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供应链金融服务优选九篇

时间:2022-11-28 23:22:52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供应链金融服务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供应链金融服务

第1篇

论文摘要:供应链金融就是银行将核心企业和上下游企业联系在一起提供灵活运用的金融产品和服务的一种融资模式。本文通过对各大银行现有供应链金融业务的概述和浅析,为中小融资企业(包括供应商和经销商)提出了现有可行的融资方案和方法。

一、供应链与供应链金融

“供应链”是指产品生产和流通过程中所涉及的原材料供应商、生产商、分销商、零售商以及最终消费者等成员通过与上游、下游成员的连接(linkage)组成的网络结构。

“供应链金融”是指银行从整个产业链角度出发,开展综合授信,把供应链上的相关企业作为一个整体,根据交易中构成的链条关系和行业特点设定融资方案,将资金有效注入到供应链上的相关企业,提供灵活运用的金融产品和服务的一种融资模式。

二、供应链金融的三方共赢

在供应链金融中涉及三个主体——工厂等中小融资企业,物流企业和银行等金融机构。

1、对于工厂等中小融资企业,在企业的生产经营中,受经营周期的影响,原材料等流动产品占用大量的资金,如果通过供应链金融服务,可以通过暂时抵押货权,从银行取得贷款,用于开展业务,解决了在物流过程中的融资问题,使企业把动产盘活出来,把有限的资金用于产品开发与扩张方面,从而减少资金占用,提高了企业的资金利用率。

2、对于物流企业,供应链金融业务的开展实际上为其开辟了新的增值服务业务,不但可以促进其传统仓储业务的开展,实现客户的个性化、差别化服务,而且物流企业作为银行和客户都相互信任的第三方,可以更好地融入到客户的商品产销供应链中去,同时也加强了与银行的同盟关系,给自己带来新的利润增长点,为物流企业业务的规范与扩大带来更多的机遇。

3、对于银行等金融机构而言,物流企业的上、下客户也是他们的潜在目标客户群体。通过与物流公司开展业务,银行可以很好把握住这部分的客户,为他们提供金融服务。同时由于有物流公司作为第三方监管人对于质押的货物进行了严格的监管,在一定程度上降低银行可能遇到的风险。而且在企业贷款未能如期返还的情况下,物流企业可以协助银行将质押物变现还贷,最小程度地降低银行提供供应链金融服务可能产生的损失。

所以说,供应链金融的产生可以实现中小融资企业、物流企业及银行的三方共赢。

三、各大银行供应链金融产品浅析

供应链金融并非某一单一的业务或产品,它改变了过去银行等金融机构对单一企业主体的授信模式,而是围绕某“1”家核心企业,从原材料采购,到制成中间及最终产品,最后由销售网络把产品送到消费者手中这一供应链链条,将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零售商直到最终用户连成一个整体,全方位地为链条上的“N”个企业提供融资服务,通过相关企业的职能分工与合作,实现整个供应链的不断增值。因此,它也被称为“1+N”模式。

以下笔者将对深圳发展银行、光大银行和华夏银行这三家商业银行所发展的供应链金融产品进行概述和浅析。

1、深圳发展银行“供应链金融”。2006年5月,深圳发展银行推出“供应链金融”业务,主要从核心企业入手研判整个供应链,将资金有效注入处于相对弱势的上下游配套中小企业,以解决现存的供应链失衡问题以及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

该链初步整合了20多项产品(服务),在融资服务,在结算服务,理财服务和离岸业务四个大项目中,包括了供应商融资产品、经销商融资产品、出口国家贸易融资产品、进口国际贸易融资产品、国际结算、企业理财方案、委托贷款等27个具体产品。

2、光大银行“阳光供应链”。2007年光大银行推出“阳光供应链”,将以行业内综合实力较强的生产制造厂商作为其核心客户,通过对产业链供应、运输、销售等全过程分析,针对链条上不同客户群的金融需求,由光大银行提供一体化、全方位、个性化、集成式的产品组合。

根据对供应链金融服务进行全面梳理整合,光大银行形成了应收账款融资、应付账款融资、阳光商品融资、1+N链式融资、汽车全程通、工程机械按揭、银关系列等金融产品以及针对钢铁、电信、汽车等行业提出行业整体金融服务解决方案等品种丰富的供应链融资服务。

第2篇

一、农业供应链金融的理论内涵

农业供应链金融是农业产业供应链理论与供应链金融理论相结合,所产生的一种服务于整个农业生产、流通环节的新型金融服务模式。对于农业供应链金融理论内涵的把握需要从农业产业供应链与供应链金融两重维度把握。根据物质有无生物属性将农业产业供应链划分为涉农供应链和工业连接型供应链(或称非农原材料供应链,泛工业型供应链)。这种划分方式对整个供应链的运营及物流管理都产生了根本的影响,但农业供应链的概念如同供应链的概念一样,至今尚未在理论界得到统一。一般认为农业价值链、涉农供应链、农产品供应链及农业物流网络等概念所指相同,可统称为农业供应链。它包含农业生产的产前采购环节、农副业的种植和养殖环节、农产品加工环节、流通环节以及最终消费环节等,所涉及的所有组织和个人的网络结构,即从“种子到餐桌”的过程。现代农业在经营上,是以市场经济为导向,以利益机制为联结,以龙头企业为核心,实行产销一体化经营。龙头企业是供应链中的核心企业,对整条链起主要的组织管理和控制作用,龙头企业主导整个供应链对市场需求变化进行反应,也是链中利益分配的主导者。农业产业加工后进入流通环节,进入方式有经销商直接采购、批发中心集中交易、物流中心配送等方式。物流的方向是自上游到下游,而资金流向则是相反,由最下游的消费者到最上游的农户,最终消费者是供应链资金流的最终来源。现代农业要求“物商分离”,由第三方物流企业(3PL)来执行产品由分散到集中、再配送到销售终端的过程,借助3PL专业化物流服务,可使得物流成本和服务水平达到最佳的平衡。

供应链金融是商业银行信贷业务的一个专业领域,它构架于供应链管理和现代物流管理理念的基础之上,利用对物流—资金流的控制,以及面向授信自偿性来隔离借款人的信用风险。供应链金融运行框架很简单:银行向自己的公司大客户提供融资和其他结算、理财服务,同时向这些大客户的供应商提供贷款及时收达的便利,或者向其分销商提供预付款代付及存货融资服务。传统农业具有产业化程度低、行业集中度低、作业地点分散、交易不集中(现金交易为主)、物流自营等特点,难以达到供应链金融的应用条件。通过农业产业化建立农业生产前、中、后各个时期的紧密联系,形成比较完整的、有机衔接的产业链条,以及组织化程度高,有相对稳定、高效的农产品销售和加工转化渠道。大型的加工企业、经销企业以及具有规模效应的物流中心成为供应链的龙头企业,为供应链金融的应用创造了条件。

综上分析,农业供应链金融是金融机构根据农业产业链结构特征,将产业链上的农户、农业企业、合作组织整体绑定,利用产业链上的农业企业信用与合作组织担保提高农户信用水平,通过设计相应的贷款协议和其他金融服务,将单个主体的不可控风险转变为产业链整体的可控风险,以此满足产业链各环节融资需求的一种系统性融资安排。农业供应链金融的基本含义和主要作用包括把产业供应链上的相关企业、农户作为一个整体,根据交易中构成的链条关系和行业特点设定融资方案,将资金有效注入相对弱势的小企业或农户,提供资金理财服务,提升农业供应链的群体竞争力,拉长农业产业价值链。

二、农业供应链金融的功能体系

农产品、农业生产资料和农民日用消费品的生产和流通过程中,通过对信息流、物流、资金流的控制,涉及原材料、中间产品、产成品,并最后由销售网络把产品送到消费者手中,将农户、分销商、零售商、最终消费者连成一个整体的功能网链结构体系称为农业流通体系,它包括农产品供应链、农村生产资料供应链和农村消费品供应链。农业供应链金融对重塑农业流通体系的结构、流程、规模和质量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集中体现在农业流通体系的供应链重塑。

首先,对农产品供应链重塑的功能。农产品供应链是指以农户为起点,将农户、加工企业、批发商、零售商、消费者等连成一体,以农产品为传递对象,通过对信息流、物流、资金流的控制,把农产品送到最终消费者手中,实现供应链各成员利益的功能网链结构。农产品供应链管理的主要内容可以从两个层面来理解:一是普遍意义上的产品供应链包括的管理内容,如供应商关系管理、采购管理、客户关系管理、库存管理、运输管理、信息管理、供应链协调等等;另一个是由于农产品供应链的特殊性产生的管理内容,如农产品的季节性、鲜活性、易腐性、分散性等导致的对风险管理、冷链管理、质量安全管理等新的内容。农业供应链金融体系发挥功能后,有助于优化和提升农产品供应链。

其次,农业生产资料供应链重塑的功能。农业生产资料供应链(简称农资供应链)是农户在从事农业生产过程中,所需各类生产设施和物资采购供应流通过程中的网络结构,也给出一个类似的概念理解:农业生产资料供应链是指以农户为最终消费者,将供应商、制造企业、批发商、零售商、农户等连成一体,以农用生产资料产品为传递对象,通过对信息流、物流、资金流的控制,把产品送到最终农户手中,实现供应链各成员利益的功能网链结构。在这里,农户作为供应链的终端,即最终消费者,各类生产资料的制造企业是供应链的核心企业。在农业生产资料供应链中,也存在大量的分销商和零售商,其基本运作与传统的产品供应链较为接近。同样,农资供应链管理的主要内容也可以从两个层面来理解:一是普遍意义上的产品供应链包括的管理内容,如上述所提及的供应商关系管理、采购管理、供应链协调等等;另一个是由于农资供应链的特殊性产生的管理内容,如农资需求的集中性、固定性、分散性等导致的对供应链效率管理的影响。

另外,对农村消费品供应链重塑的功能。农村消费品供应链的结构和运作模式与传统的产品供应链最为接近,农村消费品供应链是指以农户为最终消费者,将供应商、制造企业、批发商、零售商、农户等连成一体,以农民生活资料产品为传递对象,通过对信息流、物流、资金流的控制,把产品送到最终农户手中,实现供应链各成员利益的功能网链结构。对于农村消费品供应链,同样也包括两个层面的内容:一是普遍意义上的产品供应链包括的管理内容;另一个是由于农村消费品供应链的特殊性产生的管理内容。农村消费的主要特点在于分散性、低消费水平等,导致对农村消费品流通成本高,流通效率低下。所以一个重要的思路是如何将集中农村的分散需求,消费在时间和空间上的集中度问题将会显著影响农村消费品供应链的运作效率。

最后,农业供应链金融对农业流通体系还具有其他功能:第一,农业供应链金融有助于提供发达的设备装备。表现为农田基础设施好,排灌条件优越,机械化程度高,农业设施先进,农业投入质优价低等;第二,农业供应链金融有助于促进技术革新。表现为运用先进科学的生产方法使农产品更为高产优质;第三,农业供应链金融有助于提高组织经营管理效率。产前、产中、产后的经营管理水平高,产、供、销、加等各个环节连接密切,组织方式科学合理,使得整个农产品生产营销系统成本低、效率高;第四,农业供应链金融有助于完善服务体系。指政府的支持和服务体系完善,能够帮助农业生产者和经营者克服市场机制的不足,解决那些仅仅依靠市场机制解决不了和解决不好的事项,如农业科研和推广、食品质量监控等;第五,农业供应链金融有助于增加资金供给。不断改进的农业供应链金融体系有助于农资生产商、农户、中间物流商、加工企业等各环节主体更容易获得资金支持,增加资金供给,有助于化解资金需求得不到满足的困难和矛盾。

三、农业供应链金融发展与我国“三农”问题破解

近年来,供应链金融在农业产业中得到广泛应用,成为现代农业产业化发展的重要标志。最近几年,众多国内外组织都在提供专门针对供应链分析、供应链建构、供应链风险的讨论,包括如何选择、创新供应链金融产品的培训。从目前国际上发达国家(包括美国、荷兰、日本等)开展的供应链融资实践来看,由于具体的产业、产品和供应链各不相同,决定了融资形式多样化。有一些是生产者或者生产者组织,比如协会主导或者主动发起这个供应链融资,也有一些是加工商、销售商,或者是超市,为了保证原料的稳定性,需要建立一些基地,向这个基地的农民提供贸易性融资,保证产品、原料获得。这两种组织形式是生产者为了保证市场可得性,因为现在很多边缘化的农民,其市场可得性比较差,特别是专用化的产品、标准化的产品,对市场的依赖性比较强,分散小农户很难和大市场竞争。还有一些政府部门或者非政府组织推动供应链金融,这些更多是缓解贫困农户,特别是在融资方面,弱势群体很难获取资金,银行融资把他们纳入到供应链、产业链中,通过产业链的融资来解决偏远农户的资金获取问题。

我国“三农”问题的存在以及“三农”的特殊地位,为新时期建立符合我国“三农”实际的农村金融体系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在过去几十年中,“三农”用低速发展的沉重代价,为城市建设和工业增长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使得农村的资本积累能力大大降低,表现为资本积累进程中资本的有机构成不升反降,恶化了资本质量,在生产工具落后和劳动生产率降低的情况下,导致农村资本技术构成不高,总资本中农业不变资本的增长速度相当缓慢,严重影响了农村剩余资本的获取能力。这种状况不仅使农村失去了对外部资金的吸纳能力,还造成了农村资金大量外流,严重抑制农村金融发展,制约“三农问题”有效解决。

根据金融功能理论,执行农村金融服务功能的载体是各种经济组织,一项金融业务可以是几种功能的组合体,同一金融功能也可以由不同的金融产品来实现。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应遵循市场竞争机制来安排其组织形态,既要具有金融体系的一般功能,还要具备适应弱质性农业发展要求的功能,具体概括为以下几方面。

第一,现代农业流通金融的资金融通、资源配置功能促进农村金融发展。现代农村金融组织体系要解决的根本问题就是农村资金有效供给不足和农村资金失血严重的问题,即通过一整套金融交易制度安排,聚集农村剩余资金,并配置到农业生产投资或农村经济发展上来。一方面农村金融中介组织动员储蓄,将闲散资金集中起来,再通过借贷行为投放资金。另一方面通过直接融资,或各种金融产品和金融服务,不断调剂、组合,优化货币资金在不同部门、地区、行业的配置,提高资金利用效率。

第二,现代农业流通金融的清算和支付功能促进农村金融发展。为确保农村建设和农业投资的顺利实施,以及农民生产生活的金融交易需求,同样需要高效、便利的金融清算和支付服务。例如要将农村建设中的各类资金进行快速地清算和支付,这就要求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必须具有一定的网络硬件设施和相关金融软件设施,同时也要求农村金融组织从业人员具备一定的业务素质,这些条件同时满足,才能实现便利清算和支付功能。现代农村金融服务体系所提供的便利清算和支付功能,将极大地推动农村建设和农业发展的进程。

第三,现代农业流通金融的金融风险分散功能促进农村金融发展。由于我国现有农村金融服务体系的功能定位较低,体系结构中各金融组织之间缺乏横向合作关系,以及农村金融从业人员风险意识淡薄,导致我国现有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分散金融风险的目标往往无法实现。因此,建设具备分散金融风险功能的现代农村金融服务体系,既是我国新农村建设、农业发展的需要,也是增加我国农村居民财产性收入的客观要求。

第四,现代农业流通金融为农村金融建设提供合理的建议和措施。在参与农业结构调整、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和扶贫开发的同时,促进农村金融发展,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适应农村经济和农村情况的多样化要求,既要巩固和发挥传统产品的优势,又要不断创新,推出特色化、差异化的金融产品和服务。

第五,现代农业流通金融定位服务“三农”。动员农村储蓄,促进农民储蓄。整合资源、提供信息、消除对农村金融需求的排斥,加强财政、金融政策的协调配合,引导农村金融快速发展。加大农村新型金融机构的引导和监管力度,构建多层次农村金融体系。

针对农村金融有效需求和供给动力不匹配的问题,建立一套完善的农业流通金融体系已是当务之急,以产业链条、流通体系为核心的农业流通金融体系作为整个金融服务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是适应农村经济稳定发展的需要。因此,从战略的高度,对农村金融供给进行制度性安排,鼓励和引导发展农村金融为“三农”提供服务,并充分考虑发达地区、欠发达地区、贫困地区对金融服务的不同需求,既有商业性金融供给,也有政策性金融供给;既有国家引导农业发展的金融战略导向,也有国家扶持农业生产的金融支持措施,使农村金融类型的选择,建立在遵循市场化原则条件下,寻求效率与公平均衡的基点之上,最终达到满足“三农”对资金需求的强烈愿望,从而更好地促进“三农”发展。

(注: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中国货币政策的区域分配性效应研究”(07CJY061);云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云南农产品供应链金融发展模式研究”(QN2013013)。)

【参考文献】

[1] 陈贺:基于供应链视角的农业产业链融资分析[J].农村金融研究,2011(7).

[2] 程杨娟:农业供应链金融研究[D].山西财经大学,2012.

[3] 胡国晖、郑萌:农业供应链金融的运作模式及收益分配探讨[J].农村经济,2013(5).

[4] 胡跃飞、黄少卿:供应链金融:背景、创新与概念界定[J].金融研究,2009(8).

[5] 深圳发展银行中欧国际工商学院“供应链金融”课题组:供应链金融:新经济下的新金融[M].上海远东出版社,2009.

[6] 王宇波、马士华:我国农业产化进程中供应链管理的几点思考[J].物流技术,2004(11).

第3篇

关键词:供应链金融 物联网 优化

物联网的兴起使人类能以精细、动态的方式对信息流、物流、资金流进行“可视化管理”,从而达到优化资源配置的目的。这与商业银行供应链金融利用物流、信息流实现风险防控的思想本质相同,因此,随着物联网在实际运用中的逐渐深入,物联网将为商业银行带来巨大的商机。

供应链金融的内涵

根据Michael Lamoureus的定义,供应链金融是一种在核心企业主导的企业生态圈中,对资金的可得性和成本进行系统性优化的过程。供应链金融解决方案由多方机构参与,包括金融机构、核心企业、链上企业、物流仓储机构以及连接贸易双方和金融机构的信息技术平台提供商组合而成。供应链金融引入核心企业、物流监管公司等新的风险控制变量,增加中小企业获得信贷机会,取代传统的抵押担保方式,以相当于“团购”方式解决中小企业贷款难题。中小企业可以将未来货权、应收账款、未来销售收入作为质押商品实现融资,甚至凭借在供应链中信誉获得无抵押融资。

在该运作模式中,仓储机构作为独立的第三方参与质押物监管活动,与银行、中小企业联系紧密。质押物监管必须借助强大的信息平台和精准的监管流程设计,保证对符合银行要求的质押物进行监管。在加强供应链中企业间的合作联系的前提下,未来供应链金融将朝着不断延伸链上金融服务长度方向发展。物联网能把所有物品通过射频识别等设备与互联网连接,将产品供需信息对接,加强供应链上下游更多企业间的合作,整体上提高供应链信用资质。银行通过物联网同核心企业和物流监管机构合作,全面“可视化追踪”把握中小企业的还贷能力,大大降低操作风险。

物联网在供应链中的运用

(一)物联网概念、结构

物联网是指通过信息传感设备,按照约定的协议,把任何物品与互联网连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的一种网络。它的最终目标是为每一个物品建立全球的、开放的标识标准,它的发展不仅能够实现对物品的实时跟踪,而且能够实现对企业透明化、精细化、可视化管理。

在物联网中,通常使用RFID(自动射频识别)技术。RFID系统包括前端的射频终端和后台的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射频终端包括读写器和标签。标签用于存储所标识物品属性的信息;读写器作为信息采集终端,利用射频信号对标签进行识别并与计算机信息系统进行通信,将RFID与Internet相结合,将读写器安装到任何需要采集信息的地方,通过Internet全程跟踪贴带电子标签的物品,这样所有物品和Internet组成了“物联网”。RFID最大的应用领域是供应链,同供应链有共同目标。

(二)物联网在供应链中架构

供应商运行物联网依靠分布在各企业的物联网信息服务器连接。信息服务器既要保证与供应链上下游企业的信息传递,又要对来自物联网内外的查询进行身份鉴别和提供信息服务。根据服务供应链这一构想,在物联网信息管理系统中,将其布局分层化。第一层,RFID应用管理系统存在于生产商或运输商等底层的服务器中,负责传输物品的生产、流通信息;第二层,对来自不同地方、不同格式的数据过滤和标准化处理;第三层,提供数据统计和查询等功能。

图1是物联网运用供应链金融的模式。通过RFID 的无线通信方式,读写器读取存储在电子标签上的数据;经过中间件过滤掉重复读取的数据后,生成事件序列,传送给企业应用软件;企业应用软件通过互联网或者局域网访问由电子标签信息指示的信息服务器,获取产品的相关信息;银行通过公共信息平台获得企业产品流、资金流等数据,并据此分析企业融资前后经营情况。图1中的RFID标签存储容量可以根据用户需要进行设计。

物联网优化供应链企业成员融资过程

物联网辅助银行对企业进行信用调查。客户向银行申请授信,在以往,除了提供营业执照、税务登记、公司章程、财务报告等纸质证明材料之外,还需要提供一段时间内的企业购销合同、抵押物信息,如库存、房屋。若银行通过物联网接口,进入其管理系统,查询近期企业经营信息,由此决定是否对企业用信,省却了企业收集、整理用信资料时间。

物联网加快贷款审批速度。一般而言,银行在受理一项业务后,通常要至少一个工作周的时间来审核业务的可行性,业务团队从亲自并且多次走访收集待授信客户的信息,到资料整理与洽谈、申报审批、签署合同及至贷后管理等一系列工作,在实际工作中,都需要相应专职人员处理,加上客户属于中小企业,关于融资的信息不对称问题相对更多,增加沟通时间。所以,如果物联网在企业中被运用,银行通过物联网掌握企业更准确的资金流、产品流的情况,将极大减少人力成本、沟通时间。

物联网提升贷后管理效率。贷款审批通过后,银行对货权进行严格审核复核,然后通过物联网内部系统加强管理,减少人为管理环节,降低操作风险。

物联网中电子感应器用于检测货物保管状态。当感应器感知抵押物存在质变风险时,及时向信息管理系统发出信号和通知客户。这方便银行快速判断抵押物的状况,决定是否重新进行价格核定与跌价补偿。若总跌价超过银行最低授信额度,且借款人未追加质物或提供新的担保,立即宣布授信提前到期,在与客户沟通后,采取拍卖等措施出售质物,偿还贷款。RFID监管客户提货。在物流仓储现场安装RFID电子监控设备,客户一旦提货,通过物联网传递信号,由银行发出提换货指令后,仓储监管人员根据指令发货。

物联网信息管理系统实时监督企业贷后经营。物联网如同一台监视器。银行在线实时监控授信企业日常结算与现金流状况,结合仓储机构提供的抵押物的信息,共同对授信企业的经营变化与财务状况予以掌握,及时采取风险预警措施。

银行借助物联网获得优质监管

供应链金融涉及多方经营单位,其中,与物流仓储机构合作,负责抵押物的监管,对发展供应链金融发展非常重要。

物联网的信息管理系统连接物流仓储机构,使银行方便监管链上中小企业抵押物。RFID技术可以使银行与物流监管机构间采用信息系统协同传输。这种方式取代传真、电话、纸张等点对点的传统传输方式。相应地,通过RFID技术,企业和银行可以很清楚地了解和把握抵押物从生产、运输到销售的每一环节,安装在工厂、配送中心、物流监管仓库的阅读器,能够自动记录物品在整个供应链的流动。从整个集成供应链看,供应链的透明度和信息的准确度将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恰好解决银行难于监管问题。图2是融资环节中的仓储监管流程。

从图2可以看到银行授信前,必须经过很多个环节,而且每个环节都需要人工完成,延长业务办理时间。而物联网的使用,可以协同管理供应链上的企业同仓储监管机构的交易,极大的节约办理时间。尤其在仓储交易、抵押交易环节,物联网具有不可比拟的优势。

银行与链上企业达成交易后,银行将来自企业的抵押物交予合作仓库。由仓库负责保管抵押物,并定期同银行核查抵押物的货值。例如,当抵押物入库时,装在仓库门口的RFID扫描抵押物,接着,读码器扫描银行和企业双方签订的抵押单据,检查货物数量是否与单据匹配。车上的每个抵押物上都装有射频识别(RFID)标签,它含有一个惟一标识该抵押物的产品电子代码(EPC)。货车驶出仓库时,门口的RFID识读器启动这些标签。于是货物“苏醒”过来,并自动在“物联网(Internet of Things)”上“注册”自己信息。运输到合作仓库,搬运工直接将抵押物入库上架(通过RFID识读器,仓库的库存系统自动记录入库信息),库管人员从物联网系统确认此次存货量,同时抵押物信息传递到银行系统。

供应链金融未来发展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发展,物联网辅助供应链金融创新,拓宽中小企业融资渠道,使供应链金融服务电子化、网络化和自动化。供应链金融服务未来需要提升的方面包括供销企业从提交融资申请到放款,企业从补充保证金到去监管仓库赎货;供应链成员企业工作采用全流程电子化处理,替代纸质合同、盖章、传真、电话等线下繁琐工作,帮助企业最大限度节省管理费用。据统计,仅银企传递单据的快递费用就可节约99%。

此外,核心企业要全面快捷掌握本企业和供应链成员的金融业务信息;供销企业能及时掌握额度、融资、结算、质物等信息,便于合理安排采购计划、生产、销售进度等;物流企业可以准确获得核心企业、供销企业融资、质物出入库、商品价格等信息,有利于提高监管水平。供应链金融运用物联网后,能使核心企业下游客户利用存货融资的范围大大拓展,如药品、医疗器械、农产品、半成品等。同时,银行在财务供应链管理方面还可以提供若干中间业务服务,包括财务管理咨询、现金管理、资信调查和贷款承诺等服务;也可以针对供应链上的核心企业,帮助它们分析供应链上不同环节的资金需求和融资能力,找出融资瓶颈问题从而提出降低整体供应链成本的最优方案并协助其实施。

结论

在全球化背景下,供应链金融作为一种服务中小企业的创新金融服务早已出现在国际银行业,在近几年,它广泛进入我国金融市场。我国商业银行还可通过创新原供应链金融产品,将其广泛用于微型企业中。但我国供应链金融服务模式狭窄,没有突破传统信贷方式,且受到信息不对称、银行观念落后的影响,极大地阻碍该金融服务的使用。物联网能巩固供应链伙伴合作关系,增强彼此间凝聚力。基于物联网的思想,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可以从专注于对企业本身信用风险的评估,转变为对整个供应链及其交易的评估,这样既真正评估了业务的真实风险,同时也使更多的企业能够进入银行的服务范围。

参考文献:

1.胡跃飞,黄少卿.供应链金融:背景、创新与概念界定[J].财经问题研究,2009(8)

2.鲍旭红.基于供应链金融的中小企业融资渠道创新研究[J].科技和产业,2009(9)

3.李 ,李芬萍.物联网对商业银行供应链金融产品的几点影响[J].西部金融,2010(5)

4.陈达文.基于物联网的供应链可视化管理[J].物流工程与管理,2011(3)

5.夏泰凤,金雪军.供应链金融解困中小企业融资难的优势分析[J].商业研究,2011(6)

6.丘永萍.物联网助力供应链金融发展[J].金融科技时代,2011(3)

7.孙其博,刘杰,黎 等.物联网:概念、架构与关键技术研究综述[J].北京邮电大学学报2011.33(6)

作者简介:

第4篇

【关键词】物流企业提供供应链金融服务供应链金融中小企业融资信息不对称

一、物流企业发展供应链金融服务的理论基础

供应链金融是指针对供应链上特定商品从初始地到最终目的地移动的过程中提供的、与快速增长的动态应付账款融资业务、金融租赁业务、存货融资业务等各种动产担保融资和其他金融技术相关的一系列新型企业融资服务解决方案[1]。根据深圳发展银行在供应链金融业务运作方面的经验,供应链金融也被定义为对一个产业供应链中的单个企业或上下游多个企业提供全面的金融服务,以促进供应链核心企业及上下游配套企业“产一供一销”链条的稳固和流转畅顺,并通过金融资本与实业经济协作,构筑银行、企业和商品供应链互利共存、持续发展、良性互动的产业生态[2]。

国际上最初供应链金融的出现和应用是商业银行针对其核心客户即大型企业的信贷新模式,向大客户的供应商提供货款及时收达的便利,或者向其分销商提供预付款代付及存货融资服务[3],到2008年5月,全球最大的50家银行中有46家向企业提供供应链融资,其他4家也在积极筹划开办此项业务[4]。随后,伴随国际上受次贷危机影响而产生的“供应链危机”[5],供应链金融发展为以物流企业、集团企业或者其金融公司为代表的各类企业出于自身业务发展需要对其涉及的整个供应链提供创新和延伸的融资类服务。

在国内,供应链金融是被作为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的一种金融服务解决方案的形式出现的。国内大量中小企业在融资需求方面得到的支持却是与其地位极不相称的。按照《中国中小企业发展报告2008~2009》的数据显示,截至2007年底,中小企业数量占全国企业数量的99%,GDP的60%,税收的50%。按照中国中小企业2009蓝皮书的数据,2008年底,在各级工商部门注册的中小企业970多万户,包括个体工商户,我国中小企业总数已达到3880多万户,占企业总数的99%以上。中小企业吸纳就业达90%。但是与此同时,近年来,中小企业融资仅占全部商业银行贷款的15%左右,2008年全国新增小企业贷款只有225亿,比2007年只增长1.4%,而全国贷款同期增加了14.9%。2009年第一季度,全国信贷规模总量增加了4.8万亿,其中中小企业贷款增加额度增加只占不到5%[6]。这是因为国内银行业高度集中,中小企业数量众多,涉及行业区域市场情况复杂,信息不对称问题严重,并且往往缺乏足够的固定资产,这就使得大银行在向中小企业贷款时面临“成本高、抵押难、风险大”的问题。而物流企业提供供应链金融服务,在解决信息不对称方面有着巨大的优势,利用物流企业对整个供应链运营状况的把握,通过不同的途径强化了信息了获取,降低了信息不对称性,进而协助供应链中相应资金需求企业获得融资,并同时控制资金风险和成本,完成对整个供应链的融资服务。在这个融资服务过程中,物流企业对融资方经营信息的掌握对于解决信息不对称导致的信用风险有着非常积极的意义。

在融资方的各项风险中,信用风险是最重要的部分。根据关于信息不对称的分析和委托-理论,由于人掌握某些委托人不了解的对委托人不利的信息,从而导致人利用信息不对称签署更有利于自身利益的合同,这种逆向选择也导致人在使自身利益最大化的同时损害委托人的利益的道德风险的存在。而在以银行为委托人,中小企业为人的信贷市场上,信息不对称的问题非常严重,或者说其非匀质性更严重,因此由于信息不对称导致的道德风险出现的概率也明显高于大型客户的信贷市场[7]。这时,借款方的还款能力是融资方信贷审批部门重点关注的信息,抵押物的明确性、可获得性、可变现性等评估是降低信用风险的有效办法。由于物流企业的信息优势,可以精确掌握客户货物存在的地点和基本价值,因此可以及时掌握抵押物的精确信息,进而使得其所面临的信用风险要比其他融资方小的多,其违约成本也就低得多。也就是说,物流企业的引入将两方模式升级为三方模式,委托关系变为两个层次,银行和物流企业之间,以及物流企业与受信企业之间均形成委托关系,而由于物流企业对物流状况的监督和对企业经营状况的了解,很大程度上优化了信息不对称的问题,有助于融资交易的达成。林毅夫、李永军(2001)的文章从理论方面证明了中小企业的非匀质性、贷款规模、贷款交易成本、贷款抵押比例是影响企业信贷的最主要的因素,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从而增加贷款规模和抵押比例,就能降低交易成本,从而使总贷款数量增加[8]。例如存货融资业务,一般企业的融资比例为50%[9],但物流企业美国联合包裹服务公司(UPS)提供的供应链金融服务中,抵押融资比例通常比银行高5~10个百分点,达到55~60%[10]。

供应链金融服务预计将为中国中小企业融资带来巨大的改变,根据中国人民银行研究局与世界银行合作的研究报告(2006),2005年中国中小企业的存货价值为30326亿元,应收账款3276亿元,合计超过33000亿元的资产被占用,按50%质押比例计算,这些资产可以一次性产生超过16000亿元的新增授信,并且由于乘数效应的作用,其实际效应还应该远高于这个数字[11]。物流企业如何利用自身优势,实现向供应链金融服务提供商的转型,是其发展战略中的重大问题。

二、UPS从物流企业到供应链金融服务提供商的转型

美国联合包裹服务公司(UnitedParcelService),原名为美国信使公司(AmericanMessengerCompany),1907年8月28日在美国华盛顿州西雅图成立,创始人吉姆・卡塞(JimCase),总部现已迁至亚特兰大。经过一百多年的不断发展,UPS已经是全球最大的速递机构和包裹递送公司,同时也是世界上一家主要的专业运输和物流服务提供商。每个工作日,该公司为180万家客户送邮包,收件人数目高达600万。公司的主要业务在美国,但服务同时遍及其他200多个国家和地区。20世纪90年代,UPS的供应链解决方案(SupplyChainSolutions)受到业界关注。供应链解决方案能够提供货物配送、全球货运金融服务、邮件包裹服务和业务拓展咨询等一揽子服务方案,从而真正实现货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的“三流合一”[12]。“三流合一”是UPS在供应链管理领域的最佳实践和贡献之一,由UPS提出的这个概念及其应用已经在供应链管理领域深入人心,而UPS也由此开始从单纯的包裹递送商向供应链金融服务提供商转型。

(一)UPS实现转型的两个阶段

UPS的转型主要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技术创新,即货物流的扩张推动信息技术的创新。到1993年,UPS每天为100万个固定客户传递1150万件包裹和公文。如此繁重的工作量迫使UPS不得不发明新技术以提高效率,保持价格竞争性,同时提供新的产品和服务搭配。1986年~1996年间,UPS总计投入超过47亿美元用于技术改造和技术创新。UPS的技术创新包括手持式设备传递信息和获取帮助,到专业化设计的包裹快递设备,再到全球计算机互联网系统和专用卫星。如以每个UPS的驾驶员使用DWD设备为例,它能够立即记录和向UPS网络系统上传货物传递的动态信息。DWD存储的信息甚至包括收货人签字的数字照片,以便向发货人提供货物运输的最鲜活信息。这种专用设备也允许驾驶员远程联系总部,使变更后的送货计划、交通路况及其他重要信息保持实时一致。通过技术创新和信息化建设,UPS的综合吞吐能力激增,客户需求得到进一步满足,实现了货物流与信息流的结合。这一阶段至关重要,为后来供应链金融模式的引入打下坚实的物质基础。

第二阶段是货物流和信息流的成熟催生供应链金融模式。20世纪90年代末,尽管UPS的核心业务是货物和信息配送,但UPS高层认为,企业的可持续性发展必须摆脱这种结构单一的物流运作模式。基于广泛的市场调研,UPS发现未来商业社会最重要的力量是“全程供应链管理”,成为“全程供应链主”才是UPS未来发展的原动力,并且公司在货物流和信息流方面的领先技术能够比较容易地匹配金融流,从而形成完整的供应链解决方案。所以,UPS开始调集核心资源向这一新领域迈进,战略性地重组公司。为了实现这次转型,UPS采取了一系列的行动,在1999年,UPS并购了7家物流和分销公司、11家技术公司、1家银行、1家航空公司等20家与供应链管理相关的公司,并于2002年5月,成功并购了美国第一国际银行,与其1998年成立的UPS资本公司(UPSC)合并,获得美国本土的金融服务牌照,2003年4月4日,美国康涅狄格银行委员会通过一项由第一国际银行集体提出的申请,把它的名称变更为UPS资本商业信贷(UPSCapitalBusinessCredit)。UPS资本商业信贷成为UPS资本公司(UPSC)的组成部分,专门为中小企业提供信贷、贸易和金融等供应链金融解决方案。强大的物流网络、信息平台和UPSC是其从单纯的包裹递送商向供应链服务提供商转型成功的关键支撑,其中UPSC是关键中的关键。1999年11月10日,UPS在纽约证券交易所首次向社会公众发行股票,使公司具备在世界重要金融市场上进行战略性收购和兼并的能力。这一举措为UPS的长远发展提供了强大的资本支持。

随着转型的完成和业务的发展,UPS的业务从起初主要利用其金融服务的便利和优势吸引客户,拓展业务,为企业提供的服务主要包括开具信用证、兑付出口票据等国际性产品和服务业务到逐渐成为企业盈利主力。转型后的UPS包括UPS包裹快递公司(UPSParcelDeliver)、UPS物流公司(UPSLogistic)、UPS资本公司(UPSCapital)和UPS零售(UPSRetail四大支柱部门。资料显示,自1998年成立以来,UPSC所属的供应链集成部门收入额已经从7.4亿美元增长到89.2亿美元,年均增长率为28.3%,高于UPS国内包裹部门年均4.2%的增速,也远高于国际包裹部门年均12.8%的增速[13]。

(二)UPS与沃尔玛供应链金融集成解决方案

国际性贸易中,买方为了转移资金占用的压力,往往利用其强势地位,采用赊销的方式,要求卖方先垫付部分或者全额资金,到货后一段时间结算货款,赊销已经逐渐代替信用证成为贸易结算的发展趋势。数据显示,全球贸易中有80%以上是通过赊账贸易来进行结算的。而沃尔玛作为强势的买方,通常会要求其东南亚供应商、出口商垫付全额资金,货物到岸后30~90天才结清货款,这对于中小制造商来说是一项沉重的资金负担,有些供应商因此不敢与沃尔玛签订大单合约。从供应链角度上看,这实际上增加了交易成本,降低了交易的效率,损害了供应链的整体利益。但是作为追求利益最大化的企业,这也是合乎经济学规律的选择。

UPS提出的供应链金融集成方案解决了这个矛盾,其与沃尔玛的战略合作关系以及在2003年在东南亚具体的业务合作可以被看作是供应链金融的典型应用。在应用过程中,UPS作为沃尔玛和其供应商之间交易的货运承运方,同时UPS也是中间结算商。再由UPS代替沃尔玛与东南亚地区数以万计的出口商进行支付结算,UPS保证在货物交付到UPS物流机构的两周内把货款先支付给这些出口商,以保证他们的流动资金运转。然后由这些出口企业把出口清关、全程货运业务都交给UPS,并支付物流服务费用和一定的融资费用。最后,拿到货物的UPS将与沃尔玛进行一对一的结算[14]。

图1 UPS/UPSC与沃尔玛的供应链金融集成解决方案

在这一过程中,出口商加速了资金周转,沃尔玛避免了和大量出口商的结算的交易成本,而UPS则扩大了物流市场份额,赚取了丰厚的物流服务收益和融资和金融服务等收益。由于UPSC可以为中小供应商企业提供为期五年的循环信用额度,并确保该公司规避沃尔玛赖账的信用风险,对于缺乏信用资源的中小企业来说,其为融资支付的成本和条件也优于企业通过其他渠道可能获得的条件,因此企业会乐于接受方案并支付这笔费用。

(三)UPS实现转型后的特点和核心优势

从上述对UPS向供应链金融服务提供商转型后的描述可以看到,在其供应链金融服务方案中,由物流企业作为整个供应链金融服务解决方案的主导方,并占据核心地位,是一种物流企业主导的供应链金融服务模式。

1.物流企业是服务方案设计和实施的提供方。在实际应用中,对金融服务对象的选择、融资方案的设计、融资方案的实施都是由物流企业根据自身与客户在物流方面的合作状况结合客户对物流和资金的需求来确定的。

2.物流企业是资金的提供方和融资条件的主导方。在这类应用中,融资规模的确定、融资时间的控制、融资利率的利率协商、以及后续资金的提供、还款方式等条件的确定和协商过程,都是由物流企业主导。物流企业根据客户物流服务过往合作情况、自身资金状况等条件对这些融资条件进行协商,达到双赢和多赢局面。

3.物流企业是信息渠道建立者和信息的掌控方。物流企业依托自身物流网络的信息平台,建立起抵押物信息平台,对融资抵押物的状况实现实时掌握,并且结合财务和资金管理系统完成对抵押物信息和资金信息的掌握和协调。并且根据自身需要通过信息交流机制共享信息给参与各方。

4.物流企业是方案实施过程中融资抵押物的实际掌控者。在融资条件的确定过程中,物流企业会根据在其物流网络中的抵押物的特征,并且通过协议和运输信息的掌握来确保对抵押物的权利,因此在方案实施中融资抵押物的掌控者是物流企业,企业将根据融资方案的进程或者还款计划的执行状况来确定和调整其运输和交货计划。

5.物流企业是金融服务方案实施过程中各方利益的协调方。在整个服务的实施过程中,各参与方难免会产生一些分歧,例如沃尔玛的供应商数以万计,发生分歧的协调量极大。而在这类应用中,除了根据协议处理分歧,更多的时候,物流企业将在分歧处理和协调过程中起到主导作用,由于其是物流服务的提供方,同时具有信息和资方优势,因此协调效率更高。

因此,通过提供物流服务掌握抵押物信息,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带来的信用风险控制问题,从而降低信用违约成本,进而实现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的动态协调,实现融资资本的高收益,并同时促进其物流业务的市场拓展,是物流企业UPS提供供应金融服务的核心竞争优势。

三、物流企业向供应链金融服务提供商转型的条件和启示

物流企业实现向供应链金融服务提供商的转型的要求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首先是物流企业的规模要足够大,其物流网络必须足够广泛,这样,其物流服务能力才可以为客户带来价值,其供应链金融服务才有得以开展的基础,同时,其客户数量足够多也能从概率上分散融资风险。

其次,物流企业的信息平台建设必须足够成熟和有效率,其对信息获取、分析、响应并采取行动的实施能力都必须足够强,这样才可以实时掌握抵押物的实际情况和融资及还款的进展情况,并在此基础上完成物流和资金方面进展的协调,否则其面临的信用风险将会升高。

再次,物流企业的融资能力必须足够强,其资金总体成本必须具有优势。由于提供供应链金融服务方案,企业向外提供贷款,并且贷款规模上相比市场更具有优势,加上自身运作的资金需要,因此提供供应链金融服务在资金成本方面要求很高。如果物流企业具备与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紧密合作的优势,或者像UPS拥有UPSC一样直接具有金融机构牌照,其优势将得到极大的突显。

最后,企业的综合管理运作能力必须足够有效率,由于物流服务和金融服务属于几乎完全不同的经营领域,具有不同的经营运作特点,对人员、资金、信息、制度等各个方面有不同的要求,因此,平衡二者的发展,协调二者之间的矛盾,实现经营上的合力,使其真正体现出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的三流合一的境界,无疑是需要很高的管理技巧和艺术。

从以上UPS的转型过程对国内物流企业向供应链金融服务提供商的转型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启示。

(一)物流企业应利用信息优势积极拓展金融业务,与金融机构合作,形成互补

对于目前提供供应链金融服务的商业银行而言,物流企业的介入对于其应用的推广和风险的控制同样有着重要的意义。既然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的重要原因就是信用的缺失,而从理论分析我们又能得知其根源是来自信息的不对称,那么物流企业作为中小企业的合作伙伴,对企业经营状况有着长期积累的历史数据,了解其波动状况以及主要客户,同时又能实时掌握更新其当前货物信息,这恰恰是非常适合作为中小企业融资过程中的信息提供方和重要媒介的。不管是物流企业作为中间方参与还是直接作为资金提供方直接融资,都有较大的发展空间。

国内可以与UPS对比和借鉴的案例是中国邮政和中国邮政储蓄,中国邮政本身是有着类似物流企业的全国性网络资源的,不足之处是其更偏重于重量较轻的包裹和文件等的运送,其货物运送能力远不如专业的物流企业。同时中国邮政储蓄是一家银行,有着相对较为强大的资金实力,资金成本并不高。这二者在体制内是有机会成为类似UPS+UPSC这样的组合,按照图中所示的三流和平台以及服务运作进行投入和建设,完全有可能发挥出较为强大的组合效力的,如下图所示:

图2 中国邮政物流和邮政储蓄银行提供供应链金融服务的假想图

(二)物流企业应加大对信息化建设投入的关注

由于融资抵押物在供应链中的实际流动和使用状况关系着融资还款的保障,企业和银行要想扩展供应链金融的应用,就必须结合其业务实际对信息平台建设投入相应的资金和人力物力,通过全流程的高度信息化和高度自动化,确保随时掌握抵押物的实际所在和使用是否正常,才可以确保借款方的还款可以按时按期正常进行。而国内物流企业的信息平台的建设相对还比较落后,普遍投入不大,这种关注的不足带来的信息获取能力和处理能力不足将严重限制客户的拓展和业务规模的扩张。建立能确保获取融资所需要的抵押物信息掌控方法,才能设计出通用性更好,可推广性更强的融资服务方案,才有可能摆脱融资服务个案化的状况,这是国内物流企业和银行发展供应链金融业务的基础性条件。

(三)物流企业应积极参与国际化竞争

作为UPS提供供应链金融服务的主要条件,积极拓展国际业务是物流企业发展供应链金融服务的必然方向。由于贸易的国际化趋势,以及中国的出口型经济的现状,更多的企业还是需要面向其国际性业务的融资服务,无论是为其国际出口贸易业务提供结算服务还是贸易融资类服务,抑或是国内逐渐扩展的存货、应收款类业务,如果可以扩展到其国际业务上,为其实现信用增级,其拓展空间和业务利润都会得到更大的发展。目前国内物流企业的无论是网点还是人员、系统方面,都难以达到参与国际化竞争的需要,不断提升这些方面的能力,才有可能结合利用本土优势将供应链金融服务的规模进行不断扩张。这方面的差距对国内物流企业在供应链金融服务的拓展产生了很大的限制,是国内物流企业的供应链金融服务将来能否生存和长远发展的关键所在。

(四)政府应重视并积极展开涉及动产担保等的法律法规的修订

国内在抵押、担保、物权等涉及供应链金融的概念界定、纠纷处理、登记制度等方面仍然存在的巨大空白和不明确也限制了供应链金融应用的发展。在动产担保法律法规和金融机构和物流机构交叉业务监管等方面,需要进行法律的修订和建立。现代高效率的动产担保交易法律应具有几个特征是:可供担保的资产范围界定宽泛。其次是担保物权设立必须简便,规范性要求明确。再次是有明确而全面的优先权规则。再次需要建立集中而统一的公示和登记系统。最后是建立有效的动产担保相关的法律实现,即当需要法律程序参与时,可以快捷简化的通过司法程序完成相应的权利实现过程。

要扩展物流企业对供应链金融业务的参与,还需要对类似交叉领域建立明确的监管模式,像电子商务支付平台支付宝这类兼具网络服务和金融服务的情况在国内属于监管空白,同样像宅急送意图扩展的在发票递送基础上的支付融资业务在国内也属于监管空白,如何界定合法金融服务和违规金融服务,对物流企业能否顺利开展供应链金融服务并实现转型有着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维基百科.en.省略/wiki/Global_Supply_Chain_

Finance.

[2]闫俊宏、许祥秦.基于供应链金融的中小企业融资模式分析[J].上海金融,2007,(002):14-16.

[3]深圳发展银行-中欧国际工商学院“供应链金融”课题组著.供应链金融-新经济下的新金融[M].上海:上海远东出版社,2009,3-4.

[4]Demica.DemandandSupply:Supplychainfinance[J].DemicaRepo

rtSeries,2008,May.

[5]Aon.GlobalRiskManagementSurvey[J].2007.

[6]李子彬编.中国中小企业蓝皮书[M].企业管理出版社,2009,38.

[7]深圳发展银行-中欧国际工商学院“供应链金融”课题组著.供应链金融-新经济下的新金融[M].上海:上海远东出版社,2009,245-246.

[8]林毅夫,李永军.中小金融机构发展与中小企业融资[J].经济研究,2001,(001):10-18.

[9]李子彬编.中国中小企业蓝皮书[M].企业管理出版社,2009,69.

[10]深圳发展银行-中欧国际工商学院“供应链金融”课题组著.供应链金融-新经济下的新金融[M].上海:上海远东出版社,2009,243.

[11]中国人民银行研究局、世界银行集团外国投资咨询服务局、国际金融公司中国项目开发中心著.中国动产担保物权与信贷市场发展[M].中信出版社,2006,204-206.

[12]张凯、董千里.基于融通仓的物流金融服务创新研究[D],2008,54-60.

[13]网页:产融战略的实质,产业基础决定金融宽度省略/,5.

第5篇

关键词 线上供应链金融 电商 融资模式

一、国内外应用的现状和发展趋势、目的及意义

国内外应用的现状和发展趋势:供应链金融作为一种新型的融资模式和产业组织模式,对于企业和银行的发展都有重要意义。目前排名全球前50位的银行均已开展供应链金融业务。根据Aberdeen Group所做的调查,[1]超过一半的国际性商业银行认可供应链金融的商业潜力,而Demica的调查结果更是达90%以上。Springer供应链杂志调查显示,采用供应链金融方案能给买方平均降低13%的运营成本,给供应商能平均降低14%的运营成本。目前,汇丰银行(HSBC)在全球范围内处于领先地位,在应付款融资方面成绩尤为突出。联合包裹公司(UPS)通过旗下的UPS Capital金融平台为客户提供信用证、票据兑付、金融增值服务和垫资等金融服务。荷兰银行(ABN AMRO)是较早开始挖掘供应链和国际贸易中的商机并将贸易融资作为重点业务的银行。从区域市场来看,花旗银行(Citi Bank)在北美占据优势地位,苏格兰皇家银行(RBS)凭借对荷兰银行的收购在西欧处于领先,渣打银行(S&C)则在亚洲和非洲更具优势,尤其是发货前融资。

国内方面,在深圳发展银行的带动下,国内各家商业银行竞相开发线上供应链金融服务,2012年2月中信银行也推出了“电子供应链金融”的线上供应链金融服务,国内供应链金融创新逐渐走向在线作业新时代。目前,包括四大行在内的大部分商业银行都推出了具有各自特色的供应链金融服务,除了平安银行(原深发展)的供应链金融之外,还有招行的电子供应链、华夏银行的“融资共赢链”、浦发银行的“浦发创富”、中国银行推出一项通过买方授信额度为卖方融资的供应链融资新服务项目“融易达”、光大银行推出以中小企业为主要融资对象,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为目标的“金色链守”。除此之外,还出现了吉林信托的“吉信通”供应链信托,江苏徐工工程机械租赁有限公司开展的基于信息化的工程机械供应链金融,中建材国际贸易有限公司建设的外贸电商公共服务平台――易单网①等涉及各个行业的供应链金融服务平台。

本文认为,与传统的线下供应链金融相比,线上供应链金融把更多小型企业纳入了目标客户,融资频率更高,银行、核心企业和中小企业都能够从中获取更大利润。[2]而目前国内研究更多的是供应链金融,对于线上供应链金融的应用和服务模式研究较少。本文在企业实践的基础上,结合供应链金融模式的相关研究,对两种电商供应链体系的融资模式进行分析,提出基于纯交易平台电商供应链金融模式与非纯交易平台电商供应链金融模式,并对两种模式的特点、运作机理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总结,结合京东商城的线上供应链服务这一具体案例,进一步分析这一新兴的供应链金融服务的优势和不足,以期能提升融资业务利益相关者的综合经济效益,为中小企业融资提供新的理论依据。

本文将分析线上供应链金融的有关概念,在企业实践的基础上,将供应链金融的理论应用于电商供应链系统中,以是否自营电商平台为标准,将电子商务供应链系统分为两类――纯交易平台电商供应链与非纯交易平台供应链,基于这两种不同体系的供应链系统,提出两种电子商务供应链金融模式,分析两种融资模式的特点与运作机理。具体内容包括:

(1)非纯交易平台电商供应链金融模式。结合实际的企业操作案例,分析电商、供应商、银行三者在供应链中的作用以及相互的制约关系。总结线上供应链金融应用对于中小企业发展所产生的影响以及未来发展趋势。

(2)纯交易平台电商供应链金融模式。对比非纯交易平台电商供应链模式,分析该中模式的特点和优势,同时具体阐述机制的运行方式以及电商所具有的优势,为今后电商的发展提供借鉴意义。

二、线上供应链金融应用和服务

分析过程:

第一,非纯交易平台电商在供应链系统。非纯交易平台电商在供应链系统除了提供交易平台,还自营整个供应链系统的仓储和物流系统,电商向上游供应商提出订单需求,供应商向电商发货,电商向供应商开出承兑汇票,并产生应收账款。该模式的典型代表有亚马逊、京东商城。[3]非纯交易平台供应链金融运作模式与传统供应链金融“1+N”模式本质相同,电商作为供应链系统的核心企业,利用自身良好的信誉和掌握的大量交易信息,以每笔交易为周期,为上下游中小企业提供担保授信,通过应收账款融资、订单融资、供应商委托贷款融资等融资方式,与商业银行合作,融资给供应链上的供应商,为自己带来了经济利益的同时,也增强了自身的黏性和节点企业对自己的依赖性,并与上下游企业建立稳定互利的合作关系,确保以自身为核心的供应链系统稳健发展。

第二,基于纯交易平台电商供应链金融模式分析。纯交易平台电商供应链系统中,电商本身只为上下游供应商提供交易平台,其自身不经营仓储和物流系统,与上游供应商之间不存在应收账款等现金交易,该模式的典型代表是B2B电商阿里巴巴、C2C淘宝、B2C天猫。该供应链系统中,电子商务平台对物流和资金流的掌控没有非纯交易平台的程度大,但是电商对信息流拥有控制权,所有供应链系统的交易都在电商平台上进行,电商可基于大量交易数据分析进行融资风险控制。纯交易平台供应链融资是更具创新性的供应链融资模式,电商代替银行在传统供应链金融中提供融资服务的地位,并以数据与互联网为核心,建立丰富的供应商数据库和信用记录,利用庞大的客户资源、海量的客户交易行为数据及云计算等信息技术处理手段,为其平台上的中小企业提供信用贷款。电商通过整合电子商务过程中所形成的数据和信用,解决传统金融行业对个人和小企业贷款存在的信息不对称和流程复杂的问题,实现良好的风险控制和资本回报。

纯交易平台供应链融资创新模式特点体现在技术实现与风险控制。技术实现是指,电商的融资风险控制需引入网络数据模型和在线视频资信调查模式,通过交叉检验技术辅以第三方验证确认客户信息的真实性,将客户在电子商务网络平台上的行为数据映射为企业和个人的信用评价,向这些通常无法通过传统金融渠道获得贷款的中小供应商批量发放贷款。通过技术创新,利用数据分析而非担保或者抵押对融资方进行信用评级风险控制是指,电商通过建立多层次的微贷风险预警和管理体系,将贷前、贷中以及贷后三个环节紧密联系,利用数据采集和模型分析等手段,根据小微供应商在电商平台上积累的信用及行为数据,对企业的还款能力及还款意愿进行较准确的评估,同时,结合贷后监控和网络店铺账号关停机制,提高了客户违约成本,有效地控制贷款风险。

三、案例分析

(一)京东商城提供的具体服务②

(二)京东商城的线上供应链融资模式

京东供应链金融是在交易的各个环节为供应商提供贷款服务,具体可以分为4种类型:采购订单融资,入库环节入库单融资,结算前应收账款融资,以及担保、保单业务扩大融资。

(三)京东商城线上供应链金融服务模式的优势

一是信息完整。京东有非常优质的上游的供应商,还有下游的个人消费者,积累了非常多潜在的金融业务客户。由于京东拥有强大的自建物流体系,因而交易数据的完整性在整个电商行业有绝对优势。在此基础上推出的“京保贝”③融资产品,通过对京东平台上采购、销售、财务等数据进行集成和处理,从而完成自动化审批和风险控制。由于整个流程都在线进行,实现放款的时间可由以前按天计算缩短到3分钟以内。

二是与银行合作。京东的供应链金融不同于阿里小贷,它采取与银行合作的模式。电商企业可以做到全方位24小时掌握上下游企业的信用状况、物流情况、发货记录及相应的企业信息,由此建立自己独立的信用评级机制。银行拥有资金,但是缺乏小微企业的相关信息,由此电商与银行构成互补关系,电商与银行合作将改变银行传统的单点客户开发方式,在电商的推荐下,银行可以批量导入新客户,降低客户开发成本。

三是团队创新能力。继2012年京东推出针对供应商的快速融资业务“京保贝”之后,在2014年2月,京东又推出“京东白条”④业务,这一业务主要针对顾客而言。用户可凭借“白条”在京东购物时,实现消费信贷,额度至万元,可选择3~12个月分期还款。这一产品实现了卖家到买家的金融布局。

(四)京东商城线上供应链金融服务模式存在的问题

一是金融监管。在为中小企业作担保的同时,金融服务涉及安全、准入门槛高等多方面问题,监管层会通过牌照、备付金、准备金等形式进行严格的监管。

二是资金问题。电商涉足金融,最大的优势在于对交易数据的掌控和应用。京东金融平台要做大,资金将会面临巨大压力。在扩大融资环节,需要京东提供资金,银行仅仅代为发放,这对京东的资金储备提出了新的要求。

三是同业竞争。除了京东和阿里巴巴之外,各主要电子商务网站均不同程度地涉足供应链金融。例如,主要提供外贸B2B服务的敦煌网同样与银行合作,出具相关企业的经营信息,供银行参考;敦煌网还在与银行探索,某种额度之下,银行不需要审核,直接放贷的方式。除此之外,苏宁的供应链融资根据不同的供应商提供不同的融资产品,同时与中资、外资等多家银行紧密合作,形成巨大的资金池,为供应商提供融资保障,这些优势和便利吸引了更多的供应商,对京东造成了一定威胁。京东在2012年首次推出线上供应链金融服务,新的应用和服务模式都有待探索。

四是风险的增加。[4]一方面,线上供应链金融为更多的中小企业提供了便利,但作为担保方的京东也承担了更大的风险;另一方面,客户也可利用白条实行借贷业务,这一服务增加了服务系统的风险。虽然京东掌握了中小企业和顾客的交易信息,但是对于信息的处理能力会影响对中小企业信用的评估。如果判断失误,则会较大造成损失。

(五)解决方案

在资金储备方面,京东可以更广泛地与各个银行合作,以构建更为稳健的资金池,为供应商融资提供保障。在风险控制方面,除了建立先进的信息系统,加强对信息的处理能力之外,也要在融资前对中小企业的信用程度进行全面客观地评估,以避免后期由于违约而带来的较大损失。在金融服务方面,为了吸引更多的供应商,京东可以结合不同供应商的实际情况,设计不同的融资产品。京东在之前推出的“京保贝”解决了融资额度固定,审核时间长等问题,极大地提高了融资频率,为公司自身发展带来了更多利润。在此基础上,京东可以进一步推出特色业务,以更为人性化的服务吸引供应商,从而在电商行业获得更大优势。针对顾客而言,可以通过加强手机客户端的研发和维护,树立企业形象,为顾客提供理财服务等方式,实现供应商―京东商城平台―顾客这三者的紧密结合。

(作者单位为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保险学院)

注释:①内容来自首届“在线供应链金融推进大会”创新案例评述。

②根据京东官网公布内容整理。

③京东在2012年基于互联网金融推出的快速融资业务。

④目标群体为顾客的借贷业务。

参考文献

[1] 黄丹.线上供应链金融风险管理与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

[2] 谢蕾.供应链金融与互联网金融的比较研究[J].

第6篇

(延安大学西安创新学院,陕西 西安 710100)

摘 要:供应链物流金融集成化协同服务管理是将物流和金融业务两者进行相互结合,同时为商品在市场上的流通的全过程提供一种服务.供应链物流和金融涉及了许多的不同单位、不同业务类型,它的服务运作模式相当的复杂,而供应链物流金融集成化协同服务将供应链的和成性、合作性以及风险共同承担三者融合到了一起,从而为了良好的运行提供了很好物质和精神上的保障.

关键词 :供应链物流金融;集成化;协同服务;创新

中图分类号:F830.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260X(2015)07-0053-02

伴随着社会主义经济的飞速发展,国内越来越多的物流企业开始慢慢发展着,然而在发展的脚步声中存在着一些困惑企业管理阶层的问题,比如研发的热销产品突然在库房中积压、单位内部资金出现冻结、银行贷款不及时等等.与此同时,物流行业在快速发展的扩大自己服务范围时,往往只重视物流服务里面的决策而忽视了金融在本行业的决策,也忽略了金融业与物流企业之间存在的关系,只重视了生产东西在质量上的提高而忽视了金融业对融资产质量的要求.这些问题的存在极大的制约到了各个生产型企业的良性发展,也在影响着国内各大物流行业的进一步发展,严重打击了物流行业的积极服务性.因此,为了能很好的讨论出加快物流行业物品更好的进行市场流通,提高企业内部资金的周转率,减少物流行业之间的费用,从而创造出更大的经济效益的服务营运模式显得极其重要.由于科技的飞速发展,国内的供应链物流金融发展的异常突飞猛进,瞬间成为物流行业和金融行业共同关注的焦点新闻.

1 供应链物流金融集成化协同服务创新的理念

供应链物流金融集成化协同服务是指在物品流通的过程中整体运作的一个过程中,物流公司、货主方、金融单位等上下游通过一起合作完成有效的组织对资金和物流进行的一种协调,为物流单位需要资金提供一定的质押和监督管理、质押进行融资、核算、保险业等将金融业和物流的服务,其中包括物流企业在运作过程中发生的贷款、租售、抵押、保险、存储环境、单据管理、固定资产的评估等等.供应链物流金融集成化协同服务强调的是将一种集成化和协同服务里的风险共同承担的一种供应链式的管理理念,将物流和金融业务两者进行相互结合,同时都为商品在市场上的流通的全过程提供一种服务.该系统通过面向资金流向、物流和信息流三者之间合作一起运作,提供物流和金融两者的服务,满足货物单位对全套流动资金的需要,提高企业内部资金的流动性,加快企业外部贸易资金的周转速度,避免减少企业内部出现资金挪作他用.供应链物流金融集成化协同服务管理与管理制度与管理运作规章制度,包含面向资金流动的物流融资、物流核算、面向物流的资产抵押、固定资产评估,以及面向信息流的供应链金融集成化协同服务管理系统.供应链物流金融集成化协同服务的管理系统的形成,有助于改变中西方供应链之间的合作关系,使得整个资源得到优化的同时也带动了资金流动、物流和信息流动性的传播,提高了物流行业内部的竞争优势大大增加,有利于实现银行金融业服务发展的创新、各大物流行业公司内部物流服务进行创新以及企业内部运作模式的创新三者之间的协同化管理,从而实现三方互赢.

供应链物流金融集成化协同服务伴随着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改革脚步而出现的第三方物流单位并且逐步发展起来的,中国物流行业从20世纪初期就开始致力于金融行业的业务,当时物流行业一年的贷款额度仅为3000万元,到20世界中期,物流行业的贷款额度上升为137亿元,平均年增长度达到200%-300%.一些研究物流行业专家指出,国内的研究方向主要针对于物流行业和金融业的论述、运作模式、融资通仓等方面.研究家首次提出物流企业和金融行业一起融通服务的概念与运作方法,有些研究家就进行了更深一层的探讨出融通物流企业和金融行业的京城化协同服务模式,面对这些研究家的深刻研究和讨论,将供应链物流金融集成化协同服务创新的管理理念是适应了21世纪发展的规律,为社会主义建设现代化物流金融集成化协同服务进行创新提供了新的保障、奠定了丰富的基础.

供应链物流金融集成化协同服务是面向资金方面、物流和信息化之间三者的合作,在一定基础上提供金融行业的服务,满足与货主单位对全套流动资金的一种需要,从而提高企业内部资金的流动性,加快企业货和物品之间的周转,减少企业出现资金被挪作他用的现象出现.在这个服务中心,货主单位主要是指一些需要进行融资的各种各样的供给、生产和自销的单位,这些就是这个服务行业中资金链的需要方,金融机构则指的是能够进行对各种单位提供资金的机构,比如银行、担保公司以及抵押公司之类的,这些就是资金的提供方,第三方的物流企业则是指提供本单位的一种抵押物即不动产或者是在仓库中物流服务的单据以及相关部门或者是拍卖单位对本单位的资产进行管理服务方式的中间部门.第三方物流公司既然是中间部门,那么该企业必须实习雄厚,再通过担保和抵押管理或者承诺收购等方式对货主单位出现的融资担保不顺利进行帮助,在帮助的过程中提高了自身单位的物流服务,为单位带来了新的货源,提高单位经济效益,同时也帮助了金融行业提供物流服务和资产之间的管理服务.这样,物流公司即带动了与货主单位之间建立的良好的互信互赢的合作伙伴,拥有了固定的仓储服务来源,又与金融行业建立起了良好的合作伙伴,给评估价值企业提供了和质押监督部门等中间服务,通过三方面的协同服务合作,增加了供应链物流金融集成化协同服务的增值,也让三方企业达到了互赢.

2 在资金方面的供应链物流金融集成化协同服务创新管理

供应链物流金融集成化协中与资金方面相关的业务,主要包括物流行业的抵押融资、物流双方结算、物流保险等.在这些方式的运作过程中,物流企业和金融行业为货主单位提供了资金的融资、核算以及保险等服务,三个单位进行共享集成的一种信息化服务,在应对资金方面的流动环节中,通过合作,实现自身效益以及整个供应链系统利益的最大化.

企业在存货的抵押融资中进行协作管理是指企业在自己的经营范围里生产累计的库存商品提供抵押而取得金融行业的贷款支持.一般是由金融行业派出固定的、有一定资历的第三方物流企业作为中间单位,根据该企业经营范围的需要对抵押的库存物品进行监督管理,从中协调该库存物品的市场流动性和资金融资的流畅性等等.存货抵押融资主要适用于能保证正常生产需求的的库存商品数量大,市场价格相对稳定、流动性很大而且资金回收率极强的单位.存货抵押融资协同运作的过程是指货主单位用本单位所有的库存商品通过第三方物流企业办理抵押申请,物流企业主要负责对抵押物品进行质量是上的验收,市场价值评估记忆监督管理,根据这些调查向金融行业提供出该单位的贷款抵押证明文件,金融行业在收到文件和物流行业出具的货物市场价值评估报告后,按照规章制度对货主企业收取一定的抵押库存商品费用,该抵押物品具有资产的抵押特性,在抵押期间可以在市场上进行正常销售.第三方物流作为货主企业贷款的中间方,必须确保货主单位账号的正确性,以便金融行业资金的安全性和到账时间.货主单位利用货物的销售所得款对金融行业进行还款,物流企业在此承担相应担保人责任,如果货主单位无法偿还贷款或者无力偿还,第三方物流企业则承担相应的风险.因此,在整个供应链库存商品抵押过程中,货主单位即获得了金融行业对其的融资,提高了本单位的资金的流动性,减少和避免出现单位内部资金的不合理占用,物流企业也带来了许多增值服务,提高了本行业的利润,金融行业在放款融资中获取了一定的利率,实现了供应链里共同赢利的理念.

3 面对物流行业供应链金融协同化的创新管理

面对物流行业供应链金融协同化的创新管理中,物流业在抵押物的选择和验收上对货物进行监督管理,必须遵守规章管理制度.为了避免风险,物流行业在对抵押物的种类上必须有一定范围的限制,要选择出市场适用范围广、市场需求量大、存储环境简单、变现能力大、不容易变质、规格准确明了、方便计量的物品,例如黑金属、米面油、布匹、棉花等.物流企业在收到抵押货物时必须派专门人员对该物品进行严格的验收,面对合格没有异议的抵押物,物流企业和货主单位共同协商出抵押物的价值评估报告发案以及费用等等.之后开设专门的仓库进行对抵押物的保管,货主对该仓库进行背书交给金融行业并提出贷款申请、金融行业申请成功后,签署一份贷款合同与仓库合同,按照抵押物品的价值做出一定的比例放款给货主单位在本金融行业所开设的监督管理账号.

物流企业和金融行业签订了一份不可撤销的合作执行抵押保证书后,对抵押的货物的保管附有监督和管理的责任,如果货物在抵押的过程中出现丢失或者损坏都有物流企业进行赔偿.在整个管理过程中,物流企业接受了金融行业的委托,对货主单位抵押物在抵押期间进行供应链全程的一种严格监督管理和控制,这就需要物流企业对抵押物的市场价值变动情况进行一定的掌握,并且在抵押物变卖时寻找客户源,进行代收货款和运输货物的服务等.

在供应链物流金融集成化协同服务创新管理中,货主单位、物流企业和金融行业三者之间应该积极有效的进行信息交流和传递,从而才能保证业务的顺利开展.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在供应链中运用信息技术是发展供应链物流金融集成化协同服务创新管理的必然趋势.因此在三者的相互合作下,搭建一个舍用于三者的互联网体系,该体系包括抵押物实时动态查询、抵押物的库存数量报表、物流配送范围汇总、仓库单据的处理、物流行业服务费用的结算等等在内的各种各样的功能.在这个互联网系统中,第三方物流企业处于该系统的中心位置,为金融行业和货主单位提供更全面方便的物流服务和的信息传达,达到信息的共享和交换.该系统里面强大的数据库,为三方合作企业单位都提供了数据上的帮助,让各单位在有效的时间里实现双方互赢的合作方式.

4 结束语

供应链物流金融集成化协同服务创新管理的形成,是从供应链的集成化和协同化与风险共同承担的管理理念出发,为资金需要的货主单位、物流企业、金融行业等提供全面的金融服务和物流扩展服务.通过这三方面的合作,金融行业可以吸收资金,提高授信规模和范围,物流企业增加业务量,扩大物流规模和服务,货主单位通过融资解决了单位资金链短缺而出现的一系列状况,提高规模扩大经营,增强单位实力,创造大规模的经济效益,实现供应链物流金融集成化协同服务协同创新管理的合作与管理,带动三方互惠互利,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更大的帮助.

参考文献:

(1)闵嘉宁.加速物流金融业务过程的信息共享协同服务[J].金陵科技学院学报(社会学科版),2013(1).

(2)彭白颖.基于供应链优化的物流金融与物流业协同发展[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1(3).

(3)何卫萍.供应链环境下物流金融若干问题的思考[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7).

(4)段晓鹏.基于供应链优化的第三方物流企业物流金融模式分析[J].湖北财经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2(2).

第7篇

【关键词】供应链金融;P2P网络借贷;供应链金融信息服务平台

一、供应链金融研究意义

根据中国人民银行《2012年三季度金融机构贷款投向统计报告》,2012年6月末全部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59.64万亿元,同比增长16%。上半年增加4.86万亿元,同比多增6832亿元。主要商业银行(无论是国有商业银行还是股份制商业银行)对中小企业的贷款的发放增长速度(招商银行7.35%,民生银行10.35%,工商银行8.6%,建设银行7.83%)远低于整体贷款余额的增速。

从央行的数据与主要商业银行的年报数据的比较中可以看出,主要商业银行对中小企业的贷款积极性不高,其对中小企业的贷款增速大大低于整体贷款增速。中小企业从商业银行融资难的问题可见一斑。

从目前的商业实践和理论探讨来看,发展供应链金融,是改善商业银行贷款结构,优化资金投向,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的一个重要手段。

二、供应链金融概念

陈娟(2011)认为供应链是在价值链的理论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而供应链金融则是随着新型的供应链管理运作模式诞生和发展的,突出了供应链组织关系中资金流对这个过程增值的作用,并以此作为整个链条的整合,从财务的视角对整个供应链发展目标进行优化,为参与国际竞争的供应链组织提供一体化金融服务的产品体系和服务模式。供应链金融的运作目标是帮助供应链企业最大化资金利用价值,并依托供应链三流(资金流、物流、信息流)整合帮助他们最小化资金的获得成本,保证供应链整体健康发展所需的资金需求[1]。李伟伟(2012)认为供应链金融以真实的商品交易为依据,银行基于对供应链上下游客户交易流程的掌控而提供融资,以封闭控制商品流或资金流为原则,掌控商品流、资金流、信息流的动向,能够有效的对信贷资金用途进行监管,降低银行融资的风险[2]。

笔者认为供应链融资是以供应链为依托,以供应链上的中小企业为服务对象,以供应链的核心企业为贷款担保,一方面降低中小企业的融资成本,另一方面扩展银行的放贷范围,优化资金配置的新型金融业务。

三、供应链金融的研究文献综述

国内目前有大量的关于供应链金融的研究文献,这些文献研究的方向和主题大致可以归纳为三大类:供应链金融业务模式、供应链金融的风险管理、供应链金融的发展建议。

1、供应链金融业务模式

目前国内文献对供应链金融模式的分析,有的是从商业银行的实际供应链产品出发对供应链金融模式进行分类,有的从供应链上的商品流向对供应链金融模式做出划分,有的以质押品的不同区分不同的供应链融资模式,有的则对单一的创新产品进行分析。

杜瑞(2010)将商业银行开展的供应链融资业务分为三大类:一是以核心企业为风险责任主体,银行为其上下游企业提供供应链融资。二是基于货权控制和存货质押的供应链融资。三是基于应收账款质押或转让的供应链融资[3]。李华(2010)以供应链各环节中小企业的动产能得到有效盘活且能顺利流转为研究目标,提出了一种创新的基于动态质押的融资集合模式,设计了该融资模式的结构和业务操作流程,并对动态质押和静态质押进行了比较[4]。陈娟(2011)从供应链融资实际提供者将供应链金融的模式划分为商业银行、第三方物流公司、第三方贸易平台公司和供应链上核心企业四大供应链金融模式[5]。李伟伟(2012)介绍了以“1+N”理论为基础的动产质押融资模式、应收账款融资模式、保兑仓融资模式三种供应链融资模式[2]。邹里苏(2012)以中兴银行为案例分析了“1+N”的供应链金融服务实践[6]。

2、供应链金融的风险管理

银行在供应链金融面临的主要风险是由信息不对称带来的信用风险。当然任何一项银行金融业务不可避免的也会产生操作风险。由于抵押品的价格波动导致的市场风险最终将在中小企业违约的信用风险上体现,通过对市场风险监控可以更好的把握信用风险的变化。相关文献主要也是针对如何识别、评估、控制和缓释信用风险来讨论供应链金融风险管理的问题。

周纯敏(2009)认为信用风险是供应链融资的主要风险,并从信用风险识别、度量、评价和控制的角度来分析供应链融资风险,同时提出相关防控策略[7]。林树红(2010)认为供应链融资的风险主要包括融资主体的信用风险、融资支持的债项风险、融资过程的操作风险及法律风险[8]。潘文东(2010)认为欺诈类风险、业务操作类风险、法律风险是供应链金融与生俱来的风险,故应重视信用评价系统在金融供应链融资产品中的应用,提出金融供应链融资产品信贷风险的控制与防范措施[9]。李小龙(2011)介绍了商业银行供应链融资面临的信用风险,提出供应链信用风险的相关因素,通过设计信用评价和激励机制,尽量避免企业失信的行为,实现供应链金融的良好发展[10]。刘双红(2011)分析了商业银行在供应链融资业务中面临供应链断裂风险、道德风险、操作风险、动产质押风险、产品开发和推广风险及法律风险等,并在分析这些风险及产生原因的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防控对策[11]。王威(2012)分析了供应链融资面临的信用风险、经营风险、市场风险和合作风险,并在此基础上提出风险防控措施[12]。王卡(2011)认为供应链融资风险主要来源于专业操作能力低、交易合同的真实性和核心企业的风险传递,商业银行需要通过建立信息化电子平台、谨慎选择核心企业和设计与供应链融资需求相适应的授信管理模式和业务流程来控制风险[13]。

3、供应链金融的发展建议

马苏川(2011)通过SWOT分析了供应链融资的优越性,并提出银行开展供应链融资采取低成本、低风险和多企合作等战略[14]。张敬峰(2011)认为银行应转变角色,培育优秀供应链,建立和完善供应链融资管理信息系统,建立供应链融资体系的应急处理机制;核心企业在供应链融资体系布局和管理中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作为供应链融资服务对象的中小企业要规范管理、科学发展,通过这些措施多方面促进供应链金融的发展[15]。杨蓉(2011)从核心企业和建设良好融资环境出发,提出发展供应链融资的措施[16]。林声强(2011)认为商业银行应该从积极构筑全新的供应链性能评价体系、打破授信跨区域限制,实现金融产品一体化、赋予供应链融资叙做银行所有产品的职能和将供应链作为一种营销和培养优质客户群的策略与手段四方面来发展供应链金融服务[17]。张倩(2012)分析供应链融资产品品牌建设对商业银行开展供应链金融服务的重要性,并提出品牌建设建议[18]。

四、供应链金融的可研究方向

1、供应链金融服务模式的研究

目前文献对供应链金融模式的研究仅限于从银行的角度出发,没有具体分析目前世界上成功开展供应链金融的其他企业实体。如第三方物流公司提供的金融服务,较成功的案例有UPS Capital公司;第三方贸易平台公司,Trade CARD公司和阿里巴巴公司;供应链核心企业凭借自己的资金实力对供应链企业进行金融服务。可以分析这些成功的供应链融资模式,从而得出发展中国供应链金融服务的可选择的路径。

2、供应链金融服务风险管理实施方案的研究

目前的文献主要偏理论阐述,而缺乏实际的实施方案。

大型商业银行对中小企业信贷投放缺乏积极性的重要原因就是,对中小企业放贷的成本过高,而收益低。如何建立快速有效、适合供应链融资的信贷审批流程是降低大型商业银行放贷成本、引导资金流向中小企业的关键所在。国外较成功的例子是美国的富国银行。在90年代初,富国银行建立了成功的小微企业信用评分系统,成为小微企业业务成功的重要技术保障。另外,富国银行采用科学化、数量化的风险管理模式监管小微企业贷款,以保证风险可控。凭借独特的业务模式和风险管理理念,富国银行小微企业业务实现了快速发展。截至2011年末,小微企业贷款同比增长8%,高于整体贷款增速7个百分点,“企业通”已处理超过200万笔贷款,其中2/3的贷款决策是由系统自动完成的。中国国内目前已经有建设银行、中国银行、杭州银行等银行在采用“信贷工厂”模式,逐步优化小微企业的审批流程。

信用评级是信贷发放、风险防控的重要环节,研究适合供应链金融服务、支持中小企业融资的信用评级量化模型也是供应链金融服务的一个研究方向。

3、供应链金融信息服务平台的构建研究

信息流是供应链的重要组成部分。供应链中各种信息快速有效的传递,可以减少借贷关系中委托人和人之间的信息不对称,降低借贷成本,促进供应链金融服务的发展。供应链金融信息服务平台可以以P2P网络借贷平台为原型构建。

第8篇

供应链金融本是银行的一种业务产品,现在许多物流、贸易等类型企业成立了供应链服务公司,以贸易项目经营起供应链金融生意,自然受到银行的打压,也受到近年迅猛而起的互联网金融的排挤和竞争,供应链服务企业的金融项目生存空间日渐式微,供应链金融服务企业到底是穷途末路还是柳暗花明?亟待各路有识之士指点迷津,以求笔者事业破局。

一、供应链金融服务的前世今生

如果要讲供应链金融,必须从供应链说起,供应链是围绕核心企业,通过对信息流、物流、资金流、商流的控制,从采购原材料开始,制成中间产品以及最终产品,最后由销售网络把产品送到消费者手中的将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零售商、直到最终用户连成一个整体的功能网链结构模式。那么供应链服务就是围绕供应链核心企业的上下游贸易提供信息、商流、物流、仓储、金融等服务,由此可见供应链金融只是供应链服务中的一个分类。

供应链服务历史并不长,开始于欧美发达国家,进入国内也不过30来年历史。供应链服务看似陌生,但其他服务项目,如物流、仓储、信息等,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可能或多或少都有些了解和接触,国人只是供应链金融接触的机会不多。

那什么才是供应链金融呢?供应链金融到底有何商业操作模式?供应链金融,就是银行将核心企业和上下游企业联系在一起提供灵活运用的金融产品和服务的一种融资模式。供应链金融最大特点就是先找出一个核心大企业及其子公司,以它们为出发点提供,向供应链上下游企业提供金融支持。只要核心大企业及其子公司能够承诺一定信任担保,(如担保货物回购等),供应链金融企业便会将资金注入到核心企业及其子公司的上下游企业购销行为中,现在体现的操作模式一般为下游企业垫资采购或帮上游企业承担帐期。但由于银行对中国经济领域某些行业的手续繁琐性、陌生性及销量大小的取舍,导致了一些贸易类型企业的供应链金融服务的兴起,招聘一些行业内专业人才,开始把供应链金融服务做得风生水起,

中国的经济开放30多年来,供应链服务企业队伍也逐步壮大,这主要表现在东南沿海,集中于深圳,深圳濒临几大港口,并且靠近香港,充分发挥香港的贸易优势,在经营供应链服务方面有先天优势,产生了:怡亚通、飞马、腾邦等上市公司供应链服务企业。目前深圳市内有供应链服务企业绝对不下500家,大部分都还停留在货物进出口贸易的服务上,真正经营进入供应链金融服务的企业并不算太多,但规模比较大的供应链服务企业都有金融服务项目。

近年来,随着中国国内实体经济衰退,出口行业又受到人民币的不断升值,深圳许多供应链服务企业都出现成长及利润的拐点,2013年利润大幅下降甚至还出现了亏损,特别是那些以供应链服务中单一服务的企业,更是如此。让人感觉供应链服务辉煌不再,纷纷对企业的前途产生怀疑——供应链还有多大前景?这前景到底在哪?

为什么会让供应链服务企业产生如此悲观心态?难道供应链服务中的物流、仓储、信息、金融那么难做吗?这就要从供应链服务企业的模式说起,在此主要交流一下供应链金融模式,供应链金融是供应链服务项目中最高层次的服务。

二、前有银行金融挡道,后有各类新型金融服务追兵,现有供应链金融服务模式日渐式微险象环生。

供应链金融服务脱胎于银行服务,是银行为企业金融服务的一种模式,但由于个中手续冗长繁琐,况且银行业务人员对各个生产行业及其产品比较陌生,由此诞生了一大批供应链金融服务公司,由供应链公司招聘各行专业人员去充当先锋,物色合适的贸易项目,供应链公司然后拿这些贸易项目去找银行融资。供应链公司在操作过程中有服务费用的收益,银行也避免了风险愿意坐享其成,在这一点上,银行与供应链公司实际上是一对相互利用的难兄难弟。

话说回来——什么样的供应链金融项目能够得到银行融资呢?一句话,需要供应链公司人员利用自己的人脉关系,大海捞针般去寻找合适的贸易项目。

这种贸易项目有三个特点:1是风险可控性:首先考虑资金的安全,合作单位必须是大企业(国有央企及上市股份制企业最好),或者是上游或下游是大企业;下游客户在一定时期内无法销售完毕,上游供应商承诺到期回购;必须是容易变现价格比较稳定的商品,供应链公司对贸易商品有控货权,无控货权必须有其他同类货物质押或其他大企业担保,在供应链服务企业采购之前,服务客户必须向供应链服务提供一定的保证金,以防客户到时变卦不要货物。2是收益性:供应链公司凭借项目去银行融资,银行也不是一盏省油的灯,从来不会免费提供钱财,供应链公司在银行融资成本的基础上,加上公司运营的成本及利润才会考虑去操作供应链贸易项目,肯定会给需要贸易融资主体的融资费用高于银行给出的融资成本,否则供应链公司宁愿不操作。3、融资性:供应链公司一般都不希望利用自有资金去经营项目,想方设法去银行融资,实在没法去银行融资,但收益性高风险性低也会考虑操作,这个时候就是考验供应链金融公司的实力了。

各位看官,在你了解以上供应链金融贸易项目三个特点之后,就知道其范围非常狭窄了,必须在众多项目中寻找筛选,有如大海捞针。目前在南方的各个供应链公司,特别是深圳周边范围的供应链公司,其金融操作方式有二种:一是采购;二是深度分销。其主要模式有下列几种(模式主要还是由银行模式演化而来):   1、保兑仓模式:下游客户必须向上游供应商支付预付货款,才能购买原材料、成品等商品。对于短期资金困难的客户,在供应商承诺回购的前提下,供应链金融服务公司在有控制货权和客户愿意提供保证金的情况,才会为客户代垫货款向上游供应商采购。货物到达供应链公司仓库后,下游客户分期分批向供应链服务公司支付货款提货。

流程:上游供应商————供应链服务公司————客户   2、融通仓模式:实质就是仓单质押,就是利用客户仓库存货进行质押,在质押货物进行评估后,质押货物价值高于供应链公司垫款采购的货值价值,在客户承诺一定时间段向供应链公司回款,并且对质押货物有控制权,才会向客户指定的供应商采购。   3、应收账款模式:客户以未到帐的票据作为质押,这种票据一般为大企业所出具,供应链公司先向客户提供该票据短期的贸易货款,然后大企业回款对象改为供应链公司。   4、完全自营模式:供应链服务公司在供应商承诺回购尾货的情况下,针对下游贸易客户的经营状况,直接控股或购买下游客户的资产,利用客户的渠道和营销团队进行销售。   5、进出口:为什么供应链服务公司大部分诞生在深圳等沿海城市,是因为沿海城市有大量的港口及相关的需要通关服务的货物。进出口体现的客户是国内面对境外,同样需要金融服务(因为牵涉到货物的退税交税和垫付货款业务),以及海关及装卸物流仓储等事情。   通过以上几种服务模式,说明银行与供应链是一对难兄难弟,因为银行的重点是金融业务,对各行各业特性特点把握不住,所以要依靠供应链公司去做一些专业化的服务工作,供应链自有资金肯定不足,只有利用项目与银行对接,利用银行资金扩大供应链业务范畴,这样银行也愿意坐享其成,把一些资金额度授信给可靠的项目。

千万别以为商业银行是慈眉善目的好人,实际上银行从来都是那种既当又立牌坊挖墙脚的势利小人。随着近几年经济的放缓,银行受到影子银行的严控及其他投资行业特别是房地产业的风险系数加大,面对互联网金融的崛起,银行逐渐把目光投向原来供应链公司所操作的行业。对于一些金额大无风险的项目,银行甩开供应链公司亲自操刀,蚕食供应链行业的地盘,如民生银行的小微企业互助基金,就是由许多小贸易企业抱团担保,获取民生银行的资金,该案例已经收录为2013年中国十大金融创新案例。

今年以来,互联网金融风起云涌,各种“宝宝们”相继诞生,为国人茶余饭后津津乐道的谈资,余额宝、财付通、零钱宝、百度百发、京东白条等风生水起,连银行也不得不加入“宝宝们”大战。如果从各种“宝宝们”身上仔细观察,不难发现,宝宝们之所以牛,有它的生存发展的空间,如余额宝依附的是阿里巴巴这个庞大的电商,“京东白条”依附是京东客户,苏宁云商的“零钱宝”同样如此,这些宝贝都拥有自己能量巨大的贸易主体,这些贸易主体都拥有庞大的客户群体,在贸易时自然就有庞大的资金流动,无疑这些电商崛起,抢占供应链公司不少市场,排斥供应链公司的资金插足,使供应链公司在电商领域的生存空间越来越少。

纵观2013年,除了少数供应链服务企业略有增长和盈利外,大部分公司都是哀鸿一片,许多曾经依赖进出口生意的南方供应链公司,随着人民币升值,其利润微乎其微,销售额大只不过充规模罢了。

2014年已经过半,供应链企业何去何从?是坐以待毙还是向前发展?如何发展呢?

三、向前一步是幸福,向后一步是孤独。突出重围,创新是发展惟一之路,根据自身力量发展壮大才是行之有效的方法。

日前,笔者与深圳一供应链公司老板闲聊,谈及深圳供应链服务现状,感慨道:不创新是等死,创新是找死。创新之路确实坎坷,前途未知,但与其等死不如创新,创新也许能够找到一条适合自身的发展之路,开辟一片新世界。许多企业在发展之初,险象环生,其创始人往往被咒为疯子傻瓜骗子,阿里巴巴当年成立,就不被周边的人看好,可如今呢?!

创新是——自古华山一条路:

实力是——不变的王道。

深圳EA供应链公司,今年伊始,高举创新大旗,收购或控股许多与供应链服务相关的销售贸易公司,放弃许多原来采购的客户,大步向前,稳固阵地,甩开一些小规模供应链公司的跟踪。但EA是中国第一家上市供应链公司,自然财大气粗,这使许多中小型供应链公司无法望其项背,其创新有雄厚的财力做后盾,且其创新已有成熟的模式。(据EA刚刚披露的半年报,其销售额比去年同期增长一倍多,利润也增长80%)

那中小型供应链金融公司如何走出自己一条创新发展之路呢?笔者尽道管见,以为可从下面几方面入手:

1、打组合拳,为客户提供多样化服务。“一招鲜,吃遍天”,是曾经被许多企业发展津津乐道的方式,但对于如今市场竞争对手林立,仅靠一招一式难以施展拳脚,发展会停滞不前。供应链金融也是同样如此,仅靠金融服务,面对新晋如此众多的强大对手,就会产生迷茫。金融服务只是供应链服务一种类别,其他还有销售、物流、仓储、信息、商流等服务,不能仅靠金融作为企业发展的惟一方法。

2、结合自身实力,合纵连横,组成利益共同体,向深度和广度扩展。有些弱小供应链公司,往往只能提供一种供应链服务,而客户的要求服务种类千差万别,在自身实力有限的情况下,如何发展自己,这就需要合作者,把一些合作的伙伴与供应链公司结成联合体,取长补短,满足客户服务。不要说中小型供应链公司,就是一些大型供应链公司,也必须依靠其他同类型供应链公司,如深圳EA,在许多城市就是依靠第三方物流来解决客户配送问题。以客户的需求为导向,积极适应市场的发展才是企业发展的王道。

3、积极朝互联网方向发展,供应链电子商务是主流。近年来电子商务突飞猛进,成交额屡创新高,在互联网供应链服务方面,深圳一达通无疑走到前面,也代表无数供应链公司的发展方向。

4、寻找合适的合作服务项目是最终使命。国内的供应链服务公司大大小小不胜枚举,特别是深圳,每家企业都有生存之道,都有自己擅长的服务范畴,或金融或仓储或物流或信息或销售,那种高大上概而全的供应链公司在国内少之又少,所以必须根据自身的特长发展寻找项目。

供应链金融突围方向很多,企业必须根据自身情况予以取舍。

创新是惟一不变的主题。

只有创新才能更好的发展。

后记

第9篇

【关键词】供应链金融 道德风险

银行是否愿意为企业提供信贷与企业的综合实力、偿还能力和信用度有着密切关系,但现阶段大多中小企业实力不强,偿还能力较低,有的甚至没有信用度,因此,中小企业很难得到银行的信贷支持。而供应链金融可以使实力不足、偿还能力低和信用度不高的中小企业提供金融服务和信贷支持,供应链中的核心企业则可以依靠自身实力和信用度得到银行的资金支持,从而减少资金压力,提高资金利用的效率。同时,银行的帮助可以帮助供应商减少库存成本,从而促进整个供应链体系的效率不断提高。通过供应链金融,可以使实力不足的中小企业、实力雄厚的大型企业和银行在运行中实现共赢。

一、供应链金融的简介

(1)关于供应链金融:供应链金融是指银行对产业链中的企业提供全敏的资金支持和金融服务,以缓解产业链中各企业的资金压力,促进产业链中各企业的正常发展,实现产业链的“产—供—销”一条龙发展,并利用银行资金与企业合作,使银行和产业链中各企业共同持续性的发展,创建良性互动的生态化产业链。供应链金融是一种服务体系的创新,在供应链金融服务中,银行不再以单个企业的实力、偿还能力和信用度作为主要参考,而是注重企业所在的供应链的整体情况进行考核评估,银行可以通过供应链的中心企业来评估整个供应链的运营情况,并通过贷款及金融服务对整个产业链进行支持。

(2)供应链金融的起源与发展:我国供应链金融起始于1999年,当时深圳发展银行为了突破国有商业银行的束缚和自身资金的不足,通过核心企业分析评估供应链的运营情况,为供应链中的中小企业提供资金支持,大大缓解了中小企业的资金压力,供应链金融服务的成功,极大的促进了深圳发展银行的发展,随和,供应链金融在我国逐渐发展起来,现阶段,我国各商业银行的供应链金融服务主要分为三种类型:应收账款融资、保兑仓融资和融通仓融资,通过供应链金融服务,中小型企业得以快速发展。

二、供应链金融存在的道德风险和隐患

供应链金融存在的道德风险和隐患主要有:企业在未经银行允许的情况下违反银行与企业之间签订的贷款合同,私自将贷款获得的资金用于其他交易或投资,严重影响企业的还贷。企业利用贷款获得收益后故意隐瞒,甚至谎称其亏本,严重影响银行的利益。企业贷款后对资金利用不充分,造成资金的大量浪费,对企业和银行双方均造成严重损失。企业利用供应链金融来进行恶意贷款,拒绝还贷,逃避责任,使银行利益收蒙受损失。

三、供应链金融存在的道德风险和隐患的原因

由于供应链金融存在着很多道德风险和隐患,这些道德风险与隐患严重影响了银行与企业的共同发展,因此,必须找到道德风险隐患产生的原因。

当企业申请贷款取得银行的同意并得到贷款后,企业有两种选择:履行企业与银行间的贷款合同,按时还本还息,这样,银行与企业的博弈终止,此时,企业与银行可以共同发展。企业私自违反合同,谎报盈亏,甚至逃避责任,拒绝还贷,这种博弈根据具体情况而改变,如果银行不加以控制,将会对其利益造成严重损害。

在供应链金融服务的过程当中,银行与企业间的信息不对称,银行对企业发放贷款成为了一种博弈,在这种博弈中,银行处于不利地位,企业可能利用这些优势谋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银行若不对企业进行监督控制,银行自身利益将受到严重损坏,因此,产生了道德风险与隐患。

四、防范供应链金融存在的道德风险隐患的策略

结合供应链金融存在的道德风险和隐患的原因,可以采取以下策略:

(1)提高处罚力度,加强联合:一方面,银行可以通过提高对企业的经济处罚,可以提高再贷款利率或拒绝发放贷款,另一方面,联合产业供应链的核心企业以及其他银行对企业施压。这样,银行可以有效控制企业的违规行为,督促企业履行贷款合同。

(2)提高监督检查的技术和频率:银行可以通过引进先进的监督技术,时刻监督企业的运营情况,这样不仅可以充分利用自身优势,降低监督成本,还可以提高监督效率,及时发现企业的违约情况并予以控制,减少银行利益的损失。

(3)充分利用合约的法律效应:银行应充分利用贷款合同具有的法律效应,利用法律手段制约企业的违约行为,降低供应链金融道德风险与隐患。

(4)限制贷款额度、提高利率,减少损失:银行可以根据企业的具体情况限制其贷款额度,也可以通过提高贷款利率来减少因企业违约对银行造成的损失。

参考文献:

[1]闫俊宏,许祥秦.基于供应链金融的中小企业融资模式分析[J].上海金融,2007,(2).

[2]杨晏忠.论商业银行供应链金融的风险防范[J].金融论坛,2007,(10).

[3]吴美华.我国金融领域道德风险问题研究[J].中国软科学,2004,(10) .

[4]何俊德,杨诚.关于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的研究[J].商业研究,2006,(11) .

[5]董双全,王华,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研究[J],商业研究,2004.

相关文章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