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4-13 00:27:50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质量体系工程师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关键词:工程施工、质量保证、质量监控、完善体系
中图分类号:F25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质量从功能的角度来讲,是指产品所具有的能够满足人们日益增长所需求的使用价值及属性。工程施工质量除必须满足有关行业的规范、标准、法规的要求之外,还必须满足工程合同条款的有关规定。工程合同条款是经过长期实践经验积累的必须共同遵守约定。为实现质量最终目标,生产经营管理者往往组织和建立一套完整的质量管理体系,并使其有效地运行。所谓的施工质量管理体系是指为实施质量管理的组织结构、职责、程序、过程和资源。体系中的各个要素对工程施工质量均起着控制作用,确保工程施工质量得到有效控制和长效保证,对采取的一系列作业和活动进行有效的监督控制,建立可靠的质量保证体系和质量监控体系,监督检查工程施工过程中所涉及的各种管理因素,并排除在各相关阶段导致出现质量事故的隐患,杜绝重大质量事故发生,预防质量通病的蔓延。
一、工程施工质量形成过程及特点
工程建设质量形成过程是一个有序的系统过程,其中的序即项目的建设程序,包括从项目的规划、可行性研究、立项、初步设计审查、设计、施工和验收的各阶段。要实现对建设项目的质量监控,必须严格按建设程序对每一个阶段的质量目标进行监控,确保工程质量必要条件。
项目施工阶段是将质量目标计划付诸于实施的过程,这一阶段是工程建设质量控制的关键时刻。竣工验收阶段是对工程质量目标的完成程度进行检验、检测、评定和考核的过程。
对工程施工项目的质量产生影响的因素很多,分析诸多因素中,其主要影响的因素有:人为因素,直接参与工程项目施工的组织者、指挥者和操作者是最主要的因素之一,在质量控制中发挥重要的作用。人的素质水平包括政治思想水平、质量意识、技术水平、文化水平、身体素质等方面。每个参与者的素质都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工程质量。原材料因素,原材料的质量好与坏是形成项目实体质量的基础,原材料质的控制和量的操作好坏与否,对工程质量产生直接影响。设备能力条件因素,是项目获得生产能力的保证,投入工程机械设备是实现工程质量的硬件,实施技术方法是实现工程质量的软件。施工方案可行性和施工技术的先进性对工程质量提供了技术上的保证。
由上述的质量目标形成过程和影响因素可看出,项目施工过程是一个复杂的系统过程,它具有影响因素多,诸如决策、设计、材料、机械设备、工序、方案、技术措施、管理制度及自然条件等,都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工程施工的质量。除此之外还存在工程施工中多工序、隐蔽工程等环节,容易造成质量缺陷而不被发现,在工程验收时也不易被发现全部内在的质量问题,存在局限性的特点。由此可见,对于工程施工质量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尤其要做好质量的事前控制。
二、工程施工质量保证体系
一旦工程项目决策后,将付诸于实施阶段,工程实施阶段包括设计阶段与施工阶段。这里阐述工程质量保证体系主要指施工单位的质量保证体系。该保证体系以确保工程质量为主要内容,建立并健全质量保证体系并使其有效地进行实施,是控制工程施工质量的核心内容。
施工单位的质量保证体系,就是指施工单位以保证工程质量为目的,将内部各部门、各环节的经营、管理活动严密地组织起来,明确在保证工程质量方面的任务、责任、权限、程序和方法,从而形成一个互相协作有机的质量保证整体。质量保证体系最主要的工作内容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对具体的作业技术和活动进行控制,二是内部质量保证方面。
施工单位的质量保证体系的具体内容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1)有一套严密的组织管理机构和人员配置;(2)有比较先进的技术保证措施;(3)质量检查系统,严格执行“三检制”;(4)原材料控制系统;(5)试验和检测系统;(6)施工设计管理系统;(7)质量资料整理、评定和考核系统。
施工单位的质量保证系统对工程质量产生最直接的影响,以项目经理领导下的质量科在整个施工过程中担负主要的责任;企业技术负责人全面负责本单位的质量保证、技术管理工作;质量保证工程师负责施工质量的具体工作,贯彻执行上级的各项质量政策,负责制定和实施质量管理制度、质量目标和措施计划;项目技术负责人全面负责本项目的质量保证工作,编制并实施本项目的施工组织设计、施工组织技术方案和技术措施;施工队(班组)长或技术管理负责人执行上级制定的计划和措施,严格按照规范和技术操作规程等要求进行施工,确保工序质量。(1)、(2)项工作是做好质量工作事前处理的必要保证,(3)~(6)项工作是质量保证体系中最核心的部分,是整个质量工作事中控制的关键内容,必须抓好落实,并且在受控状态下进行运作,(7)项工作是质量工作的事后控制阶段,核查工程项目是否按确定的质量保证计划完成。
三、工程施工质量监控体系
工程建设质量监控包括政府监督机构的质量监控、社会监理单位的质量监控和承包单位的质量控制。由于工程项目的质量管理职能是通过建立工程项目质量体系来实施的,而监理工程师的质量监控和保证与承包单位的质量控制和保证活动是构成工程施工质量体系的核心,总监理工程师在其中居中心地位。总监理工程师对业主承担质量保证责任,对承包单位则进行质量监控,是质量监控体系中的主体。
政府质量监督机构是指由政府授权的专门机构实施的质量监督,代表政府执法,工作带强制性、竖向性、宏观的。主要是进行离散型的阶段性或典型性的质量检查,属于事后把关的质量管理方式为多,质量管理的深度和广度是不够的。工程质量监督的技术力量和检测手段与建设需要不太适应,效果有局限性。加强跟踪质监、检测监督频率是很有必要。
工程质量监控主要依靠社会监理单位对项目建设实行全过程、全方位、全天候的质量监控。监理单位质量监控的任务,依监理合同中约定的监理内容不同而不同。如果需要进行全过程的监理,其各阶段的监控任务需要决策阶段、设计阶段、施工阶段和竣工验收及保修阶段都进行质量监控。项目决策阶段为业主提供咨询服务,并为其承担质量保证责任。
施工阶段的质量监控是从投入原材料的质量监控开始,经过对施工及安装工艺的质量监控,直到对工程产品的质量监控,这样一个全过程的系统控制过程。施工阶段质量监控的依据是合同文件及技术规程、设计文件、图纸、有关的施工规范。施工阶段的质量监控分为三个部分,即事前的质量监控、事中的质量监控和事后质量监控。事前监控主要是对施工队伍的技术资质的审核、施工方案的审查、原材料的控制等内容;事中监控则是对工序质量监控,施工作业监督和检查,单元、分部、隐蔽工程检查验收等内容;事后监控为工程施工质量文件的审核,竣工图的审批,组织竣工验收等。
四、结束语
“百年大计,质量第一”是我国经济建设和企业发展的战略方针,牢固树立“质量重于泰山”的责任意识,没有任何因素比产品质量更为重要,尤其是工程建设质量,建设的复杂性和多功能性,影响因素多,出现质量事故时影响面广、损失大。因此,对工程项目质量形成的全过程进行严格控制把关就显得非常重要。
每一个工程项目的建设者和管理者都必须牢固地树立质量意识,每一个工程项目都必须建立一个有序的质量体系,抓好落实,达到预期的质量目标。
参考文献
[1] 齐秀梅,建筑工程质量控制[M].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出版,2006.
[2] 宋威敏,浅谈工程施工中的质量保证[J].山西科技,2009,(02) .
[3] 张文渊.水利工程施工质量的主要因素与控制措施[J].水电站设计, 2004(02) .
[关键词]建筑工程项目质量管理对策
中图分类号:TU-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7597(2009)1110196-01
一、引言
当前,传统式的质量管理方法,项目施工企业存在着不同程度的抢进度、抓工作量,忽视质量管理,最终导致质量通病多,事故多,工期拖延,返工频繁等等问题。同时质量检查也往往流于形式,有些质量规定和处罚手段并没有得到有效地贯彻与实施。因此,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坚持全面质量管理体系下的工程项目质量管理是比较有效的建筑施工项目质量管理方法。
二、全面质量管理体系的相关分析
(一)全面质量管理体系的概念
对于项目而言。全面质量管理体系是把有关项目的行政管理、生产管理、技术管理以及成本管理和统计方法等密切结合起来,建立起一整套比较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对项目生产全过程进行监控,并提供经济的、适用的工程来充分满足业主的需要和要求。全面质量管理体系在于形成对工程项目实施系统管理的质量体系,把所有的与工程质量有关的人员都参与项目管理的全过程。全面质量管理作为一种非常现代化的管理思想,其核心观点有:全面质量,
预防为主,为业主服务,用数据说话以及持续改进。
(二)全面质量管理体系的特点
全面质量管理体系的特点是:质量管理体系是比较全面的、全过程的,同时质量管理体系采取的方法是非常科学的、多样的和动态的。通过全面质量管理体系,可以紧紧抓住项目实施过程中的主要矛盾,企业全体员工都参加,并充分运用科学的管理方法,提出一系列影响质量的各种因素,使项目的全过程均处于可控状态,并使实施企业成为一个有机联系的整体,更加高效地运行工程项目。
(三)全面质量管理体系的基本方法
为了更好地实施全面质量管理体系,全面质量管理体系活动的全过程分为计划、实施、检查、处理四个阶段,这四个阶段不断循环,称为PDCA循环。可以按照计划、实施、检查以及处理四个阶段周而复始地进行全面质量管理,这是提高工程项目质量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由此可见,PDCA循环就是认识-实践-再认识-再实践的往复过程,是一种比较科学的管理思想。
具体来说,全面质量管理体系的基本方法就是PDCA循环法,具体如下:在计划阶段,可以按照业主的要求,并紧密结合实际的工程项目技术条件,进行项目施工计划安排和编制项目施工组织设计,以指导施工的开展;在实施阶段,按照项目第一阶段制定的施工计划组织实施,保证施工的工程项目质量符合国家标准和要求,最终确保质量和安全;在检查阶段,对己施工的工程项目情况进行检查和评定,并严格按照项目施工技术标准和国家强制性规范进行审查,并对发现的质量隐患和质量问题及时提出;在最后的处理阶段,要不断根据业主的意见和检查阶段中评定的综合意见进行全面总结处理,合理部分逐步编成标准,不合理部分及时进行整改以便适应要求。
三、全面质量管理体系下的工程项目质量管理策略
(一)建立和推行项目团队竞聘制度
为了更好地进行工程项目管理,各个项目团队的组建非常重要。一般来说,一个项目团队主要包括项目经理和项目成员。而且在一个项目团队内部,各成员之间应该具备良好的互补性与协调性。项目经理作为项目的领导者,他的选拔非常重要,应该具有良好的规划、组织与控制能力。而且为了更好地推工程进项目的开展,应该选取具有较高管理水平以及较高管理经验的人来担任项目经理。除此以外,工程项目部其他人员的选择方式是采用竞争上岗的方式。通过组建和推行高效的项目团队,可以为工程项目的正常运行提供强有力的保障。特别是在项目经理的带领下,采取有计划和有步骤地加强质量控制,以便确保工程质量。
(二)建立和健全项目质量责任制度
在项目部层面上,质量责任制度一般主要划分为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首先是建立现场的质量控制小组,要严格进行质量控制,并强化监督措施,来治理质量通病,最终避免质量事故的出现;其次是总工程师负责质量的记录控制,质量的内部审核以及纠正措施等要素,并监督和检查质量控制情况;再次是施工员和各个班组长严格进行项目施工自查和互查,要及时制止那些违反质量操作规程的项目作业,严格按照项目施工规范施进行。
(三)实行项目目标管理和质量预控
首先项目质量目标要满足与业主签订的合同要求,其次还要满足企业质量计划的要求。要根据项目质量目标来进行项目的全面质量管理。要将总目标进行层层分解,以便确定每一个分部工程或者说分项工程的质量目标。同时,要根据每一个分部工程的技术要求和项目进行的难易程度,来制定其质量管理和监控的重点和难点,确保工程项目的质量。
(四)开展质量分析工作
实践表明,质量分析制度是加强项目施工方法的最佳制度,有助于深入地进行工程项目质量管理。一般来说,质量分析制度主要侧重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是在工程项目质量预控方面,分析工程项目质量趋势,分析影响项目质量问题的因素,并科学地制定预防措施,以便确保工程质量。其实是由项目经理来主持召开质量分析会,项目部所有有关人员共同参加,明白出现质量问题的原因,排查质量不合格的各种因素。最后是针对有一定共性的质量问题,采取统一的诊断措施,并逐步形成规范化的施工技术和方法文件。通过这些来有效避免项目中的质量问题。
参考文献:
[1]成虎,工程项目管理[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年.
[2]祝石,谈建设项目工程的质量管理[J].建材技术与应用,2006年7月.
[3]梁伟峰,浅谈施工项目质量管理[J].广东建材,2007年第2期.
【关键词】建筑工程;质量保证;措施
1.前言
随着当前不良的市场竞争,严重冲击建筑领域,一些中小企业技术力量薄弱、制度不健全、管理水平低,拼命追求利润,忽视工程质量。他们手段不力,不按程序科学施工导致以次充好、粗制滥建现象频频发生,房屋裂缝倒塌,桥梁扭曲变形等现象频频发生。由于某些业主,尤其是建设单位的部分领导急功近利观念严重、缺乏长远打算,不按程序办事,为满足“庆典”、“献厚礼”等政治需要。不断压缩工期,还有人为压缩工程造价,导致质量无法满足。 因此,加强工程质量管理力度,各个施工参与者、各个环节、各个工序都必须结合起来,才能提高工程质量,创造合格的建筑产品。
2.质量保证体系
严格贯彻执行ISO9001质量标准,在已通过国家九千认证中心贯标认证的基础上,遵循既定的质量方针,建立更完善的质量保证体系,切实发挥各级管理人员的作用,使施工过程中每道工序质量均处于受控状态。
在施工过程中,以设计文件及现行规范标准为依据,通过对质量要素和质量程序的控制,切实落实质量责任制,做到分工明确,责任到人。对各道工序从“人、机、料、法”诸方面加以控制,确保工程质量。
3.质量目标
(1)工程项目质量目标:全系统工程质量一次交验合格率100%;分部工程质量优良率在85%以上,主要分部工程必须优良;分项工程质量优良率在85%以上,主要分项工程必须优良;
顾客满意率90%以上。
(2)杜绝一切重大质量责任事故。
(3)杜绝一切隐蔽工程质量潜在隐患。
(4)质量保证资料齐全。
(5)观感质量的评定得分率达90%及以上。
4.质量保证主要措施
(1)建立健全质量保证体系,按照ISO9002国际质量标准进行运作,成立以项目经理为组长、项目副经理及项目技术负责人为副组长、各专业负责人为组员的质量管理体系。
(2)编制工程试验计划。依据原材料、成品、半成品的规格、型号、产地和批数,编制其送检、复检计划,不发生漏检现象。
(3)组织图纸会审,设计文件下发后认真组织各专业技术人员学习图纸,了解设计意图,熟悉图纸内容,对结构、材料、施工工艺进行对照核对,并将会审中发生的问题及时分类书面报告设计和业主,做到施工图上的问题施工前解决。
(4)遵守监理的要求,每道工序完工后,并报经自检合格,报请监理工程师检查验收,经监理检查同意后,方可进行下道工序施工。
(5)建立质量信息反馈制度,通过自检、互检、专检、抽检将质量情况及时反馈到有关部门,重要质量信息要上报项目技术负责人,对反馈的质量信息要组织技术人员进行攻关分析原因,制定改进措施。
(6)做好质量回访工作,项目经理部定期进行质量回访,作好回访记录,对出现的问题,找出原因,制定方案,及时处理。
(7)牢固树立“百年大计、质量第一”的思想方针,认真贯彻一丝不苟,精益求精,完全彻底为用户服务的宗旨,对工程质量实行一票否决制度。
(8)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本工程实行项目经理工程终身负责制度,自项目经理部至施工班组层层设立质量控制机构,制定严格的经济奖罚措施,使工程质量与个人收入紧密挂钩。
(9)认真实行技术复核制,质量三检制(自检、互检、专业检),建立工序交接检验制度,做到已完工序不合格,下道工序不开工,优良工序不成优,下道工序不施工。
(10)实行目标管理:建立工序质量控制点,严把对分部、分项工程质量检查监督关,实行质量跟踪检查,对关键部位实行旁站监督,确保各专业工程质量优良。
(11)严格依照GB/T19002-ISO9002- 1994《质量体系——生产、安装和服务质量保证模式》,根据公司质量保证体系要求,按照质量管理以事前控制、事中控制的原则,加强对工作质量、工序质量及施工过程的质量控制,满足工艺质量要求。
(12)严格工序验收
①原材料验收:施工中所使用的材料必须按照设计要求,对所购材料、设备等按其规格、型号、材质、性能等技术指标进行检查、验收,填写材料报验单,并备齐合格证、准用证、材质证书报业主/监理审批,并做到不拖报、不漏报,确保不合格产品一律不进入施工现场。
②施工工序验收:各施工工序结束时,各作业班组首先按照标准进行自检,各专业技术负责人会同专职质检员复验合格后,备齐工序施工的全部技术资料,报业主/监理进行工序验收。
③隐蔽工程验收:必须严格按照设计图纸、施工规范及标准、设备技术文件的要求,会同业主/监理等有关人员进行相关的技术测试,经业主/监理确认合格签字后进行隐蔽。
5.完善各种制度
5.1 施工组织设计审批制度
施工组织设计必须要有项目经理、项目总工程师等有关人员的签字。
施工组织设计必须经各级审批并按审批意见进行修改完善,经上报监理同意后方可进行施工。
5.2 技术复核、隐蔽工程验收制度
技术复核应在施工组织设计中编制技术复核计划,明确复核内容、部位、复核人员及复核方法。
技术复核结果应填写《分部分项工程技术复核记录》,作为施工技术资料归档。
凡分项工程的施工结果被后道施工所覆盖,均应进行隐蔽工程验收。隐蔽验收的结果必须填写《隐蔽工程验收记录》,作为档案资料保存。
5.3 技术、质量交底制度
技术、质量的交底工作是施工过程、基础管理中一项不可缺少的重要工作内容,交底必须采用书面签证确认形式,具体可分如下几个方面:
分部、
分项 检查验收内容
设备安装 位置、规格、标高、垂直度
管道安装 位置、标高、坡度、试压、冲洗试验、焊接、防锈、防腐、保温
电气线路 位置、规格、标高、弯度、防腐、接头、电缆耐压绝缘试验、地线、接地电阻等
其他
当项目部接到设计图纸后,项目经理必须组织项目部全体人员对图纸进行认真学习,参加设计交底会。
施工组织设计编制完毕并送审确认后,由项目经理牵头,项目工程师组织全体人员认真学习施工方案,并进行技术、质量、安全书面交底,列出监控部位及监控要点。
本着谁负责施工谁负责质量、安全工作的原则,各分管工种负责人(生产经理、施工员等)在安排施工任务的同时,必须对施工班组进行书面技术质量安全交底,必须做到交底不明确不上岗,不清楚不上岗。
【关键词】建筑工程;工程质量体系;质量预控;过程监控
前言
工程项目的建设是一个复杂、庞大的工程, 必须采用分层控制, 各级管理的质量控制模式和以过程控制为主线、以动态管理为特点、以目标考核为内容、以严格奖罚为手段的质量运行机制, 建立起质量控制体系, 通过加强质量预控、过程控制, 达到提高工程质量的目的。
一、工程质量体系概述
工程质量体系是为实施质量管理所需的组织结构、程序过程和资源。建设项目的综合性, 工程技术的多学科以及工程建设协作关系的复杂性等因素, 增加了工程质量体系的难度。这就要求以保证和提高建设项目的质量为目标, 运用系统工程学原理的方法, 设置统一协调的组织结构, 把建设项目各环节的质量管理职能按照科学的原则严密地组织起来, 形成一个有明确任务、职责、权限、相互协调合作、互相促进与监督的工程质量管理有机整体, 使建设项目的工程质量管理工作科学化、制度化、系统化和经常化。
二、工程质量预控问题分析
1、培训。加强对配属队伍的培训。配属队伍是直接的操作者, 只在他们的管理水平和技术实力提高了, 工程质量才能达到既定的目标, 因此要着重对配属队伍进行技术培训和质量教育, 帮助配属队伍提高管理水平, 项目对配属队伍班组长及主要施工人员, 按不同专业进行技术、工艺、质量综合培训, 未经培训或培训不合格的配属队伍不允许进场施工。项目要求配属队伍建立责任制, 并将项目的质量保证体系贯彻落实到各自施工质量管理中, 并督促其对各项工作落实。
2、加强对图纸、规范的学习。项目部应定期组织技术人员、现场施工管理人员以及配属队伍的主要有关人员进行图纸和规范的学习, 做到熟悉图纸和规范要求, 严格按图纸和规范施工。同时也给图纸多把一道关, 在学习过程中对图纸存在的问题及时找出, 并将信息及时反馈给业主和设计院。
3、加强合同的预控作用。合同管理贯穿工程施工经营管理的各个环节, 合同约束自己也是保护自己必不可少的手段。要特别注重配属队伍的选择, 比较各分包方价格、工期、质量目标, 细化合同的内容, 将对配属队伍的质量要求写入合同中, 合同内容要力求全面严谨, 责权明确,不留漏洞。
三、过程质量监控问题分析
1、对配属队伍的管理。配属队伍管理必须以合同为依据, 各种管理依据为附件。因此在合同谈判时, 需从生产、技术、质量、安全、物质、文明施工方面最大限度地要求配属队伍, 条款必须清楚, 内容详尽、周全, 为项目生产活动做好基础和铺垫工作。在配属队伍管理上很关键的问题是把配属队伍管理融入到总包管理中去, 接受总包的组织和协调。在各分项工程施工前组织分包技术人员参加方案讨论, 全面听取其合理意见和建议。在工程施工阶段可通过各种施工表格, 责令配属队伍定期按时填写上报, 由总包审定。要配属队伍执行总包下达的各项施工方案、技术交底、整改通知、指令或指导书等。同时要注意多与配属队伍主要管理人员沟通, 了解他们的一些想法。对配属队伍中一些好的做法、建议应给予表扬和支持, 同时对配属队伍出现的质量问题, 不论大小一定不能放过, 分析原因, 提出批评甚至罚款。
2、过程控制的有效制度。一是每周生产例会质量讲评。项目经理部每周召开生产例会, 现场经理要把质量讲评放在例会的重要议事议程上, 除布置生产任务外, 还要对上周工地质量动态做一全面的总结, 指出施工中存在的质量问题以及解决这些问题的措施。措施要切合实际, 要具有可操作性, 并要形成会议纪要, 以便在召开下周工地例会时逐项检查执行情况。对执行好的配属队伍可进行口头表彰, 对执行不力者要提出警告, 并限期整改。对工程质量表现差的配属队伍, 项目可考虑解除合同并勒令其退场。二是质量会诊制度。由项目经理部质量总监主持, 参与项目施工的所有配属队伍行政领导及技术负责人参加, 由参与项目施工的分承包方汇报上周施工项目的质量情况、质量体系运行情况, 分析上周质量活动中存在的不足或问题, 与会者共同商讨解决质量问题所应采取的措施, 会后予以贯彻执行, 每次会议都要做好例会纪要, 分发与会者,作为下周例会检查执行情况的依据。三是每月质量检查讲评。每月底由项目质量总监组织配属队伍及技术负责人对在施工工程进行实体质量检查之后, 由配属队伍写出本月度在施工工程质量总结报告交项目质量总监, 再由质量总监汇总, 建议以 月度质量管理情况简报 的形式发至项目经理部有关领导、各部门和各配属队伍。简报中对质量好的承包方要予以表扬, 需整改的部位应明确限期整改日期, 并在下周质量例会上逐项检查是否彻底整改。四是三检制及检查验收制度:1) 自检: 在每一项分项工程施工完后均需由施工班组对所施工产品进行自检, 如符合质量验收标准要求, 由班组长填写自检记录表。2) 互检: 经自检合格的分项工程, 在项目经理部专业监理工程师的组织下, 由配属队伍工长及质量员组织上下工序的施工班组进行互检, 对互检中发现的问题上下工序班组应认真及时地予以解决。3) 交接检: 上下工序班组通过互检认为符合分项工程质量验收标准要求, 双方填写交接检记录, 经配属队伍工长签字认可后, 方可进行下道工序施工。项目专业监理工程师要亲自参与监督。五是挂牌制度。1) 技术交底挂牌。在工序开始前针对施工中的重点和难点现场挂牌, 将施工操作的具体要求, 如: 钢筋规格、设计要求等写在牌子上, 既有利于管理人员对工人进行现场交底, 又便于工人自觉阅读技术交底,达到理论与实践的统一。2) 施工部位挂牌。在现场施工部位挂 施工部位牌 , 牌中注明施工部位、工序名称、施工要求、检查标准、检查责任人、操作责任人、处罚条例等, 保证出现问题可以追查到底, 并且执行奖罚条例, 从而提高相关责任人的责任心和业务水平, 达到练队伍、造人才的目的。3) 操作管理制度挂牌。注明操作流程、工序要求及标准、责任人, 管理制度标明相关的要求和注意事项等。如: 同条件混凝土试块的养护制度就必须注明其养护条件必须同代表部位混凝土的养护条件。4) 半成品、成品挂牌制度。对施工现场使用的钢筋原材、半成品、水泥、砂石料等进行挂牌标识, 标识须注明使用部位、规格、产地、进场时间等, 必要时须注明存放要求。六是奖惩制度。实行奖惩公开制, 制定详细、切合实际的奖罚制度和细则, 贯穿施工的全进程。由项目质量总监负责组织有关管理人员对施工作业面进行检查和实测实量。对严格按质量标准施工的班组和人员进行奖励, 对未达到质量要求和整改不认真的班组进行处罚。
四、结语
工程项目质量的形成是一个有序的系统过程, 一个建设项目从规划、设计、施工到竣工生产(使用、运营)的周期中, 必须将参加建设过程的所有单位(或企业) 都组织起来, 统一协调、分工、合作,以招标承包合同为基础, 全由合作形成整个项目质量保证系统。
关键词:系统 控制 高速公路 提高 质量
中图分类号:U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3973(2012)006-001-02
高速公路工程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影响高速公路工程质量的因素很多,国家政策、技术规范、施工工艺、管理水平、工作质量及设计、施工、监理、业主、监督各单位的建设行为等因素,都与工程质量息息相关。
1 建立工程质量管理和监督检查机构
为实现优质工程的质量目标,项目经理部要建立质量管理领导小组,项目经理任组长,项目总工程师任副组长,有关部门和各施工单位负责人为成员,全面负责质量计划的贯彻落实。要建立三级质量管理组织机构。即项目安全质量部质检工程师施工队质量检查工程师班组兼职质量检查员。
工程质量监督检查机构由项目经理部质量负责人(专职质检工程师)和安全质量部与测量试验室负责人组成。项目质量负责人直接由上级安全质量科委派,在质量管理方面有一票否决权。
2 确保达到质量目标的技术措施
质量是施工企业各项工作的综合反映。要全面实现业主要求的质量标准,就必须要贯彻“百年大计,质量第一”的方针,对工程实行质量终身责任制和实施全面质量管理,并按ISO9000族质量体系运转,严格执行质量体系文件的规定,本着“开工必优、一次成优”的原则,严格按标准,精心施工,用全优工程提高企业的信誉和竞争能力,提高公路使用寿命把创优计划落实到施工的全过程。
根据招标文件要求和工程实际情况,在投标施工总体安排和各分部分项工程施工方案中,要考虑的具体质量措施有:项目经理部设精测队,采用全站仪等先进仪器进行桩位定位控制测量及施工测量,施工现场设工地试验室,对工程的材料检验和常规试验统一管理;混凝土采用集中拌和,搅拌运输车运送混凝土;梁柱模板采用定型钢模板,以确保混凝土内在和外观质量。
2.1 强化质量宣传教育,增强全员创优意识
质量教育经常化、制度化,贯穿于施工的全过程。利用现场质量标语、板报、上质量课、现场分析会、观摩会等多种宣传教育形式,不断强化全员质量意识,使大家认识到质量第一、争创优质工程是企业生存、发展的需要,牢固树立“质量第一、信誉第一、用户至上”的观点,调动每个职工创优的积极性和自觉性。
开展技术质量培训,提高职工技术质量素质。培训的主要内容:(1)施工规范,验收标准,岗位标准,操作规程。(2)工艺标准,作业指导,新工艺、新材料、新技术、新设备和先进经验。培训方式采取:(1)自办研讨班,举办学术讲座,开展技术交流。(2)走出去参观见学,取别人之长为我所用,学以致用。(3)开展专业知识竞赛和现场示范讲解活动。(4)开办夜校,定期组织学习交流总结提高。(5)创办报刊、板报,刊登质量知识,供职工业余学习。
2.2 加强组织建设,严格质量管理制度
健全组织制度,本着“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项目经理部成立以项目经理为组长的质量管理领导小组,组成质量管理组织机构,各施工队也设相应的质量管理小组,各作业班组设质检员。同时建立内部质检制度,加强质量监督,形成自上而下的质量管理网络。
质量管理制度的制定和落实是实现质量目标的主要途径,在施工中,严格执行八项制度:(1)工程测量换手复核制度;(2)隐蔽工程检查签证制度;(3)工程质量责任挂牌制度;(4)工程质量评定奖罚制度;(5)工程质量定期检查制度;(6)工程质量调查报告制度;(7)工程竣工质量签证制度;(8)重点工程质量把关制度。
2.3 强化计量工作,完善检测技术手段
项目经理部设置中心试验室,配齐各种试验设备和计量器具及专职计量检测人员,使用先进的检测仪器,严格执行计量设备和器具的检定规程,保证取值的正确性。要经常对职工进行计量法规教育,明确计量工作责任和重要性。试验技术人员要及时深入工地进行计量检测,以保证计量检测数据的真实性和准确性,同时定期对各种计量检测试验器具进行标定、维修、保养,以保证检测精度。
2.4 突出重点工程,严格质量管理点管理
针对工程的特殊过程和关键工序以及质量关键部位和施工中的薄弱环节,建立质量管理点。根据特点,编制特殊工程施工工艺方案和质量控制方案,实施预测预防,进行超前控制,防患于未然,以保证每一分项工程和每个关键工序控制点的施工质量。项目经理部精测队,负责本工程的控制测量和施工测量,以确保测量和施工质量。测量队配备全站仪等先进仪器设备和精干的测量技术人员。
2.5 开展QC小组活动
积极开展QC小组活动,深化全面质量管理,杜绝质量通病;在创优过程中,为解决质量难题,消除质量通病,积极开展QC小组活动。进行技术攻关,狠抓薄弱环节,严格按工艺施工,以彻底消除质量通病。推行TQC全员、全过程的全面质量管理,施工过程中,在抓好当前工序质量的同时注意保护上道工序成果,注意对成品、半成品的保护。
3 保证施工工艺标准的主要措施
全面推行标准化施工作业,通过建立健全各种制度,落实保证措施,达到工艺标准,进而实现工程质量创优目标。
3.1 坚持技术交底制度
每项工程开工前,由该项工程的主管工程师对各工艺环节的操作人员进行技术交底。讲清设计要求、技术标准、定位方法、功能作用、施工参数、操作要点和注意事项,使所有操作人员心中有数。
关键词:加固 施工质量 保证措施
中图分类号:TV5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4)02(a)-0239-02
该海塘原设防标准为20年一遇。经本次加固工程后,该段海塘设防标准达到百年一遇,与其它海塘一起形成防御洪潮侵袭的封闭线,共同抵御台风暴潮,保护地区的安全。
本段海塘采用复合斜坡式土堤结构,海塘加固长641 m。工程建设项目主要包括:施工围堰、土方开挖、400 g/m2无纺布、U型预应力板桩、C30钢筋砼护坦、C25砼大方脚、C25砼螺母块、C25砼四脚空心块、灌砌块石、石渣垫层、C25砼支座、充砂管袋、吹填土、C25砼挡浪墙、C30砼路面等。
“百年大计,质量第一”,该海塘加固工程关系着地方经济振兴,地方百姓的生命财产安全,必须坚持质量管理,多手段多措施,确保工程质量安全。今天的质量,明天的市场,必须坚持以“实施一流管理、争创一流质量、树一流形象”质量方针,实行“专业化施工、规范化管理、社会化监督、制度化考核”的质量管理措施,确保工程质量达到合格标准。
1 质量保证体系
该海塘加固工程质量管理实行项目经理责任制,项目经理全面负责工程施工的质量管理,并对工程质量负责。质检部门负责对工程质量的监督,项目部设专职质检员,负责各项施工项目的质量监督和检查。各施工队设专职质检员,负责本施工工区的质量检查和监督。各班组设兼职质检员,负责本班组的质量监督和检查。做到各班组资检员负责对各施工工序的自检,项目部资检员负责各施工工序的复检,质安科驻工地质检员负责各工序的终检,最后由监理工程师验收签证,从而使工程质量达到真正意义上的“三检制”。
建立和健全质量保证体系是控制好工程质量的前提,是工程质量的根本保证,按照“GB/T19002:94―― ISO9002:94”质量管理体系的要求,建立以项目经理为首,由技术负责人、质量员、施工员和各工种负责人组成的质量管理小组,简称QC小组,建立质量管理网络,推行全面质量管理。
2 质量保证措施
2.1 管理、技术措施
坚持“以质量求生存,以新技术求发展”的指导思想,对承建的工程严格按照施工、技术说明以及有关施工验收规范的要求和规定施工,确保工程质量达到合格及以上标准。
2.1.1 组织措施
实行项目经理承包责任制,以项目经理为首的工地管理班子,对本工程施工的所有各工种,班组统一领导,统一指挥,统一调度。各专职人员,各工种班组兼职人员各尽其责,密切配合。做到步调一致,建立明确的质量责任制,奖罚分明。
2.1.2 技术管理制度
(1)认真编制施工组织设计、并及时进行审核。
(2)开工前进行施工图自审、会审和技术交底。
(3)施工过程中对各项目施工有书面技术交底资料和交底复核资料。
(4)对各分项工程进行技术复核。
(5)落实技术资料档案管理制度。
(6)制订技术管理责任制。
(7)实行专业技术工作和专业生产班组施工。为了提高工程质量,实行专业技术人员组织施工,按各分项工程要求,安排专业工种进行施工操作,对工程质量进行全面管理。
(8)实行工程质量和经济挂钩的分配制度,对各项目工程实行优质优价的分配制度。
2.1.3 质量管理制度
在项目经理部下设质量管理小组、专职质检员、班组设兼职质检员,形成三级质量管理网络。各级质检员在质量管理小组领导下开展工作,其主要职责。
(1)控制原材料的材质是否合格。
(2)工艺和操作方法是否符合规范。
(3)工程质量是否符合?技术规范?要求:对不合格的工程有权拒绝签证,实行质量一票否决制。对优质工程有权建议嘉奖。
(4)原始记录是否及时、准确、完整。
(5)计量和试验是否正确,符合规范。
(6)推行QC是否认真,对薄弱环节是否采取有效措施。
(7)开展质量教育及拔太培训:成立独立的自检组织,不受行政干予。立即组织本合同人员,认真学习《技术规范》,并认真做好质量教育工作。使全体人员树立质量第一、用户至上、预防为主,用数据说话的观点。
(8)切实做好“三检制”。
自检:操作工人每天下班前,对自己操作的工作量自行检查,检查质量是否符合设计和规范要求。不符合要求及时修正,并做好自检记录。
互检:每完成一个部位施工,由质检员、施工员组织班组长和主要技术人员进行互相检查,并做好检查记录,相互督促,取长补短,共同提高。
交接检:每完成一道工序,由质检员,施工员组织有关工种班组进行工序交接检查,并办理交接手续,做到责任分明,不符合要求,不准进入下道工序施工,做到工程质量层层把关,道道检查。
(9)实行工前交底制:中标签约后即请设计代表进行设计交底。第一次工地会议即请监理工程师对工程各方面要求进行叙述。开工前由施工、技术、质检负责人对所属人员进行施工布置及详述各项要求。采取项目挂牌制,挂牌目的是加强职责、明确范围、促进联系、方便监督。
2.2 原材料质量保证措施
对原材料进行采样测试,特别是对工程质量影响较大而所需数量也大的材料,如:砂、碎石、土工布、等原材料更是控制的对象,严格按《建筑材料质量与管理规程》执行,具体措施有以下几点。
(1)原材料的选用:材料采购前有QC小组对材料的品种规格质量及供货能力做全面的了解,然后采入样品作材料试验。
(2)保管好被选用的材料的样品,便于与进货的实物相对照,如发现有质量差异应立即退回,不得留情。
(3)土工材料的选用,土工材料选品质和信誉较好的品种,所选用的产品,在采购前也必须取样并送工程质量监督站进行检测,检测合格方可采购。不论什么情况,进场时必须具有质保单,使用时还定量地进行抽样复查,一旦发现问题,立即停止使用,并报告业主或监理部门进行处理。
(4)对于黄砂、碎石等地方性材料。必须符合有关标准,严格控制它们的含泥量,定期定量地进行抽样,送质监站进行检测。
(5)施工中,任何人发现如有劣质材料入场,应立即向项目部报告,决不能让它用与工程中。
(6)施工材料检测管理措施。
对主要原材料、成品、半成品在使用前,应按其质量标准进行检验。
土工材料必须有生产厂家的出厂合格证明书。(内容包括:厂别、品种、出厂编号和试验数据)的土工材料。
编号取样:根据土工材料的供应量分批进行取样,取样应有代表性,从不同部位取等量样品,总数至少三份。
2.3 机械设备质量保证措施
(1)所有进场的施工机械设备都必须确保其完好率达100%,待维修设备一律不得进场。
(2)施工机械设备实行统一管理,统一调度、调配使用,设备调度由施工管理部门执行。
(3)施工机械设备推行使用、维修、保养一条龙责任制,并建立维修保养制度,实行谁使用,谁维修,谁保养,推行定期维修和例行保修。
(4)实行机械设备(不含工具)专人负责制,定人、定设备、定责任、定维修保养。
(5)所有施工设备进场后都应进行维修保养(新购设备除外),外刷油漆,统一编号。
(6)设备使用办理有关手续,坚持谁使用,谁付费,统一核算,设备的进、退场办理进退场手续。
2.4 工程外观质量保证措施
水工建筑物的外观质量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它已成为工程质量评定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加强成品保护和外观质量控制已成为全面质量管理内容之一,所以施工中应重点采用以下几个措施。
(1)加强施工管理,充分做好施工前的各项准备工作,施工中要随时进行观察,发现有异常苗头,立即进行纠正。
(2)定位放样严格按图进行,并做好控制点的保护工作,如果控制点落施工区内,那么事先将控制点引入到安全的地方,以便随时可以使用控制点。
(3)认真做好各班组职工的技术交底工作。树立各班组质量第一的思想,并要求各班组做好成品的保护工作。
3 结语
总之,质量管理控制是关键和核心,在施工过程中深入推行全面质量管理,建立质量保证体系和管理网络,树立以预防为主,控制为主,严格执行施工规范和质量标准,使质量始终处于计划的控制目标内。
参考文献
[1] 王淑梅,陈炳志,王海永.建设工程项目质量管理与控制方法[J].工程建设与设计,2010(8):179-182.
[2] 王翠员.如何有效做好水利水电工程施工中的质量保证措施[J].建筑学研究前沿,2012(9).
关键词:水运工程;建设;质量;因素;措施
中图分类号:S776.36+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随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的不断推进,水运工程的建设规模逐步扩大,在推动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与人民安居乐业等方面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但在实际的建设过程中,水运工程的建设质量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而出现了很多问题,严重影响了水运工程的整体质量与功能。因此,在新时期加强对提高水运工程建设质量的措施的研究,是目前人们热衷研究的一大课题。
一、针对影响水运工程建设质量的因素的研究
1、机械设备与施工原材料方面存在问题
水运工程的机械设备与施工原材料存在问题的主要表现是:水运工程的施工管理人员对机械设备与施工原材料的质量把关不严格,导致很多质量不合格的产品进入到施工现场,比如说钢筋、水泥、钢材、粉煤灰以及外加剂等材料的质量达不到施工标准。另外,还有很多水运工程的设备维修保养人员缺少责任心,没有及时地对机械设备进行维修与保障,导致在施工的过程中出现技术故障而影响了工程的施工进度。
2、施工企业方面存在问题
水运工程的施工企业存在问题的主要表现是:很多施工企业的基层施工人员多是从农村进城务工的农民,他们的文化素质较低,所具有的专业技术知识有限,这对工程的施工质量提出了巨大的挑战。另外水运工程的施工设计人员的专业素质较低或者设计时间较少,所设计的施工方案与施工图纸存在很多瑕疵,从而导致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出现设计变更与返工等问题。
3、水运工程的设计与监理方面存在问题
水运工程的设计与监理方面存在问题的主要表现是:水运工程的设计与监理工作多受到行政干预的干扰,比如说在水运工程的招投标或者施工之前,项目工程的业主提出项目设计施工优化方案或者节约投资的质量指标并命令工程的设计部门执行。这些行为都在一定程度上干扰了设计与监理部门的工作。
4、水运工程的施工技术人员的专业素质不高
水运工程的施工技术人员的专业素质不高的主要表现是:一是很多水运工程的施工技术人员由于没有进行岗前培训,很多人对一些新兴的施工工艺与施工设备不甚了解,同时也缺少安全施工的技能与意识;二是水运工程的施工技术人员的技术交底工作不到位,技术人员没有向施工人员清晰地讲解该工程的施工技术要领与注意事项以及安全施工的技术关键点。
5、不可抗拒的自然因素
由于水运工程项目水上作业比较多,很大程度上要受气候季节的影响。比如外海工程要受到当时小气候及潮汐潮位变化、内河工程要受到洪水季节等的不利影响。还有就是恶劣的施工环境:交通不便利,通讯不方便,医疗卫生、安全保护方面的条件比较差。这些都会影响到施工进度和工程质量,并使水运工程质量难以控制。在以上影响要素当中,材料设备的取舍和维护以及工程质量的监督管理都要经过工作人员这一关,不利的自然条件如温度、狂风、暴雨等虽能够造成严重的质量事故,但是可以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进行预防。因此,水运工程项目实施过程中出现的质量问题,很多情况下都是由于工作人员的施工以及管理引起。
二、提高水运工程建设质量的有效措施
1、健全企业责任制度,明确相关责任人的职责
建设单位作为每项工程的发起者、组织者以及其建成之后的受益者。作为项目法人或业主对工程质量的影响比较大,工程的情况往往是根据业主的要求建设形成的。因此,必须加强建设单位的责任观念,明确工程质量的责任到项目的相关负责人,提高他们项目法人的专业素质与行为规范。特别要注重水运工程的质量管理,应该在招标、设计等方面严格规范业主的行为,将工程质量中相关的责任与义务明确到个人,并严格要求自身行为。
2、严格把关工程设计的质量
通常一个工程最终的实施效果主要取决于工程设计阶段的质量好坏,水运工程同样如此。所以,应该加强培养设计人员的专业素质与技能,提高设计人员的综合素质,同时,根据工程专项与设计人员的特长,综合考虑合理安排设计人员的工作。工作过程中应该强化设计人员的质量意识,不得出现设计隐患,从而影响整体工程质量的现象。在设计阶段要合理运用监理的只能,通过监理人员的专业监督来确保设计质量,争取从源头上杜绝工程质量隐患。
3、做好水运工程的机械设备与原材料的质量把关工作
要做好水运工程的机械设备与原材料的质量把关工作,需要做到以下两点:一是对于新购买的原材料,在其进入施工现场之前,要选取其中一部分样本进入专门的实验室进行质量检验,在确定其质量合格之后才允许进入施工场地;二是对于施工现场的机械设备,要安排专业的维修保养人员对其进行定期的保养与维修,对于刚购买的机械设备要提前对其进行质量测试,以保障质量合格的机械设备进入施工场地,从而有效保障水运工程的正常施工与施工质量。
4、明确工程施工质量责任
健全质量体系是提高工程质量的根本保证,一是用系统的思想建立和健全质量体系,对工程质量形成的全过程及所有的质量活动进行系统分析、系统设计、系统控制;二是注重质量体系的可操作性,对照标准进行完善、更新、补充和健全,应强调可操作性和适应性。三是注重持续有效运行。
5、做好监理、业主以及施工三者之间关系的处理工作
要做好水运工程的监理、业主以及施工三者之间关系的处理工作,首先要有效明确三者各自的职权范围与义务,使得三方可以准确地找到自身在水运工程施工过程中的地位与位置,以保障三者之间平等合作、互惠互利的关系;其次是要采取措施利在施工方与业主方的支持下树立监理方中监理工程师的权威,对于施工过程中存在的违规行为进行有效管理,并及时地采取整改措施,以保障工程监理的公正与公平。
6、做好水运工程的项目管理工作
要做好水运工程的项目管理工作,需要做到以下两点:一是要采取措施定期或者不定期对水运工程的全体工作人员进行各项专业知识、思想道德以及质量意识的培训与教育子宫,并组织一些业务素质过硬、职业素养高的工作人员深入基层对基层工作人员进行质量意识与责任意识的宣传工作,争取在潜移默化中提升他们的质量意识与对工程建设的责任感;二是要定期对水运工程的勘探设计人员的工作进行考核,并组织勘探设计人员深入施工场地与施工人员进行面对面地交流,对于他们提出的技术问题进行耐心地解答。
7、做好水运工程的监理工作
要做好水运工程的监理工作,需要做到以下两点:一是要在水运工程施工过程中建立健全监理制度,并安排专业的监理人员对施工全过程进行监理,比如说施工人员、当班工程师以及技术管理人员是不是在自身职位上认真工作,施工记录是不是完整;二是要水运工程的监理部门要根据工程项目的施工进度与施工特征,对工程的监理工作任务进行科学地划分,并将监理任务落实到个人,并建立奖优惩劣制度,对工作优秀的监理人员进行奖励。
三、结语:
随着时代的进步与社会的发展,水运工程作为我国工程项目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促进城市经济发展与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等多个方面发挥着积极地推动作用。水运工程建设有利于交通、经济、能源的发展,而水运工程质量的控制是水运工程的重点和难点,但在现实的生产生活中,水运工程的建设质量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进而出现很多建设质量问题。因此,在新时期加强对提升水运工程建设质量的研究,需要我们在实际的工作当中不断的去总结管理经验和丰富技术特长,明确各方职责,完善内部的管理制度,这样才能控制好水运工程的质量,做出精品工程项目。
参考文献:
[1]董维.浅析提高水运工程建设质量的措施[J].这个水运,2010(11)
[2]李远思,胡龙武,何之鹏.深度探讨水运工程施工质量影响要素[J].科技资讯,2010(02)
[3]张冰鹤.关于加强水运工程质量监督工作的探讨[J].水运工程,2009(04)
【关键词】:质量管理体系内审有效性改进
1 中心试验室加强内审的必要性
“持续改进总体业绩应当是组织的一个永恒的目标”,凡是建立了高水平质量管理体系并有效运行的交通工程中心试验室,其内部管理规范、技术服务质量和客户满意度高。通过定期开展内部质量管理体系审核(以下简称内审),建立健全对质量管理体系的实际运行效果进行评价的机制,可以保证质量体系的不断完善和持续改进。内审能动态显示质量体系的运行状况,是试验室自我审核、自我约束、自我完善的一种系统性的活动,它不仅是保证质量体系有效运作的重要手段,也是试验室通向管理评审和现场评审的重要环节。因此,定期开展内审工作对于不断健全和完善中心试验室质量管理体系,全面提升中心试验室综合竞争力,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2 内审策划是实施有效内审的基础
中心试验室应根据自身的规模、性质和复杂程度制定相应的审核方案,并根据体系运行的需要,对审核的时机、范围、重点、频度、深度和特定要求等进行策划,主要包括内审时间(频次)、内审范围、内审方式、内审组组成、内审日程表等五方面内容,只有对这五方面内容进行详细的、系统的策划,才能确保内审的现场审核实施阶段有序地进行,为确保内审的有效性奠定坚实的基础。
2.1对内审时间(频次)和内审范围的有效策划
中心试验室应根据不同的实际情况选择相应的内审时间(频次)和内审范围。
2.1.1内审范围。内审范围依据内审目的而定,是指质量体系覆盖的范围及其承诺和实施的范围,一般以试验室部门、场所、过程等来表示。内审要围绕与质量有直接关联的部门和要素进行,应主次分明,针对重点、难点问题集中出现的部门展开工作。
2.1.2内审时机。当发生以下情形时,需要开展内审:在组织首次申请合格证书或合格证书有效期满前;当体系或体系的一些重要要素发生重大变化时;当审核有严重系统性问题,针对问题进行了全面整改后;当客户提出明确要求时;按规定的内部审核工作计划例行进行时;认为有必要进行附加审核时。
2.1.3内审种类。按时间和频次可分为例行性内审和突发性内审两种。
例行性内审一般为全体系内审,对体系覆盖涉及的所有部门、所有要素和所有过程均需要进行全面的内审,找出不符合项并实施改进后,增强体系运行的有效性。例行性内审一般按照年初或上年底,或上一次例行性内审结束后预先制定的内审计划进行,一般安排在第三方审核前或体系管理评审前两个月内进行。例行性内审一般一年进行一次和两次较为适宜。
突发性内审具有针对性,通常是针对当前试验室内部出现的问题及体系的重大调整而进行的审核,及时找出问题产生的具体原因,效果较为明显。突发性内审完全根据实际情况而定。下列情况可考虑实施突发性内审:体系依据的标准或组织的机构发生重大变化时;对体系文件进行了换版,体系文件内容有较大变化时;市场需求发生重大变化或客户有严重投诉(提出明确要求)时。
2.2 对内审方式的有效策划
中心试验室应根据质量活动的实际情况,对部门质量体系要素等进行审核的顺序、时间、进度和频次进行安排,以保证在年度计划时间内,使中心试验室质量体系中所控制的要素都能经过质量审核。
内审方式分为集中式内审、滚动式内审和附加审核三种。中心试验室在选择内审方式时,应结合审核资源、审核目的而定,选择效率最高的一种方式即可。“集中式内审”适用于较小的组织、需要进行全面审核的场合,涉及体系覆盖的所有部门、所有要素,集中较短时间、一次性对全体系运行情况进行评价;“滚动式内审”适用于较大的组织、按计划进行例行审核的场合,在不同的时期对不同的部门进行审核,按计划滚动地把体系覆盖的所有部门和要素在规定的期限内审核一遍,通常需要较长时间才能知道全体系的运行情况,但由于每次审核的范围小,所需资源少(审核员、审核时间等),也可在每次审核时利用与集中式内审同等资源,进行更加深入的专项审核;“附加内审”是当发生检测报告质量下降、投诉增多、能力验证发现问题等情况时,就特定的要素或部门,随时编制附加审核计划,进行附加审核。
2.3对内审组成员的有效策划
内审的审核组由组织任命,内审员应符合相应的任职条件并与被审核领域无直接责任关系。内审结果的准确性,与内审人员的责任心和技术水平密不可分,因此,合理地安排内审员是确保内审取得一定深度的前提。
2.3.1确定内审组长。根据年度总体计划安排,由质量负责人于内审实施前10个工作日下发《内审小组组长任命书》,任命审核组长。内审组长应由基本职业能力、具体工作能力和职业道德修养均强的审核员担任。
2.3.2选择内审员。内审组长在接受任命后,根据审核范围、审核任务和审核员的专业技术能力等,遵循“审核员不审核自己的工作”的原则,在1个工作日内选择若干名内审员组成内审组。
2.3.3 成立内审组。内审员名单经质量负责人批准后,内审组正式成立。内审组长应明确各自的职责与分工,同时受审核部门负责人应主动配合保证内部审核的有效进行。
内审员能力要求对比一览表
能力要求 内审组长 内审员
1、基本职业能力 较强的沟通能力、分析判断能力、组织协调能力、独立工作能力、应变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学习能力、创新能力等 一定的综合评价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学习能力、沟通能力等
2、具体工作能力 内审策划能力、现场审核能力、编制内审报告能力、跟踪验证的能力等 编制检查表的能力、现场审核能力、跟踪验证能力等
3、职业道德修养 正直诚实、客观公正、尊重对方、尊重别人,有较强的工作责任心和较强的分析能力 客观、公正、正直,能客观的观察现状并作出评价
4、基本条件 具有本科以上学历或工程师以上技术职称,熟悉质量管理法律法规及相应的审核依据,已取得内审员资格证书3年,本单位5年以上工作经验 具有大专以上学历或助理工程师以上技术职称,熟悉质量管理法律法规及相应的审核依据,已取得内审员资格证书,本单位2年以上工作经验
2.4对内审日程表编制的有效策划
对上述内审策划的结果,应由内审组长在实施内审前,编制内审实施计划和内审通知单,作为开展内审活动的具体文件依据。
2.4.1在确定实施计划内容时,为有计划、有步骤的开展内审,内审组长应重点考虑本次内审的具体目的、依据、范围(涉及部门、要素和重点)、内容、成员具体分工、具体时间计划、提交内审报告的程序和日期等内容。
2.4.2在确定审核日程安排时,内审组长应遵循“自上而下或自下而上”的原则确定各部门或各要素的审核时间,为系统、连贯的实施内审,获取内审效率最大化奠定基础。
2.4.3内审组长将实施计划提交质量负责人批准后,应将内审实施计划和内审通知单提前发放到各被审核部门,被审核部门接到审核通知后,如对时间安排等有异议,可在两个工作日内书面通知审核小组,经质量负责人同意,可另行安排时间。
2.4.4在内审首次会议前7个工作日,内审组长开审核组预备会,向内审员明确审核内容和要求,分配具体的审核任务,审核员可根据分配的任务,在内审实施前2个工作日编制《内部审核检查/记录表》,为审核员理清工作思路,获取内审效率最大化。
2.5 对内审样本的有效策划
组织的规模、复杂程度、体系的覆盖面、每次审核的目的、重点和时间限制的不同都决定了要选用不同批量的样本,对内审样本的选取应按照具有代表性、随机性、客观性等因素进行策划。内审员依据批准的审核计划和分工编制相应的检查表。
2.5.1样本必须有代表性。审核本身只可能是一个抽样的过程。如果抽样失去代表性,审核结果就可能不真实。这就要求首先要辨识关键过程,评审主要因素;而且要从标准入手,明确要查什么和如何查,对过程进行充分的分析,选定由代表性的样本。
2.5.2抽样必须是随机的。对选定的样本的抽样应是随机的的。随即不是随意。要采用多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如分层抽样、均衡抽样等),保证抽样的随机性。
2.5.3样本必须是客观的。样本必须是客观的。不应带有倾向性。审核员应亲自抽样,获取样本的方式应当是正当的。样本应是通过观察、测量或试验获得的与报告或服务质量有关的或与某一体系要素的存在和实施有关的,定性的或定量的信息、记录或事实陈述。
2.5.4样本大小应与预定计划相适应。样本过小,审核结果的风险大;样本过大、影响审核的进度。样本要适量,适量的标志是与预定计划相适应。
3 内审实施过程的控制是有效实施内审的保证
内审实施过程包括内审准备、现场内审、内审汇总三个环节。内审准备主要包括内审组长准备相关审核用记录表,内审员编制审核检查表;现场内审主要是内审员依据审核日程安排和审核检查表,收集审核证据,形成审核发现的过程;内审汇总主要依据审核发现对体系总体运行情况进行评价的过程,更重要的是应汇总出不符合的审核发现,以利改进的实施。
3.1审核检查表的编制
为了指导现场审核的有效实施,内部分工后内审员要收集受审部门的信息(包括了解所查部门的职责分工、工作流程、翻阅受审部门的相关作业文件以及内部规定等)、选定审核方法(正向追踪或逆向追溯)、编制检查表(体现审核的具体内容)、选择收集审核证据的手段(如询问、查阅文件、现场查看等)以及抽样方案等内容。编制检查表是内审员的一项基本技能,检查表是内审员对具体审核的详细策划,其质量的高低会直接影响现场审核的质量。故在现场审核前,审核组长应审核本组内审员编制的检查表,确保安排的审核任务不漏项,各要素的具体审核内容和审核时间、抽样计划适宜,同时能确保审核的深度。
3.2开好首末会议。
3.2.1首次会议是现场审核的开端,由内审组长主持,是内审组全体成员与受审方负责人和有关人员(包括管理层、职能层以及过程负责人等)共同参加的会议。内审工作的成败,关键在于试验室人员对内审工作的认识、理解和相互配合支持的程度。所以要利用首次会议统一思想,详细陈述内审目的、范围及依据,阐明有关问题,进一步明确内审时间、地点、参加人员的各自任务。
3.2.2末次会议标志着现场审核的结束,对末次会议的要求基本同首次会议,关键是对不符合项做好统计、分析和归纳,充分了解质量体系运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一步积极推动质量体系的完善,为管理评审打下良好基础。内审中发现的不符合项的纠正工作,则要通过跟踪验证来完成。
首末会议内容比较
首次会议主要内容 末次会议主要内容
宣布开始现场审核 介绍内审的观察结果
明确内审目的和范围 宣布内审的结论
阐明有关内审的问题 提出今后工作要求(如纠正措施、跟踪验证等)
再次明确内审计划,落实安排 宣布结束现场审核
3.3 现场审核控制
现场审核是内审的关键环节,内审员现场审核时,根据内审检查表实施审核,当发现不符合项时可适当多抽样,或偏离检查表进行追踪审核。为确保内审的有效性,内审员应对现场审核过程中的内审时间、进度、内容、气氛等实施严格的控制。
3.3.1收集审核证据应真实、客观。内审员应采取询问、查阅文件、现场查看等方式获取审核证据,对审核过程应有必要的记录,以便需要时查阅、核实及审核活动的追踪和持续;应亲自抽样并让取样有代表性,如按类别、时间等实施分层抽样,抽样量的多少可根据当年的实际业务量确定并成比例(查阅资料与到现场收集证据的时间,宜各占总审核时间的50%);对不符合事项描述应力求具体、明确,具有可追溯性,发现不符合项时应尽量深入下去,为确定不符合原因奠定基础。
3.3.2按预定计划进行内审。内审员应根据所承担的内审任务编制的检查表以控制内审进度,并根据需要调整内审样本。在内审过程中,不同内审员的工作进度可能会有不同,内审中也可能出现未能预计的情况。为了保证整个内审的进度,内审组应及时沟通,内审组长应注意及时对审核分工进行调整。
3.3.3控制内审现场气氛。内审不同于外部审核,内审员是在本组织内进行审核,面对的是自己的同事,因此较难产生权威效应,所以更应该客观、公正、正直,提问时不可以暗示或以其他方式向受审方提示答案;审核时要保持融洽的气氛,管理层的足够重视,受审核部门负责人的积极配合是保证审核顺利、有效进行的关键;对审核发现的问题,应尽量沟通以取得共识,如产生争执,可提交质量负责人仲裁。
3.4把好内审汇总关
在对受审核方的现场审核基本完成后,内审组长应组织召开内部会议进行审核发现问题的汇总。内审组内部会议为内审员之间互相学习提供了良好的途径,也是内审组长把握内审方向和内审进程的重要渠道。
3.4.1互相交流审核发现。各位内审小组成员互相交流以下情况:审核了哪些部门、人员,采用了什么样的审核方法,受审核方做得怎么样,对发现的问题准备怎么判断不符合状态等等。其他成员对该审核员的不足之处进行修正,如:审核是否到位、审核方法是否正确、判断是否准确等。必要时,内审组应对缺漏的项目补充审核。
3.4.2对审核发现进行分类。审核发现可分为不符合项报告、观察项或改进建议项两类。不符合项报告不仅是审核结论的依据和凭证,而且也是受审核方采取纠正措施的依据,不符合项报告可依据其性质和影响程度分为两大类若干个小类(详见《内审不符合项基本要素》)。观察项或改进建议项不属于不符合项。
3.4.3内审组长分析不符合项。为了客观判定体系的运行情况,在实施内审汇总时,应使用统计技术对审核中发现的不符合项进行相应的分析。对不符合项的分析一般可包括对不符合项的数量、性质、分布的统计和与以往审核发现不符合项情况的比较。通过对不符合项的分析和动态比较,指出中心试验室管理的薄弱环节和应改进的重点,以及分析纠正措施计划完成情况等。
3.4.4体系运行评价和确定审核结论。内审组长在末次会议上应对审核发现(特别是不符合的审核发现)、体系运行情况评价、审核结论等进行详细通报,并针对这些薄弱环节和改进的重点提出改进的进度要求及建议的改进措施等。一般而言,如果不符合项的数量相对较少,为次要不符合项,且其分布比较分散则体系往往不存在系统性、区域性的问题,基本上属于体系运行正常;如果以往审核发现的不符合项由主要变为次要,或者已不存在,则往往能反映体系自我改进、自我完善机制的运作情况。
内审不符合项基本要素
不符合项分类 按性质分 体系性不符合、实施性不符合、效果性不符合
按影响程度分 主要不符合 体系与约定的标准或文件要求不符合
次要不符合 次要的认为错误;文件偶尔未遵守;造成的后果不太严重;对系统不会产生较大影响;程序文件和作业指导书在实施中出现偏差、遗漏或不符合等
不符合项确定原则 慎用原则 对标准中涉及总体性的要求,当判定为不符合项时应慎重,尽可能归入其他非涉及总体性的条款中,不要轻易判定涉及总体性的问题为主要不符合项
就近不就远原则 当不符合项涉及多方面因素时,可按较为直接的因素去判断
就近不就远原则 对一些不符合项应掌握其实质而不应只看到其表象,可按其实质去判断
具体分析原则 受审核部门对一些表面相近的问题要具体分析,分清关键问题所在
不符合项主要内容 不符合项报告编号、审核部门名称、审核部门负责人、审核员、不符合事实描述、受审核部门对不符合事实的确认意见、符合审核准则的条款及不符合类型、纠正措施及完成时限;审核员对纠正措施的确认意见
4 审后改进是有效实现内审的关键环节
内部审核的目的就是为了找出体系运行中的不符合项并加以改进,以提升体系运行的质量水平。因此在内审后,体系主管部门或内审组应组织、督促、推进不符合项的改进,以增强体系运行的有效性。
4.1分析不符合项产生原因。为确保措施的适宜性,应将所有不符合(包括审核中发现的不符合项和所有问题点)分清责任部门,引导、督促其分析深层次原因,制定切实可行的改进措施和改进实施计划。
4.2对不符合项采取纠正措施。纠正措施是“为消除已发现的不合格或其他不希望的情况的原因所采取的措施”。纠正措施是针对已经发生并且被发现的不合格进行的处理措施,由受审核方采取并负责在商定的时间内完成。
4.3对采取的纠正措施进行跟踪验证。跟踪验证是审核活动的一部分,是对受审核方所采取的纠正措施进行评审、验证并对纠正结果进行判断和记录的一系列活动的总称。跟踪是审核的继续,是为确保纠正措施的有效完成,对纠正措施结果的有效性的确认。对好的改进措施要纳入相关体系文件中进行规定,予以固化,以实现长效管理。
4.4根据需要采取预防措施。预防措施是“为了防止潜在的不合格、缺陷或其他不希望的情况发生,以消除其原因所采取的措施”。预防措施是针对不合格事项采取纠正措施予以纠正后,为保证体系的持续有效运行制定的扩大化防范行动。
5结语
要增强组织的核心竞争力,离不开管理的改进与提升,作为中心试验室提升质量管理水平的重要手段的体系内审,通过控制好内审的策划、实施过程和审后改进等关键环节,可以验证中心试验室质量体系的符合性、有效性和适合性,通过自我诊断的方式来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并防止同类问题再次发生,增强体系自身的免疫力和适应性,使质量体系不断得到改进和完善,并处于动态更新之中,保持持续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 2008版质量管理体系国家标准理解与实施中国标准出版社2009-5-1
[2] ISO/TS16949:2009内审员实战通用教程 机械工业出版社张智勇2011-1-1
[3] 质量管理体系 基础和术语 中国标准出版社2009-2 -1
关键字:建筑给排水;暖卫工程;施工质量
中图分类号:TL353+.2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近几年来,在房屋建筑中最为普遍出现的问题就是“滴”、“冒”、“漏”、“堵”这四大常见通病,是困扰着人们正常生活的实际问题,也是人们对施工质量反映最为强烈的主要问题之一,比如管道堵塞、水流不畅、管道渗漏、卫生及洗浴器具无法使用等等。因为给排水系统具有一定的灵活性,因而造成相关器具无法使用的原因应该是存在客观性的,也就是说除了建筑本身具有一定的缺陷外,还存在人为的因素,比如没有按照正确的方法使用相关器具、用水时将垃圾冲进下水管道等。当然,导致这一现象的发生其最主要的原因在于施工质量,标准合格的施工质量能在一定程度上为使用提供一定的可靠保障,而施工质量低下的则会不同程度地造成根本性的使用缺陷,因而出现种种使用问题。下文分析了部分可能会导致“滴”、“冒”、“漏”、“堵”现象发生的原因,并且作了几点有关的防治措施。
一、导致建筑施工质量问题的原因
造成建筑施工质量出现问题的原因有:给排水管道渗漏、给排水管道堵塞以及厨房、厕所顶板渗漏水等几方面的原因。
1、给排水管道渗漏的问题。
1.1.给排水管道以及暖卫工程施工时所使用的材料并不是具有一定质量保障的产品,导致所用材料的使用期限短暂或抗耐磨性差;另外,安装相关器具的工作人员缺乏相关的安装知识,导致在操作过程中没有按照相关的安装程序进行,使得在使用中一些零件出现破裂而引起渗漏;
1.2.管道系统的安装没有按照有关规定进行,安装后的检查工作不到位,没有及时地发现问题,造成使用中的渗漏;
1.3.暖卫工程施工中,为了方便施工操作,随意地更改其基础结构。
2. 给排水管道堵塞的问题。
2.1.建筑施工时进入小区的水管线道在基础施工时没有按照严格的标准进行,使有关设备投入使用后,不能发挥其具有的功能,造成在使用过程中出现了许多的问题;
2.2.建筑施工时,选取的材料不符合规格,造成使用后无水压或者水量不足等;
2.3.安装完毕后,没有将管道内的杂物和垃圾清除干净就投入使用,造成了管道内不同程度的堵塞;
2.4.投入使用后,部分住户将生活垃圾冲入管道中,对于轻微型的堵塞现象没有予以重视或清理不彻底,久而久之便造成了管道堵塞。
3. 厨房、厕所顶板渗漏水的问题。
3.1厨房及卫生间的下水管道皮套安装扎固不牢实;
3.2卫生间的洗浴洁具安装松懈,规格不配套;
3.3安装管道时横管的设置没有设定一定的坡度,以及管壁上存在砂眼;
3.4.厨房、卫生间没有做好防水实施,管道穿过楼板时没有做好相应的结束措施,而是进行简单的上下抹面,蹲便器以及脸池的排出管口过短,没有与主管道连接好,以及蹲便器进水口胶皮碗用铁丝代替铜丝接头,至使在使用中受到腐蚀脱开造成渗漏。
二、防止施工质量问题的几点措施
2.1、进行安装施工时,安装工作人员必须了解有关知识,熟悉安装程序,并且按照设计图纸进行安装,不能因为在施工中的便利而随意更改和破坏结构;
2.2、加强施工中的技术管理,规定操作人员不得将施工杂物丢入下水口,施工时要对其他已施工完毕的设施进行保护;
2.3、在进行厨房和卫生间的施工时,必须要做好防水工作,尤其是管道周围更应该做好防水处理;
2.4、在投入使用之前,及时地做好对各项施工的检查,加大对管道系统安装以及清理情况的检验,对容易出现问题的部位要进行通水试验,以便于及时地发现问题,从而采取相关的补救和防治措施,以免造成投入使用后进行整治的难度。
2.5、强化暖卫施工队伍的素质教育,对水暖施工的工作人员进行系统的、规范的专业培训,并且设立持证上岗制度,对专业技能不过关的不予发放许可证件;
2.6、采取给排水系统以及暖卫系统的工程由专业施工队伍来承包的方式,这样做既可以减少施工中出现违规操作的行为,也可以保证日后的正常使用;
2.7、选取材料时,应选择具有一定规模厂家生产的产品,因为具有一定规模的厂家无论在质量上、使用期上还是知名度上都具有一定的保障性;
综上所述,建筑给排水与暖卫施工工程的质量问题不是一个单一的问题,而是集各种“小毛病”于一身而导致的问题,因此我们在施工中要不断地揪出这些小毛病加以预防和控制。同时,施工人员的素质良好与否是施工质量的重要保障,我们在保证施工材料质量合格的基础上,也要重视保证施工人员的素质,从而进一步防止或减少“四大通病”的发生,为人们的生活提供可靠的质量保证。
参考文献:
[1] 司侠杰,赵宝明.建筑给水排水与暖卫工程施工质量问题探讨[J].科技风,2009,(18):133-134.
[2] 金奎哲.建筑给排水设计措施分析[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1,(6):195.
[3] 刘春海.常见暖卫工程施工质量问题的解决办法[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9,(14):2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