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中国民间美术论文优选九篇

时间:2022-09-08 11:28:55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中国民间美术论文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中国民间美术论文

第1篇

在多元文化极速发展的今天,科学技术促进了新工艺技术的产生,中国民间美术这个传统文化形态与现代艺术设计不可避免地交融在一起,给新时代的人们带来了巨大的变化,新工艺技术带动了现代艺术设计的发展,同时也使得中国民间美术这种传统文化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冲击,正如印刷技术革命性的进步使手工印刷逐渐退出历史的舞台,印刷品真正开始服务于广大人民群众,广泛应用于社会生活中,也正是由于印刷品发展,使得各种平面设计得到了极大的发展。而后摄影艺术的出现,使现代艺术设计越来越完美,到了现在,电子媒体的产生更是让现代艺术设计锦上添花,它五彩纷呈的视觉艺术表现形式极大丰富了受众的视听语言,成为现代艺术设计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众所周知,现在是网络时代,互联网的产生和发展使新的艺术设计形式应运而生,正像我们现在每天都接触到的网页设计、多媒体艺术设术等,无限地扩展了现代艺术设计范围,使它向世界领域发展。现代设计在20世纪西方现代艺术设计思想的影响下发展起来,它打破了传统的美学观念,实质上是缘于大工业化生产和现代文明的发展,与现代社会生活更是密不可分。从整体上来看,西方现代艺术设计思想特别注重新的视觉语言表达,它在思维形式、表现手法、创作理念和相关媒介上都进行了创新,与传统艺术有了很大区别,换句话说,西方现代设计对现代艺术设计有着极深刻的影响。随着现代工业文明社会的不断进步,作为以民俗文化为载体的民间美术由于失去了原有生态环境中的依托,渐渐从历史舞台中退出。如传统的民间木版年画,手工印制工艺复杂,过去一度用来成为欢度年节的装饰品、大众传播的媒介品等,而现在随着室内装饰的变化,已经被新的艺术形式所取代。中国现代艺术设计起步较晚,西方的现代工业设计产品、时装设计等逐渐深入到中国人的生活中,而值得我们反思的是,当我们一味模仿、引进西方现代艺术设计理念时,我们自己的民族文化却正在慢慢消失,现代艺术设计软件工具的使用确实拓展了设计师的创作思维和表现技巧,但民族品位中形式的美感和文化的内涵是用现代设计工具所无法替代的,设计师不但要拥有良好的艺术修养,还必须充分掌握民族的历史文脉和个性,才能设计出不脱离时代潮流,具有自身民族特色的优秀艺术设计作品。

二、中国民间美术的艺术特征及其审美价值

中国人民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创造了广博的阶层文化,这种代表平民大众文化的造型艺术,被叫做“民间美术”。民间美术对于职业艺术家的艺术有很多区别,因为它不只是出于欣赏的目的,很大程度上是广大人民群众为了满足日常的生产生活、人生礼仪以及相关信仰忌讳等创造的群体性艺术,大多数情况下,是以非常直观的方式和手段来表达自身的美、物品及生活环境。是劳动人民群众以他们自己的方式来表达对于文化、精神和理想生活的追求。中国民间美术种类丰富,风格多样。例如,我们在生活中常见到的剪纸艺术,就是老百姓最为普及的民间艺术之一,在民间流传极广,历史也很悠久。在北方,老百姓们喜欢用剪纸剪成的窗花贴在窗户上进行装饰,寓意辞旧迎新。再如,有名的民间木版年画在中国是非常悠久、独特的民间艺术形式,多流行于农村春节,内容大多含有祝福新年的意义,来源于远古自然崇拜和信仰,成为百姓们驱邪纳祥、美化生活的节日风俗。木版年画的题材非常繁多,如“大庆丰年图”,表达了劳动人民迎新春、祈丰年的美好愿望,其吉祥寓意和新鲜红火的景象为新一年映衬了喜庆的节日气氛。又如,中国的民间皮影,极富地方特色,民间艺人将皮影与木偶结合,还配以民间小调,通过灯光、影幕、音响、唱腔,其造型结构也多种多样,是最富感染力的乡土艺术,尤其是以陕西皮影为代表形成了不同的风格流派。另外,更值得一提的还有中国的民间陶瓷,来源于生活、根植于民间,不仅具有审美艺术性,在生活中还有实用性,中国景德镇就被誉为陶瓷之都,具有朴素的情趣和接近自然的艺术韵味,基造型上的简洁和装饰上的流畅,使它一直在世界艺术之林中占有一席之地。可以说,民间美术集实用与审美的协调为一身,它代表了中国民间最质朴的审美观念,如老百姓常用的“绣花肚兜”即是用来贴身穿着来避免肚子着凉,而男女恋爱时,常喜欢用它来作为定情的信物,也有用来送给亲朋好友,上面所绣的富有美好寓意的图案也是一种心意的表达。民间美术艺术具有象征性,它所涉及到的吉祥题材总是蕴涵着吉祥的寓意,并通过图形纹样、色彩形式表现出来,作为老百姓吉祥观念的代表性寓意符号承传,充分寄托了劳动人民对于生活的美好愿望。民间美术造型最大的特点是“以象寓意”、“以意构象”和“借物抒怀”,简单地说就是把自然中和生活中的各种事物与人们美好的期待进行交融,融入吉利喜庆、迎祥纳福的象征。如“莲花”,人们非常喜欢用它来象征高贵的品德,正如《爱莲说》所说“:清净济用,群美兼得。”充分说明了它出淤泥而不染的特征。又如,我们前面所讨论过的民间年画,其中以“麒麟送子”为题材的就代表了瑞祥,用于象征家庭繁荣昌盛。因此,我们看到,民间美术存在形态的根本在于它来自老百姓的朴实生活,是中国人本原文化的代表,与我们的现实生活紧密相连,从造型上来说,虽没有经过房间的雕琢、修饰,却别有一番滋味,保持着清新、质朴,在朴实中透着精细,在单纯里包含着丰富多彩,堪称中国传统艺术审美的典型代表。因此,我们应该看到,民间美术作为一种艺术形态和样式,既有丰富的精神内涵又有深刻的审美寓意,在中国传统文化艺术中具有极大的精神文化性。正如我们前面谈到的年画、剪纸等,都反应了老百姓的一种精神面貌,溶入了他们的信仰、情感、娱乐文化等,这些具有突出艺术特征的传统艺术无疑会对我们现代生活也有着很深的影响。

三、中国民间美术对于现代艺术设计的作用

受西方设计理念的影响,中国现代艺术设计如何前行,对于设计者们来说是一个需要思考的问题,但纵观它们的艺术发展过程,其实两者并不冲突,民间美术所承载的文化底蕴为现代艺术设计提供了丰富多彩的题材以及创新思想,那么,设计师们只要下功夫深入了解民间美术,就能使现代艺术设计具有更大的发展空间。

1中国民间美术造型艺术对现代艺术设计的作用

中国人的造型哲学基础可以说来源于阴阳观,阴阳一般用来说明日光的向背,简单地解释就是向日为阳,背日为阴,通常用于借喻气候的寒暖。正如我们古代思想家分析的事物一样,都是通过正反两方面进行说明,所以阴阳是用来说明自然界两种对立和相互消长的物质。对于中国传统文化来说,无论是美术还是民间美术,都会用阴阳这个观点。例如,阴阳太极图的结构,犹如两条鱼首尾相追融合成一个圆满的图形,我们喜欢叫它为阴阳鱼。细心的人会透过远古若干图案、符号、绘画来找到它的身影,最典型的如万字符,从中国远古最有名的人面鱼纹彩陶上就能看到,古人用它来代表太阳、阳光和漩涡。还有各个历史时期的凤鸟图,各种绘画中表现出的盘旋腾飞的龙,几乎都离不开太极图形旋转结构。在中国民间美术中,又把这种造型方法称之为喜相逢,如民间剪纸中的蛇盘兔,就是阴阳这种造型艺术的一种表现,代表着事物阴阳相互对立、渗透和依存的关系。喜相逢这种传统吉祥图案,还被用于刺绣、染织和陶瓷等领域,如青花瓷盘图案,正因为它的这种美好寓意以及简约造型,也成为了现代艺术设计的一种设计法则。如某企业就借助其美好寓意,透过太极的理念用两只凤凰旋转互动而成,代表了吉祥与美好,并祝愿企业的前景生生不息。中国的民间剪纸艺术的创作就体现了传统的阴阳观。例如“,抓髻娃娃”一手捧鸡,一手捧鱼。再如“,比翼鸟”“、双头驴”等这样成对成比的造型,都突出了阴阳一体、生生不息的中国传统哲学观。现代艺术设计创作借助民间剪纸艺术中阴阳哲学观的作用,如在银行的标志设计中,就可以运用中国古钱币与“中”字造型,再运用红色这种中国传统中的吉祥色彩,寓意天方地圆,积极向上。民间艺人出于民俗实用的需要,在有限范围内进行能动性设计创作,发挥其最大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并于作品中融入自己的感情和想象力,展现出人们对生命的热爱和美好生活的渴望,如民间刺绣绣花鞋,在有限的面积内,合理安排和设计纹样与辅助纹样。整个图案要包括莲生贵子、百年好合、金玉满堂等内容,才能表达其美满祥和之意,突出中国传统独特的装饰审美艺术,它对现代艺术设计具有指导意义。如在现代室内空间设计时,完全可以借助民间美术这种适形造型法,把大自然的景色引入室内,将现代的时尚性与自然的秀美风光融为一体,拱托出人们对美好生活的热爱与憧憬。

2民间美术艺术色彩对现代艺术设计的作用

第2篇

关 键 词:民间工艺 保护 开发 工艺精品

一个国家、一个地区、一个民族没有自己的特色民间工艺,就不可能在世界民族之林中占有重要地位。从这个角度上讲,保护本土民间工艺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海南民间工艺不但历史悠久,而且资源丰富,品种繁多,如:椰雕、贝雕、蝴蝶画、工艺藤器、黎锦、苗绣等特色民间工艺品在国内外享有盛誉,是中华民族民间工艺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海南民间工艺的现状令人担忧

目前海南民间工艺的保护现状令人担忧,部分优秀民间工艺面临失传的境地。如黎锦,即海南黎族织锦的处境便如此。海南黎族的织锦工艺历史上主要靠黎族的民间家庭织绣业维持,但是受现代工业以及消费观念等因素的冲击,黎族家庭织绣业基本绝迹。海南黎族内部有五个支系,各个支系的黎锦在编织工艺、穿戴、图案等方面也有所不同。目前,除了相对发达地区支系的黎锦工艺得到较好保护和开发外,一些处于边远偏僻山区的支系的黎锦工艺,由于资金的紧缺和其他一些原因,随着掌握古老织锦工艺的民间艺人相继去世,而后继无人,正面临着失传的危险。黎族织锦中的精华——龙被,因未能得到及时的抢救、保护和开发,其工艺已失传近百年。乐东大安黎族民间剪纸至今已有近400年历史。早在我国明代,当地黎族同胞由于受到中原文化的影响,在汉族民间艺人的指导下,民间剪纸艺术得到良好发展并流传开来。wWw.133229.Com这里的剪纸艺术自成一派,反映出黎族丰富的民俗文化:飞鸟走兽栩栩如生,春华秋实洋洋大观,织筒、狩猎、种山兰的幅幅画面粗犷中见清秀。大安黎族民间剪纸以其清新、质朴、淳厚的山野风格,散发着独特的艺术魅力。由于黎族没有本民族文字,因而剪纸艺术在很大程度上凝结并记录着黎族历史文化的重要内容,对研究黎族的民俗民风、生产生活等,具有重要的价值,但现也濒临失传……这种状况引起了关注海南民间工艺人士们普遍担忧。

二、保护和继承海南民间工艺的建议

在传统民间工艺的保护和继承方面,我们面临不少问题:有的民间工艺逐渐萎缩,甚至后继乏人,面临绝迹;现存的许多工艺产品制作粗糙、地方特色和时代感不够鲜明,缺少创意;民间工艺品研究、创作、制作、营销等方面还不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还不能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的消费需求,等等。所有这些,都极大地影响了海南省民间工艺事业的健康发展。尽管有关部门为民间工艺的继承保护和繁荣发展做了不少工作,但这件事本身就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工作,需要我们几代人的不懈努力。笔者通过调研国内外先进地区民间工艺保护情况,借鉴成功的经验,对海南民间工艺保护工作建议如下:

(1)成立民间工艺协会,发挥带头人作用。目前,各省几乎都成立了工艺美术协会、工艺美术学会,发挥着政府和企业之间桥梁和纽带的作用,热忱为企业和行业服务,促进工艺美术行业的发展,繁荣工艺美术事业。协会开展对行业基本情况的调查,向政府部门提出制定行业规划、经济立法、经济技术政策等方面的建议。协助制定行业标准,对行业检测、标准、信息等工作参与业务指导;共同推动工艺美术行业的发展。协助政府有关部门制定相应的政策措施,保护民间工艺的知识产权,为民间艺人的科技成果转化提供帮助,通过合法渠道推广应用实用技术,并保障他们通过技术有偿服务取得合法收入。因此,笔者认为,海南应尽快成立工艺美术协会,开展工作。

其次,成立工艺美术研究指导机构,凡热心帮助海南省发展工艺美术事业的学者、社会知名人士,聘请为专家组成员,为工艺美术事业出谋划策。协会和学会要在政府的支持下,研究民间的现状、问题和发展趋势,探索民间商品化、市场化规律;积极进行民间工艺的研究开发、保护抢救工作,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

(2)制定适应海南省民间工艺的特点保护规划。组织专业技术队伍 到各少数民族市县搜集、考证散落民间的传统工艺品,将资料整理编印成书。开展对民间工艺美术现状的普查工作,摸清家底。了解民间工艺创作和生产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对重要的民间工艺人才及作品建立档案,建立起全面反映海南民间工艺基本面貌的档案资料数据库。按照“抢救、保护、整理、革新、生产、发展”的指导方针,用数年的时间,建立起比较完备的民间工艺保护制度和体系,在全社会形成民间工艺的保护环境。要规划建立一批民间工艺保护工作的有效载体,如民间艺术资料馆、民间艺术研究机构、在学校开设民间工艺课程等,吸引社会大众的参与,使海南省优秀的民间工艺得到有效保护。

(3)创建海南民间工艺文库。对民间工艺分门别类进行实地调查和记录整理,重要的可以用影视、录像、摄影、录音等手段如实记录下来,为科学制定有关抢救保护措施提供真实的决策依据。同时在此基础上有计划地逐步系统出版《海南民间工艺图录》《海南民间工艺荟萃》《海南民间工艺大师》《海南民间工艺遗产名录》等。通过现代科技手段将海南无形的、难以传承的民间工艺变为有形和可看的图片及录像,汇编出版,从而创建成海南民间工艺宝库,流传下去,永久保护。

(4)培养民间工艺人才。民间工艺人才是特殊的人才群体,要针对他们成长的特点和规律,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要以宏观指导、政策引导为主,科学制定民间工艺人才专业技术职称评定办法,有计划地将民间工艺人员纳入海南省人才的培养之列。要建立健全激励机制,对有突出贡献的民间工艺人才,可以探索多种形式的表彰和奖励,鼓励他们创作更多的艺术精品,并形成自己的特色。尤其对身怀绝技的民间工艺大师,应列入各级政府保护名录,享受政府特殊津贴,充分发挥他们创新发展民间工艺的才能,从而使优秀民间工艺借助产品的载体得以复活,并通过市场的平台,流传国内外,让海南优秀的民间传统工艺不断发扬光大。

三、开发海南民间工艺的途径

1.打造品牌民间工艺产品,弘扬本土民间文化。海南的工艺品很早就进入市场流通,有的已发展成为当地的支柱产业。但总体上产业规模还不大,有影响的品牌产品还很少。随着科技的进步和世界经济一体化的进展,市场经济日趋成熟并且越来越呈现出个性化和规模化的特点。所有的营销活动和市场价值都围绕品牌展开,拥有品牌就拥有市场,就可以获得最大的市场价值,市场已经进入了“品牌时代”。因此,在创新体制、机制和做大企业产品的同时,必须以市场为导向,研究开发出更多为当代顾客所喜欢的民间工艺品牌。海南工艺品创造品牌时,对目标市场必须进行细分,通过市场研究,确定品牌能够进入目标市场的必要条件以及目标市场的需求性质、需求状况,集中的消费群、潜在的需求和利润增长的机会等。企业通过市场分析,找出品牌创造的基点和品牌发展的市场空间。

2.创作民间工艺精品,拓宽发展空间。在现代社会,传统民间艺术受到多元工艺的冲击,市场疲软。但当今蜚声海内外的女子十二乐坊,硬是通过艺术创新和现代包装的手法,把原来不太景气的中国传统民乐的市场从亚洲扩大到欧洲和美洲去了。原生态的民族歌舞《云南映象》,在国内外市场已开始走红。近年来,海南文艺工作者对黎族文化进行了成功的挖掘,创作的人偶剧《鹿回头》、大型歌舞诗《达达瑟》在国内外引起轰动,足以证明精品文化艺术可以走出海南,走向世界。这些对海南的民间工艺的创作有所启发,海南的民间工艺在国内外还是有一定市场的。如海口地区一家民间工艺品生产企业,特别注重传统工艺继承和发展的关系,在设计创作上下大力气,不断开发新产品,在质量上下工夫,生产精品,在包装设计方面做文章,在实用性上动脑筋,逐步形成民间工艺制作生产、包装运输、展览销售一条龙的工艺产业格局。他们近期用椰壳开发出有现代感艺术品位的装饰板、椰饰品、椰雕家具,在市场上很受欢迎,产品出口国外市场。由此可见,只要结合现代时尚,创作精品,海南的民间工艺就有广阔的发展空间。

3.以旅游为载体,开发民间工艺新产品。海南是旅游大省,旅游度假胜地已经形成。2007年,全省接待旅游过夜人数1845.51万人次,这为海南旅游工艺品的设计、开发奠定了广阔的市场空间。笔者考查在三亚南山文化旅游区,有几十家纪念品商店及商品一条街。 南山旅游纪念品品种繁多、形色多样。其中有金、银、玉、贝和木制的,琳琅满目地陈列在专卖店内,使人目不暇接。这些民俗小工艺品在经过工艺师的创意生产、精心加工之后,每件都成了高雅的精品,形成了具有南山标志性和民族特色的工艺品,受到许多国内外游客和名人雅士的钟爱,销售量很大。因此要加大旅游工艺品市场开发的力度,可考虑策划将产品有市场前景的小工厂改造成较为现代的企业,适当武装先进设备。用新技术、新材料,创新设计生产出大批民族服装、织锦、壁挂和旅游纪念品等,扩充和提升旅游产品,加快民间工艺企业规模化发展。

结语

海南作为旅游大省,有着其深厚的工艺底蕴,这片土地也因此更显出独特的艺术魅力和特有的工艺品位。加强海南民间工艺的保护与开发,既是对民族民间工艺的传承与发展,也是经济发展的重要举措。以传统工艺为基础,努力发掘民间资源,大力发展民间工艺,振兴民间工艺,改善旅游环境,增强工艺氛围,推动旅游产业开发与地方经济的同步发展,将民间工艺打造成海南最亮丽的“文化名片”,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第3篇

>> 论兰州鼓子传承与发展的现实路径 论中国民间美术的传承与创新 民间剪纸艺术的传承与创新 民间泥塑的传承与创新 浅论民间越剧的传承与创新 论民间玩具的装饰寓意 论唐山民间艺术的传承与发展 论民间舞的传承与发展 研究民间歌谣的传承模式与教育创新 论传承与创新 论清代服饰的传承与创新 实践:生态人性论的缘起与现实路径 论和谐家庭建设的实践要求与现实路径 汽车营销方式创新的法律环境与现实路径 河南民间玩具的创新设计思考 民间工艺中传统布玩具的创新 镖局的生存空间与民间武术的传承与创新 论中国民间玩具的文化特性对现代玩具设计的启示 民间曲艺的传承与发展 探析民间美术的传承与保护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

[3] 李砚祖:《装饰之道》,13页,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3-6。

[4] 潘鲁生:《艺术学之道――张道一从教六十年及艺术学思想研讨会纪念文集》,149页,济南,山东美术出版社,2011-11。

[5] 张仃:《民间玩具锁谈》,38~39页,《装饰》,1997(6)。

[6] 王连海:《中外民间玩具异同比较》,91页,《中外玩具制造》,2004(1)。

[7] 李立新:《自信:中国民间玩具“玩”的特质》,12页,《装饰》,2009(7)。

[8] 王金磊:《中国传统玩具所体现的互动性思维研究》,汕头,汕头大学长江艺术与设计学院硕士学位论文,2008。

参考文献

第4篇

(一)郴州民间工艺美术

郴州民间工艺美术,是郴州当地文化与中原文化、客家文化与岭南文化的相互融合的独特产物,是中国民间工艺美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艺术思维、艺术理念、艺术特征、艺术形式等方面具有鲜明的个性。但是在长期的实践中,郴州民间工艺美术并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传承和运用。在分析整理郴州民间工艺美术的基础上,充分挖掘郴州民间工艺美术的积极因素,并创造性地应用于平面广告设计和平面广告设计教学中,在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进行探索,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郴州民间工艺美术是湘南民间工艺美术中的一个重要部分,目前,专家学者们研究以郴州市民间工艺美术为主要,然后辐射整个永州市和衡阳市,即湘南地区。其研究主要从湘南古民居、湘南民间工艺美术、湘南民间石雕、湘南民间木雕等几个方面,对民间工艺美术进行了归类、分析和整理。依据研究角度的不同,对有关湘南民间工艺美术研究著作的代表作进行简要概括:

(1)具有地方特色的湘南古民居著作,如唐凤鸣著《湘南民居研究》、范迎春著《湘南宗祠——建筑及装饰艺术研究》、王铁著《2012中国高等教育设计专业名校实验教学课题:湘南民居印象》等。

(2)有关湘南民间工艺美术的课题与论文,如陆岚的湖南省社科基金课题《湘南民间工艺美术资源的挖掘利用与理论研究》、论文《浅析蓝印花布的色彩观》等。

(3)湘南民间石雕的研究课题和论文,如何次贤的课题《湘南民间石雕的人文内涵、艺术价值及其保护与利用研究》、论文《湘南民间石雕艺术的文化寻绎》《从湘南民间石雕艺术看中国民间文化的崇德立德意蕴》等。

(4)湘南民间木雕的研究论文,李曦《湘南民间家具的装饰特征研究》《湘南古民居的木材选用与木雕装饰》《湘南古民居木雕艺术》等。以上这些课题、论文、著作主要从研究郴州民间工艺美术自身的特征入手,广泛收集郴州民间工艺美术的作品,阐述民间工艺美术的概念并将其分类,系统的分析其造型、色彩及美学特征,部分著作还进一步研究了民间工艺美术产生与发展的历史文化背景。

(二)郴州民间工艺美术对平面广告设计启示(艺术造型的直接借鉴)

1.为平面广告设计注入新的设计灵感

传统民间工艺美术是现代设计的土壤并影响其的发展,传统民间工艺美术来源于群众,并为群众所熟知,平面广告首先得被广大群众认识、认同并接受,因此将民间工艺美术引入平面广告设计,既对民间工艺美术加以提炼与创新,又能让平面广告为人民群众所理解,从而引起情感上的共鸣,以达到广告宣传的目的。改革开放以来,国际先进的平面广告是国内学习和引进的主体,西方文化也在其中自然而然的传入,从而使中国传统文化面临严峻挑战,特别是民间工艺美术正面临消亡的边际,将其引入到平面广告设计中,既为中国平面广告设计注入新的设计灵感,又为民间工艺美术的继承和延续寻找到新途径。

2.为郴州地区的民间工艺美术传承寻找到新的载体

郴州民间工艺美术具有独特的审美情趣、艺术形式和表现方法,它存在于人民的日常生活中,是中国人民群众辛勤劳动的结晶。由于受我国工业化、城市化的影响,民间工艺美术的创作者和消费群体大量进入城市务工,使得郴州地区民间工艺美术的生存环境日益恶化,许多民间工艺美术正在加速消亡。将郴州民间工艺美术引入平面广告设计中,将为其生存找到新的传播载体,在传达给广告受众的同时,促进其转型与可持续发展,也将为现代民间工艺美术再设计与开发应用提供参考依据。

3.是中国民间工艺美术研究的一种有益补充

从文化传承角度的考虑,郴州民间工艺美术是中国民间工艺美术中的一部分,具有浓郁的地域特色和独特文化的不可替代性,对其文化艺术特点进行深入分析研究,是对中国传统民间工艺美术研究的一种有利的补充与完善。虽然郴州是中国的一个市,但其工艺美术是人民群众对大自然最纯朴、最直观的审美感受和情感体验,这种自然与纯真也是现代平面广告设计所追寻的。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对郴州民间工艺美术的探究,既是对中国工艺美术的一种补充,又是对中华传统文化精神魅力的进一步挖掘,也将影响着现代平面广告设计作品的创作。

二、郴州民间工艺美术在平面广告设计中的应用

郴州民间工艺美术从源头上分析,是郴州当地文化与中原文化、客家文化与岭南文化的相互融合的独特产物,在艺术思维、艺术理念、艺术特征、艺术形式等方面具有鲜明的个性,是中国民间工艺美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对包括平面广告设计在内的现代艺术的启发和借鉴意义是可以预期的。但在可见文献中,还没有发现把郴州民间工艺美术应用到平面广告设计教学的研究,因此,这属于尚未涉足的领域,本研究具有一定的突破意义。

(一)平面广告设计教学中如何应用郴州民间工艺美术

1.情感的继承

平面广告设计者只有在真诚理解郴州民间工艺美术创作者情感的基础上,才能深刻的挖掘劳动人民的艺术成果,并把他们的情感融入到自己的设计作品中。例如,在平面广告设计实践教学中,研究郴州大布江拼布艺术的一组同学,一开始只是在网络上搜寻整理资料,缺乏对拼布艺术实物的真实美感的体验,在老师的建议下,联系了非物质文化遗产大布江拼布绣传承人何娟,走进了她的公司,了解她的创作历程与民间工艺美术创作的情感体验,接触与了解到真实大布江拼布作品的魅力,他们满怀激情的研究进程PPT汇报,感染了每一位同学,也让班上所有同学了解了大布江拼布艺术绣,为后期拼布艺术在平面广告设计中的应用打下坚实的基础。平面广告设计与民间工艺美术虽然在思维方式、表现手段、传达载体上有很大区别,但是对生活的热情、对劳动的赞美、对祖国的热爱是相同的,广告设计者在情感上的继承,也将为平面广告设计作品融入生命力,恰如其分的情感融入,不仅可以为平面广告设计作品增资天色,又可以使其具有亲和力,拉近广告受众的距离,让他们自然而然接受,做到润物细无声。

2.造型的借用与发展

郴州传统民间工艺美术造型丰富多彩,既有表达吉祥幸福的人物、动物花卉、文字、云纹、回纹、几何抽象形态等,又有广为流传的典故和成语,还有一些约定成俗的造型寓意组合。如果将这些丰富多彩的造型借用于平面广告设计中,将为平面广告设计开拓新的创作空间。如:陈秀同学利用郴州民间剪纸的造型形式制作了“南京青奥会欢迎您”平面广告作品,在全国大学生广告艺术大赛“南京青奥会”专题设计大赛中荣获三等奖。郴州民间工艺美术造型的借用与发展,既丰富了平面广告造型语言,又为广告主融入消费群体奠定基础。将郴州民间工艺美术融入平面广告设计课堂教学中,既是对郴州民间工艺美术造型艺术的传承,也是对郴州民间工艺美术造型艺术的发展。民间工艺美术造型经过提炼再设计,既吸收其造型的精髓,又承载着广告主赋予的消费理念、价值引导、审美情趣等,是将造型特点、形式美感、大众识别性等融入到平面广告设计中,为平面广告设计注入新鲜血液,促进平面广告设计的发展。

(二)理念的创新

郴州民间工艺美术融入平面广告设计教学中,主要是三个方面的创新:郴州民间工艺美术传承的创新、平面广告设计形式与内容的创新、课堂教学的改革创新。

1.郴州民间工艺美术传承的创新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大趋势下,现代化工业文明的迅速扩展,物质消费方式和生存观念的急剧改变,导致许多民族的民间工艺美术在不断消亡和流变,郴州民间工艺美术也正在消逝。2014年全国两会,全国政协委员潘鲁生就工艺美术的传承和延续指出,设计是其中一个很重要的环节,精彩的创意设计可以使传统工艺美术焕发新的生机,既可以成为时尚产业的一部分、成为制造业人文工艺的增值部分,也可以以当代艺术的形态出现,重新建构审美、文化、生活之间的联系。高校具有文化资源优势,地方高校通过其教育幅射功能,可以对地方传统民间工艺美术传承发挥直接的、有针对性的作用和影响,地方高校平面广告设计与地方民间工艺美术只有合作互补、相得益彰,才能促进彼此之间的良性互动和可持续发展。

2.平面广告设计形式与内容的创新

在“地方高校应用转型”的形势下,我院将艺术设计专业定位为“服务地方经济”,作为其主干课程之一的平面广告设计,将本地的工艺美术资源请进课堂,通过教学手段进行继承和延续,对平面广告设计表现形式进行创新的探索,对平面广告设计内容进一步丰富,将郴州民间工艺美术的吉祥寓意、造型特点、审美情趣引入到平面广告设计中,是对平面广告设计形式与内容的创新。

3.郴州民间工艺美术融入平面广告设计教学中是对课堂教学的改革创新

第5篇

关键词:儿童插画,中国民俗,库淑兰,造型

 

1.中国儿童插画对民间民俗文化的呼唤

五彩缤纷的儿童插图世界背后也存在着问题,那就是具有我们自己国家民族特色的儿童插图作品太少了。鲁迅先生曾对其他国家的儿童插图作品做出过这样的评价:“英国沉着,德国粗放,俄国雄厚,法国漂亮,日本聪明……”嘲我国也曾经有过民族特色作品的高产期,有的甚至在国际上产生了重大的影响,曾几何时,在学习外来设计模式的同时,却渐渐忽略了原本属于我们自己的特色。

我们当今的儿童读物品质的提高,对今后儿童的教育有着深远的影响,我认为,在儿童插话创作中,面对华夏五千年的文明,和绚丽多姿的民俗文化,把中国特色融入其中,开创一支有中国民俗风格的儿童插画。

2. 库淑兰剪纸简介

在陕西省渭北黄土高原的旬邑县,生活着一位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命名的“中国民间工艺美术大师”她叫库淑兰(见图2-2)。方圆百里的乡亲们都亲切的称她是"剪花大娘"。她十六岁学习剪花,六十岁后自创一种拼贴剪纸,作品构图饱满,线条道劲,人物造型动朴可爱,色彩斑斓,繁而有序在“剪花”中,凝聚着丰富的“人”的内容。

她于1920年10月出生,2004年被确诊为肺癌晚期,享年85岁。

3.库淑兰剪纸的独特造型

细观库淑兰的剪纸造型,无论是人物、动物还是花枝、虫鱼,均以极其洗炼、单纯、开张、稳定的造型,作为主体造型符号。不追求动态的显示,也没有情节和表情的刻画,而以一种恒定性的观念型态造型符号,在其作品中反复运用,重复出现,仿佛没有休止。突出的强化了属于她自己造型语言的个性特质。

郭庆丰:“剪花娘子,不管她是坐着,还是站着,她里面都有一个基本的构架,构成方式是天地人,三者的构成方式,天地人:上为天、下为地、中为人,三种境界、三个关系,组合在一起,天人合一的方式,具体到剪花娘子,她都是基本的骨架相同。当然,库淑兰能用她自己的方式,跟她自己的经历融合在一起、自身的精神状态融为一体,跟这个符号融为一体,跟大自然就赋予了她个人的色彩。”

4.库淑兰剪纸独特造型对儿童插画的启发

4.1库淑兰剪纸造型对儿童插画的意义

库淑兰的剪纸创作,其物体的造像都是民间的意念造型。和当今流行的日韩细致入微的动漫造型大不相同,但单纯,质朴,稚拙的意念形态却是那么形象仿佛注入了生命和灵魂。这更符合了儿童对事物概括化认知的心理特征。

4.2 造型极具想象力

库淑兰的各种造型并不拘泥于客观事物的现实性,赋予了的想象力,是一种带有创造性的,符合审美规律的表现。这些具有想象力的造型多是通过夸张、拟人、比喻、象征等表现手法来体现的。

库淑兰作品中往往把事物的特征加以夸大、变形,使其视觉感受更加直观,它与西方造型中标准比例的构形概念是不同的。“夸张”是以不改变某些物象的基本的固有特征为前提,有时甚至是为了强化表现这种固有的特征,但是“变形”则反之,以舍弃、改变事物的固有特征为前提,有时甚至可取“随心所欲”的态度。在这些看似“漫不经心”或“即兴发挥”的创作中,其实蕴涵了库淑兰丰富的想象力。为当今儿童插画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在儿童插画设计上要尽量去适应儿童的心理特征,以夸张变形的手法加以描绘,把形象设计得更稚拙、更可爱。采用夸张手法,能使概括了的形象特征更鲜明典型、更清晰明了,也就更容易引起儿童的注意和喜欢。

4.3造型语言简洁而丰富

库淑兰在造型风格上有简洁和繁复的对比,也有两者之间的统一。造型中的简洁,并不是简单、单调的意思,而是指造型语言简明易懂、视感鲜明,以最少的造型语言表现出事物的形态、结构等。造型虽然简洁,但在视觉上却觉得非常的丰富,凭借事物现象的缤纷五彩,揭示出事物的本质。

4.4造型的装饰化表现

任何造型艺术,从用笔和形体的角度看,都是点、线、面的运动与结构。论文格式。点、线、面自身的形式与内部规定性,以及它们的相互关系。论文格式。库淑兰在造型上不仅对于点、线、面的运用,而且通过精美纹样和一层层各具形态小花朵等的精心刻划,增强了作品的神秘性与厚重感。从而使人感到充实新鲜,趣味无穷。有自己独特的特色,显示出明显的装饰性效果。

4.5以孩子的兴趣为主题

要创作出让儿童感兴趣的插图作品,就必须要熟悉所画的对象,熟悉和热爱儿童的生活。儿童有自己的审美偏爱,有自己喜欢的东西,我们应该看他们所看的,画他们所喜欢的。儿童喜欢穿什么样的衣服,吃什么样的食物,喜欢什么样的玩具等和他们息息相关的事物。这样才能发现它们在孩子眼中的不同特点和性格,并借以恰当的民间美术的造型手法表现在儿章插图中。

5.中国民俗造型对儿童插画借鉴的意义

总的来说,库淑兰艺术作品所体现出来的许多特点与儿童插图的创作要求

是极为吻合的,符合儿童的心理特点和审美偏爱。论文格式。

已故国画大师李可染先生有句经典名言:“以最大的功夫打进去,以最大的勇气打出来。”“这句话是值得我们儿童插图创作者推敲的。“打进去”只是过程,而不是目的,因为我们没有必要机械模仿民间艺术家的表现技巧去为儿童画插图,这样的模仿只会让我们的作品更糟,小朋友也不会喜欢。而“打出来”比“打进去”更难,这当中有一个消化的过程,就像我们吃饭一样,囫囵吞枣是达不到目的的,只有细细咀嚼后才可能很好的消化。

只有认真的而不是敷衍的、深入的而不是肤浅的研究学习民间美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借鉴其精华,用以充实儿童插图的创作并使其展现出新的生机。我们把库淑兰剪纸中的独特造型等这些背后隐藏的创作理念和蕴涵的本质精神挖掘出来,将民间美术与儿童插图的设计语言进行组合,才能真正丰富我国的儿童插图创作,使我国的儿童插图创作真正具有自己的民族特色。

【参考文献】

1.《剪花娘子库淑兰》,(上、下册)上海文章出版社编辑出版 2009年

2.《库淑兰剪花娘子传奇》, 文为群著 , 湖南美术出版社出版

3.《儿童审美心理发展与教育》,张奇编著,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11月

4.《民间美术造型语言独特的真实性》,范涛著,美与时代,2007.07下

5.《质朴纯情天真烂漫――民间美术的表现手法在儿童插图中的运用》,王淼著,2008

6.《中国民间美术造型》,左汉中著,湖南美术出版社,1992年4月

7.《现代艺术设计与民间美术内蕴的融合》,李立芳著, 2002年10期

8.《美的符号――论绘画的形式问题》,徐书城著,文艺研究,1991年

9.《民间美术的造型观念》,唐家路著,湖北美术学院学报

10.《从民间艺术中吸取营养》,毛铭三著,新闻与写作,1995年

第6篇

[论文摘要]民间美术作为中国民俗文化的组成部分,其艺术价值远远超越了民间美术本身,具有极为丰富的哲学、美学、考古学、历史学、社会学和人类文化学内涵,是中华民族文化的凝集和结晶。从民间美术造型的隐喻象征、色彩的诱目装饰、民族文化的传承入手探讨我国民间美术的现代审美趋势。  

 

民间美术作为中国民俗文化的组成部分,其艺术价值远远超越了民间美术本身,具有极为丰富的哲学、美学、考古学、历史学、社会学和人类文化学内涵,是中华民族文化的凝集和结晶。中国民间美术的审美方式与造型方法对现代设计无疑具有巨大的参考价值。民间美术审美的整体特性,贯穿了中国传统文化精神与哲学理念,在高度审美效果的背后,是民族深厚的人文底蕴和内涵。将这种色彩理念和法则应用于现代设计之中,将会呈现出强烈的民族文化特征,为国人普遍认可,为世界所倾慕。 

 

一、民间美术的呈现 

 

民间美术与原始社会的美术是一脉承传的,它们在发生、发展和艺术的范围、特点、规律等方面,都具有某种相似性。民间美术与原始美术一样具有艺术实用与审美共存的性质。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与社会分工的细化,民间美术的分类增多,做工也愈加细致多样了。从殷商到近代,民间美术都出现了兴旺的发展状态,并以其强大的生命力渗透到人们的衣食住行之中。竹编、草编、蜡染、泥塑、剪纸、年画、蓝印花布、绣帐帘、兜肚,挑花头巾、皮影等等民间美术作品都是基于实用目的而创作的,但同时却融实用性与审美性于一体。民间美术作为我国古代一种主要的艺术形态,在几千年的古代文明历史中显示出了强大的艺术力量。 

 

二、造型的隐喻象征 

 

中国民间美术创作中造型有其独有特点——隐喻象征。中国民间美术是在中国农业社会中产生和传承发展的,民间习俗,传统风情是其创作的源泉。民间造型不仅表现客观的物象,并且在此基础上融入创造者的主观情感和思想,使其造型特征变得更加明确、生动、有趣、典型。它是民间艺人心灵的表现和感情的释放,如我国广大农村的许多地方至今仍可见到小孩穿的“虎头鞋”,其造型稚拙、憨厚、质朴,弥漫着浓郁的乡土气息和传统的装饰风格,它以情感为纽带,以事物固有性格特征为核心,通过特定的极度夸张的外形特征,张扬事物的真、善、美,舍弃老虎的威猛凶暴,以猫温柔可爱的品格取而代之,没有了“沉重、恐怖、神秘和紧张,而是生机、活泼、纯朴、天真,是一派生机勃勃,健康成长的童年气派”。在这里,老虎的形象被作为寄托情感的言情物,假借老虎的某些品格,倾吐内心的情感,希望自己的孩子虎头虎脑、无病无灾、健康快乐成长,隐喻象征了母亲对孩子的美好祝愿和护生的民俗心态。不仅如此,细心的母亲还常在老虎尾部加上了上翘的虎尾巴,方便孩子提鞋,这又将实用功能与装饰功能有机完美地融合于一体。又如流传于黄河流域各地民间剪纸的造型,突出表现为主观的表现性,造型的平面化,打破时空的自然规律。其人物造型往往头大身小,象抓髻娃娃,疗疳娃娃,扫天婆等剪纸图式中都体现了这些特点。人们用这样的形象象征祛病招魂、消灾免祸、止雨祈晴。

除了造型上的隐喻象征,色彩也具有隐喻象征的审美特性。现代设计在形式上追求“先声夺人”效果的需要,决定了设计者可以按照自己的主观愿望设置色彩,而不必拘泥于物象的自然色彩。如红色的月亮、绿色的蝴蝶等,这就使得色彩设计具有相当大的能动空间,也为充分展现、利用色彩的隐喻象征性提供了可能:“根据色彩本身的性格,使之倾向于理想化,达到一种超于形象自身的作用,从而创造一种意境”。例如,通过运用中国历史上的“皇族”色彩——黄色,表达设计产品历史绵长的隐义并传达其华贵气质。理解和把握民间色彩中所隐含的文化内容和观念形态,可使现代设计的色彩意念传达更为清晰、悠远,为观者留有回味和想象的空间。 

 

三、色彩的诱目装饰 

 

第7篇

关键词:民间美术;地域性危机;本土化;

中图分类号:J20-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104(2007)03-0123-04

基金项目:本论文为国家“985工程”“科技伦理与艺术”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基地项目阶段性成果之一。

当今社会生活中,“民间”一词已融入时尚潮流,“来自民间”也俨然成为商业促销中常打的文化牌之一。翻阅报刊,打开电视,“民俗热”、“民间美术热”、“民间文化旅游”等各种形式的词汇以及与民间相关的社会思潮在各种媒体报道中频繁现身。一切的表象似乎正在说明我们的民间艺术已经走出过去不受重视的低谷,发展形式已一片大好。然而,透过洞察现象背后,却可发现其中隐藏着种种问题与危机,“地域性危机”便是其中之一。反思民间美术当下发展的真实状况,排解民间美术传承发展的危机已迫在眉睫,这对于保护我国传统文化,探索我国民间美术的当代出路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将针对“地域性”引发的几个问题进行阐述。

一、“地域性特征”对于民间美术当展的重要性

张道一先生提出的“民间美术基础说”指出:“民间美术是一切美术的基础。不论历史上的宫廷美术、文人士大夫美术、宗教美术,还是现代社会主义的新的美术创作,它们的发展都离不开这个基础。”②(注:参见张道一、廉晓春编著《民间美术文集》,北京工艺美术出版社,1987年版,第4页。)民间美术与其他美术形式之间一直存在着广泛的联系。论及民间美术,其概念首先必须是“民间”的,这是民间美术区别于别的美术形式的最重要特质。而“民间”的概念必然包含着鲜明的民族性和特定的地域性。

人们常常思考如何定位中国的传统文化,如何定位中国的民间艺术风格的问题。我国幅员辽阔,拥有56个民族。每个民族,每个地域在历史的长河中都逐步沉淀出各自独特的文化模式。地域的差异催生出不同的地域文化,区域性的民间美术作品自然也就成为当地文化的重要表征之一。

所谓“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各地的文化模式蕴含着当地的生活方式、风俗习惯、人情意味及文化观念,因而孕育出不同的美学观,各自体现出自己浓厚的文化内涵与精神功能,进而形成当地的民间美术体系。陕北地区冬暖夏凉的窑洞;北京地区讲究风水、院落宽绰疏朗、四面房屋各自独立的四合院;北面广袤的大草原上,牧民居住和使用的拆装容易、搬迁简便、适合于经常流动放牧的蒙古包;盛产竹子的西双版纳,傣族人以竹为材料建造的适合西双版纳气候环境的竹楼。所有这些都是在不同的地域环境中形成的民居样式,地域性特征构成了这些民居最典型的个性。再如因地域气候、环境的差异,蜡染、扎染、织锦、印花布和丝织品常盛产于多水、产颜料的产棉区、养蚕区,而木制、竹制家具则多盛产于林区;因传统习俗的差异,古越人的纹身术和民族图腾崇拜导致了后世贵州各民族极富地域特征的傩面具及傩文化习俗的源远流长。此外,同一个品种的民间美术,其形式在不同的地域也会因为使用材料、制作工艺、地方民俗等的不同而体现出各自的地方风格。比如年画,有手绘复制的高密扑灰年画与云南炮山手绘年画;有单色线版风格的云南纸马、内丘芝麻;有半印半画的杨柳青木版年画、绵竹填水脚年画、无锡纸马;还有套色木版年画,如河北武强年画、山东潍坊年画、泉州年画;清代晚期,西方石版技术传人中国后,上海、天津两地在出现了大量印制的石版年画,后来胶印技术的推广又再次促使了上海成为近代月份牌广告画及年画的大批量生产中心。这些风格各异的年画品种无不饱含其独特的地域特征,也正是这些特征,赋予了他们在艺术上的生命力。基于以上原因,我们不能、也不可能用简单的语汇去描述中国的传统文化是什么,中国的民间美术又是怎样的一种具体的风格。从地域性的角度出发,我国的民间美术本身就是博大丰繁,灿烂多元的,忽视民间美术的地域性特征无疑是对民间美术的最大破坏,也将最不利于民间美术在当代社会中的传承和发展。维持地域性特征已成为准确传承民间美术形态的最为重要的一环。

二、由“地域性危机”引发的当代民间美术传承的潜在危机

随着城市化、现代化进程的加剧,原生态民间美术生存的土壤渐渐缩小以至消失。一些主要存在于广大偏远农村的民间艺术正面临绝迹,很多民间工艺也后继无人,其中不乏许多优秀的地方民间美术。正如冯骥才所言:“曾经代表我们民族生存形态的东西已经黯然消逝……无数的民间老艺人在无声无息地逝去。作为文化的携带者,他们的走,是一种中国民间艺术的断绝!”①(注:参见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河南省民间文艺家协会编《首后中国木版年画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大众文艺出版社,2003年版,第3页。)

透过旅游经济带来的民间美术表面兴旺繁荣的现象,我们不难发现本质上民间美术工艺品地域性的迷失现象越来越严重的现状。走进很多景区的民间工艺品商店,你常常会感到不知身在何处。人们居然可以在北京的某一人文景区里买到贵州的傩面具及海南的贝壳挂饰,走到海南,却又可以买到几千里外北方的蒙古刀。过去常言的“独此一家,别无分店”、“过了这个村就没这个店”等彰显民间美术价值的谚语已经距离我们越来越远。这些现象表明,在现实条件下,民间美术多样性、丰富性和地域性的发展既有机遇,也有挑战。

民间美术的基本性质和特征与其他的美术形式之间有着很大的区别,它与现实生活更为接近,有着一种原发性的特质。这种特质体现在:“其一,从历时性的发展来看,民间艺术还比较多的保留着艺术发生时的某些基本性质。其二,在共时性的社会文化整体结构中,民间美术也保留着一种和现实生活紧密相关的原发性。”②(注:参见邓福星编著《论中国民间美术(总序二)》,王朝闻总主编《中国民间美术全集》,山东教育出版社、山东友谊出版社,1993年版。)然而,商业经济的快速发展,虽然促进了一些优秀民间美术的复活,但大量为追求经济效益而粗制滥造的所谓民间艺术品同样充斥市场,随处可见。经营者们抓住当今城市民众对民间美术的了解普遍比较肤浅,对民间美术的偏爱更多的是出于一种猎奇式的怀旧情结。他们生产的这些劣质品不论在题材上、材料上还是工艺加工上都常常随意了事,鱼目混珠。商家为了获取更多的利益,使得当下民间艺术逐步地转变为由市场左右。那些原生态的民间美术开始被大批量、粗糙的复制并销往各个地方,民间美术品以商品的形式出现于这个高速发展的商业社会中,其本真的、纯朴的艺术性也必然逐步丧失,导致的后果不仅在很大程度上误导消费者错误地理解我们的传统艺术,还将极大的影响民间美术的高质量传承。

不难发现,民间美术的概念已开始变得含混不清。当代的民间美术,尤其是进入城市的民间美术,好多已经变味,甚至因为过分功利而导致民间意义的逐步丧失。不少民间美术有向宫廷艺术、文人艺术风格上转化的趋势,甚至转化成为了奢侈艺术,民间美术本身纯朴的艺术与审美价值不复存在。“百工舫”式的民间传统艺术集散地现象的利弊也值得深入探讨。

三、消除“地域性危机”的有效方式:“民间”概念新解

一直以来,说起民间,人们会不假思索地联想到农村。然而,随着时代的进步,经济的飞速发展,城乡差距的逐步缩小,农村人口大量涌入城市,造成原来主要存在于广大农村的民间美术逐步失去滋生它的原始领地和主要参与者,民间美术的生存受到严峻挑战。“随着中国大众对现代化运动从痛苦无奈的被动承受到满怀理想的主动参与,创造主体逐渐离民间艺术原生形态而远去。就民间美术的衰势而言,创造主体的丧失是决定性的。社会经济结构和精神世界的裂变,对创造主体的本土文化人格构成了摧毁性和异化性质的影响。”③(注:参见吕品田《现代化主题下的百年中国民间美术》一文,《装饰》,2000年第1期,第13页。)基于这样的现状,我们有必要对民间美术的外延重新予以思考。来自于“民众”的民间艺术品才能真正的代表民间文化,而民间美术也正是代表着人民群众文化的美术形式。“民间美术的一切艺术特征,一切不同于其他文化艺术的地方,就因为它是民间的。鲁迅先生称民间艺术为:劳动者的艺术’。”④(注:参见刘思智、程晓民、李建军著《黄河三角洲民间美术研究》,齐鲁书社,2003年版,第4页。)因而,要保证民间美术作为一种艺术形式传承下去,我们必须转变民间美术一定要在农村的习惯概念,去为民间美术的精神风貌找到当代延续的载体。

《中国大百科全书》美术卷中,“民间艺术”的定义为:“人民群众创作的,以美化环境,丰富民间风俗活动和在日常生活中应用及流行的美术。民间美术贯穿于人民生活和精神世界的各个领域,直接反映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和审美趣味,显示出他们的聪敏智慧和艺术才能。”就此,我们不难得出民间美术从一开始便是人民群众的艺术,是大众的艺术。所以,今天我们对“民间”二字的概念理解必须在时代的特殊性下做出延展,从传统观念认为的“农民艺术”扩展为真正的“民众艺术”,这个民众除了包括原来意义的广大农村人民外,还应包括生活在广大城市中的民众。

社会经济结构的突变和大众精神世界的现代转型,传统意义中的民间美术的创造主体和接受主体正不可逆转的大幅减少,原来生活在广大农村的民间艺人也逐渐适应现代商品经济给他们带来的生活方式的巨大转变。他们的生活开始与城市紧密相连,许多年轻人更是抛弃了原来的手艺,涌进城市,直接参与到现代化进程的建设中去了。城市的迅猛发展、现代工业的快速崛起、商品经济的高速增长,中国的传统自然经济格局已被彻底的改变。经济格局的巨变必将导致文化体系的裂变。以现代城市生活为中心的当代市民成为推动当代文化的主力军,他们左右着社会的时尚与潮流,他们也理当是新时代下民间艺术的创造者和接受者。可以这么说,只要是属于人民大众的朴实的艺术便理所当然的是民间艺术,而且是真正的符合时代的民间艺术。

对“民间”概念的重新界定,并突破原有民间美术概念的局限,地域性危机从本质上看将不再成为主要的问题。注重城镇民间美术的继承、发展和创新将使城镇中生活的人们从此感觉到民间艺术就在自己身边,最为广大的民众将会在城市化、现代化、工业化飞速发展的今天找寻到属于自己文化的根,他们也将自然成为民间美术的最主要的受众。民间美术只有在当代文化的缔造群体中重新找到激发其再生和发展的动因,才能为其当代的发展化解危机。

四、民间美术的当代传承与发展

1、将民间美术的领域扩大到城市,必须赋予民间美术以时代的特性。

“传统民间艺术既是传统生产方式的产物,也是传统生活方式的产物。传统民间艺术形式是乡村文化和艺术的形式。随着中国社会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转型,城市化的生活方式成为整个社会的主导生产方式。传统的民间艺术随着这种变革,也日益边缘化,整体走上了消亡之路,部分在城市化的历史进程中蜕变成为一种文化工业的生产,使传统民间艺术的存在成为一种市场态的存在。”①(注:参见李砚祖《作为文化工业的当代民间艺术》一文,《美术观察》,2003年第12期,第79页。)民族传统文化作为民间美术传承的重要根基,但却在面对工业现代化、经济市场化为主题的当下文化时,具有了一定的异质性,这也正是原生态民间美术出现衰落和蜕变现象的根本原因。因此,随着对民间美术地域概念的扩大,要让民间美术真正走进城市空间,要让广大城镇民众乐于参加到民间美术的传承中来,使民间美术不至于太过商业化,就必须为民间美术赋予时代的特性。

一方面,我们不能否定,也不能拒绝科学技术的巨大力量为我们的时代带来的翻天覆地的变化,我们也不应怀疑把科学的世界观作为我们世界观主体的正确性。另一方面,我们也不能忽视民俗传统文化和习俗为我们精神世界所带来的巨大满足和平衡,不能忽视广大民众习惯了通过民间美术表现美好愿望的传统。现代人虽然得益于科技信息时代的物质文明,但仍然怀念和向往民间文化中那浓郁的生活气息、亲切的乡情。现代生活的快速节奏使得大量城里的人精神疲惫,信仰缺失。我们需要深刻的反思工业现代化为人类带来的种种弊病。

从文化发展的角度来看,民间美术作为民族文化积淀的产物,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如何与时俱进同样不可忽视。笔者认为应该从文化建设的角度,合理辨别民间艺术中的优劣好坏,对优秀的要不遗余力地传承与发展,对于不合乎时代的则应果断地让它退出历史。一些民间艺术的自然消失,其最主要、最根本的原因在于社会不再需要。比如早年在中国广大农村十分流行的皮影戏如今便面临了消失的危机。在经济落后,交通不便的年代,皮影戏就同现今的电影、电视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的作用一样,与生活息息相关,成为当年广大人民娱乐的主要方式之一。随着电视的普及,网络的蔓延,人们有了更多的娱乐方式和获取信息的途径,民间皮影戏自然失去了其赖以生存的观众。我们当然不能为了要在民间保留皮影这种艺术形式而限制当地的民众享受现代舒适的生活。皮影这种民间艺术形式的传承必将另辟蹊径。对待这样的现象,我们不需过于紧张,我们应当用辩证的历史观去分析,而不能静止地去看待。

民间美术是具有时代性的,也只有符合时代的民间艺术才具有朝气蓬勃、欣欣向荣生命力。比如,传统的年画多以神话、历史人物、民俗民间故事为题材,而河北武强1937年出版的“门神”年画中就包含了“打日本救中国”的大宗标语,这就是1937年“”后,民众把传统观念中保卫家宅的门神创作为了保家卫国的卫士,1937年的年画就具备了当时的时代性。从另一个角度上说,我们今天的文化对于未来而言将是传统,今天的民间艺术日后也会成为传统艺术,我们不需要为某些艺术形式的消失担忧,我们也不可能永远的同时保留历史上所有的艺术形式。将不合时代的民间艺术交给民间美术史家,让他们把这些民间美术形式载入历史,收藏于博物馆,让我们的子孙后代记住这是我们民族历史上曾经有过的艺术形式便可,新的时代毕竟需要新时代的民间美术。

2、当代民间美术传承与发展的关键。

第一,“在人类全球化、国际化的时代,文化不会顺着走。相反会反过来走向本土化,向着本土化发展。就是说:越是经济全球化时代,文化越是全球本土化。”②(注:参见冯骥才主编《守望民间――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西苑出版社,2002年版,第5页。)今天,国际文化交流日益频繁,各民族的本土文化受到冲击已经成为一个世界性的问题。无论对于中华民族本身而言,还是站在外国了解中国的角度,民间文化作为中华民族精神情感的载体,它既是民族特征的直接表现,也是民族凝聚力之所在,更是树立我国在世界民族之林独特气质的重要方法与途径。世界文化是多元化的,而各地区独特的民间艺术正是丰富这种多元化的具体内容和形式。因此,当代民间美术的传承,首先要尽量保持其地域特征,保护各地的地方艺术特色。这方面做得比较好的例子很多,比如山东的潍坊、天津的杨柳青镇、河北的武强等,他们将当地的经济依托于地方民间美术,既保护了民间美术的地域性,又从经济角度上解决了地方民间美术存续的根本。不仅避免了优秀民间美术的消失,还为地方经济的腾飞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可见,对于不同地域的同类民间艺术形式的保护,也应该做到保持各自独特的艺术风格和地域特性的差异,切莫出现天下年画一个样的状况。针对某些地方为了发展地方旅游经济而杜撰历史的现象则应给予遏制。同时,民间艺术的保护还尤其要注意不能出现断代的情况,因为民间艺术形式以前多是依靠口头传授与家族传承,一旦断代,便很可能无法恢复了。三峡大坝的建立,库区大量移民与搬迁,很多地方文化与艺术赖以生存的原生地域被淹没,如果在这个移民过程中,地方政府对非物质遗产的转移保护重视不够,必将造成不可弥补的后果。

第二,“民间美术既是艺术之源,又是艺术之流。它的过去是珍贵的民族艺术遗产;它的现在是丰富多彩的群众生活,是民族艺术的活的传统。它以自发性而产生,以自娱性而存在,以情真质朴和淳美深厚而见长。”①(注:参见张道一、廉晓春编著《民间美术文集》,北京工艺美术出版社,1987年版,第4页。)千百年来,中华民族形成了重自我、重感情的造物观。对于民间美术的传承,我们也应首先侧重对中国古代传统的整体造物观念的继承和发展。“重要的是传承民间美术的文化与艺术价值,完善受工业文明伤害的人类文化结构,促进人类手脑身心全面发展的和谐生存状态。”②(注:参见吕品田《现代化主题下的百年中国民间美术》一文,《装饰》,2000年第1期,第14页。)民间美术在历史进程中原有的三大功能,即造物的使用功能、造物的审美功能和造物的认识功能在新的时代将会有所转变。作为民众精神需求和审美意识的一种物化与寄托,其中包含的观念性、主观性的内涵已越发重要,而其直接功能则逐渐式微,甚至慢慢退出历史。民间美术的传承的侧重点已经逐步转向于人文感性方面,传承的核心也将是一种观念、一种思想、一种文化情怀和审美功能。老子哲学的“天人合一”、《考工记》中“天有时、地有气、材有美、工有巧”等我国优秀的设计思想与造物观不仅是作为我们永恒的宝贵遗产得以永远传承,就连国外的设计大师也不断从中汲取营养,如丹麦家具设计大师维纳设计的中国椅,美国著名有机建筑大师赖特的设计观等。

第三、传承并不意味着一成不变,时代的民间美术还需要创新。当代民间美术一方面要做到维持其纯朴性、在地域文化中保留其典型的个性,另一方面在当代民间美术的创造中充分使用民间美术传统的精神和语言符号,并赋予几千年民间美术积淀下来的符号以时代的特色。“就本质而言,民间艺术与其他的精神活动、精神生产一样,是一种符号的创制、解读和传播。……它归根到底是一种具有精神性质的符号,其性质是这样,其功能也是这样,民众创造的是这样一种精神符号,欣赏的是这样一种精神符号,人们消费购买的也是这样一种精神符号。”③(注:参见著《中国民间艺术论》,山西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第328页。)符号特征的延续使我们不至于失去传统的文脉。把握好对这些符号特征的传承使我们可以从民间美术的造型观入手,如趋于对善、美的正面肯定、物象谐音的象征隐喻、对形式美及意象美的追求等创作方法,将传统中的审美理想与意象的美学结构形态,用通感联想与精神互渗等造型方式去延续民间美术的精华。同时,民间美术的创新应在继承民族风格、保持传统特色的前提下,赋予民间美术品以适应社会发展和现代生活需要的新内容,这些创新具体应该涉及到题材的多样性和时代性,使用功能的增加和改变,图案的重新组合和设计以及新材料和新技术的运用。

第8篇

引言

中国现代的马勺脸谱文化起源于陕西省宝鸡市凤翔县,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中国民间工艺美术大师李继友先生将传统的社火脸谱绘制在木马勺上,使得社火马勺脸谱逐渐成为一种装饰艺术品。社火马勺脸谱最初是祭祀活动中先民对天地鬼神的敬畏和敬仰的一种体现,后来逐渐演变为一种富有美学价值的民间手工艺。陕西社火马勺脸谱采用鲜艳的颜色,通过线条、图案的间隔和穿插,色彩巧妙的组合和分布,在统一中求变化,变化中有统一,既对比强烈,又和谐统一,使得人物特征明确,加上图案具有原始图腾的风格,具有强烈的象征性,给人极强的视觉冲击力和完美的艺术效果。马勺脸谱色彩大胆绚丽、造型厚重古朴、风格多变不一、左右高度对称,具有鲜明的艺术特点和极高的研究价值。论文以马勺脸谱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大量实物及图片资料的深入分析,从马勺脸谱实物及图片入手,分析马勺脸谱造型元素,归纳与总结造型元素特点,用因子分析法提取马勺脸谱造型中的谱式、色彩、纹样等,探索中国优秀的传统造物审美思想与现代设计的结合方式。

马勺脸谱造型因子提取

1.谱式因子提取

马勺社火脸谱的谱式概念是民间手工艺人经过无数代人的摸索和经验提出的。艺人在绘制大量的脸谱时为了便于记忆,按一定规律总结出不同的谱式,以便于社火脸谱的绘制。这是一种类型化、程式化的绘画方法。社火脸谱中谱式依据塑造角色的身份和性格等的不同可以将脸型分为对称型、破型、旋型、固定型、立体型五大类。对称型多表现忠正、庄严、尊贵的任务;破型多表现刚强、勇猛、不稳重且身份相对不高的人;旋型多表现凶恶、残暴且身份不高的人;固定型用来表现一些特定的角色,如包公、关羽、赵公明、杨任等。在马勺脸谱中,一般多采用的是对称型谱式。这也形成了马勺脸谱左右高度对称的艺术特色。

2.色彩因子提取

色彩是社火马勺脸谱最重要的视觉元素,它不仅能够给观者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力,还是用来表现所塑造角色身份、性格的重要工具。色彩处理上,民间多以大红、大黑、大绿、大黄为基调,间以粉红、青紫等色,或以黑、白二色为各鲜艳色彩的间隔介色。黑白二色强有力的调和作用使原色彩艳丽却不浮躁,在对比中更厚实沉着。马勺脸谱色彩属于中国民间美术的色彩体系,因此具有中国民间美术色彩体系的特点。“民间美术色彩不只是具有欣赏功能的物质存在,更是创作者与受众进行对话的一种文化语言。体现了民众心理的深层需求,代表了具有普遍意义的意识存在,是民族心理感情和文化思想的综合载体。”象征性是中国民间色彩体系的鲜明特征,其内部蕴含着丰富的人文伦理内容。在社火马勺脸谱中亦是如此:红色多表现忠正的形象,粉红色多表现老年的文臣武将,黑色多表现刚直的形象,绿色多表现侠义豪爽的形象,黄色多表现身份尊贵或性格刚烈、暴躁的形象,青色多表现勇敢凶猛的形象,蓝色多表现草莽豪杰的形象,白色多表现奸诈的形象,金、银色多表现神仙、妖怪类形象。民间艺人将此编成口诀:“红为忠勇白为奸,黑为刚直青勇敢;黄色猛烈草莽蓝,绿是侠野粉老年;金银二泽亮,专画妖魔鬼神判。” 赤、黑、黄、青是马勺脸谱中最主要的几种色彩。红花脸是马勺脸谱中数量最多的一类。进一步运用观察法、比较法、和因子分析法对红花脸马勺脸谱中的主要色彩,进行更深入地提取,取得最具特点的色彩,最后归纳出这几种代表色:红、黑、蓝、绿、黄、白。

3.纹样因子提取

纹样是马勺脸谱除了色彩之外另一最具特色的要素。陕西社火马勺脸谱的纹样稚拙,造型夸张豪放。繁杂的纹样也是马勺脸谱粗中有细的体现,以细腻、柔和之美中和过度的粗犷、雄壮。马勺脸谱的纹饰、图案使得角色具有更好的辨识度,也使其色彩纹饰更为丰富,更具艺术观赏价值。纹样作为一种具体事物具有时代的象征性,因为各个时期的纹样各自代表了当时人们的审美情趣和价值取向,所以不可避免的被烙上时代文化的印记。而象征手法的广泛运用是我国传统纹样的一个明显特征。人民群众在长期的实践与摸索中形成了一定的公众审美标准,并为所见的事物赋予了独特的内涵与象征意义。这使得事物不仅仅停留在表层的外在形象,还上升到了情感化的境界。马勺脸谱中所运用的一些纹样正是符合群众共同的民族文化情感的。宝珠纹、佛手纹、太极图、火苗纹、旋纹、金钱纹等都是较常用的纹样。

结论

从陕西马勺脸谱入手,提取马勺脸谱的造型因子,运用图案学、构成学的知识,并考量传统文化中色彩、纹样的感情化象征,重现民间传统文化与民族情感的光辉。探索当代社会背景下传统文化的发展,以及对传统文化的提取和延伸。

第9篇

----记西苑中学“民间美术社团”的成长

中国民间美术是一切美术形式的源泉,也是弘扬祖国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我校于三年前成立“民间美术社团”,由最初的5名同学发展到近100人,我们尝试民间美术进校园,以点带面让学生在实践中成长,在弘扬祖国传统文化中萌发美术学习的热情:

每周一下午最后节一课直至放学时间是社团活动日,坚持三年之久,以乡土美术为切入点,增添孩子的民族自信。民间美术具有中国原始艺术的基本品质,其独特的造型和审美简洁质朴,手工制作的特点也符合初中生的认知水平,比枯燥的“只看不做,只讲不练”的方式更贴近学生,比如:苏北剪纸的简单夸张,泥塑的天然质朴、布艺印染的随机性与自然纹理,实践中每一个孩子均能取得成绩。作为视觉艺术,社团最有成就感的事就是各自手工艺作品被展出,返璞归真的纯手工艺民间美术作品,泥塑、扎染布艺、蓝印花布、剪纸、京剧脸谱,将浓厚生活气息的民间美术作品化为神奇,从作品中可以看到孩子们灵巧的双手和美丽的心灵。扎染和南通蓝印花布的手工实践中,吸引着别的学科的年轻老师,在纯手工的操作中师生们体验着修行的乐趣,具有工匠精神的专注、严谨、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的手工艺,弘扬了时代精神,随风摇曳的印花布成为校园一道独特的风景,布匹还没晾干,很快被老师们预定而去,看来,传统的并不过时,美的东西大家都喜欢,民间美术的传承具有广阔的空间。

每次活动前社团指导老师的备课量繁重,解决材料问题、研究教法等等,为提高自身专业水平,克服种种困难,首先进行了“学习先行”,辗转找到中国著名的民间剪纸艺人王桂英大师的关门弟子于敏老师拜师学艺。第二年又自费学习扎染、南通蓝印花布、泥塑等手工制作技艺,社团活动日益丰富,今年学校又聘请学生家长导师----徐州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人朱月香女士,来我校亲自上课传授《面塑》,学习民间的捏面人技术,受到学校师生广泛欢迎。

相关文章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