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9-06 16:34:33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大班分类教案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教学目标:
1.
通过动手分类整理,使学生体验分类的过程,培养学生实际应用的意识.
2.
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从不同角度确定分类标准进行分类,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和创新能力.
教学重点:
让学生体验分类的过程,明白分类需要先确定标准.
教学难点:
按不同标准进行分类.
学具准备:
装有图形的学具袋,课本88页课堂活动中的人民币
教学过程:
一.
导入新课
1.
出示课件,让学生观察并想一想:一共有多少朵花?你是怎么知道的?引导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解答.
2.
师提问:同样是解决一共有多少朵花的问题,为什么方法不一样呢?引导学生明白观察角度不同.
3.
师小结:不管是按颜色分,还是按大小分,都是把这些花进行分类.像这样把同类的东西放在一起就叫做分类.(板书:分类)_
4.
列举生活中见过的分类现象.
提问:小朋友,你们在生活中哪些地方碰到过分类,说来听听.抽生列举.
小结:超市分类可以让我们更方便地来取物品,图书馆的图书分类摆放可以让我们更快捷地找到所需要的图书,.......可见,分类在生活中的作用真大!(引入新课),今天老师也遇到了一个小困难,想请你们来帮忙,愿意吗?
二.
新课
(一)
操作探究
分图形
1.
(出示课件)师:我这里有一些图形,我想知道怎么将他们分类.让学生观察:可以按什么分?
抽生答.根据学生回答板书:按颜色分,按形状分.
2.
取出学具,动手操作
(1)
把这些图形先按颜色分类
学生独立摆一摆,师巡视指导.
抽生上台展示分的结果.根据结果板书.
(2)
把这些图形再按形状分一分
展示结果并板书.
(3)
增加一个图形,又怎么分类.如果按颜色分,该摆在哪儿?按形状分呢?
抽生答,并说明理由.
3.
引导总结:在分类之前,首先要确定分类标准.
4.
(出示课件)把颜色和形状都相同的图形分在一起,分成四类,让生观察并思考:这是按什么标准分类的.让学生明确:可以同时按两个标准进行分类.
(二)
拓展提高
分人民币
1.
(出示课件)师:这个学期,我们学习了人民币,老师今天给孩子们带来了一些人民币,大家一起来认一认.
2.
师提出要求:以小组为学习单位,完成人民币的分类.
3.
课件出示小组合作学习要求,师引导学生读要求.
4.
小组合作,动手操作.
师巡视指导,并强调:先讨论分类标准;这么多的分类标准,你觉得哪个好,哪个合适呢?
5.
小组汇报分类结果.
根据汇报情况,课件逐一展示以下预设结果:
(1)
按纸币,硬币分;
(2)
按元,角单位分;
(3)
按面值分;
(4)
按面值和材质分;
(5)
按单位和材质分
6.
小结:同学们通过分人民币的活动,找到了这么多的分类标准.分类标准不同,分得的结果也不同.
三.
总结升华
1.
情感教育
出示课件(垃圾分类图片).师:就像我们上课开始谈到的,生活中处处有分类现象,比较常见的如垃圾分类,垃圾分类可以让我们的环境更美好,让我们以后都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还我们的生活一片蓝天.
2回顾体会
师:时间过得真快,马上就要下课了,你想不想把你的收获讲给大家听.
抽生说.
3.
师总结:同学们这节课不仅经历了分类的过程,学会了选取合适的标准分类,以后在生活中还会碰到这样的问题,你能不能用今天的知识去解决,相信你们一定会解决好所有遇到的问题.
附
板书设计
分类
正方形
三角形
圆形
黄色
绿色
标准
[关键词] 多媒体;管理系统;手术学;教学
现代教育理念的不断更新,传统教学方法正逐渐被现代先进的教育技术和手段所充实和替代。要求教育工作者对教学的每个环节都要进行深入地思考,探索更科学的教学管理方法,使之适应新的发展要求[1] 。为此,本教研室结合本学科的教学特点和规律,设计了多媒体教学管理系统,对教学的部分环节实现计算机管理。通过在教学实践中的应用,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1 多媒体教学管理系统的建立
1.1 教学档案管理模块的构建
教学档案管理模块是该管理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之一,是该系统的核心部分。它可以根据每学期的教学任务,按不同层次的教学对象创建各层次的教学课程管理项目。每一项目中包括:①电子教案文档。某层次的所有相关电子教案以Word格式集成在该文档中。②相关图库文档。某层次教学所需的所有参考图,以统一格式储存于该文档中。③多媒体课件文档。该文档中可容纳与某层次教学相关的PowrPoint格式的多媒体课件。④教学文件档案。该文档可包含教学实施计划、教学大纲、电子课表、教学进度表等。
1.2 教学任务分配模块的构建
教学任务分配模块是该管理系统的另一组成部分。它是由教学组长根据各层次教学任务的各项课程,通过计算机安排各教员和教学辅助人员的具体分工内容,即排课。每一层次安排结果,可直接打印出教学任务分配一览表,使教学人员的工作量化指标一目了然。
2 多媒体教学管理系统在教学中的应用
2.1 教案的标准化管理
在教学过程中,教案的编写和管理是一个重要的环节。针对不同层次的教学对象,教学组要根据教学大纲制定适合相应层次的教学内容,编写教案。通常电子教案是由具体授课的教员编写,但往往会出现格式不完全统一、文件管理分散、易丢失、新旧教案混杂、教案管理不便等情况。我们采用教学管理系统,将本教研室各层次课程的全部教案经教学组讨论定稿后,制作成统一标准格式的电子教案,集中保存在管理系统的电子教案文档栏中,设置防止被误删除的安全提示。既便于随时调用和修改,又便于统一管理,避免文件丢失。同时保证了教案库中的版本始终是最新修改后的版本,杜绝了新旧教案的混杂现象。
2.2 教学图库的系统分类管理
本教研室教学的最大特点是形态学与操作技能相结合。因此,教学中图片和实物的应用较多。传统的教学方法是采用大量的挂图、实物器具和标本。但在大班课教学中使用起来既费时又费力。教员每次课前准备和课后整理时工作量很大。我们应用教学管理系统,将本学科教学所需挂图、器具和标本通过摄影及扫描,制作成统一格式的电子图库存入计算机或制作成光盘,并按每次课的教学内容将图片进行系统分类存档。供教员在备课或制作多媒体课件时随时方便调用,并根据需要随时添加新的图片。该系统在电子图库管理中具备了方便灵活、节约时间、提供信息量大等优点。
转贴于
2.3 多媒体课件制作
课堂教学的手段逐渐趋向多样化,多媒体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使用比例逐渐增高,尤其对形态学教学更需要采用多媒体手段提供形象生动的内容,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2] 。以Power-Point软件制作的课件为例,教员备课的过程就是设计制作课件的过程,需要按教学大纲及教案的内容准备文字、图片、动画、音频和视频资料等素材,利用PowerPoint软件将这些素材有机地结合。每位教员对同一内容可根据自己授课的特点加以组织与编排,体现出课件应用的灵活性和教学的个性。但这种灵活性会给教研室众多课件的管理带来不便,容易出现课件被误删除或查找困难。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利用教学管理系统将每学期不同层次教学的多媒体课件按层次进行分类,建立相应的多媒体课件库,可随时调用、修改内容或添加新课件。对课件进行删除操作时,系统设置了警告提示。也可直接通过管理系统打开某个课件,进行课堂教学。实现了多媒体课件制作、管理和运用一体化的目的。
2.4 实现教学文件档案的规范化管理
在教学过程中,有许多教学文件需要进行处理,如教学实施计划、教学进度表、学员实习分组安排表、各层次教学总课表、学员成绩表等,每学期、每个班次教学都要进行这类文件的制定、打印、上报等,工作较繁杂,管理很不方便。我们应用教学管理系统,将上述文件制作成Word或Excel格式文档,集成于教学文件档案库中,以便教学过程中查阅,或在新学期制定计划时调用上学期的文件进行参考,也可直接在原文件中修改。管理起来十分方便。
2.5 教学微单元库的制作和管理
教学微单元库是指将某一次课的教案、相关图片、多媒体课件等内容集成于一个教学管理项目中[3] 。其建立过程是教员将某一次课按大纲制定出电子教案,调用电子图库中相关的图片资料,制作多媒体课件,组织思考题。这就是一次备课的全过程。通过教学管理系统将这一过程的结果集成于一个微单元库中。其优点是有利于年轻教员学习如何备课。
2.6 网络教学资源共享
大班课多媒体教学可以通过校园局域网将课件传输至不同的教室,减轻了教师的负担。本管理系统可将教研室的多媒体课件资料按权限在局域网上,供本教研室教员或相关学科 的教学人员及学生使用,为教学资源的合理利用,提供了方便。
[参考文献]
[1]冯秀琪.教育技术学的概念与学科定位[J].开放教育研究,2000,(1):11-12.
幼儿园教育不同于义务教育的方式和形式,这个年龄段的孩子还处于认知能力不健全的阶段,很多时候“玩“才是幼儿园的主要教育方法,孩子们也正是通过“玩”逐步的认识世界、感受世界、学习常识的过程。我们所说的幼儿园游戏并不是简单的、毫无教育目的的“玩耍”,而是希望某种寓教于乐的方式让孩子们学会一些知识或者道理,但是由于实习学生在这个方面上比较欠缺经验,所以经常在实践工作中会显得束手无策,同时在游戏安排和实践规划上也存在一定的问题。特别是在大班额背景下,实习学生很难有效掌控课堂,容易导致课堂失控的问题。目前的幼儿教育更多的倾向于开放性游戏活动,这样的游戏方式更能促进孩子的想象力,但是实习学生由于缺乏经验,所以在游戏活动中不能准确的观察到孩子们存在的问题,在环境、学生、教师三者之间也没能产生良好的互动,需要积极探索,构建适应大班额背景的实习体系[2]。
2在大班额背景下优化学前教育实习的策略
2.1导师结合理论培养实习学生。实习学生一般都有幼儿园的导师作为工作上的引导者,导师的作用就是帮助学生将理论知识结合实践工作,并将自身的工作经验传授给新教师。实习学生不仅要在导师的引导下巩固和整理理论知识,同时也要在工作实践中将理论知识进行梳理,很多时候在课本上的知识需要更深入的理解才能和实践相结合,这个过程也就是新教师在逐步增加经验,以及完善自身素养的阶段。很多时候实习学生对于幼儿教育还停留在自己的主观认知世界中,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教育智慧”欠缺。导师要在实践中加强对游戏创设的内涵渗透,让实习学生将教学体验和教学思维之间建立起某种特定的链接。在大班额情况下,由老教师带领实习学生一同参加和探讨,既能将老教师的多年专业经验在无意间传授给学生,又能让学生的新思路启发老教师,在实习的过程中就是一场头脑风暴,而且幼教工作是一个体力和脑力同时进行的工作,新、老教师在工作中会有一定的对话、活动、交流、沟通等,这些都是在不知不觉中的一对一指导[3]。2.2促进实习学生在园本教研中寻求方案。经过一段时间的工作和学习,实习学生对于幼儿园的运行方式,以及教育设定都有了一定的了解,而且通过不断的观察、记录、学习、思考等系列过程,新教师肯定也有了一些自己的想法或问题,我们幼儿园可以以调查问卷的形式进行统一采集,然后将实习学生的相关问题进行汇总和分类,再挑选出有代表性的课题进行研究。在研究过程中可以将实习学生打乱分入到不同小组中,然后将这些课题作为研究对象进行程序化分析研究,以“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情况”、“如何解决这样的问题”等形式进行分许探讨和调研。在每一个小组中都有导师、老教师、实习学生组成,老教师可以以自己的经验进行解答,然后大家可以通过讨论的形式反问,在这个过程中让每一位教师都能从中获得新的启发,并将一些经典案例形成教案进行全员分享,对于实习学生进行细化教育,对于有新的创新想法出现的时候,随时都可以将经典案例颠覆或重改,在提问、反思、体验中不断磨炼教师的业务能力,让学生在实习中寻求问题的方案[4]。2.3利用园本教研启发实习学生。开放性幼教模式是近年来的新型教育方式,它不仅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开放性思维,还能够以多元化的角度培养学生的认知能力,幼儿园根据不同的年龄段为不同的学生创设高、中、低的环境,在园本教研方面首先是对我们的教育目标进行分解,然后根据不同的教育指向性进行探索,这样做的目的是能够为实习学生提供更为明确的教育目标,同时也符合不同年龄段学生的身心发展。这个过程需要实习学生用心去体会和感受。由于幼教工作需要实践和立论紧密结合,很多问题和情况都是在制定园本教研活动的过程中出现的,并要在不断地磨合中受到启发,要学会在过程中寻找问题、解决问题。园本教研就是以实践为主要目的的教研活动。特别是实习学生的工作的开始阶段,要注意观察不同的学生的特点,在不同的年龄段有着成长性的差异,但是即使在同一个年龄段也有着较大的性格差异,实习学生要立足于实际教学过程中经常或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深入研究,既要保障所带班级学生的受教育平衡性,又要照顾到每一个学生的性格特点。
【关键词】基于问题的学习;幼儿园;应用;效果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604(2011)07/08-0020-04
时至今日,传统教学模式受到日益广泛的批评。从学前教育到高等教育,理论研究者和实践工作者都在积极思考并努力探索,希望通过开发和运用一些新的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灵活获取知识和高效运用知识的能力。基于问题的学习(Problem-based learning,简称PBL)模式就是众多新的教学模式中的一种。PBL模式是一种通过解决真实的复杂问题获取知识、经验和技能的学习模式。由于强调学习者在问题情境中主动建构知识以解决实际问题,PBL模式被认为是最能实现当代教育目标、符合时代需要的一种教学模式。这一模式已经在包括医学、工程学、心理学和教育学在内的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中得到广泛应用,在中小学也有一些探索性实践。然而,这一模式在学前教育中的应用还是空白。相比高等教育和中小学教育,学前教育更加淡化知识的传授,重视能力的培养,注重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因此,我们认为PBL模式很可能成为替代传统学前教育方式,实现学前教育目标的一种有效模式。于是,我们基于学前儿童的心理发展特点修正了PBL模式并在幼儿园进行应用研究,考察这一模式的教育效果,从而为这一模式在幼儿园的推广应用提供参考。
一、对PBL模式的修正
在理论层面,在学前教育中应用PBL模式具有一定优势,但在具体操作层面,直接套用现有的PBL模式存在一些困难。米罗一席尔瓦(Hmelo-Silver,2004)提出了应用PBL模式的五阶段模型。第一阶段是探索情境,表征问题;第二阶段是形成关于问题解决的各种假设;第三阶段是找出缺失的信息,明确学习主题;第四阶段是整合新旧知识解决问题,检验之前的假设;最后一个阶段是总结所获得的知识和技能。这一五阶段模型包含两条线索,一条是显性的旨在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认知线索,另一条是隐性的以小组合作共同解决问题为主线的社会认知线索。两条线索并行推进。这一五阶段模型对学生的认知能力、交往能力等都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而学前儿童虽然能主动探究问题情境并零散地学习一些知识,但难以有计划地确定学习主题,也很少会有意识地与同伴讨论,合作解决问题。因此,在幼儿学习过程中,教师必须给予积极的引导并适当提供问题解决的途径和相关信息,还需要组织和引导幼儿开展小组合作。为此,我们基于幼儿的心理发展特点,对适用于成人的PBL模式进行修正,使其适用于幼儿园。这一模式同样有两条线索,但不是同时进行的,而是先遵循认知线索,以幼儿个体的问题解决为主,后遵循社会认知线索,在幼儿具备解决问题的经验后,要求幼儿小组合作,解决类似问题。幼儿探索的问题可以是从现实生活中提炼出来的问题,也可以是游戏情境中虚构的问题,但解决问题的活动必须具有现实意义,对幼儿的现实发展有利。教师设计的问题情境是可视的,要具有可操作性,能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问题的解决涉及多领域知识。幼儿只有主动获取新信息,才能解决问题。每个问题解决后,幼儿都要进行自我评价和同伴评价。教师要引导幼儿从知识的获得、能力的提高和智力的发展三方面综合评价。教师在整个过程中既是支持者,也是组织者、合作者和信息提供者。
二、研究设计
我们在深圳市某公办幼儿园选取中班和大班各一个,共有66名4~6岁幼儿。幼儿的家长在实验开始前均签署了实验同意书。根据对幼儿年龄、性别、智力、健康和家庭教养方式的测量结果。将各班幼儿分为匹配的两组,每组男女各半。每班实验组幼儿接受PBL模式教学,对照组幼儿接受常态教学,为期4周。
我们又在这一幼儿园选择了两位有经验的骨干教师。两位教师教龄均在5年以上,均有小教高级职称。预实验前对这两位教师进行专门培训,直至达到实验要求。考虑到幼儿易受教师因素的影响,因此中、大班幼儿各由一位教师执教,教师既按PBL模式组织实验组幼儿开展活动,又按常态教学法组织对照组幼儿开展活动。实验组、对照组的教学内容相同,活动材料相同,活动地点相同(同一活动室)。每周围绕同一教学活动内容各组织两次活动,4周内中班、大班各完成四个教学活动内容。例如,单周实验组周一、三活动,对照组周二、四活动;双周实验组周二、四活动,对照组周一、三活动。活动时间均为上午9:00~10:00。
我们在中国幼儿教育网提供的中、大班科学活动内容中选择了与幼儿生活密切相关的八个内容,分别是中班的“图书分类”“车牌号码”“搭房子”“垒多”以及大班的“小滚筒打保龄球”“整理书包”“搭桥”“压缩”。我们组织相关教师,共同设计确定了两套教案,一套为常态教学教案,一套为PBL模式教案。实验中,两位教师严格按照教案组织活动。
我们自编了《幼儿科学活动学习行为观察量表》,用以观察测量幼儿的表现。量表中的各个项目参照美国国家评估、标准与学生考试中心(CRESST)建立的PBL效果评测模型制定,共31个项目,分别从知识获得能力、主动学习能力、问题解决能力和合作能力四方面观察幼儿的行为表现。知识获得能力包括知识的生成与理解,知识的整合与深化。知识的应用与迁移三个方面。主动学习能力包括直接操作物体,对活动进行思考,内在的动机、意向和动力,解决问题四个方面。问题解决能力包括解决问题的信心,问题解决行为的一般趋向,个人控制三个方面。合作能力则包括交流沟通,解决冲突,自我控制,独立性四个方面。
根据行为表现的匹配度,我们设置了“做得非常好”“能做到”“有时能做到”“不能做到”“没有出现”五个选项,相应得分依次为5分、4分、3分、2分、1分。得分越高,表示能力越强。相关检验显示,量表的信度、效度较好,符合实验要求。
我们利用《幼儿科学活动学习行为观察量表》先对幼儿进行前测,然后组织幼儿开展相应教学活动,4周后再对幼儿进行后测。前测与后测的指导语相同。
我们采用SPSS11.5软件处理数据。
三、结果与分析
因为5名幼儿在实验过程中请假,未能如期完成后测,所以有效的前测数据为66个,后测数据为61个,前后测均有效的数据为61对(实验组31对,对照组30对)。实验结果及分析如下。
1 前测成绩比较
前测时,我们测量了实验组、对照组幼儿的知识获得能力、主动学习能力、问题解决能力及合作能力,并对各项目的得分进行了独立样本t检验,发现实验组和对照组未见显著差异。
2 后测成绩比较
4周实验之后,我们对实验组、对照组幼儿进行后测,并对各项目的得分进行了独立样本t检验,发现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后测成绩存在显著差异,在知识获得能力、主动学习能力、问题解决能力及合作能力上,实验组的成绩均显著高于对照组。
3 存在显著差异的指标
在知识获得能力方面,独立样本t检验发现,项目15、25两组差异极其显著(p
在主动学习能力方面,独立样本t检验发现,项目2两组差异显著(p
在问题解决能力方面,独立样本t检验发现,项目11、14两组差异极其显著(p
在合作能力方面,独立样本t检验发现,项目18、19、20、22、24、31两组差异极其显著(p
四、讨论
本研究重点考察在幼儿园科学活动中应用PBL模式的效果,发现应用这一模式进行4周教学活动后,4~6岁的实验组幼儿在知识获得能力、主动学习能力、问题解决能力以及合作能力方面的得分明显优于对照组幼儿。这说明在幼儿园应用经过修正的PBL模式是有效的,有可能对幼儿的发展产生较大促进作用。
1 使幼儿成为问题解决的主角
研究表明,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幼儿更擅长自己提出问题,会在多个问题中选择想要探究的问题,会更加注意物体的相同和差异之处,更倾向于尝试多种策略解决问题。解决问题的前提是提出问题。提出问题后,幼儿才有解决问题的动机,才能有目的地观察,积极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可见,幼儿自己提出问题可以使幼儿成为问题解决的主角,是对幼儿主动学习的极大促进。这一结果印证了霍曼等人(1995)对主动学习的解释,主动学习是学习者发起的学习,是学习者创造性地学习,即学习者能主动建构关于现实的知识。
2 自信心和积极的态度对幼儿的问题解决产生关键影响
问题解决能力包括解决问题的信心、问题解决行为的一般趋向以及个人控制三个方面。从研究结果看,接受PBL模式教学的实验组幼儿在遇到困难时能更主动地寻求帮助,能够用积极的态度去面对和尝试解决问题,也会主动争取机会向教师或同伴介绍自己的作品。这说明自信心和积极的态度对幼儿的问题解决产生关键影响。此外,课堂观察发现,建立民主讨论的氛围有利于幼儿树立自信心,养成积极态度。这是PBL模式成功应用的基础。
3 建立在共同认知经验基础上的合作解决问题模式能显著促进幼儿合作能力的提高
PBL模式强调让幼儿在共同认知经验的基础上开展合作游戏,共同发现、解决问题,促使幼儿学会协商分工,并为共同目标而努力。从研究结果看,接受PBL模式教学的实验组幼儿在合作能力方面的得分优于对照组幼儿。这说明在幼儿园应用PBL模式能有效促进4~6岁幼儿合作能力的提高。
4 知识的意义建构有助于幼儿对知识的应用与迁移
关键;保证
〔中图分类号〕 G62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4)
15―0072―01
随着人们对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意识增强,城区入学农民工子弟数量日益增加,城区学校大班额产生已成必然。虽然政府、教育部门都做了很大的努力,但要完全改观还有一个相对的过程,所以如何保证大班额教学质量已成重点。下面单就课堂教学介绍几点成功的做法。
一、组织教学是前提
课堂组织教学是指教师通过协调课堂内的各种教学因素而有效地实现预定的教学目标的过程。课堂组织教学是一项融科学和艺术于一体的富有创造性的工作。要做好这项工作,教师不仅要懂得课堂教学规律,掌握一定的教育学、心理学知识,还必须关注每一位学生,运用一定的组织艺术,努力调动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情感,使学生在愉快、轻松的环境中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去。这就要求教师在讲课时,要一边讲课一边观察学生,要不失时机地去表扬那些听课认真的学生,从而使学生养成认真听课的好习惯。但老师的精力是有限的,上课时不可能总是去表扬或提醒学生。那怎么办呢?依靠学生的力量。笔者运用得多的是“学生表扬法”和“学生批评法”。当老师疲倦了或在板书时,可以请一个表现好的小老师去管管纪律,表扬表现好的,批评不认真的。小老师不要固定是谁,只要是表现好的学生,都可以当。这样的做法有三个功效:1.可以及时点醒学生,让他们知道自己的表现。2.可以让老师背着学生也能知道他们的表现。3.因为每个学生都希望自己能当小老师,所以他们会尽力表现好来争取当小老师的资格。长期坚持用这种方法,班级纪律就会越来越好,老师上课就会感觉越来越轻松,学习效率就会提高。
二、分层教学是关键
分层教学不是什么新鲜话题,大班实施分层教学对教学效果的保障尤为重要。因为,孩子接受新知识的能力各不相同,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学生成绩势必出现差距,这就是所谓的“后进生”。 如果教师视若无睹,这部分学生学习就越来越吃力,到了中高年级,听课如同听天书,由此开始两极分化,产生对学习的抵触心理。如果这部分学生的课堂学习长期处于“陪读”的状态,强烈的自卑感和由此产生的被人抛弃、忽视的感觉,会致使其故意做出违反课堂纪律的行为。笔者分层教学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在课堂上,笔者把板书分成三部分,一部分是本堂课的新知识点,重点讲读,满足大部分学生的胃口;一部分是与本课有关的以前的知识点,帮助基础差的同学温故复习;一部分是新知识的外延,使部分学习基础较好的同学保持高昂的学习热情。另外,在练习的设计和检测上也是因人而异,尤其后进生,作为班级中客观存在的现象,笔者在课堂上尽量给他们创造机会,一些简单问题让他们回答,答对了给予大力表扬,让他们感受成功的喜悦,从而激发学习兴趣,树立自信心。需要特别指出的是,不管是学生的分层,还是教师教案的分层设计,教者一定要做到心中有数、运筹帷幄,让学生浑然不觉、欣然接受。
三、面批作业是保证
关键词:研究性合作教学;合作学习研究;职业适应能力
中图分类号:G642.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6-3544(2010)03-0060-03
大学生求学的主要目的是通过人力资本投资增强就业能力,以提高未来的职业收益,因此在大学教学中加强职业适应能力教育尤为重要。但在当前高校扩招、教学资源短缺和被迫普遍实施大班教学的背景下,传统教学模式却难以在此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为解决这一当前普遍存在的教与学之间的矛盾,我们在经管类专业的《商业银行业务与经营》教学中进行了以学生之间的合作学习研究为主要内容的研究性合作教学实验。实验表明,这一方法对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强教学互动和培养大学生的职业适应能力是有益的。
一、经管类大学生的职业适应能力亟待提高
所谓职业适应能力是指个人在争取基本生存条件和发展机会的前提下,对个体健康成长与事业的职业要求和自己职业适应性的全面了解,在此基础上形成的职业理想,对相应职业所要求的社会角色在意识与行为两方面接纳与掌握的程度,以及在此基础上所形成的正确的自我期待等(贾晓波,2004)。与工科学生比较,经管类大学生缺乏实验机会,课堂教学内容往往以讲授人类社会的普遍规律为主,缺乏应用性、实操性和针对性,在培养学生职业适应能力方面存在天然不足。在本人调查中,有45.31%的大学生认为“学校培养创新能力的实践活动太少”,56%的学生认为“学校没有能提供有用的技能培训”。由此可见,与目前社会对大学生普遍要求较高职业适应能力的要求相比,高校在这方面做得还很不够。
经管类大学生职业适应能力不足,主要表现在实用性技能培训不足和职业期待过高等方面。首先高校对经管类学生的实用性技能培训不够。与教学模式相关,现有教材大部分讲授的内容是科学中的“共识”,既难以反映学科发展前沿,更落后于实践。许多经管类教材存在内容滞后、重理论轻实践的问题;经管类的教学存在实习基地缺乏、实验设备不足、实操型应用性教师缺乏等问题。其次经管类学生的职业期待过高。入学时,经管类学生的考分较高,学生和家长的期望也较高,尽管大学扩招了,但经管类大学生的精英意识仍然较浓,其职业期待也比较高,非大企业不进、非好岗位不就。
二、传统教学模式难以提高大学生的职业适应能力
1.社会需求的多样性和研究型教学之间的矛盾。一是在深厚历史文化熏陶下的中国大学生,不太喜欢技术性工作,人生定位是管理者,是“劳心者”而不是“劳力者”。二是尽管近年来职业高校发展较快,总体上中国高校仍存在重研究轻教学,重理论轻实践的现象,专业性大学向综合性大学发展,综合性大学纷纷向研究型大学发展。三是大学生就业渠道发生了巨大变化:在国有企业、机关事业单位等部门的比重降低,在民营企业、外资企业、非政府组织等部门的比重增加,社会对大学生职业适应能力的要求相应提高了。由以上三方面的原因导致研究型教学与职业适应能力培养的矛盾凸现。
2.大班制教学模式与职业适应能力培养之间的矛盾。普通高校在连年扩招之后,学生人数激增,教学资源短缺的问题十分突出。为解决这些问题,许多高校普遍采取了大班制,密集利用教室等相应措施。教师教学、科研压力增大,对学生职业适应能力的培养有心无力。大班制教学模式在提高学生职业适应能力方面,面临着空前的困难。(1)因材施教难度加大。面对上百人的教学班,教师要在教学班中根据学生个体的不同情况因材施教,难度很大。(2)师生互动困难。大班教学模式下,教师不可能掌握每一个学生学习状态,满堂灌是教师无奈选择。师生间交流少,互动少。教师难以了解学生学习状态。(3)学生互动困难。相互学习是重要的,但在大班教学模式下,这一点也变得非常困难。学习伙伴是一种重要的学习资源,但在大班制中较难利用。(4)单纯课堂讲授的方法难以有效锻炼大部分学生的职业技能。由于教学条件的限制,即使是会计、市场营销、物流等课程也是以课堂讲授为主,学生难以学到真正有用的操作技能。
三、研究性合作教学法的内涵
研究性合作教学法是上世纪70年代初起源于美国的一种教学理论与策略体系。它以研究和利用课堂教学中的人际关系为基点,以目标设计为先导,以学生合作为基本动力,以小组活动为基本教学方式,以团体成绩为评价标准,以标准参照评价为基本手段,以大面积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改善班级内的社会心理气氛、形成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和社会技能为根本目标,是一种极富创意与实效的教学理论与策略体系。
在研究性合作教学中,学生们在其成员能力各异的小组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按照一定合作程序,明确责任分工,从事学习活动,并穿插全班讲授或组间交流,其目的是以教学动态因素之间的合作性互助来促进学习,共同实现教学目标。合作教学在改善课堂内的社会心理氛围,创造不同层次学生的发展环境,大面积提高学生学业成绩,促进学生问题解决能力的发展,以及形成学生良好的非认知品质等方面实效显著。它的优势已被许多研究者所证实。
小组合作学习教学策略有4个基本特点:以异质小组为基本形式;以小组明确的目标达成为标准;以小组相互依赖的合作性活动为主体;以小组总体成绩作为评价和奖励的依据。这种学习形式不仅可以发扬教学民主,活跃课堂气氛,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创造机会,而且也能增加学生的信息交流量,拓展学生思维的深度与广度。同时,也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以及与他人合作的能力。
四、研究性合作教学模式的实验
近年来,本人一直承担《商业银行经营与业务》的教学任务。该课程是核心课程,学生人数比较多。为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职业适应能力,我们进行了研究性合作教学方法的探索实验。我们依据合作教学的分组原则,以自然班为分组标准,将学生分成3~5个行动小组。之所以这样分组,主要是考虑到大学生主要是以自然班为单位活动,相互之间比较了解,居住相对集中,容易开展小组活动。由于研究性合作教学需要一定专业基础,基本上是在大三和大四年级进行。具体实验过程如下:
首先,在开学初,分配任务。我们根据课程内容,重点选出8个研究主题:“金融的机构观与功能观”、“金融与经济增长的关系”,“金融监管的理论与实践”、“信用风险的管理与控制”、“商业银行的信用分析”、“信贷定价”、“金融营销”、“商业银行的绩效评价与财务分析”等。学生小组自行挑选研究主题之后
开展研究性学习。每一个小组,结合其要研究内容,利用图书馆、互联网等资源,进行产业的案例研究。形成团队学习、内外部互动、自我发展的教学研究方式,实现从以教为主到以学为主的转变。
其次,与教授同门课程的教学班进行学习兴趣、产业案例分析能力等各方面的对比分析,并做好学生、教师研究的行动档案。
最后,对优秀团队进行跟踪辅导。教师进行行动研究,建立学生学习档案,及时、动态地追踪学生合作学习过程,并进行适时指导。在学期结束后,对优秀团队进行跟踪,鼓励其深入研究商业银行的相关问题。此外,将本学期与上学期的情况进行对比、总结。
五、实验的收获与问题
(一)实验的收获
1.极大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商业银行业务与经营》课程的理论性与实践性都比较强,学习有一定难度,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后,这种状况大为改善。学生积极性一旦被激发,就会创造出极大热情。他们分头查找资料,准备课件,热烈讨论。有的还查原著,做了很好的文献综述。
2.学习骨干拓展了学习深度,带动了其他同学学习,形成了研究性学习的团队。由于是以小组而不是个人作为考核单位,所以小组成员为了完成小组任务,达到自己的目标必须帮助和鼓励其他成员为完成集体目标去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学习骨干会发挥主观能动性,其他同学也会积极参与,形成良好的研究性学习团队。
3.增强师生、生生互动,课堂气氛极为活跃。在实验中强调师生和生生之间的互动,特别鼓励学生团队之间的相互“刁难”。通过学生之间的思维碰撞,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认知。按照维果茨基的“邻近发展区”观点(Vygotsky,1978),研究性合作教学模式较容易激发学生认知。学生间的协作活动之所以能够促进成长,是因为年龄相近的学生大多在他们的邻近发展区内活动,表现出比单独活动时更高级的行为(Slavin,1995)。而解决合作学习中潜在矛盾的过程能产生较高层次的理解,合作学习会增加深入的思考,增加发表和听取意见的机会,这就潜在地增加了理解的深度、论证的质量,促进了精确的长久记忆。特别是教师针对学生经过认真思考后的材料的点评,最容易激发学生的思考,并提高其认知水平。受此启发,还有学生问本人,为何同一个问题教师的思维与他们有这么多的差别。教师也就可以顺势对学生进行学习思维的教育。
4.学业成绩显著提高,职业适应能力得到提高。经过三年的实验,通过与平行班对比,实验班的学生学习主动性强,专业能力得到了显著增强,平均成绩提高15%以上。更令人欣慰的是,从各小组中涌现出的学习骨干,保持了对商业银行业务与经营的良好兴趣。他们结合个人爱好,深入到银行学习调研,使他们提前体会了企业对大学生的技能、情商需求,对社会的工资水平也有了较为客观的预期。他们在团队研究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合作精神也得到了受访企业的认同。
5.培养了学生的理论思维能力。研究性合作教学以案例为背景开展主题研究,以头脑风暴法启发学生的发散思维,力图找到现象背后的原因,给出各种可能的解决方案,并对各种方案的风险与收益进行比较。这种教学模式将理论学习与解决实际问题有机地结合起来,学生在培养理论思维能力的同时,也模拟了实际的决策过程,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与实际操作能力。实践表明,这种教学模式具有较好的效果。
(二)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分析
在研究性合作教学实验中也发现了效果待巩固、学生合作意识不强、部分学生搭便车、合作目标不明确等一些低效现象。
1.部分学生存在搭便车的问题,有效激励、约束每一个成员,在试验中还有一定难度。由于是以小组的形式对学生的课业成绩进行考核,部分同学因为性格、专业基础等原因,倾向于随大流、搭便车。知识基础好、表达能力强的同学,就成了小组的主帅,自觉不自觉地包办了一切,代替了一切。而个别学习成绩相对落后、性格内向的同学可能就自觉不自觉地成了陪衬、附庸,甚至一言不发。这个问题处理不好,就会直接影响合作性教学的参与率和可持续性。
2.教师如何全程发挥引导作用的问题。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团队在准备活动主题、教案、案例时,大多在课外进行。此时如何有效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是一个很重要但也是比较困难的问题。教师引导作用发挥得好,学生的教案、课件就会比较成功,否则,就有可能出现低水平重复,影响教学效果。
3.合作教学的可持续性问题。一两堂课开展合作教学,学生会觉得很新鲜,也会很积极参与。但时间一长,其积极性就会下降,整体参与度就会下降。因此,提高合作教学的效率,让学生在合作教学中真正体会到学习的效果,而不只是学习的乐趣,是非常关键的。
六、结语及教学改革建议
研究性合作教学是有助于提高大学生的职业适应能力的教学模式,是改变目前高校大班制条件下沉闷的教学面貌,激发大学生学习积极性,培养团队精神,加强教学与社会实践联系的有益探索。
“能够根据课程开展和幼儿发展发掘各类家长资源,资源利用合理有效。”《幼儿教师课程领导力发展要领》的课程实施力,提出教师对家园社区资源利用与开发的能力。家长参与”,被视为幼儿园教育与教学过程中有效积极的社会教育资源加以运用,如何使家长真正成为幼儿园教育和教学过程中的积极贡献者,加强幼儿的家庭教育,并参与幼儿园的教育过程与活动呢?我班在实施开放式教育过程中,运用“家长老师进课堂”这一手段,使家园教育合力作用发挥更大,就此探索分享我们的做法和思考:
一、挖掘家庭教育资源,建立班本家长资源体系
基于对班本家长资料的收集、研究,分析家长的社会经济地位和文化水平,推行“家长老师进课堂”之前,对家长们进行问卷调查,鼓励家长运用各自专业与特长直接参与到教学活动中。这样既能够弥补班级中两位女教师在某些领域知识的不全面性,更能结合大班下学期的走班活动,让幼儿更早的体验小学教师上课的走班形式。之后根据本班幼儿的兴趣、盲点确立教学内容,并帮组家长熟知教学进程,提供相应所需的教学材料,最后确立活动方式。
二、丰富园本课程,促幼儿全面发展
1、从“故事妈妈”到“图书漂流”
第一位报名参加“爸爸妈妈进课堂”开放式活动的妈妈是一位“故事妈妈”,她是一位小学教师,自身在语言领域非常的擅长,她结合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准备了适合大班幼儿的绘本故事与道具,为我们“爸爸妈妈进课堂”开放式活动翻开了第一页……
结合《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与班本情况,我们不难发现,大班幼儿喜欢与他人一起谈论图书和故事的有关内容,并且能够经常专注地阅读图书。所以从两位“故事妈妈”的开放活动,我们自然而然的根据幼儿的需要顺水推舟展开了“图书漂流”活动。
所谓图书漂流,指我们会在每周五给幼儿进行图书漂流的活动,幼儿可以在教室的“书吧”内自行选择喜欢的书籍或是回家挑选家中的书籍来与班级中的好朋友们进行“故事大王”分享活动。利用双修日和平时的时间,幼儿可以在家中与家长共同亲子阅读书籍,利用自己的方式尝试讲述书本故事,在每周自己值日的当天来与班级中的好朋友分享故事。
在“图书漂流”活动开展的过程中,我们发现大部分的幼儿愿意与班级中的朋友一起讨论书本内容,也敢于在班中其他幼儿面前大胆运用自己的方式讲述故事,这与《指南》中对于大班幼儿的发展要求相符。部分幼儿能够有序、连贯、清楚地讲述自己的故事,并且在讲故事的同时语言、表情都比较生动。
2、从“万圣节妈妈”到“巧手宝宝”
紧接着报名参与“爸爸妈妈进课堂”开放式活动的妈妈是一位手工达人,结合马上要来临的节日――万圣节,她决定利用幼儿园里常常见到的“扭扭棒”作为活动最主要的材料,结合万圣节主题,制作各类蜘蛛头箍、魔法棒、猫咪耳朵头箍等。通过幼儿自己的双手制作出自己在万圣节开放活动中能够使用到的万圣节道具。结合《指南》我们发现,大班幼儿能够用自己制作的作品来布置环境、美化生活,而在万圣节活动中正好能体现。
3、从“营养早餐妈妈”到“营养早餐我做主”
幼儿园的生活馆让幼儿爱上了生活,爱上了幼儿园,他们在生活馆自己做主包饺子、榨水果汁等。回到家中,班级中的小爱总是喜欢与妈妈分享自己在生活馆发生的趣事,在家也喜欢吵着闹着帮妈妈一起做家务,幼儿园的生活既影响着幼儿也在影响着家中的爸爸妈妈。
所以我们迎来了第四位“营养早餐妈妈”,小爱的妈妈告诉我们,既然孩子们都那么喜欢自己制作美食,这一次我就来做一次关于“营养早餐”的活动。活动结束后,宝贝们回家都想要自己做主制作一份属于自己的营养早餐,所以从“营养早餐妈妈”我们引出了活动“营养早餐我做主”,根据幼儿的参与,我们共同制作了“营养早餐我做主调查表”,幼儿可以自由选择搭配合理的早餐,并在表格中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记录,而爸爸妈妈们也在表格下方留下了自己对于此次活动的感想。
4、从“科学爸爸进课堂”到“PH试纸小作业”
相对于生活馆的有趣,科学馆更多地则是对于科学的探索,本班的孩子对于自己感兴趣的问题总是喜欢刨根问底,每次去科学馆活动,班级中的孩子们总是带着一大堆问题回来,美美爸爸关注到了这一点,报名参加了我们的“爸爸妈妈进课堂”活动,成为了第一位走进我们开放式课堂的爸爸成员,还是一位科学爸爸。这位爸爸给小朋友们做了变色彩虹、小孔成像、反射四个实验。结合《指南》我们发现,孩子们在动手动脑寻找答案的同时常常能在探索中发现,在发现中感受到兴奋与满足。
而此次开放活动后,科学爸爸还给我们小朋友留了“PH试纸小作业”不仅让此次开放活动走进了教室,还走出了教室,来到了家中。
三、注重教育合力内涵,提升班级文化建设
1、刚开始时,许多家长认为给幼儿讲课是件轻而易举的事。当他们亲临现场,才发现问题棘手,因为他们讲的内容孩子们不能理解、接纳。家长们主动请教老师。了解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写好教案。当家长成功地向孩子们完成了一次活动后,感触地说:“这种成就感是从来没有过的!”同时家长在自己孩子心目中的地位一下提高了,幼儿都非常崇拜自己的爸爸妈妈,为他们感到自豪,此次开放活动在伴随幼儿成长的同时也增进了亲子关系。
2、教师作为此次活动的推动者,不干预幼儿的发展,给予幼儿足够的空间自由自主的进行开放式活动。在活动的过程中,教师关注幼儿,关注活动,从而发现幼儿所需所想,及时进行跟进与推动。活动开展的同时,家长与教师做到及时沟通商讨课程,做到家园合作,增进家长与教师间的情感。
〔关键词〕 “大班额”;调查;分析
〔中图分类号〕 G467
〔文献标识码〕 D
〔文章编号〕 1004―0463(2008)
10(A)―0004―02
见怪不怪的大班额
在一间50平方米左右的教室里,密密麻麻地坐着70多名学生,坐在后排的学生背靠着墙,前排的学生几乎和讲台挨在一起。学生出出进进在过道里行走时,一不小心就碰到两旁的桌子。这是记者在某学校采访时看到的情景。
在放暑假前,记者在部分县区的学校调查时发现,在城区学校里,60~70人的班级非常普遍,有些学校的班级甚至达到八九十人。
教育厅基教处进行的专项调查显示:白银市初中一年级共有班级754个,56~65人的班级有214个,65~79人的有269个,80人以上的有23个。高一年级共有306个班级,56~65人的班级有123个,65~79人的有134个。
平凉市初中一年级共有795个班级,其中56~65人的有351个,65~79人的有141个。高中一年级共有324个班级,其中56~65人的有196个,65~79人的有50个。
天水市初中一年级共有班级1071个,其中56~65人的有315个,65~79人的有452个,80人以上的有124个。
张掖市初中一年级共有班级412个,其中56~65人的有57个,65~79人的有40个,80人以上的有5个。高中一年级共有班级163个,其56~65人的有33个,65~79人的有85个,80人以上的有7个。
兰州市教育局提供的数字更能说明问题:在小学56~65人的班级中,农村有60个,县镇有84个,城市有566个;66~79人的班级中,农村有17个,县镇有51个,城市有261个。
从调查结果来看,全省各地都不同程度地存在大班额现象。
大班额,苦了孩子累了老师
“学生太多,教学质量难以保证。”这是大多数老师最为担心的问题。“六七十名学生,一节课下来,只有几个学生有提问或回答问题的机会。”面对大班额,老师们显得很无奈。
有不少老师反映,学生太多,安排座位都成了一大难题。有的家长为了把孩子的座位调前一点,想尽一切办法托人、拉关系、请客送礼,老师很为难。
“上一节课,维持课堂纪律就得花很长时间。”一位小学老师这样说道。初中生经过了几年的学习和培养,课堂上比较能遵守纪律,而一些小学生则不然,不听老师的话,上课时捣乱的、说话的层出不穷。
老师的精力是有限的,但是在学校里一个老师带两三个班的课是常见的事,而且,不少老师还有兼课。在一个六七十人的班上,让老师全面关注每一个学生,了解每一个学生的特点,按照学生的个性特点来授课,这确实很难做到。
“大班额”的出现,导致学校校舍、师资及相应的配套设施满足不了教学要求,给教学造成很大的不便。师生之间的交流机会相对减少,老师无法照顾到每一个学生。另外,教室太挤,一部分学生要么离黑板太远或太近,要么太偏,造成学生近视眼越来越多。
有关资料显示,教室里每多一个孩子,就会使教室内人均占有空间相对下降,人数增多导致室内二氧化碳浓度增加、氧气含量降低,这不仅不利于孩子身体新陈代谢和呼吸系统的发育,还会导致孩子头晕、头疼、记忆力下降、学习效率降低。
在城区学校里,老师办公室桌子上的作业本成了一道“亮丽”的风景。在采访中,记者在一个办公室里看到,老师办公桌上一摞摞作业本、练习册堆成了山,中间只留有一小块地方供老师批作业、写教案之用,走进办公室,如果老师不站起来,别人很难发现那个办公桌上还有人。记者特意算了一笔账,如果一个老师带三个班的课,一个班按70名学生算,每天得批改的作业本、练习册就有420本。
大班额教学无疑加重了老师的工作负担。由于学生多,作业量大,老师批改作业来不及,一些老师只好找几个学习好的学生来“批改”。老师没有时间从事教学研究,更没有时间与学生进行交流和探讨,不仅教学成绩难以提高,而且身体经常处于亚健康状态。
班额越大,老师的工作量也就越大。一位班主任老师说,她教的班有76名学生,每天她5点多起床,到晚上8点学生下晚自习后自己才能休息,一天10多个小时的超负荷工作让她疲惫不堪。
而在一些寄宿制学校里,老师的负担更重,从早上5点多钟起,跟操,检查早自习,上课,批改作业,晚上还要跟晚自习,检查学生宿舍,一直到11点熄灯,才算下了班。
目前,新课程改革正在实施,按照新课改精神,教学中提倡“小组合作学习”、“参与式教学”等学习方式,但是在一个六七十人甚至七八十人的班上,实施起来难度很大。大班额成了新课改实施中的一个瓶颈。“班额过大,新课改的一些好的教育思想、教育方法如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难以落实,增加了教师组织的难度。”老师们反映,学生人数太多,发言的机会减少,老师对后进生的关爱心有余而力不足,分层教学与因材施教的难度极大。
大班额是怎样形成的
有关调查显示,“大班额”现象集中在高中,其次是初中和小学,重点学校和乡镇中心校的“大班额”比普通学校突出。
今年,在全省“两会”上,民盟兰州市委联名提交了《关于解决我市中小学大班额现象的提案》,建议控制大班额现象,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强烈关注。
议案认为,形成“大班额”的原因主要来自以下三方面:一是城区学校的规划建设未与城区发展同步。二是随着人民群众对子女接受优质教育需求的增加,“择校”之风盛行,这是优良学校大班额居高不下的主要原因。三是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流动人口增多,随父母外出的学龄儿童骤然增多,这些生源的涌入,直接导致了城区学校大班额的形成。
对于全省来说,近年来随着大部分市县实现“两基”达标,这使得学生的入学率不断提高。各地学校特别是城区学校的学生数量大幅度提高。在短期内,学校的建设无法跟上学生数的增长,使得不少学校不得不增加班级人数来缓解学生的就学压力。
但是,学生入学率提高是形成大班额的主要原因吗?
有关专家认为,大班额的形成与家长们对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有很大关系,如果条件容许,几乎所有家长都希望把孩子送到县城、市镇比较好的学校读书。
“城里的学校教学设备好,有好老师。”这几乎是大多数家长送孩子到城里上学的理由。
有关专家指出,优质教育资源相对集中在城区重点中小学。家长想方设法把孩子送到城镇学校就读,就是因为城镇学校的教学条件好。更多学生就读于城镇教学条件好的学校,使这些学校的班额相对增大。
大班额,不只是学校数量不足
近年来,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大量人口向城区转移,给城区学校教育造成巨大压力。另外,城区学校的教育规划滞后,办学设施不足,学校难于扩大办学空间,致使学校供求矛盾日趋激烈,班级学生人数严重超标。而且,日益激烈的择校之风更使一些“重点学校”和“名校”的大班额问题“雪上加霜”。
大班额现象已是令不少学校和老师头疼的问题,如何解决这一问题成了人们关注的焦点。从表面上看,学生多,班额大,说明学校数量不足,或者学校规模小。其实,解决这一问题并不是新建学校和扩大规模这样简单。
目前,大班额现象比较突出的是一些城镇学校和重点学校,而一些村学和郊区学校则面临着“无生可招”的局面。
据有关报道,榆中县和兰州市七里河区所属的旧庄沟小学、清水沟小学和麻地湾小学、尖山小学等近20所学校,最大的班级只有20名学生,最少的只有2人。根据兰州市教育局提供的数据来看,兰州市农村小学班额平均才23.21人。
“西果园卢家沟教学点每年招收学生七八人左右。”七里河区西果园中心校程校长说,“一个教学点只有1~2名教师,专任教师的分配有一定的难度,偏远山区的师资得不到保障,不得不聘用学历不达标的代课教师。”
程校长还介绍说,偏远山区学校教学设施相对落后,大多数学校无法正常开设信息技术、科学实验等课程,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的可持续发展。为使孩子适应现代社会需求,家长不得不为孩子选择教学设施相对比较先进的中心校或城区学校。
一些重点学校和名校拥有先进的教育教学设备,有大批优秀教师,不同学校之间教学质量差距大。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追逐优质教育资源,这是人之常情,无可非议。
所谓自主性,是指个人对自己的活动具有支配和控制的能力。新《纲要》中明确指出:"要以幼儿为主体,让孩子成为学习的主人"。为此,我们提出了让孩子自主地学习、自主的游戏与活动。我园地处农村,有得天独厚的乡土资源,我们将这一特色资源融入到幼儿的体育活动中,为幼儿提供富有农村特色的体育活动材料,创设了有乡土特色的体育游戏环境。笔者以"利用乡土资源在体育活动中培养幼儿自主性研究"为切入点,深入开展研究探索。笔者认为,在自主性体育活动中,幼儿是主人,是幼儿在活动,而不是教师在主导幼儿。教师的指导应迎合幼儿的需要,指导的基本原则是尊重幼儿的活动意愿。只有这样,我们的活动才能真正体现幼儿的自主性。
如何利用乡土资源在体育活动中培养幼儿自主性,笔者从以下五点谈自己的拙见。
一、材料选择的自主
陶先生说:"玩具是儿童的第一个教师。"对于幼儿园的孩子来说,丰富的体育活动材料是幼儿进行自主体育游戏必不可少的前提条件。我园围绕"乡土材料在体育活动中的开发利用"这一科研主题研究已历经三年历程,从乡土材料的收集到加工、改造已形成一套比较合理的体育器材分类及玩法体系。我们将收集、加工、改造后的扒灰榔头、翻扒、草垫、长凳等诸多乡土材料按其质地的不同分为木制品区、竹制品区、铁制品区、草制品区,并陈列出一间具有浓郁乡土特色的体育器材专用室。丰富的体育器材给了幼儿充分自主选择的机会。
1.集体活动中材料选择的自主性
每天晨间体锻,每班选出几名幼儿代表到体育器材室根据当天的锻炼目标选择适合的体育器材,自主布置运动场地,确定游戏内容与规则。自主有度,为了避免一周锻炼目标的重复,师幼协商制定了一周运动计划表。幼儿根据锻炼目标选择适合的体育器材。又如在集体体育活动中,教师与幼儿讨论如何将原始教案中的器材替换成乡土材料来开展体育活动。如可将垫子替换成草席,平衡木替换成长凳。幼儿根据体育活动目标找适合的乡土材料替代,节约了幼儿园成本,更发挥了幼儿在活动中的自主选择权。
2.自由活动中材料选择的自主性
自由活动包括了晨间的分散游戏活动,及课间的自由活动时间。自由活动更能体现幼儿对体育器材选择的自。教师利用家长资源,发挥有手艺特长的家长制作了10种农村特色自制体育玩具。如草垫、草圈、蛇皮袋做的降落伞、卷成的金箍棒,麻袋做的抛接器、大沙包等。自由活动时间,幼儿可根据自己喜好自主选择自制玩具活动,体现了材料选择自主性。
二、玩伴的自主
玩伴是幼儿不可或缺的游戏"伴侣"。每位幼儿都有自己的玩伴,根据玩伴的年龄、兴趣、爱好等不同可分为三个层次的自主选择。
1.班内同伴自主选择
本班幼儿之间的游戏交往频率最高。幼儿在体育活动中自由选择喜欢的玩伴自主参与,自由活动,获得运动技能的提高。然而在一些公开教学活动中,我们时常会看到一些刻意安排好的"自主选择"环节。对于这些做法,是否体现幼儿自主性是值得教师反思的。其实教师不妨在给幼儿树立一定规则意识的前提下,大胆放手让幼儿在体育活动中自主选择班内同伴游戏,那么活动的效果会更佳。
2.同轨班友情互动
同轨班友情互动,不仅培养了幼儿自身的交往能力,也体现了幼儿在陌生同伴前受欢迎的程度。所以教师不妨适时提供集体或自由活动时间,让同轨班幼儿自主寻找喜欢的朋友共同参与到体育活动中,幼儿的活动积极性会更高涨。
3.大小混龄自主游戏
上海师大华爱华教授指出:"完善的个体发展离不开同龄伙伴和异龄伙伴的交往,各自获得的益处是不同的。没有与年长者的交往,将减少知识经验和技能的学习机会;没有与年幼者的交往,会使社会责任心、自立感和组织能力的补偿难以实现。"通过大小混龄活动,大班幼儿能产生哥哥姐姐的责任感与自豪感。小班幼儿通过大班幼儿的带领不仅学会了运动技能,也消除了对陌生人的恐惧感。所以笔者的做法是不定期开展大小混龄体育游戏活动。以集体与分散相结合的方式展开,大班幼儿与小班幼儿互相有选择的找对方参与游戏,受到拒绝的一方应反思寻找不受欢迎的原因从而调整交往策略,找到自己的新朋友。大小混龄自主游戏的难度在于大班幼儿必须运用自己的智慧赢得弟弟妹妹的信任方可顺利开展体育游戏活动。由此可见,大小混龄自主游戏为幼儿提供了一个关心他人,照顾他人的机会,也为孩子提供了建构友谊的平台,培养了幼儿的交往能力。
三、玩法的自主
幼儿是一个独特的个体,不同幼儿对不同体育器材会产生不同的玩法,体现出了幼儿自身的创新意识。在体育活动中,笔者为每位幼儿提供人手一份体育器材,让幼儿在与材料充分互动中创新更多的玩法。如在"好玩的木马"体育活动中,笔者为幼儿准备了人手一件经改造后适合幼儿高度的木制扒灰榔头,幼儿将其当成木马来骑,他们创新出骑马、搭山洞等游戏,小组拼搭出了各种造型。幼儿在与材料互动中运动技能得到全方位的提高。教师从幼儿的玩法中适当提炼出重点练习目标集体练习,也可开展游戏或竞赛活动,达到最佳锻炼效果。
晨间体锻或自由活动中,无需教师组织,在安全的前提下,幼儿可以自主选择适合自身难度、喜好的体育玩具尽情玩出自己创新求异的玩法,发挥了幼儿最大自主性。
四、时间与空间的自主
在幼儿园中我们时常会见到这样的一幕,园负责人把每班每周的体育游戏时间、体育运动场地安排的十分丰满。一是可能出于对教师能力的不信任,二是考虑到体育活动场地的冲突,原因诸多。笔者认为在培养好教师责任意识的前提下,应放手让幼儿在体育活动时间与场地的选择上自由安排。如晨间体锻时间不要规定大中小班必须在某个时间段分秒不差的开展体育锻炼,可在时间允许范围内,在保证各年龄段幼儿运动量的前提下适当自由调配时间。集体体育活动,可根据幼儿需要、实际情况适当调整活动时间。教师与幼儿不应被时间所束缚,应成为自主安排时间与空间的主人。总之,幼儿园应多以自由活动为主,减少集体授课制。多给幼儿自由活动的时间,给幼儿自主支配体育活动的时间。只有体现幼儿自主性,我们的活动才会更加精彩纷呈。
五、难度选择上的自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