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4-20 10:25:16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新高考政策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关键词:新高考制度;走班制
中图分类号:G63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5)06-0295-01
1.走班制的含义及产生背景
走班制是指学生根据自身兴趣爱好和学业水平选择相应的课程和老师。走班制是应对新高考政策下产生的一种新型教课模式,相比于固定班级教学模式,走班制给了学生自主选择的权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课程,到相应的教室去上课,而日常管理仍固定在他所在的行政班。随着改革的深化,面对不同学生,对必修课程掌握的水平差异,走班教学由选修可扩大到必修课程,学生可以根据自身实际情况选择相应层次的课程。
走班制是教育发展到一定程度的必然结果。教育是一个国家发展的根本,国家发展需要大量的高素质人才,为了培养出大量高素质人才,我国需要相适应的先进教育制度。为促进教育的发展,我国自2001年起就开始了新课程改革,其目的是为了全面腿经素质教育,构建一个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面对这样的课程改革,旧的高考招生制度已无法与之相适应,应运而生的是高考招生制度改革。2015年1月26日,浙江省教育厅厅长刘希平在浙江省教育系统工作会议上定下可浙江教育工作的"改革"基调。刘希平表示,今年,普通高中走班选课由选修课程扩大到必修课程,这使得走班教学成了浙江省高中教育不可或缺的教学方式。
2.目前实施走班制的优点
走班制教学满足了学生自身的兴趣爱好,符合学生自身的实际情况,给予了学生充分自主的选择权,使得学生学习积极性加强,学习成绩提高。作为新高考政策下的全新教学模式,它有以下几方面的优点:
2.1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走班制教学赋予了学生自己选择自己的课程的权利,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课程和老师,会极大的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大量事实表明,一个学生不喜欢一个老师,那么这个学生就很难对这门课程提起兴趣,也很难学好这门课程。走班制不仅排除了老师对学生学习的消极影响,一定程度也促使老师提高教学质量。同时,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走班制教学充分利用了这一点,使学生找到自己的兴趣爱好,明确了自己的发展方向。
2.2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与个人发展。走班制教学使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学习进度选择相应的必修课程,更有利于自身的学习和个人的发展。传统固定教学模式,学生素质良莠不齐,部分学生认为老师讲得太快,授课难度过深,无法吸收;部分学生又认为老师授课知识过于简单,进程太慢,简单的知识反复讲解,浪费其时间。老师很难满足所有学生的要求。
实施走班制,学生根据自身情况,选择相应进度的老师,不仅满足了学生的需求,也减轻了老师的压力。同学之间水平相仿,相互交流,更能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也能提升学习的信心。有利于学生的个人发展。
2.3扩大学生的交往范围。传统固定教学模式,将学生的交往范围局限于学校划分的行政班级。而走班制教学使得学生的接触面更广,学生可以和更多兴趣爱好相同的朋友得以接触,使学生在校园里的朋友不在局限于本班同学。同时也扩大了优秀同学的影响力,提升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促进学生协调发展。
2.4很大程度上改善了不同行政班之间的差距,选课走班使得教学资源分配更加合理。从而有效消除一些班级成为"尖子班",另一些班级成为"普通班"的现象。同时学生可以从不同的老师那里学到更多的东西。
3.走班制的弊端
走班制作为一种新型教学模式,也存在许多不足之处,本文认为其弊端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3.1走班制作为一种流动式的教学模式,老师与学生的接触不多,学生要花时间去适应老师,频繁的更换老师,学生也要频繁的去适应不同的老师。传统固定的教学模式,经常是一位老师带一班同学三年,同学不需要经常去适应老师。同学与老师的交流更深,彼此之间感情更深厚。走班制更考验同学们交流的主动性。
3.2由于学生上课的老师不是学生的班主任和传统意义上的任课老师,所以部分同学会因此放松对自己的管理,不认真学习。这使得其成绩会因没有老师的监督而直线下降。
3.3实习走班制,一个老师要带不同的学生,兼之与部分同学不是很熟悉,部分同学可能会出现逃课或让人代替其去上课的现象,加大了管理难度。
3.4部分学生会因为家长干预或面子问题选择了自己不感兴趣或不符合实际情况的课程。使走班制失去了本该有的优点。
4.走班制的完善建议
4.1针对学生对走班制的教学模式的不了解,学校应加强对学生选课和生活上的指导,使学生不会对选课感到茫然和无从下手。同时,学校也要加强对走班制理念的普及,让家长对其有正确的认识。学生也应当树立正确理念,选择适合自己的课程。
4.2学校在走班制教学模式下,应当为相应的学生配备指导老师,建立学生成长档案手册。这样每个学生都可以找自己的指导老师解决生活和学习上的问题。例如,一个指导老师负责10到20个学生,使其有精力去解决各个同学遇到的各种问题。
4.3在进行选课前,对学生进行相应测试,不公开成绩,将成绩交给指导老师,由指导老师对其进行分析。这样既不会伤害学生的自尊心,也不会使学生对自己的水平没有一个正确的认知。进行选课时,老师指导学生进行选课,给出建议,学生根据建议自主选择。这样学生能对自己所要选择的课程有一个较为全面的认识,从而选择难度适合自己的课程。
关键词: 高中物理 高效课堂 立足教材 高效训练 高效备考
在目前的普通高中教育的生态中,教改成功与否,是否得到教师、学生、家长、社会的认同,一个主要的指标就是高考成绩。从对于学校的评价机制来看,学校、社会、教育主管部门主要关注的是每年一次的高考成绩。因此,如果离开普通高中教学的教学实际――高考,谈高效课堂,那么只能是纸上谈兵,或者是空中楼阁。因为高效教学的落脚点或者是最实际的评价标准还是高考的质量。我认为高效课堂可以分为三个方面:高效课堂为基础;高效训练为关键;高效备考为保障。
高中物理学科是高中课程体系中的一门基础性学科,也是理科综合中的核心学科,在高考中所占比例大,知识考查的范围广、难度也大,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学生们理科成绩很大程度上与物理成绩密切相关。那么,应该如何立足高考,打造高效的物理课堂呢?现就这一问题笔者谈谈认识。
一、立足教材,目标紧盯高考
2016的考试大纲相对2015年考试大纲有几点变化:在考试内容第一段删去“考试内容包括知识和能力两个方面”,这说明高考物理在考查知识的同时注重考查能力,并把能力的考查放在首位,更加体现了知识与能力不是孤立的。因此,在平时教学中,教师必须以教材为本,认真使用好统编或推荐的教材,而不必一味地钻入高考复习的各种资料中。但必须认识到,教材本身有相对的稳定性,一般跟不上知识、技术的发展。近几年的高考物理试题中,越来越多地出现了一些以人们关心的自然现象和现代科技发展中的新问题为题材的题目(信息题)。因此,在训练中,既要依据教材搞好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复习,又要结合高考实际,相应补充一些新知识、新信息,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学生的物理分析能力和应用能力。
事实上,从2016年的高考试题来看,灵活、以能力立意是当前高考改革下的核心命题趋势,教师在物理教学过程中既要“死”,即务必要把核心知识掌握准确、扎实,又要“活”,引导学生们灵活运用死知识解决各种问题,这就是物理学科素养的呈现,这样的课堂才是高效的。
二、高效训练,提高学生能力
学生们课堂上知识掌握了多少,掌握到了哪种程度,最终是需要用学生们练习的状况呈现的,练习既是对于学生掌握知识的一种考查,又能达到对于课上知识拓展和延伸的目的,进而才能够提高学生的物理学科素养。
但是,学生们学习的时间是有限的,题海战术已经不适应当前新高考的要求,所以在学生们训练的过程中也要注意训练的高效性。一方面要充分利用课堂时间,实现反馈矫正的实效性,另一方面要注重课后作业训练的高效性。特别需要强调的是课后作业一定要精选精练,要坚决杜绝单纯追求数量而出现重复性作业的问题,这样会增加学生们的学习负担;练习的难度要适中,不能让学生只是简单的抄写,进行书本知识的搬家。教师要充分了解学情,布置有针对性的作业,让学生在作业训练中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同时,要科学安排学生的练习时间,做到适时、适量、适度。高效训练要做到“六有六必”,即有练习教师必先做、有练必选、有发必收、有收必批、有批必评、有错必纠。坚持做到精选精练,把握难度,删除繁、难、偏、旧的题目,提高训练效度;必须做到及时批改,精批细改;讲评之前必须先做统计归纳,切实提高讲评的针对性。总之,高效训练不是口号,关键在于落实在每一节的教学中间去探索和落实,这样才能够达到训练的目的,才能够使物理课堂教学更高效。
三、高效备考,做到有的放矢
物理要想取得好成绩必须做好考前备考,好的考前备考对我们来说很重要,那么如何才能做到高效备考呢?总的来说就是宏观规划、完善细节。也就是说要有总的复习计划和目标,然后结合学情具体扎实地落实。就高中物理学科来看,我们首先了解高考考试说明,从考试说明解读考什么;从近年试题解析怎么考;从学生们个人现实明确怎么办。这样才能够做到有的放矢、主动高效。其次要回归教材,扎实基础。课本是学习之本,是知识的载体,同时也是高考命题的重要参考。大多数高考题在课本中都可以找到原型,所以抓纲务本。方可落实“五基”,即:基本概念、基本规律、基本实验、基本模型、基本方法。再次,引导学生们规划好课堂,提高学习效率。课堂是学习的主战场,听课是主业,跟老师思路走,抓知识方法重点,力争当堂明白。注意,预习了才能真正跟上老师的思路,跟上思路了才能抓住重点,所有学生都要把握的重点就是公共重点,但重要的是要抓住个性化的重点,每个人的知识点认知和把握情景是不一样的,各有需求,自己缺什么就抓什么,重点一定要有个性化,要听懂个性化的重点,当堂消化。最后,要鼓励学生们构建知识体系,当前的高考物理学科更加突出能力的考查,解决这些新问题的基础就是对于核心知识的准确、扎实的掌握,把老师和教材中呈现的知识最终转化为学生自己的知识才是根本目的,必须鼓励和要求学生们构建属于自己的知识体系,这样才能够为解决问题提供坚实的保障。
具体落实到阶段复习上,第一阶段复习方法:按模块复习。按模块复习是高考总复习过程中必须经历的一个阶段,之前所学的知识点和题型现在也许有些淡忘了,有些章节还存在一些死角,而按模块复习正好可以把知识点系统梳理一下,复习完一个模块,试着建立知识网络,检查有哪些知识点还没有掌握,是否还有没复习到的盲点,再看看这些知识点有什么联系。复习过程中一定要多问几个为什么,做到不仅把知识点都记下来,而且知道各知识点所涉及的题型和解题思想。第二阶段复习方法:重点复习各部分内容。重点复习各部分内容时要抓住主要知识点,搞清它们的内在联系,并使之系统化。在复习每一个知识点时,要把重点放在概念的理解与规律的运用上,理解概念要在“准”字上下工夫,掌握规律要在“用”字上下工夫。
总之,高考的不断变化要求教师在立足于学生实际和考试要求的基础上不断调整教学,抓好每一节课,提高教学效率,精心设计和准备,这样才能够打造高效的物理课堂。
参考文献:
[1]赵丰平.第四届学校新文化发展论坛上的报告摘要[R].(教育时报),2010(3).
【关键词】新课改 高考政治 一轮复习 有的放矢
【中图分类号】G63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671-1270(2014)02-0086-01
高三是高中阶段最为特殊、最为重要的一年。进入高三,学生和教师面临的现实问题就是时间紧张,但复习内容却非常庞杂。因为备考,学生的学习任务和教师的教学任务也更加繁重。为了成功备考,无论是教师的教还是学生的学都应以课程标准和考试大纲为依据。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引领者和组织者,更要合理的安排复习,给学生有效的方法指导,才能使使学生的知识储备和能力素养有大的提高,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近几年新课标全国卷更加重视“新材料、新情境”的创设与运用,注重考查考生所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鼓励考生多角度、创造性地思考和解决问题,试题形式更加灵活多样,命题思路更加多元开放。这些信息既反映了新课改的基本理念,也为我们的备考工作指明了方向。
高考政治的复习备考,一般有两个必须的环节:一轮基础知识复习和二轮热点专题演练。这两个环节的递进是学生由课堂走向生活,把理论运用于实践,将知识内化为能力的过程。一轮复习是整个备考过程的基础环节,作用也最为重要。那么,一轮复习应如何有效的实施呢?
一、立足教材基础,整合主干知识
一轮复习的进行以基本概念、基本原理为内容,以章节为单位,以模块为整体,逐步推进。只有对基础知识做到准确全面的把握,才能谈到能力的提升。在复习《经济生活》的过程中,首先要让学生明确价值与价格,价值量与价值总量、社会劳动生产率与个别劳动生产率、互补品与替代品、外汇与汇率、效率与公平、市场机制与宏观调控等这些基本的概念,还要进一步让学生学会分析辨别,理解运用,进而把握知识点间的内在联系。比如在掌握宏观调控这一基本概念的基础上,要帮助学生进一步建立宏观调控与市场调节;宏观调控与货币政策;宏观调控与财政的作用;宏观调控与价格等的关系。最后还要进一步探究知识的生长点:现阶段,我国实行的宏观调控措施。我国现阶段为什么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与我国的经济形势有何关系;为什么要保持适当的财政赤字和国债规模;为什么要着力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增加“三农”、欠发达地区、民生、社会事业、结构调整、科技创新等重点支出;为什么要继续实行结构性减税,依法加强税收征管。这些问题都要通过教师引领学生走向生活、关注生活,并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进行分析说明,才能将知识真正内化为学生的能力。
在复习的过程中,教师还要处理好主干知识与非主干知识的关系,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既要全面,又要抓住重点。复习过程中不要想当然删减知识点,更不要平均用力。《经济生活》是整个备考复习中内容最多,难度最大的部分,所以在时间的分配上应有所倾斜。教师在复习中要紧紧围绕一个核心线索展开: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只有将市场机制与国家宏观调控有机结合,才能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不管是复习生产消费,还是经济制度、财政、税收、银行;不管是对内的制度完善、体制改革,还是探讨经济全球化的国际环境,都是服从和服务于这个中心。明确主干知识,就能对学习起到提纲挈领的作用,更好的发现知识点间的联系,构建知识体系。这样做,对于学生理解具体的概念、原理大有帮助,既减轻了学生的记忆负担,又提高了复习效率。
二、进行规范训练,提升解题能力
对于在复习过程中学生出现的一些理解上的错误,易混淆的知识点,教师要通过练习和讲解及时纠错和澄清,尽量避免学习过程中知识点的遗漏和错误的积累。在复习课本知识的同时,必须配合进行强化训练,这样才能进一步提升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解题能力。比如每节课针对已复习的内容,教师都应筛选和设计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典型例题,进行及时的巩固练习。这样可以帮助学生自查自改,自我提高、自我进步。在复习《经济生活》第二课《价格的变动与影响》这一框题时,针对价格对需求量的影响的知识点内容比较复杂、难度较大的实际情况,我挑选了一些典型的、难度适中的高考题和模拟题进行当堂训练和讲解。通过知道怎么考来指导我们怎么教,怎么学,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就能做到心中有数,教师也能实现较好的教学效果。
在练习的过程中,教师必须注意以下几点:首先,教师在试题的选择上要做到精选,要注意选易错点和易混点;要选凸显重点、核心考点的试题;要选能教给学生答题思路的典型试题;要选有时政和时代特色的新颖试题。其次,教师要研究试题,研究试题的命题思路和方向,研究试题的典型性和适用性,考虑学生的负担和承受能力。再次,在试题的讲解过程中,要讲疑点、讲结构、讲思路。在课堂上讲到关键处,易混处,不在于教师讲多少,而在于学生掌握落实了多少。最后,在讲评中注意知识的迁移、拓展,同类考题的转换。不要就题论题,要适当发散,启发学生多角度的思考,注重知识的跨度和整合,培养学生的开放式思维。练习的过程中要让学生多动笔,勤总结,乐反思,训练答题的规范性和准确性。
【关键词】政治教学 政治高考 应对策略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7)02B-0145-02
高中学生在学习政治知识时,都希望能顺利地在考试中考出好的分数。政治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时,要优化教学策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本文提出一套以高中政治高考新模式为中心开展政治教学的方法。
一、运用宏观思辨的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知识
很多高中学生在学习政治知识时,提出这样的问题:政治课本中的概念知识有很多,我们怎么知道高考出题教师要出哪些题呢?假如高考出题教师出的题目不是政治课本中的题目,我们又怎么回答高考出题教师出的题目呢?高中学生之所以会问出这样的问题,是由于高中学生的视野还局限于课本中,没有走出课本领域以外的缘故。高中政治教师要引导学生运用宏观思辨的方法学习政治知识。
以教师引导学生学习某地区一道高考政治题为例,这道题的内容如下:
2015年,中央政府定价范围大幅缩减,定价种类由 13 种(类)减少到 7 种(类),减少约 46%;具体定价项目由 100 项减少到 20 项,减少 80%。这一举措的目的是为了什么?①完善价格的市场形成机制;②扩大市场对价格的影响;③消除政府对价格的干预;④稳定市场价格水平。答案为: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很多学生刚拿到这道习题,不知道如何做这道政治习题,他们表示政治课本上没有说关于这道习题的内容,不知道如何做这道习题,更有一些学生在找不到回答问题方向的前提下胡乱回答问题。于是教师引导学生作了仔细的分析:这一道题政治书中真的没有说过吗?教师引导学生仔细地阅读习题,问学生这道习题描述的内容是关于哪方面内容的政治习题。学生经过思考,认为这道政治习题描述的是关于经济这一块的习题。教师引导学生继续思考,这一题涉及了经济问题的哪一个领域?学生经过思考,觉得这一题描述的是关于市场定价的内容。教师继续引导学生快速回忆学习过的政治知识,思考市场定价的内容在高中政治课本哪一部分的内容中?学生经过思考,回答市场定价的内容在市场配置的内容中。这时学生恍然大悟,发现可以用市场配置中描述的政治概念来回答这道题。结合学习过的政治知识,可知答案是 A。在学生找到了正确的答案之后,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以后遇到了政治习题,要怎么审政治习题?结合这一次的学习,学生意识到以后遇到政治习题要从宏观的角度来看待问题,理解政治习题中描述了一个什么样的问题,待了解它在探讨什么问题后,可以运用分类思维思考这一问题涉及某一个政治问题的哪一方面的问题,细化政治问题。学生发现,如果运用这样的方法来思考问题,就会发现所有的政治高考题目都来源于政治课本中的知识。
政治教师在开展政治教学时,要引导学生学会把政治习题中的政治材料提取出恚尝试运用分类的方法思考、辩证的方法思考,使学生能够从宏观的角度分析政治习题。只要学生学会了用这样的方法思考问题,就能解决高考政治习题中绝大多数的政治习题。
二、运用小组合作学习方法帮助学生攻克学习难点
部分政治题目具有一定的难度,这种难度体现在政治题目的争议性,学生可以用多种角度看待政治问题。对于这样的题目,学生的思考角度不对,可能就会做错习题;思考深度不足,可能也会做错政治习题。政治教师要在课堂上引导学生探讨这样的政治问题,让学生在交流的过程中找到自己的思维盲点,了解思维的不足。
以教师引导学生学习某地区一道高考政治题为例,这道题的内容如下:
2014 年 3 月,全国首家省级好人馆向社会免费开放。好人馆以图片、实物、视频等多种形式,生动直观地展现该省 829 位入选“中国好人榜”的好人事迹,引起社会热烈反响。设立好人馆说明了哪些问题?①反映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论创新;②拓展了提高公民科学文化素质的渠道;③丰富了道德教育的内容,创新了道德教育的形式;④提供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生动载体。答案为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关键词:新课程;政治;复习策略
近几年来,随着高中新课程改革力度的不断加强,新课程的理念已经开始在高考试题中得到显现。高考能检验一个学生的学习能力,也就是检验学生学习和运用知识获取及解读信息的能力。为了使得学生获取这些能力,让学生在高考的政治考试中发挥自己的水平,笔者认为政治高考复习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一、充分解读新课程下政治考试的要求,抓住考试重点
随着新课程的实施,高考政治考试的考试重点肯定也会有相应的更改。因此,在备战高考时,要对这些重要的变化给予高度的重视,认真总结、解读,严格做到以新课程的要求为中心,对讲课的重点做出相应的更改,建立一种新的知识体系来适应新课程。
二、把握复习重点,以课本为基础
不管高考的形式怎么变化,对基础知识的考查是不会变化的。为更好地辅导学生做好第一轮政治复习,教师要做好以下几点:首先,教师要明确书本章节的考点;其次,要指导学生对重点知识进行重点复习,不能仅仅理解单独的概念,而是应该把知识点放到整个政治课程的知识体系中去;再次,教师应让学生建立“错题备忘录”,加强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
三、重视能力培养和学生思维的开发
进行新课程改革的目的主要是培养学生能力。因此在高考复习的整个过程中都要贯穿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培养学生的能力,首先要对学生的能力进行训练,然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思维方法,而且要着重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让学生养成主动学习的好习惯。
1.在第一轮高考政治复习中,要对学生的基础知识进行巩固,同时也要对思维方法进行适当的训练,让学生形成自己的知识网络。为了达到这个目的,我们一般采取以下方法:首先,让学生自己对课程进行归纳总结,有不懂的地方要鼓励学生提问,在学生回答问题时,教师要进行启发,让学生积极补充,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其次,让学生适当做一些有针对性的练习,然后启发他们与自己的知识网络进行联系和比较。
2.虽然新课程有一定的改变,但历年考试真题对学生来说仍然有很高的利用价值。我们要研究好历年高考题,从历年高考政治试题中找出出题者的命题思路,布置一些有针对性的练习,提高学生的学科能力和解题方法。
3.重视平时的答题训练,引导学生去探索和掌握正确的解题技巧、方法和规范。解题能力是最能体现一个学生学习能力的方法。解题能力的训练应包括两大题型:单项选择题和主观题。学生的能力不是天生的,而是平常训练出来的,教师要让学生通过对典型练习题的训练来培养这些能力。
4.重视对政治高考开放型问答题的训练,在平常的训练中加强对学生这方面能力的培养。开放型问答题的设置加强了对考生思维个性和思维严密性的考查,同时也对考生的文字表达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四、有效训练,精心讲评
在平常的复习过程中,要严格按照考试的要求。在课堂中也要进行限时训练,课后布置适量作业来巩固学生上课所学到的知识,同时也是学生对自己上课所学的自我检验。教师对于练习的布置也要有一定的科学性,不能只追求作业的数量,而不注重课后习题的质量。一套练习题中,往往会有很多不同层次的题目,对于这些习题,教师应该对不同的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安排,对于难题的练习应该适度、适量,量力而行。对于那些基础非常好的学生,教师要对他们提出更高的要求,让他们遇到难题不轻易放弃。同时,对于答题的规范性也要进行严格的要求。
另外,教师对习题的讲评也是非常重要的。教师在讲评的时候,要特别重视学生解答题目的技巧和对所学知识综合运用的能力,同时对知识查漏补缺,对不熟悉的知识点要进行巩固。在对学生进行讲评前教师最好先对题目进行总结归纳,弄清试题的难易程度和考查知识点的情况。在讲评过程中要注意时刻引导学生对知识点进行回顾,做到举一反三。讲评之后,要指导学生将题中容易导致错误的题目、容易混淆的题目记在错题本中,防止下次再出现同样的错误。
五、调节身心,树立信心
学生在准备高考的过程中不可能一帆风顺,学习成绩的变化、学习情绪的不稳定、状态的起伏等,都会对学生产生很大的影响。高三的政治教师有责任关心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关注学生状态和情绪的变化。对于学生的这些不良情绪,要给予心理方面的疏导,引导学生调节好,同时要帮学生减轻压力。此外,教师还应引导学生树立正确、合理的目标,让学生在艰苦的学习中找到奋斗的乐趣和方向。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够坦然面对学习中的不利因素,以积极、平和的心态迎接高考。
参考文献:
[1]张金萍.高中政治学习方法指导[J].考试教研,2011,(03).
【关键词】高三学生 高考 考试焦虑 缓解考试焦虑
【中图分类号】G4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2)15-0105-02
一年一度的高考即将来临,许多学生和家长十分紧张。高考可以说是人生的重大转折,高考成绩如何不仅直接决定你能不能上大学及上什么样的大学,而且在某种程度上也决定了你今后事业的发展及今后的生活,因此考前紧张是必然的。在这场重要的考试面前,大多数同学感到有压力、焦虑不安。
考试焦虑又称考试恐怖,是指因考试压力引起的一种心理障碍。主要表现在迎考及考试期间出现过分担心、紧张、不安、恐惧等复合情绪障碍,还可能伴有失眠、消化机能减退、全身不适和自主神经系统功能失调症状。这种状态影响高三学生的思维广度、深度和灵活性,降低应试的注意力、记忆力,使复习及其考试达不到应有的效果,甚至无法参加考试。有的考生因此反复逃避考试,严重者可能发展为恐学和厌学。
一 产生考试焦虑的原因
1.不能正确对待考试,担心、害怕考试
这类学生主要是基础较差,学习较吃力,学习方法不当,把考试看得过重,如果考不好,如何向父母交代、向老师交待?如何面对同学?以及这次考试是否会从此决定我的命运……因此,思想上产生压力,又因压力超过心理负荷而造成过度紧张。
2.对自己缺乏信心
学习好的同学心理上总想保持住自己原有的优势,担心保不住原来的名次,在心理上出现自责、自卑和难以服气的精神压力。同时这类学生也期望自己能考入好的大学,但又害怕自己的成绩下滑,于是背着沉重而又紧张的心理包袱,每当考试就会自然产生如担心考试失败的焦虑情绪等。
3.外部压力大
首先来自父母的压力。据了解,父母的压力已成为影响学生考试情绪的一个重要因素。有的家长虽然表面上并没有给自己的孩子施加任何压力,也没给孩子提出具体要求,但会在自觉或不自觉间流露出自己的情绪,如孩子成绩好的时候,父母会很开心,夸奖孩子,给孩子买礼物,而当孩子没有考好时,父母可能会脸色不好,流露出失望等,敏感的孩子会从父母的脸色中看到很多东西,久而久之,也会形成惯性,害怕考试考不好让父母失望。另外,有一些父母把孩子逼得比较紧,对孩子的要求特别高,这样的孩子最容易得考试焦虑症。其次来自老师的压力。老师的特别照顾、关注、器重等会给学生造成很大的心理压力,学生害怕自己的失败会很难向老师交代。随着高考的临近老师的目光会让我们学生越来越感到紧张,甚至连复习都复习不进去,最后不得不求助于心理医生。除此还有来自于学生本身及社会等各方面的压力。
4.考试的阴影
除了来自外界的压力外,曾经的失败经历也会成为隐痛,曾经的失败会给学生造成阴影。如有的同学在大考中发挥失常等容易怀疑自己,特别是家长或自己贴标签似的结论“一到大考就不行”,会给学生心理暗示,更加影响学生的正常发挥。所以,不要给自己做贴标签式的评价,而应就事论事,针对每一次考试总结经验。其实每一次考试都是独立的,没有必然的规律,曾经的失误已过去,不会再发生。
5.过分要面子
有的同学怕考试考不好,没脸见父母、老师,在同学面前抬不起头来。高考即将到来时,更是担心、焦虑。
6.大脑休息不足
有些学生,为了考试拼命复习,以致睡眠不足。如果不注意营养和睡眠,心身需要的能量得不到及时补充和缓冲,也同样会陷入焦虑之中。
7.盲目地复习,即学习无计划性
有的学生在复习的过程中非常被动,并且在平时的复习过程中非常注意其他同学的复习情况,看到其他同学在复习某门功课,他也赶紧看这门功课,看到其他同学比自己复习得快,心里就非常紧张,导致做也做不安心,玩也玩得不快乐。整天处于担心焦虑之中。
要缓解焦虑,我们首先应对焦虑本身有一个较为正确的认识。焦虑属于消极情绪,它是一种能削弱人的体力、精力,干扰人的正常活动的情绪体验,也属于不愉快的情绪。它使人烦躁不安,类似恐惧,但程度不太强烈。心理学家研究表明:学生在考试前复习期间,适度的焦虑能发挥人的最高学习效率。但太高或太低的焦虑都不能取得良好的学习成绩。焦虑程度与学习效率之间可以用一条抛物线来表示,即随焦虑程度的增加,学习效率加快,当焦虑超过一定的程度时,学习效率就会随着程度的增加而随之降低。平时不容易激动、
情绪比较稳定的人学习效率比焦虑者要高。在一般情况下,焦虑情绪低的人可以在有压力时提高学习效率,而焦虑程度高的人学习效率在有压力时反而会降低。
所以,对学生来说,应有适度的焦虑。平时我们不要把所有的焦虑都往心理问题上靠。实际上,学生面对考试,不能没有焦虑,中等以下的焦虑水平,对于激发学习动机、提高学习效率有着重要的作用,是一种动力。临考的学生,如果没有一点焦虑,就没有学习的动力。如果有一个学生,想到要考试,偶尔有一两次失眠,一下子看不懂题目,偶尔会有点晕,但马上可以自己缓解,这些都属于中等以下的焦虑,不是心理问题,不需要过分的心理关注。过分的心理关注,本身也是压力,反而容易内化为焦虑。
二 缓解考试焦虑的对策
关键词:新高考 薄弱学校 政治 教学策略
新课程高考方案背景下,普通中学学生的政治科目重要性相对下降,基本上大部分学生都不存在高考的要求。基于这样的前提,我们政治课堂的教学策略及要求也应该发生革命性的变革,特别是针对高一及高二上学期的非会考要求的课,要想办法采取新的策略。
一、立足有效,科学定位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灵魂,是教学的起点和归宿,也是判断教学是否有效的直接依据。制订明确的、恰当的、切实可行的课堂教学目标是实现有效教学的首要条件。传统的课堂教学是以教师为中心,评价一堂课,是看教师讲的功夫如何,所以教学目标是以“教”定位的。而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学效果最终要通过学生的学来体现。因此,课堂教学目标应从“学”的角度定位和表述。要真正提高课堂教学目标设计的有效性,主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一)目标设计要克服拔高性
由于教学目标的设计是盲目照搬教参,教学目标严重脱离学生实际,成了一个装点教案的摆设。整个设计缺失了教师对文本独特的审视与解读,缺少课时教学目标与单元目标、学期目标的有机渗透与衔接,出现了教学目标与具体教学活动互不相干的现象,目标定位的盲目性必然导致课堂教学活动的随意性。在当前背景下,如果还是按照教案要求全部要求学生,一方面没有必要,另一方面也脱离学生实际,同时也严重浪费学生时间。所以基本上立足于去掉部分教学目标,去掉过高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二)教学目标要体现学生性
教师预设的教学目标,应该指向学生学的结果,而不是教师教的结果。教师要让学生知道,经过一节课的学习,自己必须掌握哪些知识。只有这样,教学目标才能真正实现它的价值。 在设计教学目标前,教师要全面了解、分析学生,包括他们的认知结构、认知特点、个性特征、社会背景、语言水平、语用能力等。所有这些不是在教学设计时才去了解,而应该靠平时的积累。在设计教学目标时,教师应该站在学生的角度,确保设计的教学目标是学生想完成的、能够完成的、应该完成的。而且确保这些教学内容是学生喜欢听的。所以在设计教学内容时,要尽量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想学生所想,讲学生所爱听的内容,提高政治课堂的吸引力。
(三)教学目标要突出重点性
通过前面的分析,我们已经去除掉了部分要求过高的教学目标,剩下的都应该是教学目标定位中的重点部分,对这部分的内容应该精讲,然后将剩余的时间用来处理学生感兴趣的内容加以适当拓展。也就是说整堂课不一定全部是非常紧凑的,但是讲的内容一定要比较有效。
二、返璞归真,立体建构有效课堂
一个充满智慧的课堂,一个异彩纷呈的课堂,离不开有效目标的引领。我们只有在课前精心设计目标,才能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才能让我们的课堂去粉饰、表真情,除平淡、显生机。
(一)设计朴实、扎实的教学环节
课时教学目标的达成,要依赖适合学生的、富有实效的教学环节的设计。教师应该根据课时目标,结合教学内容,精心设计教学环节,使教学环节朴实、扎实,努力使教学目标达到最佳。
[关键词]信息技术 课程整合 现状 策略思考
2010年7月15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报告显示,截至2010年6月底,我国网民规模达4.2亿人。这个数据表明中国因特网的普及速度是惊人的,信息技术正越来越快的改变人类社会的生产、生活、工作和学习方式。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通过信息技术与高中课程的有效整合来实现一种既能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又能充分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的以“自主、探究、合作”为特征的教学方式,把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较充分的发挥出来,从而培养和锻炼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成为现阶段每个高中教师所面临的新的课题。笔者认为,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中存在以下问题。
一、教师对“整合”一词的理解存在偏差
许多教师对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的内涵存在着片面的认识,没有真正理解“整合”的内涵意义,在实际教学中没能把信息技术与课程的目的、任务有机地整合在一起,使得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成了信息技术简单的叠加。
二、信息技术素养的偏低对学科教学的重要影响
随着个人电脑的普及,以及学校硬件设施投入的加大。现在很多高中能实现班班有投影仪,教师人人有笔记本电脑的硬件条件。绝大部分教师能利用信息技术手段辅助授课,利用多媒体进行授课已经不是遥不可及的梦想。然而,教师仅仅能用电脑制作简单的幻灯片,甚至只是把投影仪当做电子黑板,用Word进行授课的现状普遍存在。这种教师信息技术素养偏低的现状直接导致了信息技术在学科教学中没有发挥出应有的作用。
三、盲目追求多媒体课件的精美的外观,分散学习注意力
在教学前,老师花费了大量精力设计美观的课件。上课时,学生一下子被吸引住了,教学过程中,却发现先前精美的画面、动听的音乐、神奇的特效,转移了学生的学习注意力,干扰了学生对课程的学习与理解。
四、盲目地运用信息技术,忽视了学科教学的特点
每个学科都有其自身的特点,学科特点和信息技术合理整合是决定教学效果的关键。举例来说,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教学过程中,并不是所有教学内容都适合利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教师应当更加注重学生实践和观察能力的锻炼。然而,在现在很多中学的化学课中。由于许多教师没有考虑到学科的目的和任务和特点,无论什么内容都完全用多媒体技术来代替,合弃了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使学生本来可以亲自操作、直观感受的实验被一些图片、动画视频等代替,这样就达不到运用信息技术的目的。
由上面的现状我们可以知道,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受到多种因素以的制约,在实施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我们进一步的探讨、研究、改进,最终使信息技术与课程教学更好地有机结合,让现代教育技术充分为教学服务。
针对以上的情况,我尝试提出了以下应对策略:
一、我认为教师必须要正确理解“整合”一词的实质内涵。课程整合意味着对课程教学目标、教学设计、评价等诸多要素进行系统的考虑与操作,也就是说,要用整体的、联系的、辩证的观点,认识、研究教育过程中各种教育要素之间的关系。把信息技术、信息资源、信息方法、人力资源和课程内容有机结合,共同完成课程学任务。
二、在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的探索与运用过程中,教师必须要注重到学科的特点,要从课程的自身性质和特征出发,以课程内容为基础,把课程的教学目标作为最根本的出发点,依据各个学科以及每堂课的具体情况进行选择和运用相应的教学技术,寻找最佳的切合点,从而实现教学效果和效益的最优化。
三、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学校设立开放性机房。在教师指导下,鼓励学生主动利用信息技术去解决学习上遇到的问题,扩大知识面提升自身素质。为实现素质教育开拓~条新路。
四、多媒体课件不能够完全代替板书。教师也不能花费几乎全部精力在多媒体课件的外观上,应该更加把精力投入到教学内容的编排和设计上面,更加注重教学的质量的提升。
五、发挥学校甚至是全省、全市的教学资源优势。由学校或其他教育机构站在整体的高点尝试组织现有师资力量开发适合学校、年级、学科的课件母版,提供给教师使用,已达到科学整合资源,合理安排课件内容的目的。
六、加强对学科老师信息技术知识和信息技术能力的培养,并引导教师加强学科相关知识的自学。只有学科素养和信息技术素养同时提高了,“整合”之路才能越走越顺,信息技术强大的力量才能发挥出来。
我国普通高中阶段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现状是,在教学资源和教师素质上已经有了一定的提高,但是在对信息技术的运用上还存在一些问题,导致不能发挥信息技术的作用加强教学效果。改变这一现状的方法还需要我们所有有关人员共同努力,寻求解决办法并在实际教学中加以验证,相信在我们的努力下一定能使信息技术和其他课程的整合越来越好,真正发挥信息技术的作用,提高学生的素质为祖国培养更多合格的人才。
参考文献
.
[1]陈颖秋.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研究信息技术教学与研究,2008
[2]邓晓霞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之分析.广东教育,2008
[3]黄长虹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的瓶颈及其策略,山东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6
[4]刘向永.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问题思考.教育技术通讯,2001
关键词:学校营销;营销策略;营销组合
中图分类号:C7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0992(2011)01-0205-01
我国高等院校大规模扩招以来,高职院校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然而以往高职院校的经营理念难以适应市场人才需求变化。高职院校要想在市场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增强核心竞争力,必须树立营销理念;为高校的发展确立方向,找准定位;整合优势资源,倾力打造多种能力核心竞争力,为我国的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改革开辟一条创新发展之路。
一、高职院校实施营销的重要性
ナ谐∮销并不仅限于在企业或赢利单位中的应用,近年来也逐渐被引入到高等教育领域。学校营销即“学校通过保持或创造能够满足社会和个体需要的教育服务,从而在实现教育目的的前提下,以可持续的方式提供教育服务的管理过程”。学校营销代表一种管理程序即:挖掘、发现和满足学生和企业需求的程序。学校营销理念融合于高职院校的建设对于高职院校的发展,并且理念实施有别于普通高校的营销组合策略才能形成高职院校的核心竞争力,使之处于市场的有利位置更好地为社会服务。
二、我国高职院校发展现状分析
ピ谖夜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接受更高层次教育的需求也越来越强烈。职业教育作为一种重要的教育方式已成为实现我国人力资源优化和升级的重要途径。最近十多年来,我国高职教育无论是外延还是内涵均得到了快速发展,逐步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高职教育体系,其规模迅速增长,办学水平显著提高,办学模式呈现多元化格局。而我国的职业教育也存在一些问题亟待解决。具体表现在:职业教育投入不足,区域发展不平衡,专业设置欠合理,师资力量不足。
三、高职院校发展的营销思考
セ于对高职院校发展现状的分析研究,将学校营销理念运用于高职院校的建设与管理,增强其核心竞争力势在必行。高职院校要在竞争中生存与发展,首先需要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观念,以“消费者需求”为核心进行“动态服务”,另外还必须实施与之相适应的营销组合策略。
ィㄒ唬┦髁⒀校营销理念
ジ咧霸盒2捎糜销的方式,意味着学校应该以“以学生为中心”为核心进行“动态服务”,采取适合自身的营销组合策略。以学生为中心,其实质是以学生,家长、社会需要为中心,市场需要什么人才,高职院校就提供什么教育服务,以需求量确定服务规模。并且,在提供高职教育服务后,还要了解学生对提供的教育服务的意见和要求,据此改进高职院校的教学和管理,同时为学生提供各种就业服务并通过满足需要来获取学生的信任和高职院校的长远利益。
ィǘ)定位策略
プ既范ㄎ蛔约旱姆务对象,是一所高职院校生存和发展的基础。高职院校应定位于应用型人才,目标顾客是高考分数较低的学生,目标是培养直接进入劳动力市场的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的人才。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是多样性的, 高职院校应通过进行SWOT分析,对市场进行充分调研和分析,发现和科学定位自己的核心价值,并紧紧围绕这个主题,将这个核心价值向目标消费者、向公众传播,在其心目中建立清晰、可感的核心价值形象,并在各个环节中不断加强,巩固这一核心价值。
ィㄈ)产品策略
ズ玫慕逃教学项目、好的专业设置和好的课程开发如果要在市场上获得成功,必须致力于解决顾客问题,使顾客的满意度不断上升。高职院校应制定合理的新产品开发策略,重点是根据市场需求和自身状况建立新的学科和专业或对原有专业进行调整和改造。每一所高职院校都有自己的特色专业,学校可以在这些优势专业的基础上投入更大的人力、物力进行专业建设,提高这些专业的办学水平、层次;另外,随着社会的发展与竞争的加剧,许多在职职工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他们开始认识到必须“充电"提高技能以适应竞争的需要,因此高职院校在师资力量、实习设备有余的前提下,开拓短期培训市场。这些都能为学校带来良好的经济效益并提高知名度与美誉度赢得社会效益。
ィㄋ模傧策略
ビ捎谘校的产品和顾客具有双重性, 因此其促销的对象和目的亦具有双重性:一方面为吸纳足够的生源,要向家长、中学老师开展促销活动;另一方面为提高就业数量和质量,要向用人单位和社会公众开展促销。
コS玫拇傧策略一般包括广告、人员推销、营业推广和公共关系。
1、广告策略
ス愀婢哂姓攵孕院退捣力, 收效很大,许多学校在招生过程中运用的较好。需要注意的是广告策略的运用要选准时机,不仅招生阶段需要广告,毕业生择业时更需要广告。广告在促进和促成毕业生就业方面可发挥重要作用,如利用媒体宣传学校整体形象、为毕业生在报纸或网络上登广告、报道毕业生技能大赛和参与社会实践等活动,可以让社会更好地认识学校,了解学生。
ナ导噬希每一届毕业生无形中都扮演了学校广告员的角色,这就意味着学校营销广告不仅面对公众,也要随时面向学校内部。
2、人员推销策略
ト嗽蓖葡是目前很多大学用得最好的一种促销策略。通过面对面推销宣讲,一方面可以宣传学校,招纳生源,促进毕业生顺利就业,另一方面可以及时获得人才需求等方面的信息反馈并与有关单位建立起长期的协作关系。
3、营业推广策略
ビ业推广策略在学校营销中也会发挥意想不到的作用。由于高职院校职业性、市场性的特点,学校可以通过组织校企互动论坛、 毕业生就业专场会来增加学生与企业直接见面的机会,推动毕业生顺利就业。
4、公共关系策略
パ校的形象直接影响招生和就业,良好的学校形象要靠学校良好的公共关系。这需要做到一,充分发挥舆论媒体的作用, 通过新闻会、专题报道等形式,加强对学校改革、发展和重大事件的正面宣传,提高学校的知名度;二是要关注公益事业, 积极开展教育回报社会的各项公益活动,以赢得公众的好感,提高美誉度;三是要树立公共关系意识,使全体师生员工在日常工作、学习、生活和人际交往中能自觉维护学校形象。
パ校营销观念作为对传统观念进行挑战而产生的新型办学思想,要求学校管理者树立服务意识、竞争意识。尤其是在教育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高职院校作为有别于普通高校的特殊组织更要进一步认识到学校营销的重要性。
パ校营销作为一种先进的管理方式,其应用范围必将逐步扩大,并且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而高职院校也将在学校营销理念的指导下,通过实施适合自身的营销组合策略,增强核心竞争力最终求得长足发展。
おげ慰嘉南祝
[1][美]菲利普•科特勒.《市场营销原理》赵平等译 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
[2][英]埃文斯.《学校营销:从理论到实践》王烽周玲译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5.
[3]徐小钦.浅论市场营销原理在职业学校运营中的应用[J].经济师, 2003.
[4]肖胜昔.高职院校市场营销策略研究.沈阳:辽宁教育研究,2007.