形态发言稿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公司务虚会发言稿 从商业逻辑上看,也就是从成本和收入这两方面上看,园区管理公司未来3年内经营形势不容乐观。我们要对公司经营的内外部环境有一个客观的认识。
从成本上看,在现有的园区企业服务的规模上,我们仍需要持续投入更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又由于品牌形象提升的需要,这部分的投入又增加了经营成本。我们如果仅仅依靠基础物业服务和现有的公共资源运营,利润微薄,难以长久。
从收入上看,结构非常单一,物业费、能源费、租金和政策性资金。如果仅从物业费、能源费和租金上看,我们公司就和业主下设的一个物管部门无异。政策性资金又不能重复申请,也不是长久之计,只是园区管理公司初创期要活下去的权宜之计。
我们的资产依靠的是建设发展公司,我们的经营依靠的是xx集团的背景。那什么是我们自己拥有的?
我们应该拥有的,就是为客户服务而存在的价值。没有客户,没有满足客户的需求,就没有我们存在的前提。所有的硬件,包括厂房和生活配套空间,都是我们服务客户的载体。我们的服务对象不是这些载体,而是人。
一个人的意识形态会改变命运,一个组织的集体意识形态会决定组织的决策理念和发展路径。
管理学自人类诞生之日起就有了,只不过西方学者和东方学者总结出来了企业管理的原理和实践形式。这些原理因为学术研究而显得纷繁复杂,其实,其核心只有四篇:计划、组织、领导、控制。计划确定目标,通过组织分工,由领导激励带领,通过工具控制的方法确保完成目标。战略属于计划,组织分工属于行政和人力资源管理(类似于部队的后勤保障),领导涉及到激励和奖惩,控制就是排除干扰。形象一点说,管理公司就像是带兵打仗。打仗是只许胜,不许败。败了,就是死亡。
我建议公司所有员工多看书,多学习,多思考,多研究。管理学、心理学、社会组织学、企业分析学、物流学、金融投资学、国际贸易、法律等等。
2019年我们的定位是“夯实基础”,这个定位是准确的。我们有太多的基础性工作要做。四大业务板块(物业、运营、企服、孵化)要怎么做,要如何做,各负责人要管人理事,按照计划、组织、领导、控制的逻辑开展起来。如果没开展好,还是打乱仗,我们就没有建立起安身立命之本。接下来的发展就可能不太顺了。
战略发展部的定位是“总参谋部”,协助首长出谋划策,部署落实,确保打胜仗。换句话说,战略发展部的所有工作都围绕着“为公司增值”的宗旨展开。绩效管理的工作目的是为了评估组织资源、合理配置资源;战略管理的工作目的是为了确保公司不偏离经营的短、中、长期目标;园区企业数据信息的维护工作目的是为了掌握客户真实的信息,以备发现投资获利机会;政策研究分析工作的目的是为了排除公司经营外部环境的干扰并找到应对的策略。战略发展部有时候以协同的角色参与到四大业务板块中去,是为了控制其过程不偏离计划和目标,评估和保障其使用的资源是充分和合理的,并不会与具体的业务部门重叠。
关键词:国际会议同声传译,译员素质,策略
1 国际会议同声传译的特点
同声传译,简称同传,指的是用一种语言把另外一种语言所表达的思想和情感,以与讲话人几乎同步的速度用口头形式重新表述出来的一种翻译实践。同声传译一般用于国际会议,译员通常坐在同传箱内,通过耳机,听到说话人的发言后马上口译成另外一种语言,通过话筒,把目标语传送出去,听众使用耳机接收译员的译语,这是同传工作中最难的一种形式。同声传译的工作程序可以简单表示为下图所示(仲伟合,2001):
此外,同声传译还有三种同传形式,即耳语传译、视译和同声传读。耳语传译不需要同传设备,译员一边听讲话人的发言,一边在与会代表耳边进行翻译。视译是指同声传译员拿着讲话人的发言稿, 边听发言,边看原稿,边进行同声传译。同声传译中的视译分为以下三类:(1)提供发言原稿与译文;(2)只提供发言原稿;(3)提供发言人讲稿的提纲或幻灯片。同声传读指的是译员拿着事先准备好的译文,边听讲话人念稿,边读译文。
同声传译可以说是翻译工作中难度最大的一种,但同声传译已成为国际性大会中最流行的翻译方式,如广西-东盟博览会和海南博鳌论坛等国际会议都是采用了同声传译;这是由于同声传译的瞬间性、高效性及其应用性等特点决定的,而且同声传译可以利用电化设备,允许多种语言翻译同时进行。同声传译的优点可以总结为:(1)节省时间;(2)多语种同时进行传译;(3)有时可提前得到发言稿,因此翻译准确率高,满足了社会和市场的需求。
2 译员的素质要求
口译的中心任务就在于传递意义(Nida,1993)。在国际会议同声传译中,译员的作用非常重要,是沟通源语演讲者与受众之间的桥梁。国际著名口译学专家Daniel Gile(1995:111-114)博士认为:“译员是‘演员’”,译员必须象演员一样艺术性地把从原语中接受到的信息,在讲台(舞台)上传递给听众。但是译员的“艺术工作”是在承受极大的压力情况下完成的。译员,尤其是同声传译译员,尽管在口译活动中有更大的自由发挥的空间,但是译员必须凭借其认知语境中丰富的逻辑信息、百科知识、词汇信息和实战经验,经常要在瞬间做出“语言、文化转换”的决定,承受可能由此带来的“交际危机”(Gile: 1995:114)。归根结底,同传译员的综合素质是决定国际会议同传优劣的重要因素。因此,良好的心里素质、丰富的百科知识、极强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扎实的同传基本功加上充分的译前准备,是国际会议同声传译成功的重要保证。论文大全。本文将就译前准备、良好的心里素质和应对策略展开讨论。
2.1 译前准备
俗话说:梅花香自苦寒来,临阵磨枪,不快也光。译员在接受口译任务之前,必须对自己的口译能力进行正确的评价,对于不能胜任的工作绝对不能接受。同传译员在口译活动前还需要预先了解源语发言人和目的语听众、备好口译用具、熟悉口译场地和设备、进行术语、译稿和心理的准备以及其它相关事项的准备。
国际会议同传行业性、主题性比较强,涉及的都是各行各业的术语。要理解与会者就这一主题所作的发言,译员就必须拥有与该领域相关的一定深度的知识。在口译实践中,译员对源语讲话内容缺乏了解,不熟悉会议讨论问题的基本原理和事件的来龙去脉,往往是导致译语质量不高和口译工作失败的一个重要原因(张吉良,2003)。此外,了解源语讲话人的讲话方式,念稿发言还是即兴演讲,对口译质量也有很大影响因此,译员应向活动组织方索要并认真阅读宣传资料、议程安排、发言稿等书面材料。在准备视译的译稿时,同传译员还应注意力争使译文符合语言社会功能的特征,即准确性、得体性、文化性和行业性。同传译员须在了解发言人与话语受者的语言表达习惯的基础上选择适合双方的语言表达方式,使译语再现源语的所有意义,而且“这一选择是有意识的策略选择,最终使所选择的译语得体并流畅地再现源语的真正意图”(马霞,2006:53-57)。译员做出选择时顺应意识程度不同,使用的语言也应具有一定的行业性和倾向性,即“为了适应翻译的实际需要,不惜适当改变原文的语言和表达”(勒代雷,2001)。
例如,在 “2006发展中国家糖业科技进步国际学术研讨会”上[2],笔者将 “向着更加甜美,更加繁荣的明天”译为 “Towards aSweeter and Prosperous Tomorrow”, “Sweeter”的翻译突出了糖业行业的这一特点,引起了来自20多个国家与会者的强烈共鸣。在这里,译员注意到了口译活动所应该具有的交际意图和交际效果,正确理解了陈述者所要表达的内容或情感,进而通过语言转换使说话者与听话者所理解的意义达到一致,使发言人的意图与听者的期待相吻合,从而使交际顺利地进行下去。论文大全。
2.2良好的心里素质
国际会议同声传译要求同传译员具有良好的抗压能力、驾驭两种语言的能力和随机应变的能力,并为拥有百科全书式的知识而保持强烈的求知欲。优秀的译员必须掌握丰富的百科知识,同时又具有灵活的应变能力,即所谓“急智”,才能不辱使命,尽善尽美地完成任务。应变能力是对同传译员综合语言能力的最大考验,同声传译与发言人的讲话几乎同步进行,译员不可避免地会遇到意想不到的困难。此时,译员的应变能力对于保证同传的整体质量就显得十分重要。实际上,相当一部分与会者作大会发言时是将念稿与即兴发挥交替进行的,译员务必留心,必须时刻准备应对讲话人抛开讲稿,“海阔天空”,离“本”万里(张吉良,2003)。
例如,在 “2006发展中国家糖业科技进步国际学术研讨会”开幕式上,其中一位发言人的讲话方式原定是用中文念稿发言,但是他在大会发言时突然抛开讲稿用英文即兴演讲,对译员造成了不少的压力。好在译员当时比较冷静,加上事先准备比较充分,对相关的数据和术语比较熟悉,出色地完成了当场的翻译工作。
3 会议同传的应对策略
在国际会议同声传译中,不管是常规同传还是视译,最大的困难是时间。视译的最大问题则是由于中英文句子结构差异的悬殊所造成的时间不对等。现在,大家公认的同声传译基本原则为顺句驱动、随时调整、适度超前、信息重组、合理简约和信息等值等原则(仲伟合,2001),这些原则的有效遵循能帮助同传译员有效地进行英汉语序差别的处理、长句的处理、困境的处理以及等值翻译的处理等。笔者以下将引用“2006发展中国家糖业科技进步国际学术研讨会”的例句作进一步的说明。
1)通过顺句驱动原则,删繁就简,切分句子,对长句进行适当的处理。
例1:(原文) Today, we have many international collaborativeprograms// which give us an opportunity for self introspection, //evaluation ofon-going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programs and the introduction of appropriatetechnologies from abroad// to suit our local requirements.
(译文):现在,我们有很多国际合作项目,//有机会进行自我反省,//并对在研中的项目和科研活动以及从国外引进的适用技术进行评估,//使其更符合当地的实际要求。
2):通过随时调整、适度超前的原则,对英汉语序差别的进行处理。下面的例句中下划线的部分为相应的译文。
例2:(原文)首先,我谨代表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对各位不辞劳苦来到广西,表示最衷心的感谢和最热烈的欢迎!
(译文):First of all, please allow me, on behalf of the People’sGovernment of Guangxi Zhuang Autonomous Region, to express our sincereappreciation and hearty welcome to our distinguished guests coming fromafar!
例3:(原文) ①Your presence in Guilin at this occasion has added a new chapterin the history of Chinese sugar industry ②which has made significant progress ③in the last one decade.
(译文):③在过去的十年中,③中国糖业取得了长足进步;②此时此刻,各位相聚桂林,又将为中国糖业翻开了一个新的历史篇章。
3)通过信息等值的原则,尊重英汉两种语言的差别,找到符合同种母语思维方式,进行等值翻译的处理。
例4:(原文) Let us strive to offset the emerging challenges of the 21 st century, through our united efforts, co-operation, mutual trust and greaterexchange of scientific knowledge.
(译文):让我们一致努力,通过精诚协作、相互信任和增进科技交流来应对21世纪的各种挑战。
4) 通过信息重组、合理简约的原则,来解决新词和不懂的词、因发言人速度过快而出现的错误等困境,方法是先跳过再弥补。
例5:(原文) In thiscontext I would like to draw your attention to the sugarcane based Biofuel Revolutionin Brazil which has brought great socio-economic transformation in that countrypaving it’s emergence as one of the most progressive nations in that region.
(译文):有鉴于此,我想提请各位代表关注巴西借助甘蔗进行的革命。这场“生物燃料革命”已经给巴西的社会经济各领域带来了巨大的变化,使巴西迅速崛起成为拉美地区进步最快的国家之一。
4 结束语
国际会议同声传译的工作特点决定了同声传译译员应具备良好的心里素质、具有驾驭两种语言的能力、随机应变的能力以及较全面的同传应对策略。论文大全。同传译员不仅要考虑自己的语言能力、语言的方便和实用程度,而且要考虑到社会因素,在选择语言有时也会涉及到政治立场、意识形态,对不同说话人的态度以及语言策略等。此外,同传译员为了使译文符合语言社会功能的特征,即准确性、得体性、文化性和行业性,还应该做好译前准备的工作。只有这样,才有可能做到临场不惧,胸有成竹。
参考文献
[1]Gile,D.. Basic Concepts and Models for Interpreter and Translator Training[M].Amsterdam: John Benjamin’sPublishing Company, 1995:111-114.
[2]Nida,E.A.. Language, Culture and Translation[M]. Shanghai: Shanghai ForeignLanguage Education Press, 1993.
[3]达尼卡.塞莱斯科维奇、玛丽娜.勒代雷.口译理论实践与教学[M].汪家荣等译.北京旅游教育出版社,1990:187.
[4]勒代雷.释意派口笔译理论[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1:69-70.
[5]刘和平.口译技巧——思维科学与口译推理教学法[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1:188.
[6] 马霞. 口译:选择、协商与适应——顺应论的语境关系在口译中的应用[J]. 中国翻译,2006, (3):53-57.
[7] 徐永胜.现场口译与译员素质[J].中国科技翻译,2001,(3).
[8] 张吉良.论译员的口译准备工作[J].中国科技翻译, 2003,(3).
当代文学学科所面临的另一个重要的问题就是如何正确对待批评。有些学者人为采用批评的手段是最能彰显出当代文学特征的一种书写的形式,其作用是其他一般研究方法无法比拟的。这种看法存在一定的道理。但是近些年来这种批评也随之产生一定的抱怨声。例如利用批评进行炒作,采用表扬式的批评手法。并没有从文章的角度进行批评,导致批评具有一定的盲目性。其实作为当代文学学科材料和文献积累的重要基础之一,当代批评存在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它能够成为当代历史研究的一个重要起点。但是批评要进行理性的批评,也就是说要对文学作品负责,对文学作品所展现的精神生活和审美生活负责。因此在对当代文学作品进行批评时,要对艺术作品进行谨慎的检验和评价。还有一种批评是来自海外的,例如“鲁迅重评”等。由于该种批评是以一种崭新的理论作为依托,因此能够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确实存在一定的分量,但是这种批评的方法存在一些不足,主要体现在对历史文献的漠视,不耐烦进行扎实的基础研究。对于当代这种批评对当代文学的影响程度,使得当代文学错过了学科积累的重要阶段。当前,对批评现状的学习意义进行深刻的反思,它的改善和建议也在一片混乱的历史过程中停顿下来了。
二、当代文学的书写形态方法
除了批评之外,宏观论述也是当代文学广泛采用的书法。当然,我们有理由相信采用宏观论述的方法进行探讨要求论述者具有一种经验性的思想结论,他能够实现对所描述的对象了如指掌,相对于他来说,进行论述是一件相当轻松的事情。之所以对宏观论述持一种保留的态度,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一是因为其过于盲目自信而对研究对象的复杂性产生了忽略。出于一种简单的理解,认为当代文学是受人压制的结果。这就让人联想到宏观论述只注重宏大的命题和结论,而不去关系历史过程的复杂性。宏观论述的另外一个表现就是从我开始。之所以会产生这种效果,其主要的原因是在很多人看来,进行当代文学研究就是在进行一种现状的批评。进行有针对性的批评为认为是一种有效的学术研究方式,但是通过时间的推移,现状并不是一种抽象的所指,随着时间的向前发展,一些观念的素材很有可能成为具有实在意义的材料。另外一些属于文本外的东西并没有随着时间的推移从批评空间蒸发。而当前的事实是大部分的宏观论述都将历史材料进行遗忘,他们所清楚记得的是研究者的主观愿望和预设理论。显然,上述所说明的并不是表明宏观论述完全没有可取的地方。通常情况下有依据、思考严谨深入的宏观论述能够给人以更大的启发,是一种具有方法论的价值,更是一种难得而又朴实的表达方法。
三、当代文学的写作速度
【摘 要】Arduino进入课堂教学标志着信息技术创新力培养教育新时代的到来。学生通过边动手、边体验、边思考、边学习的全新方式自主学习探究,通过Arduino学习体验智能生活。笔者通过实践总结出以微视频引导学生体验,以问题解决带领学生深入研究,以分组作品为实训成果三种课堂教学模式来架构Arduino创新力培养课堂教学。让创新力培养成为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主旋律,并伴随着学生的兴趣爱好走出课堂。
关键词 创新力培养;教学模式;Arduino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论文编号】1671-7384(2015)07-0067-03
问题的提出
“互联网+”时代已到来,智能成为这个时代的主旋律。随着智能化的深入发展,创新成为当下社会倡导的主题。同样,创新力培养一直是中小学信息技术基础教育的核心目标,即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能力、批判性反思的能力、团结协作的能力等[1]。在江苏省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课程是为增强国家自主创新、建设创新国家需要而开设的。
近年来,中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形式与内容也悄然开始变革。机器人开始走下神坛,进入中小学课堂。教师本身对智能、开源技术、开源文化、创新力培养还没有深入研究,现在却需要在课堂教学中使用,给我们的教育教学带来很大挑战。传统教学观念、师生角色、教学模式在实践教学中均出现瓶颈。
首先,学生对于开源都充满好奇,传统的尊师守道、课堂宣讲式教学模式,并不能让学生放开手脚。心理的抑制会影响到学生的创新力,教学结果可能会与课程创设宗旨相背离。其次,学生活动套用应试教育模式,除了模仿教师操作还是模仿。课程的策略、流程、活动、任务、评价过于刻板。与开源文化所体现的自由、分享、创新理念格格不入。没有足够的资源,学生无法主动探索、归纳总结与拓展。课堂教学策略单一,当学生有疑问时,演示其正确流程,忽视了对其内在基本原理的探讨。学生的认识水平不得能到很好的提升,学生的创新力培养得不到正确的引导。
开源硬件Arduino
开源硬件是如同开放源码一样的方式开放电子硬件制造方法。开源硬件以Arduino最具代表性。形成全球性的Arduino热潮。其背后是一帮热爱技术的创客在为大家奉献[2]。随着Arduino的深入推进,形成了当下的开源文化,即自由、分享、创新。
Arduino背后所倡导的开源文化正是中小学信息技术基础教育所提倡的,首先是简单、价格便宜。其次是多样的扩展、开放,Arduino真正实现了便宜的开源硬件,能够让普通大众可以在家动手组合自己的创意。
在融入中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之前,首先我们必须以Arduino体现出的开源文化特点去重构传统教学模式,才能让技术素养教育真正提升学生的创新力。
创新力培养的现状
创新已成为中国制造2.0时代倡导的主题,不仅需要思维上的创新,更需要实践、能力上的创新。基础教育创新力培养却一直很难“落地”。
1. 资源的限制
一次高中课堂调查中发现,由于高中应试需要,学校教学实验资源有限,信息技术课已成为唯一学生能动手的课。也正是这种教育投入的不对称性,更需要我们将信息技术课堂创新力培养真正落到实处。
2. 传统的“师道尊严”的思想影响深远
“师道尊严”的意识形态,将教师作为教学主体,表现出价值观、社会观、意识形态的传播者,而忽视了学生客体社会性、主观能动性、自觉性。学生客体心理不能“释然”,创新力更是无从谈起。
3. 课堂准备不充分
创新力培养需要对课堂进行正确的引导与灵活的把控。当学生遇到问题时,学习资源与辅助手段不足时,学生则无法自主构建、探索、分析、归类解决问题。完整的教学资源有助于学生创新地解决问题,使得学生学在课堂习在课外。
基于Arduino创新力培养的课堂教学
1. Arduino创新力培养与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策略
(1) 教学设计以Arduino体现出的创新性为基础
首先,Arduino出现之前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中已出现了类似教学辅助套件,如电子积木。但是昂贵的价格限制了教学与DIY。随着社会发展,2005年Arduino的诞生让所有爱动手的DIY创客都能够真正可以在学校和家中自由组装、改装自己的创意作品。Arduino文化的根源就是大众创新的理念。中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策略应充分利用Arduino的创新性特点,将课堂的教学与课外娱乐紧密结合。将Arduino的创新精神,通过课堂动手习得经验,课外娱乐巩固再创新。
(2)教学设计中以设计学生互动体验为本的模式策略
Arduino的学习体验感很强,教学活动设计过程中应强化动手体验的教学活动设计。中小学教育中,真正能让学生动手的课程不多。Arduino的学习内容包括了电子电路、图形化编程、代码编程等。Arduino有图形化的编程套件,小学、初中、高中、大学不同年龄层次认知水平的学生都可以在其中研究、学习。相对课本知识的学习,Arduino的学习体验感更能让学生得到全方位提升。教学模式构建策略也应充分兼顾学生的认知水平,设计出不同年龄层次学生的互动体验感。
(3) 课堂教学构建模式要基于Arduino建构性教学过程设计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堂必须围绕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以循序渐进的方式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比如高中信息技术基于Arduino的课堂教学以了解、动手感受、图形编程、代码编程、再创新为课程主线。课程整体的过程设计要能让学生乐在其中,循序渐进地自主构建出完整的知识体系。
2. 基于Arduino创新力培养的课堂教学模式构建
基于Arduino的特点,融入中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需要有特色的教学模式。首先,教学模式让我们可以更加抽象地思考课堂教学设计,为课堂教学的改良提供了基础。其次,教学模式为我们提供了一种可以比较的基线。让课堂的宗旨、策略、活动、任务、评价在不同教学模式下可以进行一定的比较。最终,创新力培养的教学模式能影响到学生的习得模式与创新力。
(1)微视频替代模式
传统的教师演示、学生练习并不能充分提高学生课堂参与积极性。学生在体验过程中出现问题就必须要向老师提问。课堂教学中一位教师面向多名学生时,教师就无法同时与多名学生沟通。Arduino套件包括红外线、超声波、电动马达、发光二级管等完全不同的组合与功能,可以将传统的课堂演练细化为每件不超过5分钟的自制微视频。
首先,将选择权还给学生,学生可以查看索引文字,选择自己喜欢的功能实验。其次,让每位学生都参与进来,自主学习建构知识与能力。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充当引导者、解疑辅助人员。
微视频必须包括四个层面的内容,首先是Arduino的基础概要,其次是Arduino实验微视频,再次是Arduino疑难解答视频,最后是Arduino深入原理。
微视频替代模式的优缺点:其一,视频教学内容相比课堂教学有着鲜明的特点,人与人的情感沟通被淡化。并且微视频在自主学习方式中处于主导地位,通过这种方式让学生们体验与适应视频教学的方式,为自主创新打开自由之门。其二,视频教学是以资源为中心,学生可以打断,重复学习,中途改学其他内容。需要学生有主见,微视频学习因为没有人管制学习过程,学生要有很好的自制力并付出行动。其三,微视频真正实现了同一课堂教学,不同的学生可以以不同的速度、不同层次学习同一主题的内容。结合课堂评价环节很能激发出学生的创新热情。
(2)分组作品模式
传统教育教学以分数衡量学生的知识学习情况,忽略了学生间的团队内合作能力与团队间竞争力的培养。学生在学习了Arduino基本元件组装、基本操作实验后,可以在已知基础上进行二次创新,最终以作品形式参加最后的综合评定。综合评定为优的团队之间还需要进行自评,上台讲解自己的创新心得,鼓励所有团队的成员协作分工,不断进取努力。
首先,教师规定团队的构成成员以4-6人为宜。团队人数太多导致部分学生无法有效动手体验,团队人太少导致学生的作品过多,评价环节不能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自评。其次,鼓励团队内选出队长、技术总监、艺术总监、团队首席发言人、线人。队长负责协调,技术总监解决技术的关键问题,需要课前做前期准备。艺术总监对团队的方案做修正做到简单、美观、大方。团队发言人必须在团队完成中写出发言稿并在自评环节上台发言。线人负责打探各团队之间的进度,对同质的作品要试图改进,避免与其他团队一模一样的作品,并且了解其他团队的创意来改进自己的作品。Arduino现已有上百种不同的扩展模块,有足够的空间让学生施展。
分组作品式课堂教学模式,主要将课堂的主导权下发给了每个团队。因此,实践教学中团队的协作力与队长的协调力直接影响到团队作品的结果。团队中的技术总监成为动手组装的主力,其他人员从不同角度协作完成作品。线人的引入活跃了课堂气氛也反向激励团队必须要创新,否则发言人的报告没有亮点。分组作品式最接近现实社会生活,对学生各方面素质要求较高。
(3)问题解决模式
不管是Arduino的体验,还是团队实验,教学中会遇到诸多问题。有的来自学生的基础素养不足,有的来自学生的体验实践不足,知识的储备不足等。问题的解决本身就是一种创新。
课前先准备好若干项作品,每个作品预设1-3个不等的问题在其中,有线路方面的,有软件设计方面的错误。学生需要利用现有的教学资源,改正错误并能呈现出目标效果,最终在规定的时间内提交一份问题解决报告。内容包括问题陈述、原理、解决办法、小结。
3. 三种模式的比较
三种教学模式体现出基于Arduino创新力培养目标与方向差异,我们无法评价哪种模式好、哪种模式不好。教学实践证明三种教学模式存在互补性,并且能客观针对学生不同的学习阶段,教师可以据实情选用不同的模式。如学生首次接触,比较适合选用微视频替代模式,学生自主学习体验。在课程的中期,通过问题解决模式强化学生对概念与原理的深入学习。课程后期,通过分组作品模式激发学生的团队创新力。
结束语
基于Arduino课堂创新力培养的教学模式对信息技术课程提出了新要求。模式只是曾经成功的典范,并不代表适用于以后的课程教学。我们仍需要不断开拓,不断进取,去发现、探索新的教学模式以适应时代要求。
参考文献
胡建娣.思考、实践、发现——试探交际教学法对学生创新的培养[J].文理导航.2014(4):71-72.
关键词: 口译学习 语言学习 关系
1.引言
语言学习已渗透到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旨在提高学习者听、说、读、写、译各方面的能力。口译是一项高度复杂的双语活动,语言是口译训练的重要内容之一[1]。然而人们对口译的认识不一,因为口译是一种翻译的形式[2],所以多数人认为会外语就会翻译,口译学习就是语言学习。但是,口译不仅是简单意义上的翻译或语码转换,而是跨文化的以语言为载体和途径的特殊复杂的交际、认知活动[3]。柴明[4]指出:口译专业教学目标是培养真正能熟练运用口译工作语言、掌握专门口译技能、具备良好心理素质、了解相关知识,并具有符合口译工作的职业道德的职业口译员。口译专业的教学目标决定了口译学习是建立在语言学习的基础上,但和语言学习的要求又是不同的。什么是真正意义上的口译?口译学习和语言学习的关系究竟是什么?在明确口译的特点和比较口译学习和语言学习的相异点之后,就可得出答案。
2.口译学习对“译”的要求
在国际上,口译用母语表达。一般把外语作为源语言,而把母语作为译入语,是因为实践证明了用A语言做的翻译比用B语言做得好,认知补充能够促进对外语的理解却无法改善语言的表达。用母语表达的译员可以把注意力集中在把握讲话人的意义上,易于使用自发的语速表达。但因为中国的特殊国情,译员用B语言做表达语言也是允许的。
口译是自然忠实地表达讲话人的思想,而不是从一种语言到另一种语言的简单转换。译员既要做好听众又要做好讲话人。译员在领会了讲话的意思后,做到“得意忘言”,再用另外一种语言相应的话语表达同样的意思。[5]值得注意的是,“口译”和“用口头来翻译文字资料”是不同的,更不等于传统语言学习中用语法翻译法教授的翻译。译员做口译的过程中需高度集中注意力,不能有一丝一毫的放松,要做到清楚明白、语言流畅、意义完整。所有的句子都必须与前面的内容联系起来理解,译员要充分注意上下文的关系和未言明的意思。
真正意义上的口译要翻译出两点重要内容,一是需要理解和重新表达的意思;二是需要知道和直译的术语。[5]它们要做好等值与对应。如果以即席口语速度译,就没有笔译时那样有足够的时间润饰文字。但口译忌讳只注重字词的死译,要学会“得意忘言――脱离源语语言外壳”,即忘记讲话使用的字词,头脑中只剩下对意义的意识状态。[5]只有脱离源语言形式,才能在母语中找到正确自然的表达形式。要避免造成译文晦涩难懂的字词对应,“得意忘言”正是解决问题的好方法。口译还特别强调要学会识别专用术语,不能被词语的平常外表迷惑,要学会认识词语在特定的语境中(技术领域)所指的概念,在译入语中寻找相应的词汇,同时也要遵守不同语言的约定俗成。
3.口译学习和语言学习相互影响
Pochhacker[2]认为口译学习包含着语言学习。第一,所有学习口译的学生都需要从不同程度上提高语言水平,从而能灵活地表达意义。他们还要练习用不同方式表达同一种思想,扩充主动使用的词汇。第二,口译中所要求的“认知补充”,是指必须具有理解讲话人的意思而需要的语言之外的其它知识。这和语言学习中要求拓宽知识面和深入了解目标语言一致,语言外的知识在理解中都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语言学习影响着口译学习。口译学习在理解时要发挥“意识补充”的重要作用,这依赖于语言学习的结果。意识补充指听话的人不会把所有的语音都听完整,人们觉得把所有的语音都听完全了,是因为人们对语言的了解可以让人们下意识地把不完整的语音补充完整。这就要求极高的语言掌握程度,才能根据听到的声音片段弥补缺失的部分,在提到某个话题时,启动所有的相关知识,构建一个平台。[5]同时,学生对语言的掌握程度的高低与心理补充能力的好坏成正比。如果语言掌握不够就无法给予心理补充,无法领会讲话人的思想和感觉。而且口译要求达到的语音、语调、语词、语法等都是语言学习的结果。影响口译质量的因素众多,但译员的语言水平是首位的[3]。
4.口译学习不等于语言学习
语言学习要求学习者提高听、说、读、写、译五方面的能力。口译学习和语言学习相比,在这五方面的要求和特点是有差别的,而且在对教师和学生的要求和对学习材料和学习环境的要求方面也有所不同,因此不能把两者等同起来。
4.1对“听”的要求
口译学习和语言学习都要遵循从易到难的学习规律,但区别在于开始听力材料的难易起点不同和训练的目标不同。语言学习中一般的听力材料先慢后快,词汇量先少后多,在听慢速材料无障碍后再听正常语速的资料。然而在口译进行的听力训练中,需直接从正常语速的讲话开始捕捉讲话人的意图,只是要求从不必注重细节逐渐过渡到理解全面。学会如何听懂讲话是口译入门的第一步,要先学做无笔记的交传练习。理解的阶段是口译最艰难的阶段。学生需对听到的信息进行分析,在短时间内捕捉必要信息,把对信息的快速分析变成自发的意识。语言学习并不特别强调听时要有分析比较的过程,但口译学习中还要进行专门的记忆力训练、听说差训练和预判力训练等[6]。
4.2对“说”的要求
口译尤其要求学生抵制语言之间的干扰。口译对口语的要求更高,既要使自己的话规矩完整,避免口头禅、俗语、学生腔和缩略语,又要避免照搬原词或句法、词本意的直译和逐字翻译。尤其在同传中,要做到意到言到,把精神集中在说什么,而不是怎么说。[5]
口译具有口语化特点,有着口语所特有的转瞬即逝、迟疑、纠正和重复的特点,话语的抑扬顿挫和语调的高低快慢与语义有着紧密联系。笔译中的方法不一定适合口译,因为口译要服从讲话人的节奏,因无面面俱到分析句子的时间,所以无法从整体上重构,只能“得意忘言”。在书面文字中也不能体现讲话的语气、重复起的作用等,也会出现不合语法规则的地方。口译学习还要进行演讲能力训练等强化训练[6]。
4.3对“读”的要求
口译中的“读”指如何读懂材料的内容。在“视译训练”中,译员拿着讲话人的发言稿,边听发言、边看原稿、边进行同声传译[6]。视译时可以用短时间对原文,了解发言的主要内容,并对语言、专业难点做“译前准备”。虽然和语言学习中提高阅读理解能力的练习有类似之处,但口译中的视译具有高度的复杂性[2],因为要同时做到“听”和“读”的协调有极大的难度。
4.4对“写”的要求
在口译学习中,对于写的要求就是要学习记笔记,进行笔记训练,要求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从而帮助激活潜在的记忆。口译学习要求学生不仅要用译入语记笔记,除了一些数字、专有名词和技术术语外,还不能照搬原表达语的格式。在听的时候不是记听到什么,而是把注意力集中在讲话人的思想上,通过思考后,记翻译时说什么,笔记的组织方式要体现出译入语的口述形式,起到提醒的作用。口译学习要达到通过记笔记进行思考的境界。一边记笔记,一边分析。记得不好将直接导致翻译的困难和错误。相比之下,语言学习时的记笔记则因人而异,无特殊的要求。更重要的是,口译时的笔记不同于传统语言学习的笔记,它不是供译员仔细看的,而是记忆的一块跳板,辅助他们在翻译的时候自由地表达原文的意思,要记得少而快,考虑内容的逻辑性。[5]然而,语言学习时做的笔记为了便于复习则要求精准全面。
4.5对教师的要求
口译学习对教师的要求很高,要求教师具有巨大的示范作用。第一,教师要以身作则,自己做演示。教师要把自己的笔记给学生参照,学生们通过比较可以改进自己记笔记的不足。如果学生做的翻译不符合要求,教师就要自己做翻译,演示如何翻译得明白易懂。在同传中,教师有时需和学生一起进入同传间,既可演示同传中如何解决问题,又可让学生熟悉同传的机制。教师要指出因延迟不当而导致的翻译错误。[5]第二,教师要善于选择学习材料。在选择口译练习的材料时,要选择合适的题材、长度和难度,尤其是要分辨并删除读文章的录音。第三,教师要严格要求,坚决抵制死译字词,指导学生努力翻译意义。教师要即时纠正学生的表达,指明方向,促使学生表达得更灵活、丰富和高雅。更重要的是,教师要辨别学生具体细节上的错误和不正确的方法导致的错误,积极帮助学生纠正方法上的错误。等学生掌握了方法后,教学重点就要移到让学生掌握基础知识上,使用真实的会议资料,进一步为将来的职业生涯做准备。由于口译具有独特的不可预见性,教学无法预见实际翻译时需要怎样解释,只能讲明原则,让学生将来自己想具体的办法。所以教师需有多年的实际口译经验才能胜任,否则无法完成监听和指导学生完成阶段型的目标[2]。
4.6对学生的要求
对学生来讲,自发表达才是一个理想的目标。学习口译的学生既要有天赋又要有后天的努力,两者缺一不可才能学好这门专业。并非人人适合当译员,也并非语言学习出色的学生就适合当译员。一名合格的译员必须具有扎实的语言能力、渊博的知识和专业的翻译技巧。
4.7对学习材料和环境的要求
口译对学习材料的选择有着严格的限制。基于口译的口语化特点,第一,口译的材料要“贴近现实”,语言纯正,具有时效性,课堂上做练习使用的讲话内容不能太陈旧;内容要便于使学生接受而引起共鸣,从而充分启动自己的知识。第二,要有“内在的独立性”,内容要完整清晰和易于理解。第三,材料的题材要新颖并“具国际特点”。第四,材料要丰富变化,可以练习使用表达各种信念的讲话,锻炼职业译员摆脱自身意识形态影响工作的困扰。[2][5]
口译还需要有特殊的学习环境。同传学习不能使用语言学习经常使用的语音试验室,而要使用带有轻巧耳机和隔音的同传间。学习非语言的技能,如适时适当地调节耳机的音量、开关话筒、在同传间的礼节等。
5.结语
虽然口译学习和语言学习相互联系,但却不能把两者等同起来。只有牢牢把握口译学习的要求和特点,才能科学地理解两者的关系。口译学习中充满很多变化的因素,不可能只有一种固定不变的模式,因此不能按部就班和按制定的计划循序渐进地灌输知识。只有正确把握口译学习和语言学习的关系,才能少走弯路,做好真正的口译训练。
参考文献:
[1]肖晓燕.西方口译研究:历史与现状[J].外国语,2002,(4):71-76.
[2]Pochhacker,F.Introducing Interpreting Studies[M].London and New York:Routledge,2004.
[3]卢信朝.口译质量的基本标准与多重视角[J].语言与翻译,2007,(4):40-45.
[4]柴明.口译职业化带来的口译专业化[J].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2007,(3):14-16.
关键词:课堂教学改革;中国当代文学;课程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36-0034-03
一、前言
在课堂教学改革视域下,纵观中国当代文学课程教学,其呈现出一些不足的问题。由于涉及较多专业、改革进程中课时不断缩减,一些学校安排课时仅仅为原有课时的一半,教学内容也进行了一定的调整。通常各类学校均将其作为必修课进行设置,呈现出选修课程欠缺丰富性的弊端,课程建设应进一步优化。教学内容则显现了一定的滞后性,对教育对象的发展变化没能全面重视。
二、中国当代文学课程教学状况
中国当代文学具有明显的特殊性,同古代文学具有明显区别,并非一个形态整体封闭的专业学科,而是不具备下限、较为开放的专业。伴随当代文学的不断演变更新,各类新的文学作品、现象不断呈现,教学内容更加多样丰富,因此课程教学应全面把握文坛的新动向,在与时俱进中建设和发展。然而,从中国当代文学课堂教学应用的教材来看,教学内容呈现出了一定的陈旧性,近十年来反映当代文学思潮的文化作品极为少见,成为该领域的空白。无法显现出该学科自身独特的现实关怀性。再加上,中国当代文学课程教学始终关注史的阐释,注重文学思潮以及论证梳理分析,导致教学内容欠缺生动性,无法培养塑造学生形成良好的审美想象力以及分析感受力。
对于“90后”一代学生,其年龄结构、知识水平、心理承受力同以往学生相比,包含了显著的差别。教育的科学原则为因材施教,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全面注重授课对象新时期呈现出的新变化。通过问卷调查分析,学生们的回答:你对中国当代文学的喜爱程度以及你崇拜的当代作家是谁、其代表作是什么等有关问题。最终我们发现,大多数学生表示对中国当代文学知之甚少,喜爱程度一般。而他们最熟悉以及崇拜的当代作家则以郭敬明、韩寒等人为代表。从中不难看出,更多的青年学生没有对当代文学产生浓厚的兴趣,而较多的“80后”作家以及网络作家才是“90后”学生喜爱的对象。在市场经济发展的推动影响下,使通俗文学在学生之中更加深得人心。我们还可发现,当前医学文科专业学生眼界较窄、阅读面有限,通常处在较低的阅读层次。针对该调查结果,我们应进一步反思,在课堂教学改革的浪潮中,真正制定科学的中国当代文学课程教学策略,方能优化实践效果。
三、有效调整中国当代文学课程教学内容,完善课程体系建设
1.有效调整课程内容。在课程教学改革视域下,课时的一再压缩将对教师课堂教学形成最直接的影响,因此教师需要做好内容调整。不应单纯地删减教学内容,应根据教学目标、具体要求,做好整体教学内容的统筹考量,明确侧重点,确保教学内容能够重点突出,体现良好的启发性,抓住学生们的兴趣点。应尽可能地预防意识形态干扰以及束缚,依据文学史发展系统格局以及当前学生的爱好兴趣,合理地设定课时、调节教学内容。目前来讲,学生们较少接触到五六十年代的文学,因而会形成陌生之感,无法提起学习兴趣。相反,他们会对近年来,尤其是21世纪的一些文学内容充满兴趣。因此,教师应合理地将陈旧年代的文学内容课时做删减处理,增加近期文学创作内容的课时比例。
针对年代久远的文学,应把握精选原则,将一些经典作品予以保留,例如茶馆等。另外,可有针对性地选择一些经典的台湾文学内容,通过迥异风格文学艺术风格,激发学生分析研究的兴趣。该部分课时比例通常应为四分之一,而80年代文学则应成为当代文学课堂教学的主体内容,可设置约二十课时。选择具有代表性的优秀作品,通过梳理明确当代文坛体现的文学思潮。这样一来,学生便可清晰地掌握20余载的时间中文学的发展以及演变。另外教师还可选择近十年以来渐渐兴盛的网络文学,做好合理的补充,将其看做是学生学习的兴趣点,引导他们进一步拓宽学术视野。课时安排虽然较为有限,却可通过引领学生利用课后时间搜寻查阅资料,结合自我形成的阅读感受研究这一新兴的文学现象,进而使学生充满自主学习探究的热情与兴趣。
2.完善课程体系建设。课程体系建设为教育培养人才方案的主体内容。当前,由于当代文学课程体系没能健全完善,在课堂教学改革的影响下,更加凸显了课程体系建设的核心重要性。课程体系的建设应符合人才培养的既定目标,依据学生发展的各个不同时期以及具备的专业能力,进行分层次以及分阶段的设置。专业基础课程应在低年级进行设置,将学习当代文学发展以及具体的创作概况作为主体,培养教育学生阅读定量的经典代表作品,并为今后的学习发展夯实基础。专业课程则应选择在三四年级设置。还可根据教师取得的成果以及专长设置选修课,例如当代小说、文学、港台文学、戏剧、诗歌的研究学习等。该类选修课程对于基础课程可谓进行了全面的补充。教师组织课堂教学进程中应主动吸纳当前新型研究成果,深入探究挖掘文学作品、分析文学现象。这样一来,不仅可扩充学生视野,还可提升他们研究文学文本、判断文学现象的综合技能以及理论素养。
另外,应把握理论教学同实践教学并重的科学原则,全面显现出设置课程的针对性、有效性与可用性。应依据学生自我发展需要以及现代社会特征安排选修课内容,进而为学生进行当代文学研究、创造形成有力的帮助。针对有兴趣从教的学生,可开设当代文学以及语文教学课程,使他们可全面明确语文学科的发展状况以及趋势。针对继续考研深造的学生,则可设置中国当代文学、西方现代主义等课程内容,进而升华其理论知识水平。再者,对于学生们尤其感兴趣的内容,例如通俗文学、网络文学等,则可组织专题课,锻炼学生提升审美意识与能力。
课程设置应同学生熟悉的日常生活、体会到的人生感悟紧密相连。可设置同人生现实有关的课程内容,将授课对象发展成全校学生,进而达到更广泛的影响力。
四、调整教学方式与实践手段
再课堂教学改革视域下,当代文学课程教学应重视培养学生掌握良好的听说读写能力。只有熟练地掌握驾驭汉字的能力,才可清晰精准地将自我思想表达出来,方能更好地探究中国当代文学,达到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因此,实践过程中应突破以往灌输教学模式,将学生作为主体,教师发挥主导作用,形成双向互动的良好教学模式,引入引导启发的科学方法,提升教学水平。
1.重视听课笔记。以往课堂教学中,教师主要担任讲解的工作,而学生则一边听一边记录。这样一来呈现出机械式听讲记录的弊端问题。往往学生无法抓住重点,使得教学效果显著降低。探究成因不难看出,学生听讲的过程中无法积极的动脑思考。甚至还有一些学生不愿意记笔记,而是将教师教学课件拷贝下来应付考试。在课堂教学改革视域下,虽提倡将教师演讲人的身份与角色弱化,然而记笔记的环节仍旧不可缺少。通过记笔记,学生可将课堂中的听讲、思路、想法进行清楚的摘录登记,是主动积极学习知识、捕捉灵感的核心途径。因此,教师需要定期收取学生听讲的记录资料,引导学生如何巧妙地记笔记,重视记录环节。还可引导学生相互查看、评比,通过互评活动,做到查缺补漏,使学生真正地重视听课笔记,树立认真学习的态度,并持久地处在活跃的思维状态,达到良好的课堂学习效果。
2.做好文本阅读。文学课实践教学,应回归本体,重视作品阅读讲解,进而使学生真正体会到当代汉语的内在魅力,由审美欣赏的角度明确当代文学核心价值,促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虽然文科专业学生本身便具备了一定的阅读能力,并饱览了较多文学作品,打下了良好的文学基础。然而,伴随高校的不断扩招,加之文学边缘化的倾向,导致学生整体文学素养持续降低。较多学生不阅读经典作品,欠缺文学感受力。广大教师应充分重视该类问题,积极开展文本阅读训练。在开学初期应要求学生阅读一些必读书籍,通过不断的督促、预留课后作业、自主搜寻等方式,鞭策学生学习阅读经典文学作品。教师还可在课堂教学中引领学生领会作品中渗透的情感,形成思想启迪,渐渐地提升审美感受力,形成良好的审美意识。教师应从旁给予必要的指引启发,通过精心设计的系列化问题,促使学生独立的阅读以及思考,并作出准确的回答。这样一来学生不但了解了作品本身,还掌握了鉴赏不同作品的技巧方法。通过潜移默化的训练,学生阅读水平有了明显增长,形成了良好的研读能力。
3.引领学生说课。课堂教学实践活动并非教师单向进行知识传输,需要师生之间展开积极的知识交流与双向互动。教师应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扮演组织引导者的角色,激励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之中,形成良好的主观能动性。例如:可组织学生自主制作课件,并依次在课上进行展示;还可在课前引导学生阅读有关作品,并设计课件。预留一定的时间给学生创造讲解以及展示的机会。教师以及班级中的其他学生则可进行课件点评;还可通过分组讨论形式,课前将讨论内容进行预先布置,并将班级学生划分成若干小组,进行自由讨论。课堂之中,可委派小组代表进行发言,并展开激烈的辩论评比,最终教师可作出精辟的总结以及归纳,为学生进行合理的指点;另外,还可选择经典的当代戏剧进行讲解,并可选择有特长以及表演天赋、充满兴趣的学生扮演剧中角色,使他们通过亲身演绎体会剧中的真实内容以及传达的精神;还可引领学生转变阅读能力,掌握肢体表演以及语言表达等综合技能。
4.强化写作练习。学生分析阅读技能需要利用写作方能反映出来。实际上,锻炼写作能力渗透至当代文学教学的整体过程中。为此,教师应抓住机会锻炼学生的写作能力。例如课外阅读做笔记、课件制作撰写讲解稿、课堂讨论拟定发言稿、布置小论文作业等。通过该类良好的训练形式可强化学生创作写作能力。教师则应做好点评,并尊重学生内心感受,进行必要的学术指导。例如辅助学生恰当选题、以独到的视角进行切入、采用有关理论进行作品的分析研究等,进而全面提升文学鉴赏力以及表达创作力。
五、结语
总之,在课堂教学改革视域下,中国当代文学课程教学应把握学科特征,关注教学对象的内心需求、心理、年龄特点。优选教学方式手段、合理调整教学内容、完善课程体系建设、重视听说读写训练,方能提升学生文化素养,使他们形成良好的审美意识,掌握必要的创作技巧,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进而真正实现可持续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李建军.应用型人才培养之路――新形势下高校中国现当代文学课程教学的出路与思路[J].宜春学院学报,2009,(05)
关键词 :新媒介 课堂教学模式 应用写作课
麦克卢汉曾说:“新媒介对我们的感知生活的影响和新诗的影响差不多。他们不是改变我们的思维而是改变我们世界的结构。”媒介本身就是意识形态,电脑、网络正在拓宽人们的感知视野。网络媒介的巨大能量,可影响人们的思想观念、心理状态、审美趣味、艺术想象、表达方式等,并按照新媒介逻辑,重新铸造人们的灵魂。新媒介是一种最富活力和潜力的变革力量,是世界发生重大变迁的最重要和最根本因素之一。
2005年底网络发展到了用户可以充分互动、真正个性化、去中心化和拥有完全信息自的、以人为核心的新阶段。这种网络新阶段的到来,也催生新媒介技术的发展。而所有这些网络和新媒介发展的成果,在引起人们思想观念、日常生活方式、交流互动方式发生变化的同时,也引起了高校课堂教学模式的重大变革。我们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也开尝试将新媒介等技术手段,应用于课堂教学的方方面面,以达到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培养适合现代社会需要的综合型人才目标。
应用写作课程是高等学校的公共基础课程。新时代所需人才应具备四项基本技能:思路清晰的读写能力、处理数字的能力、使用新媒介的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而大学生的应用写作能力已成为新时代人才培养的首要核心技能。因此,应用写作课程在高等学校人才培养中的地位非常重要。
新媒介成为应用写作教学改革的重要平台。教师可以运用新媒介安排学生课前预习、进行备课、课堂教学、课程考核评价,构架新型课堂教学模式。
一、学生课前预习中的新媒介运用
当代大学生对新媒介技术的掌握和运用已经体现在学习生活的各方面。而网络又提供海量的图文并茂的,超时空的信息资源,可供学生在课前预习是查阅使用。
具体在应用写作课前预习中,教师提出预习问题,学生在课前运用新媒介手段,通过网络,进行预习。比如在讲授经济文书写作之前,布置学生进行预习。教师要求学生在课前对经济文书的种类进行整理,并且要求学生根据使用时条件的不同,找出习惯用语,并在课堂上用多媒体方式进行展示。那么学生在预习过程中,就要从网络上查找大量的经济文书,并根据使用时具体行业的不同进行分类处理,找出共性,总结出习惯用语。在具备充分资料的情况下,制作多媒体课件。最后将课件内容展示给教师和其他学生。
这种课前预习中新媒介的运用,能够使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成为课堂教学的合作者而不再是传统的接受者。进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二、教师备课中的新媒介运用
网络技术和新媒介手段的飞速发展,使课堂教学已成为互动性、开放性系统。网络上提够了大量的课程信息资源,可供教师使用。教师在备课过程中,可以运用新媒介手段,引用多媒体课件资源,国内外大学的相关课程视频及专业资料,都可以进行免费下载。这样呈现在教师面前的教学信息是丰富的,教师在备课时,就可以根据课堂教学的需要,进行对比、分析和选择,以获取有用信息。
具体到应用写作课的备课时,教师可以从网络上下载不同行业人员所撰写的应用文,如微博文本、博客文本、微信文本、短信致辞、电子公文、电子简历等具体文本,作为案列,运用到课堂教学中。教师还可以下载或参考网络所提供的的课件和教学视频,借鉴名师教授应用写作课的方式方法为自己教学所用。教师也可以根据自己课堂教学的需要,创设情境,整合网络资源,制作出适合自己课堂教学使用的多媒体课件。
三、课堂教学过程中新媒介的运用
在新媒介被广泛运用的环境中,任务驱动教学法与新媒介手段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已成为课堂教学中最有效的方法之一。
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创设某个教学情境,将学生引入教学情境中提出具体任务。要求学生独立或者以小组协作的方式完成。学生根据教师提出的任务,运用新媒介手段,查找信息资料,再对信息资料整合处理,小组成员进行协作交流,最后全面系统地完成教师提出的任务。
具体在应用写作课的教学过程中,比如在教授学生如何制作个人简历这节教学内容时,教师就可以采用这种教学方法。教师可以创设不同的具体工作单位情景,比如有企业、有学校、有事业单位等不同的招聘单位和不同的岗位。这时,教师开始布置任务,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应聘单位,再根据工作单位的特点和岗位的不同,制作自荐书和个人简历。
这种将新媒介和任务驱动教学方法相结合,应用于课堂教学中,既能锻炼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又能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和与人交流的能力,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课堂教学效果。
四、课程考核评价过程中的新媒介的运用
新媒介和网络的结合,提供给我们开放的互动的交流平台,而且这种交流平台是动态的,具有集体参与性。这样就为课程考核评价方式的改变提拱了技术手段。运用新媒介进行课程考核评价,也就改变了传统的以书面纸质形式和期末考试为主的考核评价体系,使课程考核评价由结果性向过程性转变。
在应用写作课的考核过程中,建构一种教师评价和学生评价结合的过程性评价体系,既符合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又能锻炼学生的评价能力。在具体考核评价中,教师将教学生按要求完成的应用文文本上传到课程微信群中,然后请每个学习小组对文本进行实时讨论、点评并给出考核成绩。之后再由教师进行点评,并结合各学习小组所给出的的考核成绩,确定学生本次作业的最终成绩。在应用写作课程的整个教授中过程中,按文体设计作业,在学习过程中实现对课程的考核。
这种利用新媒介技术进行过程性考核,既能节省时间,又能使学生在点评过程中相互学习,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和自主评价能力,加强学生对文本的掌握。同时实时点评考核的方式,又能使被考核的学生及时了解自己的学习状态,文体的掌握程度,有利于改正不足,提高学习效率。
综上所述,新媒介已成为教师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和方法,在现代教学过程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加麦克卢汉,秦格龙.麦克卢汉精粹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0.
[2]新媒介与应用写作教学的现代化,第十五届全国应用写作学术研讨会发言稿,百度百科数据库,2011.
[3]金振邦.建构学科网站――一种崭新的应用文教学模式M信息化时代应用文写作理论和教学的改革与创新.中央文献出版社,2007.
作者简介:
伍涑华,内蒙师范大学青年政治学院教师,职称讲师;张小虎,内蒙古师范大学青年政治学院教师,职称讲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