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语文学习情况总结优选九篇

时间:2022-02-15 17:06:24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语文学习情况总结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语文学习情况总结

第1篇

我的体会

第一,勤劳勤学。

要到的最早走的最晚。赶在老师之前先去领当天的报纸,然后可以打扫一下办公室的卫生,之后再看看当天的报纸,看看和老师昨天一起采写,当天见报稿子,看看编辑做了哪些修改,对于不明白的地方可以在笔记本上作记录,然后请教老师为什么要从这个角度写,;并找出其它报社的同源新闻,仔细对比一下,看哪个写的比较好,到底是好在那里的。这样也可以了解自己在这方面有哪些不足之处。有对比才有发现。还有就是要主动与老师交流,不要觉得不好意思,对于不懂的问题和知识及时的问老师,或者查资料。这样才便于自己更快的进步。“腿勤、嘴勤、耳朵长,是当记者的基本素质”。因为我是实习生,我是来学习的。所以我就必须要勤快和勤学。

第二,做好采访计划和采访笔记。

访前准备和采访计划是一个采访进行前不能不重视的重要部分。无论是哪个记者老师,在出访前必定会通过各种手段了解采访对象,只有这样,我们和采访对象才会有更多的交流,也才有可能挖到独家和更深层次的报道。如果一点都不了解的话,在采访中就可能遇到想不到的一些困难。举个例子来说,那次,王军霞来西安领跑2008安利健康跑,因为我是临时接到的通知,很匆忙的赶了过去,也没有准备,所以就失掉了依次很好的提问机会,直到现在对我而言着还是一个遗憾。对于刚刚才开始实习的我们来说,采访中的记录也是很重要的,或许老师在采访中不会记太多的笔记,那是因为他们已经有着很丰富的经验,而对于刚刚起步的我们来说,笔记对于后来的写作是大有作用的。

第三,要拥有丰富的知识和认真的态度。

“书到用时方恨少”这句话真的很对。就体育新闻而言,首先要懂得一定的专业术语,其次,对于各种的体育活动也得有所了解。最近一段时间刚好是欧洲杯,所以在此之前,我就做了很多关于这方面的准备:关于足球的比赛规则,以前欧洲杯的一些资料……(因为在这之前我对足球是一无所知),在比赛的那段时间,我经常凌晨起来观看比赛,仔细听解说员的解说,对于不明白的地方就做记录,第二天再问老师,就这样,慢慢的就感觉进入正轨了。让我感觉兴奋的是,6月21号德国和葡萄牙那场球赛的稿子,老师只改动了几个关联词和几处用词不太恰当的地方,就刊发了,还有荷兰和俄罗斯的前瞻也如此。虽然和老师的稿件相比,还是有很多不足的地方,但明显要比刚开始看比赛写稿子要好的多了,这也让我更加有了信心!第四,写作时要先思考再下笔。刚开始的这个阶段,我觉得最重要的是学习采访技巧和老师们对新闻的理解和对体育赛事的见解,得向老师多提问题,也要多听听他们那些比赛的看法,看看他们是从哪个方面和角度报道的,在下笔之前,要想清楚自己这篇报道的主题是什么,只有确定了主题,理顺了思路,写稿子时自然会很快很流畅。

不足之处

知识上的缺乏,尤其是体育赛事方面的知识。因为这次是在体育部,以前对体育赛事不是特别的关注,导致刚开始的时候真的是无从下手,后来一端时间,通过看比赛,翻阅书籍和老师的指导,才慢慢的了解和积累了一些知识。我觉得在以后应该对于各个方面都要关注,不能仅凭自己的喜好,知识是要在平时生活中慢慢积累的。

一,采访技巧和提问技巧的不成熟.在采访中,常会感觉自己的问题很直白,好象不会转弯一样,有时甚至感觉很生硬,所以,在提问的技巧上面,我觉得我还是应该多下功夫。

二,文章的深度不够,尤其是评论性的文章。

三,理论和实践出现脱节。

感觉在课堂上学到的知识有时不能很好的运用到实际的采写中去。同时也能明显的感受到,学校里面学的新闻理论还是很有用处的.通过这次实习,使我对自己大学期间学习到的新闻理念和新闻业务有了更加深入更加全面的认识,在三秦都市报体育部短短一个月的实习,让我更清晰认识到记者的工作和媒体工作概况。

从实习的开始到实习的深入,再到实习的结束,我也对自己有了进一步了解,有了自己的一个理想定位,一个回校后现实的计划和打算:

1、努力学好专业知识,为走上工作岗位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

2、课业外大量扩充知识面,提高自己作为一个准媒体人的素质和涵养。因为无论是采访,还是采访前和采访对象的寒暄,都需要一定的知识和对该行业知识的了解。虽然临时准备很重要,但是也绝对不能忽视平时准备这样一个漫长积累的过程。最好的解决办法就是平时多看些书,丰富一下自己的知识。学校的图书馆给我们提供了很好的知识资源,所以我们就应该充分利用起来,扩展一下自己的知识面。

3、树立信心,抓住机会锻炼自己的胆量。平时感觉自己是一个能说会道的人,但在采访中,我感觉很多时候自己还是有点放不开,不敢大胆主动的提问,也不敢将自己不同的见解说出来。所以在以后的生活和学习中,我也要抓住机会,好好锻炼自己!

第2篇

我国教育家陈鹤琴先生说过:“习惯养得好,终生受其益;习惯养不好,终生受其累。有没有一个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对学生的语文学习效果有很大的影响。在教学实践中,我们不难发现,没有良好学习习惯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一般表现是,想学好语文但不知如何着手,在迷茫中穿梭。要么对语文学习表现的比较懒惰,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每次制订新学期计划时,刚开始几天,效率还很高,但一般不超过一星期就一切恢复如初。有学生也知道应该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于是按部就班书上介绍的一些学习方法,比如预习课文、及时复习等等,可是学习成绩并没有明显提高,然后就不知所措。要么认为语文学习可有可无,完全靠小学、初中时打的语文底子被动应付考试,心里却完全没有底。要么把目光集中在分数上,为考不好着急,但却很少为自己没有好习惯着急,总觉得习惯是小事,成绩才是大事。而有良好习惯的学生,在学习中则普遍表现为目标明确,学什么,怎么学,心中有数,并且有一套属于自己的长期或短期的学习计划,更重要的是他们能够从中找到一种学习的兴趣和充实感,并且乐此不疲,有自己的一套方法并运行自如,确实能感觉到语文学习是一种乐趣和体验不是一种负担。实践也恰恰证明,有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并能在学习过程中运用自如的学生,语文成绩往往比较优秀。

那么,我们应该怎样教学生学习语文,从哪里入手呢?我觉得还得从培养学生的语文学习习惯入手,抓住了这一点就抓住了学习语文的关键。高中学习最重要的一个特点就是要学生学会主动学习,语文学科同样如此,语文学习需要的也是主动性,在主动学习的同时收获充实感。而要在语文学习中游刃有余,就必须让学生把语文学习的这种主动性内化为一种日常习惯,抛弃急功近利的思想,并养成及时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的习惯,有效地提高学习效率。主动学习还可以使学生在完成每个具体学习任务后,产生一种成功的喜悦,使自己愉快地投入到下一时间段的学习中去。从语文学习中寻找一种充实感,寻找到学习语文的乐趣,而这一切都有赖一个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的养成。培养主动学习习惯,就要做到别人不督促能主动学习,迅速进入学习状态,力求学习高效率。要有意识地集中自己的注意力用于学习,并能坚持始终。在学习过程中学会自我监控,对学习结果能够进行自我评价,把握学习的主动性,是学生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一个重要前提。

自主学习习惯的形式很多,除了课前预习、上课记笔记、课下复习以外,还比如阅读自主学习习惯。就语文学习过程而言,教师只是引路人,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语文学习中存在的大量问题,主要靠学生自己去解决。阅读是自学的一种主要形式,通过阅读教科书,可以独立领会知识,把握概念本质内涵,分析知识前后联系,反复推敲,理解教材,深化知识,最终形成自主学习的能力。学习层次越高,自主学习的意义越重要,目前我国的高考为选拔有学习潜能的学生,对考生的自学能力有较高的要求;总结归纳的习惯,针对语文知识点分散的特点,把纷繁的知识点系统化、规律化、结构化,从而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能够概括所学知识,有效地把握课本中的重难点。还有观察思考的习惯、切磋琢磨的习惯、课后反思的习惯等等。总之适合语文学习的习惯形式多种多样,但不能一味地照本宣科。好的学习习惯就是良好地运用最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不同的人有不一样的学习习惯和方法。要培养良好的学习方法,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善于总结自己的学习经验,结合自身学习特点,借鉴其它书籍或别人的学习方法和经验,总结完善出自己真正的学习方法,从而形成自己的语文学习习惯。

既然是习惯,就不是短时间内所能形成的,也不可能在短时间内见效果,它需要长期的不懈的努力。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在学生看起来似乎很抽象、很泛化、不易做到。其实,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也并不是学生想象中的那么困难,只不过它需要的是时间和耐心、不懈和坚持,需要学生抛弃急功近利的学习意识。学生只有静下心来,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坚持不懈,从一点一滴做起,从每一个学习语文的细节做起,就能真正养成一个好的学习习惯;心静不下来,没有毅力,没有恒心,好高骛远,良好习惯的养成就无从谈起,学好语文也会成为泡影。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学习方法的掌握、学习能力的提高过程是一个长期发展的艰苦的过程,也是磨炼学生意志、性格、品质的过程,要有一定的毅力和耐心,不要一遇挫折就轻易放弃,而这一点恰恰是我们的学生所欠缺的。

第3篇

本班共40人,可分为8个学习小组。我先让学生选出8位语文成绩较出色,责任心强,有奉献精神,有领导能力的学生做组长。再由组长反过来选组员。先按语文成绩将剩下的32个学生分成A、B、C、D等级。组长通过抽签的方式从每一个等级当中抽取一个组员,组成自己的语文学习小组。为增强组长的荣誉感,每个语文学习小组以组长的名字命名,如李可小组等。组内语文成绩好的成员,有义务帮助组内语文成绩稍落后的同学。组长每天需组织带领小组成员进行各种语文活动,并督促组内优等生帮助组内后进生完成各种学习任务。这就是组内互助。每天各组都会在作业、回答问题、语文活动完成情况等方面互相监督,互相比拼。表现好的加分,表现不好的扣分。一星期做一次总结,评出优胜语文学习小组和优秀语文组长,给予一定奖励。对落后小组给予一定惩罚。这就是组间竞争。由于有了竞争和奖励,学生学习兴趣空前浓厚,为了让本组获胜,学生上课积极发言,作业认真完成,优等生纷纷主动帮助学困生,促进了成绩的整体提高,语文课堂也变得活跃起来。

二、成立语文学习小组联盟,组间师友结对

为加强组间的合作,我让语文学习小组两两结盟,具体结盟方式为:以强弱搭配为原则,以自愿为基础,通过协商结盟。联盟的名字为两组组长的姓氏合在一起组成,如汤刘联盟等。两组成员根据语文水平,组成师友结对,语文能力强的为师傅,语文能力稍弱的为学友。两人在语文学习上互相帮助。其中师傅应起主导作用,帮助督促师友的语文学习。为激励学友的语文学习,鼓励师友间的合作,我在小组竞争的积分设立上进行了一些有针对性的设置。如,回答问题应师友同时站起,先学友回答,再由师傅补充,若学友回答出色可加两分,师傅可加一分。在作业方面也是这样的,若学友表现出色,可加两分,师傅加一分。每周小组总结时,联盟中积分居班级前两名的组,可挽救联盟中落后的组,使其免遭处罚。小组联盟及师友结对的设立,使学生之间的相互帮助更加全面,避免了死角的出现,也避免了因组间竞争而可能出现的一些不团结。

三、民主制定《语文学习评比细则》,并严格执行

第4篇

关键词: 中专语文课程 学习质量 科学评价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意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景,尊重学生的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方式。”中专教育主要是以职业教育为指导,以即时就业为出发点,文化课程主要是为专业课程服务的。语文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中专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加强学生实用语文能力的培养,重视文学教育,以全面提高中专学生的语文素质。如何对中专学生语文学习质量进行科学评价?本文结合当前市场经济对中专学生能力的要求,根据中专学校的培养目标,立足教学,从学生智力、品德、审美要素出发,对文本知识学习、能力提高、为人做事、身心健康等环节进行量化方法、质性方法或表现性评价。下面从三个方面来进行阐述。

一、指导思想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语文课程评价具有检查、诊断、反馈、激励、甄别和选拔等多种功能,其目的不仅是为了考查学生实现课程目标的程度,更是为了检验和改进学生的语文学习和教师的教学,改善课程设计,完善教学过程,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应发挥语文课程评价的多种功能,尤其应注意发挥其诊断、反馈和激励功能。”

在中专学校,语文教学作为一门公共学科,在实现培养高素质的社会应用型人才教学目标中承担着重要责任,中专语文课程既要满足未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基本教学要求,又要为中专学生进一步学习专业课程提供必要的理论基础,更要为专业课程服务。

二、中专学生语文学习质量评价应注意的问题

现代社会竞争的压力越来越大,竞争是残酷的,适者生存,不适者淘汰,现代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主要有:良好的心态和心理素质;强烈的终身学习欲望和较强的学习能力;敏捷高效的思维和决策能力;丰富的想象力;团队合作能力;自信心和毅力;自理能力和自立能力;人际交往能力。总结起来看,现代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不仅应在知识、技能、经验上,而且应在内在品德、心理素质等方面全面发展。中专语文学习质量评价应该以促进学生的学习和全面发展为目的,帮助教师和学生更好地调节自己教与学的过程,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积极主动地发展。

1.反映学生的全面素质

中专语文学习是一个广义的概念,根据不同的培养目标,各类中专学校的语文课程设置都不太一样,比如在师范类学校有《阅读和写作》、《儿童文学》、《写作》、《汉语基础》、《教师口语》、《普通话》、《书写》等课程,而卫生、农业、技术类中专学校的课程设置却没有那么细。语文学习质量评价要反映学生的全面素质,听、说、读、写等方面都要兼顾到。

2.有连贯性

中专学生语文学习质量评价的目的主要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毕业后能直接顶岗,现在,中专语文学习学习质量评价一般在学习一个阶段后对学生进行考核,做法最多的是半个学期、一个学期各考核一次,以对学生学习情况进行一个总结,这种做法有其可取性,但也有不足之处。语文学习是一个连贯的过程,那么语文学习质量评价也应该贯彻、融合于科学教学的全过程。具体地说,科学的学生学业评价要包括诊断性评价(学前评价)、形成性评价(学中评价)、总结性评价(学后评价)。只有关注学生学习全过程的评价,才能更深入学生发展的进程,才能更有效地发挥评价的教育、激励功能,帮助学生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科学的探究精神,从而实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全面发展。

3.体现人文性

语文学科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语文的学习过程就是培养学生人文素质的过程。中专学生语文学习质量评价要体现人文性,在对学生进行学业评价的过程中,我们就要从学生的实际状况出发,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展示自己、表现自己的对学习理解,提供多个机会,在相互信任、相互尊重、民主的氛围中,采用多种可信的、有效的方法来组织评价,检验学生的学习情况。

三、中专学生语文学习质量评价可实施的方法

1.依据平时成绩

中专阶段语文学习不像高中阶段,语文是公共课,该课程教研的重点不在于追求考试分数,而是在当前社会形势下,结合课程自身特质,合理安排课程,对学生进行人文渗透。语文课程教学注重培养个体的丰富性和创造性,人文精神始终如一地贯穿于教学之中。所以中专学生语文学习质量评价不能一考定性,而应该做到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相结合,平时观察和期末检测相结合,自评与互评相结合,既重视结果,又重视过程。把“平时成绩”作为一个重要的评价依据,“平时成绩”的评价以考勤记录、作业完成情况、平时上课发言为依据,内容可以是学生名句、名篇的背诵,作业的完成质量,平时语文实践活动(如朗诵、演讲、手抄报等),可以设为“优”“良”“好”三个等级,分别予以95分以上、85分以上、75分以上量化,教师在平时要做好学生各方面的检查督促工作,建立学生平时成绩记录表,详细记载参与次数及成绩,学期期末总评时,再将其折算成一定的比例计入到总评成绩中去。在注重平时成绩的同时,对“期末成绩”的评定以期末检测为依据,记录成绩。

2.多方面评价

在语文学习过程中,让教师、学生、家长都参与评价,自我评价、小组评价、家长评价和教师评价相结合。在小组评价中学生自己选考官,选五至六人,先进行就职演说,然后全班投票。考官要有严肃统一的评价内容和标准,要尊重和尽可能满足受考者的自尊心理。评价时要尽量调动学生的竞争意识,要体现出公平、公正,考官要当场打分。总体评价以教师评为主,适当参考自我评价、小组评价和家长评价。

第5篇

摘要:对小学语文学习质量的评价,必须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从一定意义上说,确立合理的评价流程,是建立科学评价体系的前提条件。从素质教育的角度出发,若能准确定位,科学评价,就能对小学语文的教学,拓展学生语文能力,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起到正确的导向作用。

关键词:新课标;小学语文;学习质量;科学评价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2)05-0077-01

对小学语文学习质量的评价,必须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从一定意义上说,确立合理的评价流程,是建立科学评价体系的前提条件。从素质教育的角度出发,若能准确定位,科学评价,就能对小学语文的教学,拓展学生语文能力,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起到正确的导向作用。

1.准确定位评价的性质

对小学语文学习质量的评价,必须首先准确定位评价的性质。我们所说的"小学语文学习质量的评价",其实是对小学生语文学习情况的一种综合性评估。这一综合性评估,既可以是针对学生某一学期或某一学年语文知识、语文能力等状况的阶段性测查,也可以是针对学生整个小学阶段语文知识水平、语文能力层次等状况的总结性测查。这一综合性评估,是对学生某一学期、某一学年或整个小学阶段语文知识水平、语文能力情况等的显示,因而也是一种目标参照性测查,即主要测查学生在一学期、一学年或整个小学阶段对语文教学目标达到的程度。

在对小学生语文学习情况的综合评估中,我们应遵循几个原则:①主体性原则;②全面性原则;③指导性原则;④科学性原则;⑤发展性原则。

2.正确把持评价的内容

2.1 注重知识能力的评价。语文有其特有的知识,学习这些知识是语文课程自身的基本任务。以往的课堂教学评价标准.往往只在“学习理解”上下功夫,诸如理解字、词、句、内容等,这足不够的。重要的是“学习表达”。怎样知道“学习理解”透彻了,怎样才能把“理解”升华为“运用”,主要看…学习表达,这就是“能力”。表现在课堂上,主要包括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和口语交际能力等等。因此,课堂教学评价要在“学习理解”和“学习表达”两方面下功夫,知识能力与能力两方面的评价。

2.2 注重“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评价。新《课程标准》规定:“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按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人义教育是课常评价的重要内容。所谓的人文教育在小学语文课堂上主要看三个方面。①看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②看学乍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的正确态度。土要包括尊重祖国文的态度,关心当代文化、尊重多样文化、吸取人类优秀文化营养态度、养成实枣求是崇尚真知的态度、主动学习语文的态度、敢于对自己的语言行为负责的态度。

2.3 看学生的良好个性利健全的人格。良好的个件是指良好的性格和气质,良好的语义品质。健全的人格包括社会主义道德品质、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文化品味和审美情趣等。是注重习惯与方法的评价。习惯指养成良好的识字、写字、读书'看报观察积累、阅渎、质疑问难、使用工具书等习惯。办法是指通过大量的语文学习实践、学生自己“悟”出的、带有明显个性特征的方法,垃反映学生对语文学习规律的真正掌握。四是注重实践与创新的评价。课堂教学中,主要看学生对课文的理解程度和对课文的独特的理解,其目的是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想象力和创造潜能。

3.恰当选择评价的方法

评价方法的恰当选择,是对小学生语文学习质量进行有效评价的重要条件。根据小学语文教学要求和小学生语文学习质量的评价目标,我们在测查中,可通过几个“结合”予以实施。

3.1 笔试与面试相结合。许多学生的语文能力仅仅通过笔试是检验不出的,比如“听”和“说”就需要通过面试的方式进行测查。除了一张书面卷,还应参加朗读能力与听、说能力的测查。对于不同年级,具体测查的方式应结合实际情况进行选择。

3.2 分项与综合相结合。综合是语文固有的基本特性之一。在测查字、词、句、篇基础知识的“语言积累”和测查听、说、读、写基本能力的“语言运用”中,我们既可实施分项测查,更要实施综合测查,将字、词、句、篇的基础知识渗透于听、说、读、写语文能力的测查中。比如在作文考试中,命题为《我喜欢的一句格言》,既考积累,又考表达,从而评价学生综合运用语文的水平。

3.3 平时与阶段相结合。仅凭一两次测试,不能恰如其分地评价学生实际的语文水平。我们应该注重平时的测查,一方面反映出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进步与发展情况,另一方面也可淡化学生对阶段性考查的“恐惧意识”,增加测查的可信度。

上述几个“结合”,我们应根据具体测查内容综合运用。同时,值得一提的是,这几个“结合”仅仅对评价方法粗略地指出了一个可供选择的“方向”,具体、细致的操作方式还有待于我们进一步探讨、实验和总结。

4.科学阐释评价的结果

以上所说的各种评价方法。只是从某一角度、某一层面上反映小学生语文学习的情况。针对这些评价所得出的结果,我们要恰如其分地作出科学的分析和合理的阐释。在评价中,既要看结果,又要看过程,要注重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努力程度,要在评价结果的阐释中作出鼓励性的表述,从而使学生的语文学习呈现出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同时,针对小学生形象思维胜于抽象思维、渴望得到他人赞赏和表扬等心理特点,在评价结果的表述中,切实执行“等级分制”,以淡化分数对学生语文学习所产生的负面影响。特别是对于小学低年级的学生来说,我们还可以把“等级分制”化为形象化的标记,如红五星、小红花等等,从而真正使“等级分制”对学生的语文学习起到一种激励和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第6篇

调查显示有超过35%的初中生在语文学习中存在着不同程度的畏难情绪,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语文学习兴趣不高,缺乏深入钻研精神,存在消极躲避心理对学生语文学习畏难情绪现状进行分析,可以发现主要以以下三个方面因素有关:一是学习基础不牢。没有能够夯实语文学习基础,加剧语文学习畏难情绪;二是学习方法不当。没有掌握学好语文的有效方法,缺乏了高效的学习方法作为基础,语文学习必将陷入困境;三是学习效率不高由于诸多因素的影响,导致学生在初中语文学习中成绩提高不快,能力发展也不快,这些方面会对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产生影响,久而久之逐步形成畏难情绪 。

二、突破语文学习畏难情绪的意义及路径

初中语文教学中,突破学习畏难情绪意义重大:一是有助于激发学习动力。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充满激情、树立自信;二是有助于提振学习状态。消除学生畏难情绪,可以让他们轻装上阵,使学生的学习更加快乐;三是有助于提高学习效率。消除畏难情绪能够让学生更加自信,对学习方式方法的研究也会更加深入,从而能够有效提高语文学习效率。

在语文教学中破除学生畏难情绪,是每一位初中语文教师必须认真思考的重要课题,笔者在教学中侧重于从四个方面着手。

一是认真分析研究,摸准问题根源所在一笔者每接手一个班级的语文教学之后,都认真进行分析研究,对每一位学生进行画像,对造成学生畏难情绪的各种因素进行摸排,只有准确把握学生的实际情况,才能够提高教学工作的针对性。

二是开展疏导教育,鼓励树立学习信心。针对学生存在的学习畏难情绪,笔者侧重于通过心理疏导的方式引导学生树立自信心,一方面利用课余时间和学生进行谈心交流,了解他们真实的学习心态,针对他们的畏难心理进行鼓励疏导,从而提高学生在语文学习方面的自信心。另一方面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灌输激励教育,对学生取得的点滴进步都加以表扬,在语文教学中营造一种积极向上的氛围,从而有助于学生进一步增强自信心,通过这两种路径逐步引导学生止确而对学习中的困难,并积极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提升自信。

三是注重固木强身,夯实语文学习基础。许多学生学习自信心不足,存在畏难情绪,与学习基础薄弱有着明显的关系。笔者在日常教学中带领学生进行同头看,夯实语文学习基础。一方面通过测试方式了解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薄弱环节,让学生在同顾总结过程中具有更强的针对性,另一方面帮助学生制定补救计划、明确进度安排、要点难点,将新课程学习与旧知识巩固有机统一起来,在这一过程中增强语文基础知识的牢固程度。这样的措施可以让学生可以更加清楚地认识自身语文学习的不足,在下一步的学习中逐步完善和提高二夯实了语文学习基础,学生的语文学习底气更足,自信心更强了,学习畏难情绪便会迎刃而解。

第7篇

学困生是小学语文教学工作的一个特殊群体,如果忽视学困生群体的教学活动,整体教学成效必将受到影响。因此,小学语文教师要重视学困生转化工作,对学困生的成因进行认真分析,首先要准确定位学困生属于什么类型,对学困生进行画像。其次要对学困生分类制定帮扶计划促进其转变,要综合运用情感激励、基础回顾、技巧辅导、分层要求,以及结对帮扶等方式,让学困生在语文学习中提高技巧、夯实基础、得到帮助,为学困生的有效转化提供良好条件。

二、立足学困生实际状况,落实综合转化推进措施

1.情感上予以关心,营造良好学习氛围。许多学困生由于自身语文学习成绩滞后,或是存在抵触畏难情绪,语文学习投入程度不高。对此,教师要发挥情感因素的作用,对学困生多加关心帮助,开启他们封闭的心灵,使他们逐步融入到班级整体语文学习活动之中。教师对学困生要保持和蔼的态度,交流的语气要亲切,在课堂提问方面予以倾斜,课后辅导指点方面也要充分关心到这一群体,使他们感受到语文学习环境的温馨,从而提高语文学习兴趣。

2.基础上巩固夯实,弥补语文学习缺陷。许多学困生由于在上一阶段,或是上一年级的语文学习中基础薄弱,导致现阶段学习存在较大难度。对于这种类型的学困生,小学语文教师应当在开展新课教学的过程中帮助他们回头看,通过基础知识测试的方式,进一步明确学困生语文学习基础方面的薄弱环节,从而使复习巩固更具针对性。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教师要挤出时间帮助学困生回顾以前的学习内容,帮助他们夯实基础知识,为下一步的语文学习奠定良好基础。

3.技巧上予以指点,增强语文学习效率。许多小学生在语文学习中成绩滞后,是因为学习方法不得要领。教师要对这些学生强化学习技巧的指导,例如作文是许多学困生学习的难点,教师可以从选题立意、间架结构、材料布局、表现手法、情感思想等方面,总结一些形象直观、简单可行的经验,让学困生在写作过程中加以运用,通过这样的方式提高他们作文写作能力,这一点在语文教学中,具有推广价值。正是由于技巧的匮乏,才导致部分学生成为了语文学困生,所以,教师在教学中既要强化知识点的传授,同时还要注重学习技能的指导,让学生学到知识、学会学习。

4.要求上分层分级,注重开展因材施教。学困生群体暂时处于班级的后列,他们的学习基础、学习能力、学习方法等方面与其他学生具有一些差距,如果以统一的要求开展语文教学,不利于积极情感的激发。对此,教师可以采取分层目标设置的方式,为这一群体单独设置教学目标,在教学难度方面适当降低,倾向于基础知识与基本能力的考查。整个教学活动按照分层设置的目标进行,从课堂提问、作业布置、考试考查、能力过关等方面同步推进,这一点对于有效激发学困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转化效果方面意义明显。

5.帮扶上整合资源,校内校外联动开展。对学困生的转化,既要教师亲力亲为,同时也要发挥资源整合的作用。一方面,教师在时间与精力允许的情况下,应当多开展学困生转化工作,利用课余时间和他们谈心,帮助他们树立学习的自信,弥补基础知识短缺,尽快赶上班级语文学习的步伐。另一方面,教师还要发挥学生之间互帮互助的作用,要求语文学习优秀生、班级干部和学困生结成帮扶对子,按照其存在的薄弱环节制定针对性的帮扶计划,既要帮助他们树立信心,同时还要夯实基础知识、提高学习技巧。除了在校内进行帮扶之外,在假日尤其是暑假、寒假等较长的假期内,教师还可以要求学生通过网络、电话联系等方式,继续开展帮扶结对活动,将帮扶的触角从校内向校外延伸,形成对学困生帮扶的立体体系。

三、语文学困生转化的注意点

第8篇

1.前者之殇 自觉无望

前车之鉴很重要,我们对每一届高三的同学都讲,例如上届考生们的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但当同学们参加完几次重要的模拟考试后,就觉得前者的经验教训是救不了自己的。并且事实胜于雄辩,每年的高考平均分都摆在那里,不高啊。如果再来点小道消息,说得有模有样:上届的一位师兄,两次模拟都上一本线,而且语文分数很高,可是今年高考,语文只有七八十分,比平时低了四十分,最后连二本都没有录取。同学自然地拿他与自己比较,心想:我高考的时候会不会出现这种事呢?还有一些平时语文成绩不太理想的同学,就会觉得他都这样了,我肯定完蛋。这样语文学习的后进心理就生成了。这样的心理压力源一旦生成,会给接下来的语文学习带来很大的负面影响。

2.急功近利 适得其反

高三的学生有“三紧”要面对:一是时间紧;二是功课紧;三是家长老师“逼”得紧。这“三紧”本身就是学生学习语文后进心理的压力源。在这种态势下,学生们希望能很快地提升自己的学习成绩,于是有一些同学突击数理化,上补习班,疯狂做题,短时间内成绩上来了不少。既然有效果,他们就马上用学习数理化的方法开始学习语文,认为只要努力一两个月,自己的语文成绩肯定会突飞猛进。但是用这种急功近利的方式来学习语文,效果往往适得其反。经常有同学问我:老师,我已经努力了两个星期了,怎么一点效果也没有啊?由此,学生学习语文的信心受到打击,生成了语文学习的压力源。而这样的压力源又会阻滞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进一步强化语文学习后进心理。

3.成败天定 不以为然

班上有一位同学,平时语文成绩一般。由于生病,他在家里休息,两周后复课,恰好赶上期中考试。本以为掉了两周课,成绩要下降很多了,果不其然,数理化成绩都掉了,让人吃惊的是语文却考得挺好的。一次可能是偶然,但有时候一两个月内班级中会出现好几次类似情况。于是有同学就会总结,语文学习的成败天定啊。还有一类同学,平时用在语文上的精力可以说很多,学得很刻苦很累。几次考试下来,成绩没有进步,他们渐渐放弃对语文的希望,渐渐对语文学习不以为然。其实这种“成败天定,不以为然”的态度恰恰是学生在极度失望后的一种消极的状态,这种状态正是高三学生语文学习后进心理产生的力源之一。

4.学科偏差 舍本逐末

历来就有一句口号: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而且,从学科特点来看,理科科目逻辑性强,学生一旦掌握原理和公式,就能掌握这门功课的规律,再加上勤练,一般来讲就能取得相对满意的成绩。而语文学科则不同,它以“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为教材的设计维度,知识内容丰富甚至可以说庞杂。这样一来,语文学科相对就比较难把握。另外还有作文,对学生各方面的要求就更加高了。正因为这个原因,很多同学就会采取一种方法:语文上拿不到的高分,靠数理化等科目来弥补。毕竟高考中数学拿满分的有很多,而语文拿满分的几乎没有。这样看来“学科偏差,舍本逐末”也可以看作是高三学生语文学习后进心理的力源之一。

作为高三的语文老师,我们针对以上的四个语文学习后进心理,可以采取相应的一些措施来矫治。

1.悉心诱导 现身说法

高三学生面临高考,又处于青春期末,心理状态趋于成熟。他们虽然对事情的发展有一定的研判能力,但是依然有较强的从众心理。我们高三语文老师要很好地利用这一点。针对前车之殇,要有科学的舆论导向,我们应该邀请在高考中取得好成绩的本校毕业生前来现身说法,让他们与高三学生交流语文学习的成功经验,从正面加以积极引导。同时,我们应该将这种交流常态化,不断巩固,帮助同学们树立信心,克服语文学习后进心理。语文教师要注意观察,通过课堂、作业完成情况等,发现语文学习后进心理显现的同学,及时加以干预。采取的方法是:个别交流、悉心诱导。教师在找同学交流之前应该做足功课,剖析出这位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长处和短处;在与同学交流时,教师要运用恰当的语言分析出其目前语文学习后进心理及其产生的原因,避开直接的说教方式,而以具体的语文学习方法的技术指导来帮助学生调整语文学习心理。这样,矫治效果会较好。

2.允许反复 阶梯递进

针对“急功近利、适得其反”这一后进心理,语文教师不能采用急功近利的方法对同学提压迫式的要求,比如“你必须在几天之内考到多少分,否则就怎样”、“你要在语文上多花点时间啊,再这样的话,我可要联系家长了”。针对平时语文学习较好的同学,要科学地看待他们在平时考试中成绩停滞不前的现象。与他们交流的时候,语文老师要让他们明白目前自己语文学习成绩停滞不前是很正常的,叫做“高原现象”,帮助他们找到现状的突破口,主要是从语文学习和应试的技术方面加以指导,具体化到每一种题型、每一道题目,这样有助于改善他们语文学习的心理。同时,在平时的练习中,语文老师要允许学生的成绩出现反复,不能动不动就大惊小怪、小题大做,至少在表面态度上表现出鼓励和容许的态势。当然,老师应该帮助波动大的同学做好分析,找出原因,让他们的语文成绩有阶梯式的递进。

3.锲而不舍 金石可镂

对于有“成败天定、不以为然”的后进心理的同学,语文教师应该让他们在实践中明白“锲而不舍、金石可镂”的道理。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以及与同学的交往中,要注意观察学生的行为习惯和语言特点,细致地将学生按不同的气质类型区分。胆汁质型的有语文学习后进心理的同学,常常表现为坦率、好冲动,经常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到语文学习中,但有时缺乏耐心,对问题的理解具有粗枝大叶、不求甚解的倾向。语文老师应该采用规则的、逐级递加的方式,不间断地调动他们的学习语文的积极性,不管是在课堂还是在考试中,要制造兴奋点,要有意让这些同学尝到“甜头”,不断产生好奇,让他们乐此不疲。这种被动式的“锲而不舍”在实践中效果很好,可以有效地矫治胆汁质型同学的语文学习的后进心理。多血质型的有语文学习后进心理的同学,情感、行为发生得快,变化也快,但较温和,学习语文时思维灵活,但不求甚解,注意力和兴趣容易转移,不稳定,毅力不强。语文老师可以将这类同学联合起来,成为一个语文学习的小团体,制定一个适合他们的共同目标,这样做的好处是,只要有一个同学在某个时段对语文学习兴趣较大,就可以带动整个团体的同学一起行动起来,从而形成团体式的“锲而不舍”,矫治学生的语文学习后进心理。黏液质型的有语文学习后进心理的同学,反应性低,注意力稳定、持久,但难转移,学习语文时思维灵活性较差、可塑性差,对新的学习较难适应。语文教师可以顺水推舟,平时多鼓励他们。从实践看,效果也不错。抑郁质的有语文学习后进心理的同学,语文学习时感受性强,想象丰富,观察敏锐,易多愁善感,受挫后常心神不安。这样的同学,语文老师应该经常找其谈话,表示对他(她)的重视和关心,他们会很敏感的感受到老师的关心,会觉得“老师认为我能行,所以我不应该放弃,要更加努力”。这样一来,无形中他们学习语文就会有“锲而不舍”的意志,就能很好地矫治他们语文学习的后进心理。当然,所有的方法和手段的最终目的是在学生心中形成“锲而不舍、金石可镂”的意志力,进而从根本上矫治同学们语文学习的后进心理。

4.综合协调 齐头并进

第9篇

关键词:中职语文;行为认知;提升

中图分类号:H3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500(2012)09-0161-01

当前,以课程改革为龙头的基础教育改革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课程改革反映了教育发展要使学生学会学习的这种要求。国家语文新课程标准,倡导把学语文过程转变成学生不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探索过程,并且能够使学生针对不同的学习内容,选择接受、探索、模仿、体验丰富多样的适合个人特点的学习方式,进行学习。这些转变的实现与语文行为认知能力的训练紧密相关。

对于语文行为认知能力的地位和作用,国内外学者分析的角度各不相同,但总结来看,有以下几个主要方面:

1、加强学生语文行为认知能力培养,有利于确保学生的主体地位

强调学生的语文行为认知能力培养,有利于打破“教师讲概念,学生背概念;教师讲例题,学生做例题;教师讲方法,学生记方法”教学模式,确保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行为认知突出了学习者的主体地位,学习者在学习活动中能自主选择目标、内容、时间、方法,并能对学习结果和学习的物质环境、社会环境进行自我控制,使主体作用得到充分的发挥。长此以往,必然使学习者的主动意识、独立意识和创造意识得到培养,主体性也得到充分发展。

2、加强学生语文行为认知能力培养,利于学生非智力因素和潜能的发展

语文行为认知能力的培养不仅要求学生积极学习和动机参与,也要求学生意志投入和潜能挖掘。经过行为认知培养使学生体验到的成就感,能强化其认知动机和学习的自觉性、坚持性,使之意志品质得到充分发展。新一代学生意志脆弱,抗挫折能力十分差,缺乏这种勇于探索的精神,不断强调学生语文学习的自我调整,使他们能及时客观地评价自己的学习效果,能评价学习方法的有效性,从而相应地做出一些校正和补救措施,更有利于调动自身的积极力量来发挥自己潜在的学习能力。

3、加强学生语文行为认知能力培养,有利于提高语文教学效率和学习质量

由于学生行为认知能力对语文学习活动起着整体监控作用,因此加强行为认知能力的训练,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必然有利于学习效率和质量的提高。在学习活动中,学生只有善于根据学习情况的特点和变化,积极监测、主动调控自己的认知活动,灵活地选择语文学习策略,合理地运用学习方法,才能尽最大可能去开发学习潜力,获得对所学材料的识别、加工和理解的最佳效益,达到语文学习的成功。

4、加强学生语文行为认知能力培养,是实现学生自主学习的根本保证

行为认知能力强意味着懂得更多有关学习的问题,知道更多的策略,能估计、预测语文学习的方向,还表现在实际问题中善于自觉地调节自己的思维活动并及时修改、调整相关学习策略。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发展的行为认知能力将会很好地迁移到今后语文课程的学习中,学生终身受益。对学生进行语文行为认知能力的训练,不仅是职业高中语文学习所必需的,也是实现“终身学习”、实现学生自主学习的根本保证。

行为认知能力的培养途径

1、帮助学生培养语文学习兴趣,确立学习目标

多年的教学实践证明,语文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语文行为认知能力的主渠道,学生行为认知能力的形成和发展是以其积极主动性和能动性充分发挥为前提的。学者们普遍认为,“在教学中,建立民主型的师生关系和强化人际互动是转变教学观念、确定学生是学习主体思想的两项重要措施”。并且这样的关系能够让学生充分地表现自我,获得成功的体验,使学生从喜欢这种上课方式到喜欢语文课,从喜欢上语文课再到喜欢摸索语文的相关知识,逐渐建立良好的学习心态,产生自觉的学习行为,为学生语文行为认知能力的发展准备好前提条件。

2、引导学生选择科学的学习方法

一般认为,语文学习方法是指学生在学习语文知识时所采用的方法,如预习、复习、总结、观察、记忆、思维等。语文学习方法影响学生的认知过程。恰当的语文学习方法可以提高学习语文的效率,取得事半功倍的结果。根据语文新课标的要求,语文教学的目的是要使学生“学会学习”,而学习方法则是学会学习的基础。这一切都告诉我们在现代语文学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行为认知能力,保证学生有效地进行语文课学习,必须重视语文学习方法教育。

3、加强语文认知能力训练

语文认知能力的训练是一个系统的过程,需要从多方面着手。行为认知能力训练的目的是增加认知者的认知知识,提高认知者自我检测意识,培养其对认知活动主动控制的能力,强化其认知活动的计划性、策略性、调控性。常用的方法有:思维训练法、自我提问法、他人提问法等等。值得注意的是,近来关于运用多媒体教育技术训练学生语文行为认知能力的研究也取得了一些可喜的进展,值得我们在研究中加以借鉴。

4、树立科学的评价观,不断提高学生语文行为认知能力

评价是语文教学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个基本环节,对学生语文学习活动进行科学评价是培养学生语文行为认知能力的必要手段,这也是研究者们所普遍倡导的。一般评价体系包括教师的评价和学生的自我评价两大方面。

对学生在语文学习活动中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教师不仅要引导学生学习各种认知策略,而且要训练他们使用行为认知能力。在培养学生语文行为认知能力的过程中,可以用“引―扶―放―收”的示范模式,培养学生大声思维。“引”就是引入学习情境,引出学习任务和教师示范学习;“扶”就是让学生尝试地运用所学方法去体验新的学习活动;“放”是指放手让学生用所学的方法去学习,并在学习过程中,不断地调控自己的学习策略;“收”就是在学习活动即将结束时,还要回头看看,反思学习过程,再一次总结学习方法,内化知识。

相关文章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