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子曰由诲女知之乎优选九篇

时间:2022-08-09 01:17:07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子曰由诲女知之乎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第1篇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第2篇

2、有朋自远方来的意思: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 出处:春秋·孔子《论语》。

3、原文: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第3篇

2、出自:《论语十则》

【作者】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 【朝代】先秦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第4篇

2、子曰: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3、子曰: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於父之道,可谓孝矣。

4、有子曰: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

5、子曰:不患人之不己之,患不知人也。

6、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7、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8、子曰:先行其言,而后从之。

9、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第5篇

译文:孔子说:“学习了(知识),然后按一定的时间间去温习,不也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是也很快乐吗?别人不了解,却不发怒(怨恨),不也是君子的行径吗?

2、曾子曰:“吾日三省(xǐng)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译文: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呢?与朋友交往是不是诚实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不是复习过呢?”

3、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译文:孔子说:“温习学过的知识,能有新体会、新发现,就可以凭借这一点当老师了。”

4、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译文:孔子说:“只读书却不思考就会迷惑而无所得,只是空想却不读书就会有害。”

5、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译文:孔子说:“仲由,教导你对待事物的道理吧!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才是聪明智慧。”

6、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译文:孔子说:“见到品德高尚的人,就向他学习,希望能和他看齐。见到品德不好的人,就要反省自己有没有同样的毛病。

7、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译文:孔子说:“几个人在一起,其中必定有我的老师。选择他们的优点学习,(发现自己也有)他们那些缺点就要改正。

8、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译文:曾子说:“士不能不刚强勇毅,(因为他)肩负着重大的使命,路途又遥远。把实现“仁”的理想看作是自己的使命,不也是很重大的吗?死了就停止了,不也很遥远吗?”

9、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译文:孔子说:“在严寒的冬天,才会知道松柏是最后才凋谢的。”

10、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译文:子贡问孔子:“有没有一句可以终身奉行的话?”

第6篇

应城市(2005—2006)第一学期七年级语文单元评测题(二 文章作者:吴高珍 文章加入时间:2005年8月22日8:44 中语1—2 应城市(2005—2006)第一学期七年级语文单元评测题(二) 内容:第二、三单元 命题:审题: 班级 姓名 &n; 。(《秋天》) (2)日月之行, ;星汉灿烂, 。(《观沧海》) (3) ,浅草才能没马蹄。(《钱塘湖春行》) (4)《西江月》中畅谈丰收,情与自然之景融为一体的诗句是: , 。 (5)《天净沙•秋思》中点明主旨的句子是: , 。 6.揣摩下列一组句子特点,然后再以“夏天”、“秋天”或“者冬天”为对象写一组句子(3分) 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它生长着。 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 春天像健壮的青年,有铁一般的胳膊和腰脚,领着我们上前去。 天像

天像 天像 7.把下列文章按所描写景物的季节特点进行列表分类(4分) 《春》、《济南的冬天》、《山中访友》、《秋天》、《观沧海》、《次北固山下》、《钱塘湖春行》、《西江月》、《天净沙•秋思》 &

nbsp; &nbsbsp; (3).“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两句,写白日和黑夜的交替以及新年和旧年的交替,由此 你会联想到什么?(2分) (4).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哪两句诗能表达这种情感?请写下来。(2分) &n

bsp; 二、阅读(40分) (一)阅读《<论语>十则》,回答问题。(12分)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 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9.《论语》是 经典著作之一,内容主要是记录 的言行。(1分) 10.解释下面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3分) (1)人bsp; 13.联系你的学习实际,谈谈你对“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一句的理解。(2分) 14.文章选取的10则语录中,有许多是关于思想品德修养的,请选择你最喜欢的一则摘抄下来并谈谈你的感悟。(2分) 摘抄: &

nbsp; 感悟: (二)阅读下列语段,回答问题。(14分) (1)“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气息,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

第7篇

一、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论语·为政》这句话是说,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就是智慧。从这句话中可以看出,孔子主张学习应该诚实、谦虚,不要不懂装懂。

子曰:“盖有不知而作之者,我无是也。多闻,择其善者而从之,多见而识之,知之次也。”有这样一种人,可能他什么都不懂却在那里凭空创造,我却没有这样做过。多听,选择其中好的来学习;多看,然后记在心里,这是次一等的智慧。”

子曰:”吾有知乎哉?无知也.有鄙夫问于我,空空于也.我叩其两端而竭焉.”

孔子认为,学习就应该实事求是、诚实谦虚,不懂就不懂,不要凭空猜测。学习要脚踏实地,要实事求是,从古至今,这都是优秀学者所必要的。

二、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论语·雍也》孔子说:“了解知识的人不如爱好知识的人,爱好知识的人不如以学知识为快乐的人。”懂得学习的人比不上爱好学习的人,爱好学习的人比不上以学习为乐趣的人。这是孔子的求知态度,这句话强调了学习知识要先培养自己的兴趣。的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习最高的境界是培养自己学习的兴趣,有了兴趣,才会爱好学习,才会去探索如何学习。其实,这不仅仅对于学习,对于其他的事情也是一样的。

三、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述而》这句是说几人同行,其中必定有我的老师。我选择他好的方面向他学习,看到他不好的方面就对照自己改正自己的缺点。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学习就要谦虚好学,每个人身上都有值得学习的长处,就应该虚心求教学习其优点,这样学问才会越来越大。

知识的海洋无边无际,一个人懂得的知识也是有限的,一个人的时间精力也是有限,虚心向他人求教,往往有更好的学习效果。

四、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为政》学习得到的知识如果不深入思考,就会迷惑;[但]只是去空想而不去学习,那就无所收获。善于思考,把学习所得深切理解,灵活运用,这是真正的学习,无论是只空想还是只学习,都会影响学习的成效。

子曰:“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我曾经整天不吃,整夜不睡,去思考问题,但是没有益处,还不如去学习。

学习要学思结合,无论是自己从书本上得到的知识,还是向别人虚心求教所得的知识,都要经过自己的思考理解,探索钻研,转化为自己的知识,才能有所收获。

五、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学习到的东西,时常去联系、实践,这不是一件快乐的事情吗?孔子认为,学习需要学行结合,学习得到的知识要用于实践,又通过实践去巩固所学的知识。

六、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第8篇

关键词: “女” “尔” 《论语》

一、序言

《论语》的重要地位众所周知,其中包含的与人相处之道、教书育人之法在今天仍然具有很大的现实意义。《论语》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本语录体巨著,它究竟是何人编撰,是个人编撰还是群体编撰,学术界一直存在着争议。统观全文,“女”、“尔”两个代词的使用,可以解开我们心中的一些疑惑。

二、女

《论语》全文中,“女”字共出现了十九次,只有一次出现在《论语・微子》中,读“nǚ”,意思跟今天的“女”字没有区别,指性别,这是唯一一处“女”读“nǚ”的地方,此时的“女”也不是出现在孔子的话语中。而其余的十八处均出现在孔子的话语中。下面我们就来看看这十八个出现在孔子话语中的“女”字该作何解。

(1)原文:子曰:由,诲女(同“汝”,你)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论语・为政》)

(2)原文:子谓冉有曰:“女(同“汝”,你)弗能救与?”(《论语・八佾》)

(3)原文:子曰:“女(同“汝”,你)器也。”(《论语・公冶长》)

(4)原文:子谓子贡曰:“女(同“汝”,你)与回也孰愈?”(《论语・公冶长》)

(5)原文:子曰:“弗如也。吾与女(同“汝”,你)弗如也。”(《论语・公冶长》)

(6)原文:子曰:“力不足者,中道而废。今女(同“汝”,你)画。”(《论语・雍也》)

(7)原文:子谓子夏曰:“女(同“汝”,你)为君子儒,无为小人儒。”(《论语・雍也》)

(8)原文:子曰:“女(同“汝”,你)得人焉尔乎?”(《论语・雍也》)

(9)原文:子曰:“女(同“汝”,你)奚不曰: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论语・述而》)

(10)原文:子曰:“吾以女(同“汝”,你)为死矣。”(《论语・先进》)

(11)原文:子曰:“赐也,女(同“汝”,你)以予为多学而识之者与?”(《论语・卫灵公》)

(12)原文:子曰:“由也,女(同“汝”,你)闻六言六蔽矣乎?”(《论语・阳货》)

(13)原文:子曰:“居,吾语女(同“汝”,你)。”(《论语・阳货》)

(14)原文:子谓伯鱼曰:“女(同“汝”,你)为《周南》、《召南》矣乎?人而不为《周南》、《召南》,其犹正墙面而立也与?”(《论语・阳货》)

(15)原文:子曰:“食夫稻,衣夫锦,于女(同“汝”,你)安乎?”(《论语・阳货》)

(16)原文:子曰:“女(同“汝”,你)安则为之。”(《论语・阳货》)

(17)原文:子曰:“今女安(同“汝”,你),则为之。”(《论语・阳货》)

细看孔子所说的十七句话,我们不难发现,每句话中的“女”都应该读“rǔ”,同“汝”,代词,是第二人称单数“你”的意思,学界关于“女”字在孔子的这十七句的读音和解释也没有任何争议。

(18)原文:子曰:“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近之则不孙,远之则怨。”(《论语・阳货》)

这句话是目前学术界颇具争议的一句话,其关键在“女”字的读音上。张葆全先生在《论语通译》中认为“女”应该读“nǚ”,整句的意思就是:“孔子说:‘只有女子和小人是最难相处的,亲近他们,他们会不恭敬,疏远他们,他们又会怨恨。’”而金池先生在《〈论语〉新译》中认为“女”应该读“rǔ”,整句话的意思是“孔子说:‘只有你们几个学生和小人一样是不好教育的,(传授给你们)浅近的知识就不谦逊,(传授给你们)深远的知识就埋怨。’”同时金池先生还从情理、常识、结构、背景和孔子携弟子周游列国所接触的人物五个方面阐释了孔子的话语中“女”应该读“rǔ”的理由。又据《论语・先进》记载:“柴也愚,参也鲁,师也辟,由也汀!闭馐撬蹈杖胙У氖焙,学生高柴愚直,曾参迟钝,颛孙师偏激,仲由鲁莽。面对愚直、鲁莽、过火、起哄、多嘴、不逊的几个学生,老师对他们进行批评教育是正常的①,从而进一步阐释了“女”读“rǔ”的理由。

我同样赞成金池先生的观点,认为例十八中“女”应该读“rǔ”,但在翻译这句话的时候,我并不完全同意金池先生的翻译。我认为,“女”字应该翻译成“你”而不是“你们”,整句话的译文就应该是:“孔子说:‘只有你和小人一样是不好教育的,(传授给你)浅近的知识就不谦逊,(传授给你)深远的知识就埋怨。’”理由有三。其一,考究全文,在孔子所说的话中包含的十八个“女”字,其中十七个都是指代词,且都是第二人称单数。从一个人的语言习惯看,“子曰:‘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近之则不孙,远之则怨。’”中的“女”字也应该是第二称单数。其二,正如金池先生所言孔子有几个愚直、鲁莽、过火、起哄、多嘴、不逊的学生,在教育的过程中,难免会对他们进行批评。但通观《论语》全文,并没有一处反映出孔子的多个学生同时犯错,更没有一处描写孔子同时批评多个学生。从常理而言,每次犯错的人也只会是一人,因此这句话中的“女”仅指一个人,应该翻译成“你”,而不是“你们”。其三,在《辞海》中关于“女”的解释有这样一条:“女”通“汝”,你。《汉书・外戚传下》:“女自知之。”颜师古注:“女读曰汝。”在《汉语大字典》中也同样有这样的解释:女,代词。通作“汝”,你。《诗・魏风・硕鼠》:“三岁贯女,莫我肯顾。”它们都没有提到“女(rǔ)”可以作“你们”讲。综其三点,我认为在“子曰:‘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近之则不孙,远之则怨。’”中,“女”应该读“rǔ”,作代词,“你”的意思。

三、尔

考究《论语》全文,“尔”字出现了二十九次,但其在句中所作的成分不尽相同,因此翻译也存在着很大差异。下面我们只看看其中出现在孔子的话语中做第二人称代词的“尔”字。

(1)子曰:“赐也,尔(你,第二人称代词)爱其羊,我爱其礼。”(《论语・八佾》)

(2)子曰:“赐也,非尔(你,第二人称代词)所及也。”(《论语・公冶长》)

(3)子谓颜渊曰:“用之则行,舍之则藏,唯我与尔(你,第二人称代词)有是夫。”(《论语・述而》)

(4)夫子哂之:“求,尔(你,第二人称代词)何如?”(《论语・先进》)

(5)子曰:“赤,尔(你,第二人称代词)何如?”(《论语・先进》)

(6)子曰:“点,尔(你,第二人称代词)何如?”(《论语・先进》)

(7)子曰:“何哉,尔(你,第二人称代词)所谓达者?”(《论语・颜渊》)

(8)子曰:“举尔(你,第二人称代词)所知,尔(你,第二人称代词)所不知,人其舍诸?”(《论语・子路》)

(9)孔子曰:“求,无乃尔(你,第二人称代词)是过与?”(《论语・季氏》)

(10)子曰:“盍各言尔(你们,第二人称代词)志?”(《论语・公冶长》)

(11)子曰:“毋以与尔(你们,第二人称代词)邻里乡党乎?”(《论语・雍也》)

(12)子曰:“以吾一日长乎尔(你们,第二人称代词),毋吾以也。”(《论语・先进》)

我们不难发现,(1)至(9)例中“尔”作代词,且为第二人称单数。(10)至(12)例中“尔”同样作为代词,但表示的是第二人称复数。

四、《论语》编撰

众所周知,《论语》记录的是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但并非孔子自己编撰整理成书,且孔子一生之中也没有留下系统的论著。学界有这样一种观点:认为把《论语》编撰成书的人是孔子的再传弟子(据一些学者考证,认为此人是曾参的弟子)②。细品其义,也就是说《论语》的编撰成书过程是一个人完成的,但我并不这样认为。

首先我们来看《论语》中孔子话语中的第二人称代词,同为第二人称单数,在孔子的话语中却出现了“女(rǔ)”和“尔”两个字,这显然是不符合一个人长期的用语习惯的。

(1)“子谓冉有曰:‘女(同“汝”,你)弗能救与?’”与“子曰:‘赐也,尔(你,第二人称代词)爱其羊,我爱其礼。”(《论语・八佾》)

(2)“子曰:‘女(同“汝”,你)器也。’”与“子曰:‘赐也,非尔(你,第二人称代词)所及也。’”(《论语・公冶长》)

(3)“子曰:‘吾以女(同“汝”,你)为死矣。’”与“夫子哂之:‘求,尔(你,第二人称代词)何如?’”“子曰:‘赤,尔(你,第二人称代词)何如?’”“子曰:‘点,尔(你,第二人称代词)何如?’”(《论语・先进》)

再看(1)至(3)这三个例子,我们不难发现,即使在同一章里,作为第二人称单数代词“你”,孔子的话语里也同样用到了“女(rǔ)”和“尔”两个不同的字来表示。

我们再试着将孔子的这些话里的第二人称单数代词“尔”字换成“女(rǔ)”字。

(4)子曰:“赐也,女爱其羊,我爱其礼。”(《论语・八佾》)

(5)子曰:“赐也,非女所及也。”(《论语・公冶长》)

(6)夫子哂之:“求,女何如?”(《论语・先进》)

(7)子曰:“赤,女何如?”(《论语・先进》

(8)子曰:“点,女何如?”(《论语・先进》)

细品其义,我们不难发现,(4)至(8)例中将“尔”字换成“女(rǔ)”字后,每句话的意思同样表达得很清晰,且与原意相比没有任何变化。

至此,从一个人的日常用语习惯,我们不难得出这样一个结论:《论语》并非某一个人整理编撰而成,而是一个集体共同整理编撰而成的。

五、结语

综上所述,《论语》中孔子话语中的“女”字全都应该读“rǔ”,同“汝”第二人称代词,单数。而孔子话语中的“尔”字同样作为第二人称代词,但“尔”字既表示单数,又表示复数。同时,通过对这两个第二人称代词的考证,我们还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论语》是由一个小的集体整理编撰而成的,而并非某一个人所为。

注释:

①金池.论语新译[M].北京:人民日报出版社,2007.33:321-323.

②张葆全.论语通译[M].广西:漓江出版社,2007.7:2.

参考文献:

[1]张葆全.论语通译[M].广西:漓江出版社,2007.7.

[2]金池.论语新译[M].北京:人民日报出版社,2007.33.

第9篇

【甲】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节选自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乙】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节选自《<论语>十则》)

1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2分)

(1)腰:

(2)知:

12.翻译下列语句。(2分)

(1)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

(2)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13.【甲】段主要采用了____________的表现手法,突出“余之勤且艰”的求学经历;【乙】段则是典型的_________体,表述了孔子的为学之道。(2分)

14.分别从【甲】【乙】两段中找出表述学习态度的句子,并抄写在下面。(2分)

15.请结合【甲】段内容,谈谈你对“见不贤而内自省”一句话的理解。(3分)

参考答案:

(一)阅读文言文,回答11-15题。(共11分)

11.(1)腰:腰佩。(2)知:通“智”,聪明。

评分说明:(2分)每小题各1分。

12.(1)我却穿着破旧的衣服,生活在他们当中,一点不羡慕他们。

(2)温习旧的知识能有新的体会、发现,可以凭(这一点)当老师了。

评分说明:(2分)每小题各1分,意思正确即可。

13.对比 语录

评分说明:(2分)每空1分。

14.【甲】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乙】“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或“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评分说明:(2分)每句各1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