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2-27 17:32:29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高中历史课堂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在高中历史课堂中,利用历史图片开展教学活动,可以将知识直观地展示给学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
历史图片;高中历史;必要性;影响
历史图片作为一种直观教学资源,是高中历史教材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凭借自身形象、直观、生动的表现方式,将枯燥的历史知识变得生动有趣、直观简单,对于辅助学生学习历史大有裨益。本文对历史图片在高中历史课堂中使用的必要性、积极影响及注意事项进行了简单叙述。
1历史图片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重要性
传统的高中历史教学模式鼓励学生死记硬背,教师将知识灌输给学生,学生被动地记录笔记,并在课下认真背诵。这是传统应试教育的学习模式。随着新课改的推行,对历史教学效果的考查方式越来越多,一些大型考试越来越重视对学生综合能力的考查,死记硬背几乎无法帮助学生提高成绩。近些年来,图片题在考试中的比重日益增大,例如历史器物图、历史人物图、政治经济生活图、历史地图等等,将历史图片穿插于日常的历史教学中对提升学生的读图能力十分重要。
2历史图片对高中历史教学的积极影响
随着人教版高中历史教材的改革,教材内容由原本的按照时间顺序排列变为按照专题顺序排列。在学习经济史和思想史专题时,教师单一枯燥的口头讲解让很大一部分学生感觉所学内容较难,从而产生倦怠,失去学习历史的兴趣。此时,为了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教师在讲解枯燥的经济史时,可以借助图片进行讲解。例如在学习“中国古代经济中心南移”时,教师借助如《秧马》、《济南刘家功夫针铺商标》、《交子》、《清明上河图》等图片,让学生在观看图片的过程中加深对历史知识的理解。
3历史图片在高中历史教学应用中的注意事项
历史图片的应用给枯燥的高中历史课堂注入了新鲜的血液,倍受学生的青睐。但在使用过程中应当注意以下问题:历史图片的使用与教学主题联系不密切,则不能为历史教学服务;历史图片的使用过于频繁,会分散学生注意力,影响正常授课。
作者:赵金锁 单位:河北省滦县第一中学
参考文献
[1]冯新虹.高中历史课程:如何在新课标指引下改进课堂教学[J].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05(04):21~23.
关键词:高中历史;激发兴趣;活力课堂
由于历史真实的反应古今中外重大的历史事件,不像写文章那样可以艺术加工,学生学起来枯燥、乏味,加之历史“教书匠”们对历史“填鸭式”的灌输教学抱残守缺,缺乏情境性、生动性、趣味性、技巧性、艺术性,使教出的一些“书呆子”们,只能对历史知识采取“死记硬背”方法,最后导致因考试成绩不理想而失去学习历史的兴趣,致使历史课堂如同一潭死水,波澜不惊,失去了本该应有的生机活力,导致低效甚至无效课堂。随着高中历史新课程改革春风的沐浴,那么如何激发历史课堂的生机活力,这需要历史老师要转变教学理念,采用先进的教学模式,构建和谐教学氛围,创设新颖、新鲜的情境教学,进行艺术性的提问,展开自主探究和合作研讨,让生随课动,师从生动,这样老师富有激情的教,学生富有兴趣的学,这样的历史课堂想不激活都难。
一、转变教学理念,使学生成为课堂的载体
在传统的师道尊严的理念下,老师是绝对的权威,是知识的化身,不准质疑,哪怕历史老师讲错了学生也不敢挑战,学生完全变成了接收机器,没有自、没有话语权,没有师生互动、没有生生研讨交流,整个的历史课堂只有历史老师一人在无拘无束、自娱自乐的表演,此抑制了学生的个性展示,抹杀了灵性和反应问题的敏捷性,使整个历史课堂毫无生机活力可言。随着高中历史新课程改课的深入,历史老师教学理念的更新,也为历史课堂注入了新的活力。老师放下了高高在上的架子,开始融入学生群体,与学生打成一片,用微笑教学、赏识教学、惊讶教学,公平公正地对待每一位学生,让老师温暖的眼光普照到每一位学生。给学生亲和的形象,拉近师生情感,做学生的良师益友。克服教师中心论,把历史课堂让位与学生,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宰,真正使学生实现“我自主、我参与、我思考、我快乐”的理念,真正实现历史教学因学生参与而精彩,因学生展示而高效,更好的提高了历史课堂教学效率。
二、采用先进的教学模式,给学生展示的舞台
传统的教学模式老师是课堂的主宰,是唱戏的主角,而学生则是忠实的观众,当然学生学习历史的主动性、积极性很难被调动起来,课堂气氛也就很难活跃起来。随着我校采用新的教学模式——协同模式,实施导学案、检测案双案教学,教师的话语霸权被打破了,实现了讲堂变学堂,教师变导师,灌输变探究转变,针对课堂教学目标,课堂检测、材料解析全部都以提问的方式展现,组织学生积极参与合作研讨,在老师的主导下,让每一个学生对问题畅所欲言,各抒己见,特别对历史教学中的重难点引导学生思、议、展、评。特别学习小组的建立要合理搭配,在历史问题的合作探究中,要把握课堂上的“度,既要提升学生合作的高度、又要挖掘探究的问题深度,更要激活学生自主参与度。例如,在上时,资产阶级激进派提出要“打倒孔家店”,我把这个难点设计成问题,把球踢给学生,让学生在我的引导下进行合作探究,问题是:1、孔家店是否真的应该被打倒?假如你换成了当时的资产阶级激进派代表人物,应该怎样对待这个观点?我把死的知识变成活的、开放性提问,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参与探究这个问题的好奇心和兴趣,一下使历史课堂活跃起来了,受到了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
三、创设多彩的教学情境,把历史课堂当成乐园
营造一个潮气蓬勃的创新氛围,除了老师语言幽默风趣外调节外,可以利用多媒体的光、色、影视,把平淡无奇的死知识营造成动感、生动有趣的情境化艺术品,刺激学生感官,使学生情绪高涨,例如,国共两次重要的谈判——和北平谈判,我没有平铺直叙的口述,而是展现两段历史视频材料:播放第一幅视频是在、王若飞的陪同下乘飞机去;第二幅是播放张治中将军在北平参与谈判的情景,正当学生看的热血沸腾的时候,我抛出两个具有挑战性的问题:1、知道摆的是“项庄舞剑意在沛公”的鸿门宴吗?为什么还要去“赴汤蹈火”呢?2、张治中将军知道已经“气数已尽”吗?为什么还要硬着头皮赴京呢?假如这两次换成是你,你会去吗?此时班级一下子“炸开锅”了,有的说、张治中都是被逼的;有的说或者他也敢去;…。通过激烈“百家争鸣”,终于得出、张治中明知山有虎,再向虎山行的原因了。这种有老师导演,学生唱戏的情境教学,使学生把历史课堂作为一种享受的乐园了,同时优质提、高效的完成了教学任务。
总之,诺贝尔物理奖华人获得者丁肇中说过:“兴趣比天才重要”。如何历史课堂能够充分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历史教学,让学生在实施素质教学的理念下,在轻松、民主、和谐的环境中,老师的幽默风趣下,在多姿多彩的教学情境中,让学生耳听、眼看、嘴动、脑思、手写有机结合起来,使历史教学笑在学生脸上,快乐在心中,学在脑中,我想这堂历史课就是优质、高效之课。
作者:张旭 单位:江苏省沭阳县建陵高级中学
参考文献:
关键词:高中历史课堂;创造性思维;问题教学法
中图分类号:G633.5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2)06-0211-01
随着课程改革不断的深入,原有的高中历史课堂教学方法已经不能更好的满足现代化教育的需求。在这种情况下,应该以新课改需求为目标,对原有的历史课堂教学方法进行适当的改革。新形势下,应该着重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要想更好的养成学生的这些能力,就必须重视课堂教育。历史课堂上采用问题教学法进行教学就是一个很好的方法。
1.历史课堂提问问题设计意义重大
就目前来看,在历史课堂教学中,虽然有一些教师通过设置问题,导入课堂新内容,但是在实际实施过程中,一些教师并未掌握课堂上历史教学提问问题设置艺术,很多时候提出的问题会使学生陷入误区,或者做的是没有价值的无效提问。在这种情况下,教师有必要设置有效的课堂问题。教师有效的设计课堂问题,对教学效果影响很大。设置有效的课堂问题不仅能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能培养学生历史思维能力。毕竟提高学生解决问题能力和思维能力是新课程改革强调的重点。要想实现这一目标,就应该用问题来引导学生学习,并将问题作为作为学习动力,使其贯穿于学习全过程。同时也应该要求学生用问题来生成问题毕竟学习过程作为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过程。要想更好的提高学生解决问题能力和培养学生历史思维能力,就应该对历史课堂进行问题设计。
2.高中历史课堂问题设计方法
2.1 从主题出发设置问题。从主题出发设置历史问题就是将一个单元作为一个主题。在以主题为依据进行问题设置的时候,应该先明确单元学习目标、重点及难点。毕竟每一个单元每一课都有一个中心,教师在选择重点内容的时候,应该对每一课内容进行分析,最终选择最重要的内容,开展以主题为目标的活动。教师要想更好的开展这项活动,就应该了解新课程标准中相关内容,并把握其中的本质,再对问题进行设计。例如,教师在对中国民主革命从失败走向胜利的历程这一单元进行设计的时候,可以以《》这一课为主,毕竟运动的失败是因农民阶级的局限性所致的,以农民阶级的局限性为主提出问题:历史上中国农民阶级有什么特点呢?虽然教师提出的问题学生有点儿含糊,但是这种带有趣味性的提问,多少会引起学生兴趣的,学生会参与到其中。教师在这个时候,教师再讲相关知识,教师在讲解的过程中,学生会认真的听讲,并从中找出教师提出的问题。当教师讲完课程重点内容后,再让学生通过阅读归纳出运动兴起、发展及主要内容。学生会在原有兴趣的基础上归纳相应内容。
2.2 从学生兴趣出发设置问题。上课之初,学生的思绪很可能停留在的课前活动中。在这种情况下,教师要想使学生的思维回到课堂中,就应该采取相应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兴趣,使学生在兴趣的作用下,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历史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就应从学生实际生活出发,设计相应问题,将热点问题和焦点问题联系在一起,使学生产生共鸣。如,教师在讲中国古代手工业经济时,可以将周杰伦的《青花瓷》作为课堂导入设计。上课的时候,可以播放这首歌,学生听到这首歌的时候,必然兴奋,会随着歌曲的节奏唱起来。在学生性情愉悦的时候,教师可以歌词为对象进行提问。教师可以这样提问:在周杰伦《青花瓷》歌词中对青花瓷是如何进行描述的,在我国古代,手工业除了青花瓷意外,还有那些?就你所知道的来谈一下。学生此时正在兴奋时期,脑中关于歌词中的内容比较清晰,学生会积极主动的参与其中。这种问题方法不仅能调动学生积极性和主动性,还能更好讲新内容,更好的完成教学目标。
2.3 从学生的现实生活出发设置问题。在对历史问题进行设置的时候,也可以从现实生活中素材出发进行相应设置。毕竟学生除了在课堂上掌握的知识外,还有其在课余时间掌握的知识,可能通过网络或是身边同学的谈论了解的事情。如果利用学生平时生活中掌握的知识进行提问,不仅能将学生的生活感受和生活经验结合在一起,也能使其与历史课堂教学内容结合在。这样可以将本来理论性较强的知识简化成学生所熟悉的知识,使学生更好的进行历史学习,同时也能提高历史课堂教学效果。如,教师在讲《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进程》之前,可以提出:我们现在已经生活在经济全球化时代,那我们现在正在享受哪些经济全球化的成果呢?教师以此引出经济全球化的表现。教师也可以在上这一节课之前提出:同学们可以利用课余时间,在周围企业做一下调查,看其在经济全球化后,在生产和销售上有哪些变化?当学生经过相应调查和结合自己知道的知识对其进行回答。教师在此基础上再讲相关内容,学生能更好的接受。
课堂作为主要教学场所,是学生在老师的提问引导下思考、讨论历获得历史知识的场所。教师要高效率的完成教学目标,就应利用好历史课堂,采用行之有效的课堂方法,以不断的满足学生需求。问题法教学作为课堂教学方法一部分,在课堂教学中起着重要作用。其不仅能激发学生兴趣,发挥学生创造性思维,同时也能及时获取教学反馈信息,根据实际情况对教学方法进行适当的调整,进而提高历史课堂效率,使历史课堂释放出其应有的艺术魅力。
参考文献
一、要研究、整合教材,提高驾驭教材的能力
过去我们在讲授历史时是从头至尾、面面俱到。教材上的内容我们不敢取舍,教材中的结论我们不敢商榷,教材至上论和“教教材”的观念依然左右着我们,也制约着历史课堂教学的改革。
高中新教材的变化,不光体现在教学理论和编写体例上,也体现在历史教学内容上。面对新教材,教师首先要做的是对新教材进行深入研究,这是有效开展课堂教学的先决条件。教师只有研究了课标,吃透了教材,对教材进行合理的整合、提炼与创新,才能够拥有对教学内容取舍的自,才能够有效地驾驭教材。
二、要合理运用教参,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课堂教学预设应该是教师的二次创作,是教师智慧的结晶,但现实情况却不容乐观。我们在高中学校的历史课堂教学调研中发现,不同的教师讲同一教学内容时所使用的案例如出一辙,让学生讨论的问题没有丝毫的差别,甚至布置的作业也是毫无二致。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不言自明:基本上都是从教参上“拿来”的。这是当今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
现行部分历史教参中有详尽的教案。因为有现成教案的存在,于是部分教师就不写教案了,而是各取所需,甚至全盘笑纳,教案变成了案前的摆设。“拿来”的东西虽然全不费工夫,但那毕竟是人家的教案,是编写者根据自己的理解和对学生的认知判断而编写的,没有思考地“拿来”,作用又有几何?如果教师照搬照抄的话,教案就失去了它本来具有的价值。没有预设的课堂教学,会出现信马由缰、漫无目标的现象。心中无谱,焉能唱出优美的曲调?
在高中历史教研活动中,我对青年教师说,要学会把教参扔掉,备自己的课。用现成的教案,会让人产生依赖心理和懒惰行为,会禁锢人的思维以至于落入窠臼。我不是说教参不能使用,而是强调教参上的教案仅仅是一种教学参考资料。对于历史教参,重要的是借鉴他人课堂教学预设的思路和方法,重视其提供的史料,因为我们没有足够的时间,在浩如烟海的历史典籍中去寻找。
三、要制定准确的教学目标,指导教学行为
【关键词】农村高中;历史课堂;沉默现象;分析
前言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高中历史教学越来越重视学生的课堂参与,强调发挥学生的主体学习作用,通过师生之间的良好互动和紧密配合,共同完成n堂教学任务。而受传统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影响,农村高中历史课堂仍然存在较为严重的沉默现象,导致历史课堂教学效率偏低,学生对历史学习缺乏兴趣,学习质量不高。因此,有必要对历史课堂沉默现象的形成进行分析,从而寻找有效的改善对策。
一、农村高中历史课堂沉默现象的具体分析
(一)农村学生的自身因素
相关调查发现,农村高中学生与城市高中学生在性格上有较大差异,城市高中学生性格相对开朗,愿意与他人沟通,并具备一定的沟通能力。而农村高中学生在这些方面都有不同程度的缺失。其主要原因是学生缺乏自信心和学科学习信息,在历史课上,教师提出问题,学生普遍会产生焦躁心理,害怕被点名回答问题。这也与农村高中学生的历史基础知识较差有关,课堂回答问题的准确率较低。学生害怕给出的答案与正确答案偏差较大,遭到教师的批评和同学的嘲笑。因此普遍缺乏回答问题的积极性。还有些学生具有解答问题的能力,但由于性格较为内向,在回答问题时过于紧张,表述不清,也会对回答效果产生较大影响。
(二)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的影响下,农村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主要以教师讲授为主,存在一定的照本宣科的现象。虽然新课改对高中历史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在农村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并没有得到有效落实,一些新的教学方法的使用流于形式,或只在公开课上进行尝试,在平时的教学中,仍以填鸭式教学为主。也有调查显示,一堂45分钟的历史课,教师讲解的时间要占到30分钟以上。这对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十分不利,容易在教师单调的讲解中失去对历史学科的学习兴趣。而且也不利于学生思维能力、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对历史知识习惯死记硬背,没有深入理解历史知识的含义,无法做到古学今用、活学活用。
(三)师生关系的影响
在传统的师本教学理念的影响下,教师仍然是农村高中历史课堂教学的主体,教师按照教学任务和教材内容安排课堂教学内容,控制课堂教学进度。教师是课堂的主宰者,这与新课改提出的以学生为课堂主体的要求不符。而且教师普遍缺乏与学生的沟通,缺乏对学生心理层面的关怀,对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也不够了解,无法开展有针对性的历史教学。在学生的心目中,也默认了教师的权威地位,对教师有一定的畏惧感,这无形的在师生之间筑起了一道围墙,阻碍了师生的平等沟通和情感交流。而且教师在教学和管理过程中也存在一些有失公正的现象,通常更关注优秀学生的学习和发展。这些都是导致农村高中历史课堂沉默现象的主要形成原因。
二、打破课堂沉默现象的有效对策
(一)积极开展探究式教学
要想打破农村高中历史课堂的沉默现象,教师首先应在教学方法上作出改进。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各种新的教学方法不断涌现,并在广泛的教学实践中取得了良好效果。农村高中的历史教师应注重自身专业素养的提升,积极引进新的教学方法和教育理念,丰富课堂形式,突出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促进学生的课堂参与。探究式教学方法是一种适用于高中历史课堂的教学方法,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课堂参与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开展探究式教学的形式有很多,可以抛出问题让学生进行自主思考,也可以划分小组、布置任务,让学生进行合作探究。还可以通过情境创设为学生营造良好的探究学习氛围,使学生能够更深入的挖掘知识。在开展探究式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注意课堂时间的合理分配,留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进行自主思考和合作探究,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二)改变教学理念,坚持生本教学原则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生本教学理念受到了广泛关注和认可,只有尊重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作用,才能切实促进学生各项能力的提高,使课堂教学成为有效的教学、实用的教学,让学生能够将课堂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因此,农村高中的历史课堂教学也应该及时更新教育理念,坚持生本教学的原则,并以此为指导,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在生本教学理念下,教师的课堂角色地位发生了较大改变,从传统的课堂主宰者变为教学的引导者和学生自主学习的辅助者。教师应尽快适应这一角色变化,给予学生更多的自主学习权利,并在学生的自主学习过程中,发挥辅助作用,给予学生必要的指导和提示。并在了解学生实际学习情况的基础上,合理控制教学进度,开展有针对性的课堂教学,切实做到以学生为核心。
(三)加强师生沟通,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
和谐的师生关系和良好的师生配合是保证课堂教学顺利开展的前提。教师应在平时加强与学生的沟通,并在沟通过程中采取亲和友善的态度,注意语言、肢体动作是否得当。通过与学生的平等沟通,逐渐消除师生之间的隔阂感,促进学生在课堂上踊跃发言,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在较为轻松和愉快的课堂氛围中,完成历史知识学习,提升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
结束语
总而言之,课堂沉默现象严重影响课堂教学效果,农村高中历史课堂教学必须尽快更新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改善师生关系,促进学生的课堂参与。
【参考文献】
[1]穆林云.农村高中艺术班英语课堂沉默现象的研究[J]. 英语教师,2015(10):95-96+107
[2]彭小君.农村高中英语课堂沉默现象的原因与分析[J]. 赤子(中旬),2014(18):156
关键词:课堂教学效果 新教材 参与意识
随着素质教育的实施和课程改革的推进,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也发生着改革性地变化,教育教学手段,评价方式都有了更新。
传统的教学方法是在考试的指挥棒下进行的,它以分数为中心,只以分数为唯一评价方法。注重短期效益,有时违背了教学规律,不考虑学生长期发展,一贯使用满堂灌、灌输式教学手段。这样就造成了教师教的很辛苦,学生也学得乏味,而结果往往不尽人意。而新课改实施以后,要求教学要遵循学生自身发展规律,把眼光放长远,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这就出现了三维教学目标,即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就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和能力的提高打下了良好基础。不以分数为唯一的评价方法,而是注重学生在原有基础上的发展。对学生做好详细的调查,根据每个学生的差异制定因材施教的教学方法。那么,我们究竟如何采用合理的教学理念和教学艺术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呢?我通过几年的新课程教学,积累了一些经验和教学,以供大家参考。
一、更新观念,用好新教材
我们的旧教育观念也是经过了漫长的几十年的过程形成的,要想改变也非易事,这就要求我们也不断学习,改变自己的观念,才能更好地在教学中实施。当我们拿到新教材的时候,第一感觉是图文并茂,生动而新鲜。觉得比原来的旧教材要容易教。可真到教学过程中,又有许多新问题的产生。原因是,根深蒂固的旧教育观念在制约着我们。所以,我们就多和其他教师交流,上网观看优秀教师的公开课,发现新教材的亮点。挖掘新教材在培养学生合作能力、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方面培养的优势,充分利用新教材,实现三维目标,提高高中历史课堂效率。
(一)用好“历史纵横”和“模块衔接”
新的历史教材,改变了原先以历史发生时间发展顺序来编排的模式。要想学好高中历史,就要求学生有良好的初中历史知识基础。但事实上,学生的基础参差不齐,好的学生学起来容易,基础差的同学学起来就困难重重了。那么为了提高基础差的学生的成绩,我们就要充分利用教材中的必修及选修课本,要求学生全面准备教材。“历史纵横”模块形象、生动,有利于学生感性的理解,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模块衔接”部分就有利于对历史知识的补充和背景的介绍,有助于同学们全面了解历史事件的产生。
(二)用好图文史料
在新教材中,有着大量的图文并茂的史料,合理利用它,对我们课堂效率地提高有着积极的作用。这些历史史料,有助学生掌握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和方法,理解史论的有机结合。教师要从高角度,指导学生学习这部分内容,也有助于学生探究式学习精神的培养,帮助他们从多个角度理解问题。另外,图文史料里面设置的问题具有梯度性,这也照顾到了不同层次学生地提高,也充分体现了由简到难、从低到高的教学规律。对史料的合理利用,提高了学生综合处理信息的能力和对历史事件分析、综合、比较、归纳概括的认知活动,培养了良好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用好“学习延伸”
“学习延伸”模块的设置,对学生进行了考察,同时也对他们的历史综合素质进行了大的提升。培养了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探究式学习能力、创新能力。但是,由于学生对知识掌握程度不同,这部分内容要尊重学生的选择,安排在课后,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进行。
二、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和手段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教师要把教材吃透,研究出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进行因材施教式教学。但是,教无定法,我们要从多角度考虑,找出行之有效的方法,提高课堂效率。
(一)材料学习法
材料学习方法,让学生从众多的素材当中,选取真实可靠内容,进行归纳整理,自己的出正确的结论,这种学习方法让学生经历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得出结论的过程,能够培养学生探究式学习意识,提高他们的综合能力。
(二)讨论法
对于一些原因、评价型的问题,就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分组讨论。学生通过自己查阅资料,在小组内讨论,得出一个共同的结论。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参与意识,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同时,通过分组讨论,对问题得出全面、清楚的结论,也培养了他们合作和探究能力。
(三)辩论法
对于一些争议性很强的问题,我们就可以让学生通过辩论法,从多方面进行知识的掌握。比如《统一中国的第一个皇帝秦始皇》,就可以组织一个小型辩论会,让学生对秦始皇的功过进行辩论。通过辩论,让学生从多个角度分析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培养他们的思辨能力、独立思考能力、合作探究能力等,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热情。
(四)比较法
比较法也是我们历史教学中一种常用的教学方法。通过同类历史事件的比较,引导学生灵活分析问题,思考历史事件的复杂因素。
除了以上几种学习方法以外,还有讲述法、观察法、实践学习法等几种学习方法。我们要按照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进行灵活运用,一定会大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三、创设民主环境,提高学生参与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一)创设民主课堂环境
研究发现,学生在一种安全的感觉下,能够放松地去学习知识,更能够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所以,我们教师要积极营造一个轻松、民主的课堂氛围,让学生拥有安全、自由的心境,能够大胆阐述自己的观点。
(二)教学目标设置要具有层次和符合学生实际
在教学过程中,所面对的学生具有不同的知识层次和能力上的差异。我们的课堂教学即要围绕教学目标,又要围绕教学对象展开。让大部分同学能够掌握,也让少数好的同学能够在更高的层次上突破。这就要求兼顾优秀生和差生的共同进步,全体同学都能够有所收获。
关键词:教学设计理论;教学实践;教学反思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08-218-01
高中历史课堂教学设计的研究,大致经历了十年左右的发展历程。回顾这一历程,我们可以看到,高中历史课堂教学设计的研究正在两个层面上探索前进,一个层面是越来越多的高中历史教师正在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进行着课堂教学设计的应用和实践研究,这一层面研究呈现出了星火燎原的发展势头。另一个层面是一部分专家学者正在进行着高中历史教学设计的理论引进和探索研究,这一层面的研究却进展缓慢,高中历史教学设计研究的理论体系还处于探索、完善的过程之中。
教学改革的成败在教师,教学改革的主阵地在课堂。作为一名高中历史教师的新成员,在经历了一段时间的教育教学之后。对于历史课堂教学设计的研究与操作问题,我认为,这是一个先从理念、理论引用、再到具体实践、操作,再到理论理解、建构、运用的问题。因此,首先应该从追问什么是教学、什么是课堂教学这个极点与起点出发,即从建立教师的课堂教学价值观出发,其次将教学设计的理论与方法引入到历史教学问题情境之中,建立历史教师的课堂教学设计观。再次,在课堂教学价值观、课堂教学设计观的指引下,进行中学历史课堂教学设计的具体操作。最后促进教师们在具体的课堂教学设计的实践操作中,再从时间到理论,进一步提升其教学设计的理论水平。
选择适合自身的教学设计理论要研究教学设计,就必须界定教学设计这一概念的内涵,而不同的教学设计实践工作者对于这方面的理论都有自己的理解。目前,在有关教学设计的一些专业课程教材中,关于教学设计的定义,大多采用乌美娜教授主编的《教学设计》(1994年)一书中所给出的定义:“教学设计是运用系统方法分析教学问题和确定教学目标,建立解决教学问题的策略方案,试行解决方案、评价试行结果和对方案进行修改的过程;它以优化教学效果为目的,以学习理论、教学理论和传播学理论为理论基础。”
课堂教学设计不仅仅是几页教案的事情,也不是机械的完成教案上面的步骤。它是实现教学“三维目标”的思想基础以及行动指南。树立正确的课堂教学设计价值观,便于丰富完善课堂教学设计,以便达到教学设计目的进而升华教学内容最后获得教学成果。教师树立正确的课堂教学设计价值观,对于教师本身的教育教学工作有积极的作用,对于学生学习能达到事半功倍,更是在历史课堂教学设计的蓬勃发展中注入不可或缺的精神力量以及给予明确的指导方向。
一、理论应用于实践操作
在理解教学设计理论以及树立正确的课堂教学设计价值观之后,重要之处就是历史课堂教学设计的步骤。本人将教学分为三个系统部分以及各系统部分详细分为以下步骤:首先是课前系统部分,其中包括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点与难点、学生分析、教学方式、教学用具、学生课前预习学习方案。其次是课堂系统部分,其中包括板书、课堂。最后是课后系统部分,包括学生课后复习巩固方案以及教师反思。
在教育教学实践的过程当中,本人深感在课前系统部分也就是在备课思考过程当中,教师首先应该做的是熟读研究各种不同版本的历史教材,其次是根据课标要求在现有教材的基础之上对课本上的知识进行补充或者删减,这样学生就能学得广和学得精。再次就是常规当中的备课思路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点与难点。再次,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的只是基础以及只是需求设计不同的备课方案,采用不同的教育教学方法。在真正的实践历史教育教学之后本人习惯并且也认为教案当中板书设计的位置应该提在教学过程设计位置的前面。教学过程固然重要,但是教师本是在梳理教材的基础之上进行巩固和提高,钻研教材的效果体现就是板书的设计是否精准。教学过程的设计也是在板书好之后的语言与方式的体现。所以,在备课过程中我个人倾向于注重板书的设计,当然教学过程中的导入以及过渡的结尾都也是很重要的。最后的教学用具这里不再多说。
教学课堂系统部分也就是在教学过程中的部分,包括教师的教态、粉笔字的书写以及语言的表达。每位历史教师都有自己的风格,最重要的是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课后系统部分就是教师在完成前两个系统之后组织的对学生的学习知识的巩固以及学习效果的检测。在这基础之上最重要的就是教师的自我教育教学反思。总结经验,发挥优点,弥补缺点。
二、教学实践回归于教学课堂设计理论
关键词:高中历史 课堂导入 导入方法
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无论从事任何活动,都需要一个好的开端去指引以后的工作。高中历史教学更是如此,只有组织设计一个好的开场,才能将学生引入课堂教学语境中。正如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所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高中历史的课堂导入,实际上也是一门艺术,教师只有充分的利用这门艺术,才能为以下的课堂教学做好铺垫。完美的,具有艺术性的课堂导入,是集中学生情绪、开启历史知识大门的基础,其对历史的课堂教学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课堂导入的原则
教学方法是教学理论的延伸,因此,每种教学方法都应该有其既定的原则。高中历史课堂导入,作为教学的一部分,也必须要遵循一定的原则,唯此才可以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1.针对性原则
课堂导入是课堂教学开启的部分,其主要是为接下来的课堂教学内容服务的。因此,课堂导入不是天马行空,不是随心所欲,而是要根据教学的内容和目的进行设计,要从“怎样吸引学生”、“怎样引入课堂教学主题”等目的性较强的观点出发,在这些具有针对性的设计中,发挥课堂导入的作用。
2.启发性原则
课堂导入的目的除了要吸引学生,并引入课堂教学主题外,还必须要具有一定的启发性,让学生在导入的内容中得到启发,并借此进行课堂知识的探索。无论是从具体的事件,还是从抽象的思想指引进行课堂导入,都必须要让学生在欣赏导入艺术之余,产生思考和探索的欲望,让学生在导入的情境中思考相关问题。
3.趣味性原则
导入虽然是教学的组成部分,但是其实际上并没有承担太多的教育内容,其只是起到一个引导和开启的作用。因此,高中历史的导入,也需要遵循趣味性的原则,从艺术性的角度去组织具有趣味性的导入,也是课堂导入的一个基本要求,毕竟课堂的开启不能冠以太多严肃性的教学内容,否则就无法起到缓解学生紧张情绪,引导学生轻松进入课堂教学情境的目的,导入的效果也不会太理想。
二、课堂导入的方法
不同的导入手法,有不同的导入效果,但是其最终指向是导入的有效性。高中历史课堂导入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采取何种导入方式,需要根据教师自身的教学需要而定。一般的导入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1.悬念导入法
悬念总是可以吸引人的注意力。高中历史课堂教学的导入也可以从“悬念”出发,通过设置具有悬念的问题,让学生产生疑惑,并在疑惑中进行思考。“思考”是教育所崇尚的核心观点,如果教育不能引发人的思考,那教育就是失败的,毕竟教育除了给人灌输知识,还必须要让人对所接触的知识和现象进行反思,唯此才能到达教育“育人”的目的。因此,以“悬念”导入,让学生产生思考欲望,是高中历史课堂导入的一种有效方式。如学习“文艺复兴”章节中,教师可以设置这样的导入:利用投影仪,投放一些文艺复兴时期的经典名画,如《蒙娜丽莎》,然后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谁的作品吗?是创作于什么时期?为什么会以蒙娜丽莎的微笑为题材”。通过这样的导入设计,让学生对将要学习的知识产生疑问。在悬念的驱使下,学生会更专注于课堂教学,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也就更有效。
2.生活导入法
所谓的“生活导入”也就是将现实生活中的各种事物引导课堂教学中,让学生从生活情境中学习历史。历史是过去事件的总结和记录,是过去式的,但是这并不等于历史与现在是割裂开的。因此,高中历史教师可以以现实生活的一些常识作为历史学习的导入点。如在学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迅速发展”这一章节时,教师可以把历史进行综合总汇,从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历史进程所取得的成就出发,组织设计课堂导入。如以过去被大家所熟知的“三大件”入手,上世纪70年代的三大件指的是“手表、自行车、缝纫机”,这三大件是你们父母结婚必备的条件;80年代的“三大件”指的的是“电视机、电冰箱、洗衣机”,这是家庭富裕的象征;90年代的“三大件”是“空调、电脑、大哥大”那是跟上时代潮流的标志,那进入21世纪以来,你们认为“三大件”又是什么呢?“三大件”的变化说明了什么问题?通过这样的导入,既让学生在有趣的氛围中了解社会生活的变化,又通过一个问题将主题直接导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改革开放”的课堂内容。
3.影视资料导入法
对高中学生而言,影视资料具有极大的吸引力。高中学生普遍面临高考压力,看电影或者电视无疑是最好放松的方式,但是囿于学习时间的紧迫,高中学生不可能花太多的时间看电影或者电视。但是,作为高中历史教师,在组织课堂导入活动时,完全可以把影视资料作为参考资料,运用在课堂导入环节中,以此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如在学习“第二次世界大战”这一章节的内容时,教师可以以电影《诺曼底登陆》为导入资料,让学生从影片中判断战争的时期,并根据电影反映的史实作为课堂导入的切入点,将学生的注意力引到课堂学习的主题上。
三、结束语
总之,课堂导入是高中历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的质量,应该值得历史教师去研究。当然,课堂导入的方法有很多种,每一种方法都有其实用性,关键是看教师怎么根据自身的教学要求和学生的认知水平进行设置。
参考文献:
一、课堂生成性资源的开发与捕捉
1.善于引导,鼓励互动新课程理念要求高中历史课堂教学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只有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保证在课堂上生成性资源的有效性发挥,因此,教师要改变过去那种机械的教学模式,善于引导,积极与学生进行互动,鼓励学生互动,让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历史教学互动中来,这里所说的互动既有师生间的,也有学生与学生间的互动,甚至可以打破课堂常规,实现网上互动,通过互动使知识信息得到有效的交流,从而产生生成性资源,同时还提高了生成性资源的质量。当然,教师也要鼓励学生之问的倾听与发现。
2.捕捉生成,积累智慧生成性资源是一种可遇而不可求的资源,所以要及时捕捉,才能有效开发利用。捕捉生成一般包括:第一是捕捉学生的课前准备状态。教师课堂教学开始前,要与学生进行一定的交流和沟通,及时发现学生的课前准备是否充分,是否对本节课内容产生兴趣,哪里是学生感到难学的地方等等。教师根据这些信息可以及时对课堂教学教案进行调整。第二就是要积极捕捉学生的课中反应状态。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教师要通过提问、学生回答问题的语言、表情等来分析学生是否理解和掌握了新知识,是否产生了生成性资源。第三是捕捉学生的课后发展变化状态。每节历史课的课堂讲授完成并不等于学生真正理解和掌握了历史知识,而是课后学生要有机地消化和吸收,从而使学生不断地积累智慧,使生成性资源得到提高。第四是教师对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乐于学习的品质给予肯定。同时对学生出现的错误生成要理解并鼓励学生积极改正,最终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判断能力、分析能力得到提高,从而实现历史教学的教学目的,帮助学生通过历史教育树立正确的历史观、人生观和世界观。
二、课堂生成性资源的利用
在新课程背景下,历史课堂教学生成性资源的利用要遵循三个原则:第一是利用好人文性原则。因此,课堂生成性资源的有效性发挥必须依据历史教育内容,特别是历史具有的人文性原则,是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重要所在,如:通过屈原、文天祥以及近代中涌现出的爱国英雄人物,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革命英雄主义的教育。就是课堂生成性资源的利用。第二是自主性原则。新课程理念要求以学生为主体开展课堂教学活动,如:师生对历史问题的讨论,对思想观点的辩论等等,通过互动使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得到最大发挥。第三是拓展性原则。生成性资源有效性必须是学生知识的不断拓展,教师在灵活组织教材、教案以及了解学生能力的同时,还要鼓励学生积极探索未知领域,可以走出课堂,与社会衔接,从而使学生的知识得到检验和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